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15篇)
1.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 篇一
随着军队的实现跨越式发展,油料后勤保障中又出现了许多问题,资金、设备、技术等因素直接影响部队的油料保障能力,而设备是部队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性能的优劣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部队的保障能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的磨损和老化越来越严重,其故障增多,效能降低,相应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增加。为了降低部队油料保障的成本,保持并提高油料部门的保障能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设备。因此,如何根据部队油料部门的现状科学合理地做出设备更新的决策,以提高油料保证的能力和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油料设备更新特点及前提
1.1油料设备更新特点
a) 由于军事油料设备不用去求出其经济效益,所以进行决策分析时只对设备的成本费用进行比较,不考虑各自的产出效益。
b) 由于油料设备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并且费用值较大,所以在进行设备更新决策时,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折现率取当前的银行年利率。
c) 油料设备的更新时机只取决于设备自身的技术经济性能,而不受项目服务年限限制。
d) 不同更新方案对应的设备经济寿命不同。
1.2 油料设备更新的前提
a) 本文谈到的设备更新,是指广义的更新。设备更新从广义上讲包括整体更新和局部更新,即包括旧设备大修、旧设备现代化技术改造、原型设备更换和新型设备更换。而狭义上的设备更新只是指新设备的更换。
b)决策分析时,旧设备的变现价值作为旧设备继续使用的现金流出量来处理。
c)进行方案比较时不考虑沉没成本,即原设备的价值按其目前的实际价值来计算,而不管其原始费用是多少。
2、油料设备更新时机决策
2.1设备的经济寿命
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其年均总费用最小的使用年限。而设备的年均总费用是由设备的年均运行成本与分摊的年均设备费用之和组成,其中年均设备费用是指设备的原始购置费用(设备原值)扣除设备更新时的预计净残值后分摊到设备使用各年上的费用,
设备年均总费用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T年时的年均总费用最小,这T年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在设备的使用年限小于其经济寿命时,其年均总费用是下降的;当使用年限超过设备的经济寿命时,其年均总费用是上升的。因此,设备使用到其经济寿命年限时更新最经济。
2.2更新时机决策方法
年值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经济动态评价方法,它以同类型设备的统计资料为依据,不考虑经营的经济效益,通过逐年计算和比较设备的年值成本来确定经济寿命,年值成本最低时即为设备的经济寿命。设备的经济寿命可以通过年值平均法计算得到。
3、油料设备更新方案决策
设备更新方案决策就是对不同更新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方案。
3.1设备的更新方式
选择适当更新方式而进行比较的方案有继续使用旧设备;旧设备大修理;旧设备现代化技术改造;原型设备更换;新型设备更换5种。
3.2油料设备更新决策方法
年值成本法的特点是把一次性投资与各年发生的现金流2个要素统一了起来。年值成本法进行更新方案决策首先假定对设备服务年限无特定时间要求, 选择何种更新方案仅取决于各种更新方案在其对应经济寿命期内年值成本的大小比较结果。所以,需分别求出各种不同方案对应的经济寿命期内设备的年值成本,其年值成本最小者即为最佳方案。其中,年值成本等于设备的年均运行成本与分摊的年均设备购置费用之和。
5种更新方案年值成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3.3应用实例
在某台继续使用旧设备、设备大修理、现代化技术改造、原型设备更换和新型设备更换5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更新方案。各项已知数据如表2,资金年利率为10%。
4、结语
本文采用年值成本法确定设备的更新时机和更新方案。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部队的保障能力并且能节约保障成本和费用,但是,设备更新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经济问题,影响部队进行设备更新决策的因素很多,诸如更新后的设备能否满足部队对它的使用要求,设备更新方案的经济性和油料保障人员使用新型设备培训等。
2.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设备管理系统,德尔菲法,顾客满意度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高度共享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设备管理也迫切需要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这是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1]。本文开发的网络化设备管理系统正是顺应这种需求,采用先进的asp.net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而成,大大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的目的。除此之外,系统还增加了顾客满意度模型等决策支持模型,及时、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广泛吸收网上专家和顾客的意见作为决策依据,为设备管理者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方法。
1 顾客满意度模型及实例
1.1 顾客满意度分析模型
菲利普·科特勒把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s)定义为:“CS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2]。可以看出,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该种产品或服务满意程度的心理感受,是一种期望或预期与可感知效果比较的结果,是一种顾客心理反应,而不是一种行为。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Degree,CSD)是为了表示顾客满足状态的程度所提出的评估衡量方法,即指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比较的实际程度,同时也体现产品供应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成效[3]。
假设某一设备的顾客满意度影响的主要指标为k个,如质量、价格、外观等,那么k个指标用向量表示为V= {V1,V2,… …,Vk}。再假设对每个指标的评价等级为n等级,如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级别,则把指标评价等级用向量表示为Q:{Q1,Q2,… …,Qn }。
根据顾客及专家的意见,对每一指标给出相应的权重ω={ω1,ω2,… …,ωk}。其中,∑ωi=1。
另外,通过调查获得顾客对各指标的评价隶属矩阵为
undefined
其中,rij为顾客对第i个指标给出评价等级的顾客数量的百分比,Ri={ri1,ri2,… …,rij,… …,rin },并且undefined,则该设备的综合评价向量M=ω*R。因此,该产品的顾客满意度等级:U0=mi= Max (m1,m2,… …,mn)。其中,M=(m1,m2,… …,mn) 。
因此,顾客的满意度等级为Qi。
其中,关于各个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有许多种,如主观赋权法、直接比较法、对偶比较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本文采用德尔菲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1.2 德尔菲(DELPHI)法及其应用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提出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征求和总结专家的意见对复杂的决策问题做出群的判断,是预测、决策和技术咨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4]。
1.2.1 德尔菲法的主要步骤
1)选择对设备评价指标熟悉的用户及专家担任评分人员。
2)将待定权重的设备指标要素以及确定权重的规则发给选定的评分人员,请他们给分。确定影响评价的各因素,包括评价等级、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量化值如表1所示。
3)回收评分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重的统计分析结果。
1.2.2 德尔菲法的主要统计分析函数
1)专家权威程度CR。专家权威与否对评价的可靠性有相当大的影响。因而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时,要考虑专家对某一指标要素的权威程度。CR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作出判断的依据Ca;另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CR越大,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 CR—专家权威程度;
Ca—专家对指标要素作出判断的依据;
Cs—专家对指标要素的熟悉程度。
2) 加权算术平均值undefined。指标要素加权平均值undefined越大,指标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越高。加权平均值体现了专家评分的集中程度。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undefined—指标要素i的加权平均值;
undefined—专家j对指标要素i的评分值;
m—专家人数。
3) 满分频率k′i。 所谓满分频率k′i,就是对指标要素i给出满分的专家数m′i与对指标要素i做出评价的专家总数mi之比,指标要素i满分频率越大,说明对该指标要素给满分的专家人数越多,因而其重要性越大。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 k′i—指标要素i的满分频率;
m′i—对指标要素i给出满分的专家数;
mi—参予对指标要素i评分的专家数。
4)标准差。 指标要素得分的标准差,即
undefined
1.3 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实例
假设某设备影响顾客满意的主要指标为4个因素:质量、价格、服务和外观;顾客对每一指标的评价分为4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并赋予分值4,3,2,1。则
V={V,V2,… …,Vk}={质量,价格,服务,外观}
Q={Q1,Q2,… …,Q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首先,采用德尔菲法确定4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将专家或用户的评分结果录入德尔菲法指标权重计算模型。
根据德尔菲法,得到10位用户及专家对权重评分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将各指标要素平均分值归一化,得到其权重系数ω值。ω={质量、价格、服务、外观}={0.334,0.258,0.290,0.118}。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后,用户可以在网上对该设备进行满意度评价,提交评分后可以看到最新的评价结果。
假设有100位用户对该设备的顾客满意度各指标做出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则,顾客对各指标的评价隶属矩阵为
undefined
综合评价向量M,M=ω*R=(0.1334,0.452,0.3838,0.1644)。因此,该设备的顾客满意度等级:U0=m2=Max(0.1334,0.452,0.3838,0.1644)=0.452。这表明,用户对该设备及厂家的顾客满意度评价结果为满意。
2 结论
对农机设备管理系统中的顾客满意度模型进行了讨论,并列举应用实例。用德尔菲法确定顾客满意度模型各指标的权重,进而用模型得到设备及厂家的顾客满意度评判结果。通过实例,可以看出该模型对农机设备管理者和选购者有较好的决策支持作用,在农机设备管理系统中采用决策模型为管理者提供了辅助管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柴永生,吴秀丽,孙树栋,等.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2):212-215.
[2]张小良.服装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述评[J].国外纺织技术,2004(9):1-5.
[3]刘宝发,邹照菊.顾客满意度的判断与预测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5(2):202-204.
[4]周明浩.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4):261.
3.医疗决策要尊重病人的意愿 篇三
气管切开的选择
1个多月前,大舅肺部感染,危在旦夕。医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控制了病情。但是,稳定了几天就又有反弹趋势。医生找我交代病情:排痰不畅是关键环节,而不开放气道将无法做到有效排痰。
我明白,理性的选择是气管切开。但是我真的不确定,气管切开对大舅是最好的选择吗?
首先,他能承受气管切开带来的痛苦吗?麻醉药过后,他需要度过多长时间才能不再感觉到疼痛?在他所剩不多的岁月里,他会不会度日如年?
就算他扛过了气管切开的适应期,可是,他将无法进行语言交流。他该如何表达他的不舒服、他的不高兴、他的要求?除了点头、摇头之外,只能用无尽的沉默来面对这个世界。这种与世界断了输出的状态,对于他而言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大舅已经厌倦了两小时一次无止境的吸痰,进而厌倦了继续活下去。每次看到他,我都希望能尽快终结他吸痰的痛苦。我动摇了,怀疑气管切开是否是理性的选择。
负责气管切开的耳鼻喉科吕大夫,看了老爷子后劝我,“别做了。现在能说话,神志还清楚……”多的话需要我自己去揣摩,抉择。
其实,拿主意的永远是家属。医生希望引导你做一个尽量正确、并且不后悔的决定。但后不后悔因人而异。我还记得一个脑疝患者家属在终于决定手术后,看到患者被剃头的状态,很壮的山东大汉,哭得稀里哗啦,守着床头不让大夫靠近,险些延误了手术时机。
我求助肿瘤科倡导安宁疗护的宁姐姐,她说,病人自己的决定是我们必须要尊重的。
在反复思量后,我决定给大舅做气管切开。希望能解除他眼下的痛苦。我跟大舅用笔交谈:我想给您在喉部做一個小手术,这样您吸痰就不痛苦了,我们就能快点转回普通病房。大舅点头。
可是命运就是这么峰回路转。计划手术的当天,发现大舅没有停用会影响凝血的药物拜阿司匹林。吕大夫说,决不能冒险,必须停药5天。这期间大舅应转到普通病房。尽管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表示可以留下,但是,大舅示意:“换病房!”清晰而坚决。
大舅就这样离开了重症监护病房,离开的时候甚至不肯跟照顾他多日的大夫护士说“再见”。我想,此时他一定会愿意签署不抢救协议吧。既然他如此决绝,我应该在一个老人最后的日子里,成全他的尊严。
宁姐姐后来听说大舅最终没有做气切而是选择了转出重症监护病房,拉着我的手说,太好了。
大舅从刚转到普通病房时的战战兢兢、左右为难、只能靠鼻饲肠内营养、时刻担心肺部感染反复,到现在已经可以配合下床、经口部分进食、精神状态日趋改善。我也终于可以回顾这一段历程,并且说,自己最终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读过一篇英文文章,“你如何确定何时撤除生命支持治疗”,全世界的同行众说纷纭。抛开复杂的文化、宗教、社会资源等因素,有一点几乎是共识:医疗决策需要家属的参与和尊重本人生前的意愿。或许,未来医学需要更多解决的,不是如何延长生,而是如何尊严死。
那个时候医生可能是执行者,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决策者。
4.胜利社区民主决策与管理制度 篇四
为推进我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保障居民群众在社区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保障居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行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促进我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安定的社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居务公开
(一)公开内容:按《贵州省村务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进行公开。具体内容是:
1.居民委员会的计划和三年目标规划、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社区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社区干部报酬、土地征用补偿及使用,集体土地流转、社区集体债权债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种粮直接补贴等。
2.上级财政到社区到户的优惠政策和资金,社区各界支持的建设资金和项目。
3.重大居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社区财务收支明细帐目要专项公开。
(二)公开的时效及内容
1.年初公开:居民委员会计划和发展计划,上年社区集体的收益及收益分配使用情况,年终资产和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情况。(1月5日前)
2.每季度公开:公益建设项目支出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工作情况,土地、社区物业承包(租赁)租金收缴情况、居务公开监督委员会监督结果情况。(次季度前月5日前)。
3.及时公开: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居民申请宅基地建房情况,国家补贴农民、奖励集体的资金及发放,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建设的资金项目,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拥军抚属款物的发放情况等。
对公开的内容和时效规定,要及时听取居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居民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三)公开形式
坚持实际、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以方便群众观看、有利于群众知情为目的,确定公开形式。
1.设立公开栏。社区在(办公楼下)处,设立一块固定公开栏,居务公开的所有内容都在这个公开栏里公开。
2.社区干部述职。每年年底(12月下旬或次年1月上旬),结合民主评议,社区干部向居民会议述职,居民委员会主任总结报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居务公开实施情况。
(四)公开程序
1.提出:居民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要公开的事项和内容,在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研究的基本上,提出居务公开初步方
案。
2.审查:居务监督委员会对居民委员会所提方案内容进行审查、核对、补充和完善。
3.确定:社区党支部召集“三委”联席会议对经审核的居务公开方案进行讨论,表决通过正式公开方案。
4.实施:居民委员会对公开方案的内容,按规定的形式和时间实施公开。
5.跟踪:公开后,居民委员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要注意收集和听取居民群众对公开内容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居民委员会要及时作出解释和答复;对合理化的建设意见,要加以吸收和完善。
二、民主管理
(一)民主议事
民主议事主要有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两种基本形式。
1.居民会议。居民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居民提议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代表提议,应当在5日内召开特殊情况或有重大事务时及时召开。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居民会议是社区的最高决策组织形式,依照本社区居民自治章程规定,居民会议可委托居民代表代行决策权。
2.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经三分之一以上居民代表提议应当在5日内召开;特殊情况或重要居务事项待议时应及时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范围依照居民
会议授权确定。居民代表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并主持。
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必须有会议记录,参加会议人员要签名存档,要在5天内在居务公开栏上公布。
(二)财务管理
1.建立健全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居民委员会要登记法人代码,开设居民委员会集体帐户,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章理财。社区的会计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履行职责,使用统一票据,严格审核审批程序,禁止违章越权审批。
2.建立民主理财日制度。每月5日为民主理财日,社区监督委员会要对上月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逐单逐据审核,对符合规定的开支及核准的票据签字,对不合理的开支权提出质疑,并可以否决不合理的开支。财务报表经社区监督委员会审核后及时由居民委员会在公开栏公布。
3.严格实行居帐镇管,按照规定时间报帐。
(三)考评奖励
1.居民委员会成员和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每年年底应接受居民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在社区居民党支部的指导下,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居民会议进行,按上级制订的评议样式实施。考评为优秀、良好的居务人员,应进行适当奖励。
2.结合民主评议社区干部,对被评为不合格的居务管理人员,应向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作出改进承诺,是居民委员会干部的扣发1个月补贴;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者,应提出
辞职,若不辞职,要启动罢免程序进行罢免。
3.在居务公开工作中,对消极对待公开或搞假公开的有关责任人,经监督委员会核实,是社区“两委”成员的,从当事人当月补贴中扣发100元;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弄虚作假的其他人,属初犯的,责成在居民代表会议上作检讨并作出改正承诺,故意重犯的,由居民委员会提请居民代表会议进行罢免。
(四)档案管理制度
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居民委员会的居务档案应包括居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委员会会议、“三委”联席会议记录,文书(含通知、决议、政策法规文件、治安、民兵、计生、人口管理、居民管理等类型),会议(含财务报告、帐簿、凭证),基建(含报建手续、设计图纸、预决算表、验收证明等),经营(含各种经济合同),土地管理(含土地征用、转让、承包、买卖、交换、房屋租赁等)、地籍管理、科技信息、声像、实物设备、谱牒以及在社区经济建设和居务决策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对有关档案资料实行分类管理、分册保存。居务档案由居民委员会分管文书的成员负责管理。设立专门档案资料保管室,用统一规格的档案柜存放档案,档案室和柜要防火、防潮、防蛀,确保档案资料完整安全。
三、民主监督
1.居务监督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对居务
公开方案及各项内容进行审核签名。
2.居务监督委员会每月对社区财务的收支及财务往来中的票据进行审核签名;每季度对居民小组的业务财务情况进行一次审核。
3.及时向居民委员会转达居民对居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并监督落实改进措施。
(二)居民代表及居民的监督
居民代表和居民可以随时向社区“三委”成员成员反映意见和提出质询,“三委”成员要认真听取意见并给予答复,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在居务公开栏上作出解释或答复。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在居民委员会办公楼或社区主要道口设立居务公开意见箱,意见箱由居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定期开箱收集。居民委员会要对居民的建议及时作出回应。居民委员会在居务管理中的工作失误要及时纠正,并在公开栏上公开。
本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是我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操作依据,是今后一段时间指导我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依据。
5.决策议事制度 篇五
为进一步完善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的工作制度,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工委决策议事范围:
(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指示的传达学习,研究贯彻执行意见;
(二)研究制定街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和措施;
(三)研究制定本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原则和规则;
(四)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研究决定干部的培养、考察、任免、奖惩和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调整,研究提出对区有关职能部门在街道派出机构的负责人考核、奖惩、任免、调动的意见和建议;
(五)研究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提出的重要事项;
(六)党员发展对象的确定、党员发展的审批和预备党员的转正;
(七)研究决定对所管理党员和干部、职工的违纪处理;
(八)向区委、区政府提出重要问题的请示报告、工作计划和总结;
(九)街道办事处经济活动;
(十)听取并审议党工委、办事处的工作报告、汇报,检查党工委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
(十一)其它需要党工委全体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
二、决策议事的原则
(一)坚持依法决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决定、决议,确保依法照章办事,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二)坚持民主科学决策的原则。领导班子内部,班子成员人人平等,街道党工委书记在集体领导中负主要责任。班子议事决策要实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不搞个人说了算,也不搞极端民主化。对经常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及其他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要坚持民主讨论,集体作出决定。
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加强团结协作。班子成员对分管的工作和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切实履行职责,敢于负责,不推诿、不扯皮;要关心全局工作,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决策方式及参加人员
班子决策议事的方式主要以党委会的形式进行,参加人员主要有街道党工委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必要时请相关同志列席。
四、决策议事程序
(一)班子召开决策议事会议一般每月不少于一次,如遇重要情况则随时召开,班子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的班子成员到会方能举行,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应有三分之二以上到会方能举行;
(二)决策议事会议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召集主持,党工委书记不在单位时可委托党工委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三)主持会议的街道党工委书记提出会议议题,班子成员就议题充分发表意见,再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
(四)每次决策议事会议均应作好记录,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和文件或形成的纪要;
(五)决策议事会议作出的决策和决定事项应按照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贯彻执行;
五、议事决策纪律
(一)对决策议事会议作出的决定,班子成员必须坚持执行,自觉维护集体领导的权威,不允许个人擅自改变。如有不同意见,或在工作中因出现新情况需要改变原决定的,可以向街道党工委书记建议提请下次班子会议讨论。但在集体没有作出新的决定之前,应坚决执行集体决定,在言论上和行动上不得有任何公开反对的表示。
(二)对应保密的决策议事会议内容及讨论的事项,必须严守秘密,不得向外泄露。
6.管理决策导论 篇六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经营管理决策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按决策的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不同。
企业管理有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面临着一个范围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要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增强活力,不断扩大产品的生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地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
经营是商品经济特有的活动,它具有商业性、盈利性、竞争性的特点。每个企业都需要经营,它要根据自己面临的不同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明确自己的具体经营目标——未来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是某个新市场的开拓,某种新产品的市场投入,某个销售点的增设,也可能是增加利润、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具体数量指标,还可能是企业扩大或提高企业公众形象
战略决策是指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做出的决策,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重大决策。如对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方针、新产品开发等决策。
战略决策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做出。它具有影响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作用程度深刻的特点,是战术决策的依据和中心目标。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企业发展前景。
战术决策是指企业为保证战略决策的实现而对局部的经营管理业务工作做出的决策。如企业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采购,生产、销售的计划、商品的进货来源、人员的调配等属此类决策。战术决策一般由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做出的。战术决策要为战略决策服务。
个人决策是由企业领导者凭借个人的智慧、经验及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的决策。决策速度快、效率高是其特点,适用于常规事务及紧迫性问题的决策。个人决策的最大缺点是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对全局性重大问题则不宜采用。
集体决策是指由会议机构和上下相结合的决策。会议机构决策是通过董事会、经理扩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权力机构集体成员共同做出的决策。上下相结合决策则是领导机构与下属相关机构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形成的决策。集体决策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集团智慧,集思广益,决策慎重,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缺点是决策过程较复杂,耗费时间较多。它适宜于制定长远规划、全局性的决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市场行为作出正确决策。因此,经营管理决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最重要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包括经营和管理。人们认为,管理的重心是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这说明决策是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事实上,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都离不开决策,企业怎样经营,如何管理,都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这是因为,从经营的角度看,企业要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条件,确定生产、经营商品范围和目标,决定生产什么、销售什么,销售多少,销售给谁; 用何种办法和手段进入市场,以最少的耗费求得最快的发展;何种促销最有效等。这需要作经营决策。从管理角度看,管理工作有计划、组织、控制三大职能,每项职能的执行,都要以决策为前提。如企业生产销售计划如何制定的科学、合理,这就有一个决策问题。企业内部机构如何设置,职责如何划分,人员如何配备,这涉及到组织职能的决策。
经营与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一个事物的两个测面,两者都离不开决策。实践中,在同样的条件下,决策水平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有利条件下,由于决策错误造成失败;在不利条件下,由于决策正确,能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得到成功。
由此可见,决策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没有正确的决策,企业就不可能有正确经营行为和管理活动。经营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随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企业将全面摆脱行政依附从属地位,具有独立行使生产经营的自主决策权力,与此同时,也要承担决策后果的全部责任,承担市场风险。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使企业能采取正确的营销行动,企业能获得成功,错误的经营管理决策使企业实施错误的营销行动,导致企业经营失败。例如杭州娃哈哈集团在初建立时,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尽管市场有几十种口服营养液,但都是老少皆宜。他们大胆决策,专门生产供儿童专用的口服营养液。投入市场后,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企业由此兴旺发达起来。反之,有的企业作了错误决策,生产销售的商品无人问津,严重积压,最后破产。世界著名企业都是依靠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而发展起来的。
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有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经营效果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每一企业都在努力争夺市场机会,扩大市场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发挥竞争优势,作出准确判断和果断决策。决策及时、正确,往往可以在竞争中出奇制胜,迅速扭转不利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反之,则可能坐失良机,或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促使企业能灵活地、连续不断地针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有竞争力,突出表现在企业产品能占领市场,产品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由此,企业就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经营管理决策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意义。
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所以,任何决策都有目标。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前提,任何一项管理决策不能无的放矢,它都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某个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都有期望实现的目标,即为决策目标。能否正确地决定决策目标,关键在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诊断与分析,在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及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症结的同时,指明解决问题的要点,这样就能正确确定决策目标。
经营管理决策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任何一项经营管理决策必须是可行的,对于企业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即使这项决策很诱人,也是毫无意义的,可行性原则是指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具体一点说,决策目标要合理、符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决策方案要能够实施。因此,在确定决策目标,选择决策行动方案时,要充分进行可行性研究,要仔细考虑主客观条件是否成熟,要考虑是否具备实现决策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
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所以,任何决策都有目标。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前提,任何一项管理决策不能无的放矢,它都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某个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都有期望实现的目标,即为决策目标。能否正确地决定决策目标,关键在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诊断与分析,在弄清问题的性质、范围及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症结的同时,指明解决问题的要点,这样就能正确确定决策目标。
7.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 篇七
当面对一台设备进行检修决策时, 首先需要针对该台设备所有单个状态量情况进行决策, 然后才对设备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决策。当面对一批设备进行检修决策时, 检修决策应综合考虑检修资金、检修力量、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及风险等情况, 保证检修决策科学、可操作、成效好。
1 检修决策时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检修决策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设备状态、运行工况、环境影响以及风险等因素, 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 坚持“应修必修”原则。检修决策应根据设备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结果, 全面进行设备诊断分析, 确定设备具体检修维护策略, 适时开展必要的试验、维修和检查工作, 真正做到“应修必修, 修必修好”, 避免出现失修或过修情况。
(3) 坚持“依法依章”原则。检修决策应按照国家、行业、企业有关标准执行, 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 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检修决策应从企业整体目标出发, 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全过程, 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成本最优。
(5) 坚持“协同检修”原则。输电设备与变电设备、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同一停电范围的设备等应进行协同检修, 设备检修与电网建设、市政工程、反措实施等应协同进行。
2 设备单个状态量的检修决策
首先规范设备单个状态量的检修决策, 以隔离开关为例说明, 见表1。
单个状态量检修决策的检修时间按照轻重缓急可分以下情况:
(1) 立即:检修时间为“A类”检修项目。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 定性为危急缺陷的, 根据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一般应于24h内实施检修;若属于停电检修时发现的设备问题或异常, 则应在设备重新投运前实施检修。
(2) 尽快:检修时间为“B类”检修项目。运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 定性为严重缺陷的, 根据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一般应于7天内实施检修。
(3) 1个月内、3个月内、6个月内、1年内, 属“C类”检修项目。指从检修决策时间开始至检修实施时间止的时间段, 应于规定时间内实施检修。
(4) 适时:检修时间为“D类”检修项目。若需停电处理, 宜在1年至C类检修最长周期内实施检修;若不需停电处理, 宜在1个月内实施检修。
3 设备整体的检修决策
设备整体的检修决策应综合各部件及各个状态量情况, 确定设备整体检修类别、内容及时间。一般情况下整体检修类别指针对需停电检修, 只选择A类检修、B类检修、C类检修, 如设备存在问题需要加强D类检修, 可在检修内容中明确D类检修的具体项目。
各类检修类别的决策可规范如下:
对设备本体进行的整体性检查、维修、更换和试验, 属A类检修。检修内容的决策按“设备解体检修”、“修理 (或更换) 本体××部件、更换设备”等模式进行, 必要时须说明在实施A类检修前应采取的措施。A类检修后一般要求按照出厂或交接试验标准规定的项目完成相关试验。
对设备本体或机构局部性的检修, 外部部件的解体检查、维修、更换和试验, 属B类检修。检修内容的决策按“更换××部件”、“处理××缺陷”或“加装××部件, 并进行××试验”等模式进行。B类检修后根据不同情况开展部分或全部例行试验项目及诊断性试验项目。
对设备常规性检查、维修和试验等, 属C类检修。决策时按“进行设备例行试验、检查、维护和清扫”等模式进行;如果有缺陷存在, 检修内容的决策按“处理××缺陷, 并进行设备例行试验、检查、维护和清扫”等模式进行。
对设备在不停电状态下进行的带电测试、外观检查和维修, 属D类检修。检修内容的决策按“进行××处理”、“进行××检测”等模式进行。
4 检修决策应用
以1台断路器的检修决策为例进行检修决策实际应用说明。
(1) 断路器整体情况。某220kV变电站604断路器, 型号:LW11-220/3150-40, 2000年1月出厂, 2000年10月投运。2008年5月进行了C类检修。
(2) 状态量描述。2010年3月10日, 检查发现断路器空压机润滑油乳化;2010年4月8日, 检查发现气动机构24小时内打压10次, 超过技术文件要求, 其它状态量未见异常。
(3) 状态评价时间及结果。2010年4月8日进行动态评价, 根据SF6高压断路器缺陷分类标准及状态评价导则, 断路器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缺陷属一般缺陷;“气动机构24小时内打压次数超过技术文件要求”缺陷属严重缺陷, 断路器整体状态评价结果为严重状态。
(4) 诊断分析:诊断分析发现:汽水分离装置分离效能不足, 高湿度空气中产生的水份无法有效分离及排出, 产生大量积水, 导致断路器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空气系统泄漏导致打压频繁。
(5) 检修决策。查阅设备单个状态量的检修决策规范, 拟分3种情况处理。
(1) “空气系统泄漏”的检修决策为:
检修时间:尽快;
检修类别:B类检修;
检修内容:查明泄漏原因并处理。
(2) “空压机润滑油乳化”的检修决策为:
检修时间:尽快;
检修类别:D类检修;
检修内容:更换润滑油。
(3) 断路器整体决策:
8.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 学校管理决策 问题分析 科学化决策
学校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学校管理活动都是围绕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实现决策目标进行的。一个学校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其管理效能的高低。笔者对学校管理决策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思考。
一、学校管理决策的特点
决策是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分析并把握好学校管理决策的主要特征,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行使决策职能。一般来讲,学校管理决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本性。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决策的基础。所有决策制定要积极听取所有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大部分老师的普遍情况和个别老师的特殊情况,制定的各项决策得到所有老师的拥护和执行。
(二)公平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
(三)可行性。决策方案的拟订和选择,不仅要考虑学校发展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考虑决策方案的教育资源的支撑度。
(四)教育性。学校管理决策始终是以育人为目的,因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五)发展性。发展性是学校管理决策的生命力所在。
(六)目标性。决策以目标为基础,目标是决策的核心。
(七)动态性。学校管理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发展过程[1]。
二、学校管理决策的问题分析
现行学校管理决策存在封闭性、集权式、简单化等弊端及一些与当前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不能相适应的问题。
(一)决策主体一元独裁。校长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是分工而不分权,缺乏有效的授权,事无巨细都要由其拍板。
(二)决策参与流于形式。决策常常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关键事不开会”。
(三)决策认知偏离方向。学校管理决策时,由于对决策的认识先入为主,使决策似是而非,产生一定的偏差。
(四)决策过程简单专断。决策过程中,为了急于求成,决策过程趋向简单化。
三、学校管理决策科学化的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决策水平。正确的认识是成功决策教育活动的前提。因而,要结合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学习掌握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管理、历史乃至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以加深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模糊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做到学有所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决策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学校管理者为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避免知行脱节,必须善于把理论学习成果运用于科学决策实践,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策教育活动,调整控制教育行为,切实使理论学习掌握转化为强大的武器。例如,只有把中學生“早恋”问题同中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联系起来认识,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我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校行政班子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外出培训、校际交流、专家讲座、业余进修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决策水平。
(二)注重因地制宜,把握决策原则。当前,随着校本管理理念逐步兴起,学校日趋社会化和开放化,学校管理决策日益复杂化,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因此,学校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决策才能提高决策成功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学校决策时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管理者要从学校整体着眼看待学校的各个部分,使学校职能部门的一系列决策服从学校整体的目标。同时,要把学校放到教育系统乃至社会系统整体中权衡,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协调学校系统的目标。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拆东墙,补西墙”等顾此失彼决策,都是违背系统性原则的。
2.民主性原则。学校管理决策民主化,是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因此,决策时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调动决策参与者,包括决策执行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决策活动,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智慧与力量进行决策。
3.科学性原则。科学化原则是一系列决策原则的综合体现。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兴起,为决策从经验到科学创造了条件,只有遵循科学化原则,才可能进行有效决策。要建立起完善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反馈机构和监督机构,且各个机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学校管理的决策力、执行力、反馈力和监督力成为有机整体,形成自主决策、自觉执行、自动反馈和自我监督的管理决策运行机制。
(三)增强理性思维,规范决策程序。在学校管理决策中,并非都是理性决策,还有一些借助经验、直觉、创造性等非理性决策,但这并不排斥决策遵循理性过程。决策的程序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随意性。学校管理决策可细分为发现问题、设定目标、搜集资讯、拟订方案、优选方案、实施方案、决策追踪七个过程。这种划分是相对的,每个阶段不是单一线性的,而是多层次的循环。
(四)倡导多元参与,完善决策方式。决策是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基础。决策成效是学校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决策过程中,除了保障个人决策,还积极推进集体决策、教师参与决策及家庭、社区参与决策,同时,注重完善不同的决策方式。这种多元参与的决策方式体现了学校管理决策的发展与创新[2]。
学校管理决策的成效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进程。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把决策作为一门科学,还要把决策视为一门艺术,要用科学的精神做决策,用艺术的眼光看决策。只有正视学校管理决策的时弊,并对这些弊端进行对策研究,提出卓有成效的措施,才能成功决策。
参考文献:
[1]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篇九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简称“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水平,防范集体决策风险,促进廉政建设,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一、“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原则
1.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
2.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科学、民主、依纪依法、集体决策的原则。
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范围
(一)重大事项决策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内重要法规和国家重要法律法规以及上级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要会议、重要指示精神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并结合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建议和措施;
2.涉及全局性的机制、体制、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事项; 3.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要点)等重大事项以及有关工作的重要部署;
4.经费财政(财务)预算的编制、调整、资金安排使用等问题;
5.市级各类专项资金、项目安排和下达;
6.涉及全局性稳定的重大事件处理、重要信访矛盾化解、重大事故处理和重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重大事项;
7.工作报告;
8.需要下发或颁布的有关全局性的重要文件、重要规章制度;
9.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大事项;
10.其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涉及全局性的需要集体决策的重要事项。
(二)重要干部任免
由局党组管理的干部的推荐、提名、录用、任免、调动、交流、考核、解聘、表彰、奖励、处分和后备干部人选、职工待遇等事项。
(三)重要项目安排
1.土地出让、土地供应、规划调整、土地收储、矿产资源配置、矿业权审批、土地开发整治、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申报、评审,测绘资质审核上报等工作;
2.其它需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
(四)大额度资金的使用
1.单位购买大宗办公用品计划与使用; 2.大型活动预算与开支;
3.需纳入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方案与支出;
4.其他需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大额资金的使用。
三、“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
凡属“三重一大”事项,除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外,应由局领导班子以会议形式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集体决策。局领导班子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民主和结果的公正合理。
(一)酝酿阶段
1.充分征求意见。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前期应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应进行专家提议、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和综合论证;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应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选拔任用干部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确定的考察对象,应事先征求局纪检组意见;按规定需进行民主协商或听取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等意见、建议的,应事先履行有关程序。2.适当进行酝酿。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前,班子成员可通过适当形式进行酝酿,但不得作出决定或影响集体决策。内容涉及多个部门的,应事先做好沟通协调;未协调或经协调仍存在较大分歧的,不得提交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3.按照程序提议。提请局领导班子会议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需经分管负责人同意后,提前报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确定。除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4.做好相关准备。分管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应在局领导班子会议召开前,向局办公室提交议题,并将会议材料提前送达参会人员。
(二)决策阶段
1.保证出席人数。局领导班子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能召开会议。纪检组长缺席的,会议原则上不得决策“三重一大”事项。
2.充分发表意见。审议“三重一大”事项,应由分管负责人作简要说明;讨论时,对有关决策建议,班子成员应逐个表态;因故未到会的,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局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主持会议的其他负责人要在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集中多数人的正确意见。
3.逐项作出决策。对多个“三重一大”事项,会议应逐一表决。对“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形成决定;发现有重大问题尚不清楚的,应暂缓决策;分歧较大的,可请求上级组织裁决。表决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根据不同议题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应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会议文件及有关讨论情况应如实记录,存档备查。
(三)执行阶段
1.分工组织落实。经局领导班子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应由班子成员按职责分工组织实施;遇有职责分工交叉的,应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
2.严格执行决策。局班子成员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或者按组织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但在集体未改变原决策作出新的决策前,应无条件执行。
3.加强督查反馈。要建立健全决策督查制度,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情况,要进行跟踪督查,并及时向局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报告。
四、“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风险防控措施
(一)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分工责任制
对“三重一大”事项的贯彻落实,要实行分工责任制。即局党组书记对本局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监察室等协调配合,其它科室共同参与的组织机制。“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后,由领导班子成员按分工和职责组织实施。
(二)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管理
局“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会议的相关情况(保密内容除外),定期在网上发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工作由纪检组牵头,相关科室配合,共同承办监督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检查等相关工作。由纪检组负责对局党组会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将监督检查结果报送局党组。
(三)实施“三重一大”事项责任追究制度
10.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篇十
“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柳州市某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党支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凡涉及公司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必须由公司党政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
(二)坚持依法决策,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党内规章制度及公司相关规定,保证各项决策合法合规。
(三)坚持民主决策,领导班子成员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进行决策,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四)坚持科学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强化决策的调研、论证、程序、执行、监督等关键环节,有效防范决策风险,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
(五)坚持规范决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按照议事规则和各自职责、权限进行决策。
— 1 — 第二章 “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第三条 “三重一大”是指:公司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第四条 重大决策事项主要包括: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重要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要指示的意见和措施。
(二)公司发展方向、经营方针、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管理事项。
(三)公司年度经济指标等重大运营管理事项。
(四)公司的资产损失核销、资产处置、国有产权变更、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等重大资产(产权)管理事项。
(五)公司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六)公司重大安全、质量等事故及突发性事件的调查处理。
(七)公司内部机构设置、部门职能调整方案及重要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和修改。
(八)公司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九)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十)其他有关公司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事项。
(十一)公司领导班子认为应该集体决策的其他重要事项。第五条 重要人事任免事项主要包括:
(一)公司后备干部的推荐、管理。
(二)公司向上级组织推荐的后备干部人选。
(三)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任免、聘用(解聘)、奖惩等。
(四)公司领导班子认为应该集体决策的其他重要人事任免事项。第六条 重大项目安排事项主要包括:(一)年度投资计划、项目。
(二)基本建设项目、大型修建项目。(三)重大投资项目。
(四)应当向上级报告的重大投资管理事项。(五)其他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重要项目安排。第七条 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主要包括:
(一)公司年度计划内大额度资金的调动和使用。
(二)公司未列入计划的大额资金使用。
(三)公司担保、抵押、贷款等资金使用。
(四)公司其他大额度资金使用。
第三章 决策规则及程序
第八条 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应按规定程序决策。“三重一大”事项首先由公司党支部委员会研究讨论,再提交公司委员会经理层进行决策。除遇重大突发性事件或紧急情况外,必须经领导班子以会议形式集体决策,不得以会前酝酿、传阅会签、碰头会或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集体决策。
(一)重大事项决策程序:
1、党政主要负责人经过协商,确定需要讨论决策的议题。
2、重大事项议题明确后,分管领导应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初步审核,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对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应实行公示制度,扩大职工参与,进一步征求意见和建议。
3、研究行政事务决策前应充分考虑和广泛听取本单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4、根据所要决策事项的内容,准备会议材料,确定时间、地点、与会人员等。
5、根据决策的事项,先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讨论,在提交委员会或经理层会议进行决策。如决策事项特别重大,则召开公司职代会进行集体决策。
(二)重要人事任免决策程序:
1、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相关规定及干部管理权限和岗位需要,可采用竞聘上岗、组织考察任命等办法,作出任(聘)用干部决定。
2、其他重要人事任免、人才引进等,应按照公司人事任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等规定程序执行。
3、根据决定事项及内容,准备会议材料,确定时间、地点、与会人员等。
(三)重大项目安排决策程序:
1、由公司有关部门、分管领导或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
2、分管领导听取有关部门调研和可行性论证情况汇报,并提出具体意见。
3、根据重大项目安排决策的内容,准备会议材料,确定时间、地点、与会人员等。
4、根据决策的事项,先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讨论,在提交委员会或经理层会议进行决策。如决策事项特别重大,则召开公司职代会进行集体决策。
(四)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程序:
1、由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出资金使用的年度计划或计划外资金使用意向、额度。
2、由分管领导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核,提出具体意见。
3、根据资金使用意向、额度,准备会议材料,确定时间、地点、与会人员等。
4、根据决策的事项,先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讨论,在提交委员会或经理层会议进行决策。如决策事项特别重大,则召开公司职代会进行集体决策。
第九条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一般要有计划性,避免临时动议,严禁未经会议讨论表决擅自决定。如遇重大突发性事件或紧急情况不能及时集体决策的,公司主要领导可临时处置,事后应及时与领导班子沟通并说明情况。
第十条 与会人员、会议记录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集体决策纪律和保密规定,切实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第十一条 领导班子成员的表决意见和理由、会议决策结果等,应形成会议记录、会议文件等资料存档,必要时印发会议纪要,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单位)。重要人事任免要按规定程序发文,并按党务、政务公开的相关要求予以公开。
第四章 决策执行
第十二条 要不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报批制度。需经公司审批的决策事项,必须报送批准后执行。
— 5 — 第十三条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后,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任何个人无权改变集体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同时可按组织程序向上级反映,但在没有作出新的决策前,应无条件执行。
第十四条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后,由班子成员按分工和职责组织实施。遇有分工和职责交叉的,由主要领导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
第十五条 负责执行决策的部门应当制定决策实施方案,确保落实决策的工作质量和进度,不得推诿和拖延。
第十六条 在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过程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有关成员要及时提出意见,按决策程序修正完善。
第五章 决策监督
第十七条 党政主要领导是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贯彻落实,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以及决策后的实施负主要责任。
第十八条 公司党支部应依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条规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执行情况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要把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作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要对“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决策的执行和决策后的实施效果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督。
第十九条 对未经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就实施的“三重一大”事项,有关部门和人员知情后应及时向上级党委、纪委等部门报告。
— 6 —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同级监督的作用。一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要经常沟通,相互提醒,做到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二是班子成员应根据分工和职责及时向领导班子报告“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情况;三是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时,要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四是领导班子成员相互监督,对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行为,有责任予以劝阻,劝阻无效时须向班子主要领导或上级报告。
第二十一条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按规定应当公开的,要按照党务、政务公开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公开栏等各种方式予以公示,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给国家、公司及职工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的,应进行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内容、范围、程序报公司党支部或行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的。
(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三重一大” 规则和程序的。
(三)个人或少数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的。
(四)化整为零使用大额资金或拆解资金额度,规避集体决策的。
(五)因特殊原因,未经集体讨论决定而个人决策、事后又不报告的。
(六)未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回避制度的。
(七)不严格执行报批制度的。
(八)拒不执行班子集体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的。
(九)执行决策后发现可能造成损失或影响,能够挽回损失或影响而不采取积极措施的。
(十)在保密起见泄露集体决策内容或涉密材料的。
(十一)会议记录严重不规范和篡改会议记录的。
(十二)其他违反本细则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的。第二十三条 决策违规或失误;拒不执行集体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的,根据事实、性质、情节,在分清集体责任、个人责任及直接领导、主要领导责任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出责任追究意见,进行组织处理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由公司党支部负责解释。试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及建议,可及时向公司党支部汇报。
11.新产品开发的决策管理 篇十一
新产品的开发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于是企业需要对新产品开发进行持续的投入,但新产品开发不能凭经验去判断,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市场,企业需要一个对新产品开发进行把控的决策体系。评审决策是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活动,评审决策这项关键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对关键阶段的多层次评审决策机制,提高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决策质量和速度。
在这样一个新产品开发决策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两件事:
* 谁来决策: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决策应该由哪些人来做?
* 决策什么: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在什么时候需要做关键决策?
谁来决策
制订产品开发的决策不仅仅表示单纯地投资于一个合理的好创意,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而且该回报高于某一目标水平。其实很多公司拥有充分的新产品开发机会,但真正的挑战是怎样从众多机会中筛选出适合本公司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产品开发决策来实施产品战略。产品开发是由决策过程来推动的,这一过程决定要开发什么产品及如何分配产品开发资源。通过这一过程,高层领导可以引导产品开发,实施产品战略,并授权相关人员开发新产品。
在这个决策过程中,一方面有高层进行产品是否开发的决策,也有产品应该如何开发的中基层的决策,高层决策在战略方向上可以明确把握,却无法对新产品的技术以及真正的市场需求进行把握,中基层能够从一线市场和技术方面进行判断,但缺乏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真正了解,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既能保证战略方向,又能和新产品开发的具体工作相联系,成为新产品开发的关键。
通过建立分层次的决策体系,区分各类决策,确定其需要的合适的管理层面,从而使复杂的评审决策,能够得到有效分解,不同管理层面的人决策不同内容,并形成低层决策来支撑高层的决策。
从规范完整的企业管理来看,公司在三个层面上进行运行:战略投资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对于新产品来说也可以分为战略投资层、产品线管理层和产品开发层,由这三个层面来承担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相对应的评审决策,如项目的投资可行性评审应该由战略投资层来执行,计划评审则可以由业务管理层来做,而低层次的技术方案、市场方案评审则应该由产品开发层的专家来评审。
大型企业新产品开发基本上都是按照三个层面即战略投资、产品线管理和产品开发层,三个层面分别关注:
战略投资层,在公司总的战略方向指导下,负责公司的整个业务计划的管理和监控,所以关注的主要是新产品在整个战略框架下的位置,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收益,所以会重点关注新产品需求决策阶段、项目许可阶段和 新产品上市阶段;
产品线管理:负责本产品线下业务计划,对本产品线相关的事务做出决策,所以除了关注需求、项目许可和上市阶段外,还会关注中间过程如开发、测试量产等重要开发过程;
产品开发层:而产品开发层负责所属产品的整体成功,包括产品开发、发布和质量负责,这样不但要保证开发过程中阶段性的决策,还要不断关注开发执行中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决策。图1即是一个典型的不同层次不同关注点的新产品线管理体系:
当然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产品线单一,或者多产品线间的差别不大,实际运作两个层次就可以战略管理层负责投资和产品线管理、产品开发层负责新产品从市场需求到最终的上市推广,这样简单便于操作。
决策什么
搞好新产品开发工作,必须对多种新产品开发方案进行优选。所以一个好的决策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内容体系。
越高层次的决策,越关注投资的收益和整体战略的导向,所以新产品的市场影响和财务收益是最重要的。
而产品线管理层,在每次阶段评审上,都要把实际执行情况同原计划进行比较。以下这些重要的产品和项目特性应在每个阶段进行评审,以确保这些产品和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导向的连贯一致如:
*进度表的执行情况
*预期的产品成本,毛利,收益,生命周期成本
*开发方案预算和投入时间表
*重要的市场状况、竞争态势及行业信息
对于产品开发层,主要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去解决各种新产品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在进行阶段评审的时候,提供应有素材,是保证高层评审质量的重要基础。
在每次高层评审决策前,产品开发层要准备好相关材料,供高层评审决策,通过几个层次立体全方位的评审,达到新产品开发导入过程的体系上完备,确保新产品有效上市。
12.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 篇十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在农村地区全面建立三级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有效地改善了生活卫生状况, 提高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变得十分严峻, 大量人才和资金涌入到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难以得到保障。2004年国家六部委联合抽查结果显示,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中国民众仅次于“收入”之后最关心的话题, 许多民众患病后因“看病贵”而拒绝就医。为此, 本文对我国农村居民患病是否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给出各个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患病是否就医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的定量解释。
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9年CHNS数据。CHNS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是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和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合作开展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 是目前比较权威的中国居民医疗微观调查数据。CHNS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 获取了包含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河南、混北、湖南、广西、贵州, 共计9个省份城乡居民的人口学特征、生产、生活、收入、消费、营养健康以及医疗保健等指标。
2.2 变量选择
农村居民患病就医的概率可以用以下模型表示:
其中, P (Y) 表示患病就医的概率;Xi表示农村居民患病就医的各个影响因素;αi表示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ε表示随机误差项, 即未被考虑因素的影响,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参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Michael.Grossman教授创立的Grossman健康资本需求理论, 最终确立个人影响因素和地区影响因素两大类影响因素。其中, 个人影响因素包括:高年龄、男性、单身、小学、高中、保险、未工作、非农工作、患病不严重、患病严重、家庭规模、家庭人均收入。地区影响因素包括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每千人医生卫生员数、农村医疗价格水平。
3 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3.1 空模型检验
由于CHNS数据是对中国9个省份城乡居民调查得到的数据, 所以考虑以省份为高水平, 个人为低水平, 采用分层模型进行分析。
对CHNS数据进行二分类离散数据空模型拟合, 得出截距项U0的P<0.05, 数据具有层次结构特征, 可以采用多层模型进行分析。
3.2 多层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 通过变量层层筛选, 最终确定了最优模型,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4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 个人影响因素
患病严重程度对患病就医率的影响为正, 疾病越重, 农村居民越会倾向于就医, 以期减少痛苦尽快恢复。患病不严重居民的患病就医率是患病一般严重居民的0.35倍, 患病严重居民的患病就医率是患病一般严重居民的4.59倍。
受教育程度对患病就医率的影响为负, 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 对医疗健康认知越强, 在生活中更善于自我保健, 患病就医率较低。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居民的患病就医率是初中教育程度居民的0.81倍。
家庭规模对患病就医率有正向影响, 家庭规模越大人口越多, 患病后越会得到家人的关心而督促就医, 家庭规模与患病就医率成正比。家庭规模每增加一人, 患病就医率就会增加为原来的1.26倍。
此外, 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工作状态、医疗保险和家庭人均收入对患病就医率没有显著影响。
4.2 地区影响因素
农村人均纯收入对患病就医率有正向影响, 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越高, 越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 生活意识医疗消费习惯越合理, 也更加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 因而个人患病就医率就越高。从优势比分析可以发现, 农村人均纯收入对数每增加1%, 患病就医率就会增3.98%。
农村医疗价格水平对患病就医率有负向影响, 农村医疗价格水平越高, 农村居民患病就医所需的经济负担就越大, 农村居民抵触情绪就越强, 患病就医率就越低。从优势比分析可以发现, 农村医疗价格水平的对数每增加1%, 农村居民患病就医率就减少0.32%。
此外, 农村每千人医生卫生员数对患病就医率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健等.我国农村居民医疗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09 (3) .[1]孙健等.我国农村居民医疗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09 (3) .
[2]林相森, 艾春荣.我国居民医疗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 2008 (11) .[2]林相森, 艾春荣.我国居民医疗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 2008 (11) .
13.党组会议议事决策制度 篇十三
为坚持和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本单位党组议事和决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规则》等有关规定和旗委组织部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成人员
旗草原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特殊需要时,经党组书记(或党组书记委托主持会议的党组成员)批准,有关股室所负责人可列席参加。会议由党务工作人员负责记录。
二、议事决策形式
采取召开党组会议的形式,党组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三、会议议程
1、局党组成员会前提出议题;局机关各股室所也可提出议题,所提出议题须报分管领导审核同意。
2、会议议题由局办公室会前收集汇总。
3、会议议题由局办公室汇总后报局党组书记或受党组书记委托的党组成员审定后,列入党组会议内容。
14.学校行政议事决策制度 篇十四
1、校长或委托副校长主持校长办公会议、行政办公会议和教职工大会。凡涉及学校工作的改革、发展等重要事项,应主动报告党支部,听取教代会
(工会)的意见或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教代会进行讨论审议后实施,力求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2、校长办公会由校长主持召开,副校长及有关人员参加,各处室班子人员参加讨论和决定的主要内容为:
(1)上级有关批示和和重要工作的传达、贯彻;
(2)学校重大改革事项和重要工作的实施意见;
(3)按分级管理的有关顺序讲座和研究、批准人事任免、聘任;
(4)市级以上教职工先进工作者的确定、上报;
(5)校长认为有必要应集体研究的其他事项。
3、学校行政办公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由校长或副校长主持,行政中层以上和党、团、工主要负责人参加,讨论和决定行政工作的贯彻落实和分工实施的意见。
要充分发挥行政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尤其要尊重和听取不同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搞好协调,增强团结,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4、校长负责制订校长责任目标和学期工作计划,每学年和学期向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报告,并按规定上报。每学年和学期结束时,校长应向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报告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和学校工作总
结,听取和接受评议。
5、学校财务开支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理。学校收费要严格按上级规定公开标准、项目,并由行政办公会议研究后统一公布,收费一律由总务处出具统一收据,及时归缴入账,其他组织和个人均不得擅立项目、标准,加行收费。
财务开支在二万元以上的,应经校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审定;
五万元以上的应经党政联席会议批准。党支部纪检委员及教代会
(工会)民主理财小组参与监察、督查、防止和杜绝贪污、浪费及收受回扣等不正之风。总务处应接受教代会
(工会)监督。
6、教职工评优、评先和职务评荐工作,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上级有关规定办理。要充分征求教代会
(工会)和教职工的意见,按学校分级管理的体制自下而上择优推荐,由学校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考核、评荐,并向校长报告。评优、评先人选由校长召集党、政、工有关负责人会议研究后批准公布或上报;职务晋升人选由学校评审推荐小组经认真协商和无记名投票后确定上报。
7、有关教职工住房分配、教职工
(含离退休)补助、慰问、抚恤等有关生活福利待遇问题,由教代会
(工会)领导下的福利小组负责按有关规定、章程审议后报校长批准。其他重大事项由校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后决定。
15.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 篇十五
1. 医改需求和地方政府规划决策促进区域医疗PACS网络系统建设
本区 (指闵行区) 根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意见, 结合自身多年卫生信息化的基础, 与创业软件合作, 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整合, 以服务居民为中心, 以电子健康档案 (EHR) 为核心, 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遵循卫生部统一标准, 建立了卫生数据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四级卫生信息网络体系。
区内通过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 完成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整合, 同时建立的医学影像会诊平台, 实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和检验检查协作流程、会诊流程, 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协作,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提高了全区的医疗服务质量。
2. 区域医疗资源分布和资源重新整合, 逐步完善并实现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
本区位于上海市的西南部, 总面积371.68平方公里, 全区常住和流动人口共有243万。目前区内拥有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1所、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所、卫生专业技术机构5所。
通过对区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综合性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对不适合发展的系统进行重新建设, 对满足要求的原有系统进行完善和规范, 使全区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医院基本都实现了数字化医院建设 (包括HIS、LIS、RIS、PACS、EMR等) 。
3. 区域医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建设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技术支持
区域医疗中心是指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这一区域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 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教学等任务的医院, 同时承担服务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助和技术支持。
本院为市西南郊区最大的三级医院, 是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在区卫生局的统筹下以本院为中心, 联合区内南片5家卫生服务中心构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通过双向转诊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使得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医生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调阅患者以往的就诊记录, 便于医生掌握患者的病史和以往就诊情况, 减少误诊误治。
4. 区域PACS是立足于医改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局
以区域内代表性医院为核心, 通过区卫生数据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构造区域内部的医学影像信息交换平台, 以实现区域内医院的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本院于2009年以影像诊断科室为主, 覆盖区域内5所卫生服务中心影像诊断科室, 建立了区域PACS网络系统和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实现影像无胶片跨医院快速传输, 诊断医生观片数字化, 临床医生快速得到影像诊断科室报告和影像。
(1) 影像检查流程改进
有了PACS系统的支持, 患者做完影像检查后, 医生不需要等待病人影像检查的胶片, 观片诊断时, 只需在专业级显示器上调出患者的图像读片;同时打破了按不同的检查类进行报告书写的分工, 在同一个诊断工作站上可以观看和书写CT、MRI、X线等影像报告;提高了医生阅片效率, 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
(2) 图像质量的提升
PACS系统图像都为薄层图像, 一张PACS图像由数百幅图像组成, 比起原先胶片图像的几十幅图像, 能获得更全面、更精细的图像资料, 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医用影像显示器的高灰阶和高对比度也对影像的正确诊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减少了医生的误诊率。
(3) 社会效益
区域PACS系统建立后, 每天有一位医生对区域内5家社区卫生中心传输的影像资料进行核片, 为社区医院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医疗服务。就今年而言, 医院一到五月份工作量同比去年增长38.55%, 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4) 制约
PACS系统的建立, 使得医生读片更多受到网络和硬件设施的制约:如果医院网络出现故障, 则拍摄的图像无法传输到医用显示器上, 医生的读片工作也不得不停止;由于PACS系统的图像数据量庞大, 临床医生调取图像速度缓慢;医院有时会出现瞬时停电, 如果与PACS系统相关硬件为配备不间断电源 (UPS) , 则会出现仪器故障, 对医生的读片工作造成影响。在信息化数字化医疗的今天, 对医院的网络和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区域PACS网络系统建设的决策意义
医学影像PACS网络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PACS网络系统的建设不应只局限于影像诊断科室的需求, 而是应从医院整体发展出发多角度看待该网络系统建设的意义。
对于患者而言.实现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 可以在地区医院得到更高一级医院医生的诊断, 使患者对诊断结果更加放心。患者到本地区其他医院就诊时也可以缩短就医流程, 减少重复检查和检验, 节省时间和成本。
对于临床科室而言, 网络系统数字化的储存、传输、调阅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便捷、快速、高效的阅片方式, 也便于临床科室与影像科室医生进行影像学知识上的沟通和交流, 提高了临床科室医生的诊断、治疗水平。
对于医院管理层而言, 可通过工作站查看、统计影像学科每个科别每一天或每个月拍片的情况等, 医院可根据这些详细的统计材料作出决策支持。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 建立了开放式的影像交流平台, 医学影像资源实现共享, 提高了医院的会诊能力及医院网络化协同工作的能力, 扩大了医院的整体水平及知名度, 对医院的日常工作、教学及科研工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6. 区域内PACS网络系统建设的展望
区域内PACS网络系统的建设使得本区域内患者就医更加便捷, 但跨省和跨医疗系统就医依旧非常繁琐, 重复检查较多。面对越来越多的跨省就医人群, 可互操作的PACS/RIS实现跨医疗系统和跨省的共享, 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从卫生监管的角度来看, 建立区域PACS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影像诊疗活动,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使医疗机构有限的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为区域医疗改革提供有益帮助。
随着PACS网络系统建设的全面铺开, 医疗机构的逐步加入, 面对日益增长的影像资料, 可任意扩充和分级在线存储的PACS系统将更受用户的欢迎, 长期数据如何在线保存以及快速调阅等具体问题也有待解决。
摘要:本文探索区域医疗与PACS网络系统建设的决策意义。区域PACS是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局出发, 以区域内代表性医院为核心, 通过构造区域内部的医学影像信息交换平台, 以实现区域内医院的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运行3年来, 区域医疗中心与PACS网络系统建设使区域医学影像信息得以共享, 提升了现代化医院建设, 提升了区域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区域医疗,PACS
参考文献
[1]李贵祥, 刘国祥, 李刚荣, 王放, 吴昊。大型综合性医院PACS系统设计与实施。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 (1) :46-48.
[2]杨佳泓, 张建国, 母晓莉, 于广军。国际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的现况研究。中国医院, 2010, 14 (10) :4-6.
[3]袁静, 王新国。PACS系统影像存储技术现状与进展。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2) :41-44.
[4]王霏, 王晔, 母晓莉。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领域影像与非影像信息的集成方案比较。中国数字医学2010, 5 (1) :68-70.
【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医疗设备交货制度11-01
医疗设备保障制度11-17
急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0-11
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管理06-11
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职责07-30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10-24
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项目审核登记制度07-04
医疗设备使用安全09-06
医疗设备采购实施方案06-12
医疗设备项目政府采购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