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

2024-08-2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精选8篇)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信任和鼓励,今天面对在坐的各位经验丰富优秀的老师,我在这里发言真是诚惶诚恐,甚至有无地自容的感觉。工作几年教学经验谈不上,而我只是把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我们的生物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兴趣的培养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两接课就能完成的,兴趣的培养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我在每次接新一年级上第一节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先给他们讲一些人与生物和谐相处及对人类的好处等故事,然后再讲一些人类如果随意地破坏生态平衡会造成的危害等等,让学生通过我的讲解知道要爱护生物,要与它们和谐相处。还有讲生命的起源、转基因技术,发酵技术,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引起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具体来说备课主要包括备学生和备教材两个方面,对学生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要能预测他们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备教材时首先要分析教材,要通览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在了解了学生和教材两个方面的情况后,采取适合的教学措施,争取每一节课教师都能做到胸有成竹,而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时候复习巩固,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运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因此初三生物在进行复习时,我就比较重视课堂练习,每节课基本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练习时间,一般都有十五分钟的时间我是让学生进行练习或者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简单反射、复杂反射和人类特有反射活动的区别时,列举吃饼充饥、画饼充饥、写饼充饥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受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一点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 篇二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插图占课本不少的篇幅,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教材中安排的插图都是编者为辅助教学而精心设计出来的, 其构思巧妙、内涵丰富,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地去钻研生物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并且要巧妙地加以运用, 有效地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首先, 充分适用基础知识类的插图。文章中有很多基础知识类的插图, 这类插图主要是从微观到宏观方面的生物结构图, 包括生物发育过程的一些图片、生物的现象图以及生物解剖图等。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物知识。

其次, 运用插图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教材中的很多插图都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最新图片, 这些插图都来自于实物和实景的拍摄, 并且还具有真实性和很强的说服力。教师充分地利用这些图片进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在教学“肾单位的结构图”的时候, 教师的重点指导是让学生学习认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 并让学生对三者的作用结构特征功能有清楚的认识。教师结合插图教学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 把握插图使用的最佳时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生物生存的环境”一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教材中的六幅图片——不同的生物生存环境的图片, 这些图片可以很快地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观察, 会对相关的知识点印象深刻, 产生探究欲望, 这可以有效地为新知识的讲解奠定基础。

二、多媒体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和实验,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对其进行演示的话, 可以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得更透彻、更形象,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首先,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直观等特点, 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多样的生物信息。比如, 在学习“环境污染危害”这一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城市被污染的影像, 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来感深学生, 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讨论他们身边是否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的事件等。

其次,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 因此, 在教学生物知识点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一个比较真实的教学情境, 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还能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动力。比如, 我们在学习“血管与心脏”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视频演示, 向学生展示多侧面、多角度的心脏动态舒缩,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播放, 很快会产生好奇心, 并且进行积极地思考心脏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等疑问。根据学生们的这些疑问, 教师可以继续播放动态画面分割视频, 向学生们展示心脏的内部结构, 及时地让学生进行思考:心脏分几个腔?房、室壁的薄厚以及左右壁是否都是一样的?心房和心室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通……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播放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很快地将“四腔、血管、瓣膜以及血液的流动方向相统一”的难点高效率地向学生讲解出来, 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这种比较真实的情境学习中既充满了好奇, 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使他们由兴趣产生动机, 由动机到探索, 最后顺利地掌握重难点问题。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生物课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所以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能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 将初中生物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度。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比如, 学生对于花都是熟悉的,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过各式各样的花, 但是很多学生对花的结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 在教学“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一些花的结构,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突出花的主要部分——雄蕊和雌蕊, 让学生进行有秩序、按步骤、有重点地观察, 进而了解这些花的组成部分, 紧接着再让每位学生勾画出一副相关的花的图片来加深他们的印象, 让他们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其次, 有效地导入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教授“消化和吸收”一节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同学们, 你们知识患有慢性肠胃病的人为什么大都比较消瘦吗?有些人吃饭很少, 但是却很胖,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有利于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新内容的讲授上。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受很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 我们要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 使学生由点连成线, 由线织成网, 形成多个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 同时也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摘要:初中生物学作为非中考科目, 在不少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其实, 师生的这种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们要改变这种认识, 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生物奠定良好的基础。固为初中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秀荣.刍议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3 (2) .

[2]蔡振祥.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32) .

3.初中化学教学经验的研究与应用 篇三

第一,化学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处处都有,我们要抓住这些概念,并附加上相关实验,让同学记忆深刻。

1、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2、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第二,化学应用与实践紧密结合。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探索才能更透彻的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学习化学的精髓。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在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首先,要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

其次,要做好课外活动准备。确定活动的内容方向以及如何组织,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也更加明确活动目的。

最后,明确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例如: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2、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4、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第四,注意作业批改语的作用。在作业批改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写上批语。这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融洽了师生感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4.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四

1.转变思想

教师要把握好先进的课堂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观念指导相应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学、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进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主动参与以

发展学生的知智力。同时,还要优化教材系统,构建起生活教育理念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体验等,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有效教学的理念作为基础,发挥高效教学的优势。

2.备课的准备

备课是否充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收集有关教案和大量资料,借用他人的精华部分。但要注意不能完全照搬,因为在课堂中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不可将知识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给学生。备课的重点在于教师要先掌握好教学的难、重点,不单要对教材进行备课,还应该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通过分析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只要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转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就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主动思考。

3.有效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其在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学

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分析学生,掌握好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学习水平,清楚学生的思维动态,找到学生的发展区,真正可以做到分析学生之难,解决学生的问题。

(2)教材解析。教材的解读与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教师需要在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把握好章节之间、模块之间的规律与顺序和知识点的内在关系;理解教材思想与编写意义;掌握好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学科思想与方法。

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步骤二:明确学生的目标

作为生物教师,应该要帮学生明确好立体的三维目标,因为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指清了方向。一项学习的开始学生就要了解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此阶段的学习明确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学到何种程度。当一个学生知道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时会自觉往这些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很多生物现象,学生只是没有发现,但是,对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便会将这些问题与学习内容融合,以此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学习了《伴性遗传》的教学后,很多学生就会联想到人类间的遗传:白化病、酒窝、色盲等。这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提供了材料,能力发展也自然提升了。

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步骤三:有效教学开展的策略分析

1.近生活,激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即成功了一半。有心理学者研究证实,学习的内容和生活情况越接近,学生自觉吸收、接触的知识度也就越高。教师在一门课程导入的时候,如果可以注意从生活的实例中进行引导生物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至学习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教育过程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如何提高学习兴趣也是恒久不衰的研究题目。学习兴趣的提高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课前搜集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有趣的社会或科学实例,在知识点讲解时举例说明,学生在听故事或新闻等的同时就自然将知识记住了,学生上课也觉得有意思了,从渐渐地喜欢这位教师到渐渐地喜欢这门学科,成绩也就自然上去了。

举例说明:学习《种子结构》时,用一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娃娃”一下即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至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或者教师可借用学生熟悉且流行的俗语:“大鱼吃小鱼”、“树怕剥皮、不怕伤心”、“吃什么补什么”等等来作为课堂的导入。这些俗语中有隐性的科学道理,当然也有部分是不正确的思想,但都可以用来作为新课导入,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往往与现实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

2.直观教学

直观是发展学生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的力量,可让学生同时看、听并感觉思考,给人留下不容易忘记的印象。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打造一种直观的教学场景。

直观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举例说明:利用多媒体方式,让学生观看《植物欣赏》、《动物世界》等视频或幻灯片,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再比如在讲解《人体内物质运输》一课时,可发挥多媒体文字、图画、声音并存的优势,打造出逼真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清楚了解体、肺循环。

3.设计实验

实际上,生物这一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其主要方法就是科学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加固课堂上的知识,探究性实验可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要学生”做实验转换成“学生要”做实验。在课时充分的范围内,生物课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初中生物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非常多,例如:唾液消化作用、胆汁参与消化作用等等。

5.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 篇五

新课标注重全民素质的培养,并且要求教学中有真实的情境,有科学探究的环节,有多种学习方式,有评价反馈,这些对于传统的教学资源来讲无疑是一个挑战。我们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实验资源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按照新的课程理念,演示实验应该重视学生参与,随堂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则要尽量采用探究式,让学生真正进入科学学习的状态,扮演研究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设备少,更新换代慢,很难满足以上要求。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可利用视听资料、网络资源等加强实验教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优势,又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二、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平台简介

虚拟实验平台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实验教学系统。虚拟实验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各种虚拟实验环境,实验者以交互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实验的场景,并提供与实际实验的操作方法相类似的实践体验。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虚拟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而且可以克服传统实验的各种制约和弊端,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虚拟实验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演示实验,一种是探究实验。演示实验主要是用来给学生演示一些实验现象,一般不需要学生动手控制;而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性学习,一般都需要学生动手控制,对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开发的初中物理虚拟平台覆盖了新课标所涉及的演示和探究实验,对重点实验能按照学科原理进行建模,实现仪器的仿真,并能按学科原理、规律自动生成动画;对实验仪器进行三维建模,并能根据参数设置进行可控制性仿真操作。

该虚拟实验平台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文件模块、编辑模块、同步实验模块、仿真工具模块、辅助工具模块、系统配置模块(如图1),可以实现教师制作演示型课件和学生自主设计、模拟实验等各种要求。

三、初中物理虚拟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应用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平台,除了教师用来制作实验课件或者进行虚拟演示实验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用来进行虚拟探究实验。

1.探究式虚拟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在真实实验活动中,学生由于害怕弄坏实验仪器等原因,不敢大胆开展实验,在虚拟实验环境下,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体验科学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遵循探究活动规律。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和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都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的评估习惯。由于这个环节并不影响结论的得出和探究报告的完成,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还常常不知道怎样进行评估。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把评估中考虑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写到探究报告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以上的原则和探究式学习的相关理论,再结合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平台,我们设计出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分析课程标准和学习者特征。在实验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对课程标准和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有一个详细而深刻的分析,因为这一阶段对整个虚拟实验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开展整个实验的基础。

确定实验主题。只有选择恰当的实验主题,学生才能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更好地开展实验,否则实验效果可能不会很好。

提出猜想。这一阶段应该让学生单独完成,在教师提出实验主题之后,学生根据主题提出猜想。

虚拟实验。学生根据提出的实验猜想展开虚拟实验,可以小组分工,或者单独进行。学生先进行实验步骤设计,然后开始虚拟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应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向教师请求帮助。

验证猜想。将实验结果和自己刚开始的实验猜想进行比较,看实验结果和实验猜想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检查整个实验过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自己刚开始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个过程应该是反复进行的,直到得出满意的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成果交流。每个小组或者个人将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结论进行讲解,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而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则应有充分的根据。

评价实验。这一阶段应该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最后教师点评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评价应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6.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 篇六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往往要借助教具说明生物的一些现象、结构、功能极其特点,不仅可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的能力,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倡利用身边的一些简易、易取的材料,根据教材中已有的教具和教材中没有的但教学上需要,能够突破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创新和改进教具,使教具更好的适应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具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08-01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生物所学知识的内容,在教学中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从抽象的思维到形象的思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发挥很好的效果,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具的制作创新方面总结以下几点:

7.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篇七

关键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标准 (2011年版) ”) 针对现代生物学教学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在此基础上, 为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 及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要求、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要求, 课程内容在10个一级主题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 同时用描述的方式清晰地指出了这些概念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深度、范围和难度控制等要求。围绕重要概念来开展教学, 既可以突出重点, 又可以降低对次要内容的过多要求, 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一、重要概念及其教学概述

“概念”与术语、定义不同, 更注重于某个概念词所指代的相应背景和相关信息或经验。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如果将注意力集中于词汇而不是理解上,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没有意义的, 要理解而不是只记住词汇才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概念针对具体内容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作了具体的描述。之所以采用完整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重要概念, 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师生以熟悉掌握术语代替理解概念的现象, 另一方面是更易于确认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内容及其意义, 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重要概念教学的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传递, 因此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后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起到关键作用。

二、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

1.善用直观材料, 丰富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

在初中生物中的50个重要概念中, 有些描述较为抽象, 对认知结构尚未完善的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如果恰当地运用一些直观的生物材料,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直观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概念的清晰表象, 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

例如, 在学习“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一部分内容时, 其中有一重要概念为“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 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教师在进行概念讲解时, 将青蛙和蝗虫不同阶段的发育过程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青蛙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与结构上完全不一样, 但是蝗虫的幼体与成体之间除了大小之外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丰富了学生对“不同动物发育方式可能不同”这一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1]除此之外, 通过对青蛙不同发育阶段的展示, 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动物发育的具体变化过程, 加深了对动物发育过程的理性认识, 强化了对重要概念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2.巧用角色扮演, 体验重要概念的建构过程

标准 (2011年版) 中更期待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上, 而是应该围绕重要概念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 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借着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体验及学习。在角色扮演中, 学生不论是亲身体验还是从旁观察, 都会专注于活动的进程。因此, 角色扮演可让学生在亲身亲历和体验过程中获得对重要概念的深层次理解, 进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 在“生物与环境”主题下, 为了让学生掌握“生物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并构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重要概念, 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绘制写有草地、蝗虫、青蛙、蛇、老鹰、细菌等名称的图画卡片, 课堂上让学生贴在身上进行角色扮演。让扮演各种生物的学生围成一个圈, 从扮演生产者的学生开始依次说出“我是谁”“被谁吃” (或“我吃谁”) , 随后将手中绳子的另一端递给与自己有捕食或被捕食关系的同学手中。这样, 直观地用绳子充当食物链, 从整体看, 绳与绳相互交错, 模拟了食物网。角色扮演将抽象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通俗的情境, 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学生掌握了重要概念的主要内容, 同时还使学生在概念建构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而且在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中找到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达到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的目的。

3.妙用概念图, 优化重要概念的传递过程

标准 (2011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要“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 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如果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记住重要概念的陈述, 就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尤其是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宜采用较为直观、精简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概念图策略, 这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教学方式。借助概念图可以明晰对概念的模糊认知, 帮助教师将一些偏重于思维型的重要概念转化为清晰的知识网络, 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形成, 使新的知识植入发展中的概念框架之中, 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2]

例如, 在“生物圈中的人”主题下, 有一重要概念描述到“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教师在讲述“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时可以将涉及的概念词用恰当的词语与箭头构建成如图1所示的概念图。

上述所示概念图以简练的形式将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各个部分之间的功能与联系展示出来, 其层级结构使得教学材料得到有效组织, 学生可以利用词与词之间的连接组成完整的描述性语言, 对本节内容所涉及的重要概念有了系统的归纳和认识。

4.活用生物科学史, 探索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

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性质中提出“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 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对于一些通过前人不断探究而得出的重要概念的讲授, 如果恰当地运用生物科学史, 不仅能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本质, 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深刻地了解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拓宽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讲授“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这一重要概念时, 教师可以引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如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该实验说明了柳树营养生长物质不是来源于土壤, 而与空气和水有关;普里斯特利的“绿色植物、烛、小鼠钟罩”实验, 该实验证实了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萨克斯的 “叶片半遮光———碘蒸汽”实验, 该实验验证了光合作用可能产生淀粉, 并需要光;恩吉尔曼的“水绵与好氧性细菌”实验, 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希尔的“基于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研究”实验, 该实验说明了光照条件下, 在含有叶绿体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能结合氢的物质可有氧气释放[3], 并通过故事的形式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娓娓道来,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提问:请通过以上科学家的实验, 总结出植物生存都需要哪些条件。以此引导学生形成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这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这个重要概念的本质, 对重要概念形成了明确的结构认知, 而且促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这个重要概念的探索形成过程。

5.妙用问题串, 剖析重要概念的深层含义

初中生的思维水平较低, 不能够完全进行独立思考, 对于重要概念的理解也常常停留在表层上,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深层含义。提问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互动方式之一, 教师在讲授重要概念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重要概念。教师在提问时要站在初中生的角度并结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问题不能过简也不能过难。问题过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不到让学生深入理解重要概念的作用;问题过难, 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挫败感, 对学生深入理解重要概念起反作用。因此, 在重要概念的讲授过程中, 应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 通过问题串的形式由浅入深, 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深层含义。

例如, 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下, “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 (光能) ,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 同时释放氧气”是标准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师在讲完光合作用的过程后, 提问学生: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都产生了哪些物质?产生这些产物都利用了哪些物质?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条件和产物作出回答。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这些产物?这和绿色植物中的哪些物质的存在是分不开的?通过问题, 学生了解了绿色植物中对光合作用产生重要作用的结构和物质。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没有太阳光或者二氧化碳或者水, 会对植物的生存造成怎样的影响?学生根据问题作出回答, 自然地过渡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同时形成这个重要概念。通过一连串的问题, 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理解了该重要概念的深层含义。

以上是针对重要概念提出的与之相适宜的教学策略,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实践证实了这几个策略的可行性,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要求, 高度关注探究性学习与学生对概念建构的对接, 为教师突破重点, 把握教学要求, 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具体的指导。通过研究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 相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定会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 对今后生物课堂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砥.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4 (10) .

[2]刘恩山, 夏晓烨.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8.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八

关键词: 初中生物;生物教学;创新教学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实践。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被“双主体”教学所取代。然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开始发挥自身主体的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有的教师则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讲课、自由讨论等等,教师却成了一个旁观者,缺乏对学生及时与恰当的引导,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的生物课堂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也感觉枯燥,没有学习兴趣。生物本身内容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听起来比较枯燥,加上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整个课堂看起来死气沉沉,缺乏课堂的活跃气氛,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情绪也低,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无法提高。

3、师生关系有待改善。在初中阶段,生物是排在语文、数学、英语主科之后的副科,学生从思想上忽视生物,学生成绩偏科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同时,学生与生物老师的交流较少,一周一两节课很难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从开始学生的学习态度,到冷淡的师生关系,这一系列现象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1、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传染病》一节时,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通过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掌握对知识的获得方式。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本节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有些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采集、准备,可增加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让学生找来小鱼,学生都比较乐意,实验时也会很有兴趣。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实验中或实验后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同时,应表扬“做”的、批评“看”的,形成一种“做”比“看”好的实验氛围。

3、让学生接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成果的获取除了依赖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科学家们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释放氧气、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等实验都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发现和创新给予肯定和赞扬,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强化自信和对创新的渴望。

4、关注每位学生,促进全面提高。十个手指长短不一,但缺一不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及自身的价值,这可令他们心情愉悦,积极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善于引导,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会倾听,有效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因此,要想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就要从多方面入手,无论是实验教学还是课堂的形式教师都要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班级,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亚菊.对提升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措施的

探讨[J].才智,2011(23)

2 严浩.浅谈提高乡村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易错题下一篇:人物传记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