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危险源”的管理,促进炼铁安全生产

2024-09-12

强化“危险源”的管理,促进炼铁安全生产(共2篇)

1.强化“危险源”的管理,促进炼铁安全生产 篇一

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关系到企业职工的生命和家庭幸福,而确保安全生产,重要的是要搞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系统,是物质流动、各种形式能量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的动态交汇的场所,是企业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各类安全事故的90%以上发生在生产现场。因此,强化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途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在实践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要组织落实、标准统一、奖惩都硬。严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是搞好现场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企业可以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安全督查组,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督查会,解决处理现场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现场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从组织上为搞好现场管理提供保障。

其次,现场安全管理要群众高度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现场安全管理是广泛的群众活动,是职工群众一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过程。要求职工从改变自身的不安全行为、不文明现象做起,创造一个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只有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搞好现场安全管理,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各司其责,才能共同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抓现场安全管理应注意把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具体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在制定现场安全管理的考核条款时,条款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含混不清,无法操作。

而要更好地强化现场安全管理,除了注意上面三个问题外,具体操作时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思想上高度重视

有的单位连续多年未出现事故,可是突然间却接二连三出现事故,这往往就是企业放松了安全管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所致。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即使具备完成安全作业的能力,如果思想麻痹,缺乏正确的安全态度,安全生产就无法保障。因此,生产现场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员工思想控制体系。具体要求是:要在班组形成强大的安全思想攻势及安全文化氛围,以舆论宣传征服人心,以强化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工作,并针对不同时期员工队伍中产生的松动情绪和麻痹思想,及时敲警钟,防止思想麻痹、事故冒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组织员工与伤残员工交谈,分析事故案例,以算“三笔账”(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的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账)的方式,激发干部员工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如出黑板报、进行安全培训、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等。

在技术上强化安全生产

有些事故是由于员工工艺操作技能不熟,操作方法不当造成,

鉴于此,段、队、车间必须建立好安全技术防线,加强对员工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可以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职工安全技能。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时,操作者一定要先认真学习,不耻下问,熟练后才能正式操作。完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并使之有效运行。

强化现场安全设备管理

生产现场的安全设备设施是员工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主要依靠,如管理不善,不仅影响生产进度,造成的事故危害也比手工操作更严重,抓好设备设施管理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渠道。基层领导要紧紧抓住几个环节。设备设施一进现场,就要让有关人员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等,对危险部位要尽快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装置;班组要协助机电维修部门搞好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使其达到规定的状态;正确使用手工工具,手工工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往往 作者忽视其安全要求,而造成事故。基层领导应教育职工正确使用手工工具,严格按章操作,并加强对手工工具的维护和保管。

从作业环境上控制安全生产

在作业现场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以及各种废料如放置不当、就会成为事故隐患。所以创造有条不紊、整齐美观的作业环境,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要求,而且能给操作者心理带来良好的影响,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促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要注意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对现场的物品要划分为“经常需要的”、“偶然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三大类。对常用的东西要固定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既安全又方便使用;不常用的东西,可设置一些方便的货架存放;对不需要的东西,要坚决清理出现场。在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立体空间,以保证平面空间的宽畅、整洁。建立合理的特殊物件放置区。对在生产现场的化学危险物品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不能贪图方便,过量领存,随意乱放。

从外围帮教上加强安全生产

安全教育不应只满足于班组内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将其延伸至员工家庭中。事实证明,最关心员工安全健康的莫过于员工的亲属,发动员工亲属做员工的安全思想工作是十分有效的。如动员员工与其亲属在一起签订安全生产的 “夫妻公约”、订立“不三违承诺书”等。开展父母劝子女、夫妻互劝、子女劝父母的“三劝”活动,都会对现场安全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安全生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中人、物、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地组织、计划、协调、控制,使之处于良好状态和正常运转,并不断予以改进,才能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生产。

2.强化“危险源”的管理,促进炼铁安全生产 篇二

1 调研方式

调研主要通过走访畜禽养殖户、动物防疫人员、乡镇畜牧兽医站长等。共涉及到全区13个乡镇, 50多名畜禽养殖户和96名动物防疫人员。

2 基本情况

近年来, 宿城区动物防疫工作按照国务院、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猪瘟等监测为重点, 全面做好防控工作。由于领导认识到位, 责任目标明确, 工作重点突出, 措施得力, 到目前为止, 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动物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2.1 动物防疫的任务

2004年, 由于宿舍迁市的区划调整, 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共划入宿城区12个乡镇, 该区由原来的1镇4街道变为13个乡镇4个街道办, 由原来的“无粮区”变为农业大区, 动物防疫任务异常繁重, 工作量成十几倍增长。

2012年宿城区生猪饲养量达80多万头, 家禽1 300余万羽, 牛羊饲养量也大幅度增长。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 牛、羊全年要开展亚州I型和O型两种口蹄疫防疫各2次, 猪全年要开展O型口蹄疫, 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各两次, 鸡全年要开展高效疫性禽流感、新城疫等防疫各两次, 每年还要对全区畜禽饲养圈舍进行两次彻底消毒。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 还要按要求对已防畜禽加施免疫标识, 做防疫台帐, 配套发放《动物免疫证明》。目前, 市场流通非常活跃, 大养、大种、大疏通的格局已经形成, 畜禽及其产品以及人员的流动频繁, 给传染病防治增加了很大难度。

2.2 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动物防疫工作

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为指挥长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协调指挥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各乡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或组长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机构。区政府领导每年都多次深入基层入户检查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2.3 目标责任明确, 防疫制度健全

区政府每年都下发文件, 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目标、责任。对疫情做到:力争不发生, 确保流行。乡镇与防疫员及畜禽养殖户层层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状, 明确“属地管理, 分级负责”的应对机制。同时, 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宿城区防控高效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等10余份规范性文件, 从制度上确保一旦发生疫情, 能及时、高效、有序地处理与防控。

2.4 动物防疫网络基本形成

一是配备了村级动物防疫员。2005年全区选聘了近1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防疫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基本形成了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 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 同时全区增补17名动物检疫员, 对产地检疫及市场检疫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二是加强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 2005年省级龙河畜禽运输检查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九年来, 共检查外省过境运输车辆万余辆, 对近百辆违法运输畜禽车辆进行了纠正。

2.5 安排防疫经费, 促进防疫工作

2011、2012年区政府共拨付动物防疫经费100余万元, 其中包括免疫疫苗经费、消毒药品采购、扑杀及人工经费。推进了防疫工作的开展。

2.6 工作重点突出, 禽流感防控工作力度大

一是做好免疫工作, 2005年以来, 宿城区即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储备、供应、防控物资的储备等工作, 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禽流感免疫密度要达100%要求。近年来, 规模养殖大户的防疫密度基本达到100%, 目前针对散养户的免疫工作开展进较为顺利, 并建立了免疫档案。二是加大疫情的监控力度, 2012年该区共进行禽流感监测5 200羽, 免疫抗体合格度达90%以上。三是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准备工作, 完善了高效病情禽流感应急预案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 建立了应急机制。四是加强对活禽批发、经营市场的监管, 城区共改造活禽经营区域4个, 基本符合《江苏省活禽经营市场高致病情禽流感防控管理办法》要求。

3 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3.1 少数群众依法防疫意识不高

从调研情况看, 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够广泛、不够深入, 依法防疫工作开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些散养户对依法防疫重要性认识不足, 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拒防拒检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3.2 动物防疫经费不足

一是开展动物防疫日常工作及重大动物疫病普查、监测、疫情处置、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经费不能得以保证。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 每月只有150元补贴, 许多防疫员不愿意做,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二是由于资金紧缺,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如, 防疫检疫实验室仪器设备仍在配备中, 专门实验室用房还没有着落, 未达到农业部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及省市的规定要求。特别是乡 (镇) 、村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 缺乏办公条件与基本的仪器设备。此外, 全区冷链系统建设也十分薄弱, 区级无冷藏用房。不能满足疫苗储备和周转, 难以应对突发疫情的发生。

3.3 动物防疫中缺乏意外风险补偿机制

比如对强制免疫动物造成应激反应甚至死亡的没有补助政策, 畜主、兽医都难以承受动物防疫风险, 加大了动物免疫工作的难度。

4 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宣传力度

区乡两级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广泛深入地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特别是禽流感防控常识,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并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经营人员的依法防疫和自我保护意识, 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防疫工作。

4.2 加大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水平, 提高其工作待遇, 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得到稳定;配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动物防疫员, 加大对市区特别是城区结合部动物防疫工作力度。

4.3 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

要尽快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投入机制, 及时拨付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监督管理等所需经费, 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储备金制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改善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 特别是防疫检疫化验室、冷链系统建设要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4.4 加大动物日常免疫与疫情监测管理力度

上一篇:征文倡议书下一篇:对于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