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共14篇)
1.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篇一
中学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为了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发生在我校内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xx、xx、xx、xx、xx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任办公室主任
二、各部门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制订学校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确保全校师生了解预案;强化监测与预警,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特别是消防,食品卫生、校舍安全等方面检查;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各工作组各司其职,采取有效措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有序地开展处置工作,同时向上级汇报。
2、学校教务、工会、团委职责:负责监测和报告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组织安全技能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组织开展多种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做好参与突发事件人员的思想工作。做好学校平安保卫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校内发生的各类治安案件及危及治安情况;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保护案发现场,控制事态发展,配合做好侦破校园案件的调查取证等工作。
3、学校后勤职责:负责监测和报告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后勤设施服务检查,配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或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救治学校病伤人员。
4、学校其他部门职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做好事件的前期处置工作,保护好现场,稳定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三、运行机制
<一>、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逐级报告制度
最先获悉可能发生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或发生突发事件者,应立即向校长或值周领导、值周组长报告,学校应当在1小时内向县教育局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的简要过程、伤亡人数、波及范围,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和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同时,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好续报工作。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
<二>、先期预防和处置措施
(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学校要根据政府发布的自然灾害预警级别落实预防和处置措施,针对学校的特点,重点做好防汛、抗台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一旦接到预报,立即进入抗灾状态。
1、一般灾情
值班人员向分管领导汇报灾情;分管领导进岗到位;通知下属各处室负责人做好抗灾准备。
2、较大灾情
分管领导向主要领导汇报灾情;主要领导进岗到位;落实防御措施,通知、部署学校相关人员做好抗灾准备。
3、重大灾情
全体领导进岗到位,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向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汇报灾情;救灾指导小组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落实抢险救灾,处理善后等工作,全力做好学校师生财产转移安置和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并把灾害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
1、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2、突发事故发生后,学校有关责任人要迅速赶赴现场救助受伤害师生,同时在第一时间内把事故情况报告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并拨打“110”、“119”、“120”等报警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
3、组织好学生的疏散工作,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阻止学生参加突发事故救援工作。
4、对事故的处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三)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1、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具体措施: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内各处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校内的疫情通报: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落实各项防治疫情措施,做好进行应急状态的准备;学校内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必须加强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掌握全体师生情况并及时上报;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学校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全校师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行;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计算机房、厕所等场所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县政府批准;采取停课措施时,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2、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县教育局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卫生局;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保留造成事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事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当此类事件发生,学校应迅速报告卫生局、教育局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四)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1、一旦发现有发生此类事件的倾向,学校要立即向县教育局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当地派出所汇报,同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说服教育、思想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广播、通告等形式,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聚集人员通过合法途径、正当渠道解决问题。
2、学校积极配合上级和相关部门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劝散工作。在教育疏导、反复劝散无效或发生聚集闹事等情况时,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要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配合公安部门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平定事态,坚决果断处置,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并配合公安部门采取措施对违法人员依法处置,同时做好相关的取证工作。
3、事态平息后,学校认真总结教训,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工作,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于在事件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根据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应急保障机制
学校平时应根据要求配备消防器材以及消、杀、灭药品等救灾所需物资,组织和训练出一支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队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总务处、校医要及时、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物资能源供应充足、医疗卫生服务到位。
〈四〉后期处置措施
(一)结果报送,建立档案
按照逐级报告制度,突发事件过后,学校及时报送相关情况。报送内容包括事发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直接损失;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需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等。
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资料整理归案,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档案。
(二)追究责任,实施奖惩
根据现场调查掌握的证据,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积极探索稳妥、快速、高效做好学校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新途径。
四、其他
学校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督促各应急突发事件的工作小组和各处室要根据本校实际和本预案要求,制定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稳定的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队伍,确保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顺利进行。
全体教师应长期开通手机等通讯设备,确保信息畅通,随时获悉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应急预案迅速启动。
本预案自通过发布之日开始实施。
2.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篇二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处置方案,是应急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1]。我国自2003年“非典”后开始建立一套应急体系,作为政府专项工作,标志是“一案三制”[2]。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公共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与面临风险相比,应对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还有很大差距,反映在预案的重要环节落实上,通常存在一些薄弱环节[3],说明预案在发挥应急指挥引导能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 2014年4月7日云南省黎明实业重大水害事故由于应急资源准备工作不够,云南省及整个西南地区缺乏耐酸潜水泵及高压柔性软管等救援装备,导致水流无法进行排放, 应急抢险工作开展缓慢,耽误人员救援的宝贵时间; 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铝粉尘爆炸事故因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没有监测预警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危险,最终造成事故发生; 2013年青岛“11. 22”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事故风险评估出现严重错误, 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人员疏散和封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不当,最终导致现场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上案例的应对中虽有相关预案,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应急预案管理缺少科学的评估这环节,通过预案评估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应急救援行动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尽可能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4]。基于上述目的,应急预案评估依据和评估的内容应该符合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特点[5], 本文以对照法作为评估方法,依据5个方面的评估标准,重点对预案的充分性、可行性、完整性、可接受性、符合性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估,发现问题,提出预案修订建议。
1预案评估现状
我国有关学者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能力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多,对应急预案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强调演练的重要性[6],但是演练的成本较高、耗时长,不适用于预案评估的方法推广。我国预案评估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统一、系统的评估模式还未健全,如在评估指标的设置方面,陈国华等人提出了应急预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体系完备性、内容逻辑性、整体可操作性和决策指导性[8]; 针对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一批学者提出了完备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评估指标,并针对各指标提出了应急预案的评价方法: 故障树分析法、责任矩法、复杂性评价法等; 还有些学者利用案例推理方法,通过构建突发事件本体模型,运用计算机设计数据库来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9]。
目前,我国应急预案的评估工作,很多还是依据现有预案的结构和内容等进行评估的模板式评估, 评估人员站在预案本身的结构和内容设置上开展评估,评估的结果大多依据评估人的主观性意识来判定该指标的符合性,对于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修订建议还是较为片面。还有些定量计算的预案评估方法实施起来较为繁琐,计算的过程难度较大,计算的结果可靠性也有待检验。
根据以上现状,本文介绍一种直接、高效的预案评估模式,应用对照法对预案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完善预案。
2预案对照评估
2.1评估目的
国际上一种前沿观点认为,过去以应急处置为核心,现在应该转移到以应急准备为重点,即使发生事故也不致造成严重伤亡[10]。所以应急预案评估的目的是提高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应急准备能力为目的,发现预案中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预案修订建议,完善预案,使预案能够成为政府及企业单位的应急准备能力的指导性文件。
2.2评估模式
预案评估采取头脑风暴的研讨模式,邀请预案内容所涉及的专家,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座谈,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利用对照法,对预案的结构、内容等进行逐一对照讨论,分析预案中规定的任务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现有能力是否满足其需要。最终将意见汇总,完善预案。
2.3评估内容
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预案评估方面的经验,依据我国预案体制的现状,对照法在评估应急预案中主要从5个方面开展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如图1、表1所示。
2.4评估依据
2.4.1国家和地方有关重大事故应急法规、标准和政策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管理办法 的通知》( 国办发 [2013]101号) 等。通过列举《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01号文) 等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中对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根据规定的内容,对照预案的内容、结构,找出问题。由于该标准是原则性标准,任何预案的设定都是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进行编写, 所以以此作为对照评估的一种标准,体现预案的符合性。
2.4.2上位应急预案
主要指国家层面、上级部门等颁发的一些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如“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依据上位应急预案中的内容结构设置、任务设置等对照所需评估的预案,发现问题。其他地方级的相关应急预案的设置需按照国家或上级预案编制的结构模式进行编写,在内容结构、任务设置等方面需与国家级预案保持一致,保持衔接性,有助于预案之间的联动。所以,以此方面作为一评估标准,体现预案的完整性。
2.4.3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和方法
有《美国国家事故管理系统( NIMS) 》、《美国国家应急响应框架( NRF) 》、《美国综合应急准备指南 ( 101) 》等,《通用任务一览表》( UTL) 等[11]。我国对于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理论创新方面更是非常少,美国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在对预案的设置方面更是非常完善。美国卡特琳娜飓风曾对美国西部造成重大的损失,伤亡1000余人,政府在应急执行能力上收到了群众的谴责[11]后,美国国土安全部注重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价工作,由一些专家花费两年的时间编制NIMS和UTL等重要文献[12],特别是UTL美国通用任务表中,明确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在应急预中案需体现出的任务进行了归纳总结,如表2。
通过对预案针对的突发事件的情景依据表中的规定,梳理预案中应面对的任务,发现预案在目标任务上忽略了哪些任务。美国在之后发生的灾难中, 如“桑迪”飓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预案中对台风的有关应对任务设置非常全面,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尤其在人员疏散和保护、 灾后重建恢复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公众们的认可。 因此,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理念,有助于提高预案的充分性。
2.4.4相关研究成果
演练评估结论主要是预案经过演练的压力测试后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总结,演练是对预案可行性的最好检验方式。预案中设定需要对预案开展定期的演练工作,在演练中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应急指挥不当、各个部门不知如何采取行动、应急处置措施不恰当等问题,在预案中分别是在应急指挥系统建立、 各职责部门分工、应急处置措施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需针对性的解决,所以以演练评估结论等相关研究成果作为评估标准,体现预案的可行性。
2.4.5案例分析
通过一些真实事故发生的案例,根据其事故发生到事故处置结束整个过程中预案发挥的作用及其没有发挥作用的地方,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如青岛“11. 22”事故中在信息通报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而预案中对信息传达没有相应的规定,最终造成事故形势扩大,灾难发生,所以以此作为评估标准, 体现预案的可接受性。
评估的技术路线如图2。
3案例应用
本文选取资料《某省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作为评估对象,该预案为省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涉及的部门较多、任务设置较为全面,应对过真实发生的飓风造成的大面积停电的灾难以及演练的压力测试,最终体现出预案在结构、任务设置、职责界定等方面存在问题,最终需要对预案开展评估工作,完善预案。这里简单介绍对照法在此预案中的评估情况。
3.1对照评估
3.1.1法规要求对照评估
涉及预案的法律法规条数众多,对其要进行逐一对照,如《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条,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或者电力监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事故影响范围、处置工作进度、预计恢复供电时间等信息。在《预案》中发现,对应急信息发布的规定有不一致的地方,可能会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第二部分中规定,由省委宣传部( 省新闻办) 负责协调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宣传报道工作,确保信息发布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在第三部分运行机制中,第四项“ 信息发布”规定: 各级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分别负责相应级别应急处置的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工作要按照有关规定,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正确引导的原则,统一信息发布口径,必要时,报省、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 市、区) 人民政府批准。
3.1.2国家停电预案的对照评估
国家停电预案中强调建立国家应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协调工作机制,其中增加能源局、总参作战部和武警总部等成员单位,明确成员单位的职责,并设置综合保障、电力恢复、社会稳定、新闻宣传工作组,确定工作组的牵头单位。组织体系中还增加了专家组,由国家能源局成立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专家组,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而评估的预案中在应急指挥方面没有系统化的说明,仅仅说了各部门之间的任务,对部门之间联动,负责人的界定均没有说明。
3.1.3与通用任务列表对照评估
依据表2中的任务规定,对大面积停电事件从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方面进行任务梳理,然后对照预案中规定的任务,发现缺少的和不完善的任务内容,如响应程序的落实阶段,《预案》缺少风险排查和管控,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的情况下,保安电源作为保障本单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需要在应急准备阶段中特别强调。该省已发布相关重要电力用户应急电源配备标准,但是此标准并没有强制性, 因此容易造成部分重要电力用户没有配备应急电源。如果缺少对重要电力用户保安电源的风险排查,当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后,重要电力用户自保机制存在缺项,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3.1.4演练评估结论的对照评估
演练过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 省级应急指挥部门与市级应急指挥部门的联动不足; 信息收集主动性不够,处于信息被动获取状态; 基层应急指挥部门对大局信息掌握不足,风险研判不全面,在演练中未能及时向上级提出救援要求,如交通、通讯、物资、部队的支持,在真实灾情下,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失可能会更严重。另外,部分参演城市的应急指挥人员职责不明确,各级指挥的决策人员及指挥人员的具体动作没有明确指引,决策与具体指挥界限不清晰,有些具体指挥动作反被推给决策层来承担。
3.1.5案例事故评估报告的对照评估
在应对超强台风救援过程后,有关专家对此次电力抢险的应急工作进行了有关评估,并形成了电力应急处置评估报告,在评估内容上有关预案的落实方面的要求。如《预案》对情景设计不够全面,导致在超强台风实际应对中,个别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一些电力企业对台风的破坏力以及灾情估计分析不够充分,应急目标任务不清晰,因此,出现了诸如电力调度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发生停电、应急抢修队伍未能提前向事故地区集结、向上级提请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支援迟缓和应急发电机储备和燃油供应保障严重不足等现象,这些都对《预案》修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预案修订建议
1) 改善应急预案文本结构。可以根据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特点和要求,对《预案》原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原预案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预案执行结构和参加机构的行动预案,明确每个应急预案执行机构或部门的任务和职责,任务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人员,行动预案和基本预案是一个整体,可以做成一个单独的文本,作为基本预案的附件,不反映在基本预案中,但做好衔接索引。
2) 改进处置电网大停电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借鉴美国国家事故管理体系中的ICS[13],建议在 《预案》修订时,将建立标准化的应急指挥体系及运行机制纳入预案之中,现场指挥部、相关地方和行业的指挥体部与省级指挥部要按照统一指挥的要求标准化运作,相互之间要能有效衔接,保证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3) 明确任务清单和关键响应部门应急操作程序。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也进行进一步深化,加大相关部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主要职责部门商讨确定主要任务清单( 能量化的尽快量化) ,在基本预案中固定下来,并且要求相关职责部门制定和任务清单相匹配的、标准的能力保障和应急响应操作程序。
4) 明确第一响应原则和第一响应人制度。承担应急职责的部门或相关人员,一旦出现了应急预案中发生的情形,就立即按照应急指挥职责SOPs去做,同时向上级和相关方面报告,不要等上级的指令或命令下达后才去做。
5) 应体现公众保护的重要地位。要求大停电期间保障好居民的饮用水、天然气、暖气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要求,满足停电期间居民基本生活。 这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14]。
4结束语
3.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篇三
1.1编制目的
根据路桥集团海外公司生产实际,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所在国的政局时有变化,一些突发事件对我工作人员及项目安全潜在一定的威胁。为保障海外工作人员的安全,及时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公司员工及财产的安全,特建立海外项目人员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及预案。
1.2编制原则
1.2.1预防为主,快速响应:时刻做好应对海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应急响应,认真做好日常信息收集,监测预警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涉外事件的因素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2.2以人为本,确保安全: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保障项目部职工临时工的生命、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涉外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由海外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组成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和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前方沟通、综合协调、联络人、维稳(负责善后事宜)等业务组;当事海外项目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做好应急救援事宜。应急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综合协调、联络人、维稳(负责善后事宜)等业务组,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局势进展。突发事件小组按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海外公司所属各海外项目部,面对重大安全威胁突发事件,严重威胁我公司海外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类突发事件。
2.组织机构和应急职责
2.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设立三级管理体系,海外公司领导小组为一级,项目部领导小组为二级,项目各科室、各班组为三级。
2.1.1海外公司重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书记
成员:副总、总工、部门负责人
(1)沟通业务组(国内):总工任组长,工程部经理为成员。
(2)综合协调业务组(国内):书记任组长,办公室主任为成员。
(3)联络人业务组(国内):副总任组长,人力资源助理为成员。
(4)维稳业务组(国内):副总任组长,政工、保障部、企管部、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1.2海外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应由以下成员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书记 副经理
成员:项目经理助理、办公室负责人、机料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工程负责人。
(1)应急办公室(海外):项目书记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2)综合协调业务组(海外):项目副经理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3)联络人业务组(海外):项目总工任组长,项目人力专员为成员。
(4)维稳业务组(海外):项目书记任组长,项目办公室、机料、财务、工程负责人为成员。
2.2应急职责
2.2.1重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职责(公司级)
审定各海外项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掌握项目部所在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可调用应急资源;批准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指挥、协调管理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行动;判断事件形势和事态发展走向,提出处置建议;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迎接下一步行动。
2.2.2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职责(项目级)
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商议或直接发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令,指挥、协调、调用应急资源,集中力量组织救援,按程序向上级报告。
2.2.3国内业务组
沟通业务组(国内):当事故发生时,立即与项目部、国内上级部门、政府有关部门联系,请求紧急救助。
综合协调业务组(国内):掌握海外公司可调用应急资源;指挥、协调管理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行动;判断事件形势和事态发展走向,提出处置建议。
联络人业务组(国内):建立海外人员详细档案,传递人员动态信息。
维稳业务组(国内):对回国人员,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2.2.4国外业务组
应急办公室(海外):应急办公室负责将各项应急指令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制修订项目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确认应急联络电话;负责应急值班,收集、接收、报告和传达突发事件信息,跟踪事件动态,并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供应急处置工作的技术信息支持和通信保障工作。
综合协调业务组(海外):负责协调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需要外交途径解决的问题和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并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负责应急资金筹集,确保资金能满足求援抢险需要;负责应急物资的购买和调配。
联络人业务组(海外):每天编制《海外人员动态表》、建立包括国内联系人在内的完善的人员信息表格,及时传递给国内。
维稳业务组(海外):对海外人员,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2.2.5应急的各项准备
(1)车辆准备;(2)消防设施的准备;(3)急救药品的准备;(4)防护用品的准备;(5)食物储备的准备;(6)人员精简的准备;(7)现金准备。
2.2.6紧急救助
当事故发生时,项目部立即与中国大使馆及当地中资机构联系,请求紧急救助。
2.2.7通信联络
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小组相关人员通信联络要保持24小时畅通。
3.应急程序
3.1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
3.1.1应急小组收集、获取、记录、整理各个渠道的信息,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1)政府通告;(2)外交部门、使(领)馆通告;(3)新闻媒体。(4)来源于本单位各级组织和员工的信息。
3.1.2应急小组对预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
3.1.3应急小组下达预警指令,由各项目科室负责人负责执行。
3.1.4根据事态变化,领导领导小组下达解除预警指令,由应急小组通知各科室、班组,解除预警。
3.2应急预案启动
3.2.1当突发事件发生,现场应急预案启动,并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3.2.2预案启动后,应急小组和有关人员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并报告海外公司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3.3 应急工作步骤突发事件按照其发生、发展过程,分为瞬时事件和非瞬时事件
3.3.1瞬时事件,即发生和结束在瞬间完成,应急反应主要是救治伤者、恢复生产和处理善后。
3.3.2非瞬时事件,即事件本身在持续发展,应急反应主要是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3对非瞬时事件,项目部根据事发现场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着重应急资源的协调、技术支持、法律、外交、商务及信息管理。
3.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应在信息发布前报海外公司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审批。
3.5应急预案终止
根据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发展情况,由公司突发事件领导领导小组组长下达本预案的终止令。
3.6善后处理
应急预案终止后,出现人员伤亡死亡情况,进行医疗救治、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由维稳业务组负责。
4.预案实施与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四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1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严重危害,指导和规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保障师生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校范围内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事件的处置。
二、应急指挥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总指挥,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
指挥部下设五个组:医疗救护组、疫情信息报告组、现场组、后勤保障组、联络协调组。
医疗救护组
组长:副校长;成员:团委、艺体组人员。
疫情报告组
组长:总务副主任;成员: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现场维护组
组长:政教主任;成员:安全员、寝室管理人员。
后勤保障组
组长:总务主任;成员:各行政成员、总务处成员。
联络协调组
组长:(教导主任);成员:教导处成员。
三、职责
1、指挥部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指挥部根据事件状况及时宣布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高效处置。
2、医疗救护组职责:
(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重病人进行现场紧急处理。
(2)配合医院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者。
3、信息报告组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信息报告责任人必须及时赶赴事发现场了解如下内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能的发病原因、可疑食物。
(2)信息报告责任人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接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在征得学校主要负责人同意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卫生局、教育局、疾控中心、卫生院报告内容:①发生时间②发病人数③主要临床症状④可能发病原因⑤可疑食物⑥事件发生单位的联系电话⑦紧急处置措施。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所消毒指导。
4、现场维护组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维护人员必须维护现场秩序。
(2)保护事发现场,妥善保护可疑食物及相关设施、设备,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等。
5、后勤保障组职责:
(1)及时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所需物资。
(2)加强卫生宣传,消除师生恐慌。
(3)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工作。
6、联络协调组职责:
(1)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2)协调各组之间的工作。
四、本方案适用于20xx——20xx学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2为了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市一中(益智中学)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学校师生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2、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的指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见附件),设立应急公共卫生知晓事件处理办公室——医务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应在10分钟内赶到常设办公室,研究制定应急措施,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3、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学生收听季节传染病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杜绝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4、建立严格的校园环境卫生、教室卫生、办公室卫生、学生宿舍卫生、饮食卫生等检查制度。
5、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遇有学生突发群体性(1个班3人以上同时出现)公共卫生事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医务室;医务室必须及时向学校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报告市教育局体卫工作站及市、区两级疾病控制中心;不得瞒报、漏报和谎报;并积极采取救治措施: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学校迅速联络医院进行诊治,医务室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7、在群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学校在疑似症状未确定时,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做好隔离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具体运行流程、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与关系。
二、我国应急机制建设的现状
1、建国初期:
我国在“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指导下,政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与消除传染病上,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以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体系,它就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雏形。
2、目前现状
国际:
特别就是9、11事件与SARS事件后,世界卫生组织与其她国际组织更加快与加强了应急机制的体系建设。
国内:
◆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改革与努力,基本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
◆拥有一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的卫生应急专业机构与技术队伍;
◆初步形成了以传染病爆发疫情防控为重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3、还存在的问题:
SARS事件集中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
◆表现:卫生投入不足,指挥管理不力,信息渠道不畅,防疫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不强。
◆党中央高度重视,明确提出3年左右的时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三、我国应急机制建设
1、指挥决策机制
它就是指在掌握充分信息与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法,从中选择合理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构成:政府领导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
◆运行程序:监测预警→信息收集→拟定方案→指挥调度→调整评估;
2、组织协调机制
◆构成:中央与地方的组织协调、政府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卫生部门内的组织协调;
◆运行:部门间联防联控、区域联防联控、重大疾病联防联控、
与港澳台地区的联防联控、国际合作;
◆工作内容:信息报告与通报、措施执行
3、监测预测预警机制
◆它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是指将监测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分析作出预测,评估事件发展趋势与危害程度,在事件发生前或早期发出预警信号,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与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蔓延。
◆预警级别: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分为四级。
红色(特别严重)、橙色(严重)、黄色(较重)、蓝色(一般)
4、应急响应机制
◆即就是响应主体对事件作出的反应;
◆应急响应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国的应急响应处置能力与水平正在迅速提升,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部门联动、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6.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篇六
一、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组 员:XX
二、工作职责
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处置和部署学校内部特别重大和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预防措施
1、认真抓好师生的安全教育。
2、积极做好学校稳定工作。
3、高度重视学校危房问题。
4、加强学校网络监控和危化品管理。
5、努力做好学校招生、考试安全等工作。
四、应急措施
若发生突发事件后,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及时赶往现场,靠前指挥,组织抢险救护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1、成立总指挥机构,对事故进行全面指挥。发生突发公共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和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2、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迅速开展救治工作。传达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并注意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3、做好通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事故灾情按分类管理程序向上级报告,并将上级指示及时传达到学校基层。
4、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五、严明纪律
7.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篇七
我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起步较晚,关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规范,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公布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目前仍在征求意见中至今未正式发布; 2010年先后发布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预案管理办法”) ,国内有浙江、江苏、天津等少数几个省市发布了应急预案编制的导则,此外关于如何编制企业应急预案这方面的报道并不多见[2],笔者在自己多年从事应急预案编制的实践基础上,针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改进完善应急预案编制的一些思路。
1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1 “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不明
实践中存在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环境事故、环境事件等多种不同的叫法,导致了应急预案在讨论对象上比较混乱,根据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因事故或意外性事件等因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危害或威胁的紧急情况”,可见突发环境事件必须是同时满足“突然发生”即事件在时间上的突然性、“造成或可能造成对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即危险性、“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危害或威胁的紧急情况”即社会影响等多个要素的事件才能被称之为突发环境事件[3],由于对这一点理解不够,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 1) 一般工业企业出现超标排污的情况,是否属于突发环境事件? 工业企业的应急预案,把环保设备发生故障出现超标排污看成突发环境事件,并作为整个预案的主要讨论对象,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是否属于突发环境事件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超标排污是否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取决于非正常排放源强、环境容量等情况) ,分析周边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危害或威胁,如果不是,则属于普通的环境污染事故,不能列为突发环境事件。
( 2) 自然灾害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是否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对象? 实践中很少对此进行讨论,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也缺乏自然灾害方面的专家参与。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由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属于应急预案列入讨论的对象,鉴于我国大型企业、重化工业等多沿江沿海分布,同时我国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实际情况,这是预案编制中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的要求出发,必须把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列入应急预案的考虑对象,加强应急预案和防灾预案之间的联动关系,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他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在预案编制中应咨询自然灾害方面的相关专家。如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在对福岛核电站进行评估时,不仅考虑日本多地震的国情,而且还向当地自然灾害专家进行咨询,重视海啸隐患。
( 3) 长期积累的环境污染导致的突发社会事件,是否属于突发环境事件? 近年来,频频发生因长期环境污染群众上访聚集或成为舆论热点等各种社会性事件,笔者认为,该类事件其社会压力从形成到发作有一个突发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公众对其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威胁的一个反应,就这一点上来说,其符合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应作为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考虑,因此,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和舆论应对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应注重和政府部门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和协调,如大气污染排污重点企业其应急预案编制应结合政府的重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等。
1. 2 “环境风险”识别不清
环境风险识别主要指依据环境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企业环境风险源,并根据环境风险的特性,确定其环境风险,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点。
实际工作中,首先从风险环节识别和风险物质识别两个环节去确定风险源,其中环境风险环节识别即明确企业的环境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储存、处置哪个环节,同时还需要结合本企业和同类企业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各种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和风险事故概率等进行全面分析; 风险物质识别则主要参考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9类78种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的310种,评估企业所含有的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然后根据风险源情况,对事故后果进行预测,评价事故影响范围,明确相应的响应级别。
但是实际工作中,企业尤其对安全生产事故或自然灾害事故较为重视,而对可能导致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不敏感,编制人员只能依据环评报告中的风险评价专章或者安全方面的预案和评价报告展开环境风险辨识工作,表现为应急预案能识别到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生产安全领域方面,对次生、中间产物的环境污染也缺乏分析。
笔者认为,由于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技术难度大,存在不确定因素多,应该考虑将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前道工序,即首先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邀请外界专家前期介入,企业成立来自安全、环保、生产、消防、后勤等各个职能部门的联席小组,进行现场踏勘后集思广益进行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的结果基础上明确后期应急预案编制的深度和部门之间的分工,如风险评估结果为风险轻微或者一般,则可向管理部门提出简化预案的建议。
此外在进行环境风险识别的时候,还应重视环境敏感目标,不同的环境敏感目标( 即环境风险受体) 对同样的环境风险其脆弱性、敏感性和承受能力均不同,因此后果也截然不同,所以环境敏感目标的识别在风险评估、预案编制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敏感目标的识别以及其处置行动计划多数编制人员往往会忽略,只考虑企业本身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和控制,对环境敏感目标没有进行认真分析识别,未考虑其承受能力差异,编制时也未对环境敏感目标编制应急处置方案。
1. 3 应急预案编制级别混乱
根据“预案管理办法”第八条,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专项和现场处置预案3种,并规定了不同的格式要求。
实际工作中,大家比较重视也常见的是带有综述性质的综合预案,更有操作性和实际意义的专项和现场处置预案反而不是那么常见,实际上,根据办法规定,环境风险种类单一,只有某一类型环境风险的企业只需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需编现场处置预案,只有对于环境风险种类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突发事件的,企事业单位才应当编制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也就是说理论上企业应急预案应当是以专项和现场处置预案为根基,综合处置预案为塔尖的这么一个体系,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情况是颠倒的,综合应急预案数量最多,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应急预案的内容不够具体其可操作性不强。
此外“预案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对工程建设等群体性活动有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编制临时环境应急预案。这点也往往被人所忽视,实际中主要盯着已建成的工业企业,对施工建设的环境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如厦门漳州PX项目加氢裂化管线发生的闪燃事故就引起了媒体关注。
因此对于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的生态影响类项目,以及施工建设期也可能发生有较大影响的工业类项目,需要重视其临时预案编制工作。
1. 4 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处置措施不具体
目前大多数应急预案除了综合应急预案这个层面外,专项和现场处置这两个更为基础层面上的应急预案都比较薄弱,或者雷同缺乏针对性,实践中除了大中型企业能做到按重点岗位制定应急预案以外,广大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能力针对岗位制定应急预案,导致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指南,建立卡片式的现场处置应急预案格式( 明确岗位的警戒、救护、控制、排险、洗消和善后等六个职责)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企业是否存在需要制定现场处置应急预案的重点岗位,如有,采用卡片式的方式制作现场处置预案并进行管理[4]。
( 2) 响应情况不明确
不少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响应措施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实际的响应内容,各个部门有哪些具体工作,怎么去做? 这些都不明确,笔者认为,现有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中对企业应组成哪些应急救援队伍、其职责分别是什么进行了标准化设置,有流于形式之嫌,应首先考虑以企业现有部门为依托,在此基础上明确企业现有各组成部门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如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不同企业组织结构特点设立,明确响应的具体细节。
( 3) 预案衔接情况不到位
企业应急预案、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周边部门单位的预案均应互相协调相互衔接,但是实践中大部分应急预案均在自说自话,又或者把上一级应急预案作为附件但是内容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加强互动性,在预案编制过程中和评估时,应邀请其他部门、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管理人员参加,同时应急预案应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吸收来自外界的反馈信息并进行修订。
( 4) 应急监测计划不合理
应急预案中提出的应急监测计划,是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进行监测,判定事故性质的重要依据,但是实践中应急预案的计划大多与环评雷同,缺乏针对性。因此在预案评估时,可邀请应急环境监测机构人员参加,应尽可能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广泛参与。
2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路
如何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的编制,笔者分析,有以下几点思路:
( 1) 我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应急预案编制的普遍展开,应急预案编制的重心应该从解决“有没有预案”向“合理不合理”进行过渡( 这也是解决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的办法) 。应急预案编制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如应急预案中的疏散路线,目前应急预案疏散路线是否合理,备灾点设立原则等问题均不明确,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环境科研工作,为基层编写应急预案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撑。
( 2) 明确什么样的企业应编制什么样的应急预案。鉴于“办法”仅给出原则性说明,其陈述类似于环评法律中有关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登记表。笔者认为,环保管理部门可采用类似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的形式对不同企业的预案编制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管理的基础是1. 2中所提出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
( 3) 提高应急预案编制的技术水平,从抓住“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重点开展,首先应搞清楚“是什么”,这个项目的环境风险究竟是什么,环境敏感目标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企业的环境风险和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对不同环境风险的承受能力,应急预案提出的措施才谈得上有的放矢。“怎么办”指的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环境应急措施和相应的敏感目标应急计划。笔者认为,首先应从程序上着手,把包括企业环境风险识别和环境敏感目标分析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的前置程序( 类似环评大纲) ,邀请外界专家等前期介入评估。同时建议尽快完善应急预案编制的导则体系,推出不同行业的编制预案导则。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应急预案不但要从薄到厚还需从厚到薄,建立卡片式的现场处置应急预案格式规范。最后还需要把敏感目标应急计划和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
( 4) 在应急预案编制中如何加强与其他各级预案的协调性衔接性,笔者认为,各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以纳入统一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系统中为目标,最终实行应急信息的综合集成、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应急管理[5]。
( 5) 新形势对应急预案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把一些非政府组织作为重要的应急资源,把他们纳入应急响应体系之中。我国目前舆论对突发环境事件高度敏感社会舆论活跃度高,事件的应急响应中除了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报告与处置流程之外,应增加有效应对公众和舆论媒体方面的计划安排,应急培训演练中应包括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和信息发布,应急预案可考虑向公众实施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等,这方面可向国外学习[6]。
( 6) 目前关于应急预案评估缺乏相关标准,应及早确立应急预案评估的标准,以便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鉴于应急预案实际是一个动态进行的过程,情况始终在变化之中,同时对企业应急能力的评估,很多涉及法律法规层次的要求,这些都很难量化,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对应急预案的评估应尽可能采用定性的方法,不宜采用定量的方法[7]。
3 结束语
8.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篇八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风险识别;应急医学科研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发现、确认并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只有做好风险识别,才能正确地分析风险因素,更好地评估公共卫生风险,为制定卫生应急对策服务。
对于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风险评估,应重点整理、描述与事件有关的关键信息,如事件背景、特征、原因、易感和高危人群、潜在后果、可用的防控措施及其有效性等。如我国开展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04:H4疫情的风险评估时,应重点描述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感染人群,病原及疾病的特征(疾病的严重性、传播方式),我国进口及销售可疑污染食品的情况,监测、救治及防控能力等。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认识风险属性并确定风险水平的过程,即通过分析比较用于确定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性和脆弱性的相关资料,得出风险要素的风险水平。
对于日常风险评估,分析的侧重点因事件类型而异。如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分析时,需综合考虑该传染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毒力;季节性、地区性;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等)、人口学特征、人群易感性、对政府和公眾的影响、人群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政府的应对能力等;对意外伤害、中毒、恐怖事件等非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分析时,需综合考虑事件的性质、波及范围、对人群健康和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和政府的应对能力等。
2.1发生可能性分析
对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所造成的传染病、中毒、意外伤害及其他次生、衍生的公共卫生风险,可结合事件背景、各类监测信息、历史事件及其危害等,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2.2后果严重性分析
对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公共卫生后果严重性分析,可从风险影响的地理范围、波及的人口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对重要基础设施或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程度、对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对公众的心理压力等方面考虑,大型活动还应考虑风险对该活动的顺利举办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等。
2.3脆弱性分析
对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脆弱性分析包括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分析,可从人群易感性、公众心理承受力、公众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医疗救援能力、技术储备、卫生资源及其扩充能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生活饮用水、食品供应、卫生应急能力等方面考虑。
3、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是将风险分析结果与风险准则相对比,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如采用风险矩阵法,可分别对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评分,计算出各风险的风险分值。根据风险分值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风险级别。根据风险等级和可控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风险控制策略,依据有效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原则,从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风险危害等方面,提出预警、风险沟通及控制措施的建议。
4、应急医学科研的重要性
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突现”。在类似非典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科技工作者往往面临无法规依据、无支撑条件、无经验积累等多种实际困难。在此条件下,提高应急医学科研能力,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途径,对于尽早实现研究目标,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应急医学科研的基本特点
时效性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应急医学科研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期限,组织的时间越快,则实现价值越大。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非常紧急,如果应急医学科研反应迟缓,则可能贻误最佳时机。针对性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应急医学科研主要是针对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和需要攻克的科学问题而开展研究,其研究的内容针对性越强,则突发事件处置就越顺利。
实用性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针对特定时间、特殊状态、特别情况,必须利用核心技术手段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面临的困难,而且要求其科研成果必须在应急处置实践中尽快得以应用。探索性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由于我国应急医学科研基础比较薄弱,成果积累较少,国家储备数量和品种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急需系统预测和全面规划,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部署,满足处置需求。
6、应急医学科研的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是指应急医学科研必须以应急医学处置的实际需求为牵引,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场,系统分析我国现实面临的各种疾病威胁,准确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情况,全面掌握疾病流行趋势,着力解决理论、技术、装备和药材研究的关键问题,提高保障能力。突出重点是指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处置过程中,应急医学科研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结合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中承担的重点任务和应急体系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研究重点,在有所长的领域发挥突出作用。
攻关协作是指组织应急医学科研必须从现代科学发展学科交叉越来越多、学科专业越来越细、新兴边缘学科层出不穷的特点出发,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身特点,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协同配合,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攻关协作的态势。科学决策是指应急医学科研的组织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谨的系统工程,其决策的科学,决定科学研究的质量,必须准确提炼科学技术问题,迅速提出对策措施,充分考虑利弊条件,及时反馈动态进程,不断修正各种错误,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7、结语
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要不断明确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重点,丰富卫生应急的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肖瑶,潘华峰,冯毅翀,潘华山.广州亚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年10期.
9.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九
为了提高我院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发构建突发医疗事件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保证突发医疗事件能够得到快速、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应急救治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突发医疗事件概念
突发医疗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需要医院相关人员紧急参与救治的所有与医疗相关的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情突然加重危及患者生命或者因医疗意外而需要紧急救治的事件。
三、组织机构
成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组长:**
副组长:**
员:
员:
成立医疗应急救治小组
1组:组长:***
成员:
2组:组长:
成员:
医疗紧急风险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应急救治小分队
到达抢救现场参与救治。并协调相关医技科室、病房做好接诊患者的各项准备工作。
医护人员防护、抢救的物资、药品、器械以及应急救治必需的资金的准备工作。抢救器械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心电图机、吸氧设备、除颤仪等所在科室注意检修、保持功能位,做到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将抢救器械迅速运抵抢救现场并实施抢救。各种抢救药品应准备充分,并注意保管、检查,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职责:
1、对我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负总责。
2、事件发生时,根据医院的部署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3、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落实应急处理措施,负责医院的突发医疗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4、必要时上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协助我院的应急救治工作5、突发医疗事件发生时,医院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付费的政策,切实保障患者的人身健康。
四、工作目标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法治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此类事件,并按有关规定逐级的、及时的向团疾控中心及卫生局上报。决不隐瞒、缓报、谎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在院内蔓延。
五、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院职工的防护意识和医院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时上报团疾控中心及师卫生局。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医院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六、工作方案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医院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医院应经常对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米取有效措施,强化医院卫生规范化管理。
加强医院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各科室卫生、病房卫生和环境卫生,为职工、病员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就医和工作环境。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疫抗病能力。
落实好健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传染病的专题教育,增强群众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增强群众对各种传染病的认识,提高防疫抗病能力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监测报告
1、临床医技各科室人员做好日常监测工作。
2、要与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3、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不明原因发热、腹泻或疑似传染病例进行登记,按程序及时上报,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隔离措施。
1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防制,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三)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肖国普
副组长:李德树刘金贵王志杰
成员:张吉文侯世龙刘孝增各年级部主任、班主任
(二)学校职责
1、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学术活动和会议的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暂停成人教育和业余培训等教学活动。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1)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中小学须报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五、报告
突发事件报告
(一)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报告,学校医务室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传真形式(或电话)向教育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处置措施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二)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三)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四)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五)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六)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七)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七、联络报告、保卫维稳、后勤保障等应急响应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
八、信息公布
准确客观宣传卫生事件情况及防控进展情况,争取家长和学生的支持配合,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准确把握宣传导向,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九、保障措施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十、善后与恢复工作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二)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三)总结经验,进行整改。加强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校内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经卫生部门确定康复后方可复学;污染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十一、责任追究
11.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篇十一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突发性、群体性、危害严重性、处理综合性和系统性[2]。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人群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威胁。应急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事件所采取的预防响应,恢复与计划[3]。其主要目标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有效预警,控制疫情蔓延,减少此类事件造成的人民健康损害和社会经济损失,迅速恢复正常状态。完善的应急处置体系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其损害方面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2003 年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2007 年太湖水污染、2008 年汶川大地震和2009 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等。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的重视[4]。完善的应急机制是妥善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保证。
本文通过对沂南县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完善该体系的合理建议。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
1.1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财政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必须迅速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目前来看沂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经费投入水平偏低,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应急指挥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突發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源的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着“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效益”等现象,资源配置比较粗放,资源配置标准和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也缺乏激励和考核机制。
1.3 应急队伍素质不高
很多医务人员缺乏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观念和必要的技能,没有具备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某些公共卫生问题和事件的敏锐眼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 ,尤其是缺乏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疾病监测报道、突发事件现场处理处置判断等能力。
1.4 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构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完全落实其作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总纲。
1.5 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不完善
对于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等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为给予足够重视。
1.6 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措施相对滞后
面对危及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既要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又要与相关部门配合,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控制、预防等工作, 因此,要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保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束缚。
2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几点建议
我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2.1 经费投入不足,应增加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实施建设
积极建议政府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财政拨款,并通过争取社会资金及相关建设项目等方法,吸纳更多的资金用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房屋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完善实验室相关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
2.2 应急队伍素质不高,应加强应急队伍素质培养,增加培训力度
建立实用高效的应急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完整的培训方案,通过积极引进各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现有应急队伍专业培训,邀请内地知名专家来我州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切实全面提高应急队伍相关知识储备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2.3 进一步完善预警体系
在原有预警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监测数据软件分析,建立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平台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疫情信息的收集、归纳、综合分析及处理能力,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疫情爆发流行的早期,及时采取有效的快速应对措施,延缓疫情的蔓延,降低疫情损害。
2.4 积极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在现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结合沂南县地区传染病疫情爆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形成完善预案体系并编辑成册,同时建立预案动态管理机制。所制定的预案要求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按照各类预案要求进行实战模拟演练,模拟演练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以上方面的提高、改进和有益补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高效,实力过硬,经得起实战检验的沂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必将建成;必将大大加强沂南县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必将显著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此类事件给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 .北京:中华法律出版社,2012:1-2
[2] 谭晓东,陈小青,王凤婕,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概述[J] .中国公共卫生,2012,39(8):901-903
[3] 柳耀远.加强基层疾病控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19:82-83
12.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篇十二
目前, 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已经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展较快, 并在实战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一) 预案涵盖种类较为完备。绝大部分基层央
行都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涵盖范围较广, 涉及公共事件、自然灾害、金融风险、会计业务、支付系统、货币发行等诸多方面。
(二) 预案体系相对完善, 主要表现为, 一是应
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较为完善;二是上下联动的预警体系基本建立。各单位根据基层央行的职责和业务特点, 制定了预防、预警突发事件工作制度, 对异常情况的跟踪、监控制度及评估标准, 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预警网络;三是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各基层行普遍建立了应急处置责任制和应对人力、物力、财力、交通、通讯等应急救援保障机制, 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形成突发事件的救援合力。
(三) 效果初步显现。通过预案的制定、演练和
人员的培训, 基层央行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 应急效果也初步显现。
二、当前基层央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 主观认识与客观情况存在偏差, 学习和总结较为欠缺
部分基层央行和部门负责人对金融突发事件的灾害性和防范突发事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为突发事件偶然性强, 往往容易使人产生侥幸心理, 在正常情况下, 部分基层央行和部门负责人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考虑得不多, 经验也明显不足, 对成功防范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和查漏补缺的工作不到位, 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 才实施补救措施, 事后总结教训也不够全面和有效;加之平时对应急预案演练次数少, 对预案内容和操作程序不熟悉, 而且往往是演练一结束就将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不知该如何迅速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
(二) 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重点不突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基层央行多数专业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大多是对上级行下发的应急预案复制, 并未在总结其他相关案例的基础上, 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 因此造成许多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忽视与实际工作结合;重书面预案的制订, 轻应急措施的落实。少数机构的预案形同虚设, 考虑问题和情况假设不全面、不具体, 重点不突出, 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制定得不够清楚、明确, 有的在部门职责和相关人员调整后, 也未对实施方案及时修订, 调整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
(三) 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机构职责划分不明确, 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根据国务院应急管理规定,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督和处置工作由银监局负责, 对金融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主要由人民银行负责;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人民银行、银监局的职责在总体上进行了划分, 但是对于某些边缘领域防化风险的具体职能的划分却不够明确, 如系统性风险如何界定, 在处置金融风险中各相关机构的责任如何明确等, 这些都容易造成双方在管理上的越位或缺位, 贻误应对和救助时机。同时, 对于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信息获取的速度, 阻碍了各机构对突发事件应对的合作, 也增加了应急成本。
(四)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 应急处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 虽然基层央行的应急预案均规定了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 但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预警量化指标体系, 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大多靠个人的主观判断, 容易产生预警不力和预警过度的问题, 不利于突发事件的防范和解决。同时对金融突发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这也不利于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总结和完善。
(五) 应急处置后勤保障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 各基层央行的应急处理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 许多相关部门的配套管理工作还未跟上, 如后勤保障工作等。后勤保障方面虽然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购置了一部分应急处置物资, 但因未建立专门有效的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发生突发事件时就容易出现应急物资短缺、变质、丢失等状况;且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过后如何进行管理也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模式。同时, 由于除了部分常备应急物资可事先购置, 许多物资都必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殊需要临时购置, 这给集中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带来新的课题。
三、完善基层央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议
(一) 全体动员, 深刻认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要发动基层央行的全体员工深入学习金融突发事件应急知识, 深刻认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领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从思想的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树立风险意识, 常敲风险警钟, 做到面临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金融风险等突发事件时有备无患, 处置措施及时稳妥, 确保辖内经济、金融工作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二) 细化应急预案内容, 做到应急预案重点突出
各机构、部门在制定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结合自身实际, 注重可操作性, 多设想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根据风险点细化应急预案的措施, 区分突发事件危害程度, 突出对重点位置、重要部门、主要系统的安全保障。
(三) 在辖内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联合演练和信息共享制度
1. 建议与当地政府和银监部门、金融机构等
进行协商, 对职能划分、沟通协作等达成共识, 并选择适当时机和金融突发事件种类, 组织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以解决在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协调难、实施难的问题。选择金融突发事件种类进行演练时, 应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工作实际, 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预案, 开展突发性, 非预知的应急演练, 突出内外协调、上下联动, 以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检验、提高实战应变能力。
2. 打破应急信息分散和垄断的局面, 改变目
前发生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时以部门为单位逐级上报信息的体制, 建立条块结合、快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力。
(四) 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应急处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 通过对金融风险状况的监测, 综合评价风险状况, 确定风险等级, 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测, 预警。建立应急处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处置措施和处置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和不足, 并进行推广和预防。
(五) 建立内部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 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结合实际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统筹安排, 建立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 保证应急救援需要。
1. 合理确定应急处置物资最低库存量, 根据
突发事件事态的发展情况, 及时添置应急处置物资以备用, 这样既可避免浪费, 又可保证应急物资供应。
2. 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应
13.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十三
一、目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协作、迅速控制、减少损失的原则,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公路客运站站内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任务
组 长:客运站站长、支部书记(负责突发事件的总体工作)
副组长:客运站副站长(负责协助总指挥工作,总指挥未到场时行使总指挥职责权力)
成 员:客运站中层以上干部(负责疏散、扑救、报警、宣传、消毒、救护、信息反馈、事故调查、治安管理、物资配备等)
三、应急响应
(一)发生火灾、爆炸时的应急响应
发现灾害事故后,由通讯组迅速拨打“119”报警,同时向运管处、公安部门报告。若发现伤亡人员要与医院联络前来救助。通讯组要利用有线、无线等通讯方式保持火场指挥与各行动组之间的联络,同时保持与公安、消防、医院、电力等外界部门的联络,并保障通讯的畅通有效。
在专业抢险部门未到之前,事故总指挥立即组织疏散和现场扑救,疏散组通过广播或直接口头通知,利用旅客通行门、检票口和安全出口对旅客和站内工作人员进行疏散,引导至安全的场地。在组织疏散过程中要搞好宣传,稳定旅客和工作人员情绪,保持疏散秩序,防止造成混乱和恐慌。抢险车辆到来后,由疏散组引导抢险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破坏组要疏通防火通道,保证疏散人员的道路畅通无阻,打出防火隔离带,切断电源。
扑救组要按照火灾情况、起火物的性质启用灭火器、消火栓、砂土及其他扑火工具进行初期扑救。
在火灾失去控制涉及抢险职工生命安全时,总指挥下达紧急疏散命令。各组携带重要物品、现金、账簿等转移到指定地点。
(二)发生群体斗殴时的应急响应
站内发生群体斗殴事件时,站派出所要迅速拨打“110”报警,并组织人员尽力控制事态发展,疏散围观群众,等公安机关到达后配合公安机关处理。若发现伤亡人员站派出所应拨打“120”请求救助,由医院处置伤亡人员。
(三)发生重大上访事件时的应急响应
发现职工、经营者有集体越级上访迹象时,由部门负责人、信访工作人员、主管站长到现场进行劝说,做好相关政策解释工作,阻止上访群众进一步行动,同时由办公室将情况报告运管处、交通局,并由站派出所进行监视,防止上访群众失控。
发现职工、经营者集体越级上访时,部门负责人、信访工作人员、主管站长要迅速查明上访群众自然情况、上访规模、行进路线、乘坐车次等,立即将情况报告运管处、交通局,并成立协调处理小组赶赴指定地点,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积极进行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对上访群众进行阻拦、劝说,有关领导要同上访群众见面,了解情况,宣传政策,答疑解难,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上访群众安全带回。
群众驾车集体到省上访时,要迅速将情况报告市运管处、交通局,同时通知公路管理部门设卡拦截,并立即派出追截小组进行追截。
群众到市委、市政府集体上访时,站办公室要立即向市信访办报告,并成立协调小组到现场进行劝说,力争将上访群众劝离。
访事件处理结束后,信访工作人员及时将情况上报市运管处、交通局。
(四)发生疫情时的应急响应
发现人员或家禽出现疫情的,立即对人员或家禽进行隔离,并向运管处、交通局、市防疫部门报告,由卫生防疫部门对其进行检查,拒绝检查的,要请公安部门协助。
对经卫生防疫部门确定的病例,卫生防疫部门应迅速将病人运送到指定医院或将家禽等运送到指定地点销毁,客运站要协助卫生防疫部门组织疏送。
对与该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由客运站进行登记。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以留备查。
14.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十四
一、目的
为确保山庄宾客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迅速、有效地处置山庄遇到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尽可能地为山庄宾客提供救援和帮助,将山庄突发公共事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山庄管理区域内处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等导致游客和员工重大疾病或伤亡事件。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
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导致的重大游客伤亡事件,包括:台风、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他各类重大安全事件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重大游客疾病或中毒事件,包括:突发性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
3、突发社会安全事故特指重大涉外旅游突发事故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事故,包括:发生港澳台和外国游客死亡事件,在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由于人群过度拥挤、火灾、建筑特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
四、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在处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中,以保障山庄宾客和员工生命安全为基本目的,尽一切可能为游客和员工提供救援、救助。
2、及时报告,信息畅通。各部门在接到有关事件的救援报告时,要在第一时间内,立即向山庄领导报告,及时、有序地做好救援工作。
3、积极救援,严禁推诿。各部门应明确本部门的应急工作责任、权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杜绝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把握最佳应急处理时间,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效。
五、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1、组织机构
设立“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和主任秘书任副组长,山庄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2、工作职责
负责指挥、指导和协调山庄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与处置工作;有权决定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根据山庄实际发生的有关安全情况向住客发出警告或警示;向董事会报告;决定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处理其他相关事项。
六、突发公共应急事件响应
1、山庄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信息传递中心为总机原则上在山庄发生或发现的公共应急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向总机通报,然后由总机按照山庄相应的应急处置程序向相关人员报告。
2、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根据实际情况,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预案及具体事件处置预案,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
(一)突发重大传染性疫情应急处置程序
1、报告
①发现山庄客人(含非住店客人)疑似重大传染性疫情时,山庄工作人员应立即向部门领导汇报。
②相关部门领导在接获汇报后,应随同汇报人员前往查看,如发现基本情况与汇报无异应立即向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报告。
③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经查证确属无误,应立即向县旅游管委会和县卫生局报告,并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
④有关人员(总机、总办等工作人员)接到地方或电视广播关于疫情的相关通知时,要及时报告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以便安排收集传染病的相关信息,做好预防措施。
2、预防程序
①前台岗位必须备有相关疫情测试仪器,疫情高发时对客要求做到每人一检。
②总台工作人员在排房时,尽量将不同批次的客人安排在不同的楼幢,以免交叉感染。
③餐厅工作人员在客人用餐完毕后,要认真、仔细地对餐具进行清洗消毒。
④严重疫情时,对公共场所要求一小时进行消毒一次。传染区域进行严格消毒,只有在确保消毒彻底后方可重新使用。
⑤对已使用过的一次性客用品要及时封存,统一堆放,并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
3、处置程序
①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了解防疫措施,并付诸实施。同时,适时跟踪疫情信息,给予足够的关注。②表示对客人的关心,提请客人配合防疫工作。③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④在正确做好预防措施、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安排送医事宜。
(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1、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常表现为群发性上吐下泄、腹胀腹痛,个别严重者还表现为晕厥),应立即通过总机上报值班经理和山庄领导,讲明身份、所在地点、中毒人数、中毒程度及症状等。由值班经理尽快与泰宁医疗部门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客人送医救治,争取最佳医治时机,并由山庄先予垫付医疗费用。值班经理安排送医事宜时,如果情况严重,应通知120前来接治;如果中毒症状还较轻,则可安排酒店车辆送客就医。
2、总机报告后,应整理好相关信息传递的记录(时间、地点、第一报告人身份、事发地点、中毒人数、中毒症状、中毒程度、总机信息传递人、值班经理、山庄领导、记录整理人等内容),以明确责任。该记录表可由前厅部设计好,装订成册,作为日常工作表单。
3、值班经理在接获有关报告时,应及时上报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
4、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接到有关情况报告后应及时、快速做好各种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泰宁旅游管委会和县卫生局汇报。
5、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事件的调查工作。对吐泻物采样以便医疗部门和卫生部门分析中毒原因,更好地开展救治工作,亦为总结经验提供依据。
6、及时通知客人家属,做好其家属的安抚工作。
7、若属于山庄责任,应妥善处理好客人的医疗、理赔事宜。若因客人在山庄外用餐导致中毒,则协助客人向责任人索赔。
8、根据“采购人员把好采购关,收货人员把好验货关,仓库人员把好分类保管和保质关,厨师把好制作关”的“四把关”原则落实责任,对本事件进行科学总结,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
(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
1、当发生游客伤亡事件时,应立即通过总机上报值班经理,由值班经理报告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由山庄总经理(或在店最高负责人)决定及时向泰宁管委会和县卫生局汇报。
2、现场工作人员应积极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尽量减少伤亡面。
3、迅速联系医疗急救中心(120),尽快将受伤客人送往抢救、医治。
4、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应维持现场秩序,疏导人群,做好救援协调与指挥工作,保护好现场。
5、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事件的调查工作。
6、尽快核查伤亡人员的姓名、国籍、性别、证件号码,及时通知客人家属,做好其家属的安抚工作。
7、若属于山庄责任,应妥善处理好客人的医疗、理赔事宜。非山庄责任的,做好一定的协助工作。
(四)山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另行制定《金阳山庄火警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严格按该预案处置。
(五)爆炸及疑似爆炸物品处置程序
1、报告与记录
①山庄工作人员发现爆炸或疑似爆炸物品时,应迅速通知总台,讲明发现爆炸或疑似爆炸物品的时间、地点和相关情况,同时将自己的姓名和所在部门部位讲清,切不可轻易移动爆炸物品。
②总机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详细记录报警人的姓名、位置、时间、发现爆炸或疑似爆炸物品的相关情况,并立即简明扼要地将相关情况、时间、地点报告总经理、值班经理和保安部经理。
③总机人员接到非山庄内部员工的报警,亦按上述程序办理。④山庄工作人员接到爆炸恐吓电话时,要冷静处理,尽可能地了解清楚恐吓的爆炸地点、爆炸物、爆炸方式、拟进行爆炸的时间等相关情况,并从恐吓人的声音中判断该人的特点(即男、女、镇定、惊慌、年龄、结巴、口音、粗俗、斯文、惯用的字眼)及背后的杂音等,然后向总机报告,再由总机按上述程序办理。
2、处置
①总经理、值班经理和保安部经理组织临时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若属于普通爆炸物(即不是定时爆炸装置、已组装好的爆炸装置等),完全可以仅凭简单地小心轻放即可解决的问题,应予小心收集,另行存放,以减少安全隐患。然后向公安部门报告,请求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②确属定时爆炸装置、已组装好的爆炸装置等极其危险且山庄内部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报警,寻求公安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疏散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撤离贵重物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人员及重要财产的安全。③保安部经理立即组织内部警力,划定以爆炸或疑似爆炸物为中心的警界线,控制现场、楼幢客房,关注爆炸物品,静候公安部门解除危险。
(六)客房失窃处置程序
1、报告与记录
①山庄工作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详细询问失窃时间、地点、物品、客人房号、客人姓名等信息。立即转报总机。
②总机接到报警后,应详细记录上述信息,并立即简明扼要地将相关情况报告大堂副理和保安部经理,大堂副理缺岗时,应报值班经理。
2、处置程序
①大堂副理或值班经理、保安部经理应立即前往失窃现场,向客人表示歉意,同时表示对失窃事件的关心和重视。
②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做好记录,按要求填写“失物调查表”。③若失窃物品为低值物品(估计价值不足500元),则帮助客人查找。
④若失窃物品为贵重物品(估计价值500元以上),应保护好现场,并向山庄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报告。
⑤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了解情况后,决定是否向当地公安局报案。若决定报案,应保护好现场直至公安部门介入现场堪验、检查和调查。若决定不报案,则应征求客人意见,客人同意后,由山庄设法查找,尽可能地寻找失窃物品归还客人。
3、应把握的原则
①即使各方面迹象显示客人是假报案,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亦不能揭穿。这时,为免责任,可向公安报案,由公安介入处理。一般情况下,虚假报案人在酒店决定向公安报案时,为免被追究虚假报案的责任,会主动表示不要报案,并表示不要酒店赔偿。
②尽可能地表示对失窃事件的关心和重视,以安抚客人,争取客人的谅解。
③事后必须进行认真总结,举一反三,保证客人物品安全和维护酒店权益。
4、员工宿舍失窃,按本程序的第二条“处置程序”办理。
(七)醉酒客人的处置程序
1、发现客人醉酒失态或闹事时,现场服务人员应立即通知总机转达本部门经理、大堂副理和值班经理。
2、大堂副理(或值班经理)、部门经理应立即赶往现场。
3、若客人仍在营业场所,应停止供应醉酒客人的酒精饮品,尽可能地劝其离开营业场所,或配合其同伴安置醉酒客人;若是住店客人,查清客人房号,由2人以上服务人员送其回房休息。
4、为客人提供糖水等醒酒的客房服务,其有同伴,则可征询或建议送酒客就医醒酒;若其没有同伴,且深度醉酒,则应由山庄送往医院醒酒,以免酒精中毒太深引发严重后果。必要时需派人监护。
5、保安员应重点关注醉酒客人所住房间,防止因醉酒失控引起火灾、摔伤等。
6、醉酒客人闹事的,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八)发现可疑人员的处理程序
1、发现可疑人、可疑事时,应立即向当班保安人员报告。
2、保安人员接到报告后,若在监控所及范围,则应严密进行监控录像;若不在监控范围,则应给予现场关注。
3、为免不必要的麻烦,也为免打挠可疑人,保安员要通知山庄相关区域人员保持高度警惕,进行有效控制。
4、若该可疑人有任何不利山庄之举,应立即通知值班经理,以采取相应制止措施。
5、若怀疑该人为精神病患者,则
①采取跟踪、查询方式进行证实,具体措施:看其是否神态端正,衣着整洁;闻其身上可有酒气或异味;通过交谈看其是否颠三倒
四、头脑是否清醒。
②确定该人为精神病患者时,当班保安员应立即采取劝说、诱导等手段迅速将其引往无人区域,直至将其“赶”出山庄。
6、做好详细记录,留作山庄安全档案。
(九)停电事件的处理程序
1、当山庄发生停电,应立即向工程部查询,了解停电原因,记录准确时间。
2、若属山庄全面停电,由值班经理通知各岗位做好相应的安抚、解释和引导工作;在明确原因及可能供电的时间情况下,告知客人具体情况,保障客人的知情权,以争取客人的谅解。
3、通知保安加强山庄巡逻,防止意外事故及违法案件的发生。
4、立即安排工程人员排查、解决问题。若属外电断线,则应在5分钟内启动山庄自备电源。
5、保持通讯联络,做好详细记录。
(十)打架、斗殴、流氓滋事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1、一旦发现打架、斗殴、流氓滋事及聚众闹事等治安事件,在场服务员应立即报保安部。
2、报案人员要讲清案发地点、人数、闹事人员是否携带凶器及其他相关情况,并说明报案人姓名及地点。
3、保安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上报部门经理和值班经理,并赶往出事现场,尽可能地将打斗双方分开。
4、如事态严重,难于控制或有伤亡事故,值班经理或保安部经理应报告山庄总经理,同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同时,对事件进行控制和关注,尽可能地降低损害。公安人员抵达后,协助公安部门处理相关事宜。
5、在控制事态的过程中,保安人员学会保护自身安全,但必须履行保安职责时,不得以保护自身安全为由而退缩。
6、疏散无关人员,以免伤及无辜。
7、事后保安人员应检查现场是否有遗留物、山庄设施设备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数量,做好详细记录并报相关部门及山庄领导。
(十一)防风、防汛的应急预案
1、报告与记录
①山庄工作人员接到气象局或当地广播电视发布的台风、洪水预警通知时,应详细做好记录。
②记录人应立即将预警通知报告总办和值班经理。
2、处置程序
1、召集山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根据泰宁县防风防汛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研究、安排、部署山庄的防风防汛工作。
2、通知各部门做好防风、防汛的准备工作,保持通信畅通。
3、保安人员应检查山庄门窗是否关闭,工程部应做好强电的保护工作。
4、劝告客人不要在山庄外围走动,指挥车辆不能停在风口和紧急出口处。大堂副理、司机负责做好抢险准备。
5、保安部经理应亲自巡视各楼幢,尤其要注意山体滑坡问题,及时向山庄领导报告巡视情况。
6、撤离靠近湖边的物品,以免被洪水冲走。
7、在大堂口张贴防风防汛的温馨提示。
8、台风、水灾过后,工程部和保安部要及时安排人员对山庄内外围重点部位(配电房、锅炉房、护坡等)进行检查,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受损情况。
(十二)金阳山庄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另行制定《金阳山庄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严格按该预案处置。
山庄应急救援联系方式:0598-7816999
0598-7791888 内线:8200 5555 6
【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中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7-19
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7-22
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09-01
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08-31
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专项预案08-15
收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10
病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19
班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7-09
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