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进课堂音乐教案

2024-12-09

家长进课堂音乐教案(精选16篇)

1.家长进课堂音乐教案 篇一

小一班家长进课堂:我会刷牙了

活动目标:

1、知道吃完东西会有食物的残渣留在牙齿上,对牙齿会有伤害,让幼儿产生保护牙齿的意识。

2、认识刷牙工具,并学习正确的漱口和刷牙方法。

3、愿意早晚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准备:

饼干若干、牙模型、牙刷、牙膏、杯子 活动过程:

一、品尝饼干

1、导入:与幼儿一起讨论“牙齿的用处”

2、饼干香香的,吃起来味道一定很不错吧!请幼儿品尝饼干。

3、引导幼儿自由交流吃完饼干后的感受。

二、发现问题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齿,发现饼干渣残留在牙齿上的现象。

2、师幼交流:残留在牙齿上的糖渣在嘴里有什么感觉?好看吗?舒服吗?残渣留在牙缝里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3、观看视频1:《小红脸和小蓝脸》。看后师幼交流感受并小结,让幼儿了解食物残渣对牙齿的伤害。

1)小红脸和小蓝脸是谁?是怎么来的?(食物残渣变化成的细菌)2)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2)你的牙齿健康吗?有没有住着小红脸和小蓝脸?

三、尝试解决问题

1、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刷牙)。

2、请幼儿说一说刷牙要用什么工具。

3、看视频2:贝娃,后了解刷牙的步骤。

要选择合适牙刷,挤牙膏,刷完牙后漱漱口。(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沫吃到肚子里去,应该吐出来)

4、利用牙齿模型,直观尝试刷大牙齿,引导幼儿探索刷牙的正确方法。(探索上、下、左、右、里、外的牙齿分别怎样刷)边示范讲解时边请幼儿模仿

5、看视频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刷牙。儿歌: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我们一起来刷牙。上刷刷、右刷刷,里里外外仔细刷。早上刷、晚上刷,刷得牙齿没蛀牙。张开嘴、笑一笑,我的牙齿白花花。

2.家长进课堂音乐教案 篇二

一般意义上的“家长进课堂”,往往是通过家长讲课,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开拓打开一扇窗,从而丰富德育途径,优化德育效能。而笔者在近年来着力尝试用语文的方式“邀请家长进课堂”,通过定期的家长“微课堂”活动,挖掘活动中的语文元素,围绕语文这条根展开实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单元整合,拟定话题——用语文的方式来邀请

家长的兴趣多样,爱好丰富,充分挖掘家长的专业素养,也许可以给孩子带来诸如文学、历史、科普、艺术等多种有趣的讲座。在此过程中,学生固然能学到不少知识,却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的“安排”,这样的“家长进课堂”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笔者在思考“家长进课堂”的话题时,着力回归语文学科,请学生自己思考:我们希望爸爸妈妈来讲什么?我们准备怎样邀请他们?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语文学习必须举一反三,多方面、多形式感悟。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分组编排的,同主题下的一组文章主题相近,训练目标一致,学习要求相仿。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苏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并拟定一些“家长进课堂”的话题,并向他们推荐补充阅读材料,构成由“课文学习+ 课外阅读+ 家长讲座”为一体的整合学习方式。学生开始分组梳理课文,拟定话题。虽然,他们归纳的单元主题并不一定十分准确,拟定的话题也并不一定非常到位,但这是他们自行实现课内外语文材料贯通的一个过程。在笔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拟定了表格发给家长(见上页)。

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某个单元,我们便邀请家长进课堂进行这一单元的相关讲座。“邀请书”也由学生自己撰稿设计,真正地体现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比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组成的第2 单元之时,邀请家长来校交流亲子旅行的经历;在学习了《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所在的第3 单元后,邀请家长确定“怎么编好一个童话”的话题来校和学生交流。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所在单元之时,邀请家长来校讲《诗歌的美》……真正实现了主题统领下的从“教材”到“课外书”、从“校内”到“校外”、从“老师”到“家长”的单元整合学习。家长短短的40 分钟微课堂,联结了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过程。

二、听说读写,互动对话———用语文的方式来交流

在我们的“微课堂,大语文———家长进课堂”活动中,不是传统的家长讲、学生听,而是完全采用“互动对话”的形式,以语文的方式来学习。每次“家长进课堂”,家长们都会围绕话题精心准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制作好PPT,在讲课过程中,不时通过“问题猜测”、“话题讨论”、“画一画”、“写一写”等实践引起学生的互动,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家长点拨引导,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情感的起伏,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热烈地议,“家长课堂”成为了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

“夏天的青海湖边,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去年10 月22 日,果果同学的妈妈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着生动的一课———“壮美青海”。果果妈妈和孩子们聊旅行的意义、旅行前的准备,讨论交通工具,介绍青海湖、茶卡盐湖、祁连大草原的美景,带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别有韵味的青海之旅,鼓励孩子们爱旅行、爱世界、爱生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提问,进行交流互动。

旻悦妈妈则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一次人文之旅,认识了“加拿大的墙画”、“世界上最大的瀑布”、“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阿尔卑斯山的云”、“意大利的油画”、“威尼斯的‘水’马路和叹息桥”,也了解了加拿大人如何保护老房子,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天空怎样才会不出现雾霾……她让孩子们大胆地猜测,认真地思考,围绕话题展开辩论,并结合教材的多篇课文,引导大家感受:欣赏美丽的风景不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只要能关注美的细节,同样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心妍的爸爸为全班同学介绍了有趣的“植物常识”。他从蔬菜和水果讲起,用丰富的图片,给大家以感性和直观的认识。通过游戏让同学们轻轻松松地进行互动———“猜一猜”,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画一画”,通过巨杉和蓝鲸、大象的比较,感受树木的奇特;“想一想”,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他还给大家介绍了“转基因”等名词,讨论了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最后,心妍爸爸还用植物的生长比喻同学们的成长,让孩子们都来写写自己的心声,感谢亲爱的老师们。

课上,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倾听,热切地交流;课后,大家意犹未尽,围着一位位“家长老师”不断地询问着……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无声地融入到了“家长进课堂”活动中。

三、撰写报道,抒发感想———用语文的方式来宣传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中寻找机会,在语文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要有大视野,可以结合活动去学习语文。而“家长进课堂”活动无疑是一种有趣而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因此,笔者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处处抓住学习语文和培养写作能力的机会,并给学生各种展示的机会,让活动为语文服务。

笔者创建了一个班级微信公众号(读吧),每次“家长进课堂”活动结束后,笔者都会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本次活动的宣传。这一宣传工作通常放手让学生来做。笔者会和学生回顾当天活动的概况,总结活动的亮点和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由学生尝试撰写报道,笔者再将图文报道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将“家长进课堂”活动写在自己的日记、作文中,笔者会挑选一些发布。学生家长、学校部分教师,以及他们的朋友们,都可以成为是公众号的关注者,他们在手机上阅读学生的报道、日记、作文等,了解我班的活动,再将这些文章转发。这样的宣传,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更唤起了他们的读者意识,他们在写作时便自然地拥有了对话或交流的对象。微信公众号也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运用。以下是小晗同学撰写的报道:

2015 年1 月9 日,徐非爸爸来到我们三5 班,给我们讲述了太阳系的知识。

开始上课了,徐非爸爸点出了许多图片,带着我们在太阳系中遨游。他通过比较一张张图片,告诉我们太阳系中各个星球的大小,那些星球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这些知识也让我们知道,人类和宇宙比起来是如此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之后,徐非爸爸又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木星,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美的。今天,凡是互动精彩的同学,还得到了小礼物呢!我们也提了不少问题,得到了徐非爸爸的解答。(小晗)

这是竞文和文彦的习作片段:

他又点出两张图片———一张是参天大树,一张是一棵小幼苗。他说:“这参天大树,也是由一棵幼芽长成的,要靠园丁来栽培。你们的老师就像是园丁,培育着你们这一棵棵幼芽,等你们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别忘了感谢老师啊!”听了这一席话,我既惊讶,又好像明白了什么。幼苗的成长这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以行动来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呀!(竞文)

在大家的期盼下,家长老师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大家的目光全部聚集在他身上,只见他略带紧张的走上了讲台。

他上课很有趣,讲课内容丰富,吊足了同学们的胃口。大家思维活跃,不时提出一些别出心裁的、甚至钻牛角尖的问题请老师回答。对家长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为了让大家感受巨杉的大小,家长老师请一些同学到黑板上画巨杉、大象、鲸进行比较,这下子,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把手举得高高的,有些同学还站了起来,更有甚者,快要爬到桌子上去了!(文彦)

3.“家长进课堂”的行动研究 篇三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幼儿教育者认同,我园对于开展“家长进课堂”这项活动十分重视,家长的职业、阅历、特长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有效地利用好身边这些优秀的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协作者、支持者、弥补教师专业领域的不足,我们对有关“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进行探讨,从各个方面入手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家长进课堂

G61

一、问题的提出

(1)是为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广泛的教育平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在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发现了家长资源的巨大力量,陆续邀请一些家长来到课堂,进行助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股“家长助教”风将席卷整个教育界。

(2)我园“家长进课堂”前期的实践

近几年来,“家长进课堂”这种形式越来越受欢迎,对于幼儿来说,家长的参与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家长中不乏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家长们带着自己特有的专业知识走进课堂,带给孩子们崭新的、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弥补了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不足。

(3)在实践中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在实践中,幼儿园给我们提供了进行此课题研究的教育平台,从2013年开始我园已经陆续开展了多次家长进课堂活动,而2014年我园也把“家长进课堂”这项活动作为重点推出,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父亲参与到活动中还是偏少。二是家长不完全具备教师的各项专业技能,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否能让幼儿接受,教学质量是否能过关?三是专业知识较少,家长比较喜欢进课堂给孩子讲故事等等问题。

二、如何更好地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

(一)树立家长进课堂的观念

教师在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前,要对此项活动有一个初步计划,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职业、特长摸底,了解他们的工作领域,是否愿意加入志愿者,建立家长志愿者档案。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老师公布新学期家长进课堂安排,鼓励家长主动报名,给家长发放邀请函,请指定家长走进课堂。

(1)一问

为了更好地开展“家长进课堂”这项活动,活动前期,我们对这项活动进行了名义调查,为我们的“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创设与实践研究设计和制作了一本符合3——6岁幼儿活动的教案集,里面包括了家长志愿者档案,家长活动指导教案,教案集内容全面、丰富,符合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使幼儿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知识面更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二请

教师在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前,要对此项活动有一个初步计划,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职业、特长摸底,了解他们的工作领域,是否愿意加入志愿者,建立家长志愿者档案。在学前初的家长会上,老师公布新学期家长进课堂安排,鼓励家长主动报名,给家长发放邀请函,请指定家长走进课堂。

(3)三导

通常,我们会要求家长在进课堂前明确教育内容并简单设计活动环节,我们老师会主动与家长沟通,知晓活动的环节、形式,帮助他们制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质量。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做好配班工作外,还要在全局上掌控活动的进程,让家长进课堂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并使幼儿真正受益,真正达到资源共享,多元育人的目的。

(二、)“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创设

我们“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不同职业、专长、经验的家长,鼓励其选择广泛的活动题材,进课堂组织教学活动,从日常生活、绘本阅读、艺术欣赏的题材出发,给予幼儿全方位、宽领域的学习体验。具体活动创设方案如下:

(1)“日常生活类”活动创设

我们鼓励家长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寻找生活中合适的素材,让幼儿了解常见的社会职业、生活中的食物、常见物品、日常行为等等。挖掘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事物、场景,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讲述、行为示范、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等教学形式开展活动。

(2)“绘本阅读类”活动创设

豐富多彩的绘本是“家长进课堂”活动创设不可或缺的题材,我们提倡家长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丰富教育意义、不同选材的优秀绘本,将好听的故事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让孩子们从中获得认知和情感的体验。

(3)“艺术欣赏类”活动创设

艺术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之一,美妙、具有特色的音乐,神奇的美术作品,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我们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也鼓励家长们根据自己的专长在艺术领域中选择合适的题材,给幼儿别样的知识、情感体验。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利用广泛的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其职业、知识优势,让家长走进课堂,真正实现家庭、幼儿园、社会资源的互补利用,“家长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了其区别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三“家长进课堂”成效与思考

(一)成效

家长助教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成人的工作、生活。家长们带着自己特有的专业知识走进课堂,带给孩子们崭新的、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幼儿成长的需要,培养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促进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家长在育儿观念、教学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懂得了如何跟孩子对话,如何评价孩子,如何有效在活动中进行领域的整合,获得了全新的教学体验;再者家长助教也扩大了老师的知识面,弥补了幼儿园专业领域的不足,更好的推动了班级、幼儿园的发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实验班以召开家长会、致家长邀请函等多种方式与幼儿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把活动的计划、方式、内容、应达到的目标等细节,事先通知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继而使家园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

(二)反思

“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创设与实践研究,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比如,孩子父母上班时间与幼儿园工作时间的冲突,以及部分家长对“义务劳动”的态度认识问题;家长对孩子在群体中生活成长的特点掌握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加强对家长培训与引导也是一项非常重要且繁琐的工作。下一步我们着手考虑“家长——教师共同研究”的新趋势,就幼儿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实践。

四、参考文献:

4.家长进课堂 简报 篇四

为了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充分地利用家长资源,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拓宽孩子们的思维,3月23日,钢锋小学三年级迎来了“家长进课堂”家委会主题活动。

三年级共有4个班级,每个班级都邀请了有专长的热心家长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上“ 课”。三.1班陈思翰妈妈为孩子们带来的是“有趣的游戏”,三.2班唐瑶萱妈妈为孩子们展示的是东北特色烤冷面制作,三.3班唐彬钰爸爸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并让孩子从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三.4班郑鑫的爸爸为孩子了讲授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小学生安全课。

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上课主题,课堂组织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课堂,孩子们有同样精彩的表现。知识讲授类的课堂,孩子们专注听讲、敢于提问;动手操作类的课堂,孩子们积极动手,勇于实践。

5.家长进课堂作文 篇五

这节课,包闰轩爸爸给我们讲关于天然气的知识。

首先,包闰轩爸爸告诉我们天然气和钢瓶气(液化石油气)的区别,他说:“天然气很轻,它会往上飘;钢瓶气很重,它会往下沉。天然气的爆炸容积是5—15,瓶气的爆炸容积为1。5—9。5,所以天然气比钢瓶气安全。”听了这些,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接着,包闰轩爸爸又说:“如果天然气或钢瓶气泄漏,千万不要打开关闭了的电器,也不能关闭打开了的电器。你要先关闭总阀,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最后开窗通风。”他还举了个例子:“就好比陈瑞妈妈在厨房里做饭。这时,天然气泄露了,她马上拿起手机,拨打燃气公司的电话。你们说她这样做对不对?”“不对!”我们齐声喊道。包闰轩爸爸继续讲:“陈瑞妈妈这样做是错的,因为打电话会产生火星,这样就可能会引起爆炸。”

最后,包闰轩爸爸说:"如果张琳心奶奶在家煮粥,她自己去菜场买菜了。这时,粥从锅里流了出来,扑灭了火。如果是安全灶具的话,它会怎么样?”“自动熄火!”我抢着说道。包闰轩爸爸说:“对了,所以我们在买灶具时要选择安全灶具。”

6.家长进课堂及感想 篇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2、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步骤:

一、从故事引入

《森林与风沙》的故事

在古巴比伦时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国土上有大片的草原和森林。人们生活在地肥水美、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国王下令:每砍一棵树,都要栽下新的树苗!有一天,王子在树林里玩耍,不小心损坏了一株小树苗。国王知道后,狠狠地处罚了王子,王子很不服气。王子当上国王后,下令砍下所有的树木,为他建造高大华丽的宫殿,让全世界都知道他至高无上的尊严!于是一片片森林被毁坏,国王的宫殿建成了。那宏大的规模,华丽的装饰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陶醉在豪华的生活中。可万万没想到,由于森林被破坏,引来了风沙,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这片美丽的土地,终于被风沙吞没,变成了一片大沙漠,这个强大的国家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小熊和小猫》的故事

树林里住着一只小熊,小河边住着一只小猫,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小猫常把自己捉到的鱼给小熊送去,小熊也常给小猫送去自己发现的蜂蜜。这对好朋友已经好长时间没见面了。这一天,小熊带着蜂蜜去看望小猫。走了好长时间的路,终于看见小猫家木屋的影子啦!忽然,一股难闻的气味飘了过来,好像是从小猫家那边发出来的。小熊赶紧向小猫家跑去,只见小猫难过的坐在家门口,没有了往日的欢快劲了。这时,那股难闻的气味直往小熊的鼻子里钻。小熊这才发现,平时小猫常去钓鱼的小河已经变成了一条臭水沟:发黑的河水上面漂满了垃圾和不断破裂的气泡,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肚皮朝上的鱼儿。小熊吃惊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小猫伤心地说:“这些天,每天都有一辆卡车把满满的一车垃圾填在河里,对岸新办的那几家工厂把没经过处理的脏水也往小河里排放,所以小河就变成现在这样了,我再也没办法去捉鱼了,要不我早去看你了,现在正愁往哪搬家呢。”听了小猫的话,小熊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比你也好不到哪去。可恶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心,把我住的那片树林快要砍完了,小鸟们都飞走了,一到雨天,没有树木遮挡的地方就会被冲走大量的泥土。我的邻居早就搬家了,可我还舍不得呢。”两个好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该怎么办。

忽然,小熊眼前一亮,说:“有办法了,我们一起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去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后,就不会再去破坏环境了。”小猫一听连连点头。说干就干,他们找来纸和笔,写了很多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小猫还拿上小喇叭,亲自走上街头向人类宣传。小熊和小猫的做法得到了人类的大力支持,砍树的人不去了,栽树的人去了,倒垃圾的人不去了,清理小河的人去了,工厂里的污水经过处理以后变得像小河里的清水一样才排出来。

小熊和小猫可高兴了,因为他们的生活正在慢慢地回到过去。

二、展示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配以课件)

三、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小学生可做的10件环保小事 使用购物袋 2随手关闭水龙头、灯,节约用水、电

3分类回收废电池、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 4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非降解塑料餐盒 5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6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7使用节能型灯具8 遇见垃圾要拾起 节约粮食 10 参与环保宣传(父母,亲友)

四、总结延伸

1、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环境保护。

2、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领孩子共同学习环保拍手歌

环保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身心健康放第一。你拍二,我拍二,环境卫生要保持。你拍三,我拍三,花草树木栽满山。你拍四,我拍四,小鸟住满树林子。你拍五,我拍五,环境意识不落伍。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乱丢。你拍七,我拍七,污水不要流河里。你拍八,我拍八,树木不应乱砍伐。你拍九,我拍九,倡导环保生态游。你拍十,我拍十,争做环保小卫士。

家长进课堂心得体会

12月8日下午,在嵩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我有幸的成为为孩子讲课的其中一名家长,来到一(6)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分享了一堂《环境保护,从我们做起》。

当我步入课堂,走到讲台,看到下面一双双明亮的小眼睛时,我的心情是激动而略有些紧张的,但孩子们渴望学习知识的心情与对问题分析的感知能力却是更加让我惊讶的。活动设计中我主要采用的是和学生互动的方式。是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进来,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小朋友走神、交头接耳。在每一个同学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望着那一双双明亮纯净的眼睛,我越讲越高兴,越讲越流畅,短短的40分钟很快的就这样结束了,让我意犹未尽,其中快乐和美好的感受依然留在我的心中。

感谢二小开展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与孩子零距离接触与沟通的机会,给了家长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项活动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辛苦,正因为老师们的辛劳与全心的付出,才换来了孩子点滴的进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所做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老师理应得到孩子和家长们至高无上的尊重与感谢。在这里我代表孩子,代表孩子的家长说一句:老师!你们辛苦了!再次谢谢学校和老师给我提供了本次机会,谢谢!

一(6)班

李若可爸爸

7.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七

策略一:创设民族音乐进课堂的良好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兴趣、情感往往产生于一定的环境。在教学民族音乐时,我从创设民族音乐课堂良好的环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一是提高学生对民族经典音乐知识的认知程度。利用板报介绍民族音乐知识,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也可以开展民族音乐知识讲座,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二是学校在承担教育部立项的“民族根文化与特色高中构建之研究”课题时,利用学生进校、离校、大课间、午休前等音乐欣赏时间,专门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如古琴曲《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营造民族音乐熏陶的氛围。

三是让有民族器乐特长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民族器乐特点并演奏。我所任教的年级有许多学生从小就学习民族器乐,如笛子、二胡、葫芦丝、古筝、琵琶、唢呐等,我让学生将器乐带到学校,让他们介绍有关知识,包括展示演奏技能。通过分享,达到对民族器乐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是挖掘地方音乐资源。比如我市的海州区“五大宫调”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具有当地风俗的一种音乐形式。学生通过亲身的考察、访谈、录音、拍摄等实地工作,深入到了该音乐产生、发展、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实地访谈、采风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五是设置身体力行的情境体验。如欣赏《黄河船夫曲》,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进行大胆而有效的实践体验。组织学生“搬钢琴”劳动,让他们体验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策略二:通过模仿活动体验民族音乐妙处

课堂上的模仿活动就是生命能量的激活,指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反复复地做某些动作,加深心理体验,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从民族音乐作品的音色、节奏等方面进行动作模仿性体验,这种模仿性动作承载了丰富的教学意义,“是声明,是表现,是信息,是孤寂状态下的隐秘现象”。

模仿对民族音乐技能训练非常有效,尤其是对节奏感强的民族音乐的学习,用动作调动声明能量,实现参与、交流和创造。教师打一遍,学生模仿打一遍,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一遍遍重复模打,直到学生能够正确拍打节奏为止。在循环往复的动作模仿中,学生的身心世界日渐丰富。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模仿民族音乐情节或民族音乐形象。模仿有利于让学生把握音乐本体要素,如音高、音程、和弦、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调式、和声、曲式等,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以上的音乐本体元素,就能进一步提高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比如,教学生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我先分析了这首民歌的特点:歌词语言丰富而多彩,内容表达幽默而风趣,句式中大量运用衬词衬句,使用了呼牛吃喝声和模仿锣鼓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模仿性练习体验衬词的韵味,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表达。

此外,视唱民族乐曲,演奏民族乐器,学跳民族民间舞蹈等都需要一遍遍的模仿才能掌握唱奏跳的技能技巧,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我们要让音乐课“活”起来,创造一种表演的情境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创造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感染学生,并能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信心。

策略三:通过演奏活动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我在教学中组织了民族器乐演奏活动,通过器乐演奏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时空中,有内容表演,有器乐演奏,有观众观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形成了一种艺术理解的互动,让演奏者产生兴奋,让观众产生了情感交流,让教师找到了指导的话题,三方互动交流中,又有着艺术生成,使演奏活动浸染了生命成长的气息,从内容、情感和技巧等方面对民族音乐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学生参与民族音乐演奏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不能只是停留在一种纯技术性的操作平面,而是要让学生在参与演奏过程中理解并传达音乐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起伏跌宕的旋律音韵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濡染。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演奏过程时,要细心地要求他们通过演奏技术的处理,表现出作曲家所标记的一切规定性,同时要融入自己的审美体验,赋予作品新的审美个性。演奏的适度和分寸,体现了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由于缺乏生活经历,学生对演奏的处理往往一味地投入感情,结果成了无意义的渲染。

我们先后成立民族器乐队,指导学生学习演奏民族乐曲。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自己的“小天地”尽情发展。多年的活动小组的学习使他们受益匪浅,在“五四”青年节、元旦文艺汇演、市学生文娱节目展演中都有着不凡的表现。学生伴奏的《阳光进行曲》《普爱校歌》和演奏的《凌波仙子》《战马奔腾》《甩花腰》等节目,先后获得省、市文娱展演一等奖。

我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民族器乐队每周定期进行排练,演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小调,以多样的形式加强民乐进课堂的力度,很好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民族音乐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

策略四: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丰富精神生活

对民族音乐欣赏方法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想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段经典性的音乐描写,即“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四弦一声如裂帛”几句,其中描写了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由快速到缓慢,再到细弱,再到无声。作者把音乐形象变成视觉形象,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于形象的流转消长中传达出乐音的微妙与婉转。这里对音乐的想象起到了重要作用。艺术是需要想象的。学习民族音乐,也离不开想象,想象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种智慧之光。如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草原上有美丽的蒙古包,有丰茂的水草,有飞驰的骏马,有成群的牛羊;天空中有飘逸的白云,有灿烂的阳光,有和暖的微风;牧民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高亢悦耳。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8.把笛子带进音乐课堂 篇八

【关键词】 笛子 音乐课堂 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16-01

在课堂上,我常有意播放一些优美的笛子曲,有时我也即兴来一首笛子曲,学生很快发现,原来笛子的音色很美、很动听。同学们沸腾了,一再要求要学吹笛子。在音乐课上,学生最怕的就是视唱。我常让学生学会唱歌,再用笛子吹奏,有时小组吹奏,有时个人伴奏,把笛子教学与唱歌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充满美感和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很快掌握视唱、吹奏、唱歌协调统一。不经意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提高了音乐综合能力。曾到村里家访,远远的传来悠扬的笛子声,吹着非常熟悉的曲子《茉莉花》,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

一、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

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会对演奏的音色、音准及表现力起很大的作用。无论学生采取坐式还是站式,上身都必须自然挺直、放松,不要故意挺胸,切不可“耸肩”。目的是使呼吸道通畅。站着吹奏的姿势:两脚分开同肩宽,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向前,呈八字形,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身体略侧向右前方,双臂自然张开,既不要夹胸部,也不要抬的太高。笛子要端平,和脸部成90°角,吹孔与指孔在一条线上,成水平状态,不要向里转也不要向外转,与面部成90°角。头稍向左转,随着把右手(笛尾)稍向前推,姿势就对了。要避免歪头、耸肩、身不正。老师的示范要正确,随时纠正学生出现的毛病。

二、掌握正确的吹奏口型(口风和风门)

口型即双唇吹笛子时的形状。双手分别持在笛子吹孔的两边,将笛子吹孔对准下唇中间,下唇轻压吹孔的三分之一处,手指不要用力压笛子,否则唇部肌肉会紧张。吹气时双唇轻说“扑pu”音,此时双唇内侧的软膜,受气流冲击会自然向外凸出,“扑pu”出来的气流,就是口风,口风流经双唇中间很小的开口,既是风门。演奏者强迫气流(口风)从风门中穿过,吹入吹孔,使笛子腔柱振动,从而发出声音,这就是吹笛的正确口形。这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一步,而且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老师要给学生时刻的鼓励!

三、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

吸气要感到自己宛如是在歌唱一样,就好像是在发“啊”的声音。利用这种方法去吸气和演奏,就不会出现“闭喉”问题,喉部肌肉紧张和口型释放的不合适也就得到了解决。下垂下巴,喉部会有类似于“半打哈欠”时的姿势即呈现完全打开的状态。在半打哈欠的一刹那,气就自然、干净,通畅地吸到了肺部,横隔膜也会很自然的下沉,部随之鼓起,吸气工作完成。

四、掌握手型,堵严音孔

这步的难点在于:即使学生能吹响笛子(六孔全开),但当吹到某个音手指堵不严的音孔,就吹不出音来,这样是很急人的。因此,应重点提示孩子手指要堵严。先用左手的食、中、无名指按住笛子的第六、第五、第四孔,再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按住第三、第二、第一孔,两手大指分别持在食指的下方,小指放在无名指旁边的笛子旁,手腕向内稍弯一点,手臂、手指放松,手指自然弯曲,如生活中抓圆球的姿势, 正确的手型就是这样的。笛子拿稳之后,先不要吹,应像吹竖笛那样,把笛子竖放在胸前,这样自己可以看到左右手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可以看到是否堵严。然后把按音孔的手指全部打开,用双手大指和小指持笛,保证笛子不晃动,依次按下6、5、4、3、2、1孔,然后,再反方向从1、2、3、4、5、6依次抬开,反复做,体会手指堵严时的“触觉”。要用指肚按孔,不要太用力,手指抬高一公分左右即可,太高会影响速度,太低会影响音准。

五、吹音阶和演奏简单的曲子

先教学生看指法表。吹出筒音作5soL的3、2、1和1、2、3、三个音(吹响就行)。再教吹中音的4、5、6、7、五个音,吹这五个音时,由于音的高度逐渐抬高,因此,腹肌要相应用点力,气速相对加急,找到支撑点,这样,音阶就学会了。接下来,教师要讲低音区的三个音,要求六个手指都要堵严,下颌下垂一点,气速相对放缓,变粗,激发频率就会降低,低音就好吹。

当学生掌握了以上这些音的吹法后,就可以讲八度的概念了:练习八度时,口型与喉部的状态不要变,靠腹部来调节气速的缓急。学会后,学生就可以学吹歌曲《小星星》和《四季歌》。并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教会学生要掌握的一些演奏技巧,如连音和断音、单吐、双吐、三吐等。学习音头、重音、弱音、切分音、三连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强调笛音的震动和共鸣,要让学生了解“音乐”是先有音(响),后有乐(美),让学生知道美妙的笛音是共鸣的气流加上振动的笛腔而产生的。

不要勉强让学生吹很长的音,这样容易产生憋气头晕现象,如果气不够,教师可以按照乐句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给学生画出吸气记号。

虽然我们只是普及笛子,但对一些特冒尖的学生则要另加曲子和演奏技巧。曲子如《葬花吟》《乱红》《彩云追月》等。技巧如颤音、历音、滑音、花舌等。经过两年的学习,同学们的库存量达到50多首,有的甚至上百首,活像是一个个“笛子演奏家”。他们的记忆力变好了,思维也很活跃,对学习,对人生充满了自信和热情。把笛子带进音乐课堂吧,为了弘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更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9.家长进课堂之感想 篇九

今天,我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来到兰化一校为儿子班上的同学们讲一堂课。刚刚开学我就收到孙老师的邀请,荣幸之余又有点忐忑不安。

随着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我忐忑地走上讲台,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聚精会神地望着我,我紧张的手心都出汗了。我认真的给孩子们讲了《春季的养生知识》,一开始讲课的时候,由于紧张说话有点结巴,但是当我提问题让孩子们回答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积极的举起了小手,并用热切的眼神望着我,希望我让他来回答,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下来,是孩子渴望学习知识的心情与对问题分析的感知让我非常的惊讶,在每一个同学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争先恐后的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一个走神、交头接耳的,望着那一双双明亮纯净的眼睛,我越讲越高兴,越讲越流畅,就把我知道的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一点一点的与他们一起探讨。慢慢的,我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欢声笑语。在最后的十分钟时间我为孩子们制作了酸奶沙拉。下课的铃声响了,一节课结束了,紧张感也没有了,看着一个个活泼、聪明的孩子,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回到家后,儿子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他笑嘻嘻的看着我,说:“妈妈你太棒了,真厉害!”然后竖起大拇指,又开心地亲了我一下,好久,连我都记不清多久他都没有这样的举动了,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10.家长进课堂心得体会 篇十

2月2日下午,在潜山路小学举行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我有幸的成为为孩子讲课的其中一名家长,来到二

(五)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分享了一堂绘本阅读课《石头汤》。

当我步入课堂,走到讲台,看到下面一双双明亮的小眼睛时,我的心情是激动而略有些紧张的,但孩子们渴望学习知识的心情与对问题分析的感知能力却是更加让我惊讶的。活动设计中我主要采用的是和学生互动阅读的方式。是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进来,在提升阅读绘本观察能力的同时能理解绘本所体现出的积极意义。在分享阅读阶段时,我没有提供人手一本而是两人一本,是希望孩子们能在无形中感受分享阅读的快乐。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没有一组同学出现争抢绘本的状况,都在按照我的要求认真阅读,让我感觉到孩子们是真正的融入到阅读当中。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小朋友走神、交头接耳。在每一个同学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望着那一双双明亮纯净的眼睛,我越讲越高兴,越讲越流畅,短短的40分钟很快的就这样结束了,让我意犹未尽,其中快乐和美好的感受依然留在我的心中。

感谢X小开展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与孩子零距离接触与沟通的机会,给了家长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项活动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辛苦,正因为老师们的辛劳与全心的付出,才换来了孩子点滴的进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所做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老师理应得到孩子和家长们至高无上的尊重与感谢。在这里我代表孩子,代表孩子的家长说一句:老师!你们辛苦了!再次谢谢学校和老师给我提供了本次机会,谢谢!

(五)班

11.“怀梆”进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篇十一

“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俗称“怀调”、“怀庆梆子”,因发源于明朝时期的怀庆府(今河南沁阳一带)而得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曾在中原大地及冀南、晋东南地区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它的曲调质朴明朗、慷慨激昂、高亢清婉,艺术风格豪迈激越,表演风格朴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怀梆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大戏,是在广泛吸收当地民间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随着当地的历史沿革和經济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它的形成乃至发展,不仅和当地的各种民间艺术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更有着密切的联系。

怀梆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唱、念的灵活性,表演的粗简性、怀梆的程式性,表演的夸张性[1],语言的地方性、生活化,音乐唱腔的特殊性等方面。

二、 怀梆进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对传统戏曲这一民族文化之根,要爱护她、崇敬她、发扬她,首先要触摸她、了解她、亲近她。怀梆只有进课堂,才能到广大青少年当中去,才能使青少年触摸她、了解她、亲近她,使其传承和发展成为可能。

1.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其有条件进课堂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于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加入《公约》较早的国家之一。200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2006年5月,“怀梆”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怀梆进课堂提供了坚强后盾。

2.对怀梆的保护和传承使其必须进课堂

怀梆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长期传唱、加工创作、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怀庆人民从古到今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成立前从事怀梆的艺人都是半农半艺,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专业剧团。怀梆要生存发展既要有大批从事怀梆艺术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员,同时还必须有大批的热爱怀梆艺术、会欣赏怀梆艺术的热心观众。而现如今,推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都在学校接受教育,要想普及怀梆文化艺术,培养后继的演员、观众,则必须在学校开设怀梆课,使怀梆走进音乐课堂。

3.从培养怀梆后继人上看怀梆必须进课堂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部怀梆发展史,便是一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怀梆表演艺术家的系列人物传记。正是一代代怀梆艺术表演大师演绎了怀梆艺术的历史。尽管现在怀梆剧团和各村戏班还有一些演员,但出类拔萃的表演人才还显得非常匮乏,怀梆剧作家、导演、作曲也后继乏人,而且大都老龄化。而要找到好的出类拔萃的后继人,则必须在广大青少年中发现、培养,必须到中小学生中去发现、去培养。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怀梆艺人在学校开怀梆课,使怀梆进课堂,造就出类拔萃的怀梆人才才成为可能。

4.从大力培养怀梆观众的角度看怀梆必须进课堂

怀梆观众的培养,是关乎怀梆生存发展的大计。今天,我们当然不能指望人人争看怀梆,但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欣赏怀梆,是我们每一个怀梆从业者的责任。我们要下大力气开展怀梆的普及工作,走出剧团、深入城市、乡村,特别是大中小学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怀梆艺术教育,争取怀梆新一代的观众。

5.从振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看怀梆需要进课堂

从怀梆形成的历史看,除了与当地的各种民间艺术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同时,还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更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为怀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反,怀梆的发展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怀梆是焦作地区土生土长的很有生命活力的古老剧种,有可供持续挖掘的资源,已经具备了形成产业的基本要素。要想尽快实现怀梆的产业化,必须大胆探索怀梆文化发展的新路子,聚拢人才,创新机制。要充分发挥怀梆发祥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培养大批高素质艺术人才,满足广大青少年和广大戏迷爱好者追求高雅艺术的需求。而唯有学校教育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先决条件,这也使怀梆进课堂成为历史的必然。怀梆走向产业化、市场化是必然趋势,也只有当怀梆产业化、市场化形成之后,才能为怀梆的长期繁荣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

6.道白的方言性使其能够进入课堂

怀梆早期的唱词和念白,都以当地的群众生活语言作基础,有的甚至就是群众的生活口语的直接运用。生活语言的运用,是怀梆艺术群众化的重要标志。这也证明怀梆是来自民间,植根于群众的肥田沃土之中。焦作地区绝大多数人仍然生活在农村,方言土语仍然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广大青年学生仍以农村学生为主,他们在欣赏、学习怀梆的过程中,没有语言障碍,更容易接受,容易学会,再加上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有很多人就会唱怀梆,会欣赏怀梆。这就使怀梆进音乐课堂在语言方面成为可能,会被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

7.大本腔的演唱方式能够被多数人传唱

怀梆属梆子系统的板腔体。音乐唱腔波状式下行,起腔一般高于落韵,演唱中常常出现高八度的音域。怀梆皆用大本腔演唱,从行当唱腔看,除净角与其它行当同板不同腔外,其余生、旦、末、丑的演唱均属同板同腔。

大本腔的演唱风格使演唱怀梆的难度大大降低,为其传播提供了方便,这就使很多人都能学唱怀梆,都能学会怀梆,都容易学好怀梆,这就使它的流传能够进行下去。这就使怀梆能够进入音乐课堂。

三、 怀梆进音乐课堂的实践尝试

焦作地区教育部门历来注重地域文化研究,在办学中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不断将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戏曲进校园,特别是怀梆进校园已被列入议事日程。2007年以来,不断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学校搞怀梆戏曲表演、举办讲座、在学生中开展怀梆普及工作。

2009年,学校打破常规,改革音乐课堂课程设置,将怀梆引入课堂,开设怀梆欣赏课、怀梆唱段学唱教学。课堂上,既有专门的唱段教唱,又有乐队伴奏,还有专门的知识讲解传授。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将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化为鲜活的现实的认知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上课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0年6月,学校专门举办了怀梆唱腔师生汇报会。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河南师范大学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焦作覃怀文化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沁阳怀梆协会、博爱怀梆协会、沁阳怀梆剧团、沁阳宋寨剧团、博爱西良仕剧团等协会的演员,先后来到该校,大家共同见证了怀梆传承——怀梆艺术走进课堂的成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师范大学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丁永祥等专家对怀梆艺术走进大学课堂这种形式给予了肯定。他认为焦作作为中国戏曲发祥地之一,以怀梆为代表的戏曲十分有特色。但是,怀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处在转型当中,老的运行机制遭到破坏,新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面临传承后继乏人的局面,目前迫切需要加大抢救和保护力度,希望得到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家、个人、团体的关心和支持。焦作电视台《说怀川》栏目于2010年7月,分别在综合频道、生活频道、文娱频道以专题片《怀梆艺术进校园》为题,对该校及焦作地方戏曲——怀梆进课堂,进行了详细报道。对该校《怀梆唱腔师生汇报演唱会》实况进行了插播。

如今,学校已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将更加有利于怀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

四、 怀梆进音乐课堂的构想

1.编写统一教材

我们可借鉴国内其他剧种进课堂的经验,尽快组建怀梆标准教学法的研究指导机构,编写统一教材。首先是召开“怀梆现状研讨会”,分析怀梆的现状和存在的危机,进行群体智慧共享。其次是考察西方歌剧、舞台剧等相关艺术形式,在发展方面比较怀梆与之有什么异同;欣赏现代版《牡丹亭》《长生殿》等有影响的新时代戏曲作品,寻找该曲目之所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原因。再次是对社会各界的对怀梆的研究成果结集,建立怀梆数据库,同时结合学校教学特点,开发有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地方教材。

2.大力培养校内外业余班社

怀梆民间班社是民间自发产生的艺术团体,他们是怀梆长期生存的根基所在,是怀梆事业发展的基础[2]。因此,我们要大力扶持和发展怀梆业余组织,业余组织的成员在学习、表演、宣传怀梆的过程中,就成为了怀梆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成为了最热心的观众。有了他们的参与和支持,怀梆艺术才能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3.文化系统定期举办各种活动

全市每年要举办一次怀梆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怀梆节,使一批批优秀中青年演员得到锤炼,使怀梆接班人得到培养。在学校,可策划怀梆艺术节。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排练节目,在社区文化广场或剧场组织少儿怀梆专场演出,请已能饰演武生、老生、花旦、老旦、刀马旦、彩旦、青衣、花脸、老丑的学生进行戏曲表演,使之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成为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欣赏怀梆艺术的盛会。演出的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教师、家长或社区人士进行点评。

4.建立怀梆戏曲学校

由政府出资打造一所实力雄厚,规范化、现代化、专业化的怀梆戏曲学校,为怀梆的正规化、持久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培养一批批专业领头人。为怀梆长久进课堂培养后备师资。

5.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怀梆进课堂不仅是学唱、欣赏,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展一些其他活动,来普及怀梆知识,增加学生的兴趣。

(1)开展走访调查活动。师生可协作完成“怀梆知识知多少”走访调查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深入城市、乡村、社区、当地文化馆及剧团,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拜访戏曲表演名家和戏迷、访问戏曲研究专家和作家,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写好访问日记和调查报告。还可以通过请教音乐老师,邀请怀梆专家或戏迷现场表演、讲座,利用图书室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深入音像市场调查,收看戏曲频道及戏曲节目等形式,收集怀梆或其他传统戏曲的文字、图片、视频、磁带、光盘、网站等资料,初步了解怀梆或其他传统戏曲的一般知识。在同学们摘抄、做读书笔记、办黑板报、手抄报、创作张贴画、欣赏怀梆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等形式中使其亲近怀梆或其他传统戏曲。了解怀梆博大的内涵,感受怀梆悠长的韵致。

(2)开展专题研究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是传承,其发展规律是进化。靠传承而进化,在传承中进化。因此,让广大青少年全身心地沉浸在怀梆的优美世界,感受其魅力,体味其韵味,钟爱怀梆艺术是活动的重点。我们可以开展怀梆主题性、专题性研究。如怀梆文化史研究、怀梆行当研究、怀梆唱腔研究、怀梆脸谱研究、怀梆道具研究。还可以组织“怀梆文化专题座谈会”,邀请学生、老师、家长、社区人士、怀梆专家、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整理成谈话纪要或者专题报告,通过在传媒上发表、论坛上发帖子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以引起大众关注。

(3)整合课堂资源,将怀梆艺术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怀梆艺术是综合了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融合了杂技、武打、假面、服饰等技术性动作和装饰性艺术,吸收了诗词、小说、表演、音乐、舞蹈、歌唱、朗诵、绘画、雕塑、建筑等各艺术门类的表现力[3]。因此,我們可以在不同的课堂上对各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如:音乐课上,学唱选段;体育课上,学习身段;美术课上,描绘脸谱;语文课上,赏析唱词。通过写训练日记,阅读整理怀梆资料,写研究小论文,使学生熟悉怀梆,爱上怀梆。

(4)成立怀梆小剧团。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怀梆小剧团,学习怀梆表演,内容可包括怀梆唱腔、身段、化妆、服饰。聘请怀梆表演艺术家或者优秀教师深入学校,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计划、定活动内容,面对面地指导学生的“童子功”的训练。

6.其他活动

在让学生学习怀梆传统名曲名段外,还可以开展故事会、演讲赛、论文赛、手工制作赛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侧面走进怀梆世界,在骨子里折服于怀梆博大精深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另外,还可以在学校广播站开辟怀梆专栏;在校园张贴怀梆表演家及怀梆作家照片;在校园文化艺术长廊制作永久性怀梆展板。使怀梆艺术在中小学校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校园独特的校本课程。

冯其庸先生说:“中国的戏曲如果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灭亡了一半或三分之一;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其中必然包括独立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鉴于此,我们认为将怀梆艺术编入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材,在学校音乐课堂上让学生欣赏怀梆唱段、熟悉了解怀梆。它既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鉴赏能力,又可以把文化精品通过主流教育形式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郭全仁.怀梆艺术.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 张志庄.从怀梆的现状谈怀梆振兴之对策.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 沁阳文史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沁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0.

12.家长进课堂音乐教案 篇十二

一、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 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触景生情,情由境生”。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性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和设置出与之相匹配的场景,很快激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并表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2. 以情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的开头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一节课开头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效果优劣。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会导致教师的讲课成为学生的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导入新课的艺术效果。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音乐课中,教师就要根据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探究”的方式设计开头,巧设疑问,以疑激趣。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蓝色的多瑙河》的时候,开始这样设计:先提问学生四季分别给人的感觉,然后放《春之歌》的音乐片段给学生听,提问学生音乐的情绪怎样?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如果用音乐形容四季中的一季,适合哪一个季节?解答后指出这节课要欣赏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音乐。在音乐课堂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寻找答案,当找到答案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3. 以疑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认知活动经常性接受挑战,思维不断被激活,在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象、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

4. 以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争强好胜,教师可精心组织比赛,激发学生探究。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欣赏几首不同民族的民歌,提问:哪个小组听出来的民歌最多?这些民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探究的愿望也就强烈了。

5. 以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重视探究的体验,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成功的体验更是每个学生的渴望,可以说体验成功是学生持续探究的强心剂。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其难易程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客观地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努力探究的收获,体会成功的愉悦,乐学、会学、学会,真正地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

学生在学习中有三种层次的表现,即被动应答、自觉适应和自动创造。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追求第三种活动水平,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参与感知、操作、体验、讨论等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我,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

1. 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思想的解放会给学生带来诸多探求创新的空间。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才会勇于探究,为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融入学生之中,做他们的朋友,揣摩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声音,鼓励他们时时有新的认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之中,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索的音乐空间。

2.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料。

“提倡学科综合”是新音乐课标十大理念之一,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所以,关注探究学习过程要沟通课内外,融合学科间,让探究学习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化有限的教材资源为无限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到课外探究,允许学生把课外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为他们提供解决的策略,促使他们深入探究。

3. 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郭声健老师在《艺术教育论》中说:“艺术活动本质上要求主体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和投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否则,不管是艺术还是艺术欣赏都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如《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有关民歌的调查,准备好材料,设计好讲稿,确定好讲解和操作人员,将材料带进课堂,然后在课上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如甲组介绍所搜集的民歌,乙组介绍一些不同风格的民族民歌,丙组介绍一些由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而丁组则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一组民歌。整堂课教师只做了一些补充性的介绍。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网络技术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在教学中可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与组合音响接轨,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Internet网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课题的研究。学生针对所有探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在一次“音乐与舞蹈”的课中,一位同学代表其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其收集、整理的有关《天鹅湖》舞剧的资料、图片、音响,使全班领略了舞剧的美,很自然地调动起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并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三、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正确评价

针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方法,这就是重探究过程,重相互合作,重集体评价,重激励引导。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音乐审美,音乐老师可以在初中音乐欣赏的考试中进行一些改变,即变书面考试为用表演自编音乐剧、配乐朗诵故事、小组唱等多种新的评价方法。教学必须从被动接受型、使学生学会知识、培养知识型人才,向主动探究型、使学生学会认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必须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转化。探究式学习不仅能促进思维提升、智慧增值、认知结构重组,而且能丰富情感,完善心理,促进身体器官的敏锐。另外,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了新的意义。正所谓“温故知新”。

总之,“探究”是适应音乐课改革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优化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把“探究”带进音乐课堂,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快、包容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验音乐,人人有提问,时时有交流,自由地想象,主动地探究,让学生都能喜爱音乐、走进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12.

[2]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6.

[3]创新教育新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9.

[4]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8) .

13.家长资源进课堂《剪纸》(共) 篇十三

剪纸目标:

1.认识了解我国悠久灿烂民族文化中剪纸艺 术。

2.掌握一些剪纸创作 方法和表现形式。

3.在欣赏 与创作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与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4.在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学习两种剪纸方法(对称剪纸和构图剪纸)教学准备:

剪刀;刻刀;折纸;铅笔;窗花若干。。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四大发明都有哪些?(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纸有关的内容。

2.欣赏与介绍:出示窗花,引出课题,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让学生回答(窗花),对了,窗花是一门剪纸艺术,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考证,公元前(1600—1100)就有人进行镂空刻花制作饰品,最早劳运动人民是从绣花花样中得到启发,主要用于节日(如过年贴门窗),还有喜晏(贴喜,布置新房),大多是装饰窗户、房门、家居的,形象生动活泼,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至今还有很多地区仍然是美化家居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发展潜力很大,有待我们青少年进一了解和创作。

3。让学生说出自己见过哪些剪纸,同学生一起交流。

4.欣赏教师为同学们准备的课件(各种对称窗花图案),让学生感受剪纸、刻纸作品的艺术魅力。

5.教师示范两种简单对称窗花的制作方法。

剪纸主要是以单色为主,形象以动物、植物和文字为主,技法单一,现在剪纸扩展宽了,还有人物、风景等都可以制作。小结:

14.家长进课堂讲话稿 篇十四

大家好!

我是一位普通的家长,记得上幼儿园开始我就很关爱辛成,把他的生活成长记录下来,我想不会留许多的财产给他,但我会留下许多成长的资料给他,让他知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我只想把我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对儿子的要求和在座的家长一样,希望他有文化、有知识、懂礼貌、各方都得到发展,我们都有疑问要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好多的书教我们怎样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现在他们已经十岁了有了独立的思想和交流空间,他开始会反问你了,也会反驳你的观点了,你着急了,我要如何教育好他,你不用着急了,现在开始你需要的就是要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让他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他的作业和家务活了,留有空间给他思考,会思考的小孩就回读书。

说句老实话,我本人不喜欢现在的教育模式,现在的教育是不开放式的,会抹杀掉孩子的创造力,他会走进一个模式里不具有灵活性,现在的我们能为孩子提供什么呢?我自己有些不成熟的想法:

1、每天再忙也抽一个小时的时间了解孩子今天做了些什么?发生了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

2、每天都给孩子拥抱,告诉他我们很关心他的一切。还要告诉他如何关爱别人、关爱社会、班集体。

3、为他征订一份或多份自己喜欢的书籍,让他每天看半个小时的书,他可以从书中学到许多的词汇、许多的句子,让他有个睿智的大脑。

4、让孩子有一样自己的兴趣爱好(画画、围棋、象棋、跳舞、跆拳道、钢琴等等)让他与朋友沟通交流。

5、最少让他喜欢上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骑自行车等等。

6、为了更好的配合老师的教育,要让他们一定要喜欢上各科老师,有些学生很感性,这课老师喜欢我,我就好好学,老师都不喜欢我,我就不好好学,天天被批评,孩子就会不想学习,家长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孩子喜欢学习,喜欢老师。

7、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让孩子如何持之以恒,记得辛成去学围棋时遇到了两次压力、有不想学的想法,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觉得有压力,不想学了,我和他讲遇到困难要坚持,现在他不是很怕困难,也知道如何解决自己的困难?

8、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都是我们的宝贝,我们从不让他做重活,不让他洗碗、不让他洗衣服、不带他去买菜、不交他如何去邮局寄信等等,尽量不让他受苦受累,自己累点不算什么,其实是害了他。我们要告诉他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道理。

9、我们家长也要学学心理学,如何释放孩子的压力,我工作中遇到一位老师,她的孩子22岁在大学读本科,孩子本来要毕业了,因为一些事情选择了结束生命,花一样的年龄,孩子心理有问题不愿意给我们家长说,有解不开的疙瘩,没地方释放。不要以为孩子们还小没有烦劳,没有忧愁,我们需要深入到孩子的心里,了解他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给孩子个释放的空间。

10、来说说我去昆明看到的:昆明学生的学习氛围真是好,昆明老师疯狂,家长也疯狂,学生很苦,连草稿纸都有要求,学英语的、补数学的、补语文的,学可以加分的各种兴趣爱好,小学生升初中,去小初班补习2万元。看在心里急在心里,我想是不是儿子以后没法和昆明的学生比呢?心急没用,结合实际,用现有的资源提供好的环境同样能创造孩子美好的未来,用爱、用关心、引导孩子如何自觉的学习,发自内心的学习更重要。

15.小二班家长进课堂总结 篇十五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育最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学到在幼儿园内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班级把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引进课堂,积极组织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

本次家长进课堂活动,我们请来了三位家长,分别组织孩子进行语言活动。活动前,这位家长充分征询了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自身的特长,确定了较为丰富的活动内容。课堂上他们用亲切的话语,精美的课件,循循善诱的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让孩子们彻底开了眼界。

教育活动体现生活化。使孩子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教育活动体现活动化,在活动中,用满腔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的活动形式,为孩子创设了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这使得教学过程始终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进行,使孩子学得有趣,学得轻松,教学效果较好。

16.赵河中学家长进课堂 篇十六

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赵河中学各项工作的完善和提升,构建家校合作平台,10月27日下午,赵河中学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

家长代表们为学生开主题班会。班会主题多样,包括理想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使家长们直接参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内容,疏解了学习压力。

会上,各位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班主任、任课老师发言。发言过程中,台上发言者情绪高昂,台下各听众掌声不断。学生与家长都感慨万千,甚至有学生当场感动落泪。

随后,家长与老师们自由交谈,相互沟通。家长和学生们共同观看了班级门口的各学科优秀学生作业、优秀笔记展览。

上一篇:一件令我感动的事300字作文五年级下一篇:震撼心灵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