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北师大语文考卷

2025-01-09

六年级北师大语文考卷(精选6篇)

1.六年级北师大语文考卷 篇一

瓯海区六年级(下)语文期末统考卷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项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3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uàn

liàn

分别在即,我们()往日的欢乐,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校园中留下了

qín

miǎn

róng

yù

我们()的身影;校史上记载着我们的一项项()。我们如奔腾的jùn

mǎ

xióng

yīng

(),踏平坎坷,像展翅的(),搏击长空。因为我们,可爱的校园

shēng

jī

bó

bó

wàn

xiàng

gēng

xīn

(),(),此刻,新的征程即将开启,让我们彼

zhēn

zhì

此送上()的祝福,去谱写新的乐章。

二、补充成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在序号上打“√”。(3分)

1.负()请罪

①背在身上。

②遭受。

③失败。

④背弃。

2.()高望重

①观看。

②希望,盼望。

③有名望的。

④探望。

3.无()无故

①过去的。

②原因。

③老朋友。

④死亡。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15分)

1.下列四组词中,带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掺(chān)和

蒜(suàn)瓣

B.匪(fěi)徒

哄(hōng)堂大笑

C.转(zhuàn)椅

憧(chōng)憬

D.振兴(xìng)中华

养尊处(chǔ)优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句子中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是()

A.他,指前一个人/它,指天鹅

B.指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

C.指弈秋的教导/它,指天鹅

D.他,指前一个人/指弈秋的教导

3.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精彩的——演绎

B.豁达的——性格

C.婀娜的——舞姿

D.坚强的——目光

4.“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句诗描绘月、梅融为一体的意境,括号中填入最传神的字应该是()

A.舞、隐

B.扶、失

C.摇、映

D.扶、映

5.阅读下列语段,选择正确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读书,能使枯燥的心变得湿润;读书,能使浮躁的心变得();读书,能使贫瘠的心变得();读书,能使平庸的心变得()。

A.不凡

B.宁静

C.富足

6.与“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这句话表达意思不同的是()

A.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B.这世界上糟糕的诗不多。

C.这世界上糟糕的诗怎么不多呢?

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契科夫笔下的穷人心地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B.《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该作品中的历史人物。

C.《少年闰土》的作者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笔下的闰土见多识广、机智勇敢。

四、根据积累,完成填空。(10分)

1.诗文中的真情:古诗中有情,情在“却看妻子愁何在,”的收复之喜中;古文中有情,情在“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的痛楚之举中。

2.名言中的力量:当个人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想起海明威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可就是

。”当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受侵犯时,我们应记得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的泉源。”

3.课文中的经典:朱自清感慨时光飞逝,写到:“在的日子里,在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毛泽东谈及生命价值,写到:“为人民利益而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语段中有两处错误,运用修改符号直接修改。(2分)

临考前,我告诉自己,要沉着地答题并认真地审题,最后还要全面细致地检查。我相信,平时的努力加上考场上的出色发挥,一定会换来毕业考优异的成果。

2.领会意思,仿写句子。(3分)

语言是一门艺术,条理清楚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礼貌热情的语言,能;的语言,能。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完成练习。(10分)

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有所(),有所(),有所()。

【发现

成就

创造

发现】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

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

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从第①自然段后面的【

】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2分)

2.在第③自然段中的“

”里标上正确的标点。(2分)

3.“打破沙锅问到底”表达了()的科学精神。(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分)

4.选文表达的观点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画出选文中与这个观点意思一样的句子。(1分)

5.联系上下文理解,“见微知著”的“微”是指,“著”是指。(1分)

6.结合选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科学领域的真理不难发现,只要耐心等待,只要碰上机遇,就一定会发现。()

(2)举“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事例,是“运用事例,证明观点”的写法。

()

(3)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对于观点的论证也非常具有说服力。

()

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17分)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释放出蓬勃的生机。迎春花举起金色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乘着春风飞翔。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女娲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老师笑谈“残腿”,但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始终站着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节课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写字时的旋转,都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和钦佩的心跳,这旋转式的写字姿势,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学生的记忆中。

⑥他的课讲得极感染人,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甚至生命都融入了课堂,融入历史。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我们沉浸其中,溢满心间的是对老师的热爱和对历史的热爱。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他当年的教学有极大的关系。

⑦课堂上,他喜欢让学生述说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

【1】

。听完后,他眼眸中溢满兴奋,好像

【2】,然后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赞赏:“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鼓励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和微笑。此时,好像

【3】,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定会让你顿生感激之情。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费力地追逐着风筝。他仰望白云,出神地望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的脸上漾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一位老人,()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老师的脚步,老师的笑脸,深深启迪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春天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1.阅读第④—⑦段,先提取文中关键词,完成下表,然后回答问题。(4分)

自然段

历史课的回忆

对老师的情感

旋转式的写字姿势

钦佩

作者选取这些回忆的镜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2.文章运用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刘老师的特点,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

描写,第⑤自然段则运用

描写。(2分)

3.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印象最深?(2分)

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原文采用了联想的写法,请根据理解选择和补充。(3分)

第【1】个空白处应选择()

第【2】个空白处应选择()

A.回味着精彩的乐章

B.品味着美妙的乐曲

第【3】个空白处可以补充为:

5.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应该是()、()。(1分)

6.第⑩自然段画双横线的句子有深刻的含义,最确切的理解是()(1分)

A.赞美了老师不仅勤奋教学,还喜欢放风筝,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追求。

B.赞美了老师不仅勤奋教学,还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培养了一批批有远大理想的学生。

C.虽然离开老师已有三十年,但那时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7.题目如文章的眼睛和心灵,请你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1分)

8.文章第②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请根据你的理解在里作上批注。(3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达人”是指在某方面比较精通的高手。作文写得好是“写作达人”,游戏玩得好是

“游戏达人”,菜做得好是“厨艺达人”,钢琴弹得好是“钢琴达人”……想一想你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是哪方面的高手,是什么“达人”,动笔写一写吧!题目自拟,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语句通顺连贯,事例具体,希望你笔下的“达人”是名副其实的。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眷恋

勤勉

荣誉

骏马

雄鹰

生机勃勃

万象更新

真挚

二、1.荆

2.德

3.缘

三、1.D

2.C

3.D

4.B

5.B

C

A

6.B

7.A

四、1.漫卷诗书喜欲狂

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2.消灭他

打不败他

自信心

3.逃去如飞

千门万户

就比泰山还重

就比鸿毛还轻

五、1.①将“沉着地答题”和“认真地审题”调换位置。

②“成果”改为“成绩”。

第二部分

一、1.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2.,“

3.锲而不舍

4.只要你见微知著……就能发现真理。

5.司空见惯的现象

本质或真理

6.(1)×

(2)√(3)√

二、1.④老师笑谈“残腿”

尊敬

⑥课讲得极感染人

热爱

⑦让学生述说心得

感激

刻画了一个对生活乐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形象。

2.语言

动作

3.因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快乐以及对生活充满爱与追求深深地影响了“我”,启迪了“我”。

4.B

A

示例:那每点一次头都能给学生带来一次启发

5.不是

而是

6.B

7.理想的风筝

2.六年级北师大语文考卷 篇二

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课文说明中就标小标题的方法提到:“例如二、三、四、五、六部分可用‘谈《水浒传》’‘谈碰壁’‘放花筒’‘帮助车夫’‘关心女佣’这样的小标题来概括。”但教材中根本没有出现“女佣”这个词, 而是“女仆”。我认为第六部分应概括为“关心女仆”才紧扣教材, 也便于学生接受和认可。另这两句话中的两个“和”应改为“或”, 即“最简单的话或词语”“句子或词语”。另外, 在对文本的交流探究中有一句话:“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 他的笔是对敌斗争的匕首和刀枪。”《现代汉语词典》对“匕首”的定义是:短剑或狭长的短刀。可见, 匕首和刀是种属关系, 有语病, 应修改为“他的笔是对敌斗争的匕首和投枪”。

二、《黑孩子罗伯特》一文交流探究中对课后作业题“1.你怎样认识丽莎对罗伯特的态度?”是这样解答的:“文中的丽莎总背着老师不停骂罗伯特‘小黑鬼’……对刻画人物的美好心灵起到了衬托作用。”我认为, 这个解答是不正确的。因为对这道题的解答, 关键是“认识丽莎对罗伯特的态度”, 而不是“罗伯特对丽莎的态度”, 应在交待丽莎对罗伯特的态度之后, 着重分析造成丽莎对待罗伯特这种态度的原因。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文中的丽莎总背着老师不停地骂罗伯特“小黑鬼”, 在罗伯特表达友爱时丽莎也总无礼而尖刻地将他拒之门外。我认识到丽莎这样做, 是因为她生长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 “种族歧视”给了她深刻的毒害和影响, 从而揭示了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三、《我站在铁索桥上》的课文说明中“第3节, 抚看今朝, 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成为今天鲜花盛开的地方”一句中“烈士们”一词用得不妥。因为: (1) 教材中只有“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没有“烈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2) 事实上当年红军长征时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当场牺牲的只是一部分。因此, “烈士们”一词应改为“勇士们”, 因为“勇士们”一词既包括了飞夺泸定桥牺牲了的烈士, 也包括了飞夺泸定桥活着的红军战士。

四、《詹天佑》课文说明首句中的“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有语病, 应改为“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如要突出“京张铁路”, 或改为“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

3.六年级北师大语文考卷 篇三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4.六年级北师大语文考卷 篇四

一、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

一、交流资料

1、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2、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3、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

4、互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三、比较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

四、学生小结

五、作业

1、背诵默写

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 板书设计:

5.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1单元小结 篇五

一、生词听写过关

1、一类词(课后生字表和课文摘录笔记中的词,必须一字不错)评价:妥当疏忽比喻萧索官吏粮仓腐败题诗同流合污卓尔不群 洒脱 疾苦思绪夜不能寐毅然得罪特立独行岿然不动乔木耿直廉洁饱经风霜挠痒抒情天伦危言耸听恶劣悬崖权贵

2、二类词(曾学过的比较难的词和常见词组,鼓励听写过关)评价:疏密相间生机盎然思绪万千冷雨敲窗风吹疏竹萧萧之声啼饥号寒民间疾苦救济百姓开仓放粮难得糊涂风吹雨打 阿谀奉承 生机勃勃 不屈不挠 铮铮铁骨 凌云壮志不畏权贵横眉怒扫浩然正气风云的变幻汹涌的云海弃之不顾 盛夏的烈日泪如雨下 感叹不已 视死如归 戕害同胞卖身求荣

二、背诵(对要默写的内容必须一字不错的背诵)。评价:《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天地“读一读”

三、默写(必须一字不错才能过关)。评价:《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语文天地读一读

四课外积累。

1.含“松、竹、梅”的成语。(熟读,要求听写过关)评价:苍松翠柏 松柏后凋 松柏之寿 岁寒知松柏 玉洁松贞 竹苞松茂

摽梅之年 青梅竹马 望梅止渴 驿寄梅花

刀过竹解 金石丝竹 茂林修竹 名垂竹帛 势如破竹 磬竹难书

2、关于岁寒三友的名言诗句。(熟读,要求背诵过关)评价: 竹开霜启翠,梅动雪前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咏梅咏梅

(陆游)(毛泽东)

驿外断桥边,风雨送春归,寂寞开无主。飞雪迎春到。

己是黄昏独自愁,己是悬崖百丈冰,更著风和雨。尤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俏也不争春,一任群芳妒。只把春来报。

6.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观看《话说长江》视频,导入新课。

1.板书“长江”,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2.简单介绍《长江之歌》。随机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三、快速浏览诗歌,说说自己的发现。

1.个别交流,你的发现是什么?

2.问题导读:诗歌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写法,把长江比作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个别交流)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在文中作者的话——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你想了解什么?

(一)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 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哪些词语来赞美长江呢?

2.朗读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

六、课堂检测。

七、知识拓展,感受古代诗人笔下的长江。

八、总结,聆听歌曲结束课堂。

上一篇:圣诞晚会主持稿范例下一篇:2022年生产运行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