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共20篇)(共20篇)
1.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一
李林是个富有才华的小伙子,大学刚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一家报社的编辑部工作,职务是副刊编辑。
他毕业于大众传播系,理论基础非常扎实,而且才思敏捷锐,创意独特。在该报社任职期间,发表了不少作品,其中一部分还被国内多种文摘类报刊转载。他自己也勤奋创作,先后在其他大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他那出类拔萃的才能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而且,在自身的努力下,编辑部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随着李林影响的逐渐扩大,在单位的地位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该部门的主管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位子受到威胁,所以采取了排挤李林的行动,对他的合理化建议不加理睬。
时间长了,李林对主管有了意见,随着二人矛盾的慢慢激化,双方关系出现了一条无形的鸿沟。
李林在事业上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他许多独特的建议在部门主管那里都无法得以实施。于是,他干脆越过部门主管直接去和主编谈,把自己的计划、设想汇报给主编,希望能得到主编的支持。
可是结果却令李林有些失望,主编不但没有支持他,反而将建议交到了部门主管的手里。
越级报告失败以后,李林与主管的关系彻底破裂了,致使他的工作陷入了极端被动的状态。无奈之下,他向报社提出了辞职申请。
打越级报告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即使你的理由再充分,计划再新颖,也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任何一个上司都不喜欢自己的员工绕过自己打越级报告,而顶头上司也会对这样的报告采取“退回原级处理”,所以你的意见或建议仍然没有机会被采纳,反而还有可能伤害到你与直属上司之间的关系。
打越级报告是一种严重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最终必定会产生不良结果:顶头上司不理睬你,直属上司还要排挤你,这又何苦?所以,尽可能不要打越级报告,以免自食苦果。
2.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二
1. 在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中, 有近99%的生活在家里做一些家务, 其中有52.
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做家务, 有47.5%的学生偶尔做家务, 从来不做家务的学生有1.1%。这1.1%的学生就是我们要关注的焦点。
2. 在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中, 显示较强的有44.
5%, 一般的有52.5%, 有3%的学生选了很差。这3%的学生让人担忧。综合一、二两题, 学生的回答超过了老师的粗略了解, 有较大的出入, 可能是学生对做家务的理解和父母、老师的要求不一样。
3. 学生的交往能力调查显示, 84.
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较强, 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一般, 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很差。
4. 现在学生的耐挫能力比预期的要好, 在问及“考试不理想时”, 有超过95.
4%的学生选择了“难过, 但仍有信心学好”, 有3.1%的学生选择“十分伤心, 失去信心”, 1.5%的学生选择“无所谓”。
5.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给自己解压。
在问及“当你学习、生活感到压力时”, 76.1%的学生选择了“能跟同学、老师、父母交流或自己想办法给自己减压”, 21.3%的学生选择了“一个人闷在心里, 学习效率低下, 常无名发脾气或与人冲突”, 2.6%的学生选了“没有这种感觉”。但是还是有相当的学生不能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压力, 方法不正确。
6.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在下降。
当问及“上课时举手、参与竞赛活动情况”的时候, 全校有11.4%的学生选择了“积极, 不轻易放弃机会”, 68.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 有把握才参加”, 21.2%的学生选择了“不参与, 除非老师的安排”。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特别关注, 初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参与, 除非老师安排”的学生最多, 超过一半, 多达53.3%。我们分析可能与初二学生特殊的情况有关, 他们年龄较大, 一般不举手, 但对学习的紧迫感没有初三的强, 缺乏初三学生的进取心, 初三的学生虽然也感觉举手的“难为情”, 但学习的压力促使他们只好举手, 责任心在学生的成长中能够起着重要的作用。
7. 当问及“老师有时布置作业较多时”, 大部分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作业, 61.
2%的学生选择了“克服困难, 高质量完成”, 初一、初三的学生选择此项的人数更多, 初二的最少, 38.1%的学生选择了“心里生气, 完成质量下降”, 0.7%的学生选择了“找借口不完成, 到时间休息”。这项调查的结果与第六题反映出的问题有一致性, 初二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如初一, 学习目的性不如初三, 因此加强初二学生的心理疏导是一件紧迫的事情。
8. 从调查中, 我们还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老
师父母的批评, 在“做错了事情, 受到老师、父母的批评后”的调查中, 有48.3%的学生选择“能勇于承认错误”, 47.5%的学生选择了“接受批评, 但不说话”, 有4.2%的学生选择了“给犯错误找借口、争辩”。
9. 学生双休日完成作业, 自我感觉较好。
有90.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自觉完成, 7.2%的学生“要父母陪同才能完成”, 2.7%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完不成作业”, 这与老师们的看法不一样, 可能是学生自己对自己作业的要求与老师的要求不一致。
1 0. 在被问及“你对自己认识如何”的回答中, 有51.
4%的学生选择了“有特长, 充满自信”, 47.2%的学生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很一般”, 1.4%的学生选择了“无特长, 没有自信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对自己有积极认识的和没有积极认识的人数相差不大, 学生的自信心还是不够强, 性格不够张扬, 不知这项调查是否与农村学生较内敛的性格有关。
在第二部分简答题“你觉得, 在你将来走上社会后, 你最需要的生活能力有哪些”中, 学生列举了很多的能力, 有:沟通能力、自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交往能力、独立能力、抗压能力、明辨是非能力。说明学生越来越意识到,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学习不是唯一的因素, 学习能力也不是唯一的能力, 学生的多元意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本次调查提到的“生活能力”是广义的生活能力, 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交往能力, 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综合能力。从总体上看, 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较好, 学生的“生活能力”较强, 没有出现人们普遍担心的独生子女综合征。
但是每一项调查都存在令人担忧的情况。“从不做家务”“自理能力很差”“孤独, 不能正常与人交往”“耐挫能力差”, 发生一点事情不能正确对待, 不能自我减压, 随着年龄增长合作意识却在下降, 这些人数虽然不多, 但都有, 这些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调整, 以后走向社会都很艰难, 发展前途不容乐观。还有少数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自醒意识较弱, 这些随着年龄的增长, 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大, 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这些都迫使我们要加强初中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研究。
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 孩子才有成长的地方。现在一般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视若掌上明珠, 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摔了, 孩子的一切父母和祖辈尽一切可能替孩子做好, 上学有人送, 书包有人背, 报名有人领, 钞票有人付, 什么都可以不做。结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身体外, 其他需要成长的能力一样也没有成长, 成了真正没有长大的孩子。所以, 现在的一些孩子出现的许多问题, 可能都与父母长辈的过度照顾有密切的关系。
生活能力, 关系孩子的未来。留下发展的空间, 孩子才能有成长的地方。
3.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三
摘要:西方教育工作者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实践起步较早,我国公立院校随后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我国独立院校学生情况有别于国内公立院校,也有别于西方私立院校,因此在我国独立院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较为滞后。本文在国内独立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独立院校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探讨,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方式 考核体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200
一、调查目的
我国独立院校中的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学习策略等方面与公立类学校大学生有所不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独立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对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并通过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掌握独立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心理状态,分析各方面存在的积极与不利因素。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全部采样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场所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汽车电子与服务工程系,并于次日收回。主要调查人群为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13级、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14级、汽车服务工程13级、汽车服务工程14级在校生。发出问卷144份,收回问卷140份,有效问卷133份,无效问卷7份。
三、调查分析
1.自主学习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有81%以上的学生清楚什么是自主学习及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71.43%的学生清楚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目前大学学业的完成,还关系到个人未来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自主学习的概念在学生认知中是较为清晰的,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认识,但是为什么在实践中这些有清楚认知的学生仍然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表现并不如人意,我们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1)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涉及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擅长学科,单独以成绩评判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充分全面,因此要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寻求更完善的评价系统;(2)内动力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环境障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内动力转化为行动对学生个体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在转化过程中又遇到环境阻碍,如教师引导不正确、学习环境复杂不利于学习、负面吸引等因素,都会使一个有正确认识的学生采取不正确的行为方式,导致其内动力无法转化为实习行动,破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3)持续性不足。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正确的认知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但不能持之以恒,短期内没有收到效果便放弃了自主学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教育者角度出发,我们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寻求突破,以促进独立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建立一套不仅仅参照学习成绩的能够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素质的评价体系。(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建立一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路,强化学生内动力,在行动转化阶段可借助行为心理学,运用心理机制固化正确行为模式。(3)持续关注学生动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目标。
2.学习目的、目标方面:进入大学学习深造最主要的目的,仅有28.57%的学生是为了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可以看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并没有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66.92%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却仅有21.8%的学生为了自己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制定的计划“一开始会严格执行后来就放松了”。这也印证了上面提到的内动力转化为行动的不足。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独立院校大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目的并不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不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需要我们重视起来,逐渐改变学生的观念。另外,在学习目标方面,虽然有一定的目标确立,但大多数学生不能够为了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内动力在转化为行动力的过程中被阻断了。依据此项数据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努力方向,并不是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而是帮助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这对教育者是一个较大的考验,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关注。
3.课程学习方面:31.58%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配合老师,有5.26%的学生表示从不这样,仅有13.53%的学生表示从不在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玩手机等)。43.6%的学生表示课余时间相当充裕,除了完成作业,基本无所事事。50.38%的学生一天除了上课外,花在学习上的有效时间平均有1小时左右。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独立院校大学生的自我监管、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这是自主学习能力中的重要一项,它将对自主学习的过程起决定性的影响。自我的监管与控制能力应该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的,面对已经升入大学却并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我们应将此作为一个重点课题来研究,如何在大学阶段改进学生自我监管与自我控制能力。
4.学习方式、方法方面:可喜的是我们发现,61.65%的学生学习资源不仅限于课本;41.35%的学生能够尽可能利用网络等途径进行专业学习;51.88%一周去一到两次图书馆。我们发现今天的学生,学习途径更加丰富,接受信息的数量也极为巨大。这对教育者是一个挑战,既要求我们在信息接受途径上要与学生保持同步,也要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途径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任华,冯晓兰 刘剑英 李刚.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电子制作,2015(5).
[2]王静琼,张卫 朱祖德.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3]王丽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课题(2014-Y37)。
作者简介:
4.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四
不久,他顺利地被一家公司录取为程序输入员。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他,应付这项工作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可是,他仍然十分认真、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一段时间后,老板发现他的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他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因为他可以看出计算机程序上的错误。这时,他才拿出学士证书,老板见他如此谦虚,能力又强,就给他换了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岗位,他依然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总是可以提出独到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比一般大学本科生聪明,这时他又拿出硕士证书给老板看。于是,老板又一次提升了他。
不久,老板感觉他比其他取得硕士学位的人能力还高一筹,就“质问”他到底能力有多强。这时,他才亮出自己博士的身份。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
很多人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不能摆正心态,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那些外表、面子、金钱、地位的外衣,不知不觉地就会给他们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许多人认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能进一流的热门企业,就是一件丢人的事。如果你经常被这种不良的心理影响着,就有可能钻进死胡同,甚至可能毁掉自己美好的前途。不妨将自己摆到一穷二白的位置上,这样更能激励你奋发向上。
5.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教学反思 篇五
《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四年级下册小学健康教育第36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教学难点: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我用图片导入,出示一张鸟妈妈喂小鸟的图片,提出一个小问题“小鸟能不能一直依靠妈妈”,小鸟要学飞,自己去找食物,从而揭示课题。课件再出示一张图片,小朋友穿衣穿袜穿鞋,使他们对哪些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明确,通过介绍一个小朋友,一天中做了很多事,进一步明确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所以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紧接着让小朋友讨论为什么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为了说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我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懒惰的毛迪》,使学生知道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会做,又不学,总依赖别人,一旦离开别人就没法生活。不仅自己要吃苦头,别人也不喜欢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不会就学,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再请两个同学上来表演小品《明明的早晨》,对懒惰的明明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一项是整理书包,全班参与,一项是穿衣服比赛,每组选一个,其他学生做裁判。比赛结束后我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劳动卡,让学生对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评估。最后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6.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六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On a Harmonious Dormitory Life.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 1.宿舍生活有时会出现不和谐的情况;2.一个和谐宿舍生活的必要性;3.如何创造和谐的宿舍生活。On a Harmonious Dormitory Life
Dormitory lif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life.But sometimes the harmony in the dormitory be disturbed in one way or another.As is known to all, a harmonious dormitory life is important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benefits all the members.On one hand, we can have a good rest and put our heart into study.On the other hand, we will have a good mood and enjoy being together.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create and maintain a harmonious dormitory life.Firstly, you have to evaluate your life-style and try to get rid of your dirty habits, if there are any.Secondly, when an annoying situation arises, you’ll just have to learn to tolerate each other and co-exist.Thirdly, you’ll have to share with each other and make good friends.In conclusion,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build a harmonious dormitory life for the sake of good study and good life.点评:“和谐”成为我们当今社会词频概率最高用词,就社会而言,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就家庭而言,提倡建设和谐家庭;就校园来讲,则要建立和谐校园;和谐两字似乎无所不在,大学生宿舍生活同样需要和谐。本预测题与四级考试热点密切相关,又为典型的校园生活主题,值得关注。大学里应独自生活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Living alone or Living with Roommates?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1. 有人认为大学里应独自生活 2. 另一些认为大学里应与别人同住 3. 你的看法
Living alone or Living with Roommates
Nowadays, there has appeared a heated discussion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as to whether they should live alone outside the campus or live together with other roommates in the students’ dormitory.Opinions are divided over the matter.Those who are in favor of Living alone maintain that 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live by
7.谈谈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篇七
语文教材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凭借,理解课文是训练自主读书的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好教材,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重视预习,营造阅读氛围
“预习”就是提前学习和学前准备,是学生以自学形式进入正式学习的预备环节。学生通过预习,能扫清阅读障碍,了解与所要学的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同时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成功的乐趣。这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它为课堂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围,这样课堂上就能形成真正的师生互动,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因此,学习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整体感悟文章的线索,领悟作者的情感。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落实教学,渗透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阅读教学如果不进行细致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和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因此,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迅速捕捉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如何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深究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如何理解关键的语句、语段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如何理解文章各层次间的关系,用心揣摸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努力做到灵活迁移,学以致用。
如教学《赵州桥》一课,从学情看,学生对赵州桥知之甚少,我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赵州桥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为课文的学习积累信息,丰富知识背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之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将学生的难点和本课的重点结合起来,将教学的目标确定为: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然后,放手让学生静心读书,勾画出能体现“创举”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小组上交流。接着,组织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围绕“创举”深入阅读讨论,用读、画、讲的方式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突破了难点。最后,引导学生模拟游客参观赵州桥,使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多向互动,深化了对“创举”的认识,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提高了阅读能力。
如此教学,变教师对课文的繁琐分析为学生对课文的钻研、理解,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这不仅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理解的逐层深化中学有所依,学有所得。当然,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反复运用,逐步巩固熟练,最终形成能力。我们的语文教材把各种阅读方法设计为一个个训练目标。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目标,把若干篇课文组合在一起。有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基础训练、口语交际等几个部分,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的训练过程。如果我们按照教材设计的这种思路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便比较容易使学生一步步地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怎样读书。
三、注重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丰富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载体。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正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的“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
目前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师生互动对话的形式,在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模式中游走,学生自主阅读的经历不多。我在保证精读课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训练,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如表格、补白、练笔等),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实践机会;还可以进行“基于教材,辐射课外”的阅读课型,引进《同步阅读》等水平相当的材料,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向文章阅读能力转化,这也是阅读教学提优增效的重要方式。
8.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独立 培养 情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230-01
一、 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 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得多。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 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二)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
参考文献:
[1]尹建莉.《一岁就上常青藤》,作家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9.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 篇九
当今,许多孩子都不会主动地、独立地去解决一些问题的现象是很普遍的。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往往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们学会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做事的能力,可是家长们一味地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单独行动的权利,造成了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遇到问题不会处理,一筹莫展。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像笼中之鸟,既不会飞,又不会捉食,难以立足。
那我们如何去做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建议应做到:
一、放开手脚,独立做事
当孩子的身心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家长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在无意识中扼杀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放开手脚,做个“懒”人。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放手让他独立去做。比如说,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也许孩子会把扣子系得乱七八糟,但是只有孩子有了第一次的乱七八糟,孩子才会从中汲取经验,才会系得更整齐。也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出错,甚至有的会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父母可以暗中给予帮助,但不要包办代替。
二、培养独立意识和能力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解放思想,放手让孩子独立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积极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的等待。比如说,当遇到与小朋友打架时,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在遇到有关孩子的事情上要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或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做得不十分恰当,但是就是在这些小事的处理过程中,孩子才渐渐成熟起来。
三、培养其独立生活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可以把一些机会推给孩子。有一位家长曾经给我说过,她们家附近有卖馒头的,她通常给女儿钱,让四岁的女儿去买馒头,而他偷偷地在楼上看着。这不失为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从去到回,会发生一系列的事情,而在场的只有孩子,所以孩子必须及时把遇到的问题解决,自然而然地,孩子的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能力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中的世界与我们成人是不同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能力也许不合乎我们的观念,但是我们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它。给予孩子一个欣赏的眼神,给予孩子一个鼓励的行动,这些都能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孩子会在这些眼神和行动中更积极的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10.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十
学生的压力真的很大,每天晚上面对的是一大堆作业,有时候晚自习的时间根本写不完。很多老师,对于没写完作业的学生进行惩罚,要么罚抄要么扣德育分。久而久之,学生会被那么多的作业逼疯,会被各科老师逼疯,心情会越来越糟糕,甚至会出现心理不健康的现象。
学生为了减少作业的负担,开始形成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抄袭作业!大部分的学生先做语文和英语作业,相对于数学作业来说,不用动很大脑经。数学作业留在最后做,甚至不做,因为数学是需要动脑思考。慢慢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不愿意动脑去思考问题,更不愿意把学习时间放在数学上。
要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吧。如果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那还不如直接抄袭作业呢。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为不被老师骂而去学习的话,我相信这位学生毫无学习动力,毫无人生目标,在学校的生活也将失去意义。
另外,教师也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出原因。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好的课堂,生动的课堂,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数学,愿意花时间去学数学,去动脑思考。
11.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篇十一
一、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目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手段。这里说理解课文是目的,只是阅读教学近期的目的,而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说理解课文是手段,意思是,作为教材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凭借这些课文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教“一”的时候不能只管这个“一”,同时还要想到“三”,要指导学生学会“反三”。能够触类旁通地独立阅读、理解教材以外的书籍、报刊。这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成功。
二、阅读理解的基本内容
1.理解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义务教育大纲》要求: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运用。理解词语主要是理解重点词语、特别是对表现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语。有的熟词在新课文中有了新的含义;有的词语在课文中有特殊的表达作用;有些词语不理解影响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些词语应当指导学生准确理解。
2.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但并不是说课文的每个句子都要深入理解,要抓重点。以下几类句子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加以理解:一是对表现中心有较大作用的句子;二是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跟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句子;四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主要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揣摩句子的形式,学习说、写这种句式的句子,但小学阶段不宜讲语法、修辞方面的名词述语。
3.理解自然段。理解自然段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从形式上认识自然段;二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知道句与句在内容上是怎样连起来的;三是知道整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能够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4.理解篇章。理解篇章是一种综合的阅读能力,要在理解词、句、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篇章包括五项内容:一是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结合课文分段;二是归纳段落大意;三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是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五是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逐步提高。
三、常用的阅读方法
1.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是首要明确的问题。我认为,凡是课文中所包含的词句段篇都是属于阅读时思考的范围。比如,不懂的字词、一些科技名词术语。至于怎样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学会用联系的方法进行思考。另外,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想会么可以有所侧重。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或想了解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要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进而想全文主要讲什么,要说明什么,给自己有哪些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今后作文时可以学习什么。总之,一边读一边想,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综合,有梯度、分层次。
2.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地理解。例如:《长城》一课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其中“凝结”一词的意思是: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而文中不含这个意思,这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凝结”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理解它的含义。启发学生读这一段,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发现,万里长城靠的是劳动人民辛劳和智慧才能建成,因此,这里的“凝结”含有“建成”的意思,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
3.联系生活和自身情感体验。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例如《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这个词,通过查字典可以了解到,意思是(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理解显然不能到此为止。学生接着读下去,从“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对“洒脱”有了较具体的理解,但是草原的辽阔,感受还不深刻。有个学生和自己生活联系起来,说自己在广场上骑自行车的体会,全班同学对“洒脱”有了实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骑马、开车是怎样无拘无束,从而体会出只有用“洒脱”这个词才能准确、生动地写出草原上开车的感觉,衬托出草原的辽阔。
四、怎样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的能力。
1.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 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實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2.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逐步掌握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五、加强训练、讲求实效
12.浅谈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具有信息获取、分析与加工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培养人的创造型思维。[1]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将大量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独立思考, 可以理解为不借助外界的力量, 凭自己的意识、思维模式去判断、分析一件事物的正误。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2]可见, 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二、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获取专业知识,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上, 关键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去积极探索和实施。
(一)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工作, 学生能否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全面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成为栋梁之才,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和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 师生间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上。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倡导平等、民主、和谐, 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尊重和理解学生, 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方式。要把课堂教学变在一种“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就是要教得有趣, 学得快乐, 如坐春风润物无声。正如梁启超所描绘的那上样:“熏也者, 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朱墨处为其所染;浸也者, 入而与之俱化也”。[3]
(二)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问题。教师不应该是“守道者”, 而应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遵循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变化挺身而出的“领航者”。不能因为“前人”说过了做过了, 我们就教育“后人”该怎么说怎么做。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应该首先思考要以怎样的方式将它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反应、接受新事物大概要经历多长时间等等。18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4]
(三)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呆板、严肃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受到影响, 抑制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欲望。可见, 教学中我们应该选用适当的方法,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四) 建立学习小组,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组一名组长, 组长负责制,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竞争的学习机制。建立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强化学生自我学习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小组间的合作互助, 合作学习则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如果个体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就急于与成员进行合作和对话, 势必会影响个体思维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 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相对就会弱。可以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 是合作学习的源头。
(五)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方法是与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教学目标等紧密相关的,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鼓励学生, 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无论提出什么问题, 都要以启发思维、开拓思维为核心, 用幽默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六)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基础, 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获得应有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等,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让学生在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引导学生善于搜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 整理要引用的观点和数据, 能够自主地探索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
独立思考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大学生作为已成年的个体, 应当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努力去寻求答案而不是茫然无措, 才能正确地对待周围的事物,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认识世界, 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
参考文献
[1]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2]刘春刚.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现质疑能力[J].成功 (教育) , 2012年01期.
[3]吴博, 李慧玲.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
13.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十三
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学业生涯的启蒙阶段和思维方式的塑造时期。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和更新速度快速提升,互联网已经成为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意识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利用互联网培养小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孩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意识,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利用互联网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利用互联网海量的资讯和信息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同时还要创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环境。
3.有意识地将互联网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根本的理念,让孩子自主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4.客观、理性对待互联网这一学习工具。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互联网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现实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控制孩子上网学习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14.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十四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入户调查. 结果:85~89、90~94、95~104岁组MMSE总分分别为24.39±2.36;23.5±2.7;22.3±3.1,符合认知下降诊断者分别占3%;9.3%和13.7%.长寿老人随增龄主要表现为短时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下降明显(P<0.05).ADL方面,各组自理能力功能丧失率分别为6%;12.5%和31%,其中85~89岁与95~104岁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在ADL所有项目中,仅85~89岁与95~104岁组在处理自已钱财功能丧失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巴马长寿老人总体认知功能、自理能力较其他老年人群保持好;增龄仍然是长寿老人认知及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长寿老人ADL和MMSE相关明显.
作 者:吕泽平郑陈光 杨泽 梁积英 胡才友 李旭 韩布新 杨秀塔 陈进超 庞国防 作者单位:吕泽平,郑陈光,梁积英,胡才友,李旭,杨秀塔,庞国防(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530021)
杨泽(北京医院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室,100730)
韩布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100725)
陈进超(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547000)
15.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十五
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 2010年3月初, 笔者对某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自动化两个专业202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开展就业现状及就业心态的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202份, 收回问卷202份, 皆为有效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 参加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有45人, 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2.3%;有24名同学参加了公务员考试, 占调查学生总数的11.9%;已经就业签约的学生有6人, 仅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97%;工作有初步意向的学生有31人;到寒假结束时有165人工作没有着落, 近81.7%的学生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本身就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不仅包括“是否”找到工作, 而且要体现工作收人、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工作满意度等内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是大学生对职业, 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因此, 就业心态对选择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大学生要提高就业能力必须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调查的数据显示, 面对就业难的现状, 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就业心态。在调查中, 27.2%的学生认为虽然就业有压力, 但比较乐观。34.7%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 自信心不强, 这些学生奔波于各类大、中、小型人才招聘会的现场, 投出无数简历, 但回音甚少。13.8%的学生表现出焦急、茫然的心理状态, 多数学生对进人才市场找工作望而却步。10.4%的学生表现出对找工作无所谓的态度, 这些学生主要依靠家庭关系由父母解决工作问题。
一、大学生存在不良就业心态的主要原因
(一) 就业期望值过高, 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 93.8%的学生就业的目标地主要集中在沪宁线上苏锡常、上海、南京等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 虽然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但还是对较为落后的我国西部、北部等地区的城市退避三尺。目标单位除了大中型公司、企业、政府机关等稳定的工作单位, 待遇好、报酬高的外资、合资企业, 也是许多大学生的梦想, 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虽然敞开大门欢迎毕业生, 但却少有人问津。并且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考研、考公务员, 有的就是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为了达到理想的目标, 给自己无限制地加码;有的是盲从为了迎合社会上的“热门需求”考研热考研究生, 考公务员热就考公务员, 想借此来减轻就业压力。
(二) 大学生求职能力较弱。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为大学毕业生拓宽了择业空间,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受到了大学生的肯定和接受。“自主择业”大大激发了毕业生择业的主动性, 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毕业生不是被动地坐等工作, 而是主动出击、进行自我推销。他们广泛搜集就业信息, 扩展就业渠道, 积极奔走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学生虽然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择业意识, 但是他们的求职能力较弱, 影响了“双向选择”的成功率。部分学生在面试时心理过于紧张, 显得局促不安, 不会交际、不善言谈;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准确的定位, 有些同学在用人单位面前过于谦虚, 不能展示自身优势, 有些同学则是自吹自擂, 无所不能;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及时的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错失了许多良好的招聘机会。
(三) 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距。
计算机是一个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调查中, 大部分学生都反映存在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 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不了解作业现场, 实践和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没有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 整体竞争力较弱。部分学生成绩可以, 但在学校只埋头学习, 也没有进行过任何其他方面的锻炼等, 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女同学尽管有些人学习成绩不错, 在职业选择时, 倾向于与专业相关的管理或其他性质的工作, 专业选择和择业条件都受限制。如果这些现象能够得到改观, 相信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二、调整毕业生就业心态, 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 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做好学生的就业思想工作。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 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 根据国家教育部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精神, 制定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重点加强对毕业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做好学生的就业思想工作。培养毕业生吃苦的精神, 要勇于创业, 能够服从祖国建设的大局, 到基层、乡镇企业和祖国的西部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就业, 以此来缓解就业的压力。
(二) 开展就业心理咨询。
心理思想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择业倾向, 并最终影响其职业的选择。因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所必须的。通过就业心理咨询的开展, 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如何调节自己, 如何克服就业前的焦虑、不自信的心态, 如何克服面试时的紧张和怯懦, 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等等。另一方面, 也可以开展就业的心理测试, 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的特点, 摆正自己的位置, 客观地评价自己, 避免从众心理、理想主义, 使择业就业变成一个理性的行动。
(三)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
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积极组织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课程, 举办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讲座, 让用人单位为学生介绍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目前形式、经营状况, 让学生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所需的人才特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工作岗位。举办“双向选择”模拟交流会, 在各类模拟面试、笔试中让学生实地演习怎样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怎样突出自身优势以及怎样进行就业谈判等环节,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四)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主动联系,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
学校要利用各系专家、教授们与许多用人单位有着各方面合作的条件, 利用学校的人际关系请进用人单位, 强化与用人单位的交流, 强化与用人单位人才的合作。以多给学生争取到单位实习的机会等为方式使学生和单位之间建立联系, 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在为学生发布用人单位信息的时候, 不仅要发布哪个单位需求什么专业的人才, 更需要的是把这个单位的情况做个介绍。如单位的产品和经营理念、单位规模、发展方向等。这些信息能极大的帮助毕业生做出选择, 有的放矢。
(五) 与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趋势, 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特别对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各高校普及的专业, 普通高等院校要强调培养专业特色和专长, 并且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 鼓励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摘要:就业心态是影响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阐述目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态形成的原因, 提出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就业能力,就业心态,做法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
16.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十六
首先,教师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作文教师改,这是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惰性与依赖性。实际上,尽管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学生对老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并不深究,大多数学生只看重分数和等级,至于对老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更谈不上具体的修改操作了。如果老师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长此以往,谈何提高?虽然,个别老师采取了面批作文的方法,但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和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由此观之,教师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长期的自我作文修改中去提高写作水平。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尔。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悟出“入妙”之法。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古今中外的文章家概莫能外。同时,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之养成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生需要。我们的学生早晚要离开学校,到那时他们不可能随时随地拿自己的文章去求教老师,而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正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养成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是终生受用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其次,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作用。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同时,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这是培养独立修改能力,养成习惯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对学生批改作文给以指导,使之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同时规定运用统一的批改符号。然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作文修改的内容和要求。总的说来,文章修改有四个大方面:一是改中心,看题目与中心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主题是否突出,论点是否鲜明,能否统率材料等;二是改结构,看布局谋篇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伏笔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材料,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等;四是改语言,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帖得体,同时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等等。当然,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修改时要灵活掌握。至于具体的修改方法,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那要靠长期作文修改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但只要能修改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作文修改法。
第三,几种修改方法的探索。写作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植;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使之形成习惯。一是冷改法。冷,即是冷处理。先将学生完成的作文收集起来放置几天后再发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其中尚需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此法既可消除学生作文后“私于自是,不忍割舍”(白居易语)的心理,又可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维火花。长期进行这种训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二是换改法。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此法可以在一个或两个班的学生中采用。换改法可以使学生完全改变角色,以批评者的姿态,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去吸取原作长处,并大胆地指出不足且提出修改建议。换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三是集体评改法。先印发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集体综合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此法以讨论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吕淑湘先生就十分推崇这种方法。四是导改法。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修改给予引导和指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修改意见。这意见既不是教师包办的修改处方,更不是让学生莫名其妙,无从下手的玄乎之词。而应该是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拨之语。此法的关键是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导改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作文评改方法之一,是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的基本方法。五是示范修改法。用示范作文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找出不足,并做出修改的方法。采用此法,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搬照抄的行为。六是定点修改法,是将不同文章的不同方面分解为若干训练点,然后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训练。此法看似琐碎,但效果明显。以上六种方法,在教学中应综合使用,不断改进,千万不能使之僵化呆板。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习惯的同时,也一定要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当然,这一切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真真正正地致力于学生终生语言学习与发展。
17.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篇十七
[作者] 黄宝雄
[内容]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他们企望走捷径,“一步到位”,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这种状况。
18.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十八
荆溪中心小学
林宜瑜
我们应当从战略眼光来审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爱因斯坦给独立思考能力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我们不仅要把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学生神圣权益加以维护。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和生效的。比如:应有明确的思考目标、相应的思考机遇、强烈的思考动机、愉快的思考情绪、必要的思考时间等等。教师应发扬‚人梯‛和‚蜡烛‛的精神,悉心为学生创设上述条件。也就是说,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独立思考,教师就要作更多地独立思考。苏霍姆斯基说过:‚真正地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显然,学校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乃是训练学生思考能力的基地。
下面我就谈一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克服随意性,力求面向全体,照顾个体,搞好独立思考的权益分配。思考往往是从遇到问题(或矛盾冲突)开始的。学生的思路一般是随着教师讲解和提问线索而转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问‛和‚答‛之间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一、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备答‛,切忌‚一问即答‛。有的教师提出问题之后,看到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的场面感到十分如意,而立即满怀希望地指名回答。然而,回答的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因为儿童的个性特点,他们的意向从思想准备到实际行动之间相隔的时间很短促,‚意‛和‚行‛几乎是同时出现,缺乏深思熟虑是儿童的特点。他的举手往往是一种条件反射现象。从他们举手这一举动,只能看出他们有争取回答的积极性,还看不出他们有正确回答的把握性。
我们主张,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使每个学生都沉浸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中。从都经过思考体验之后,讨论起来才有好的结果,因为,各自在讨论之前,都怀有自己的见解,再听听别人的见解,很可能产生认识上的冲突。这个冲突又会激起他们作再度思考(也叫反思),以至最后,把认识都统一到真理上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思‛确实是‚智慧的摇篮‛。
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切忌‚一问抢答‛。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问答活动中,也仿效‚抢答‛的方式,一个问题发出,看谁先举手,就叫谁回答。学生争先恐后,按捺不住,未经教师许可,就脱口而出,把答案一下子就说出去了。长此以往,将产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几乎都被几个智力超常的儿童所‚垄断‛,形成一支抢答问题的‚专业队‛。而智力中低常的儿童,因为长期轮不到发言机会,而产生焦急、苦恼、失望等消极心理,学习积极性被挫伤,思维受压抑。天长地久,学生的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也就出现了智力水平上的‚偏态分布‛。
如何力求做到学生智力程度‚常态分布‛呢?这就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有意识地支配学生的发言,特别要给发言不主动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遇。苏霍姆斯基曾经建议:‚请您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吧。……开动这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一个问题的发出,先让智力较低的学生回答,答对了给予肯定和表扬,答不完整或有错误,让中等学生补充或修正,最后还可以让程度较高的学生作更高水平的发言,把对问题的探讨不断引向深入。这样,不同程度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这样每个学生的头脑都不能平静,人人都可以品尝到思考的乐趣,分享到思考的效益。
三、让每个学生都注意‚听答‛,切忌‚一问齐答‛。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比较喜欢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异口同声‛的回答。把维持课堂纪律的希望寄托在‚异口同声‛的声浪上。不让爱讲话的学生有乱讲话的空间。那种频繁‚齐答‛给教学带来不放心,因为:
其一、‚一问齐答‛往往是答紧接着问而来,因此,‚齐答‛实际上是‚答而不齐‛(七嘴八舌),给人的感觉是模糊不清的。
其二、人人为了赶‚齐答‛的浪潮,有的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还有意的加大声量。那么这样的‚齐答‛对于每个学生有何实际意义呢?大 家答的对不对呢?教师只能作‚求大同存小异‛的判定。
其三、‚齐答‛容易被一些‚特殊‛儿童‚钻空子‛,一是不动脑筋的学生,二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混水摸鱼‛,趁机乱喊乱叫,好不痛快。
当然,我们主张的是不要滥用‚齐答‛,不是一概否定‚齐答‛。在特定场合,如:教师讲到关键性知识时,常这样说‚这个知识是……你们记住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记得‛!这是必要的,也是自然的。但是,以研讨问题、交流思想、领会知识为目的的问题活动,还是一个一个发言为好。因为个人发言的背景是安静的,发言的内容自然属于师生的注意中心,发言的效果必然是清晰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夜深入静的时候(听觉背景),时钟发条转动的声音(听觉中心),多有节奏而动听呀(听觉效果)。
四、让每个学生都有‚再答‛的机会,切忌‚不了了之‛。杜威说过:‚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的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错误,是预防和治疗再认识错误的一剂良药。‛
苏霍姆斯基主张:‚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儿童有什么地方做不好,我就对他们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来,咱们一起想一想。’‛可见,教师对功课不怎么样的儿童不是信手打个不及格的分数,也不是消极的不给评分,而是亲切地、耐心地、细致地劝导和勉励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再下一番苦功,力求靠自己的努力得以解决。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经过努力,实在解答不来,再问老师,到那时,师生一起研究解答方案,使教与学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这样,学生才真正‚进入角色。‛
19.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 篇十九
一、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原因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生源大多数被确定在三批次本科段次录取的学生,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对他们能否顺利就业至关重要。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各家说法不一, 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 Harvey认为, 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 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 实现潜能的自信。
2. 从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看, 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五个基本层次:
一是学习能力。大学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仅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 还包括广博的基础知识,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观察和参与新的体验、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从而改变已有知识结构的能力。学会以快捷、简便、有效的方式获取准确知识、信息, 并将它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本事。二是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要逐步摈弃“书呆气”, 通过参加勤工俭学、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担任学生干部、助教等活动, 学会融入新环境、新队伍, 从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学会放下姿态, 适应社会规则, 提高生存本领。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要通过人际交往, 提高自己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而发挥团队战斗力, 建立和谐、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是创新能力, 指在工作中不墨守成规, 有新思路, 提出新观点, 与时俱进, 不断结合新情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五是求职应聘能力, 求职应聘是实力、勇气和智慧的综合运用。求职应聘能力包括自我认知、机会分析与把握、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职业决策与营销、临场应变、求职技巧和方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3.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综合素质不高。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入校时学习基础差, 学习习惯不好, 自我控制能力差, 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而吃苦精神不够, 自我要求不高, 掌握专业知识不扎实, 再学习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 (2) 动手能力较差。目前有的独立院校开设的实验课程内容单一, 实用性不大, 与单位、企业需要具备的动手能力严重脱节, 因此, 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动手能力较差, 与企业希望招聘有经验的员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3) 职业规划能力缺乏。独立学院有一部分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较差, 等靠要思想严重, 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就业的动力不足, 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兴趣与能力都缺乏客观的了解, 这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随波逐流, 盲目跟风。
二、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做法
1. 加强职业规划和指导,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是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 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逐步推进, 设有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 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 不断丰富、完善课程内容, 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开展喜闻乐见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使大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了解自我, 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 并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 三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三是要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 建立大学生就业志愿者团队, 通过现场宣讲、张贴海报、宣传园地、校园广播、就业在线网站以及校友访谈、专家面对面等形式宣传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2. 完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
独立学院老师要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社会需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培养方案, 将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嵌入到教学中, 满足社会的需求;要鼓励和指导学生选择好第二专业的学习和选修课的学习;要多开设不同领域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 如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网页设计, 软件测试, 动漫制作、计算机等。
3.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性实践, 使学生们能在实践的大舞台上, 学以致用, 在服务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培养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软件设计、机器人设计、通信技术、计算机、营销策划等各类大赛, 实训与比赛相结合, 以赛代学,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校企合作, 延伸校企合作深度,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多个实训培训基地, 为学生实习和企业选拔人才搭建沟通平台, 提升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创业、创新教育, 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
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 创业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很强, 据统计, 平均每个创业企业或者项目的从业人员可达到8.44人。因此独立学院要大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创业者, 使他们的就业能力得到提高。第一, 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以及企业家大讲堂, 通过生动的事例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创业意识以及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创业精神;第二,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利用校友会等平台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促进会等组织机构, 在资金和政策咨询、创业辅导上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三, 广泛与企业合作,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 将竞赛中选拔出来的成果向企业推广, 使学生成果走向产业化。第四,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示范基地, 引导学生创业, 培养他们的经营管理、市场调查能力和预测市场的创业能力;通过科学的创业教育, 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独立学院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大学生充分就业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而且可以减少因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独立学院应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从而促使大学生充分就业。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是他们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而且决定着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本文旨在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做法, 对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娜.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J].民族与社会, 2009, (3) .
[2]张旭.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J].文化教育, 2009, (7) .
[3]潘素芳, 沈楠.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5) :753.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中各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J].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4) :310.
20.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篇二十
一、合理预设前置性作业
我有计划、有目的、有梯度地预设前置性作业。课前引导学生做好前置性作业,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汇报的习惯,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汇报中学生各抒己见,交流质疑,课堂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展示舞台。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及积极帮助他人的意识,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一定梯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还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激发他们踊跃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随时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大多数同学在自己的前置性作业上自我汇报,教师逐一指正,做好评价,这样做到了面向全体,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始终如一。我尝试让学生找好学习小组,互助学习。虽然学生都能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汇报出来,解决了数学课堂的重难点问题,但新的问题是有的同学汇报情况不能及时地检查反馈。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采取了“小组互助学习法”,把班级中的优等生和学困生结合到一起,这样前者大多数比较有耐心,学习上也有方法,学困生的困难又比较多,需要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解帮助,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愿意独立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创设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问题,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帮助,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他们愿意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挑战。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才会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指导方法。杜郎口教学形式中的预习环节在我的课堂上广泛实施以后,我感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得会有目标地学习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如我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利用前置性作业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完成第80页表格数一数,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使学生明确了课前预习的目标,并能认真预习。在讲课时,我发现学生能自主探究了,因为他们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使这节课学起来很轻松,重难点也很容易突破。可见,课前预习是十分可行而且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环境,通过自己或学生间的合理设疑,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欲望。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学习的主人。
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后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先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想法和不足之处等信息,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获取更准确的知识,获得更规范、更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得到充实和拓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乘兴趣之舟驶向知识之海时,会遇到激流险礁,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教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不能仅仅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的效果,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正像叶圣陶所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照本宣科,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学生学会自己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求教老师和家长,这样的学生往往离开家长和老师,学习成绩就急剧下降,属于永远也不会自己学习的人。针对这样的学生我采取了以下的办法:积极和家长沟通,把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好处交代给家长,或者召开一些以独立学习为主题的家长會,专门强调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独立学习中的重要性,使家长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和重视自己孩子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及时鼓励那些能够独立完成学习的学生,不惜自己鼓励性的语言,找准时机,表扬他,鼓励他,让学生尝到独立学习的甜头,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每位教师平时应深入了解教材,走进课堂,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我们的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尝试学习,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会学习的人。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 史玉英)
【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学会独立生活学生作文06-24
大学生学习生活调查报告10-13
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10-07
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调查11-04
大学生网络生活实践调查报告11-13
关于大学生在校生活调查问卷12-14
大学生生活费问卷调查07-12
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研报告07-24
大学生校园生活自查报告范文10-22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心得体会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