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思考

2024-07-05

作文教学与思考(精选19篇)

1.作文教学与思考 篇一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丁香路小学 杨芳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内容,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教师不能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通过良好的作文教学,可陶冶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方法; 语言能力

一、支持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充分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二、提倡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大量丰富写作词语。

阅读是“吸收”知识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课文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独特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指导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合理挖掘写作资源。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

四、帮助学生熟悉作文技法,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要使文题靓丽新颖,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语等做文章标题。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有些记叙类作品内容风趣、语言诙谐、格调轻松,这时可以相应地拟一则幽默式标题,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获得读者的第一青睐。标点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题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彩,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习作评改,设法增强写作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也可尝试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先让学生互相评改,做到与学生共评。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同学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同学的作文。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大家展览。较优秀的也可向广播站、电视台投稿或推荐向报刊发表。习作发表后,必然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

结束语: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要明确,指导过程须循序渐进,否则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在具体教学中,作文教学要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紧密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2.作文教学与思考 篇二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层教学除应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等教学原则外,还应坚持: (1) 自主性原则。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 (2) 流动性原则。层次的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水平在不同层次之间流动,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3) 整体性原则。由于分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分层不分班,因此要把握班级整体,把握每个学生是分层教学的核心,教师与学生都要把自己看成是分层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达到整体效应。作为语文教师,我发现在实际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语言水平、思想深度、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他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作文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而个别学生却辞不达意、语不成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生硬地按统一、唯一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实施作文分层递进教学,因材施教,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一、分层依据

学生的分层依据是以写作差异水平为主,即作文成绩为主,但不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先天因素、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据此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思想认识较为深刻,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够举一反三的学生;B层学生作文谋篇布局的能力尚可,但选材一般,语言平淡,内容不够生动;C层学生作文水平相对较差,选材能力较低,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字数达不到写作要求。

在分层过程中,为了避免产生“标签效应”,抑制其负面影响,教师应该事先在课下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可以先采用隐性分层法,即在教师心目中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通过教学活动逐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教学的优势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自主选择层次。

二、教学实践

1. 目标分层。

它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作文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只要求学生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表达完整,不偏离题目,不出现错别字,这就是“近纲靠本”,适用于低层学生;将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和升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要求学生的作文达到中心明确,布局合理,言之有物,更高层次的要达到构思新颖,语言流畅优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就是“达纲拓本”,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低层次学生由此减少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后者是选择目标,具有挑战性,扩大了中上层学生的作文空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2. 教学分层。

分层递进教学是在班级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实施的,因此施教时应首先用足够的时间保证基础目标的落实,重在以低起点步子的形式让下层学生掌握作文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低层次学生推荐几篇范文,让他们认真揣摩、仿写,中上层学生则自己构思作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仅仅依靠短短的九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外时间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面对面地交流。

3. 练习分层。

作文教学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写作练习,这也是作文分层教学付诸实践的重要一环。在每次作文练习当中,我没有局限于单一、固定题目的框框,而是采用了作文题目分层布置、作文练习分层完成的方法。同一体裁、不同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充分发挥。

4.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坚持鼓励性原则,具有总结、反馈、提高的功能。抓好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对低成就学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增强其竞争意识;在作文评价时,不以作文成绩论优劣,而是以递进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即使幅度微小,也不能吝啬表扬的微笑、赞许的目光。

在实施作文分层教学时,要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对学生采用分层而不定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因层而异,因人而异,以教适应学生的学,以教促进学生的学,不拘泥于层,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教师还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成功—愉悦—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的心理效应,畅通师生的双向交流,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体会与收获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分层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提高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它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与自信,而新的成功与自信又将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使之争取更大的成功,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真知识,掌握真本领。

3.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篇三

关键词:作文教学;走进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诉说真情;丰富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17-0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老师苦于作文课难上,作文难改,学生愁于作文难写,没啥可写。这个难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也迫使我们去思考,去尝试,去解决这一难题。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的眼睛敏锐,耳朵听的真切而独特,他们的小手灵巧而勤快,他们的思想活跃而有趣。在实际生活中,往往缺乏积累、整理和吸收。这就要求我们去认真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和物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逐步积累。下课了,先别急着回办公室,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嬉戲,你会有惊喜的发现。下雪了,别光让学生们透过玻璃眼巴巴地望着漫天飞雪,让他们去滑几个倒儿,闹一头一脖子雪,哪怕小手冻得通红,看那心情……哈哈。学生们玩溜溜球、拍画片、挖沙土可不要去阻止呀!老师还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聆听鸟啼虫鸣,欣赏春花秋实。带学生走进社会,感受家乡的变化,观察周围的人群,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既体验高兴、骄傲和自豪,又体验失败、失望和伤痛。这所有的一切对学生来说都有一种特殊的价值,又是一种积淀。同时利用校内开展一些活动。如各类球赛、拔河、演讲、朗诵等,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并做好习作指导的工作。

二、动用多种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你问学生想不想写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摇头。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一次,我拿了一篇毕业学生的作文说:“不知那位同学写的作文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写得太精彩了!”同学们都催着我读读,读完后我把作文贴在了教室前边,自语道:“真可惜,没署名,要不我会告诉你我上小学时的秘密,还得送你一个小礼物。第二天,办公桌上出现了六、七篇作文。我把每一篇作文都进行了认真批改,并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而后把他们找来说了一些我上小学时的趣事。送上他们一些小礼物,但叮嘱他们我说的事要保密。这些学生拿着小礼物炫耀着,其他同学打听他们又不说。或许是受到了刺激,或许是精神鼓励和物品的诱惑,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写作文的学生越来越多。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创设情景、抓时机、做游戏、搞实践活动等都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晨会升旗时,有些学生站不住,我让他们想起邱少云,去试一试能不能在晨会中一动不动。好胜、好奇、探究的心情被激发了,作文的欲望被点燃了,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了《我成功了》、《意志与考验》……优秀的作文就是在学生想表达乐于表达的情况下诞生的。

三、走出假、虚、空,注重真情诉说

《新课标》倡导:作文让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有创意的表达。

然而,有些老师总是急功近利,作文课上喋喋不休,向学生灌输成人的说教。这儿怎么写,那儿用那些好词,或干脆领着写,从选材到结构,从思想到语言都是一个版本。难怪在一次小学生毕业试卷审卷时,一位中学老师发出感慨:“小学生作文内容千篇一律,小学生作文太失真了。孩子都不是孩子了。”一句孩子都不是孩子了,不正道出老师作文教学的弊端吗?下课了,你总能听到学生们叽叽喳喳的,那正是他们在说真话,说心里话。去帮助、指导他们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又何必要学生去编呢?用学生的语言写学生的作文多好,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他们定会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四、跳出框框的束缚,改变单一的课堂指导模式

传统的教学作文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且都只限制于课堂中完成。结果,在同一指挥棒下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这种单一形式的指导,抹杀了学生的真实感受,离“我笔表我心”差之千里。有些老师甚至把一些范文让学生一味去模仿,套、抄作文代替了学生的真情。如何跳出框框的束缚,不妨尝试以下几种形式。①见缝插针的随机指导。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模式状态:每周两节课或课本每单元一篇习作,局限于课堂。事实证明,光靠课堂上几节课的作文指导是无法快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生活处处是作文。教师要随时随地随人随事而见缝插针地指导,②真情流露的访谈式。我们在观看《艺术人生》、《背后的故事》、《鲁豫有约》等防谈节目时,往往会看到嘉宾谈到动情处时掉泪的场面,这就是一种真情流露。主持人、听众、观众也都被感动,产生共鸣。我们写作不就是要表真情吗?这种形式最适合。所以笔者受电视访谈节目的启示,把这种互动的访谈形式也带进习作指导中,让学生有感而发,流露真情。

五、加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淀

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象是蜜蜂采花,而作文则是蜜蜂酿蜜。能劳于读书必能逸于作文。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远远不能满足正在“吸氧”的小学生,为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信息储存,利用闲暇让学生背背唐诗、宋词、元曲,领着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推荐他们看《百家讲坛》,走进《小故事大道理》、《格林童话》,晶读《读者》的百味人生,组织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教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分析好在那里,有什么收获、想法,找人说一说。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为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摸索和尝试,收效还是显著的。学生不再愁写作文了,不再没啥可写了。他们的知识面广了,语言丰富了,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不会出现千篇一律了。作文教学做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们要探讨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怎样修改作文、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怎样写想象中的事物等等。要使作文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最坚实最有利的阵地,还需要我们更多更深地去思考、探索、尝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作文教学与思考 篇四

三、作文的指导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1、单元作文与专题训练相结合。每个单元的作文主题可以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们作老师的必须认真对待。当然,光有单元作文还是不够的,老师要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适时适量地进行专题作文训练,特别是描写训练,这就好比是学画的人学习素描一样,很是锻炼学生作文的基本功。

2、结构指导与修辞手法的指导相结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做文章就是做人,文质彬彬,要的就是一咱搭配,写作文也好比做房子,首先得确定好结构,这种结构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需来设计,这样,学生作文在章法上就会有了保障;而修辞手法就好比是房子的装修,它会使房子变得漂亮、有质感。学生学会这种调剂,他才能走的更远。

3、与课文讲解相结合。一篇好的课文,就是一篇好的例文,对典型课文的讲解,也是典型的作文指导。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积累好词佳句相结合。可以说,观察是作文的前提,就像画家,没有一双捕捉美的眼睛,他是画不出优秀的画作来的。而好词佳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把观察到的美更好地表现出来,就不会出现想表达但又表达不出的无耐。所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5、一二年级要重视语段的练习,这一点在农村小学尤为重要,因为作文绝不是三年级才开始的,一二年级语段的练习就是作文很好的“桥渡”。所以我很认同袁志勇老师在《小学语文语段的写作》里作的阐述。

6、多读课外书,多去旅行,一文一武,一张一弛,方为作文之道。

当然,知道并不代表做得到,可行、学生自己要才是硬道理!

5.教学解读与后续思考 篇五

《最后一头战象》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此次,研究者联盟的范颖盈、沈耀两位老师大胆地将这篇长文放置到五年级的学生中去,并且敢于尝试一个班两教时有序推进的课堂呈现方式,实在给予我们与会盟友极大的震撼,也引起我们诸多的思考。

从课堂现场来看,本课设计闪现出两大亮点。其一,两位老师对文本都有深入的研读,尤其是《最后一头战象》作为动物小说的经典之作,他们都关注到小说文本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沈石溪是中国动物小说写作的代表性人物(曾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他的业已成熟的动物小说皆是以虚实结合、动物的人性化等风格特点著称,尤其是他作品的美学追求,完全浸润着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风俗人情,读来让人耳边似乎马上就会响起《月光下的凤尾竹》之类的曲子。而作为小说,自然有小说教学的特性,比如小说特别讲究抓住情节和(人物)形象刻画。那么在本文中,很显然的,文章的情节和战象嘎羧这一形象的把握是核心要素。在教学中,两位老师引导学生运用速读(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的方式把握情节,又依托词语、重点语言现象理解嘎羧形象,尤其还将原作的某些相应片段与课文进行互文,从而纵深学生对形象的感知和把握。其二,语文教学讲求“举象”技巧,使平面、冰冷的文字化为鲜活、生动的形象。然而,语文教学更追求学法的指导。而且相比之下——“法大于象”。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速读能力的延续训练,再比如范老师在第一课时中的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的指导,第二课时沈老师关于批注的提出、示范和实践等等,都是非常宝贵和及时的阅读能力训练。那么,这样的课堂又带给我怎样的思考呢?抛开课堂技巧和艺术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我所思考的是这两堂课还未能具有相对成熟的课堂哲学,对文本的细读和体会也仍不到家,更重要的是两位老师对于这个文本教什么,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构还不成熟。

我们不要以为课堂哲学是怎样艰深、玄乎的东西。就我以为,每个人的课堂都有他自己的课堂哲学。这个课堂哲学就基于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文学审美、语文观念等等的。其实从文本解读开始我们的课堂哲学就已经融入进来了。在文本细读理论中,有一句话叫做“文本是我们美丽的倒影”。其实就是说你有怎样的人生阅历、处事观念、审美能力、语文意识,你就能看到怎样的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哲学是不同的,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和事,包括对于我们的教学和文本的思考。在这两堂课中,我们两位老师对于沈石溪的作品很有了解,但更重要的文本的美学元素、文本的矛盾张力、文本的文学背景还远不够清晰和完整。比如《最后一头战象》其实就是要反映动物的人性。在这样的小说里,人不过是点缀和风景而已,我们应当引领学生完全进入主人公——战象嘎羧的世界里去,而不是“人与象,象与人”之类,“与”就意味着是两种、两样,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隔”,无论是嘎羧的“英雄垂暮”、“重披战甲”、“依依惜别”还是“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庄严归去”都是嘎羧的人性体现,在这里,作者和波农丁、乃至寨子里的所有人都是跑龙套的,都是为表达表现嘎羧服务的。或者说只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使读者能读懂为什么说是最后一头战象)才存在的。厘清了这一点,教学就可以更加大气,更加举重若轻。既然我们聚焦的是文本,我以为开发的就是作为教材的文本本身的教学价值,我们不应该也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和患得患失。

就文本的解读来讲,因为没有准确、成熟的课堂哲学,所以,语言点的把握,语文内容的确定也成了问题。我以为主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速读训练学生完成小标题的确定之后,让他们“细细揣摩这些小标题,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些小标题本身就是贯通全文的情节,又非常彰显嘎羧人性化的特点。看看这些小标题,“英雄垂暮”、“重披战甲”、“依依惜别”、“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庄严归去”,如果没有读到这个文章,谁知道是在说人

还是在说象呢?这就是文本最大的张力所在——作者极力表现的战象嘎羧人性化的一面。延续着这个主问题,我们就能找到文中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们不仅非常契合标题内容,而且本身就是颇具文学意味的,值得好好读,好好琢磨它的遣词造句,他们是最很代表沈石溪的语言风格的。

6.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六

本文从语言媒介、教材方面、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手段的提高分析了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优势,通过笔者对近三年的<统计>课程双语教学经历和一次去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访问学习的感受探讨了未来双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作 者:林彤 LIN Tong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吉林,吉林,13 刊 名: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DIANLI UI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xx 29(3)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双语教学 优势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bilingual teaching advantage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7.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七

一、作文指导:像雾像雨又像风

从根本上说,写作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但从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关系来看,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获得的,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笔者以为小学作文教学可从讲授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入手。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剪裁,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处理详略,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衔接照应,如何叙事记人,如何写景状物,等等。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作文时心中就有了点数,就敢于动笔实践,如同学会了裁剪知识,给你一块布料就敢下剪刀一样。小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其好处就在于对写作思路和方法能起到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即使开始时可能显得被动和生硬,也总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滥要好得多。

二、作文训练:烧旺了胆子走天涯

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在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学科教学要求中,普遍规定小学学生每学期大小作文训练量为各六次左右。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只满足于上级管理部门的硬性指标,每次习作基本上是从训练要求中选取一个题目展开练习,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生不同,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六年小学毕业在写作上收获到的只能是一片茫然,于是某某小学毕业生不能写一封文从字顺的书信也是情理中的事了。作文训练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只有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才能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

三、作文评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改”上作文章。三分作文七分改, 作文写完了, 其实只是完成了草稿, 离定稿还远着呢!但在现实作文训练中有几人重视过自己修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改, 也可以让学生互改。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次按照老师不同的要求和安排批改组以外同学的作文, 每个学生初改一篇。这样,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在“改”的过程中, 思维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教师越俎代疱, 剥夺了学生“改”的权利, 害得他们永远不会改文章, 不能在“批”上下功夫。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讲求实效。所以“批”重在发现问题,是对学生写和改的检查、评定、作出判断。教师的“批”是非常重要的,“批”里面有许多学问。学生改得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批”得是否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批”的方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作为一个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通工作者,我们欢喜着点滴谨小慎微的变化,我们感动着些微不易察觉的进步,我们更满目含情的期望着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苏立康.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

[2]钟霞梅.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出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1) .

[3]黄雪飞.循序渐进提高自改能力[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 , 2007, (3) .

[4]李华秀.写作研究的“人本化”转向[J].教学研究, 2006, (1) .

8.高三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篇八

一、重视积累

1. 丰富生活积累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从家庭、学校、自然中提取有价值的材料,这样的文章才真实感人。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如2003年高考浙江考生的小小说《雾中的战场》,以“一个美军陆战队士兵”自我忏悔的形式,从爱国情蒙蔽了“我”的理智而使“我”走上伊拉克战场的角度精心切入话题,境界高远,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作者精巧别致的构思和关注热点问题的视野,令人佩服。由于作者从社会热点中找到了切入点,能将重大时事信手拈来,又能紧扣话题巧妙为文,所以写来得心应手。而我们很多学生不注重生活积累,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作文如果失去了生活的真实便没有生命的气息,纵然有华丽的外表,也令人感到枯燥无味。

2. 注重课文积累

入选教材的文章,无论是立意选材还是布局谋篇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有我们取之不尽的优秀语言材料。尽管高三复习紧张,但仍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课文里那些出色的素材。如《离骚》透露的是高洁的精神维度,《满江红》表达的是报国之心,《正气歌》激扬的是浩然正气,《绝命书》传达的是牺牲精神。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善恶之心,非人也”,这些到今天都是可行的准则。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些都映射了伟大的人文精华。要求学生从中背诵好的语句、段落,经常积累,写起作文来才会感到得心应手。例如,我出一个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能联系课文,运用《纪念白求恩》《送东阳马生序》等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和例子来论述。

3. 重视课外阅读

多读多思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要想学生的作文能有一个长足的提高,要让他们博览课外读物,常咀时文英华。近几年高考,有不少考生把作文试题与某部名著(或某个历史人物)联系起来,采用编述故事的写法,对话题的内涵作出传神的诠释。某省的高考语文阅卷组长说过这样的话:这些作者“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令人)一经细读,便油然生出赞美之情,为这些初出茅庐的作者击节三叹”。可见,多阅读,多积累,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才能产生丰沛的文思,才能在任何话题面前一展才华,意趣横生。在紧张的高三备考中也要让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多阅读《青年文摘》《杂文选刊》《读者》等思想性文化性较强的报刊,要熟记一批名言警句和精彩的报章材料,特别是那些有动情点、闪光点、冲击力、启发性的鲜活事例。语文是一种文化积累,要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要强化辨证思维、理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加钙”,并积极参与对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讨论。只有这样,作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笑傲群雄。

二、有效引导

1. 有章可循,兼顾形式

任何一篇优秀习作都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技巧的训练非常有必要。如:在引导学生怎样使文章语言鲜活、富有文采,我经常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善用修辞;(2)巧用文言;(3)活用句式;(4)引用名句;(5)提炼哲理。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说明文,可以用第一人称自述或用戏剧表演法出新;记叙文,可以采用空行段、小标题使文章形式活泼,或采用电影剧本的形式,化长段为短节;议论文,可以设计一个新颖的标题和开头,尽量融情于理,设置一个有文采的排比段,安排一个漂亮的、意味深长的结尾。我提供给学生一个“套路”,让学生有章可循。例如,如何拟作文标题。首先,让学生明确拟作文标题的原则————概括性、启发性、简洁性。其次,让学生掌握拟出好的标题的方法:(1)利用修辞方法。如:帮理不帮亲(对比);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对偶);带着“诚信”上路(拟人);诚信——永恒的主旋律(比喻);(2)古为今用。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毛遂自荐;请勿爱屋及乌;无悔五丈原;(3)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如:爸爸·哥哥·大学;理智·情感·认知;情感·认知·文化。

2. 结合阅读,指导仿写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我们所学的课文,结构清楚,语言优美。通过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上进行仿写,把读与写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如和学生一起品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进行仿写,运用拟人法、比喻法、色彩法、比较法等四种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景物描写,记下所观察的景物和当时的感受。题目自拟,如《校园的夜色》《夜晚的山村》等。

3. 展示才华,激励表扬

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会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会打击其作文的积极性。允许学生有奇思怪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课堂上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气氛,并通过各种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在教室一角设“佳作展示栏”, 表扬写得好或有进步的同学,把优秀习作展示出来,在班上诵读,供同学们欣赏、评议,给他们信心和鼓励。在作文课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

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

三、强调个性

造成目前学生作文没有个性缺乏创新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写作自由被限制。独创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

在。因此,在高三作文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反常”“出格”,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大胆创新,破旧范,离旧规,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既要有思想感情上的自由,又要有笔墨的自由,不轻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不受情感禁锢,不被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让学生大胆地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

四、训练效率

高考作文是应试作文,必须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高三学生的作文训练除了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使自身的素养得到提升外,要培养学生在高考中运用50分钟来完成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写作过程的能力,对各种文体把握和多种表达法式综合运用的能力,还有行文规范、按时完成、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内出效率,我在课堂上尝试了这几种做法:一“逼”,就是逼着写。出题后限时完成,时间一到,立即点读、点评。开始“逼”的时候,未必人人写得出,但一写,一读,一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好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投入一粒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朵朵浪花,那些不爱动笔的同学也心中发痒,跃跃欲试了。二“激”,在命题上多作点研究,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与兴趣,命题力求“小”“新”“活”。三“放”,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由“必然王国”跃进到“自由王国”,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要自我发挥,就必须充分放开,让学生处于一种不受任何束缚的写作境界中,缘事而写,有感而发。

9.读书与思考作文 篇九

自从我离开三尺讲台以后,开始了一个崭新的行业——健康产业,由于什么也不懂,只能从零学起。因此,除了向他人虚心请教而外,更多的时间是专注于健康产业有关书籍的拜读和网络资料的收集上。花了整整四个来月的时间,拜读和查询收集了许多中医药学、养生、诊疗、膳食、相诊等方面的诸多知识,从中受益匪浅,从无到有的认识是那样的让我欣喜。

每每闲暇之日,我都要去温州书城阅购一番,酷于对书籍的热爱如同热爱、尊重鲜活的生命一般。因为读书不仅让我学会生存,开阔视野,更能让我感悟生命的真谛。读书者,即便是一个愚钝的人也会变得聪明;一个聪明的人,也会变得智慧睿达……

我生性爱好书法、看书、武术、佛学、旅游、上网等等,原本这些都是人人喜好的读书方式,可因为一些人仅仅作为业余消遣,没有很专心的去领悟它们,使它们都失去生命力的色彩。现今的国人,很多都是一个躯壳在走路,而灵魂早已脱离身躯,游离四方。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悲哀吧。

看着眼前原本应该静谧的书城圣地,一至三楼,从上到下都如同闹市一般,的确多了几份生机,但总让人莫名的感觉有些乱糟糟的。阅书者,或坐,或站,或靠,或俯;有的喜上眉梢,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俨然庄重……

我不知道来这里读书者是为了获取什么,或许这并不重要,正如我前面所说,为了消遣罢了。让我看到人处最多的要数寻求美容减肥的现代女性,看上去,她们原本够美丽动人,然而她们或三五几个簇拥在一起,谈笑风生;还有一些围读者如同古贤书者追求的那样,为了功成名就。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稚嫩的孩童,他们被一些小人书及网络游戏迷惑得神魂颠倒,可没有人去提醒他们,少看、少看……而应该引导他们去读一些先贤的著作,如《弟子规》、《三字经》、《孝经》、《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传记》等,或者让他们更多地去读一些中外名著等。

10.学习与思考作文 篇十

后来看到他通过写文章的获得了很不一样的生活,整个人就是自力更生,很独立,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是在看他又发了些他帮助之下的学员一起提升写作能力的文字,觉得他应该是会和之前自己了解的一些老师有所不同,于是就加入了他的学习阵营。

真正的加入的时候,也许正是期望越大,失望愈明显,因为之前对于他的印象就是一直觉得他是一个靠单枪匹马独闯的人物,他的课程会比其他老师会更不一样,与众不同,然而事实上就是换汤不换药的效果。

与其说是他之前所自己所标榜的那些在我们看来,相较于其他课程来说,更为认真,更为负责的方式,也并没有体现多少,更多的也只是统一的讲一下,然后接下来所有的工作都是扔给一些以前他认为比较优秀的学员来做。除非你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然后就给他一些文章,让你帮推荐一下而已。

但是如果一个人真有如此优秀的了,那也应该不用再交学费向他学习吧,这也是后来后期班内的学员越来越少交流的原因,很多人似乎都已经看透了这一点,但是说实在话,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损失,因为他该得到的,他已经得到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更加明白了,其实更重要的提升,不能只靠外力督促,而是要靠自己去学习,很多当期就上稿的学员,他们并不是一定说,就是通过这个时间学习就突飞猛进的进步,而是他们本身就有非常好的基础知识。这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只是借由老师一些得当的方法,再练习才会一下子得到了很好的成绩,并非是老师的一点即通的,点石成金的技能,所以说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

11.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作文;能力;水平

一、作文是对生活感悟的表达

培养学生作文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许多语文老师让学生背诵大量作文,期望通过模仿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内因,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可能调动起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写作思路畅通。许多学生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景物相似,人物对话雷同,没有新意,因为他们缺乏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对人物惟妙惟肖的刻画。由于小学生生活领域狭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周围生活了解欠缺。应该适当地带领学生走近社会生活,不仅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例如让学生观察下雨前后、晴天与阴天各种花朵的不同状态,这样才能写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作文。

二、训练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成功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书籍,通过先进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为写作储备词汇、名言警句、素材。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不能及时提高这种能力,写作文时就无法下笔,或者抓不住中心,学生作文缺乏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诗人杜甫写作成功的经验之谈。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书本知识积累不足,写作时自然困难重重、不知所措。“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结构、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一步的提高;而欣賞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这就是矛盾先生对学生写作的谆谆教诲。古今事例告诉我们,大量阅读文学名著、优秀书刊,能够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不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和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体会并且掌握基本的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

三、语言积累靠自己

1.学习课文,积累语言。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词语、佳句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作家的语境,通过大量摘抄积累材料、丰富自己的智慧,只有这样,遣词造句时才能“游刃有余”。

2.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也是练笔的有效途径。日记内容丰富,格式自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梦到的体会感受、喜怒哀乐都可以尽情表达出来。我的做法是组织学生看完一次电影,参加过一次公益活动,就引导学生把感受写成日记,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领悟能力,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积累了写作素材,养成了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四、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通过朗读一遍又一遍发现并修改语句不通的地方、观点不正确的地方。其次,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顺序并修改。再次,让学生依据内容正确分段、调整段落顺序,完善文章结构。最后,学习小组互阅互改互评,说明修改原因,学生在阅读修改中提高,在竞争合作中提高、进步。

有一个小组在修改中提出了新理念:“把本学期学过的相关名言警句要恰当的运用在这次作文中”。我在全班推广了这一创新做法。实践证明,学习小组互改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五、教师讲评好每次作文

教师批阅完一次作文,就要及时讲评。讲评学生的书写水平、遣词造句、段落布局、素材选择、文章中心、方言运用、经典引用、标点符号、景物描写、肖像刻画、抄袭雷同等。朗读优秀作文,同时点评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要重视讲评学生作文中的最佳段落,这样就会调动更多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六、注重学生活页作文

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必须写在活页上,这样更容易修改更容易对比同一个学生的进步,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把一学期的优秀、良好、合格作文分类装订成册。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努力上进的积极性。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到六年级毕业,一个班级装订成了24本不同档次的作文,学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见证,在堆积如山的作文册旁边留影,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增添了继续写好作文的激情。

以上就是我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对生活的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再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导,及时表扬与肯定学生的进步,一定会形成爱写作文的良好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写作文,乐于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提高写作水平,将来写出大作也是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申文山.刍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青春岁月,2011(16).

12.职高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尝试 篇十二

关键词:职高作文教学,多种形式教学,教师改革

一、职业教育的作文教学急需改革

1. 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职高作文教学中的种种不利因素,使职高作文教学急需改革。

提高写作能力是职业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二十一世纪学生必备的八种技能之一,这对我们现行的作文教学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强化职高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职高作文教学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职高学生的作文基础太差,写出来的作文连最基本的语句通顺都做不到。另一方面,绝大部分职高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笔者曾经对一个普通的职高班级作过调查,在回答“你对写作有没有兴趣”时,选择“没有”的学生居然占73%。

2. 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使作文教学的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职业学校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职高学生发展的自由度更大、更灵活,发展空间更广阔。职高学生在学校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作为职业教学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必须根据这个特点作相应的改革。职业学校中的作文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没有“高考”这根指挥棒指挥教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学生不必写大量的应试作文,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来安排作文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多方面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二、开拓思路,采用多种形式,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尝试。

1. 密切联系专业知识,抓好专业作文的训练。

学生作文除了在作文课中强化训练之外,更应密切联系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作文的训练。许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就是现在所学的专业,打好专业写作的基础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在担任财会专业语文教学时,紧扣专业特点,让学生多写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应用文,如经济合同书、调查报告、市场预测书等,并利用他们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要求他们力争写出一两篇合格的调查报告。经过努力,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他们既掌握了应用文的写作与格式,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2.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利用有利条件,让学生参与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各种活动。

要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平时应多练笔。为激励学生多写多练,我在教学中就曾经利用《校刊》,让它在作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有一位学生在上作文课时总是不认真听讲,写出的文章既空洞,又没有文采。问他原因,他说,从小就对作文不感兴趣,写文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做好思想工作,在课上对他特别留心之外,又特意送给他几本校刊,让他学习身边同学,鼓励他多练笔,向校刊投稿。不久,他就拿着一篇习作来找我,要我帮他修改并希望向校刊投稿。我利用这一机会,帮助他,使他投稿成功。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从此,他写作兴趣大增,认真完成每一次作文,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在充分利用校刊的同时,我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常州《职教新苑》小记者的培训,让一部分优秀学生当上小记者,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组织采访等社会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激发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对提高他们的写作作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教师既可以借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开展作文讲座,进行作文培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例如,我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跨世纪”杯中学生作文竞赛活动,很多学生获得了奖项,这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班级中形成了一股写作热潮。

(3)结合学校创业教育的思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采访学校优秀毕业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13.学习与思考作文 篇十三

无论我们看什么书或电视剧的时候,都要学会思考,常问“为什么”等问题,并自己就着问题寻找答案,一味的把问题堆积在心底,你会发现,自己与别人差的不只是一星半点。勤于学习,还要善于思考。人生很多为什么还没得到答案,或许,我们就是那个解答的人。

我之前在背诵的时候,会经常有这样一个疑惑,每背到一个人,我就有好奇心去百度了解他的经历,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如四大奸臣都有:蔡京、秦桧、严嵩和和珅,秦桧和和珅我们都有一定都认识,秦桧在我们书本上出现过,老师也有过讲解;和珅是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一个人物,由王刚饰演,看过电视剧的人都会对他们有一点认识。但具体想知道他们干了什么事情会被列为四大奸臣,我还是得百度百科了解。

当我每发现一处新的知识点的时候,我都会很开心,因为它填补了我很多的空白,让我的知识由简单变为复杂,也让我拥有了与文人墨客般的情怀。会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仿佛是身临其境,感受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这跨越时间的对话,使我突飞猛进,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14.学习与思考作文 篇十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上如果不思考,一味的追求书本的知识那么就会陷入迷茫时期,甚至面对知识会不知所措。但只是思考不去学习,只是一味的空想不去实践,那么只是纸上谈兵,毫无作用。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记载:有一个小孩从小喜欢实践自己的思想成果,将其转变为科学研究,有一天他看到一个风车,心想:“能不能将风车的能量进行转化呢?”。于是就看着风车制造了一个风车模型,在晚上家里实践,结果发现可以将风能转变为其他的能量,因此人们大惊。以及在一次夜幕降临的晚上,他制作了一个灯笼,想模仿彗星的状态,后来灯笼升到空中。被人们发现,误以为真的是彗星来袭,于是非常惊恐。后来这个小孩成为了物理学的奠基人,三大定律的创始者——牛顿。可见学习与思考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关系,在思想这条大道上,无限的人们成功确定了这个关系!

同时在清朝中期,也是如此,腐朽的书生只懂得将书中的知识记住,只懂得了“学”,却不懂“思”,来参加已经被腐蚀的科举制度考试,书生无论是“榜眼”,还是“探花”,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生拉硬套式的处理问题,最终造就了清朝末年的腐败与不堪,造就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情况,造就了无数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这揭示学习不可少了思考,思考也不能失去的学习的关系。

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知则空

在学习与思考的路上,存在着很多的“定理”与方法,例如“学习A+思考B=个人境界C。学习=思考”等一些,但是其中最好的就是两者统一起来,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就说过:“学习如果没有思考则会流失在思想这条大河之中,只是思考而不学习什么也都不会学到”。所以我们需要养成一般汲取课本与生活中各类的知识,一般思考日常之中的各类现象,这样才能确定所有知识。例如物理与化学两学科就是如此,他们将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后来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果不能做到统一起来,那么就会陷入一个短暂的空虚,因为不能得到其中学习的含义,思想的灵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也会被自我所迷惑,所以要做到此点。

15.作文教学与思考 篇十五

第一、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努力帮助学生丰富作文的素材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以下两方面重视学生观察的训练和引导。一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 积累生活中的小题材。农村学生生活中所经历的大都是一些平凡而见惯不惊的人、事、景, 每天看到的是自己的家人、同学、老师、小树林、小溪流、校园……而且初中学生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十分的薄弱, 知识和阅历肤浅, 因而, 在教学实践中, 我并不期望我的学生现在就写能反映社会生活或具有社会价值的大题材, 而是引导学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物, 把这些做为自己写作的素材, 挖掘出自己的一些感受。二是重视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我重视学生养成素材收集整理的习惯, 要求他们不管是专门组织的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 还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新鲜感受, 都要及时记在规定的观察本上, 每学期将自己的观察本上的材料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己小题材在小组或班级的交流, 相互补充, 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第二、重视班级图书角建设, 加强学生阅读引导,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一部分学生对丰富的生活素材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 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只有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阅读源泉, 加强对他们的阅读指导。在实践中, 我在所任的班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外, 还认真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努力, 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角, 在充分使用学校现有的图书和班上图书角的基础上开展图书交流活动、读书活动、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专题阅读活动等, 把学生的阅读和单元作文教学、单元阅读有机整合, 尽可能的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通过这种活动, 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第三、“大作文”与“小练笔”有机结合, 使人人写作能力都有提高。一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减缓作文的训练的坡度, 我每学期教系统的安排一些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范围小、篇幅短的小练笔。在进行小练笔时, 在篇幅上一般不做统一的要求,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 一般是要求学生先从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开始;第二阶段一般是要求学生写记叙式练笔, 要求他们记录一天中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 (有点像日记但不是日记) ;最后再是安排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 要求学生通过抒情、议论, 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长期的坚持, 大部分学生消除了害怕作文的心理。

另一方面,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人教版教材每单元分为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板块, 在两大板块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和练笔。在教学实践中, 我紧扣教材, 或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形式的语文活动, 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或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除认真挖掘教材外, 在教学实践中, 我还认真组织班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写作机会。

第四、创新写作教学模式, 努力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做”作文教学模式, 在写作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的革新。一是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而他们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无话歌谱, 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学生不能或不敢将自己的有些生活内容写入作文。针对这种情况, 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去找自己最熟悉最适合的材料, 然后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而变成自己的作文,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作教学中, 我采用了故事导入、生活情景再现导入、表演展示等多种方法, 用实物演示、录音机、投影仪这些我们教学中能提供的手段努力营造一和谐和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使学生尽可能的进入到“我要写”状态。二是努力提供一种学生人人都有可写素材的一种宽松环境。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还在于“老师又要我作文”, 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 只有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把写作训练要求的提炼为多种作文范围, 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等等, 使学生觉得作文不是任务, 是在写一些自己想说的话, 充分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展示。三是注重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教学是, 我先让学生在小组中采用读提纲和草稿、互评、修改, 然后小组在全班交流, 互评, 教师做点评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指导, 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四是采用多种批改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到作文修改的环节, 全员参与修改, 人人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树立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在指导、点评等环节中, 不仅引导学生找出作文的不足, 同时也重视让学生品评作文的方法, 让学生找出别人的作文好的地方供自己借鉴, 尤其是对一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我在指导其修改的时, 尽量找出他们作文中闪光的地方, 让他们也有成就感, 消除他们的写作的害怕心理。人人参与批改, 人人都有收获, 因而学生兴趣很高, 态度积极, 批阅仔细,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 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16.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六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39-01

如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苍白,可语文老师却要求学生写出丰富多彩的学生作文,故而每当作文课时,学生便如坐针毡,要么胡编滥造,要么挤牙膏似的“憋屈”,怎样积极改进作文教学,变“要我作文,我怕作文”的不良局面为“我要作文,我爱作文”的可喜局面,从而真正激活新形势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一、树立一个观念:大语文观

何谓大语文观,按专家观点,就是语文教师要重视把语文教学放入整个社会语言环境中去,课内课外都要重视,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我看来,就是要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小学生习作也不例外。目前不少学生作文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内容空洞,其根源还是在于题材贫乏,写作素材枯竭。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真正解决作文材料的来源问题,教师就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树立生活实践的观念。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有多种多样文体的活动,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感悟。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记得有一阵子“溜溜球”在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我曾留心也亲自与同学们玩了几回,却怎么也玩不好。看来,玩中自有学问,值得一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玩溜溜球》的作文。没想到学生一见题目,竟高兴得欢呼起来。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了400多字,文章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趁热打铁,我又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跟我玩……》。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游戏,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表现的智慧,也令我自愧不如。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就一定能写出无穷的童趣来,一定能绽放出个性化的花朵来。

二、强化两种意识:兴趣为先意识和全面观察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增强“兴趣为先”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启迪学生想象,触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再现现实生活。如我指导写《一次有趣的游戏》之前,我问学生:“大家爱玩游戏吗?”学生一听有游戏玩,乐得欢呼起来:“爱玩!爱玩!”“那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贴鼻子’。”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丑的脸,让学生排好队按顺序把眼睛蒙上,一个接一个到黑板上去贴鼻子。看得出来,学生一个个玩得很投入、很开心。游戏结束后,我叫大家拿出笔来把你刚才看到的、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写下来。学生们有了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很快就写好了作文,并且个个写得生动具体。

三、培养三种习惯:广泛阅读习惯、及时积累和记日记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这也是“前作文”的一种体现。

1. 推荐合适书籍,开阔学生视野。

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叶圣陶的《稻草人》,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曹文轩的《草房子》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多方面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除了文学经典,还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经典、科学类文本以及当代媒体,在报刊乃至网络媒体的阅读中感受时代文化的发展,与生活接轨。还可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充知识面。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引导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等,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去阅读相关书籍;即使是古诗,也提示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生平。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2. 鼓励学生及时进行生活积累,开启“词句百宝箱” 。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摘抄本”,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甚至全文“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可使作文锦上添花。

3. 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开设“生活小镜头”记录本。

许多人都觉得,日记就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把作文写好服务的。其实,日记除了有帮助学生搜集素材,培养其观察能力的作用,还有它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唤起学生对身边万事万物的关注,时刻保持着写作的敏感,这才是日记最大的意义。

17.学习与思考作文 篇十七

这个时候才懂得反省,那些花了学费的课程到底有没有认真地听,有没有真正地消化,那些需要平时积攒的练习有没有真心去做,这中间的差距感一下子就显而易见的。

时间是最为公平的,你在三四月的时候只想着偷懒,那八九月又怎么会凭空出现收获呢。即使有,也是运动使然,获得丁点,同时也是参差不齐。而这一切,是本可以改变的,却因为不作为而落下,这才是最为让人糟心的。

不过,反过来想,即使是这样一个不堪的局面,也好在是跨出了第一步,总比一直蜷缩在舒适区的好,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还一直自我感觉良好,那才是最为更悲的。

勇敢地面对这些让自己有些不适的真实状态,然后从中总结复盘中要改进的点,最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把这些放在心上,真真正正地去改善,哪怕每一次只是那么的一小步,但总归是前进的,就会给自己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这是最为激励的。

而在舒适区的时间,也不再特别地刻意,而是有想法了,可以遛上一圈,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更上一层的觉悟。

18.观察与思考作文 篇十八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首先我们应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沟通的好,我们就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就能从事情的根

源解决问题,比如我与父母之间,争吵时总是发觉自己是对的。又比如我与同学之间,讨论时总是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其实我们就是缺乏沟通。

当我们不理解他人,与他人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人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

‘己所不欲,勿失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自己比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法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中对待,如果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我们都有别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

19.作文教学与思考 篇十九

一、活动作文的课堂现状

现状一:活动兴趣高, 习作兴趣低

学生很喜欢开展活动, 但对于学生来说, 活动是活动, 作文是作文, 学生乐于参加活动并不等于他们愿意写作文。每次活动过后都要写作文, 这会让学生把活动等同于习作, 从而把活动当成一种负担, 致使兴趣全无。

现状二:活动能力强, 习作能力弱

教学中我们发现, 很多孩子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就说我班的“鸡蛋撞地球”活动, 从人员分工, 材料的准备, 实际的组装, 学生都能做得很好。有一个组, 鸡蛋在实验时摔破了, 组长召集全组的成员一起找原因, 想办法, 表现非常出色, 但这个组长关于这次活动的作文却写得不怎么好。

现状三:活动时间多, 习作时间少

活动作文因进行活动需要时间, 交流活动体验需要时间, 动笔写作更需要时间, 可一个课时就40分钟, 这样常常会造成习作的时间不够, 只好让学生课下完成, 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管中窥豹的几个镜头让我们知道了活动作文教学的不足。那么, 如何优化活动作文教学, 成就习作的别样精彩呢?

二、活动作文优化策略谈

策略一:扩展活动范围, 开阔视野, 丰盈习作内容

如果说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 那么, 活动就是活动作文的源泉。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习作充满情趣。但课堂时间有限,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开展多样的活动呢?在活动作文教学时, 教师应在活动的开展上做做“加法”, 扩展活动的范围, 让学生从活动中汲取营养, 来培育他们的习作之花。

(一) 活动与阅读教学联合。

崔峦先生曾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 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 做到读写渗透, 读写结合。”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 在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针对文本的特点, 设计有趣的活动, 指导学生移情体验, “动静”结合,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 编者的编排意图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学这一单元时, 我将“写点”聚焦在了《半截蜡烛》, 通过课本剧的表演, 让学生领悟文本语言之妙, 在表演中感受剧本与其他体裁的不同。在学生表演兴趣正浓时, 趁机提出请学生当编剧, 仿照《半截蜡烛》, 将《晏子使楚》中的三次智斗任选一次改编成课本剧。因为有了演的体验, 再加上范文的模仿, 学生自然是“写趣盎然”。

(二) 活动与其他学科糅合。

课标指出,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精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时自觉投入活动, 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速写能培养绘画者敏锐的观察力, 使绘画者更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习作教学也应培养学生这种“速写”意识, 用笔记录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为以后的习作积累素材。每学期开学时, 我总会提前浏览一下各科的课本目录, 看看都有什么内容, 哪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和习作挂钩, 力争做到心中有数。

(三) 活动与地方资源整合。

每个地方都有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 教师应注意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展活动, 有利于学生获取丰富多彩的习作材料。镇海每年都有菊展, 可先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写菊花的诗或与之相关的故事 (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更可以自己种植一盆菊花) , 再由家长带领着去参观, 最后写写“我心中的菊展”。将活动与地方课程资源结合, 更易于使学生产生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四) 活动与节日相结合。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 教师可结合节日的特点, 设计一些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积累素材, 发展能力, 陶冶情操。如去年的三八妇女节, 我让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 搜集妈妈关爱自己的照片、素材等, 并为妈妈制作英语小贺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更感受到了妈妈的爱。此外, 还可将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与大自然相结合, 与学校、班级的各种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众多的活动中获得体验, 积累素材。

策略二:拓展活动方式, 练就妙笔, 丰富习作表达

活动范围的扩展, 丰盈了学生的“写什么”, 但如果想让学生的“写什么”更具体、生动, 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写”。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方式上有所改进。

(一) “动”看结合———在活动中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曾说:“对于任何事物, 必须观察准确、透彻, 才好下笔。”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活动中学习观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1.明确观察目的。小学生喜欢凭自己的兴趣观察那些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没有目的性的观察, 往往导致走马观花, 效果并不好。在活动前,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 对于观察的对象, 要做到心中有数, 即“观察什么, 为什么观察”。如指导写《我们的校园》时, 可这样对学生进行观察前的指导:本次观察的对象是校园, 在观察时要注意大门的设计、门上题字的样子;观察校内实践园时, 要注意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春天的实践园里植物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 在写作时就可以有重点。

2.教给观察方法。观察任何事物, 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或从远到近, 或自上而下, 或由内而外。指导学生按顺序去观察, 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如一次和学生在室外活动时突然下起了雨, 夏天的雨, 来得猛去得也快, 同学们在雨中可开心了。我就让学生写《雨中即景》, 写前指导学生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 重点写雨的声音和雨中植物的颜色和同学们雨中的表现,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应调动全身的器官去感受 (眼睛看, 耳朵听, 鼻子闻, 脑子想) 。只有观察得法, 才能写得有声有色。

3.抓住事物特点。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 同中求异, 抓住事物的特点, 养成准确观察的习惯。

(二) “动”说结合———在口语交际中学习表达。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说。要想学生爱写作文, 可从“说”入手。

1.口头接龙。活动举行完了, 教师以这次活动为中心, 并说一句开头, 接着请一位同学说第二句, 再请一位同学说第三句……一个个地说下去, 直到连成一篇作文。为了不使学生在说时偏离中心, 教师应一直参与其中。

2.照片讲解。教师出示同一活动中拍摄的不同照片, 请学生当解说员, 解说当时的情景。

3.剪贴画。将不同活动中学生喜爱的认为有故事可编的照片组合在一起, 拼贴成一幅有主题的画面, 借助想象, 口头创编故事。

(三) 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学会仿写和创写。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之既久, 自然纯熟。”仿写训练是习作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写法, 并随之开展相关的活动, 然后仿写,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仿写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由创写。

策略三:展示活动成果, 锻造慧眼, 丰满习作评价

活动作文在评改时, 要由原来只评价习作结果变为评价习作准备、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在评价时, 要慧眼识珠, 丰满习作评价。

(一) 实施个性的评价。

在习作评价时, 应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个性化评价。作为教师, 不应吝啬你的分数和美言, 应让你的评价成为学生自信和个性形成的动力。

(二) 实行现实的评价。

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有写建议书的活动, 可让学生留心观察校园, 看看有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给校长或老师写封建议书, 然后把建议书直接交到相关者手里。当学生的建议得到回复时, 他们一定会欣喜万分。这样的现实评价比任何的书面评价都更有效果, 它更能激发起学生留心观察, 勤于动笔的欲望。

(三) 实现情感的交流。

要想让学生写真话, 吐真情, 教师在习作评价上就不能总围绕“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等方面进行写作技巧上的评价, 要和学生做情感上的交流。如, 一个学生写校运动会的事:昨天的运动会真无聊。我们像木头人一样坐在位置上, 不能说话, 不能走动, 我刚和陆小东说了一句话, 你就批评我。你还不是在和502班的周老师讲话, 为什么你能讲, 我们学生就不能讲……对于这样不好听的真话, 我在评语中首先给予了认同, 表扬了孩子的实话实说, 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检讨, 最后我写道: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老师也觉得这次运动会无聊极了, 下次还有这样的运动会, 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对付”它, 好吗?这样的评价语拉近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真情真言有了诉说的对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四) 实施多元的评价。

上一篇:硅藻泥营销推广方案下一篇:物流公司规章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