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2024-09-25

学校园林规划设计(共11篇)

1.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篇一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园林位于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图书馆前,总面积约5600m2左右,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10~15%,绿化面积约占65~75%左右.主要包括入口处的大门小雕塑、主广场、假山喷泉、花架、广场与喷泉、主楼后花园中的亭子……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生活、休息、活动场所。另外,未来国家开放低空领域,相信肯定有很多小型私人飞机,另加上六安城市的定位,肯定有很多富商大贾,因此,特意把园林整体设计为人眼的形状,在高空中一览无遗,作为城市中美好景象的一部分,一方面为城市做了贡献,一方面能像迪拜的海滩一样,为我们学校扩大了知名度。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及对称为主,在游园以及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主干道设计宽度为6米,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3~5米,路边人行道的宽度为1.5米,园路的宽度为1.5~2米。

整个学校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整、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在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主要道路的设计为线形规整式道路,而所有园路均采用了自然式,园路的线型设计以方便游人游览整个游区为主,同时也满足学生们晨读和休息时的使用。道路绿化以遮荫为主,行道树主要选用樟树、银杏等。同是兼具美观,有牡丹、玉兰等。根据整体景观布局以及局部景观设计的要求,先整体后局部,逐步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学校出入口是学校绿化的重点,在主道两侧,种植绿篱、花、灌木及树姿优美的常绿乔木,使入口主道四季常青,也可种植开花美丽的大乔木,间植常绿灌木。

校园主入口区位于校园的南部,面临着城市主要干道。主要包括主校门、入口广场、主景花坛、行政办公楼、停车场等。因此处是学校向外界展示自我风采的窗口,所以整体绿化采用规整式布局,体现学校庄严的风格。两排雪松并排栽种,体现宽阔庄严的气氛,进门的层叠式花坛给予人们鸟语花香的意境,过后便是一片空旷的广场,然后是旗台与行政主楼。

教学区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所以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假山叠水的小广场与一座单排花架,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山水的结合,前面加上植物的种植,给学生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教学楼前的景观设计是采用了中国古典自然式的布局形式,宽阔的广场为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可供学生们和老师们学习、娱乐、聊天等。

喷泉小广场在主楼与学生居住的主要通道上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中间有四个喷泉,象征了学校一年四季兴旺发达,在旁边设计了合欢与银杏结合的绿化设计布局,象征着学校的师生们天天欢乐,并且可以像银杏一样永葆青春。座凳的设计可以使师生们一边观赏喷泉,一边来学习。地点选择了在此处目的不仅为的是可以使在主楼边上有景,更重要的是在居住、区和教学区有一个的过渡阶段,喷泉后的一排五角枫给予此处一片红红火火的气象。

林区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树种的组合,三座亭子的搭配布局,是林区的主要景观,微地型的设计与亭子其结合,让亭子的位置提高,边上的绿化设计上主要是采取了乔灌木的结合,整个小林区的规划设计通过路分成了不同的景区,分别有牡丹园、柳园等。各个游园有机相融,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

在图书馆前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一座雕塑位于其中,因考虑到此处为图书馆,门前的规划与绿化设计中,行道树主要为雪松,园路的设计与广场的巧妙结合,既方便了学生与其后部的林区的相通。雕塑的设计是一座古代孔子的人物雕塑,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多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图书馆与运动场之间种植了很多的白杨树、泡桐,目的为了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使图书馆这样的学习区与活动区有一定分隔。林区内主要选用了一些乔木类树种,种植比较密集,使学生在运动之后不会感到闷热,还可以在此休息学习。

此外,学校的喷泉也为大家在夏天酷暑之时,游玩戏水提供方便,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注重人本的发展思路,园区可释放大量的观赏类鱼类,以金鱼为主,水中人工投放其适合食用的植物草本类,组成一个天然的人工生态系统,一则清净水源,二则饲养鱼类,实则经济实惠。

学习之余,去广场运动运动,看看花草树木,嗅闻天然花香,观看假山绿水,与鱼群为伴,以星辰为伙,远观日月,近看江山。远处喷泉洒脱,近来意气风华。人群熙熙攘攘,风光飘飘洒洒。多么美的风光,真感慨校园之美景。

2.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篇二

关键词:园林学校,绿地,种植景观,改造实施

1 引言

北京市园林学校是一所以园林专业为主体和重点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的建校方针是“设施设备标准化、校园环境景观化、景观环境教学化、教学环境人文化”, 所以校园绿地的景观不仅对受教育者的审美内涵、道德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校园绿地还承担着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因此校园绿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 园林学校校园绿地建设概况

2.1 校园建设历程

北京市园林学校于2004年8月迁至房山区良乡广阳西路, 新校址占地约66200m2, 其中绿地面积约20000m2。大部分绿地于2004年8月完成施工, 完全建成是在2005年。之后学校又不断地进行校园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 以逐步实现校园景观的规划蓝图。

2.2 校园绿地的功能和分区

园林学校的绿地除了要具有一般绿地所共有的功能外, 还要具备供学生课程实践的功能, 所以在规划时将绿地划分为10个教学示范区, 分别为:春花植物、秋色叶植物、新优品种、岩生植物、藤本植物、名花名木、温室花卉、沼泽植物、盆景、宿根花卉教学示范区。

3 种植景观改造的原因、原则及步骤

3.1 种植景观改造的原因

首先, 为了给学生搭建专业实践的平台, 近些年校园绿地的种植施工基本由高年级学生利用实践课来完成, 由于学生经验不足, 时间有限,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景观欠缺的问题。其次, 绿地中园路现状和设计图的园路位置上有一定的偏差, 影响了施工时植物种植点的准确性。再次, 在施工时有些苗木的规格与原设计相差较大, 有些树姿不符合设计要求。另外, 植物经过几年的生长, 有些树势较弱, 需要替换。以上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 学校决定逐步改造绿地的种植景观。

3.2 种植景观改造的原则

改造设计要尽量符合原规划设计的思路;以最低的造价来实现最具行业水准的景观, 即在现状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不要大批移动生长良好的植物;解决校园绿地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3 种植景观改造的步骤

第一步, 实测并绘制出所要改造绿地的平面图。此次实测采用的是测量精度较高的全站仪, 时间选择在植物还未长出繁茂枝叶的初春, 这样有利于实测时取点。

第二步, 仔细核对实测的现状图和原设计图纸的不同, 并多次踏勘现场, 分析现状, 进行设计构思。

第三步, 结合原设计, 再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提出改造方案。

4 种植景观改造的具体实施

改造工作按照学校绿地的分区逐一完成, 本次改造的重点是春花植物、秋色叶植物、新优品种植物、名花名木和岩生植物教学示范区。

4.1 春花植物教学示范区的种植景观改造设计

春花植物教学示范区即教学楼南侧的绿地, 在校园西南角, 面积约2700m2。

4.1.1 春花植物教学示范区的种植景观分析

该区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各种春花植物, 使学生足不出园即可认知植物的特性;其次, 通过春花植物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轻松愉悦的休闲环境。进入该示范区, 两条自然的园路随着缓坡穿行在绿地中, 为了顺应校园环路的走势和地形特征, 示范区的南侧主要进行了复层结构种植, 而北侧则是相对开阔的景观。在紧张的课程之余, 学生们可以在此进行短暂的课间放松和休息。这些景观结构和原设计思路是比较吻合的。

4.1.2 春花植物教学示范区的植物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从原设计思路来看, 对应教学楼西南门的南北向园路左右应该形成适当的夹景;在两条园路汇合处, 要形成重要的景观节点。但从现状来看, 对于这些细节并没有表现到位, 所以改造的重点内容就是南北向园路夹景和景观节点的处理。由于此处地势低洼, 雨天容易积水, 所以改造时将其地势稍稍抬高, 并采用耐涝春花植物水栒子、平枝栒子形成园路的夹景。景观节点的南侧则补植太平花, 进一步围合空间, 而太平花北侧补植沙地柏是为了留出透景线, 如图1所示。另外, 在山坡上还分别补种了1株山杏和1株山楂。

景观改造后, 适当地缓解了此地水涝的程度,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区别水栒子和平枝栒子的场所, 并帮助他们了解其生态习性。

4.2 秋色叶植物和新优品种教学展示区的种植景观改造设计

秋色叶植物、新优品种植物教学展示区即行政楼和图书馆南侧的绿地, 在校园东南角, 面积共约4000m2。

4.2.1 秋色叶植物和新优品种教学展示区的种植景观分析

此区域的景观构思与春花植物教学展示区相似。一条东西向的主园路随地形缓缓延伸, 连接了两个教学示范区。为便于行走, 对应图书馆和行政楼入口设计一条支路, 另有两条支路通往行政楼东侧。相对校园环路一侧种植较为繁密, 帮助强调环路的方向性;而相对行政楼和图书馆一侧种植较为稀疏, 以给行人视觉的缓冲。现状大体结构和原设计相符, 需要调整的也是一些细节。

4.2.2 秋色叶植物教学示范区的种植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秋色叶植物教学示范区需要着重处理的景观有: (1) 要注意主园路西侧入口处的景点设计, 这是由校门步入行政楼和图书馆的近路; (2) 要注意主园路的围合; (3) 要注意图书馆和行政楼大门的对景处理; (4) 注意秋色叶植物教学示范区向新品种教学示范区的自然过渡。在现状中, 我们观察到, 这些细节还需要突出表现。

由于此教学示范区的东侧间植银杏和碧桃, 所以主园路起点和西段的空间围合以散植碧桃为主, 再配置几株天目琼花形成主体景观, 随着路线逐渐向行政楼和图书馆延伸, 再通过天目琼花由碧桃路逐渐过渡到西府海棠路, 为了丰富景观层次, 主园路两侧还配置了适量的宿根花卉。西侧主园路入口处, 现状有一块景石, 改造设计增加了1株白皮松以此强调入口景观。此示范区的西北角即是图书馆入口的对景处, 改造设计增加了2株华山松, 和现有的2株华山松共同成为背景, 前景处群植了5株紫薇, 如图2所示。另外, 在主园路中部的两侧补种了10株网纹连翘, 顺利完成了向新品种教学示范区的过渡。

需要说明的有两点: (1) 由于此示范区的主园路走向与原设计图纸偏差较大, 所以改造时以尊重现状为主进行设计; (2) 对于校园入口来说, 春花植物教学示范区和秋色叶植物教学示范区应该是遥相呼应的, 所以碧桃路和西府海棠路的设计是为了考虑校园春天的整体景观。

4.2.3新优品种教学展示区的种植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新优品种教学展示区景观相对来说比较完善, 改造设计主要是查缺补漏, 为了围合空间在通往行政楼东的园路西侧, 补种了2株白皮松, 白皮松下补种了红叶小檗, 用来弥补原景观色彩单一的不足。

新优品种教学展示区的东南部, 地势较高, 植物种植主要以山野风格为主, 但是如果站在校园主环路的东南角仔细品味此处现状, 就会发现景观层次不够完整和清晰, 所以改造设计为了美化林冠线, 顺应地形, 更换掉1株长势较弱的白皮松, 分别增加了1株大叶椴、1株石榴和1株山楂, 而林下则大量补植绣线菊, 如图3所示。

新优品种教学展示区的北侧和名花名木教学示范区的南侧隔路呼应, 而名花名木教学示范区的南侧种植的主要是东京樱花, 所以改造设计时, 新优品种教学展示区的北侧也以补植东京樱花为主, 从而形成樱花路。

此处两个教学示范区景观的完善, 更好地为园林设计课程中植物种植设计的内容提供了学习的场所。

4.3 名花名木教学示范区的种植景观改造设计

名花名木教学示范区位于行政楼东侧, 在校园的中东部, 面积大约2600m2。

为了完善其北侧南北向园路的景观, 在园路西侧补植了元宝枫和鸡麻, 与园路东侧形成了呼应。另外, 为了顺应地形补植了牡丹、芍药和迎春。在丁子路口东侧补植了红叶小檗, 与其对面的丁香、木槿呼应, 不仅形成路口对景, 也增添了色彩的变化, 如图4所示。

4.4 岩生植物教学示范区的种植景观改造设计

岩生植物教学示范区位于教学楼北侧, 在校园的中西部, 面积大约2400m2。

4.4.1 岩生植物教学示范区的种植景观分析

该示范区主要通过岩石和岩生植物来体现山野风味景观, 也是学生认知园林工程课程中假山制作技术的场所。示范区被东、西、南3条主园路划分为东部、南部和西北部。东部紧邻校园主要人行路, 所以地势相对平坦, 景观以点石缓坡为主;南部依附教学楼, 主要景观为壁山;西北部是山石主体所在的区域, 顺应山石主体, 其地势也相对较高。

3条主园路的景观特色分明, 其中东路用早园竹夹道体现曲径通幽, 然后是豁然开朗的意境;北路为了映衬山石, 用的是油松夹道;西路南侧考虑到有壁山, 用风箱果和沙地柏表现山堍景观, 北侧呼应种植沙地柏和黄菠萝等植物。

4.4.2 岩生植物教学示范区的种植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在改造前, 岩生植物教学示范区的主要问题是, 岩生植物过少, 不足以形成原设计的山野风味。另外, 有些植物种植的位置欠妥需要调整, 具体的改造方案为如下几方面。

(1) 东部。植物景观风格为竖线条的乔木, 配以横线条的灌木, 通过地形参差连接, 并考虑四季景观变化, 形成绝妙景观。因此, 在点石周边现有的常绿植物基础上, 增加2株署桧, 2株西安桧, 围合空间的同时, 更加渲染了花石难分的气氛。在缓坡上补植了千头椿、山桃、山杏、红瑞木、迎春、孩儿拳头和蚂蚱腿子等体现山野趣味的植物。

(2) 北部。主要景观为借助地形和山石主体, 突出山林风格。通过对比原设计图, 在地势较高的坡地补种了美国白蜡、绒毛白蜡、小叶白蜡和梓树各1株, 集中展示该示范区美丽的秋季山林景观。另外, 依山就势, 去掉了2株黄菠萝, 补种了3株翠蓝柏和5株荆条。

(3) 南部。在山堍增加了铺地柏、2株风箱果和3株皱叶荚迷。

(4) 另外, 为了强调园路夹景, 东路两侧补种了早园竹, 西路补种了油松, 南路补种了平枝栒子、皱叶荚迷、丁香、葡萄荀子、六道木和金露梅。在山体石缝中补种了山葡萄、火棘、锦鸡儿、枸杞等岩生植物, 如图5所示。

通过改造, 岩生植物教学示范区成为了学生认知岩生植物的重要场地, 也是园林设计课程中我国古典园林知识学习的场所。

5 改造调整的实施成果

在绿地改造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定点放线, 按照设计要求选择苗木。目前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如图6、7、8、9所示。

6 结语

(1) 校园绿地改造要充分尊重现状, 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通过调整来达到完善和改造景观的目的, 而不是盲目地大动干戈或者重建。

(2) 校园绿地改造要经常进行现场勘查, 反复体会观察, 才能找到较好的改造设计方法。

(3) 改造设计更偏重对教学示范区和校园整体景观的把控, 对示范区主题的突出稍有轻视, 将在今后的绿地建设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蔡如, 韦松林.植物景观设计[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

[2]梁永基、王莲清.校园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徐德嘉、周武忠.植物景观意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4]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3.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篇三

【关键词】园林风景规划;园林道路设计;功能;类型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发展也及其迅速,特别是园林风景区的发展。园林风景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和运动的主要场所,

一、园林道路类型

1.变态路 园林根据周围建筑的需要设计成变态路,分别有磴道、休息岛、步石、踏级等种类,这样的设计能使园林道路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的融合起来。

2.游憩小路 游憩小路主要的功能是供游客娱乐和休息而设计的小路,并且能帮助游客通往园林更幽静的地方。这种小路较窄,通常设置在疏林山上、水边等地方。

3.主要园林道路设计 主要园林道路是指游客经常行走的道路,并且是允许小型车辆通行的道路,因此园林的主干道一般建设的宽度为4-6m左右,采用这个宽度建设的道路不容易造成人流拥堵等现场发生,并且在道路的两旁通常有绿化带。

4.次要园林道路设计 次要园林道路主要是为了补充主要道路而修建的,是对主要道路的一种补充,它能将景区和周围的建筑连接起来,通常宽度较主干道要稍微小一点。

二、园林道路设计原则

1.道路设计的灵活性 园林道路设计必须遵循布局的灵活性。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园林景观的走向为主要设计方向,大多是的园林道路呈现的是环形或中心放射性,这样的设计能较好的避免主次道路的断连,还能利用园林道路联通园林风景区和周围的建筑物,方便游客观赏园林。

2.道路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道路铺设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游客能较好的欣赏到园林的风景,因此园林道路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具有实用性。园林道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较多的人性化因素,使人性化的建设融入到园林道路设计中,并且要美观大方。

3.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方园林的风格不一样,大多数是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有关的,因此在设计园林道路时也要符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将道路设计的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更具有观赏性。

三、园林道路的功能和特点

1.组织交通功能 游客是通过园林道路对园林进行观赏的,因此园林道路对游客疏导和集散的作用,并且园林道路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就是通过园林道路对园林进行维修和护养等工作的。

2.划分景区、引导游客功能 园林的设计通常是以主题内容呈现的,园林的每个部分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具有相互联系的。园林中的道路设计可以将园林景区中不同风格或不同特征景观的园林进行区域性的划分,使园林整体更具有层次性,保证园林建设的形神兼具。除此以外,园林道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引导游客对园林进行观赏,能使游客深切的感受到园林的魅力。

3.观赏功能 园林景观在设计中比较注重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性,园林各部分的紧密融合能提高园林的魅力,园林道路则可以展现出园林景观的曲线美和整体协调性。作为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道路也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园林道路规划布局研究

1.平面成型布局规划 树枝式、带带式和套环式是自然风景园林道路规划布局设计的主要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所形成的园林道路能很好的将园林的区域划分清楚,方便行人和小型车辆通过,并且增添园林景观。

2.立面成型布局规划 立面成型布局的园林道路设计主要呈现出宽窄相接,直曲相继的形式,这样的布局能很好的将游客引入到园林的身处,使游客亲身的体验到园林的魅力,同时这样道路设计将游客游览过程与运动休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3.交叉路口布局规划 斜交方式的道路设计适合小型的道路,但是交叉点需要保证一定的距离,并且交叉的角度要适中,否则或影响到设计的整体美观性。园林道路中如果是呈现丁字形的交叉路口,则在路边需要添加一些相应的装饰物,并且需要在路口设计标示牌。

五、园林道路规划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不能因地制宜 在园林道路设计中存在许多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的有的来自以外界环境,有的来自于非专业人士的建议,有的来自于周围的建筑环境,因此园林道路设计中通常存在着明显的个人色彩,无法达到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导致设计出来的道路呈现出类型单一、过于模式化等现象,无法达到设计的标准要求。

2.园林道路出现断头、回头现象 园林道路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造成道路的断头或回头现象,这样不仅印象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还会造成园林的格局混乱。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避免出现道路的断头和回头现象。

3.园林道路数量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园林道路的数量和园林景观的面积是有密切关系的,园林面积较大,但是道路的数量较小会导致园林道路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游客在观赏园林的时候也不能深入到园林的内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园林面积较小,但是园林道路较多则会打破原有的园林设计局面,破坏园林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并且一旦游客增多会造成游客的擁堵。

4.园林的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园林景观道路中经常会存在交叉口,道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转弯半径不够,人们通常会选择其他的捷径穿过已有的绿化带,造成草坪或绿化带的破坏,这样不仅影响的园林的美观和整体性,也会对园林造成一定的伤害。

六、结束语

风景园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景观,它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道路作为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和规划中要考虑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设计出的道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园林本身的需求,同时还能与园林融为一体,更具有协调性和美观性。

参考文献

4.创园林化学校 篇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在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始终把绿化美化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目前,学校绿化面积达?多平方米,绿化率达到?%,胸径15cm以上的树木有?棵,品种涉及香樟、梧桐、水杉、广玉兰等,校园内还点缀有苏铁、剑麻等多种小型灌木,以及菊花、桂花、樱花等观赏花卉。校园景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形成了园林、楼、景、绿地融为一体的校园景观。?年,我校即被评为“襄樊市园林学校”。

一、因地制宜,长远规划

建校以来,我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始终与校舍改造同步进行,校园建筑面积增加的同时,校园绿化率也相应增加。建校初期,我们以种植养护乔木为主,近年来,我们转而注重校园花木品种的搭配,确保校园面貌年年有新变化。我们根据学校的布局特点,多次请专业人员到校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因地、节约、优美、育人为一体的校园绿化风格。我们始终坚持建设和绿化同步进行,首先保证搬移的所有花木按照规划要求百分之百的成活,如操场四周的香樟树绿化带、小操场周围的水杉、中心绿地中的灌木等,目前已经形成景观。

正是因为几年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这样一个原则进行绿化美化,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条路、两片林、四块坪”的绿化布局,保证校园四季常青,时时刻刻有绿色。这对改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严格标准,确保质量

为了做到严格标准,确保质量,保证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片片绿,美全校。首先,在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建设上我们坚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其次,我们从选品种,挖坑穴,运苗木,到栽种好后防倒伏、防旱涝等方面做到了全方位的高标准和质量要求,制定了严格的栽种保活责任制。将每棵树,每一株花,每一片草坪都做到了责任到人、到各处室组。规定凡是不按要求栽种的导致死亡的经确认后一切损失由当事人全部负责,并负责重栽。坚决克服短期绿化行为,要求从自身、从现在做起,为后人留下一片美丽的校园。三是,我们还将所栽种的各种花草树木登记建档,对胸径大于15cm的树木,编号登记并挂牌。由于我们的严格标准和质量,因而出现所栽种的各种花木和草坪嫩绿一片,长势旺盛,移栽和新栽的胸径大于15公分以上大树成活率在100%,整个校园基本达到了地面不见泥,草坪平整,花木旺盛、图案整齐美观的效果。

三、完善措施,强化管理

如何能够真正使绿化美化工作保质保量,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及部分教师和学生为成员的校园园林绿化领导小组和校园园林绿化技术指导小组,来具体领导和指导学校的校园园林绿化美化工作,从组织上确保园林绿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其次是从制度上保证校园园林绿化美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先后制订了《校园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关于校园园林绿化管理有关规定》、《班级园林绿化责任书》、和《考评细则》等园林绿化规章制度。同时还使绿化美化工作责任到班、组、人,并详细规定了他们的管理范围。做到了从规划----栽种----管理----效果等,做到有章可循,管理到位。再次是,我们把校园园林绿化的管理工作作为评优选模、先进班级和优秀学生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以此提示和督促全体师生不断提高绿化美化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了师生踩坪、折花,在景点上玩耍的不良现象。形成了人人爱绿,个个护绿,班班管绿的良好风气。

5.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篇五

【地理位置】

学校于201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规划布局十分合理,以功能空间、层次空间组合及色彩处理等多方面具有强烈的现代理念,初中、小学既同属一校,又相对独立,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合理分开,静态与动态分离,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功能配套十分完备,全部硬件按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标准高配,建有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电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阶梯教室、报告厅和风雨操场等。在景观和绿化设计上融入了德馨主题龙文化的元素,校内外分别建有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园、文化教室和文化广场,是一座园林式的高品质的学校。在县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我校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积极开展园林式学校的创建工作,现将我校创建市级园林式学校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建理念

“和谐、快乐”是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将其融入园林建设之中,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起到以物育人的功效。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校园大门左侧有林,走进林中感受“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的那分高雅,学习区域有园,学习之余小憩园中,安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那分宁静。校园中园林设计、花树搭配、景观安排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进一步认识到人与一切的大和谐,让这绿色的园林启示学生,发挥无声教育的功效。

二、创建过程

围绕创园林式学校工作,学校科学规划,加强管理,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健全机构,科学管理

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摆正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与发展中的位置。成立了创建“园林式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到区内外参观、考察、请教专家,建立了一个系列管理模式,即领导小组------总务处-------政教处、教导处------班主任及学生分工协作,共同管理的模式。徐志辉全面负责校园绿化环境的规划,督促各项工作的完成;郭常青负责绿化环境的管理,协调和督促工作的落实;邢宏敏具体负责绿化文化建设工作;总务处监管绿化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政教处和教导处负责宣传教育,将环境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班主任及学生具体负责本班绿化区的保洁与管理。精心设计,合理布局

校内花草树木品种繁多。植物配置依据科学性、艺术性的原则,适地适树,注意其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合理搭配树木花草,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手法,将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结合。校内绿化因各区的功能不同而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绿化区域------校园林地、乐学园、乐知园、乐行园和运动场,有校园林地的大气,也有乐学园、乐知园和乐行园的精致,更有运动场生态健康。

校园竹林地位于校门左侧,开阔的林地与高大壮观的校门相得益彰,透露出不凡的气势。整个林地设计巧妙,围栏式院墙并不妨碍校内林地向校外道路绿化带延伸,彰显了学校的开放思想。

乐学走廊在园林之中,取名“乐学”,意在将这里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园内学生活动空间相对较大,而且与庭园广场(禹锡广场)相通,给了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宽阔的视野和一个课间活动的快乐空间。园内花坛较小,造型雅致,花草树石搭配自然,园内简洁明了,留给学生够活动空间,更能彰显宣传栏中提倡的“师生共同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是理念,这是追求,这也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写照。在灿烂的阳光下,透过一花一树,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张张快乐的小脸,您不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吗?

运动场周边种有草皮,中间植有高大的树木,保持通透,又有一定遮荫。投掷场地紧挨校园林地,在绿树和草皮的环抱之中。亲密接触柔软的青草,静听小鸟的歌唱,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此时“运动、健康与生态”恐怕不是理念,而是一种现实,是一种享受了!

文蕴丰厚,润泽心灵

行政楼门前广场两侧植有高大的银杏,中间矗立的4根龙柱,银杏与八根龙柱将相辉映,竞势向上,给人以昂扬奋发的感觉。高大的龙柱上镌刻有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精选的句子,“少年强则国强„„”,豪言壮语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激发管理者创优质教育的豪气。

整洁的地砖铺就的阔大星空广场带给师生们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想起了温总理的诗,“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引发的是对宇宙奥秘的探寻,对精神力量的渴望。

宽阔的文化长廊,既是联系各功能区的纽带,也是文化传播的阵地。长廊上一个个小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了解到的是,浸润到学生心灵的中国悠久的历史、诚实守信的美德、勤学的精神和爱国的传统。乐学园内珠算模型让学生的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算术的奥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浮雕启迪学生学无止境。

环保在心,贵在行动

环保既是一种意识,也应该是一种行动。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环境教育课以及各种活动进行环保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学校出资建立了固体垃圾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垃圾得到及时处理,污水经处理后用来浇灌花草树木,用实际行动带领学生投入到环保之中。

三、精心管理,科学养护

绿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了确保园林植物养料充足,生长茂盛,我们注重管理养护,制定了《刘禹锡实验学校学校绿化养护管理制度》,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学校落实人员和资金,确保及时对园林绿化植物进行修剪、施肥、除草、杀虫等绿化养护工作,保证校园树木成活率,做到绿地整洁,植物生长茂盛,无病虫害,无人为破坏现象。学校还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绿化、美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绿化意识,提高了爱绿、护绿的自觉性。

6.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篇六

课程论文

院系:风景园林学院 专业班级:风景园林

姓名及学号:

“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

摘要

本文以“大生态观念”为前提,以专业科学的知识,列举了四种生态型的园林规划设计倾向,即:自然式规划设计、乡土化规划设计、保护式规划设计、恢复式规划设计。并且对每一种生态型园林规划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说明。

Abstract Onthe basis of Great Ecology and professionaldiscipline knowledge,we put up with 4 typesLandscapeArchitecture planning.Such as :Natural design、local design、protection design、recovery design.And then give examples to explain them.关键字:大生态 自然式 乡土化 保护式 恢复式

Key words: Greatecology Natural design

Local designProtection design Recovery design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地对自然资源的透支与不合理开发,导致目前世界的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被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其严重失调。在世界各国逐渐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及“大生态”观念的影响下,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重新引起人们的思考。

大生态学即广义生态学,它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因素(含生物因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意识流等运行规律的科学。

大生态学与深生态学所探讨的目标和涵盖范围是一致的,是以“地球生物圈内的一切物种的和谐永存”为探讨对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最高意识下探索人与自然关系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大生态将一切生态划分为“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大类型, 或者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两大类型,因为经济生态也应属于社会生态的范畴。

提出社会生态中的“政治生态”更为重要,这是社会生态的灵魂,是决定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质量的前提。大生态反对社会行进的盲乱,发展的冒进。指出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源在于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急功近利”和整体发展的“盲目失控”

基于“大生态观念”,我将对四个生态设计倾向,即: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式设计、恢复式设计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分析其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在此基础上发掘四种生态设计对未来人类社会和谐宜居的社会的作用与重要性。以下我将分别列举四个案例,对其的设计手法及内容进行说明分析,以深入了解这四种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

一、自然式生态规划设计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物质需求后,开始对生活环境提出要求,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开始向往原始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自然的田园,广阔的的天地以及清澈的流水。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各地开始重视自然式园林的设计开发,以希求人类在城市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安逸舒适,以为人们营造出亲近自然的休憩环境。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选择,对地形进行自然的营造,在硬景与软景的和谐统一下,创造出美观、生态、舒适、经济的生活环境。

自然式园林设计中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在园林中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植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体态美;四讲味香。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盆景、雕刻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长,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如承德避暑山庄集中国大江南北园林于一园之中,游览其中可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

以“南宁市五象新区良庆河、楞塘冲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南宁市五象新区规划总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00 万,是南宁市新的行政、文体、商贸服务中心,是具有多功能、综合性的宜居新城。良庆河、楞塘冲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之中,是南宁市水系规划“一江十八内河四大环城水系”中重要的环城水系之一,生态景观主要由良庆河、楞塘冲两个天然水体和一个人工开挖补水运河——楞良运河组成,其水源来自于天然江水及大王滩灌溉用水,河流流经五象新区,在良庆镇处汇入邕江。它西北部紧靠五象岭森林公园,北望青秀山风景区,中间环绕五象核心区,具有非常高的生态景观示范作用。

(一)、设计思路——“水为体,绿霓裳,文化魂”水为体。水是所有景观的载体,设计以理水为重点,强调营造自然特征的水体环境,在满足水工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展现河道的形态特征:滩、弯、汊、岛、岸,使整个景观工程构建在一个自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设计的生态及自然性。绿霓裳。设计在创造景观时,以植物、生物、地形等自然要素为设计素材,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效果,不同的景观段以不同的景观素材来营造特色,如密林、疏林、丘陵起伏、野生鸟天堂、鱼类繁殖地等,以此创造丰富多变、自然有趣的景观效果。

(二)、设计目标——水映绿林、回归自然河道生态景观营造以绿化造林为主,构建生态河道,让水质得到改善,让原有生物群回迁,重新建立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特征,重现自然、和谐、美丽的河道景观。

(三)、河道形态处理 凹岸、凸岸、深潭和浅滩交错的自然河道形态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良庆河、楞塘冲的整治结合现状地形采用以下几种类型,建成自然生态的河道形态。自然溪流型。根据河段功能,良庆河的上游部分以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为主,水深仅有0.3m~1.0m,因此河道形态采取自然溪流型。河滩型河道。良庆河中下游河道的护岸比较平缓,结合驳岸处理,作开敞河道。整个河岸铺设沙滩或只种植草坪,模拟自然河滩段,为市民玩沙、亲水、淋浴阳光创造条件。岛屿河汊型河道。楞塘冲上游的河道较宽,水深1.0m~2.5m,在保护原有河道过水断面的基础上,增开一条水汊,两条水道中堆土,形成岛屿。水汊上架设景观桥,方便市民上岛游玩。岛屿大小根据环境可大可小,大型岛屿可提供游赏场地,小型岛屿仅作为观赏设置。丘陵型河道。楞良运河的河道较窄,河岸地势较陡,结合现有自然起伏地形,利用河道挖掘土方堆山,形成丘陵地形,让河道沿丘陵地形弯转曲折,游览性道路沿丘陵绕行,时而贴近水面时而绕丘陵之后,产生河道若隐若现的效果。

(四)、河床自然生态化处理 水面在景观中占绝大比重,水环境景观优劣决定整个景观效果。为了营造自然生态的河道,设计对河床进行科学处理,遮盖河床工程的人工痕迹,处理方式有几种。

浅水卵石河床:在河道浅水区铺设各色卵石,通过光照变化、反射出不同色彩,使河道颜色变化,同时也减缓对河床的冲刷,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筑巢扎根。

水底植物河床:在河道上游的浅水区和河水流速较缓的人工湖,河底放置营养土,种植水草,绿化河床。

(五)、驳岸处理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良庆河、楞塘冲现状局部河段的驳岸植被较好,各种野生花灌木丛对现状河道驳岸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整治后大部分河道的岸坡比较平缓,因此河道驳岸处理主要采用三种形式。草坡式驳岸:在坡度较缓的河段,驳岸形式采取大面积的草坡式,既满足人亲水的需求,又使河道景观空间开阔明朗。石块型驳岸:在护岸坡度较陡的河段,河岸放置石块,并插植耐水灌木与乔木,达到绿化效果并减少河水冲刷对岸线的破坏。湿地型驳岸:考虑河水水面变化情况,设计预留出湿地区,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利用植物来巩固岸线,减缓河水冲刷。

二、乡土式生态规划设计

乡土景观根据其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参与形式主要可分为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其中人文景观又包括:经济景观、聚落景观、历史文化景观。这几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景观。乡土式设计应当尽量考虑当地的人文,气候,土壤,环境等条件,以此为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

它不追求形式的复杂性, 只是遵循地方形式,很少接受其他区域的创新。可以看出这一理解的根源在于认为乡土景观是地方的、传统的.它不接受外来的文化和影响, 排斥高新技术的应用,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例如: 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和南方的塔楼就是不同地域的乡土景观,而城市中的各种新型住宅区和建筑群都不属于乡土的范畴。以“纳溪倒流河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倒流河是泸州市纳溪区第三大河流,又是泸州市水电局批准的小一型水库,因河流自东向西注入长江,与一般的江河流向相反而得名。发源于江阳区分水乡,流经龙车、兰田、棉花坡等乡镇注入长江。倒流河全长50多公里。沿河而下,自然景观奇特,山峦叠嶂,林木青翠,山形多姿,沟壑纵横,三段落差层层迭迭,弯弯的倒流河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渔剑、过曹溪直奔长江。浓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积淀,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点众多,具有发展旅游不可多得的条件。

在城市化的进程下,为了合理的保留这片大范围的城市生态绿地,形成自然与城市共生,展现这片湿地的魅力以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景观的规划上,主要以生态化的河道清理和植被修复、乡土人文的延续、引入休闲服务业态以及处理湿地边缘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融合为营造手法。形成与城市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城市倒流河乡土文化生态湿地公园。

图1 纳溪区倒流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范围

图2 纳溪区倒流河中游农耕景观

规划场地内的倒流河,起伏变化的山体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造就了两岸自然的河道地貌景观,以及富有乡土气息的梯田农耕文化。漫步在河流边,走在田埂上,欣赏着不同季节农田里别具一格的乡野美景;在溪流峡谷间,踩在光滑的石头上;奔跑在山脊上俯视自然全景时心境的豁达;在果园里,品尝自己采摘的果实的愉悦心情;与当地人亲切的谈笑互动。这些都是在这环境下的稀疏平常的生活片段。然而,这种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的小幸福,成为了都市人为之向往的“奢侈品”,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但是,近十年来,由于农耕的蔓延,对水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农田大量临近河道,对河流的水质产生威胁,以及堤坝截流(图3)等人为干扰,导致下游生态栖 息地的生态性逐年降低。另一方面,近几年对倒流河度假区的旅游开发,并未产生大的旅游吸引力,在游客中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宣传的作用,同时又产生零星的、荒 芜的旅游村落(图4),以及潜在的老年群体的居住需求未得到合理的规划。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最大地利用场地资源、客源群体的定位模糊和缺乏有序的开发模式。

图3 河道水源拦截,蓄水以供应上游农田的水量需求 图4 倒流河度假区村落现状

(一)、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建立连续的生态河流游憩廊道。

通过规划和改善,为了延续详图人文景观,保留相对完整的河流生态廊道。两岸大部分都有竹林作为防护带对水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适度竹林生长的空间序列调整来满足游览体验的场景的需求,创造一条曲径通幽的沿河竹林游憩景观。万寿桥下存在着历史遗迹流杯池。这是古代文人墨客们的高雅愉乐方式,曲水流长,将酒怀放在流杯池的流水中,六人对座,酒怀在流杯池的流水中,停流在那一位面前不走,那就该你喝酒迎诗作画。泸州流杯池有六口之多,分布在泸县,合江,纳溪,江阳区。该节点就可以作 为倒流河游线系统中可解说的历史文化资源。

基于现有的场地状况和特点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建立连续的游憩廊道,景观设计手法上主要有四点:1),河流生态水资源的整合利用;2),河流生态水净化系统的设计;3),河岸的生态化设计;4),河流游憩走廊的建立。

(二)、倒流河河岸的生态化设计

倒流河河岸保留了河岸自然形态,根据河岸的现有条件和需求以自然和多种人工的手法稳固河岸边界。首先以植物固岸的自然型的处理方式,多采用乡土水生植物,如 芦苇、菖蒲等,利用其发达的根系稳固堤岸,同时形成丰富的水生、湿生植物群落,最大限度保持河岸自然特性。其次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加堤岸抗洪能力。例如,在坡度较陡的区段,可以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结合,固堤护岸。另外,在与居住区相衔接以及临着长江的堤面,应采用多种人中的手法,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并向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大柳枝等;临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 中繁茂地生长。

(三)、河流休憩走廊

在恢复整体河流湿地生态环境的基底上,根据不同区段的地形与河道特点,以及周边局部区段不同的功能分布空间,布置合适的游憩节点,形成一条连续的倒流河生 态湿地游憩走廊。由进入湿地的入口码头为起点,分别是漫滩湿地、河谷湿地(渔剑滩)、湿地保育区、大桥浦瀑布、湿地净化展示区、田园风光走廊、观景平台、生态垂钓、长寿桥流杯池、竹林通幽廊道、以及山林生态区等(图12),创建起连续的生态景观游憩体验廊道。在各个区段形成漫步、驻足、停留等以静态的景观 引导动态的人流,在步步是景的游览路线上,感受河道景观的自然魅力

倒流河生态游憩游览节点分布图

(四)田园风光走廊

考虑到区域多山体,山脉景观连续,层次丰富的农业梯田景观。设计上,利用这美丽的自然画卷为背景,沿河道边缘创造一条漫步长廊,蜿蜒在河道和田埂边 缘,人们顺着廊道漫步就可以欣赏到两岸连绵起伏的田园风光。在两岸的植被种植上,通过乡土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来保护自然地貌,不考虑种植大的乔木以免遮挡廊道的景观视野。

蜿蜒在河岸和田埂边缘的漫步廊道

三、保护式生态规划设计

如今人类活动让自然环境日益严峻,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严重,在城市公园设计中,设计城市可以呼吸的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城市进行保护性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将自然景观引入城市之中。

以“哈尔冰群力湿地公园”为例

从2006年开始,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建设,总占地27.3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3200万平方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30万人口。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集中在6至8月,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频繁。

受当地政府委托,土人设计承担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占地34.2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受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的城市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

土人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洪涝灾害,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实践证明,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设计的意图。

路网建在池塘沙丘环内,这样游客就可以体验步行穿过森林。平台和观景塔设在池塘内和沙丘上,便于游客接触自然和观远景。通过人行天桥将散布的沙丘连接起来,周围的居民就可以体验到走在湿地中,行于苍穹间。

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山丘上密植的白桦林,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

高架栈桥连接山丘,步道网络穿越于丘林。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林上有观光塔,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建成后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成为新区城市居民游憩和体验生态的场所。昔日的湿地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并已晋升为国家城市湿地,该项目成为一个城市生态设计,城市雨洪管理和景观城市主义设计的优秀典范。

四、恢复式生态规划设计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同时,在已恢复或重建的生态系统下,通过合理的人为控制,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例

成都活水园,占地24000多平方米,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是一个具国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园中庞大的水处理工程,大大改善了府南河的水质,也因此让市民亲眼目睹水由污变清的自然进程。每天有200立方水从河中抽出除去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河中。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

公园形状是一“鱼”形,游人往往从鱼嘴而入,走向鱼尾。而沿着河岸又恰好在公园散步,游赏全景

整个公园水系的运行过程:

府河-----公园人工湿地(净化)-----公园景观用水------府河。

净化方式的原理: 1 基质的过滤。2 植物的吸收。微生物对有机物污染物的降解。

一、活水公园功能分区

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如图一。在鱼形的整体平面上,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起各分块,将想鱼一样的生命动力给以整个公园,让整个园区富有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

“自然森林群落模拟”这一景观广泛分布于公园各处绿地中。随着净水系统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组合运用,让“公园”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体现和发挥,在一些人造混凝土景观周围布置令人舒适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的作用,让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人与自然鱼水难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环保教育馆则集中体现了建造公园的核心意义,在公园的功能区间中,它起到了点睛的启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活水设施的必要性。

二、活水公园景观处理

(一)鱼鳞型人工湿地

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入了人工湿地。鱼鳞的部分就是人工湿地,以一种片状池塘的形式(阶梯式)出现。

(二)滨河水景:

成都活水公园在府南河之滨采用了挑水木楼、水力水车、护栏堤岸、不设护栏的亲水草坡堤岸和亲水台阶堤岸、码头等形式,人与水的关系变化多样。滨水带的很多区段能随着水位的涨落而发生变化,让人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化

(三)生态净水流程中的水景:

成都活水公园在生态净水流程中突出了自然的动水景观。在一次性将河水抽入厌氧沉淀池后,水一直顺着地形依靠重力流淌,不再借助其他人工手段,设计师将水流量控制得很小,从而确保贯穿全园的一脉活水终年流淌不息。整个净水系统虽然自然、恬静、谦逊,但流水的灵气依然使生态净水的精神洋溢于全园。

(四)亲水设计:

人与水的接触是两者和谐的前提。成都活水公园中特别吸引人的是一系列富有艺术魅力的台阶状水流雕塑盆和一些水口,不仅让游人驻足,而且孩子们会开展很多与流水相关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张路红 以生态恢复为基础的湿地景观设计

[2]俞孔坚,王志芳,王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7.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篇七

1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形成较为独特的乡土景观。在历史漫长的古代, 无论是官宦之家, 还是文人墨客, 都对审美有着较高的要求, 都会在设计居住环境时将艺术文化应用其中, 以便能够打造出更加宜人居住的优美环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充分考虑到光线、气候、温度等一系列因素, 无论是布置亭台楼阁, 还是种植植被, 亦或者布局园林结构都对其予以考虑, 除此之外, 还将园林内的景观环境与外界的景观环境予以有机结合, 让人们在对优美的园林景观进行欣赏的同时, 也能够与大自然实现亲密接触。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还较为重视空间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法, 努力做到虚实相间、动静结合, 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起来, 以此来打造出独特的个性化功能空间。例如扬州个园就是扬州古典园林中最具艺术价值、最富盛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园林, 集中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2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 “天人合一”的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极为推崇顺应自然的发展让园林设计与大自然进行有机融合, 园林设计效果务必达到“天人合一”, 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 从目前来看, 虽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 但是却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生态环境, 这样一来, 就造成较多生态资源浪费。

2.2 古典园林中意境创造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特别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需要合理布局景色。例如北京颐和园在自身建筑的独特性基础上巧借玉泉山的美景, 让二者相映成辉, 一起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体现出来。又如扬州个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一处一景, 将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特别是个园的叠石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个园利用分峰用石的手法, 堆叠4 种不同的石料 (宜石、笋石、黄石、湖石) 来营造出“春、夏、秋、冬”4 景, 表达出“冬山宜居”、“春山宜游”、“秋山宜登”、“夏山宜看”4 种截然不同的诗情画意, 最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2.3 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的应用

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加、大气污染、用地日益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用地面积也较小, 应用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空间变化往往要求既统一又多样, 那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层次变化的特点, 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感, 打造出现代、立体、多样的园林景观空间。

3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继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 中国文化正在遭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冲击,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底蕴也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渐行渐远, 但无论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还是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都能够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许多思考、许多借鉴。从目前来看,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多地受到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影响, 虽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个性, 但缺乏内涵, 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内心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感受, 必然不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务必要继承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 营造出具有适宜居住和较强观赏性的景观作品。这既是对中国历史传统的继承, 也能够让打造出来的园林作品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更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4结语

总之,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务必要基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借鉴和学习古典园林设计理念, 创造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 2011 (11)

8.论园林城市的规划设计 篇八

关键词:园林城市 规划设计

1 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1.1 “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单纯生态意义的绿地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在现实中常常成为附近大量居民散步游憩区。

1.2 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①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②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1.3 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1.4 城市生态理论指导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较弱。城市(市区)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最活跃和最开放的空间系统,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把握。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2 “园林城市”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园林城市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

2.1 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2 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2.3 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2.4 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①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②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③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2.5 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3 “园林城市”规划内容

园林城市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3.1 制定园林城市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3.2 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①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②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③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④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3 园林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3.4 园林城市功能规划。园林城市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群交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3.5 园林城市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3.6 园林城市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园林城市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9.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篇九

3.1运用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古典园林的魅力凸显出来,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充分运用,实现与天然雕饰的古典园林融为一体,保证更好的推崇自然,顺应时代的变迁与自然的发展,与其和谐相处,更好的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园林氛围。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园林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态势,各式各样的景观设计实现了有效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保证了双重效果的显现。但是目前来说,还是存在着较多棘手的问题,如人们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维护,轻视了对生态空间的爱护,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砍伐,绿化环境也遭受到破坏,以至于生态资源濒临枯竭【4】。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原则应该适当的贯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严格的遵循着生态学及自然科学的基础条件,打造出更能适应时代变迁和自然发展的园林景观,保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积极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适当的将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起来,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加之大气污染问题的严峻,使得现代化的园林建设占地面积日益缩小。为保证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升至更高层次,需要合理的采纳古典园林建设中因地制宜的基本手法,促使空间变化方面趋向多样性和统一性,将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征适时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工作中,保证将园林的立体感充分彰显出来【5】。通过这种原则的使用,使得原始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同时又能让古典园林中的相关元素融合至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打造出更为多元化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6】。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山水花草等元素注入了现代园林景观中,同时也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入到大众的视野,比如喷泉的出现,让大众感觉眼前一亮。

3.3倡导激发情感的共鸣

古典园林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通过彰显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世人感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从而在内心深处感受到自豪与骄傲,这便是情感上的共鸣。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来说,需要适时的将情感共鸣作为设计准则,通过充分结合意境创造思想的合理应用,实现了对景观的优化布局与设置,创造出了更为和谐优美的情境,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从而寻找到情感上的“归宿”,达到了园林设计中无限意境的目的【7】。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及时的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知识相互融合到一起,由此更好的传递人文情怀与文化内涵,从而满足双重感受。

4结束语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国家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文明的继承,保证其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思想深邃,在充分吸收与继承的过程中,实现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此打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艺术。目前来看,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性及功能性的彰显,但是却没有注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与适当的发扬,这样便让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初衷有所违背,只能发挥出片面的功能,却没有给予大众审美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为此需要适当的改变,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当融入古典园林设计的思想,实现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合理对接。

参考文献:

[1]田翔.现代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实际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49):57.

[2]白丽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6):135~136.

[3]庞杏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艺术科技,,29(9):324+323+342.

[4]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GardeningElementsinModernGardenDesign[J].ZhongxinLI.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1)

10.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篇十

2、探索地方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地方工艺虽然是传统的精华被世代传承,但现代的生活需求以远远不能限制于传统的生活模式之中,这就要求对地方工艺的延续要融入现代的生活之中。

地域性景观设计需要探索地方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之路,挖掘现代技术与地方工艺的关联。无论是地方的建造技术还是建造材料,无不受到现代需求的冲击,对技术的传扬以及对材料的再利用都是地域性景观设计延续传统的一种手段。景观要素与空间关系的分析场地与场地和谐共生 场地与场地之间的互动与关联促使交界之处处于运动之中。

在领土景观之中,场地与场地的边界是最敏感和易变的因素。因为场地具有超越自身的能力以及向外扩展的趋势,这就产生了对于场地边界的冲撞,使得边界的位置、内部属性不断的发生变化。另外,由于场地与场地之间在空间上存在某种逻辑关系,运动的持续性使得场地的边界在不停变化。同时,场地内部空间也具有趋向于中心的运动。这种抽象的空间变化为各个景观要素的动态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场地的边界往往因无法强烈感知而被忽略,它有时表现为一个隐性的因素,可能通过围墙等实体的暗示来感知空间的划分。同一场地内,衍生出一类契合功能和环境要求的景观模式,而周边相邻场地界线内的景观也在很大程度上与之相互呼应,于是,一种景观形态在相邻场地的反复重现,最终整体地定义了领土景观的特征,连片地形成一种空间格局。如

果场地边界被错误地打乱,相关的景观模式将无重复的边界可寻,从而造成领土景观的破坏,失去地域特征。亚历山大(C.Alexander)在他的《秩序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整体性和中心的概念,一个中心就是作为一种结构而被我们“注意到的某种东西”,某种抓住了我们的眼睛有着建筑学趣味的东西。它以某种形式的边界,从与之相邻的结构中凸显出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秩序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关于如何通过强化中心的过程来使设计呈现出整体性的一体化模型。通过加强那些围绕在其周围或者包含在其内部的中心,会使原有的中心加强。这就是场地与场地之间的共生。在场地之中有两种运动在同时进行,一种是趋向于中心的运动,另一种是场地边界的扩展与收缩。从更广阔的地域来说,空间无限扩展,进而使得场地中心也具有了无限重复与不断变化的运动趋势。

11.湿地园林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湿地 湿地园林 南沙湿地公园

1 湿地与湿地园林

1.1 湿地及其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分布广泛、种类多且类型间的差异显著。目前一般采用《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位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1.2 湿地园林的产生及其内涵

人类起源于水,在其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留下了离不开水的痕迹,近水、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最常用的“语言”。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故有人将水喻为园林的灵魂。“一池三山”、“山水相依”、“背山面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以及“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溪随地作低平”等,都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规律。

湿地园林(Wetl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即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湿地园林发展出的融合自然、景观、园林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根据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湿地园林还包括湿地造园(湿地公园)、城市湿地绿化、湿地景观3个层次和内容。湿地造园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手法基础上,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兼顾生态和景观的一种造园方式,是传统园林内容的拓展。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以景观(视觉美感)设计为主,再现自然山水,可以说,它们只是湿地造园的一部分。

对城市的湿地区域根据其自然属性进行的园林绿化,即城市湿地绿化。湿地是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往其作用没被认识,所以,湿地的园林绿化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伴随着城市大园林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湿地绿化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缔造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大有可为。

2 湿地园林的创新意义

2.1 湿地园林新增绿地,提高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湿地园林可新增绿地。例如:一些视觉质量较差和培植条件较差的低洼地、茅草地、洪泛区、滩涂等湿地,以往不被重视,或其部分被填平改造成陆地后再进行园林建设;湿地园林则要求对这些地方根据其自然生态系统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建设,这样既可节省建设资金,又可形成特色景观。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因为全球生物物种和生态类型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保护生物多样性已上升到保护人类自己、保护地球的战略高度。湿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也就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湿地园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重建和恢复的一个新途径

湿地生态因子具有强烈的异质性。例如年内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变幅大,而且年际间也不相同,所以湿地又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全球湿地约有8.6×106km2(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其中约56%的湿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以往人们并没有认识湿地的重要功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约80%的湿地资源已丧失或退化,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有关研究和实践,以保护自然湿地并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虽然起步晚一些,但发展步伐很快。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破坏严重的湿地,通过园林绿化工程和植物群落重建,可加快湿地植被的恢复。在多种重建和恢复方法中,湿地园林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必将受到重视。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湿地绿化就是一项极为必要又不可缺少的措施。

湿地素有“自然之肾”之称,湿地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式净化各种污染,人们利用湿地这一功能设计出多种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较强的生态功能,在城市景观水域的设计、控制景观水域富营养化以及净化各种城市污水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湿地园林丰富了大园林的内容

过去,湿地大多没有按照其属性进行园林绿化,即使是水景也不具备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所以其园林绿化对象主要是针对陆地的,而湿地园林直接将湿地与园林建设联系起来,使大园林明确地涉及到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中的两大生态系统(陆地和湿地),也拓展了園林理论的研究范围。

城市滨水区的复兴是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这些城市滨水区域的整治和建设,首先需要按照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建筑和园林进行规划。从中外园林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这些地方不仅需要草皮、大树、彩砖,更需要根据滨水区湿地生态和历史文化等特点进行园林绿化:种植水生湿生植物,营造湿地生态和人文景观,充分发挥滨水湿地区特有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4 湿地园林塑造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从北到南地跨温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从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降雨、湿度等自然条件明显不同,加上城市园林发展的基础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城市园林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但是由于造园手法和园林植物品种相对单调等原因,城市园林绿化的外貌却有趋同势态。

3 南沙人工湿地

游览区地处出海口珠江西岸。围垦公司经过20多年的围垦和经营中,保持了农耕水养的产业结构,土地原始状态良好,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放养鱼虾蟹,种植莲藕、香蕉、甘蔗,碧水蓝天,满目青翠。在19东围约200公顷的游览核心区,种植有成片的10多个品种的红树林、芦苇,吸引各种鸟类在这方乐土繁衍生息, 形成珠江三角州难得一见的鸟类天堂。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丝光掠鸟从北方飞来越冬,有24 种上万只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其中包括非常珍稀的黑面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等野鸭成群、苍鹭伫立。以吸引多品种和多数量的飞鸟在公园内觅食、栖息、繁衍,以种植红树林维护生态,以种植芦苇形成一个上千亩的芦苇荡,以大面积种植观赏性荷花,形成壮观的荷景,以开挖约25公里的迂回曲折小河,形成曲水迷宫。在这里游览,可享受 “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 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境意。

结束语

上一篇:财务主办会计的主要职责下一篇:历年公办中小学教师招聘面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