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共11篇)
1.小学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篇一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的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 小学数学知识点合集
★ 小学数学知识点
★ 部编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 五年级《月是故乡明》知识点梳理
2.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程的梳理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建议
在构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复习课中,首先要有一个对知识梳理的过程,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关键是梳理的形式怎样?如何梳理?
1、梳理的形式
新授课的重点是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复习课的重点是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采用合适的形式,低年级和高年级采用的形式应该有区别。低年级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梳理的方法;也可以根据问题,通过回答就把知识进行了整理,比如说,二年级的《方向与位置的复习》,教师可以把认识方向的方法编成一首儿歌,要求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内容,把儿歌内容补充完整。因为只有教师逐渐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梳理的方法,学生才会梳理知识。高年级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梳理,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到已有认知当中。如六年级复习数的认识,教师就可以从数的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呈现数的发展图,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人类对数的认识的过程以及整数、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又如学习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逐步呈现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圆面积公式逻辑推导的过程图。
2、梳理的方法
(1)先回顾后整理
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温故知新,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回顾知识,把知识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需要,组内再进行分工合作,对知识进一步整理。如《单位的复习》,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写一写有关单位的知识,再追问:“你写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师生一起讨论,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先想类,再想每一类中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组织: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每个同学的想法,并注意归纳你们组已经知道的有关单位的知识。如果有必要,可以再分工整理,由一个同学负责整理一类或几类单位的知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并把一些单位的类名称进行板书。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货币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角的单位、温度单位等。
(2)边回顾边整理
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复习》,我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作为体裁,通过提出解决包装盒中的各种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下:①讨论包装盒的特点,复习长方体的基本特征;②制作一个包装盒需要多少纸板与包装4盒需要的纸板,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③计算包装盒的空间,复习体积(容积)的计算;④叙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综合复习各种相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3)先整理再巩固
如复习《数的认识》时,也可先整理自然数、小数、整数、分数、百分数、正数、负数等以及他们的集合圈。再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些数,并说说这是什么数,再进行分类。梳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立足学生的发展,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教材的使用需要作为学生活动创造者的教师去实践、去丰富、去完善,变传统的填鸭式为灵活处理教材、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自主的驾驭教材,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上,灵活加工、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見、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材料。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是决对不会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小悬念”,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锥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它的体积。有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就来了,经过思考后,有的说捏成正方体、长方体,也有的说捏成圆柱体,也有人说出了用排水法来计算。在肯定了学生各种有效的方法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求出老师旁边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吗?”这时,学生感到刚才的体积变形和放入水中的方法都不管用了,从而感悟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有自己的体积公式,再引导思考:有没有一个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行领悟,这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的同时,建立了积极健康的数学情感,从而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3、结语
3.小学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篇三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1.熟练在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
2.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3.一道除法算式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例:18÷3
(1)18除以3除以的前面是被除数、除以的后面是除数
(2)3除18除的前面是除数,除的后面是被除数
(3)18被3除
辨别:30除一个数,商和余数都是2,求这个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求被除数)
30除以一个数,商和余数都是2,求这个数?
(求除数)
4.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一道乘法算式能写两道除法算式
例:90×7=630630÷7=90630÷9=70
反之,乘法并不是除法的逆运算。
二、两位数或三位数被一位数除p34-42
1.横式p34、39:
两位数分拆方法:
1、我们把被除数分拆成能够被除数除尽的最大整十数。
2、把剩下的整十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被除数去除。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因此,分拆时一般先看除数,除数是2被除数一般可分出20、40、60、80
除数是3被除数一般可分出30、60、90
除数是4被除数一般可分出40、80
当无法分出整十数时,可按乘法口决表进行分拆,便于口算。
三位数分拆方法:先分整百的,再分整十的,最后分单个的;整百的不够分,和整十的合起来再分,整十的不够分,和单个的合起来继续分。分的时候还要考虑是否方便口算。
(注意:与两位数乘一位数横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列出加法算式)
2.竖式:
方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2)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3)当十位或个位不够商1时,要用0来占位。(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4)余数要比除数小
(注意部分步骤可以省略)
例:p37p41例3
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
验算方法:通过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来验证被除数与原题中的是否一致。验算时用竖式。
分析:第一题:商中间为0
第二题:被除数末尾是0,前面能被除尽,0应写在8的下方。
第三题:1,被除数末尾0除以任何一个数=0,个位商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被除数末尾0前面能被除尽,0应写在4的下方。
第四题:少了落的步骤。
P41/例3/3807÷2被除数中间为0,被除数最高位能被除尽,中间的0不需要落下。
3.估商是几位数:
主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关系:
如果被除数最高位>除数或者=除数,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
如果被除数最高位<除数,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比它小一位数
例:735÷□,要使商是两位数,除数可以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除数可以填()。
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关系
(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例:◎÷□=9……5,□里最小填();
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是8,商是25,那么被除数最大是()。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例:28÷□=□……3,□=()
5.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例:3□2÷6,要使商的末尾是0,□里可以填()。
分析:商的末尾是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
因此,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必须除尽,没有余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想:3□÷6没有余数
例:□21÷4,当□里填()时,商末尾有0。
分析:商的末尾是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
因此,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必须除尽,没有余数
想:□2÷4没有余数分两种情况:最高位比除数小时:□填1、3
最高位比除数大时:□填:5、7、9
例:6□4÷3,要使商的中间是0,□里可以填()。
分析:商中间是0,则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
因此,除到被除数的百位必须除尽,6÷3=2
例:□21÷4,当□里填()时,商中间有0。
分析:商中间是0,则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因此,除到被除数的百位必须除尽
想:□÷4没有余数□可以填4或8
5.p43除法的估算
例:138÷6商在20到30之间
步骤;1,根据除数找小于被除数却能被除数除尽的最大数
因此138估成120120÷6=20
2,另一个商比估算出的第一个商大十
因此20+10=30
(也可以根据除数找大于被除数却能被除数除尽的最小数
180÷6=30)
常见错误:例525÷5=105估算:商在104到114之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分析:根据精确计算的结果写出的估算答数
改正:商在100到110之间。
6.除法的应用p44
做题时需要注意问题,一般情况下,余数要占一份的就加1,如讲到坐船、坐车的题目。余数不够一份的,就去尾。如讲到做裤子、扎花等问题。
辨析:8个篮球装一箱,767个篮球至少可以装几箱?
分析:767÷8=95箱……7个
题中的“至少”说明余数也需要占一份7个也需要一个箱子装,因此需要加1,共有96箱。
8个篮球装一箱,767个篮球最多可以装几箱?
分析:题中的“最多”说明余数不需要占一份。7个没有装满一箱,因此最多可以装95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单价、数量、总价p45、46
(1)能从题目中分析出单价、数量及总价
(2)能够根据问题,灵活应用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3)拓展:能用小数表示元、角分
例:3元:3.00元小数点左边为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为角
第二位为分
1元5角:1.50元10元5分:10.05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4.高二必考数学知识点梳理 篇四
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2、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点在圆外(2),点在圆上(3),点在圆内
4.1.2圆的一般方程
1、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①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②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
4.2.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1、点M对应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
5.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五
第一单元:位置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左、右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主题图(10页、11页)
(1)能从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理解减法的两个基本含义,并能利用此含义列出减法算式。
2、12页例1
(1)能依据减法的含义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运算)。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交流优化算法的过程。
(3)能恰当选择算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3、15页例2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
(2)经历进一步优化算法的过程,并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19页例3
(1)能准确的搜集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能依据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整理与复习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
(2)正确掌握“一图四式”的内容。
(3)涉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优生能求“5根手指的中间一共有多少个缝隙”类型的数学思考题。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1、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特征。
2、通过“拼、组、剪”等活动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通过动手的“搭、组、卷”等活动,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初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说明:练习六3题:能正确数出拼组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4题: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形状,能连线。
5题:能正确数出缺少的墙砖和地砖的块数。
6题:能给打乱的平面图案重新拼组。
7题: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对面的含义,并能判断最简
单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中的每一组对面。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的数出、写出、读出100以内的数,并知道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组成,进一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含义。
3、了解“十进制”,能估计100以内的数量,能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并能完成相关的模糊表述(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最接近、更接近),逐步发展数感。
4、知道三个数位的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数位顺序表中各个数位的意义,能看计数器写数、读数,并能根据给出的数在计数器上拨(或画)珠。
5、能熟练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渗透加法交换率)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与价值,知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并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正确掌握人民币基本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完成相关的清点与互换。
3、能认识“小数记法”的商品单价,学会简单的购物,并能利用给出的信息完成简单的计算。
4、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能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熟练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包括“多几”、“少几”的应用),能利用给出的信息尝试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3、能熟练计算相关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并知道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即:1时=60分。
2、能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能写出已知时刻“过几分”或“过几时”后的时刻。
3、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八单元:找规律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准确掌握一组图形中所包含的“11”、“111”、“1和几”、“几和1”、“几和几”的排列规律,并能完成下一组的选择或填空。
2、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准确掌握一组数列中所包含的递增或递减规律,并能完成下一组的选择或填空。
3、能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设计有规律的一列图形或一列数,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
第九单元:统计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篇六
数学解题思路和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课堂上,所以想要学好初中数学一定要重视数学的学习效率和提前预习。只有提前预习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这样在课堂上才会注意力集中不走神。同时在初中数学的课上,学生也要紧跟老师的解题思路,注意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学习,课上数学老师讲完后,初中生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争取老师讲完每一节的知识后,学生都不要留下疑问。
2独立完成初中数学作业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初中生要学会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想要学好初中数学就要勤于思考,千万不能偷懒。平时对于自己弄不懂的题目和解题思路,不要放弃,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和研究,尽量做到自己能够解决,实在是想不出来在问同学或者老师。对于初中数学的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学会进行整理和归纳。
3多做题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
想要学好初中数学,就要多做数学题。只有学生掌握了各种各样的题型,那么你对于初中数学的解题思路才能够了解,这样通过积累就会使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丰富。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从最简单的基础题入手,学生最好是以课本上的习题为主,一定要将课本上的习题弄懂,这样打好基础,才会为接下来的做其他类型的题最好准备。然后在开始做一些课外的有难度的习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分析能力。
4正确的对待初中数学考试
初中学生数学想要打高分,就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和解题的基本技能上面,因为在初中数学的考试中,基础题占了试卷的大部分,所以基础知识一定要记牢固。另外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这样在答初中数学题的时候思路才能清晰。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篇3)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几何体简称为体。
6.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14.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
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
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7.小学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篇七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8.小学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篇八
第二单元总结
第三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总结
第七单元总结
第八单元总结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学初班主任主要抓好以下六件工作。
1、做好学生报名注册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注册登记,是班主任和学生的第一次会面,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今后班务工作的开展。
2、开好第一次班会,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班主任开第一次班会(必要时可让学生家长参加),目的在于树立形象、指导未来、明确制度,在第一次班会上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期望要真诚,要求要具体。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用真诚的态度对学生说:“我有幸任你们的班主任,我感到很高兴,我希望同学们支持我的工作,共同把我们班建设好”。寥寥数语道出一片真诚,会融洽师生感情。
3、以身作则,搞好第一次卫生大扫除。这是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的机会。班主任在劳动中与学生接触,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同时使学生认为班主任老师平易近人,言行一致,堪为师表,有利于树立班主任工作威信。
4、搞好班组建设,选好班组干部,发挥班组干部的积极能动作用。在班级建设中,班干部的作用非同一般。因此,班主任在选配班组干部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扬民主。这样既表明了班主任民主公正管理班级的态度,更为班集体形成良好的风气奠定了基础。
5、搞好第一次考勤工作,保证纪律的严明性。开学之际,工作头绪多,纷乱无章,且经过一个假期,有的学生难免表现散漫。因此,班主任要及时进行纪律检查。同时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拟定《德育评估细则》,在教育过程中做到有规可依,使学生的教育经常化,系统化。
6、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开学之初,有经验的班主任不会忘记在忙中召开第一次家长会。这是把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机会。因此,在第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要简明扼要地向家长介绍本班各科教师的情况。然后开诚布公地向家长表明你教育学生的决心及本班奋斗的目标,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
9.小学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篇九
导读: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冲刺阶段,老师会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数学科目而言,考生该如何主动梳理知识体系,查漏补缺,武汉巨人教育网老师给考生们提供以下建议: 梳理好知识体系
【重点知识,落实到位】函数、导数、数列、向量、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等,这些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常考常新。在冲刺阶段,考生要重点复习这些内容,确保练习到位、反思到位、效果到位,并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结合,形成知识链、方法群。
【新增内容,注重辐射】纵观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试题,对平面向量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直接考查向量的基础知识;一道或多道向量与三角、几何等其他知识结合的综合题目,主要考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此外,导数是高考解答题的必考内容之一。
【综合能力,强化训练】近几年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立意。这就要求考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加强综合解题能力的训练;培养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建模能力。
不同题型的不同复习方式
选择填空题要做到小题小做、不择手段,可以选择排除法、赋值法、估算法、构造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
关于数列解答题,考生需掌握错位相减法求和、裂项法求和、分组求和等基本的数列求和方法,掌握基本的递归数列。
三角函数解答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恒等变形与诱导公式、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函数与向量等知识点,特别要注意与三角函数有关的最值问题。
概率与统计考题侧重于统计内容的考查,训练题型、方法、难度等达到或略高于教材水准即可,要重视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
关于立体几何解答题,文科考题以计算体积居多,理科考题以计算空间角度居多,空间角度以二面角为重点,空间距离以点面距、线面距为重点。从新课标考试大纲看,理科的立体几何解答题要求既能用传统的逻辑推理,又能用新增的向量法求解。应切实掌握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及角度与距离的求法。
解析几何解答题突出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交点、弦长、求轨迹方程、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等,要注重与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向量等内容的联系,应切实掌握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10.小学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篇十
——How does he/she/ Peter go /come to school? 他/她/皮特怎样去/来上学? ——He/ She usually goes/comes to school by bike.他/她通常骑自行车去/来上学。
—— How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 你父亲怎样去上班? ——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他坐地铁去上班。
②询问地点,用疑问代词where ——Where is your home ? 你家在哪里? ——It’s near the post office.在邮局旁边。
——Where are the teachers ? 老师们在哪儿? ——They are in the teacher’s office.在老师的办公室。
③问路 ——How can/do I get to the Fuxing Hospital? 我怎么到福星医院? ——You can take the No.1 bus.④交通规则(traffic rules)Slow down and stop at a yellow light.黄灯面前要减速并停下来。
Stop and wait at a red light.红灯面前停下来并等待。
Go at a green light.绿灯行。
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直击考点 重点单词和短语 on foot步行, by bus =take a bus 乘公交车 by plane乘飞机 by taxi 乘出租车by ship乘船 by subway 乘地铁 by train乘火车 by bike骑自行车by ferry乘轮渡 Hooray!好极了 slow down 慢下来, stop 停 wait等 pay attention to注意 cross the road横穿马路 traffic light交通信号灯 at home在家 missed(miss的过去式)想念 different不同 chopsticks筷子(复数)cross穿过 look right向右看 same 相同的 door门 look at朝......看 play with和......一起玩 按要求写单词:
go(反义词)come foot(复数)feet child(复数)children early(反义词)late good(反义词)bad take带走(反义词)bring slow(反义词)quick/fast go(过去式)went do(过去式)did do(第三人称单数)does go(第三人称单数)goes same 相同的(反义词)different不同的 miss(过去式)missed wrong 错误(反义词)right正确 can(否定形式)can’t 重点句型分析 1.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你(们)怎么来学校的? 此问句是由特殊疑问词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用于询问对方的出行方式。
回答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作答。
表示地点的词:Germany德国 Munich慕尼黑 England英国 Australia澳大利亚 school学校 the park 公园the cinema电影院 the hospital医院 the post office邮局 the bus stop公共汽车站 home家 2.Usually, I come on foot.=Usually, I walk.通常情况下,我步行来。
此句是对出行方式的回答句。
其中usually意为“通常”,表示频率很大,on foot意为“步行”。
一般用by表示出行方式。
By后面一定要直接加交通工具的单数形式,只有“小脚丫”foot与on 搭配,“步行”用on foot表示。
3.I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我必须注意交通信号灯。
Must是情态动词,意为“必须”后面跟动词原形。
动作词组:wear a helmet戴头盔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注意交通信号灯 look right向右看 4.Don’t go at the red light!别闯红灯!此句是Don’t开头的否定祈使句, don’t后面跟动词原形。意为“不要做某事”。
动作词组:run跑 go at the red light闯红灯 touch the door触摸门 Eg.Don’t smoke.不要吸烟。/禁止吸烟。
Don’t take photos.禁止拍照。We must look right before crossing the road.我们在横穿马路前必须看看右边。
此句中must是情态动词,意为“必须”后面跟动词原形,在此句中before是一个介词,而介词后面跟动词-ing形式。
6.There is no door on the bus.公共汽车上没有门。
此句是there be句型的单数句,be动词要根据后面名词的单复数形式来决定, 名词为单数或不可数名词就用there is, 名词为复数就用there are.此句中no door意为“没有门”,表示单数含义,因此要用there is开头。
单词 by(表示方式)乘 bus 公共汽车 plane 飞机 taxi 出租汽车 ship(大)船 subway 地铁 train 火车 slow 慢的 down 减少;
降低 stop 停下 短语 on foot 步行 slow down 慢下来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traffic lights 交通信号灯 句子 1.—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你怎么来学校的? —Usually, I come on foot.通常我走路来。
2.—Mr Jones, how can I get to the Fuxing Hospital? 琼斯先生,我怎么才能到达复兴医院? —Take the No.57 bus over there.在那里乘坐57路公交车。
3.I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我必须注意交通灯!4.Slow down and stop at a yellow light.黄灯亮时减速停止。
5.Some children go to school on foot in Munich, Germany.在德国慕尼黑,一些孩子们步行上学。
句型 1.询问出行方式的句型及答语。
用How do you come/go(to)…? 句型询问,用 I come/go(to)+地点+ on foot/ by bike/ by car…句型作答。
2.用because句型陈述原因。
“句子A +because+句子B” 表示做某件事的原因。如:
11.2020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梳理 篇十一
(1)数列的定义:
①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②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2)数列的分类:
分类标准类型满足条件
项数有穷数列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
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an+1>an其中n∈N
_减数列an+1
常数列an+1=an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a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n≥2)(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数列的递推公式.
3.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1)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它的“数”有关,而且还与这些“数”的排列顺序有关,这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因此,若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两个数列.
(2)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这也是数列与数集的区别.
4.数列的函数特征
【小学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推荐阅读: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06-1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06-18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口算题卡(全册)11-22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10-16
小学数学进位加法知识点07-06
小学数学各章节知识点09-27
小学数学知识点练习题06-24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09-28
小学苏教版数学知识点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