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共11篇)
1.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篇一
绿化管理局关于园林绿化发展和存
在问题的思考
绿化管理局关于园林绿化发展和存在问题的思考
21世纪是绿色环保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愈益受到更多的关注,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要建设最适宜人类居住花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能否有所突破更具有重要意义。现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要求,紧紧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在进行相应的调研后,对丽江园林绿化发展和存在问题作探讨。
一、园林绿化现状
近年来,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绿化投入日益加大,城市绿化建设以点、线、面有机结合为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我区现有绿地面积万平方米,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在绿地总量中:公共绿地面积1019205平方米,水面积601649平方米,绿化树苗品种以滇朴、雪松、小白杨、香樟、石楠、五角枫、桂花、樱花、冬青、黄杨等灌木为主。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绿化品位尚待进一步提高。
1、缺少考虑园林精品对绿化的作用,缺乏标志性绿地。
在主要的公路、水路、民航交通要道视线聚集点,缺少突出绿化的重心,缺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景观效果,如进城
入口处等重点地段缺乏既有特色又有园林艺术感染力的园林绿化作品。在城区的公共、街头绿地缺少园林精品,使人感觉绿地就是覆绿,缺少人在绿地中活动的参与,绿地少了灵气。
2、绿化的生态性还欠考虑。
近年来,绿地面积虽不断增长,但与毗邻的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在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改善了城市形象,但城市绿化作为一项基础性建设,绿地质量和生态效益才是根本。对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生克关系,植物与人类、昆虫及其他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还欠考虑。在具体绿化实施中强调了色块、草坪、大树个体、规则的行道树,缺少重视植物间的相互搭配、互相依偎的群体美。
3、几个问题还有待探讨形成共识。如本土树种培育和种植,引进花卉树种与当地树种的协调问题,大树移栽进城的适度问题,果树进城的合理性问题,植物品种反季节移栽的适量问题等。
绿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近年来园林绿化行业日益发展,园林绿化专业缺乏有经验、高水平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已成为制约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特别是随着丽江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绿化投入日益加大,尤其需要加强设计人才队伍。同时目前养护一线工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部分养护工人虽有一定的经验,但专业知识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园林绿化的发展,使园林养护水平难以提高,影响了城市绿地的质量及植物的成活率。
绿化建设过程激励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
园林绿化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缺乏对绿化作品的设计和施工评选。在招投标阶段,现有绿化工程套用建筑工程模式,而相对于绿化工程的特殊性,达不到设计意图。
市民爱绿、护绿意识有待提高。
在城区,乱占、乱踩绿地现象比较
严重,也常发生采摘公共花卉事件,影响了我区对外形象,也直接降低了绿化成活率。同时,市民爱绿、护绿意识有待提高。
三、对丽江园林绿化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
要规划建绿,严肃管制,营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化个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要严格按规划建绿,根据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化风貌,着重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同时,在绿化植物选择上,要全面分析丽江的气候、植被、物种、土壤ph值等条件和特点,优先发展乔木,多种树,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能体现本地特色的树木和花草种类。
要继续加大投入,确保绿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1、在城市建设计划中,继续加大绿化建设资金投入,保证城区绿化建设的需要。
2、城市各类建设项目都应将绿化费用纳入投资预算,并按规定建设绿地。对新建工程项目,严格执行绿化审批、验收制度。
3、对不能按要求建设绿地或建设绿地面积未达到标准的单位,要依照城市绿化法规有关规定,责令其补建并达到规定面积,确保绿化建设。
4、加强对义务植树的宣传力度,通过推出对城市公共绿地、树苗的认养等方法形式,增强全民绿化的意识;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加快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园林化建设,要在全区广泛开展“绿化达标单位”、“花园式单位”的评选活动,开展全民创建活动。
要实行科学种绿,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城市园林是门综合艺术,它涉及园艺、建筑、规划以及文化、历史、艺术等多门学科内容,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无论是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还是选种育苗、栽培管护,都必须重视和依靠科
学技术。
1、要积极探索绿化建设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方法,科学配置植物,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建设一批高水平、具特色的城市绿化工程。
绿地建设要上档次,以生态效应和观赏性相结合,不但要有一般绿地的生态功能,还应具有一定观赏性和居民休闲、游玩等综合性功能。以景观学、生态学、植物学、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条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构建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同时合理配置廊、桥、亭等园林建筑,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稳定的生态系统和旅游景点。
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取决于园林绿化施工后形成的包括地形、水体、园林建筑精品等景观在内的生物生息环境的优劣,而不是单纯的植物种类与品种展现。所以绿地建设要保持植物的多样性,又要根据各种植物的不同生物学特
性和环境的适应性科学地进行配置,充分利用乡土树种,结合不同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植物的色相差异产生“春花、夏绿、秋彩、冬暖”的效果。
2、加强园林绿化人才建设,引进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城市园林建设离不开园林专业人才建设,不仅要注意引进城市绿化高层次专业人才,调整现有队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要求,还要着眼于搞好现有干部职工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队伍素质。
3、养护管理。
“三分种七分养”。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化作品,除了有一个高水平的施工队伍,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养护队伍,更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在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把技术关,加强人员管理与技术管理,从而保证绿化质量水平,同时做好绿化养护工作。按有关国家规范,努力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加大对养护工作的重视及投入,提高养护科学技术含
量,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生长状况。
绿化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种植地形应按竖向设计平整场地,整理地形。要对树木质量进行控制,主干道、广场、公园、单位附属绿地主干道等绿地要求主干挺直,枝叶茂密,层次分明,冠形均匀,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完整。
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绿,创造全民爱绿、护绿的大环境。
根据《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城市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绿化工程竣工后,应当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该工程的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1、要加强对绿化施工企业的管理。要通过日常检查来控制工程安全与质量,提高施工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在引导施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严格资质审批,加强企业管理。
2、要加大对城市公共绿地和环境
绿化管理的执法力度。应制订相应规定办法,做到依法管理,对于随意破坏、占用公共绿地,破坏环境绿化的单位和个人给以重罚,提高全民护绿的意识。
要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生态优先,加快苗木基地建设。
我区在实施绿化工程中,大部分苗木都要从外地调入,这不但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成本,还影响到苗木的生长和成活。丽江丰富的乡土树种都可作为园林工程用苗,因此,加快生产绿地和优质苗木基地建设,不但可以为我区创建花园城市提供优质的苗木,又可成为农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新城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苗木基地作为一个生态绿带,也不失为一个新的绿化途径。同时在一个新的项目开始时,要对现有环境作深入的调研,尽可能保持原有适地环境,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进一步实施高水准园林工程的建设,多建设少破坏,大力发展苗圃基地。
当前,我区要如何创建国家级园林
城市。使丽江城市绿化更上一个台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发挥丽江本身的独特优势,注重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降低绿化养护成本;重视满足人的需求,提高和发掘园林绿化的生态效应和人文色彩,全面建设发展城市绿化。同时要积极推动全社会力量关心与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在爱护树木花草、城市绿地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促进城市园林化进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经历从绿化、美化、多样化、艺术化的过程后,丽江会成为中国具魅力的绿色花园城市。
2.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篇二
1.1 树种的选择和配植不合理
在选择道路两旁的树木时, 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各种树种的搭配结合不合理, 很多时候造成了老化树木淘汰后没有其他的树种填补绿化的空白, 没有充分结合好植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2 城市道路绿地的养护问题
绿地的养护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因此道路绿地的养护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 对绿地养护的不重视, 各类植物的配合种植不够合理, 选择树种不当, 在进行绿地建设施工时, 并没有去考虑之后的绿化养护, 没有往回填置肥土, 没有设置自来水管进行及时的浇灌;养护措施不得当, 养护技术不规范, 没有给植物及时补充生长所需的肥水, 植物生长缓慢、植株弱小、病虫多, 杂草丛生不能够及时的清除, 植物修剪不及时等。
1.3 道路两旁行道树木的养护问题
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城市道路的绿化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但相关的植物部门却不是很重视两旁树木的养护, 很多都是在树木植入当年进行浇灌肥水, 树木生长较稳定后就不再进行必要的养护, 新种植的树木, 不及时的进行修剪;另外同样存在病虫害的问题。
1.4 存在病虫害的防治问题
很多时候绿地的防护管理人员并不重视病虫害的防治, 心中没有病虫害的防护意识, 导致不能及时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另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合理, 病虫害经常反复使用同样的药物, 使病虫害具有抗药性, 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或是使用高毒性的药物, 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1.5 绿地的保护意识不强
绿地和树木建成后的人为的不断破坏问题是较为麻烦和困难的问题, 绿地树木经常被破坏, 随意的对绿地践踏和倾轧, 很多人就喜欢在绿地上行走, 绿地的保护意识不强。有些人有时是下意识的行为, 不自觉的就践踏了绿地。
2 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的对策
2.1 加强绿化的监察
为了保护绿地和树木, 要加强绿化监察, 成立绿化的监察队;同时做好宣传, 加大巡查的力度;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 严惩毁坏偷盗花木的行为;鼓励群众举报, 并实行有奖举报。
2.2 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配植
因地制宜, 合理配植树种, 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配植, 避免造成绿化的空白;各种植物有机合理配植, 使植物达到复层绿化的效果, 具有更加完善的生态学功能;进行树种选择时, 要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在行道树方面, 多增加一些乡土树种和适应力强的树种, 将本土的树种和外来的树种相结合, 喜暖的树种不适宜在北方生长, 海洋性气候植物不能在干燥性陆地生长。
2.3 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要严格控制
绿化设计养护部门在设计时要广泛的听取意见, 例如树种的选择, 要选择生长健壮、易成活的树种, 相邻街道的不同树种的选择, 避免病虫害蔓延等。绿化养护单位应该参与全过程的管理, 无论是树种的选择, 还是植后的维护等等, 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2.4 肥水补充和修剪要及时合理, 防治病虫害要科学恰当
对树木要定期的补充肥水。道路两旁的树木采用环状打孔施肥[1], 有利于树木的吸收;对于浅根系的树种, 适当补充水分。进行正确合理的修剪。道路两旁的绿地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还需定期施肥和松土, 保证土壤疏松, 吸收养分, 使植物健康生长;及时清除杂草;通常灌木在生长时每月修剪1次, 生长旺盛的品种还需多修剪1次。
病虫害的防治, 要进行物理防治、季节性防治和生态防治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使用化学药物时, 提倡科学合理的混合用药, 防止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2.5 绿化养护管理人性化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 选择在晚上或早晨, 提醒两旁店铺和行人。绿化隔离带遭受严重破坏时, 可与相关的部门协商, 实施有效地措施提醒行人和司机要时刻注意绿化隔离带的存在。在今后的绿化养护管理上, 要大力加强人性化管理。
2.6 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
积极宣传绿地树木的用途和功效, 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绿地树木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强化人们的爱护绿地、保护绿地的意识, 使人们真正能从行动上爱惜保护绿地。
摘要: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是建设生态化文明城市的重点之一, 城市道路的绿化在城市化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它能够改善城市道路的环境, 减少环境的污染, 调节城市的气候, 同时还能降低噪音、引导交通等,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 城市道路的绿化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很多时候只重视绿化的建设而忽略绿化养护, 造成道路绿化的不断重复和频繁的整改, 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为了保证道路绿化的效果, 必须采取有效地对策来解决城市道路的绿化养护问题。本文就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3.城市道路绿化安全问题分析及建议 篇三
摘 要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对道路绿化安全的认识逐步深入,但现行的绿化管理体制和制度缺乏与道路绿化安全有关的规定。面对日渐增多的道路绿化安全问题,由此,结合城市道路绿化现状,简要地对城市道路绿化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道路绿化;树种选配;绿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1 重要性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事关当当前涉及长远经济发展的大事。城市道路绿化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为道路行驶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道路绿化功能主要如下:
1.1 环境功能
首先是净化空气的作用,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及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杀灭和化解作用。其次是有净化水体、土壤的作用,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的金属,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细菌含量。还有就是改善城市小气候,植物蒸腾大量的水分,从而对周围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这就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2 交通功能
组织交通,对车流的引导作用,利用“绿线”划分城市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或不同性质的车流和行人交通;保护道路作用,由于行道树具有遮荫降温作用,使路面温度降低,并使昼夜和季节间的温差减少,从而可减少沥青路面发生泛油现象,缩小水泥路面的胀缩系数等,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交通事故,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使司乘人员疲劳程度较绿化差的路段好很多,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等。
1.3 景观功能
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的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一个城市“绿线” 的质量水平是形成城市印象的关键和构成自然的城市轮廓线、创造美好市容和提高城市建筑景观质量的关键。
2 安全问题现状
2.1 认识不到位
从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养护来看,其对城市道路绿化安全问题考虑得很少,很多时候各园林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更多关注的是城市绿化景观效果,普遍认为绿化就是植树,对绿化安全的关注根本就不值一提,跟别说专门研究了。而事实上,由于对城市道路绿化安全的忽视,导致的问题比比皆是,往往许多简单的问题到后来逐渐发展成灾害性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道路绿化位置不合理,绿色植物影响司机的视线致使交通事故频发;再比如道路绿化物种选择不合理,有些树种虽然生长比较快,绿化效果比较好,但是其产生污染严重,法国梧桐就是这样的树种,成年的法国梧桐每年产生大量飞絮,如果大量种植会严重污染城市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2.2 规划不合理
总的来说,我国城市的人均绿地面积与外国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对城市绿化合理规划布局尤其显得重要。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绿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景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如果忽视交通安全,在具体规划和养护管理中忽视转弯路口的三角形视距、绿化带过高或开口设置不当,就会留下交通安全隐患。据《上海交通安全报》报道,1999年扩建的海宁路,中心绿化带净高2.125米,并一直延伸到横道线,如同一堵绿墙挡在了路口,改建通车后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接连发生了10余起事故,其中造成4人死亡。对绿化带适当改造后,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可见,道路绿化和交通安全息息相关,不能片面强调绿化的美化城市和改良环境的功能,而不重视绿化带来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设置绿化隔离带时,对开口设置、转弯路口安全视角、花坛及植物高度等重要安全指标应按安全标准严格控制,并辅以相应的警示标志和栏杆等隔离设施,使道路绿化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下美化市容环境,改善城市生态。
2.3 绿化树种选配不合理
城市绿化植物的引种、选择及物种的保存是推进绿化多样性、创造地域特色、形成景观特色、维护绿地稳定性的基础性工作。城市道路的绿化也是如此,多样的物种选择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结构,也可避免由于单一物种应用而引发的视觉疲劳。但是,再引入植物物种时却不能盲目,一方面引入植物时要充分考虑绿化植物群落的需要,特别是草木、小灌木的生态侵入性与观赏树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引入的新物种随着成长是否会出现与引入目的相悖的现象、是否会带来像环境污染等其他不好的结果。
2.4 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目前,有些城市绿化中有很大的成分是搞形象工程,不注重实效,盲目跟风,搞大树移植。大树移种到城市的绿化地,要经过几次栽培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有许多大树要死去,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还有地方官员,大搞形象工程,不依当地实际环境,盲目移植种植,大相攀比,结果往往造成城市绿化的失败,甚至出现道路绿化树木的大量死亡,造成极大的浪费。
3 建议
目前,城市道理绿化安全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但还远远没有得到它应受到的重视。为此,在分析城市道路绿化安全出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的改良建议。
3.1 宣传教育
普及道路绿化安全教育,特别是要对道路绿化相关联的机关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在公共场所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在游憩活动中同时接受道路绿化安全教育,提高民众的道路绿化安全意识,以有效实现道路绿化安全的全民参与;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以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使全社会都重视起来;搞好绿化安全信息的发布、管理工作,让全体市民了解道路绿化安全情况,参与道路绿化安全管理;同时要对在绿化安全控制方面有贡献的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及企业应该实施奖励。
3.2 强化道路安全绿化评价标准
道路绿化安全需要科学的评估,首先,要对当前道路绿化行业规划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栽植与养护管理规程、植物保护与检疫规定等技术层面涉及到道路绿化安全的条款进行整理,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的道路绿化安全标准。同时还应定期组织综合性道路绿化安全评估。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化设计和养护管理措施,避免绿化隔离带过高、开口过多,行道树遮挡信号灯、标牌,转弯处路口视距不够,树种单一等不合理因素出现。
3.3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对道路绿化安全和风险加以识别和控制。加强道路绿化安全的研究,加强信息化力度,使政府以及各管理部门迅速掌握信息、控制信息、处理信息。对道路绿化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对所有潜在的危害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加强对道路绿化安全的预防。同时,要对道路绿化安全问题要量化管理,采取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原则,检查道路绿化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总之,只有建立科学的监管体制,才能更经济地保障道路绿化安全。
3.4 加强服务制度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加大信息化的力度来保障道路绿化安全。在规范道路绿化行业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做好道路绿化安全宣传工作。对已经发有道路绿化安全事故的绿化路段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组织科研力量攻关,防止安全事故扩大化,把灾害和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同时,道路绿化安全防范需要区域合作,加强安全信息交流,不盲目引种,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通过加大信息化的力度来保障道路绿化安全。
3.5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道路绿化安全不能有任何一刻的放松,即使在没有发生道路绿化安全事故的时期,亦应如此。道路绿化安全的隐蔽性和滞后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均提醒我们不得有半点松懈。道路绿化管理部门依靠法规和技术,把道路绿化安全列入日常管理工作是最有效的方法。相关部门应依靠持续的养护管理,不断生长、成熟,日益增长绿化植物的功能和效益。不间断的养护、管理是建设的继续,保证养护管理的持续投入是道路绿化维持所必需的。
4.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篇四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照明与城市形象有着直接联系,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城市道路照明建设,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才能保证城市道路照片的社会效益和运行安全。本文就城市道路照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城市道路照明;问题;解决措施
一、城市道路照明施工开始前的相关准备
(一)路灯或者景观灯
施工基础和接线井开挖前,必须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先进行位置和距离的测量定位,定出标高和界线。同时,土方开挖的深度、大小等都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基底的坚实和平整,如果遇到松软土层情况,要及时请示甲方进行协商和处理,避免耽误施工工期。
(二)路灯基础制作
一般情况下,灯杆中心与路牙石外边线的距离应该是0.7米,为保证灯杆的抗风强度,灯杆螺栓必须与基础钢板可靠焊接,并且,钢板的螺栓孔要采用钻床开孔,才能保证与灯杆法兰孔吻合。在进行砼浇注,要用插入式震动棒捣实捣密,并且灯基础平面应高于路牙石,一般地脚螺丝露出灯基平面10厘米。
(三)砼浇制的质量检查
在进行砼浇制时,必须每天至少检查两次塌落度,对水灰比和强度进行抽查,才能保证砼浇制的质量。在进行养护时,必须在基础表面加遮盖物,在浇完12小时后进行浇水保持湿度,以保证城市道路照明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灯光闪络现象。
二、灯杆出现歪斜情况,增加线路承受附加外力,使线路正常运行受到影响
在城市道路照明的运行过程中,路灯灯杆出现歪斜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灯杆基坑的深度没有达到实际施工要求,致使线路承受的附加外力不断增大,从而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灯杆深度符合国家相关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灯杆基础的埋深应该是杆长的六分之一左右,如12米长的电杆,基础埋深应该是2米左右。在土质比较松软的情况下,灯杆基础的施工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采用扩大或加深基础面积和围桩等方式,以有效提高灯杆的稳固性。
三、在风雨情况下,电路出现短路情况,严重时可造成保护装置动作,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越来越多,给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带来很多问题。受到环境、使用时间、电压和电流等因素的影响,电路会出现各种短路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保护装置动作现象,给行人和车辆通行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因此,为了避免短路情况频繁发生,施工人员应采取如下几个防范措施:一是,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导体载流量,不能比计算电流低;二是,导体应满足线路保护的基本要求;三是,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相关要求;四是,线路电压损伤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启动时端电压的所有要求;五是,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基本要求。在城市道理照明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电器,应在短路电流对导体和联结处产生的热作用和机械作用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电源。当短路保护电器为断路器时,被保护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Id)不应小于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IE)的1.3倍。道路照明配电出线回路供电线路长、负荷小,一般在出线回路首端安装断路器达到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配电线路电气火灾保护目的,避免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四、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灯具和附件损坏更换情况经常发生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照明的灯具和附件是故障发生率很小,维修量也很低。因此,为了有效防止正常运行状态经常出现灯具和附件损坏更换情况,应采取的解决措施是,根据实际安装要求,确保光源、触发器、镇流器等电器的型号、规格等都与设计要求相符。同时,确保额定电压、频率和额定电流等都满足实际需求。另外,还要对镇流器、灯具、触发器等电器的生产质量、安装技术等进行检查和审核,以保证灯具和附件安装过程的安全。根据灯具安装的场所检查灯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灯内配线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灯具进入现场后码放整齐、稳固,并注意防潮,搬运时轻拿轻放,以免碰坏表面的镀锌层、油漆及灯头玻璃罩。灯具、配电箱(盘)安装完毕,且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方允许通电试运行。通电后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如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与此同时,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有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五、在路灯电缆线线径满足负荷电流要求的情况下,出现线路发热较重问题
在城市道路照明运行中,路灯电缆线线径满足负荷电流要求的情况下,出现线路发热较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电缆材料、型号和敷设方面引起的。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在敷设前要采用500V兆欧表进行电子测量,以确保阻值大于或等于10兆欧,避免漏电情况出现。在进行电力敷设施工时,要从盘的上端抽出电缆,避免电力在支架或者地面上受到严重摩擦,以确保电缆外观没有损伤现象,从而提高电力的绝缘性。电缆敷设时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及地面上磨擦拖拉,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机械损伤,以提高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运行稳定性,减少线路发热情况出现。另外,在施工完成以后,对整个工程的性能进行测试,保证设备的任何部分和安装性能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测试中出现任何失误或不满意操作,从而确保测试达到实际施工相关要求。
结束语:
在实际运行中,城市道路照明存在灯光闪烁、等杆歪斜、摆动过大等问题,严重影响照明效果和运行安全,给人们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才能有效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城市道路照明工程的质量,从而避免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5.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篇五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机动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加剧了本来就很脆弱的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车多路少,从而出现了很尴尬的一幕:能买得起车,却享受不到私家车带给自己的出行便捷。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居民普遍感到出行不便、交通拥挤、道路堵塞,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严重的莫过于交通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道路交通事故除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外,还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没有安全、便捷、快速的现代交通,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市道路好比是人体上的血管,如果血管不畅通、阻塞的话,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威胁。只有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下面谈谈我对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存在问题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存在问题
一)道路不足
目前,我国的道路通车里程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们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美国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却有660多万公里道路,是我国的5倍多。德国国土仅为我国的1/26,道路长度却是我国的一半。城市道路差距更大。北京情况在全国最好,城市道路占地率也仅为10.8%,而华盛顿是45%,伦敦是35%,东京是23%。目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正以15%的高速增长,而城市道路的增长率仅为3%左右。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承受着巨大压力。
二)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城区作为全市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流动人口数目逐年膨大,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得城市内部道路难以承受沉重的交通压力。虽然近年来城市路网建设速度加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年增长速度。同时,这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旧城市向周边延伸发展的新城区,旧城市的道路面积率增加不大,难以满足旧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在旧城区出现堵车现象已是屡见不鲜。现在很多城市都建有开发区、新区等新城区,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道路拥挤、阻塞,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我认为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心区的道路状况已不能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很多老城区、中心区的骨架是数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就已形成,适应于当时的行人和人力车、蓄力车为主的慢节奏的交通状况。其主要特征是:道路狭窄、道路网密度高、交叉口密集,由于老城区用地紧张、难于进行改造,造成城市中心区道路经常发生拥挤。
三)各种机动车辆增幅过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加剧了交通拥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拥有小轿车的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近两年,个人购买小轿车已不是“富人”才能办到的事,它已进入工薪阶层家庭。汽车购买量成几倍增长,可城市道路面宽却没有增加,造成了城市交通特别拥挤不堪,堵车、肇事,时有发生,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政策,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车辆日益增长的要求。据统计:全国城市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有资料介绍,80年代中期,城市建设道路的投资70%为满足自行车需要,这么多的自行车也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因为1名骑车者所占道路面积是乘小轿车的3倍,是乘公共交通工具的10倍。我们在公路上经常会看到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本来车就多,非机动车又占用了一部分机动车道,不但容易造成交通拥挤,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还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四)交通管理科学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
缺乏统一科学的交通管理机制,致使交通管理决策的系统性、前瞻性、信息化不够,难以实现决策的预期效果。交通管理还是主要依靠人力管理,缺乏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科技手段,日常管理中由于财力不足,警力偏少,往往顾此失彼,在管理空挡时间行车秩序尤为混乱。五)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公共道路交通是任何一个城市都面临的共性难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很好的对策。道路公共交通因投资少,建设难度小,便于乘客等优点,目前成为我国城市交通的主导类型。但是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政策不到位。虽然出台了财政补贴优先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财政补贴不能及时到位,造成线路投入车辆少。
2、公交优先通行政策为落实。公交车辆专用道名存实亡,多被占用。
3、道路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4、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差,服务水平不高。
5、公共交通运行车辆少、差。
六)市民安全意识和遵规守法意识薄弱
一)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参与交通比较随意
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闯红灯、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超载、超速等显见性交通违法现象仍十分严重。相较而言,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违法现象严重。本人在郑州市交警一大队实习时就深有感触。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横穿道路。在横穿公路时很少有行人主动自觉的去走人行横道,而是就近横穿,由于现在道路比较宽阔,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车速较快,行人和非机动车突然横穿马路,会造成机动车驾驶人来不及反应,有时仓促打方向、刹车不及等,易发生交通事故。
2、结队而行。工厂职工、学校学生、打工农民兄弟等集中上下班,他们结队而行,常常在公路上横排骑行,即使有非机动车道也不走。把整个道路都占满了。尤其是学生,几人勾肩搭背,相互追逐游戏,骑车大撒把的现象是司空见惯,不
但影响交通秩序,而且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3、不守信号。“红灯停,绿灯行”,连学前班的儿童都知道,更不用说成年人了。民警查扣住驾驶非机动车的群众时,他们一致的说法是“急着赶路,下次注意。”这种打着赶时间的幌子,骑车、行走不看信号灯的行为隐藏着极大的事故隐患。
4、翻越护栏。为禁止行人随意穿越公路,我们在路中间设置了护栏,既美化了城市,又能分离道路,使其各行其道。但有人为图自己方便公然翻越护栏,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扰乱了交通秩序。
5、越线停车。在等待放行信号时,行人、非机动车习惯于停在停车线前。后面的往前挤,前面的会挤到路口中间,其他车辆右转或直行时受到严重影响,路口便被阻塞。
二)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的原因
1、非机动车驾驶人是交通相对弱势群体,他们大部分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交通法规培训,加之平时不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对交通安全常识了解较少,所以造成对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淡薄,固而经常违法。
2、部分人明知交通法规,却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非机动车违法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无非就是越线停车、闯个信号自认为是小事。
3、认为交通法规定针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无关。
4、途一时方便,比如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相对比在非机动车道上“宽广”一些,意识不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5、存在侥幸心理,趁交警不在违法一次,不一定被抓到。
6、因非机动车没车号,也没有证照,较难于管理,交通管理者对非机动车违法较“宽容”,没有给非动车违法人造成威慑作用,导致违法现象较严重。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大多数城市当前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车多路少,现有道路通行供给能力有限,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公共交通发展步履维艰,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增长势头强盛,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这些问题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亟待需要予以解决。
二、对策思考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机动化挑战,解决城市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满足城市新世纪发展和居民高水平出行需求的需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发展的相应对策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面对城市机动化进程和发展小汽车这一新问题,应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要力求全面,防止片面。只讲发展和只讲限制,都是不全面的。要全面系统地研究,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努力克服机动化和小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其得到应有的、合理的、健康的发展,使得机动化和小汽车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有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和小汽车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小汽车的合理发展。
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保问题,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另外,还应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通过市场机制,调控汽车工业的发展,调控机动化进程和小汽车进人家庭的步伐,促进城市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政府也应当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1.客运交通
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合理引导自行车交通发展,控制发展摩托车交通,严格禁止燃油助力车,创造条件鼓励步行。1)公共交通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由于公共交通等集约化运输对环境影响最小并能做到资源最佳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基本国策,应从政策、资金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积极扶持公交的发展,大力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做到高效、便捷、准点、舒适。西欧、日本等国吸取了小汽车的过量发展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教训,八十年代起转向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对小汽车的发展实行管理,强调将城市交通引向运量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建设相应的道路系统。如日本确定了三个原则:第一,缓解大城市客运紧张状况,必须大力发展以大运量公交为主的快速交通系统;第二,客运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服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尽量做到多样;第三,从政策上稳定和强化交通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投资能力。城市规模越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公交的比重越大。要做到公交的行政管理与运营分离,由多家独立经营的国有或私有公司来承担公交的运营服务,政府主要是制定政策和计划,协调管理,根据其服务质量和客运量进行适当补贴。
2)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
摩托车载客能力小,安全性差,废气和噪音污染严重;不易管理,对城市交通干扰大,因此,在城市内应有计划地控制其发展。对于燃油助力车,应严禁在市区内销售和行驶。3)自行车
自行车机动灵活,无污染,最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自行车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保持合适的自行车出行比重,既是现实需要又对城市整体发展有利。但是,自行车载客能力太小,与公交等交通方式相比,占用的道路面积太多,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的交通要求,对自行车应采取措施将一部分自行车出行量合理转移至公共交通,逐步降低自行车出行的比重。4)小汽车
小汽车的发展在我国已引起广泛关注,其发展也是必然趋势。当然我们讲发展小汽车,并不是说我们马上就能达到美国的水平,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小汽车,这里面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也有城市的承受能力问题。因此,除继续改善道路交通条件,调整城市布局结构外,对小汽车应采取适度发展的政策。
5)步行
步行是最好的出行方式,不仅节省出行者的时间和费用,并可锻炼身体,同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最小。因此,应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使居民尽可能地就近工作,完善步行设施和步行环境,逐步提高步行出行的比重。2.货运交通
规划期内,城市货运交通全部实现汽车化,严禁其它货运工具在市区内销售和行驶。货运汽车应向大型化和小型化以及集装箱化方向发展,货运交通应避开交通高峰时间,大力开展夜间运输,避免货运汽车白天经过市中心区和交通拥挤路段及夜间经过居住区。
二)建立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城市应有迅速便捷、网络性强的城市干路系统和支路系统,在重要的大城市还应有四通八达的快速干路系统。城市快速干路和主干路与对外交通系统应有便捷的联系,组成完善的交通系统,使得进出城交通顺畅,且不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以保证城市的活力。支路系统主要通行自行车,自行车有优先权;在干路系统上,汽车应有优先权。汽车与自行车应尽可能地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离。三)强化详细规划,限制中心区开发强度。
面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房地产业兴起后形成的城市中心区人口、交通、建筑越来越密集的趋势,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做好详细规划,确定合理的控制指标,限制开发强度,同时,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通过地铁,疏解中心区的职能,避免形成综合性的高度集中的城市中心,进一步缓解中心区的交通状况。四)建设城市快速交通系统。
针对城市中过境交通与市内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状况,建设城市快速交通系统,使各类不同性质的交通各行其道。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通过建设环路、地铁和高架道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环路、地铁和高架轨道交通各有利弊,但综合比较,高架轨道交通具有占地面积少,造价相对较低,交通流量大,准时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交通方式,尤其适用于大中城市。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可以把大量的出行市民引到“天上”,从而大大减轻地面的交通压力,使汽车有路可走。这实际上还支持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五)增加放射性道路。
“环”路确实能分流相当一部分车辆,但这“环”又像一道道箍,把城市箍起来,车辆常常是上不去,下不来。其实我国城市最缺乏放射性道路。据资料介绍,北京市区总出行量中,纯粹市内出行仅6.5%,而由城外进城内,由城内出城外的占28%,启止点都在城外,需穿城而过的占70%。如果有快速放射性道路,将后两种车辆分流,使之快速进出城市,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六)增设各类停车设施。
在欧美等国,停车问题有时被认为是城市交通中最大的问题。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停车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停车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除在各类重要的公共设施、交通集散点布置相应的停车场外,居住区内停车设施也是一个不
容忽视的方面。目前在城市的居住区规划中,都比较重视自行车停车位的布置,而对汽车的停放基本没有考虑。汽车只能侵占住宅周围小路停放。不利于安全防盗也影响居住区内的生活组织。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特别是一、二类居住用地的详细规划中,家庭汽车的停放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指标。七)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合理组织交通,能有效地提高道路系统的运行效率,比如错开上下班时间和推行夜间货运,达到对交通流量的合理调控;在道路状况难以改善的老城区积极扶持公共交通;在路网密度高的城市中心区组织单向行驶;在行人稠密的商业中心开辟步行区等。总之,要改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现状,必须在城市规划方面拓新思路,找出更新更好的办法。八)采取交通限制措施
比如,可以适当采取“限制小汽车过快增长”“重点路段高峰时段单双号限行”和“加强外地车管理”。城市道路是公共资源,大量的私家车占用了绝大部分的城市道路资源,在交通拥堵下,公共交通的效率也非常低下。小汽车已经影响到了整体的利益,应该对小汽车进行控制,让更多资源为公共交通服务。汽车的高速增长反过来也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而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届时北京道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公里,只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交通限制措施。九)解决智能交通问题。
增加现代化交通智能管理设备如“电子警察”等,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智能交通是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服务、管理与控制,从而建立起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管理全天侯。配合交通智能管理设备对城市主要交叉路口和路段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和交通组织,设置导向车道和导向车道灯,变“二相控制”为“多相控制”,大大提高城市交叉路口和路段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十)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管理
1、尝试对非机动车进行挂牌管理。在非机动车管理职能上进行改革,将非机动车登记、发牌等管理职权统一由交警部门负责,实行与机动车管理类似的办法,形成一条龙管理和服务,以加强对非机动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制约。??
2、坚持不懈的对非机动车进行管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心态的违法人,采取不同的方式,要因人而宜,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一是针对违法人的年龄、身份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老人要以教育为主;对农村人要深入浅出,不要讲大道理,达到让他们明白如何行车走路即可;对明知故犯的违法人从重处罚。二是针对对交警的管理比较诚服,能够虚心接受,法律法规意识较强的违法人,应采取宽大处理,以教育为主。三是针对一些法律法规意识模糊,对交警管理认为无所谓的违法人,要采取强迫其接受教育的方式促使他们加强交通法规的学习。四是针对不服从管理,也不愿接受处罚的违法人,在处罚时要注意有理有节,不能用强硬的语气,否则易激化矛盾,最好是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责令违法人写出保证书,开办专项违法学习班,组织集中学习,发放学习材料,接受教育后,处以适当罚款,直至违法人服从管理。五是针对有抗拒心态,刁蛮、侮骂民警的违法人,执勤民警高度克制情绪,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减缓矛盾。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用非机动车的人群是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重要主体,非机动车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幸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非机动车交通管理,首先应当着力于社会化宣传这一治本之策。
我们要充分利用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广泛宣传交通法规,普及非机动车安全行驶知识。在处罚中可将违法人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详细登记,然后集中对辖区单位、小区进行走访,对经常违法人进行再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管好职工及居民。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处罚一个违法人,教育一个家庭,带动全社会的目的。
4、严格实行交通分离。目前我市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现象还比较严重,有些路段没有隔离设施,不能做到非、机有效分离,这是交通秩序混乱、道路拥挤、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采取增设交通护栏、隔离带、道路渠化等措施,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严格进行分离,变混合型交通为单纯型交通。在小街小巷路况较差、路面较窄的地段,可视情设为单行道,以减缓交通压力,才能有效提高遵章率。
十一)加强对市民的交通知识和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首先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开展“加强城市管理,维护交通秩序”的宣传报导,使社会各阶层充分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从自己做起。其次是继续加大投入,对已建成的的交通规范管理示范街,除以交通警察为主,外还要求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对其实施规范化管理,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城市交通规范化管理全面展开。
三、结语
6.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篇六
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功用,详细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作 者:廖宇成 作者单位:湖南鑫旺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5) 分类号: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问题 对策
7.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篇七
关键词:北方中小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益注重绿色空间和环境质量的今天,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搞好道路绿化, 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眩、诱导交通等。如何更好地优化城市道路绿化, 使人们能够生活在舒适便捷的环境中, 变得日益重要。
1 道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因地制宜
道路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不合理, 盲目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 导致物种不适应当地环境逐渐死亡, 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忽视了北方的寒冷干燥气候特点:如毛杜鹃在南方温暖湿润气候下生长良好, 在北方道路绿化中应用则严重生长不良, 导致黄土裸露, 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景观价值, 反而适得其反, 也造成了浪费。忽视道路污染大环境恶劣的特点:配置需要精细管养的植物, 后期管理跟不上, 导致园林植物失去观赏价值。
1.2绿化与规划缺乏协调
城市道路绿化与城市整体规划往往脱节, 导致很多新的道路在绿化不久, 新的工厂、小区的建设需要开设大门, 种好的苗木又要移植, 既破坏了绿化设计的整体美感, 更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1.3重建设轻管理养护
绿化养护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高素质养护技术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 制约了绿地养护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致使绿地养护质量不高, 管理不到位, 影响了绿化功能效益的有效发挥。
1.4违背安全性原则
道路应该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部分道路节点和花带2端植物配置不合理, 注重景观的同时忽视了安全性原则, 采用高大的灌木球和小乔木, 车辆转弯时严重影响视线, 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 道路绿化的建议
2.1道路绿化要因地制宜
北方中小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道路局部环境特点, 尽量选择耐寒、耐旱、耐瘠薄、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力争达到设计效果与实际效果相近。
2.2道路绿化设计与规划相协调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道路绿化要严格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整体规划》进行设计, 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 减少毁绿事件发生。
2.3通过精细化管理, 提升道路绿化与养护水平
进一步拓宽筹集绿化养护经费的渠道, 为绿化与养护工作奠定基础。改变传统的养护模式, 秉持建设、管理、养护齐抓共管的理念, 构建科学合理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如探索绿化养护的招投标制、切实落实门前的绿地“三包”责任制、强化绿化养护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等, 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绿化养护队伍。
2.4遵循安全性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要在确保交通安全和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打造特色景观效果, 充分展现城市的地方特色和韵味深厚的文化特色, 在道路的节点和花带两端, 要在确保机动车和行人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景观效果。不要栽植高大的灌木球、小乔木阻碍驾驶员与行人的视线、行车道2旁的绿化带要避免无法查看两旁的行车情况等, 而低矮的花卉地被植物既能美化环境又能确保行车视线通畅, 不妨多加采用。
3 结语
城市道路景观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可以充分体现一座城市的良好精神面貌, 中小城市的道路绿化在城市交通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当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邵文波.浅析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现代园艺, 2013 (9) .
[2]单志娟.浅析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现代园艺, 2015 (4) .
[3]胡磊.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12) .
8.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园林;绿化;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城市居民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城市园林绿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好场所,完全符合现代城市居民想要亲近大自然的要求。城市园林绿化依靠先进的生态技术、重建技术以及恢复技术等,使其更接近大自然的景觀,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保护了地区生物的多样性,并且维护了城市的生态平衡
一、园林绿化的作用
园林绿化施工是以最原始的自然环境为基础, 然后进行绿化加工和美化, 在保护环境原始美的基础上, 创造出新气象。园林绿化施工模仿了大自然的手段, 用人工改造的方式重建生态系统, 这种由人类改造重建的生态园林系统能够使大自然的动植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栖息繁衍, 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说, 园林绿化施工不但合理维护了原始的自然资源, 还通过改造增加了城市中的绿色植被面积, 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同时园林绿化施工还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休闲场所等,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成长, 在为自身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绿地结构趋向单一,未能因地制宜
由于不同的城市其地理、气候、地质等条件必然存在一定差异,那么因地制宜地发展园林绿化应当是未来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旋律。但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绿地结构还显得较为单一,多照搬一些较为成功的城市绿化案例,缺乏相应的合理性,使得城市绿地结构缺乏合理性。其主要表现在大量草坪的单一种植,或是单纯地将草本、灌木、乔木等植物单独种植或是胡乱搭配,未能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其合理性。这种缺乏合理性的胡乱搭配或是单一种植,往往会引起大面积的病灾或是虫灾。实际上,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的城市,都会有适合当地生长的不同植物,而城市园林绿化在设计规划时,除了考虑到城市气候以外,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城市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例如提起洛阳,牡丹自然就会映入脑海,这就是因地制宜的成功案例。现阶段的城市绿地结构趋向较为单一,不同城市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品味,如何进一步在园林绿化中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都是当地政府亟须考虑的问题。
2、园林绿化管理措施落后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管理的队伍不断更新与扩大,但是城市园林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并没有得到提高。许多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残余物被作为城市垃圾丢弃,还有很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产生的修剪后的枝叶与碎草,都被作为废弃物而遗弃。其实,这些东西完全可以被作为有机肥进行加工与使用,但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实践活动当中大都被浪费。
3、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由于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关注的主要问题。如果质量不好,就会影响到城市园林施工工程的进度和竣工的时间,给周边的居民带来环境的影响,不利于市政工程建设的目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为了满足整个城市的景观环境和空气质量,就要求对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三、园林绿化的对策
1、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施绿化
首先,以人为本。现代园林的绿化建设,最重要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它的最终服务对象还是人。所以,园林绿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它也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该城市中人的活力的体现。在考虑园林绿化建设覆盖率的同时,其社会意义更为重要,例如平衡环境与人类的功能。其次,因地制宜。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进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我国的南北方城市差异就比较大,因此在实施绿化时要根据各地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实施。
2、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严谨性
无论是在园林绿化的、施工还是保养过程当中,都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为了园林绿化的品质得到提升,要建立一个严格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制度。首先,要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监督制度,严格杜绝资源浪费问题,绝不可放松城市园林的管理。其次,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过程当中,要规范园林绿化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者不能以个人的政绩作为园林绿化工作的目的,而是要从园林的整体形象与功能出发,利用最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除此之外,对于城市园林绿化日常管理者,城市园林部门要定期对其开展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园林管理思想与方法,学会将园林绿化管理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二次使用或者处理加工,再次服务于园林绿化或者其它行业的发展。
3、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
(1)对处理土壤的工作有所重视。土壤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所以需要通过理化性质化验进行分析从孔隙度、持水性、酸碱度和透水透气性等对土壤进行测试和分析再选择相应的施基肥、消毒和客土等解决措施。特别是土壤的客土质量、基肥的施入量、土壤翻挖深度、地形平整度和基肥腐蚀程度等都需要和相关规定相符合。
(2)对定点放线进行处理。往往要求标记明显和位置准确例如肥种植穴的核心点位置和种植槽边线标明。在进行放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灵活的对其进行处理,并对株间距离进行适当的调整。
(3)严格的对园林绿化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园林绿化项目进行施工的施工方式和施工工艺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如果投入使用的材料( 土方、苗木规格、管线、亮化设施、
铺装材料和控制设备等) 质量与要求不符,I 程施工质量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不能与相关的要求和标准相符合。所以,严格的对投入使用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是对工程质量进行保证的基础。
(4)严格的遵守植物生长规律对苗木栽植时间进行掌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苗木的成活率。园林绿化项目中投入使用的苗木材料大多为具有生命的植物绿化苗木不同,则生长规律也不尽相同栽植时间和季节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不同苗木栽植的最佳时间进行掌握直接影响着苗木的成活,所以一定要严格的遵守苗木生长的规律在苗木最适宜的时间对其进行栽植,以此保证苗木成活并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提高。
4 、重视绿化养护
很多园林绿化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简易原始: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可在园林绿化的养护中,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抓好养护的质量有利于加强绿化的景观效果。为提高养护质量,要进一步制订完善有关绿地养护的技术规程,使养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可把绿化养护推向市场,建立一批绿化养护队伍,形成良好的绿化养护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把绿化的养护资质与绿化的施工资质相区分,成立专业的绿化养护企业,提高绿化养护费,还要加强质量监督,提高绿地的保存率、完好率和养护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重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必须从绿化建设的前期、中期、后期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加强管理,针对常见问题,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社会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枫. 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对策[J]. 吉林农业. 2012(02)
[2] 梁丽,肖磊.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河南科技. 2012(03)
9.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篇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道路交通工具不断的改善,拥有的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数量大幅度快速增长,特别是摩托车、农用车这两种有着快捷、方便、实用、经济等优越性的交通工具,成为广大农村群众运输和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然而,他们的交通违法行为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特别是摩托车行驶秩序混乱,无牌无证驾驶和违法载人等现象十分严峻,成为马路上的第一杀手,在我中队辖区内,9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与摩托车有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本人结合在基层中队工作的实际谈谈对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1、车辆办理入户手续和每年年审以及驾驶人考试等所需的各种税费较多,买一辆摩托车只需2000-3000元,但入户买购置费就要1000多元,相对于低收入的大多数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况且各县牌号的摩托车又不能开进市区,造成一部分有能力办理入户的农民认为既然只能在山区跑又不能进入市区,入户有啥用的想法。
2、部分车主抱着能省就省的侥幸心理,不办理车辆入户,只
当作自行车来用,有时上上街买东西或载包肥料到田间,平时上路行驶尽量避免被执法部门查获。
3、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和法制观念不强,交通安全知识少,缺少讲安全的氛围,而对交通法律法规知之不多,或认识肤浅,安全观念陈旧,认为违章不是违法,是小事小错,谈不上违法犯罪。
4、由于地处粤北山区,经济还比较落后,乡村道路客运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客运能力明显不足,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成了山区农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因而此类车辆非法载人和非法营运就应运而生。
(二)主要原因:
1、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机动车存在安全隐患,大多数农民驾驶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交通安全常识少,缺少讲安全的氛围,摩托车无牌无证和驾驶人无证驾车现象较多,车辆的机械性能偏差,日常维护保养滞后、制动性能偏差、夜间灯光不全等,只认为加油能开就行,所以开“病”车上路问题十分突出,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宣传不够到位,政府未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基层组织,大力有效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一些政府的党政领导甚至对无证驾驶无牌车辆的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包庇纵容,只认为是为了政府的工作,没有考虑到给群众造成什么影响和发生事故以后带来的严重危害,甚至到交警部门作指示,叫不要查扣政府工
作人员驾驶的无牌无证车辆,更谈不上做什么思想教育工作了,而交警部门作为管理道路交通的职能单位,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但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造成农村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遵章守法的自觉性较差,拒绝交警的指挥、检查现象突出,大部份群众都知道执法交警是不准追车的,如果追了发生什么问题要执法交警负责任,导致冲卡、拒检现象常有发生。
3、管理部门警力、财力严重不足,管理实难到位,中队辖段全都是山区公路和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我们以有限的警力无法对各种交通违法进行大范围的整治,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条件下进行专政整治,无法有效地完全制止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二、主要对策
1、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交通安全的工作机制,因山区地域广阔,机动车和驾驶人员的管理难度大,仅靠公安交通部门单兵作战是难以奏效的,应充分发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将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落实到镇、村,全面形成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
2、大力推进交通安全“五进”活动,特别是“进农村”活动,利用镇墟日村民聚集的日子及常到各村委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活动的关键是要提高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使他们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且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建立好“交
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学校”,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3、努力改善执法环境,确保交通执法有序进行。加大路面行车秩序的整治,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尽管目前交通部门的警力不足,经费紧缺等原因,仍要结合实际,合理调配有限的警力,加大巡逻监控和路查路检的力度,采取各种方式方法严查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法驾驶员坚决依法从重处罚,该拘留的拘留,该罚款的罚款,决不手软,坚决扭转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局面,发挥震慑作用,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进一步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的源头管理,车辆销售的价格应包入户各种费用,车一经卖出就有车牌号,而购车车主必需拥有驾驶证,不让无牌无证车辆流入社会上路行驶,以此确保车辆的入户率,另外最好降低车辆入户、年审和考证等费用使广大农民既买得起车又能拥有各种合法手续,更好地杜绝无牌无证的车辆上路行驶。
10.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篇十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对策
园林养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充分依据植物生长规律,依照不同季节、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情况防治病虫害,做好灌溉、施肥与修剪等基本工作。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上,可以简单形成3种管理层级:第1层为达到最初的设计状态;第2层为有效维持景观效果;第3层是让景观得到更高水平、更高效果的发展。因此,应对各项管理工作做细致地划分,合理安排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果。
1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常见问题
1.1民众缺乏植物保护意识
园林绿化为城市景观增光添彩,但由于部分民众缺乏植物保护意识,由此导致植物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例如,常见的草坪踩踏,树枝与花卉的折取等,从而导致绿植景观效果受损,甚至导致植被死亡或者异常生长,对绿植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害。
1.2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园林养护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的投放上缺乏应有的配备;在植物的选择上,缺乏对园林所在地区与设计效果的综合评估,缺乏因地制宜地做好园林绿化管理;在管理上,缺乏科学的制度与管理理念,导致园林管理缺乏有序性。同时在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上,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尤其是绿植养护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工操作,才能达到养护与无公害的双重效果。同时由于民众自身缺乏养护意识,导致养护工作量增大,例如,在园林区内需要安排人员做对应的秩序管理,同时还要每天配备绿化养护的基础性工作。
1.3缺乏专业养护人员管理
在养护工作上,缺乏专业养护人员进行具体的执行与管理。在人员的选拔制度上,缺乏更强的人才吸引机制,无法有效吸入专业人员,因此,导致在管理与执行效果上缺乏有效的进展。同时对于现有的养护人员来说,不注重技能培训,导致在执行养护工作上仍旧采用较为滞后与传统的方式,或者采用低效的工作方式,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2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对策
2.1提升对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园林绿化管理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对相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投入,做好人员技能的培养和对高新管理技术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影响了具体的执行操作,影响着具体执行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的提升。
2.2加强对民众的养护意识教育
在园林绿化工作上,除了做好日常的养护具体操作,也要充分重视对民众养护意识的教育宣传。在园林区域简要介绍与提醒必要的养护知识,让民众对植物有更多的爱惜心理,同时充分意识到自身不当行为对植物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很多民众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问题,因此,通过必要的提醒可以有效规范民众行为。除了民众,工作人员自身的养护意识也尤为重要,才能在养护工作中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专业性。
2.3加大对养护工作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在养护工作上,需要充分地投入人力与物力资源保障基本工作的开展。在相关工作上要对工作人员做好岗位分工,做到责任到人,并且根据各岗位工作需要投放对应物资配比。同时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思想状态与技能的培训均应在培训管理中。培训管理应该科学化进行,甚至可以细化到分级管理,依据不同岗位、不同经验级别员工展开培训,甚至以提升员工专业性能力为奖励参考指标,让员工积极的提升自我能力,同时重视专业性人员的价值,留住可用人才。积极通过多方面优势吸引专业人才,有效提升养护工作专业性和实际效果。加大对技术提升的重视程度,提升养护工作效率,积极采用先进的操作技术与理念。
3结语
11.浅谈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园林绿化 存在的问题 对策分析
园林作为城市中仅有的绿色元素,也是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它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随着城市园林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是,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析, 我国的一些城市园林绿化还未达到完全理想的效果,所以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一、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不尽合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总体规划和长远规划,与其它城市公共设施市政设施不同步不配套。片面追求大而全,或者照搬
照抄其它城市的绿化建设,没有体现出自身城市特色。人造景观多,没有充分发挥自然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的的作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 物力、财力的浪费。(2)园林绿化建设城乡脱节。城郊防护林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往往忽视城郊防护林的建设,并且设计质量和建设投资难以保证。以往的城郊防护林往往目标单一,只关注于防护,无论在总体布局、设计、林相结构,树种选择等方面都忽略了与城市风格、文化艺术、市民体闲、医疗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关系。其它林网也在由农用地转为城市开发用地过程中被切割或占用,原有防护林网的完整性受到严重损坏。(3)园林绿化资金难以保证,制约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它具有生态、 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效益,居主要地位的是生态和社会效益。园林绿化事业的经济效益正是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并不能给园林绿化单位带来经济收益。园林绿化事业的这种社会公益性,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家财政补贴,或者建设单位自筹投入的方式,使得园林绿化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分析
1、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相协调
城市绿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对策。很多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追风、互相攀比,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急于搞城市建设却忽视了绿地建设,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建设不能局限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应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为园林绿地留一定的空间。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在城市国有土地上建设公共绿地,土地由当地城市人民政府采取划拨方式提供。国家征用农用地建设公共绿地的,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 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周围建设绿化隔离林带, 其用地涉及的耕地, 可以视作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而不作为耕地减少进行考核。为加快城郊绿化,应鼓励和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也可采取地方政府补助的办法建设苗圃、公园、运动绿地、经济林和生态林等。
2、因地制宜进行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 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 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解决城市中心区和旧城区公共绿地不足问题
(1)大力挖掘城市中心区绿化用地潜力,充实旧城区绿量,提高绿化质量。结合中心区危房、旧房的拆迁改造和中心区产业结构调整,置换绿化用地,增加绿地面积。旧城区改造必须留出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优先绿化。(2)加强道路绿化建设,新建、扩建道路必须留有绿化用地,使城市形成绿荫长廊。(3)通过拆墙透绿、墙面绿化、栏杆绿化、树干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手段来增加城区绿量。(4)保护和修复城区名胜古迹,配以绿地,促进旅游,以展示文化特色。(5)因为中心区土地极为宝贵, 因此绿化上应高标准建成园林精品,从质量上提高绿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综合效益。(6)加大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建成一片绿,管好一片绿”。
4、解决绿化资金不足问题
要落实绿化资金,加快建设步伐。落实资金是创建工作的基本保证。采取政府牵头,企业、集体、个人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措施,按谁开发,谁建设;谁受益,谁出钱0 的原则,实行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城市绿化建设资金是城市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方针。城市各级财政应安排必要的资金,保证城市绿化工作的需要,尤其应加大城市绿化隔离林带和大型公园绿地建设的投入,特别要增加管理维护资金。国家将通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城市绿化建设。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将绿化费用纳入城市各项建设的投资预算,并按规定建设绿地。对不能按要求建设绿地或建设绿地面积未达到标准的单位,由城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照 城市绿化条例6 有关规定,责令其补建并达到规定面积,确保绿化建设。具体办法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通过阐述我国园林绿化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园林绿化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邓恩卿.城市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2]陈丹,张延涛.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
[3]王晓钢.城市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4)
【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绿化养护北京道路绿化养护的探讨10-27
道路绿化带拆除申请11-12
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景观12-04
北方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要点分析10-16
园林绿化日常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08-30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08-18
我国国际道路运输存在问题及措施07-05
浅析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