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2024-10-31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精选14篇)

1.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篇一

这是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中第二节内容,前面一节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结合课本知识完成淘师湾平台上的作业。相比较而言,前一次课侧重理论知识,这一次课侧重动手实践操作,所以对于学生能够学懂的知识尽量少讲或者不讲,可能会遇到问题的地方多点拨一下。

本次课采用任务探究的形式来完成,首先向学生抛出了任务一:用关键词搜索班主任姓名(附加其他限定条件后再次搜索),比如加上学校名称后,检索结果进行一个比对,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设定关键词的好处,这可能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用心去试了后,又会有另一番感受,激发了他们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又给出了任务二:用目录搜索方式查询旅行酒店,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对分类检索有一个概念,平时可能用到过,但并没有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别。接下来顺藤摸瓜,归纳比较两种搜索方式,从而引出搜索引擎的概念,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巩固认知。最后,准备一个探究提升任务:民歌曲谱检索歌名+地理知识检索+美术作品检索名称,这三个内容很具有代表性,既让学生充了电,又锻炼了学生对搜索引擎的巧用。其实,刚给学生布置这个任务的时候,很多学生有点懵了,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便提醒学生们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再去操作时,部分同学能顺利搜索出结果,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也能检索出来。结合这三个问题,我和学生一起归纳了四条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留一个课后思考任务:你认为搜索引擎有哪些可以创新的地方?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够,没有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有少数学生没有动起来,上课时间占一部分,20分钟完成上课内容,学生完成淘师湾作业后剩下时间自由支配,怎样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是今后的巨大任务。

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篇二

《小型局域网共享接入因特网》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著的高中《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第三章中的第四节《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 在整个网络技术应用知识模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校、家中基本都是单机上网, 对于多机共享上网, 可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课是在《网络的功能和构造》、《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网络的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上, 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既有经验和实际需求, 让学生体验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将知道“为什么”、“怎样做”、“故障如何排除”等问题, 从而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学生的网络基础知识差异较大, 有的学生知道如何设置单机上网, 但有的学生家里不能上网, 有的甚至还没有计算机。学生此前已经学过《网络的功能和构造》、《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的规划设计》, 对局域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 学生难以理解透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过程; (2) 根据组网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硬件和软件; (3) 学会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服务器。

过程与方法:了解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过程, 通过分组合作, 完成局域网的搭建和因特网的接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 激发学生对网络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通过动手组建局域网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过程。

难点:利用安装双网卡的1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实现多机共享上网。

●●教学方法及策略

任务驱动法。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实现两台计算机共享上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难度, 将任务分层。首先完成小型局域网的搭建, 再通过安装双网卡和家用路由器将小型局域网共享接入因特网, 通过阶段任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小组协作学习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分工, 查找所需的信息, 讨论实验流程, 搭建网络, 排除故障。通过合作,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此外, 组员团队精神得到一定的培养。

●●教学辅助及器材

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

建网需求:18台计算机 (集成网卡) 、通讯连接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 、传输介质 (直通线20根、双机互联线9根) 、网卡9块、插线板若干。

●●教学主要过程

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多台计算机。但如何让家里的计算机共享因特网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一起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今天的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搭建小型局域网, 第二阶段是共享接入因特网。

1.第一阶段

两个互相联通的计算机构成了一个小型局域网。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可以实现很多网络的功能, 如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等。

(1) 实验1

实验目标:通过双机互联线 (交叉线) 搭建局域网。

实验器材:单网卡计算机1台A、双网卡计算机一台B、双机互连线 (交叉线) 1根。

硬件连接 (如图1) 。

软件配置如下。

计算机B设置如下。

验证方法:为验证计算机A、B之间是否可以相互通信。我们通过Ping命令来测试。在计算机B中Ping 1计算机A的IP地址, 如:192.168.1.1。

师:请同学们动手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动手实践。

教师小结实验1。

问题1:如果出现本地连接断开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可能是线缆选择错误或出故障。

问题2:如果网络连接正常但是Ping不通, 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1:应该检查两台计算机是否在同一网络内, 即A设置的地址为192.168.1.1的话, B就应该是192.168.1.2, IP地址在同一网络内。

学生2:可能是被访问的计算机存在防火墙, 可以关闭防火墙。

(2) 实验2

实验目标:通过交换机搭建局域网。

实验器材:单网卡计算机2台、交换机1台、直连线2根。

硬件连接 (如图2) 。

软件配置如下。

计算机A设置如下。

计算机B设置如下。

验证方法:通过Ping命令验证计算机A、B之间是否可以相互通信。在计算机B中, 使用Ping命令、Ping计算机A的IP地址。

学生分组动手实践。

师 (小结实验2) :在实验2过程中, 有些同学发现出现地址冲突的现象, 这是同学们在网络中设置了相同的IP地址的原因。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 在一个网络中是不可以有相同IP地址出现的。

第一阶段小结:对比刚才2组实验, 我们发现实验1和实验2的网络设置基本相同, 区别主要体现在网络的硬件连接上, 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如何搭建一个小型局域网。接下来我们将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实施第二阶段的实验, 实现双机共同接入因特网。

2.第二阶段

(1) 实验3

实验目标: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搭建局域网。

实验器材:单网卡计算机1台 (A) 、双网卡计算机一台 (B) 、直连线2根, 交叉线1根。

硬件连接 (如图3) 。

软件配置如下。

计算机A设置如下。

计算机B网卡1 (与网卡A相连) 设置如下。

计算机B网卡2 (与交换机相连) 设置如下。

在计算机B网卡2上设置网络共享。

验证方法:访问net.czbjzx.com (反馈小组完成的速度) 。

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小结实验3。

师: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 如计算机A能与计算机B进行通信, 但是计算机A却无法访问Internet, 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呢?

生:可能是计算机A的网关没有指向计算机B与A相连的网卡;也可能计算机A没有设置DNS;也可能是计算机B没有开启Internet共享。这些都会造成A无法访问因特网。

师:同学们检查的时候可以先从硬件连接入手, 再检查相应的网络设置, 逐步排查故障。

师:同学们在家里上网除了可以通过刚才我们介绍的方法, 还可以通过小型路由器实现共享网络。在这里我做简单介绍。

(2) 体验:通过小型家用路由器共享网络

器材:单网卡计算机2台 (A、B) 、路由器1台、ADSL宽带猫1个、直连线4根。

硬件连接 (如图4) 。

网络配置如下。

路由器的基本设置: (1) LAN口设置:IP地址192.168.0.1; (2) WAN口设置:选择“PPPOE”选项, 在“上网账号”和“上网口令”对话框中分别输入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 (3) 设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

计算机A、B的设置。

方法 (1) 计算机A、B的IP地址设置 (静态分配) 。

方法 (2) 计算机A、B的IP地址设置 (动态分配) :均为自动获得。

验证方法:访问为www.google.cn。

师:同学们回家后, 可以进行相应的尝试。

师:通过刚才进行的3组实验, 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2台计算机共享接入因特网。那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如何实现3台计算机共享Internet呢?

生:通过1台计算机安装3块网卡连接Internet实现网络共享、通过家用路由器实现共享。

师请第2组和第6组的同学分别谈谈今天实验的体会。

师:两组同学通过实验, 发现了问题, 经过分析、实践, 排除故障, 最终胜利完成任务, 对网络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 进一步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为自己, 也能帮助别人实现多机共享上网, 而且能够与更多人共同分享因特网的魅力和乐趣。

●●教学反思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但是对硬件要求较高, 一般的学校由于条件所限, 基本是简化任务, 通过理论阐述辅以图片及实物展示, 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我们专门开辟了一个阶梯教室作为实验室, 并申请购买了一些网络配件, 通过3天时间搭建了一个可以容纳10个小组的实验室。

本课从问题解决出发, 通过阶段实验, 设计分层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分析、讨论, 最大限度地驱动学生亲身实践, 体验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知道“为什么”、“怎样做”、“如何排除故障”等, 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融合。通过异质分组, 组内分工明确, 组间相互比拼和帮助, 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 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一定的培养。

3.《因特网的死亡》 篇三

出版日期:英文版国外版-2012年10月;英文版国内版-2012年11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输出时间:英文版2012年

输出地区:美国

合作方式:合作出版

吸引外方的内容点:

该专著国内版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际版获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由安全领域的全能专家任主编,数十位作者均是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国内外专家,他们对保障互联网的整体安全提出了独特的和跨学科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作者阵容体现了成功的国际组稿模式。

4.因特网信息交流教案 篇四

一、课程题目

因特网信息交流

二、教学目的

1、能熟练使用电子邮箱发送邮件,会注册电子邮箱

2、知道邮箱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

3、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

4、了解B/S、C/S模式的区别,能分辨各实例属于哪种模式

5、了解非实时交流方式和实时交流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邮箱地址组成,明白其唯一性;能简单描述邮件传输过程;能分辨B/S、C/S模式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邮箱地址就跟生活中一个地方的地址一样是唯一的,这样才能确保邮件发送的准确性,因此认识到其唯一的重要性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给出一个系统,能分辨出是属于B/S模式还是C/S模式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发邮件,然而对于邮件传输过程却不太了解,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服务器和协议更是不知道,因此这部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四、课程类型与教学模式、方法

课程类型:理论讲授课、实践操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用具与媒体

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1、上节回顾

简单回顾上节课因特网信息检索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请学生来回忆并回答上节课所教授的搜索引擎分类及其各自代表,以及5种主要的搜索技巧。教师结合实例来诱导学生回答。

2、新知探究

(1)电子邮箱注册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与别人进行信息交流的?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可知方式有很多,比如面对面聊天或者寄信,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人们常用的是QQ、微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接着可询问学生是否都有电子邮箱,除QQ邮箱外,有没有人有网易邮箱、新浪邮箱或者移动的139邮箱,请这部分同学简单回忆当初是如何注册邮箱的。然后教师以网易邮箱注册为例,简单介绍邮箱的注册方法,只要跟着提示一步步做就可快速地注册邮箱。

(2)邮箱地址组成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邮箱名一旦被注册,其他人就无法再取相同的邮箱名进行注册,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分析邮箱地址的组成来解释其唯一性。邮箱地址由用户名和邮件服务器域名组成,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邮件服务器的网站域名在因特网中是唯一的,类比家里的地址门牌号可知,用户名也必须是唯一的,防止信件投递过程中发生错乱,所以邮箱地址是唯一的。@读音与英语里的at一样,表示“在”的意思。

(3)学生实践操作

请学生用自己的邮箱或者提供的邮箱,发一封邮件到指定邮箱。要求主题以各自学号命名,内容为“邮件已发送,请老师查收”。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老师要四处查看,掌握学生的操作熟练情况,看是否所有学生都会发送邮件。

(4)邮件传输过程

当我们发送一封邮件的时候,邮件是被直接发到了接收方的计算机上吗?由经验可知,当收到一封带有附件的邮件时,我们要查看附件还需要现将其下载到计算机里,所以邮件并不是直接发送到接收用户的计算机上。结合示意图来解释邮件传输过程中,存在多个STMP服务器,实现邮件中继接力传递。这些STMP服务器接收用户邮件,再把它投递到目标邮件服务器,用户可通过POP3协议把服务器邮箱里的信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上进行离线阅读。(5)非实时交流方式

像电子邮件这种,不需要双方用户同时在线也可进行交流的方式就是非实时交流方式,除电子邮件之外还有书信、短信、留言。

(6)实时交流方式

电子邮件固然有他的优势,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QQ、微信等软件来进行信息交流,像这种需要双方同时在线的即时信息交流方式叫实时交流方式,除QQ、微信之外还有面对面聊天、电话等。

(7)C/S与B/S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简称C/S),这种模式下客户端要安装相应软件,如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邮局网站,完成邮件收发,如刚刚操作的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

(8)信息交流安全

防止邮件炸弹和邮件病毒,养成良好上网习惯,介绍几种防范措施:(1)不要散发网上垃圾;(2)小心使用自动回信;(3)设置过滤;(4)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来信中的附件文件 ;(5)不要成为病毒传播者。

(9)学生练习实践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判断操作,将结果发送到指定邮箱,在下课前五分钟选取两三位同学的进行展示和核对。

5.初中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教学设计 篇五

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版本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模块二第1课。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过课外上网的经历,但对因特网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上网习惯和行为有待规范。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体验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高效和便捷,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感受因特网在改善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上网常见的方式;

(2)了解网址的结构和作用;

(3)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站;

(4)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改善学习和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从互联网浏览信息的方法;

(2)通过情境体验、同伴交流,学会甄别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意识;

(2)感受网络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提高自律意识和能力;

(3)增强对长辈、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IE浏览器的使用;甄别信息。

难点:理解网址的作用;甄别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感恩家人的呵护,唤起学生对家中老人的关注,进而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现代社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老人的关注,本环节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长辈,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需求。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因特网

启发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以学生熟知的概念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因特网的概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会思考,用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术语。

(二)认识浏览器

学生自学教材课本,自主探究,尝试找到并打开自己电脑中的浏览器。

学生演示交流打开浏览器的几种方法。

教师小结:认识IE浏览器,了解多种浏览器。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教材,通过大胆实践探究新知,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浏览网站

以“东方老年网”网址为例,帮助学生认识网址并了解网址的作用。

小组合作根据给定的网址访问网站。

小组代表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小结,针对学生演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并把航线喻为网址,引导学生掌握通过网址访问网站的操作方法,纠正个别学生不规范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做人、做事都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四)获取信息

交流自己想带回去给长辈分享的是哪些信息。

小组合作,每组选定一条线路探究如何浏览信息。

小组代表交流选定的路线并简要介绍获取到的信息。

教师小结如何在网页中快速甄别、获取信息,介绍网页导航栏、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浏览网页的小技巧。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浏览网页,获取信息,有兴趣并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通过几个小技巧提高浏览效率。教师通过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将获取到的信息带给家中的长辈从而让老人生活得更健康。

三、巩固提升

教师谈话引导学生对家中的长辈回报爱心。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浏览并学会一样本领。

交流自己通过浏览网站信息学到的本领,教师一一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所学,体验在因特网中获取信息的成功感,感受因特网在改善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在交流和评价中,激发学生对家人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梳理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对学生今后的上网行为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在师生交流中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升华对家中长辈的情感,明确因特网对人们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规范上网行为。

6.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因特网服务组织类型;

2、知道计算机上网的两种方式

3、了解IP地址的动态配置与静态配置方法;

二、教学重点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设置

三、教学难点

“拨号上网”与“通过局域网上网”的操作流程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家里的电脑是如何连入因特网的?家里电脑和学校电脑上网方式有什么区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38至P42内容,思考因特网服务组织的有哪几种类型;国内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有些;常用的两种上网方式是什么;IP地址的两种分配方法及子网掩码设置。

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因特网服务组织

师:计算机与因特网相连必须有专门的线路。由于费用的问题,通常由一些公司或组织架设主干线后出租给用户,即通常所说的网络覆盖。提供这种服务的机构被称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简称ISP。

我们常见的ISP是哪个呢?(你们自己家是通过哪个组织上网的)

生:中国电信。

师:现在除了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等都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

国内著名的ISP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电信(163、169)、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等。

除了ISP(主要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还有哪些类型的服务组织? 生: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ASP(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

2、两种上网方式

师:我们是通过IP地址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我们选择上述ISP之后,接着就要进行IP地址的设置。不同的上网方式,IP地址的设置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家里主要是采用哪种方式上网的?(1)拨号上网

生:拨号上网。

师:拨号上网就是通过电话线与因特网连接。

拨号上网的必要条件:

A、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账号; B、调制解调器(MODEM)C、电话线

步骤如下:

设置如下:

(2)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

师:我们学校上网是不是也是使用拨号上网的?

生:应该不是吧。

师:我们学校是采用另一种方式---局域网

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必要条件:、A、申请一个IP地址 B、网卡 设置如下:

3、IP地址的设置

师:通过上面两种方式的比较,IP地址的设置是不同的。

拨号上网自动获取IP地址;通过局域网接入因特网获取固定IP地址。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其分配方法及其优缺点。

生:IP地址分配有静态分配法和动态分配法。

静态分配法:易于管理,浪费IP地址资源 动态分配法:节约IP地址资源,安全性较差

4、子网掩码的设置

师:子网掩码的作用及给类IP地址所对应的子网掩码?

生:子网掩码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它必须和IP地址结合起来使用。

1表示网络地址位,0表示主机地址位

A类:255.0.0.0 B类:255.255.0.0 C类:255.255.255.0 一般情况下,IP地址使用默认的子网掩码就可以了。

实践:教材P43(三)小结

7.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篇七

柘林水电厂2001年扩建了2台120MW的机组, 直流系统当时为B厂与开关站互为备用, 平时B厂和开关站直流系统独立运行。自6号发电机投运以来, 开机瞬间就报B厂直流系统绝缘下降, 5号发电机开机瞬间也报, 但没有6号机频繁。因为时间短, 瞬间消失, 无法查找也就放到了一边。2011年8月份厂里排查安全隐患, 决定要把这个老问题查出来, 到底是误报还是确实有直流瞬时接地, 一定要有个交代。

2 从案列吸取教训

一般来说, 很多地方对直流瞬时接地都不重视, 因为不好查找, 但直流瞬间接地危害也是很大的。直流瞬间接地在别的电厂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是很多的, 下面作者介绍一个简单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引起大家对直流接地这个问题的重视。

2.1 事故案例

河北某220k V变电站保护误动分析:

2.1.1 现场检查故障基本情况

线路RCS-931BM、PSL-603GC型保护分别停运改定值工作。工作负责人带领工作班成员进行RCS-931BM型保护改定值工作, 故障时刻正在进行保护改定值后定值打印及压板电位测试工作, 开关发生A相跳闸后, 保护班组随即停止工作, 离开保护室。站内监控机显示站内此时无直流接地及其他异常信号发出。测量压板电位, 造成一点接地。保护工作人员进行线路保护改定值工作, 在使用万用表测试压板电位操作过程中, 万用表由于长时间开启而自动屏蔽电源, 在其操作重新开机切换档位时, 万用表档位短时切过至“低电阻”档位, 造成跳闸回路的一点接地。

2.1.2 结论

引起保护跳闸的主要因素:测量压板电位, 短时间造成一点接地, 使跳闸回路的一点接地, 造成开关A相跳闸。

3 B厂直流瞬间接地的查找方法和步骤

我厂自5、6号机投运以来, 在开机瞬间简报就经常报B厂直流系统接地报警, 而5号机开机时出现的几率很少, 时间短, 增加了查找难度, 最重要的是长期没引起重视。但在2011年8月间厂里出现开关跳闸事故, 在排除安全隐患时, 提出必须查找这个原因。使用先进的录波器查找。具体步骤为:

3.1 停机状态下接好试验接线: (1) 在起励开关 (QDT62) 下端头串入50A的分流器 (分流器的输出75m V) 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2) 在起励开关 (QDT62) 下端头分别正对地, 负对地 (110V) 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3) 在转子电压输入端分别正对地、负对地 (最大220V) 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3.2 原始数据先采集保存。

3.3 (1) 将QS22、QS32、QS42功率柜输出刀闸断开。 (2) 发电机开到额定转速, 使发电机至空转运行状态。 (3) 启动录波器录波, 在励磁调节器屏按开机按钮, 发电机起励建压至空载运行状态。 (4) 对录波器录波后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不是功率柜的原因。

3.4 (1) 在励磁调节柜按停机按钮, 发电机逆变至空转运行状态, 将FU2熔断器断开。 (2) 启动录波器录波, 在励磁调节器柜按开机按钮, 机组起励建压至空载运行状态。 (3) 对录波器录波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也不是该回路的问题。

3.5 (1) 在励磁调节柜按停机按钮, 发电机逆变至空转运行状态, 取下FU63、FU64保险。 (2) 启动录波器录波, 在励磁调节器柜按开机按钮, 机组起励建压至空载运行状态。 (3) 对录波器录波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出是该回路的问题。

3.6 (1) 在励磁调节柜按停机按钮, 发电机逆变至空转运行状态, 装上FU63、FU64保险, 拆下SA61的1和5号端子。 (2) 启动录波器录波, 在励磁调节器柜按开机按钮, 机组起励建压至空载运行状态。 (3) 对录波器录波后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不是该回路的问题。

3.7 (1) 在励磁调节柜按停机按钮, 发电机逆变至空转运行状态, 接回拆下SA61的1和5号端子, 拆下直流电压变送器 (B62) 的6、7号输入端子。 (2) 启动录波器录波, 在励磁调节器柜按开机按钮, 机组起励建压至空载运行状态。 (3) 对录波器录波数据进行分析, 判断不是该回路的问题。

3.8 (1) 在励磁调节柜按停机按钮, 发电机变逆至空转运行状态, (2) 查灭磁开关柜端子 (X60) , 用1000V摇表摇LZ601和LZ602对地绝缘, 测得为零。 (3) 查得灭磁开关柜端子 (X60) 25、26号端子至六号机保护屏, 甩开这2个端子去保护的2根线。 (4) 启动录波器录波, 在励磁调节器柜按开机按钮, 机组起励建压至空载运行状态。 (5) 得出结论:通过反复多次重复起励、逆变, 启动录波器录波后进行分析, 确定是直流短时间接地, 而且该回路造成的。

4 原因分析

4.1 发电机开机建压原理

我厂发电机励磁系统是自并励励磁系统, 而且起励方法是直流起励, 起励电源取至B厂直流系统, 当开瞬间起励接触器动作, 将直流通过起励电阻接入发电机转子, 发电机建压, 起励接触器合上几秒后断开, B厂直流系统再与转子回路断开。

4.2 判断查找该2根线的用途

转子回路有到保护屏转子接地保护的2根线, 甩开这2根线, 从波形图上看开机瞬间直流绝缘就不会再下降了。查出这两根线是给转子一点接地保护用的。

4.3 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的原理

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反应转子对大轴绝缘电阻的下降。采用“乒乓式”变电桥原理, 其设计思想是:通过电子开关S1、S2轮流切换, 改变电桥两臂电阻值的大小。通过求解三种状态下的回路方程, 实时计算转子接地电阻和接地位置。

这就是说, 只要转子一点接地保护投入, 转子回路就会通过大轴上的接地电阻接地。

通过以上分析, 再根据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原理不难发现直流接地的原因。5号机报的不频繁和有时报有时不报, 一是因为5号机组起励时间比6号发电机时间短, 直流绝缘监察装置还没有反应过来, 其二是目前国内运行的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的原理绝大部分采用平衡桥检测原理, 都有个检测周期和检测顺序, 如果检测顺序刚好过了这个接地回路, 时间又短, 绝缘监察装置还未到下个检测周期, 未检测出绝缘接地故障, 绝缘接地故障就消失了, 所以就会出现时有时无的报警现象发生。

5 解决方法

开机时瞬间, 直流系统接入转子的同时, 将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退出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查出了原因, 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将到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的两根线先接入起励接触器的闭接点, 这样解决了我们的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开机运行, 再也没出现过开机瞬间直流接地的现象。

摘要:柘林水电厂2001年扩建了2台120MW的机组, 直流系统当时为B厂与开关站互为备用, 平时B厂和开关站直流系统独立运行。自6号发电机投运以来, 开机瞬间就报B厂直流系统绝缘下降, 5号发电机开机瞬间也报, 但没有6号机频繁。文章对开机瞬间简报信息报B厂直流系统绝缘下降缺陷查找、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 以供参考。

关键词:直流,下降缺陷,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夏立巍.直流系统绝缘异常的处理原则与查找方法[J].民营科技, 2013 (3) :61.

[2]杜学云.水电厂一起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处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1) .

8.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篇八

关键词:信息;教育;因特网;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2

The advent of Intern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

Wang Ju

(Merchant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anjin124010,China)

Abstract:The global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of rapid development is to the entire human social life bring revolutionary, unprecedented changes. The Internet for education is concerned, is a double-edged swor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ternet stimulat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broaden the students' knowledge view.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rnet and shook education purpose, changed the content of study. The Internet's influence is put in our education workers before new topic.

Keywords:Information;Education;Internet;Influence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在中国的迅速延伸,因特网是一种对现代教育有正面和负面重大影响的,也是现代教育不得不面对的有用工具,因特网的出现,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技能,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教学手段和技能的转换问题,而是对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出了更大挑战。或者说,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因特网的作用。

一、Internet的历史和发展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先进网络和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Science,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s的速率传送数据,相当于每秒传送1400页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已同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通。1995年,Internet开始大规模应用在商业领域。当年,美国Internet业务的总营收额为10亿美元,预计1996年将会达到18亿美元。提供联机服务的供应商也从原先象America Online和ProdigyService这样的计算机公司发展到象AT&T、MCI、Pacific Bell等通信运营公司也参加进来。由于商业应用产生的巨大需求,从调制解调器到诸如 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的Internet 应用市场都分外红火。

在Internet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本身随着用户的需求的转移也发生着产品结构上的变化。1994年,所有的Internet软件几乎全是TCP/IP协议保,那时人们需要的是能兼容TCP/IP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如今Internet重心已转向具体的应用,象利用WWW来做广告或进行联機贸易。安全性问题是困扰Internet用户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虽然现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协议来确保Internet网上的联机商业交易的可靠进行,但真正适用并将主宰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目前尚不明确。另外,Internet是一个无中心的网络。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nternet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Internet才能更好的发展。

二、因特网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因特网是一种对现代教育有正面和负面重大影响的,也是现代教育不得不面对的有用工具。

(一)因特网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

远程教育是最早介入网络的领域之一,网络教育也是网络技术拓展应用的一大空间。从CAI技术到CDROM技术、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直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资源到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的变革,促使传统教育方式的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从人到物;从硬件到软件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这些都是现代远程教育所要研究、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特指基于因特网和卫星网而进行的远距离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个新兴模式或者前沿分支。现在我们需要探索因特网这一新手段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关注这一新技术引发的教育革命动向,研究它将给现代远程教育带来什么前景。多媒体有利于创造教学的真实环境,发挥得好可以在教学方面采用声、图、文、动画、录像多种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完美地结合,才能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的效率,还需要进行许多研究和探索,但是总的趋势是会大大有利于学校教学,强化学校教学的效果,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界面,提供全程化的教学内容,提供终生化的教学手段。现在一个远程教学网站,不只是提供教学内容,还把丰富的课外读物、课外小组、课外活动等提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在这方面,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进步和利用因特网水平的提高,因特网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因特网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因特网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易于从学校可获取的资源这一方面看出。进入因特网后,他们就可以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服务。因特网还有其他信息提供方式不具有的独特好处:一旦连上,巨大的信息量不需要增加物理空间,储存简单,不需要学校和个人增加储藏室。信息可以保存在磁盘上供将来使用或不用时删除。不管怎样,学校和个人不会面临增加藏书空间来贮存大量增加的资源这一任务。因特网对课程的直接影响,從学校开出的课程种类中可以看出。随着因特网的广泛使用,因特网的有效应用可以以教科书同样的方式甚至更有效的方式影响课程。

间接影响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作为教师,总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鼓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积极学习并终生学习的志趣?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难题。然而,现在我们却能亲眼目睹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几小时的信息,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学生喜欢利用因特网就某个课题进行研究,我们还看到了学生借助因特网对学习非常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们会持续不断地学习。因特网有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魔力。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可以更多的控制他们选择的信息。其次,学生将以多媒体的形式探讨问题。再次,因特网活动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机会。最后,因特网提供了与他人和它地的联系。这些不是按照国籍、种族或智力来评判一个学生,而是按照学生交流使用的文字和思想进行判断。这就是因特网对学生来说都是生动的原因。

三、因特网进入现代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当现代教育利用因特网技术获得各种利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它的负面影响。

(一)我们在教学中大量应用因特网的时候,不能不关注一些重要的道德问题。首先,作为教师,必须教学生经常筛选网上获得的信息,弄清是谁发的,其来源于哪里。这些材料有无明显的错误吗,其次,必须考虑的道德问题是因特网上有一些不适合学生的材料,像黄色网页等。再次,因特网迷恋症又是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迷恋因特网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人、有心理问题的人等只增不减。对此,学校要通过明确的道德准则和学生行为守则来规范这类问题。

(二)因特网仅仅是一种工具。因特网允许网民同世界上的任何个体分享信息、思想、消息,这种分享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因特网对现代教育产生的潜在影响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特网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教师用来提供给学生打开世界窗口的工具——因特网不会教学生,仍是教师教学生;因特网虽然能增加学生获得教育资源和信息,但若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并教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这些新资源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特网的正确应用会有益于学生的教育,如果应用不当,会使学生身受其害;因特网将永远不会代替教学方法,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好的研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交流和书面课程。因特网对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和学生提高的教与学的质量。尼古拉丝•耐格波特(Necholas Negroponte)在他的《走向数字化》一书中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的人利用因特网学习知识和技能,因为它将变成一个人学习的辅助网。

参考文献:

[1]袁圣东.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马云多,蔡铁权.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9.网上查找信息教案 篇九

网上查找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搜索引擎,了解搜索信息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掌握利用搜索所需信息方法,养成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辅助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网上搜索信息的学习,养成在学习中或生活中遇到难题主动积极从上网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到专题学习网站中搜索学习资料。

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解决学习生活等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会在当前网页中快速定义所要找的信息位置。

难点: 如何选择合适的搜索关键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驱动、案例学习、指导式探究法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演示法、探研法、等方法。

四、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学习环境选择: 计算机实验室、因特网、多媒体

学习资源类型: 课件、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资源库、案例库、题库、其他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潮阳棉城中学 信息技术 教案

教师提问:问题一:学生近期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问题二: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回答,这样通过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2、提出任务P62 在语文课中,我们会学习到选自《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一课,请在网络中搜集有关这课内容的学习资料。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小组探索,老师巡回,了解学生已有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然后让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搜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老师带领大家总结出常用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1)、在专题网站中查找信息。(2)、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3)、在打开的网页中查找信息。

3、任务探究

(1)、在专题网站中查找信息。

教师根据问题,提供专题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yahoo.com)网站分类逐层向下找到有关中小学教育网站。

思考:著名的搜索引擎有几个?学生回答。教师通过课件罗列著名的搜索引擎有以下几个: Google中文搜索:http:// 百度:http:// 搜狐:http:// 网易:http://search.163.com ②、关键词搜索:

教师提问:如何选择合适的关键字?

通过以下二个问题来击破本节课的难点:第一关键字要恰当;第二关键字要避免误用;

思考问题一:如何恰当选用关键字?附:练习题 练习一:你知道上海世博会哪天开始吗?

搜索关键字:上海 世博会 开始 答案: 2010年5月1日 练习二:吃牛排很有讲究,你知道初试者比较适合食用几成熟的牛排吗? 搜索关键字:牛排 初试者 适合 答案:七

潮阳棉城中学 信息技术 教案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搜索引擎,有能力的学生在练习题明确的情况下完成操作任务。需要帮助的学生可在教师或同学的指引下逐步完成相应的问题。教师小结: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必须配上精炼的关键字才能有效地提高你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效率。一般要搜索到比较精确的结果,有时仅凭一个关键字是不够的,最好在两三个关键字之间加空格,这样可以使搜索结果更符合自己的要求。

思考问题二:如何避免误用关键字?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合作总结回答,教师通过课件演示: 避免以下几种不当关键字的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你的搜索效率。①错别字。

当你觉得某种内容网上应该有很多但却搜索不到时,应该先查一下关键字中是否有错别字。②太通用。

不要使用过于通用的词汇做搜索关键字。例如,搜索“北京”的结果仍然是“涨量信息”,因为有无数网站提供与“北京”相关的信息,而用“2008北京奥运”这样有特殊含义的关键字搜索,就可能搜索到对你真正有用的结果。③多义词

比如搜索“java”,你要找的信息究竟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一种著名的咖啡、还是一种计算机语言?搜索引擎是不能辨别多义词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多个关键或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多义词作为搜索关键字。例如,用“爪哇 印尼”“爪哇 咖啡”“java 语言”分别搜索,就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④白话做关键字。

例如,用“汕头到广州列车时刻表”做关键字,搜索不到与之匹配的信息,但

潮阳棉城中学 信息技术 教案

用关键字“汕头 广州 列车 时刻表”搜索,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⑤搜索新闻。

搜索引擎从抓取网页、解析、索引到提供检索是有一个周期的,各搜索引擎的信息滞后一周到一月不等,所以用搜索引擎是找不到新闻的。另外,因为搜索引擎对论坛、数据库等动态内容的检索能力较弱,这类信息也不适合用搜索引擎搜索,而应该去相关的网站寻找。结合以上所学两个知识点做练习:

李明为参加中小学电脑作品比赛设计了一个flash动画,在动画中要用到“朋友”这首歌,请你帮他从网上下载。你用到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初一(2)班的小明同学在完成数学中有关“三视图”的作业时遇到了困难,他想到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应该输入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_。经过上面的学习,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自主完成P62的任务,教师加以指导及分析。

利用搜索引擎完成以下练习:

①、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②、世界最重要的IT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位于美国的哪个州?

③.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毒素,如果摄入过多,可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这 种毒素是什么?

④、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 ⑤、金庸的籍贯是: ⑥、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 知识延伸:搜索引擎有哪些使用技巧?

学生各抒己见,各小组分工合作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潮阳棉城中学 信息技术 教案

①、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

每种搜索引擎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才能得到最佳的结果。搜索工具基本上可以分为网页检索和分类目录两种。网页检索实际上是网页的完全索引。分类目录则是由人工编辑整理的网站的链接。选择哪种取决于查询的内容。

一般而言,如果你需要查找非常具体或者特殊的问题,用网页检索比较合适;如果你想浏览某方面的信息、专题或者查找某个具体的网站,用分类目录可能 会更合适。此外,如果配搭的是某些确定的信息如MP3、地图等,就最好使用专门的MP3、地图等搜索引擎。实际上,几乎每一类信息都有非常专业的搜索工具,我们称为垂直搜索引擎。比如,赛迪网的IT软盘就是以精选式IT垂直搜索为特征的搜索引擎,图形天下Go2map就是专门提供地图服务的地图搜索引擎。

②、正确使用布尔检索:

正确的使用布尔检索方式可以减少搜索结果的返回数。

布尔检索,就是应用布尔表达式的检索方式,如“和”(and)、“或”(or)、“非”(not)。由于不同的搜索引擎在布尔检索的具体表达式写法上有区别,为避免在写法上出现错误而影响搜索结果,在搜索时要注意不同搜索引擎工具的布尔检索的表达方法。③、在单击之前要思考:

成功的搜索等式==正确的提问产生准确有用的结果。在返回的搜索结果中究竟哪个是真正满意的?对这一问题在单击之前,你仍然需要思考决定。你需要通过比较排序位置、网址链接、文字说明等来分析。这就需要对各种搜索引擎的排序方式做一简单的了解。

潮阳棉城中学 信息技术 教案

④、养成良好有效的搜索习惯:

搜索技巧和其它的技术一样是在不断练习中总结与成熟起来的,因此必须不断练习、不断总结。通过练习总结,你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搜索习惯,这将会有助于更快的完成搜索。

通过知识延伸,让学生更深刻了解搜索引擎。(3)、在打开的网页中查找信息

教师:如果打开搜索到的网页内容过多,可以通过IE“编辑”菜单上的“查找(在当前页)”功能来快速定位要查找的字词位置。

教师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想当一回小老师?请电脑程度好的学生通过广播教学演示给其它同学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指导及分析。

4、课后作业:知识应用延伸,联系实际生活:

10.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篇十

一、形式主义方面

1、日常工作表现为工作有计划,有布置,但中间督促少、检查少,验收后奖惩不到位。

2、有些制度的落实不够。主要表现为学院一些好的规章制度只停留在纸上和墙上,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例如:对于无故缺席学院和系部组织召开会议的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会议考勤制度规定的有关措施。

3、活动只讲形式,不着重效果。例如教研活动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不充实,任务安排不明确,有时间教师是闲聊,即使研讨,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人才培养方案讨论形式大于实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进行修订和讨论,但在讨论中每次都会受到各种限制。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都要开设一年,这与职业教育的规律不相符,但大家的意见因各种原因没有被采纳。

4、求数量不求质量。在各项活动中追求场面热烈、参加人数多;在科研、教研、课程建设等项目上追求数量多,重过程,不注重效果,有时拿过程当结果。

二在官僚主义方面。

1、不能深入教学一线。系领导班子没有能深入教师工作中,了解教师上课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对教师教学、实训中存在的不足给以指导。

2、对学生管理听汇报多,调研少。近年来随着招生情况的变化,没有准确掌握2013级学生学习状况,即时调整管理办法。应多开展学生技能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进实验室少,实验设备维修不及时,实验耗材等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4、对青年教师关心不到位。辅导员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青年教师比较多,系领导班子没有能深入教师工作中,了解教师上课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对教师教学、实训中存在的不足给以指导。学院的导师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

(三)享乐主义方面。

1、主动想工作不够,系班子成员在工作方面,特别是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够。

2、艰苦奋斗思想淡化,进取心不足。电子信息工程系成立时间较短,不是学院的重点专业,没有知名的专家教授,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系领导班子有为难思想,没有主动出击、加强对外合作,没有给老师们创造更多的外出学习、锻炼的机会。

3、有畏难思想,不能勇于面对困难,发现问题不是自己的事有向外推的现象。

4、不想下基层、参加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公务接待方面,有追求排场的思想,来访交流和校企合作时有超标准接待现象,有时陪同人员较多。

2、出差、参加会议、学术交流有要车接送现象。

11.借助因特网提高英语写作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学术写作;EFL;电子技术;特定文体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47-02

一、研究目的及背景

以小组协作为方式,以电子环境中搜寻的信息为基础,学习者需要写出一篇类比/对比类型的文章。通过网络学习各小组可以筛选并搜集网络环境中完整的信息语料。为了完成布置的任务,学习者们需要以协作的方式计划、沟通、分享以及研究他们所搜集的信息。

外语课堂的学习协作及其益处早已被多项研究所证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以及信息分享与交际法写作的理论目标是一致的(Fathman & Kessler,1993);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句法能力的提高(Kowal & Swain,1994);共同的目标会带来有意义的语言应用实践并增强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Greenfield,2003)。

由于网络可以将全世界的使用者联系起来的特质以及其帮助二语学习者发展技巧的潜力,针对网络的研究也极为丰富。多个研究的结果表明,网络包含真实的情境语言,而真实的语言也创建有意义的情境。(Warschaur & Healey, 1998)。电子技术在二语写作课堂的应用也能提高学习者自治。(Graus,1999),而且,从总体上来说,积极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意愿。(Kern, 995)。

从理论及教学法的角度上来说,合作写作和电子技术的融合是帮助学习者发展他们迫切需要的学术写作技巧的理想方式。

二、类比/对比类文章

这种特定文体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两个或多个对象的特点。为了更清楚地讨论这些特点,学习者需要学会写作这类文章并解释两个或多个的对象是如何相似或不同的。同样重要的是,学习者需要了解到底是哪些特别的文体特征把类比/对比和其他文体区别开来。所以,本部分不会涉及学术文章的一些共同点,比如主题句,段落,结论等,而是将重点放在差异上,也就是将类比/对比类文章和其他文体区别开来的连接词和组织。

在课堂上,教师先告知学生们哪些连接词主要用于类比/对比类文章。用于类比的有:both, in the same way, similarly, similar to, like, likewise, is like, have in common, just as, compared to, same as, resemble等。用于对比的有:however, although, but, in contrast, unlike, different from, differ from, on the contrary, whereas, while, on the other hand等。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比如完形填空,来帮助学生学会在写作前正确使用这些连接词。

同样地,教授给学生恰当地组织一篇类比/对比类文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组织方法:分块法(集中说明一个对象的诸种特征)以及分列法(逐点说明两者的异同)。分块法先陈述某一对象的所有要点和细节,然后在下一部分探讨另一对象的所有要点和细节。比如,如果我们需要对比香港和多伦多的每年天气情况,首先我们会写下关于香港的年降水量、温度以及湿度方面的相关细节,然后在下一部分我们会陈述多伦多的年降水量、温度及湿度的详细信息。而分列法一次只讨论某一对象的一个要点的相关细节,讨论在两个对象之间轮流进行。回到我们刚刚讨论的香港和多伦多的天气主题:第一部分需要写到两个城市的年降雨量;然后说明两个城市的温度情况;最后是两个城市湿度方面的所有细节。

需要向写作者说明的是,两种方法无所谓孰优孰劣,更无所谓孰对孰错。学习者应使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学习者应该按主题句中提到的顺序陈述每一个要点(在我们刚才的例子中,即:年降雨量,温度,湿度)。最后,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组织方法以及连接词的种类和数量,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类比/对比类文体的文章总是有益的。一旦熟悉了这一文体的布局,学生们就能塑造他们自己在此领域的作品。

三、因特网

因特网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了很多他们以前所不能企及的机会。比如,以诸如报纸、杂志、政府报告、词典、新闻报道以及邮件等各种形式的无尽资源。许多真实性材料触手可及,它们也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因为在世界上任何一台电脑终端上,在一天的24小时内,我们都可以登录网络。由于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机会,学习者被要求只能用他们从网络上获得的材料来完成他们的作文。

比如,老师布置下这样的任务:学生们需要找出关于一个世界大城市的各种详细资料。尽管老师也许会有自己喜好的个人网站,应向学生说明他们应从大量的相关网址中搜索并决定自己要用的网站。学生们可以通过使用他们熟悉的搜索引擎(百度,Google, Yahoo等)输入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细节信息的关键词。比如,我们再次回到前面讨论过的例子:香港和多伦多的天气情况。在Google中输入“香港天气”和“多伦多天气”,会出现大量的网站,能够为比较这两个城市的天气提供合适的信息。一旦合适的信息出现,学生们可以记下笔记来作为作文草稿的储备材料。此外要提醒学生记录下所有相关信息(作者名字,数据检索, URL地址),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想回到某一特定网站寻找额外的信息时总是很容易就迷失在海量的网址里。

四、学习者协作

对于学习者和教育者来说,在二语写作课堂将学习协作和现代技术融合到一起是令人兴奋的。首先,将班级划分成若干人数相同的小组(一般每组三人为宜),将小组编号并与另一小组配对。

然后,教师分配任务:每个小组需要负责搜集和某个世界大城市相关的信息以完成他们的作文。我们最近的一个实验是这样的:一个班级的小组需要找到下列这些城市的信息:纽约、曼谷、北京、多伦多、巴黎、罗马、莫斯科、东京、温哥华。

现在,配对的小组将一起决定他们将采用哪三个主题来完成他们的作文。(采用三个主题的决定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每个小组成员将作为一个主题的“专家”,以此来确保所有的成员都能对最后的成品做出自己相同的贡献。)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可以自己商讨他们希望采用什么要点,但如果小组的最后决定显得不合适,教师可以参与进去并提供建议。各小组商定选择了许多有趣的主题,比如,历史背景(城市由谁何时建造);气象特征(温度及年降雨量等)。一旦主题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搜寻网络以得到需要的信息。在找到相关信息并写成一至两段之后,成员们需要做“同业互查”来确保上交作业的结构恰当。尽管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部问题,这样的练习通常将重点放在立意和结构这样的整体方面。同时,教师要建议他们采用列举的方法,以避免漏掉所有讨论过的要点。这一步骤也有助于将每个成员提供的部分组织成新的文章。在完成所有这些过程后,每个三人小组将他们的材料综合以完成一篇组织好的文章。这时,每个小组需要将他们的成品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寄给另一个小组。在收到其他小组的邮件后,每个小组需要再次用到列举法以便于他们组织自己的新文章。在检查并组织所有的信息后,每个小组负责写出一篇比较两个城市三个特征的清晰连贯组织严密的作文。最后,作文上交并评分。

五、结论

尽管外语写作会让人望而生畏,学习者的合作以及对网络的合理应用给二语学习者提供了发展写作技巧的独特方法。此外,这种合作方法也使学生获得了很多二语课堂外的技能。毫无疑问,基于网络的无穷潜能,未来它将继续对EFL教学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Fatheman, A., & Kessler, C. (1993).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in school contexts[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3(2), 127-140.

[2]Graus, J. (1999). The Internet in the EFL classroom: An evaluation of the usefulness on the Internet in the EFL classroom[EB/OL]. Retrieved March 8, 200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3]Greenfield, R. (2003). Collaborative e-mail exchange for teaching secondary EFL: A case study in Hong Ko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J]. 7(1), 46-70.

[4]Kern, R.G. (1995). Restruct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with networked computers: Effects on Qua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roduction[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 (4), 457-476.

[5]Kowal, M., & Swain, M. (1994). Using collaborative language production tasks to promote students language awareness[J]. Language Awareness, 3(2), 73-93.

[6]Warschaur, M. & Healey, D9(1998). Computers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Language Teachin

12.因特网的发展对知识沟的影响分析 篇十二

知识沟假说最早是在1970年, 由蒂奇纳、多诺霍和奥里恩在一篇名为《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的论文中提出, “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 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 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后来, 众多学者对知识沟展开了研究, 不断地完善知识沟体系,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其中, 传播媒介作为影响知识沟的重要因素, 一直以来是学者研究的重点。这些新技术对知识沟有着怎样的影响, 是否有助于克服知识沟?

网络的出现对大众信息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 时效性更强, 传播速度更快, 传播的信息量更大, 而且信息的存储时间长, 比如, 日报只会当天出刊, 当天卖, 过了那天想买就很难买到了。电视也一样, 一些节目没有重播, 错过那期也就看不到了。而网络的服务器可以存储大量资源, 某天的讯息, 即使过了很久也能找到, 很多电视节目也会在网络上有存档。这些都是其优点, 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这里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其对知识沟的影响, 获得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需求的能力。

2 因特网对知识沟的影响

2.1 获得信息的机会对知识沟的影响

从获得信息的机会角度来看, 首先是接触媒介的可能性, 新媒介的引入往往会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 报纸、广播、电视如此, 网络也不例外。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率较之前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根据2011年中国因特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我国网民总数达到了4.57亿, 因特网普及率上升至34.3%。从因特网的普及率来看, 各省的因特网发展状况有明显差异。因特网普及率最高的两个省市北京和上海, 已经达到了69.4%和64.5%。而最低的两个省市江西和贵州只有21.4%和19.8%。特别是在一些山区、贫困地区会更低, 甚至都还从未听说过。另外,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和个人习惯也会影响人们是否会选择接触媒介。有些人可能有能力使用电脑和网络, 但因为生活的时代和个人的成长经历使他们不愿意接触电脑和网络, 这种情况在中国的一些中老年人中明显存在着, 有些人只有读书读报的习惯。这些人与之前信息不足而现在使用网络的人的知识沟会缩小。

其次, 文化水平也制约着对电脑和网络的使用, 网络上的信息主要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形式来表现, 文字是基础形式, 大量信息也是通过文字搜索来获取的。中国农村现在仍然存在着大量文盲和半文盲, 这些人连读书看报都有困难, 更何况是使用电脑浏览网页了。

再次是人际传播。在网络时代以前, 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可能有更多而相关的社会联系。这类人可能与同样了解公共事务新闻的人们有交往, 并且可能与他们就此类问题展开过讨论, 这就会扩大知识沟。而在Web2.0时代, 博客和微博则极大地缩小了这一因素导致的知识沟, 以微博为例, 在微博里, 各行各业的名人, 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和新闻媒体受到更多的关注, 这些人和机构往往掌握着在专业领域方面的第一手讯息, 在传统媒介时代, 这些信息只会较少的有选择性的在报纸、广播或电视上传播, 毕竟传统媒介的信息负载量是有限的。他们的生活圈更广, 会拥有更多的渠道获得信息。他们也更关心公共新闻, 并且愿意与大众分享资源讯息, 并且进行交流。所以在这方面, 网络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知识沟。

2.2 新旧媒介使用沟对知识沟的影响

13.骄傲的因特网自述 篇十三

骄傲的因特网自述陕西省宝鸡眉县首善镇东关小学四二班李贝我的名字叫因特网,英文是INTERNET。有人说我是由一群互相连接的计算机而形成的网络,这个看法有点片面。我本身不但具有网络的快捷传载信息的优势,更在于我是一个信息源,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他身在何地,具有何种民族。国籍。人种只要能来到我这里,就可以通过我与他人沟通。发布信息。获取信息。我使身隔万里的人天涯成为咫尺,使大家居住的.星球成为地球村。使大家能够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可以是网站发布的新闻,可以是图书资料,可以是软件程序。可以是任何图象。声音。文字信息资源。

如今,我已在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曾经有一名陕西某中学的女生被毒蛇咬伤,情况万分危急,需要多价血清才能救治,后在我这里发布中毒症状及求救信息,很快便获得上百封国外医疗机构及国内医生的回信,终于找到了多价血清并及时挽回了这位女学生的生命。

我这里有大型图书馆,你可以自学进修。搞研究。我这儿可以直播球赛。玩游戏。看电影,来娱乐以下。还可以聊天交朋友或参加研讨会,,你可以休闲或发表个人观点。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在我这里建立了虚拟大学,这个网校没有具体的校址及办公楼。教学楼,只有自己的网址。教学的内容,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先交费,获取密码后,打开网址可以听到名师的讲解,并且可学到各门功课的知识,还可以咨询到各种疑难问题。如:北京的四中网校现已经招收了很多学生呢。

14.《因特网的应用》教学设计(用) 篇十四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常见的因特网应用”,“如何用好因特网”和“网络空间的责任与安全”。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因特网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前几节课的内容相比,本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平时与因特网的接触,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信息网络和网络的构成要素,并且对因特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局限于游戏、聊天等娱乐方面,对于因特网的其他应用技能了解的不多,本课旨在让学生对因特网的应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好因特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应用常识。(2)熟悉基本的因特网应用技能。

(3)增强利用网络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网络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4)建立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基本的因特网应用技能,利用好因特网。难点: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

五、教学策略:

(一)教法:采取谈话法,教师演示法。

(二)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六、教学环境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室系统。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课题。

【学习指导语】相信同学们对网络一定不陌生,现如今,因特网飞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人们亲切地把它叫做信息高速公路。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中的视频《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指导语】看过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法?因特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习指导语】看来同学们对因特网都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因特网的一些应用常识。

板书课题:因特网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视频来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1.常见的因特网应用。

【学习指导语】因特网的应用让人目不暇接,我知道同学们都是网络小高手,你们利用因特网做过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学习指导语】看来大多数同学们平时对因特网的应用还只局限于游戏,聊天等娱乐方面,其实因特网的应用非常广泛,还有一些你不知道用途。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展示常见的因特网应用。

【学习指导语】我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游戏,聊天,看视频,还可以在因特网上学习、读书,了解新闻时事、购物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因特网的应用,让他们知道除了娱乐功能外,因特网的应用非常广泛。

2.如何用好因特网。

【学习指导语】因特网的应用可真不少,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利用因特网的这些功能呢?请同学们阅读这样一个故事。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曲别针换别墅》

【学习指导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拨。

【学习指导语】要想利用好因特网,首先要建立网络信息意识,把因特网当作生活和学习的工具。比如,在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时,先到网上搜索一下,看别人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既然因特网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整天沉溺于其中呢?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展示沉溺于网络的危害。【学习指导语】通过这些案例,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汇报。【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播放课件。

【学习指导语】网瘾不仅影响了青少年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与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日趋密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控制好上网时间,找到需要的信息后,及时下网,从网络的虚拟空间走出来,平时注意多和朋友相处交流,以避免形成网络上瘾症。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因特网,建立网络信息意识,通过实例提醒学生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要沉溺于网络。

3.网络空间的责任与安全。

【学习指导语】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海洋,蕴藏了很多的信息,但是我们在网上获取的信息都是有益的吗?作为亿万网民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汇报。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后应如何处理网上的各种信息。

【学习指导语】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里面鱼龙混杂,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蜂蜜也有毒药,我们要记住不沾染、不贪利,要和正直诚实的人交朋友,多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避免网络不良事物的侵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以及课件中播放的案例,使学生建立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归纳与总结

【学习指导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谈收获。【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能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四)拓展与延伸。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展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学习指导语】请同学们齐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生活动】学生齐读

【学习指导语】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因特网,正确的识别网络信息,让因特网真正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识别网络信息的意识和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态度。板书设计:

因特网的应用 1.常见的因特网应用 2.合理利用因特网资源

3.网络空间的责任与安全

教学反思: 1.设计理念: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视频以及图片形式的案例来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保持的积极参与的状态。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结合案例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因特网,增强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学生了解因特网应用常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2.教学亮点:

(1)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树立正确识别网络信息的意识和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态度。3.待改进地方:

(1)由于时间的原因,个别环节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对某些问题理解的不过透彻,因此,个别知识点落实的不到位。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推荐阅读:

小学生认识因特网课件06-21

上一篇:求职信经典分析下一篇:3.8妇女节演讲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