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不是呆子的哲理故事

2024-12-05

疯子不是呆子的哲理故事(精选2篇)

1.疯子不是呆子的哲理故事 篇一

西大一宿舍六女生考上研 她们不是书呆子

1最文静女生被保送硕博连读

6位女生住在广西大学6A宿舍楼,这是该校最陈旧的学生宿舍楼,却走出了6位令人惊讶的理工科女研究生。5月23日下午,记者在她们的宿舍看到,桌子上、床上还到处都摆放着书。除了王丹和刘声燕已回老家,记者见到了其他4位女生。被保送到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的谭晓荷,在几位女生中显得最文静,这位在同学眼中品学兼优的山西妹子,仅仅是因为成绩好被保送名校吗?

“不完全是看成绩的,”谭晓荷说,她还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曾夺得全国二等奖。5月,她和同宿舍的喻盛容、朱进妹还和一位博导老师参与了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研究一种妇科止血的合成药物。主要是利用广西的一种特色植物中的成分,以它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化学物,再检测其止血功能是否比原料更好。“5月24日这个课题就结题了,”谭晓荷说,这些综合能力应该是她获得保送硕博连读的重要因素。

2相互影响两女生“被迫”考研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有的毕业生就通过考研的方式来躲避就业,除了谭晓荷是保送,她们宿舍的其他5位女生均是通过全国统考考上的研究生,她们又是为何要考研呢?

“我们宿舍的女孩子各方面都是较优秀的,如果想找工作,应该都可以找得到。”几位女生自信地对记者说道,她们之所以考研,是因为觉得化学这个专业在本科阶段多是学基础,而一些大的实验仪器,只是研究生才有机会使用,因此考研是希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而至于一个宿舍的女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女孩们认为和整个宿舍的气氛有关系,大家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其实有两位女生刚开始时并没有打算考研,朱进妹就是其中之一,她不希望在化学这个专业上继续深造,因此不想考研。去年5月,同宿舍准备考研的几位女生每天都在宿舍谈论考研的事,她开始心动了,但如果跨专业考研,难度将很大。这时宿友们都鼓励她。 而同宿舍的刘声燕,甚至是在考研前的两个月被“动员”报名考研。

3理工科女生不都是书呆子

在传统眼光中,理工科的女生只会埋头做实验,缺少那么一点浪漫的气质。6位考上研究生的理工科女生们是不是都是死读书的人呢?女孩们笑了,坚定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今年考上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薛莹是个爱打扮的.小美女,她不仅是化工学院文化部的副部长,还是校礼仪队的,经常参加校外的商业礼仪活动,如品牌推广发布会等,做模特、做礼仪小姐。校级的舞蹈比赛她拿过三等奖,服饰大赛也拿过优秀奖。

朱进妹刚大一时就进了学校社团总会的新闻部,她笑称自己的专业“太理工科了”,所以要当校园记者来平衡一下。每当看到校园网里有自己的作品,她就会暗自得意一下。大三那年,她还和一同学在化工学院成立了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任常务副会长,搞活动拉赞助,为同学找兼职,见识大长。其他几位女生也是各展才能,谭晓荷在化工学院任学生会常委兼秘书长;王丹任学院的学习部长。

4小女生个个有理想

在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每一个女生对自己的职业都有清晰的规划。谭晓荷说,她在复旦大学跟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催化研究,在这一领域,其核心技术被日本掌握,如果能在这方面研究有突破,对中国解决能源问题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朱进妹则告诉记者,国内很自主研发药物的企业很少,很多制药企业其实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而她之所以考武汉大学的药物化学专业,是因为当地有世界顶级的制药外企;而薛莹则希望将来自己能进世界500强的企业,以专业优势发挥自己的力量。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关海芳 覃雅玉)

2.疯子不是呆子的哲理故事 篇二

小说以“我”的视角, 讲述村民袁作义性格懦弱无力, 老婆被占, 借酒浇愁, 在醉酒的状态下实现虚幻的报复, 而一旦回归现实, 依然无奈的故事。作者以此反映现实中弱势个体生存得无奈困境, 在对现实人性地反思和鞭挞同时, 达到对生活真实得深刻揭露。

小说通过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套叠与置换, 让读者体味到与多重人格对话的奇妙玄幻。这种美妙又神秘、眩晕又有趣的阅读体验根源于作者对书写有意思小说的不懈追求。

语境交织融合是小说叙事的突出特点, 并以此达到反讽的效果, 可谓巧妙。“假作真时真亦假”。小说将主人公袁作义设置于一个醉酒状态, 从而实现叙述语境在现实与虚幻、清醒与糊涂之间往来, 真实与虚假交织, 让故事的意蕴在往复中交织升腾。袁作义, 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者, 现实生活中, 老婆被权势的代表村长所霸占, 无力反抗, 只能借酒浇愁, 借此进入疯癫的语境, 并以一种虚幻的方式来实现他的报复。进入疯癫状态的袁作义, 以三步上篮的方式实现了对村长女儿的占有, 在意淫中实现了他的反击, 达到心理的满足和平衡。而三步的细节从袁作义的嘴里说出来那么详实, 绝不是一个愚昧如袁作义这样的人可以虚构出来的, 它其实就是村长黄仁诱惑他老婆的步骤的真实再现。其中一些细节, 如买羊毛衫、吃龙虾、送拍照手机等, 连“我”这个相对见多识广的杂货店老板都觉得新奇的东西, 从袁作义的口中说出来, 尤其说明这一点。因此, 这一绘声绘色的过程应该是袁作义从他老婆那里获知的, 被袁作义现炒现卖了。

当然, 这一切都是以虚假的身份置换作为前提的。作为实际的被侮辱和被伤害者, 虽然以屈辱的方式从家里逃出来, 但因为骑着村长的车出来, 在假想中于是暂时获得了村长的身份地位乃至权势, 并且在醉酒的状态下实现了村长的权势与金钱的置换。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应该是我们阅读作品时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也是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态度。作者独具匠心地深化最简单的“说”与“讲”, 挖掘出了一个连一个的故事, 勾勒了一副又一副的嘴脸, 揭示了一面接一面的现实, 体现了一层更一层的深意。作者狠厉地揭开长满蛆虫的道德示人, 还在说:“看, 那些白白胖胖的蛆虫, 多么美丽。”这个袁作义不禁让我们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他们在本质上都反映了人的劣根性。但袁作义比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嘲解的阿Q似乎又更进一步———袁作义不仅体现了愤怒, 也表达了羡慕。而这或许是更加需要反思和自省的地方。带绿帽的袁作义想的不是和妻子决裂、和村长黄仁决斗等正常人会采取的行动, 反而是耻辱的默认、装傻, 继而在幻想中成为村长的存在, 这无疑在加深了其主题意蕴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作者冷漠的人物勾画, 内敛的情感表达巧妙的将其人物角色套叠重影, 相互代言。文中着重刻画的人物为袁作义与杂货店老板“我”, 正面出场的还有“我”的媳妇娃子。村长黄仁和袁作义的媳妇娃子都是最后才出场, 而且只用了很少的笔墨。但其实读者都能感觉到村长黄仁与袁作义媳妇娃子的身影大量闪现于全文。这是便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将人物角色进行套叠, 让人物为人物代言。文中有三位男性人物, 分别是:酒疯子袁作义、村长黄仁、杂货店老板“我”。文中最明显的换位是酒疯子袁作义与村长黄仁的空间角色换位。酒疯子袁作义吹嘘自己是代理村长, 而此时的村长黄仁则在他家霸占了丈夫的位置。在袁作义买酒、喝酒、醉酒、醒酒的时间里, 他心怀愤怒地幻想自己是代理村长存在, 掌管村里的大小事务。而村长呢?此时的村长黄仁则在袁作义家里充当着丈夫的角色。所以在文章里他们的换位是空间上、实质上的。文中最重要的换位是酒疯子袁作义与村长黄仁的精神角色的转换。袁作义在幻想自己为代理村长时, 假装县长电话, 大言不惭地说要向县长“汇报油菜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规划”。然后又强调“如今当个村官也要有靠山, 光镇上有还不行, 还得在县里找”, 还要给十个九个肾虚的领导送十个狗宝作为见面礼。至于新农村建设, 则是通过八九十工程来大肆敛财, 变卖最后的集体经济。之后袁作义又表示当了村长最大的心愿是要找黄仁的女儿黄蕊做他的相好。醉酒的袁作义通过这一通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清晰看到他身上的无耻与可恶。本为受害者的袁作义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精神施虐者。

而在文中正面描写了两位女性人物:袁作义的媳妇娃子、“我”的媳妇娃子。而黄仁的女儿黄蕊则没有正面出现过。其中的换位主要体现于袁作义在精神上对黄蕊和媳妇娃子的臆想换位和“我”媳妇娃子旁观者的代入换位。袁作义在幻想自己如何三步拿下黄蕊, 让她作自己相好的种种其实都是黄仁曾经对他的媳妇娃子的真实行为。这既是对黄仁勾引良家妇女的无耻罪行的控诉, 也是再现袁作义媳妇娃子自身堕落的全部坦白。袁作义把其中的女子臆想为黄仁的女儿黄蕊, 表现黄蕊的美貌, 其实出于对黄仁的精神反抗与报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我”的媳妇娃子在一旁听着大作春梦袁作义地口无遮拦, 不仅没有对这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表示唾弃, 反而还听得津津有味, 更是在第二步、第三步时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被勾引的女子角色里。这里也展现了作者对其笔下女性人物的自我突破。不同于过去作者在情感上对女性善良、热情、美好的颂扬之情, 本文完全暴露出女性的自私、浅薄、无情的一面。

人物的套叠式代言离不开对话语言。小说的对话通过在普通话与方言的语种置换中获得广泛的阅读接受度。对话在文雅处显讽刺, 在粗俗中露真实。文中的人名:袁作义、黄仁, 都体现了对人道德品质的期望, 在现实生活中却全都缺仁忘义。这不就是种退化的缩影吗?球字体是在文中人物对话中高频率出现的字眼, 这个在生活中的中性词在此地却给读者带来了直接粗鲁愤怒的情感体验, 简单又真实的让人找到情感的发泄口。普通的词通过“球”化让感情色彩更加浓烈直接带劲, 极具乡土气息和民俗表征, 如:“无聊球儿”、“死球了”、“软球了”、“不听球”、“饿瘪球”、“醉球”、“懒球”、“买球不起”、“喝球了”等等。反讽的语言情感、套叠式的代言、置换的情景话语让我们看出作者对语言描写的高超驾驭力。

晓苏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最初对小说的纯粹热爱到实现其主题意义的追求, 再到对有意思小说的主动探索和实践。晓苏认为, 在当下, 有意思的小说比有意义的小说更值得提倡。而他希望自己可以写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小说。有意义指的是有思想价值、有教育价值, 有意思主要指的是有情调、有趣味。如果我们的作品有情调有趣味了, 它自然就有意思了。它就能吸引读者, 让读者在阅读中, 在一种趣味和情调的享受中, 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地得到一种教育, 获得一种思想。

这是一篇匠心独运的小说, 是一篇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小说。小说沿用了作者惯常使用的小说背景:现代社会下的现代农村———油菜坡。套叠与置换让短篇的能量无限扩张, 有限空间影射出多面现实, 少数人物勾勒出多变人性, 诡秘情节圈套道出多重真相。老瓶装新酒, 又佐以热门的下酒小菜, 经典与时尚的冲撞迸发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火花。

摘要:《酒疯子》是晓苏2013年最引人入目的一篇小说, 小说以“我”的视角, 讲述村民袁作义性格懦弱无力, 老婆被占, 借酒浇愁, 在醉酒的状态下实现虚幻的报复, 而一旦回归现实, 依然无奈的故事。小说通过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套叠与置换, 让读者体味到与多重人格对话的奇妙玄幻。这种美妙又神秘、眩晕又有趣的阅读体验根源于作者对书写有意思小说的不懈追求。

上一篇:老年协会秘书长职责下一篇:读爱莲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