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

2024-07-08

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2篇)

1.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 篇一

用心品味生活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清淡淡,无色无味。

可是细细品起来,却如一杯酒,辛辣、芳香又浓厚,似一支歌,悠扬、婉转而又动听。当你干渴难耐之时,若能畅饮一杯清凉的白开水,便顿觉这白开水也能有清爽快意的甘甜。当你失意潦倒之时,你渴望在白开水中泡几片绿茶,让茶来沁润你郁积焦苦的身心,然后下沉,把心中的每一个孔隙中蕴藏的甘与苦全都释放出来,弥漫整杯茶水,你不禁端起茶杯,细细品味一番。当茶浓浓的香与涩都渐趋淡而无味之时,你寻不到那种隐秘而微妙的使舌头麻木而苦燥的感觉,于是,豁然懂了,原来平平淡淡的白开水才最有味。欣赏风景,不是要登上顶峰,然后才气喘吁吁第俯瞰群山,你可以且走且赏,留恋于沿途风景,而把山顶当做歇脚的地方。品味生活也是这样的,不是一定要等功成名就之时,才开始感受生活的美好。其实,你可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品味生活的美好,正如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多时候,生活会平常的出奇,可正是这种平常的生活才创造出不平常的事。正像腐朽的土壤中可以长出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只有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平常的生活时,我们才能成熟、收获。而那些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将成为生

命中的无价之宝,值得我们在记忆深处永远收藏。

蝉蜕变的过程是孤独寂寞的,可是这奋斗的历程中承载着它的不懈努力却是令人叹服的;夜来香选择了在夜间开放,尽管我们无缘目睹他娇艳绽放的姿容,可我们却是枕着芳香如梦的,这一足够。《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宽厚、仁慈、充满爱心,而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一个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可以打败他。”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着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条“硬汉子”,而不是别人保护的可怜虫。没有胜利的结果,却有一个精彩的搏斗过程,桑地亚哥依然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人的一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这其间的历程,该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简单地“盖棺定论”,得了吧?好与坏,苦与乐,这些掺杂着微妙情感的历程不会只产生于结果之中,真正可贵和值得怀念的。

活在当下,品味生活,知足于过程者方能常乐之。

2.教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丽” 篇二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聆听,品味

在中学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情感艺术气息,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带给学生种种审美享受,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应重视和加强音乐欣赏教学,把音乐课程真正抓起来,利用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充实学生的心灵,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下面,笔者就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选择欣赏内容,激发学生欣赏的热情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但是对音乐的欣赏也要顾及到音乐的相关要素,即使是同一部作品,欣赏的要求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在课前精心组织欣赏内容,选择正确的、适合学生倾听的欣赏内容,告诉学生作品中倾听的重点,从而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欣赏的热情,在片刻的沉静中感受作品中最具感染力的高潮部分,真正使学生爱听。

例如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斗牛士之歌》 时,这首世界名曲表现得抑扬顿挫,空拍和特殊节奏表现明显。笔者将其中热烈、欢腾的片段设计为倾听的重点,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音乐中由粗到细、由远及近地感受斗牛士英姿勃勃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感受作品中的情绪和立体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作品,精心组织倾听的重点,从而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文化熏陶,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体会音乐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品性,才使得音乐能够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将文化和音乐相互融合,避免学生对音乐倾听的表象化,也避免因为孤立地讲授音乐背后的知识而造成的单调与乏味,使学生能够从一首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正确地认识音乐及文化内涵,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悠远古风”,为了让学生能够领略古代音乐所特有的古朴风格,笔者在课前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比如在欣赏埙独奏 《怀古》时,笔者播放影片《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乐器,了解埙的音色古朴、浑厚、悲凄、沧桑、神秘、哀婉,从而更能理解歌曲《怀古》中所抒发的哀怨之情。在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时,笔者为学生介绍了诗人王维与《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曲忧伤、惜别的情绪,在埙独奏、古琴独奏、二胡独奏的不同版本中感受作品中的难舍难分之情。同时,笔者还为学生补充欣赏了古琴曲《流水》,分别介绍了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密切联系,以及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再让学生欣赏古琴演奏大师李祥庭演奏的《流水》,从而更能令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音乐形象,久久回味。

真正的欣赏音乐、感受音乐,都离不开对音乐作品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失去了文化的熏陶,音乐教育也就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不能为学生带来深层的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重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填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空白处,才能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听出音乐的精彩。

三、赏析情感,引领学生感悟情操陶冶之美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尤其是经典的音乐作品, 往往蕴含着时代的烙印,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情感。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不能忽略音乐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的这一特殊作用,学生欣赏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真正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充斥着对封建礼教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在欣赏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地说说自己对作品情感的认识。比如在引子部分,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突出“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同时,低沉的音响也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在展开部分,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而在再现部分,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它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从赏析音乐的情感入手,真正去领略这一首名家的千古流芳、经典的传承, 体会作者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以及反封建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骑自行车的人》教案下一篇:大鹿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