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共3篇)
1.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 篇一
西方政治思想史 复习参考题
(一)绪论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对象:政治思想史是以理论的形态,展现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上各个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关于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國家問題,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认识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关于国家起源、基础、本质、性质等问题的学说)和组织国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
研究对象中讲的国家问题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等方面的观念和理论;以及各种政治思想派别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各种政治思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等,从而探索和研究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2、把握政治思想史应注意那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是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反映,并为政治实践服务;2.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政治实践都是和国家政权相联系的; 3.人的政治实践、政治思想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4.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政治思想对社会政治实践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6.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道路。注:政治实践
1、社会变革时期:对旧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对新的理想制度的设想和论证
2、社会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认证现实制度的合理性,探讨如何改善先是制度
3、为什么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第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又是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科学方法。第二: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起来,从当时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出发,研究个个政治思想家及其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对以后各派别政治思想的影响。
二、古希腊政治思想史
1、简述荷马时代
是指公元前12~前 8世纪古代希腊氏族制度解体的历史阶段。因反映该时期社会情况的主要史料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又译《奥德修纪》),故名。也名英雄时代、铁剑时代。
2、从哪些方面表现出生活在文明时代刚刚诞生的赫西赫德表达了一种怀旧和悲观的历史哲学概念?
答:生活在文明刚刚诞生的时代,赫西俄德表达了一种怀旧和悲观的历史学观念。他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五个时期: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铜器时代、半人半兽时代——英雄时代和他所生活的铁器时代。在赫西俄德的笔下,这是一个持续下降的变化过程,是人类丧失幸福生活而不断加剧痛苦和烦恼的过程,是人类道德不断堕落的过程。在他的笔下黄金时代是人类幸福的童年,人们无忧无虑,不需劳动,生活幸福。但在谈到铁器时代时,他却表达了强烈的愤怒和不满,在这个时代,人们被繁重的劳动和不幸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社会道德败坏,强权被奉为正义。总之,人类在在向堕落发展,以至于“廉耻”和“正义”都已逃到奥林匹斯山,因为人们在人间找不到栖身之处。当时正值阶级社会出现,国家开始形成时期,他的长诗表达了下层人民对新的社会冲突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的不满以及对原始时代的怀念。
3、为什么说古希腊是政治思想史的发源地
(一)政治思想史由于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1)人类在原始时代没有政治思想
(2)政治思想是伴随着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产生的
(二)“古希腊世界” 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从地理环境上说,希腊地区有两个特征,一是它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二是它破碎的地理版图。从文化上来说,古希腊形成了最早的国家形式即城邦。
4,希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荷马时代开始的
5、梭伦改革思想的指导原则是《中庸》原则
6来库古在斯巴达创立平等者公社的特征:一是平等;二是集体主义 7“神是人创造的,而不是神创造了人”的思想家是——德谟克利特 8希腊政治思想研究的范围限于什么,核心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范围主要限于公民内部,核心是协调公民的内部关系。
特点: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第四: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以自然观哲学为其理论基础。
第五:在古希腊政治思想中,正义的伦理道德思想贯穿始终。
9、苏格拉底最基本的一个信念是“知识即美德”
10、柏拉图希望用什么办法来增进国家的团结?
公产公妻制度(消灭家庭,限制欲望);哲学王统治,实行分工制,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妻公产制,对公民的教育;消灭家庭:柏拉图希望通过消灭小家,全城邦融合成一个大家来实现城邦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11、古希腊政治思想特定的研究主题是?
研究主题:对政体的研究和对政体的划分,不同整体的比较分析,各种政体的治理方法,理想政体
12、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之间应该平等,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应该怎样?一个好公民应该懂得作为统治者怎样治理自由的人们。而作为自由人之一,又必须知道接受他人的统治。他反对:
13、柏拉图的理想国政体是贤人政体,符合正义的国家政治形式
14、亚里士多德在国家起源上 的认识比起前人有 质的飞跃,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著名命题?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著名论题: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15,把数看成是世界本源的是——毕达哥拉斯 16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赫拉克利特
17被马克思成为“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18、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19柏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一是自由,二是“法制”,三是“平等”。
20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最合适人选应把那些方面结合起来,只有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 哲学王
21、柏拉图的等级观念凝聚了那两个观点?人的天性论和知识可教论。
22、在亚士那里,国家与社团的区别——国家具有统治权
23、亚里士多德高于柏拉图的地方在于:对国家和社团进行了区分 24.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真正启蒙者思想家——伊壁鸠鲁
25马克思指出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间的契约这一观点是谁先提出的
伊壁鸠鲁
26最早强调知识和行为有联系的——苏格拉底 27.斯多葛派在政治思想上的贡献
答:1.斯多葛派宣扬“宿命论”和“禁欲主义”思想。2.斯多葛派关于自然法和世界主义理论。3.斯多葛派神化国王的理论。
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一样,是古希腊与罗马政治法律思想的承前启后者,是连接古希腊与罗马思想史的重要中间环节.斯多葛派既吸收了犬儒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某些思想因素,又进一步的发展了这些因素。他的很多观点给予罗马法学家以极大的影响。
中题:
1、柏拉图晚年写法律篇时为什么观点改变很大?
答:柏拉图从现实中吸收法律因素转而重视法律,到了晚年观点转变很大。他已经看到了依靠知识的贤人政体无法实现,因此不得不从现实中吸取合理因素。柏拉图在《政治家篇》中对政体是怎么划分的
答: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的政体思想趋于成熟。他按统治者人数的多少把政体分为三种:一个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一个人统治包括王制与僭主制;少数人统治包括贵族制(贤人政治)和寡头制;多数人统治包括共和制和平民制。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答:(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乎科学的研究方法(3)特定的研究主题与范围
主题:对政体得研究与划分 范围:主要限于公民内部
核心:协调公民关系(如何分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4)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以自然观哲学为其理论基础
(5)在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中,正义的伦理道德思想贯穿始终
4、柏拉图政治理想方案的核心是什么
答: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是由哲学王来统治的。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理想方案的核心。他把人的品德看成是政治的基础,认为人的好坏有赖于人的品性。人的品性堕落才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要建立理想国家不仅要确立等级秩序,而且要保障公民的优良品性。要实现这个目标,法律和舆论都无能为力,唯有依赖伟大的哲学家。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政体是怎样划分的、柏拉图对政体的划分考虑了执政者的人数因素,但更重视每种政体的内在精神。他认为他的理想国政体是贤人政体。除此之外,她在《理想国》中还分析了四种非正义的政体形式: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贤人政体的原则是智慧,其他几种政体依次是:荣誉、财富、自由和专制。他们依次下降,一个比一个更差,僭主政体最坏。
6、在亚里士多德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区分的依据是什么 不以掌权人数而以掌握财富的多少来划分。
7、亚关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的观点与马克思有什么不同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具体的不知 8、亚对革命原因及成功的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的目的 目的:维护政体的稳定。
9、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分为几类,每类有几种政体 两类六种: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他们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都以城邦共同利益为依归。
非正宗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它们分别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的变态。它们都只谋求掌权者自身的利益。
10、亚推崇什么政体,为什么
亚认为不仅应该研究理想的最优良的政体,也必须研究可能实现的政体。有了这一指导思想,所以他推崇共和政体。共和政体具有最能够维护城邦制度的四项原则:一,财产应和有公用;
二、公民应轮番执政;
三、必须实行法治;
四、人口疆域应当适量。第三部分
1.王政时代之后罗马经历了哪两大阶段
共和时期与帝国时期
2.罗马共和时期结束和帝国时期开始的标志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统治罗马
3、认为奴隶也是人的思想家是谁
塞涅卡
4、波利比阿认为政体有几类
波认为政体有纯粹形式与腐败形式两种。
纯粹形式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三种; 腐败形式有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5、波利比阿完成了《罗马史》概述了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回答了什么问题
在阐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回答了希腊为什么会衰败,而罗马为什么能够强盛;回答了“罗马人究竟借助于什么特殊的政治制度,在短短不到53年的时间里,几乎征服和统治了全世界?”
6、波利比阿通过对罗马现实政体的获悉,详细阐述了什么思想
分权制衡思想
7、格拉古两任保民官,先后提出了土地法和法案,法案的积极性和限制了什么
积极性首先在于满足了小农对土地的要求,解决了城乡贫民最迫切的生活困难问题,限制了土地的进一步集中。
8、西塞罗将古希腊的思想介绍到罗马,并在融合古希腊思想的上提出了带有什么色彩的政治思想 维护贵族利益
9、在基督教转变过程中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哪个学派
教父学派。
10、奥古斯丁建立了一个教会为统治地位的什么理论,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什么样的神权政治思想
双国论 教权高于王权
11、奥怎样阐述信仰与认识的关系 他认为神是真理的化身,是信仰的代表
12、在早期犹太人中,与罗马统治者关系密切的是哪个派别?
撒都该派
13、早期著名的教父是那几位? 安布洛斯、哲罗姆、奥古斯丁
1、简述波利比阿的分权制衡理论
波利比阿认为:罗马主要有三种权力,这就是具有君主制优点的执政官权力;具有贵族制优点的元老院权力;具有民主制优点的人民大会权力。执政官提出法案,由人民大会通过,又须经元老院审查批准。这三种权力相互钳制,又相互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了相互间的制约和平衡,不使任何一种力量过分强大。
2、简要评述格古拉的政治思想
他们最突出的就是提出并在行动上实践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在国家观上,西塞罗为什么把国家与暴力割裂开来
西塞罗把国家与暴力割裂开来:他认为国家只能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不能依靠暴力。但他反对的只是统治阶级内部互相使用暴力。同时,他把暴力置于“非正义”的地位,也可以用来作为反对被统治阶级使用暴力的理论武器。
3、西塞罗所说的人类平等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西塞罗所说的人类平等具有特定的含义:其一,是指人类都具有理性,都能够学习并获得知识,分清是非。在这些方面是平等的。西塞罗把自己的平等观限定在精神领域内。他说:虽然人人都有接受知识的可能性,即是平等的。但只有少数贵族和睿智的人才能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所以,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存在不平等是正常的。
其二:西塞罗认为在现实中,虽然人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不平等,但必须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因为人们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所谓法律上是平等的,是指人们必须服从现成的社会秩序,按照法律的规定在国家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自己的义务。
4、早期基督教发生质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基督教本身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它在吸收教徒时不分民族,不分阶级,而且它的教义中有许多信条都是有产者乐于接受的,所以到后来,富裕手工业主、商人、奴隶主贵族和希腊的知识分子人教者日渐增多。他们往往凭借其财富和在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担任牧师和主教等神职,逐渐从思想上和组织上控制了各地教会。
公元 三 世 纪,随着罗马奴隶制危机的全面爆发,人们的思想也面临危机,适合于罗马各阶层信奉的基督教更为广泛地传播开来,最终不仅得到帝国政府的承认,而且成为罗马国教。在三世纪危机中,罗马帝国建立了公开的君主专制政体,罗马皇帝现在也象东方专制君主一样被认为是神的代表,人们对他必须履行崇拜仪式,君权与神权,混然为一。新建立的专制政体是以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专权为标志的,这样,基督教无条件承认上帝这一最高神的说教,正好可以成为君主政体统治的思想基础。帝国统治者认识到它是一支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因而从迫害镇压转变为扶植、控制和利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在争夺帝位之际,为了军事上的胜利,特颁布“米兰救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给教会和教士许多特权。自此,基督教和罗马政权相结合,成为维护罗马奴隶制帝国统治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产生之时本身具有二重性:有积极的、进步的一面,也有虚幻的、消极的一面。正因为它是一种宗教,具有虚幻、消极的属性,所以它能被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改造和利用,成为他们维持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5、塞涅卡对罗马帝国的独裁统治寻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帝王权力论 :塞涅卡认为国家产生后,人们就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帝王,帝王是人民选举出来替上帝在人间行使权力的代表,人民不能反对帝王。
6、能否说世界帝国论从理论上说是塞涅卡首先提出的?为什么
能,世界帝国论:塞涅卡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普遍、永恒不变的。要使所有的人都能在一个普遍的、永恒的国家中过上有道德的生活就需要建立世界帝国。
7、简述西塞罗的法理论
(1)西塞罗关于自然法的观点:他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它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
(2)西塞罗关于人定法的观点:人定法必须以自然法为其本原,人定法只能适应和补充自然法,不能违背和削弱自然法。
(3)西塞罗关于服从法律与服从统治者关系的观点:他认为由于统治者是会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会说话的统治者。如果政府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合法政府,官吏又是依法产生的合法的官吏,那么人们服从政府和官吏的统治,就如同服从法律本身一样,是没有矛盾的。
大题:
1、论古罗马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反映面广,形式多样
(二)理论创新不够,实践色彩浓厚
2、论赛捏卡的契约论思想 契约论 :(他从自然观中引申出契约论的思想,他的契约论思想中隐含着对人类不平等起因的探索,他实际表明了不平等的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由社会关系造成的。只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使他不敢明确地把这一观点表达出来,并进一步引申出解决不平等的办法。)
第四部分
1、神权政治思想以什么为核心、以什么为主要内容,以什么作为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和一切法理制度的根据?
答:核心:上帝;主要内容:教会和国家,教权与主权的关系;标准:教义
2、欧洲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体是什么?他依附于什么体制而占据什么地位? 答:主体:神权政治思想;依附于政教合一的体制,占据独尊地位
3、在理论与信仰的观点上阿奎那的观点 答:打着理性幌子的信仰论。
4、阿奎那时代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世俗与教会;王权与神权;
5、在阿奎那那里限制和废除暴君的权力属于谁? 答:属于教会而不是人民
6、对道德的生活阿奎那提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对道德的社会生活阿奎那提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社会必须融洽无间,团结一致;其次,团结起来的社会必须以行善为目标;最后,必须保证过有道德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丰裕物质条件。
7、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什么 答: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8、但丁的代表作 答:《神曲》《论世界帝国》
9、马西略强调取消教会中的什么制? 答:教阶制
10马西略政治思想所表现出来的什么特点反映了什么愿望
中题:
1、简述阿奎那关于法的含义、本质和类型的观点 什么是法: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种行动的和不作其他一些活动的行动准则和尺度。法的本质:上帝的意志。法的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法。
永恒法:由上帝直接控制,而上帝自身是无限永恒的。自然法:是上帝的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体现,适用于全人类。人法:是统治者根据永恒法和自然法而规定的社会生活秩序,即统治者颁布的法律。神法:指圣经和教会的教规。
2、评述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阿奎那使神权政治思想更趋于理论化和系统化
2、阿奎那虽然比较深刻的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但他也只不过把这种思想看做是“神学的奴婢”认为启示高于理性‘但不悖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但不否定其理论性,神权高于君权,但不降低其权威性。
3、简述但丁对教会批判以及坚持教权和王权分工的理论
(一)对教会的激烈批判
(1)他攻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认为教会颠倒了善良和凶恶
(2)他认为把教权置于皇权之上,宣扬教会高于一切宗教信条是错误的。
(二)坚持教权和王权分工的理论(1)他驳斥了君权来自于教皇的观点(2)他认为教皇无权统治帝国
4、简述但丁提出的个性自由人民至上的观点及对当时起的作用
答:与当时的等级制和教阶制完全是对立的,有利于人民从封建观念和宗教信条中解放出,国家和执政官是公民的公仆,尤其君主应是一切人民的奴隶,有必要建立世界政体。
5、马西略是怎样坚持亚里斯多德国家学说的
(1)马和亚一样把国家看成是自然制度,否定教会鼓吹的国家产生于教会安排的神话。(2)为了实现良善的生活,马提出了分工互助的思想。
(3)在政体的划分上,他和亚一样,也承认政体的六个等级:以臣民的利益进行统治的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体:僭主制——寡头制——民主制(4)在判断一个政体优劣的标准上,马补充了亚的缺陷。
6、在判断一个政体优劣的标准上马西略是怎样补充亚里士多德缺陷的
答:他认为看一个政体的好坏,不仅看他是否能照顾好市民生活,还要看这个政体是否按人民的意志办事。
7、评马西略人民立法的观点 答:宣传人民是法律的真正来源:
A.马西略认为人类法是人类的事情,它与神圣法没有必然的联系。B.马西略认为由于人类法是全体人民或其主要部分的指令,它调 整着现实世界中人们的一切行为。任何人都要接受法律的约束,教会和教士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C.马西略的人民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主阶级立法。
他宣传人民是法律的真正的来源等主张在当时已具有反封建反专制的进步意义。依据他的看法,世俗权力只有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才具有合法性,否则,他就没有存在的根源,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和人民主权理论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8、简述欧洲中世纪反封建政治运动以基督教异端形式出现的客观必然性 客观必然性:
首先,基督教教义和神学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要动摇封建制度,就必须斩断这根柱子。
其次,天主教会本身就是大封建主集团的安乐窝,因此,向基督教发起攻击就是直接与封建统治者相对抗。再次,当时的政治统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侣手中,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起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
9简述市民异端与农民、平民异端的异同
区别:A市民阶级从其建立统一市场,发展经济的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与王权反对教权的斗争结合起来,拥护王权。B农民、贫民异端不仅同意市民的主张,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包括恢复原始的基督教的平等关系,建立市民社会的平等关系财产的平等关系等等,这是农民、贫民异端区别于市民异端的基本特征。
相同点:农民、贫民和市民的反封建的政治要求有气一致性:一般来说,反对僧侣,攻击他们的富有和他们的政治地位,要求恢复其原始基督教的面貌,是市民异端和农民、贫民异端理论的共同内容和共同特征。
2.西方政治制度复习备考资料 篇二
一、名词解释
1、小选区制:指一个选区只选一名议员,只能采用多数票制,即候选人以获得相对多数票即当选的选区划分制度,对大党有利。
2、大选区制:又称复选区制,即每个选区可选出两名以上的代表,这个使小党虽然票数较少,但是也可能分得相应的议席,选民的选举机会也多一点。
3、比例代表制:是使得各政党所得的议席与其所得的选票成正比的计票方式。小党如得到一名议席所需选票,便可以选出一名议员。这种制度只能在大选区制实行。
4、成文宪法:指一个国家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一经产生,确定在该成文法典中的法律规范即为宪法规范。成文宪法是宪法规范赖以存在的主要形式,它以其所规定的宪法规范的肯定性、明确性、集中性和便于了解等特点,为各国制宪活动所看中,因而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成文宪法。
5、不成文宪法:指一个国家没有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其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通过一般法律文件表现出来。英国是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国家。
6、议会党团:是由议会中属于同一政党的议员或几个利益观点相同的政党的议员组成的政党集团,也由一个政党的议员分别组成几个议会党团的。议会党团必须是体制内的政党,并且在议会中有法定数量的议员才能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提供议案,统一本党议员的思想和行动,组织指挥本党议员的活动,保证本党提出的议案得以通过,参与议会领导等。
7、内阁制政府:又称责任内阁制,是一种以内阁制为核心来领导和组织国家政务管理的政府组织形式。有四大特点:(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者政党联盟组成(2)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有监督权和倒阁权(3)国家的元首和内阁政府首脑由两人分别担任(4)内阁是一个集体决策班子,内阁成员共同对所制定的政策负责。最早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是英国。
8、虚位元首:元首在法律上居于很高地位,享有广泛的权力,但实际上没有实权,有一些权力也不能够独立行使,只具有象征性的地位,享有礼仪性的权力,是一个位高而权虚的元首。属于这一情况的有两类国家:(1)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 如英国、荷兰和瑞典等(2)实行议会共和制政体的国家 如德国、印度河新加坡等虚位元首虽然没有实际的决策作用,但不等于没有作用,其对民族的凝聚、政权的稳定、社会矛盾的缓和等起着重要作用。
9、实位元首:元首不论在法律上还是实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拥有广泛的权力。他们往往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一身二任。属于这种情况的也有两种国家:(1)实行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元首,如战前的日本天皇;(2)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如美洲的一些国家的总统,美国总统。
二、简答题:
1、选举制度及其政治功能是什么?
答:所谓选举制度是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主体、客体、原则、程序等规定的总称。其政治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选制是代议制的前提和基础代议制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因而常把西方政治制度称为代议制民主制。普选制改变了国家最高立法、行政权力的产生机制,大大提高了公民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制产生的途径和具体制度保证,没有普选制就没有现代意义的代议制,只有实行普选制才能实行代议制。
(2)普选制市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代议制民主制的基本精神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政府的权力只有来自于人民,得到人民的委托才是合法的。而普选制正是取得委托的手段,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就表明得到人民的委托,是合法的政府。普选制给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披上民主化、全民性、合法性的外衣,有助于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3)普选制是西方国家权力交替的方法。民主政治与专制制度的重要区别,就是每隔几年要由人民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选举来决定政权的执政者是否更迭,也就是说,政府机关权力的更替取决于选民在普选中的投票结果,选举成为体制内政党能否进入议会或者政府,能否执政的通道、方法和手段。
2、《宪法》和一般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1)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而一般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原则,规范某一方面的行为,其制定权限和程序也必须根据宪法的规定进行,其主要功能也是为了保障宪法所确立的根本制度得以实现。
(2)从效力上看,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宪法在法律体系上居于统率地位,是母法,一般法居于从属地位,是子法。
(3)从制度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规定和修改通常是按照一种特殊程序进行的。其制定权属于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的统治权,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制定宪法。在制宪过程中,一般都规定了专门的机构和程序。而修宪一般都规定了有复杂的修改程序。基本上是要求经最高权力机关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方可生效。而一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则不需要这样的复杂过程。只要由宪法规定的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通过即可。
(4)从宪法的解释和实施上看,宪法的解释和实施一般都在宪法中做了规定,有三种情况:a、由立法机关解释和监督实施(承认立法权至高无上的国家有此规定,如瑞士)b、由司法机关解释和监督,源于美国 c、由特设机构来解释和监督实施,如法国的宪法委员会。
3、政党制度,政党如何参与到代议制民主政治运作中去?(与选举、立法、政府的关系)如何运用规则和程序?政党与代议制民主的关系?(从机构和程序上说)
答:“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者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与其它政党的相互关系制度,也可以说“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或干预国家政权控制政治活动的方式的总称。代议制的基本含义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人民不能直接行使权力,而是通过选举制度、通过一定选举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议会或者国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不同利益阶层的公民通过代表自己阶级阶层利益的政党与国家的选举机构一起组成选举机构和班子。政党提出本党参与竞选的的各类候选人,参加竞选。在竞选中胜出的政党可以获得授权组织内阁政府,行使统治权力。通过对立法机关议会或者国会的掌控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从而将本政党的政治纲领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将其上升为国家法律和意志,从而实现和维护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可以说政党是代议制民主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公民通过参加一定的政党,参与政治选举,由政党来代表和实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间接的行使自己的权力。
4、议会制度和政党的关系是什么?分析议会在西方政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议会制度和政党的关系:在西方政党制度还不完善时期,主要是借助议会这一民主形式进行统治。在政党制度逐步完善之后,通过政党参加政治竞选,获得对议会的掌控权,从而实现各自对国家最高立法权的控制来实现民主。议会制度和政党都是实现民主的方式和途径,只是在新时期借助于政党这种政治组织形式更能表达民主这种形式诉求。
议会的地位:议会是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核心,在议会至上时期,居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核心地位,享有高度的独立性,拥有广泛和强大的权力,主宰一切。在议会衰弱时期,地位下降,失去了政权中心的地位,很多权力受到限制;决策和立法权萎缩,行政权膨胀,侵蚀议会权力。
议会的作用:(1)使国家权力合法化(2)使阶级意志国家化(3)使权力运作程序化
5、西方司法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答:司法原则 是指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必须遵守的理念和规则,由于西方国家利益基础和价值观念相同,故而其所遵守的司法原则也基本相同,主要包含以下基本原则:
(一)司法独立原则:指法院、法官只服从法律,根据法定程序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权力机关和个人的影响和干预。具体表现是:a、司法审判权独立 b、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包括上级法院)的干涉 c、法官独立司法独立的实质是审判独立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在法律形式上宣布公民有获得平等保护的权利,并可通过控诉制度请求法院排除侵害,予以保障,公民在接受法律制裁上,也居于平等地位。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少数资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前提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能是形式上的平等。
(三)公平审判原则:西方国家一般认为合乎正义就是公平,公平审判也就是合乎正义的审判。此外还有建立律师制度、陪审制度,法官自由心证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辩论原则、直接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和法院公开审判原则。
6、美国国会权力有哪几种?
答:美国国会两院地位平等,两院平等行使立法权、由于享有的权力某些偏重,所以国会的权力有两种情况:
(一)两院共有的权力,主要有四种:
A、立法权最基本的首要的权力,联邦宪法授予国会最高和唯一立法权,但是在立法范围上受到了宪法授权的限制,此外还受到了总统否决权的限制和最高法院的违究审查的限制。
B、财政权政府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要由国会通过的拨款案来拨款;收入也要由国会财政案决定
C、调查权监督政府的权力,美国国会没有倒阁权,只有对政府行为的调查权。
D、弹劾权国会有权对犯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副总统以及合众国所有文职官员与法官的弹劾权,由两院共同行使,众议院提出弹劾案,由参议院进行审判。弹
劾主要是定罪而不是处罚,一旦罪行成立,被弹劾者即被免职,然后交由法院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处理。
(二)两院各自特有的权力:
参议院 批准条约权,对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的批准权。
众议院 财案权、弹劾案的提案权,以及当总统候选人没有任何一位获得绝对多数票时,在得票最多的3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1人为总统的权力。
7、内阁制政府概念及其与立法机关议会的关系是什么?
答:内阁制政府:又称责任内阁制,是一种以内阁制为核心来领导和组织国家政务管理的政府组织形式。有四大特点:(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者政党联盟组成(2)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有监督权和倒阁权(3)国家的元首和内阁政府首脑由两人分别担任(4)内阁是一个集体决策班子,内阁成员共同对所制定的政策负责。最早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时英国
内阁制政府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首脑和有关成员(部长)应该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议会对内阁有监督权和投不信任案(倒阁)权。如果内阁得不到议会多数的信任,内阁就要辞职或者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同时,内阁成员又参与立法工作,议会的重要法案都来源于内阁,议会的立法工作是在内阁的领导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不是绝对分立。
三、论述题
1、半总统制政府与总统制政府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相同之处:(1)均是以总统为核心,来进行国家政务管理的政府组织形式。(2)从总统的产生方式上来看,均属于全民选举产生,得到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3)其总统均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4)总统有权任免和批准提名的部长(5)总统有权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
不同之处:
1、从政府的构成来看,半总统制政府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构成。总统只有部分行政权,但是主持内阁会议,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有最高的决策权,是权力的中心。总统与总理有意见分歧时,要服从总统。内阁的主要任务四组织实施总统作出的决策和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制政府是由选举获胜的总统来组织,与议会的多数少数无关。政府的成员不能为议会议员,不能参与立法活动。
2、从政府与国会的关系来看,半总统制政府中总统实际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但不对议会负责,而不掌握行政大权的总理和内阁则要对议会负责。国民议会有权监督内阁或提出不信任案,内阁成员不能同时兼任议员,政府有立法提案权,议会的立法活动在政府控制下进行,实际上议会的权力大大削弱了。总统制政府和国会是分立的、平行的,相互制约的。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国会也不能对政府投不信任票,只能监督制衡,总统不能解散国会,政府和国会都分别直接对选民负责。
3、从政府和国家元首的关系来看,半总统制政府中总统是国家元首,不仅具有国家元首的权力,宪法还赋予它部分行政权力,而且是行政决策权。而内阁总理作为行政首脑依然存在,政府除了对议会负责外,还对总统负责。这样政府形成了双首长制,总统为主,总理为辅,二者共同行使行政权。总统制政府中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合二为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既掌握属于国家元首的权力,也掌握属于政府首脑的权力,集两方面的权力于一身,是真正的实权人物。
4、从政府内部的关系来看,半总统制政府中内阁是一个集体班子,重大政务共同讨论决定,并负连带责任。总统制政府是首长负责制,政府成员
都由总统提名任命,又都对总统负责。政府成员与总统不是伙伴关系,而是
从属关系,受总统的领导和监督。当总统认为某一成员不能胜任工作,可以解职,或让其自动辞职,他们无权否决总统的决定。
9、英国和美国的选举制度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选民资格:英国要求在选区居住满三个月,是英国的公民,精神正常,非因叛国罪或其他重罪服刑者,未因选举舞弊判罪而又未满五年者,不是有权担任上议院议员的贵族。
美国要求在住所居住满30天,美国公民,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2)候选人资格:英国主要是争做下议院议员的资格,对被选举人资格资格规定采用的是排斥法。美国在联邦范围内有两种选举,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其候选人资格各有不同。美
国宪法对总统候选人资格的表述采用的是排除法;国会议员不得担任公职;对国会议员候选人实行保证金制度。
(3)选区划分:英国实行小选区制,每个议员代表的人数大体相等,尽量照顾原地方政府的疆界。美国采用的是地域代表制,即以地域为单位进行投票选举。选区划分以州的疆域
为标准的被称为大选区制,以人口数作为划分选区标准的称为小选区制。参议员选举采用大选区制,众议员选举采用小选区制,两个标准同时采用,被称为实行混合选举制。总统选
举人的选举以州为单位进行。
(4)选民登记:英国由国家专门的选举机构进行,编制的选民名册长期使用,每一次大选前进行补充登记。美国的选民登记有本人登记和非本人登记两种:城市中采用本人登记,边远地区使用非本人登记。选民登记不如英国严格,常有漏登的情况。
(5)选举时间:英国议会下院选举时间较短,一般从下院宣布选举之日到大选投票为止,相隔时间大体是一个月左右,有时只有20天,而美国的选举要经过几乎一年的时间。英国
下院选举的投票活动全国统一在一天中完成,而美国长期固定在选举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过后的星期二。
(6)选举制度特点:英国其改革和完善经历了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选举活动时间短,费用较少;更多的是挑选政党而不是挑选个人;下院大选对决定哪个政党执政具有决定性
意义,而美国选举的关键是总统的竞选;大选获胜政党不要求获得选民过半数选票,只要求简单多数即可。美国选举时间长,程序繁琐;选举时两党垄断的政治游戏,“驴象之争”;
金钱政治,合法贿赂。
2、代议制民主制向行政集权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此有何看法?对其改革发展有何评价?
答:原因:行政集权的发展是伴随着代议制民主制的衰落而产生的,其主要原因有三:(1)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造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相继由自有资本主
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要求通过削弱议会传统权力来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2)议会自身决策模式的缺陷造成的。议会议事规程繁琐,利益各异,缺乏专业的众多的议会成员难
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而行政机关却人数较少,易于集中,反应迅速灵敏,决策果断,因而权力自然向行政方面转移,致使议会权力虚化、萎缩,行政权力膨胀。(3)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频繁,使社会矛盾激化,要求加强政府干预能力,呼唤决策向比较灵活的政府集中,议会权力相应衰弱。
改革:通过改革使议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重新焕发政治活力。以共同参与民主制改造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制,由公民直接行使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来体现社会对国家的制约,民主对专制的限制。
评价:行政集权民主制是西方国家政府体制的共同发展趋势。一方面以削弱代议制民主制下议会的权力来缓解议会政府内阁频繁更迭的危机,保证政治稳定;另一方面,确保国家能
够在现代化生产和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总资本家的作用。从实质上看,这种转变只是民主制的内容,权力关系在重新调整,权力重心在转移。
实行一院制的国家有丹麦、芬兰、西班牙、希腊、葡萄牙、瑞典。
1、责任内阁制
政府(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或多数党联盟组成,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从议会中挑选议员担任国家各行政部门及重要机构的首长,由此组成内阁。内阁作为集体决策机构,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或内阁的重要法案未在议会中通过,内阁或集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举行大选,由新议会决
定该届政府的去留。
2、虚位元首制
国家元首名义上享有法律规定的广泛权力,如国家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批准和颁布一切法令、任免政府高级官员等权力,但他并不实际行使这些权力,无独立的行政权力,而是由副
署官员对该项事务负责。国家元首只享有礼仪方面的权力,是象征性的国家权力中心。
3、实位元首制
相对于虚位元首而言,是指既作为国家象征,又拥有对国家管理权力的元首,包括总统共和制国家、半总统共和制国家、二元君主制国家等。
4、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具体表现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5、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它是指一国将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及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一套法律文书形式公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用名称为“宪
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中的宪法/不成文宪法是指一国的宪法渊源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存在于习惯之
中,或者散见于若干宪法性文件,或者判例之中。)
宪法的一类,与成文宪法相对。它是指一国的宪法规范没有统一的法典化体系,而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宪法。
6、刚性宪法、柔性宪法
刚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需要特殊机构和特殊程序才能创制和修改的宪法。采用刚性宪法的目的是体现宪法的神圣性和保证宪法的权威性。
1)制定或者修改宪法的程序严于一般的立法程序;
2)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往往是特别成立的机关;
3)不仅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且是制定或修改宪法的程序也不同于普通立法程序。
实行成文宪法的国家往往也是实行刚性宪法的国家。其理由在于,既然宪法是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应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最高的权威性,那么制定或修改宪法的程
序也应该比一般法律更加严格。
柔性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创制和修改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不需要特殊的规定,只按一般法律程序即可,且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的效力相同的宪法。(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国家往往也
是实行柔性宪法的国家,英国即其典型)
7、文官的概念与文官制特点
含义:
西方国家行政机构内部所有不经选举产生、不受政府更迭影响的政府工作人员。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内部上至常务次官、下至清洁工所有政府工作人员。
特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任制(2)分工明确、等级森严——科层制(3)照章办事,淡化人情——制度化(4)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功绩制
(5)待遇优厚、职业稳定——终身制(6)态度温和、政治中立——国家化
8、法国下议院的选举方式
单记名两轮多数联盟制(发展历程:1958-85,单记名两轮多数投票制;1986-1992,省级一轮比例代表制;1993年至今,恢复单记名两轮多数投票制)
法国1958宪法规定:
(1)法国本土划分为465个选区,每一选区选出一名议员;——单记名(2)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绝对多数的候选人才能当选;否则就要举行第二轮选举;在第一轮得票少于5%(1966
《选举法》又改为10%)的候选人或政党不得进入第二轮选举,在第二轮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候选人即可当选。——两轮多数;
(3)在第二轮投票中,允许政党组成联盟,参加联盟的各政党的单记名单所得选票汇总,如联合名单获绝对多数,则全部议席归它们所有,议席由参加各联盟的政党进行分配。——
联盟
9、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的利弊和不同
多数代表制:选区内获得票数最高者(政党或个人)当选。在大、中、小选区中都可实行。美国、日本的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英国、加拿大的下议院选举均采取此法。两类型:
① 相对多数代表制(简单多数代表制或称一轮选举制)
② 绝对多数代表制(过半数选举制或两轮多数选举制)
比例代表制:参加竞选的各政党根据其所得选票的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选票计算制度。只能在大选区中实行。采取国家主要是欧洲大陆的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多数代表制的作用:
(1)有利于大党获胜,有利于保持政局的稳定;
(2)简单易行,效率较高;
问题(1)获胜政党的选票不能代表其在选民中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选举结果;
(2)违反资产阶级民主、平等的原则,多数人剥夺了少数人的代表权。
比例代表制的作用:
(1)较为准确地反映了选民对各党支持的程度,符合民主代议制的基本要求;
(2)有利于小党或少数派进入议会,获取参政议政的机会;
问题:(1)由于小党较多,易造成政治不稳定的结果;(2)计票方法复杂和困难,不易操作与监督;
10、选区划分中的集聚策略与分离策略
(1)集聚策略:“集中以消灭敌人”,把对手的支持者集中在尽量少的几个选区里面,使对手浪费大量选票。
(2)分离策略:“分兵以发动群众”,把对手的支持者分散在尽可能多的选区里面,使对手的选票稀释,在尽可能多的选区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11、美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少数人总统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胜者全得”(winner-take-all)的相对多数、间接(选举人团)选举制,选举结果中的选举人票比例并不等于选民票比例,所以会出现获得较低选民票的候选人当
选情况。
12、司法审查权的概念
司法审查权,亦称“违宪审查权”,主要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审查和裁决立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法规等是否违反宪法这一国家的根本大法,对违反宪法的任何法律、法规
等有权宣布无效的一种制度。
13、宪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法治原则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和背离
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民主政治的最高原则,是指一切国家和政府的权力都应属于全体人民自已所拥有和掌握;
(2)分权与制衡原则,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组织原则和运行机制,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行使三权的国家机构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
(3)法治主义原则,是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行使统治权的政治原则。基本内涵包括:法律至上,国家机关一切活动必须由法律规定和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
(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西方国家宪法的核心和灵魂,是全部宪法条文中最为重要的规定;
体现:(1)明确宣布为法治国家;(2)对公民人身自由和权利加以规定和保障;
3.西方政治思想史学习总结 篇三
(一)重农
自古中国就以农业为主。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社会的基本矛盾: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矛盾
对明君、对清官的期盼
(二)重一
这里所说的一是指政治上的统一、一统而言
孟子主张“定于一”
荀子提出“隆一而王,隆二而亡”;
墨子更主张“天下尚同于天子”;
法家韩非更明确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三)重和
中国历来提倡在一定原则和规范的指导下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国家的任务并不是取消矛盾,而是在一定原则和规范的指导下调节矛盾,甚至化解矛盾,使人们归于一致,和睦相处,以求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得到发展
重和还有另一个含义“融合”,在政治思想上就形成了吸纳包容精神,比如百家争鸣,各家“皆欲以其道易天下”,但在具体内容上则互相吸收借鉴,最后形成儒法结合、儒道结合、儒道法结合。
对外来的文化也是如此,比如,古代由印度传入的佛教,至宋代与儒道结合构成理学。近代西学东渐以后,对西方政治思想也是吸纳包容,为我所用。
(四)重民
两千多年中国历来都是君主专制制度,从未建立过民主政治制度,而如何对待民的问题则成为政治思想中的主要问题。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周朝:“敬德”、“保民”。
春秋战国时期:爱民、养民、安民、亲民、惠民、利民等主张比比皆是。
思考:中国传统的重民思想是民主思想吗?
中国传统的重民思想不是民主思想。
民主是一种国家的组织形式,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重民则是统治者对待人民大众的态度问题,最终还是为了“牧民”。
(五)重德
任何国家为了将社会纳入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秩序之中,就必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人们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社会的风俗习惯等。
在中国,先秦法家虽然主张“事断于法”但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一贯推行儒家的 “人治”或“礼治”主张,强调以德治国。
中西政治思想的差异
(一)中西政治思想形成的基础不同
1.自然地理环境
我国的汉文化发源于西北和中原地带,自然环境适宜于农业。且西部和北部多山、多沙漠,东南面临大海,影响了对外交流。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西方文化大多发源于海洋附近,人们面对大海,以海为生,较早从事海上贸易——在文化形态上比较开放
2.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是以自给自足为经济特征→臣民文化
西方则较早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公民文化
3.社会政治生活结构
我国古代以小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同时,血缘关系长期影响着我国社会,长期保留了专制思想和家族观念。
而在西方君主立宪制或三权分立的国家中,人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束缚,呼唤理性和人的自由。
(二)中西方政治思想的治国之道不同
所谓治国之道也就是治理国家的政治思维。
中国历来关注治国之道,追求德、礼、政、法的统一结合,强调以民为本。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
西方注重政体研究,政府要保障公民对人权的追求,强调法律统治的重要性。
(三)中西方政治思想中政治体制的建立思路不同
中国:一元化——君主被奉为神一样的地位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西方:多元化 古希腊城邦——公民大会 ;孟德斯鸠巨著《论法的精神》——权力分立
政治体制建立思想的不同
中国:一统天下
西方:分立主义
(四)中西方政治思想对政治权力认知不同
中国:有“家天下”的传统认识。中国更重视统治集团与官僚队伍的自身制约。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西方:注重“公共权力”,强调权力分立与制衡。
(五)中西方政治思想在治国基本方略问题不同
中国:主德重德。“德主刑辅”;注重贤良,强调礼为本、为体、为主法为末、为用、为辅。
西方:主法重法。法律拥有超越时空的权限,法律永远高于人,而不是人大于法。
(六)中西方政治思想中对公众政治角色定位不同
中国:以个体义务为本位,个体对国家具有强烈依附性。→子民文化、臣民文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推荐阅读:
演讲稿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07-12
西方政治制度史部分复习题07-30
西方政治制度历年真题08-15
至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政治制度历年真题(答案)07-30
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变06-28
中国政治思想史练习题07-06
高考思想政治复习总结06-25
西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