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主题感悟

2024-09-28

我的学习主题感悟(精选7篇)

1.我的学习主题感悟 篇一

“人是为事而活着”,所以人活在世上真的不容易,常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当有好事降临在头上时,也不要狂喜,有坏事砸在身上时,更不要大悲,因为不管什么事情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与你纠葛,你都要以一颗平常之心去面对,因为这也是上天赐于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更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与人与己要多为别人着想,付出真心,天地也会为之动容。

遇事不要总纠结别人的过错,人无完人,任何时候都要先检讨自己还有那些方面做的不足,这样心胸才能更加开阔,人品才能更加高尚。

端正心态,注重人情,宁愿物质上受损失,也不要人品上打折扣。

以爱心为本,以助人为乐,把善良、明理、创新作为生活的准则。

2.我的学习主题感悟 篇二

一、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陕西省第19期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的陕西高校有69所, 接受培训的学员90余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文体活动五类。其中, 专题报告 (7个) 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和内涵》《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高校班级的建设与管理》《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新探》;现场教学 (2个) 为《为人民服务》《父子情深》;研讨交流 (2场) 为“自我介绍及展示本校学生工作亮点”和“贫困生资助、学风建设、网络、安全教育、毕业生就业、创业交流讨论”。

二、收获感悟

本次学习培训的总体感受是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 感到尤为充实, 收获颇多, 在此谈五点感悟。

(1) 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牢固树立了辅导员工作理念。辅导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高度体现了教育部、陕西省、各高等学校对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贯彻和落实。当今时代, 辅导员工作这一特殊职业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辅导员面临巨大的挑战。辅导员工作既具有重要性、复杂性, 又具有艰巨性、崇高性。牢固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力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这是我们执著追求的目标和信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 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服务的工作理念。

(2) 深刻接受了一次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明确了“延大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革命圣地”———延安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坐落在此的延安大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政治地位。延安大学校史馆的结束语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延安革命纪念馆完整且具有较强视觉冲击感地再现了红军长征抵达延安吴起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在“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的墙匾上, 将“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时期物质的极端匮乏和精神的相当富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引发了人们很多思考。

(3) 加强了校际间的宣传和交流, 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 获得了一个相当宝贵的交流平台, 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利用学习培训中的机会加强交流沟通, 达到学习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和宣传本校学生工作的亮点这一“取经送宝”的目的。主讲老师的专题报告和现场教学可谓是精华。在研讨交流中, 最为一致的就是工作理念和职业理想, 这使学员很快相融。这是我辅导员工作生涯乃至一生的宝贵财富。

(4) 探索了工作新模式, 拓宽了工作新思路, 获得了宝贵经验, 提高了理论水平, 增强了业务素质。刘建德教授的《延安时期的高等教育》中提到:合理的人才观是做人、做事、做学问;高尚福教授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提到:历史没有假设, 历史只有真实;姜庆副教授的《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新探》中提到:手机、网络的普及使我们在现实空间的影响力减弱, 在虚拟空间上因接不上线、对不上话缺少话语权, 无法有效教育和引导青年, 在学的时间都是育人, 学校思想教育“无闲人、无闲事、无闲处、无闲时”;石梅副教授《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讲授富有生动案例, 等等。这些都使我深受启发。

(5) 继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增进校际和校内的交流沟通, 加强学生工作研究, 信心满怀地迎接未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学习培训, 感觉印证了一句话:政治上的坚定, 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以应对时刻动态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工作对象。古人云:“以铜为鉴, 可正衣冠;以古为鉴, 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学生工作中有许多重点难点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工作研究, 为学生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3.感悟幼儿主题教育活动 篇三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过程中,幼儿轻松愉快地生成了情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技能。主题活动的时间依教育内容可长可短,因此,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听课与活动设计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将主题教育活动理解为集中教学,而与幼儿的一日活动即:晨间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相隔离,使主题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没有凸显出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整合优势。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主题教育活动的完整性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教育内容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是以幼儿所认识的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内容为基础,进而确定每一阶段的教育内容。也就是将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通过主题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各领域的活动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如:小班主题《街道上的车》。它可以通过语言:《来来往往的车》。让幼儿通过观察街道上的车,对不同的车有一定的感官上的认识;科学:《红绿灯眨眼睛》。认识红绿灯,了解红绿灯的作用,初步掌握过马路的规则;健康:《好玩的轮胎》。发展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肢体运动的协调发展,并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对车的轮胎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社会:《警察叔叔辛苦了》。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性质和场所,萌发尊敬、热爱交通警察叔叔的情感,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艺术:歌曲《这是什么车》。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编歌曲,使幼儿在感受美与表现美的同时,能分辨出不同车发出的声音;美工《我喜欢的车》。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选择制作、绘画、粘贴的形式,把自己喜欢的车反映出来,加深对车子外部特征的了解与掌握。

教育手段的整合。教育手段的整合是把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上课、劳动、娱乐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互相配合运用,发挥它们各自独特的教育作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只有将各种教育手段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灵活运用、动静交替,才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如:《街道上的车》在游戏中玩与车有关的游戏,在集中教学通过五大领域来体现出有关车的知识与常识,在家园互动中,让家长与幼儿一道收集有关车的材料。从而,以“车”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多种教育手段的整合中生动、和谐、有趣地开展起来了。即凸显出主题的完整性,又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活泼健康的成长。

如在《街道上的车》的主题活动中,仅以集中教学《这是什么车》为例,开始部分:幼儿在展示所收集的有关车的资料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基本部分:幼儿不但获得了对特殊车辆的外部特征、性能及用途的知识,而且还初步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加深了幼儿对消防队员、110警务人员、120救护工作者的敬重之情,;结束部分:以《我是特殊车辆的小司机》的游戏作为集中教学活动的结束。在幼儿喜爱的游戏中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特殊车辆的认知,而且还培养了幼儿关心、合作、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主题活动是根据幼儿周围的事物而确定的教育内容,而这些教育内容的落实,是通过一日活动来实现的。幼儿一日活动包括:入园活动、晨间活动、集中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离园活动。可以说一日活动是为主题活动服务的,它的各项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主题来进行的,一日活动的安排是否具有连续性,将决定主题的完整性。主题与一日活动的关系就好比是种子与土壤,种子必须植根于土壤,依靠土壤提供的养料才能茁壮成长。主题不能脱离一日活动而存在,一日活动必需为主题的完整性提供保障。如大班主题《街道上的车》的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入园活动:幼儿可以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车的资料;晨间活动:幼儿到发现区感知车的不同种类,为集中教学做好铺垫;家园联系:请家长与幼儿一道继续收集有关车的资料。

4.我的学习主题感悟 篇四

日前,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教材作序。《序言》强调,“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也正是依靠学习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我们继续整装出发,也必然在奔跑逐梦的路上与学习为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过去依靠学习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治病救国良方,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并实现同中国实践的伟大结合,才推倒了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在挫折中共产党人依然依靠学习,总结教训,走出了改革开放关键一步,40年来创造了无数奇迹。“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序言中,提到了这一条宝贵的经验。这告诉我们,要从过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毫不动摇的抓好学习,让人人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氛围,建设学习强国。

现在依靠学习让我们信念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班上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我们现在为什么依然要学习,因为新时代面临新形势,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共产党人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要带领群众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仍然离不开学习,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础,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要强筋壮骨,就要舍得花精力在学习上,坚持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5.我的学习主题感悟 篇五

首先,要有坚定政治信仰。当前思想文化交相错杂,价值观念多元多变对干部的信仰时刻进行着考验。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自觉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把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及时清扫灰尘、滤掉沉渣、祛除杂念砥砺心性涵养静气。不能因为基层事务繁杂就忽略了精神建设,身处基层更应该把加强自我精神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补足精神之“钙”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坚持党性至上。要常常反省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党员。

其次,要有坚定革命信念。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是我们党不同时期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凝聚民心群力找到正确道路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政治优势。基层干部要坚定对党的信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自觉把个人梦汇入基层党组织集体梦个人事业服从党的事业做到心中有梦全为党、肩上有力尽为民。基层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待遇也不高很容易消磨斗志和激情。但恰恰是这样的环境最能锻炼干部。基层工作很多都是经常重复做的细活,新时代要加强工作创新如果没有革命到底的信念,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更谈不上创新发展。我们要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强健有力的初心在基层工作中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做到低调务实、少说多干、干必干成。坚定纪律要求。纪律是党的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不可逾越的底线。作为党的干部要想站得稳、走得远就必须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在严守党纪上远离违纪红线。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做事先守矩通过在守矩方面的一丝不苟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获得同志和群众的真正认可。

6.我的学习主题感悟 篇六

主席在主旨演讲中金句频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句话“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我们练就的是抵御一切狂风骤雨的实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迎难而上奋勇前行的魄力,这就是“永远在这儿”的底气所在,从容所在,信心所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此次演讲中,主席一连宣布了中国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及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去规划世界,而是中国去融入世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促进“一带一路”实现“五通”的平台,将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这场高水平的盛会展示了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继续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信念,以及中国通过扩大进口和开放为全球经济作贡献的承诺。

7.我的五字人生感悟 篇七

第二个呢,我觉得就是“运”,“时来运转”的“运”。这个“运”是动态的,如果说“命”是注定的,不动的,而“运”则是动的。我常常觉得自己有很多“时来运转”的时候,也有很多运气很糟糕的时候。好多时候,你觉得你没有做什么,可就是发生了某种“运”。比如1958年反右已经快结束了,我被划成了极右派,为此二十多年离开学术界。后来我搞比较文学,是“时来运转”。那时已经是1981年了,我都已经50岁了,我就不知道怎么把我选去哈佛了。后来,我就相信这个“运”。

第三个字是“德”,就是道德的“德”,道德是任何时候都要“修”的,孔夫子讲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如果你不讲“德”,不讲“学”的话,那是非常大的忧患了。无论在什么意义上,我总觉得自己要做个好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像费孝通先生讲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因。一般普通的老百姓也不一定就望子成龙,可是他希望孩子是个好人,这是生存在我们老百姓文化中的一个基因。

第四个字是“知”,知识的“知”。“知”是你自己求的,就是说你要有知识,要有智慧。这一点,我觉得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即使在放猪的时候,我也一边放猪,一边念念英文单词什么的,没有把英语基础全丢掉。我原来是喜欢外国文学的,特别是屠格涅夫等俄国小说。另外一方面,我也很喜欢中国的古诗词。这些“知识”对我以后走上比较文学的道路是很重要的,因为我知道一点西方,又知道一点中国,然后又运气好,到了哈佛大学,接触了比较文学,这就使我有了从事比较文学的愿望。所以这个“知”对人很重要,有时也会决定人的一生。

第五个字是“行”,这个“行”其实是一种选择。当你面临一个个关口的时候,即便前面四个字你都做得很好,可是这最后一步,你走岔了,走到另一条路上去了,或者你这一步走慢了,或者走快了,你照样还是不会得到很好的结果。我自己有很多这样的关口,例如那时到苏联去开会,领导挽留我到莫斯科大学留学,兼做国外学生工作,但是我还是决定回北大。后来季羡林先生给我的一本书写序的时候,他说,乐黛云这个选择是对的,也可能中国失掉了一个女性外交官,但中国有了一个很有才华的比较文学开拓者。这就是说人的一生选择很重要,我留在北大搞比较文学,就是选择和命运的结合。

上一篇:省委调研群团工作素材下一篇: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