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4-08-04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篇)

1.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篇一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

2.(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12题)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3.(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4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否定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对传统儒家思想补充完善

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6.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所说的“子”指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9.(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25题)“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卜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2011年4月茂名市二模14题)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15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使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13.(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4题)“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

14.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15.《论语》日:“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

A.提高臣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B.传承儒家学说等传统文化

C.鼓励臣民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理想

D.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二、非选择题

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3分)

(2)简要评价材料

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8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17.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2.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孔子思想是封建思想,二者有根本区别,另外18世纪的中国已闭关自守,中法不存在频繁的文化交流,排除ABC即可。

3.C4.C

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同时,三大思想家与传统儒家学派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6.B

解析:①是客观唯心主义,是朱熹的观点,故排除;④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故也应排除;两者思想的本质都是唯心主义,所以②是共性,两者都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③是共性;因此正确选项是B。

7.D

解析:本题最好使用排除法,孔子倡导儒学,朱程倡导理学,而王阳明提倡的是心学,强调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故选D符合题意。

8.A

解析:

从“仁”“礼”等字眼中,可以判断这是儒家的思想主张。因此。排除了C、D项。从“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中,可以看到“子”在分析“仁”与“礼”之间的关系,并把建立“仁”的社会作为理想。这就是孔子与孟子的区别了。颜渊是孔子学生,更能够由此判断这是孔子的言论。

9.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流思想。①体现了孔子“仁”“德”思想;②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强加于其他人,体现了孔子处事原则;③体现了孔子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没有差别;④体现了孔子提倡维护等级的思想,属于糟粕。

10.A11.D

解析:题干要求“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①②属于儒家思想的初创,故故排除;③④都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代同发展,吸收了其它学说的优点。

12.D13.C

解析:佛家偈语大意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联系各选项,C项宋明时期的心学主张“内心反省”,即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本题选C项。

14.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15.D

解析:理解好“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即可。

二、非选择题

16.(1)是正确的。(1分)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2分)

(2)黄宗羲:工商皆本。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4分)

雍正帝:重农抑商。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4分)

(3)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2分)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2分)

17.①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他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

③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为朱熹。他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⑤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亦可)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时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2.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篇二

从近三年新课程地区的高考试题看, 本专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及其发展演变, 尤其是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更是考查的重点。这突出说明新课改形势下高考依然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第一, 对于“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主要考查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兼顾其他学派的思想, 对东西方思想进行横向比较。学生复习时应注意掌握儒家及其他学派的思想内容, 并能灵活运用;从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外思想家的主张。第二, 对于“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重点考查董仲舒儒学的内容及影响, 学生复习时仍要以此为重点。第三, 对于宋明理学, 主要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 学生复习时要对理学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加以关注。第四, 对于明清之际活跃的进步思潮, 对李贽的思想考查较多。学生复习时仍要重视这一点, 对其他思想家的思想要稍加注意。总之, 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 在强调以文明史观审视历史的今天, 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复习时应高度重视。

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虽不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考查的知识点不多, 但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学生备考时应注意:掌握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 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成就和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梳理古代书画发展的脉络;说明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关于本专题的复习, 学生应重点关注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 分析明清时期著名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对理学和专制主义弊端的批判, 认清这一时期儒学发展的时代特征。结合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统治空前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关史实, 分析明清时期著名思想家的思想观念, 从而理解其时代性和进步性。在复习方法上, 要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网络。一方面要从纵向发展的角度, 明确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历程, 理清儒家思想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注意从横向比较的角度, 比较分析先秦与古希腊思想的差异, 明清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 认识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个性。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2年高考上海历史卷·31)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 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 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答案:C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 不会消亡;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 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B、D两项反映的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 不涉及政治主张, A项错误。

变式练习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做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

答案:D

示例2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2) 《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材料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此题可先将问题转述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从材料的前后文可知,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是指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效仿的原因是公孙弘的成功。再从具有政治敏锐性的“天下之学士”入手, 不难分析出“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这一新的社会现象。

变式练习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 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 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B

示例3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14)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解题技巧:紧扣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分析可知, 本题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 A项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 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特征也无法体现题意。故选A项。

变式练习隋唐时期, 出现“三教合一”趋向, 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 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 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答案:D

示例4 (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26) 王安石提出“形者, 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 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A

解题技巧:此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王安石认为人性是人形体的固有本性, 是从物质产生的, 这种物质就是形体, 而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与之对立的应是“心外无物”。本题体现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变式练习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 之道, 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 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D

示例5 (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卷·14)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 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 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 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提供的观点强调宰相制度的存在有利于制约君权, 换而言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君权极端化, 这说明其观点是主张限制君权。

变式练习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 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B

示例6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卷·1)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 而民间性情之响, 遂不得列于诗坛, 于是别之曰‘山歌’, 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 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 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 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B.楚辞

C.汉赋D.唐诗

答案:A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联系材料信息“山歌虽俚甚矣, 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 之遗欤”可知,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与山歌相似, 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

变式练习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 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 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D

示例7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13) 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有评价说, 枝干“虬 (qiu, 盘曲) 屈无端倪”, 石“亦怪怪奇奇, 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 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 写山林之气”

答案:A

解题技巧:本题以图片、文字材料为依托, 考查学生对文人画特征的理解。题中“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 强调融化物我, 创制意境, 达到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 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的一生, 几遭贬谪, 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艰辛的滋味。作者通过作画抒写胸臆, 郁闷的心情通过绘画表露无遗, 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变式练习明清时期, 以“风流文采磨不尽, 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

答案:A

【重点突破】

1.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 现代价值: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理念的儒学思想, 与我国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 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 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 如“仁”“诚信”等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 儒学中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 “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 (4) “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5) “民本”和“义利观”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6)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 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2) 误区提示: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我们现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 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 而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尽管如此, 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的出现, 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对于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 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而陆王心学将理学发展到极端。

(1) 共同点: (1) 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2) 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扼杀、压制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但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2) 不同点: (1) 哲学类别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2) 认识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3.明清之际的思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 继承和发展:明清之际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体现了早期启蒙思想的性质和民主色彩。 (1) 继承:主张和谐发展;敢于探索, 强调力行。 (2) 发展: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出限制君权;经济上, 重视工业和商业, 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思想上, 批判程朱理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2) 误区提示:明清之际的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并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其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 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 因此绝不能将其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4.中国古代文化的时代特色

(1)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思想活跃,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此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如孔子编《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 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 秦汉:国家统一, 生产发展,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文化由此得到发展, 文学艺术大放异彩。如汉赋以华丽的辞藻, 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

(3) 隋唐:重建了大一统政权, 经济繁荣, 民族融合, 文化艺术全面繁荣。中唐以后, 政治黑暗, 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4) 宋元: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话本和词曲兴起。

(5) 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商品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出现了许多描绘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时期, 与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 取得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达的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其原因主要有:第一,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二, 经济上:农耕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三, 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的广泛, 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第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 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第五, 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改编) 1.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 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

(原创) 2.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改编) 3.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改编) 4.在伦理观上, 孟子主张“性本善”, 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 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实行“仁政”和道德教育

B.实行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治

(原创) 5.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 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C.“无欲而天下足, 无为而万物化, 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 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原创) 6.“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改编) 7.诸子百家的思想,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 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 可以使小人变君子, 普通人变圣人

(改编) 8.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B.“以德兼人者王, 以力兼人者弱, 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 为天下, 非为君也”

(原创) 9.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 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 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D.“为政以德”

(原创) 10.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 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改编) 11.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也只是理。”又说:“有理而后有气, 虽是一时都有, 毕竟以理为主。”这表明在宋代, 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C.从“天人感应”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改编) 12.“春秋出孔子, 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 泰山与武夷。”下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 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所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为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对立的局面

(改编) 1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三句引文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追求, 这种追求同下面哪一家学派或教派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

A.道家B.儒家

C.法家D.佛教

(改编) 14.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A.主张“贤明”君主政治

B.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原创) 15.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C.“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 立纪纲, 亲贤臣, 去小人”

(改编) 16.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 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原创) 17.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 主要得益于

(1)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2)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3)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4)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1) (2) (3) (4) B. (1) (2) (4)

C. (1) (2) (3) D. (2) (3) (4)

(改编) 18.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 至 (明) 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 (版) , 自此以前, 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改编) 19.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 唯凭针盘而行, 乃火长掌之, 毫厘不敢差误, 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明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改编) 20.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标志着我们心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的兴起

C.阿拉伯人把造纸术传到欧洲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改编) 21.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 它的每一个字, 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一首优美的诗……”下面关于颜真卿字体 (下图) 的说法, 正确的是

A.这几个字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B.反映出此时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C.反映出盛唐社会走向正轨, 所以书法也讲究规范

D.体现了初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原创) 2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B.“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改编) 23.北宋崇宁三年 (公元1104年) , 宋徽宗办画院, 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 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 以见万里意。 (见下图) 此画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B.文人画

C.民俗画D.人物画

(原创) 24.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 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 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1) 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2)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3) 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4) 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 (1) (2) (3) (4) B. (1) (2) (3)

C. (1) (2) (4) D. (1) (3) (4)

(改编) 25.新编京剧的伴奏已在传统的锣鼓丝弦中加入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 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文化现象, 我们对此的认识应该是

(1) 经过这样的改变, 京剧不再姓“京” (2) 中国传统乐器本来很多是外来的, 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3) 外来元素的加入会破坏本土文化 (4) 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 “旧中有新”也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A. (2) (4) B. (1) (3)

C. (1) (2) D. (3) (4)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 共50分)

(改编) 26.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 诸侯受命于天子, 子受命于父, 臣受命于君, 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 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 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 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也而经营者, 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 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 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3分)

(2) 材料二又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 (3分)

(3) 据材料三, 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其主张有何进步性? (4分)

(4) 据材料四, 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3分)

(5) 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 其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4分)

(原创) 27.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对既毕, 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 则要妙精微, 各有攸当;亘古亘今, 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 吾无论矣;后三代, 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 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 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6分)

(2) 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 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 (3分)

(3) 根据材料三、四, 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5分)

(4) 综合以上材料, 归纳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3分)

(改编) 28.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繁荣发展阶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完备的理论体系, 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君臣父子, 定位不易, 事之常也;君令臣行, 父传子继, 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 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 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 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 以至于出入起居, 应事接物之际, 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 不成为书也”, 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 “自出新意, 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郑晓华《书法———东方艺术的凤凰》

材料三宋徽宗以画花鸟擅长, 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 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题“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 舷边蜷着一只鹭鸶, 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 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 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1) 依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其实质。 (3分)

(2)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 (3分)

(3) 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有何影响? (4分)

(4) 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史实。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A 5.D 6.B 7.A 8.C9.C 10.D 11.A 12.D 13.B 14.A 15.C16.C 17.B 18.D 19.C 20.A 21.C 22.D23.B 24.B 25.A

二、非选择题

26. (1) 思想:“君权神授”。 (1分)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分)

(2) 思想:“君权天制” (“天人感应”) 。 (1分) 进步性:警戒皇帝, 限制君权。 (2分)

(3) 观点:“天下为主, 君为客”。或: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分) 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

(4) 办法:君臣平等共治;置相, 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把“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3分)

(5) 变化: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 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 (2分) 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扩大, 民主思想萌生。 (2分)

27. (1) 思想:为政以德。 (2分) 发展: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分) 原因: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分)

(2) 建树: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分)

(3) 不同: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2分) 原因: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 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为维护封建统治, 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分)

(4) 原因: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 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分)

28. (1) 核心思想:“理”。 (1分) 实质: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 (或:为统治阶级服务) 。 (2分)

(2) 状况: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或:火药用途更加广泛) ;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3分)

(3) 影响: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 反映在书法上则强调精神气度, 反映在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4分)

(4) 史实:春秋:“仁”和“礼”;战国:“仁政”,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西汉:“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6分)

3.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篇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1、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3、道家:老子。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4、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最符合社会需要)

【考点二】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1、孔子:①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爱人;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④教育上:首创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2、孟子:①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②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②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考点三】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者:董仲舒。

②主要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提出了“三纲五常”。

③结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④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太学:汉武帝时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考点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北宋:程颢、程颐(二程):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万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2、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天理就是指“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明朝:王阳明: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考点五】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明朝后期“离经叛道”的李贽的思想主张: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③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

①批判君主专制。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工商皆本。

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①经世致用。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

4、王夫之的的唯物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上一篇:刘书记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讲话下一篇:人民公园的秋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