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山路长诗歌

2025-01-17

山路弯弯山路长诗歌(精选8篇)

1.山路弯弯山路长诗歌 篇一

山路弯弯山路长,总能勾起我的故乡情。弯弯的山路,常常让我遐想,走不完的山路,使我盼望长大;崎岖不平的山路,让我学会坚强。

小时候,山路是条细细的纽带,我在这头,梦想在那头。

山路好长好长,弯弯曲曲,蔓延到远方,路边的小花随风飘舞……那时我正在上幼儿园,奶奶牵着我走着山路。奶奶一边走一边给我讲故事,她讲的故事既有趣又好听,山路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奶奶笑眯眯地对我说:“小乖乖,慢慢走,不要摔跤哦!”我吮着手指,问奶奶:“山路那么长,尽头在哪里呀?”奶奶笑着说:“路就在前方,加油!”

长大后,山路是一条长长的梦想,我在这头,梦想在那头。

山路好长好长,弯弯曲曲,蔓延到远方,路旁长出了小树苗……那时我上三年级,奶奶牵着我走着山路。奶奶一边走一边叮嘱我:“慢慢走,不着急。”我一边拉着奶奶,一边在山路中奔跑。我满头大汗,全身湿透。还对奶奶说:“奶奶,快点——”看着一望无际的山路,奶奶对我说:“孩子,坚持就是胜利。”我真想快点长大,跑的更远,更远。

懂事后,山路是一条长长的思念,我在这头,奶奶在那头。

山路好长好长,弯弯曲曲,蔓延到远方,那棵大树挺拔的站在小路旁……我回家来看奶奶,扶着她走山路。叮嘱着奶奶:“慢慢走,不要跌倒哦!”奶奶眼里闪出了泪花,欣慰地说:“长大了。”我小心翼翼地扶着奶奶,欣赏着这个充满童年记忆的山路的景色。人生如同山路一样曲折,路上总会有些坎坷,只有坚持,就是胜利。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就能迈向终点,看到最美的风景。弯弯的山路在我心里已经成为家乡的象征,已经成为我对家乡的寄托。我思念山路和家乡的奶奶。

2.作文 弯弯的山路 篇二

汽车飞快的驶出城外,不一会儿拐上了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咦,这是去哪里?记得去九仙山是一条又窄又破的旧公路。爸爸看我迷惑的样子,笑着告诉我,“这是前不久改造通车的334省道五莲段,宽近30米,双向四车道,分道半封闭行驶,是五莲的准高速公路,也是五莲山、九仙山旅游的黄金大道、生态大道呢!”汽车行驶在崭新宽阔的大道上,又快又稳,可舒服了。

路好车行疾,不到十分钟,我们就到了九仙山下的松柏乡,拐上了九仙山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爸爸告诉我,这条路的历史可不简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条路是一条羊肠小道,非常难走,当地老百姓这样形容它:“要问山路险不险,阎王鼻子三瞪眼。兔子爬上又滚蛋,老牛驮粪步步喘。”那时山里六个村的人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别提多艰难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松柏全乡劳力一齐上阵,奋战了大半年,终于修通了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使山里人走出了深山,生活也有了改善。九十年代中期,九仙山开始开发旅游,县里又对进山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来旅游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山里的土特产也吃香了,山里人开始脱贫致富了,靴石村还家家户户住上了小别墅呢!这条路硬化是20xx年的事了,我记得爸爸是那年七月调到风景区管委会工作的,他报到第三天就到九仙山道路硬化工地当了一名施工指挥员,几个月下来,脸晒得黑黑的,回到家妈妈笑话他是“非洲来客”。20xx年前后爸爸还参与了五莲山九仙山旅游连通路的建设,在工地上住了一年多,开辟并硬化道路十多公里,其中打通了著名的“十八盘”。提起这段历史,爸爸至今还很自豪呢!这条道现在是五莲山九仙山旅游的黄金通道,每年来旅游的人有好几十万呢!道路通百业兴,山里的人们和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饭店,当上了导游,摆起了摊点,与游客做起了生意,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不仅住上了新房子,好多人还买上了车呢!

3.山路弯弯,扁担悠悠高三作文 篇三

悄悄转身,我背对夕阳。眼泪已划过面颊,心似刀割。这片贫瘠的黄土地啊!吞噬了多少山里人的梦想。冬去春来,凄苦依然,那夕阳下辛勤劳作的爷爷,是我心中难言的痛。

(一)

山路,弯弯曲曲的,伸向天边。哦,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已偏西了。我习惯性的向南山张望去,只为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在那被晚霞镀了一层金黄的山头上,一个老人单薄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小时候,爷爷抚着我的头,手指着村前的那条小路说“娃啊,这条路我走了一辈子,它还是原来那个样,不知咋的,它就是盘不到山外面。”我说:“爷爷,那您怎么不去修啊。”他轻轻的摇摇头,叹口气,不再说话。我知道,爷爷心中一直有个未解的结,而这个结成为他一生的伤痛。爷爷说,曾祖父临终前,把亲人都叫到身边,但唯独不让他进屋,说他太捣蛋,没本事,因此爷爷连曾祖父最后一面都没见着。我一直在想,这对爷爷真不公平,他会书法,会拉二胡,还会给我教二年级的数学题。他怎么会没本事呢?

也许是这个原因吧!爷爷爱上了那一条条蜿蜒在山间的小路。每个晴朗的早晨,他都会背着背篓,赶着牲口,踏上那条弯弯的小路。在山上,他会吹着口哨,大声吆喝着牲口,还兴致勃勃的割一背篓青草。几十年如一日,爷爷的鬓角已染霜雪。生活的重担压得他的背梁已不再笔直。

山路弯弯,诉说着一个老人无尽的辛酸和沉痛的回忆。山路弯弯,不知能否为爷爷“弯”出一个幸福的没有伤心的生活?

(二)

“吱吱……吱吱……”扁担又响了,是那样的清脆,有如鸟儿在鸣唱;又是那样的富有节奏,有如一首优美的乐曲。

爷爷呵斥着在窖边玩耍的我们,我们一哄而散,爷爷放下“吱吱”作响的`扁担来追赶我们,我们一边笑着,一边跑着,冷不防,被爷爷捉住了。他抱起我,拍拍我的脸:“娃啊!水窖边很危险,以后别在这儿玩哪!”我笑着说“是”。他就放下我,把我牵到远离窖的地方,就自己去打水,打满两桶水后,他又用扁担挑起来。于是,扁担又随着爷爷走路的节奏“吱吱”的响起来,而我则跟在爷爷的身后,看着桶里的水溅落在地上便兴奋的大叫起来,爷爷则很快乐的笑起来,那些个时光真美呵!

后来,爷爷生病了,他不能再干重活了,立在墙角的那根扁担也很久没用过了,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再后来,那根扁担又变得光洁如原来一样了,因为爷爷病好了,他又用那根扁担来挑水了,只是他的身后不再有蹦蹦跳跳的我,扁担依旧悠悠……

每次回家,爷爷都会笑得特灿烂,给我拿出他写的毛笔字让我欣赏一下。当我说:“爷爷,你的字比以前更好了”时,他会拿起纸,眯着眼睛仔细端详一会,说:“还不是太好”,可是他的神情却已经出卖了他,那明明是得意的神情嘛!假如爷爷永远这么快乐,那该多好。

家乡的山路依旧弯弯,爷爷的扁担依然悠悠。而我却越发的思念那曲折的山路,悠悠的扁担和爷爷拉的二胡。

★ 作文 弯弯的山路

★ 山路诗歌欣赏

★ 月儿弯弯月儿圆

★ 《弯弯》的读后感

★ 弯弯的忧伤初中作文

★ 月弯弯的歌词

★ 睫毛弯弯串词

★ 弯弯的月亮的经典散文

★ 夜色,松山路的散文

4.家乡的山路瘦了诗歌 篇四

六月的雨水

背着阳光而来

梳出山路的脉络

更像陷下的血管

让秋天的`月亮可以看见

走向成熟季节的隐私

谁看见了

谁又看见了故作没看见

山路让时间沉默

山路让山间沉默

山路老了,自称老了不中用了

更像空巢老人

山外不是吹来风了吗

村村通公路,村村硬化公路

这是真的吗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只知道风吹的很慢也很柔

也很脆弱

吹不过很多人的身体

就被挡下了

他们说很凉快,在六月天里

在秋天的入口处

剩下的就是穷山恶水

还有一个别人恨之入骨的

刁民

其实啊!山啊!路啊

我们都是苦命的人

你在山里

我在山外

你很瘦

我很穷

5.山路蜿蜒散文 篇五

汽车在陡峭的山区公路上艰难地行进着。道路七弯八拐,颠簸得厉害,时速却只能达到三十多公里。前方还得经过一段因塌方而临时改道的泥泞地段。照这个速度,天黑前是回不到工厂的。

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深秋,我乘工厂的专车从重庆取修好的摄像机回厂。

多雨的季节,接连半个月都在下雨。车出重庆时还有一些太阳,正庆幸会有一个不错的天,可刚进入山区,就又遇上了大雨。不一会儿,本来就没有干的路面又满是泥泞。

这是一条解放前就有的老公路,解放后居然经过了拓宽改造,但路面仍然很窄。路基是泥质的,没有经过表面铺设硬化。晴天灰尘四起,雨天一陷很深。

摄像机在怀里抱着,它可是工厂的宝贝,人碰着磕着,也不能让它出事。厂办电视新闻和专题节目就靠着它来拍摄。这台摄像机已经用了多年,前些天出了故障,电视新闻也只能停了下来。这不,刚接到已经修好的通知,我就赶着去接机了。

驾驶员是个老同志,技术过硬,坐他的车安全是有保障的。行至一危险处,左边河谷深不见底,一阵湍急的流水声告诫着人们,千万不要失足滑落;而右边,陡峭的悬崖如斧劈刀切,仰头望不见顶。强劲的罡风中夹着乌鸦的啼声,心立刻就揪紧了。马致远老先生那首著名的小令就在这时涌了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坐的是汽车,并没有看到“瘦马”,但眼前的景色比这小令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行路难,从华蓥到重庆也就一百多公里,但却需要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还得要不遇上塌方和泥石流。如果遇上了塌方和泥石流,就不知要多少时间了。小心地抱着摄像机,想着第二天就要召开的职工大会,心里充满了焦急。那天,直到夜深了我们的车才回到了厂里。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比建厂初期好多了,听老一辈的职工讲,刚建厂那会儿,住的是干打垒,吃的粗糙的饭,就是厂区内的道路都是土质的,一遇连阴天,满是泥泞。

那个时候,湘渝铁路正在修建,从华蓥到重庆只能走公路,华蓥山脉陡峭,沿途悬崖众多,许多深谷垂直高度达到数百米,行路的确很难。

湘渝铁路通车后,工厂所在的双河镇每天都有一班慢车通过,在并在那个小站停留两分钟,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厂与外界交通的难题。但由于军工三线企业特殊的原因,所生产的军成品和各种物资的运输还得靠单位自己的`汽车,火车只是职工因私到重庆时才会选择。

往下走不易,朝上行也同样很难。县际班车虽然已经开通,上行可到广安、岳池,再转车就可到地区所在地南充。如要到成都,就得在南充转车。双河每天到县城只有一班车,要到地区去必须要在县城歇上一晚。

坐厂车就很好,厂车不会走走停停,早上发车,一路按三到四十公里的时速前行,到傍晚,川北重镇南充就会出现在视线中。

那时,企业招进了一批南充地区的复转军人,每年过春年时,工厂就会派出十余辆专车送职工到老家,节后也会派出专车在南充等着那些家在农村的职工,好将他们一起接回来。然而平时,因私回家就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厂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小车,一辆老华沙,是厂长和书记专用的,几辆旧吉普也承担着接送其他厂领导外出开会、洽谈业务的重任,除非遇上了要救人性命的特殊事情,那些车是不会派出来的。当然,如果你出差,刚好和领导要去的地方一致,也可以坐上领导的专车,那时节,领导和职工的关系是融洽的。

一般单位因公要车,管理部门会根据所运物品的多少和大小,派出相应的车辆。从载重一吨半的小货车到载重四吨的解放牌大卡。

经历过一次被人争着搭顺路车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在企业宣传部任播音员,这在当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工厂地处深山,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厂广播站就是各种信号的发布中心。工厂的各种通知都是通过广播发布的。如何将广播办得更好,就成了宣传部的一件大事。那一年,工厂给宣传部拨了一笔款,用于购买一套组合式的音响设备。要求必须具有录音、放音、收音,拾音的功能,我专程去了一趟南充,在以前工作过的五交化公司考察了一番。看中了那款上海产的组合音响。那套音响有一个卡坐,一个收音头,一个唱机,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还带有放大功能,输出的接口也齐全,可以直接连到工厂那两台电子管的广播设备上。回到厂里给部长一汇报,就定下了下来。于是,填写了因公要车的申请,就等着汽车队派车了。

厂广播站只有我一人,为了不影响工作,特意选择了国庆节这天出差。工厂放了两天假,又调休了一个星期天。这样就有三天的时间,三天一个来回时间上就富余了,组合音响我是事先就订好了的,去了就拿,想来也不成问题。妻子好久都没有出去过了,就带着两岁的儿子和我一同前往,更重要的是检查一下时常发痛的胃。

谁知那天一早到了汽车队后,却傻眼了。只见黑压压的一群人待在那儿,都想搭我们的车。汽车队派出的是一辆载重一吨半的货车,车头很大,除了驾驶员还可以坐四个人。我们一家三口至少要占两个位置,这样还可以再坐两个人。但让谁坐呢?看着大家急切的眼神,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那些搭车的人都仗着自己是企业职工的势,互不相让。直到妻子说:“这样吧,让他们搭车去吧,我不去了。”抱了孩子就走,孩子却哭了起来。互不相让的搭车人有些不好意思,都不说话了。

我说:“这样吧。看那两位师父的事比较急,非去不可就搭这车走,不是太急,就请大家另外想办法。”大家都同意了我的提议。结果,两个想去南充看病的职工上了车。汽车开到生活区的出口处,儿子还在路边哭着。司机将车停下,招呼他们上车。本来要这车的也有妻子所在的单位。那是专门叫她去一家合作单位办事的,顺便在南充检查一下身体,属于两个单位要的车。当然,我知道这多少带有照顾的性质。

“挤一下,大家挤一下。不能让人家正份坐不了车,这车是人家两个单位要的,她不去,我也无法让人家签字呀。这不就等于我没有完成任务吗?”司机这样说。

直到重新上了车,汽车开动了,小儿这才破涕为笑。还没有走出生活区,车又被拦了下来,一个年轻女孩儿带着哭韵对我说:“师傅,让我妈搭个车嘛,她病了好久了,要回老家南充检查身体。外面的班车已经走了,这样吧,我们就坐在车箱上好了。”

看着她焦急的面容,我摇摇头又点了点头,给妻子说了声,默默下了车,爬到了车箱上。妻子也不说话,抱着孩子也来车箱旁,让我把儿子接过去,自己爬上了车来。

车里另外两人搭顺风车的人被震住了,下车要替换我们。我说:“大家都是工友,就不要客气了。发车吧,师傅。”

那次我和妻子的任务都完成得很顺利,妻子的病也检查出来了,就是慢性胃炎,不大要紧的。那位搭车的中年女工就不那么幸运了,她得的是宫颈癌,好在查出的时间早,手术后恢复得不错――这是后话。

这之后,我又因公要过几次车,每一次都有不少想搭车的人。按照厂里不成文的规定,哪个单位要的车,坐什么人就由这个单位的人说了算。除了按要求不能让别人坐的车之外,我都尽量满足他们。

随着时光的推移,交通状况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下重庆的火车班次增加了,停靠的时间变长了。除了慢车,一些直达快车也在此停留。而上行方向的客车班次也增多了。公路由土路变成柏油马路,继而变成宽阔的水泥路,到南充也有了直达车,不再需要在中途住宿,搭工厂顺风车的现象越来越少。随着工厂办理了几次农转非,真正的单身职工也逐渐减少。少到不够派一辆车的了。工厂就将开了二十多年的春年送职工回家的汽车停了下来,改成了为仍然是单身的职工报销往来的车费。

光阴荏苒,数十年转眼即过,不久前的一天,我和妻子到重庆的龙头寺公园踏青,回来时就在公园边的红土地公交车站等车,一辆红色的宝马蓦地停在了面前。一位面善的中年女司机探出头对我说:“您在这儿等公交呀?来吧,上我的车吧,我们正好从这儿过,我们一起回去。”

已经记不清她是谁了,正在努力回想着,小车的后门却开了,一个比我和妻都要大许多的老年妇女走了下来,对我说道:“你不记得了?当年就是我搭你们要的车去检查身体的,幸亏发现得早,做手术后我才活到了今天……这一晃都二十多年了……”

“哦,原来是你呀!”看着那辆崭新的宝马,想问问她们是什么时候买的,但又把话头打住了。现在,买辆轿车不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么?

我笑着说:“谢谢谢谢!这么长时间了都还记着那事。现在时间还早,我们还要到其他公园转一下。就不麻烦你们了。”

她多少有些失望地“哦”了一声,这才让女儿开车离去。

6.山路读后感 篇六

以前也读过很多龙应台的文字,感觉她的文字针砭时事,鞭辟入里,是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例如《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其辛辣讽刺的文笔让人佩服。而近年的作品,如这本《目送》确是以温柔的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温柔纤细,深情动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和力。静静的,缓缓的,似是和一个熟识多年的老友慢慢地淡淡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这本集子精选了龙应台最近几年写的73篇短文,每篇的文字中都蕴含着款款深情,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自己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人生。在这里,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同样有着丰富感情、激烈内心的长者。在这里,是充满爱意的平凡生活。她16岁的儿子赴美国读书,送儿子上飞机前,期待他在过关前回头一瞥,然而儿子的背影却倏忽消失,没有回头,一次也没有;在火葬场的炉门前,看着父亲的棺木像一只沉重的抽屉缓缓向前滑行,她只能用深深的凝望来记住对父亲最后一次的送别。两次目送,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照进了人的内心深处,也道出了生命和生活的本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忽然我觉得我多么像那个被追的背影,而母亲是那个追的人。而以前因为年轻,因为自尊,或者是因为无知,没有回头去看看,而是用背影告诉妈妈不必追。而现在我真的很想回头看看。但是却已经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这也让我想起了上学时读的朱自清的《背影》,它们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人。但是却蕴含着同样的深情。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命无论如何辉煌跃动,都只是大地之气而已。老父亲出生在南岳衡山脚下,稚气未脱的16岁之时‘懵懂’入伍,历经战火硝烟,漂泊入台。”年逾五十的龙应台陪父亲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时光,道不完的离别,说不尽的忧伤,她可是那个让父亲用难掩骄傲的神情介绍给老战友的女儿啊。

“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指甲油,专门用来跟她消磨卧房里的时光。她坐在床沿,顺从地伸出手来,我开始给她的指甲上色,一片一片慢慢上,每一片指甲上两层。她手背上的皮,抓起来一大把,是一层极薄的人皮,满是皱纹,像蛇蜕掉弃置的干皮。我把新西兰带回来的绵羊油倒在手心上,轻轻揉搓这双曾经劳碌不堪、青筋暴露而今灯尽油枯的手。”在这篇《胭脂》中作者对母亲的描写更是十分细腻,让我更深的感到了母爱的伟大。擦口红,涂指甲,化妆似乎就像是母女间的小游戏,直到天长地久,只要还是母女,会一直玩下去的游戏。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这篇《为谁》,也让我想起我的妈妈。记忆中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而我们兄妹三个还都上学,也没有帮妈妈做过什么,我想那些年妈妈这个ceo当的一定十分艰难吧!

当越来越沉浸于这些生活细节所带来的酸楚和浓情时,慢慢会发现身为子女与父母双重身份的作者其实就是自己。年轻时,是那个背影的主人,跃跃欲飞,无所记挂,即便远行前知道身后有一双闪烁的眼睛,也时常会因脚步太匆忙而无暇送去期待的“回头一瞥”。而若干年后,也会成为那个向背影寄送目光的人。目送儿子离家去闯荡。

7.一个人的山路散文 篇七

我把这个决定告诉母亲、弟弟与羊,结果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我同行。可恶的懒羊羊为了早些回家打游戏,他嬉皮笑脸地说:“妈妈加油,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

上坟回来,我如愿地在山顶检测站下了车,带着一瓶核桃乳,看着车子载着我的亲人们消失在一个弯道里。

我抬头看了看不太热烈的太阳,很好,略有些阴沉的天气最适合走路,而薄薄的阳光刚好又让我不觉得寒冷,于是我迈开腿,开始出发。

说实在的,一个人走在山间公路,虽然来往的车辆不断,却还是有些忐忑。原因就是几年前师傅曾经对我说:“有一次我和媳妇上山找野菜,结果后面紧紧地跟着一辆车,幸好我对山上非常熟悉,几次加速后就甩开他们了。你常常带着儿子走东山,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从小就是被吓大的,被他吓得我两三年都没有好好地走东山。每次回家,我都看着那巍峨的东山暗叹:好想去走走。现在终于实现了心愿,我心一横:管他的,我手里的核桃乳不喝了,拿着就当遇上意外的武器。

当我把心放下来,山上的一草一木就开始对我展现它们的魅力:看似枯了的树枝上,挤满了小小的芽苞;有一些我叫不出名来的花还热情地绽放着。

在初春的山上,冬天的痕迹还在残留着,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新的植物生命,更多的都是常绿耐寒的植物点缀着,不至于上整座山都显得那么荒凉。

荒凉?走着走着,我突然被自己的想法弄笑了。我到底有多了解冬天呢?难到就因为一些枯枝败叶和深暗的褐色就以为冬天是荒凉的?难到就是因为寒冷冻坏了怕冷的花草就认为冬天是荒凉的?难到是因为收割了的庄稼让土地裸露就认为冬天是荒凉的?

惯性而从众的思维会让人看不到更深处的东西:比如那些看改荒凉的土地。就算来年没有人播种,山顶上那一片松软的地里肯定会长出一些叶子如剑的杂草;也会长出一些芨芨菜,再开出一朵朵白色而微小的花朵,然后晒一个夏天的太阳,结果出饱满而丰硕的种子,成熟了就裂开来让风带着走种子四处播撒,进行一下轮的传宗接代。

大自然孕育的整个过程几乎都看不到,因为它们在冬天里,在土地的深处,只有春天来了,睡了个饱的生命们才开始会舒醒,才开始焕发新一轮的生命光彩。

短短的六公里路,就在我一路的胡思乱想中走了下来。在几个至高点,我紧紧地贴在水泥护拦上,放眼看着远处的金月湖与宣威城。薄薄的雾霾盖在城市的上空,一切都不清晰。在这些不清晰里,有我进城路上看到的桃花,李花和油菜花。

我有些庆幸懒羊羊没有留下来陪我走,和羊在一起时我固然能指点他看看江山如画的另一面,但自己内心深处肯定就不能够与寂静的东山作一个交流。

这么一个半小时六公里的下山之路,就如我不再认为一个人是孤寂一样,我也不再浅薄地认为冬天是荒凉的。在这段路程里,我忘了师傅的警告,只是满怀喜悦地着着山上的一切,包括碎石与被往年山火烧焦的树木。

我的脚步并不沉重,我遇到一个这样夸我的护林员:“你走这么远,怎么看起来还这么有精神?”

8.厦门中山路作文 篇八

我们今天要去鼓浪屿岛上住。所以一大早我们就把行李整好退厦门市的房间到码头坐轮渡上岛玩。我们坐船到岛上后,就坐上岛上唯一的一种环保型交通工具“电瓶车”,一边参观一边去往岛上的酒店。我们把箱子放到最后一排,我和妈妈也坐在最后一排最然有点挤但风景很美。开电瓶车的阿姨还给我们介绍鼓浪屿岛上很多建筑的来源和现状,最有趣的就是鼓浪屿还称“钢琴之岛”因此岛上有条路叫钢琴路,路面上用石头铺成像钢琴的键盘一样的路,有趣极!

到太阳快下山时,我们一起去岛上的钢琴馆。钢琴博物馆建于19,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在这里我看见各式各样的钢琴,很多钢琴都是有着很古老的历史,“年纪”最大的要算19世纪初伦敦克莱门弟公司(Clementik Company)制造的琴,至今高龄已近200岁。其中有一款钢琴是在拐角放的,钢琴就是一个角,非常特别,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呢,很可惜,钢琴博物馆内不可以拍照,要不然就拍成照片回来后可以和同学们分享。

参观完之后我们又去喝鼓浪屿岛上很有名的张三疯奶茶,果然名不虚传,很好喝。回到宾馆我们带上各自的大铲子又奔向沙滩开始我们最有趣的挖沙活动。我们玩着玩着就快涨潮,于是只好结束今天的旅行。

上一篇:初中美术优质课教案下一篇:学校田径运动会开幕闭幕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