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2024-10-05

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精选10篇)

1.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一

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

随着语篇语言学的发展,语篇连贯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基本的认知机制如隐喻和转喻从认知角度探究语篇连贯.再者,建立在语义关联基础上的认知推理也能很好地解释语篇连贯.

作 者:宋欣雄 王苏民 SONG Xin-xiong WANG Su-min 作者单位:宋欣雄,SONG Xin-xiong(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11)

王苏民,WANG Su-min(长沙市岳麓区清水塘中学,湖南,长沙,410000)

刊 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年,卷(期):200821(2)分类号:H030关键词:语篇连贯 认知 隐喻 转喻 关联

2.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二

随着语篇语言学 (text-linguistics) 在20世纪60年代的兴起, 语篇连贯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语篇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各种不同的概念能够有机结合、共同作用, 形成一个语义整体, 并能够在交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其中靠的就是连贯。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语篇连贯不仅取决于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 主要还是依靠心智上的连贯性获得的, 这就是Givon所说的“the coherence in mental text”, 它是生成连贯语篇的前提条件, 也是确定衔接手段的心理基础。衔接与连贯具有辩证关系:一方面, 衔接有助于实现认知上的连贯, 但是前者不一定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另一方面, 连贯是衔接表达的认知基础。

二、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语篇连贯也是语篇语言学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认知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神经系统、心理等之间的关系。郭纯洁通过对图画中的信息结构和与此相关的语篇中的信息结构之间的比较发现了认知行为在其中的作用, 并且认为“语篇的连贯性有其认知内涵, 语篇连贯性的实质在于语篇中的信息结构对共享认知模式的依附性上”。研究表明, 当语篇表达的意义与一定的认知模式相一致时, 语篇就是连贯的、可以理解的。

1.关联理论与语篇连贯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对语言学发展影响深远的关联理论, 它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活动, 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关联理论建立在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两个关联原则之上。语篇的连贯性与语篇接收者的认知相关联, 连贯性产生于听话人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对关联性的寻求, 它与听话人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推理和心理建构密切相关, 而衔接手段的目的却是制约话语的关联方式, 从而减少听话者在关联性的寻求过程中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实际上, 每个明示交际行为都自动传递相关性的假设, 该刺激的关联性值得听话者付出加工努力, 在同等条件下, 认知效果越大, 关联性就越大, 加工努力反而越小。如:

A:听说你一周在外面吃四五次饭。

B:身不由己啊。

A:一定要注意身体。

表面上看, 这几句话根本不存在任何关联, 吃饭怎么会身不由己呢, 其实A和B两者都有一个已知信息, 就是通过身不由己来暗示B工作忙, 应酬多, 要经常在外面吃饭, 而心理已经存在的这一信息, 是达到双方理解话语并使之连贯的一个重要信息。A知道工作应酬不得已要喝酒, 通过一定要注意身体间接暗示对方要少喝酒。在这个对话中就包含一个双方交际推理的过程, 加上个体的认识和已知的经验, 使得原本看似不连贯的对话连贯起来。

在交际过程中, 人们往往会对已知的或熟悉的概念加以省略, 甚至将毫不相干的概念置于同一语句或语篇中, 这时从传统衔接手段的角度来看, 语篇是不连贯的。由于关联原则反映了人类认知系统中本能和潜意识的内容, 因此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解释力, 若使用关联理论, 人们仍然可以理解该语篇, 并认为它是连贯的。

2.转喻认知机制与语篇连贯

Lakoff和Johnson认为转喻存在于我们的语言和思维中。Radden和kovecses提出了一个广为认同的定义:转喻是发生在同一认知模型中的认知操作过程, 其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工具, 转喻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基本模式, 它在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转喻的角度来分析包括语篇连贯等许多认知现象。

凸显的观点揭示了转喻的一般认知机制, 可以通过对一个人、事物或事件中凸显的, 易理解的或易感知的部分的理解来感知整个人、事物或事件。

例如:那个穿红裙子的又来了。

这个句子运用转喻机制, 通过红裙子这一明显的特征来代替穿红裙子的人。

理想化认知模型是对人们生活经历和行为方式的高度概括, 它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简约的认知框架。同一认知框架内的相关概念和命题相互替代 (部分替代整体或其他部分) 构成转喻。例如甲问乙“你怎么过暑假?”乙回答说“我去旅游”。其实有关“去旅游”的“理想化认知模型”里还包括“定地点”、“买票”、“坐车去”, 以及“参观”“游玩”“吃饭”“住宿”“坐车回来”等一系列命题 (子事件) , 而乙只不过是用整个模型中突显的一部分来激活和指称整个认知模型。这样, 表面上答非所问的语篇, 在转喻机制分析下却有着深层的连贯。转喻能够构建、连接语篇, 为语篇逻辑提供概念连贯。运用转喻推理, 读者对文章的感知可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可见, 转喻认知机制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强有力的工具。

3.认知世界分析法与语篇连贯

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提出了“认知世界”这一概念。根据王寅的观点, 认知世界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理想化认知模型 (ICM) ;二是背景知识。语篇理解过程是头脑中的ICM和背景知识不断激活的过程, ICM可随着知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不断从背景知识中选出典型规律, 在某社团中常见的、凸显的、具有共性的背景知识可以不断形成相对固定的CM, 若干CM又会形成ICM, 内化存储于人们的认知世界中。例如:

A:Would you like to go shopping with me tomorrow?

B:I will have a meeting.

以上对话中, 我们找不到任何衔接手段, 表面上购物与开会在语义上并不连贯, 由于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体验互动, 通过认知推理, 被激活的这些背景知识会成为头脑中理想认知模型的一部分。首先A提到了去购物, 那么这时我们关于购物的ICM就会被激活, 购物需要时间, 然后B提到了要开会, 我们的脑中又会激活一个开会的ICM。这样通过推理A就能获取B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那么B明天要开会, 所以没有时间去购物。我们运用认识世界分析法来解释, 依据语句提供的信息和自身具有的内化的认知世界知识, 结合语境, 在心智上建立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 就能理解整个语篇, 它更有利于解释常规的和特殊的语篇连贯现象。

参考文献

[1]郭纯洁.语篇连贯性的认知基础[J].现代外语, 2003, (1) .

[2]何自然, 等.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120-128.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述[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4.

[5]刘敏霞.语篇连贯的认知诠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7, (9) .

[6]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54-59.

[7]苗兴伟.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3) .

[8]孙玉.试论衔接与连贯的来源、本质及其关系[J].外国语, 1997, (1) .

[9]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语篇连贯的认知视角分析 篇三

关键词:语篇连贯认知隐性显性

引言

连贯性是语篇生成和理解的基础,是语篇分析的关键。以Halliday 和Hasan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家,在对语篇的连贯性和衔接性进行研究时,提出构成语篇的关键要素是语句内各成分间及语句间的衔接关系和衔接手段。Brown &Yule在1983年出版的《话语分析》一书中指出,单靠语言形式上的衔接手段不是确保语篇连贯的充分条件,应将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认知现象加以研究。认知是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发源地,人的任何语言活动都必须经过认知的处理才能正常发挥作用。连贯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心理现象。在语言的具体使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语篇:没有任何的语言衔接手段,但仍发挥着交际的功能。因此,语篇的连贯不仅仅依靠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获得,心智上的连贯是语篇连贯的关键所在。

1、 基于认知的语篇连贯的理解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篇的连贯性必须从认知的角度才能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Beaugrande & Dressler(1981:71,76,85,88)指出表层语篇的衔接在于语篇世界的推测性连贯,...... 衔接是以潜在连贯性的设想为根据的,并且提出从认知加工,激活相关知识的角度来论述语篇的生成和理解的过程。 McCarthy(1991:27)强调在解读过程中须建立语篇在认知上的链接;他认为,意义上衔接的语篇需要读者进行大量的心智加工才能将其连贯起来。Fauconnier(1994, 1997) 提出心里空间理论, 把语言看成一系列复杂认知程序的触发机制,当认知程序启动之后,语言就可产生意义。王寅(2007:359,360)提出语篇分析的认知世界分析法认为,语篇的连贯主要应从认知角度,并依据背景知识和语篇内容来进行分析,即认知世界=ICM+背景知识(ICM理想化认知模型)。建立统一关系的认知世界,即可被接受的认知世界,是生成和理解语篇的必要条件。

2、 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

语篇连贯具有两个特征:显性和隐性。显性连贯是在语言表层就能看得到的,由衔接手段作为明显标记将连贯外现化;隐性连贯是一种功能更深层次的连贯,不体现于语言的表层形式,依赖于语用,与人的认知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2.1 显性连贯的认知分析

衔接手段对语篇的理解具有认知上的向导性,其在语篇连贯建构中的作用是由个人的认知世界决定的,因此,应从认知角度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我们以代词在上下文中的指代意义的确立为例。I picked up a book on the desk and read it. 读者在理解这句话的过程中,通过对book,desk,read等词的形式识别,在头脑当中激活了相应的书、书桌和阅读的命题模式;每个命题模式都会激活关于书、书桌和阅读的相关知识。在我们的认知世界中三者的关系应该是:读放在书桌上的书。因此,it指代的是book,而不是desk。当然,从位置关系的角度来看,极易将it的指代对象理解为desk。但我们的认知世界很难认同“拿起放在书桌上的书,读书桌”这一行为。又如:John tried to make toast in the broiler but he burnt it. John tried to make toast in the broiler but he broke it. 如果不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这两句中代词it的指代对象是很难确认的。从句子表面来看,两句中的it似乎具有相同的指称意义。然而,认知世界中的经验告诉我们,toast会被burnt,而broiler如果操作不当就会被broken。词汇衔接是构成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然而这一手段是否真正起到作用,还需从认知角度得到验证。例如:①I bought a Ford. ②The car in which President Wilson rode down the Champs Elysees was black. ③Black English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④The discussion between the presidents ended last week. ⑤Week has seven days. ⑥Every day I feed my cat. ⑦Cats have four legs. ⑧The cat is on the mat. ⑨Mat has three letters. (Enkvist, 1978:110) ①句中Ford一词会激起读者关于Ford的命题认知模式,Ford可指福特汽车公司或福特汽车。借助bought一词可将意思确定为福特汽车。如果我们假设这是一篇连贯的语篇,那么②句中的the car应指代前文的Ford。然而这两句在语义上无任何的联系。余下的各句也出现同样的问题。不难看出,此处的衔接手段无法对意义的连贯起到导向作用,这个充满词汇衔接手段的语句组合所表达的意义不能被认知世界所认可。因此,这不是一个连贯的语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结论:衔接手段从认知角度出发才能对语篇的连贯作出更有力的解释。

2.2 隐性连贯的认知分析

隐性连贯的语篇由于缺少必要的衔接手段在形式上会出现断裂现象,导致表层意义断层。然而,缺少衔接手段的语篇不一定就不连贯。这一连贯可以在认知语境框架下得以诠释。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天净沙.秋思》可被看作隐性连贯的经典例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小令没有任何的衔接手段,然而“枯藤”、“小桥”、“古道”、“夕阳”、“断肠人”等毫不相关的词组在一起,一幅游子深秋远行的画面跃然纸上。“枯”、“老”、“昏”、“瘦”等字所传达的深秋的凄凉萧瑟景色和羁旅游子悲苦的情怀不禁使得读者感同身受。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对已知或熟悉的概念,以隐性连贯的方式,在句法上加以简化甚至省略。这种语篇应置于一定的认知世界中,补充缺省的信息,实现对语篇的正确解读。例如:A: What’s the time? B: Milkman has just arrived. A的问话激活了关于“时间”的命题模式,以及这一疑问会得到回答的猜测。对A的回答应是时间或与时间相关概念,才能构成语篇的连贯。B作出的回答是“送奶工刚刚来过”。B的回答激活了“送奶工”的命题模式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穿工作服、按时送奶、取走前一天的空奶瓶,等,其中送奶工按时送奶的知识与时间相关。在A和B的共同認知语境中,语篇中的缺省信息得到解释。有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效果将毫不相干的概念置于同一语篇。这样的语篇也应在一定的认知语境中获取连贯。例如:At a genteel tea party: A: Mrs. X is an old bag. B: The weather has been quite delightful this summer, hasn’t it? (胡壮麟,2011:180)表面看来,A、B两人说的话没有任何相关性,这组对话是无意义的。然而上流社会茶话会的命题模式一旦被激活,语篇的连贯性就显而易见了。从社交礼仪来看,A对Mrs.X的评价是社交上的失礼行为。B的回答既避免了对这一尴尬话题的参与,同时也委婉地提醒A,指出其行为的不当。

3、结论

连贯的语篇是按照一般认知习惯,遵循普通认知运行模式的语篇。对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无论是显性连贯还是隐性连贯,应主要从认知世界角度出发,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解释。因此,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研究语篇的连贯性,更接近连贯的本质,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Beaugrande, Robert De. & Wolfgang Dressler, 1981.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London: Longmans.

[2]Enkvist, N. E. 1978. Coherence, Pseudo-coherence, and Non-coherence. In J.-O. Ostman (ed.) Cohesion and Semantics. Abo, Finland: Abo Akademi Foundation.

[3]Fauconnier, Gile. 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Language. CUP.

[4]Fauconnier, Gile. 1997.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CUP.

[5]McCrathy, Michael. 1991.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CUP.

[6]Widdowson, H. G. 1978.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UP.

[7]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四

语篇衔接与连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英语写作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师们更重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文章根据Halliday的理论,从语篇衔接连贯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无法恰当运用衔接手段实现语义连贯的实例,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 者:张鸣瑾 ZHANG Ming-jin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9(6)分类号:H314.3 H315关键词:写作 衔接与连贯 写作偏误

5.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五

文/石 佳

摘 要:英语阅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载体,同时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语篇分析理论作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一种理论,对英语阅读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就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对目前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语篇分析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启示;必要性

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在我国中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篇作为人们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交流形式,通过将文章进行合理的衔接使读者理解作者的思想。本文通过阐述语篇分析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1.语境分析

语境作为语篇分析理论中的根本内容,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在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通过对语篇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进行有层次的分析,使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要内容,包含了记叙、议论、小说等众多写作形式。读者对题材进行深度的分析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过度注重翻译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对英语阅读的翻译过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通篇翻译全文,对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生词,教师只是给予简单的翻译,使学生只是专注于文章的某一句话或某个生词,对文章总体的理解程度较低,大幅度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2.阅读技能发展不均衡

就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不具备较完善的阅读技能,对阅读技巧的缺失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对于一些长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阅读的速度,却忽略了阅读的质量,这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难以理解阅读的精髓,导致了学生阅读成绩的下滑。

3.阅读形式模式化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另一问题则是阅读形式模式化。多年来,英语阅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教师在教学前让学生朗读文章,然后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讲解,()之后让学生针对问题分组讨论,最后再到教师的提问与讲解。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必要性

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同时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英语阅读进行语篇分析,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阅读能力。

四、语篇分析理论的具体应用

1.阅读前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开始前,除了针对本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外,可以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加以研究,通过图片、讨论和列表等方式引出主要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阅读中

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段落结构,教师需要从文章体裁入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大意。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代表文章大意的句子,并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阅读,从而使学生分析每段中作者所阐述的主要内容。

3.阅读后

高中英语阅读通常在其文章结束后会出现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在阅读文章后,教师需要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回顾,并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加以解析,使学生对文章具备更加深刻的理解。根据文章的体裁,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后文章写法上的分析和讨论,并根据阅读材料进行相关写作。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讲解。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出了语篇分析理论的概念,并研究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措施。通过分析可知,通过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推进我国英语阅读的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6.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六

一、语篇和连贯

1、语篇的含义

对语篇的界定,各个学者不尽相同。胡壮麟先生认为语篇既包括“话语”,也包括“篇章”,并以“语篇”这一术语来统称二者。而在奈达看来,所谓“语篇”,它包括“任何完整的话语”。以上两者其实都是广义上的语篇。篇章并不是一连串句子的组合,而是一个语义上的统一体。任何一个语段,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不论是一句话(或甚至是一个词)还是一部巨著,只要构成一个语义上的整体,便可称为篇章。[1]因此,我们可以说,语篇是语言使用者思维过程的书面或口头形式的记录,它是由一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句子组成的语义和语用单位。

2、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性

衔接与连贯可以说是任何语篇结构性的体现。语篇之所以能成为语篇,是因为篇章中的句子一方面在语言形式上的粘连性,另一方面,篇章中的句子所表述的概念或命题之间在语义逻辑方面的连贯性。在语篇的产生过程中,作者可根据语篇连贯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衔接方式,以实现和增强语篇的连贯性,并尽量使语篇易于信息接受者的理解。而篇章组织涉及到具体语言组织手段的应用,而在这一层面上,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二、从心理认知角度解读语篇连贯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中研究语篇连贯也是语篇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必须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才对能语篇连贯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因为语篇连贯不仅是靠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取得的,更是靠心智上的连贯性取得的。Givon在1995年发表的题为《语篇连贯与心理连贯》的文章中指出:我们真正要研究的连贯不是外在语篇的连贯,而是能生成、能存储、能提取内在语篇的心理的连贯[2]。

三、语篇阅读中的连贯

Sperber&Wilson认为Grice的原则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并可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有充分心理学根据的语用理论,即: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一般总是试图以最少的认知努力来达到最大的认知增益。Blakemore详细论证了这一理论对连贯的解释。读者在处理信息时,有很多语境假设。这种语境是最广义的语境,不仅包括对前文、情景的了解,还包括记忆中的世界知识、信念以及作者、读者间的相互了解等等。[3]理解一个语句就是证明它的相关性。理解就是读者将其语境假使和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地说就是用(演绎)推理来寻找输入语句的命题和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性,目的是用最少的认知努力来达到最大的语境效果。

1、连贯反映经验/常识

心理学家非常强调人们已贮存的背景知识对理解语言输入的作用,认为理解词语、句子进行推理、了解语篇内容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意义是语言输入和为这些输入所激活知识的共同函数,实际上就意味着人们能将已有知识同文本中的信息重合,使这些信息符合“常理”。“说得通”(sensemaking)的语篇就是连贯的语篇。

例如:

(1) A:I have an old son.

B:Well, that’s all right.

A:I also have a dog.

B:Oh, I’m sorry.

在例子中,为什么A有孩子没关系,而有狗却使B持否定态度呢?不了解这里A是在向B租房子,而一般房主不喜欢房客养狗这些背景知识是无法理解这个语篇的。

2、连贯是推理的结果

Green认为Grice的合作原则为解释连贯提供了基础。[3]当读者面对一个语篇时,他相信这个语篇是作者根据合作原则所写的,因此每个所写的句子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是他们所共同感兴趣的,想要完成的目标而言都是必要的、真实的和有关联的。一个连贯的语篇通常通过读者推导句子间的关系,推导个别句子与作者计划中各种次目标的关系,就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被解释,作者的原意图得以重建。连贯从这一角度来看取决于读者还原作者原本计划的努力,这种还原愈

真实,语篇的连贯性就越高。再来看例子:

(2) A:Susan’s not at work today.

B:I just saw her in her office.

例子中A就B的话语进行推理:“人们在办公室就被认为是在工作,现在B看见她在办公室里,那她就在工作。而我刚才说她今天不工作,B的话是针对我这句话的,是不同意我的看法。”命题之间相关了,它们的语言实现之间也相关了,这后一种相关就是连贯。

结语

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区别语篇与非语篇的标志。因此,没有连贯就没有语篇。从认知的角度上看,读者在拿到一个语篇后,心理上会首先认定它是连贯的,读者正是在这一期待的心理中开始阅读语篇的。据此,不难推论出:凡是导致读者误解或不解的译文,在很大的程度上与译者误解、不解或误译原文的连贯有关。从认知视角研究语篇连贯的实现,也是连贯研究的新视野。本文作者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研究者探索此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语篇连贯的理论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12-15。

[2]郭纯洁:《语篇连贯性的认知基础》, 现代外语, 2003 (01) :24-26。

7.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七

[关键词]阅读;语篇;衔接与连贯

1、引言

韩礼德和哈桑(1976)认为,语篇是语义单位。语篇离不开语境,离开语境语篇就失去了交际功能。上下文、语篇使用的场景、共有知识都可以视为语境。语篇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这种连贯不仅体现在语义层面上并且体现在语用层面上,还体现在语篇内部。语篇特征可以体现在语篇的许多方面,例如衔接与连贯就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

2、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

Halliday于1962年首次提出衔接的概念,他认为从词义上所有的结构都应该是衔接的,并不是在语法层面上才有衔接力。格莱姆斯(Grimes)于1975年在其《语篇经纬》中也提到了衔接,他认为衔接关系是累进的,直线的,包括如何保持已知信息和引入新信息。对于语篇的另一重要特征连贯的研究,许多学者给出了解释。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提出了语篇连贯涉及多层次的观点。

3、传统阅读模式

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Goodman, 1967),是高度积极地创造性行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分类、解释的过程,是读者对所读文章的理解还原创作并通过语篇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相互作用的交际行为。在以往的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词汇、句子的分析,把重点集中在词义辨析,分析句子语法结构,讲解疑难句等语言结构方面,忽视了语篇与整体理解的联系,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无法整体提高。因此,利用语篇分析方法讲解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强调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其次,分段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最后,学生对文章内容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到实际中去。根据以上三点的理解,教师可以把语篇知识有效地运用到阅读的三个阶段中去,即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和阅读后(post-reading)。

在第一阶段阅读前,教师可以借助标题讨论、图片评说、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等方法导入阅读课程,使学生对语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设想,激发其强烈的参与意识,从语篇中找出相关信息验证假设。

第二阶段阅读中,主要是对篇章细节的把握,主要包括对语篇的字、词、句、逻辑关系、段落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中的语言点,寻找信息传递的逻辑方式,分析句子间和段落间的衔接方式,了解段落与层次的主题思想,利用推理方式理解课文的内涵,使学生了解词汇、句子、段落在表达语篇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加深对语篇的全面理解。词汇是一篇文章的基础,一些词形的变化或是词汇的代替以及上下义的使用都会使语篇产生语义上的衔接与连贯。例如,The old woman has a strange habit to keep over 100 cats in her house. Her neighbors all called her an eccentric lady.句中eccentric 和strange是同义词复现,尽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不了解eccentric的含义,但是可以通过同义词复现来猜测词义;而在词汇的同现关系上,反义词关系便是典型的同现关系。例如,Lucy is a good student at school, but a bad daughter at home. Good与bad 这一对反义词从正反俩个方面描写Lucy的品质,使该句子上下衔接,同时增强语言表现能力,使读者得到全面而生动的印象。教师应该通过词汇的复现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它对语篇的衔接起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有时正是词汇的衔接手段才使篇章成为意义完整,上下连贯的整体。教师应培养学生找出逻辑关系语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推理活动是阅读理解的核心,对推理能力的训练应重点放在语言的深层含义上,让学生依据特定的语境,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理解语篇中蕴含的意义。

第三阶段阅读后,阅读后的活动与语篇分析本身并无太大的联系,它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所阅读的内容并将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口头讨论,对篇章大意写一篇书面总结,复述文章内容并给出自己的观点。阅读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其他语言技巧,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总结概括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深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

5、结语

传统的阅读模式注重语言结构的分析,忽略篇章知识的运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为阅读者快速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具体可行而又容易把握的操作方法,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将其理论渗透到外语课堂教学中。阅读理解要以扎实的词汇和语法功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它的语篇手段与技巧,使学生逐步获得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Goodman, K.S.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76

[2]Grimes. The Thread of Discourse. [J] The Hague: Mouton. 1975

[3]Halliday, M.A.K.&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6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语篇的信息结构[J].外语研究第3期,7-11

[6]王宗炎.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8.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八

关键词:言语行为;交际;连贯;翻译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奥斯汀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词和句子,而是应该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由三个次行为构成,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表达的是字面意思。言外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者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称言外之力。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意图一旦被受话人所领会而对其产生的影响或效果。言内行为,即说话行为本身,着重于“说某事”。言外行为,受话人实现自己的某种意图,“说某事”的同时“做某事”,说话本身就是在实施某种行为,如请求、建议、提议、抗议、威胁等。言后行为,所说的话对受话人实现某种效应,比如通过警告使人警觉,通过争论使人信服,通过陈述使人受到鼓舞。

说话人通过不同方式达到言语交际目的,如要取暖,说话人通过直接语言途径(“打开取暖器吧”)或者间接语言途径(“这里很冷是吧?”)来达到目的。可看出一个言语行为在说话人意图指引下产生言外之意。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之间的偏离产生语用意义,说话人话外有话,产生间接话语意义。相同的言内行为可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语力,例如:

“What time is it?”根据具体语境,可能产生以下语力:1.说话人想知道时间。2.说话人非常恼火,因为听话人迟到了。3.说话人认为现在是受话人回家的时候了。

一、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连贯的关系

若把语篇当作一个整体言语行为来看待,就会发现语篇在这三个层面上连贯的方式和特征不一样,即言内行为的连贯是以语法、词汇、逻辑关系和主位一述位结构等有形标志为表现特征,其特点是有形的;言外行为的连贯是根据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去推导说话人的含义而得出的,其特点是隐形的;言后行为的连贯主要表现在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心理互动,其特点是无形的。尽管不同层面上的形式与特点不同,却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完整的言语行为。

实际语言交际中,语篇的连贯不完全依赖于语法、词汇等衔接手段来实现。就是说,衔接手段并不总是以有形的方式体现在语言形式上,有时以隐形方式存在于推理中。因此语篇的街接与连贯不但要看到句与句之间的有形性和命题内容上的关联性,而且还要考虑到语句之间在言外行为这个层面上的联系。否则,许多语篇仅靠语言形式是难解释通的。如:

1.A:What are the police doing?B:I have just arrived.

2.A:That is the telephone.B:I am in the bath.A:Ok

就1和2字面而言,A和B之间对话没有什么连贯性,即没有什么衔接手段将它们联系起来,但从言外行为上看,A和B之间所说的话语是相关的。其相关性存在于话语的隐形衔接与连贯上,只不过没有在表层语句上反映出来而已。如将其补缺,会产生下面的结构:

3.A:What are the police doing?B:(1 do not know what the police are doing because)I have just arrived.

4.A:That is the telephone.B:(No,I can not answer it because)I am in the bath.A:Ok.(I will answer it then.)

语篇连贯不仅是一个语言形式和命题内容的问题,还是一个言外之意表达和理解问题。因为交际行为,特别是言外行为,其连贯机制在深层的语用联系是与交际双方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的。换言之,要想把握言外行为中的语篇连贯,就必须根据言语行为发生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对说话人的话语作出判断和推导。

二、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作用

语篇理解与推导过程并非只有唯一推导步骤或程序。一篇意义连贯的译文需要译者联系相关语境进行判断。翻译中所处理的各种语言表达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基础准确地表达语言层面内容。有些衔接不太明显的语篇,内容也是连贯的,受话人根据语境、语用等言外知识来掌握说话人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分析原文语篇内部的各种衔接手段,还要对原文语篇所涉及的语篇外部影响语篇连贯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无论采取何种翻译标准,首要任务是将源语言中的语境中,意义蕴于文化当中并取决于作者的意图,很难完全译出语境中的意图又译出源语言文化方面的含义。从言语行为理论翻译视角,争取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用等效,帮助译者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例句很清楚说明了不同语境对上下文理解不同意义。例:A:I really disliked that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1:Actually,he's your new boss.

B2:Anyway he's your new boss.

B3:After动加is your new boss.

B4:Sti11力e is your new boss.

B5:Well,he is your new boss.

根据逻辑联系语在上下文所隐含的用意,B1的actually表示警告,整句译为:“说话谨慎点,他可是你新老板”;B2的anyway表示耐心的说服,整句可译为:“别那样,他可是你新老板”;B3的after all是建议不要对新老板表示讨厌,整句可译为:“他毕竟是你的新老板嘛”;B4的still是好意的劝告,要对方朝好的方面去考虑,整句可译成:“你还是算了,他可是你的新老板”;B5的well表示安慰,暗示A有些问题,整句可译成:“好自为之吧,他可是你的新老板”。通过语用分析,原作中隐含在指示语中的意图或语用用意在译文中清楚地表达出来。如:A1:That's the telephone.(接)电话,而不是“哪是电话”。B:I'm in the bath.我在洗澡(你去接)。A2:OK.好吧(我去接)。

表面文字,两人话语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言外行为在交际这个更深层次上是有联系的。A1不是描写,而是一种请求,要求B去接听电话。B又因做不了此事,拒绝,而非描写。同时,B回答也是一个请求,请求A去接听电话。A2实际上也同时完成了一个接受B的拒绝行为和接受B的请求行为。这样分析使其理解在更高层交际实质,能准确理解并翻译对话,克服字面文字障碍。

三、结语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看,译者任务是在处理源文本时要确保翻译的最佳等效性。翻译研究必须把文本当作一个有一系列言外功能——涉及主题性、功能性和语用层面——组成文本综合体,引导译者去理解源语言文本,掌握其隐含言外功能。言语行为理论的有效性主张为译文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的有效结合,使翻译思维摆脱了词、句和段的本位的束缚,可以帮助译者判断原文可能存在的错误,让译者在“信”的前提下,灵活创新,译文质量也会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华丽.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1.

[2]严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293.

9.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九

写作是大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综合吸收所学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然而,在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总是较薄弱,语篇的整体质量不高,尤其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方面。一篇好文章不仅要呈现丰富的内容,还必须把文章里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表达连贯。这就是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方面。学生要掌握衔接与连贯技巧,加强练习,能熟练运用在写作中,便会提高写作质量。衔接与连贯理论在英语写作中很重要,应用广泛。

二、衔接与连贯理论简介

语篇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中指出,语篇的生成依赖于语言成分的连续,而语言成分之间又具有互相解释的功能。语言成分的连续性是语篇中通过某一手段把结构和意义上能相互解释的成分构成一体的连续网络。韩礼德和哈桑视这种手段为衔接手段。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曾经对衔接的划分,可分为四类:指称、替代和省略、连接及词汇衔接。指称关系又分为人称指称关系、指示指称关系和比较指称关系。替代和省略包括了名词、动词和小句的替代和省略。韩礼德和哈桑把连接分为四种类型:增补型、转折型、原因型和时间型。胡壮麟认为连接性词语既包括句子语法的连词这个词类,也包括具有连接意义的由副词和介词短语体现的状语。刘辰诞认为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从而建立篇章的连续性,词汇衔接是构成衔接的最高级方式,在生产篇章时也是最难的。篇章的连贯性是针对语言的表达而言的。连贯性指语句要通顺流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要有自然和谐的联系。这种和谐的联系常常靠代词、重复词和连接词的巧妙使用。

三、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都来自同一个词根(cohere),其意思是“粘合”、“凝聚”、“一致”、“紧凑”等。自从韩礼德和哈桑出版了《英语的衔接》,明确提出了对语篇衔接机制进行研究以来,许多语言学家对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持否定态度,或者认为衔接不能保证连贯(如威多逊等),或者认为连贯和衔接没有关系,不能通过形式特征来判断(如布朗和俞尔等)。衔接和连贯有一定关系。哈桑认为连贯基于衔接,篇章连贯与否可以以衔接关系为考察标准。

衔接和连贯虽然有相同的词根“cohere”但在内涵上有所不同。衔接所实现的是语言的表层形式和陈述之间的关系,而连贯指交际行为之间的统一关系。由此可见,语篇在交际功能上的连贯有赖于语篇产生时的语境知识和语篇使用者的语用知识。由于语篇的连贯实际上是听话人根据语境信息和语用知识来掌握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这个意义上,听话人对语篇的理解越透彻,越能掌握语篇的连贯性。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衔接是保证连贯的重要条件。

四、英语写作中衔接与连贯的应用

在学生英语写作中,指称、替代、省略、词汇衔接和过渡词衔接等手段经常被运用,以加强文章行文的顺畅感。以下用例子来呈现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

1.指称

关于指称主要是使用代词代替文章中重复出现的词语,从而避免单调、啰嗦的问题。例如:

Hundreds of people leave their village to seek their fortune in cities.

2.替代

替代指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来指代某一类事物,这些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或者一个分句。依据被替代部分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几个小类。

(1)名词性替代:用one,that,same等来替代某一个名词。比如:

Look at the sunset.I never saw one redder.

(2)动词性替代:用do的各种形式来代替前面提到的动词,可以避免行文拖沓繁琐。例如:

I think you may like this book.If you do,you can take it away as a gift.

(3)小句替代:用so或者not来代替一个分句。例如:

The weatherman said that it was gong to rain tomorrow.If so,we will stay at home.

3.省略

省略是一种简化行文的方式。在写作中,只要在上下文中能够被理解,我们就可以把一些部分省略。例如:

People have various aims.Some(people)want to earn a lot of money.Some(people)want to be famous.

上面的这个例子很明显,第二和第三个“people”可以省略。

4.词汇衔接手段

词汇衔接表达一种具体且复杂的意义关系,它是通过在篇章的上下文中选用一对或一组具有某种语义联系的词而取得的。这种语义联系,可以表现为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的全部或部分重复,如同一词项的复现。复现表示衔接纽带一端出现一个项目后,其另一端由相同、概括、同义等词汇占据的现象。具体到词汇项目上可以是同一个项目的重复、同义词、反义词等。如:

Then the film started and I saw a train on the screen.The train was coming towards me.

5.过渡词衔接

过渡词衔接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衔接手段。表示这一语义关系的词语有很多,如表示并列或者递进:first/second/last,also,moreover等;表示举例:as,for example,in fact等;表示重复:again,in other words,that is等;表示因果关系:as a result,because,therefore等;表示让步:if,although,even等;表示总结:finally,in short,to sum up等。例如:

(1)The house isn’t big enough for us,and furthermore,it’s too far from the town.

(2)He’s very poor,but he’s honest.

第一个例句中的衔接词“and furthermore”表示递进关系,第二个例句中的衔接词but表示转折关系,使句子通顺,意思明了。

五、写作训练的一些措施

从本文第四部分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衔接与连贯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更加使我们体会到,在写作中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这两个概念,重视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衔接手段,以使他们的作文变得更加连贯流畅,层次分明。并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

1.加强学生对衔接和连贯的认识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对衔接和连贯的认识。一篇好文章,不但在于内容的表达,而且还要表现在行文的通顺、流畅,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衔接方式,使语篇连贯。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学生的有些文章往往会出现句子堆砌、缺少衔接词、文章不连贯的现象,教师要指出其写作不理想的原因,同时给学生一篇衔接自然、通顺连贯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在对比中意识到在写作中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

2.讲解写作中衔接与连贯的理论知识技巧

在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各式各样,教师要向学生讲解不同的衔接方式有哪些,如指称、替代、省略、词汇衔接、连接等,让学生懂得这些不同的衔接手段在写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指称中代词的使用可以使同一篇文章里需要出现多次的词语被代替,使文章简洁,如替代中一些特定词语的使用来指代某一类事物,这样可以使行文通顺,这些是学生在写作中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常关键。

3.进行有步骤的写作训练

3.1词汇训练

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往往会出现词汇贫乏现象,学生重复使用一些或某些词汇,使文章无味。这就要加强词汇训练,让学生学会使用词汇手段。词汇手段指词的复现和同现关系,即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词使语篇连贯。对于词汇训练,可以采取词汇游戏的方式,如把学生分组进行某一词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练习,既充满趣味性,又可达到练习词汇、扩大词汇量的效果。

3.2句式训练

在英语写作中,句式要灵活多样,忌讳单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句式训练。在句式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量,无论是精读课本还是课外英语阅读,让学生多读多记,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优美句式,进行积累。然后让学生对某句话进行仿写、改写、扩写和缩写,再对句式进行变换练习,如主动句变被动句、被动句变主动句、简单句变复合句、复合句变简单句等。

3.3篇章训练

在经过词汇和句式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篇章训练。在大量阅读优美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段落与文章的写作训练。首先对篇章要求写提纲、段落大意和中心词,然后做篇章写作练习。英语的衔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其中,句式之间的衔接练习、文章段落之间的衔接练习非常重要。在衔接方面,加强句与句的表层结构和语义的恰当衔接训练,要求做到句内、句子间流畅。在宏观连贯方面,应强调内容的条理性、推理的逻辑性和例证的代表性。

4.增加汉译英训练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汉译英练习,对学生写作的提高很有帮助。在翻译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特点的掌握,巩固所学过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培养英语语感,翻译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可以实践运用恰当的衔接手段,组织语言,达到译文通顺流畅。

六、结语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简介了衔接与连贯的理论及其关系,展现了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各种街接手段的运用能力,从而增强作文的连贯性提出了几点写作训练的措施。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不同衔接手段与连贯的技巧,让学生把不同衔接手段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写作训练相结合,通过加强训练,逐渐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熟练运用各种衔接手段以创建连贯流畅的篇章应成为考查学生英语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该如何灵活地将篇章衔接与连贯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更好地结合仍需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继续探索。

摘要: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中两个最重要的成分。本文简要介绍了衔接与连贯理论和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呈现了衔接与连贯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最后提出了提高英语写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理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薄冰,何政安.薄冰新编英语语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刘辰诞.教育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徐永,姚小蒙主编.英语专业八级写作[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3.

[9]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连贯:语篇分析理论视角 篇十

关键词:连贯,主位推进模式,作文,教学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它以何种形式存在,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针对大学英语写作,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重视学生所写句子的语法规范性,强调主题句的扩展,而对句际之间的内在联系、语篇的连贯性则强调较少。而本文恰基于语篇功能的三大子功能之一——主述位理论对大学英语作文的语篇连贯进行分析。通过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可弄清句子结构是如何表达句子所要传递的信息,可了解篇章的行文思路及所涉及的组织语句的手段,从而更有利于探究篇章句际之间的内部联系。该文通过对大学英语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出主位推进模式是影响语篇连贯的原因及重要性,从而创造性的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提出新的适用于大学英语写作的篇章建构模式。

1 主述位结构理论

1.1 主位和述位的定义

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Mathesius最先提出了主位(Theme/T)和述位(Rheme/R)这两个概念。朱永生(1995)提出:主位指位于句首的成分,它在交际过程中有着引出话题的作用。跟在主位后面的其他部分则,称为述位。因此,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用来说明要谈论的主题,而述位是围绕主题开展的,是对主位的进一步叙述或描写。一般来说,“主位通常传递交际双方已经熟悉,或有所闻的内容,即已知信息,述位则通常传达受话者未知的信息,即新信息”(黄国文,1988:74)因此,每个句子的主位、述位划分可示意为:S=T→R。

1.2 主位推进模式

在构建语篇时,句子的排列是受一定制约的,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把存在内在联系的句子组织在一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通过上述对主位、述位定义的描述,可看出语篇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与主位、述位的展开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表达连贯的语篇,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就叫主位推进。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渐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朱永生,1995)。对于主位推进的形式,研究者们表述不一,笔者根据黄衍(1985)的七模式论、黄国文(1988)的六模式论和朱永生(1995)的四模式论,总结了四种最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平行型:即主位同一型,各句的主位不变,不同的述位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主位加以叙述;集中型:即述位同一型,各句的述位不变,不同的主位都归结为同一述位;延续型:即前述后主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交叉型:即前主后述型,前一句的主位成为后一句的述位,依次类推。

2 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写作的语篇连贯

为什么许多大学生的作文看似语法规范、用词准确但仍在篇章组织、思想表达上给人以“不顺畅”的感觉?这是因为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语法结构的教授,而忽视了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在联系,忽视了语篇组织的连贯性,从而使学生的英语作文成绩很难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大学一年级4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以2011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作文“Online Shopping”为题目要求每人当堂写一篇作文(注:测试前,学生并未写过此篇文章)。作文时限为30分钟,字数在200字左右。待40份作文收集上来后,笔者根据大学英语四级写作评分标准进行批阅,将作文总分设为15分。同时,笔者又对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的分数档与分档要求进行界定:高分作文的分数段设为12~15分,要求学生文章切题,文字通顺,条理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低分作文的分数段设为5~8分,要求学生作文基本切题,思想表达不清,连贯性差,有较多的语言严重错误。最终,笔者根据上述要求,从40份作文中评出高分作文10份、低分作文10份。

为了解释主位推进模式影响大学英语写作语篇连贯的原因及重要性,笔者做了两项工作:(1)对10份高分作文、10份低分作文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1份高分作文,1份低分作文,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对这两份作文进行描述性分析;(2)对所选的10份高分作文、10份低分作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主位推进模式影响语篇连贯寻求有力的证据。

2.1 对随机抽取的大学英语作文进行分析

2.1.1 对随机抽取的1份大学英语高分作文进行分析

Online Shopping

Nowaday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economy(T1),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their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R1)and online shopping(T2)has been a fashion,especially among the youngsters(R2).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T3)has a lot of advantages(R3).On the one hand,it(T4)is very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for the customers(R4).All customers need to do(T5)is to sit in the front of our computers and click the mousse(R5).The commodities we order(T6)will be delivered to us promptly(R6).It(T7)can save us a great deal of time to go from one shop to another(R7).So we(T8)can concentrate more time and energy on our study and work(R8).On the other hand,shopping on the Internet(T9)is also cheap and colorful(R9).We(T10)can always by the fashionable clothes on the Internet which price is lower than in stores(R10).

However,shopping on the Internet(T11)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R11).That we can’t see the real goods or try them on personally(T12)is one of the disadvantages(R12).We(T13)may find the color of the clothes is different from what we want and the size is either too small or too big(R13).Besides,shopping online which lacks of the face-to-face deal(T14)makes us feel less reliable and trustworthy(R14).In fact,online shopping(T15)isn’t very safe now for our customers(R15).

In my opinion,shopping on the Internet(T16)is an irreversible trend(R16).So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hopping online(T17)will get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future(R17).At the same time,online shopping(T18)will bring us some convenience and benefits(R18).All in all,online shopping(T19)will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daily life(R19).

首先,根据主位推进模式将本文章的主位、述位进行排列,进而研究其与语篇连贯的关系。

从以上19个主位的有序排列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清晰,话题的展开自然、连贯。在引文中,用了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点出“online shopping”这一主题及现状。第二部分则分成两段,综合运用了平行型、集中型、延续型、交叉型的主位推进模式分别介绍“online shopping”的优缺点。在总结部分,集中运用了平行型主位推进模式,紧紧围绕“online shopping”表达个人的观点。此篇文章实现了多种主位推进模式的综合应用,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除此之外,为了寻求影响高分作文连贯的相关因素,笔者对上述模式图进行了定量分析:

从表1可以分析出:此高分作文语篇综合运用了多种主位推进模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平行型,出现过6次,占50%,说明作者主要倾向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话题进行阐述、分析;其次是延续型,出现3次,占25%,说明先述后主的主位推进使篇章更具条理性、层次性;集中型与交叉型的使用次数较低,说明学生对这两种模式的使用意识还较为薄弱。

2.1.2 对随机抽取的1份大学英语低分作文进行分析

Online Shopping

Nowaday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T1),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has been a fashion,especially among the youngsters(R1).

Online shopping(T2)has made our daily life more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R2).For example,shopping on the Internet(T3)can save students a great deal of time on the way between school and store(R3),so they(T4)would be able to concentrate more time and energy on their academic work(R4).The Internet(T5)has shortened the distance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consumers(R5)and thus we(T6)can even buy goods in their countries(R6).

On the other hand,lack of the face-to-face deal(T7)makes online shopping less reliable(R7).What’s more,the delivery(T8)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items’damage(R8).

In my opinion,we(T9)should choose to go shopping in the store with families or friends(R9).On this way,we(T10)not only buy what we need,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m(R10).

孤立的看这篇作文的每一个句子,意思相对清楚,段落中的所有句子也紧扣主题“online shopping”,但通篇朗读后,会发现句子与句子的连接不自然,跳跃性很大。下面,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来具体的阐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从上述分析图中可看出:在概述中,用了一句话简要的提出了主题“online shopping”及现状。而失误则主要出现在第二部分,第2、3句还运用了平行型的主位推进对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但第4、5、6、7、8的主位、述位则都是孤立存在的,上下句间则无任何关系。每句都是以新信息的形式轮番出现,这并不符合读者所期待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一般规律,因此造成缺乏意义上的紧密联系、语义表达上的含糊。第三部分,则围绕主位“we”进行平行型主位推进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从而偏离了“online shopping”的主题。

为了进一步寻找低分作文语篇不连贯的原因,笔者同样对上述模式图进行了定量分析:

从表2可以分析到:此篇低分作文仅用了一种主位推进模式,即平行型,并且仅用了2次,说明得低分作文的学生还是具有从不同角度对主位进行阐述的意识的;同时,对集中型、延续型、交叉型的0次使用,则凸显了此三种主位推进模式是构成语篇连贯的重要因素。

2.2 对大学英语高分作文、低分作文总体进行对比分析

下面,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分别对所选的10份高分作文与10份低分作文进行语篇连贯的分析。通过对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从主位推进的角度寻出影响大学英语作文语篇连贯的原因。

通过图1,可以清晰的得出高分作文语篇与低分作文语篇的特点:(1)不论是高分作文还是低分作文,平行型所占比例都是最多的;(2)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在集中型、延续型所占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高分作文对于这两种模式的运用频率明显高于低分作文,尤其是延续型;(3)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对交叉型使用频率都寥寥无几;(4)高分作文综合运用多种主位推进模式,而低分作文的形式却较为单一。

因此,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主位推进的角度清晰的看出:(1)综合运用多种主位推进模式,有利于增强文章的层次性与条理性;(2)平行型是所有学生最为常用的支撑语篇连贯的方式,适当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有重点的突出主题,但过多的使用则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的形式单一,较为乏味;(3)集中型与延续型是支撑语篇连贯的关键,尤其是延续型,对其的适当使用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使语义紧密联系,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应鼓励学生对其的应用;(4)学生对集中型与交叉型主位推进模式的应用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交叉型,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对这方面意识的培养,加强对这方面的练习力度。

3 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语篇连贯的教学启示

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语篇连贯,笔者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写作教学方法见图2:

图2表明:第一步,教授英语写作应从构思开始,使学生在写作前确定好篇章的基本结构。第二步,为了保证篇章紧扣主题,应确定每段的主旨句的主位,使之与篇章主题紧密相关。随着段落的逐句展开,学生应一边展开句子,一边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对其调整,综合运用多种主位推进,从而先达到句与句的衔接,再达到段与段的衔接,直至达到整篇篇章的衔接。第三步,为了确保篇章的连贯性,应对各句的主位进行检查,如果主位衔接得当,则说明整篇语篇为连贯语篇,如主位衔接性差,跳跃性强,则说明整篇语篇不连贯,学生就应从第二步入手,重新进行检查、调整,直至形成连贯语篇为止。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是运用主位推进模式把语篇作为传递信息的基本意义单位进行研究的,关注的焦点为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这种以语篇为研究对象的写作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更好的进行篇章布局,更多的注意语篇衔接及逻辑关系的表达,进而促使学生的英语作文篇章更具连贯性。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高分作文与低分作文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主位推进模式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学生作文语篇连贯性的增强,学生作文分数的提高。基此,笔者针对性的提出新的篇章建构模式,这一新的篇章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彻底的分析语篇,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主位推进模式建构连贯语篇的意识;另一方面对未来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语篇连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篮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位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陕西省“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下一篇:英语作文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