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2024-12-10

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精选14篇)

1.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一

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是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迫切要求创新年轻干部的培养方式

年轻干部呈现的新特点要求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现在的年轻干部大多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宽,思想解放,思维敏锐,进入角色快,但也存在缺乏党内严格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陶冶,党性修养和锻炼不够,缺乏艰苦环境或基层磨练,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这些特点,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对他们的培养方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年轻干部培养的新任务要求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党的十六大以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央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任务。比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培养一大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培养一批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年轻干部。这些目标任务,对改进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进展要求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党的十六大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一法、一纲要、三条例、十一个法规性文件”的法规体系。既促进了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也要求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

社会大环境的新变化要求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对年轻干部思想冲击猛烈。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互联网等高科技广泛运用,对年轻干部学习方式、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干事创业渠道有重大影响。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已成为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二、当前年轻干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轻干部培养,既包括大面积、整体性培养,也包括对优秀年轻领导干部的重点培养。目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调训式”教育培养,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根据各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有计划地选调年轻干部参加脱产培训;二是“选派式”挂职培养,通过组织安排,将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或上级机关挂职锻炼;三是“轮岗式”交流培养;四是“抽调式”锻炼培养,根据特定工作需要,抽调年轻干部参加中心工作进行“负载”锻炼和到“急、难、险、重”工作进行“火线”锻炼;五是“选调式”实践培养。选调(聘)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基层工作。多年来,通过坚持这些措施,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坚定、素质较高、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

但是,与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要求相比,这些培养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从认识上看,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的仅把培养当例行任务完成,有的认为“能干的干部单位离不得,实干的干部工作离不了,会干的干部岗位离不开”,有的把学习锻炼当作“镀金”、“过渡”、“做客”,消极应付,等等。从培养年轻干部的实际操作过程看,存在统筹规划不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有的经常在挂职,很少参加教育培训;有的被轮番选调参加教育培训,却从未参与实践锻炼;有的不能根据干部自身经历、专长、潜能以及发展趋势来设计

合适的培养方式。从培训结果的使用看,存在选、育、用脱节的问题。个别地方存在“选而不管、学而不用、育用脱节”,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使年轻干部感到多培训、多锻炼,不如在单位熬年头。

三、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

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培养方式的重要性。关键是深化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认识,建议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将创新年轻干部培养工作与培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教育培养对象珍惜每一次机会,针对自身需要,主动申请选择培养锻炼方式。

科学制定规划,确立符合年轻干部实际的培养方式。抓紧研究制定《年轻干部培养规划》,使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制定整体规划中把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根据年轻干部个人经历、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向等实际,规划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年轻干部所采取的不同培养方式,突出培养个性化、差异化特点。如乡科级层次的,要跟踪了解,及时“好中选优”,物色“苗子”;县处级层次的,要岗位轮换,培养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地厅级层次的,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促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总结推广经验,不断创新年轻干部培养的方式方法。对近年来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方法,应通过深入调研,总结创新推广。在方式上主要有四种:一是“跟班式”学习培养,即把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选派到上级部门、信访部门进行跟班学习;二是“结对式”传帮带培养,即选派年轻干部担任主要领导干部助理,由结对的主要领导“一对一”对年轻干部进行指导培育;三是“提拔式”使用培养,即把培养教育与及时提拔使用有机结合,使具备条件的优秀年轻干部在更高一层领导岗位上得到进一步锻炼;四是“岗位式”提高培养,即通过搭建诸如岗位练兵活动等平台,提升其业务素

质,培养实干型人才。在方法上主要有五种:一是境外培训法;二是“一班一策”法,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压担锻炼法,对一直在顺境中成长的,放到艰苦环境或矛盾较多的地方锻炼;对具备一定条件和发展潜力的放到更为重要的岗位锻炼;四是集中教育法;五是网络教育法,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的平台,缓解工学矛盾。

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年轻干部培养方式进一步发挥作用。“调训式”教育培养要对培训时间、次数作硬性规定,建立培训考核结果使用的相关机制;“选派式”挂职培养要制定和完善跟踪考察制度、工作日志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轮岗式”交流培养要进一步细化规则,扩大交流面;“抽调式”锻炼培养要形成定期抽调的工作制度,建立成效评估考核制度;“选调式”实践培养要健全完善选录、培养、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度规定。

解决相关问题,营造年轻干部培养方式作用发挥的良好环境。一是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建立动态管理的教育培训师资库,研究建立跨省、跨地区的资源共享保障体系,探索利用社会培训资源服务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二是规范培养与使用,在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时,对配备的年轻干部所必须经过的培养方式作出刚性规定,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对经过培养的除提拔使用外,也可把其调整到关键、重要岗位。三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研究制定《实行年轻干部培养需求的调研和申报的意见》,要求组织部门通过定期调研了解年轻干部培养需求。

2.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二

一、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冲击

( 一) 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15年10月,中央修订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进行了改进完善,对培养造就“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群体,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培训是做好干部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条例》明确指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用好大数据、‘互联网+ ’等技术手段。”

( 二) 新媒体发展带来干部思想观念、表达方式的变化。 新媒体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干部在网络世界变得异常活跃。高校干部对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运用,不仅为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还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一定程度上提升自信,提高民主、参与的意识。他们能够通过新媒体对某一事件共同关注形成“同声共振”,比如朋友圈转发对某一公众事件的评论,微博公开评判对国家、学校事件的看法等,“人人参与”、“人人发声”、“人人监督”。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出发,去关注、丰富和完善同一事件的信息脉络,使得信息受众同时成为信息源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召开会议,通过微信、微博组建团队活动, 可见,新媒体的发展从形式和内容上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群体参与模式。

( 三) 新媒体发展促进高校干部培训交流的信息传播加快加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7月发布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 4 亿人,微信、手机QQ等手机即时通信应用人数达5.04亿人。如此大规模的使用人数正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印证,也是大规模广泛创新开展干部培训新形式的基础。

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互动、广泛参与等特点,新媒体主体既是所有可以在网络进行交谈的人,同时所有人又都是受众,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又都是被传播对象。新媒体造就了体制内与体制外并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共同行的发展和沟通方式。传播主体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使新媒体已经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给传统的高校干部培训内容发布、方式创新提出了直接而重大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使得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影响他人,这要求我们搭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干部培训管理平台。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高校干部培训对新媒体的作用发挥认识不到位。 当前,高校对新媒体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在高校干部培训过程中新媒体发挥的信息化、科学化的作用认识不全面,粗浅认为使用了计算机,打开上网功能就是干部培训工作信息化的表现。对新媒体的“新鲜及时、便捷高效、覆盖面广”等作用的认识不够,对新媒体的更新发展不能与时俱进, 理论解读和技术水平有所欠缺,一些高校仍然坚守传统培训做法,另一些高校则存在新媒体在培训中的应用与传统培训结合不够的问题,或者缺乏整体科学的统筹规划。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干部培训工作应在传统培训工作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不是取代,更不能脱离。

( 二) 高校干部培训对新媒体的管理欠缺。

1. 管理制度欠缺。新媒体在高校干部培训工作中的管理、统筹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 各自为政。

2. 管理人员欠缺。新媒体管理大部分由从事干部培训工作的专职管理人兼任,由于时间限制、认知局限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利用新媒体开展培训工作的技术能力差, 动力和信心也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受制约,兼职管理不能很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

3. 管理经费欠缺。由于对新媒体发展趋势及重要作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新媒体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推广积极性不高,对新媒体开发使用的经费投入偏低。

( 三) 高校干部培训对新媒体的应用有待提高。新媒体在高校干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还局限于报名统计,建立网站等一些基础层面,对新媒体的功能开发应用不够全面。建立培训网站链接挂在校园网上,缺乏更新维护,内容单调,访问量低,摆设大于实用。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电视、视频资源拓展干部培训的资料来源,没有利用微博、微信等普遍使用的自媒体开发公众学习平台,发展自主学习交流,更没有开发符合高校培训工作实际和特点的APP应用。

三、新媒体视角下改进高校干部培训方式方法的建议

( 一) 着力建立运用新媒体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机制建设,在机制保障的前提下,促使高校干部培训工作运用新媒体有活力、有特色、有成效。一是要建立引导统筹机制,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媒体推广应用领导机构,干部培训的管理部门和教育技术中心等技术支持部门联合组成工作组,结合高校干部培训工作的人员差异、内容范围、设备保障,技术水平以及诉求等方面,有针对性策划工作项目、载体和内容,在全校干部中强力推广,运用微博、微信、QQ群、手机飞信、视频会议系统等新媒体,对干部学习前沿知识提供便利条件,吸引高校领导干部参与实践,让干部在学会、适应并喜欢利用新媒体参与学习讨论,在新媒体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拓展视野、提升素养、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要建立两级联动的机制。学校层面与二级院系“上下一盘棋”, 加强互联互通,发挥资源效用最大化。将干部培训内容、讨论等在校级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二级院系新媒体平台转发分享,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快速高效的优势,引导干部培训各级新媒体应用平台的资源共享、效用翻倍。三是要建立与媒体合作机制。积极借助社会知名网站,特别是各级政府网、教育培训网站以及通讯运营商的强大渠道“借船出海”、“借鸡生蛋”。主要是借助它们的专业教育网站海量的教学资源、高级别的专家授课视频来丰富高校干部培训的工作内容; 借助通讯运营商的开发能力,定制开发符合高校干部培训实际的应用APP。

( 二) 创新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干部培训工作,已不能再停留在提高认识、简单使用的层面,而应进入全面建设、强力推广、充分运用、发挥效能的新阶段。新媒体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广覆盖、低成本、平等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乐于接受的组织动员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干部培训工作方式上进行更多的转型和创新。要通过创办网校、网络课堂、微信学习公众号、建立电子资料阅读库等形式搭建学习教育平台,形成图文并茂的信息系统,以自主式学习、交互式学习、普及式学习等多种新颖、 灵活的教育方式加强对高校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要通过QQ、 微博、微信、办公OA、视频教室等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推动干部之间利用新媒体的交流互动。要充分尊重干部学员知情权与参与权,也要积极正确引导,加强对舆论的主导引控力, 搭建干部培训网络监督平台,防止话语失当、管理缺位。

( 三) 整合资源,大力推广新媒体教学。推进新媒体教学平台建设,依托移动网络化媒介功能,形成“传统培训+ 新媒体学习”的培训格局,调整与重组培训网络,跳出既定思维开展培训。在新媒体推广使用上进一步完善改良新媒体学习途径。要根据工作岗位、工作性质、人员层次等将培训对象进行合理分类,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前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掌握干部的新媒体使用水平、培训需求,并根据干部实际能力、培训需求以及工作需要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内容,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网络用语和实践经验,培训服务要紧跟教育发展背景和时代要求、紧跟高校的发展现状,达到与培训对象“说得上话、说得下去、说得起来”的效果。在高校干部中推广新媒体学分制,利用视频网络资源学习,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学习时长,折算成培训学时,按年度发放《学时证明》,作为干部学习教育的资料证明。在年轻干部中开展推广自媒体学习,通过微信、微博阅读推送、心得分享,统计观察干部的学习热情和效果,评选推荐“优秀学员”,对经常发言分享学习心得的培训人员给予表彰。这样既能实现“学习在身边”的快速学习渠道,又能实现“分享共享”的培训目标。

( 四) 加大投入、加强设备保障,着力打造运用新媒体工作队伍。保障新媒体平台的正常运转,必须从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对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要加大经费投入, 增加对电脑、手机网络培训资源客户端的购买、使用、维护和推广等等。尝试组建新媒体信息管理员队伍、包括网校教学、微博、微信公众号管理等等。及时发布信息、组织学习、 引导讨论,在不当言论出现的时候,肃清风气,让主流声音压倒偏见和敌视。要吸收一批专业媒体人士、一批教育战线培训教育知名人士力量,借助他们的名人效应,策划有影响力的网上专栏、讲座、访谈,拓展培训干部的交流层次和领域。

网络时代的发展不可逆转,新媒体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借助新媒体,以最快捷、简便、经济的方式开展高校干部培训工作,实现高校干部培训工作效率化、民主化、精准化程度。高校干部培训工作必须从大局出发,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正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干部培训的问题,深入思考、研究,找准方向,强化实践,深化培训方式的改革,不断结合新形势、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展培训渠道,切实增强培训的前导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从根本上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效,有效推动高校干部培训工作实现新跨越。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军校学员自主创新学习方式的培养 篇三

【關键词】学员;教员;自主性;创新性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自主创新学习就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地意识和反应能力,并在学习方式中创新灵活地运用现代化学习方式,主动、双向、探索和研讨的学习过程。当今社会,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军事高科技、军事理论、军事战术和战法持续创新,军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因此,学员只有具备的自主创新学习方式,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己有,才能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入探讨。

1.军校学员学习方法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1.1 学习方式现状调查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军校学员的学习方式仍然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被动接受型。部分学员学习缺乏主动意识,习惯于上课听讲、记笔记,不善于思考与质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二是书本型。部分学员学习途径单一,只重视死记硬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知识型。部分学员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只关心知识量与考试成绩,至于能否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能否有所创新则关心甚少。

1.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受当前社会主义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更加重视物质上的实惠,部分师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学习目的具有较强功利性。

从军校内部进行分析,一是教学、管理方式单一,学员主体地位体现不够。目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军校过于强调整齐划一与同质培养,采用单一的刚性管理模式,忽视了院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与学术功能,制约了学员的创造性发挥;课堂多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员为中心的集中授课、“满堂灌”和死气沉沉的照本宣科。二是学员评价方式单一。部分军校在学员评价体系构建上,过于看重学员掌握的知识量,考试形式过于突出笔试,评选优秀学员、优等生等奖励措施过于看重考试成绩,不能形成多点交汇的评价方式。

2.指导学员转变学习理念,强化意识培养

宋代学者朱熹讲:“事必有法然后可能。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意思是说,无论教员和学员都必须讲究方法。学员在校期间学什么、怎么样学习、学得好不好,既取决于教员的引导,更取决于学员自身。

2.1 在学习观念上、指导学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强化学员的目标意识

学员要从学习的后台走到前台,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要我学”是以听、记、背、抄为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刻录知识、克隆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无形中制约了学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结果是学员所学的东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严重缺乏创新能力。而“我要学”则要求学员在积极主动地基础上,分析自己现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情况,主动思考和设计自己的学习,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只有把目标搞清楚了,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解决好学习的动机和动力问题,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自主性学习的目标意识,是因为目标具有导向、诱发、和激励的作用。目标越大,激发人的积极性越高,信心就越足,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运用这种方法开展“自主性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员自身的竞争意识,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2 在学习内容上,指导学员由“泛学”向“精学”的转变,强化学员的开放意识

“泛学”和“精学”,是解决好课内“教”与课外“学”关系的良好途径,是树立开放的学习观的现实体现。精学,就是掌握书中的核心观点和贯穿于理论体系中科学方法,就是能从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中跳出来,把握事物联系的主线和关节。在信息时代,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应对知识爆炸时代的信息冲击和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的,必须重视学习的开放性。要让学员主动参与,就是给学员自主学习探索的权利,在学习过程的每步先让学员尝试,把学员推到主动的位置上,反手让学员自主学习,这样才可以逐渐开发学员的学习。学员学习中要重视各种信息的交流和吸收,要胸怀开阔、眼界放宽,尤其要利用听课、研讨交流等时机,提高对信息的占有率。

2.3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强化学员创新意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首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普通的“学会”仅仅是一个完成学到了知识的过程。随着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军事人才知识结构的必须不断更新。学员要学会“学习”,不但要接受来之“鱼”,更要掌握“渔”之术,以“渔”获“鱼”,不断地、可持续地发展。院校尤其要广泛开展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推广自主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课题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教育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不随大流,不轻信结论;要敢于探索、发现和否定;要善于概括、归纳和总结,始终带着创新意识去学习。这样,才会增强学习的思想性和深刻性,提高学习效果。

3.树立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教育思想、教学管理观念发生力深刻变革。军校广大教员、教学管理者及学员要加强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学员自主学习方创新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学员自主创新方式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不断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深入系统地研究学员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学员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学员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4.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四

近两年,江苏省民政厅不断创新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加强老干部工作人员队伍的自身建设,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进一步落实,老干部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有效促进了新老和谐和厅机关的建设。

一、以科学发展理念把老干部工作融入构建和谐民政的总体目标,列入厅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把老干部工作列入厅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近两年,厅党组不断重视加强老干部工作,及时召开党组会议,专题听取老干部处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建议的汇报,研究确定对高龄老干部发放“长寿津贴”,提高老干部有关福利待遇,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吴洪彪同志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把老干部工作摆上厅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落实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在全厅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厅党组会议纪要在全厅传达贯彻后,受到了老干部的普遍欢迎和赞扬。

二是用创新发展的姿态审视和确立老干部工作目标定位。按照厅党组要求,厅机关有关职能处室重新审视了老干部工作目标定位,牢固确立四种意识:确立大局意识,自觉把老干部工作融入民政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工作大局;确立发展意识,克服安于现状和畏难情绪,昂扬精神,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确立服务意识,坚持以厅党组放心、老干部满意为标尺,拓展工作途径,全面提升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确立创新创优意识,用发展的思路、务实的作风打造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新亮点。

三是激励老干部工作人员适应新形势、强化自身素质。老干部处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征求意见,请老同志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打分;2009年7月,老干部处组织工作人员去江西、浙江两省民政系统学习调研老干部工作;11月份,在厅领导关心下首次召开了全省民政系统老干部工作研讨会,共同探讨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在“五型机关”创建中,老干部处开展了让老干部方便、让老干部快乐、让老干部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让”活动,把作风建设贯穿于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使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老干部满意度明显提高,老干部处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厅机关优秀处室。

二、以“五好”创建和主题教育为载体,不断创新推进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激励老同志坚定信念、理想永存。老干部党支部按照“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开展“五好支部”创建活动,发挥老干部党支部在团结、凝聚老同志方面的堡垒作用和老干部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老干部党支部还围绕党的重要会议和政策贯彻,组织老同志开展学习座谈,统一认识,使老同志在思想上与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做到“退休不褪色,离休不离党”。

二是注重理论武装,引导离退休干部思想上与时俱进。抓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好每月一次的集中日活动,通过安排报告会、读书交流会、收看影像资料等形式,帮助老同志学习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和省委重要会议决策,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把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推动江苏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目标上来。抓政治待遇落实。把组织老干部阅读文件、通报情况、参观考察、参加重要会议,以及参与推荐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选举人大代表等活动,作为落实政治待遇的重头戏,满足老干部把握最新理论动态,了解最新政策信息的要求,激励他们关心改革、支持发展、维护稳定。三是开展主题教育和特色活动,在“学、乐、为”中陶冶情操、贡献余热。围绕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要时刻,组织开展了“党在我心中”、“老民政喜看民政事业新发展”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去年是建国60周年,围绕“歌颂伟大祖国,展示江苏民政新貌”这一主题,老干部处党支部与老干部党支部联合组织党员赴盱眙革命老区考察;组织部分老同志去湖南长沙毛泽东、刘少奇故乡参观;组织老同志到“双涉外”中心、《老年周报》社交流座谈;参加“回首激情岁月”征文活动等。通过主题教育,寓教于乐,使之成为加强老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渠道、推进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抓手、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重要载体。鼓励离退休干部在民政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老有所为,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厅党组、厅领导十分关注,重视安排和提供条件。目前,我厅有20多名老领导、老同志继续在各种协会从事理论研究、业务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的工作。老红军郑率芬和离休干部王辉宇撰写回忆录和纪念文章,给后辈留下珍贵的参考资料。厅直属荣军医院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吴成同志克服肢体伤残,先后被60余所大中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共作传统报告4000余场,听众达400余万人次,与青少年的书信来往4000余封。先后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80多项荣誉称号。去年,又分别被授予全国和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推选为我省优抚对象的代表,光荣出席建国60周年庆典。

三、以创新制度为重点,逐步完善老干部服务管理内容和方法

一是完善各项制度,为老干部安度晚年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老干部帮扶机制和情况通报、慰问、祝寿、旅游、治丧、津贴、用车、看望等一系列制度;老干部工作每年有目标、有计划并分解落实到人,通过对工作人员实行AB岗分工负责制、首问责任制进行管理和考评。

二是创新创优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第一,建立老干部信息服务平台,采取手机信息群发手段,将老干部需要了解的事项及时发送给他们。协调电信部门为每位老同志赠送一部手机,举办讲座帮助老同志掌握手机使用知识,既调动老同志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为每位老干部建立书报信件箱,方便各类材料、凭证、信件的分发,将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第三,在老干部活动室建立告示栏,及时将老同志关心的问题和需要公示的事项予以通报。这些做法得到了民政部和省委老干部局的充分肯定,省委老干部局还转发了我们的经验。

5.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五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我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按照局党委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单位党委于去年建立了“创建学习型单位、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整体活动规划。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结合我单位工作实际,对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意义、方法和措施有了深刻的领悟。

一、充分认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意义,增强干部职工不断提高素质的自觉性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顺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由知识和信息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但对于国家和民族,而且对于每个企业和个人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发现和运用新的知识,才能应对新环境的挑战,实现创新和进步。在宾馆酒店业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资源共享、市场共有的全新的环境,众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和我国本土的投资机构大举进入并高位抢滩中国酒店市场,近年来我市的中、高档酒店更是不断崛起。这样的环境,使我们需要面临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有利于更好地、更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推进工作创新和进步。

(二)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是企业不断得以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推广和运用。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有文化、善管理和精心操作的团队,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组织,对企业适应新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迫切要求。素质源于学习,干部、职工素质的现代化又取决于学习,而创建学习型组织无疑就是实现这种素质现代化的源头。因此,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我馆自去年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来,就把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渗透到抓职工队伍建设的工作当中去。

二、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把我馆切实建设成学习型企业

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使我感到“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创建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稳健推进的原则,需要健全各项措施,需要观念的创新、学习机制的完善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正确的组织领导。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深刻的认识,才会有执行的动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阻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首要问题,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多年来,馆党委坚持对党员和职工思想状况进行分析与调研工作,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我馆有些党员干部对学习存在着惰性心理,学习没有目标以及不愿学习等问题,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习成为一种制度、一种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强调了学习的“三种理念”。一是“学习为本”理念。使大家认识到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更是进步的基础,创新的前提;学习不仅是对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竞争优势的力量之源。二是“终身学习”理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适应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必须把过去的单纯求知变为一种生存方式,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把工作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把学习与工作一样要求、一样对待、一样检查、一样落实,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引导和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我馆形成了非常浓厚学习气氛,由让我学,转为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目前,馆领导班子成员专科和本科学历各占17%,本科在学占66%,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专科以上学历占50%。

(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保障。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特别重视制度约束的作用,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和教育,同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学有所成的“学习型”干部、职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良好氛围。

在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交流、参观考察、论文研讨等形式,加强对知识的交流和沟通,促进资源共享。同时,还开展了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更新观念、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理论、学业务、学管理,既把握学习的系统性,又突出学习重点的阶段性,缺什么,学什么。这种自主化的学习,因时制宜、因人

施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学习型组织”具有动态发展性,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建设学习型企业的环境,关键是倡导团队学习和提供物质保障。

团队学习是学习型企业的基本学习形式,形成团队学习首先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大家在个人学习的同时,注重合作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建立系统思考、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团队,使学习不再是个人的学习,而是“共同的学习”、“持续的学习”,形成学习的系统化、组织化、自觉化。在这方面,我馆开展的有良好的风气、有向上的精神、有和谐的氛围、有团队的意识的学习活动,提升了全馆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加了我们的凝聚力和学习力。

在加强硬件建设,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上,我馆专门在《天津宾馆》报开辟了建立学习型企业专栏,并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期间增添了DVD视盘播放器等学习设施。通过报纸、简讯等的形式,形成学习网络,使科室与科室、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交流。

(四)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建设学习型组织,要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把建设学习型组织列入全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在这里,我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一个学习型的班子,才能带出一个学习型的企业。我馆在班子成员中开展了突出重点解决“思想上的动力、工作上的能力、班子的合力”的学习教育,塑造学习型班子,带头推行全新的管理理念,带头组织开展学习,推进了馆内的学习氛围、创新环境的形成。

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树立天津宾馆的良好品牌

(一)强化教育,不断提高我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干部职工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影响到我馆的品牌效益。因此我们在强化干部职工队伍的管理中,要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要抓紧政治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职工队伍;要根据的实际情况抓好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和周到服务的意识;要抓好业务工作的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本领。

(二)强化培训,不断提升我馆干部职工的服务水平。

作为一个经营性的企业,必须把干部职工业务技能的培训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注重人才和后备力量的培养。要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实现干部任用的年轻化;要加强岗位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能力;要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在职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层次。

(三)强化服务,不断改进我馆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

作风建设一定要作为一项制度来抓,通过学习教育、建章立制等具体措施,来规范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抓好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形成加强作风建设的新机制。

6.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六

锡山区东亭柏庄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形成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语文工具去思维、去创新的习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人才。

本课题中的“创新学习方式”,就是要有创意,要出新,而“新”的全部意义在于克服原来教学方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讲堂改变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2、研究动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未来社会呼唤创造性人才。作为以基础性、工具性为特征的语文学科教育,更要求改革创新,以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就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目标不够全面,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由此可能导致师生关系冲突对立;另外,教学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创新教学的理论,有助于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途径,有助于培养符合21世纪人才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3、指导性理论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创新性的学科。语言是思想交际的工具,而创新是思想的智慧之花。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创新的课堂。从历史来看,语文教育史也是一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历史。叶圣陶、吕步湘等一批老教育专家,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指导和推动了语文教育的改革。

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看,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培养。可是,语文教育被许多干扰因素左右着。语文是应试教育中受害最大的学科。基础教育成为机械、死板的纯技术训练。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原理,探索语文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模式。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方式。

2、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

3、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使我校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观察得到更新,教育素养和科研能力得以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及构建假说。

1、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一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代之以“应需”教育,着力于学习方式的指导。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克服重书面语言的倾向,着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发展的评价原则。不以书面考分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更着重考察语文素质是否真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增强,潜能是否被充分挖掘。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发挥,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第一标准。本课题的构建假设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创造之空间,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之过程,使学生成为创造之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要求。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改善师生关系。承认教师、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慧的教学关系。

2、完善教学目标。既重视知识与技能,又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且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变革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革教学评价。建立评价内容、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介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既要站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高度,广泛地吸收学科理论,又要善于从国内外各种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提炼。理论研究和学习应贯穿课题研究始终。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1、本课题研究分成以下一步几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2001年8月~2002年1月课题设计、论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分解和落实子课题。

第二阶段 2002年9月~2003年7月 营造研究氛围,探索语文学科创新教学方式。

第三阶段 2003年9月~2004年6月 总结提高阶段,组织结题鉴定。

2、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聘请专家及顾问:

课题组组长:过春燕

课题组成员:顾静雅、陆维华、水清丽、印亚静、计春明、顾艺开、李倩、任亚娟、张宇红

(2)学校每年提供专项经费。

(3)健全教科室,建立课题研究责任制。

(4)建立课题活动制度,坚持每月、每周开展研究活动。

(5)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科研方法,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材料。

7.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七

关键词:开放性学习 干部继续教育 特点 模式

在社会与科技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的条件下,知识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可选择的学习方法逐渐增多,形式越来越便捷,开放性越来越大。这良好的条件不仅给干部继续教育带来发展机遇,也同时带去更多的挑战。而现时期干部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去更好的适应时代背景,创新干部继续教育模式,提高干部继续教育实效。

一.干部开放性学习的形式及特点

所谓开放性学习,是指一种学习形式。与传统的比较封闭的“校园式”学习相较而言,它的形式更加自由,没有空间、内容、方式的限制性。特点一,不一定要有完善的教学要素。开放性,更多的是一种自主的学习,不需要对学习者身份的限制,也不需要对地域时间、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内容和任务限制。特点二,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制定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上网学习、阅读文字教材、看录像听录音等多种方法,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习惯接受的一种。特点三,不像传统的封闭式学习那样统一学习相同的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方向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特点四,由于开放性学习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组织管理与评估方面较弱。而传统封闭式学习需要去强调过程组织管理,以及对效果的考核和评估。

而干部的开放性学习,除了这些基本特点,还包括其他几个特点。

1.从来源上,开放性学习的渠道更广。领导干部在单位担任一定的工作职务,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空间,在工作的基础上,参观、考察、调研、开会、听报告等都比一般人多,于是这也成为属于他们的一种学习形式及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与工作相关联,也能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从实效性上,领导干部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更多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没有目标的对知识进行汲取(个人爱好除外)。于是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通常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而不是脱离实际漫无边际的理论上的东西。也更加注重效率,期望在短时间内有所收获。

3.从动机性上,领导干部们的差异性较强,因为他们的脾气秉性、天赋爱好、年龄经历、专业职业以及政治前途都完全不同,理想目标也不同,所以学习动机不同。比如从本身兴趣爱好出发,或由于知识量与同事下属相差较大,又或由于岗位竞争等方面的压力而去学习。

二.加强开放性学习背景下干部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通常在兴趣爱好的方向上,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实现学习目标。单位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干部参加进修或参加其他培训机构。

根据开放性的学习特点,继传统继续教育模式后,创新干部继续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点。

1.干部继续教育的模式不可以脱离党与国家的工作大局,需要与其相结合起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这句话是毛主席曾经讲过的。也就是说,作为领导干部,带动下属发展,肩负重要时代使命的人,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底蕴的积累。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干部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文学素养知识储备的一项基本工程,是保证党的事业更好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重要措施与途径。

2.干部的继续教育模式需要有时代性。随着年代的交替,新老干部的教育知识化年轻化的程度有所提高,同时科技的发达与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基础去学习,而原有的传统方式相比之下较为落后。因此,干部继续教育模式要顺应这种社会变化,更加贴近社会现实,体现时代性与多样性。一是要创新目标,以提高干部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为主。二是要创新内容,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突出干部继续教育的政治性、实用性、针对性。三是要创新方式,把过去的模式推广更多的讲授研讨、互动现场体验等,激发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四是要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率,为教育带去便捷。五是要营造良好继续教育氛围,学习风气,培养良好自学习惯。

3.完善干部继续教育的导向,将组织行为既定为主要导向。一是提高当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内容,创新方式,加强管理。二是建立良好的机制,完善培训体系。三是重视社会教育,着力构建多样化模式,在现有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社会模式,建立一体化教育体系。

通过本文对干部继续教育的阐述,使我们了解到一些提升干部继续教育效率改善教育模式的方法,希望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之后,可以使大家能够对此可以更深一步的了解。

8.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八

创新教材呈现方式,促进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变革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因此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当然有比较复杂的原因,但是思想政治课教材以演绎和说明为主,呈现方式单一、呆板,也是重要的原因。可见,要转变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今年,我市有幸在七年级率先试用新版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该教材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特别是其呈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它彻底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本人就该教材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材改革提供新的契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方式等一系列举措,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在这些措施中,教材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新版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就是在这种大气候、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根本的变化。

1. 德育观由“培养论”转变为“学习论”。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德性的成长发展靠自己学习,别人帮助、引导、促进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基于道德学习论的德育观,因此该教材的设计,更多的是从学习者“学”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单纯地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考虑。

2. 教材功能由“教师讲授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文本”。该教材设计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是对话关系,教材不是学生的“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因此,教材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的道德学习,教材是作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导引,是学生通向道德世界的桥梁。这就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道德学习愿望”的要求。

3. 理论基础由“疏离生活的德育理论”转变为“生活德育理论”。该教材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德性成长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具有实践性、针对性。教材所设计的单元和每一课内容的选择,都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在生活和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为依据,所以都是学生所关心、所希望得到帮助的问题。该教材设计还做到了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从而使教材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这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要求。

4. 教材任务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育人育德,重道德思维发展;由重道德认知学习转变为重道德情感学习和道德行为学习。该教材设计充分注重学生道德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成性。它选用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信息资源的扩展与更新;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使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即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教学方式和学生方式的根本转变,还改变了把教材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工具的状况,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不仅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还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

二、创新教材呈现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教材内容具有整和性。教材所构建的体系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已有的内容顺序,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按生活逻辑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综合化的调整和有机整合。并按相邻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整合成相关的单元主题,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内容。

其次,每课书都设计有“问题探究、“理论导航”、“实践与评价”、“相关链接”等几个板块。每个板块具有特定的功能,但又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问题探究”:即课文中框内内容和表格部分。通过让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如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经验交流、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这个板块的设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或基于问题、或基于案例、或基于情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能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理论导航”:即课文中的正文部分。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作要点式的阐述和展示,是教材的理论支撑。旨在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主题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文字很少,但语言精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

“实践与评价”: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发展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问题和活动也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阅和评价,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同时它还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意见。所设计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相关链接”:即课文中的小字材料部分。选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一定哲理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短文,提供给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与思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和理解。

新教材以上这种呈现方式,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教材通过大量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事例,从学生熟悉的材料、例证和基本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根据事实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形成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掌握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学校、家庭、社区三教合一的真实的或虚拟的道德实践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经历真实或虚拟的道德实践后,心智渐渐成长的欣慰与快乐。

2. 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所扮演的角色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接受性学习、灌输性学习成为这种学习方式的通病。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能销蚀。而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这种呈现方式,就引发了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因为在使用该教材中,学生必须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要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参与学习活动,回答教材上所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所隐含的许多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 它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和再创造的空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然会改变传统的以说理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问题、情境或案例为基础,以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组织者、指导者。新教材的使用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使学生之间也互动起来进行合作学习。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在我市试用后,学生、家长和社会反响良好,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更是很满意,感觉使用它为我们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当然,如何借助这一平台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爱上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还需要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

步推进学生评价改革。

1、建立逐步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制订《东山县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东山县“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方案》,成立由分管业务的副局长任组长、主要业务部门领导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攻关组,首先把重点放在实验班学生的评价改革上,辐射其它非实验班。

2、突出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在学生活动中,在作业考试评价上,在《素质发展报告册》中,都坚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秉持“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个好学生”的理念,做到关注日常,关注过程,关注差异,关注发展,努力使评价成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3、认真探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让学生、同伴、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课堂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把主动的学习与积极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作业上,试卷上,《素质发展报告册》上,都为家长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留下空间。

4、广泛推行成长记录袋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为出发点,主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成长历程的各类作品,展示学生的努力、进步与成就,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信息作为成长记录袋的重要内容;教师定期对成长记录袋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提供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

5、积极推进考试改革。经常性地开展面向广大实验教师的试卷征集评比活动,以此为基础开始筹建“新课程试卷库”;引导学校、教师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积极推行纸笔考试与口试、面试等方式相结合和“分项测试”的考试方式。

6、科学使用评价结果。革除把结果用来下结论、分等次、排名次的旧习惯,淡化分数与评比,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把结果用来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作为改进教学实践的参照,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历程中的一种记载。

二,农村初中课改推进存在诸多问题。

课改是为了包括广大农村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课改,因此,没有切实关注农村教育特点的课改是有重大缺陷的课改。从本次课改的整体设计看,显然还没有从服务“三农”的高度上下足功夫,这对于作为农业县的我县的教育改革来说,必然会造成种种局限。加上我县优质高中资源偏少,中考竞争丝毫没有淡化,初中教育很难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班额带来的学生学业基础差异较大,使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难以推行,学习方式转变困难;综合课程的开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举步维艰;初中控辍成效不明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缺乏足够的关注等等,都是我县初中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课改相配套的其它改革滞后。

新一轮课改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整体改革,从根本上讲,是在构建面向21世纪的高品质的中国现代化教育新体系,因此这样的改革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需要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诸多方面变革,特别是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这是提高校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是大规模培训教研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必然也是课改持续推进不可逾越的一项重大配套改革。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在我县还无法实施。另外,我县的中考和中招改革步伐,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改革,也还都比较滞后。

整改措施

一、以迎接评估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查摆不足,明确下阶段我县课改工作的努力方向。

组织县课改办、进修学校和各中小学校领导认真研读闽教基[]93号文件,逐条对照40条评估要点,着重查摆问题,寻找差距,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引导各校以迎接评估为契机,对本校的课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加温、再部署,使评估的过程成为我县及各中小学深入反思、改进工作策略、加强实验过程的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的重要凭借。

二、针对我县农村初中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把农村初中课改引向深入。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针对我县初中校班生规模偏大、学生间学业基础差异较大的特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分层教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讨在现有情形下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切实转变学习方式,尽快构建“活而高效”的初中课堂新生态。2、加大控辍工作的研究力度。从理论上讲,课改的实施必将促进初中学额巩固工作,但从目前来看,效果并非如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加以关注。我们将通过课题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来探索寻求新课程下初中学额巩固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力争在近期内有效遏制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势头,使初中辍学率在两三年内有明显下降。3、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通过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与教研,进一步引导初中学校、教师树立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具有农村特色、有利于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三、不等不靠,加快建立符合课改要求的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坚决克服等靠思想、畏难思想,充实原有的评价课题攻关组力量,加强领导,完善方案,加快步伐。学生评价方面,重点研究非学业评价及其结果的应用;教师评价方面,重点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评价方面,重点研究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评估与督导制度。同时加大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力度,组织力量,认真探讨期中、期末考试内容、形式和结果呈现方式的改革,认真研制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中考改革方案。

四、继续加强课改社会宣传,凝聚共识,为课改实验营造良好氛围与环境。

我县课改社会宣传在准备和启动阶段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也为课改的推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舆论环境,但由于骨干人员工作岗位的调整,现阶段的课改社会宣传力度有所减弱。下一步,我们将在充实加强课改宣传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当前课改社会宣传的重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增强宣传的感染力,不断浓烈课改氛围,不断完善课改环境,同时切实加强学校与村居(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引导村居(社区)支持学校课改、参与学校课改,特别是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上能够提供积极服务,逐步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课改实验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在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时候,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各项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备,例如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和专用场室配备以及图书资源配置不能满足新课程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确保新课程实验所需设施满足的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3.由于部分学生是从现行教材的学习转入新课程实验的(如初中),原有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程的不适应,可能并且己经导致了学生学习质量上的分化的扩大。

4.学校教育资源及社区教育资源开发面临着主观上和客观上多方面的困难,直接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和校本课程建设。

5.个别的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和家长,对课程改革的成功存在一定的疑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新课程实验的信心。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是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客观事实,又是任何改革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一方面不要因此而对课程改革信心产生动摇,另一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要加强宣传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教师和家长对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坚定搞好新课程实验的信心。一方面,要把教师培训贯穿于新课程实验的始终,把新课程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帮助已经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师深刻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要引导非实验年级和科目的教师在实施现行教材的过程中努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为全面进入新课程实施奠定基础。教师培训要进一步改进方式,提高实效,促进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转变教学行为,适应新课程实验的需要。

其次,要加大各项配套制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经费投入机制,集中力量解决新课程实验急需的设施建设和配备添置问题。同时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新课程实验创设良好的保障条件。

再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区(县级市)实际出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要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校的分类指导,要更多地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成长,更多地关注条件相对困难的学校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措施和不同的`要求,以实现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最后,要加强研究,在新课程实验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市、区(县级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配合新课程实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指导文件的制定,近期市一级要出台《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和《加强初中理科实验课的指导意见》。

61、我们的评价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存在哪些距离?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

3、评价方法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的评价,注重相对评价,忽视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异性评价

4、教育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

对教师的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对课程的评价,就包括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现在现在教师碰到“做了很多探索,但是学生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原因就是“我们考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单纯依靠一个考试分数和结果就能检测到学生的所有特质呢?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性、想象力、创造性”或许是更加重要,至少是同样重要的。这些问题无法凭一张纸笔相加的试卷考查出来。新课程标准下,即使高考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考试命题思路越来越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查。在日常的考试中,着眼于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这才是考试的重要内涵。

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某一阶段的成绩为依据。教师教学行为与考试是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学生应试也爱着一些其他因素的钳制,不单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将受到社会、家庭、朋友和其他的学科老师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正常变化,把某次特定时间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就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是一种不公正的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方式也会逐步完善。

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缺陷是什么?

现行教师评价制度注重对教师教学效能的考核与鉴定,充分发挥了评价对教师的管理职能,但也暴露出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一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学生的应试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教学优劣成败的重要指标。受“考试分数决定论”的评价制度的制约,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比率,进而获得学校、学生、家长的认可以及职业升迁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现行教师评价制度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

二是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我国教师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下,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素质很少关心,对教改热情不高。

三是不利于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的团结与合作。

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可能引发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于激烈可能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教师间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整个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的分配、对学生发展的评价等都始终如一地围绕考试“指挥棒”进行。这种残缺不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师无暇顾及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也无力开展真正的教学科研。

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广大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培训和自学,已经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新理念,但实际课堂教学却还是非常陈旧。这种理念一套套,课堂上“涛声依旧”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我们要有自已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理念。理念通过行为来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实践+反思”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一般的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而教师行动研究则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疑问出发,研究的主人翁是第一线的教师。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改进自已的教学,精益求精。用先进理念对照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教学,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找出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善教学行为。实践证明:“实践+反思”是理念和行为相连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54、、粉笔+黑板的时代过去了吗?

在新课程和教材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为此很多人认为粉笔+黑板的时代已经结束,教学不再需要板书,乃至整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其实,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国家里,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学校还为数较少,大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很少或没有多媒体,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山区,鼠标、键盘是什么都没有见过,又何况说什么多媒体呢。因此,粉笔和黑板还是多数学校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工具,板书依然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和识记知识重点的主要手段,粉笔+黑板的时代还远未结束。

9.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九

追求学习实践活动实效

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过程。以“谈、听、访、研、查、行”的方式,坚持开门搞活动,带着问题走向社会,以扎实的学风,务实的态度,在全体党员、教师中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高潮,取得了学习的实效。

一、把“谈”字做细,增强了党员、教师 “三个服务”的意识。组织讨论,解放思想。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开展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思想大解放,学校教育科学发展”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发挥有效课堂”2次大讨论。帮助广大党员、教师在质量为本、人才兴校、特色教育等方面进一步理顺了思路,拓宽了视野,明确了方向,自觉树立“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家长的希望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

二、把“听”字做广,增强了党员、教师大参与的意识。坚持创新机构设置,疏通民意渠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设立民意收集组,安排民意调研员,建立了收集、梳理、调研意见建议的工作制度。共发放问卷636份,收集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意建68条。坚持开门纳谏,不拘形式问计。学校支部组织召开各界人士、群众代表座谈会。邀请家长、社会知名人士,帮助学校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症结,共谋破解难题的良策。坚持搭建平台,方便党员实践和群众参与。发放“党群互动服务卡”15份,明确告知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及联系电话等内容,使老师、学生、家长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

三、把“访”字做活,增强了党员、教师 “三进”、“三访”、“三联”的意识。“三进”,就是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实行开门办学,把学校教育与社会,与时代紧密联系起来;“三访”就是走访学生、走访家庭、走访社区,了解家庭教育需求,征询对学校教育意见,为不断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精神掌握第一手材料;“三联”就是联系走访一批特殊学生,联系一批困难家庭,联系一个重点帮扶对象,开展经常性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动活动,形成长期机制,为学生的发展办实事。

四、把“研”字做透,构建了学校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学校班子领导围绕事关实验中学科学发展的4个调研课题,广泛开展大调研活动。

1、调研课题:理清学校发展思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学校科学发展。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对我校工作和教师队伍的全面调研,分析研究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学校发展思路,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调研课题: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调研,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针对如何优化分层教学、如何强化薄弱学科建设、如何强化队伍建设几个重点查不足、找原因、定措施,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创一流的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中学生。

3、调研课题: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校德育水准。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调研,认真全面总结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科学客观地分析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德育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高的问题。理清思路,创新管理,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学校德育水准。

4、调研课题:强化后勤保育工作,切实为师生服好务。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调研,查找当前学校保障服务、公物管理、安全管理、学生爱校爱护公物教育存在的问题,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为师生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

五、把“查”字做深,构建了反思进取的新格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全体党员及教师均结合自身工作,准备了书面剖析材料,查摆分析班子和个人在遵纪守法、教书育人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检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自己查差距,他人查不足,查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滞后。二是教学创新意识不够,课堂效率不是很高。三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理念扎根不够深。四是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0.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十

一、构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构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流程分为教师模式与学生模式两种,教师建构的模式流程为:激趣入境→确定目标→提出问题→完善补充→巡视点拨→激励创新→课后反思;学生建构的模式流程为:课前热身→引出课题→依法阅读→拓展创新→设问解疑→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例如,在高一英语必修Module4 Reading and Vocabulary中,教师选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free talk(自由交谈),以发展学生的听、说技能。然后,教师和学生用英语就weather(天气)的对话导入本单元模块的中心话题——sandstorms(沙尘暴),让学生就一中心话题进行open discussion(开放式讨论),通过开放式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的,有关此阅读文中语言知识方面的一系列Task-based activities(任务型活动),来体验和运用英语语言,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巩固所学的英语内容,并共同评价活动的落实情况。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将课文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趣味性开放式教学情境

教师根据高一英语的教学内容,创设相适应的事件,或是具有某一特征的具体场景,利用这种活跃、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掌握英语教学内容。教师在创设趣味开放式教学情境时,需注意与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亲身经验充分结合,以便能使教学情境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对英语学习遇到的问题做出总结归纳,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进而得出个人对英语学习的独到见解。

例如,在高一英语阅读课Cultural Relics--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中,教师先对学生简单讲解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使其了解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学会描述世界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及保护。但是,由于本节课关于遗失琥珀屋的讲解属于国外文化遗产,学生多会感到陌生,为了引起共鸣,必须将中外文化遗产结合,创设出有趣、开放性的课堂情境。因此,教师应该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琥珀屋的图片,以及一些中国文化遗产诸如万里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等图片作为辅助,并加入一些语言介绍,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教师通过紧凑的设计,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利用图片和录音引起学生兴趣,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增加见识的同时,学会用英语口语判断别人给出的依据,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

三、构建评价体系以鼓励创新思维

高一学生虽然已处于青少年阶段,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仍会偶尔冒出一些让教师感觉“不可思议”的念头。此时,若教师太过刻板,对学生给予严厉的指责、批评、训斥,久而久之,便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高一英语教学中,构建科学、合理、积极的评价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构建高一英语学习评价体系时,教师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以保证评价体系应用的有效性。

其一,多元化评价原则。由于高一学生对英语理解程度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阶段性发展水平、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构建学习评价体系时应该体现出“多元化、个体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通过针对性、个体化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原则。学生属于英语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11.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十一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坚持源头治理就是要把()作为“本”来治理。

A.城市社区 B.职业群体 C.农民工 D.社会底层人员

2.()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A.社会统治 B.社会管理 C.社会治理 D.社会管制

3.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

A.道德教化 B.严厉惩处 C.社会奖励 D.群众谴责

4.根据本讲,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是一个()社会。

A.基督教教化 B.差序格局 C.佛教教化 D.关系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中国国内社会的复杂矛盾主要表现在()。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B.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D.严重事件持续爆发

2.根据本讲,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主要表现在()。

A.社会组织自律 B.政府部门规范其制度 C.政府部门规范其行为方式 D.政府部门对其资金来源进行管理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传统观点上的中国社会的三大构成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社会治理的主要途径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 错误

3.根据本讲,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主要表现在烽火连天的非洲大地、欧洲底层社会的狂欢以及席卷美国的占领运动。

正确 错误

12.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十二

关键词: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62-01

在小学语文课堂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禁锢着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参与度不够高,有些公开课,表面似乎全体参与,实际上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一是老师对于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还未确立。课堂上,学生也分组讨论,但是学生大多默不作声,选择做一个旁观者。研究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是活动,而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听讲。可以看出,所谓“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应付目前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为数众多的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手段来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比如公开课上,有了学生的参与,甚至是运用了多种手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仅是昙花一现,学生好像仅过一把独立的瘾。三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表达会受到各种限制,既要受老师标准答案的束缚,又要受到表达方式的苛求。例如:学生的发言非要引导到事先设计好的板书上,必须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利落等。如何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解决这一痼疾的根本之道。

一、建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建制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选定好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每人发言,防止散放式讨论。二是切忌走过场。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深入讨论钻研,在一些公开课上这种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保证足够的时间。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是学生演练的场所。老师要舍得投放时间。小组讨论不少于10分钟,且课前老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

小组合作的方法是采用对学和群学。对学、群学环节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要重点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 由扶到放,逐层深入。一是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用“自主”性学习。“一般性的问题”指学习语文最基础的环节,如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指阅读中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价值。二是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重点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学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三是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课文中的有关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结构还不完善,低年级和高年级也存在差异性,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不宜复杂,应定位在学生“喜欢”的层次上。

三、突出人文关怀,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小学课文篇篇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日月潭》、《葡萄沟》中的小朋友描写的是祖国的美丽、家乡的可爱,表达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是人文;《泉水》、《我不是最弱小的》表达的是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是人文;《动手做做看》中的法国科学家朗志万遇到问题喜欢动手做,从小爱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动手实践的品质……这一篇篇充满人文思想的课文,对语文教育中人文内容的解读和吸纳,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因为孩子的生命发展迫切需要诸如品质、情操、意志、境界、理念、抱负、心绪、情态等这样一些有关“人文”的东西。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动作及神态都应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四、多一些宽容和激励

教师要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以肯定。可用“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如果再多给你一点时间,你会完成的更好”等语言,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求全责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将从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渐消失,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13.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十三

新党务工作大会上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吴天君书记在郑州市转变领导方式创新党务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通知》(登办网[2012]14号)要求,东华镇党委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学习传达,认真贯彻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学习传达讲话精神。2月24日晚立即组织党政班子领导、全体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等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吴天君书记在郑州市转变领导方式创新党务工作大会上所作的《强化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转变领导方式 创新党委工作 着力构建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重要讲话。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把握党务工作的正确方向,并结合自身实际,转变领导方式,密切干群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东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强化群众观点。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全镇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

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解决社会矛盾方面,要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在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利益原则。“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到群众中去”,就必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关系。二是坚持民主原则。坚持“向群众学习”,“一切依靠群众”,“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就必须发扬民主。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是坚持自愿原则。人民群众是主人,领导者是公仆,公仆应当尊重主人的意愿。在推行各项工作时要尊重群众意愿,要耐心开导,注重启发,要注意典型示范,不搞强迫命令。

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坚持群众观点。要确立以“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为核心的社会管理理念,要依托循环经济园区,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

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以粮食种植为主、以规模养殖为辅、以特色果蔬为补充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强力推进产业合作化,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规模。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使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并更好地投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东华镇人民政府

14.创新干部理论学习的方式 篇十四

课程前言

同志们好,今天呢我们对”三严三实”教育专题讲座做一分讲。这一讲的题目呢是“三严三实”对中国官德文化的传承创新。可以说呢“三严三实”既是对党员干部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当代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干部的从政道德建设,简称叫干部的政德建设。为政之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叫为官之德,简称官德。几千年来,官德建设有其自有的自成体系的官德文化。官德文化的核心是当官的基本的为政遵循。那么中国传统官德文化,最主要的从政遵循是什么呢?它又和今天的“三严三实”有什么内在的逻辑上的联系呢?又有什么几千年的文明的血脉相承呢?这是我们本讲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中国传统官德文化和“三严三实”的关系

中国传统官德文化一个基本要求叫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当官的内心,要有孔圣人、孔夫子要求的修养和道德情怀,这叫内圣。外王,要有周文王般的一统天下的政绩,这是外王。这种官德文化的遵循,其实讲的是两个基本问题。内圣是修养和道德情操建设,外王是要一统天下的政绩建设、政绩要求。所以内圣外王反映的是为官者要把政德修养、官德建设和政绩要求实现历史的统一。讲官德,必须有外王一统天下的政绩做丰碑,讲事业,必须有孔圣人要求的道德情怀做根基,这是内圣外王二者历史统一的要求。那跟我们“三严三实”啥关系?首先,“三严三实”展示了中国传统官德文化的历史统一。“三严”是修养,是道德情操,是基本从政规范的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修养,是道德,是品行,是规范的基本要求。“三实”是政绩要求。谋事要实,是指的领导干部谋划伟大事业,谋划现代化事业,谋划本地区、本。

。中央治国理政遵循着是内圣外王的基本要求,强调施仁政,苛政猛于虎。那么西汉对于东西南北的边疆地区,对于内地各方面的不稳定,不团结,不和谐,及其刘氏同姓诸侯王的叛乱,胜利的实现了内外的一统天下,结束了西汉初年的诸侯谋反的局面,诸侯割据的局面。可以说,内圣外王实现了西汉的历史辉煌,也证明了内圣外王这个要求,是官德文化的两个支撑点,做政绩,做政德,使政绩以政德为根基,使政德以政绩为丰碑。

那么第二次辉煌呢,仍然是把内圣外王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古代官员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创造了唐朝盛唐的辉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历史复兴,实现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和整个一百多年的历史辉煌。那么他对内圣外王的要求,内圣方面,在隋朝科举考试的基础上,唐朝使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制度定型,使大量的基层人才,使很多的普通人家的儿女,通过考试,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儒家学问的认真学习研究,使他们走到了从政的舞台。在唐代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内圣使儒家学问走到了新阶段,外王创造了唐朝的盛世辉煌。所以呢,内圣外王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发挥了巨大的文化推动作用。

四、内圣外王的衰落

那么内圣外王什么时候发生演变的呢?是在北宋和南宋时期。北宋时期,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崛起,对外王一统天下的要求,构成了强大的挑战。宋朝北宋南宋时期,在东北地区起来的第一个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萧太后指挥人马兵临中原,与北宋发生了激战。辽刚结束,金在东北兴起,金兀术率领人马打过了黄河,逼近长江。那么辽和金在和北宋政府的博弈中,当年有澶渊之战,北宋打赢了签订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上,北宋政府在赢了的条件下认输,在条约上写清,中央与地方改变叔侄称呼,以前是地方管中央叫二叔,这个条约规定,中央管地方叫二叔,改变叔侄称呼。以前是对方每年向诸侯,向中央进贡。这次是中央打赢了以后每年给周边的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每年给人家送多少两白银,这样一来,人家吃到甜头,没钱花就打你,打你你就得赔,你赢了也赔,你输了也赔。

北方辽和金的崛起,使北宋从开封被打到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这个时候虽然西夏,它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主要靠的是东北地区,天然的粮仓,内蒙古高原的战马,加上东北人的彪悍的气质和性格,使得中央政府从开封迁到了浙江的杭州。这样一来,中国官场的学问,就逐渐的发生了变化。所以从程颐、程颢,当然他们俩之前是周敦颐,程颐、程颢到后来,宋代的朱熹,我们把它称为宋明理学,就儒家思想到这个时候,发展到了程朱理学,也叫宋明理学的阶段。啥变化呢?外王做不出来了,政绩做不出了,所以程朱理学就开始光注重内心修养,光注重道德建设。如果没有政绩跟着,你道德建设你也走不到底。我们国家的学问就是外王一不行,你的道德建设,你的官德建设,你的内圣要求,最终解决不了一个国家的政绩问题,国家的发展问题,所以宋明理学加强道德建设,道德修养,向着主观唯心主义转变,客观上,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衰落。

在东北地区,现在的内蒙的阿尔山北部,黑龙江的上游鄂嫩河流域,起来了一支蒙古族,后来通过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了内蒙古高原。他还是用的是东北的力量,最后把北宋,把南宋消灭,实现了元朝中央政府的治理。明朝的时代,中央政府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后来到满族的崛起,清朝的入关到一统天下。这中间,它告诉我们一个学问,内圣外王,如果外王政绩做不出来,治国理政没成绩,平定天下没业绩,齐家齐不了,那么内圣、道德修养也会走下坡路,也会偏航。

我们今天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三严”,属于当代干部的官德建设、政德建设基本规范方面的要求。“三实”,属于政绩要求,我们不是封建社会的内圣外王,但是五千年文化的血脉相连,它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做事业,干事创业,得讲政德,得以政德为根基,没有一个良好的政德做根基,事业也做不出来,也做不辉煌。那么没有政绩做丰碑,政德建设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我国封建社会就是从宋朝以后,外王一不行,政绩一不行,政德建设,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失去了前进方向。在我国历史上是唐朝修塔,它唐朝开始佛教,佛学在中国的兴起,所以呢修塔,上面藏佛经,藏舍利子。宋朝修庙,大大小小的夫子庙,观音庙,佛教,寺院,道家的道关,土地老爷,财神爷,山神庙等等这些都是宋朝做的。想一想,当一个国家的政绩做不出来,仅仅靠道德修养,仅仅把心灵的寄托,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不是把事业握在自己的手上,那你这个事就麻烦。

五、“三严三实”对内圣外王的传承和创新 我们今天贯彻“三严三实”,“三严”属于修养、品行、规范的要求,“三实”有这是政绩的要求。“三严”,严以修身,侧重的是三点。第一点,我们不是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追求它的内圣的儒家要求,我们既要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得需要创造性的吸收,传承和发扬。

另外呢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我们要干的第一件事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啥?党性修养是党章的第一句话,对第一句话的追求是党性修养,第一句话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表现的是党的先进性,落在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身上,共产党的先进性在咱们身上体现的怎么样,应当怎样体现,这就是党性修养,三个代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求我们的干部在发展方面的修养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先进文化方面的修养和推动文化的作用,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群众利益,保障群众权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修养。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还有一个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这个核心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当领导要有领导的表率作用,这个表率作用是共产党人的表率作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率作用,这是党性修养。

上一篇:毛泽东教育名言下一篇:从百团大战谈起军人血性《百团大战》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