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练习题

2024-09-30

教师考试练习题(8篇)

1.教师考试练习题 篇一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练习题

(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1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1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1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析施教原则 1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 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2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_____为标志。2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2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2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6.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27.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28.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2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____。30.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2.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33.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35.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36.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37.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D 7.B 8.B 9.C 10.A 11.D 12.D 13.B 14.D 15.A 16.D 17.D 18.B 19.C 20.C

二、填空题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21.学校系统 2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3.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24.质量标准 规格要求 25.人身权 受教育权

26.授受 民主平等 相互促进 27.说明部分 本文部分 28.讲解 讲演 29.京师同文馆

30.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1.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

三、简答题 32.【要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3.【要点】(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34.【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5.【要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5)课堂气氛热烈。36.【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论述题 37.【要点】(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特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和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已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正确的方向。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______。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_______。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__。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______和真谛。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A 7.D 8.C 9.C 10.B 11.A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B 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8.【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9.【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0.【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1.【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练习题二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______。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_______。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__。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______和真谛。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A 7.D 8.C 9.C 10.B 11.A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B 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8.【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9.【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0.【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1.【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2岁 B.4岁 C.6岁

D.8岁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1岁 B.3岁 C.5岁

D.7岁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 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4.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

2B.5 2

C.6 2

D.7 2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3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2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成分。

2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___________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_____________的经验过程。

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_____________条件作用。

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______________。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的信息。

2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_______________。

28.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_______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29.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基本成分。

3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____,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__。

31.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_。

3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道德健康。

3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4.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5.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6.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8.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四、论述题(本题1小题,共10分)

39.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B 8.A 9..B 10.D 11.C 12.A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

21..22.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3.语言、个体 24.逃避

25.替代性强化 26.辨别、概括 27.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28.创造性 29.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30. 知识、评价

31.区分度 32.心理健康、社会行为 33.他律道德

三、简答题 34.【要点】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谁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35.【要点】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36.【要点】(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37.【要点】(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38.【要点】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 39.【要点】

一、复述策略的定义: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2)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2.教师考试练习题 篇二

单选题

1.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撒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出胞

2.刺激是指

A.使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变化

B.使组织发生反应的阈值

C.机体内环境条件变化

D.使组织发生反应的强度

E.神经-体液调节

3.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前馈

4.局部电位的特征是

A.呈全或无式

B.各类细胞电位相同

C.电紧张扩布

D.可远传

E.由阈刺激引发

5.胆汁排出障碍时, 消化作用减弱的酶是

A.肠激酶

B.胰蛋白酶

C.糜蛋白酶

D.胰脂肪酶

E.胰淀粉酶

6.O型血清与AB型红细胞相遇时

A.红细胞膜正常

B.发生凝集反应

C.发生血液凝固

D.出现红细胞肿胀

E.血沉加快

7.关于用力呼吸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呼吸时腹壁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吸气时辅助吸气肌参与收缩

D.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

E.呼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8.心室肌收缩过程开始于动作电位的

A.0期

B.2期初

C.3期初

D.4期初

E.后电位

9.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致心肌细胞

A.工作细胞复极期K+外流减慢

B.自律细胞4期的内向电流减弱

C.Ca2+通道开放概率增加

D.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增强

E.抑制心肌细胞膜腺苷酸环化酶

10.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充盈主要依靠

A.胸腔大静脉收缩

B.心房收缩射血

C.心室舒张引起的低压抽吸

D.胸膜腔负压抽吸

E.心包的周期性扩张

11.平静吸气末胸膜腔内压

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低于大气压

D.等于肺内压

E.高于肺内压

12.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是

A.促进肺扩张

B.占肺回缩力的1/3

C.降低肺的顺应性

D.防止肺水肿

E.防止肺萎缩

13.下列不属于胃液的成分的是

A.盐酸

B.胃蛋白酶原

C.内因子

D.组胺

E.黏液

14.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是

A.肌肉活动

B.情绪激动

C.进食

D.思考问题

E.寒冷刺激

15.高位脊髓受损的患者将导致

A.无尿

B.尿潴留

C.尿失禁

D.尿崩症

E.少尿

16.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机制, 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上发生超极化电位

E.突触后神经元轴突始段爆发动作电位

17.正常人白天活动时出现的脑电波是

A.α波

B.γ波

C.β波

D.δ波

E.θ波

18.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胰岛素

C.糖皮质激素

D.肾上腺素

E.甲状腺激素

19.属于亚氨基酸的是

A.谷氨酸

B.苏氨酸

C.脯氨酸

D.丝氨酸

E.组氨酸

20.DNA的一级结构是指

A.多聚A结构

B.核小体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三叶草结构

E.核苷酸排列顺序

2 1.关于别构调节, 描述正确的是

A.受别构调节的酶多为单体酶

B.代谢物与别构酶的活性中心可逆地结合

C.代谢物与酶的别构部位可逆地结合

D.代谢物与酶的别构部位不可逆地结合

E.活性中心与别构部位在同一位点上

2 2.下列不属于糖酵解关键酶的是

A.己糖激酶

B.葡萄糖激酶

C.磷酸甘油酸激酶

D.6-磷酸果糖激酶-1

E.丙酮酸激酶

2 3.通常, 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

A.脱氢反应

B.营养物氧化成H2O和CO2的过程

C.加氧反应

D.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

E.释出电子的反应

24.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A.脂酰Co A脱氢酶

B.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

C.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

D.乙酰Co A羧化酶

E.β-羟脂酰C o A脱氢酶

25.大多数成年人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的组成是

A.ε2ε2

B.α2ε2

C.α2γ2

D.α2β2

E.α2δ2

26.肌肉中氨基酸脱氨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与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

B.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鸟氨酸循环

E.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的联合

27.关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叙述, 错误的是

A.需模板DNA

B.需引物RNA

C.延伸方向为5’-3’

D.以NTP为原料

E.具有3’-5’外切酶活性

28.可以激活蛋白激酶A的物质是

A.IP3

B.DG

C.c AMP

D.c GMP

E.PIP3

29.真核生物m RNA前体的加工过程不包括

A.5’末端加帽

B.3’末端加多聚A尾

C.甲基化修饰

D.磷酸化修饰

E.剪切去除内含子并连接外显子

30.可被Ca2+激活的是

A.PKA

B.PKG

C.PKC

D.RTK

E.G蛋白

(注:环球医学网网址www.yx24.com)

3.教师考试练习题 篇三

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素养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但当前一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应试” 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也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素养的责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到美,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语文教学中要在讲知识、讲方法的基础上再次提升一个层次,提升至“素养”层次。

从广义上说,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等。笔者在本文中提到的要落实到书中的“语文素养”是从“狭义”方面讲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行动获得能力,实现素养提升。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受到的教育”。我们所说的“素养”也要达到这种效果,不能丢掉书本就忘记,“语文素养”要达到“内化”。要让学生把知识、方法、能力内化成自身精神、思想的组成部分,就像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精神的一部分一样不可分割。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诵读文本,在读的基础上对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认真解读和剖析,教师每上完一课,就要在练习部分巧妙设计题目,而改题目是一道综合素养题,题目指向是引导学生接触知识,展开行动,通过行动变成素养,这些题目是引导学生去具体实践的方案。所设计的方案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学生实践的环境范围不能难度过大,要让各级各类学生也可以去实践和体验,故行动的时空不能是唯一的或难以实现的,如要求去参观故宫、天安门广场、黄山、九寨沟等。同时,所设计的行动方案要能引起学生行动的意愿和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全书所设计的行动方案不能单调,要丰富多样。彻底贯彻“行”(做)后便“知”(知道,学到知识)的经典而科学的教育理念。

“语文素养”要具体,要有结果。每则“语文素养行动”后要写“素养行动结果”,揭示出作者引导学生达到的“素养”具体是什么,要通过行动养成某种习惯,培养何种价值觀,使学生终生难忘。

衡量一道题“语文素养行动”的要素是否齐全的标准——4W1H,即what(什么事),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who(谁做),how(如何做)。“语文素养行动”在书中自然融入,贯彻全书始终。根据讲解或题目的内容,自然引出“语文素养行动”,与内容融为一体,不能牵强,不能为了加而加。不能脱离内容,无针对性。“语文素养行动”的数量:每课要寻找到最合适的素养切入点,保证作业中有1个优质的素养内容。

教师在精心构思素养题时要根据课文讲解的主题或中心内容自然带出。具体要求如下:

(1)从语文学科角度拟行动方案,如:启迪阅读思维、体验人文情感、升华思想、完善人格修养、培养审美素质、训练表达交流等。目的是在学习中,自然提升语文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通过可操作的行动,使学生践行和体验,达到素质养成。

(2)注意:一定是学生可以践行的行动;任务要具体,不要大而空;不要使用生硬的教化性的语言;要根据内容自然融入,不要生硬牵强。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将一些自己设计的试题拿出来作为案例给同仁们分享,每道题后面笔者都用括号做了素养目的分析

案例如下:

【例1】《傅雷家书》“精神消沉的情形”“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你有过把苦闷“压在肚里”的情形吗?向父母倾诉过吗?倾诉是调整心绪的良药,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最大的苦闷是什么,找一个单独的空间,不被打扰,敞开心扉,正式地向爸爸或者妈妈倾诉一回吧,你会收到心灵的释然和满足。这次倾诉也许你会铭记一生。倾诉之后记下点滴感悟: 。(素养行动结果:学会与父母敞开心扉,感受亲情,学会调整情绪)

【例2】《傅雷家书》“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你选择是回避问题,是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还是让脆弱的心灵坚强起来?不妨课后在家里反思自己曾经犯过的一个刻骨铭心的错误,按傅雷的话尝试一下,体会一下我们的心理是不是会因此变坚强了。我反思的事件: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如何避免类似错误: ;体会出的道理: 。(素养行动结果:学会反思错误,走出逆境)

【例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灵感很容易丢失,抓住灵感,留住一闪念的想法,你也可以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不妨专门用一个“灵感笔记本”,随时随地记下你一闪念的闪光的想法吧,经常记录,你的灵感就会变成创意了。记录一周以后,总结一下,看看你都产生了哪些灵感。一周来我记录的灵感有: 。(素养行动结果:积累灵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4】《春》“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话中的“闹”字用得妙,带有拟人色彩,把花间蜜蜂的忙碌、活泼,以及生机盎然写活了,换成“飞着”或“叫着”,则黯然失色,与“红杏枝头春意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炼字的技巧能给文章增彩,请悉心体会一下,然后课下找出自己的一篇作文,用这种方法推敲替换一下用词,体会一下差别。我替换的词语是: ,替换前后效果对比: 。(素养行动结果:在实践中“炼字”)【例5】《散步》 “语文素养行动”——“我和孝心少年”

①课下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搜集2则孝心少年的故事;②你从每个孝心少年身上学到了什么,各用一句话形容;③生活中的点滴行动,都可以让人感动,为了感恩父母或爷爷奶奶,你打算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写出你的孝心行动:① ;② 。并立即去践行这两个行动。你行动后的体会是: 。(素养行动结果:学会尽孝道)

4.教师考试练习题 篇四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招聘的笔试当中,一些高频考点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频繁出现,而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陷入这类考题中的文字陷阱,导致分数不理想。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这类容易出错的高频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些考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患于未然。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每年消费的奢侈品数量约占世界奢侈品购买总数的35%。国内一些人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国外一些厂商利用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洋“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对此,我们应当()。

①培育求实心理,坚持理性消费 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②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④坚持量入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消费者不顾商品质量,只是“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这说明我们应当培育求实心理,坚持理性消费,①正确;克服求异心理的说法错误,②不选;一些中国消费者盲目崇洋,“买贵不买贱”,这说明我们应当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③正确;“逐步减少消费”的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D。

2.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针对技能人才,《意见》明确,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采取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提高劳动技能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③坚持了按劳分配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 ④是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决定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①正确;建立企业首席技术制度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提高劳动技能,②正确;采取持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并不属于按劳分配,故不能说坚持了按劳分配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③不选;按劳分配是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决定的,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按劳分配,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3.2017年2月27日,韩国某企业不顾中方的坚决反对,做出了有损我国国家安全的决定,我国公众掀起了抵制该企业的浪潮。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的抵制行为相比,“拒绝非法行为,理性爱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强调“理性”爱国,是因为()。

①维护国家安全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公众的田家意识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④公民有义务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题目中,我们强调“理性”爱国,是因为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公众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故②③选项入选。选C。

4.“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于2017年1月至3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与上博以往的展览模式相比,本次特展打破了既定的文物门类,以历史信息为线索,强调对早期中国文明这一核心主题的文化演绎,上博官方微信平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台还推出了此次展览的“专家讲解”,由研究人员对各个展柜的内容进行专业导览。此次展览()。

①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page] 4.【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选项表述错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以及教育。题目中,早期中国文明展打破了既定的文物门类,以历史信息为线索,强调对早期中国文明这一核心主题的文化演绎,上博官方微信平台还推出了此次展览的“专家讲解”等,可见。此次展览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保障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故①③入选。选B。

5.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题讲话中指出: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这是因为()。

①党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5.【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①选项表述不是题目表述的原因。③选项表述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题目中,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历史向前发展。②④入选。选D。

二、材料分析题

6.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同时,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也不断加速。全国跨县(市、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达到1.7056亿。这部分常住人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难以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和生活面临诸多问题。

全面推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是形势所趋!2016年1月1日,“国家版”《居住证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我国彻底告别“暂住证”时代。为实施居住证制度,截至2016年10月11日,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居住证暂行条例》还明确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的通道。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其中,六大服务分别为: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七项便利分别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国家规定的其他便利。

居住证持有人可以享受接近居住地户籍居民的福利和待遇。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推行居住证制度的依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积极意义。(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的微点评。

6.【参考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改革人口管理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居住证政策的实施,必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能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能扩大内需,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等等。

(3)答题示例: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梯度赋权,最终使居住证持有人享受居住地户籍居民的福利和待遇,这是政府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和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表现,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意,也表明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各级政府要努力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早日实现同城同权。

5.教师考试练习题 篇五

1.教育中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实际上是遵循了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儿童的记忆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表明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4.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赫尔巴特 D.乌申斯基

5.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和()两方面的发展。

A.生理 B.心理 C.智力 D.能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顺序性要求教育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教育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

2.【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顺序性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B。中公专家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网 详细出处参考:

6.教师考试练习题 篇六

第一部分客观题(本部分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2.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3.“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4.“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5.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6.“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7.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环境影响

B.教育作用

C.内在因素

D.实践活动

9.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盲目的途径

D.培养目标

10.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生活本位

D.文化本位

11.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出的教育机智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长期性

B.广延性

C.创造性)。

D.内隐性

12.讲座、参观属于学校课外活动中的哪种组织形式?()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科技活动

13.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一位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97”“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这位教师处于()。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教学前关注阶段

15.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自我中心趋向

B.认知活动的守恒性和可逆性

C.去自我中心主义

D.抽象思维

16.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18.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A.智力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言语信息的学习

D.运动技能的学习

19.“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2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

B.小鸭子的印刻现象

C.蜘蛛织网

D.儿童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

21.“杀鸡做猴”的教育效应最适应的解释是()。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22.下列哪项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23.在教学中讲授“果实”这一概念时,既选择可食的果实,又选择不可食的果实,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这是运用()。

A.正例和反例配合法

B.直观法

C.比较法

D.变式法

24.学生掌握了“猫”“狗”“马”等概念后,再学习“动物”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5.以下属于精细动作技能的是()。

A.游泳

B.打字

C.体操

D.射击

26.态度的结构包括()三个成分。

A.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B.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意志成分、行为成分

D.认知成分、意志成分、行为成分

27.一个人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28.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英语,如果不能辨别某些字母的发音区别,则常常出现()

A.垂直迁移

B.一般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29.一个测验测到了老师想要对学生进行测验的东西,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好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辨别力

30.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31.小明考试不佳,他对自己说:“我真笨。”小明的归因是()。

A.稳定的、可控的 B.内在的、不可控的 C.外在的、稳定的 D.内在的、不稳定的

32.下列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的是()。

A.学生为了得到奖金而学习

B.学生的学习兴趣

C.学生的求知欲

D.由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的学习动机

3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入新的里程碑。它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A.2005年6月1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7年6月1日

D.2008年6月1日

34.教育行政复议的提出对象是行政机关的()。

A.特定的人

B.特定的事

C.抽象行政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

35.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成年人的年龄是未满()。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3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

A.志愿者

B.实习者

C.兼职者

D.见习者

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B.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38.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形式,即()。

A.通知、办法、规则

B.条例、办法、规定

C.条例、命令、规则

D.通知、命令、规定

39.某县黄家屯村村民黄某有一个男孩,由于幼时患病,造成左脚跛瘸,行动不便。这个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黄某带他到黄家屯小学报名入学,但学校以他是残疾儿童为由,拒绝招收。为使儿子能够入学,黄某又带他到附近的另一所学校龙门镇小学报名。而龙门镇小学则以此儿童非所属学区为由,也拒绝招收。

根据材料,学校侵害了男孩的()。

A.平等的受教育权

B.享有教育资源权

C.人格平等权

D.人生自由权

40.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组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A.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高等教育

B.义务教育中等及中等以上教育

C.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

D.普通教育专业教育

41.孔子的“乐教”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42.我们常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里的“爱之切”是指一种(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判断

43.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民主主义

C.集体主义

D.国际主义

44.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是()。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45.成长记录袋法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46.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

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终身学习

D.为人师表

47.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4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49.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50.“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明教学应坚持()。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1.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52.“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体现的教育目的是()。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53.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A.假设一问题一验证一总结提高

B.问题一假设一验证一总结提高

C.问题一假设一总结提高一验证

D.假设一问题一总结提高一验证

54.()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

A.组建班委会

B.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C.与科任教师的沟通

D.了解学生

55.教师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的出现属于()。

A.语言媒体阶段

B.文字媒体阶段

C.印刷媒体阶段

D.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56.电影、电视等属于()。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觉媒体

D.交互媒体

57.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过程与()。

A.学习资源

B.学习内容

C.教学过程

D.教学内容

5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

A.贯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D.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59.4月28日,国产ARJ21—700新支线飞机“104”架机,在北美圆满完成自然结冰试验试飞后安全返回西安阎良。这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涡扇喷气支线客机()次在海外开展试验试飞。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60.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A.一

B.二

C.三

D.四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共15分)

1.简要说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缺点。(7分)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8分)

二、论述题(10分)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三、案例分析题(共15分)

1.案例一: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教育理论分析这段对话。(7分)

2.案例二:张老师正在给初一(2)班上体育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张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一声尖叫:“青蛙!”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张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正用手戳一只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和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张老师的火气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这时,张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的后腿是怎样起跳的?”

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

“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

“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张老师及时加以鼓励。

“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

“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张老师说。

“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

“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地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跳跃动作试一试呀?”

“想!”同学们齐答道。

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就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巧。

张老师随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跳远的友谊赛,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越跳越有劲。李和为了给本队争分,动作规范,也跳出了优秀成绩。

结合案例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学原理。(8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点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盲学的开端,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对后来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A[点评]历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主张,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和教育的劳动起源论。其中,生物起源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C[点评]孔子把请教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说明孔子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4.B[点评]“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说的是孔子的巩固性教学原则观点。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A[点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用单纯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来促进生产发展,不如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发展更为迅速,即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6.A[点评]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7.D[点评]个体在发展过程的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就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

8.D[点评]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动力,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9.B[点评]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

10.B[点评]涂尔干认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11.C[点评]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优路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运用教育的规律、方法和策略上。

12.A[点评]群众性活动是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的活动,多为一次性活动;小组活动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资源组成小组的经常性活动;个别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讲座、参观一般是全体学生参加的带有普及性的活动。

13.D[点评]“壬寅学制”是1902年制定的;“癸卯学制”是1904年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年制定的。

14.B[点评]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们关注的是班级的经营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精通熟练,以及上级的视察评价,学生与同事的肯定、接纳等;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将其所学运用于教学情境之中;关注学生阶段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乃至情绪需求的关注;教学前关注阶段只关注自己。

15.C[点评]去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学会与人相处。

16.A[点评]这是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17.A[点评]水平差异属于智力个体差异。

18.A[点评]加涅按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将智力技能依次分为:辨别一概念一规则一高级规则。

19.D[点评]命题学习是学习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就是学习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20.D[点评]本能不属于学习的范畴。

21.D[点评]替代强化就是看到榜样受到强化如同自己受到强化一样。

22.B[点评]程序性知识就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3.D[点评]可食和不可食都是果实,所以没有反例。而变式就是变换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讲授“果实”运用变式法就是告诉学生不能用是否可食用来鉴定果实。

24.A[点评]“动物”这个概念能够包含“猫”“狗”“马”等概念,属于上位习。

25.B[点评]精细动作技能是用小肌肉群所完成的动作技能;粗放动作技能则是用大肌肉群所完成的动作技能。

26.B[点评]态度的三元论认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成分,也称为态度的ABC理论。

27.B[点评]变通性指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独特性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的、新颖的见解;流畅性指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数量较多的观念。

28.D[点评]负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29.B[点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辨别力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30.A[点评]常模参照测验以鉴别学生个别差异为指导思想,目的是为了测得学生在所处团体中的相对水平;标准参照测验又称目标参照测验,是将被试者水平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者有无达到该标准。

31.B[点评]“我真笨”是对他能力的判定,能力属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32.A[点评]内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与外部奖励相联系的动机。

33.C[点评]略。

34.D[点评]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35.C[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6.A[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

37.C[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币资格。

38.B[点评]略。

39.A[点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

40.A[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41.D[点评]“乐教”的本质特征在于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孔子所说的“乐”是广义的,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等,与我们今天的文艺大体相当。

42.B[点评]这句话表明了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与道德认识的水平相联系的。

43.C[点评]爱国主义是中小学德育大纲的核心。

44.B[点评]说服教育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疏导学生的思想。

45.B[点评]成长记录袋就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来收集能够显示儿童学业成就或持续进步的作品、表现、评估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就是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中小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

46.B[点评]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47.D[点评]忠实取向是设计好的课程是不能改变的,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相互调适取向是设计好的课程计划是可以变动的;创生取向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的设计过程。

48.B[点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预期的结果;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强调实际结果;外观评价模式注重描述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动态现象;CIPP评价模式是按顺序进行的评价。

49.D[点评]选项A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选项B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选项C划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50.D[点评]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就能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1.C[点评]略。

52.B[点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目的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

53.B[点评]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54.D[点评]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55.C[点评]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被大量复制、存储并广泛流传,随着印刷媒体引进教育领域,教科书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媒体。

56.C[点评]视听觉媒体是指发出的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

57.A[点评]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58.B[点评]时事政治的考查,考生要时刻关注,平时注意积累。

59.A[点评]时事政治的考查,考生要时刻关注,平时注意积累。

60.B[点评]时事政治的考查,考生要时刻关注,平时注意积累。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

1.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缺点:过分夸大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和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二、论述题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①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②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因此,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前进。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提高。

三、案例分析题

1.案例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这些因素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人的发展。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但是,遗传素质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在不同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它可以向着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发展,某一神经活动的特征可以得到发展。

(2)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永远不能离开社会环境。人的成长脱离了社会环境,不仅不能正常发展,就连人的发展的基础也会遭到破坏。

(3)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是一种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的特殊环境,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4)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和工作中所付出的精力。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案例中如果工程师的儿子自己不努力,即使有工程师的基因,没有后天的教育以及环境给予他的条件。也不可能永远考第一。案例中的甲老师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他认为遗传决定了个人的一切,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案例中父母是小学文化程度的孩子,如果本人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那也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因为虽然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发展的决定因素。案例中的乙老师也是犯了认为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的错误。

总之,甲、乙两位老师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一味地认为遗传是决定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2.案例二:案例中的张老师采用了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和练习法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谈话法也称问答法,张老师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配合讲授和谈话对学生进行示范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这是讲授法和演示法的体现;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意识地反复完成,通过“友谊赛”,“越跳越有劲”,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这是练习法的运用。

张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巩固性原则。讲授法、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谈话法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练习法体现了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7.考试复习题(22) 篇七

答题说明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 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出现鸟嘴状狭窄, 黏膜光滑

B.黏膜破坏, 中断

C.黏膜呈串珠样改变

D.黏膜不规整, 细线状狭窄

E.黏膜光滑完整

1.食管癌 ()

2.食管化学灼伤 ()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B.非甾体类抗炎药

C.吸烟及饮酒

D.幽门螺杆菌

E.浓茶或咖啡

3.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 ()

4.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主要病因是 ()

(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胃液酸度升高

B.胃液酸度正常或减少

C.胃液酸度常减少

D.胃液酸度明显增高

E.胃液酸度明显减少

5.萎缩性胃体胃炎 ()

6.萎缩性胃窦胃炎 ()

7.胃溃疡 ()

8.促胃液素瘤 ()

(9~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瘢痕性幽门梗阻

B.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C.十二指肠溃疡并球部变形

D.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E.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

9.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的绝对适应证是 ()

10.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好转的是 ()

(11~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饥饿时疼痛并伴有夜间痛

B.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 近来疼痛剧烈而固定放射至背部, 不能被制酸剂缓解

C.突然发生剧烈上腹痛, 迅速延及全腹

D.餐后0.5~1.0小时出现疼痛, 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

E.以上都不是

11.胃溃疡癌变 ()

1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1 3.胃溃疡 ()

14.溃疡急性穿孔 ()

(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血清促胃液素高, 胃酸显著低或无酸

B.血清促胃液素高, 胃酸正常或偏低

C.血清促胃液素正常, 胃酸正常或偏高

D.血清促胃液素高, 胃酸明显增高

E.血清促胃液素低, 胃酸偏低

15.慢性萎缩性胃窦炎 ()

1 6.胃溃疡 ()

(17~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在酸性胃液中, 与溃疡面渗出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

B.在酸性环境下, 离子化形成硫酸蔗糖阴离子, 并可聚合成带负电的不溶性胶体, 与溃疡面带阳电的渗出蛋白质相结合形成一覆盖溃疡的保护膜

C.不可逆抑制H+-K+-ATP酶的活性

D.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结合

E.中和胃酸

1 7.奥美拉唑 ()

18.胶体铝镁合剂 ()

19.枸橼酸铋钾 ()

2 0.西咪替丁 ()

(21~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胃大部切除术

B.胃空肠吻合术

C.胃癌根治术

D.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E.全胃切除术

21.胃溃疡合并大出血 ()

2 2.胃窦癌 ()

23.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梗阻 ()

24.瘢痕性幽门梗阻 ()

(25~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休息, 低盐食, 限制入水量, 补蛋白质, 给利尿剂

B.休息, 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 护肝治疗

C.休息, 高热量限制蛋白质饮食, 输入支链氨基酸

D.休息, 禁食, 积极补足血容量及采用各种止血措施

E.休息, 控制输液量, 纠正电解质紊乱, 限制蛋白质饮食

25.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时 ()

26.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时 ()

27.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时 ()

(28~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乳果糖

B.左旋多巴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溴隐亭

E.新霉素

28.补充正常神经递质, 竞争性地排斥假神经递质 ()

29.使肠内酸化, 减少氨的吸收及形成 ()

30.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减少氨的形成 ()

(31~33题共用备选答案)

A.起病急骤严重, 中毒症状明显

B.起病后不久即发生中毒性休克

C.肿大的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结节

D.病程较长, 偶有发热、腹泻

E.突发右上腹剧痛, 发热可伴有黄疸

31.细菌性肝脓肿 ()

32.阿米巴肝脓肿 ()

3 3.肝癌 ()

(34~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胆总管结石

B.胆囊炎

C.胰头癌

D.壶腹癌

E.肝门部肿瘤

34.不伴有胆囊肿大的是 ()

35.右上腹绞痛伴黄疸的是 ()

(36~37题共用备选答案)

A.胆道蛔虫症

B.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C.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D.肝脓肿

E.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36.胆囊结石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37.最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 ()

(38~39题共用备选答案)

A.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B.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C.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D.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E.绞窄性小肠梗阻

38.Charcot三联征出现在 ()

3 9.Murp hy征出现 ()

(40~41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血氨升高

B.真性胃酸缺少

C.血清碱性酸磷酶活力明显升高

D.血清促胃液素升高

E.血清脂肪酶升高

40.急性胰腺炎 ()

4 1.肝昏迷 ()

(42~44题共用备选答案)

A.低血糖综合征

B.卓-艾综合征

C.皮肤迁移性红斑, 血糖增高

D.水泻, 低钾, 无胃酸综合征

E.类癌综合征

4 2.胃泌素瘤 ()

4 3.胰头癌 ()

44.胰岛细胞瘤 ()

注:本栏由环球医学网校 (网址www.yx24.com) 协助, 特此志谢

答案在下期找或登录本刊网站 (www.crmp.cn)

考试复习题 (21) 参考答案:

26.E 27.E 28.C 29.A 30.D 31.C 32.D 33.C 34.C 35.E

36.C 37.C 38.A 39.A 40.E 41.C 42.B 43.D 44.D 45.B

8.教师考试练习题 篇八

关键词 数学练习课 教师主导 价值呈现 固守习题 目标前置 关照学生

衡量数学练习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众多,但总体上可以从教师、学生和知识三个不同维度寻找到相互匹配的制衡点。数学课由于学科特性的需求,习惯性地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与练习课,课型虽然不同,但是从教学目标出发其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之处,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不同体现。然而,练习课堂究竟需要怎样的练习,相应的练习在怎样的教学中才能显得更加有效呢?且看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主导作用在固守习题本身中缺位

传统的数学练习课教学中,教师最先接触的是书本中出现的习题,引导学生在完成习题的基础上才做出某种评价,甚至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这种一贯的做法虽然也是习题前置,但这里前置的只是书本中的内容,而非教师出于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考虑主动设置的前置习题。遗憾的是,教师体现的主导作用在这里只是完成书中设定好的习题,其本身的随意性使得教师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思维的境地。

事实上,教师在“习题—目标”的练习模式中,教师自身素养价值的体现始终被拒之书本之外,一味地死用书本只能导致教师自身思考意识的淡薄,从而在根本上弱化教师在练习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固然,书本中的习题中必定含有一定的思维训练,甚至对于达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追求一种高效的练习课堂,其要旨就不能仅仅停滞于书本的呈现,而是必定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思考价值和教学思想,才能真正切合练习课堂所应该达到的效益和高度。

二、主导作用在目标前置中补位

从上文可见,数学练习课应该改“习题前置”为“目标前置”。但是新的形势对于教师有着新的要求。首先对目标要通透,即练习应该期待的要求要了然于胸;其次是领悟,即对于学生达到这种要求的途径与策略要烂熟于心。

這种“目标前置”的练习教学模式将目标率先呈现,接着以习题印证,最后回归习题全面审视。“目标前置”逼迫教师对于书本中的习题要进行重新的考量与体察。这主要体现在:以教学目标的恒久浸润,教师可以对书本中的习题针对于自身课堂实际需要而进行必要的改动,重复的可以删减,低效的可以剔除,必要的可以增加。这种习题在统一目标的联系通融中,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形成了相辅相成、依赖渗透的关系,这终究取决于教学目标的恒定渗透的结果。

“目标前置”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牵引下,衍生出相匹配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相适应的教学问题的练习与磨砺中实现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超越。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让教师能够依据相应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安排。这种调整与前置是教师在数学练习课堂中的适当补位,这种补位事实上着眼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目标进一步明晰与润泽。

三、主导作用在关照学生中归位

笔者曾经有幸聆听数学名师执教的乘法练习课。执教者先让学生阅读“高汉庄上庄汉高”。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都是一个意思,学生的兴趣被瞬间调动了起来。在此兴奋点上,教师即时出示46×89和98×64,让学生估算一下是否相等,再寻找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规律。

这种形式的练习课,教师同样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目标生发而出的习题质量。但有所不同的是,教师并没有将生硬的教学目标压迫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上,而是在教学伊始就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这个层面来讲,学生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就是教学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这样的设计模式,既可以理解成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练习,更应该看作是为了人文关怀下的生命质量提升而设计的练习。

这种将学生的认知需求、情感需要以及动力激情率先纳入教学设计流程中的做法,就是将学生前置。这无形中契合了教学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重要理念,在所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之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所需要的,所应该具备的生命状态。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回到了其应该所处的位置。

任何一种类型的课堂都无法避免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学生自主训练状态下的练习课同样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于练习课中的学生、目标和习题自身的认知程度不同,相应地会出现不同的主导状态。“习题前置”的练习模式,凸显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目标意识的淡薄,即便教师对于习题本身或许曾有过目标意识层面的思考,但是教学目标俨然被习题本身所遮蔽,导致导致是当下数学练习随意性和盲目性;而“目标前置”,恰当地解决了教学本身随意性的问题,由目标生发出教学问题,衍生出匹配的习题内容,让学生在目标光环的笼罩下,让学生从习题训练本身中领悟其法,总结规律;而学生前置,则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价值的关注,将僵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进每一个学生丰富而丰满的价值个性中;教师本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便越发彰显,越发有效。

上一篇: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下一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