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__第八课
1.初中三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__第八课 篇一
冬雪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过程目标: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
聆听:管弦乐《乘雪橇》、歌曲《踏雪寻梅》、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表演: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材分析:
1、歌曲《踏雪寻梅》。
这是我国作曲家黄自创作的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音乐语言精炼,富有诗情画意。全曲共19小节,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旋律运用跳进与级进交替,显得活泼轻松,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地骑驴观景的画面。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以主三***分解进行的手法,加之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了铃儿清脆的响声,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则是第一乐段后句的扩充再现。在歌曲短小的篇幅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首尾呼应,显得十分简练而完整。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他毕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在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他也从事创作和著述。他创作了交响音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其中《怀旧》与《长恨歌》等是我国在交响乐和清唱剧方面较早的尝试;他的歌曲《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天伦歌》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抗敌歌》、《九?一八》、《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抗日歌曲,在民族解放战争期间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2、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打虎上山》又名《迎来春色换人间》,是现代京剧《智剧威虎山》中杨子荣的主要唱段之一。它采用了管弦乐队伴奏,音色丰富,气势恢宏,唱段运用了京剧的多种板式,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音乐首先以扩展而宽广的曲调描绘了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这个舒展的旋律在紧密的节奏伴奏下,表现了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杨子荣在乐队的伴奏下,以高亢嘹亮的声音紧拉慢唱,一句比一句高涨,一句比一句激越,唱出了主人公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这个唱段的中段音乐趋于规整,以中板速度,道出了杨子荣“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的坚定决心。唱段最后为西皮快板,1/4拍,音乐转为急速,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以不可遏止的趋势,生动有力地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震天翻”的英雄气概。
3、管弦乐《乘雪橇》。
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彩烈的欢快心情。乐曲是带再现的复三段结构。简短的引子后呈示了回旋起伏、轻快活泼的旋律,这是乐曲的主要主题:在整首乐曲中这个旋律共出现四次,每次出现都要反复一遍。复三段体的主部就是由这个性格热情的主题旋律与另一个活泼轻盈的旋律组成的单三段体。乐曲中部的音乐先是用同音重复、节奏顿挫的旋律描绘马蹄的嗒嗒声和扬鞭催马的情景;继而又以连绵不断、逐层升高的音调表达人们心中酣畅愉悦的感情。当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用小号吹奏,力度增强,节奏作切分处理,使乐曲更富有爵士音乐的特征,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音乐的力度不断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欢歌笑语向远方奔驰而去。
4、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雪花带来冬的梦》是一首带有生物科普知识的儿童歌曲,它告诉孩子们,冬天,“小青
蛙”、“小甲虫”、“小刺猬”、“小狗熊”是在睡眠中度过寒冬的,等到春天“春风姑娘把你们来唤醒”。歌词拟人化、曲调平稳而带有叙事性。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每乐段各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是景色的描绘,开始两小节的曲调成半圆形,描绘雪花飘飘而下,后两小节是前面的模进,尤其第4小节的,带上某种神秘的色彩,使梦境更为形象。第二乐句中四个“告诉”,节奏平稳,旋律一唱一停,非常口语化,叙事性很强。第二乐段,音乐有了发展,节奏改变为弱起,具有推动力,突出了“睡吧”的词意。第一乐句的曲调运用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音调素材,象征着四个小动物的即将冬眠,而在“甜美的梦”处,又采用了“冬天的梦”的变化音旋律,运用得非常巧妙。第二乐句基本上是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整首歌曲16小节,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在演唱时注意第二乐句的四个“告诉”中间的间奏,要做到藉断丝连,每个“告诉”都要有一份情意,把人与自然、动物的亲密关系表达出来;把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表达出来。
5、歌曲《堆雪人》。
这是动画片《雪孩子》中的插曲。这首童声合唱歌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富有特性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动人画面,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为F大调,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两段体。第一部分有四个乐句,旋律采用模进的手法和富有推动力的节奏,配以“北风吹口哨”、“雪花把舞跳”,把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部分是一个具有乐段性质的独立乐句,旋律、节奏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孩子们自豪、欢乐的心情。句末再现了有特性的节奏型,使歌曲前后呼应,既有对比,又有统一。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乘雪橇》;学习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过程目标: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三、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 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5、你觉得这首歌有没有比较难唱的一句?(反复练习节奏XX | X.XX | X.XX |)
6、用节奏呼应的游戏反复练习P50页第二行最后一小节到第三行第三小节的旋律
7、完整的歌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找出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8、请再轻声歌唱全曲,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等把歌曲演唱得更好。(在演唱时也可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四、课堂检测:自信的演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学唱歌曲《堆雪人》 教学目标:
能力
1、学唱歌曲《堆雪人》
情感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过程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歌唱教学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
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
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四、课堂检测:自信演唱《堆雪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堆雪人》;聆听歌曲《踏雪寻梅》;聆听京剧《打虎上山》。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过程目标: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效地聆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三、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聆听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踏雪寻梅》,谈谈你听候的感受。(一遍)
2、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以及代表作。(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代表作有《怀旧》、《长恨歌》、《玫瑰三原》、《抗敌歌》《九一八》等。
3、复听全曲,记住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并哼唱出来。(一遍)
4、再次聆听后讨论歌曲表现什么内容?
5、跟着伴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唱主旋律。
6、师总结:全曲共19小节,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八小节,运用以跳进与级进交替的旋律,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的骑驴观景的画面。第二乐段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铃儿清脆的响声。
7、带着我们刚才的分析,跟着音乐小声歌唱歌曲。(两遍)
五、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1、聆听《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一遍),说一说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歌曲?
2、复听音乐《打虎上山》(一遍),跟随音乐讲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剧情和唱段背景。(引子部分表现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在紧密的节奏伴奏下杨子荣挥鞭疾驰在莽莽雪原的情景,接着唱段转入二黄导板杨子荣在乐队伴奏下逐渐表现气冲霄汉的战斗豪情。最后为西皮快板,音乐转为急速,气愤热烈紧张,具有强烈战斗性,生动有力的表现出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英雄气概。
3、再次聆听,把刚才分析的内容带入歌曲,哼唱主旋律。
4、再次聆听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一件什么事?
5、师总结:这段京剧唱腔表现的是杨子荣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六、课堂检测:《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情感目标:通过复习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
1、复习《堆雪人》。
教师讲解《堆雪人》的演唱情绪。教师范唱。学生跟学。个别表演。(教师指名)全班齐表演。
3、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动作创编。
教师讲解《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演唱情绪。教师重点句、难句的范唱。学生跟学。个别表演。全班齐表演。
三、课堂检测:个别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初中三年级双语班汉语教案__第八课】推荐阅读:
双语班汉语七年级12-03
小学三年级下册_音乐_湖南文艺出版社__全册教案与计划11-14
七年级上册__第三单元_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01-14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_doc01-29
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5作文500字_初中初一作文10-20
电阻初中三年级教案09-17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八课11-11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