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育活动方案(共12篇)
1.教师体育活动方案 篇一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学校阳光体育活
动方案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健康地学习和生活,积极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 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同时也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我阳光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
三、组织机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向xx
组员:校委会成员 体育教师 各班主任
实施督察小组:值周教师
四、活动要求:
人人有参与项目,班班有团队,学校有比赛。
五、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内院及各乒乓球台
六、活动实施时间:
活动实施时间主要为两阶段:
1、上午大课间时分,时长30分钟。
2、下午4:15到4:35进行30分钟体育锻炼。
七、活动目标:
1、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全校师
生能深刻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并把这种观念深入到生活中去。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
2、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献身和友爱精神,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3、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八、活动实施主要内容:
1、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特将转呼啦圈、滚铁环、跳长绳、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作为阳光运动的主内容。
2、坚持并有效地发展学校竞技团
队项目:田径运动水平,足球运动能力,乒乓球技能。
3、在每天的活动中穿插如学校的特色教育,如校园集体舞等活动。
九、活动实施方法:
1、加强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搞好学校田径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的日常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
2、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大型体育运动活动。每学期末评比“阳光班级”和“阳光少年”,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展示活动,把阳光体育活动真真正正的搞下去。
十、活动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艺、趣味体艺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
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2、合理安排,有效利用
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3、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阳光班级的班主任和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物质励,并将活动成果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班级、学生系列考评中,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4、严格组织,强化管理,安全第一,制订严格紧密的安全紧急预案,有强有力的措施和救助方案。
2.教师体育活动方案 篇二
1、由施予者向开发者的转变
所谓施予者向开发者的转变是针对教师对体育教材的优化与创新而言。在是几点体育教学或者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教师仅仅是照搬书本上或者现成的活动方案 (组织形式),缺乏自己创新的做法。如今,随之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书本上知识早就不需要我们老师加以传授。如果,我们还是以最权威者的身份自居,那么我们必将被学生所淘汰。为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角色,向一名开发者的身份转变。在体育教材上要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创新与革新。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全社会为之发展的目标,未来的教育就是创新发展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 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之上,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客服困难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是完全地否定已有的东西,我们是立足于实际的要求有序的加以优化。
2、由传授者向促进者的转变
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是体育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而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阳光体育运动既要给予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又要给与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经验,能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能够在失败和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奋勇拼搏, 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传授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要做到上述内容,体育教师必须要从传统传授者的角色上向促进者进行转变。
3、由强制向引导者的转变
具有“健康的身心、坚强的意志、蓬勃的活力”学生群体是国家和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进行正确的引导,尽量少些强制。“引导者”是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生动感受和体验联系起来。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主要表现为积极的引导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与提高等。然而现在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差,肥胖,瘦弱,怕吃苦等等原因,部分学生害怕上体育课,加上达标和考核,就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引导他们自己设计计划并执行,体现主动性,使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的初期体育教师应该多运用表扬和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少利用量化的成绩和考评来刺激学生,随着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适当增加学习难度,让学生充分感受经过努力而成功的乐趣。
4、由管理者向主导者的转变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而抹杀了很多学生的天分,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师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肯定学生的学习优势和潜力, 积极的参与学生组织的一些活动和采纳学生的一些创意性的方法和手段,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就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者,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体育实践能力,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
总之,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由实验转向全面实施之际,认真审视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角色特征,并”进而通过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师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新课改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角色往往体现出时代和社会的烙印,这也决定了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把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发展的。体育教师的角色必定反映当前所处时代的要求,与所处国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体育教师要紧随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对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加以确认、判断与转变。
摘要: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但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角色转变的不及时就是其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认为,在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开发者、促进者、创新者和引导者。
3.教师体育活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中学体育;新课标;课外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200-02
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突显出体育教育急需要解决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问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能够显示出体育课的效果,然而,这都需要体育教师专业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本课题就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现状的认识,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探讨:
一、中学教师对体育课促进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认识
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描述,教师们都有一致的见解。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体现在:上课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运动难度稍有变化容易受伤;“不愿意动”的学生增多。
就学校目前的现状,体育课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不能够达成。同时,中学体育教师无奈于体育加试的框架与应试教育带给体育被弱化的事实,只能在体育课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运动。另外,学生不能够完成课的内容,体质的下降致使教师无法采取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二、中学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认识
2012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历经了13年的改革,重新站在我国体育教育的最前沿,引领和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课程》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来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目标,改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体能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目标。《课程》中增加了体能和技能的权重,正式将提高体能列入目标。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把“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从而说明我国体育教育和欧美体育一样,进入“运动教育”时代。体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
1.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目标认识不统一。调查得知教师把选择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认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却把传习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提高放在最后,说明了体育教师想表达体育课的目标不应当放在运动技能的提高上,应当首先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教师也潜意识地认为,运动技术和技能不应当是体育课的重点,应当通过运动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把增强学生健康主线贯穿于体育课中。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则可以促进学生规律参与运动,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2.中学教师对体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极其分散。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目标的认识涉及到多个方面,体现了对体育课目标了解的不清晰,把握不准确。表现在:将体育的功能与目标混淆,如娱乐、交往等;将考核作为了目标,如中考体育加试等;课外体育训练的目标也被列入体育课目标中,如输送人才等;将水平目标列入了体育课目标中,如学会一两项运动项目;与其他目标相混淆,如全面发展、传授教学内容等等。
3.影响体育课因素的分析。调查得知,“体育课目标明确”被选择为影响教师上好体育课的最主要的因素。国外大部分文献将通过学校体育课干预学生体育活动关系到5个方面:课的目标、教师培训、教育材料、改变学校一天的活动形式,及运动设备的易得性。从访谈的结果统计,中学教师没有形成体育课目标的统一认识,势必影响了体育课目标的实现。
4.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知。
大部分老师都听说过,有少数的老师比较了解,还有少数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已经出版了2012年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老师认为,现在的体育课没有达成目标,而且目标制定得比较盲目。因为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确切地指明学校体育课应当怎么做。最重要的是,目前高中的学生仍然是以适合儿童的最基本的体育课内容上课。
三、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了解
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许多文献中被列为与体育课相联系的指标。将对教师的访谈精确地生成数据,与出版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以综合评价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包括了(1)教师对于年轻人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了解及理解,即对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的理解。因为鼓励学生终生参与体育活动,始终被认为是体育老师这个职业的目的。(2)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信息的出处,这往往涉及到为什么要给学生上体育课的问题。(3)与全国或全国其他地区的相关数据作对比,了解邯郸市学生对体育爱好和兴趣的目标达成的程度。
1.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了解。一些年青的教师认为,“初中的学生有很多参加了外面的办的体育培训班”。
大多数的老师,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如果要按每周规律的基础上参加体育活动,这个比例很少。对有课外专业运动训练的学校,教师认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没有课外专业运动训练的学校,教师认为更少。教师表达了学校出面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愿望。认为,学校的态度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关键因素。
一些教师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青少年参与的活动类型显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广度。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和以前相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是直线下降的,并且各年代也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也有一些人则认为和以前相比,学生参与了更灵活的活动类型。学生参与活动的类型已转向更少的竞争,和更多娱乐型的活动,他们更愿意和朋友一起活动。特别指出,初中的学生更偏向于娱乐目的的活动,而高中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参与了“健康和健身”的活動。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喜欢的,受到体育环境的影响。当政策和环境发生变化,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的变化恰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
2.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信息的反应。年长的教师感慨于现代化的产品占据了学生们的闲暇时间,剥夺了学生们身体活动的机会。更加感慨体育课可用的教材大大减少,学生在课外参加的活动也并没有被列入到体育课的教材中。
年轻的老师表达了不能估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认为学校空有“阳光体育”的号召,没有实际行为,中学仍然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水平的标准。在外面参加各种体育培训班的学生大都在双休日时参加,参加各种比赛如拉丁舞比赛、跆拳道比赛等也是以个人的名义报名参赛的。同时年轻的教师也认为,学生在校外参加的活动很难做为体育课教材。
就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目标,教师并没有表达出学生可以独立地参加锻炼的能力。即通过对课外体育活动调查,体育课也没有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也就没有达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的目标。
通过以上得出结论:
(1)学校体育课没有达成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
(2)大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的目标表现出认识不全面,不统一。
(3)老教师认为,现在的体育项目的设置不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目标。
(4)教师们认为现在的体育环境不利于学生培养体育的兴趣。
4.公司体育活动方案 篇四
(草拟稿)
冬至大如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公司将每年的冬至日定为公司的公祭节。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为增强员工身体素质质,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公司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使各项运动项目有序开展,特制定公司公祭节体育活动方案如下。
一、运动项目分类
1、个人参赛项目:
(1)传统运动项目:中国象棋、五子棋、乒乓球、羽毛球、跑步。
(2)趣味运动项目:呼啦圈跑步、套脚漏瓢运河沙、盲跑撞大运。
2、集体参赛项目:
(1)传统运动项目:蓝球、乒乓球双打、羽毛球双打、双扣、接力赛、拔河
(2)趣味运动项目:长板拖鞋赛跑、螃蟹赛跑。
二、比赛办法
A、个人传统项目
(一)中国象棋、五子棋
1、赛制:淘汰赛。每一轮比赛获胜选手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直至决出冠亚季军。
2、比赛方案:
(1)所有参赛选手抽签决定参赛序号。(建议参赛人数为32人或16人或8人)
(2)第一轮对阵形式:从1号开始,相邻两个序号的选手为第一轮比赛对手(即1号对2号、3号对4号„„依此类推),胜者进入第二轮比赛,轮空的选手直接进入第二轮。
(3)第二轮对阵形式:
1、2号的胜者对3、4号的胜者,5、6号的胜者对7、8号的胜者„„依此类推。(说明:A.如果第一轮有轮空的选手,进入第二轮的获胜选手为单数,最后序号的获胜选手与第一轮轮空的选手对阵;如果进入第二轮的获胜选手为双数,就在第一轮淘汰的选手中抽签决定一人与第一轮轮空的选手对阵。B.如果第一轮没有轮空的选手,进入第二轮的获胜选手为单数,最后序号的获胜选手轮空直接进入第三轮。以后各轮比赛出现类似情况照此处理。)
(4)以后各轮比赛均比照第(3)项规则进行。
3、比赛规则:
(1)谨慎思考,落棋不悔;
(2)提高效率,5秒内落棋;
(3)出现和局,抽签决定胜负;
(4)文明比赛,重在参与,友谊第一。
(二)乒乓球单打、羽毛球单打
1、赛制:淘汰赛。(与中国象棋赛制相同)
2、比赛方案:(与中国象棋方案相同)
3、比赛规则:
(1)每局11分,采用每球得分制。一局决胜负,领先2分及以上取得11分者为胜;当比分出现10:11时,继续比赛,领先2分者为胜。
(2)开赛前投掷硬币决定场地位置和先发球权;
(3)每发5个球后交换发球权,直至决出胜负;
(4)文明比赛,重在参与,友谊第一。
(三)800M赛跑
比赛规则:
(1)比赛一次进行,最先冲过终点线的三名选手分获前3名。
(2)比赛开始前,所有参赛选手全部站在起跑线后做好准备,听从裁判员指挥。
(3)当裁判员发出“预备”指令时,各参赛选手立即进入起跑准备;当裁判员接着发出“跑”的指令时,所有选手才能越过起跑线起跑,不得抢跑。
(4)崇尚体育道德,遵守比赛规则。比赛过程中选手之间不得互相推搡、拥挤,后面选手超越前面选手必须从空处绕过,前面选手不得有意阻挡后面选手超越。否则取消参赛资格和成绩。
(5)文明比赛,重在参与,友谊第一,安全第一。
B、集体传统项目
(一)篮球
1、赛制:淘汰赛。每一轮比赛获胜球队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直至决出冠亚季军。
2、比赛方案:
(1)所有参赛球队抽签决定参赛序号。
(2)第一轮对阵形式: 1号队对2号队、3号队对4号队、5号队对6号队、7号队对8号队,胜者进入第二轮比赛。
(3)第二轮对阵形式:
1、2号的胜者对3、4号的胜者,5、6号的胜者对7、8号的胜者。
(4)第三轮对阵形式:第二轮的胜者决冠亚军,第二轮的败者争夺第三名。
3、比赛规则:
(1)一个球队正式球员五人,其中一人为队长,至少有一名女性队员,候补球员最多3人;
(2)每场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
(3)开赛前投掷硬币决定场地位置,上半场结束后交换场地;
(4)比赛开始时,由裁判员在球场中心点垂直向上抛掷篮球,比赛双方各选一名球员站在本方场内靠近中心点处争夺,比赛正式开始;
(5)40分钟比赛结束时,双方比分相同,进行延时赛,比分首先领先者获胜;
(6)每场比赛一个球队替换选手的次数不超过5次,且应在20秒内完成;换人时间应选在有人犯规、争球、叫暂停等时刻;裁判可暂时中止球赛的计时;
(7)每名球员一场比赛各有 4次被允许犯规的机会,第五次犯规必须退场,且不能在同一场比赛中再度上场;
(8)比赛不采用30秒、10秒、5秒及3秒规则;
(9)文明比赛,重在参与,友谊第一,安全第一;
(二)乒乓球双打、羽毛球双打
1、赛制:淘汰赛。每一轮比赛获胜球队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直至决出冠亚季军。
2、比赛方案:
(1)所有参赛球队抽签决定参赛序号。
(2)第一轮对阵形式: 1号队对2号队、3号队对4号队、5号队对6号队、7号队对8号队,胜者进入第二轮比赛。
(3)第二轮对阵形式:
1、2号的胜者对3、4号的胜者,5、6号的胜者对7、8号的胜者。
(4)第三轮对阵形式:第二轮的胜者决冠亚军,第二轮的败者争夺第三名。
3、比赛规则:
(1)每局15分,采用每球得分制。一局决胜负,领先2分及以上取得15分者为胜;
当比分出现140:15时,继续比赛,领先2分者为胜。
(2)开赛前投掷硬币决定场地方位和先发球权;
(3)乒乓球双打每发5个球后按照对角线原则交换发球权,直至决出胜负;发球必须发在对方对角线一半桌面内,接球时必须一人一板不得连接,否则判对方得分。
(4)羽毛球双打每发5个球后按照对一人一次的原则交换发球权,直至决出胜负;发球员必须站在本方球场的右下角或左下角发球区发球,一个球员可连续接、扣球。
(5)文明比赛,重在参与,友谊第一。
(三)4200M接力赛
比赛规则:
(1)每个参赛队4名队员,每名队员接力跑200M;
(2)比赛一次进行,最先冲过终点线的三个队分获前3名。
(3)比赛开始前,各队第一棒队员站在起跑线后做好准备,听从裁判员指挥。
(4)当裁判员发出“预备”指令时,各参赛选手立即进入起跑准备;当裁判员接着发出“跑”的指令时,所有选手才能越过起跑线起跑,不得抢跑。
(5)下一棒选手必须在上一棒选手越过接力线后才能接棒继续接力跑。
(6)崇尚体育道德,遵守比赛规则。比赛过程中选手之间不得互相推搡、拥挤,后面选手超越前面选手必须从空处绕过,前面选手不得有意阻挡后面选手超越。否则取消参赛资格和成绩。
(7)文明比赛,重在参与,友谊第一,安全第一。
(四)拔河
1、赛制:淘汰赛。每一轮比赛获胜队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直至决出冠亚季军。
2、比赛方案:
(1)所有参赛队抽签决定参赛序号。
(2)第一轮对阵形式: 1号队对2号队、3号队对4号队、5号队对6号队、7号队对8号队,胜者进入第二轮比赛。
(3)第二轮对阵形式:
1、2号的胜者对3、4号的胜者,5、6号的胜者对7、8号的胜者。
(4)第三轮对阵形式:第二轮的胜者决冠亚军,第二轮的败者争夺第三名。
3、比赛规则:
(1)一个拔河队10人,其中男队员6人,女队员4人;
(2)赛道为一条直道,红色中心线画在赛道中间,两端白色标志线离红色中心线距离为2m;
(3)开赛前投掷硬币决定场地方位,参赛队员按照选定方位依次站在本方赛道白色标志线以外,拿起拔绳并双手紧握但不得拉紧拔绳,听候裁判员指令;第一位队员要尽量握住靠近两米线外侧的绳子,脚位不能超过两米线;
(4)比赛开始前,由裁判员将拔绳上的红飘带与赛道上的红色中心线对齐;
(5)当裁判员发出“预备”指令时,双方参赛选手立即进入用力准备,收紧拔绳,但不得用力并保持红飘带与红色中心线对齐;
(6)当裁判员发出“开始”指令时,双方选手立即用力将拔绳拉向本方赛道侧,当红飘带越过一方的白色标志线时,比赛结束,该方获胜。
(7)文明比赛,重在参与,友谊第一,安全第一;
C、个人趣味项目
(一)呼啦圈跑步
(二)套脚漏飘运河沙
(三)盲跑撞大运
D、集体趣味项目
(一)长坂拖鞋拖鞋赛跑
5.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篇五
为认真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
每天“两操”、课间活动及下午第三节课后的30分钟。
2、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广播操《七彩阳光》(时间15分钟)
师生随着音乐轻轻的走出教室下课,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操场,随音乐整队列做广播操。
负责:各班班主任老师
第二部分:课间操自由活动(时间15分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队列训练、健身操排练等。负责:班主任及体育教师。
第三部分:游戏活动(时间20分钟)
以年段为单位,成立游戏活动中心,在学生午间进校后自由开展活动。一至三年级在周三课间操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教学生游戏;四至六年级周四在课间操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教学生游戏。
负责:各年段游戏中心成员、班主任 第四部分:自由活动时间(时间10—20分钟)
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在下午第三节下课后到操场自由活动,可以跳皮筋、打球、跑步、快乐体育乐园活动等。监督:值日教师
3、运动安全保证
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着由小到大科学运动规律安排运动量。
在整个活动中,指导老师除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外,必须注重学生活动安全,特别是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在老师亲自指导下合理使用,杜绝一切哪怕是微小的体育伤害事故。
二、竞赛安排
以班级为单位跳大绳比赛——四至六年级参加,时间10月29日下午。
三、活动小结
1、时间:12月下旬
2、表彰项目:评选“校园阳光体育使者”,表彰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评选“校园体育明星”,表彰在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教师中评选“阳光体育”活动指导师,表彰在活动中指导成绩出色的教师。
花江镇永睦小学
6.趣味体育活动方案 篇六
一、活动名称:趣味体育
二、活动主题:娱乐身心、激扬青春。
三、活动宗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四、活动目的:一方面它比拓展训练更具趣味性及凝聚性,能更好地把部门文
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增进员工与员工之间亲密感,从中不仅能学到团队协作,同时也能让大家发挥个人的长处。另一方面,它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繁
忙工作以后的我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它的趣味性、竞技性及观赏性给人另一
种新奇,容易使整个活动行成热烈、兴奋、互动的气氛,某些能力也能进一步
得到锻炼。此外,还能增进同事的学习交流以及结识优秀的人。
五、活动参与对象:餐饮、会务全体员工。
六、活动时间:2014年4月—6月(具体时间待定,临时通知)
七·活动地点:康体区域。
八·活动负责人: 组长:(闫进)总调度
副组长:(李玉萍)组织协调
组员:(李超、何兵、秦瑞婷、杨洁)后勤保障
(李永伟/万淑仪)裁判、布场
具体活动细则简介如下:
(一)搭桥过河
一、项目类型:户外素质拓展游戏、竞技娱乐游戏
二、参赛人员:每队派六人上场(2男4女)
三、场地要求:一片空旷的大场地比赛赛距:30米
四、需要道具:小地毯(报纸或者毛巾布等)
五、竞赛方法:赛道两头各一组,每组分三人自由组合,起点组手持四块“小地毯”,由第一名队员向前搭放“小地毯”,第三个队员不断地把身后的“小地毯”传给第一个队员,三人踩着“小地毯”前进30米,其距离为30米(以一篮球场宽为准,来回),要求脚不能触地,绕过障碍物回到起点,待三人全部过界后另一组将接过“地毯”以同样的方式往回走,最先到达起点的为胜。按时间记名次,按名次记分。
六、竞赛规则:
(1)、参赛队队员在起点线外准备。待一组队员全部到达终点时另一组才能开始接力。
(2)、比赛过程中只要有脚触地的情况,均视为犯规。并按触地次数对比赛用时给与增加。
七、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战略战术,训练团队内部的协调能力。
评分细则:1·最佳合作团队奖一名。
2·最佳策划奖一名
八,其他
1.尊重比赛,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2.裁判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比赛前由各班解读比赛项目细则,让参赛人员更加清楚各项比赛流程和规则。
4.禁止非参赛人员进入比赛场地,打乱比赛秩序。
5.保持场地的卫生。
6.请各班参赛队员准时到达比赛场地,比赛时间不到者作弃权处理。
7.望各部门认真组织部门的队员参加活动,并组织好后勤工作及本部门的啦啦队。文明比赛、文明助威,充分展现各部门风采。
8.遇不可抗因素(如下雨),比赛日期另行通知。
(二)地雷阵
一.游戏类型:户外游戏、团队素质拓展游戏 二.游戏时间:15~30分钟
三、游戏人数:至少12人,越多越好。
四、所需道具:
1、每对参赛者一块蒙眼布。
2、两根约10米长的绳子(30英尺)。
3、一些报纸,使用对角线约1500px(2英尺)的硬纸板、胶合板代替亦可。用来代表游戏中的“地雷”。
五、游戏目的: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促进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充满活力。
六、详细步骤:
1.选一块宽阔平整的游戏场地。
2.安排不参加游戏的人做监护员。当参加游戏的人较多时,游戏场地会变得非常喧闹。这是一个有利因素,因为这会使穿越地雷阵的人无所适从,难以分清听到的指令是来自自己的同伴,还是来自其他小组的人。3.让每个队员找一个搭档。
4.给每队搭档发一块蒙眼布,每队搭档中有一个人要被蒙上眼睛。
5.眼睛都蒙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布置地雷阵了。把两根绳子平行放在地上,绳距约为10米(30英尺)。这两根绳子标志着地雷阵的起点和终点。6.在两绳之间尽量多地铺上一些报纸(或是硬纸板、胶合板等)。
7.被蒙上了眼睛的队员在同伴的牵引下,走到地雷阵的起点处,挨着起点站好。他的同伴后退到他身后两米处。评分细则:1·最佳合作团队奖一名。
2·最佳策划奖一名
八,其他
1.尊重比赛,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2.裁判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比赛前由各班解读比赛项目细则,让参赛人员更加清楚各项比赛流程和规则。
4.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打乱比赛秩序。
5·保持现场的卫生。
6.请各班参赛队员准时到达比赛场地,比赛时间不到者作弃权处理。
7.望各部门认真组织部门的队员参加活动,并组织好后勤工作及本部门的啦啦队。文明比赛、文明助威,充分展现各部门风采。
8.遇不可抗因素(如下雨),比赛日期另行通知。
(三)羽毛球比赛
道具:羽毛球及球拍
参加人员:不限人数,据人数来分组,多组进行
比赛规则: 1).羽毛球初赛初赛采用1局定胜负制,决赛5局3胜制。2).比赛开始前双方球员先以抛球方式决定选择先发球或接发球。每球得胜的一方可获得1分,在所有双打及男子、女子单打赛事中,出现20:20平手时,先得20分的球员有权选择加分延长比赛(延长相差分为2分),或不加分继续比赛。
3).第一局的胜方,在第二局开始时先发球。每局完结之后可以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
4).每完成一局比赛,双方球员得换边作赛。在一局决胜负或第五局比赛期间,若以21分为一局,双方球员应在首次出现11分时换边继续比赛。发球时,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必须站在对角的发球区内,但两脚不能触及发球区的界线,并且两脚都必须有一部分与地面保持接触,直至把球发出为止。发球时球拍必须先击中球托部份,而球亦要从低于发球员腰部的位置发出。在发球的整个过程中,拍杆应指向下方,并且整个拍头要低于拍柄部份。在双打比赛中,发球员或接发球员同伴站立的位置不限,但不得阻挡对方球员的视线。
5).发球后,比赛便算正式开始,双方球员交替击球,直至一方犯规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场区内为止。
6).重发球在以下情况,裁判员会宣布重发球:(1)在并非发球的情况下,羽毛球过网后挂在网上。(2)发球时双方的球员同时犯规。
(3)在对方球员未有准备下发球。(4)羽毛球在比塞进行中解体。
(5)司线员及裁判均未能判决球是否出界。重发球时,双方积分不变,由原发球者继续发球。7).单打比赛
当发球方的得分为0或偶数时,发球员及接发球员都应站在自己右方的发球区内准备发及接发球。若发球方的得分为奇数时,双方便应站在自己左方的发球区内发球及接发球。在加分延长比赛阶段时,双方球员便应以该局的总得分在适当的发球区内站立。发球区继续发球。若发球员犯规或球落在发球方的场区内,其发球权便告丧失,并得转对方发球,但分数则保持不变。8).双打比赛
任何一方获得发球权后,都必须先从自己右方的发球区内发球。发球后,只有接发球者一人才可击球,自此之后,双方任何一名球员均可将球回击对方,直至其中一方犯规或球落地为止。若接发球方犯规或球落在接球方的场区之内,发球方便得1分,并且由原发球者继 发球。若发球方犯规或球落在发球方的场区之内,原发球者便不能继续发球,改为对方发球,双方的分数则按直接得分计分。若该发球属该局的第一个发球权,则改由对方发球。比赛开始时,站在自己右方发球区内发球的球员,在该队的积分为0或偶数时,亦 在右方的发球区内发球。反过来说,比赛开始时,站在自己右方发球区内接发球的球员,在该队的积分为0或偶数时,亦应在右方的发球区内接发球。相反的情况亦适用于各自的同伴。胜方的任何一名球员在下一局均可先发球,而负方的任何一名球员在下一局均可先接球。评分细则:1·最佳合作团队奖一名。
2·个人实力奖一名。(男女各一名)
3·最佳魅力奖一名。(男女各一名)
4·最佳默契奖一名。
八,其他
1.尊重比赛,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2.裁判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比赛前由各班解读比赛项目细则,让参赛人员更加清楚各项比赛流程和规则。
4.禁止非工作人员与参赛人员进入比赛场地,打乱比赛秩序。
5.持场地的卫生,保持现场的卫生。
6.请各班参赛队员准时到达比赛场地,比赛时间不到者作弃权处理。
7.望各部门认真组织部门的队员参加活动,并组织好后勤工作及本部门的啦啦队。文明比赛、文明助威,充分展现各部门风采。8.遇不可抗因素(如下雨),比赛日期另行通知。
2014年4月
餐饮会议室
附件一:备选活动
七、益智类
1、知识竞答。规则:每组3—4人共分为四组。| A、个人必答题环节 B、小组必答题环节 C、小组抢答题环节
2.心有灵犀。
游戏规则: 1四个代表队依次上场,每队两人。一个人比划一个人猜。
2、猜词过程中,不许说出词条中包含的任何字,否则该词条作废。
3、谁是卧底。
游戏人数:最好7个游戏者,1个卧底,若干不明所以围观者。
游戏规则:在场7个人中6个人拿到相同的一个词语,剩下的1个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语。
每人每轮只能说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不能直接说出来那个词语),与不能让卧底发现,也要给同胞以暗示。
每轮描述完毕,7人投票选出怀疑是卧底的那个人,得票数最多的人出局,俩个人一样多的话,待定(就是保留)。
若有卧底撑到剩下最后三人,则卧底获胜,反之,则大部队获胜。选择词语的话要选择有关的词语好,比如胡子和眉毛,猪肉和牛肉等等
八、体育类:
1、三人四足跑。规则:每三人一组(一男二女)用丝带捆绑一
起向前走,间距为50米,用时最短的一组为胜。
2、袋鼠接力跳。规则:每组五人(三女二男)相对站立,间接20 米,每组用一个麻袋,参赛者将自己的腿装进麻袋中,双手提着麻袋边沿向前跳,跳到最后将麻袋交与队友,直到全部跳完为止,用时最少的一组为胜。
3、双剑合璧。规则:每队派12人参加(六男六女),平均人数分在场地两边,相距30米,两人背靠背夹住气球来接力,到对面换给另一对的同伴返回,以接力的形式进行。最快终点的对获胜。
4、集体跳绳。规则:每队派8人参加,8人为一组(四男四女),在两分钟内,跳的次数最多者就获胜。跳绳方法前后摇绳均可。|
5、众人一心。规则:每队派8人参加,8人一组(四男四女),要求8人双手搭肩,从起点起跑,不可出现摔跤和放手现象,(出现以上现象着放弃比赛资格)手始终在另一个队员的肩上,以最后一名队员通过终点为准。距30米,用时最短的对为优胜队。比赛中应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员的裁判为准。
6、表演赛:三人篮球表演赛(两男一女),以得分多者为胜。
7.教师体育活动方案 篇七
1 大课间体育活动性质与特点
1.1 目的任务的多向性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操作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参加、主动锻炼的活动。它能够发展学生的体能, 增强学生身心健康, 并促使他们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 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大课间活动不仅能调节学校紧张的学习节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使学生能展示特长, 陶冶学生情操, 拉近师生距离, 积极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1.2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运动负荷。在选择活动内容时, 根据学校师资、场地、器材、班级、学校情况等, 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资源, 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及身心发展特点, 选择适合学生并且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一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自编集体操、游戏等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活动要求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全员参与。
1.3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在组织形式方法上, 要科学地分配活动时间, 合理的划分活动场地, 设计入场退场的路线。开发教师资源, 挖掘潜力, 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发挥特长、集思广益, 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 学校领导和教师就要进行反复研究, 制定学校总活动安排表, 每周每天班级活动内容、地点都要精心组织和安排, 都要全员参与管理, 确保“大课间”活动健康有效开展, 进而提高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管理能力。
2 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
2.1 实质意义与外在形式的差异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点是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形式灵活、强度适宜, 既有统一的组织形式, 又有张扬个性点的特色活动, 打破了原有广播操的单一模式, 不仅能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 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开展变化多样、组织灵活、适合学生年龄、身心、个性特点的体育活动, 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教育功能, 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2 内容设置与组织形式的现状
大课间活动不仅注重活动的内容, 要能达到身体锻炼目的, 要富于教育意义,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好与坏的关键在是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时代风格, 能够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 激发学生蓬勃向上。还要形式新颖、活泼、简化, 要不断更新。如果学校在在选择活动项目时盲目地赶潮流, 盲目地设置项目, 必然会减弱学生的积极性。总之, 要讲究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而不能单独地从某一角度去分析, 现如今不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内容仍然比较单一, 变化少, 缺乏趣味性, 老是那几个项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的降低。
2.3 资金、场地、器材设施的状况
长期以来, 在许多地方, 学校体育投入在学校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比较少的。资金不到位, 场地、器材设施就没有保障, 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加上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造成人均运动场地和可供活动的器材不足。在许多学校, 场地不足、器材设施奇缺简陋破旧的现象是非常突出的, 往往是几十个人抢一个篮球, “僧多粥少”的现象屡见不鲜。
2.4 组织工作与计划制定的设计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 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评价体系。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执行部门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认识不够深刻, 这就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很难从某种量化的角度进行相关的组织和管理, 任何一种新生的事物都不缺少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干预, 它在活动开展的大方向上要充分地做出科学分析, 从而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
2.5 组织者业务水平的能力分析
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广泛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离不开好的组织者。其本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一直以来, 组织者培训机会少, 对外交流与学习机会也比较少, 教师参与培训的面很窄。各学校几乎都是在借鉴其它学校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计划, 使得组织者对外的交流与学习机会也比较少, 视野思路不够宽。而且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需要, 帮助提高自己业务能力效果不明显, 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高组织者各方面的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 以达到此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做的更好的目的, 组织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
3 大课间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
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生理负荷的安排, 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 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 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活动时间最好安排在25~30分钟, 学生的脉搏次数最好控制在140次/分以内, 这样会有利于消除疲劳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 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的调整。
3.1 活动流程
大课间活动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 时间为30分钟, 以音乐为背景串联全过程。由集体做操热身活动和分组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游戏、身体素质、器械、球类、体操练习等相结合的活动。具体活动流程分为:进场。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当提示音乐响起后, 各班学生有秩序地跑步进场到各班指定位置;集体操。当集体操音乐响起时, 全体学生做热身操;自主练习。各个班按指定地点分成若干个小组, 按不同项目进行自主活动;放松操。根据音乐提示做各关节放松动作和深呼吸动作;带回教室。以班级为单位解散。
3.2 活动项目
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师资情况, 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认识和季节与气候的变化, 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项目的设计, 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角度, 对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一些项目设计。
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等。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
民族传统项目。开展打陀螺、踩高跷、滚铁环、武术、舞狮子等活动, 继承和发展祖国的文化遗产, 让学生的体育活动向自然回归、向生活靠拢, 形式贴近学生实际。
集体舞蹈。如健力操、武术操、韵律操、轻哑铃操、体操棒操等。防止学生压抑的情感久积成疾的活动, 使学生在愉快的锻炼中、在挥洒的汗水中释放不快, 促进心理和身体的整体健康。
新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是指在国际上比较流行, 国内开展不久或国内新创的, 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适当加入一些新兴运动项目,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活动组织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 大课间的管理者应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负责制管理。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 把大课间列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主要领导亲自到操场, 参与活动, 提高全校师生的重视程度。其次, 班主任要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 从思想上引导学生, 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第三, 体育教师要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 乐曲的选择。负责班级进退场的安排, 组织而生检查评比大课间, 八大课间列入到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考核中。
3.4 活动要求
全员参与。大课间是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 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保护者, 同时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师生全员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器材准备。大课间活动所需器材由学校购置、师生制作。在每天第一节课课间休息时各班安排学生, 到体育器材室领取并提前摆到各班活动所在位置, 第三节课课间休息送回体育器材室, 自我器材随身携带, 活动中爱护器材。
活动秩序。学校按年级、班级划定活动区域, 各班学生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 防止出现活动时区域不明显导致的乱串、乱跑等一些混乱现象。每个场地都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并且参与到活动, 教师在督促学生安全活动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4 大课间体育活动对策与思考
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要有创新性。只有不断地创新, 大课间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因此,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活动。在规定音乐旋律中, 大课间活动中的一些选择项目, 如游戏、舞蹈、自编操、健美操、球类项目、武术等, 以班、组、个人为单位, 让学生们去创新, 要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大课间活动在突出了创新教育的同时,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而且, 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大课间相对体育课更注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性、选择性及学生个性, 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相对校园竞技性体育活动而言, 大课间更注重活动参与的广泛性, 从而可以有效实现“人人参与”;相对传统体育项目, 大课间活动既弘扬传统体育文化, 又能吸引学生有效参与, 丰富了大课间的内容与形式,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网络和机构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 合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网络和机构进行管理、协调和评估。形成以校长为直接领导, 体育老师为带头人, 班主任为责任人, 任课老师起辅助作用, 学生认真参与的安全管理网络图, 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积极投入“为安全、保安全”的防范活动中, 真正做到学生大课间与教师大课间的有机结合。班主任为各班级第一安全责任人, 通过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正面宣传教育, 并对特殊体质学生统一登记。每日带领班级学生到指定场地活动, 并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其他任课老师由学校统一安排, 深入到各班级, 全过程跟踪学生的课间活动, 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开展活动, 并加以合理的指导。值周老师和学生会干部每日巡查,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反馈。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安全氛围, 保证学生在尽情锻炼中快乐成长。
4.2 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变换形式
灵活多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容易激起学生们的体育兴趣, 但同时也容易淡化或遗忘, 当然这也是由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当我们长期反复地开展某一些活动时, 学生就会对此感觉到枯燥乏味, 对活动内容就会降低重视程度和兴趣。因此, 体育教师要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通、创新。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 先集体操后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项活动的组织形式。首先全校学生做统一的集体操 (广播操或自编操) , 在活泼的音乐伴奏下, 学生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心情。然后各班进行各项活动, 如跳单绳、跳长绳、踢毽子、球类等。 (2) 单个自编的校园操或特色项目的组织形式。例如有的学校开展搏击操的学习或校园集体舞的活动。 (3) 不同项目定期轮换的组织形式。例如, 在室内开展观看录像NBA篮球赛、棋类比赛和室内游戏等, 在室外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室内和室外隔周轮换, 或者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不同项目间的等时轮换。
4.3 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力度
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导作用, 适时进行交流;积极开展学校、年级、班级之间的大课间活动的评比工作, 建立激励机制;努力发掘和培养学生与教师体育骨干, 发扬学生与教师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从大课间内容入手, 进行班级管理评价:评价各班出操情况。每班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病、事假及值日生除外。评价各班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是否有说笑、混乱现象。评价各班出操速度。按时出操, 快速在指定位置站好。评价各班出操质量, 是否整齐、是否到位、整体效果如何。评价各班每班所带器材情况。所备器材是否满足全班学生参与, 无器材是否进行其它活动练习。评价各班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每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是否有闲谈、静坐、静站现象。评价各班班主任跟操情况。班主任是本班学生的核心, 管理作用非常重要, 因公不跟操除外。对于无其他原因不上操的学生要有详细的记录并定期报政教处, 定期通报, 并对不认真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以致校纪处分。大课间的评比可作为每月评选文明班集体的条件之一。真正创设一个文化的、生活的和课程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舞台。
4.4 重视组织者的业务水平培训
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广泛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离不开好的组织者。实践证明, 这一改革对学校师生身心发展的效果十分明显, 从而激发了我们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思考。组织者本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但是不能光依赖教师的思维活动, 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很多学校, 组织者的培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培训机会少, 对外的交流与学习机会也比较少, 教师参与培训的面很窄。二是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效果不明显, 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三是大课间活动要有新颖、有观赏性和独特的风格, 必须更多地依靠我们的学生。因此, 要想提高大课间的质量, 就必须充分集体的作用。
[责任编辑:盛琳颖]
摘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对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综合性考察, 也是对学校组织、协同和执行能力的检验。大课间体育活动拓展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的视角, 为教师有的放矢地选择教育方式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探讨了大课间活动对身体锻炼的涵义、特征、功能, 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 分析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对大课间活动工作计划进行制定, 探究大课间体育活动对策与思考, 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提供个案参考。
8.教师体育活动方案 篇八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教师健身现状
0引言
陕西省高校众多,高校教师群体在社会中影响力很大。他们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等对其他人群具有很强的示范、渗透和辐射作用。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他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对推进西部开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从代表陕西省不同经济地域的延安、西安、汉中三地区中的12所高校(重点院校3所,普通及地方院校8所,民办院校1所)随机抽样不同专业教师(不舍体育教师)6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300人,女教师300人,年龄21~59岁。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家和陕西省的有关全民健身工作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30余篇(部),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经有关专家鉴定后确定调查内容。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2份,男297人,女285人,有效回收率97%。
1.2.3数理统计法对收回有效问卷的各项数据运用SPS$10 O软件进行了统计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显示,对体育活动“很喜欢”和“喜欢”的教师人数高达72.3%,不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只占4.9%。这说明陕西省高校教师对体育健身活动有较大的亲和力,有较高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性。
2.2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从调查结果看,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为28.2%,低于全国1996年体育人口34.1%的平均数。从性别看,男教师为32.3%,女教师为23.9%;从年龄分组看,青年组(35岁以下)为36.1%,中年组(36~45岁)为161%,老年组(46~60岁)为36.8%。体育人口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男高女低”。
2.3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目的与动机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目的与动机中选率依次是强健身体(30.8%)、防治疾病(17_4%)、调节精神(16.8%)等。可以看出,他们对体育健身活动最本质的健身功能认知程度较高,与此同时,对体育的养生、健心功能有一定的认识,锻炼目的与动机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2.4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项目调查显示,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呈现选择的多样性。大体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以养生祛病为主的活动项目(跑步、散步、效游、武术、棋牌);一类是以健身娱乐为主的对抗性球类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足排球),而且第一类项目的选择率高于第二类项目,由此看出,更多的教师把体育健身活动当作修身养性的手段。
2.5陕西省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次数与时间调查结果表明,能够坚持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只占2.2%,每周3次以上的占15.1%,每周2-3次的占25.1%,每周一次的占35.2%,偶尔参加活动的占17%,另外有5 3%的教师一周基本上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教师有45.1%的人每次在30min以上,54.9%的人在30min以内。可以看出,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强度和次数明显不足,表现出知、信、行不统一性特征。
2.6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形式调查结果可见,个人单独活动、与朋友自由组合活动、与家人一起活动是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反映出他们参与健身活动的自主性很强,注意发展个性,促进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
2.7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场所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场所主要是以学校公共体育场、马路等非收费性场所为主,对收费性场所选择较低。说明了目前他们选择活动场所的低消费倾向,以简单、方便为选择初衷。
2.8影响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没有锻炼习惯是影响陕西省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主观因素:工作忙、无人指导、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他们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客观因素。这从另外一面说明了相关部门对他们的宣传、支持、引导不够,亟待改进。
3主要结论
3.1陕西雀高校教师对体育健身活动的总体认知程度较高,参与意识较强,这是多年来高校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结果。
3.2陕西省高校教师对体育活动的价值取以健身为主,活动内容多为养生祛病项目;活动次数和强度明显不足,运动能力总体平均值很低。
3.3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偏低,女教师及中年组教师是影响体育人口生成的主要因素。
3.4陕西省高校教师体育活动多以自发为主,缺乏引导和指导i活动场地主要是学校公共体育场、马路等非收费性场所;没有锻炼习惯,工作忙等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4建议
4.1继续加强对陕西省高校教师正确健身观念和终身健康理念的宣传,广泛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健身手段和健身方法。
4.2陕西省高校教师应将锻炼的强烈欲望表现在实际行动上。转变为了健康而锻炼的观念成为在健康的时候就开始锻炼的观念,这样才不至于在失去健康后才想到锻炼。
4.3女教师及中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健身活动,各高校及相关部门应重视对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宣传、组织和引导。
9.体育活动小组方案 篇九
1、寓教于乐原则:让学生运动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做人。
2、全面性原则: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活动内容形式多样,让学生有可挑选性。
4、安全性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5、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追求活动的实效性。
二、体育课外活动项目设置
田径类:奔跑类游戏、跳跃类游戏
体操类:健身操、艺术体操、垫上运动
球类: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其他类:小型比赛等
三、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及活动内容
1、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高一年级体育活动时间。
2、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高二年级体育活动时间。
3、每个班级具体活动内容、场地由各年级体育备课组安排。学生活动内容每周交换一次。
四、体育课外活动工作要求
(一)班主任
1、按时带领本班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在整个活动中,班主任带领、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好活动课。
3、及时和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安排好活动内容。
(二)体育教师
1、体育课外活动的指导工作由相关年级的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教师按分管区域提前5分钟到达活动场地。
2、指导帮助体育委员带领本班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素质练习。
3、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达标锻炼和做好小型竞赛裁判工作。若有小型比赛,体育教师负责裁判工作;无比赛活动,体育教师分区域定点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进行帮助保护。
(三)体育委员
1、负责活动前、后集中本班学生并考勤。
2、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和身体素质练习。
3、负责归还运动器材。
4、及时和班主任、体育教师联系,反映本班活动情况。
五、体育课外活动的考核与评价:
1、由各年级干事负责对本年级各班活动课的组织情况进行统计和督查,每月上报德育处一次,作为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依据之一。
10.体育活动方案策划 篇十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掀起体育锻炼热潮,提高我潇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
二、主题
以“学习使我进步、文化促我成长、运动让我健康”为主题、形式多样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三、实施原则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既阳光体育运动应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避免成人化。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全面性原则。既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主题鲜明的集体项目、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20xx年1月—6月)以我校传统体育项目乒乓球运动为龙头的阳光体育运动,带领、帮助、和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
2、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3.开足开齐体育课,其中小学1--6年级每周3节、无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在全校普及“两操一活动”,即:眼保健操(一天不少于2次)、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
5.加强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
第二阶段(20xx年7月—10月)采取多种形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1.继续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2.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学校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学生评价机制。
第三阶段(20xx年10—12月)
1.结合本校特点,以区运动会、镇春季运动会及开展越野赛等运动项目的体育比赛为载体,学校根据实际条件,开展乒乓球、长跑特色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展示体育锻炼成果。
2.继续抓好“教体结合”,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发挥体育教师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五、实施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横幅、广告橱窗、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全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媒体、大型体育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要根据教育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和落实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4.强化培训,全员参与。今后要加大专(兼)职体育教师、班主任和有体育专项特长的科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辅导作为教师学年考核的一项内容。
11.教师体育活动方案 篇十一
一、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保安式”指导
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体育活动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但是,由于空间大,幼儿完全释放自己,任意奔跑,恣意玩耍,有时不会顾及周围情况,户外也就成了意外多发的场所。于是,很多教师出于一种保护欲,首先想到幼儿的安全,在指导时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那里不准过去!”“这个不许玩!”等,画框画圈地限制幼儿活动。
(二)“法官式”指导
户外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发展动作技能、增强体质的活动,它也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发展的载体。在玩耍中,幼儿们三五一群自由组队,难免会发生摩擦,产生小矛盾。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当“法官”。一旦有幼儿告状行为,她们喜欢评定“这个对的”、“那个不对”,习惯把幼儿的行为认定为对或不对两个极端,而错过了一次次可以提升幼儿经验和动作发展的机会。
(三)“牧羊式”指导
在现实中,户外体育活动仅仅成为教师提供器械,幼儿随性而玩的一种活动,对于活动过程中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放任自流。胆大能力强的幼儿善于挑战,多种能力会得到提高,而胆小能力差的幼儿则止步不前。此时的教师正在眼观六路,只关注是否有不安全因素产生,没有想到及时介入引导。待时间一到,大呼一声:“我们收拾好器械回教室里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弱的幼儿充其量也只是和器具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又何谈动作技能的发展、多种能力的提高呢?
二、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一)凸显支持行为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那就有必要给幼儿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一些条件(显性和隐性),为幼儿的学习做强有力的支撑。
1.关注幼儿特点,优选活动内容。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动作发展提出三条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因此,选择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动作技能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实现体育目标的有力保证。幼儿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既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也促进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消除了一些不安全因素。
有的孩子在跑跳之后,往往满头大汗了还在继续运动。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上要注意活动量的巧妙搭配。如在跑跳的同时,可以增加走平衡来缓解运动量,也可以通过谈话讨论引导孩子去关注运动中的安全问题。
而“好玩”则是实现体育目标的首要条件。一个活动是否能达到所预设的目标,关键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因此,为幼儿提供足够丰富的自选空间,让孩子尝试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探索和创造,既有助于幼儿锻炼身体,又能增强运动的趣味性。
2.重视幼儿发展,合理规划场地。
通常,幼儿园户外场地有塑胶、草地、砖地、水泥地等质地,在考虑适合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时,要考虑到地面材质特点是否适宜发展动作技能,不能因为场地受限而影响发展。例如拍球活动需要硬一些的地面,四散跑可以考虑到塑胶地进行,推拉车可以安排在水泥地上进行。经过场地规划后,既让幼儿的动作技能有了充分发展,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不安全几率。
3.追随幼儿活动,巧妙摆放器械。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投放了较多供幼儿选择的器械,幼儿在教师的辅导下,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同伴,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这时,总会出现有器械被“冷落”的现象。如一次在某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教师提供了呼啦圈,多次招呼幼儿过来玩,可却无人问津,教师也参与去进行跳跃,可排成一字型的呼啦圈还是静静躺在那里。一会儿,另一位教师过来把呼啦圈摆成圆形、三角形、S型。很快,一些幼儿被吸引了过来,他们尝试着、跳跃着,而且还自己动手摆放出多种形状,玩得不亦乐乎!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原因:几乎每次玩呼啦圈首先想到的是练习跳圈,在摆放时通常思维是连成一条线,一字型摆放最为常见。对幼儿来说没有新鲜感,不足以吸引他。而摆放出不同的形状后,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有挑战性,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再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事先摆放了三条长凳子,一字型摆放,让幼儿练习平衡。可总有几个幼儿不管老师怎么鼓动,都不敢尝试。于是,老师重新摆放了长凳子,把它靠到了墙边。再去鼓励那几个幼儿试一试,那几个幼儿果断上去了,一旦感觉走不稳就会去扶一下墙。从以上可见,当运动器材所要求的动作难度较大时可以通过调整摆放场地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畏惧的心理,让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大胆接受新的挑战,促使其动作的发展。
(二)彰显合作引导
教师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捕捉最佳契机,积极介入引导。
nlc202309012351
1.适时适度介入。
在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教师过多限制或放弃指导,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良好的发展。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会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适时、适度地指导也正是《纲要》精神中“尊重幼儿”这一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如在一次玩球活动中,老师发现一群幼儿突然围在一起不动了。上去一看,只见一幼儿抱着球坐在地上,另几个幼儿围成一圈,七嘴八舌说个不停。原来是几个幼儿在玩抢球游戏,发现一幼儿老把球抱在怀里,根本无法抢到很不高兴,纷纷指责。老师询问了情况后,和幼儿一起讨论,定下三条游戏规则:拿球的人不能抱球不放,要用一只手不停拍球;抢球的不能用两只手,也只能用一只手抢;不能推人。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投入了游戏。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自主形成的游戏还缺少规则的支持,在游戏中容易出现困惑,游戏进程受阻。当老师发现后,马上引起关注,但她并没有立即介入,而是较好地把握了教育时机,静观其变,留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直到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才介入其中,引导幼儿讨论制定规则,保障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2.玩伴角色介入。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成为旁观者或提醒者,作为教师自身的积极参与更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运动技能技巧的关键是模仿,因此,教师可以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亲身示范,为幼儿模仿提供范本,这样的参与,既有利于解决活动中的技巧问题,又大大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激情。其次,“玩伴”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一个呼啦圈不仅是用来转的,还可以是跳的,可以连环套着当车跑,可以立着当圈滚,充分发挥幼儿运动中的创造力。
3.有趣的语言介入。
教师介入活动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简练,把时间留给孩子们。可用幼儿喜欢的纸球宝宝等之类的角色语言,也可以用幽默的语气来调节气氛,获得孩子们的喜爱,也可以制造语言情境,给幼儿活动的动力,这样孩子们更能深入角色,活动的量就能达到。
我国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中指出:“我们主张幼稚园中第一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在指导户外体育活动时,不应该再是“保安”、“法官”、“牧羊人”,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运动器材、自由结伴、自主运动,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从而发展幼儿走、跑、跳、爬、平衡、投掷等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能力,激活幼儿潜在的心智,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12.教师体育活动方案 篇十二
1. 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
作为幼儿教师, 在幼儿体育教育活动中, 应以幼儿的语言和行为为线索, 来判断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且能运用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 再结合幼儿的一贯实际表现, 主动性发现幼儿的纵深问题, 然后有针对性的解决幼儿的深层问题;这些都与其年龄有很大关系。幼儿教师年龄结构是指在幼儿园中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群体各年龄段人数的比例分布。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 它能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幼儿教师群体的创造力。本文调查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分布见表1:
N=192
统计显示, 其中25岁以下的有99人, 占总数的51.6%;25岁以下的幼儿教师, 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没几年的学生, 他们大部分都还处在由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 整天都是忙于学习和掌握“如何上好幼儿教学课”的方式、方法及运用的教学原理上, 而没有时间思考“怎样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 更谈不上教学经验与实际的相结合了。26-35岁的有17人, 占总数的8.9%,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教师, 处在教学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 幼儿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原理已经掌握娴熟, 能够游刃有余的从事幼儿教学工作;3 6-45岁的有51人, 占总数的26.5%;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教师是幼儿园队伍的中坚力量, 能够担任较全面的教学工作, 并能指导年轻幼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45岁以上的有25人, 占总数的13%, 这部分的幼儿教师经验丰富, 但知识陈旧僵化, 加之精力有限, 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由此可知, 郑州市市区幼儿园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上趋于两极分化。思想活跃、敢于创新、精力充沛的年轻教师有示范动作的能力, 但综合教学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年长教师教育实践经验丰富, 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迁移能力, 但缺乏与幼儿互动劲头, 更缺乏埋头苦干的精力。这种年龄结构对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一定制约作用。
此外, 在调查中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许多年轻郑州市优秀幼儿教师都去了工资和薪酬待遇较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 因此, 也无形中减少了优秀的新生幼儿教师力量, 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 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
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是指专门从事幼儿教育的人群, 以从事幼儿教学工作为职业的群体, 其所受教育经历的总体分布状况。而学历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经历,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所具备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准, 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反映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水平。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 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知识属启蒙性的, 但内容非常全面, 目前比较共识的划分成5大领域, 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各领域即相互渗透, 又有所区分。而幼儿教师一般都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且大部分教师都会负责幼儿园早操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教学等体育教育工作。因此客观现实对幼儿教师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 相应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表2是对郑州市40所幼儿园教师的学历结构进行调查的结果。
N=192
统计显示:大专学历的有109人, 占总数的56.8%;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对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力扶持和教育投资, 将原有的中专幼师改造成高等专科幼师院校。中专学历的有64人, 占总数的33.3%, 这部分主要以近几年各个中专学校扩招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 他们大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专业业务能力较差;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9人, 占总数的9.9%, 这些主要来自近几年本科师范类院校招生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总体而言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 学历结构分布较为合理。但他们绝大多数毕业于幼儿师范院校, 尽管学习了幼儿身心发育的一般特点且具有基本的幼儿教学方法, 具备相应的舞蹈技能, 但缺乏专业的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合理的运动技能形成理念。统计结果同时显示, 体育院校毕业生只有5人。由此可以看出, 郑州市幼儿园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配备显然不合理,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过少的情况不能适应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 严重影响了郑州市幼儿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3. 结论与建议
3.1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化, 即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多、创造力强的青年教师少;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干预, 提高青年幼儿教师的劳动待遇, 保证幼儿园教师年龄结构的合理分布。
3.2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呈现大专和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为辅的较为合理的学历结构分布, 但体育专业教师严重稀缺;针对这一状况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组织幼儿园教师的体育教育技能再培训工作, 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同时应加强对体育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提高幼儿园体育专业教师的比例。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影响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幼儿教师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两方面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化, 即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多、创造力强的青年教师少;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呈现大专和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为辅、体育专业教师稀缺的状况。
关键词:幼儿教师,体育教育活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
参考文献
[1]邓秀菊:《幼儿体育与素质教育》[J].聊城大学学报.2003.3
[2]沈建华等:《上海市幼儿体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5
【教师体育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体育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方案06-16
体育教师09-18
体育教师专业理论09-27
体育教师教学叙事10-21
体育教师工作反思12-11
体育教师实习日志12-18
体育教师教师调职申请书范文06-27
小学体育教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提纲11-28
体育教师年度工作反思06-18
初中体育教师研修计划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