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扶协议书

2024-10-14

扶贫帮扶协议书(13篇)

1.扶贫帮扶协议书 篇一

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

帮扶主体(以下简称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下简称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更好的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切实协助

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并根据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将对乙方给予扶贫帮扶,现签订如下协议,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甲方扶持方式

1、吸收乙方劳动力务工,甲方作为乙方的帮扶人,在乙方自愿的原则下,甲方优先安排乙方务工,根据乙方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分为固定用工和临时用工两种方式,增加乙方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2、带资入股:甲方对于有意愿的乙方贫困户优先考虑其将资金投入公司,享受年分红。一方面解决了乙方无劳动技能,无创新项目的困难;另一方面,可以让其获得稳定的年收益,实现脱贫的目标。

3、技术培训:乙方在甲方进行务工,在帮扶期间享受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培训,通过企业培训,获得劳动技能,从而实现永久脱贫,不再返贫。

4、教育帮扶:(1)甲方掌握乙方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保证适龄子女不发生贫困被动辍学;(2)适龄子女有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争取能顺利完成学业。(3)乙方适龄子女有应届毕业生或未考上等院校的高中毕业的适龄子女,并符合公司用工条件的,经本人同意,甲方可优先提供在本公司就业。

5、所有和甲方签订协议及用工合同的,甲方会按照国家和陕西省有关规定政策规定为乙方贫困户办理意外保险。

第二条:甲方具有的如下权利:若存在如下原因之一,甲方可取消本协议所列扶持计划直到作废本协议。

(1)乙方不配合,精准扶贫项目无法实施。

(2)国家政策变更项目取消或外部条件变化实施困难。

(3)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甲方无法实施计划。

第三条

乙方承担如下义务

1、配合甲方实施计划。

2、乙方进入公司就业后应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认真负责完成公司分配的工作任务。

3、主动与上级政府部门及甲方沟通配合实施计划过程中的相关事项。

第四条

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村委会一份,上报镇扶贫办一份。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五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章审查鉴定后生效,并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应严格履行。如有违约,违约方愿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费用。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年**月**日

****年**月**日

村会委:

****年**月**日

2.扶贫帮扶协议书 篇二

一、高校参与扶贫的特点

(一)智力投入是最主要的形式

以江苏省2008-2009年度参与苏北11个重点帮扶县扶贫的30个高校为例,提供的现金数是0-12万元,平均不足7万元。而同期的苏南县(市、区)政府,一般作为副队长单位,提供现金量都在10-200万元,平均约100万元,另外还有许多由政府牵头通过产业转移实现的工业、服务业合作项目。而作为队长单位的省级机关、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或协调的现金量都在300万元以上。以教育为主要功能、以财政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高校,在扶贫工作上绝不能以资金投入量来衡量其扶贫的成效如何,也不能以其资金协调能力、市场驾驭能力来表现,更不能以政策的攻关来评价,这些不是高校应该或能够具有的能力。高校特别是以农为主要学科的高校,其优势在于利用学科特点改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谋生手段,优化、拓展已有传统种养业和手工业,通过产学研培植适应当地生存与发展的特色产业。如,南京农业大学帮助建设的84个设施大棚通过“无籽西瓜+西红柿+莴苣”的种植模式使省定经济薄弱村孙港村的承包户户均收入增加万余元。

(二)劳动力培训是最显著的帮扶手段

江苏省扶贫部门认为,苏北经济薄弱村中年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除了没有劳动能力必需纳入救济范围外大多是“一有三缺”的农民,即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术、资金和门路,其中缺乏技术是最主要的原因。高校是知识和技能输出的机构,因而以“高校+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模式成为高校扶贫最主要的方式。其中,地方政府对培训过程进行组织和信息服务,工作队提供培训资金,劳动力中介机构负责就业并提供社会需求信息。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通过制订培训计划、发放免费培训券,对农村适龄劳动力进行循环培训,使农村贫困户拥有一种或数种适用技术,对于创业者,再辅以小额贷款、创业补贴、税收减免、信息服务等方式给予扶持;对于就业者,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如对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经济奖励)、信息服务和中介机构的服务、引导作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由于高校扶贫与基层政府相比没有很多的指标压力,因而一般不搞学历培训,对一次就业率也不必过于重视,扶贫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在形式上,高校除了派员上门培训、依托当地职业学校培训等传统形式之外,较为常用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对帮扶的项目及农村相关产业以视频的形式进行远程教育或指导等。

(三)产业带动脱贫是最主要的目标

对于学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能否致富、快富,除了走出去务工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否依托当地良好的政策环境,就近创业、就业,创业是对当地形成经济发展基础的重要方面,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培植当地自主产业是两种途径,一是对传统特色产业的改造与扶持;二是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外来企业,对当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于前者,特别是在农业领域高校发挥着特别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原有的养殖、种植方式,家禽由圈养改为散养,如林下养鸡等;家畜由小圈养改为小散养,如种草养羊等;扩展设施蔬菜比例等;二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土壤改良、良种培育、沼气太阳能利用、种养结合利用传统废料,发展高效农业;三是对传统优质农产品进行工艺流程方面的现代化改造,加大产品推广,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对小规模工业企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企业的产品线进行设计、开发论证或技术改造,以企业为背景对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在线培训等。

二、高校扶贫优势的发挥

(一)凭借学科优势,学用结合

根据需要和自身学校专业、学科优势,制订规划。在一段时间有重点地在某一项目上下功夫。如农业学校,可以通过专业优势,与重点帮扶县的土地等自然要素结合起来,实施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业,通过示范种植、技术培训、合作建立科研实验基地等途径启动帮扶,合作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在条件成熟后必须果断进行市场化转型,如成立以股份为纽带的创新型企业,使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以某一种特色作物致富一村一镇的局面,即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如以文科、培养第三产业从业者为主的学校,可以在市场调研、区域规划、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寻找合作的结合点。高校服务地方,不论是从哪个行业着手,不仅双方都要把自身的需要与对方的能力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从实事做起,从容易的方面做起,通过有意义的具体的工作在思想上相互了解,在行动上彼此支持,不应把扶贫工作看成是一方的义务,而应当作是责无旁贷的事业。

(二)发挥集体力量,以我为主

高校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项目,特别是需要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需要借助第三方、甚至是多方的力量。对于资金的支持,如果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项目,应引进外资特别是有市场经验的大型企业参股,通过项目运作资金,以产业孵化科研成果的模式实现多方受益;帮扶地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所涉及的职能部门间进行协调。江苏省委把由省级机关、科研院所、苏南县(市、区)政府、省属国企等后方单位派员组成扶贫工作队,已经充分考虑了各方力量的凝聚对做好扶贫工作的意义,因而充分发挥队员能力、挖掘各自潜能为扶贫工作争取各种资源是必须的,但那种在工作队内部讲求任务包干、画地为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所取得的资源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帮扶优势,拧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战。

(三)谋划着眼长远,纵向连续

扶贫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特别是通过产业扶贫方式实施的项目,需要经历投入、开拓、适应、收益的过程,常常需要3到期5年的时间才能见效,而一些改善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项目,更是不能在短期内有收益。对于高校而言,项目不仅是扶贫的手段、产学研的结晶、训练教师队伍的载体,更是高校之于社会的形象工程,必须在内部建立有别于当地政府的交接、跟踪、建档管理制度。

(四)依据产业规划,专注所长

产业项目是致富的载体,项目选择必须与苏北重点帮扶县经济规划、产业政策相一致,必须与自身的专业方向相匹配。由于任期制的扶贫时间较短,许多工作队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后方单位的优势,为了早见效,追求“短平快”,片面地强调当地的传统产业基础,重复建设,上一些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大的小养殖项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带动机制的建设上,当项目受到市场供求不利影响时又被动地开拓市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而从高校的角度来看,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选择与当地的产业规划,特别是与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相一致的产业,通过移植或培育市场前景大的特色产业,实现凭借外来力量改变落后农村发展轨迹的愿望。

两年一届的扶贫方式,限制了帮扶的深度和广度。引进和培植产业是较深层次的扶贫,也是长效扶贫方式的代表。而一个产业项目从考察论证、方案设计、市场调研、投资建设、投入运营到产出销售,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两年只能刚刚走完这一个过程,至于项目运营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反思、改进的,不可能在任期内实施。因而,高校队员一方面只能尊重事实,把精力放在调研最充分、市场最看好、专业最擅长、机制最成熟的一、二个项目上;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把项目建在政府划定的园区、示范区内,享受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还可以避免只图眼前利益、只顾个股收益的相关方或无关者的非法侵害,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较好的帮扶效果。

(五)依靠当地政府,服务双方

对重点帮扶县的扶贫工作能否有的放矢,除了需要考察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交通地理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对帮扶县的基层干部进行考察,镇村干部所代表的基层组织是扶贫的执行者和依靠对象,他们决定了项目实施的进度、效果甚至是存续年限。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苏北农村脱贫攻坚工程建设中提出了“八有”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有“双强班子”,即选拔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可以与当地政府就干部培训进行合作,重点解决基层干部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淡薄、先进知识缺乏等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观念和能力问题。

从高校的现实需要来说,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不应该是单向的施予,即高校参与扶贫不仅要使扶贫产业项目得到培育、人员素质得到提高、经济环境得到改善,努力达到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脱贫目标。高校还应当把重点帮扶县作为高校从事人文研究、科学实验甚至社会服务的试验田,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在管理服务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上相互理解、接纳、融合。这样,扶贫过程也能够使高校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与使命——江苏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两年回顾[Z].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和智力帮扶的实践与思考,2010-01

3.透过广州帮扶看扶贫工作 篇三

推动资源外向对接

广州市道路扩建办帮扶南兴镇麻廉村,把村民1667亩土地流转集中起来,引入浙江老板承包种植大棚西瓜,每亩地收入从原来收入1000元增加到2300元,农民在种植场打工,每人另有3000元的月收入。经营成功的关键是,麻廉村拥有优质土地和良好生态环境,西瓜品质好无污染,能够进入上海、杭州等地大市场;浙江老板在浙江能够拿到菜篮子工程的高额补贴,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扣除仍然成本,每亩地的收入也有7000多元。总体看,农民增收、老板致富的根本因素,是湛江优质土地资源与外地优惠政策、庞大市场等优势资源的成功对接。

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帮扶雷州企水镇边巷村,把全村800多亩的水田利用起来,种植一季水稻,种植两季圣女果。他们成立圣女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种苗、肥料、农药、收购和销售的办法,在种植圣女果的品种上不断改进,把圣女果从蔬菜变为水果,从红妃六、万福到紫色果、黄色果,价格翻了几倍,一亩地收入5000-2.5万元不等。帮扶单位还建立了三个收购站和一个农贸市场,在广州、珠海等地建立销售点,畅通经营渠道,吸引和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让农村的土地种植收入普遍提升了六七倍。

巧妙利用富余资源

广州燃气集团帮扶遂溪洋青镇文外村,广州港集团帮扶吴川长岐镇顿流村,拉动周边老板投资养殖牛、羊,开辟养殖示范基地。因为近年来,当地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的山林和田地种植利用率不高,草木茂盛,适宜开发牛羊养殖,在广东发达地区和港澳地区,能够卖到好价钱。另外中央倡导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实施土地流转,为集中闲置土地开辟牧场,提供了較大方便,同时也能够获得国家相关政策补贴。此举不仅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群众开拓了一条致富之路。在这里可以看出,农村脱贫致富,也就是针对农村实际,落实国家富民政策。

充分挖掘潜在资源

广州港集团帮扶顿流村,自身投入30多万元,带动村内老板和普通村民,捐资54万元安装了6公里的路灯,捐资129万修建了一座跨河水泥桥,捐资60多万元修建了边坡自然村文化楼。这个行政村的群众,外出务工当老板的较多,但是村内建设水平却很一般,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工作带头人,需要做的就是凝聚和发动群众。广州港集团的驻村干部,特别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村子的建设发展才有了深厚的源泉。

4.教育扶贫帮扶案例 篇四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个案表现

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XX学生,是一名八岁的男孩。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原因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具体做法:

一、倾注爱心。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1、让“爱”流露。对于XX学生这样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他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作为教师还要给XX学生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常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找他聊聊天,都会让他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的。在上课时可以经常提问,可以使他集中注意力;可以促使他思考问题;他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来吸引教师的注意。班级学习园地也出现了他满意的作品,他受到鼓舞,学习变得劲头十足。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上,我更多地去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他更多的爱护和帮助,比如换季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服,早上没吃饭我会给他钱吃饭等等,我这样做是想消除他和我的距离感,会听老师的话。最后我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让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更有自信。

2、捕捉亮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自信心。根据他的年龄特点,通过形象的事物,有意的关注,适当的表扬来提高他的兴趣。根据他爱好体育的特点,我给他讲了优秀运动员刘翔的事迹。并向他提出问提:①、刘翔是怎样拿到奥运会冠军的?②、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③、你该向他学习什么?

二、家校沟通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孩子习惯的养成,学校和家庭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良习惯形成原因,让家长知道在家应该督促指导孩子怎样做,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给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

3、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如当孩子生病时,可该鼓励他战胜疾病,让他接受这一最好的挫折教育。

4、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

5、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三、检查督促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他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我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我为他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

帮扶效果:

5.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篇五

“今天气温回升,协助扶贫户抢抓墒情,及时播种 …“

如上记述摘自石人子乡农技站扶贫帮扶干部工作日记的一部分。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乡农科站的帮扶干部,详细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一次入户了解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增收渠道,为他们早日脱贫,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民情日记”,帮扶干部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帮扶对象及早脱贫致富。

6.驻村帮扶单位扶贫讲话 篇六

同志们: 按照今年的扶贫任务安排,要求在扶贫村给大家上一次党课,作为主讲人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联系当前形势和***村实际,我想就当前新常态下的扶贫工作和大家共同探讨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形势、新理念、新特点、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判断,做出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定论。在进入“新常态”的同时,党中央把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增强。扶贫工作也发生了新变化,扶贫开发从单打独斗转向兵团作战,从输血式扶贫、粗放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精准式扶贫。

下面,我重点围绕“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一是精准扶贫如何适应新常态;二是把握新常态下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三是新常态下党建扶贫双推进。

一、精准扶贫如何适应新常态(一)新常态提升新境界

进入新一轮扶贫攻坚时期,如何破好题,开好局,抢战决胜制高点,成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点。作为市扶贫单位,****通过精准识别,成立工作队,动员23名党员干部与54名贫困户结成对子,走村入户摸清贫困实际情况,坚持以专项扶贫为统领,至今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2万余元,完成了通村道路硬化,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我们的扶贫工作经历一系列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行动,而每一政策转变和模式创新都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在扶贫初见成效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任务现在距全面小康还有2年半年时间,除贫困户外,一般农户并非是小康之家,一般乡村也非全面小康乡村。鉴于目前的现状,精准扶贫新常态,就是要“锁定对象,突出重点,三年打基础,两年搞完善”,力争2018年完成扶贫攻坚任务,2020年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新常态改变新思维

纵观扶贫开发战略演变的历史和精准扶贫几年年的实践,过去,我们的工作用武侠小说中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等来描述。如今,脱贫攻坚这项工作则用军事语言中的“输不起的战争”、“攻坚拔寨”、“挂图作战”等词语来描绘,说明现在这项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作为一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要深刻理解思维定势转变,更好地指导我们善于实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思维方式突破。一是要在“精”字上下功夫。上个月***书记来我们板桥调研,在新集安置点发现菜地里头石头多根本就种不成菜,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些细节,不仅要把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好,还要把方便群众生活的每件小事做精准、做到位,要从过去帮扶捐资捐助搞慰问的传统思维,转向深入贫困村调查研究,分析致贫原因、解决突出问题。尤其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的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骨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村可持续发展,怎样帮助群众闯市场,实现千家万户与大市场,应成为单位帮扶的重点。二是要在“准”字上做文章。要由过去是有啥帮啥或简单地送点种子、肥料,搞点慰问等花架子,转向到瞄准靶心,就像我们现在常提出“供给侧改革”一样,贫困户需求是什么,我们的扶贫方向就应该针对性的去改,缺啥补啥,硬件不能少,软件要跟上。三是要在“新”字上求突破。要由过去传统的模糊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在机制上根据权、责、利对等原则,完善量化考核细节。在措施上,进一步细化标准,实化措施,落实责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新常态深化新举措

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是看富人有多富,而是看穷人有多穷。就像总书记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调研讲的一样:“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扶贫攻坚必须站在全面小康的战略高度,在正确把握宏观和微观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扶贫攻坚举措。一是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机制上完善驻村帮扶领导问责办法,细化领导和班子政绩考核机制,把扶贫攻坚责任细化到每个领导和干部,形成扶贫攻坚强大活力。二是制定具体的脱贫标准。一个目标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针对我们***村就是在2018年底出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是画好精准扶贫路线图。上次***市长来板桥镇调研,就强调扶贫工作要有路径图,要有时间节点。“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军师一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也就是说在打仗上军师的谋略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如果把精准扶贫看着是一场攻坚战,那么制定完善的可行计划就势在必行了,为实现精准扶贫画好路线图。

二、把握新常态下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现阶段脱贫攻坚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采用常规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因势利导、众志成城,确保“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回头看来其实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良好的基础。

一是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牢固树立了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通过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比如我们***特色的香菇木耳种植,桑蚕养殖,把脱贫攻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形成了。

二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加。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四是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全力推进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等综合配套文件,全面启动实施脱贫攻坚行动,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完善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为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基础。

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一是时间紧迫。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只剩下3年不到的时间。脱贫奔小康不仅仅是***的艰巨任务,从国家层面来看,如期兑现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宣告,开弓没有回头箭。

二是任务艰巨。就我们***村来说,附近几个村都是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即使花很大代价帮助脱贫,也是暂时脱贫,很快会返贫,从扶贫对象上看,经过多年扶贫,条件相对较好的基本都已脱贫,剩下的都是很难脱贫的人口,是难啃的“硬骨头”。***全村共有贫困户92户280人,2014年脱贫12户46人,2015年脱贫3户18人,2016年脱贫6户20人,2017年脱贫23户59人,2018拟脱贫48户137人,全村脱贫出列。剩余137人,占到全村人口近一半,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致贫原因复杂。我通过这多次走访,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比如家里小孩上学,身体条件又不好,住的又偏远,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对于本就贫弱镇、村财政而言困难不小。

三是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我们***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

四是贫困制约突破难。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贫困地区财力弱投入不足,导致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目前,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村民的饮水问题,但是还有很多村民依旧在挑水吃,经过我们多次实地考察测量,今年我们一定让全村都吃上放心安全的自来水。

三、新常态下党建扶贫双推进。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成就,提出了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展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指出了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正确方向。

抓好党建,就等于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牢固树立“党建+扶贫”理念,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强化政治担当,创新工作举措,狠抓推进落实,通过建强基层组织、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着眼“四融合”,拧紧扶贫党建“一股绳”。推动扶贫开发、实现精准扶贫,关键是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两张皮”拧为“一股绳”,做到“四个融合”:一是目标融合,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精准扶贫目标任务有机融合,实现党的建设和精准扶贫“无缝对接”。二是责任融合,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坚持做到精准扶贫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三是项目融合,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把群众愿望、群众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展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扶贫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四是机制融合,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整村推进联系点制度,采取干部结对联户的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着力“五个好”,打好建强堡垒“组合拳”。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继续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一项具体攻坚任务,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一个好班子。拓宽选人渠道,着力解决人难选、无人选的问题。明确一条好思路。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素质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统筹考虑党的建设、扶贫开发等各项工作,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实现双促进、双提升。打牢一项好基础。咬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不放,着力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制定一套好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组织群众选择项目、动员群众参与工程服务监督的作用,让党组织真正站到扶贫开发“前台”,真正居于扶贫开发第一线。建设一支好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发挥党员在扶贫开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心“三个化”,钉牢精准扶贫“干部桩”。精准化选准扶贫干部才能打牢“扶贫桩”,找到精准化扶贫的支撑点。常态化落实。把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作为建立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链条的主渠道,盯住扶贫脱帽任务,分期分批做好选派。精准化选派。认真分析基层贫困原因和发展后劲,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分类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选派党性强、熟悉党务的干部;发展滞后,贫困面广的村选派熟悉产业发展的技术干部;矛盾纠纷集中、热点难点问题多的村选派熟悉法律、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让选派干部发挥优势。实效化考核。严格实绩考核,制定科学合理考核方案,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作风踏实、工作业绩突出、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该重用的重用,该提拔的提拔;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选派或是延长选派期限,把选派制度真正严格执行下去。

7.扶贫帮扶协议书 篇七

永新, 这块红土地, 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新型人民军队的摇篮、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发生地, 是“全国将军大县”。1934年8月, 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从江西省永新县坳南牛田村跨出了长征的第一步, 曾留下了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毅、肖克、王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永新, 素有“吴头楚尾”之称, 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县。这些年, 永新先后荣获了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书法艺术之乡等众多国家级称号。

高位推动实施部署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红色老区永新县经济发展如何?百姓的生活怎样?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政策以来,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礼和带着对挂点县扶贫攻坚工作和红色老区百姓的牵挂, 率省人大党组成员、秘书长魏民, 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陈永华, 省煤炭集团公司总经理李良仕,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昭春等一行多次来到永新县烟阁乡长富罗家坪村开展调研活动。他们实地察看了该村的环境整治、饮水灌溉工程使用、产业发展等情况, 与困难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话发展。在与百姓们探究贫困根源、寻找脱贫举措的同时, 还切实要求永新县的领导干部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以强烈的紧迫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集中力量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

“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切实抓紧抓好, 要倾力打好扶贫开发这场硬仗。”洪礼和深入贫困村调研时强调说。为高效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32个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和协调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负责本地、本部门扶贫攻坚工作。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扶贫攻坚工作机制, 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 为第一责任人, 其他领导配合抓。全县所有县级领导每人负责指导一个乡镇、帮扶一至二个贫困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该县召开专题动员、再动员大会5次, 召开扶贫攻坚现场会、协调会7次, 县领导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160余次, 有效营造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掀起了全县扶贫攻坚的高潮, 营造了良好的扶贫攻坚工作氛围。

同时, 出台了《永新县贯彻落实〈江西省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的实施方案》、《中共永新县委永新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对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使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得以稳步推进、顺利开展;在明确扶贫开发为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的前提下, 县委、县政府把扶贫攻坚纳入县对乡镇、县直部门年度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制定了《永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评办法》, 建立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机制, 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终有考评, 严格考评, 严格兑现奖惩。同时, 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干部年度目标的考核内容, 作为奖励、提拔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扶贫攻坚抓好“六大”扶贫工程及十件实事

“只有原汁原味地看红色老区, 真实深入地了解情况, 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调研时,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礼和说。为了解最贫困地方和群众的真实情况, 共同探讨寻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 洪礼和提出了实施“六大”扶贫攻坚工程及落实十件实事的举措。

一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133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2013年, 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80万元, 落实扶贫项目285个;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140个 (安排在133个贫困村的省级示范点44个, 占67.7%) ;实施“引农上坡”建房示范工程8个, 其中5个安排在贫困村;建设了1.7万亩高标准农田, 完成了大独山、五里冲、周坊等21座小 (2) 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深入实施“千吨万人”、“百吨千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解决贫困村6.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20公里县乡道升级和50.8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二是全力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求, 结合“引农上坡”、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 引导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群众开展移民搬迁。2013年移民搬迁户277户、1151人, 其中建设“引农上坡”移民集中安置点10个, 安置移民136户、633人。今年, 永新县还积极开展移民搬迁进园安置试点, 已规划用地628亩, 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规划面积144亩, 规划建房500套, 可安置移民500户、2000人。目前, 第一期移民进园安置房已启动开工, 预计年内可完工。三是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以省级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为平台, 整合资金, 立足乡村实际,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扶贫, 引导贫困农户发展井冈蜜柚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2013年, 新发展井冈蜜柚1.6万亩、落实井冈蜜柚老乡工程1.1万余户;种植高产油茶1万亩、花卉苗木2448.3亩、绿色蔬菜2000亩、蚕桑3000亩、特色种植5000亩、特色水产养殖1000亩。四是全力推进智力扶贫。统筹“金蓝领计划”、“阳光计划”、“雨露计划”和“妇女双学双比”等各类培训计划, 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就业技能。2013年, 全县开展“阳光工程”培训3000人, “雨露计划”培训1079人。五是全力推进劳务扶贫。2013年, 永新县工业园区新增用工3860人, 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12.4万人, 使一大批贫困家庭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六是全力推进保障扶贫。2013年, 全县完成危房改造1100户, 农村低保、五保供养1.9万人, 农村医疗合作参合率97.34%, 农村社会养老参保人数达21.7万人。

永新县积极落实洪副主任的指示, 密切与省里相关部门沟通对接, 主动跟进落实十件实事, 扶贫攻坚取得了新进展:一、省国资委安排帮扶资金1000万, 现已全部到位;省工信委帮助江西鑫阳光制革公司争取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425万元, 帮助永新龙门制革厂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8万元, 现已全部到位;省中小企业局支持永新县工业园区铜制品产业发展资金120万元, 以及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园资金50万元, 现已全部到位;省交通运输厅支持吉莲高速连接线项目补助3000万元, 现已全部到位。二、省煤炭集团公司安排帮扶资金1200万元, 现已全部到位, 并积极协调, 将在永新县设立贸易公司。三、省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公司从5000万元封闭贷款资金中, 定向安排用于发展有前景项目的贴息贷款1000万元, 目前暂未到位。四、省工信委将永新10万吨黄铜项目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并给予资金支持。该项目已改为帮助江西肯特化学有限公司获取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 目前已获得投资引导资金800万元, 并已全部到位。五、省商务厅帮助引进江西嘉丰机电、新海服装两个项目。目前, 嘉丰机电180亩、新海服装120亩的用地指标已经省国土资源厅预审通过, 等待省国土资源厅最后批复供地。六、省国资委牵头扶持永新铁矿开发, 由省煤炭集团、新钢公司联合永新一家企业运营开发铁矿。目前, 赣西地质队已到永新县勘探, 铁矿资源基本被县内现有的六个铁矿范围覆盖, 且矿石品位较低。七、将宜春-安福-永新-井冈山高速公路纳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提高省道宜拿线断头路补助标准。目前, 高速公路项目正在规划研究中, 永新县正积极对接。八、省工信委协调将达威电器、宝绿食品和综合物流园项目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会调度, 解决项目用地指标。目前, 达威电器180亩、宝绿食品150亩、物流园项目用地250亩已经省国土资源厅预审通过, 等待省国土资源厅最后批复供地。九、省通信管理局落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90万元, 现已全部到位。十、省国资委、省煤炭集团在帮扶资金中统筹考虑安排资金, 将烟阁乡长富村现有大棚蔬菜基地、白茶基地建成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现已从帮扶资金中统筹安排350万元, 用于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土地征迁、平整等工作已全面完成, 建成恒温大棚1个 (棚室面积300亩) , 维修更新蔬菜大棚153座 (棚室面积60亩) ;白茶基地已完成山场租赁面积2000余亩, 第一期800余亩的茶园正在培育管护。扶贫攻坚, 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做得具体而细微。

整合资源凝聚扶贫强大合力实现全面小康生活

在省人大副主任洪礼和率领下, 扶贫单位心系老区, 情倾永新, 组成扶贫工作组, 常年深入一线定点扶贫, 做到扶贫不断档、不离村, 极大地激发了永新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 掀起了新一轮扶贫开发高潮。

大力开展行业扶贫。各部门充分发挥本部门、本行业的职能优势, 积极将扶贫攻坚纳入本行业发展规划, 在行业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支持。交通部门, 在加大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的同时, 将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纳入规划, 力争2 ~ 3年内实现贫困村村组公路全覆盖。水利部门, 积极争取国家补助支持, 加快县城城防工程建设, 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 认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教育部门, 积极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边远艰苦地区教学点和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大力实施24小时热水供应学生洗澡项目, 逐步解决全县中小学寄宿生住宿和洗热水澡问题。美丽乡村建设部门, 优先将示范点建设安排在贫困村, 尽最大可能使贫困村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文化卫生广电部门, 优先向贫困村实施农民书屋、文化活动室、医疗卫生室、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 不断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人保部门, 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力做好贫困户帮扶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水平, 力争做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 农村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农业产业、红色旅游、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建设治理等方面, 也大力实施了一批有影响、带动力强的项目, 使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

扎实推进社会扶贫。组织开展县领导挂乡镇、挂贫困村, 县直单位驻贫困村定点帮扶和党员干部“1+1”结对帮扶工作。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 安排全县36位县领导、160多个县直机关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到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加上省、市定点帮扶单位, 全县133个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各个驻村帮扶工作组深入贫困村开展扶贫调研, 进村入户实地掌握情况, 准确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 广泛了解贫困群众的发展需求, 认真分析致贫因素, 研究提出脱贫对策和帮扶工作计划。县直各单位积极为帮扶贫困村争资跑项, 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倾力帮扶。全县党员干部与广大贫困群众开展“1+1”结对帮扶, 结对贫困户2780户。

8.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计划 篇八

第一、健全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两委班子建设。

第二、着力办好帮扶结对农户的脱贫、发展致富工作,争取户户有致富项目。

第三、修建完善集贸市场,在经营区修建水泥台,方便经营者,把集市做强做大,以此带动村服务行业的发展。

第四、抓好村务财务公开,做到收支透明。

第五、加强村容村貌建设,美化绿化环境。

第六、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七、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妇女按时进站查体,无计划外生育现象发生。

第八、利用靠着省道和集市的优势,引导村民开设商铺,开设小型餐馆,争取农民纯收入有较大提高。在保护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发展多种经济,发展林果业,鼓励村民开办小型板材加工厂。

9.帮扶扶贫调研报告 篇九

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931人,其中新屋村为省级贫困村,另有石背、中坑、余村、天光、枫树、圳玄和李田七个市县级贫困村,截止目前全镇还有贫困人口966户、3017人。其中完全丧失劳动力的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1330,实施精准扶贫的扶贫对象450户1687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阶段性开展情况

一是“三项保障”体现领导高度重视和组织有力。XX年和XX年是全面启动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XX]2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赣办字[XX]19号)的重要年,也是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的关键年,xx镇作为贫困人口较多的农业重镇,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不甘人后,做了不少工作。镇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扶贫、民政等部门的“老中青”干部,组建全新的扶贫办公室,专门负责精准扶贫工作,村里以太平畲族村、新屋村为试点,组建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扶贫工作站,做到有机构、有专人、有资料。

二是“三个精确”确保贫困户识别有理有效有别。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931人,每家每户情况怎么样,哪些家是贫困户,原来的贫困户是否已脱贫,是否有返贫现象存在?这些都是精准扶贫基础工作亟须弄清楚的问题,对此,XX年下半年,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xx镇组织人员力量下村入组,按照“三个精确”的要求对全镇的贫困户认真识别。即流程精准。设立村级贫困对象民主评议小组,对递交申请的农户进行年人均纯收入调查,按照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后,初步确定扶贫对象名单;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初选名单进行表决确定;然后由镇党委政府审核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复审,审定后在各村进行公告。严格按照“申请、调查、初选、表决、审核、公示、复核、公告”程序,把真正的贫困户对象公开、公正、公平的识别出来。对象精准。通过全面摸排、村级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等程序,最后确定出全镇贫困人口为966户共3017人,全部纳入精准扶贫对象行列。定位精确。对造成农户贫困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分门别类,将识别出的贫困户划分为“一般贫困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四种类型,对全镇一般贫困户438户1641人、扶贫低保户12户46人、低保户442户1244人、五保户74户86人一一登记造册,并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

三是“三合一”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户信息管理。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资料信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xx镇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贫困户的信息管理,初步行成“三合一”贫困户信息档案。即纸质户情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户建档立卡要求,为每一户建立了户情卡(见附件一),使贫困户家底一目了然。电子档案。对照纸质户情卡,将贫困户的信息录入到市、县、镇、村四级与“三送”工作平台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影像资料图。xx镇正着手采集收集贫困户的影像资料,一张照片或是一段视频承载着两个主题:农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愿望,为后期的结对帮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全面铺开的元年,xx镇在这方面虽然在不断完善基础工作,并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但仍有不成熟之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就发现了一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少数村组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渠道过窄、甚至内容不对的问题。精准扶贫政策是国家近期的一项大的惠民利民政策,本应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而且要正确的解读,但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一些偏远地区的村组的一些群众却并不知情,或是只是知道个大概,不知其所以然,甚而有些农户把这项工作当成了“评先评优”的面子工程,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时,不配合反而藏穷掩贫,生怕别人笑话他的贫困。

(二)农民思想上的贫困成为贫困户脱贫的致命障碍。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农民收入难以估算增加了精准能识别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一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三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下一步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推进认知共识。拓宽宣传渠道,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教育的重点是,干部达成精准扶贫共识,群众增强脱贫致富信,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中心工作,镇村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来展开,宣传教育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大会小会不忘提,主要街道路口树立专门宣传栏,深入村组开展与精准扶贫相关的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成精准扶贫大合唱的浓厚氛围。

(二)统筹把握好外部帮扶和自我奋斗的关系。xx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俗话也常说,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要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组织实施方面,xx镇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实行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阶段式推进工作,先通过抓实有代表性的两个村,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模式,再在其他村进行全面推广。

(三)探索“自助餐式”帮扶思路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xx镇秉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定向精准帮扶。按照分类,对因病、因灾、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下、目前尚无致富门路等具有发展能力的扶贫开发户与扶贫低保户归类为一类贫困户,对残疾、智障、孤寡、缺劳少力等没有发展能力无法帮扶的低保户与五保户归类为二类贫困户。xx镇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自助餐式”帮扶思路,“政府主厨,农户点单”,xx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农户“菜单”即《xx镇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情况表》(附件二)。表中将二类贫困户统一归为政策保障类,这些贫困户需要政府坚决落实“保障兜底”输血政策,通过民政社会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逐年脱贫;而一类贫困户则进一步划分成产业项目扶持类、教育扶持类和就业扶持类,这类人员成为精准扶贫的主体,对此,xx镇结合本镇实际,形成了自己的帮扶思路。

一是产业项目扶持。xx镇内田畴肥沃,水源丰沛,物产丰富,是信丰县产粮大镇之一,林业资源丰富,农土特产全县翘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宝,今添“脐橙、生猪、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宝,在这些以形成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鼓励贫困户积极创业,或养殖业,或种植业,或小食品加工业,政府在相关领域给与支持和帮扶。

二是就业扶持。一是依托县新型动力能源产业园大唐工业园、温氏、诸信、正邦等家国家级、省级大型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伯乐蔬菜基地,解决贫困户中有就业意向和劳动能力的人的就业,帮助增长其家庭收入,今早脱贫;二是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

三是教育扶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生活和精神上脱贫的根本之策。xx镇贫困人口在校教育人数为682,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人员有93人,加大对这些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保障他们的稳定升学及毕业就业是培养贫困户脱贫力量的重要举措。

10.体育学院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篇十

为落实好“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实现活动目标。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师爱进万家”活动,全面摸清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实际情况,为了加强对学困生、贫困生帮扶,学校特制定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方针,落实好“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学困生、贫困生帮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工作目标:

1、对学困生的帮扶。通过“结对子帮扶”,共同协作,使学困生的在校期间守纪律,讲文明,学习成绩经过努力有所提高,并逐步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不断前进。从而确保校园的安定稳定。根据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教师完成两位学困生转化工作。

2、对贫困生的帮扶。

通过师生结对子帮扶,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从生活上资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最低生活需要,帮助学生渡过难关。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三、具体措施

(一)对学困生的帮扶措施

1、确定学困生,研究分析每一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改进方案提供基础。

2、教师“结对子帮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3、学生结对子帮扶。各班组织学习小组,两位优秀学生负责帮扶一名学困生。

4、根据不同的学困生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思想交流,触动其内心世界,树立起成长进步的自信心;二是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从细微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引导起,以求逐步改进;三是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由低到高渐进式监督完成。

5、强化每周的经常性反复工作,务必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每周两次的教师与学生对话活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班级表现和学习情况,检查目标完成的情况,发现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2)教师每周与家长交流一次家校表现情况;

(3)学习小组每天帮学生检查作业、与其共同完成一些开放性作业,及时交流学习感受,6、学生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7、每学期召开两次关于学困生提高的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客观分析帮扶情况,表扬、奖励改进明显的学困生;并认真做好记录,包括工作当中的经验与教训,提供今后工作的借鉴与改进。

(二)对贫困生的帮扶措施:

1、建立贫困生档案

2、教师结对子帮扶。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前提下,确保每位老师选择一名对象进行帮扶,经常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生活状况。关心学生学习。此项工作中途不间断,并力争使帮扶对象品学兼优,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3、师生齐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让人人献出一点爱。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实施爱心捐助、帮扶贫困学生。在学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使广大师生从情感上贴近缺少完整家庭关爱的学生生活贫困的学生,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11.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保证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培育和训练家庭贫困的同学,关心他们摆脱和消退家庭条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义务训练进展,全面进步我校的训练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对贫困生的帮扶活动。

一、加强组织指导小组。

学校在校长指导下,由教务处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监视落实各班贫困生资助及训练工作。

二、建立贫困同学档案

摸贫寒困生及贫困生家庭的根本信息,理解贫困缘由,便利教师在平常工作中赐予恰当帮扶。

三、学校指导带着教师开展一对一贫困生的帮扶活动。

为贫困生捐款捐物,在充分理解同学家庭状况的前提下,确保每位教师选择恰当对象进展帮扶,此项工作中途不连续,并力争使帮扶对象品学兼优,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四、通过多种途径,从以下方面对同学进展训练。

1、培育孩子的安康心理,让贫困生走出家庭贫困的阴影。

鉴于这类同学的家庭特别,有的是父母常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劳力欠缺,有的甚至是孤儿。他们往往会缺少家庭的关爱,生活中,学习上间或会有自卑心理。因此教师们都能从情感上真正地贴近他们,常常与他们沟通,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赐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安康心理。教师不断关心他们克制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念,独立自强;让他们熟悉到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贫困是临时的,是可以转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要求全体教师平常都把同学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集体感受到家庭的暖和,使得孩子们能在学校安康成长。

2、生活上赐予关心,解决孩子们的后顾之忧。

贫困生平常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意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学校组织教师们为这些孩子们捐物、买课外书籍、买作业本、笔等学惯用品,关心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不因为缺少学惯用品而落下成果,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在学习上进展帮扶,关心他们进步成果。

有一局部同学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果不如人意。教师们利用休息时间为后进生补讲课堂中孩子们没把握的学问,不断复习学过的学问,让他们不落下学习上的任何环节。并培育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心他们把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告诫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上立足,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师生齐发动,广泛宣扬。

乐观发动,让全部同学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发扬节俭节省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施行爱心捐助、挽留贫困同学。

六、仔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贫困生的训练帮助。

12.教师教育帮扶扶贫计划 篇十二

为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结对帮扶困难户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维护社会稳定,构造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文明学校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xx区xx镇xx村五组22号村民xxx,家中共有3口人,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1人。xx父亲xxx一年前因车祸导致手腕筋脉断、手骨挫裂,无法劳动,现爷爷奶奶都身患疾病,家庭唯一经济来源为xx母亲在江苏打工的收入,2016年家庭总收入8000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

女儿吕琳,身体健康,高中在读。

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父亲因车祸致残,无劳动力,无法从事农业种植,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维持家中生计;

3、女儿上学花费较大,家里负债多。

三、帮扶计划

13.个人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篇十三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龙镇乡新兴胜村村民___,共有4口人,户员情况:_______住房面积___平方米,耕地面积___亩,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劳力___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生产经济收入,家庭总收入___元,人均纯收入___元。

二、主要贫困原因

1、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2、家庭劳动力少,无固定经济来源,缺少技术,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打零工维持生计。

3、儿子和女儿上学花费较大,家里负债多。

三、帮扶计划

1、赠送有关农村农业以及科技致富方面的图书资料,拓宽致富渠道。

2、帮助指导提高种植、增产技能,确保方竹产业收成良好。

3、通过不定期走访探视等形式,强化对其家庭成员的政策灌输及法制宣传力度,使其及时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

上一篇:脱贫攻坚心得体会800字经典下一篇:规范化管理方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