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2014最新原创)(精选2篇)
1.战士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2014最新原创) 篇一
国家职业资格
(二)级论文
职业(工种):心理咨询师
题目: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等级:二级
日期:
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针对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的宿舍人际交往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证明合理情绪疗法对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室有效的。
关键词:案例报告;人际交往;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
孙某,女,汉族,21岁,贵州人,在读大学三年级学生。自述父母对自己要求严格,期望很高。身高1.58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孙某是家中长女,与父母关系好,对孙某要求高。父母原来均为县城公立医院医生,后自愿辞职,自主创业回到老家所在镇上开办了私人诊所,因为诚实守信并且爱岗敬业,诊所经营得非常好,在当地小有名气,家庭因此经济状况很好。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但弟弟较贪玩,学习不好,而孙某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因此父母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家里其他长辈也对其期望很高。孙某兴趣爱好并不多,性格较为内向,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喜欢向别人诉说。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但交的朋友大都是成绩好的同学。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而她自己也只是想认真学习;平时遵守校纪班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大一的时候也参加了学院的摄影团,但后来觉得耽误学习就退出了,很少参加其他社团活动。性格仍然内向,遇事喜欢闷在心里,不善于处理和同学之间的误会矛盾,常常错误地采用冷战方式解决矛盾,除了关系特别好的几个同学,其他同学都觉得她很高傲,不好相处。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焦虑烦躁,经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二)个人陈述:最近一个月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感到焦虑,郁闷,苦恼,经常失眠。现在忙着准备司法考试,父母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有所作为,心里很着急,但一想到前段时间和室友谭某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书也看不进去。大一的时候寝室同学关系还算融洽,到大二以后,可能各人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学习特别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有些时候会表现得较为自信,而谭某是内心好强的人,老是和我针锋相对,处处看不惯。再后来因为寝室熄灯、关门等等摩擦不断,关系越来越僵,特别是近一个月,矛盾越来越激化,我们已经两周没说过话了。上周三晚上
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还有,我的床铺刚好是靠近阳台的,风比较大,每次其他室友进出阳台都会顺手关门,但谭某总是故意不关,我提醒她好多次了,但她仍然不改,害得我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和心情。我只好自己买了块布把我的床铺书桌遮挡起来。但谭某又找茬说我故意针对她,在寝室搞冷暴力,有什么不满就说出来。可是我就是不想和她吵,她性格泼辣,我吵也吵不过她,干脆就不理她。可是寝室氛围很压抑,寝室其他同学也调解过,但效果不好。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但到激动处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求助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压抑。
五、评估与诊断
(一)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1.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人际关系不良而感到苦恼。
2.自我体验、行为表现
感觉被室友孤立,与室友关系恶化,最近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失眠、情绪焦躁,无法安心学习。
3.相关资料
(1)求助者性格有点内向,不爱多说话;
(2)自小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和父母沟通较少;
(3)大学后,由于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认知模式,也没有刻意增强自己的交往技能,人际交往一般到人际关系不良。
4.资料的可靠性。
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态度诚实。
5.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症状的表层是由人际关系不良而导致的痛苦体验、注意力下降、思想不集中、失眠等问题。其背后的实质是求助者一贯的不良认知:过分概括化,认为自己性格不好,就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对自己片面的自我否定;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总觉得别人在讨论自己的年龄问题;主观推断,认为自己交往能力差,性格不开朗他人就会疏远自己等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和行为后果。
(二)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EPQ作进一步评估。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75;抑郁2.10;人际关系
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四)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一个月,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知心朋友极少,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敏感,争强好胜。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寝室同学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二)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交孙某一份,告知求助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孙某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协商原则、保密原则;遵守合约等。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的局限性;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保密原则等。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学校内咨询,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二)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室友谭某的关系很糟糕。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1)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谭某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2)因为谭某经常忘记随手关门就认定她是故意刁难自己。
(3)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
(4)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就把这些后果全归结为谭某造成的。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1)室友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室友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她要思考自己的问题,也可能是她累了需要早休息,第二天早上起得早可能是因为她要上课或有急事,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报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报复。
(2)因为谭某经常忘记随手关门就认定她是故意刁难自己。从周围同学中所了解的情况看,谭某本来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往。可能在一些细节上注意不够,并不能断定谭某就是故意和我作对,成心要把我吹感冒。
(3)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难道我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失败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
(4)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就把这些后果全归结为谭某造成的。这合适吗?首先我自己身体素质本身就不好,不喜欢体育锻炼,学习上家庭和自己施加的压力也特别大,加上我性格过于敏感,很多小事喜欢积在心里,不善于沟通,这些内外因素本来就容易导致身体不好。我不能因为影响了学习就把责任全部归结为谭某对我不好造成的。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情绪被寝室矛盾的事情激发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三)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给别人提意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她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馆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二)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改变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性格变得开朗了,人际交往向良性转变。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三)同学的评估:孙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和谭某相处也比较平和,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尖锐,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四)心理测验的比较: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九、咨询总结
本次咨询由于咨询关系匹配较好,材料收集完整,分析详实,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透彻,选用的咨询方法和理论针对性较强,故咨询效果较好。
不足是由于本人咨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够强,咨询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咨询的效率不高。以后努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咨询技能,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的咨询师。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2.战士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2014最新原创) 篇二
陈某, 男, 19岁, 汉族, 身高1.63米, 相貌端正, 某大专院校一年级新生。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
情绪低落, 睡不着, 学习注意力无法集中一月。
2、个人陈述
来访者因家庭贫困, 在距离学校较远的一家西餐厅做兼职, 老板比较严苛。每次得工作到晚上十一点才能下班。下班后赶回宿舍, 舍友经常忙着玩游戏, 许久才开门。有一次在餐厅受气了, 回到宿舍, 舍友还是不开门。来访者生气极了。于是使劲踢门, 舍友终于把门开了。他心情很不好, 就跟他们吵起来了。之后跟舍友还有过几次争执, 想换宿舍, 但学校老师不允许, 他觉得很痛苦, 不知怎么跟舍友相处, 觉得他们故意跟他作对, 吵得他晚上睡不着, 心情不好。白天上课也没精神。
三、个人成长史
陈某出生于一个经济贫困的家庭, 顺产, 父亲患肺结核, 无工作, 在家养病, 母亲在一工厂当保洁员, 工资低。弟弟不读书, 在当地当小混混, 经常问家里要钱。陈某之前被父亲感染患肺结核, 经积极治疗, 目前病情控制。高考后陈某只考进一般专科学校, 父母劝其不读书参加工作, 但陈某瞒着家里到大学读书, 母亲知道后无可奈何, 只得向亲戚求助借学费。陈某性格内向, 独来独往, 除宿舍舍友外, 不认识班里其他同学。入学后, 为筹学费及生活费, 找到一家西餐厅兼职, 每天晚上十一点才下班, 与同学交流少。
四、观察和收集到的其他资料
1、班主任反映:
该生身体较差, 常病。个性坚韧, 守信。做事主观, 遇到困难不退缩, 不大懂人情世故, 家庭困难, 运气较差, 找兼职时曾上当受骗。平时不怎么与同学交往。
2、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面色萎黄, 身材短矮, 衣着朴素, 身上有西餐厅的牛排味。有礼貌, 问答自如。情绪低落, 希望改善现状, 叙述自己时条理清晰, 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 语速较慢。注意力集中, 思维清晰, 智力正常。
3、心理测验结果: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分:粗分41分, 标准分51分, 提示无抑郁。焦虑自评量表 (SAS) 分:粗分53分, 标准分64分, 提示有中度焦虑。
五、评估及诊断
1、评估
来访者智力正常, 个性内向, 整体心理水平健康。情绪低落, 问题产生是因与舍友交往障碍引起, 为近期发生, 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 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左右, 反应内容未泛化, 有很好的自知力, 也有求治愿望, 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2、诊断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宿舍生活适应不良及人际交往障碍。
3、诊断依据
(1) 主要症状、体征:来访者的症状与宿舍矛盾相关, 其生理和心理的症状全都指向这个社会诱因, 没有泛化。
(2) 病程:心理问题出现一个月左右。
(3) 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影响。来访者的饮食、睡眠影响严重, 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学习。
(4) 经医生检查, 之前肺结核感染已治愈, 无器质性疾病。
4、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主客观不统一, 知情意不统一, 个性不具有相对稳定性。而该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 有自知力、无妄想、幻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抑郁神经症的鉴别:来访者所受的刺激都为现实刺激, 所以, 内心冲突属于常型;抑郁神经症的特点是心情低落伴随着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 病程至少持续两年。来访者病程短暂, 社会功能损害较轻, 因此可排除神经症, 也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 与焦虑神经症相鉴别, 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法, 来访者的问题与现实相关, 且出现时间较短, 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神经症。
(4)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 反应已泛化, 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 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持续的时间也较短,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六、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来访者体质较差, 经常感冒。生活环境和作息规律的改变导致睡眠障碍, 引发精神状态不好。
2、社会原因:
从小家庭贫困, 养成自立自强性格。但生活屡遇挫折, 存在无力感。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来访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 几乎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 未受到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3、认知原因:
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 将同学的一些无意义行为认为是对自己的不满与攻击。自我为中心, 认为别人应该与自己一样的方式生活, 缺乏与舍友相处方式, 而且不善于用倾诉和沟通排除心中郁闷。
七、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帮助来访者接受现实生活, 降低情绪反应, 改善睡眠;帮助来访者改变认知, 正确处理与舍友的关系;
(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 学会与人正确相处, 不再苛求别人完美, 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咨询方案
本案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表面是由于与舍友产生冲突及生活贫困引起, 实际上, 真正原因是来自来访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 比如, 来访者可能存在:“舍友故意跟我作对”, “我工作那么辛苦, 舍友应该理解帮助我”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 因此,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 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
(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 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此, 埃利斯提出了"ABC"理论。在“ABC”中,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 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系的情感反应结果。
(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与义务。向来访者指出心理咨询目标的效果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要求陈某每周准时来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 认真完成作业并于每次咨询之后写出心理感受及心中的疑问。咨询教师积极针对陈某的问题给予咨询服务, 及时解答李某心中的疑问, 并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 每次50分钟, 共六次。
(4) 咨询费用。学生不收费。
八、咨询过程
1、咨询过程大致划分三个阶段, 共进行6次咨询
一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咨询1次;二心理咨询领悟、修通阶段, 咨询4次: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咨询1次。
2、具体咨询过程
(1) 咨询建立阶段
任务:收集与来访者相关的各方面资料信息, 同时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制定咨询方案。
方法:会谈法。
过程:询问基本情况, 填写咨询登记表;进一步加深咨询师与求访者的关系;通过会谈收集资料, 探询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与来访者商定咨询方案。
(2) 咨询领悟、修通阶段
任务:寻找和确认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和家庭作业等方法, 帮助来访者放弃其不合理信念, 建立合理的信念。
方法:会谈法、测验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反馈家庭作业, 和来访者一起分析他近期的情况。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现状。进行心理测验。反馈测验结果, 并做出问题分析。帮助来访者了解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 (ABC模型) 。通过交谈, 寻找和确认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要求来访者对自己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 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 让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针对陈某不合理信念, 通过交谈与辩论、启发与引导, 帮助来访者改变以下不合理信念: (1) 舍友不应该不给我开门。 (2) 舍友不应该中午睡觉, 晚上打游戏, 影响我睡觉。 (3) 我不应该总是面对这么多生活的磨难, 生活不应该如此艰难。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 进行心理测验, 告诉来访者树立信心, 学会调试自己的心态, 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会谈法、测验法。
过程:心理测验复测结果, SAS标准分为43,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 无明显焦虑。回顾咨询过程, 来访者已认识到, 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 而是自己内心存在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来访者与同学交往, 自我感觉良好, 症状基本消失。在对来访者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 进一步引导来访者将此次的认识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的个人感受:
经过几次咨询, 我认识到我与舍友的矛盾是因为我错误的认知造成的, 我改变自己的想法, 心情好多了。跟舍友关系也改善了。我也试着跟宿舍以外的同学交流。
2、心理测验:
SAS标准分降为43分。测试结果提示正常,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咨询师的评估:
来访者面带微笑, 精神状况良好。情绪已基本稳定, 改变了错误认知, 建立了合理的信念, 以正常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十、总结
经过六次咨询, 来访者症状得到了缓解, 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 基本与舍友相处和谐。咨询基本上完成了近期目标。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 来访者由于家庭贫困, 生病等原因造成内心的不安, 不善与人交往, 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从长期目标上来看, 促进来访者人格的完善, 还需要后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民族出版社, 2011.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三级) [M].民族出版社, 2011.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二级) [M].民族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