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有感300字

2024-10-01

读三字经有感300字(精选10篇)

1.读三字经有感300字 篇一

《三字经》中还有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三字经》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习的重要!

2.读三字经有感250字 篇二

我的父母从小教育我,只要对我有益的事,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地让我学习舞蹈。绘画。父母就就是想让我长大成一位有用的人。所以我要认真地学,长大后报答我的父母。

★ 昆虫记读后感250字 读昆虫记有感250字

★ 看开学第一课有感250字作文

★ 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

★ 诗诗范文

★ 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

★ 250字作文

★ 读后感250字

★ 研究报告范文250字大全

★ 写景诗

3.读三字经有感三字经有感 篇三

我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4.读三字经有感 篇四

女儿从学校拿回来一本知识读本,上面有很多有哲理性的文章,对于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来说,那些文章显得太深奥了,于是她对全文都是三字一句的《三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女儿煞有其事地读了几个字就被一些生字难住了,跑来问我:“妈妈,这个字读什么?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啊?”我拿过书来,一字一句教女儿读,说来惭愧,有些字我都还不认识,我老老实实对女儿说:“这个字我也不认识,而且好多句子的意思我都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我和女儿一起查字典,解决了生字的问题,可是要给女儿逐字逐句讲解含义我还做不到,于是我们又在网上查,终于找到了《三字经》的全文释义,甚至还找到了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的视频。我和女儿认认真真的看了视频,虽然年幼的女儿很多字句都不懂,但是至少她懂得了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懂得礼仪,也懂得了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性。而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三字经》有了一些全新的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一部经典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道路坎坷曲折,但前途乐观,因为我们出生于世纪的下一代将举起传承的大旗,为民族精神点起希望之火。《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是中国近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三字经》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儿童,甚至成年人都来读一读。《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能常读常新,百读不厌。《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他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起点就是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所以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叫人端正思想,为人的大概性格做了定义,教育人要善良。三字经全文涉猎范围及为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教育、道德伦理等,还包括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三字经在封建社会具有传授知识和教授封建政治思想的两重作用。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如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在我周围也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价值观将影响孩子一生。首先,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塑造、人格的健全,母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段《三字经》就讲述了孟母是如何三易其居以教育孟子的故事。另外,父亲往往就是孩子在家庭中无形的榜样,尤其在传统社会,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三字经》还讲述了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为什么都能考中科举的故事,这也就是成语五子登科的来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懂得礼仪,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这段《三字经》中可以看出,传统中国启蒙教育把孝悌之道作为最重要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敬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道德品质。黄香就因为温席扇枕的事迹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对父母的孝敬缘于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高贵或贫贱无关。培养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对长辈的尊重,其实就是在培养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同样,悌道也是古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尊敬友爱兄长,一时容易,然而利之所在,最易使人忘形,把悌道融入思想中,贯穿在言行中,时时谦让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之所以传诵千百年,也正是因为它所提倡的悌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孝和悌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古人对于教育和学习讲究先后次序,“首孝弟,次见闻”,一个道德上残缺的人不会有大的成就,在端正态度、砥砺意志之后,才能真正开始学习。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三字经》就在简单的数字序列中,传达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尤其是“三”这样一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三是万物之母,三才指天、地、人。另外,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同样,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亲、师,这都是以“三”来说明观念、传达思想。《三字经》倡导温馨和谐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虽然在社会和家庭中,君臣、父子、夫妻的地位不同,但在人格上大家是平等的。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古人的这种教育智慧,让我们佩服和敬仰。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儒家文化认为,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再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三字经》先把应该怎样为人处世的道理阐述清楚,然后再教孩子们应该怎么读书。孩子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训诂和句读。训诂是指用现代语言解读古文,而句读就是用标点符号断句。因为早期的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便有人故意利用句读,把写作者的原意更改为成为自己的用意,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留下许多笑谈,有的借此混口饭吃,也有的借此救了性命。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三字经》认为经书都读通了就应该学历史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就有着许多神话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三字经中的历史是从被称为三皇的伏羲,神农和黄帝讲起的。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让每个孩童了解民族历史,开始讲述我国历史朝代的更替和发展。并在简洁朴素的语言当中表达了后人对历史人物的品评和褒扬。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三字经要求学习者口到、心到,不要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更不能像今天很多的所谓的读书人一样连口都不用,按照《三字经》的说法今天没有读书人只有看书人,甚至连看书人都要打个问号,只有翻书人。而按《三字经》的要求,是要“口而诵”,你要大声朗读出来而且要持之以恒,朝夕用功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这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则。读书是心眼口的一个有效配合,良性互动的过程,缺一不可。《三字经》总结了古人勤学的故事,来教给正在学习的人们,告诉人们作为一个求学者应具备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遵循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三字经》它深深地吸引我和女儿,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让我们的孩子多阅读一些类似《三字经》的书籍,让更多的孩子能得到阅读这种幸福的滋养!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的孩子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教育子女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态度是“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他说世上许多人为子孙计,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后代,教育子女,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获是对孩子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你的家中还有有待教育的子女,《三字经》是一很不错的书,还没有读的话,赶快行动起来吧!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有很大的收获哦!

邹玲

5.读《三字经》有感 篇五

来到书店后,我找到了《三字经》,翻开一看,我的眼睛顿时定住了!我轻声吟诵起来,人之初,性本善……读起来朗朗上口,读着读着,我的`肚子开始闹起了空城计,我这才回家。从这以后,我每天写完作业都不会去理会动画片了,而是看《三字经》。我最喜欢“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这句,这是讲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个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而我呢?要大人说才会让,我真惭愧。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好孩子。

《三字经》不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金典书呀!我也要刻苦学习,为着我的理想奋斗!

6.读三字经有感 篇六

听我爷爷说,我的太爷爷的那个年代私塾先生都很有文化。太爷爷那个年代还没有我,所以他们不能教我读书认字,可是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我也可以做像他们那样的有文化人,那就是我也要读很多书。

这天我翻开一本叫《三字经》的书,里面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短句,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前我都是在电视上听到过,今天我也读了这本书,很有用,里面有很多为人的道理,还有历史故事,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讲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让梨的故事。里面还有很多关于要我们好好读书的话,爸爸要我向里面的人学习,这样以后才有出息,爸爸还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也是《三字经》里面的句子,真是太有用了,看到这本书我真的很高兴,我在里面学到太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比我弟弟看那些动画片的书更有好处,我要好好的读这本书,等以后我会了也要跟爸爸一样教教我弟弟读《三字经》这本好书,让他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爷爷说以前这本书是教学生的。大家都很喜欢《三字经》,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我还要继续努力看这本书,要读会,因为里面有好多字我还不认识呢。也有很多话我看不懂,要爸爸和妈妈告诉我才知道,我要自己读会这本书,就不会占有爸爸妈妈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了。

平时我们做家长的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这回通过这样的一个跟孩子一起读书的机会,我们也感受了很多,也对做家长的教育子女有一些感悟。

7.读《三字经》有感 篇七

它是一簇花,馨香爱的心房;

它是一股水,荡涤你我胸襟……——题记

微风激起我心中层层涟漪;阳光四射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爱的便利贴贴满我心全部。

它是宽容却不是纵容。

我是白云,它是蓝天。我肆意地缥缈在它的怀抱中,却不由己乱飞。

因为,我始终孕育在它博大的胸怀中。

我是小树,它是园丁。我快乐地生长在它的管理中,却不乱冒枝杈。

因为,它爱的利剪无时无刻不在修剪着我。

宽容却不纵容的它,让我没有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受风雨洗礼后的我才会成为“人”。

它深情也无情。

我是小溪,它是大海。我历尽千辛万苦拥有它的怀抱。爱抚,微笑,于是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一切,我想霸占它所有的爱,它深情地安慰而又无情地拒绝。由此,我懂得了分享。

它疲惫却不厌倦。

我是一本书,它是读书的人。我有错,它改错;看到我的亮点,它褒扬却不引我骄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了我千千万万遍,却新意盎然。

它自私也无私。

我是电视剧中的王大春,它是丑娘。它长得极丑,但心灵却极美;我无情将她抛弃,她却不怨,不恨。我自己振振有词,它却在寂寞角落默默落泪。我有时也心痛,但它却竭力安慰。将伤心悲痛自私地埋葬,包装出的幸福却无私荡漾。

它的无私,它的自私,让我无地自容……等我要改错的时候,它却悄然离去……我只能压抑一辈子。

不要提起荒寂的道途,不要赴往陌生的旅程,你眉梢郁结着忧愁,你眼眶泪珠盈盈,那紧紧钳闭的嘴角,不要再唉声叹气,不要等韶华虚度,百花飘零。它——我们的父亲母亲,我们所霸占的父爱母爱,不能长久逗留,不要再说自己还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用你的双手,将那岁月的痕迹抚平!

8.读《三字经》有感 篇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种简洁精湛的哲言所吸引,“孟母择邻”﹑“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言深远的故事所感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勇攀高峰,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择邻的故事,从中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9.读《三字经》有感(范文模版) 篇九

——读《三字经》有感

(一)高一(5)谢伟杰

《三字经》,最初认识是在小学的时候,当时只是随便都了几句,也没有深入理解。如今再看,虽说懂得不多,但也有所感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四句大概是讲:人在最初的时候,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本性相近,但习惯却大相径庭。其实我有点不认同前两句话,怎么说呢?

我依稀记得上个学期语文考试,阅读有一篇大概是讲“幽暗意识”的议论文。其中就说了人性本恶之类的话,大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一开始我也觉得有点疑惑,认为人性怎么本恶?后来我想了很久,也许从某些方面来说,人性,还真是本恶。

首先,人在一出生时,应该都是无意识的吧,怎么能说“善”?再者,人渐渐长大以后,性格就会有差别,是因为有的人抑制了他最内心,最深处的那种本性,我认为那种本性是恶的。举个例子:人一生下来就是懒惰的,没人会一生下来就特别喜欢写作业,是吧?没人喜欢从白天到晚上干活干个不停,是吧?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懒。

而且你说人性本善,谁一生下来就会知道要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而不是自己?孔融让梨也是在他父母生活行为中受影响,潜移默化地抑制了本性的表现,不然如果他父母吝啬的要死,估计让梨的就不是孔融了。

其实现在的教育就是为了抑制本性而存在的,若人人天性本善的话,有什么理由会有小偷之类的角色,那就应该天下太平了吧?正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要改变这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本性。

仅仅两句话就令我思了这么久,写了这么多(可能不算多),看来要想读懂《三字经》,还是不简单啊。

(2017年2月22日写于李中,25日码于教室)

我不会教我的孩子读《三字经》

——读《三字经》有感

(二)李兆基中学高一(5)谢伟杰

今天上课龙爷讲了一下关于《三字经》读后感可以怎么写,这就给了我灵感,这一篇就要写写当我为人父时,会不会把《三字经》融入孩子的童年。

答案是否定的。至于为何,道理很简单。

我粗略阅读,便觉得《三字经》所讲的部分内容已经和现代社会接不上轨了,就拿“养不教,父之过”来说,在古代,也许女性地位不高,没有教育孩子的权力,所以养不教,就会是父的过错,但现代社会是男女平等了,养不教,就不能只甩锅给父了,这种观念如果教给了孩子,说不定会留下什么祸根!

如此等等,难免会有一些与现实生活相矛盾的观点,我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把一些“杂质”过滤掉,把精华传授给下一代。但像我这般天性泛滥的人,怎么受得了如此?所以,《三字经》嘛,反正我是不会给我的孩子读的。(2017年2月23日写于李中,25日码于教室)

【龙益得老师评曰】谢伟杰同学的随笔,让我眼前一亮,多读书,又不拘限于书,这是我一直提倡的。在大家都主张读经时,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从这里也看出了我们民族的希望——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是我在课本外找的教学内容,与考试没有多大关系,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我们本来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盘接受,那就不能创新、发明,时代就不能前进,全盘否定,那我们的文化就没有根了,就会崩溃。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运动,差一点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全面崩溃,从文化方面看,就是在于我们全盘否定的结果。在学习语文方面,除了应付考试,我还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东西,如最基本的《三字经》、《千字文》、《心经》、《老子》、《论语》等,这五本书,加起来还不到两万字,高中三年完全可以背诵完。高三时,不可能再学这些东西,但学了这些东西,更有利于高考作文。我随便举个例子:“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两点:

1、服务社会的意愿;

2、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喜爱程度。”这个好懂,但如果我这么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再解释一下,是不是觉得高大上许多?你服务社会越多,你自己得到的就越多。像美的空调,为天下多少人造福,让天下多少人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生活的快乐,越是为他人服务,你得到的也就越多。以我个人为例,我经常给别人讲语文的学习方法,在交流中,我得到的更多,而自己没有半点损失。还有一例,如果我们讲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努力去改正,这个道理容易懂啊,如果我这样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当我们讲个人修为,要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儿,引用老子的原话,是不是比光讲道理好很多?读书不限于课本,只有拓展开,才能提高。道理容易懂,但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本人都会急功近利,不会从根本学起,我们的学生走不远的主要原因也在此。

10.读《三字经》有感 篇十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适宜什么是不适宜。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异常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经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以前,我调皮、不守纪律,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妈妈的斥责;现在,我懂事、能认真学习了,老师和妈妈都微笑了,这都要感谢《三字经》呀!

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一看有图有文的,来了兴趣,有时自己读,有时让爸爸给我讲。可没过几天,三分钟热度过了,就把书随手一扔,玩别的去了。

这个月,学校里掀起了读经典书的热潮。一次,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起了《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的故事,我深深地被孙敬、苏秦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爱我,老师辛勤地教育我,我,我太不懂事了!

上一篇:介绍一个名人的初三英语作文下一篇:医院宿舍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