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值与相反数导学案(共12篇)(共12篇)
1.绝对值与相反数导学案 篇一
相反数与绝对值2 【数学小故事】
某环形道路上顺次排列着四所中学:A1,A2,A 3,A4.它们顺次有彩电15台,8台,5台,12台.为使各校的彩电台数相同,允许一些学校向相邻中学调出彩电,问:应怎样调配才能使调出的彩电总台数最少?并求出调出彩电的最少总台数.调出彩电的最少总台数为10,调运方案有四个.方案一:A1校调往A2校2台,调往A4校3台,A4校调往A3校5台;
方案二:A1校调往A2校3台,调往A4校2台,A2校调往A3校1台,A4校调往A3校4台;
方案三:A1校调往A2校4台,调往A4校1台,A2校调往A3校2台,A4校调往A3校3台;
方案四:A1校调往A2校5台,A2校调往A3校3台,A4校调往A3校2台;
【知识要点】
1、a与a称为互为相反数.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关于原点对称.2、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还是0.aa0)(a(0a=0)
(aa0)
3、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4、绝对值的性质:
(1)abab; aa; abba(2)ab等价于ab或ab,即ab
(3)ab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与表示数b的两点之间的距离(4)a0
5、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结果与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或式)的符号和取值范围有关,为了判断绝对值符号内代数式的值的正负,一般采用“零点分段法”.22nn【例题】
例题7 若2xy5与3x2y2000互为相反数,求9x5y.分析:因为2xy5与3x2y2000互为相反数,所以2xy5+3x2y2000=0.2xy5=0 所以 又因为2xy50,3x2y20000,3x2y2000=0解:因为2xy50,3x2y20000,2xy5=0 所以3x2y2000=0x2010 解得y4015所以9x5y=9201054015=1985.例题8 化简3x22x1.分析:要化简即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后才能进行,而去掉绝对值符号与代数式3x2和2x1的正负情况有关。若3x20,则x2;反之3x20,则x2.3321是一个分界点或称零点。同理可知对于2x1而言,x是另一个零点。把322211x,x.这样,就可以零点标在数轴上,可把数轴分成3个部分,即x,3322此时x在这3段上分类讨论化简,这种方法称为“零点分段法”。
(1)当x时,解: 23原式=3x22x15x1
(2)当21x时,32原式=3x22x1=x+3
1(3)当x时,2原式=3x2+2x1=5x+1
25x1x312即3x22x1=x+3x
2315x+1x2例题9 求y=x1x2的最小值.分析:先利用“零点分段法”来研究各段的取值情况。解:当x1时,y=1x2x32x 因为x1,所以y1.当1x2时,y=x12x1 当x2时,y=x1x22x3 因为x2,所以y1.综上所述:当1x2时,y的最小值为1.例题10 已知a,b是整数,且满足ab+ab2,求ab的值.分析:因为a,b是整数,所以ab与ab均为非负整数.所以ab+ab2,则有3种可能:(1)ab=0,ab2;(2)ab=1,ab1;(3)ab=2,ab0.解:(1)当ab=0,ab2时; 由ab2,只能a,b中有一个为2,另一个为1,则ab为奇数,与ab=0矛盾
(2)当ab=1,ab1时; 由ab1,只能a,b同时为1,则ab为偶数,与ab=1矛盾
(3)当ab=2,ab0时;此时ab=0.所以ab=0.例题11某环形道路上顺次排列着四所中学:A1,A2,A 3,A4.它们顺次有彩电15台,8台,5台,12台.为使各校的彩电台数相同,允许一些学校向相邻中学调出彩电,问:应怎样调配才能使调出的彩电总台数最少?并求出调出彩电的最少总台数.分析:可设A1校调往A2校x1台(若x10,则是A2校调往A1校x1台),A2校调往A3校x2台,A3校调往A4校x3台,A4校调往A1校x4台.15-x1x410x2x128xx1021解得:
x3x25x17 5xx1032xx54112x4x310所以调出的彩电总台数是y=x1+x2+x3+x4 =x1+x12+x17+x15 其中8x115.当0x17时,它有最小值7;在数轴上,x1+x17表示数x1到0和7的距离之和,当2x15时,它有最小值3;x12+x15表示数x1到2和5的距离之和,所以:当2x15时,y有最小值10.解:调出的彩电最少总台数是10.A1校调往A2校2台,调往A4校3台,A4校调往A3校5台; 方案
一、x1=2时,A1校调往A2校3台,调往A4校2台,A2校调往A3校1台,A4校方案
二、x1=3时,调往A3校4台;
A1校调往A2校4台,调往A4校1台,A2校调往A3校2台,A4校方案
三、x1=4时,调往A3校3台;
A1校调往A2校5台,A2校调往A3校3台,A4校调往A3校2台.方案
四、x1=5时,【习题】
练习6 若x1与y2互为相反数,试求xy2002.解:因为x1与y2互为相反数,所以x1+y2=0.又因为x10,y20,x1=0 所以y2=0x1 解得y2所以xy2002=122002=12002=1
练习7 化简x52x3.解:零点为-5和3 2(1)当x5时,原式=x52x33x23(2)当5x时,2原式=x52x3=-x+83(3)当x时,2原式=x5+2x3=3x+23x2x53即x52x3=x+85x
233x+2x2
1xx2,且-1x,求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S.2解:由-1x2知x20,x20,练习8 已知S=x2所以x2=2x,x2=x2
所以S=x21xx2 21=2x+x2x
21=4x
2因为0x2
所以,当x=0时,原式=41x=4-0=4 21当x=2时,原式=4x=4-1=3
2所以S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3.练习9 如果2ab0,求aa12的值 bb解:因为2ab0,所以b2a.aa12 bb=aa12 2a2aaa=12 2a2a当a0时,原式=aa12 2a2a=111+2 2211=1++2
22=3
当a0时,原式=aa12 2a2a11=1+2
22=1=3 11+2 22aa所以,当2ab0,12=3.bb练习10 在6张卡片的正面分别写上整数1,2,3,4,5,6,打乱次序后,将卡片翻过来,在它们的反面也随意分别写上1~6这6个整数,然后计算每张卡片正面与反面所写数字之差的绝对值,得到6个数,请证明所得的6个数中至少有两个是相同的.证明:设6张卡片正面写的数是a1,a2,a3,a4,a5,a6,反面写的数是b1,b2,b3,b4,b5,b6,则6张卡片正面写的数与反面写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分别是 a1b1,a2b2,a3b3,a4b4,a5b5,a6b6
若设这6个数两两不相等,则它们只能取0,1,2,3,4,5这6个数.所以a1b1+a2b2+a3b3+a4b4+a5b5+a6b6=0+1+2+3+4+5=15注意15是个奇数.另一方面,因为aibi与aib(2,3,4,5,6)的奇偶性相同,ii1,又因为a1b1+a2b2+a3b3+a4b4+a5b5+a6b6
=a1+a2+a3+a4+a5+a6b1+b2+b3+b4+b5+b6=0
注意0是个偶数.所以:a1b1+a2b2+a3b3+a4b4+a5b5+a6b6的结果也应该是个偶数.这和之前的证明矛盾,所以a1b1,a2b2,a3b3,a4b4,a5b5,a6b6
这6个数中至少有两个相同的.
2.绝对值与相反数导学案 篇二
一、导学案重“学”, 教案重“教”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 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 “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导学案的设计则正好合乎教学的这一要求, 它以学生为本, 在紧紧围绕“学”这一主旨的前提下, 在教学上实行“双管齐下”, 分两条线。一条是引导线, 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以及如何学习等;另一条则是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这种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教案的设计则完全服务于教师, 告诉教师如何展开教学, 如何漂亮地完成这一课时, 它注重教师的教, 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
实践证明, 教学中只有尊重学习者并在教学设计里做好“还权”和“放手”, 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案重在对知 识的传授
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由浅入深,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要在学生肯学、想学、会学和学会等方面下工夫。导学案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 重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方法, 强调一题多解, 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教案是“教”教材的产物, 一本教参书可以用上一辈子, 一本教案也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它强调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但对什么条件下怎样用以及知识之间如何配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没有足够重视。可以说, 教案的编写是直接告诉学生“一加一等于二”, 这个答案只要在考试时能答在试卷上就行。导学案则不然, 它在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如语文导学案预习方法的编写, 总体就是:1.查工具书搜集相关资料。2.速读全文, 默读难理解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感人片段。可以用自己的话、积累的语言写体会或通过其他方式, 如画、演、唱等方式表达。3.小组内或组与组之间合作交流。
从这份导学案中就可以看出,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前提。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文并运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等, 这些设计都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 教案重课堂的结果
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本身, 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把教学过程演化成无须智慧努力, 只要用听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 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导学案则重视学习的过程, 就如上例导学案的设计中, 每一条都在强调学生学的过程。如第一条查工具书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学生在运用各种工具书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实际就是体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不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搜集到了相关资料, 掌握了相关知识, 更体验到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艰辛, 从而也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第二条, 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这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又为全班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四、编写难度不一
3.导学案的实践与感悟 篇三
与传统的教案相比,原来教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只有教师本人能够看见,最多在上课前给学生说说,印象肯定不够深刻。而在导学案上学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一目了然,在学习时随时可以回顾目标,学习的指向性更加明晰,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到展示解析、拓展延伸等每个步骤都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设计,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即使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导学稿的“引领”下也可以完成学习的任务,使抽象的学习目标变得具体可感。语文教学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了学习的主角,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学案”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还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但俗语说得好:世间万物皆有利也有弊,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亦然。
因为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极具个性的激情讲解在传统教学中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而使用导学案后,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种讲解是难得一见了,课堂虽不缺乏热闹却总让人感觉缺少一种激情,一种学生毕生都难以忘记的激情。再则由于导学案强调从预习到练习、作业合一,当堂完成。而学习的任务、方法在导学案上都一目了然,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往往不听老师的任务安排,以做完导学案上所有的习题为目标,不帮扶差生,不参与课堂讨论,为做题而做题。
另外导学案的容量有限,问题都是预设好的,缺少了灵活性。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导学案大都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的,所以在授课中只是按教师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导学稿的形式固化起来,其实质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不利于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另外导学案对于后进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太理想的,还必须考虑分层次教学,因人而异灵活设计、灵活地运用,任务非常艰巨!
“路漫漫其修远兮”,针对以上种种的困惑与问题,都有待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导学案更有实效,同时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
4.绝对值与相反数导学案 篇四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绝对值的意义; 2.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 【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出发,结合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尝试抽象概括出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的方法,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数感,提高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数轴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及他们的关系 难点:根据绝对值判断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什么叫相反数?-5的相反数是什么?0的相反数是什么?2.9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2.利用数轴如何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比左边的大。(2)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3)正数大于负数。做一做:
如:小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
那么小明分别走4次:+10米、+25米、-15米、-5米,哪次距离学校最近?
在数轴表示两个互为相反数3和-3并说明他们距离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和-3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相同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是绝对值的符号
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 = 2;
-3的绝对值等于3,记作|-3| = 3,表示-3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2。请同学们思考: 0的绝对值是什么?为什么?
因为0的绝对值表示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所以0的绝对值是0。
(思考、小组讨论)例1(1)画一条数轴;(2)在数轴上表示2,-4.5,0;
(3)观察上述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写出它们的绝对值。一起探究:
1.仔细观察我们刚才题目中数轴上的数,说说:(1)正数的绝对值和它自身又什么关系?(2)负数的绝对值和它自身又什么关系?(3)0的绝对值和它自身又什么关系? 同学交流,说出结论
2.思考: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小组讨论)学生在数轴上标出-4和4,-3和3,这几组相反数,每组相反数中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3.思考: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么?负数的绝对值是负数么?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对么?
结论: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4.如果给定某个数的绝对值能判断这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吗?(小组讨论)结论:不能,判断一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一看符号,二看绝对值。
课堂小结 1.绝对值的概念
2.绝对值的意义:(性质)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如:|+2.4| = 2.4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如:|-3| =3 0的绝对值等于0,如:| 0 | = 0
课后习题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2.5,+2.5,7.5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一定相等。(3)绝对值大于它本身的数一定不是负数。(4)绝对值小于1 的数有两个。
板书 1.3绝对值与相反数 1.绝对值的概念
2.绝对值的性质
例1
5.学案导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五
一、学案设计, 体现学科特点, 体现差异教学
大家都知道概念性强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所有数学的内容都是以概念为它的基本元素的, 由概念组成命题, 由命题组成整个逻辑系统。我们设计了“知识储备”环节, 通过知识填空和复习小结来衔接新旧知识。又通过“问题情景教学”和不同的变式练习, 让概念在不断的运用中逐渐形成, 经过比较、实践、摸索、总结、归纳等过程, 最后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在设计学案时充分利用“知识结构图”和“网络知识填空”等环节, 让学生把概念网落实在纸上。让所有的、相关的、从属的概念在学生头脑和学案中都形成一个网络。
二、学案使用, 注重反馈信息
一般学案使用的流程是在学生充分预习, 填写学案后反馈到教师那里, 教师整理反馈信息后再通过课堂讨论研究, 精确点评, 学生重新整理。也就是说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必须对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 这就要求反馈的适时性与真实性。学案中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或概念理解错误, 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 或思维方法不对等。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 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 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类似的练习, 让学生及时矫正。
三、学案留白, 注重学后反思
学案上留出空白, 给学生写下反思和交流话题, 提倡学生学后反思。即 (1) 解题后的反思。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及思考,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思维能力。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 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 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 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 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中本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与数学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新旧知识的学习运用中渗透,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运用并逐步内化为思维品质。 (3) 知识整合, 网络衔接。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也是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阶梯。 (4) 交流话题给师生以交流平台, 能促进教学更好的发展。
6.“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六
一、高三政治“学案”的设计
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下,导学案的设计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尤为关键。在传统的学案设计中,往往只是简单的对课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不能起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性作用。
导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去设计学习活动,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一步步深入的学,反映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习活动过程。
此外,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但要特别注意把学案与教案区别开来,不要把学案简单的当成教案的“附属品”。
编写高三政治导学案更要注意紧跟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要求,从“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出发而设计,要能够做到:围绕目标,紧扣教材,贴近时事;具有指引性、启发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要因材施教,真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告别盲目默写,灵活对点答题。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学习目的、学习流程(知识归纳、实际运用等)和提升训练,在备课时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适量调整。
二、“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三政治课堂上的运用
1.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必须在课前两到三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如果是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建议可提前一周。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回归课本认真复习后在学案上填出来;然后可以让学生针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标注并在同学间进行交流探讨;接着教师必须提前将学生们做好的导学案收上来进行查阅,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又能初步感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
2. 师生共同探究
完成上述自学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就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教师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能够加快课堂节奏,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以及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提升,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如笔者在上《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观题审题答题指导》这节公开课时,主要采用诱导式的课堂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思路进行探究,经过思考后学生得出心得体会,反过来能促使教师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比如在探讨本单元主观题的设问类型的时候,学生就提出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三种角度,遇到“点”的题目要注意不要遗漏细节知识,“线”的题目要注意把握不同主体特征,“面”的题目要突破局限,从宏观的角度去寻求切入点。这类的总结并不是由教师机械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导学案中不同类型的题目汇总,由学生在做中感悟,自行得出来的结论,这种自己推导出来的结论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牢记于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应用。
7.浅谈导学案与课堂教学 篇七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教学常态,于是导学案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如何更好地使用导学案,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呢?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导学案设计要体现人文性
初中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设计好练习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当堂达标教学中的练习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熟能生巧”,又要防止学生“熟而生厌”。在设计练习题时,我将练习中呆板枯燥的“练一练”“想一想”“做一做”等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看看我今天多棒”,选择题可改为“慧眼识珠”,应用题可改为“请你帮忙设计设计方案”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
二、导学案设计要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选取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如组织学生游玩活动或乘车等问题。
我在讲二次函数时,就用了去集市买桔子为例。“放学后我们去买桔子,假设1.2元一斤桔子,所花钱数y与买桔子的斤数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花50元钱买桔子,所买桔子斤数y和桔子单价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它是个什么函数?”接着用“桔子现在的价格是1.2元一斤,经过两次涨价到y元,那么桔子价格y和增长率x之间是什么关系?”用这三个例子复习了前面所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像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导学案设计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导学案设计必须有层次、有坡度。在课题练习的编排时遵循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每节课数学练习的编排主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模仿。与例题类型和难度基本相同的题目。通过练习,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2.变式。本质特征与例题相同,非本质特征与例题不同的题目。这类练习有利于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灵活。通过综合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这类联系主要提高学生综合能联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这是一类带有思考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是需要同过创造性的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类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设计练习题时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个大题,每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个大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大题之间,小题之间都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解每个大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练习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解决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乐练、能练、会练。
四、知识要有联系性
练习不仅仅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在练习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律,使知识上升为技能,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要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要从整体考虑设计练习。这就改变了“学什么就教什么”的做法,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如在学习圆周角的定理后,可设计练习:“圆中一条弦分圆成1:3两部分,则它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多少?”既能复习本节内容,又能为下节的圆内接四边形做铺垫。
五、题型要有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的驰聘天地。在诸多的开放题中,具有多种答案的开放题是学生最喜欢做的。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的练习观是依托于开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设计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和富于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由选择内容时发现探索的过程;开放练习的答案:教师设计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练习;开放练习形式:教师要把口头练、笔练、操作练、调查练相结合;把教室内外、学校、社会相结合;把常规练习与游戏性、竞赛性练习相结合;开放练习评价:教师既要评价学生“双基”,也要注重学生能力和态度;既要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把教师与学生,定性与定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进行评价。新课程关注以上的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解答开放题目的过程,不仅仅是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多种数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
8.导学案与多媒体整合刍议 篇八
关键词:导学案,多媒体,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包括农村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它具有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强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无可比拟更不可取代的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将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高效课堂建设,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语文课堂人文教育。
一、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使用的教学现状
实践当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以及操作过程的偏差,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1. 二者不能兼顾,厚此薄彼
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不能兼顾导学案和多媒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教师特别注重教材的挖掘与拓展,多媒体呈现时内容很丰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这些内容是无法在导学案中呈现的。于是课件在课堂中占去大量戏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导学案被边缘化了。有的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花大量时间指导小组共同探讨,以导学案设计思路来展开学习活动,能够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忽略了多媒体对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
2. 二者并重,学习过程走了过场
因为导学案与多媒体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各自侧重点不同。多媒体重在直观形象的展示,极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导学案重在指导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于是好多教师抓住它们的这些优点,既设计了精美的课件,也编制了很全面的导学案,意欲在课堂中使用以获得双赢,实际效果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过程并不实惠,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设计内容过多,课件播放与导学案的解决都只能走过场,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来讲,只感受到了课件的华丽表象和导学案的形式化,弊端远远大于益处。
3. 放弃其一,单一模式不符合课改理念
《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导学案和多媒体是课改理念指导下出现在课堂上的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方法和实施机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其他途径和机制无法替代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只使用导学案,虽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又陷入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不能有效拓展文本。有的教师只把导学案当作课后练习,整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给学生更多自学和思考时间,也不能呈现明显的学习思路,课前预习也没有明确目标……诸多不利因素都是与课标要求相背离的。
二、导学案与多媒体整合的具体思路
多媒体与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相互冲突的:多媒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抽象的知识和内容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易于接受与消化。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协调使用以便为高效课堂服务。
1.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导学案注入活力
使用模式化学案主导课堂,使课堂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这让学习又成为一种新的被动行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受到了抑制和影响。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独特的形、声、景创设活泼生动的情境,将抽象思维转移为形象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果肯定不错。
2. 用多媒体丰富课堂,为导学案减负
笔者发现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最突出问题是内容太多,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很繁重,既要思考、讨论,还要完成导学案填写整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将语言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更充分展示出来,减轻了学生思考的负担。多媒体能够呈现更丰富的内容或链接更多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可以为导学案瘦身,达到减轻学生大量概括综合的负担。
3. 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导学案资源
导学案很大局限性在于容量有限,一旦制作完成再无法拓展。多媒体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点,而且可以随着课堂变化随时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快捷方便。
9.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研究 篇九
一、对导学案模式的研究
总体来讲, 导学案共有课前导学案、课上导学案、课后导学案三种形式, 每种形式各有利弊。第一种课前导学案 (课前发) :优点: 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缺点:大多数学生缺乏动脑习惯, 在完成学案时只是在学案与课本间频繁转换, 一味地填写答案, 使预习流于形式。第二种课上导学案 (课上发) :优点: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思路很顺畅地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缺点:学生的思维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而受到束缚,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种课后导学案 (课后发) :优点:相当于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自我检测, 通过对导学案的填写, 可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 使知识更全面化、系统化。缺点:易使学生忽视课前预习及课上记笔记的认真程度, 坐享其成。综上所述, 最终我们研究出最合理的形式是:课前导学案与课后导学案相结合的方式, 在课前导学案部分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学案的内容,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使学生真正理解导学案的精髓所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一切准备。在课后导学案部分中,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化、细致化、系统化的掌握, 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
二、对导学案内容设计的研究
编写导学案是一种教师精心设计和创造性的工作, 好的导学案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导学案的内容设计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它应是不拘泥于教材, 有着较强实用性的一种设计。它不仅仅要体现出系统、全面的知识点, 还要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问题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体现层次化、递进性的原则, 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 让成绩好的学生看到挑战, 让中等生看到激动, 让学困生看到希望。现将本人认为较为成功的一节课展示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题目: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1.本课时的地位及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 了解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有关性质。而第一课时以讲解金属单质的有关性质为主, 是了解金属化合物的基础。
2.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已学过Fe、Mg、Cu等金属的有关性质, 但以物理性质为主。
2学生曾经背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知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对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学生了解得较少且不系统, 无较强的学科思想。
4高一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 但不够严谨, 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 但缺乏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
3.对此节内容的理解与定位
从知识点的角度, 本节内容较少, 新知识更少, 但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方法, 我们在第一课时中对几种金属与氧气反应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分析与归纳, 从而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了总体的认识, 并为非金属元素的分析做好了铺垫。
4.具体设计
环节一:课前思考
通过对 (1) 神九制造使用了哪些金属材料? (2) 日常生活中, 我们接触到的金属有哪些? (3)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多是少? (4) 在已发现的元素中, 金属元素是多是少?四个问题的引入,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 并引出五种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
环节二:课上讨论
思考与交流:复习初中的几个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镁在空气中燃烧、镁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并归纳总结出金属可以与哪类物质发生反应。
温故而知新:书写镁、铁、铜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分析: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3-1、实验3-2及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现象及相应的结论, 使学生深刻理解Na、Al与O2 反应与镁、铁、铜的不同之处。
环节三: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与实验, 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与O2反应剧烈程度之间的关系。
环节四:知识迁移
将金属活动性顺序分为四组, 并用典型元素类推其他元素有关性质。
5.教学反思
以上导学案设计, 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有些许不足。
1对于实验的处理方面, 由于无较薄的铝箔, 只能用视频代替, 未想到可用铝粉进行实验效果更佳。
2通过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顾, 发现他们对一些重要反应的掌握不够牢固, 初高中的衔接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重点。
3由于在初中学生做实验的机会较少, 规范实验操作, 提升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将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研究, 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教材, 了解学生, 在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 以导学案为依托,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 实现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模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出更有效的导学案, 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摘要:导学案的使用现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无论是导学案模式, 还是导学案内容的设计一直是一线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话题, 教师希望通过实践研究找到高效的导学案模式, 精心设计出不拘泥于教材, 有着较强实用性的、富有创造性的一种设计, 为教学服务, 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导学案模式,导学案内容设计,学科思想,归纳总结,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0.运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篇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预习导学”内容要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
预习导学是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導学问题、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思考、探究,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态度、自学能力等影响,自学时并未仔细研读教材、深入思考,而是粗略的浏览、解答或借助资料、网络查找答案。这种假学现象在课堂上教师被蒙蔽,忽略了对一些基本知识点的点拨,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使用导学案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技巧,逐步语规范言表述,养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的习惯。正如魏书生老师说:“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
二、预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要以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前提。
导学案题目设置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能太难,不然会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时间久了会厌烦,甚至不做。如:“给加点字注音、解释加点字词意思、查资料了解作者”等之类的题目设计太简单,不利于引导学生熟读文本,有效把握课文内容,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能力。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例如: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及中心,或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或收获),文章标题如何理解等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分析、判断、概括、表达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也能够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为课堂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课堂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对教师而言就意味着要把“课堂”变为“学堂”。 运用导学案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和创新空间,切实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到:
1、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的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平等教学,用自己的热诚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只有用你精湛的教学技艺 让学生真正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如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厚重扎实的语文功底等,让学生对你产生敬佩、感叹,然后去模仿。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3、让学生自己获得实践与经验。实践与经验得来的知识才是最难忘却的,也是最易把握理解、并能付之应用的。例如:课堂上处理预习内容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告诉答案,而应该通过广泛交流发现问题、启发思考、点拨引导,进而解疑答惑 ,自主学习、交流汇报、探究发现自然贯通,实现了“内化”过程的高效,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享受成功,激发兴趣。及时有效的对学生的发现、收获、交流探索予以肯定,使他们感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即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挑战困难的勇气,更能激发特你们学习的兴趣,这是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的关键。
四、课堂检测一定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检测是考量师生交互行为结果的一种有效形式,是课堂绩效最终体现。检测题一定要体现目标,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就会明确这堂课学习了什么,这类知识怎样去解答应用。如果题目设计粗制滥造,则会背离高效课堂的初衷,高耗低效。同时导学检测题形式不宜单一呆板,形式要灵活多样,有梯度,可以是片断练习,可以是演讲,可以是口头表达,可以是欣赏画面,可以是几个人一组的小活动等。根据课文重点不拘一格,既激发学生的兴趣,亦可达到检测的目的。
总之,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巧妙引导,趣味设计。那么语文课就会充满活力,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乐学好学、展示自我的舞台,语文课就会充满生命的涌动,导学案也才能大放异彩。
11.绝对值与相反数导学案 篇十一
以《有朋友的感觉》为例, 谈谈笔者用“导学案”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设计导入, 呈现目标
精彩的导入与呈现目标, 能为教学过程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课堂的导入, 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导入。教学《有朋友的感觉》时, 笔者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进而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学生结合学案中的导学提纲进行自学, 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梳理感悟, 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用红笔勾画出重点, 标记整理出疑点, 以备课堂上集中讨论。
1.浏览教材。粗读教材中的内容, 扫除障碍, 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
2.精读教材。细读教材中的大字部分, 对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做好勾画, 对难点和不懂的知识做好标记。
3.基础知识预习
(1) 读一读“伯牙鼓琴, 子期知音”的故事。思考该故事说明了什么?
(2) 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一起分享有朋友的感觉。
(3) 为什么说友谊促进个人成长?
(4) 怎样获得真挚的友谊?
三、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 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 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巡视、检查、督促的工作, 指导小组的交流, 同时收集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为精讲做准备。
1.课堂调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 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拥有这样的好朋友是什么感觉?假如没这样的朋友, 会是什么感觉? (与学生交流、探讨)
2.小组交流。 (小组内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准备, 没有找到的重难点和疑问的学生主动向同学请教)
3.师生互动。 (针对重难点问题, 学生分小组展示,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全班交流)
4.展示问题。根据教材28页的材料谈谈以下问题:当你有了烦恼时, 你最喜欢跟谁说?为什么?
(1) 读教材30页方框里的材料, 谈一谈:这些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2) 阅读教材31页的材料, 谈一谈:①主人公方平遇到了什么烦恼?原因何在?②闭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四、构建知识, 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请学生说说通过学案引领学习有什么收获, 哪些问题解决了, 还有哪些疑惑。教师巡视, 迅速收集整理疑难问题, 进行小结。
五、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 查缺补漏, 使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和综合性。
六、拓展提高, 感悟生活
青春期的我们在交往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七、课后反思
学生在系统学完新知识后, 及时反馈所学情况, 有无疑问, 及时记录下来, 以便教师摸清学生的学情, 补充知识遗漏, 调整教法和学法。
下面谈谈使用“导学案”引发的思考。
(一) 经过实践, 笔者深刻体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 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的涵义。“导学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懂得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 掌握到什么程度, 知道怎么去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学习氛围, 使之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实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的基本思路,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2.浅谈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运用 篇十二
数学课堂教学中“1+1”高效课堂:前一个“1”:学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关注学生原有的基础,为学生知识的高效建构做好充分准备;后一个“1”:导学,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以预习、展示、反馈为主要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学过程将不断产生新的“1”,即新的学情,不断构成了新的“1+1”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前一个“1”的特别有效的途径是导学案的运用。在导学案中将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课堂上就是学生探究和展示的时间,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是引导者。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具有泗中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努力打造“1+1”高效课堂,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创新合作学习方式已势在必行。同时,通过“1+1”高效课堂的实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真正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一、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课堂高效的起点和平台。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效果。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对高效课堂的落实尤为关键。
1.导学案的主备人要认真钻研教材,并能驾驭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选择好既科学又可行的教学方法。
2.主备人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3.主备人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充分发挥自己和小组的能力和智慧,编写出优质适用的导学案。
4.主备人要深知导学案的主要功能是“导”。它既非传统的教案,又非单纯的学案。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速提高能力和效果的创新案例。所以,导学案主要由“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三部分组成。“学什么”既指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又指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内容,包括例题。尽量把目标以知识的形式出现,把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而问题当然要精心设计,认真构思,力求新颖、明确、贴切。“怎样学”主要指学习方法。即对完成本节课的目标而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重点内容是自主思考,还是小组讨论合作。对难点内容如何突破分解?以及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等等,作出点拨和交待。“学得怎样”主要是针对本课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检测。当然内容的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难度要适中,数量要适宜。一般安排4~6题,有格子让学生做在其中,此即作为课堂作业,要强调规范化。
二、导学案的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①根据导学案要求提前预习新课。②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和讨论,并力所能及地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什么和怎样学内容。③“导学案”上基础题目由学生自己完成,中等题目由学生展示,有难度题目师生共同探究解决。④在“导学案”上做错的题目,学生要及时订正在错题集上。⑤每隔一周学生将 “导学案”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①教师提前自备,组内讨论定稿,统一使用“导学案”。②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导学案,教师要做到课前抽样批改,课中查漏补缺,课后要及时进行全面批改与反馈。
定期进行周测:每周二进行周测。
三、教学流程
“1+1”高效课堂教学三环节:
1.预习—强化指导(关注学情)。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准备。预习以导学案为载体。预习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形式、预习过程、预习方法,做好预习指导、预习监督、预习检查,了解预习学情。课前1~2天将印制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学,弄清概念,了解基本方法。教师每天利用课前的准备时间检查一部分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以掌握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2.展示—点拨释疑(全员参与)。学生展示包括板演展示、讲解展示、表演展示等。让每一名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个性,展示风采,体现自信,释放发展的潜能。教师展示包括引导、点拨、追问、点评、释疑。在展示的过程中给每一名学生展示的机会,热爱、尊重、欣赏、宽容每一名学生。课堂展示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组组互动合作。为新授课,对于新知识,新概念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例题的解法交流思想,促进共同提高。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法,教师主要要引导学生的思维,组织好教学,注意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教师要加强对问题的引申讨论。
【绝对值与相反数导学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数学相反数与绝对值课堂练习题08-07
1.2.2含多个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导学案07-18
《绝对值》教案06-09
七年级绝对值教学设计06-18
初中数学说课绝对值08-06
《绝对值的定义》教学设计08-23
《1.2.3绝对值》的教案设计07-27
高中数学绝对值不等式怎么解10-27
审题立意不能绝对06-11
绝对成交技巧解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