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议论文:小议得与失

2024-10-24

初中议论文:小议得与失(3篇)

1.初中议论文:小议得与失 篇一

心的颤动,携带了泪水与微笑,美好与丑恶。人就在这方寸之间,绘尽冷暖。

意识支配着行为,行为和意识原本一致,但人是有两面性的,一面“人前”,一面“人后”。“人前”是意欲有所为,但又要考虑形象的塑造,这时,周围人成为一面镜子。“人后”则是与心,与自身的对话与交谈,它藏在深夜里,很少暴露。正如你目不转睛地注视镜中的自己,却又常常会为之一惊:“人前”的形象总是不及“人后”的形象能够跟心灵的走向一致。都知道北宋书画家米芾个性怪异,举止癫狂,他可以撒开腿,随随便便地跑上殿,也可以把未干的砚台墨迹揣入怀中。可这是他在人前的形象,为宋徽宗所接受,为众臣所接受,为社会所接受。可何以知米芾之得失?才气横溢的他如何挥笔创作,或如何为书法喜忧参半?记载鲜少,这“人后”的一面,就被“人前”的形象淹没了,后人不得而知。

“人前”形象由他人凸现,“人后”得失靠自己体悟。体悟作为形象的影子,被覆在形象之下。“喜怒应不形于色”,这是中国古人的传统,无论得失,他们总是将想法隐匿于心。尧舜以后,帝王接受所谓的禅让,总是先推脱,随后三让而受。多次辞让的表现背后,我们实难揣测其内心的波澜,或许接受王位会使他感到隐隐的担忧,唯恐市井里哪一撮人会闲话自己帝位不正,或许他的狂喜早已盖过一切,因为自己终于得以君临天下,这或许又触发其难以言说的感怀,因为“禅让”背后就埋藏着一场骨肉相残的腥风血雨。必定有得有失,可他们之间唯一的共性是,当事人全不言语,全藏于心。只有心知。

和中国古代温软柔和的宣纸一样,人们这种“仅有心知”的习惯是在时光一次次的淘洗后才逐渐积淀下来的。“大音希声,大相无形”,深深的隐匿与温婉的外形是为大多数人所偏爱的类型。沉静在一棵菩提下,默然与心对话才是心智得以飞跃的正确途径。于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庄周梦中遇蝶,都是一场与心的对话,顺应了中国文化中“心知”的潮流。

方寸之间,是一种空间上的限制。墙头花瓣旋落枝头,舞在院内,便与他人无关。可落英之美,既不愿同他人一道分享,则待到花尽之时,也只有一人洒扫庭院,只有一人,苦耐寒意与寂寞。将“得失”限制在“寸心”的空间之内,就必须学会承担。既然精髓溯源于心,则寸心之间需容拘精髓之重,以“有形”容“无形”。如果说深刻的思想来源于经历,则方寸之间的得失,大有文章可作。曾国藩幼时彻夜背习文书,因为笨,寒意彻骨之中一直反反复复,恰巧家中有位梁上君子正伺在檐下,候着曾国藩熄灯就寝,可直到那贼将文章背熟,曾国藩依旧在反复,仍无法将文章背出。最后小偷忍无可忍,从梁上跳了下来,当面骂曾国藩是头“小蠢猪”。

我们从来只知曾国藩是一代名儒,总是只见他身处高位之荣耀,却忘了分析其背后的得失。无法料想曾国藩被一个贼训斥得面红耳赤的场面,他在得到辉煌成果的同时甚至丧失了一部分自尊,他只能在阴影里注视自己的渗着血的伤口,苟且地寻觅着些许安全感。他或许一次次拷问自己,又一次次在暗夜里选择坚守。回首时,成名或否已成客观局面,而他至少对“寸心”无愧。这是一个叩问内心而慢慢释然的过程。

人心顶受压力,接受拷问。如此,得失不过是表象。“寸心知”提出的要求,不仅在于孤守心灵,不仅限于“大相无形”,还是对人承担能力的考验。是否“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将心从黑暗中剥离出来,并与其对话。人心的缺口被勾勒出了轮廓,我们不得不直面,且寸心得知。

心,又颤动,似某种神秘的旋律,这是人影与人心的对话,此刻,得失仿佛院内繁花落尽。墙外只见凋零,不知院内,已然硕果满枝。

2.初中议论文:小议得与失 篇二

【关键词】教学;计算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

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決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3]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9期

3.初中议论文:小议得与失 篇三

高中议论文 苦与乐

初中议论文 得与失

有得必有失,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只是人们不曾留意或是未曾意识到而已。

上帝是公平的,让你得到的同时必然要有所失,物质得了精神失,精神得了物质失,物质和精神都得了,那失去的就更加可怕,得了不该得的,就要失去不该失去的。

何谓得与失?有时看上去是得了,其实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失去,有的失去或许还可以得,而有的失去就是永远的失去了。取舍之间更是有得有失,取此而失彼,就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样。

如今现代人在拼命追求所谓的得,哪里意识到你也同时在失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舍与得吧,有舍才能有所得,舍小而得大,反之就是因小失大了,先失而后得,或先得而后失,就在个人的造化了。

得与失,人们更看重的是前者,在失去时,也许不以为然,而在得到时却可能更加的心安理得。如果能够平静和坦然地看待得与失,并且能够正确地衡量得与失的价值,那也许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取取舍舍、得得失失中重复着。

高中议论文 苦与乐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人生也有三乐: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也许人人都喜欢三乐,向往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没有人希望面临苦痛!这是人之常情!的确苦痛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残酷,是多么的无情!在苦痛的面前,人性显得那么的脆弱而又苍白!人们往往在苦痛到来的时候,总是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可是他没有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是你啊?凡事有因就有果,一切皆是因果都是有定数的。所以在苦痛面前,不要抱怨,不要惊慌,不要彷徨!要平静的面对眼前的一切!理智的思考,正确的决断,坚定的信心,才能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俗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啊!喜事能给人们带来欢愉和慰藉,使人的精神抖擞!无比的亢奋!但是,在你快乐的时候,你是否已经尝过了苦痛的滋味?我想你一定是经历了苦痛的,不然你怎么会对喜事如此的着迷?只有尝过苦味后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的,才会无比的珍惜快乐的感受!所以,我认为,最快乐的的人一定是尝尽天下最痛苦的滋味后,上天眷顾的结果!只有深深的痛过,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爱因斯坦相对论也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对。没有对,哪有错;没有苦,哪知甜;没有分,哪能合?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也深知此中涵义,因此就有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苦与乐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精神感受,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也许你觉得是快乐的,在他人的眼里却是一种痛苦,也许你觉得痛苦的,在别人的眼里却是一种享受!关键是在于你怎么看待?你的位置是否已经摆正了!正则欢愉,正则心安,反之则无法自拔于其中!

我觉得,一个人是否快乐与否,不能用金钱衡量,更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立场之上!那样就失去了快乐的真正蕴意!

快乐是以自己的本性为出发点,能给自己以勉励和促进,能让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并能从中获得应有的回报,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这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因为这已经体现了你的人生价值!难道你还会不快乐吗?

如果你斤斤计较,喜欢和他人攀比,与人争强,那你就永远不会快乐!那样你就会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即使你再富有,你也是他人的影子,永远都不会看到一个真正的自己。这样,你的人生已经黯然失色,毫无意义!你的一生就是为他人而活,成为你阴暗狭小一面的傀儡!殊不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最终留给你自己的只有无穷无尽的伤痛和苦楚!

朋友!人生变化本无常,何苦要自己为难自己了?何不放下思想的包袱,内心的嫉妒,人性的虚荣,做好自己的本份,为自己而活?何必为了琐碎的生活挫折,一时的失意,好胜的冲动,付出你一生的悔恨和遗憾!难道你就是为了这样来到这个世界吗?难道这就是你真正的人生吗?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只有一个,这绝不是每个人所想要的!既然这样何不潇洒的面对人生中的苦与乐,即使是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又何妨?

上一篇:我帮助别人的一件事小学五年级优秀记叙文下一篇:热爱生活的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