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精选12篇)
1.如何培养独生子女 篇一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由于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他们的教育、沟通、心理健康等问题都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据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占其中的80%,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的溺爱、与父母缺乏沟通与交流从而形成思想隔阂。这说明父母与孩子 间的良好沟通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那么,父母如何与独生子女沟通呢?
现代独生子女的特点
一提到独生子女,很多人就会想到“小皇帝”、“小太阳”、“421综合症”等等词汇,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理解。据“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就其人格特征来看表现有五大优点和四大弱点。
独生子女的五大优点是:1)重视友谊,富于同情心和恒心;2)具有自信心;3)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4)自我提高的需求较高;5)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独生子女的四个主要人格缺陷是:1)在人格需求中,较多的孩子成就需要较低,但有较强的攻击需要;2)部分独生子女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障碍;3)在创造性、独立性、勤劳节俭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4)学习需要中认知需求较低。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独生子女一代的发展是正常的,但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在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和在家庭中的地位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独生子女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诸多优点与问题,并非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所处环境和受成人影响的结果。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环境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如现代的家庭模式已逐渐转变为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结构,这使得父母能够做到优生优育,为儿童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同时为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提供了可能。
独生子女存在沟通问题
虽然家庭环境的变化向着更有利孩子的方向发展,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如人们想象的好。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等各种原因大大压缩了与孩子相处和交往的时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使得亲子关系逐渐淡漠甚至疏远,从而给孩子在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方面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笔者在调查中接触过这样一个例子 某私立幼儿园的洋洋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很忙,洋洋3岁时就开始寄宿,每周只接一次。而且为了让孩子多学点东西,硬是让孩子“跳级”上了中班,在班里洋洋是个很一般的孩子,有些课程甚至跟不上同班的小朋友,老师也不太注意他,即便到了周末接回家,他的时间也被各种特长班占满了,连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一起玩的时间都没有。到了大班,老师发现洋洋的攻击性开始增强,与别的孩子稍有摩擦,不是动手打人就是张嘴咬人,渐渐地很少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了,爸爸妈妈也发现洋洋脾气越来越大,稍有不如意就大闹,还经常说 “我恨你们。”洋洋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孩子在受到父母漠视后情感不健全的`例子。
事实上,洋洋这样的经历目前在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父母花在陪伴孩子的时间上远远多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但大多是“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作业”、“陪孩子做功课”、“带孩子上兴趣班”等等,很少有和孩子在情感和思想上进行真正沟通的时间。还有很多父母由于平日无暇照顾孩子,感到愧疚,就想从物质上对孩子做一些补偿,在物质需求方面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或单纯给孩子购买大量的所谓“益智”类图书和玩具,单纯将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放在首位,而不去了解孩子的真正的需要。家长的重智劝德使他们的家庭大部分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由于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或者溺爱孩子等原因,这个家庭很难有一个理想的亲子关系,从而也无法为孩子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有益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独生子女时代的父母在孩子的沟通问题上责任重大。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关系,独生子女家庭与传统的多子女家庭相比,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是不同的。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遇到问题不愿和父母说时,可以通过兄弟姐妹来解决,但独生子女在遇到问题时,则缺乏这种情感系统支持,使得孩子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往往会使他们寻找家庭以外的情感支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如何培养独生子女 篇二
一、要肯定激励,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摸清情况, 区别对待, 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予更多的关爱, 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乐于参与课堂互动, 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并激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及独特性, 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 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让他们敢于展示自我、欣赏自我。同时用真诚的爱来引导感化他们, 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 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增添他们的勇气, 还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 也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正确对待优点和不足, 这样有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生生结对, 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采用结对子, 一帮一的形式让城市学生带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齐头并进, 实行“城”“乡”结对子活动, 可以利用同桌的优势, 让城市学生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交流、多沟通, 潜移默化, 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创设和谐的育人班级环境, 教室的黑板报要定期更换, 更换的主题要围绕本课题的内容而定, 使学生一进到教室就明确要养成怎样的良好习惯。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 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自觉加强个性修养的自主意识, 凡事多一点宽容、忍让, 相互之间多一份鼓励和支持, 少一些指责和误会。同学之间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共同生活在班集体中, 体验班级和学校的温暖。另外学校要营造友爱、宽松、和谐的校园支持系统, 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 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人格的完美发展, 进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全校教师联动, 全面正确引导
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作用, 动员多方力量, 整合多种资源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同伴关系、家庭背景等情况, 给他们配备专门的导师, 从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生活上指导, 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温情。同时引导他们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经常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 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关心学生生活,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 因材施教
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档案, 进行个案研究, 随时记录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 在实践中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 对一些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为偏差现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根据他们的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 与家长做好沟通和配合工作, 与家长一起制定学生的教育方案, 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矫正他们的“行为偏差”, 巩固他们的良好行为。建立贴近学生的德育目标, 把《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守则》进一步细化, 选择以养成教育作为立足点, 在实施中要结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 使目标切合学生实际,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 共同担负起培养责任
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 职业不稳定, 缺乏教育子女的方法。学生受着父辈一些比较落后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缺乏有效管教, 他们的行为很容易产生偏差。我们要通过构建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消除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形成合力。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 举办家长学校, 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让他们重视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及行为习惯的需求, 通过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方式, 让家长走进课堂, 了解学生在课堂及学校的实际状况, 与教师主动沟通研究教育方法, 形成合力,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不能单靠学校一方,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学校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援的协调者、沟通者, 要善于发现有利资源, 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把握良机。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社区少年宫, 采取因地制宜、自愿参加、特色发展和公益性的原则, 在学生尤其是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点, 学生均可自愿免费参加“社区少年宫”的各项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校外时间既得到一定安全防护, 又享受到丰富的课余生活, 这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是一大福音。
摘要: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肯定、激励, 采取生生结对、建立档案、因材施教的方式, 进行全校联动, 全面引导等策略, 与家庭社会相互配合, 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梅晓艳.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 2012 (8) .
3.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 独生子女 自理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03-01
学校一位同事谈了几次恋爱都没有结果,年龄也大了,终于听说这次遇见了真命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一次闲聊,同事们问她几时结婚,她却说还得考虑一阵子。问其原因,她说男友很好,就是有一点不放心。“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二十九的人了,他父母每周还去给他洗两次衣服,结了婚是否能承担家庭的责任呢?”
我不由想起《中国教育报》上的一则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习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生活了,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只得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在家里,他们有父母关心着,有爷爷奶奶疼着,自理能力十分低下。一个人,日常的生活都不会自理,就更不用说独立的交际和生存能力了。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我们可以照顾孩子一时,可我们能照顾孩子一世吗?很显然,不能。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上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说做饭吃饭,卫生,购物,学习等等。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在心态上的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毋庸置疑,自理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自理能力是生存的基础,也是创业的基本前提,更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因此,对于独生子女,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尤为重要。
很多人也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事。那么,是什么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低下呢?首先,我们来看以下几幅画面。
孩子从学校回家,见家里不够干净整洁,想动手收拾一下,大人连忙制止:“去去去,这是大人们的事,回屋里做你的作业去。”吃完饭,孩子想帮忙把碗洗了,大人们急忙阻止:“你还是玩去吧,别在这里帮倒忙。”那神情,生怕孩子就把碗给打碎了。周末,孩子想给劳累的父母分担一点家务,大人们又怕孩子给累着。即使自己忙着累着,也仍然把孩子惯着宠着。这些画面中的情景也是否在您的身上发生过呢?
一部分家长们虽然知道孩子今后的独立生活,不可没有自理能力。但是,由于现代的父母特别是母亲们,因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不知该怎么对孩子好,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孩子的爱。因而忘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他人。一部分家长是怕麻烦,或是自己本身的事较多而缺少时间教育孩子,有些家长对我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还有部分家长往往重视提高孩子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又担心孩子做不好家务,害怕孩子犯错,所以,生活上的事,家长都给孩子安排处理了。这样,就让孩子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久而久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消失了。
因此,家长们首先就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一味疼爱孩子,总担心孩子受了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碰着。要让孩子学着做,不要总担心孩子会做不好而不敢让孩子做,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相比,就算花点代价也是值得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仅与他的意志品质密切相关,还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孩子的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包括对父母。这样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小事多鼓励:早晨,孩子起床顺手把被子给叠了,表扬孩子长大了,能自己做自己的事了;孩子回家,帮家里扫扫地,甚至是帮父母盛盛饭,赞扬孩子会关心父母了……孩子从父母的话中收获了赞美,知道了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而且会越做越好。
当然,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
自理能力不仅指日常生活的自理,还包括待人接物能力,合理运用钱物的能力,统筹安排利用时间的能力,独立办事的能力等。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注重引导。平时家长的言行举止,办事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家长们应以自己好的言行引导孩子。同时,家长应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告诉孩子一些办事的经验方法,让孩子少走弯路。加强对孩子的监督也是很重要的。其次,对孩子要“放手”。孩子要监督要关心,但不能总担心孩子一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怎么怎么了,就把孩子捧在手心,这样,孩子的什么能力也不能形成,更不用说自理能力了。我的侄女在她父母的眼皮底下读书,不住宿,一直娇生惯养,独立自理的能力很差。上学期开始,侄女到离家很远的学校读书,在学校住宿。一期以后,侄女吃饭不那么挑食了,吃完饭知道要洗碗,知道帮家里做点事了,见到熟人也能热情地打招呼了,问她怎么变得这么快,回答:“学校里锻炼的呗!”是啊!不放手让孩子去锻炼,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的。
4.独生子女证如何补办? 篇四
1、补办申请人出示原《领取独生子女证申请表》原件及复印件,无原件者,复印件上应有出证单位领导签字、盖章。写明:法律效力同原件。
2、个人申请,说明丢失原因。
3、夫妻双方单位出示的现在婚育状况(注明是否存在再婚、超生)。因故离开单位的,由本人现单位或村(社区)委会出示证明,并注明何时由原单位转入现单位,社区出示的证明需附本人下岗证明或失业证明复印件一份。
4、结婚证及家庭成员(一家三口)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5、再婚家庭应当附离婚协议书或法院民事调解书、判决书、丧偶家庭应附死亡证明。
办理独生子女证注意事项
1、《独生子女证》发给独生子女父母,不发给独生子女本人。
2、领取《独生子女证》以自愿为原则,必须由独生子女父母提出申请,不申请者不得领证。
3、孩子年龄超过16周岁的,凭自愿原则也可申请领证,但在《独生子女证》上要加盖不再享受条例规定优惠政策”章。
4、孩子户口未申报的,不予发证。
5.如何培养独生子女 篇五
近年来,由于政策的原因和社会的发展,进入部队的单亲家庭战士和独生子女增多,与以往战士相比这些战士由于其生长环境和教育的原因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讲单亲家庭战士具有给部队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单亲家庭战士
所谓“单亲家庭战士”是指生长在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个抚养长大参军的战士。相比于双亲家庭战士,单亲家庭战士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一、自卑感较重。由于家庭成员的残缺,致使单亲战士的心理上自卑感较重。具体表现为:感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或者由于过错受到批评时,容易背上思想的包袱,情绪低沉,遇到挫折和坎坷时,更容易联系自己不幸的命运,倍感自己孤独、寂寞;不愿意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的事情;看到战友的父母双双来队时,心理有种失落感,产生逃避心理;疑心重,神经过于敏感,警戒心强,看到别人不热情的眼神就疑神疑鬼,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认为别人远离自己、轻视自己;有的单亲家庭战士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主动接受工作任务,害怕别人笑话自己不能完成任务,怕被人歧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谨小慎微,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二、性格上孤僻。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关怀与爱护,单亲战士很容易产生抑郁思想,平时少言寡语,感情冷漠,在与战友的交往中自我封闭、独来独往,不主动和领导接触,对周围的人或事有戒备和厌烦的心理。有的单亲战士对人、对事都无动于衷,对部队的管理教育也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既谈不上热情更谈不上激情,严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甚之,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组织多多给予照顾,工作中自觉性较差,任性懒惰,成绩相对较差。
三、自制力较差。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单亲家庭战士常常会产生压抑和烦闷的心理情绪,自我封闭、不求排解。由于长期受此困扰,压抑时间过长,一旦在某种偶然因素的促使下爆发出来,能量超乎想象,很容易产生极端行为,对部队的安全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他们遇事冲动、不冷静,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常因和战友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有时甚至大打出手,管理工作具有挑战性。
四、自尊心较强。单亲家庭的战士大都自尊心较强,脾气倔强,性格固执,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或隐私,惧怕批评,特别忌讳别人看不起自己;喜欢独立思考和完成艰巨性的任务,对低估他们能力,限制他们主动性的人和事十分反感,以自我为中心,将感情和兴趣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总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单亲家庭战士的思想、情感、性格、心理与拥有正常家庭的战士相比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心理方面的弱点使得单亲战士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出现比一般人学习较慢,或者与周围人难以相处的情况,但是这些战士本身又具有自卑等心理特点,基层如果不针对情况给予恰当的教育,多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那么恐将对其造成更大的思想包袱,使其更加的否定自己,丧失了信心。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抑郁、自杀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单亲家庭战士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的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主要有:
1、说服劝导法。要针对单亲战士的心理特点,及时进行开导,启发,帮助其克服错误的认知,形成合理的思考,进而促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2、激励法。对单亲士兵在训练,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的优点与特长要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增强他们在部队成才的信心。
3、环境调节法。一方面要以用自然环境来调节,带到优雅的树林、花园等环境中陶冶心境,减轻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营造融洽的人文环境,使他们在集体关心和爱护中收获好心情。
4、暗示法。可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达到到心理疏导的目的。
5、放松训练法。可以带着单亲战士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文娱活动,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消除紧张,焦虑等心理。当然仅仅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针对单亲士兵的心理特点,把握好一些关键问题。
1、尊重理解不歧视。在心理疏导过程中,首先要端正对单亲士兵的态度,充分了解单亲战士生活历,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以战友情,兄长爱关心和爱护他们,尤其是在他们受伤生病、家庭变故、差错失误、情绪波动时,更要理解和尊重,及时靠上去做工作。
2、热心沟通找症结。平时对单亲战士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特点要注意掌握,当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沟通了解实情,找准心理变化的原因,增强疏导工作的针对性。
3、集体爱护减压力。单亲战士往往性格内向,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因此应该动员战友们,一起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中来。具体的做法有:
一、思想上多教育,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增进心理健康 单亲家庭战士总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健全,从心理上就比别的同志矮一截;担心战友知道自己家中的情况后看不起自己;心中不能放下,始终被“单亲”的阴影笼罩,总是感到自己不如人。发现这些情况后,管理者要主动地找其谈心,积极做好教育引导。一是正确对待挫折,引导其在挫折面前保持平常心,学会鼓励自己,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走出“单亲”的阴影,心理上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二是尊重事实,进行合理的比较,不能因为一件既定的事实就对自己的人生和能力产生怀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生活上多指导,端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自信心 首先,要在生活中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引导其掌握正确思考的钥匙,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要多给予鼓励,多看他们的长处,多给予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赞许,对于出现的错误缺点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古语“哀莫大于心死”,热情的鼓励、充分的肯定、慈祥的笑容、关切的话语,都可以化为积极向上的暖流,融进心田,使其信心倍增,积极上进、努力工作;第三,灌输正确的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先进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先进事迹,介绍身边的优秀个人和好人好事,推荐一些好书给他们看,使其在循循善诱中逐渐掌握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第四,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对取得的成绩,无论大小,都及时进行表扬和褒奖,从而树立只要其刻苦努力,不骄不躁、持之以恒,就能成功,赢得走向成功的信心,增强其战胜挫折的勇气。
三、感情上多关心,培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建立稳定情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光靠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对于其个人的进步、家庭生活、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困难要千方百计的帮助解决,使他们了解部队对他们很重视,使其感动,获得明白自己在团体中得重要性,这样即使一些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他们的心理同样得到满足,获得感动。充分发挥思想骨干和士官、班长的作用,针对单亲家庭战士不能急躁,更不能粗暴,要像细雨一般润物细无声,以“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句知心的话语”走进他们;以“一关心份关怀、一点照顾、一些帮助”感动他们;用赤热的兄长情、战友爱去爱护他们、理解他们。加强感情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驱除掉他们思想上的“单一”和“孤寂”,让他们感受到在爱的世界里,他们拥有的更多,领导的爱、班长的爱、战友的爱,使他们明白他们是富有的。用集体的温暖消除他们的冷漠,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用大家的真心换得他们的真情,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情感。
四、管理上要科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促进健康成长
我认为在管理上是最难做好的,我们有的干部容易走向这样的误区,认为他们是单亲家庭就要给他们照顾,管理上放不开手脚,不敢管,把握不好尺度。我认为可以从大胆、灵活、严格三个方面着手。
(一)大胆管理
单亲战士往往具有敏感、多疑等心理特点,因此正确实施表扬和批评,既要敢于批评,又要注意维护其自尊心。进行表扬要选择公开场合,用适当、实在的措辞,不要过分夸大、渲染,防止其产生不实际的感觉,同时也防止其他战士对其反感,使其陷入更大的困惑中;批评的场合则尽量缩小,措辞要缓和,不可盛气凌人或当众数落,切忌使用刺激性强的话语,除此以外一定要对其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严重性,使其明白领导对其批评的原因是希望他进步,这样不仅不会挫伤其积极性,还能能够使其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二)灵活管理
在工作中,要努力注意到单亲战士身上具有的闪光点,发现其才能,多给他们创造出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展示才干,积极帮助他们,以信任的态度把任务交给他们,使他们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相信自己,以便他们在发挥自身长处和优点的过程中,能够找回那份失落的自尊和自信,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对前途的信心,对信念的追求。
(三)是严格管理
针对单亲家庭战士自我约束能力和纪律性都相对较差的问题,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管理,切实组织部队开展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加强说服教育,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他们的纪律意识、提高他们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同时对纪律性较差的,要敢抓敢管,刚柔相济,从点滴入手,一抓到底。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管理者要做到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用实际行动为教育者做出榜样,起到无声胜有声,事半功倍的作用。
独生子女战士 独生子女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今天的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走进部队的也越来越多。与单亲家庭不同,独生子女一般是由父母宠大的,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也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独立性差、孤僻、怯懦脆弱、逆反任性、自尊心强。到部队之后这些问题往往衍化成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单纯,意志脆弱、思想单纯
由于他们入伍前一直生活在一种受到家长宠爱的环境中,缺乏生活的磨难,因此,他们一般思想都较单纯,感情丰富而细腻,但都比较脆弱。喜欢表扬,害怕批评,受不得委屈,尤其 在不部队这样的环境中当烂漫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出现巨大反差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 感,为此一蹶不振,有的甚至会作出一些消极的破坏性的反应。
(二)文化素质比较好,优越感较突出
由于他们大都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比较聪明,理解能力强,接受 新事物快。所以时常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优越感,似乎自己什么都比别人要强、要好,瞧不起 别人,待人、做事不够谦逊,容易与其他战士造成矛盾。
(三)对部队生活的适应性较差
他们在应征入伍前,一般都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生活自理能力、吃苦性普遍比较差,对部队艰苦的环境适应比较困难。尤其是对部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劳动强度大的任务和艰苦的 物质生活感到不适应,经不起艰苦生活的磨练,思想反复较大。
(四)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孤僻、软弱
由于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受到父母的宠爱,被喻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性格。他们往往不甘享受平等待遇,关心别人少,要求别人多,处事骄横;比较任性,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太尊重别人;性格孤僻,不大合群;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刚来到部队时大都想家情绪较重。
独生子女兵管理的一般方法独生子女兵作为部队士兵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对他们的管理也应采 取相应的方法。主要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提高独生子女兵的思想素质
大多独生子女兵,对部队生活的适应性较差,主要是由于他们的思想素质差所带来的。因 此,要从根本上增强他们适应部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就必须先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在新兵 入伍教育时就应注意增加独生子女兵思想教育的有关内容,加强有针对性的内容,使他们能尽 快适应部队生活。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注意从独生子女兵的特点出发,着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水平。同时,要根据部队其数量逐年增多 的情况,对独生子女兵的思想教育要进行专题研究,逐步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独生子女兵的思想素质,为他们适应部队环境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引导独生子女兵加强实际生活的锻炼
(二)引导独生子女兵加强实际生活的锻炼 由于大多独生子女兵缺乏实际生活锻炼,为此,只有正确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才能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由于独生子女兵文化程度高,比较聪明,理解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所以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发挥他们的长处,交给他们一些 任务,让他们自己去组织一些活动,单独去完成某项工作,让他们在参与连队的实际工作中得 到锻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使他们逐步地成熟 起来。
(三)帮助独生子女兵正确看待自己,克服优越感 优越感含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方面。一方面容易产生争强好胜心理,引导正确,可 以变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引导不好,则会产生高做自大,固执己见的情况,导致不尊重别人、影响团结的问题发生。而优越感的产生 主要在于他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他们往往 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骄傲的资本。因此,要克服盲目的优越感,最根本的是要帮助他们正确 认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是把它当作包袱,而是作为前进的动力。
(四)对独生子女兵既要敢于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关心爱护 对于他们的缺点、弱点,不能姑息迁就,应大胆管理,批评教育,不然,势必陋习难改。对他们在各个方面应严格要求,不能因其一时适应不了、经受不住,就放松要求,照顾迁就。同时,要注意管教方法,要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爱护,使之感受到部队生活的温暖,培养起集体主义的感情,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五)积极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独生子女兵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同时,家庭对其比较溺爱,若家庭不能很好地配合部队的教育,将会起到一种反作用。因此,与他们的家庭取得联系,得到其父母长辈的支持,是做好这些士兵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6.如何培养独生子女 篇六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群体逐渐变大并将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这些独生子女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庭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普通教师,更是深深感到加强对独生子女学生群体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对独生子女学生群体的教育呢?以下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感恩教育
由于独生子女学生在家庭中的特殊性,家长往往会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纵容、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而从未教孩子们去体会、珍惜什么是真正的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不会想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可见加强对独生子女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他们心里有他人的情操非常重要。所以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同时让他们知道爱应该是相互的,不能只取不给,也让他们懂得感激别人对他们的爱,时时想想别人的感受,可见感恩教育非常重要。
二、和谐相处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孩子们倍受宠爱,有的家长在不经意中变成了溺爱,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这使得孩子就像温室中的弱苗一样长歪了,他们任性,专横,狭隘,自私,一切以我为中心。他们在集体中往往不能和谐相处,有的同桌之间都要在桌子上划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必须注重和谐教育。班主任可利用少队课,体育课等组织拔河比赛、球赛等活动,增强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班上,班与班之间,城乡之间进行手拉手互助活动,让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感受到友谊的快乐,朋友的可贵。班主任要在思想品德课上教育孩子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团结互助。班主任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把孩子带出去,找朋友。对一些内相,孤僻的学生班主任要特别关照。
三、吃苦教育
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了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无能、吃不得苦、意志薄弱、处处依赖家长,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有的同学连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简单的活也干不了,这样下去让人担忧。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吃苦是一种资本,能吃苦的人是不怕困难和挑战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就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消除孩子身上的“娇气”。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意义﹔与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举办夏令营、冬令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春游、秋游等活动,使其懂得创造社会财富并非易事,这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四、爱的教育
作为老师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要求这些独生子女学生,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在公众场所大声训斥学生或粗暴地处罚学生,这是极其错误的。大家都知道,要教育好学生,必须爱每一个学生,切忌单一粗鲁,对于独生子女学生更需要做到做一点。作为班主任更须加强自身的修养,用爱感化这些特殊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他们需要的不是婆婆妈妈似的爱,也不需要所谓“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要你不做他们最痛恨的事,这就是是对他们真正的爱。
7.培养民工子女学习责任感的研究 篇七
一、学习责任的认识
学习是人类 (个体或团队、组织) 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掌握客观规律, 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 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学习是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实践过程, 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 每位老师、父母都希望帮助孩子在学业上成功。然而大家最关心、最感到困惑的也是学习问题。诸如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在小学生中还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象: (1) 作业拖拉, 行为无目的, 生活无规律, 缺少时间观念; (2) 不求甚解, 一知半解; (3) 外部学习习惯不良, 杂乱无章; (4) 缺少自控、自律, 一旦失去大人的陪读、管束, 便无所适从; (5) 课内学习任务马虎了事, 对课外阅读和学习不感兴趣。
教育专家指出, 这些学习分化、学习困难、学习习惯差等学习问题, 都与学习责任感有关, 而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相对薄弱、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的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问题尤为突出。这与缺乏远见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不重视科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有关。
责任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一种义务与职责的清醒认知, 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广义的责任感, 不仅指人们面临责任时产生的特殊道德情感, 还包括对责任的理解与认识和相应的行为。责任感也叫责任心, 即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 对家庭和集体, 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 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学态度。责任心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学会承担责任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思想品质之一, 责任感是认识、体验与行为三种心理成分的统一体。良好的学习责任感驱动着儿童以积极的行为履行学习责任, 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关键, 更是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的起点。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向“社会人”的过渡,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班主任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习责任感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为此, 我曾对我校1~6年级学生、老师、家长做了问卷调查, 内容为: (1) 对学习责任感的理解和意义; (2) 关注学习过程与学习责任感; (3) 小学生身心成长与学习责任感发展等30多个涵盖了学习责任感内容、现状的调研问题。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70%的老师、家长都表示, 面对这份问卷还是第一次关注学习责任感问题, 以前没有深入研究过如何培养孩子学习责任感。调查中, 所有的老师、家长、学生都认识到学习责任感的重要性。都认为:对于儿童素质教育和终身发展是很重要的, 80%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责任感有利于提高成绩, 实现考重点、考大学的目标。还有家长说:许多成功人士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有责任感, 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如此。92%老师认为学习责任感比智力因素、学习基础更为重要。因为学习责任感强的学生, 学习习惯好, 学习效果好。在小学里, 语数外三科教师认为学习责任感对于促使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很重要。有经验的班主任认为培养学习责任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78%的老师认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只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就不错了, 不要提那么高的要求。有眼光的人都说:一个对学习没有责任感的人, 长大后就有可能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不负责任。
许多人对学习责任感的认识是有误区的, 在回答学习责任感的具体内容和“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问题”时, 71%的家长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很有责任了, 具体指完成作业, 听课认真, 字迹端正;32%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而言, 要培养孩子独立对待与学习有关的事;12%的家长认为教自己的孩子合理安排好时间, 负责地对待课外学习和课外阅读。大多数的民工家长们认为培养学习责任感是老师的事, 而多数的老师则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事, 而63%的班主任感觉到培养学习责任感仅是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 他们认为在班会、午会课上经常强调, 经常教育却效果不佳。有的家长说孩子学习责任感差, 要严厉些, 多批评才有效果。问卷还显示, 大多数民工子女对学习责任感还是比较淡漠的。他们认为, 对学习负责就是对老师负责, 做到老师的要求就行了。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 做到自觉主动地学习, 没有考虑过, 也没有人提出要求。
事实上, 责任感是以非认知为前提, 以情感为基础, 靠意志维系, 通过行为来反映并加强。因此学习责任感是由学习责任认识 (目标) 、学习责任行为 (习惯) 、学习责任情感 (体验) 、学习责任评价 (判断) 等四层次内涵构成的立体结构。儿童的学习责任感不是靠单一的说教灌输形成, 而是随其身心发展认知水平提高, 在学习活动的人际交往影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内涵也是逐渐清晰丰富起来的。
二、成长和责任
皮亚杰早年研究儿童发展时指出, 儿童对某种行为的责任感必然经历从客观上决定于行为后果的责任感到主观上决定于行为动机的责任态度的转变。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的学习责任感从强制性责任水平 (7~9岁) , 通过半理解责任水平 (9~12岁) , 逐渐发展到原则的责任水平 (14~16岁) 。
刚入学的儿童处于强制性责任水平, 他们把学习的责任看成是毫无意义必须完成的, 而不去理解这些责任的意义。民工朋友们也都对孩子寄予厚望, 民工子弟学校任教低年级的老师也大都是较有经验的中青年女教师, 也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培养, 因此在95%的学生的头脑中, “爸爸妈妈要我好好学习认真作业”或“老师让我这样做, 我就必须这样”是天经地义的。
半理解的责任水平是多数小学生所特有的。在这个水平上, 儿童之间摆脱了发出命令的成人或同龄的集体首领, 在一定的程度上基于某项责任的重要性而做出判断, 但是这种理解尚不够全面、深刻。这种水平上的判断, 可能是成人强制或个人理解的混合物。
原则的责任水平是一种完全摆脱了对发生命令者的恐惧, 不仅做到不负责任行为的直接后果, 而且考虑到它的间接、长远后果的判断, 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责任对于他人、集体与社会的重要性, 这种认识是全面、深刻、稳固, 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并影响到一生。
中高年级是学生学习分化、责任分化的重要阶段,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 学习独立性强了, 学习方式从扶到放, 学习内容由简而繁, 学习任务由轻至重, 而更多的民工家长们认为孩子大了, 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 不再需要重视了。而老师们认为学习靠自觉, 关键靠自己, 有些老师教学随意性很大。与城镇小学生相比, 民工子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也很容易受到电视等的干扰和影响, 忽略学习责任。在民工子弟学校, 许多成绩优良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仅仅是满足于完成作业, 而没有更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和探究知识的迫切愿望, 所以能真正达到原则责任水平的学生很少。民工子女在学习责任感发展中的特点为: (1) 由于家庭教育因素, 民工子女过早独立学习和独立承担学习责任, 对其学习责任感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2) 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不断发展, 逐渐丰富, 立体起来; (3)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 学习责任感的知情意行的各个侧面 (学习责任认知、学习责任行为、学习责任评价) 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和脱节, 学习责任缺失、学习责任分化现象比较普遍, 民工子女较城镇孩子严重。
三、学习和责任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不同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引起的:既与个性化的学习心理因素有关, 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和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因素, 又与差异化的学习客观因素, 如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学习技巧、学习策略、学习条件等有关。一方面, 这些因素激发并强化着学习责任感, 同时学习责任感引起学习厚望, 调控着这些因素参加个体化学习实践, 起到挖掘潜力、开发智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 学习生活质量与学习责任感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积极的学习心理适应是学习责任感积极发挥的关键因素。自尊、自信、成功、快乐、平等、积极的学习心理适应是学习责任感积极发挥的关键因素。积极的学习心理适应促使个体积极调动行为, 发展自我。
在应对适度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之下, 小学生因学习新知识而充满愉悦和自信, 对教师心存感激, 这种对学习的希望和信心使他们产生学习责任感。在饱满的身心状态下, 他们运用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基础解决学习问题和挑战, 并富有一定判断能力,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取得满意的成绩, 得到老师、家长、同学和自己的肯定和信任, 更使他们充满学习责任感。没有过度的学习焦虑、烦躁、恐惧, 不用担心受到他人的威胁、担忧甚至侵犯, 感受到成就感和安全感, 这种悦纳自己的最佳心态使他们的学习责任感更强烈。
良好的学习人际关系使小学生恰如其分地在教育中找到合适的角色, 找到学习中的平等地位, 他与同学们拥有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见解, 共享成果以及竞争、合作学习中的友谊、尊重和互助。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他与同学、老师、家长、学校领导之间保有良好的关系, 也决定了学习责任感的程度。
四、责任的反思
1.责任感教育不是强制性的简单教育
在学生责任感发展中始终存在两大矛盾, 即成人期望学生责任水平与学生现有责任水平之间的矛盾和学生理想中的责任水平与现实责任水平的矛盾。“先天不足”、“后天不补”, 民工子女中学习责任感的“知行脱节”现象比城镇学生严重, 原因有二:
其一, 学习责任要求较简单片面。民工家长由于文化层次低、整体素质较差, 他们对学习责任感的认识比较片面, 因而对孩子的责任要求就不明确。而学校的老师对学习责任感的教育也比较简单化, 只注重对学生写字、作业规范、上课等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并没有引导这样做的意义和与原因。孩子们“一知半解”、“知而不解”, 结果“知而不行”、“行而无果”。所以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责任要求, 制定学习责任规范。学习责任感是个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因此我们不仅要告诉孩子“做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并要具体到使他们有目标可循, 有要求可依, 有榜样可仿。另外要分层培养, 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提出不同责任要求, 使他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针对低年级注重外部学习习惯, 中年级学习安排时间、主动学习, 高年级引导课外探知, 对终身学习负责。
其二, 学习责任影响消极。“以行导行”, 来自父母、老师、伙伴的正向责任影响和舆论导向对孩子也是重要的。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用自己的形象感染孩子。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严谨细致、有序有效、文明敬业的责任影响对孩子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学习责任影响的同时, 对其进行积极的学习责任评价, 乐学向上的班集体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各种形式树立榜样, 表彰榜样, 并以此来形象生动地宣传他们的积极面。这样, 不仅强化学生采取正确行为后的成就感, 也促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鼓舞, 从而自觉地树立对自己、对学习的负责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责任感形成依据两个条件:一是从外部发出命令, 二是接受命令必须以儿童对发生命令者的爱和怕共同构成的情绪体验为前提, 单方尊重的责任感形成以后才能逐渐转变为双方尊重的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我们必须不断反思和修正给孩子的责任要求和责任影响, 才能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行之有效。
2.他们为什么放弃了责任?
在我们欣喜看到我们的孩子的身心成长和学习进步中, 不断明确学习责任, 履行学习责任时, 我们不得不关注到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质量不是很满意的。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要低于学习负担相对较重的城镇学生。原因有二:其一, 面对应试压力, 老师、家长违反教学计划, 转嫁学习负担, 过重压力使学生责任感淡漠;其二, 民工子女精神生活贫乏, 学习生活枯燥, 无计划, 学习责任感逐渐被忽略、放弃。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 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总体素质下降呈纺锤状分布:10%的优秀学生班干部流失, 30%外来学生相对基础差、学习习惯差, 50%学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由于家庭环境和家长责任等因素, 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不显著。而对于学校的老师来说, 也常常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应试教育和激烈竞争的客观现象, 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与城镇孩子的竞争可以说就是学习责任的竞争。民工子弟学校需要更多地关注和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 (1) 科学执行教学计划,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学习有吸引力, 教师有魅力。 (2) 注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分层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3) 推进民工子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学生生活, 培育家庭休闲文化, 创建和推广学习型家庭刻不容缓。
3.把责任感教给孩子
学习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需要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 才能形成的。所以, 从民工子女最大化、最优化发展角度出发, 要让学生学会负责。家长和老师要改变责任放弃或责任替代的现状, 把责任感交还给他们。另外唤起学习诚信, 用各种方法丰富学生的责任感受, 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民工家长和学校老师要从教育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责任高度, 研究和重视学习责任, 担负起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责任, 让孩子在感受现实中增强学习责任感, 让他们从小事做起, 体验学习责任;教他们与师长对话, 明确学习责任;使他们在对负担的思辨中, 探索学习责任;让他们在岗位的锻炼中, 实践学习责任;理解学习意义, 坚定学习责任。最终走向明天, 将学习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摘要:学习分化、学习困难、学习习惯差等学习问题, 都与学习责任感有关。而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相对薄弱、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的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问题尤为突出。民工子弟学校的家长和老师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责任高度, 研究和重视学习责任, 担负起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任。通过对学习责任的认识、学习和成长的责任以及责任的反思, 让孩子在感受现实中明确、体验、探索、实践, 并坚定学习责任, 最终将学习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8.如何培养独生子女 篇八
我校六年级学生小琪是独生女,长辈的娇养宠溺使她气性渐大,遇事爱撒泼哭闹,班里同学都不敢惹她。最近家里商量着再添个孩子,小琪又惊又怒,哭着嚷着不准生,她要做独生子女。家人轮番上阵劝解,无奈骄横的小琪死活不听。她认为有了弟弟或妹妹,爸爸妈妈就不疼她了,本来属于她的财产会被瓜分了。为了阻止父母生二孩,小琪泪汪汪地找老师哭诉,恳求老师帮助,凡教她的老师都被求了个遍,但老师们认为她无理取闹,没理会她。见没人为自己做主,小琪狠狠扬言:如果父母非要生二孩,她就离家出走。总之,有她就没二孩,有二孩就没她,彼此势不两立。这可把家长和班主任吓坏了。面对来势汹汹的“二孩危机”,班主任该如何应对?
多渠道了解,探明根源
孩子爱钻牛角尖,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事情的影响范围可大可小。孩子个性特点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文静懦弱的把心事闷在心里,天长日久,心灵可能会变得阴暗扭曲;脾气火爆的,像鞭炮一点即燃,当场发作,甚至失去理智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一种伤害乃至危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何反对二孩,班主任应该探究原因。可以直接问学生,如果学生不肯吐露,可以采取其他办法,例如问他要好的小伙伴,或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史等等。其实探究起来并不复杂,原因就那么几个:(1)小时候大人常逗孩子:“你爸妈不要你,要生弟弟妹妹。”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他们却开怀大笑。或孩子不听话,父母恐吓:“不要你了,生个听话的。”这意味着再生就不要他(她),这种意识深深印在脑海,他们怎么会接受二孩?(2)来自影视剧和媒体新闻等的负面影响,那些勾心斗角的家庭伦理故事亵渎了孩子的纯洁心灵,使他们失去了分享爱的能力,根本无法兄友弟恭或姐妹相亲。(3)左邻右舍兄弟不和、姐妹反目、父母偏心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自己家族也是这样,孩子看见,推人及己,对以后有弟弟妹妹的生活产生恐惧。(4)长辈溺爱娇纵,养成孩子自私霸道的性格,不懂分享,不懂感恩,得知将会出现一个分享自己东西的人,当然不愿意。(5)孩子心理早熟,从家庭经济和妈妈身体状况考虑,感到担心,毕竟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有些妈妈已经过了生育的最佳时间。(6)看到养小孩子很麻烦,有时哭有时闹,又是屎又是尿,他们想到如果自己家有这样的小孩就无法忍受。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反对二孩的原因,班主任只有了解清楚了,对症下药,帮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才能解决危机。
与时俱进,防微杜渐
小学生在形势的驱使下与时俱进,懂得的东西很多,一般情况下,“糊弄”不了他们。以前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得变成“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须有长流水”。因此,教师要顺应教育潮流,嗅觉灵敏,关心天下事,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提高业务能力。有了资本后,再来教育学生,细心观察学生,根据每届学生不同之处,灵活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判断这些政策法规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力度,做好防御措施。这样,学生对某些不理解不喜欢的政策法规的实施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就算有情绪,负面的思想行为的程度会比较轻,进行教育转变也比较容易。可以说,这样的班主任工作不会出乱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成为一心只读“孔孟书”的呆子,也不会成为肆无忌惮的“造反派”。班主任千万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止步不前,以不变应万变,业务能力几十年如一日,来来去去三板斧,在学生脑海里烙下“老土冒”“草包”的印象。一旦在学生心中形成“慵懒散”的形象,便会失去本应有的威信,学生会看不起你,不听你教导,教育也就失败了。这次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学生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从上学期广州天河区三年级小学生期末语文考试作答情况可以看出,他们知道的还不少呢。所以,在二孩政策有落实苗头的时候,班主任就应该先给学生打打预防针,做好思想工作,让独生子女学生在心理上有个缓冲的过渡期,知道国家开放二孩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到政策落实时,就马上跟学生做好传达工作。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不会乍一听这消息,心里如同被人猛击一锤似的难受,无法接受现实,做出不理智、有危害的事情。
引导辅助,解决危机
“二孩危机”属于家庭问题,而非学校教育问题;生不生二孩是家长决定的,学校无权干涉,但由此产生的问题又与学校、老师有关联,因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所以班主任无法回避这个问题。遇到如小琪那样的孩子,不要以为讲讲大道理或批评几句,孩子就会听,实际问题远比这复杂得多。如果问题解决不了,某些班主任就想反正是家长的事,责任不在我,便置身事外,这样的班主任是不称职的。正确的做法应是与家长密切沟通,起好辅助或指引作用,多管齐下,里应外合,使独生子女学生安全度过“二孩危机”。
9.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教育子女 篇九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原有的城市劳动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业需求,于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随之出现的是高房价、高支出以及城市教育的歧视政策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滞留在原籍。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所以国际上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人通过多年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积累了一部分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目前中国的现象是农村还不太富裕,所以大多孩子家长选择把孩子寄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亲朋代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代管人大多是隔代教育,文化程度偏低,他们与孩子思想上缺乏沟通,无法对留守孩子思想上、学习上进行教育。监管孩子的祖辈们大多年老体弱,往往只负责孩子吃饱穿暖,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动向,而且对留守孩子放任自流甚至娇纵溺爱,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督促,严重影响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充分重视,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及时与监管人进行沟通。父母将孩子委托给监管人,并不是不管不问,只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相反,应和监管人一道,密切注意留守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和监管人一起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思想修养。
二、多与留守孩子的老师交流。外出务工父母要和留守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特别是让老师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有一种父母虽不在身边,却仍能得到父母之爱的感觉,以免孩子失控了,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三、多和留守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外出务工父母可以用电脑、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与孩子多交流;还要经常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图书,通过积极向上的书籍来教育和影响孩子。朋友、同事或亲戚回去的,给孩子带点礼物,代问候一下孩子,使子女感到温暖。
四,条件允许的可给孩子选择稍好的寄宿制学校。这样的好处是老师与家长大多是同龄人,家长可将部分代管义务转嫁给学校老师或班主任,现在内地大多寄宿制学校从孩子的吃饭、睡觉、上课、上学、回家等均有老师负责,消除了孩子安全隐患。
五利用寒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生活,借以弥补亲情的缺失。1,可将孩子领导车间看一看,让他们感受一下,父母的坚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2,利用节假日或不加班的时间领孩子到街上转一转,使他们懂得如何过马路,如何购物,如何乘车等,以提高他们的城市生活技能。3,漫长的寒暑假,父母还要上班,那么如何为孩子选择一个较好的培训机构,让孩子也感受一下城市的良好教育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大家挣钱都不容易,因此在为孩子选择辅导班时要多考察,那怕牺牲一点工作时间,看培训机构不能
只盯着大牌子以及老牌子,一定要看这个学校的实力及你孩子要去班级教师的水平,大学生啥都会但啥都不精,老教师知识专业扎实,但过老的教师又不会操作现代教学设备。因此选择有一定教龄但又不太年老的教师是各位家长的理想选择。再者选择辅导班不能收费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太高对于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经济上难以承受,太低的辅导班一定有他低的道理,要么师资、场地不行,要么是一师多科的家庭辅导班。正规的辅导班一定有它自己一套从教学、卫生、安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
10.如何培养独生子女 篇十
【导语】根据蔡小姐讲述:自己入户广州几年了,目前有房产,希望把自己一个人在家的爸爸迁移过来广州,她这种条件是否符合?
父母投靠子女人员条件如下:
(1)男性年龄超过60周岁或女性年龄超过55周岁,夫妻有一方原是本市居民户口或是丧偶人员,有子女具有本市居民户口。
(2)男性年龄超过60周岁或女性年龄超过55周岁,所有子女(不含现役军人或在国外或境外定居并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均具有本市居民户口。
(3)有子女具有本市居民户口的离休干部。
(4)配偶原本市户口人员,因故死亡后,有本市户口的未成年子女(指16周岁以下。属在校初中或高中阶段学生的,可延至19周岁以下,下同)需照顾且其本人没有再婚,达到投靠配偶入户条件的。
根据您表述的情况,符合上述入户条件中的第二点,您可以帮妈妈申请入户广州。
父母申办入户的具体办理程序:
凡符合上述入户条件需办理申请的人员,可填写《入户申请表》,连同所需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送交本市户口所在地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或可办理户政业务的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入户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可办理户口迁入手续。经审核批准来市入户的,由公安部门通知被批准入户人员到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领取《准予迁入证明》后,回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再持《准予迁入证明》第三联、《户口迁移证》、入户人身份证、迁入地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或可办理户政业务的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11.中国式继承:子女如何分家 篇十一
由于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生于上世纪60年代之后的企业家在传承中一般不需要面对选择题,但对于年龄更大的富人,如何向多个子女分配家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山西首富的传承隐患
在2013“新财富500富人榜”中以82亿元家产排名第111位的山西首富姚巨货家族,第三代已经上位。
在姚巨货长子姚俊良的带领下,其家族企业美锦能源集团已成中国最大的商品焦炭生产企业,并于2004年收购天宇电气,2007年完成借壳上市。姚俊良之子、1974年出生的姚锦龙,本科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之后在任斯里尔理工大学获得金融学硕士,回国后进入家族企业锻炼,目前已担任美锦能源董事长、总经理,成为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此前,其兄长姚锦城也曾担任过美锦能源总经理一职。
不过,姚锦龙虽获得上市公司管理权,但仍未持有上市公司或者控股集团任何股份,只是每年从公司获得90万元的报酬。美锦能源集团由姚巨货及其6名子女姚俊良、姚俊杰、姚俊花、姚三俊、姚四俊、姚俊卿控股。姚俊良为集团董事长,占股比例最大,但也仅持有美锦能源集团25%的股份,另外6人各自握有集团12.5%的股份。虽然姚氏家族的传承正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但家族成员所持股权平均且分散仍为一大隐患。
中国式继承:子女平分股权
其实,姚氏家族提供了中国式家族企业股权传承的一个典型模式,即家族成员平均分享公司股权,某一位贡献较大者或许持股比例更高,但总体特征是“平均”和“分散”。这与中国历代传承中嫡长子继承世袭爵位、宗室身份,而财产则由诸子均分,乃至私生子也能分得半份财产的传统一脉相承,因此成为诸多富人的选择。森马集团的邱光和,由于育有一对双胞胎子女邱坚强和邱艳芳,便是如此。欧洲惯行的长子继承制,则与此迥然不同。
当然,富人中也有例外,有人选择传长、传贤,而非均分家业。碧桂园的杨国强因长女患病,暂时将家族股权集中于二女杨惠妍一身,除此之外,大中华地产控股的主要持股人既非其创始人黄世再,也非其子黄大卫,而是其女黄文稀,她的持股比例超过40%。
平均分配家产带来的问题就是家族企业股权分散,由此会为家族企业的后续治理留下历史问题。在家长权威犹存、家族成员利益一致感情好的时候,这种分散的股权结构不會显示出弊端,一旦家族成员经营理念发生分歧,或是感情失和,就很可能出现兄弟姐妹争夺控制权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阻滞公司发展。发生在香港新鸿基地产郭炳湘兄弟、韩国三星集团李健熙兄弟之间的争产案,都是随时间而发酵的产物。
分家单干:一山不容数虎的解决方案
要摆平传承中家族成员各有其志乃至争产内斗的问题,彻底分家是一种惯用的解决方式。在德国,阿迪达斯(Adidas)、彪马(Puma)以及泳装品牌阿瑞娜(Arena)即由达斯勒家族在第二代因冲突分家后衍生。在印度,信实工业集团的第二代穆克什·安巴尼、安尼尔·安巴尼兄弟,同样在分家后各自拓展了自己的商业王国。
在中国,由于传承刚刚开始,我们还难以在家族企业第二代中观察到这样的故事,不过,许多联手创业的第一代兄弟富人为我们提供了类似的案例:黄俊钦、黄光裕兄弟分别发展新恒基集团、国美电器;张桂平、张近东兄弟各自组建苏宁环球、苏宁云商;黄世再、黄茂如兄弟分头执掌大中华国际、茂业百货等,都是在挖掘第一桶金后就分了家。
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美)和刘永好四兄弟创建的新希望集团,从单一的饲料产业逐步向上下游延伸,并横跨重化工、地产和金融等行业,也与兄弟间的两次分家密不可分。
新希望发展之初,秉持共同管理的原则,老大刘永言任董事局主席,老二刘永行担任董事长,老三陈育新任总经理,老四刘永好任总裁,大家都是一把手。1992年,由于在发展方向上谁也说服不了谁,刘家四兄弟决定以行业为界限分开发展:作为“电子迷”的刘永言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认为应该稳固现有饲料业务的陈育新则管理现有资产;持有同样理念,均认为应该去各地发展分公司的刘永好和刘永行则到各地建饲料厂。希望集团的冠名权和商标作为无形资产,仍为大家共有。创业时期的老家底新津饲料厂和科研所则由陈育新掌管,四兄弟产权均分,各占25%股份。
1995年,在全国市场打拼的刘永行认为,自己与四弟刘永好重复操作的工作很多,发展思路也不尽相同,与其浪费头脑,不如各人一块地,分头布点,抢夺发展机会。于是,二人又以地域为维度进行了第二次分家。根据“资产基本平分”的原则,二人将各地的26家分公司以长江为界限一分为二,刘永行得到了东北区域,刘永好则将西南区域收入囊中。
通过两次分家,刘氏兄弟解决了家族企业内部权责不清晰的问题,不仅让各自的才干和创造力、积极性得以解放,带领企业进入了快车道,在分家中也实现了“好聚好散”,没有影响兄弟感情。
家族信托:绑定利益,但内斗难免
众多案例显示,当一山不容二虎乃至数虎时,让他们各自另立山头是最好的办法。不过,分家单干适用于业务多元化的家族企业,尤其子女都是比较能干的“虎子”时,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划分势力范围各自打拼。而当家族产业比较单一时,分家势必导致企业实力下滑,很多创始人也不愿意看到自己一力打下的江山因被拆分而削弱。此时,为避免单纯股权分割可能导致的控制权争夺,保证家族成员利益均衡,且家族长久持有企业控制权,家族信托被看作一种可行的方式。一方面它可以保障后代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集中股权,将家族利益统一起来,避免继承人因财产分割问题引起纷争,并维护家族企业的政商关系等特殊资产。
nlc202309031045
不过,家族信托及类似方式在传承中并非万全之策。香港的新鸿基地产(创始人郭得胜生前就选择了这种方式。他成立了一只信托基金,持有家族拥有的股份,且规定股份不能拆散分家,各家族成员只能作为信托的受益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绑定三子利益,确保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不过,这未能阻止兄弟争端。媒体报道指出,由于任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的郭炳湘扶持红颜知己唐锦馨扩张势力,甚至排斥元老,遭到两个弟弟郭炳联、郭炳江的诟病,也逐渐失去其母邝肖卿的支持;同时,郭炳湘提出加强在内地的投资,未能得到兄弟支持。由于信托条款限制,三兄弟难以通过股权转让、分家解决纷争,最终为了争夺控制权而闹上法庭,新鸿基股价也大幅下挫,最后郭母出面制止争端,暂停了郭炳湘在公司的职务,事件才暂告停歇。
无独有偶,另一香江巨富霍英东家族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形。
在内地,也有不少富豪选择以家族信托来锁定家族成员的股权收益。通过家族信托来控股主要集团的有中国动向陈义红、金鹰商贸王恒、正通汽车王木清、波司登高德康、雅居乐地产陈卓林兄弟等。
雅居乐集团原本由陈氏兄弟分别持股,老三陈卓林和老五陈卓贤为集团主席及副主席;老大陳卓雄、老二陈卓喜和老四陈卓南三人为执行董事和高级副总裁;陈卓林夫人陆倩芳为联席总裁。为完成2005年12月赴香港上市的目标,陈氏家族将集团业务进行了重组,并将分散的家族股权集中后注入 Top Coast Investment Limited,以其作为陈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陈氏兄弟及陆倩芳为其受益人。根据雅居乐地产2012年年报,Top Coast作为其控股股东,仍拥有63.21%的股权,能直接参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
2012年,陈卓林因非礼年轻女秘书一案被起诉,虽然其2013年3月被控方撤销非礼控罪,改为签保2000元、守行为一年,但雅居乐地产品牌已受影响。未来,在向第二代的传承中,维系陈氏家族利益的家族信托机制会否如新鸿基地产一样失灵?
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富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们可以同心协力,共同将家族企业发扬光大,可是,结局往往事与愿违。众多事实证明,兄弟齐心并不是保证家族事业长青的万灵丹,当子女个个是虎子凤雏时,分家是更好的解决方式,可以为他们各圈一地,放虎归山。但当家族产业单一时,分家可能削弱实力,此时,可以引入家族信托,将子女共同列为受益人,分享各自的利益,又维持家族控制权,但必须界定清晰的权责范围,以减少纠纷,让兄弟感情和公司利益得以维护。不过,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股权传承模式,一时的安排并不能确保后世永无内斗。
(摘自《新财富》)
12.如何培养独生子女 篇十二
一、认真把握好农民工子女的特点
我任教的南宁市三十九中, 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全寄宿制初级中学。全校近千名学生, 百分之九十多是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有着与城市职工子女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 他们的父母由于忙于生计, 很少顾及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孩子上初中后, 远离父母、亲人, 寄宿于学校里, 每周才回家一趟, 有的甚至每月或数月才回家一趟。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确实缺少父母的关爱。其次, 由于平时缺少父母的管束, 放任自由惯了,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前途缺乏理性认识, 导致他们的思想行为自控能力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英语科的学习上, 他们常常表现出厌学情绪, 以致英语成绩往往是所有学科中最差的。当然, 农民工子女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如他们吃苦耐劳精神比城市职工子女强;动手做事的能力也胜过城市职工子女;他们一旦学习目的明确, 会更自觉更勤奋地学习。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这些特点, 我们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 培养他们规范的道德行为, 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二、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农民工子女, 让他们充分享受师爱
情感是人类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爱是教育亘古至今的主旋律, 师爱是一份情感, 也是一份责任和义务, 是二者之统一。很难想象, 没有爱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常说要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所有这些爱都应体现在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只有爱学生, 教育才会成功。我们做老师的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让他们在充分享受师爱的快乐过程中学习做人, 学习知识, 健康成长。
一般说来, 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等原因, 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是不太明确的, 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 纪律松散, 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科成绩20分或30分也无所谓, 更有甚者说:“不学外语是爱国, 学好外语是卖国。”为了解决这些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 我广泛地与学生交朋友, 主动找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针对他们暴露的思想问题, 我适时地启发引导他们:作为一名学生要有理想有抱负, 要把自己的前途跟国家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常跟他们说, 你们随父母千里迢迢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 很不容易, 你们跟城里的孩子一样, 将来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努力学好本领, 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
对农民工子女除了思想上、学习上的关爱之外, 还应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他们。在我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 大多数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 由于种种原因, 家长不能及时给子女支付必要的生活费用是常有的事。我们做老师的要细心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 使学生能安心学习, 快乐成长。有一次, 我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平时很活跃的女生伏台睡觉, 觉得很奇怪。课后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因为她爸出差外地, 没有及时给她伙食费, 已经断“炊”了, 她还说:“我连饭都吃不上, 哪有心思听课。”我当即与她爸通了电话, 先给她垫支了五十元伙食费, 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老师关爱学生往往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但学生会在内心深处牢牢地记住老师对他们的“爱”, 并把这一份份“爱”转化为努力学习做人,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我深刻地体会到, 只要我们教师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 学生就会百分之百地信任我们。关爱学生的一个小小行动, 比跟学生讲一堆大道理管用得多。在我任课的班级中,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都把我这“老头儿”教师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 什么话他们都愿意跟我说, 有时候他们想用英文给同学写信, 也来问我;收到外面的同学来信有看不懂的, 甚至把来信全文拿给我看。我常常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这种师生亲密无间的快乐之中。由于能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 赢得学生的信任, 2006年和2007年, 我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我最喜爱的教师”之一。
三、认真抓好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 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率性、效益性和体验性三个方面。学习效率性是指学生一节课里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学习效益性是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所得到的收获;学习的体验性则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 即伴随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心理体验。课堂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教师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 点燃每一个学生智慧的火把。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英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教学, 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 创设必要的教学情景。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 都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习一种语言, 必须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掌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切忌照本宣科, 总是让学生进行枯燥的机械训练, 而是要根据课本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 精心设计一些自然、真实、有趣的语言交际情景, 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用, 在实实在在的交流中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 从而提高每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
当然, 在设计情景时, 要处理好书本内容与实际演练的关系, 演练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 但可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活化。如适当的添加或删减, 或者先后重新排序, 以便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
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是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即便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用多了, 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因此, 我们英语教师要根据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如: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用什么方法上新内容;如何组织学生演练及合作交流;如何设计、布置作业以达到巩固提高等等。
教学方法还包括要巧用实物、挂图、简笔画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否善用必要的实物和教学设备是检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学中配以必要的实物、挂图、简笔画或一些电教设备是很有益处的。如在教学生有关名词的单复数时, 可用实物或简笔画。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可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感;三可拉长学生的记忆时间链。
3. 对学生要以激励为主。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 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英语教学尤其如此。我们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赏识教育以激活课堂, 恰当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树立起学好外语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并逐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激励教学, 就是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各类奖酬形式和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 以一定的奖惩标准 (包括物质的、精神的) , 对学生的学习、操作、演练以及创新等行为进行评价, 从而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激励应遵循“表扬+帮助”的原则, 赞赏学生的长处, 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即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也万不可直接否定或大声训斥。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 他不懂才要学嘛!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学习过程的错误不是大错误, 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改进的, 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切入点。例如, 在课堂上, 教师请某学生完成黑板上的一道关于人称代词所有格的选择题, 并朗读该句子:This iscar. (A.I B.me C.my) 结果学生选择了“B”并大声地朗读。此时教师可这样评价:“OK, you read loudly.That’s very good.But“B”is not correct.Let’s think it over.”又说:“‘me’是宾格, 某人的‘car’应该用所有格, 那该选哪个呢?”学生必定会很快改正错误, 并大声地再朗读一遍。
【如何培养独生子女】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干部?06-13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10-21
如何培养幸福幼儿10-24
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07-05
数学语言及如何培养07-17
如何培养幼儿阅读兴趣07-24
简述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8-09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兴趣08-27
如何培养班级学生干部10-16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