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养笔记吃饭

2024-09-30

中班教养笔记吃饭(精选4篇)

1.中班教养笔记吃饭 篇一

教养笔记

班中的“小调皮“实在是让人费神,当孩子们调皮时,有时是一个不起眼的错误,我都会大声地训斥他们。有时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指责他们有用吗?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你每天这样批评他们,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我们除了批评,还是批评。孩子的毛病没少,可我们的精力却越来越差,每天都感到很疲劳。我也认识到:这样做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没有什么好处,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呢?

最近,我在网上看了《用爱心去获得成功》这篇文章,让我受益非浅,使我突然醒悟。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我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了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了手足。我常想理由赞美别人。想批评人时,咬住舌头。想赞美人时,高声表达。”原来,批评别人是最大的失误。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尽力不去批评孩子们。

我经常找机会与班中的一些“小调皮”聊天,发现他们的一点闪光点后,我会在全班对他进行表扬。每次放学时,我会由衷地表扬那些乖巧的孩子。如:汪汪小朋友今天表现真好,不但中午吃饭表现好,而且在午睡时,是第一名睡着的;兆兆小朋友今天的表现真棒!还有哪些小朋友没打架呢?此时,很多小朋友都举起小手,这时,我再把目光射向今天打架的小朋友。他虽然有点不自在,可还是鼓起勇气说:“老师,我以后再不打架了。”这样,我就巧妙地赞赏了做的较好的小朋友,让那些调皮的小朋友改正缺点。慢慢地,孩子们的约束力增强了。

当调皮的周铮宇对正站在窗台上的我说:“老师,小心点”、“老师,别摔下来”„„我的心被快乐所包围,我的心溢满幸福。我由衷地感到工作的真意:我的付出是如此地被需要!无论做什么,需要就是存在的理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我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有人说: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不是技术,而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会用爱心关注孩子,用信心提高自身素质,用责任心负起教育的使命,不断前行!

让我们多表扬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自尊吧!给他们更多的赞美,他们的表现一定会越来越棒的!还他们健康、快乐的童年吧!

2.10月份中班教养笔记 篇二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配班任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明明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它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贾俊宇各个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个别交流中,我给他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迅速就更好了。尹梓铭学习习惯不好,我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监督他回家先完成当天的作业以后再玩,并且每天晚上都留一段时间专心的画画,看书或是写数字。现在,尹梓铭上课集中注意听讲有了明显进步。

3.中班教养笔记《大鞋和小鞋》 篇三

《大鞋和小鞋》是主题“身体的秘密”中的一节音乐活动。描述的是幼儿穿上大鞋和小鞋时的情景,歌词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活动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快、有趣的韵味;尝试按歌词内容随着歌曲节奏模拟大鞋和小鞋走路。

活动开始,我请了一位幼儿彤彤上来和我的脚比大小,显而易见,孩子们都知道谁的脚大,谁的脚小。于是我请彤彤和我互换了鞋试试走路,我穿着彤彤的鞋掂者脚走,彤彤穿着我的鞋拖着走。孩子们看到我们俩这样滑稽地走路,笑得前俯后仰很是兴奋。之后请彤彤说说这样穿鞋的感觉,孩子们也都凭着自己看到的、想象到的说出了自己对穿着大鞋和小鞋的看法。之后我让一些孩子也上来亲身体会了一下穿大鞋和小鞋的感觉,使他们对歌曲有了一个形象的体验,这样对后面歌曲的学习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歌词不用刻意的教幼儿就已经基本的掌握了。在学唱部分因为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我边唱边根据歌词的内容变换大鞋和小鞋,幼儿很容易就记住了歌词的内容,兴趣也很高。学唱了三遍,幼儿基本上都会跟唱歌曲了,达到了预期目标。最后,我请孩子们再次上来一边亲自感受一边哼唱歌曲,并要求坐在下面的孩子用手做动作来表示歌曲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在听、看、肢体上都得到了三维一体的歌曲浸入,充分调动了幼儿对歌曲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幼儿的心情得到了愉悦,同时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4.中班教养心得 篇四

导读:李老师可以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比如老师下班时经常忘记锁门,做事情丢三落四的,我现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这个缺点,也请你们经常帮助我噢!”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一方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在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缺点改正了,变成优点,孩子们的自信心会更强。

案例描述:

在故事教学《我,喜欢我自己》的结束部分,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自我,大胆评价自我,树立自信心,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你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吗?你有哪些优点?

孩子们讨论非常激烈,有的说:我会唱很多歌曲,妈妈说我象小黄莺;有的说:我会讲故事,还有的说:我会跳舞,上台表演许多人给我鼓掌呢!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明明把手举得很高,示意老师叫他。李老师迟疑了一会儿,说:““明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啊,我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我想说缺点,大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说着,他瞥着眼睛,调皮地用手指着老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李老师顿时收起了笑容,说:“我们今天就说优点,缺点以后再说。”“可我爸爸说,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有优点也有缺点,老师,你有什么缺点啊?爸爸说把缺点改正了还是好孩子。”明明得意地说。“我说了,今天就谈优点,你没听到吗?坐下去!”李老师厉声说道。明明撅着小嘴,低着头,坐下不再说话。

分析:

明明是一个很聪明但也很调皮的孩子,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出格”现象。这不,今天他又出格了。因此,当他举手发言时,老师迟疑了一会儿。明明认为老师不应该只让小朋友说优点,也应该说说自己的缺点,并且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指出老师也有缺点,由此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议论和课堂躁动。

尽管李老师对明明的说法也并非觉得不无道理,然而,老师更觉得明明的这一举动,使自己身陷尴尬,所提问题和自己预设的活动目标背道而驰,担心会破坏课堂气氛,使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严厉而坚决地阻止了明明继续往下说,明明很难过,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老师批评。

反思:

教师在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孩子的所想所为教师应持尊重的态度予以接纳。案例中,李老师面对明明提出的问题,不仅不予正面解答,而且严加阻止,这样做,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仅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更扑灭了孩子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仅影响明明一个孩子,而且全班孩子都会以此为戒,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发这样的想法:一切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其实,李老师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会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

如:李老师可以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比如老师下班时经常忘记锁门,做事情丢三落四的,我现在每天都在注意改正这个缺点,也请你们经常帮助我噢!”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一方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就明明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在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缺点改正了,变成优点,孩子们的自信心会更强。

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讨论活动,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缺点,然后再集体讨论并说说你将如何决心改正这些缺点。

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我是建筑师”活动反思(中班)

这是一节让小朋友用不同的形状,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设计房子、建筑的活动。一开始,我让他们欣赏了一些各种形状的建筑图片,其中有冰激凌屋顶的,有半圆形的、拱形的、蜡烛形的等等,并有意无意的用小朋友熟悉的物体来形容,帮助他们理解,同时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建筑是用什么图形组成的。但当让他们自己来创作时,除了极个别小朋友以外,大部分小朋友设计出来的房子都是由△+□的模式,不同点就是颜色、房子里的窗户数。那么到底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呢?到底该怎么应对?尽管我随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通过赞扬利用不同形状的小朋友,激发其他人用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兴趣,效果还是不理想,我有些困惑了。

活动结束后,我仔细的想了想,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我用我积累的一些经验来分析,总结出了一下几点:

1、小朋友从小班开始,或者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画房子就已形成△+□模式,这种固有模式很难去改变。

2、前不久,在一次《小猪造房子》的活动中,我出示的范例就是△+□模式,无意之中加深了小朋友对房子的印象。

3、我在活动中的用语有些欠妥,如果我说让小朋友来设计建筑,他们会不会就不局限于房子的△+□模式,会有所突破,因为房子的△+□模式已经是他们的习惯经验反应了,换到一个概念可能会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4、上课时我没有充分引起小朋友对建筑的兴趣,虽然他们能在我的引导下很仔细的去观察,分析其不同点,但如何将思维与行动统一起来,对我来说还是需要去探索的。

上一篇:县委书记莅临农信社调研指导工作下一篇:职工读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