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叔

2024-08-06

根叔(精选4篇)

1.根叔 篇一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记忆》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party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

了“亻府臣卜扌掌”、“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勇敢而坚强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编辑本段]

相关评论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李培根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一个校长的平易近人,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得到了最终体现。虽然也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但对迷茫的大学生们来讲,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大学四年中校长的亲切与“很潮”没有表现出来?是学生们不愿与校长交流,还是“根叔”**高高在上,没有机会与学生们交流?更直接一点,大学校长的情怀不能只在毕业典礼上体现出来,四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应该听到校长的做人做事经验以及领导们的人性关怀。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看到7700名学子身着学士服,整齐划一的坐在体育馆里聆听校长的讲话,笔者心里确实五味杂陈。近些年,莫说是校长参加毕业典礼,许多大学甚至连毕业典礼都懒得开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的许多同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他们毕业时根本没有听到校长先生的演讲,除了在网站上看到过校长的照片,甚至连校长的声音都没感受一下。

应当说,大学生们与校长的距离太远了。这种“远”,不是教学楼与办公楼的空间能丈量得了的,而在于大学校长与大学生们的心灵交流太少了。也正是因为这种“远”,李培根校长的演讲才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效应与煽情效果。真到这个时候,学生们才发现,高高在上的部级、厅级校长们,原来是如此的和蔼可亲,是如此的新潮、如此的时尚,原来,我们的校长并非唯权力至上的官员,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每个大学生心里都渴望有一位“根叔”。只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杂务,校长们、主任们、书记们、教授们、辅导员们,都去忙其它的去了。对于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天职与使命,早已在这样那样的借口中,被排斥光了。但是,学生们,渴望大学里能出现一位语出惊人的人生导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学术与就业。糟糕的情况是,看到有的大学领导与教授,很忙很堕落,许多大学生也开始了“不在大学中恋爱,就在大学中变态”的个性畅想了。

实际中,大学生们也确实需要一位“根叔”作导师。他们希望看到还有一部分知识精英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告诉他们如何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或是在学术之路是提拔一把,让对学术有梦想的学生对考研、考博产生兴趣。这让我想到了新儒家创始人梁漱溟先生的一段故事。1924年,梁漱溟先生离开了北大,而当有人问及此事之原因时,梁先生的回答却给人以深思:“是因为感觉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这远远的悖离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先生应与青年人为友。梁先生说:“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

问题也正在于此,大学校长先生们就应该俯下身来关心一下无助的学生。即便这个关心仅仅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进步

2.再见!根叔 篇二

这些遗憾,不仅属于“根叔”,也不仅属于华中科大。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先贤时期的大学学术语境,在当下高校中已难觅踪迹。而今,“根叔”的离任又一次刺痛了我们。

“根叔是个孤独的骑士,他的对手,有高深莫测的传统意识,有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也包括他想提升和帮助的师生。当然,诸多对手当中,也包括他自己。”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教授周云说道。

“根叔”之后,我们的大学精神将走向何方?

一纸演讲,道尽遗憾

“我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

“回想起来,当初的我竟那么幼稚!后来的我竟变得有几分成熟!我还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学风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

2014年3月31日,一身正装、满头银发的“根叔”,正在做离任演说。

这一年,他66岁。这一天,他在不足13分钟的演讲中,提到了19处“遗憾”。

一名与会人士介绍,当天的现场共有330个左右的座位,来了约340人。师生们无不动容感慨,有些甚至泪眼婆娑。

“根叔”直言:“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驱动,缺少批判质疑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到了小学中学,还是要求听话;甚至到了大学,依然如此。高校最大的问题是被行政化,上面的管理部门太多了。”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相比那些在离任时说些冠冕堂皇的官话、套话的演讲,“根叔”的“遗憾”更能处处敲打听众的内心。

刚刚卸任的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即将卸任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都属于大学校长中的“另类”。只有多些这样具有有批判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校长,才能推动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一次致辞,打动世界

“根叔”的成名,要追溯到4年前。

2010年6月23日,华中科大光谷体育馆,近8000名本科生参加毕业典礼。在那篇名为《记忆》的致辞中,“根叔”打动了世界。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

“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

这篇短短2000余字的毕业致辞,被掌声和呼喊打断了30余次。

“根叔体”致辞开启了中国高校的演讲新模式。很长一段时间,行政化的教育体制把师生关系、校长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官民关系”,很多学生只有在“双典礼”(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时才能朝圣一样的见到校长真容。而“根叔”,却直接走到了学生们的心里。

一位毕业生说:“中国教育的问题,是价值取向出现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当前全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下,李校长的讲话,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和实在。”

“我们的世界,他都懂!”华中科大学生感慨道。

从此,“根叔”的每一次毕业致辞都备受关注,一大批高校校长争相效仿:在2011年大学毕业典礼上,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顾秉林引用“凡客体”,时任北大校长的周其凤有意加上了一个在青年人中很流行的词“伤不起”, 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的李元元,掺杂了周杰伦的《简单爱》、凤姐、春哥????

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一句期许,交给来者

9年间,华中科大风气耳目一新,甚至有学生就是因为仰慕“根叔”才选择报考华中科大:“我当年选择来华中科大,很大程度是因为‘根叔的演讲。当真正跨入华中科大校门,也看到了更多:毕业游行、创业机会、广场集体看足球、大家一起努力做事情。踏实、热情、开放,除了华中科大,我没在其他学校感受过。谢谢‘根叔给我们开了个好头。”

而如今,他走了。

“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华中科技大学中的那些遗憾!”

“根叔”卸任致辞中的这段话,表达了他的期许。

3.根叔 篇三

摘要:昨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宣布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因年龄原因,李培根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职务。

据教育部官方消息,昨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丁烈云接替李培根,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因年龄原因,李培根不再担任该校校长职务。

李培根,男,1948年生,1981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83年赴美留学,198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事、校事、校园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短短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有学生说“我们的世界,他都懂”。就此,“根叔”成为网络热词,其演讲全文,也红遍网络。

李培根身边的工作人员证实,类似开学、毕业典礼的演讲稿,都是李培根本人所作。而其昨日发表的离任演说中,共留有19处“遗憾”。

昨天下午4点10分,会议结束走出会场的“根叔”一身轻松,将新任校长丁烈云送上客车后,他立即被前来问候的学校干部和老师围住,“根叔”微笑着和他们一一握手、寒暄。记者也上前向“根叔”提出了几个问题。

“回顾九年的校长任期,您给自己打多少分呢?”“根叔”回答:“自己给自己打分不算数,这个问题还是要问全校的老师和学生。”

4点41分,距华中科技大学教师干部大会宣布“根叔”卸任后半个多小时,该校白云黄鹤BBS上,“根叔”用网名“pgli”发布了题为《李培根:离任演说》的帖子,不到3个小时,引来了400多名学生回复。

此前,在校内BBS上,他会促成有关部门解决毕业生不满校车司机辱骂的事情,也会发现学生们对某一问题的抱怨太多,直接询问“我很想与你们见面,今天晚上行吗?”

连他的“根叔”称号,在一名原校领导的印象中,也是在BBS上传播开来的。

“从民间出来的话题,他总能捕捉到,自我启动危机公关,向学生解释。”该校一名毕业生透露,促成李培根和学生见面会制度化的导火索是2007年的“学位门”。因不满学校给二级学院文华学院的学生颁发本部的学位文凭,部分学生在校内BBS和天涯论坛上发帖抨击学校。

李培根曾向记者回忆,当时有学校高层认为不应站出正面回应,但他仍走到了学生面前。网名“yixiong”的学生表示,根叔,谢谢你,走好!遗憾我的毕业证上不是您的签名了,不过你永远是我们心中唯一的“根叔”!

李培根[资料图片]

《李培根:离任演说》全文:

尊敬的王立英副部长,尹汉宁部长,喻云林局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你们好!今天是华中科技大学喜庆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新校长丁烈云教授。首先,我向丁烈云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相信在党委、在他和路钢同志的领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新的辉煌。此时此刻,我要衷心感谢中组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这些年给予我的一切,不管是信任、支持、宽容,还是批评;特别感谢路钢同志的智慧、魄力、贡献以及与我合作时表现出的忍耐。自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心和理解,感谢亲朋和同事对我的支持、鼓励以及类似于“上台终有下台时”那样始终萦绕在我的耳际的箴言。这九年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此刻我最想表达的只是那些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给学校留下的遗憾,也给我自己留下的诸多遗憾和歉意。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我没能把“船舶海洋”四个字写大;文科若学科的发展没有显著变化;医科还欠缺高峰;转化医学中心大楼还未动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还未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我希望“让学生自由发展”,但总体上多数学生可能还是未脱离那种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对这些我不能不表示遗憾和歉意。

我希望学生们能很好地面对过去与未来。既要知道革命先贤辉煌而悲壮的历程,也要了解我们自己历史上的错误、丑陋、耻辱等等。如果大学生对国家过去的错误和痛楚多一些了解,他们就能知道对人的蔑视多么恐怖,个人迷信多么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无约束的权力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从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义!未来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为了未来,学子们需要何种思想前瞻?需要怎样的思想储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或者当下流行的价值观。在对过去与未来的责任这一点上,我做得太少,于此只能感到遗憾。这几年,生活在这个校园里的孩子们没少抱怨:自习要抢座位;图书馆关门时间太早;食堂饭菜的质量怎么变差了,到底是不是没赚学生们一分钱?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偌大的校园居然没有一个游泳池;有些运动还得交钱;自行车常常被偷;夏日彻夜难眠;如此等等。我们的工作没能做好,或迟迟才做,我要表示遗憾与歉意。

我不仅感到遗憾且颇为痛心的一件事就是所谓“学位门”事件。记得有一次我出面与学生对话时,我还反问,为何好多学校如此,其它学校的学生不闹,而我们的学生意见这么大?因为我以为其它大学的独立学院与我们独立学院的情况一样。后来有一位干部告诉我,有的学校的确不一样。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真是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而且我的官僚使学校失去了纠正的最佳时机,伤害了部分学生及校友的感情。

谁都赞成大学生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但是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够的。有的同学逃避现实社会,让自己龟缩在虚拟的现实中;少数同学欠缺起码的公德;有的人把入党当成实现自己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也有人不自觉地成为别人或者某种权力的工具;凡此种种,当看到某些学生心灵田园荒芜的时候,心灵被役使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我们的人格教育是有缺陷的。长期以来我们党提倡“实事求是”,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中,究竟给他们灌输了多少不实事求是的东西?我也曾希望我们的人格教育、公民教育不要被意识形态所淹没和遮蔽,也曾想过能不能稍微改变一下。然而,作为校长的我却胆怯了。如今只能徒有遗憾了!

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回想起来,当初的我竟那么幼稚!后来的我竟变得有几分成熟!我还感到

遗憾的是,我们的学风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

我甚为遗憾的是,教师们支撑了学校的发展,给足了学校的体面,而学校却没能给他们足够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部分教师还缺乏像样的办公和实验条件;有一些青年教师收入低、压力大,有很多新进教师眼巴巴地盯着“周转房”;另外有些中老年教师为他们的工作量算计时,其体面和尊严几许?作为校长,我没能在发展与维护他们体面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实在对不起!

还有我们的离退休人员,收入低,生活拮据。尤其是有些空巢老人,贫困、身体不好、无人照顾。他们可是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们,理应有尊严地安度晚年。部分离退休人员希望在校园里建专门的“老年公寓”供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们度过余生,但我没有同意,至今依然不赞成。然而,我又拿不出办法让他们摆脱困境。对此,我只能仰天长叹,空有遗憾!

很多教育家和社会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大学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我很赞成!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努力。当自由、“实事求是”的欲望和良知被某些僵化的意识所遮蔽时,作为校长的我还是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只是一个学生愤怒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也许校长大人日理万机,哪能管我们这等屁事!”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们表示歉意。这些年,我们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民生而感到资金的困扰,但朦胧中我似乎又感觉到白花花的银子在暗流中对着我窃笑。我奈何不得,徒有遗憾。我感到遗憾,大学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当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窥视甚至制造微妙时,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无谓的微妙之中。其实,要改变此一现状无关乎意识形态,只关乎实事求是。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华中科技大学中的那些遗憾!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再次真诚地向你们告别!告别大家,我得稍许停歇,让灵魂跟上;我得继续求索,让灵魂安顿何处?我当然会继续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保守的那块领地——教育,即将告别什么?中国的教育将抵达何方?未来我将与大家一起,为崛起的华中大,为独立、自由、责任的华中大而祝福!

4.根叔 篇四

2014年04月01日 08:20

来源:新京报

任职华中科大校长9年后,李培根于昨日卸任,原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接任华中科大校长。因毕业典礼致辞受热议,李培根被学生们称为“根叔”,而其昨日发表的离任演说中,共留有19处“遗憾”。

“根叔”卸任 丁烈云接任华中科大校长

李培根任职9年后退休,离任演说全文19处“遗憾”;丁烈云此前任东北大学校长 李培根 男,1948年生,1981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83年赴美留学,198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副校长,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男,1955年生,1973年8月参加工作,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2011年1月起任东北大学校长。

据教育部官方消息,昨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中共中央的任免决定,丁烈云接替李培根,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因年龄原因,李培根不再担任该校校长职务。

任职华中科大校长9年后,李培根于昨日卸任,原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接任华中科大校长。

因毕业典礼致辞受热议,李培根被学生们称为“根叔”,而其昨日发表的离任演说中,共留有19处“遗憾”。

“两会”前夕曾暗示退休

“去年已经告别了。”今年“两会”前夕,面对今年是否仍将进行毕业典礼演讲的提问,李培根向新京报记者暗示,其今年即将退休。

因为2010年毕业典礼演讲颇受学生欢迎,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走红网络,也被学生们称为“根叔”。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当时的讲稿中,不乏俯卧撑、躲猫猫、蚁族这样的网络潮语。

昨日,李培根身边的工作人员证实,类似开学、毕业典礼的演讲稿,都是李培根本人所作。

细心学生发现,前一年讲稿中的最后一句话,往往就是下一年的主题。

从2010年的《记忆》,再到《未来》、《远方》,直到去年的《告别》,任校长9年后,李培根正式卸任。

离任演说“主讲”遗憾

任免决定在昨日的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宣布。一名到会人士回忆,330个左右的座位,共来了约340人,其中20名左右学生,在李培根近13分钟的离任演说中,一些师生不无动容,有些甚至眼中含泪。

据参会人士提供的会议音频显示,李培根的离任演说,难掩遗憾。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李培根除了提到一些学科发展未能尽如人意外,还表示,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多数学生也未能脱离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

李培根曾在小范围内部讲话中表示,自己心中的大学校训应包括独立、自由和责任,但他昨日遗憾地表示,自己在自由、良知被某些僵化意识所遮蔽时,仍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们表示歉意。”

在其发表的离任演说全文中,共有19处“遗憾”。

原副校长“回归”

与李培根一样,丁烈云也与华中科技大学颇有渊源。

2000年,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等4所高校合并成新华中科技大学前,他已是原武汉城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合并后,丁烈云出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后调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这意味着,华中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将变成“华师组合”,该校现任党委书记路钢也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自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以来,华中科大校长便由“两院”院士担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和房地产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丁烈云,则尚未当选“两院”院士。

任免大会参与者表示,丁烈云致辞约5分半钟,“对李校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理念表示认可。”

■ 人物

学生眼中的“根叔”:“我们的世界他都懂”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事、校事、校园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短短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有学生说“我们的世界,他都懂”。就此,“根叔”成为网络热词,其演讲全文,也红遍网络。

BBS发帖邀学生面谈

昨日,华中科大校内BBS上,网友“pgli”的一份帖子,被置顶推荐。

李培根此前就说,这个账号是他开的,昨日,他的帖子就是自己的离任演说全文。此前,在校内BBS上,他会促成有关部门解决毕业生不满校车司机辱骂的事情,也会发现学生们对某一问题的抱怨太多,直接询问“我很想与你们见面,今天晚上行吗?”

连他的“根叔”称号,在一名原校领导的印象中,也是在BBS上传播开来的。

“从民间出来的话题,他总能捕捉到,自我启动危机公关,向学生解释。”该校一名毕业生透露,促成李培根和学生见面会制度化的导火索是2007年的“学位门”。因不满学校给二级学院文华学院的学生颁发本部的学位文凭,部分学生在校内BBS和天涯论坛上发帖抨击学校。

李培根曾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当时有学校高层认为不应站出正面回应,但他仍走到了学生面前。

毕业讲稿“点名”毕业生

他说,自己希望拉近一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学生可以和他一起打篮球,见面打个招呼,甚至有望被他在毕业典礼演讲时专门“点名”,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曾和他座谈。

2011年毕业典礼,毕业生陈超、刘乐就分别因为展露出来的主持和导演才华,在毕业典礼上,被“根叔”亲自表扬。

不仅是在校生,校友也是李培根看重的。在校内BBS上,李培根多次发帖,为李娜加油鼓劲,“她的脚受伤了,依然在拼搏。即使只能得到亚军,也是胜利。”

对于学生不满学校排名跌出某排行榜前十的质疑,李培根在今年2月的一次讲座中,也向学生“道歉”:如果同学们要寻找原因的话,那就“怨李培根吧”。(记者许路阳 实习生何永霞)

声 音

【根叔】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申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补贴?下一篇:试验员月度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