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024-08-1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精选15篇)

1.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一

知识考试测理论水平自查自纠促作风建设

7月27日上午,在县里统一举行“三治三提”活动知识测试的同时,我单位对没有参加考试的干部职工进行了知识及理论闭卷测试,对第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考试结束当即评卷,优秀率达100%。另外**自查领导小组对各股室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书写情况、在岗情况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对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岗位责任心、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工作期间有无玩游戏聊天等方面进行了自查,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同志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学习笔记不全、自学笔记少、心得体会不深刻,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领导小组根据检查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条剖析,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对个别存在问题的同志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他们重新学习活动相关文件,并追究了相关科室领导的责任。

2.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二

所谓“志向水平”,指个体在追求成就或从事某项工作时,为自己设立的所要达到的成就目标。这一目标代表个体对自己的一种主观愿望,也可看做是自信的程度。志向水平制约着对行动目标的追求,决定其行为达到什么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的志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会使人产生成就感,受到鼓舞,提高自信,去达到新的目标;反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引起焦虑和沮丧的情绪,降低志向水平,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做进一步努力的尝试。

调查表明,学生的自我要求、学习成绩,教师、同学的评价,家庭的期望程度等因素对学生志向水平的高低的影响最为明显。帮助学生提高和确定适度的志向水平,可以使学生的志向水平与实际成绩之间的差距变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成功感,并使其行为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如何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志向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门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该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这叫做门槛效应。

根据门槛理论,笔者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确立适度的志向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自己的学识、人品、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期望都影响孩子志向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要努力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教学中应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积极与学生沟通,尊重个体差异,要鼓励学生多样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二、根据“门槛效应”,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在高一第一次作文时,我布置学生写“新的一页”作文题,一个钟头交卷,结果令我大失所望:部分学生无法完成;60%的学生不足600个字,有的仅仅写几行;有的学生不知所云;大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针对这种情况,我感到,如果完全按照教科书要求布置作文,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以后交作文的学生会越来越少。因此,我先从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开始,要求学生每天抄写一页诗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学生书写有了很大的改观。接着,我从写记叙文开始,第一步要求叙事完整,书写工整,字数不限;第二步要求在叙事的基础上有所议论;第三步再夹叙夹议,字数再进一步增加……每次批改作文都争取对10名以上的学生一对一当面批改,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同时在每一次的作文批改中多给学生肯定性的评语。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本班学生可以说基本上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学生参加学校文学社,多篇文章在学校校刊上刊出,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三、利用门槛效应,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提高其志向水平,奠定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这方面的做法有很多,如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进行学习目标分解,循序渐进,一步步克服学习困难。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在让他们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之前,最好对其提出较低的要求,应少一些、小一些,待他们按照要求做到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这样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使其在不断达到小目标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并意识到已经达到的目标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从而坚定继续努力的信心。目前我校实施的“快乐学习法”就是借鉴了该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如,对原来经常伏台睡觉或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就是上课不睡觉、遵守纪律,只要做到了,就奖励一张学习卡;对从来都不发言的学生,只要举手发言了,不管答对与否,可以奖励一张学习卡;对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只要保持良好的表现,也适时奖励……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每个学期还举办学习卡拍卖会,学生凭借平时积累的学习卡在拍卖会上,兑换到自己喜爱的一些学习物品。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学习兴趣更浓了,下一步教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也比较乐意接受了。

四、重视外界条件的影响。如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团体气氛的影响,都可能使学生的志向水平发生变化。若整个团体气氛都指向较高的目标,则个体的志向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所以,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欣赏自己的学生。

首先,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和习惯的养成,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很在乎学校对他们的评价,能在期末拿到学校颁发的奖状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表现,尽可能多设一些奖励项目,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其次,要加强家学校联系,利用家长会、家访等不同渠道指导家长基本的家庭教育方法。教师平时要与家长沟通交流,要摒弃告状式的家访,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每一点进步,让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多从正面引导。对孩子竖起大拇指比抡起巴掌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如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平时互相探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适时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知识竞赛活动,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志向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3.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三

一、学习修辞基础知识为编审工作筑牢基础

从事编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其中词语句式辞格的综合运用是一个重要部分。第一,要学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情感。如鲁迅先生在《秋夜》中写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仅仅28个字描写了作者住所景物的无变化,反复手法中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无聊、单调、彷徨、苦闷的心情。第二,要学会根据思想内容和语言环境来变换句子的说法,以增加文采及文章的表现力。编审文稿时会发现,一样的句子不同的表达方法效果大不一样。如“必须大力普及初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城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扫除文盲在内),必须得到发展。”“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些句子单独看都是通顺的,但是简单地罗列成复句就不是一个有机整体,而调整句式结构,效果则截然不同:“必须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扫除文盲在内的城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三,要学会灵活运用比喻、比拟、借代等辞格手法巧妙地运用语言,提高表达效果。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到“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拿荷叶和舞女的裙相比,虽然是两种事物,但修美艳丽却是一致的。综合运用词语句式辞格,可以把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鲜明生动。

二、了解修辞常见的失误为编审评改积累经验

编审文稿时经常遇见韵律配合不协调、词语选用不精确、句子表达不顺畅、辞格运用不恰当等诸多现象。只有熟知这些修辞常见的失误问题,掌握必要的调整办法,才能在编审评改工作中可以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编审文稿时,有时为达到音节匀称的效果,可采用“删减、增添、更换”的办法予以调整。如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写到“他的命就是数学 ”,先用“命”,后改用双音节词“生命”与“数学”相配;为讲究押韵带来的声音美感,将“红灯停,绿灯走。”改为“红灯停,绿灯行。”;词语选用恰当会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否则就会出现败笔的问题。如描写农民的沮丧,将“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嘴脸。”将“嘴脸”改为“神色”就变得比较恰当;有时出现语意重复不简练,词语堆砌不连贯的问题,就必须进行改写。比如“你一口气数下去,不休息,不停歇,也得数好几天。”应删减掉与“一口气”意思重复的“不休息,不停歇”。又如“你看,那一只只璀璨夺目、熠熠闪光、银光四射、晶莹耀眼的国产手表。”堆砌了太多的形容词语,选用一个“璀璨夺目”就代替其他了,简洁又严谨。再如“许多学生喜欢读诗。不管为了读诗或写诗,都不应该忘记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们自然会想起唐诗,寻找这个诗歌的艺术宝藏。”这里可以发现句子之间显得有些脱节,如果在“我们自然会想起唐诗”前,加上一句“只要一谈到诗”,句子就衔接上了;有时文稿中出现比喻、比拟、借代、排比不当的现象,必须及时修正。如“我们狂欢,上万人像蚂蚁一样,挤成一团。”这种比喻既不形象又不美还带有贬义。又如“天气虽然不暖,蒲公英却已经开了,柔弱的茎上顶着小黄花,雄赳赳地站在路旁。”蒲公英既然“柔弱”怎么又“雄赳赳地站在路旁。”再如“这里的一切是多么优美!高大的楼房,黄墙灰瓦,广阔的操场,碧绿的草坪,平平整整,提拔的松树......”应去掉“黄墙灰瓦”和“平平整整”,句子就构成风格一致的排比句了。在编审稿件时,经常遇见修辞失误的问题,多掌握一些调整方法,会在工作中有效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工作水平。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促使编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修辞的作用,用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修辞不仅有助于准确地传递社会信息,还可以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和语言修养。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恰当的形式来表达,也不容易流传开来。著名女作家萧红在《提篮者》这篇散文中写了一个提篮卖面包的人对她产生的诱惑,但是“挤满面包的大篮子就等在过道,我始终没推开门,门外有别人在买,即是不开门我也好像嗅到麦香。对面包我害怕起来,不是我想吃面包,怕是面包要吞了我。”在《饿》这篇散文里,萧红写“肚子好像被踢打放了气的皮球”“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通过这些具有艺术风格的质朴、生动的语言能够真实再现她在哈尔滨流浪的日子,经常受到饥饿威胁的艰难生活。所以,我们说讲究修辞并不是要咬文嚼字,不是卖弄文字技巧,不是追求所谓的辞藻华丽,而是要把作者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更加准确深刻。当我们编审文稿时,将平时积累的修辞知识与编审实践有机结合,从作者的语言材料入手,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分析其采取的修辞方式是否恰当,判断其是否产生理想的表达效果,通过日常的巩固练习,不断提高编审水平。

加强文化建设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我们每位编辑都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素质,不断积累经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力爭推出更多精品,积极投身于建设文化强国的事业中去。

4.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四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理论水平和加强道德实践指明了方向。

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道德信念

在建立和健全领导干部道德信念中,荣辱观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错误的荣辱观。一是以权势为基础的荣辱观。持这种荣辱观的领导干部,把权势看作最大的荣誉,反之视为耻辱。受这种荣辱观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权力欲望膨胀,揽权、专权、滥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二是以金钱为基础的荣辱观。受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把金钱作为衡量荣辱的标准。谁的财富多,谁的荣誉就高。他们错误地认为权势要靠金钱开路,有了权势又可以聚敛更多的财富。

与错误的荣辱观相反,领导干部正确的道德信念主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一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这是领导干部道德理想的准则。它要求领导干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它体现了领导干部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体现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原则,这是领导干部道德理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正是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表现出的无私无畏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领导干部道德理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主义领导干部道德信念区别于其他统治阶级道德信念的基本特征,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领导干部道德信念的先进性,正确解决了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根本性的问题。三是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是领导干部道德理想的基本规范。对领导干部来说,这些规范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通过勤奋努力,顽强拼搏,创造业绩;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与一切违法行为和腐败行为作斗争;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塑造领导干部道德信念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典型的发现、培育和宣传。领导干部道德典型的树立,应突出特色,注重可学性,防止脱离实际。要注重从基层发现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基层领导干部接触群众多,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对一个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干部群众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领导干部的道德理想不是随意设想的抽象人格,而是和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紧密联系的,是一定时期领导者时代精神和思想意志的体现。一个社会的理想人格必然是领导者对当时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关系自觉认识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都在发生变化,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培育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领导干部道德典型,对领导干部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领导干部道德理论

领导干部道德理论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与此相适应,必须推动一系列思想观念的创新,其中领导干部道德理论的创新处于重要位置。

领导干部道德理论的创新内容广泛,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核心是解决为谁用权,怎样用权和如何自觉接受对权力监督的问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也只能用来“服务人民”。权为民所用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领导干部要用权力来实现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员。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渎职、失误和滥用权力。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除了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以外,领导干部自身努力也很重要。这种自觉性可以通过领导干部的自我修养来获得和养成,也可以通过领导干部为自己设置制度上、程序上的制约进行自我约束。二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社会不公往往成为效率提高的最大障碍。这一障碍不消除,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会影响全体公民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挥,最终影响到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领导干部的效率与公平观,由过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更加重视公平转变。

5.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五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

文章转载自-http:///

公务员心理健康,是公务员素质健全和

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务员切实履行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内在品质要求。近年来,我们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公务员乃至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对促进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分析现状,不断深化认识文章转载自-http:///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目前各行各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各种压力不断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公务员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特殊群体,无疑也面临着如何调整心理平衡和注意心理卫生的客观事实。加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公务员队伍心理健康的状况看,有必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我国各级各类公务员心理健康情况看,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公务员表现出坚定执著、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等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确有少数公务员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焦虑,工作上急功近利;心理失衡,认为贡献大、付出多,但是回报少、社会认可度低;心理恐惧,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忡忡;心理麻木,终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心理阴暗,处心积虑,处处算计,勾心斗角,步步设防;心理狂妄,自认为位高权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心理困惑,对许多不正常、不正确的社会心态不理解,但是却要被动认可或者接受等。有的人员由于受社会诱惑的冲击,无休止地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私欲膨胀,导致迷失方向,不能自拔。纵览一些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的人生之所以出现“滑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如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过份地看重名利、权力、金钱;有的攀比心理严重,最后发展到心理失衡而利用职权贪污腐化。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而导致的不良和违法乱纪行为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

其次,从目前公务员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现状看,有必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回顾总结我们以往的干部教育,客观地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比较簿弱的环节。过去我们在干部的教育上往往从政治思想上、工作业务上要求的较多,从心理上教育和疏导的较少。在对待干部健康的问题上,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往往是从生理的角度考虑的较多,重视心理方面的较少。因此,在目前公务员队伍中有不少公务员缺乏心理卫生和保健方面的知识,对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化不开”、“想不通”,消极情绪得不到释放或化解,最终抑郁成疾,对身心造成较大的损害,甚至影响家庭、事业和社会稳定。因此,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应成为当务之急。

再次,从目前公务员肩负的职责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看,有必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公务员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在整体素质上应是全体国民的楷模,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和心理调适能力强弱将对推进全民健心活动的兴起,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认真做好准备,不断细化措施

6.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六

教学能力提高计划措施和目标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师的反思、“觉醒”。在校本培训中,教师获得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化水副产品的提高。

首先,要设法尽快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多不同的看法:陈向明将其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申继亮将其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季苹立足体现新课程对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将其分为学科性知识和教育性知识;钟启泉则将其分为三类,即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知识、以教育基础理论为主的条件性知识和以教育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其中,本体性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显著因素;最为需要的是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班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自己对本体性知识的理解,而且能逐渐地了解和习得条件性知识,动态的去把握、领会和积累实践性知识,补充、加强文化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次,要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多数人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遵循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但是,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于亲身参与校本培训,促使其对校本培训的一般原理与技巧有所掌握,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性质、结构、呈现方式等有更新的体会和理解,并能从课程结构的角度,强化对所任学科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校本培训,能够重新认识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景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促进教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更新教育观念,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7.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七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提高,作文水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语文课程课标》曾指出:拓宽习作的渠道,开辟选择的空间,贴近生活,自由表达,展示生活情趣。可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课标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经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努力生活化。借鉴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具体的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展开想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实的生活里具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我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学生周围的人、事、景或物作为习作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甚至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例如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为了培养学生感恩母亲,送给妈妈节日礼物,要求用彩纸以书信形式完成《妈妈,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样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观察妈妈收到节日礼物后的表情以及语言。这样每个学生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等等。过后在班级内交流,学生兴高采烈,自然说得兴致勃勃,写出来的作文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并有诸多趣味的。因为这些都来源于生活真实的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写作素材。把作文教学与与生活紧密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用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后真正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例如我因地制宜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重点观察芙蓉花的颜色、形状。仔细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闻一闻香味。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观察得可仔细了,用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这样做学生不仅没有压力负担,还给了学生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因为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内容。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将生活引入课堂。我在作文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来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由原来的“无米之炊”变成现在的“有米之炊。”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们做有意识的活动,开发他们的天才。”新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如在观察我们校园时,就让学生去想象:你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最大发挥学生自由的天性。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我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如《未来城市》、《未来的汽车》。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有时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给出一些具有想象性的题目,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二十年后的我》在实践中还注重让学生多练写日记、大作文、生活作文并且将“练”的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这些蕴含了陶行知先生的“作文即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教育思想。

8.高校学生辅导员理论水平亟待提高 篇八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015-02

高校学生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材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成材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传播者。其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高校辅导员也确实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学习指导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辛苦,但往往是事倍功半,工作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那些比较年轻的辅导员,抓起工作来,事无巨细,凡事必亲身躬之,而工作效果甚微。究其原因,应是多样性的,除了与具体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息息相关外,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学生辅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规模最大,在学校人数最多,学生来源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特点:有的来源于偏僻的山村,有的来源于繁华的大都市;有的来源于富裕的家庭,有的来源于贫困家庭;有的是汉族学生,又有的是少数民族的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要考虑周全细致,既要照顾贫困学生,又要考虑少数民族学生,尊重学生的民族习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量大,内容繁杂,必须要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和比较高的政治觉悟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公式可以直接应用。高校辅导员即要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又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努力摸索,创造具有个体特点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为社会输送又好又多的合格大学生。

而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大多是由毕业于各专业的本学校的本科留校生或者社会公开招聘的硕士生,有些辅导员在自己本专业可能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在教育学生方面显得欠缺,因为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没有比较高的理论水平是很难驾御和把握这样的工作。

首先,有些辅导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学习。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在上岗之前,除了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之外,都是忙于自己本专业课的学习或者忙于学分,无暇顾及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水平的高低,即使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也都是为了考试或学分,而没有侧重自己理论水平的提高或积累。即使各个高校进行了岗前培训,也是临时抱佛脚,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水平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日积月累。

其次,有些辅导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应用到日常的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中。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大学生身上折射出来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不妨可以看出有些辅导员并没有把他们自己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应用到日常的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中。一些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生活懒散,上课出席率低,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甚者涉及刑事犯罪的,大学生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室友或者同学的事件也不时见诸报端。在学生毕业择业问题上,也有的同学存在好高骛远,不切合自己实际的工作预期,间接导致不少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或刑事犯罪与学生自己本身有重大关系外,不难看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与引导,因而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虽然不能把这一切归于辅导员工作的不利,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得出辅导员并没有利用自己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对大学生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指导。

再次,有些辅导员工作时缺少理性或者感情用事。在许多高校,辅导员只会完成学校或系部(院)布置的工作,没有一点创作性,任何工作都不敢越雷池半步,不仅把自己,也把学生都囿于一个圈子里。有的辅导员平时与学生主动沟通机会特别少,甚至没有,总是在不经意间摆出了官架子,没有摆正师生间的正常关系,也就拉开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很难换位思考,其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有的辅导员嫌贫爱富,不喜欢与贫困生打交道和交朋友,专门找那些家庭富裕者沟通交流;有的辅导员从学生身上捞取好处,即在为学生服务中,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如从学生干部的选任、学生各种奖学金的评比和困难学生补助中等以权谋私,不真正把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作为第一工作目标。

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了高校辅导员本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匮乏,又反映出他们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脱节,其结果害人害己。

二、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待丰富(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欠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今天高校辅导员由于受个人专业知识的限制,常常是理工科的辅导员欠缺人文历史知识,没有一套人文历史理论指导。很难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造成学生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每天在网吧里混日子。文科辅导员由于缺少专业的理工科的自然科学知识,虽然在人生的发展轨迹上对大学生有一定的指导,但是缺少专业上的理性指导和把握,使得许多学生择业和学术发展上,走了许多弯路。辅导员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时的第一位老师,是大学生大学生涯的一路引领者和陪伴者,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反映出一位接受过大学教育者与高中毕业生的截然不同。在处理问题时,一位受人尊敬与景仰者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比较令人接受的,反之不然。

因此高校不同学科的辅导员要除了加强本专业的学习之外,既要学习所带专业班级的理论知识,以便了解该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发展性,又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以便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水平有待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水平不足)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大部分是科技成果都能够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但是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理论成果还没有及时地为广大辅导员所接受,不能把人类先进的教育理论成果传递给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缺憾。

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十分丰富,但是有多少高校辅导员能够通读过杰出教育理论家的作品?又有多少辅导员真正能够用先进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服务?

有一些高校学生辅导员知道某些或某个教育理论家,但是不知道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教育理论。只知道柏拉图,但不知道其著名作品《理想国》,更不知道其老师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也不能透彻了解其学生亚里斯多德的教育理想。再说国内那些一流的教育家的思想,又有多少人能够阅读过他们的著作呢?大家都知道孔子的《论语》,但是有几人能够通读这部作品呢?如“有教无类”、“克己复礼、尊师重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思想,在今天的教育工作中,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汲取其中的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我所用是高校辅导员应该踏踏实实去做的。

另外一个普遍现象是有些高校辅导员不懂得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处理问题时千篇一律,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群体,是思维最活跃、情感最丰富、个性最张扬的群体之一,如何让他们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挑战。这不仅需要他们很快地适应环境,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还需要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所有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在心理上给他们最大的支持。然而许多辅导员缺乏这些心理知识的训练,对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无法满足。有些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现象,请心理学老师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但还不够深化。

以上只是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的几点肤浅看法,高校学生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办学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大学生涯的一路扶持者和指导者。这就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如何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9.生物水平考知识点 篇九

2.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腺苷三磷酸A-P~P~P

3.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自上而下: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叶绿素a(蓝绿色,红橙光、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红橙光、蓝紫光)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光:光能-活跃化学能暗: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CO2浓度

7.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8.无氧呼吸的2个反应式?C6H12O6→C2H5OH+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9.呼吸作用的意义?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篇十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精原细胞(卵原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即次级精母(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每个次级精母(卵母)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共产生4个

2.精子的形成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卵巢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大)、极体(小),极体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形成2个小的极体,而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卵细胞(大)、极体(小),最后3个极体退化消失,只剩一个卵细胞。

4.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7.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则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联会)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

8.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高茎和矮茎、长毛和短毛。

9.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10.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如A和a)。

11.纯合子(如AA、aa的个体);杂合子(Aa)

12.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13.杂交;自交;测交

14.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5.DNA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16.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腺嘌呤)配对T(胸腺嘧啶),C(胞嘧啶)配对G(鸟嘌呤)

注:RNA中没有T,而是U(尿嘧啶)

17.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还需要模板、原料、能量。

18.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注: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37.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核糖体)。模板:mRNA(具有密码子)。

原料:氨基酸(20种)。搬运工具:tRNA(具有反密码子)

19.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0.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间接);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特点:①发生频率低:②不定向③多害少利④普遍存在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应用——诱变育种(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黑农5号大豆)

意义: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2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3.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24.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25.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遗传方式的调查应当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26.染色体组: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27.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二倍体、三倍体…….)。

28.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原理:染色体变异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9.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原理:染色体变异

30.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白化病:常隐,红绿色盲:伴X隐性)

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3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

32.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3)运载体:质粒(化学本质DNA)、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4.物种的形成: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35.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36.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6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碱基序列。

37.遗传方式的判断: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则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有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11.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十一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 中小学教师 教学水平

一、中小学教师对于信息知识利用的贫乏现状

由于当今社会已经从信息匮乏时代转换到信息过剩的时代,一个中小学教师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再仅仅是怎样发现信息和知识,而是如何管理这些信息和知识,如何从繁多的知识中清理出有用的知识进行加工、创造性运用,也就成了中小学教师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知识在增长、条件在改变,中小学教师不可能凭着多年前掌握的知识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过去的话题,他们的“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都必须更新,他们如何对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加以识别、获取、整理、保存、更新、分解、应用、共享、创新等就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加以特别注意的问题。一个有能力、高效率的中小学教师,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高手,也应该是一个有效管理知识的能手。中小学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管理、能否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能否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将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二、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简述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Frand和Hixon(1999)认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Dorsey(2000)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看做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技能;Skynne(1999)也从经验方面定义了个人知识管理战略。

笔者认同Skynne(1999)从经验方面定义的个人知识管理战略,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他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件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从Skynee概括的个人知识管理所包括的内容出发,笔者认为,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在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有效地管理信息、整合信息、利用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个人竞争力的过程。

三、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个人知识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主要由知识的获取、整理、存储、共享、创新几个环节构成。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多种工具支持,知识获取、整理、存储、共享、交流构成了一个连续循环的环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将个人的知识加以整理,并在与他人分享经验与教训的同时,积极吸收他人有价值的知识,充实自身的知识资源,通过知识的共享与交流,达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提高与成长。中小学教师知识的实现在于教育实践,通过实践不断调整知识体系,使知识的具体使用与个人实践相结合,从而加速知识的创新。因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

(一)建立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资源库通

过个人知识资源库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个人知识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这是中小学教师交流和共享知识的基础。首先,需要将个人知识进行分类,如技能、原理、个案等,并进行细化归类,编制知识目录。然后,根据个人的不同风格,设置可细分、多角度的共享权限安全设定,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目录。中小学教师不仅可以将条理化的知识保存在知识库里,同时也可将自己的日常所思所感纪录并保存起来,使资源库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个性化色彩。最后,中小学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添加新的知识内容,补充到个人知识库中,实现知识的不断扩充和积累。

(二)使用知识管理工具

当前,众多专业或非专业的知识管理工具为实践性知识管理提供了支持,实践性知识不如理论性知识的系统与逻辑严密,往往是一些零星的主观感受,但这些感受却反映了中小学教师的心路历程及情感的细微变化。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实践性知识显性化,从而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如可以用0utlook来管理联系人、工作计划、工作进度,用0neNote+MindManager来记录心路历程,用ICQ、MSN来加强联系等。但是由于这些工具缺乏统一管理,容易造成知识管理工作的混乱和无序,而且无法发挥多种工具的协同优势。因此,需要一个集成化程度高的知识管理工具,以满足大部分知识管理需要的软件系统来帮助中小学教师实施知识管理。例如,个人知识王是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工具。个人知识王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它以个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为基本任务,帮助个人实现工作、学习、生活等相关信息和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信息的有效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模块:通讯录管理、文档管理、日程管理、博客(Blog)阅读器、多页Internet浏览器等,它在获取知识、存储和管理知识方面有特长。

(三)技术支持

实现教师知识管理是对学校和教师都是一个新挑战,会遇到多方面的困难。目前,有的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缺少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教师不知道应到哪里寻找所需知识,自己的隐性知识又没有表达通畅的渠道,为更多的人知晓。教师不能跨越时间、空间学习知识,学校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完善基础设施,为教师的超时空学习交流提供硬件保障。条件具备的学校要通过对教师的教育、培训,使之产生知识管理的需求与动力,乐于进行知识管理,愿意进行学习交流。具备一定的能力之后,学校还要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获取知识、交流知识方面予以保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创造了极好的技术条件。因特网上知识如同汪洋大海,应有尽有,为教师获取知识提供了极大便利。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提供必要的设施配备,使人力配备、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三者结合。例如,安排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开发;学校申请上期刊网点;资助教师购置电脑,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等。网上知识丰富而繁杂,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所需知识,设计出知识分类系统,构建合理而实用的知识地图,使教师知道所需知识在哪里,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找到。许多学校的做法是:建立学校网站,动员学校成员接触和使用网站。为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有效使用率,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不同区域,如划分为管理互动区、师生互动区、教育问题探讨区、新教师论坛、科研园地等。使各类人员、各种问题都有发表意见、交流观点的平台。网站的内容、形式要不断变化与创新,以增进吸引力,让更多的学校成员自觉地、乐意地参与自由讨论。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还可以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网络通道,让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

【参考文献】

[1]朱桂琴. Blog在教师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小学管理,2006(11) .

[2]王艳蓉. 试谈课堂教学共同体的建构[J]. 宜宾学院学报,2006(09) .

[3]王作亮.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 江西教育科研,2006(02) .

[4]杨翠蓉,胡谊,吴庆麟. 教师知识的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2005(05) .

[5]徐丽华,吴文胜. 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 教师教育研究,2005(05) .

12.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十二

一、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近二十年来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学习活动的认知知识和控制。根据弗拉维尔(Flavell, 1978)的解释,元认知“即对于认知的知识和对认知的监控”。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更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1]

从概念可知,元认知包括以下三个成分: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认知主体对自己和他人认知过程的相对稳定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元认知的三个成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强化训练

元认知理论的研究揭示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和思维活动规律,分析影响学习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强化训练,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丰富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及其特征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情的能力。[2]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适当集中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实践的流畅性,从而更好地与同伴沟通。为做好基本的语音训练,笔者根据西南地区方言特点,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常用的平卷舌、前后鼻音词汇,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理论知识入手,用绕口令练习普通话语音,力求吐音清晰,归音到位,字正音圆。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元认识计划能力。着手每一个口语任务前,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活动目标﹑活动计划等。教师应该告诉学生:(1)这个口语交际任务要达到什么目标;(2)为什么要开展这个任务;(3)怎样开展。要让学生在真正的口语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元认知策略,指导自己成功地完成口语交际活动。例如演讲训练时,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题目,各小组准备一篇两三分钟的小演讲,各组自己确定观点,勾勒出演讲的主体框架,课前选择和收集信息,激活他们头脑中的相关知识,整理出属于他们自己鲜明观点和充分论述的小演讲。

(二)、加强元认知体验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全方位训练,即将视、听、说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创造口语交际训练氛围,进行多元语言输入输出,使学生多维度地感知知识,大大增强他们的元认识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进行导游词解说训练时,笔者在学生看完重庆大足石刻的视频后,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限时回答视频中解说艺术与技巧的相关问题,而后重现其中印象深刻的解说片段。

在这个元认知体验的过程中,记忆监控就起到了作用。学生边复述边回忆,呈现元认知体验中记忆深刻的,而对于未能完全记住的内容,学生又采取一定的调节补救策略。笔者在设计口语主题时,也考虑到它的延伸性,活动既可以在课内实施,又可以在课外语言训练活动中继续,使学生形成系统社交语言能力,以及令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得到开发。例如,上述活动课内完成之后,笔者邀请两名导游与学生作互动的交流,学生表现得饶有兴趣且十分踊跃地发言。学生在对导游解说的整个认知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观察,自我评价阶段目标和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调节,丰富补充构建完整的认知过程。

(三)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元认知体验对认知策略会主动监控、调节和统摄。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思考与体验自己的认知活动,唤起较高的情感,这是维持﹑监控、调整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3)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成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元认知理论深化并拓展了反思的观念,不仅使反思的内涵与步骤等更清晰、更容易把握,而且使反思由过去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一种实践行为,直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自身能力。

每次口语交际活动完成之后,笔者都要引导学生评估自己的沟通情况,要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作出评价。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应努力的方向,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笔者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除了常用的问答法、观察法外,还要求学生坚持记实践笔记,不断反思自己。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从元认知理论的观点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仅仅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调节与监控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在社会生活中, 口语交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将元认知理论引入口语交际教学, 为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元认知理论,大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学红.国外有关元认知的综述 (25卷) [J].浙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2) .

[2]林崇德.学习策略[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13.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十三

武 术 散 打 理 论 水平检 测 参 考 答 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分数:

一、选择题(2X15=30分)

1.黑方使用踹腿进攻对方而红被阻击腿部,红方得(B)分。A.2分

B.1分

C.0分

2.红方提腿进攻过程中,躯干被黑方用腿法击中,得分情况:(C)A.黑方和红方各得两分

B.黑方和红方互不得分 C.黑方得2分

D.红方得2分

3.运动员报名级别为65公斤,称量体重时为60公斤,应参加哪个级别的比赛:(A.60公斤级

B.65公斤

C.不准参加比赛

4.红方以腿法明显击黑方躯干,黑方又以腿踢中红方大腿,应判:(A)A.红方得2分,黑方得1分

B.黑方得1分

C.不得分 5.散打比赛规定的禁击部位是:(B)A.眼睛、咽喉、裆部

B.后脑、颈部、裆部

C.头部、颈部、裆部 6.散打比赛规定的得分部位是:(C)A.头部、背部、胸部 B.头部、上肢、大腿、小腿 C.头部、躯干、大腿、小腿 7.使用腿法击中对方上臂时:(B)A.得1分

B.不得分

C.得2分

8.在一局比赛中,黑方被警告1次,劝告2次,红方得几分:(B)A.3分

B.4分

C.5分

9.武术散打的“功力”训练的内容是指:(C)A.力量训练和实战训练 B.力量训练和柔韧训练 C.击打力训练和抗击打力训练

10.武术散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服装颜色为:(B)

A.红、黄两色

B.红、黑两色

C.红、蓝两色

D.任意两种色。11.运动员参加武术散打比赛时的级别确定是根据:(C)

A.男女

B.身高

C.体重。

12.运动员参加武术散打比赛分级时:75公斤级的区间范围是:(B)A.体重大于65公斤小于或等于75公斤 B.体重大于70公斤小于或等于75公斤 C.体重大于75公斤小于或等于80公斤 13.武术散打比赛的场地是:(A)A.8×8米

B.9×9米

C.10×10米

14.已经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搏击技术项目:(B)A.空手道

B.跆拳道

C.武术散打 15.散打比赛时,每局的净打时间是:(B)A.包括了暂停时间

B.不包括暂停时间 C)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2X15=30分)

1.运动员采用不准许的方法击打,造成对方被强制读秒,应判侵人犯规。(√)2.拳套的重量规定:65公斤及以下级别的拳套为230克; 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为270克。(x)

3.散手运动员的年龄限在18—25周岁。(x)

4.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如体重超过原属级别时,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5.比赛期间,运动员因伤病或体重超出不能参加比赛者,作弃权论,不再参加以后的比赛,但已进入名次的成绩有效。(√)

6.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了本人全部成绩。(√)7.散手比赛的得分部位分:头部、躯干和下肢。(x)8.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侧面不得分。(x)

9.双方搂抱时,红方明显用拳击中黑方头部,得1分。(x)

10.红方因使用方法过猛,失去平衡而出现拳套支撑了台面,被判倒地。(√)11.黑方用转身后摆腿击中黑方太阳穴,致使黑方倒地后10秒不起,台上裁判员判红方获

胜。(√)

12.运动员比赛时必须赤脚、穿与护具颜色相同的背心和短裤。(√)

13.比赛中,使用后扫腿将对方扫倒,台上裁判喊停,判对方倒地,得2分。(√)14.因使用腿法进攻,失去平衡而出现手支撑台面,被判倒地,对方得2分。(√)15.运动员严禁使用兴奋剂,但局间休息时可以输氧。(x)

三、问答题(4X10=40分)

1.什么叫“散打”?

答:散打是一项徒手搏击格斗的技术。它的母体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瑰宝——武术运动。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是武术运动的对抗性形式,更是武术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武术的精髓之所在。历史上由于名目不同,称谓也不同,散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称为手搏、相搏、散手、拍张、卞、白打、手战、相散手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2.散打运动的特点有那些? 答:(1)技击与体育的完美结合;

(2)对抗性是武术散打运动的基本特点;(3)武术散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人体的要害部位有哪些?散打竞赛禁击部位有哪些? 答:人体的要害部位有:1.头部;2.颈部;3.胸部4.肋部5.腹部6.腰部7.裆部。

散打竞赛禁击部位有:1.头部;2.颈部;3.裆部。

4.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答:1.实战姿势;

2.基本步法; 3.基本进攻技术; 4.基本防守技术;

5.散打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内容有哪些? 答:1.力量训练;

2.速度训练; 3.柔韧训练; 4.耐力训练; 5.灵敏、协调训练; 6.功力训练。

6.简述禁用方法条款是什么?

答:(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2)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3)用腿法攻击倒地方的头部。

(4)采用死拉硬推的方法将对方推拉下台。

7.简述得1分条款是什么? 答:(1)用手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和下肢(脚除外)者。

(3)运动员消极8秒,被指定进攻后8秒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4)主动倒地超过3秒不起立,对方得1分。

(5)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6)使用方法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简述得2分条款是什么?

答:(1)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站立者得2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对方得2分。

(3)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4)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9.简述不得分条款是什么? 答:(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

(2)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

(3)双方互打互踢。

(4)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5)抱缠时击中对方。

14.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篇十四

papers基本含义

n.纸;纸张;报纸;文件;文献;

v.贴壁纸;

paper的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

I had papers relating to the children which my wife and I had to sign.

我有一些关于孩子的文件需要我和妻子签字。

原型:paper

paper基本含义

n.纸;纸张;报纸;文件;文献;

v.贴壁纸;

He wrote his name down on a piece of paper for me.

他把他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交给我。

第三人称单数:papers

复数:papers

现在分词:papering

过去式:papered

15.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篇十五

一、图式理论简述

“图式”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 他把图式看成是“原发想象力”, 认为每一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着纯概念性的东西, 而图式就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桥梁。30年代英国实验心理学家巴利特在康德图式概念的基础上, 创立并发展了图式理论, 在《记忆》一书中指出:“图式是指每个人对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存储方式, 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 是被学习者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 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陈风华、高永刚2009) 。

图式是人类认知的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 对语言现象的领悟是建立在对世界的看法、感知和概念化的基础之上。当人们在理解、吸取和表达信息时, 需要将已有的信息和新汲取的信息相结合, 因为人脑中已有的信息图式和结构架有助于对新信息的解读码和整理。汲取的信息只有与这些图式完全配对, 图式才能起作用, 才能完成对这些信息加工完善的整个过程。推广开来说, 学生大脑中已储备的英语知识对他们掌握和运用新知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即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二、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听力理解过程的实质是听者大脑中已储存的背景知识 (即图式) 与新信息相互协调渗透的过程, 同时也是新信息在大脑中建立和存储的心理认知过程。听者在听力过程中, 不单单是一字一句地被动地接受听力材料, 更重要的是主动、积极地运用图式理解材料, 从获取的材料中明白意思。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听者脑海中的图式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 (李文英2005) 。首先, 在听的过程中, 听者根据储存于大脑中的原有知识和体会, 对已经听到或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判断或估计, 这样可以激发大脑快速有效地搜索相关背景知识, 与新获取的信息进行结合, 使听力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降低, 同时也提高了正确率。其次, 图式是人脑中已存在的知识, 听者听到的每一条信息都会激活其他的相关图式, 一旦在听力过程中遗漏了某些内容, 大脑便会协调已输入的信息和已存在的图式, 对遗漏的内容进行推敲、判断、添加, 直到还原原文。

三、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通过图式理论可以得知:如果人们对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掌握得越多, 理解起来就会越容易。对于学生来说, 要想在听力理解中得高分, 就必须做到“智勇双全”:“勇”指的是反复训练, 身经百战, 而“智”则是注重背景知识的储备。作为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听力策略意识,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李玮2013) 。

(一) 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英语听力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要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 就必须激活他们大脑中已存在的知识, 用这些先前的图式解析听到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背景知识, 那么听力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听力的难度也会随之降低。在听力教学中, 教师们经常会遇到明明听力材料很简单, 没有任何生词, 而学生却听得一塌糊涂的情况, 其原因就是学生并未激活相关的图式知识。所以, 要提高听力效率, 学生就得储备丰富的背景知识, 而背景知识越多, 也就越容易激活图式。教师可以在播放听力之前, 先给学生就即将要听的材料做一些简短的介绍, 列出重点单词和词组, 这样可以快速、有针对性地唤起学生大脑中的图式知识, 使他们卸下包袱, 轻装上阵。

(二) 完善构建新图式

经过多次实践教学, 教师们往往会发现, 如果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掌握得越多, 听起来就会越容易些。因此, 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 教师们很有必要花上一点点时间, 给学生介绍一些涉及材料的背景知识, 比如地方文化特色、当地风俗习惯、政治经济概况、历史背景等,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克服听力前的恐惧心理, 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 让他们在大脑中建立新的图式, 提高听力水平,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听是一种积极思考的过程, 学生除了要具备“听懂”的能力, 还必须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即能够猜测出材料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根据一些单词或是句子的意思就能预测出后面的内容, 那么他们就会更有目的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还可以对自己的猜测进行检验。因此, 教师要在听力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通过分析书本上已给出的文字材料和答案选项,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材料来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 使学生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 更有兴趣地学习听力。

(四) 采取有效的听力教学模式

听力过程其实是需要师生互相合作的, 并不是单一地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首先, 在听力开始前, 教师可以根据材料布置一些难易分明的任务, 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寻找答案, 并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安静、独立地去听,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其次, 在听力过程中, 教师要将讲解与播放录音穿插进行, “光听不讲”或是“光讲不听”是不可取的。一味地讲解或者播放录音, 不仅会让学生变得毫无耐性, 也会增加他们对听力课的疲乏厌倦感。在听力课上, 教师可以对某些重点难点进行翻译和讲解, 告知学生问题症结所在;或是邀请学生参与互动, 请他们谈谈对听力材料的想法意见等, 这样一来会使他们明白听力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 通过他们自己的策略是可以提高听力水平的 (谢寒星2013) 。最后, 当听力播放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体讨论和自我评价, 讨论主要是为了发现在听力过程中的失误或是不足之处。自我评价是相互间吸取经验和教训, 获得鼓励, 享受实时交流和乐趣。

结束语

不得不说,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为听力教学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及颇有成效的实施途径。英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和丰富大脑中的相关图式,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传授给学生好的方法, 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听懂听力材料, 从本质上提高听力水平和听力教学效果。

摘要:听力作为英语语言运用五大技能之一, 一直是困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图式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详细阐述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来提高整体听力教学效果。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教学,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陈风华, 高永刚.2009.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4) .

李玮.2013.基于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4) .

李文英.2005.试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外语语言文学, (3)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血站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实施方案下一篇:三下乡汇演主持稿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