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精选8篇)
1.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篇一
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摘 要】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急剧增长,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双师型”教师是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决定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中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中职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5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机构,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人才。“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能够推动中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本文在坚持科学创新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策略,为中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在政策和物质方面的大力投入,中职教育迅速发展,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培养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而“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力量,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数量少、实践能力不强、兼职教师聘请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立足于教学实际,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制定有效的措施,在考核评价、聘任晋升等方面制定激励制度,在政策方面有意识地倾向于技能型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不断转变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总之,中职学校在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和中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在不断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二、不断完善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为了顺应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双师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为教师的发展搭建重要平台,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校内培训工作
校内培训工作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基本方式,中职学校可以积极发挥优势力量,实行自力更生。每所中职学校中都拥有自己的骨干教师或者行业带头人,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一方面学校在教研组、备课组内开展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或者是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不同类型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从而带动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储备后备力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可以与合作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一方面学校组织部分“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挂职锻炼或兼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全面掌握具体的生产操作流程、操作步骤等实践技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在深入企业后积极向高级技术人员学习,有效解除实际教学中的疑惑,从而用实践知识指导教学,不断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应当鼓励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参与合作企业项目的开发,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做到共同提高。
(三)聘请企业技术人员
企业技术人员大都是具有多年从事技术生产的经历,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他们对中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可以高薪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职,或者定期为“双师型”教师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各自专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时刻能与生产技术的最前线保持联系。同时,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积极采取激励措施
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速度,保障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在科学创新的原则下,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利益属于低层次的、最基本的需要,与“双师型”教师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是教师生活的经济基础和工作的基本保障。中职学校如果不能有效保障“双师型”教师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常常会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大量流失。所以,中职学校要在工资待遇、津贴、奖金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在政策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充分满足“双师型”教师自身生活和发展的物质需求,从而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中职学校除了满足“双师型”教师物质需求外,还需要充分(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考虑他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对“双师型”教师;在人格上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生活上要关心、帮助他们,真正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心需求,并采取措施予以满足,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中职学校对于“双师型”教师工作上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和激励,使之产生成就感,从而形成持久的工作热情。
(二)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积极的氛围。因此,中职学校在任务分工、奖金分配、考核评价、聘任晋升等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在这些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坚持透明性和公开化。同时,在“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有奖有罚、奖惩有机结合的原则,对于工作努力、贡献突出、任劳任怨的“双师型”教师及时进行奖励,并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与照顾,而对于工作不认真的教师要进行适当合理的惩罚,引以为戒。如果在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产生不公平感时,学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正确引导,坚决杜绝“双师型”教师消极情绪的产生。
四、不断拓宽人才引入渠道
优秀人才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直接决定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引入高素质优秀人才,从而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吸引社会各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到中职学校工作,从而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高薪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兼职,这些人员作为师资队伍必要的补充,能够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带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实践技能,使中职教育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克服了“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从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此外,中职学校也可以从其它单位挖掘一些本身就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或直接引入教授级人才,从而不断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总之,多渠道引入人才能够有效地充实师资队伍,使“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构成比例日趋合理化。
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它对于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不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有效拓宽人才引入渠道,从而不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窦永清.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吴春蕾.浅议新时期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职业教育,2014
[3]毛艺婷.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责编 罗汝君)
2.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篇二
我们调研了娄底市五所公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情况。通过对五所中职学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各个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均衡问题突出, 专业大类分布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娄底市五所公办中职学校教师数885人, 具有高级职称人数296人, “双师型”教师人数358人 (数据统计到2015年12月底)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指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十二五”湖南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湖南省示范性 (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指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按这两个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重、时间紧。目前, 五所公办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仅358人, “双师型”教师占全市教师的40.5%。从中可以看出, 娄底市“双师型”教师数量过少的问题十分严重。
目前有的职业院校已探索出了“技能考证型、短期培训型、学习考试型、挂职锻炼型、企业引进型”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典型做法。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也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培养的主体还是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 是一种内部式的培养;二是培养的时序主要是后继培养, 即培养现有的专业课教师, 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三是培养的重点是补偿式培养, 教师缺技能补技能、缺经历补经历。
二、中职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是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技能娴熟, 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 并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教师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的专业教师。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属于专业教师, 应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又具有相应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从外延上看, “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的结合, 即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 校本培训模式
“双师型”教师培训中, 学校起主导作用, 以省级学科专业带头人为核心, 以传、帮、带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以校内培训车间为基地, 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聘请职教专家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二) 技能竞赛培训模式
学校把定期开展技能比赛作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师业务能力的助推器。在全校学生中常年开展“技能天天练”“专业技能班级擂台赛”“技能之星赛”等竞赛活动, 通过对学生技能考级与岗位资格证的考证考级辅导,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业务竞赛, 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实操考试、教师说课比赛、微课制作比赛等教师业务竞赛活动, 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也称为企业嫁接模式, 中职学校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 建立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紧密关系, 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培养模式。派部分“双师型”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兼职实践或挂职实习, 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操作流程、操作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等诸多内容, 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 准确地掌握自己所从事教学专业的具体状况与发展方向, 用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充实课堂教学, 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双师型”教师可以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学习, 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中职学校可以高薪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职, 随时为“双师型“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当前的先进技术。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参与一些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及员工培训工作,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四) 省培、国培、企业培训模式
发挥师资培训基地和高职院校师资和技术资源的优势, 组织专任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 切实加强新技术和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培训, 采取与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培养的方式, 提高教师新技术吸收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中职学校要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 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为途径, 以教师队伍能力提高为重点,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熊苹.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03 (10) .
[2]彭飞龙.关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4) .
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素质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41-010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以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和就业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办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培养出社会适应力强的学生,“双师素质”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
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目前最常见的双师型教师就是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加对应级别的会计中级(或以上)资格证书或相关资格证书。那是不是只要拥有这“两证”就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条件呢?作为“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教师呢?
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现在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从书本到书本,尽管会计理论水平可能较高,但动手能力较差;尽管有会计师等职称,在教师行业经过3到5年的工作取得讲师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但这种“证书”式的双师型教师不能真正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合会计专业的职业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对会计人员的就业素质要求,我认为,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 ,为师者,应先为德。为老师,应有良好师德;为会计人,应有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为师者,要求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会计人者,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二)具有扎实而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
会计工作运用的知识是多门课程的综合:既有证账表作为会计载体的使用方法,也有原始凭证的分析与核算方法;既有证账表的纵向知识连贯运用,也有会计软件、税法、审计、经济法、财务管理与分析等横向知识的同时使用;既有浅显的购销存业务的一般核算,也有前期差错更正、所得税会计等特殊业务的核算。所以,“双师型”会计教师具备的知识应该是全面的、扎实的,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三)具有熟练的会计实践操作方法与技巧
从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会计账有两种:手工账和电算账。而实际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情况占了绝大比例。所以,作为“双师型”会计教师,则需要在完全掌握两种核算手段的基础上,还要熟悉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与提高的能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并提高理论。因为一般情况下,最新规章制度走进课堂的时间都会晚于走进企业的时间,故而目前的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滞后于实践,这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弥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这些尚未进入课堂的最新规定对于会计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所以,会计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应当具备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并相互提高的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注重青年教师的内功培养
作为一名新进校的老师,不可能一参加工作就有丰富的知识与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是要想成来一名合格的会计老师,只有不断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不断消化知识,不断融合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一本本的书,一行行的字变成知识,就像自己的血液一样自然而顺畅地流淌。一名会计老师的培养,必须经历这个过程。
(二 )让会计教师走出去
在具备了作为一名会计课程老师应有的理论与教学经验后,就该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到会计工作第一线去学习实践知识了。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实训基地,按周期抽调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熟悉企业结构和经营范围的基础上,按会计数据的来源路线进行分阶段的短暂实习,最后到会计部门的各个岗位参与具体的会计工作,充分地认识会计工作,掌握第一手的会计政策运用情况资料。
(三)将第一线的会计专家请进来
要想随时教给学生最新财经知识的应用,把财经知识运用第一线的财会工作人员,请进来是一个最具实效的办法。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利用寒暑假对会计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将企业高层会计人员纳入实训教师团队,在实现深度校企合作的同时,也能保证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会计教师掌握的知识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
但目前这种宝贵的资源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究其主要原因是国家用人机制约束造成的。在国家用人机制改变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与企业沟通,找到企业学校能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达到各取所需,各尽所长的境界。
(四)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
为了尽快建立满足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使“双师型”标准成为专业教师的努力方向。
改变专业教师的工作环境,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成立专业组织,制定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除学校采取必要措施外,政府有关方面对学校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评聘技术职称等方面,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败,中职学校教育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参 考 文 献 ]
[1]黄国清,黄双根,黄昭栋.国际经验对我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9.4.
4.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篇四
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 张涛英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特色,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建设 目标要求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将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到2010年要达到2100万人左右。要实现这个计划和规划,除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当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中职院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我个人认为,界定“双师型”教师,应强调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以及积极的创新精神为基础,以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科研素养及其精湛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内容。这是一种理想的“双师型”教师,就目前实际而言,“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与规律;同时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就是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应具有以下几点:
1、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2、行业职业素质。“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用人部门对本专业、工种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
3、组织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
4、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要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三、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国家的扶持作用
要改变中国技能弱势的现状,走技能强国的道路,政府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多层次多门类的技能性人才。因此,政府应在舆论上、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扶持力度。首先,要把“双师型”教师的重大作用提高到“技能兴国”的高度认识和宣传,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造就亿万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需要大批“双师型”的教师。他们应该受到政府的关注和社会的器重。
其次,要营造争当和崇尚“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双师型”教师就是这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新人。要通过“双师型”教师是两个结合、全面发展、社会公认的大力宣传,激发专业教师仰慕“双师型”教师,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风尚。
当前除了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培养具又“双师型”教师能力的人才以外,还应加强社会力量对在职学校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指导方面的能力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和考核使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国家因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制度,大力开展培训基地的建设,扩大培训的范围和规模。以适应当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最后就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为了鼓励争做“双师型”教师就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双师型”教师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取得高级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在德国,一般人要到30岁左右才能得到这份职业。鉴于他们在“技能强国”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支助力度。(1)低职高聘。目前,一些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他们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在一线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双师型”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有拿到“双证”,而在专业课教学中,又确实能挑起大梁,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低职高聘”。(2)提高工资。在德国职教师资的收入非常高,又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因此,仍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马来西亚则提供奖励工资,具有专业技能教师的薪金高于普通文化教师的10%。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对理论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给予一定的津贴。我认为,“双
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周期长,是专业教师中“出类拔萃”的优秀群体,政府可作为特殊人才提高工资或给予相应的津贴。(3)増拨经费。学校主管部门要把在职专业教师中取得“双师型”资格人数的多少作为增拨办学经费的一个参数。对中职院校进行等级评估时,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多少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学生合格率和优秀率对教师进行奖励。
2、学校的主导作用
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作为主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一是要加强培养提高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对于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让他们到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工作一段时间,参与实践,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对于实训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形成认识上新的飞跃,使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由狭隘的经验型(工匠型)转变为科技型(创新型)。通过上述对策,专业课教师就可以既承担理论课,又承担实训课,成为“一体化”教师。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在目前“双师型”评审标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在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同时,又获得其他专业中级以上的职称。
二是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人才教育资源。要采取多种产学结合方式,把教学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职业院校更要注重教学生产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纳入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之中。
三是要积极从企事业和社会各界聘用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企事业和社会各界是“双师”素质教师“藏龙卧虎”之地,我们应该走出去,主
动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为我所用。这样做,有利于新专业的设置和学生就业渠道的扩充;有利于减轻学校经费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更新教材教法,做到知识技术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
四是鼓励教师自学,适应社会需要。未来社会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工作和学习很忙的人,另一种就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单一技能者正变得岌岌可危,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唤,使得在职者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在目前“双师型”评审标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在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同时,又获得其他专业中级以上的职称。要转变某些专业教师考职业资格证有失教师身份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放下“架子”,认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或考核。在德国、瑞士、北美和澳大利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不少是工作和生产的优秀工作人员,他们除了具备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外,还持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的还持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他们的实践和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5.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建议 篇五
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双师型”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理论型教师偏多,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偏少。远远达不到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占专业教师的70%的比例。近几年来我院新引进的许多教师,刚出学校门又进学校门,缺少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不熟悉高职教学规律,缺乏执教经验,要把他们丰富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一时还存在困难。
如果一个单位整体薪酬水平偏低,就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双师型”人才。收入构成不尽合理,难以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未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缺乏教育理论背景,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不足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培训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其次,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①第三,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第四,有计划的派遣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赴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或研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长期合作办学,有计划的派遣部分优秀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外同 类院校学习或研修。
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
深化校企合作,丰富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至少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坚持新任教师深入企业社会一线顶岗实践制度;二是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使教师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三是教师参与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兼职专业教师队伍。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独特的管理机制
分配要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和基础科研津贴等符合高校特点的岗位津贴制度,吸引和稳定优秀拔尖的学术人才和技术人才。
建议人:付胜利
6.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篇六
【摘要】: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具体要求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加强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交流,突出专业技能教育,提升教师全面素质,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加强师资培训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措施。【关键词】:职校电工电子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性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新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并借助竞争之手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但也使职业教育面临优胜劣汰、物尽天择的境况,职业学校的发展要靠“外树品牌,内强素质”的指导思想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要构建特色专业品牌,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做保障,才能塑造好职业教育产品,以满足企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职业学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我校电工电子专业在这方面做了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确定培养方向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既要有一定理论知识,又要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既能任理论教师,又能任实训教师,具备了双师素质的教师。为了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实习教学的重要性,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在“能力本位”职教理论的指导下,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师或工程师)。目前的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在工科高校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塑造出来的,从高等院校到职业学校,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岗位实践经验。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务评审政策规定,难以同时获得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双重证书。因此,准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为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外树专业品牌,内强教师素质,克服为拿证而考证的片面行为。
二、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明确具体要求
基于职业学校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职称评选条件,结合教师素质要求与电工 电子专业具体情况,确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行业职业道德
忠诚职教事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努力钻研电工电子专业业务,熟悉电工电子行业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并用自己的师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自觉按照电工电子行业操作规程、电力法规的程序要求操作,严守安全规程,防范未然,以免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专业教学能力
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内容;能主编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参编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三)专业实践能力
具有较熟悉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工艺流程,掌握电工电子专业的技术规范,熟悉运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专业技能进行操作等实验能力和实训能力。
(四)教研技改能力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指导电工电子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勇于承担综合实训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开发工作,并编写课程教材(讲义);善于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大胆进行实验、实习设备改造,技改效果较好。
(五)协调交际能力
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
(六)创新能力
善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弄懂新设备,学习新工艺,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主动适应新形势面临新挑战,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带领新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交流,促进互利双赢
为了增强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交流,加强团结协作精神,我校电工教师纷纷要求,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实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改革,这一建议得到学校的支持。所谓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技术理论知识与实习操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以实践技能为导向,按照实习课题将技术理论知识模块化并融入实习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中,务必使每一个实践环节根基扎实,行之有效;并在教师课程编排上,要求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合作课题。通过一体化教学实施,可以扫除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环节中的所有理论障碍,解决技术理论和技能操作的教学矛盾,符合“行为导向”教学规律,同时如果在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之间密切合作获得较好解决,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进而使理论教师学到实践经验,实习教师学到知识,互相取长补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浓厚,教学效果显著,开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互利双赢的新局面。师生都觉得十分满意。
(二)突出专业技能教育,提升教师全面素质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主要体现在实践性教学上,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专业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项措施:
1.要求凡是从事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师必须取得中级以上的技能证书,从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指导教师,都必须取得高级电工以上的技能证书。目前我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电工以上技能证书的教师已达标100%,其中技师已达20%。
2.要求专业教师在指导课程实习、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时,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实习实训计划,按照学期实习实训方案,做到真题真做。在专业课程中,实习实训占专业课70%以上,每学期有专业实训任务。在电子实习课题中,按实习训练方案,在实习教师指导下到实训室进行收音机、扩音机、电视机、影牒机等分课题全程实习操作;在电工实习课题中,根据实习课题需要进行钳工和电工基础课题、电机与电拖、PLC编程等分课题的操作;在供配电实习课题中,按照课程及实训需要,及时到电厂进行生产实习、参观、观摩教学。如电气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梅州市丙村电厂进行阶段实习时,发现该厂在填写操作票不够规范—操作票填写过于简单而导致其没有反映操作的全过程,如果新手操作就会出现操作失误,将这个问题及时向厂领导反映,在该厂领导的支持下,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该厂值班长共同组成研究小组,根据该厂生产操作的特点和电力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科学地编写出正确而又详细的电气运行操作规程,如此即锻炼提高了教师的能力,又规范了该厂电气运行操作规程。
3.实施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宽基础、活模块、量适度”的原则对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加大实训力度;每学期组织电工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大比武,督促专业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技能比赛,使专业教师技能更加精湛。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电工电子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急需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抓好教师培训工作。我们借鉴国内外优秀职业学校成功的经验,使电工教师培训能顺应学校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成为21世纪的“双师型”教师。
1.使教师培训工作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发展战略。职校电工电子专业的发展战略中无论是专业的开发、发展、技术课题创新还是教学组织结构等战略,离开了相应的师资开发战略的支撑都是不可能建立和实施的。欲使电工电子专业整体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备能同一流学校抗衡的竞争力,没有更高素质的电工教师队伍作保证,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把电工教师培训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样,电工教师培训就必须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应该视电工教师培训比其它工作更为重要。电工教师培训必须由学校的高层领导直接管理,必须实现教师培训工作与教师的招聘与选拔、教师的升降去留等工作一体化。而通过电工教师培训,使电工教师在教学业务、电工技能、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是学校全体员工中的佼佼者,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所享受的待遇就必须大大高于普通员工和一般管理人员。电工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则要依据于电类专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战略,重在理论知识、电工技能和创新观念培训。只有达到以上这些要求,才能充分保证电工教师培训的效果。电工教师培训若与教师的使用相脱节,“培非所用”或“用非所培”,不研究和突出电工教师培训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年轻的电工教师培训缺乏专业技能训练,尤其是技术课题的技能训练,其直接的后果是必定使培训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大打折扣,降低培训应有的效益;而最终的后果则会使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发展战略受到严重干扰,得不到有效实施。
2.使教师培训成为对教师的内在激励方式。通过电工教师培训促进电工教师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提升电工教师的从业本领和人格魅力,可以有效地克服在激励中过于单一地运用物质性激励而导致激励效应每况愈下的弊端,可以引导电工教师摆脱对物质需要的片面追求,转而向往较高层次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就是将有意义、有价值、有竞争性的工作视为人生的重要内容,电工教师从事这样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成就感,实现其创新价值,而不在乎物质报酬的多少),这样将会极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电工教师队伍,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增强学校电工专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精心设计的电工教师培训,可以帮助电工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挖掘其发展潜力,从而增强其成就事业的信心,这种培训所体现出来的新奇性和开发性,常给人一种豁然进入一片新天地的感觉,电工教师从中所受到的启迪,是其它任何方式的学习所不能达到的。这种培训本身对电工教师就是一种很好的高层次的激励。
3.重视教师培训的投资效益。电工教师培训也是学校重要投资,必须注重培训的投资效益,即培训必须要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与学校办学效益增长相衔接。这有两个基本的含义:其一是电工教师培训决不能不计成本效益率,培训不能无的放矢,培训必须立足于解决电工教师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观念跟学校办学和专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其二是不能将电工教师培训看成是单纯的“非办学性费用支出”,而应将其视为提高办学效益的必要投资,开展电工教师培训对学校最终效益的提高,远远大于其培训费用,那么这样的投入是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的。为此,对每一培训项目内容的设置、对每一培训方式的运用、对每一培训对象的选择,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都不能搞形式主义的培训或“粗放式”培训,必须在电工教师培训中搞“精品工程”,即必须使培训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教师,有利于学校电工专业教师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和提高,这样也才能凸显出培训的战略价值。然而那些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放弃或削弱培训,以及不计效益或不被重视的电工教师培训,都无助于学校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完善各项相关制度,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坚持“加快培训、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继续教育制度,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生、骨干教师、技师的培训。近年来,电工电子专业教师有2人分别考取了广西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在职研究生;通过学习培养电工、电子骨干教师各有2人,技师3人;从企业引进专职工程师2人。2.合理调整师资培训经费,采取高层次专业学历进修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一般进修由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或鼓励自费学习等办法,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专业骨干教师读在职研究生,专业实习指导要掌握两门以上专业综合技能,专业基础课教师全面掌握和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学校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允许各专业教师申报技术职务及考取职业技术资格,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证。
3.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校“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和实施办法,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单位实践锻炼,学到新技术、新技能。为教师教学改革、技术革新铺平道路。
4.建立能上能下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师资结构优化,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进修培训、申报高一级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提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促进教师更新观念。
【参考文献】
7.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篇七
1 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现状
1.1“双师型”的教师太少
许多中职学校, 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 或是从普通中学转入中职学校, 缺乏实践经验, 不能给学生良好的技术示范和指导。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比较少。“双师型”教师不足, 已经成为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一大问题。
1.2 部分教师职业教育意识薄弱
一些专业课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意识淡薄, 还是以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待, 认为只要学好理论知识将来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 对职业教育含义的理解不到位。另外, 有的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部分教师产生消极思想, 不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
1.3 部分学校没有技能实训室, “双师型”教师难于发挥作用
不少学校由于资金紧张, 再加上领导对实训课重视不够, 没有专门的实训场所 (或极其简陋) , 造成学生只有教室, 没有实训场所。即使学校有“双师型”教师, 也难发挥作用, 从而影响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4 政策限制, 实践型教师难入编
中职学校大部分都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政府人事部门对学校进人把关很严, 只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才能入编。原来规定国有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学校若需要可调入, 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
2 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主要考核指标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及实训室的建设) 作为中职学校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这样可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做法, 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原有“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及实训室建设的情况, 制定年度“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及实训室建设 (完善) 计划, 对不能完成指标的学校, 给予相应处罚, 利用量化指标督促学校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及实训室的建设或进一步完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师群体, 所以, “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学年考核、课时津贴等方面应该让他们享有相对较高的待遇, 以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与稳定, 激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
2.2 多渠道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一是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 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许多企业拥有不少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这些人员不仅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 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非常适合在中职学校兼课, 可以弥补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像笔者所在学校的汽车营销及房产销售专业, 完全可以从本市的汽车销售公司 (汽车4S店) 和房产销售公司聘用人员到学校兼课, 这一做法不受人事政策限制, 较容易做到 (要注意的是, 讲课金的标准要贴近市场, 不然的话, 是请不到好教师的) 。二是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学习, 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如笔者所在学校的会计专业, 完全可以分期分批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挂职, 这一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门提倡的方法, 许多学校没有执行。公办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所在地的行政主管部门介绍到当地国有控股企业挂职, 这样程序会更为畅通, 效果会更好。
2.3 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意识
中职学校教师除了要具有普通教师的师表意识、育人意识、课堂意识及自省意识外, 还需要具备职业教育特有的教育意识。一是要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教育与行业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点。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 必须具备行业意识、行业的联系能力和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 此标准着重强调教师收集行业信息、开展行业联系活动, 获得行业实际经验以及提供行业咨询和培训服务的能力。二是学校要有针对性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内部培养。学校对一些理论型教师, 要根据其所授课程的要求, 利用学校已有的“双师型”教师或从企业外聘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在学校现有实训室进行教师自身的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内部培训, 提高理论型教师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教育意识。三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教师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做的比较好的职业院校学习。像笔者所在的城市, 就有好几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其中有一所学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就做得相当好。虽然, 高职和中职有所区别, 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道理是相通的, 多向好的中职或高职院校学习, 可以有效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意识。
2.4 防止“双师型”教师“蜕变”
笔者所在的学校多年前从企业调入几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刚来学校时, 这些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教学能力, 经常主动去听学校理论型教师的课, 学习老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 这些理论型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影响很大。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双师型”教师, 如果不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历, 突出实践型的长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概念中关于工作实践的记忆会逐渐淡化, 而关于理论知识教学的印象会不断加深, 那么他们的教学也将逐渐表现得与理论型教师相近或相同, 其企业实践优势会逐渐消失。为了防止这些“双师型”教师的“蜕变”, 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要疏远专业实践。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应注意保持与企业的联系, 有条件的学校, 应该让这些教师多到实训室、实训基地蹲点, 让实训室做为他们的工作场所, 把办公地点直接设在实训室, 尽量保持这些“双师型”教师的原有特色, 防止“蜕变”。笔者认识一位从企业调入职业院校的高级会计师, 她经常下企业指导财务工作, 企业碰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愿意请教她, 在本市知名度很高, 学生也非常喜欢她, 这么多年她始终没有“蜕变”, 并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学习教学方法时要有所选择。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不需要全面学习甚至模仿理论型教师的那一套教学方法, 而是要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所缺乏的教学理论和技能, 学习如何结合专业实践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方法, 真正形成“双师型”教师特有的教学特色。
3 结束语
中职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学生关键在教师, 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下,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会越来越好, 中职教育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S
[责任编辑:王静]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建设一支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拟对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的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8.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66-01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校要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就需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1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
1.1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学校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又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目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升办学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1.2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活动与学校教学改革的桥梁,是学校围绕社会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拓展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重要实践者,他们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要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的实用人才,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还要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由于职业技能的多变性,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断翻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这都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理论的终生学习者,使自己既掌握专业技能也懂得传授专业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统一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作了比较明确的解释。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其中“双职称”说、“双能力”说、“双证书”说、“双师素质”说、“一证一职”说是比较典型的几个观点。观点的不统一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不成熟,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2.2“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较低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仅概念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不到20%,并且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传统专业“双师型”教师偏多,而新兴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专职教师中,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及由其他类型学校转入的教师所占比例超过80%,这些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甚至是必需的专业技能。这表明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还很低。
2.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环境还不成熟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职学校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没有真正形成,能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由于中职学校盲目追求规模,致使专业教师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同时,国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还很不健全,大多处于探索性的,力度不大,无法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双师”建设的积极性。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3.1统一认识,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现在职业学校执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一般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要求今后在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更多地关注对从事职业教育的能力要求,如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指导能力等等。
3.2继续加强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训
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有效缓解专业课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要把培训重点放在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的提高上,一方面要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使专业教师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新动向,使学校各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同步;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带着问题下企业锻炼,通过实践,了解专业技能实际应用情况,避免教学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3.3适当发展结构型双师队伍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欠缺与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突破个体层面的“双师型”教师传统思维,从群体层面探索发展结构型队伍的可能性。可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提高有社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师中的比例。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学校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专职教师在与他们共同教学实践中快速向“双师型”转化。各学校的实践也充分表明,从企、事业单位聘任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型”、“技能型”的兼职教师,是改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结构、构建实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3.4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中职学校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坚持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有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面向全体、重点培养、择优资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的办法,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格局。提高教育投资,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社会上吸引优秀的“双师”型人才流入职业学校;建立起合理的分配制度,区别对待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人才,充分调动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使那些在专业教学、实践技能指导方面肩负重任的“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占有优势。国家要制定、修改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对积极进行校企有效合作单位给予优惠待遇。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培养教师的激励机制,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以增长实践才干。
3.5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认证
国家要借鉴专业技术等级认证的办法,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认证可以引导职业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能调动专业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但认证一定要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的特点,重点放在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上。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推荐阅读: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07-08
中职学校电气信息专业教学管理研究08-21
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改革思路研究论文11-05
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感悟07-30
成都中职学校排名06-28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08-23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11-10
中职学校门卫管理细则08-08
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育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