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练27走进文化生活(精选6篇)
1.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练27走进文化生活 篇一
课练39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亦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经济建设是我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①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这是因为()①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③生产关系变化是引起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发展只能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①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 ③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C.③④
4.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为了推动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进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教育部公示了全国19个示范区的名单。“县管校聘”模式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此项改革的实施()①旨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④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协力开启政治体制改革大门,推动民主法治的制度建设是避免中国经济改革成果得而复失的危险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的明智选择。只有通过有效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获得限制权力绝对化和垄断化的民主法治,才能解除市场经济面临的风险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表明()①改革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加快推进改革,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哲学依据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D.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8.《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写下的,其中 1 有一句“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下列与这句话蕴含哲理相同的是()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荷锄是农民,登台是演员;忙时青纱帐里寻不见,闲时几日散去万千兵——中国“魔术之乡”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全县有5.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年创收入达10亿元,当地群众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这表明()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强调文艺工作者要()A.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2.漫画《蜻蜓点水》(作者:王银祥)反映了一部分领导干部()
①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②没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极为严重 ③没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发展的动力 ④缺少一切向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戚继光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在军队建设、军事训练、武器制造、军事装备、军事工程等方面上不断创新,成就极高。他所训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广受百姓爱戴,早年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后又转战北方,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各民族和平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近代以来,戚继光抗倭成就鼓舞了人民反抗侵略,被视作民族振兴的曙光。他的英雄形象备受尊崇。近年来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市场反应褒贬不一。浙江横店影视制作公司再次斥巨资摄制了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这部作品受到中宣部、国家新 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重视,反复研究指导剧本。众多明星加盟出演,《大圣归来》特效制作团队全力还原真实可信的戚继光时代,作品质量优秀,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观众也对续集充满期待。
材料三 戚继光这一英雄形象在荧屏上大受欢迎,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同名历史讲座,影响力明显没有电视剧高。学者们对此颇有怨言,对影视作品强调的感情戏、格斗戏有颇多不满,认为影视作品没有真实反映戚继光的历史地位,误导观众。
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戚继光的英雄形象在近代以来备受尊崇。(28分)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指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着力破解影响法治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说明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依据。(24分)
[练高考—找规律] 1.(2012·课标全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6·课标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问题。
3.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下题。
4.(2016·课标Ⅲ)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3·课标Ⅱ)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练模拟—明趋势] 6.(2017·广东实验中学考试)成书于元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汉末、三国的战争,多次出现“火药”“炮响”。但事实上,火药直到唐初才被发明,用于战争又迟至宋、元,汉末、三国是不可能有“火药”“炮响”的。这说明()①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文学作品源于主观想象,不必拘泥于史实 ③预言能精准预测发展的现实 ④文学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印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该讲话的理论依据是()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实践决定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④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17·福州八中考试)无处不在的榕树,不仅为福州这个城市点缀绿色、带来清爽、增添美感,更以其浸透出“落地生根、生命如炬,众志成城、合力支撑,庇荫众生、厚泽载物,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榕树精神”,影响着福州人。下列对弘扬“榕树精神”作用及依据的正确认识是()①能调动市民的精神正能量,因为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 ②能促进市民的全面发展,因为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能激发市民昂扬的精神状态,因为意识会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④能加快福州城市发展进程,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17·石河子二中测试)近年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①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7·湟川中学模考)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一观点()①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②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④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性矛盾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2017·温州八校联考)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与城镇化密切相关。专家建议,要加强生态型城市建设,从规划抓起,系统布局城市未来发展,并以此引导全社会更新认识,同心协力。专家建议的哲学依据是()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作用 ③实现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④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途和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7·苏北四市联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推进改革。我国不断推进改革的哲学依据是()①改革是解决我国对抗性矛盾的主要途径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规律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来实现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3.(2017·云南检测)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引用古文来阐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下列古文所蕴含的哲理与这一理念相一致的是()①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②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7·云南检测)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 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指导,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7·故城县高级中学考试)柯尔克孜族有这样一则谚语:山泉多的地方,河流总是澎湃;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这则谚语中的说法是基于()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智慧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精神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人民群众的革命来推动实现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为智慧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6.(2017·炳辉中学检测)受益于传统年画、灶画、剪纸、刺绣的濡染,浙江秀洲农民开始拿起了画笔。20多年来,秀洲的农民画作有800多幅入选全国各种展览,获奖200多幅次,14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200多幅作品在国内知名报刊、杂志上发表。这表明()A.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 B.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
C.人民群众具有的无限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D.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17.(2017·南京一模)“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故所以率下人。“利用”者,谓在上节俭,不为靡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利民之用,为民兴利除害,使不匮乏,故所以阜财。“阜财”谓财丰大也。“厚生”者,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有()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②群众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要坚持群众观点 ③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执政者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17·郑州质检)群众观点是我们党不变的意识,群众立场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这启示党要()①坚持群众史观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权为民所用 ③一切以公民利益为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2017·天津六校联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统一的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课练39 寻觅社会的真谛
1.C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排除①,选④;正因为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现),所以要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②符合题意;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排除。
2.B 本题考查改革的知识。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通过改革,社会基本矛盾得到解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②④观点正确。①③说法均错误,排除。
3.B 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目的是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基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牢记历史可以开创更美好的未来,①④当选;②中的“决定”说法错误;③材料未体现。
4.A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正确。“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正确。③材料体现不出来。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④错误。
5.D 材料中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的管理改革,是为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所以选②不选①;“县管校聘”模式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而没有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所以选④不选③。
6.D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故②符合题意。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使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故④符合题意,选D。①错误,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与题意不符。
7.A 本题考查了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加快推进改革,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讲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即生产关系的变革。“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说明这种改革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符合题意。B、C、D均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8.C 材料中的话体现了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体现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故排除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没有体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排除④;②③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题意相符。
9.C 本题主要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发展文化产业,这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③符合题意;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者,④错误。故答案为C。
10.C 本题考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把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区别开来。①表述错误,排除。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物质生产(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不能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表述错误,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 泉,不能说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并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1.D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主次矛盾等相关知识。全面深化改革应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同时体现了主次矛盾的关系,要统筹兼顾,抓住主要矛盾,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2.D 《蜻蜓点水》反映了一部分干部缺少宗旨、责任意识,不能深入实际、深入群众,②④可选。①后半句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后半句说法错误。
1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群众需要榜样的鼓舞,促进了对戚继光英雄形象的尊崇。(7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戚继光抗倭体现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在近代仍有鼓舞社会进步的作用。(7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广大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精神财富,赋予戚继光精神新的时代内容。(7分)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戚继光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国家独立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7分)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解答本题,要紧扣设问的知识范围“历史唯物主义”,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利用,应按照“观点+材料”的模式进行。
14.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进一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8分)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8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有助于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8分)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不难发现考查的知识点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改革,联系教材知识即可作答。
加餐练——分类集训·知能提升
1.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评价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标准在于其是否如实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要求,能否预见、引领和促进社会发展。先于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社会意识未必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不选①。③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④正确分析了先进的社会意识的作用,故选C。
2.C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①错误。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③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排除③。②④是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因。故选C。
3.A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我国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已经到了自觉的阶段,排除③;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要不断地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且依法治国不能成为标志,所以④说法错误,应排除。①②符合题意。
4.B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因果类选择题。讴歌劳动者,是强调劳动者的地位 和作用,①④正确。②③本身正确,但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故选B。
5.C 考点定位:群众史观。①错误,生产实践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故②③正确,选C;④错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C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材料体现了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印记,①④正确;②不选,因为文学作品来源于社会存在,不是源于主观想象;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7.A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体现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结构性改革,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正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合生产力状况,②正确;本题要求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③属于认识论,④属于价值观,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8.D “榕树精神”影响着福州人,体现的是意识的反作用,故①②排除。弘扬“榕树精神”能激发市民昂扬的精神状态,因为意识会影响人的生理过程,③正确;弘扬“榕树精神”能加快福州城市发展进程,其依据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正确。
9.B ①②说法错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入选。
10.A 在改革中发展,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从而推动社会发展,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没有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③不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矛盾的必然要求,④错误。
11.C 专家建议强调规划的作用,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生态型城市建设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和强大生命力,④符合题意;③不是哲学依据,不符合题意。
12.D 我国之所以不断推进改革,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来实现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②④符合题意;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①错误;③说法错误,正确的应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3.D 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就要坚持群众规点和群众路线,③④体现了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入选。①说的是关于清正廉洁的问题,②强调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
14.D 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的作用,也体现了党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③④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②不是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说的,不符合设问指向,排除。
15.A “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智慧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说明人民群众的实践为智慧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与题意不符。
16.B 秀洲的农民画作有800多幅入选全国各种展览等,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故B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A、C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来源。
17.A “正德”者,正己以治民;“利用”者,为民兴利除害;“厚生”者,令民生 9 计温厚,衣食丰足。这都说明了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②错误。④不是从唯物史观角度讲的,排除。
18.A 一切以人民利益为行动的根本出发点,而不是“公民”,③错误;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9.A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②③当选。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①④错误,排除。
2.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练27走进文化生活 篇二
1.《百家讲坛》最红时堪称“造星机器”,捧红了易中天、纪连海、于丹等一批专家型荧屏明星。然而,该节目形式10多年未变,既没有与观众的互动环节,也没有彼此争论的空间,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有点落伍,已经失去“造星”功能,甚至一度传出停播消息。这反映了()A.对于落后文化,要予以改造或剔除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推出优秀节目 D.文化发展要坚持多元指导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当前《百家讲坛》由于缺乏创新,显得有点落伍,失去“造星”功能,所以C符合题意。A、B与题意不符。文化发展应坚持一元指导,D说法错误。2.公益广告《我是谁》讲述了6位平凡的基层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故事。该片用温暖朴实的镜头语言传递出“我是中国共产党,我一直就在你身边”的理念。这则公益广告一经播出就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一时圈粉无数。这则公益广告的成功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①要始终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要把弘扬优良传统作为根本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答案】A D.②④
3.“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市场更加色彩斑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③ C.②③ 【答案】A B.①④ D.②④
4.“时代楷模”阎肃从艺66年,创作了一大批红色经典,他说:“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做到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阎肃的言行启示我们()①只有红色经典才是人民需要的 ②要把握艺术追求和崇高理想信念的统一 ③新兴媒体是文化创新的新渠道 ④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反映时代进步的潮流 A.①② C.①③ 【答案】D 【解析】“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做到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启示我们要把握艺术追求和崇高理想信念的统一,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反映时代进步的潮流,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5.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下列措施符合政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是()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增强服务意识,将文化发展放在首位 ③在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发展文化事业 ④挖掘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B.③④ D.②④
【答案】C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提出,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表明()①文化生产要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②文化生产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③文化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担当 ④文化产品应奏响主旋律,保持先进性 A.①② C.②④ 【答案】D 【解析】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表明文化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担当,文化产品应奏响主旋律,保持先进性,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7.某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结合本村村民实际需要,开办“三农”图书阅览室,请农民专家进村做农业讲座,让当地道德模范进村做报告,形成了学习先进、学习技术、学习模范的新村风。该村的成功经验说明()①要立足实际,满足村民对先进文化的渴求 ②要把文化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③发展先进文化就能实现共同富裕 ④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解析】“结合本村村民实际需要”体现了①。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经济建设,②说法错误。③说法过于绝对。“开办‘三农’图书阅览室„„做报告”体现了④。B.①④ D.③④ B.①③ D.③④
8.“59张笑脸,59次让座经历,59次美好的回忆。”屠婆婆用手机拍下人们主动让座的情景。这些情景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见证了道德文明的传承。人们主动让座体现了()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③中华文化的特征 ④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A.①② C.②④ 【答案】C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让座是友善的表现,①排除。让座是友善的表现,友善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②入选。材料并未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③排除。让座是道德文明的传承,体现了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④入选。
9.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启示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弘扬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创新方法和手段,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④坚持正确的导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 A.①③ C.①④ 【答案】D B.②③ D.②④ B.②③ D.③④
10.2016年8月22日至23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会议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利于()①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消除乡村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群众生活的一切困难 ③满足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传递正能量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奏响主旋律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用排误法做比较简单。①中“消除”说法错误;②中“一切”说法太绝对;故答案选D。
11.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族,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学者认为善行有三:一为利他图报,以谋名利;二为利他为乐,自我满足;三为利他无欲,自觉自然。为了更好地弘扬慈善精神,营造人人乐善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该()①践行友善价值观,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②唱响社会主旋律,避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B.①④ D.③④
12.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在央视一套晚八点亮相。节目围绕“先辈的旗帜”这个主题,邀请多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向孩子们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给全国中小学献上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长征精神()①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推动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③体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④体现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品德,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A.①④ C.①③ 【答案】C 【解析】“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
3.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练27走进文化生活 篇三
一、选择题
1.数间民居、一湾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题眼是“公益广告„„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由此可见,传统美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故D项正确;A项错误,传统美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B项错误,传统美德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的内涵会因时而变;C项错误,不同时代,传统美德的社会背景不同。答案:D 2.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中国游客涌入旅游市场,一些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出现,这不但破坏了环境和中国游客的形象,也为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我们要()①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③加强文化交流,熟悉并掌握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以“大众旅游时代”为背景,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针对材料中“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出现”的情况,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④正确。“弘扬中华文化”和“加强文化交流”都不能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且“熟悉并掌握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符合事实,故排除①③。答案:C 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A.与中华传统文化相承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推动公民个人利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服从国家利益 C.应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的价值观较量 D.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背景下消除公民精神境界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应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的价值观较量,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项“消除”说法错误。答案:C 4.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就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大胆借鉴外来文化 ③要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④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增强文化自信,①③正确;②说法带有片面性,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④与材料无关。答案:A 5.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的央视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一百多位让观众心灵震撼的人物事迹,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②不符合题意,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是此活动的意义。④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6.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③弘扬 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 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弘扬美德”“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门立法,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①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体现,舍去;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促进的,④说法错误。答案:A 7.要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更好地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①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 ②才能凝聚共识,防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③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 ④才能在思想意识多元背景下消除公民价值观的差异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保持高度的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①③正确;②中的“防止”说法错误;④中的“消除”说法错误。答案:A 8.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也是兴国之魂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依据教材可知答案为B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②错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关键,④错误。①③正确且切题,故选B。答案:B 9.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刘普林经常帮助环卫工母亲清扫马路。有人问他扫大街会不会不好意思,他认为这并不丢脸,而是尽孝道。“我首先是母亲的孩子,其次才是大学生。”他的言行启示我们()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为重点 ③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将自己培育成“四有”公民 ④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A.③④ C.②④
B.①② D.①③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①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为着力点,②表述不当。③④符合题意。答案:A 10.“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下列观点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有()①积重德则无不克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③君子怀德,小人怀惠。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④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材料体现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②④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①只强调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③是思想道德修养与物质财富的关系。答案:C 11.由治癌专家潘教授带出来的义诊医生团队,每年春节下乡义诊。潘教授生前坚持了54年下乡义诊,如今由他的儿女后辈继续传承。这启迪青年学生要()A.弘扬正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B.崇德尚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C.助人为乐,恪守良好家规家风 D.扶贫济困,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解析:“下乡义诊”体现了崇德尚义的中华传统美德,故选B。A、C、D不符合题目主旨。答案:B 12.《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要求做到人前人后言行一致,这种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有着现实意义。这是因为()①中华传统道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②中华传统美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 ③“慎独”之修养可彰显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④“慎独”之风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的良好风尚 A.①② C.②③
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用有‘温度’的故事,生动讲述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理念,记录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这是各大主流媒体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栏的经典话语。讲述中国的故事,不是要猎奇,最重要的就是要传播中国价值观,传播中国正能量。
在各大主流媒体的精彩故事里,主人公有创业成功而转战公益的科技博士,有志愿支教边疆的年轻女学生,有向绿色产业转型的矿老板,有在纽交所敲钟的“快递小哥”,还有在平凡
B.①④ D.③④
解析:中华传统道德有精华也有糟粕,社会主义道德才具有先进性,①错误。④观点错误。岗位上默默挥洒汗水的普通工人,他们的故事无不充满梦想与拼搏的跌宕起伏,无不用朴实而感人的细节诠释着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奋斗与努力。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自己成为中国故事的主人公。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知识,属于措施类试题。需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要求,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答案:①做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就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正能量;②就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③就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14.“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天津市某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万多元,与22位津门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
(1)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某区开展“平凡善举点燃灯火”活动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喜人。
(2)请结合实际,为你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两条宣传语。
解析:回答第(1)问,要明确知识范围要求,然后从有利于宣传学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有利于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④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4.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练27走进文化生活 篇四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7·定州中学周练]少数民族人口虽然仅占总人口的8.49%,但同样是国家的主人翁,他们依法享有各项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政治()①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 ②少数民族干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③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少数民族政协委员参与国家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不是人民群众行使自治权,①不选;少数民族群众可以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少数民族参与政治的一种途径,②正确;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可以通过行使相关国家权力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③正确;政协委员可以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等的协商,但不参与国家决策,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2.[2017·湛江“四校”联考]从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至今,六十二载星移物换。从荒凉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60年来,166万平方千米的新疆大地上,沧海桑田,山河巨变。这些变化()①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结果 ②使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别渐趋消失 ③成为确立和贯彻民族团结原则的现实依据 ④得益于铲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阶级根源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别仍然是存在的,排除②;新疆取得重大成绩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及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结果,③说法错误,排除。
3.[2016·石嘴山三中四模]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构建内通外联的运输通道网络上,加强进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设,构建西北、西南、东北对外交通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廊,这将极大地促进四川、西藏地区的对外开放,并促进中国——南亚陆路经贸通道的构建。这表明()①实现了国家政策和民族地区特点的有机结合 ②少数民族平等享受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③协调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④我国真正落实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答案 D 解析 国家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这表明我国实现了国家政策和民族地区特点的有机结合,真正落实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少数民族平等享受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未体现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③与题意不符。本题选D。
D.①④ 4.[2016·四川高考适应性考试]和平解放65年来,西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西藏是全国各省市区里第一个实行15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己达8.8年。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场所1700多处,僧尼4.6万多人,有数百名宗教界人士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政府中任职。这表明我国()①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不断提高信教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②坚持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 ③尊重信教群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④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强调不断提高信教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②说法错误,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西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数百名宗教界人士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政府中任职。表明国家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尊重信教群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③④正确。故应选D项。
5.[2016·合肥高中最后一卷]2016年4月28日,“柳州三江号”高铁动车开行仪式在广州举行,正式开行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前往广州南站的始发动车。“三江号”作为首列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贫困县始发高铁动车,充分发挥铁路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交通功能,加速人员、资金和物资的流动,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开通这列量身定制的旅游扶贫列车,旨在()①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夯实民族团结物质基础 ②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消除各民族经济差异 ③贯彻共享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④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保障行使经济自治权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消除各民族经济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②;“保障行使经济自治权力”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④。
6.[2016·重庆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的宁夏回民姬秀林今年获得了政府补贴近4万元,其中改造危窑补贴2.7万元,建牛棚补贴8000元,发展产业补贴2000元。精准扶贫政策正帮助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贫困居民走出困境。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原则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是国家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从而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国家的帮扶不能替代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才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②④正确,③错误。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不涉及自治问题,所以①错误。
7.[2016·青岛二中测试]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就民族问题回答记者说到,确实有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因而对民族贫困地区“要高看一眼,要厚爱一分”。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提升少数民族的获得感,要求()①给予民族贫困地区更多的自治权,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党要坚持依法治国,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③人大通过行使监督权,督促相关国家机关落实民族政策 ④政府完善和实施好差别化支持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A.①③ C.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①说法不准确,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由宪法赋予的,不能给予民族贫困地区更多的自治权。②说法错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但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党不能代替全国人大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提升少数民族的获得感,要求人大通过行使监督权督促其他机关落实民族政策,要求政府实施相关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故③④正确,答案选B。
[题组二 高考小题] 8.[2016·全国卷Ⅰ]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799名,约占全区法官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民族地区各级法院不属于民族地区的自治机关,不能变通执行国家法律,故①说法错误。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民族自治机关使用本民族语言,但不是“确立”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地位的依据,故④说法错误。②③切题,答案选C。
9.[2016·上海高考]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上海和西藏虽相距万里,但有着深厚友谊。多年来,两地注重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合作交流,上海企业与西藏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及资源等领域开发合作,西藏到上海开展经贸、人文交流等活动。这反映了我国坚持()A.对外开放的理念 B.各民族的地位一律平等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B 解析 上海和西藏注重优势互补,深化交流合作,体现了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体现了各民族的地位一律平等,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内容,故A、D与题意不符;材料也没有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故C与题意不符。
B.③④ D.②③ 10.[2016·江苏高考]唐卡作为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如今,在藏族居民家中,随处可觅唐卡的身影。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开展转经、朝佛等活动。这说明()①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②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③开展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④藏文化对藏族人民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卡作为宗教卷轴画,如今,在藏族居民家中随处可见,说明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正确。在信教群众家中,还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进行宗教活动,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动得到国家的保护,②正确。①与材料无关。③说法太绝对,正确说法应是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
11.[2015·广东高考]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A.覆盖了民族区域自治权全部内涵 B.规定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协调了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 答案 D 解析 A选项观点错误,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并没有覆盖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全部内涵,仅仅是部分内容,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并不是由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规定的,而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并没有特殊地位,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
12.[2015·海南高考]201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民族群众,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做好新疆工作()①意在改革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在要求 ③是维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④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做好新疆工作,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②符合题意入选;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关系处理的如何直接影响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所以要做好新疆工作,③符合题意入选;做好新疆工作离不开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是措施而不是目的,故排除;做好新疆工作需要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但不是自治权的具体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C。
13.[2015·山东高考]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12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①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②民族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项事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指的是国务院同意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④不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14.[2015·全国卷Ⅱ]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至2014年9月,全区1787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735座寺庙通了路,1730座寺庙通了电,1662座寺庙通了水,1736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①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②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③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③正确;不能体现出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①错误;材料中提到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通信覆盖等这样有利于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④正确;至于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与材料不符合,②排除,因此本题选D。
15.[2015·江苏高考]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内地西藏班中学也开设藏语文课;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由此可见()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体现了各少数民族有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①正确;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体现了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③正确;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错误;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④错误,故答案为A。
16.[2015·浙江高考]我国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②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③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④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方针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②选项观点错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要求其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故排除。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
17.[2014·天津高考]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④说法错误;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该题选C。
18.[2014·安徽高考]“历史告诉我,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①社会稳定的前提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 ③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应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②表述错误。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③颠倒了二者关系,不选。据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
19.[2014·全国卷Ⅰ]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此举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与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无关,①排除;此举并未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②排除。故答案选D。
[题组三 模拟小题] 20.[2017·广东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联考]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精准扶贫()①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西藏精准扶贫带来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与民族区域自治无直接关系,是当地采取了正确的扶贫方式的结果,排除②;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21.[2017·衡水中学摸底]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而且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分布更加错综复杂,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党和国家之所以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是基于()①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保证民族地区都充分享有自治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分布更加错综复杂”这些信息说明党和国家之所以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是基于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要求,是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要求,②③正确,①④与材料信息无关。
22.[2016·浙江高考最后一卷]荀子说过“民齐者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各族人民利益,需要统筹各方诉求。从处理民族关系的角度看,这启示我国要()A.坚持民族团结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坚持民族平等以确保各民族共同繁荣 C.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以达成民族平等 答案 A 解析 民齐者强,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A符合题意;B中“确保”说法绝对;C表述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其特定范围,不是在全国;D错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23.[2017·石家庄二中月考]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作的政协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宗教慈善、培养宗教界中青年代表人士、加强同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的团结联谊等方面的内容。3月4日,宗教界委员围绕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进行分组审议。这说明()①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我国依法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③我国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为社会作贡献 ④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排除①;我国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是各种宗教活动,排除②。
24.[2017·江西高三调研]近几年,新疆自治区和各地(州、市)普遍开展“五好宗教人士……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勤劳致富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模范。与此同时,宗教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在安老助学、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了贡献。这说明()①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②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宗教界能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④人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对宗教界合法权益和宗教活动的保护,排除①;新疆评选表彰宗教人士和宗教活动场所,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表现,②正确;宗教界在公益慈善事业中作出了贡献,表明了③;④错误,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是坚持民族平等的表现和要求而不是基础。
25.[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2016年4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有利于()①保障我国信教群众和组织的基本政治权利 ②促进我国宗教界与其他国家宗教界平等友好往来 ③促使我国信教群众自觉主动放弃宗教信仰 ④使我国宗教团体或组织免受外国宗教势力的干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排除①;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说明我国宗教事业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外国宗教势力不得干涉我国的宗教事务,但宗教界之间的平等友好往来国家还是支持的,故本题答案选D。
[题组一 高考大题]近三年高考材料题没有涉及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6.[2016·湖南省长沙市月考]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材料二 2015年2月,国家民委公布,2014年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取得了新成就,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民族8省区GDP(国内生产总值)总计64533亿元,增速为10.7%。(民族8省区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省。)(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答案(1)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2)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地区繁荣昌盛的基石;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政治保证;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
27.[2017·淮北一中、天一中学质检]一项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被动参与人数较多等问题;在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公民参与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非制度化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对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5.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练27走进文化生活 篇五
族精神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1.过去我国思想家就提出“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
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体现了中华民族()A.热情好客和英勇顽强的精神 B.注重团结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C.崇尚交流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睦邻友好的精神
解析:选B。题中“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信息表明中华民族注重团结、爱好和平的精神,B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2.“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 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由题中对联可知,应为国家兴亡尽到个人应尽的责任,即使面对种种艰难也在所不辞,对联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方面,重在强调国家的重要性,故②③不合题意,不能入选,题中“只知有国,不知有身”,揭示的是爱国主义情操;“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体现的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群才奋起”,揭示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据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 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一“中国梦”()①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民族力量 ③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产生巨大作用 ④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励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中国梦是一种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产生巨大的作用,③说法错误,故选C。
4.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
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们的伟大思想和光辉实践都说明()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 ③民族精神产生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 ④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从古至今,爱国主义世代相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但是,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①②正确;③强调了民族精神的产生,不符合题意;④忽视了文化的性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3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回答5~6题。
5.讲话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芦山抗震救灾中,广大青年心系灾区、无私奉献。从民族精神角度看,上述材料能体现()①有远大理想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材料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大青年爱国的表现不同,故②③符合题意。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故①说法有误;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故④说法错误。6.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经据典,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寒来”“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等。下列说法和上述精神内涵相吻合的是()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④吴越同舟、众心成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④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精神,均不符合题意。
7.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
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重要性。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内容,故排除④,正确答案为A。
8.两岸一家亲,共叙中山情。2013年7月24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中山市开
幕,两岸500多名嘉宾与会,共同探讨中山思想与中国梦。与会学者表示,当前,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不断增进互信,两岸民众往来更加密切,经贸关系持续深化,各项交流日益扩大,同胞感情更为融洽。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感情()①表明传统文化是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C。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①不符合题意。“一个中国”的原则,并非海峡两岸的每个人都赞同,③说法太绝对;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9.2013年8月15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8 周年纪念日。当天,北京、沈阳、长春、南京等地纷纷举行活动,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忘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传递革命薪火,为开拓祖国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这样做有利于()①培养国人爱国主义情感 ②传承革命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
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民族竞争力 ④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作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此题考查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纪念抗战胜利,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有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现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①②③均符合题意;纪念抗战胜利并不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并且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笼统地说弘扬传统文化不准确,④错误。
10.(2014·山师附中高三一模)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
“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不能说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所以不选①。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表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所以不选④。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所以选C。
11.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壮丽进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今天,载人航天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①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变迁而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题意。
12.下面两幅图,左侧图反映的是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
必”;右侧图反映的是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西柏坡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看,这两幅图告诉人们()4
①弘扬民族精神始终是我们党的价值追求 ②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以优秀民族传统为“主心骨” ④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习近平在西柏坡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①;“两个务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均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故②入选。③表述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民族独立梦、百年奥运梦和港澳回归梦,也圆了经济腾飞梦、飞天入海梦和高铁航母梦。正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的智慧和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也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行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最终成为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行动。(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成真的认识。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应该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解析:本题以“中国梦”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要紧扣设问的知识限定“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联系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即可;第(2)问,要注意做好问题的转化,弘扬中国精神实际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考生要综合思考文化生活模块的相关知识,不要出现知识点的遗漏,着重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 5
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也可以回答民族精神的作用或爱国主义精神的地位)②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中国梦”成真的文化基础。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④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我们每个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发展的新篇章。
(2)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作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②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③坚持改革开放,弘扬时代精神,推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不断创新与发展。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4.今年是雷锋逝世51周年,雷锋是一座精神丰碑,是一面光辉旗帜。然而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下,有人认为雷锋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有人说雷锋叔叔三月里来四月里走„„言下之意,似乎雷锋精神只是一个过时的道德标杆。然而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雷锋式模范人物的涌现,告诉我们雷锋是永远的雷锋;身边无处不在的感动,无时不有的温暖,告诉我们雷锋是身边的雷锋。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现实之中,那些“感动中国”的人们,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人们,那些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人们,他们虽不是“雷锋”,但谁都不能否认他们是雷锋精神最好的继承者和阐释者。当一些感人事迹确实发生在身边时,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谁说雷锋精神已过时,它不是随时都会出现么?雷锋精神时刻存在着,只是不被注意,当困难来临时,它也会随之“现身”。
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为什么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传承”。雷锋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凸显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角度思考作答。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雷锋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素质。雷锋精神绝不是民族传统美德的简单再现或重复,而是一种坚定信仰的延续,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途径中一脉相传,在开拓新领域、寻求新发展中常学常新。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雷锋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虽
6.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练27走进文化生活 篇六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石家庄高三摸底]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会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说明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①入选;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说明③符合题意入选;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2.[2017·河南百校联盟质监]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于2016年9月20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② C.①④ 答案 C 解析 敦煌文博会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有利于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①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入选;②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3.[2017·“江淮十校”联考]2015年12月16~1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倡,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各美其美要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美人之美要求推动文化继承焕发新的生命力 ③美美与共需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 ④携手推动需要发挥大众传媒传递、共享、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表明要尊重他国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美美与共表明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成果的共享,①③正确,②④表述错误,故D项符
分值:100分
B.①③ D.③④
B.②③ D.③④
B.②③ D.①③ 合题意入选。
4.[2017·河南百校联盟质监]巴西狂欢节起源于15世纪葡萄牙的“忏悔节”。今天的巴西狂欢节充满历史的积淀,每一个巴西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宿。这说明()①文化传播促进多样性文化的发展 ②民族文化有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巴西狂欢节起源于15世纪葡萄牙的“忏悔节”说明文化传播促进多样性文化的发展;“每一个巴西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宿”表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故B项入选;②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5.[2017·曲靖一中月考]央视“一带一路”的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通过讲述贸易、投资、中国制造、基础设施、饮食文化、人员往来等,呈现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图景。该节目通过最新视频技术,使主持人“走出”演播室,在不同国家之间“穿越”,和观众一起认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方面情况。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世界各地,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A.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感召的强大功能 B.大众传媒是古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答案 C 解析 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故排除选项D。故本题答案选C。
6.[2017·广东“四校”联考]中国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②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①入选;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让人们对成语有了更多深入的理解,④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排除③;②与题意无关。
7.[2017·保定、唐山高三摸底]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6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就是要在确保文化遗产安全和保护前提下,使得文化遗产的作用和价值得到
B.①④ D.③④ 充分发挥。这利于()①丰富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④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实践,排除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各族人民拥有对共同的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排除②。
8.[2017·扬州中学高三检测]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以深受全世界孩子喜爱的中国国宝“熊猫”和捷克卡通形象“小鼹鼠”为主角,为全世界的孩子们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动画世界,必将加深中国与捷克两国友谊、助力文化交流。这表明()①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交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错误,排除①;只有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排除④。
9.[2017·六安一中月考]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占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A.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B.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C.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意在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对糟粕必须剔除,移风易俗,对其精华部分,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故A错误,B正确。C本身表述错误,排除;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同时本题材料侧重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而且本身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排除D。本题答案为B。
10.[2017·河南高三摸底]《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然越走越宽。这是基于()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③ C.②③ 答案 A 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②;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
B.①④ D.③④ 要见证,排除④。
11.[2017·沧州高三质监]山东临沭民间流行着“种植杞柳喜洋洋,一亩能抵三亩粮”“学会柳编这一行,三到五年盖楼房”的谚语。今天临沭柳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而是作为集历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闻名天下。200余种产品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去年出口额1.7亿美元,已有2万多农户依靠它脱贫致富。材料表明()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传统文化可以顺应社会变迁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说法错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键在于创新;②说法错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12.[2017·沧州高三质监]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在里约奥运会上续写传奇的同时,也为古老的中国“拔罐”技艺做了一次推广。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着去了解和接受这种古老的中国医疗技艺。“拔罐”技艺在国外流行得益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 ③明星代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说法错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排除;④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3.[2017·莆田哲理中学月考]2015年7月4日,中国土司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所以要重视对中国土司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4.[2017·新余一中摸底]2016年3月15日下午,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定格。根据报道,“人机大战”后,西方更多的人认识到围棋的奥妙,有更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习围棋并乐在其中,全球掀起新一轮的围棋热。这说明()①科学技术影响文化传播 ②中西文化在交流中兼收并蓄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 ④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电脑、互联网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说明了科学技术影响文化传播,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故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是中西文化在交流中 兼收并蓄,故②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④中“趋同”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5.[2017·武汉高三调研]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的安排,一般是家长住正房,晚辈住厢房或者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A.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 B.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 C.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 C 解析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承载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说明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而不是强调传统文化与社会地理环境的关系,故A与题意不符。B错误,优秀的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传统建筑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材料中强调的是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故D与题意不符。
16.[2017·扬州中学检测]2016年5月,拉美及加勒比艺术节系列展览在北京举办,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触摸拉美及加勒比文化的入口与平台。这体现()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 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 答案 D 解析 “拉美及加勒比艺术节系列展览在北京举办”这是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与题意无关,排除。
17.[2017·湖南师大附中摸底]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说法错误,因为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故排除;④表述错误,因为庆祝民族节日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而不是文化遗产,故排除。①③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18.[2017·浙江三市十二校联考]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种主张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了()①中华文化应加强和其他文化的交流 ②西方文化是外来文化的代表 ③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应批判地继承 ④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答案 D
D.①③
解析 “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体现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应加强交流,①符合题意入选;“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要批判地继承,故③符合题意入选;②④与题意不符。
19.[2016·许昌五校联考]目前中日动漫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某漫画家表示,中国动漫作品应更多从中国元素出发,描写中国的生活,画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单纯地去模仿日本的动漫,这样才能做出中国人的动漫。这说明,发展中国动漫必须()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④弘扬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旨在强调中国动漫应该更多从中国元素出发,描写中国的生活,画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就要求中国动漫创作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②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均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
20.[2017·益阳箴言中学月考]南京青奥会期间青奥村共建了205个文化小屋,展示了五大洲的多元文化。在中国文化小屋,外国运动员们可以拿着毛笔体验中国书法;在瑞士小屋,你可以设计“世界名表”;在俄罗斯小屋,你可以领略伏尔加河“流过”一屋的灿烂。文化小屋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也促进了世界各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和沟通。这表明()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塑造人 ④特定的文化活动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中“根本途径”说法错误,排除;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文化小屋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也促进了世界各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和沟通”体现了③④,故本题答案选D。
21.[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 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 D.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 答案 A 解析 “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即城市建设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A正确。“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
B.②③ D.③④ 糟粕,应批判继承,C、D说法均过于绝对。
22.[2017·成都七中月考]互联网已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全人类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互联网发展的意义在于()①为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提供载体 ②增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特有功能 ③让全世界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 ④让文化不再受制于经济和政治成为可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符合题意;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23.[2017·惠州高三调研]2016年新年伊始,总书记在新闻媒体人员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 ②关注百姓需求就是文化的主旋律 ③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 ④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坚持正面报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说明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24.[2017·衡水中学二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陕西博物馆利用藏品资源优势,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导览,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对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启示是()①要努力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要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③要立足于实践,大胆创新,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和根本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不同民族文化,①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错误;陕西博物馆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自助导览,使观众享受博物馆服务,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新传媒在联系文物保护利用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②符合题意;启动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的影响力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加强文化创新,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文物创新利用之间的关系,③符合题意。
25.[2017·万州二中入学考试]7月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 房里进行。毡房是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装饰着鲜亮的民族图案,四壁上的红色花纹毡子颇见功底。下列对毡房认识正确的是()①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 ②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毡房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作为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①当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不选;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③不选;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具有鲜明巴什基尔民族特色的毡房是对世界文化的丰富,④当选。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2016年端午节前,中国内地微信朋友圈却传开一则消息: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这则消息是以“普及知识”名义开始的。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某非遗传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适宜互助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但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端午节和清明节确实有约定俗成的主题,但这些传统节日的设立还和民间注重时令节气相关,并在千年演变进程中衍生出许多娱乐性活动,被赋予了更多喜庆色彩。在纪念先人之余,终究还是要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祝快乐又有什么不可以?
(1)结合材料和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探究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合理性。(10分)(2)某地组织以纪念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座谈会,请就挖掘清明节和端午节文化内涵拟出发言提纲。(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分)端午节和清明节“互祝快乐”,在一定意义上曲解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2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既保留了基本特征,其基本内涵又可以因时而变。(3分)传统文化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应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2分)(2)岁岁清明,缅怀先人,寄托哀思。(2分)年年端午,纪念先贤,莫忘报国。(2分)(围绕清明节和端午节文化内涵回答即可)27.[2017·“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16年1月26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供给、需求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的创新性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进行文化创作提出几条建议。(12分)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面对我国经济当下的困局,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提出要着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文化创作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分)(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要求文化创作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分)(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启示文化创作要继承传统,革故鼎新。(3分)(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的创新性理论概括。这要求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28.[2016·蚌埠二模]由中共中央明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用了7千多字的篇幅。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指明方向,使得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在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此前足球改革几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过,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春风。
改革方案中提到“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上学还是踢球,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从此不再意味着是一道单选题。“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这意味着对足球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掘,而更广泛的参与也能让足球以及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更多人感知。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植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理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结合,以“健”和“寿”为目的。有人认为:足球是竞技体育,中国不具备这种文化产生的土壤。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5分)答案 答案一:不赞同。(2分)①文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决定因素,也有文化自身方面的因素如:科技、思想运动、教育等。(4分)②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文化与时代相结合。(4分)③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培养和建设。国家足球战略的推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观点只单方面强调文化产生的土壤是片面的。(5分)答案二:赞同。(2分)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足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6分)②文化传承有其遵循的规律,文化有其相对独立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我们可以走出自己的体育强国之路,不一定非得靠足球。(7分)29.[2017·苏州高三调研]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大幸事,很多高校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采用传统喜庆的红色。从过去的“一纸通知”,到现在越来越多样化,如附有校长寄语、致新生一封信、赠送学生书籍等,小小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也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纸质或者是文艺苑的毛笔手写板,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升级到二维码、手机软件等科技派,有的学校还开通了入学APP,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完成入学通知,纸质通知书将逐渐被环保的电子通知书取代。
【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练27走进文化生活】推荐阅读:
甘肃省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全程复习精品学案:曲线运动11-23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病句题剖析06-09
2018高考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题及答案12-17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辨析病句(二)搭配不当训练09-05
【名师大讲堂】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六)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11-13
【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解析06-23
大学英语复习全程攻略07-09
考研英语全程复习重点计划10-03
六年级字词总复习训练12-28
2018-2019高考备考作文训练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