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师德无痕(精选10篇)
1.走进心灵师德无痕 篇一
我今年是七年级的班主任,个人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整个职业生涯
中,爱是贯穿整个教育行为的主线。在学校我们需要传授学生知识做一个教师的教育职责,还要关心学生在校的作息生活等尽一个生活管理指导教师;对违反纪律,心理孤僻,不团结同学,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心理教育;青春期孩子脾气易变,学习依心情而变化,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正确对待自己青春期带来的变化等工作角色。
因此,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了解,走进学生心灵,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
态度。帮助部分学生拟定学习计划,尽快适应初中生活,是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情。作为一个老师,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正的压力是社会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所以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思考,走进学生心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和首要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是一个相对静态与动态的综合管理过程。静态的管理我们可以记录在课堂记录中,比如班干部人数,作业本个数、学生总人数,班级财产等物质形态的数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去记录;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成绩变化的担忧等意识形态的付出,班主任记录中可能会忘记记录或者无法记录、没时间记录等,所以对学生的动态管理是当班主任的难度所在。在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看他们都是陌生的,我相信他们看我也是感到陌生的,所以本人利用开学初军训一周的时间加强与他们了解,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叫谢洪江的学生,个子相对高大,性格开朗,善于交流,见人的时候常常是很灿烂的笑脸,但自我约束力差、贪玩;姚鹏同学小学当过班干,做事严谨,善于思考,会协调同学之间关系等等学生信息,为我接下来的班干选拔收集了第一手资料。所以对待学生,我们需要用眼去认真观察,用脑去分析,思考学生的行为动机、目的,去判断其价值取向等因素。因此,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以关爱为情感纽带,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才能达到零距离沟通,才会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跟你说真话。
当一位老师是辛苦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所决定,它的实质具有显性和隐形的共同特征。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上层人士的关注,作为教师我们,只要用心去完成物质形态工作,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关注他们意识形态的变化,我们一定会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王威老师说得好:走进心灵,师爱无痕,高度概括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工作特点、教学方法,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样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培训。
2.走进心灵师德无痕 篇二
3月11日有幸听了
李晓凡老师的《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讲座,李老师以其亲身经历和自己孩子成功的实例,深入浅出,声
情并茂,给以我心灵深处一次深深的颤动和感悟。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医生有医师,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 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
一番天地。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理论上:什么是师德?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李老师概括为四点,即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三力”。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
;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求人性完美。现代教育倡导建立“
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
一同成长。教师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学生是敞开心扉的接受者,老师教育学生应该是两颗心灵愉快的碰撞,实现感情的交流、融合、升华。
李老师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其中必须要渗透一个“爱”字。爱是需要力量的,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持的,爱必须得之于心寓之
于行。
实践上:李老师举了很多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在以专家身份造访一所学校时,恰巧遇到一个学生由于上学没遵守纪律被老师
在外罚站,李老师既没惊动陪同领导,也没打扰那位老师的上课,巧妙真诚的与犯错学生
谈话,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五个优点三个缺点的方式,委婉的指出了他的错误,过后那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真诚的向老师道了歉。老师要学会宽容学生,接纳学生。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而作为老师应该学会“赏识有度,批评得法”。
李晓凡老师提出“赏识有度,批评得法”,赏识要准确,如果赏识的不准,学生就会感到受了欺骗,认为老师在故意夸他,也就起不到激励作
用。赏识就是放大他的优点,“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张暗示的嘴,还要学会倾听”。有些老师现在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伤
害学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不分是非的肯定和表扬。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没有谁会珍
惜。赏识要有度。符合学生理性预期的赏识是事半功倍的“四两拨千斤”。
批评也是如此,李老师的观点是批评要用“中性语言”,批评时不宜尖锐刻薄,穷追不放,应该婉转的指出学生的错,而又尽少的伤害学生的
自尊心。有的老师出于一时之气,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常常会不注意语言“出口伤人”,想让学生牢记以便改正,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会
使他们认为:你一直在搜集他们的错误缺点,这次是在和他算总帐。这对他们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来讲,无疑是极大的伤害。
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得虚心向学生学习。我们应多一些具有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理性化认识。不能
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批评教育的话,一定要先作理性思考,做到“赏识
要有度,批评要得法”。做一名人师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追求。人师是教育家与心理学家的结合体。李老师讲,要成为一名人师,一定要做到
三点: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用人师的思想,培育学生的思想;用人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人师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意志;用人师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人师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用人师的灵魂铸就学生的
灵魂;用人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能之不存,德之焉附?师德与能力是唇齿相依的,有师德无能力或是有能力无师德都是不行的。你整
师爱无痕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无价》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自我牺牲。
3.走进孩子的心灵 篇三
——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
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假期读了左梦飞、王小凤等著作的《教育有道,耕心为上 ——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与点评》,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们不懈追求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那么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呢?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
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课内外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有思维的人,每个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绝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有一个流水线,有统一的模子,统一的规格。针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有一些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在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道德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具艺术性的工作,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生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4.走进学生心灵 篇四
—主题班会课感想
吴翠萍 高中组
联系电话:***
案例背景
背景一:班会课难上是许多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一个共同的感受。不少班主任认为,班会课至少有“三难”:难准备、难组织、难见效。班会课上,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成了哑巴。他们认为,班会课无非就是老师变着法子对学生进行说教:学生在学校不要做这,不可以做那,形式再多,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学生在校平安。既然如此,学生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背景二:近年来,随着蚌埠城市的发展,周边农村的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城里来求学,希望他们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更好的教育。农村的孩子进城以后,觉得城里孩子的一切都比他们优越。逐渐地,一些女生开始学着城里人的样子烫了头发,父母看不惯,他们有的还和父母闹翻了;一些男生三三两两地出入网吧,甚至彻夜不归。他们甚至完全忘记了父母送他们进城的目的,更没有体会到父母每个月给他们的那点钱的来之不易。看到这些,作为班主任的我真的很痛心:如何才能让学生懂得感恩呢?
案例过程
又到了学校举行主题班会比赛的时侯,这次班会的主题由各班自拟。因此,我决定利用这次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班会课上,我请来了一位和孩子有矛盾的家长,首先让他讲述了父亲那威严冷峻的外表下深藏着的爱与期望。然后,又让那位同学就自己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解与父亲沟通。当父亲终于放下面子,承认在平时的教育中方法有不当的时候,孩子的情感就象开了闸门的洪水,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面地向着台下的爸爸深鞠一躬,“爸爸,你对我从来没有笑脸,我考试考得再好,你也从来没有夸奖过我。我认为你只是想让我考好为你争面子。我真的不知道你原来那么在意我的感受,关心我的前途,对不
起。”会场上再也没有了沉默,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来,同学们的情绪达到第一个高潮。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我们班的真实的故事:(配乐:念亲恩)陈小龙同学一个月以前退学了,走后,他给我留下了这样一封信:他说他的爸爸一天到晚在外面挣钱养家,留下生病的妈妈一人在家。有一天,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发现妈妈病得很厉害。她渴了,没有人给她端水;她饿了,没有人给她做饭;她病了,没人知道,更没人能把她送往医院。看到这一情景,孩子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说,从他看到妈妈躺在床上的那一目,他就作出了决定:回家照看妈妈。因为他即使留在学校,他的脑海里也总是妈妈的身影。他想明白了:人的一生中亲情最重要。听了他的一席话,我再也说不出什么安慰和挽留他的话。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他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现在,这位同学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每天可以回家照看妈妈。我们忠心祝愿他和妈妈生活得幸福快乐。(配乐:妈妈插图:一个生病的妈妈卧在病榻之上,一个孝顺的儿子端着碗在给妈妈喂药)
下面,就让我们把《感恩的心》这首歌送给我们的学校以及在座的每一位家长、老师及同学。(全班同学齐唱《感恩的心》)
故事讲完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评委在内)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我自己早已泣不成声,班会课进入最后的高潮。
案例效果
课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的事情该是检查效果的时候。经过一个星期的仔细观察,我发现同学们的态度真的改变了:上网吧的没有了,攀比吃穿的没有了,他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向着我们共同的目标出发了。班会课的效果比以往似乎好了很多。
案例反思
班会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为什么这一堂班会课能够感动所有在场的人、效果显著?是因为给了学生想像的空间?是因为有身边人的教训作为借鉴?还是因为改变了单一的发誓式的演讲形式?抑或是因为班会主题贴近学生的生
活,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所有的体会认识来源于他们自己?我似乎无从知道。但我们又确实都知道,主题班会课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但班会课的形式不能永远是那种批斗会式的说教。否则,学生会变得麻木,班会课也就失去了意义。一堂新颖、别致的班会课不仅能达到从思想上教育学生的目的,最为重要的是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真正的高昂的热情,从而水到渠成的寓教于乐。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怎样做才能“寓教于乐”呢?通过这一节班会课,我的认识是:
一、教育要生活化,内容要精品化
我曾经有意地收集过本校几年来的班会课主题要求,没有意外地发现,几乎每年的主题都相似:“新学期,新气象”、“庆祝教师节”、“纪念九一八”、“欢度国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庆祝元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学雷锋,见行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等等。
诚然,我们确实需要通过这些班会课教育学生,让学生有计划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等优秀品质。然而,我们似乎也更应该考虑到学生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学生他们生活的经历是各异的,他们对于社会上一些现象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的。教育如果脱离了社会现实,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必然沦为空洞的说教。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对自己的期待值高、接受知识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存在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内容也应该努力去适应他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学生的情况和班级的实情,精心选择主题,精心设计形式,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
如针对学生进入高一后不能适应高中课程,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的情绪波动很大,我们进行了一个“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的单元主题班会,请学生们谈自己进入高一以来的学习方法,并请来相关学科的老师来给他们作指导,使学生们明白了再也不能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应对高中的课程;针对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我们组织了一个“考试作弊有没有意义”的单元主题班会,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并准备了大量的图片,以此帮助学生们理解考试的真正内涵,从而确立心目中真正的学习目标;而当班级中有些同学不能认真执行班级的一些制度
时,我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召开了一个以“如果我是班主任”为主题的班会,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写成一份可行性报告提交班委会,班委会再组织学生进行商讨,最后决策。这样的班会课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且所选主题皆是师生精心选择的,学生上起来就有亲切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就很高。
二、学习要创新化,形式要多样化
不同的教育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譬如英语文章,有的文章适合从语言文字上品读,有的文章适合从结构内容上品读,有的文章适合从思想意蕴上品读,还有文章的适合从写作手法上品读,凡此种种,都要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如果不加分析,不加研究地一味地分析结构或一味地分析思想教育意义,即使是奇文,也会让人兴味索然。
班会课也必须注重灵活与创新。再好的理论,说教者如果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且重复的次数又多,自然就会失去吸引力。同样,班会课若是长时间一个模式,采用的教育素材基本不变,那么肯定不会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会课应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力求学习创新化、形式多样化、学生主体化。如可采用师生共同主持班会、鼓励学生自主召开班会、邀请任课老师参加班会等多种形式,将班会改革为报告式、讨论式、纪念式、知识竞赛式、读后感交流式、社会调查式、演讲会、辩论式等等,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班会课具体形式之中;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班会课素材,不断丰富班会课教育内容,以启迪、感染、教育学生;还可充分调动积极的社会因素,联合家庭进行参观式的班会活动、以形象具体、活生生的实物、人物事例教育学生。
5.走进学生心灵2 篇五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教委
范 英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作为班主任教师,他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反映出一定 共同心理和心理特征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 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得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班主任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 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女儿听到这些话自豪极了,自信心得以增强。他成功了,她的女儿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像他说得那样:“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哪怕是孩子一千次跌到,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一位哲人这样讲:“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肯定的表现。班主任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就要相信、赏识学生。相信、赏识学生是爱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孩子需要理解、帮助,孩子需要信任,孩子需要赏识,孩子需要鼓励,拥有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
民主: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时,才会产生最好的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心溶进学生的心,把自己的情溶进学生的情。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友关系,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生同化。建立民主、自由、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谈到师生关系,大体可分三个类型:一是服从型,即教师居高临下,以权威者的身份,利用手中的特权,通过规章和奖惩使学生服从,学生口服心不服。二是认同型,即教师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敬而远之。三是同化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这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要实现师生同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下方面入手。
第一、向学生学习。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有过许多论述:《论语》中的“不耻下问”;《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的论述就更明确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这些说法似乎只就学业上来说的。而在思想、道德、人格上,“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宣传,给教师披上神圣的外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完人,教师也自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封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奴才教育,在这种教育下面,向学生学习是一句空话。教师这种“道德圣人”的自我感觉,到现在许多教师还不自觉地奉行着。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有充分的理由和百分之百的资格去“教育”学生。正因为我们有这种观点,我们总以为学生一入校就品德不好,需要我们灌输“美好的道德”。从教育的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学生当作“道德病人”。而事实上,“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其实要比我们纯洁得多,这是有事实依据的。请看每次学雷锋的活动,参与热情最高的是孩子;每次各种公益捐款活动,积极性最高的是孩子;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最整齐最严肃的队列还是学生……。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难道我们没想到自己的心灵锈迹斑斑了吗?作为教育者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决不意味着每个教育者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我们应当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师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师随时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在这个完善过程中,学生是我们的参照物和镜子。
加里宁说:“教师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尚诚实的人。”向学生学习,其意义在于还教师的真实。我们在学生面前是人不是神,我们有优点和长处,同时也有缺点和短处,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向学生学习其意义还在于还教育以诚实。面对当前弥漫着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 消解着虚假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以诚实培育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交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教育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从教育角度讲对学生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是“见贤思齐。”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陶行之在谈到“民主教师”时,把“跟小孩子学习”作为民主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一。他曾这样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去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这是先生受学生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先生是受学生的锻炼。”正是在这“师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的过程中,教育便放射出“民主”之光。
第二、在民主管理中学习民主。今天,我们已走进新世纪的大门,今日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公民,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不久就要传到他们手中。没有民主精神,就不能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任;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看来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决非小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让人痛心的是:今日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文明监狱,将学生管得死死的。个别班主任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只要他那张冰棍似的脸一出现。学生大气都不敢出,就象“耗子见了猫一样。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内的大小事物包揽无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从抓学生迟到早退到学生佩带校徽,从学生衣着是否整洁到学生是否洗脸,从和学生一起卫生扫除到陪着学生上自习,从学生吃零食到提着缺腿的凳子四处找木工。整日疲惫不堪,可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自认为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可效果并不理 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班主任缺乏“民主”精神。
独裁、一言堂、个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产物,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的选择。作为班主任应把全体学生当作朋友助手。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应该是全班每一个学生。如果不发挥他们主人的作用,时间长了他们就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一个班级如果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那么他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班集体中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他对班级就越热爱越关心。对教师就越信服越尊重。
魏书生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较大的事,在确定前都和学生商量。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把个人意志上升到民主意志,学生从民主管理中学会了民主,增强了民主意识。他们的班级,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魏老师既使多日不在家班级也能井井有条,学生学习成绩也能蒸蒸日上,其主要原因,在民主管理中学生学会了管理,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班主任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管理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溶,班级管理从“必须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尊重:走进学习心灵的信用卡
尊重是人的需要。尊重和帮助他人,内心就充满了做人的自豪和幸福,从中也体现出做人的价值和自尊。尊重他人的付出,会换来他人尊重你的回报。相反,如果班主任教师的自命不凡,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学生当然也不会买你的帐。古人说:“尊人者,人尊之”就是这个道理。尊重能换来尊重,关爱能换来关爱。让学生尊重教师,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学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同,但都履行同一项特定义务,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与学分工的不同,绝无高低、贵贱、等级之分。教师应该把学生平等地看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师,他所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曾三次出现错误。这个教师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在孩子的小脸上画了一个“×”号。以此作为惩罚。回家后,这个孩子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再也不去上学了。”难道说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尊心吗?是的,因为学生无论大小,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堂堂正正的人,都有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基本权力。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善待学生是每一个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冰凉的心、冰冷的眼,冰硬的语言、冰棍的脸。其实孩子所犯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连上帝都能原谅,何况是教师呢?面对灿烂的生命,面对花一样的笑脸,我们教师理应笑起来。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把学生的人格提升到自己对等的水平上,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和心的交流,心灵和心灵的对话。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素质教育理所应当的是个性教育,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面对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庭、教养和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个性我们要从心灵深处去尊重那些倍受冷落和歧视的“后进生”,要坚信每一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舞台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育的职责正如 《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特长。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上课时他发现一个后进学生在那里涂涂抹抹,像是画画。老师来到学生身边,看到这个学生原来在给自己画像。老师并未生气地说:“嗬!画得蛮像,送给我作个纪念好吗?”这个学生吃了一惊,又惊又怕地把画交给了老师。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学生说:“你很有画画的天赋,今后你就负责办我们班的黑板报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把黑板报办得非常出色。从此后这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后来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重学生特长、尊重学生个性是学生进步的潜在动力。
第三、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没有选择只能导致停止、僵化、封闭、保守和落后,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自然界也是如此,地球气候的不断变迁,对物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甚至残酷的选择;物种也在不断选择自己的演变方向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如生存地的选择,形态的选择,本能的选择,食物的选择等等。凡是选择了在大自然中正确的位臵,就延续了下来,发展了起来,否则便会被淘汰。人之所以越活越好,就是因为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不断地选择大自然发展变化的方向。如恐龙也曾在大自然中称霸一时,但因它的选择背离大自然方向而灭绝。有选择才有特色,有选择才有多样化,有选择才有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有选择才有教育的特色,才有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的选择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我们理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何使学生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所教的学科呢?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学生。让学生喜爱自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今后的 教育不是教师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要努力争取成为学生选择的对象。自己的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
新世纪的教师,只有具备和时代相通的现代教育观和师生观,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你实现了这一教育境界,你会由衷的感到教育是何等的崇高而又幸福的事业。
通讯地址: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教委
邮
编:273311
6.让爱走进心灵 篇六
爱能燃起生命的希望,爱能坚定生命的信念,让爱心传遍整个神州大地。山崩地裂,一次无情的四川大地震催倒了无数的房屋。使无数人失去家园,山摇地动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面对灾难在区的朋友们,临危不惧,互助互爱,英雄们的行动感动着我,因为他们在危难中展示他们的坚强。
在抗震救灾中,遍地都是英雄,国家领导人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连续在一线指挥救灾,和灾区人民心连心的总理让人感动,他说“哪怕废墟里面只有一个人,我们也要抢救到底。”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大灾大难中显示他们无私的精神。
这些爱的力量,延续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坚定着灾区人民的信心,鼓励着抗震救灾英雄们的斗志。请你们一定要记住世界最可爱的人——赶赴在最前线的同胞。
7.走进心灵深处作文 篇七
在梦里,我梦到一个大湖,里面的水碧蓝的,好似一轮圆月,又似一面镜子。
不知是谁,把我推了下去,我便失去了知觉。
当我醒来时,好多人已经坐在那把大长凳上了。我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也坐在了那把大长凳上。
一会儿,从外面走来一位长着白胡子、白头发、白皮肤,穿着白衣服、白鞋子,带着白帽子,被人称为心灵大师的老人。他起码几十岁,几百岁,甚至几千岁。
这位老人坐下,清了清嗓子,用沙哑的声音说:“我将给你们讲授词语,记住,这里是心灵深处。”
让那回婉的文字开始吧!
理性
一位政治家说:“请给我们讲讲理性。”
心灵大师说:理性是一把熄灭的火柴,没有温度,只是冰冷的思想盖过了热血的沸腾。如果把它用文字修饰,笔就是冷的,如果把它用语言修饰,语言就变成了冰冷的刀。
理性在每个人心中占得位置不同,有的在心灵的最高位,被数据供养着,有的在心灵的中层,什么都吃。有的在心灵的最底层,被文字侵蚀着。
理性不能成为你的奴隶,但你能成为理性的主人。因为他是你心里的情感。你会控制住它,收放你的欲望,并利用它来分析人的心灵。
如果理性过高,可以阻挡很多外来的诱惑。当你有想教训一个人的欲望时,想把他杀死时,是你的情绪在作怪,但是理性在你心中,它会平定住情绪。
罪与罚
一位法官说:“请给我们讲讲罪与罚。”
心灵大师说:罪恶是灵魂的失误,惩罚是对灵魂失误的弥补,这种弥补在每个人心里,是一种两不相欠。但没有这种弥补,他反倒觉得欠个情。
你表面上看到的,那种十恶不赦的人,他杀死的冤魂,伤了的人命,你又怎可见到过他们的罪恶?
是一种阴狠毒辣,还是一种铁石心肠?那些被害人,去世的,残疾的,被恶人害死的魂魄,你又怎想过他们的险恶,是否比得上那十恶不赦的人犯的错误重?
我们想想这些,我们又为什么把所有的错归到那所谓的恶人身上呢?
罪犯,理应被血溅当场?
而他的魂魄,将在地狱,待着?
我们从未考虑过,那罪犯所犯的一切罪责,是否全部
归于它?
我们也从未认真考虑,罪犯被他的灵魂折磨,加上所受的惩罚,是否比他犯的罪责要重?
我们不能把公正、不公,善良、邪恶,黑暗、光明分开,因为它们,如湖水里的鱼,离开了水就不能呼吸。
我们眼里的善和恶,就像交织在一起的黑珠子和白珠子,它们被串在一起,当黑珠子断裂,白珠子也应被审视。
双手沾满鲜血的人未必是邪恶的,我们在审视他时,也审视着受害者的灵魂!
说些话,尽管它让我们心情沉重。请好好思考下面:
被劫者对被劫并非全无责任。
被杀者对被杀并非全无责任。
被偷者对被偷并非全无责任。
请你审视案发时,旁观者的灵魂是否纯洁无暇,我们就会知道:谁是责任人。
法律
另一位律师说:“请为我们讲讲法律。”
心灵大师说:法律是由我们定的,但法律也是由我们拆的。我们乐于建法,更乐于拆法。就像一群孩子,在海边嬉戏,乐于把沙子堆起来,也乐于把它推倒。
法律在某种时候是一种约束,他能推倒一切邪恶的想法,但是,在理性没有进攻时,法律就成了一张废纸。
就像是心灵的想法,把黑暗盖住了。
8.让感恩走进心灵定稿 篇八
【故事背景】周末我送学生离校,突然有吵嚷声传过来:“你怎么把车停到这里了!真丢人!”顺着声音看去,竟然是我班学生张丽在冲她的父亲发火。我迅速走了过去。张丽的父亲憨憨地对我说:“小丽嫌我把车停在校门口给她丢脸了。以前我都是停在那边的,今天不是下雨了吗?”看着这辆破旧的三轮车(张丽的父亲平时靠捡垃圾为生),我全都明白了,“张丽,你怎么能这样跟父亲讲话呢?”“谁让他把车停在这里。”她又转向父亲:“还不上楼给我搬行李”!“这都怪我!”父亲无奈地说:“老师,您忙!”父女俩吵着走了,我却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我的故事】班会课上,我先请学生听歌曲《感恩的心》,然后说:“大家都很喜欢这首歌,但有谁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呢?”同学们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我便娓娓道来:“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后带给她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她最大的快乐。有一天雨下的很大,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还没回来。小女孩决定去找妈妈。当她找到的时候,妈妈已经永远离开了她,手里还拿着一块小小的年糕。小女孩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妈妈的眼睛为什么闭不上呢?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小女孩突然明白了该怎样做,告诉妈妈她一定好好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她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在雨中不停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听完这个故事,许多同学都热泪盈眶。“孩子们,父母之情是天下第一情,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无微不至的关爱,虽然他们给予子女的物质条件不同,但父母爱子女的心是一样的,可有的同学却认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有的同学总是报怨自己的父母,不仅没有感恩的心,而且对他们横加指责,甚至恶语相向!你体谅过父母的艰辛吗?你是否想过自己为父母做过什么呢?”讲到这里,有些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
“孩子们,学会感恩吧!就从今天开始。感恩父母该怎样去做呢?我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大家都积极表态:“我以后挣钱给父母花”,“我不再和同学胡乱攀比”,“我抢着洗碗”„„我总结说:“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感恩父母,可以是平时的一句问候或父母失落时的一番安慰;可以是劳累后为他们捶捶背或递上一杯茶;可以是陪父母逛街、散步,为他们打扫房间或做饭;也可以是你取得的每一次微小进步„„即使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对父母来说,却比任何东西都美好!”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全班开展“让感恩走进心灵”活动:
1、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自己做;
2、每天为家里做一次家务(如做饭、洗衣等);
3、每天和父母做一次真诚的交流;
4、父母生日等特殊日子,送一份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可以DIY);
5、每天用心观察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并写在日记里。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们班成立了5个“爱心小组”,每周进行“爱心日记”评选,对进步快、表现好的同学授予“爱心使者”称号,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家长的赞许,很多家长都非常感动,说自己的孩子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变得比以前懂事多了。
9.走进心灵建设和谐班级 篇九
作者姓名:乔春海
工作单位:天津市蓟县东赵各庄乡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走进心灵,建设和谐班级
所谓“班级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待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追求民主、公平、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理想境界。
一、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让学生正常交往
中学阶段的学生“成人感”增强,学生对成人的依赖性减轻。一方面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他们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缺钱掏(父母)兜;老师讲题必须是“道道全”,否则学生会抱怨的说:老师这道题没讲,我能会做吗?他们缺乏举一反三的实践能力,表现出完全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他们又力求挣脱束缚,如果谁想关心他们,他们贯用的语言就是:我的事,不要你管!表现出很强的独立倾向。又加上当今的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害怕被孤立,不被别人接纳,又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一些学生人际关系不良,并不是他们不想与别人和谐相处,而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往往在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学校、社会之间划上一道鸿沟,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面,置自己于集体大门之外。在这样的自我封闭中,他们自然不能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和周围的人,也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会产生孤独、自卑、自傲等不良的心理,导致心理障碍。曾经有这样一名学生,对同学不是友爱互助,而民恃强凌弱,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他将一个坏了显示 2
屏的mp4带到学校,并将几名个子比他小的同学聚到一起,要求他们出100元钱,为他修mp4。幸亏老师发现得早,才免生一场事端。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讲究哥们义气,在同学之间拉帮结派,遇到困难故意躲开老师、家长的帮助和指导,自行其事,甚至做出严重的违纪违法的事。这些时刻警醒着我们:现代的学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端正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向他人学习,学会宽容他人,学会融入集体。卢志文曾说过:“用别人的智慧充实自己,不用别人的智慧贬低自己;用别人的成绩激励自己,不用别人的成绩折磨自己;用别人的错误提醒自己,不用别人的错误娱乐自己。”我看给我们的学生用是再恰当不过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增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同学们长期生活学习在一起,会产生友谊,也会产生矛盾,班主任应善于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架好学生之间的情感融洽的桥梁,打破他们自我封闭的思想障碍。我们的做法是:建立学习小组和勤工俭学小组,组建兴趣小组,搞好班集体活动(包括艺术节、春秋季运动会、体操表演、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等),这些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形成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班风,这样的班风,给每个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历来是师生之间敏感的话题,对此我们给予的是支持和鼓励,给他们创设正常交往的条件,在各种活动中男女搭配、自由组合,在班级里,他们之间关系非常和谐,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既减少了他们之间的神秘感,也避免了早恋现象的发生。
二、学会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学生怒气冲冲地找到班主任,诉说着自己的遭遇及心中的不平,说到伤心处,还要以泪洗面,大有世界末日到来之感。当班主任将“肇事者”找来问时,他却一脸无辜,张口就是“老师我没错,都是他„„”还没等说完,第一个进来的同学马上会抢过话头:“都是你„„!”由此一场口舌之战又要开始,当然我们不会让他们把这场戏演下去,且不说处理结果如何,对于学生的这种态度和语言,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在这些学生的心目中,只有别人是错误的,自己永远都对。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有必要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学会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别人。做到 这一点并不难,班主任和学生每天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要做到随时引导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进行赞美,只要我们的赞美里有“诚信”二字,学生就会认为老师的赞美是真诚的、公正公平的。学生在享受鼓励表扬的同时,也体会到赞美的美好,从而他们学会了主动赞美他人。他们主动赞美他人时,就学会了取长补短,学会了友爱、公平、合作沟通,学生在这种赞美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主体,学生是具有主体能力和个性的人,最终要靠他们去积极主动接受知识。教师的主体性则表现在为学生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
能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现实生活中,多数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是在父母的类似这样的语言里过生活的:“你简直是个废物!/你可真行,竞能做出这种事情!/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你若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这样的教育实在不够科学,如果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再用“不许”、“不准”等方法强行约束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和谐关系的建立,又会扼杀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极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马卡连柯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对人最严格的要求和对人最大的尊重与信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只记住了前半句,而忘记了后半句。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教师必须信任学生,看到学生的发展变化,以他们为自豪,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对于学生的缺点要耐心教育,要学会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改正。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在众人面前数落他们,尤其注意不要在办公室里批评学生,因为那里老师很多,你一言我一语,会给学生自尊心带来更大的伤害,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即使你要批评学生,也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还要选好谈话地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自己的标准,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想法与自己的差不多时,就会产生亲切感,从而和你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容易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这时,班主任说的话学生也乐意听、乐意办。有时学生顶撞老师,往往不是
因为事情本身,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心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就是我们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面对形形色色、性格差异的孩子,班主任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善于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要求,以心灵感受心灵。
四、建设和谐班级的实践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及这个国家内所有的孩子,都要知道你们生命深处的极限,就是实现你们的梦想,以及你们是否愿意为这些梦想而努力。(米歇尔·奥巴马)由此我们知道国家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多么关注。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每个学生都很特别,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等待我们去开采,不要等以后,你奇怪所有平凡的成年人到底是从哪来的。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要着眼于学生作为现代人所必须的素质上,如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社会责任等,所以班主任要转变观念,学会放权,站在学生和班级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和班级发展计划。还记得那次,学校让每班办一份手抄报,我在楼道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学生回头问另一个学生:“你不是挺会画画的吗?为什么不报名参加呢?”“老师又没请我,我才不去呢,咱们班这次比赛倒数第一才好呢!咱们班主任,就盯着那几个学习好的,我这个差生算什么,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看来,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希望在班级管理上露一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教育家说过:普通学生能做的,组长不做;组长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班主任
要从“帮手”到“助手”到“总管”,培养以班长为首的一班人统揽和驾驭全局。大胆选拔、培养和使用,使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行家里手。实践证明,在探索和实践班级管理理念的过程中,一个民主、公平、和谐,积极好学、充满活力的集体就会形成。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的人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班里的事情抢着做,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强化了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
班级管理还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依靠机制运行获得管理效益,实行这种精细化管理、需要注重制度创新:由班级全体成员制定“家规”,制度的人性化所追求的核心就是和谐。在民主制原则指导下制定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准则体系,主抓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行为习惯的矫正,在班里树立学习正气,以学风带班风。
班级要发展,人心是关键,一个整洁、美观的班级环境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把美化环境的任务交给学生,创立净化、绿化教室,他们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从家里带来花花草草,教室变得温馨起来。学生们利用文化学习园地栏提出“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这形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合力,促进了班集体的发展。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班集体,努力为班集体争光的情感。
10.走进学生心灵 篇十
——走进学生心灵
春夏交替,日月轮回,转眼我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品尝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收获了桃李芬芳与孩子的爱。想想这些年与孩子们的相处,感觉到学生是一本书,一本无字却很深奥的书。在他天真灿烂的笑脸背后,经常藏着许多奇特的幻想,他们更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这些成年人和老师去作画、涂色。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么多年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有调皮捣蛋的,有活泼可爱的,有善解人意的,有腼腆内向的,有喜欢张扬个性的,有性格内敛的。学习好的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较差的总是默默无闻而被老师遗忘。在这些孩子中,最需要关心的是那些学困生,学困生们往往性格孤癖、自卑,不愿和同学们相处,更不敢和老师说话,他们害怕遭到同学的讥笑和老师的白眼,总是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寂寞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欣赏,得到同学的帮助和友谊。
作为班主任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付出更多的爱,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自由、快乐地学习。怎样才能走进这些学困生的心灵呢?
一、用微笑鼓励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确,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有许多老师“恨铁不成钢”,一出口就伤孩子的心,尤其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你脑袋里进水了吗?傻瓜,笨蛋!”老师本意想激励孩子,却无端伤害了孩子可贵的自尊,可能这个孩子从此就破罐破摔了,对生活也失去了热情。如果我们每个班主任都这样对待我们的学生,试问,这样会毁了多少学生。而我认为,激励孩子不应该用刺耳、偏激的语言去刺激他们,而应经常鼓励孩子“你不错!”“你真棒!”“你能行!”。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掌声才能够使这些学困生树立起信心,才能充满自信,才能有勇气迎接风雨,乐于在困难中微笑。
我们班的刘玉兰、付小雪同学性格特别内向,学习基础特别差,在班里总是默默无闻,不和同学交往,也从不敢和老师说话。刚接这个班时,我默默地观察了一阵,决定帮助这两个无助的女孩。于是我把先把付小雪叫到办公室让她们坐下,注视着我,对我说说她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然后我告诉她,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我说:“其实你很有潜力,很有发展前途,今后要多找老师沟通,有问题及时找老师解决,相信你一定能行。”在谈话过程中,我始终面带微笑,和风细雨地与她谈着心,末了,她说:“老师,谢谢你!跟你谈完心,心里舒服多了,觉得老师也不是那么可怕。”然后又将刘玉兰叫来,温柔地开导她。从此后,她们俩在班上都有了许多变化,她们还积极开始参与班级管理,主动请缨干力所能及的事,上听课也特别认真,我也经常提问她俩、表扬她俩,由于她俩七、八年级的英语基础太弱,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说她俩的成绩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性格自信多了。每次见到我,不再是低头而过,而是昂着头,迎着我的目光,问好。
二、用宽容唤醒学生
教育,需要我们老师用宽容去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尤其是对于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宽容。记得刚接上这个班的时候,那时他们是八年级,这个班有许多学困生,英语基础特别差,基本什么都不会,单词听写都是十几分。尤其是马金龙同学,从不背单词,每天一上课就睡大觉。一听写就交空本子,我非常生气,每次就用棍子敲他的手。而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还恨恨地看着我。我一想,这也不是办法啊,于是我想起曾经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教师告诉我的话:“老师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有宰相的肚子,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这种学生。”听完后我如梦方醒,立马改变了对班里学困生的态度,经常找他们谈心,用语言去激励他们,帮他们树立信心。对他们降低要求,要求他们每次听写别人写10个单词,他们写对3—5个就过关了,他们立刻有了兴趣,课堂上不再睡觉,每次都能写出几个单词,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对他们要求提高了一点,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竟然写对的单词越来越多,对英语学习也慢慢有了点兴趣。对于他们回答问题,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不管回答的正确与否,都报以宽容的一笑“不错,有进步!”当他们扰乱课堂纪律时,我也总是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久而久之,这些调皮捣蛋不学习的学生渐渐发现我是一个很大度的老师,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给他们穿小鞋,他们也慢慢的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九(2)班的大部分学困生无论是性格还是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用宽容唤醒学生勤奋向上,用一颗爱心感化学生积极进取,只有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点燃他们理想的圣火。
三、用欣赏激发学生
学困生往往生活在自我的圈子里,性格孤癖、自卑,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去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而这一切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需要老师去欣赏他们。我们班里的学困生特别多,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们,有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用激励的语言去激发他们。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不少学生喜欢找学习不好而又调皮的同学的缺点打“小报告”,尤其是女生特别爱告状,对此,我经常提倡学生要学会“阳光思考”,鼓励他们多看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学困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去欣赏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在被欣赏中找回自我,在欣赏中获得快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用激情点燃学生理想的火花,用一颗爱心鼓励鞭策学生,用欣赏给他们自信的阳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照亮他们一生的道路。
伊宁市奶牛场中学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班主任随笔
《走进学生心灵》
向
【走进心灵师德无痕】推荐阅读:
让和谐走进心灵06-26
走进孩子的心灵09-15
作文 让感恩走进心灵08-08
架起走进学生心灵之桥06-28
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06-14
让感恩走进心灵演讲稿07-05
让快乐走进心灵优秀作文08-20
师德演讲稿:让我用爱开启你心灵的窗户07-26
走进初三作文500字,走进初三作文09-24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