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2024-07-14

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精选16篇)

1.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一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会的论文

摘 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如何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本文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方法 考试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后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成了计算机公共教学教师的研究目标。

1 上好第一节课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好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接触过计算机,这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已掌握了不少计算机的操作,现在又专门开这样一门“计算机普及教育课”,实在是浪费时间。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够通过第一节课给同学们带来震撼,牢牢吸引住他们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

(1)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一下就会抓住学生的眼球,把他们带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要告诉他们随着课程的学习,他们也可以做出这样漂亮的幻灯。当然教学课件除了漂亮外还要有丰富详实的内容,这需要教师查阅资料,认真准备。

(2)在第一次授课时可以不讲授计算机的原理、组成等,而是通过带领同学找寻计算机给我们的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变革、便利,从而引导他们明白计算机的重要性,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

(3)在课堂上给同学演示一些高年级同学的作品,比如“班级网站”、“个人简历”、Flash动画等,使他们感觉到计算机是如此地有趣和有用,但也要明确告诉他们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

2 精心挑选教材

在高校中,专业不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要求也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专业不同教材的方法。对于理科学生,我们使用的南京大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这本教材理论与操作并重,通过较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的算法等,为今后的程序设计课程打下基础;对于文科学生,我们选择的是同济大学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这本教材重点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如Windowss的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等,这些内容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既实用又容易掌握。

3 改变教学方法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逐渐摆脱了“粉笔+黑板”这种平面的、单一的模式。但从相关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几乎所有高校都已不再使用传统的“粉笔”教学,但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数字化教学平台应是一个融多媒体教学、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它可以极大地突破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将有限空间的传统课堂变为无限空间的虚拟课堂,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依托这个平台发布教学内容,布置并批改作业,进行网上考试,网上辅导、答疑,可以更好地讲授课程内容,更快地和学生沟通,更好地实现“教”这个环节;学生借助平台可以方便地浏览和下载课程的教学课件及辅导材料,提前预习学习内容,甚至可以打印课程讲义,并进行自我测试和学习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学”这个环节。有了这样的平台,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机械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动的启发式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上网检索和下载资料,利用各种最新的资料为自己服务的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把现代技术与教育结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技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4 改革考试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试题类型目前多是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纯笔试的考试方法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应将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但这种改变不是单纯地用鼠标和键盘代替纸笔去解答理论知识,而是要在考核的内容上真正做到理论和应用的结合。我们认为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方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考核成绩的最终评定,从以往的期末考试成绩占主导地位的模式中走出来,代之以若干次的阶段性能力测试或考查为主,从而抑制“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转变学生为分数而学的思想。而且在平时上机实验中就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增加操作和应用试题的比重,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在期末笔试了解。操作与理论考试都及格才为合格.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计算机以死记书本、应试为主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3)充分利用网上考试系统,随机抽题组卷,每个考生拿到不同考题,客观题自动评分。这样既保证了教师出题的灵活性、公平性,也缩短了教师的阅卷时间。

(4)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软件发布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如何上好计算机基础课,是每一位计算机公共课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着的,只有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谭浩强.坚持正确的方向开创新的局面[J].计算机教育,2004,(9)

[3] 王润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3,(2)

[4] 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二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效果差;二是课程设置落后,实用性不强;三是实验室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四是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今后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几点可行的改革建议。

一、教师不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针对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适应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不断学习,通过去更高层次的高校交流访问、业务培训、出国学习访问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教学提供更好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讲述更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高校计算机专业还可以外聘一些更高层次的教授来定期给学生上课或者开讲座,让学生学到最前沿的技术研究和专业理论。

二、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课程设置得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所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合理,不能过于理论化,也不能完全实践化。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习的实际操作性。当前高校的课程理论学习已经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只是实用性还欠缺,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注重实验课程的安排,让学生在实验室能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程序编写技巧,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在后阶段直接进入企业实习,这种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工作,笔者觉得这种方式可以提倡并实施。

三、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操作性很强,这就对实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老旧,学生上机操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完成操作任务。高校应该对实验室的电脑硬件和软件进行更新,提高运行速度,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真正提高他们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在实验室建设中,要增加实验室的数量。

四、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活动,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反馈,这种反馈机制越好,越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不能流于形式,应该鼓励学生对专业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或者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理论和技能。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能力的高要求,高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研讨,从教师队伍、教学课程和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学有所用,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摘要: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成为主要生产力,计算机人才的技术贡献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这个平台。高校作为计算机人才的主要输出场所,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所以,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中笔者将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为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参考文献

[1]党闰民,宁勇,孔德生.浅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J].科技资讯,2013,(24):168-169.

3.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任务驱动;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Flash教学

0引言

在对文科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虽然能够按照指导书顺利完成实验,但是,如果对相关的知识点作了一些扩展或综合性应用,或者离开实验指导书,重复完成的操作,大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教师感到比较吃力,而且学生也普遍对自己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缺乏信心。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计算机课程与大部分文科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存在以下差别造成的:第一,计算机基础教学集知识和操作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后,还需要把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相关操作上;第二,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相关的知识更新换代快,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对于长期通过阅读课本和查阅资料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的文科学生来说,仍然以习惯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就容易产生以上问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简单重复相关操作,教学过程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学生认真努力,但是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在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Flash动画设计入门》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引进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和大家一起探讨。

1“任务驱动”在文科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任务驱动”模式中,任务设计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想象、创意,有极大空间去完成任务,同时学生也有了创新机会。例如:在学习flash遮罩动画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创造三种以上不同的遮罩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因为没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可循,学生创造出了许多教材上没有的,意想不到的动画切换效果。一个以前的难点问题,用了不同的方法,学习效果截然不同。②“任务驱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让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评价者、咨询者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例如,在用flash设计新年贺卡时,学生可以根据贺卡的主题自由选择素材,并根据素材设计相应的动画效果,教师只是负责指导和最后的验收。结果在验收阶段笔者发现学生在选材、配色、动画设计等各个方面都完成得非常出色。③“任务驱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学生有了成就感,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个别对于计算机操作兴趣不高、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了引导动画的实验任务——实现自己设计的“飞行特技”表演,不知不觉连续工作了4个多小时,任务完成后不仅没有感到辛苦,反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④“任务驱动”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任务驱动式教学很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我校的文科学生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要想真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法,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任务的设定

任务驱动下的计算机教学,任务的设定最为重要。在设定任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任务的典型性和针对性。因为每个任务都贯穿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选材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且对于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部分,不要跨度太大,过多涉及学生没有接触到的内容,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对于学习的中后期,学生已掌握大部分知识后,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不要拘泥于章节和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新的任务时,可以灵活运用以前学习的内容,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经过知识迁移、类比、联想、综合、举一反三,由特殊到一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2)任务要有层次性。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从简到难、层层深入的思想,把上机实验的任务划分为三大类:基础型实验、应用提高型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其中基础部分为本部分新增加的知识点,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完成基础部分;应用提高部分则为本部分知识的一些提高,要求已经能够顺利完成基础部分的同学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完成;综合创新型实验是融入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面对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感到“吃不饱”的同学。任务的这种安排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任务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计算机是一个应用工具,如果学生不知道用它来干什么,很难产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布置的任务应该尽量选取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比较好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韧性。例如,在flash综合设计中的贺卡的设计,因为临近新年,同学都希望能够亲自动手制作一张贺卡给亲友,因此更有动力并能坚持到最后。

2.2增加验收环节,采用定期分步验收的方式

任务布置下去后,因为学业比较重、课外活动多等因素,可能会出现抄袭现象。因此,布置任务后,采用定期分步验收办法,实现对学生的监督。在验收学生成果过程中,对于优秀的同学给予肯定,对于滞后的同学给予及时指导和督促,适时施予适当压力,帮助学生克服惰性,有计划按步骤地独立完成任务。

2.3实行“开放式”实验室,提高教学效率

在目前的大学校园中,由于文科专业用到计算机的时候较少,拥有个人计算机的学生的比例还不大,大部分同学只能到公共的实验室使用计算机。因此,一方面,设置“开放式”实验室,允许学生有疑问随时咨询老师,实验可以以答疑的方式进行,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另一方面,让有计算机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作业,实验不受机房上下班的影响,提高了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3结束语

4.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四

高校非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与设计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门课程,设置合理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作 者:孙春玲 潘晓鸥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黑龙江高教研究  PKU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G642.3 关键词:课程体系   计算机能力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5.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五

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专业早就成为各个阶段考生的首选专业,而考也不例外。在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时候,需要参考的资料有很多,今天为大家总结计算机相关三大专业考研院校总排名,和十大计算机名校的解析。

中国研究生教育计算机专业排名计算机系统结构前20名(总共47所高校)1.清华大学(招生办),2.华中科技大学,3.西安交通大学,4.上海交通大学,5.浙江大学,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7.武汉大学(招生办),8.复旦大学,9.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办),10.东北大学,11.北京大学,12.东南大学(招生办),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16.吉林大学,17.南京理工大学,18.重庆大学(招生办),19.北京科技大学,20.同济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前40名(总共158所高校)1.上海交通大学,2.南京大学(招生办),3.北京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吉林大学,6.清华大学,7.浙江大学,8.西安交通大学,9.东南大学,10.电子科技大学,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哈尔滨工业大学,13.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14.华中科技大学,15.武汉大学,16.复旦大学,17.中山大学,1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东北大学,20.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21.北京理工大学,22.北京交通大学,23.南京理工大学,24.重庆大学,25.山东大学(招生办),26.四川大学,27.中南大学,28.云南大学,29.上海大学,30.同济大学,31.河海大学(招生办),32.北京邮电大学,33.山东科技大学,34.中国人民大学,35.南京邮电大学,36.西北大学,37.武汉理工大学(招生办),38.贵州大学,39.陕西师范大学,40.天津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前60名(总共271所高校)1.清华大学,2.浙江大学,3.哈尔滨工业大学,4.北京大学,5.东南大学,6.东北大学,7.西北工业大学,8.安徽大学(招生办),9.上海交通大学,10.华中科技大学,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2.北京理工大学,1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4.西安交通大学,15.吉林大学,16.西南交通学,17.大连理工大学,18.电子科技大学,19.北京工业大学,20.重庆大学,21.复旦大学,22.哈尔滨工程大学,23.武汉理工大学,24.武汉大学,25.同济大学,26.南京大学,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8.华南理工大学,29.南京理工大学,30.四川大学,3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2.天津大学,33.上海大学,34.北京邮电大学,35.北京科技大学,36.北京交通大学,37.中南大学,38.合肥工业大学(招生办),39.山东大学,40.江苏大学,41.湖南大学(招生办),42.大连海事大学,43.中山大学,44.河北科技大学,45.中国矿业大学(招生办),46.南开大学,47.华东师范大学,48.太原理工大学,49.苏州大学,50.河海大学,51.燕山大学,52.中国海洋大学,53.中国人民大学,54.华东理工大学,55.山西大学,56.重庆邮电大学,57.新疆大学,58.内蒙古大学(招生办),59.哈尔滨理工大学,60.南京邮电大学

吉林大学:十几年前,计算机系的创始人王湘浩院士和他的得力助手们还在的时候,吉林大学在软件方面的优势是相当大的。但近几年来吉大人丁不旺,客观的讲,与80年代的辉煌相比,吉大计算机确实是在走下坡路。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吉大计算机整体实力仍然是很强的。软件自动化、软件重用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机代数、定理证明与自动推理、分布式推理、分布式系统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南京大学:如果说80年代的软件专业是并蒂莲花的话,那么现在的南大完全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由孙钟秀院士领导的软件甚至已经涉及到大型操作系统的设计。优势领域包括软件自动化与形式化方法,分布计算与并行处理,系统软件及其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数据库技术,语言信息处理等。拥有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处寒冷北方的哈工大能保持几十年的超强实力可以说是个奇迹,作为当年唯一的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哈工大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现在他们与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搞学科并建,吸纳了很多外来人才,增强了哈工大的整体实力。目前哈工大承担的项目经费已超亿元。他们的优势领域包括:智能机器人,CIMS与系统集成,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技术,计算机网络及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等。

国防科技大学:这是一所不太为人所了解的学校,就像一个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我们在感叹它的高大的同时,有时也会有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由三位院士领导的系统结构方向曾经研制出了让中国人骄傲的银河系列大型机。国防科技大学的优势领域大多和硬件相关。设有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拥有几位院士的清华大学差不多在所有方向都有相应的强人撑着,相比之下,应用和系统结构更强些,某些方向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优势领域包括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同时拥有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国家重点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近些年来在走上坡路(借助地理优势还是领袖)。软件方向的发展很快,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优势领域包括系统软件,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并行与分布理论,数据库等。

北京大学:软件方面尤其在中文视觉听觉信息处理方面有优势,由王选和杨芙清两位院士领导的方正和青鸟证实了它在中国当前软件界的实力。硬件方面有一位院士王阳元。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是浙大计算机唯一一位院士,它所带头的计算机图形学,智能CAD在国内无其右者,而且浙大开放式的校风,吸纳贤才的远见,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建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领域还有CAD/CIMS、虚拟现实,网络与多媒体、产品创新设计、智能信息与人机交互技术等。

东南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教授为首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软件技术与人工智能CIMS技术是东南大学的优势领域。建有国家863/CIMS网络和数据库实验室、教育部(微博)网络和信息集成技术实验室、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

东北大学:建有软件工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它的软件方向大多与数据库有关,东软集团的发展证实了东大软件的实力。张嗣瀛教授是中科院院士。优势领域: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系统,诊断与容错控制,CIMS中生产计划与存储管理的建模,宽带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及其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

华中科技大学:华科近年来在系统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张江陵、裴先登教授领导的该专业在信息存储系统与技术,存储网络与附网存储技术,采用新原理的超高密度超高速存储技术,集群系统与并行I/O,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方面有优势。建有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是发展势头最猛的学校之一,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和体系结构、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方向有优势。建有由李未院士领导的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虚拟现实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软件网上联合研发中心。

武汉大学:软件,尤其是在多媒体软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多媒体软件方法和技术研究,研制、开发了大量的多媒体软件。考试用书

6.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六

自从2010年7月教育部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以来, 已走过了四个年头, 大部分高校均在按照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进行实施, 或者或多或少在按照教育部工程教育的大方向进行教学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 就是根据工程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在一般本科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课程体系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 理论带动实验, 实践课程偏少, 实用性和综合性不强, 没有真正建设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教育体系, 缺乏系统性, 培养方式和手段没有凸显实践应用特色, 培养效果有待提高。

2.在整个实施过程中, 要求企业有效参与, 只有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参与是远远不够的, 希望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中来, 但是学生的安全、实习的指导、实习的场地等多方面的问题, 制约了企业接收更多的在校学生的实习。

3.多数高校设置了“3+1”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到企业锻炼, 但如果在前三年的培养过程中脱离了工程实际, 对工程实际问题认识不足, 缺乏真实案例分析和实践过程锻炼, 轻视与产业需求和最新工程技术的紧密对接, 学生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就无法快速适应实际工程领域的技术应用和实践创新, 即使到企业实习也达不到希望的效果。尤其是要求无任何工程经验的学生到企业实习, 很多企业也不愿接收学生。因此, 很有必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建立校内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综合实践平台。

二、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和方法

基于上述问题, 就要求我们在前三年的培养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 才能真正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定位和目标, 我校组织专家讨论, 首先制订了“2+1+1”的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累计2年的基础理论学习, 累计1年的校内实践, 累计1年的企业实习。其次进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研究, 建立独立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最后认识到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性选择。

为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 在校内建立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践平台, 构建了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和企业实现了无缝衔接, 有效统一。学生从大二开始逐步参与到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践, 通过参与项目获得不同的岗位体验和角色扮演, 有效提升了工程能力, 获得了参与工程项目的经验,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工程能力, 才能进入合作企业实习。

在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中, 校内的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践平台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我们研究了如图1所示的工程能力训练与提升体系, 该体系独立于理论教学。通过对学生四年学习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提炼, 形成知识素材库, 再从已完成的企业实际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项目和学生科研项目中,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能力要求、不同的领域选出了多个项目案例, 构成了“模块化的工程能力训练案例库”。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达到的能力目标从项目库中抽取一个项目来进行训练, 完成能力提升。

三、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践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践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场地或实验室, 更多的是一个架构, 我校通过总体设计, 建立了一个基于云架构的多应用综合集成的可扩展系统, 学生、教师或其他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服务接口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来访问其中的资源, 进行训练。当开发了新的成熟案例, 就可以放入库中, 挂在校园云平台上, 供训练的学生访问, 如图2所示。每个案例都必须按照总体设计的要求来规范。目前案例库中的应用或案例分为网站设计、智能小车、信息检索、远程监控、数据库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算法、智能家居、智慧大棚蔬菜等多个模块, 各模块可根据教师的科研方向和学生的研究情况逐步扩展。每个应用或模块在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只是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同。

案例库是综合实践平台的核心, 是其中的软件部分, 只有案例库完善, 才能在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过程中达到预定的目标。下面以“智能小车走迷宫”的设计为例, 详细介绍了案例的规范、作用和具体实现。

1.项目目标。自主设计一款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小车, 可以在由墙组成的迷宫中穿行, 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一条路径, 并能找到最短路径返回起点。

2.项目面向的学生。该项目可以由大二以上的学习过模电、数电和单片机课程的学生独立完成, 也可以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完成。

3.智能小车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单片机及其接口、电阻、电容、放大电路、电源、载波发生器、振荡电路等模电相关知识, 电机、红外传感器、译码器、开关设计等数电知识, C语言基础、Keil u Vision4软件的使用等, 并将涉及到的各相关知识点, 以文档或视频的方式放在网站上, 让学生可以随时自主查阅和学习。

4.建立搭建智能小车的基础实践项目, 可分为: (1) 智能小车总体模型设计 (包括智能小车的设计目标、评价标准、模型构成、机械、电子元件的选型等) ; (2)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包括电源电路、振荡电路、时钟电路的使用和设计) ; (3) 电机驱动设计 (包括码盘电机、步进电机等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4) 传感器设计 (包括载波发生器、红外传感器、译码器的原理及使用) ; (5) 走迷宫算法设计 (包括多种走迷宫的算法介绍) 。这5个基础实践项目都配有教师指导的微视频、详细的实验指导等。

5.完成方式。学生顺序完成各个基础实践项目就可以完成整个智能小车的设计, 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完成实验项目, 也可以到指定的综合实践实验室现场实验, 现场有专门的指导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指导。设置有专门的答疑区和答疑时间, 学生还可以直接在网上答疑。

6.答辩。学生完成智能小车的设计后, 进行调试。然后通过指定的由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组成的答辩小组答辩后, 完成该项目, 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四、结语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效果依赖于校内实践, 设置有效的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和模式, 能有效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 校企合作是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性选择。然而在没有解决企业自愿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之前, 建立校内的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践平台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效果的有效措施。我校实施三年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案例库是综合实践平台的核心, 规范的案例是保证该项目有效实施的关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 研究生比较少, 教师教学任务重, 所以有效指导、让高年级本科学生参与到项目梯队中是最有效的手段。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 进一步锻炼了本科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责任心, 为学生后续参与企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四年来, 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也有很多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原因, 然后介绍了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在校内建立了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践平台, 并详细介绍了工程案例库的设计和实现, 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稳步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实践,学生

参考文献

[1]殷伟凤.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13, (10) .

[2]姚期智.创新型学术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8) .

[3]许智宏.工程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3, (9) .

[4]孙军辉.职业体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 2013, (9) .

[5]古再努尔·艾买提.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设想及实践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9) .

[6]李华.面向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 , 2013, (10) .

[7]赵润林.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 (专业版) , 2013, (10) .

7.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七

关键词:就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4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进行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出现,社会也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行业的兴起是必然的。对于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在逐步扩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主要分为研究型、开发型和应用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工作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教育而言,更是要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情况,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相关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1 创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之前中职学校里的教学大多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不会过多的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而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将更多地内容讲授,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接受了多少,单纯的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加上计算机专业知识本身就非常抽象,影响了中职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再消化和再吸收。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学方式上的变化。教师的讲课过程不再是按照课本进行的阅读时的讲解,而是要加入教师在工作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实际方法,抛弃课本上一些已经过时的、在实际应用中不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重点讲授那些在实际工作中会用到的,较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坚持将新信息以最大的信息量传输给学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教会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交流,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讨论,学生小组动手环节,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工具。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就涉及到了计算机的应用,这又间接的向学生展示了计算机功能的全面和强大。第二,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立体、全方位的展示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这就会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利用还丰富了课堂的可视性、可听性,形式多变,样式新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再次,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就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以就业为导向。那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一些项目中来。如在网站建设项目中,教师可以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紧密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强化了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构建先进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飞速,相关技术的进步更不是书本知识能够跟上的。当前市面上的书本大多都是过去的旧知识,也就是说在中职学校中学生学的可能是几年前的旧知识,在真正的工作中根本无法应用。针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状,中职学校要积极增加相关的课程,不断的更新课程的内容。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课程的内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讲授内容进行重新的选择,对于那些工作中不涉及到的只是果断的抛弃,而那些较新的和工作结合较为紧密的知识则要重点讲授。教师不要拘泥于教学计划和书本,而是要按照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那些真正和实际工作相接轨、专业化的人才。

课程的增加和改变就一定会涉及到教学课本的选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教师在选择课本时要避免同一本教材连续几个教学年度的使用,这有可能会导致思维的固定,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对于那些已经落后的、旧的知识也要果断的放弃,而不是疲于应付。而那些单纯的讲授理论的课本也不适合。课本的选择应当从应用的角度来进行选择,教师在选择上课的课本时,要考虑到计算机课程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适应,例如课本内容的难易程度、课本内容是否实用、学生在工作中能否用得到、课本的内容是否可以和教学内容可以紧密的结合、学生在阅读和应用中能否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选择的课本对于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个辅助的作用,教师要在合适的时候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添加或删除,保证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可以和时代同步,要以教授学生应用知识为主,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3 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方法

只要涉及到教学就一定离不开教学成果的考核。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一样也无法避免教学评级与考核。要想更好地改善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情况,需要对教学评级与考核的方法进行改革。不是单纯的关注对于最后考卷的成绩,不是单纯的对课本上的相关概念进行背诵,而是要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很好的就业,那么学校就要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多的关注。

因此,对于成绩的考核也要改变形式。例如,可以将学生分到实际的计算机工作岗位中,在一定期限内,在指定的岗位上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岗位实际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考量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网络组建、网站建设、网络应用等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而且可以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方式,才有助于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只有强化能力培养,才能使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得以体现。中职是以技术培养为主的阶段,牢牢抓住技术、技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才会在巨大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以单科成绩或综合科目成绩为标准的考核模式,人性化地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或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人和专业能力,并促进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就业视域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教学的改革提到日程上来,并对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进而更好的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宋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反思[J].网络财富,2010(17).

[2]李婧.浅析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教研),2010(03).

[3]金亚伦.如何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

[4]万延芝.关于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11(03).

8.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八

理念先行。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指引专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航标,只有形成正确而核心的办学理念,才能塑造出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学生素养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要。

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企业环境中的学校”和“学校环境中的企业”的专业文化建设理念,“上善若水”、“以德立身、以能立足”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核心目标,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文化的建设水平,确立了“为专业建设塑造专业精神、营造专业氛围,创建校园专业文化精品”的专业文化建设目标。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引进企业化管理环境,实施“6S”管理,塑造规范、优良的实训环境;加强成本核算, 节约实训耗材;以企业为蓝本制定学生实训的岗位规范,加强学习,严格计算机操作规范;鼓励团结互助,发扬团队精神;让学生参与管理,让他们学会现场管理,学会服从管理。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质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文化理念。

3.2 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环境建设、氛围建设、专业特色建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

加强职业环境布置。环境布置精心安排,每条走廊、每堵墙都会“说话”,内容上体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取得主要成果;二是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三是专业领域著名的技术能手、技能标兵;四是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五是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六是专业领域的名人格言警句。

加强职业氛围营造。根据职业岗位(群)特点,各教学、实验实训场所精细营造企业氛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实训室建设,做好真实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的营造;二是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精神;三是安全生产规范,按行业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流程、安全规程;四是生产流程介绍;五是企业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上岗实习。使计算机的教学场景与现代企业生产场景相接近,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体现现代文明的专业特色和个性化育人环境,积极营造“学校环境中的企业”和“企业环境中的学校”。

强化专业格言、创意和标识设计。根据专业理念,精心设计各具不同、极具创意的励志格言、凝练出计算机专业格言、设计专业标识,并将之应用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图文并茂地宣传计算机的职业理念和专业精神,培植学生的职业情感和道德,用优美的环境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策并举,打造计算机应用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场所。专业文化建设内容必须通过合适的载体呈现出来,其主要载体有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具体可分为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实验实训室、走廊楼道、学生宿舍等。

3.3 强化制度文化建设,保障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加强组织保障机制。为保证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成立专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指导、检查。把专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明确专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主要负责人员,形成有序的工作体系。

制度保障机制。根据IT行业和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着眼于专业文化建设的未来,通过宣传发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分析等工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制定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方案;制定专业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和规范,提高专业文化建设效率;制定专业文化建设的教育学习制度及考核、奖惩制度,调动师生员工对专业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物质保障机制。建立专业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做出资金预算、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落实到位,为专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强专业文化建设的硬件实施建设,完善专业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师生员工文化活动场所、图书资料等专业文化设施;充分利用和完善专业文化建设的传播媒介,丰富和优化专业文化载体设计和运用,比如:专业文化手册、专业简介、实习实训安全操指南、宣传栏等。

3.4 完善教学模式,使教学成为计算机专业精神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中,按照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等要求,特别是项目教学的`特殊要求,打破传统的模式,进一步研究实验、实训室的布局安排、流程设计、设施配备、环境布置等,创设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教学情境。利用网络,消除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上所受到的传统时空限制,创造有利于培养师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创新活动的教学环境。

围绕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考证,设计理论、实践课程合二为一,理论、实训指导教师合二为一的教室、实验、实训一体化的组合式教学区域,做到边教边练,边学边练,边练边考;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只有当教师具备了创新的品质,勇于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活跃思维的过程。年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营造出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良好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出信息社会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3.5 善抓活动文化,丰富计算机专业文化建设的 内涵

计算机专业行为文化指师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具体表现在学生行为养成、教师行为示范、岗位管理规范等方面。

学生形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是行为文化的关键。如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管理和计算机实训室“6S”常规管理,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等都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并接受管理和考核。

教师行为示范应包括教师形象、语言表达、行为礼仪和工作作风等,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细节,往往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行为示范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和语言对学生行为养成、职业技能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计算机实验实训室是学生学习、操作的实训场所,对学生操作岗位应该从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各个环节,参照企业标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要求师生要规范各类设备操作流程,适应岗位管理制度。在管理上要将学校的教学管理转变成完全的企业管理,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标准、安全规程制度等都应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来制定和执行。如进入实训室应统一着工装,岗位6S整理、上下课考勤等。

9.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九

2014年河北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5分)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 信息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和分类。

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

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包括:中央处理器、总线、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3.计算机软件系统知识

 指令和指令系统、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组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 操作系统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功能;语言的类型及语言处理程序。

 文件及文件的管理:文件的定义、命名规则、以及通配符的使用。

4.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与功能。

 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

 局域网的特点和组成;局域网的主要拓扑结构。

 局域网组网的常用技术。

5.因特网(Internet)基础知识

 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包括: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因特网简介。

 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因特网的通信协议;IP地址和域名;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 万维网主要术语。包括:网页、主页、统一资源定位器(URL)、超文本、超级链接。Outlook Express软件的使用。

 电子邮件基础知识及Outlook Express软件的使用。

 计算机病毒和网络安全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预防;网络黑客和防火墙的概念。

6.多媒体信息处理知识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媒体及其分类、多媒体及其主要特征。 多媒体的重要媒体元素。包括:文本、音频、图形和静态图像、动画、视频。 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7.常用软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FrontPage 2003、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Express的使用及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Windows XP中文操作系统(5分)

1.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 桌面操作:

文件或文件夹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

快捷方式的创建、删除、重命名。

 窗口操作:

打开、关闭、最小化、最大化、还原窗口操作。

调整窗口大小、移动窗口操作。

改变窗口排列方式和显示方式。

多窗口的排列和窗口切换。

打开各类菜单、选择菜单项。

获取帮助的方法。

2.Windows XP主要部件的应用

 资源管理器。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查找,移动、复制、删除和重命名,属

性的设置。

 我的电脑。包括:磁盘格式化、软盘复制、检查磁盘空间、修改卷标。

 回收站。包括:恢复、删除回收站中的文件,清空回收站。

 控制面板。包括:

设置显示参数:背景和外观、屏幕保护程序、颜色和分辨率。

添加、删除硬件;添加或删除程序。

添加、删除输入方法;添加、删除打印机。

 附件工具的使用。

第三部分、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20分)

1.文字编辑的基本操作

 Word 2003的启动与退出。

 文档操作。包括:文档的建立、打开、保存、另存和关闭,文档的重命名。  视图操作。包括:视图、工具栏、显示比例的选择;标尺、坐标线、段落标记的显

示。

 文字的插入、改写和删除操作,字块的移动和复制操作。

 字符串查找和替换。

2.文字排版操作

 设置页面:纸型、页边距、页眉和页脚边界。

 设置文字参数:字体、字形、字号、颜色、效果、字间距等。

 设置段落参数:各种缩进参数、段前距、段后距、行间距、对齐方式等。  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

 分栏。

 脚注和尾注。

 插入页眉、页脚和页码操作。

3.插入表格操作

 创建表格。包括:自动插入和手工绘制。

 调整表格。包括:插入/删除行、列、单元格,改变行高和列宽,合并/拆分单元格。

 单元格编辑。包括:选定单元格、设置文本格式、文本的录入、移动、复制和删除。

设置表格风格。包括:边框和底纹。

4.图文混排操作

 绘制图形。包括:图形的绘制、移动与缩放,设置图形的颜色、填充和版式。  插入图片。包括:插入剪贴画、艺术字和图片文件;以及它们的编辑操作。  文本框的使用。

 对象的嵌入与链接操作。

 多个对象的对齐、组合与层次操作。 

第四部分、Excel 2003电子表格软件(20分)

1.Excel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

 Excel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 工作簿操作。包括:新建、打开、保存、另存、关闭工作簿。

 工作表操作。包括:选定工作表、插入/删除工作表、插入/删除行与列、调整行高

与列宽、命名工作表、调整工作表顺序、拆分和冻结工作表、打印工作表。

 单元格操作。包括:选定单元格、合并/拆分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

 输入数据操作。包括:输入基本数据、输入公式与自动填充,修改、移动、复制与

删除数据。

2.图表操作

 创建图表。包括:嵌入式图表和图表工作表。

 图表编辑。包括;编辑图表对象、改变图表类型和数据系列、图表的移动和缩放。

3.数据管理和分析

 数据排序操作。包括:简单排序和复杂排序。

 数据筛选操作。包括: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 数据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操作。

第五部分、因特网应用(10分)

1.万维网(WWW)应用

 IE 浏览器设置。包括:界面设置和Internet选项设置。

 页面浏览操作。包括:打开、浏览Web页。

 保存信息操作。包括:保存页面、部分文本、图片、链接页。

 收藏夹操作。包括:将Web页添加到收藏夹、整理收藏夹。

 搜索引擎的使用。包括:分类搜索和关键字搜索。

页面的打印和脱机浏览。

 下载文件操作。

2.电子邮件(E-mail)应用

 撰写电子邮件。包括:选择信纸和收件人、设置文本格式和优先级、插入附件、图

片和超级链接等。

 收发电子邮件。包括:接收、阅读、回复、转发电子邮件。

 管理文件夹。包括:收件箱、发件箱、已发送邮件、已删除邮件和草稿文件夹。 管理通讯簿。包括:添加联系人、创建联系人组,以及删除操作。

第六部分、PowerPoint 2003制作演示文稿软件(10分)

1.PowerPoint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

PowerPoint 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 创建新演示文稿操作。包括:选择模板、版式、添加幻灯片,以及文本的编辑,图

片、图表的插入,视图的使用。

 打开、浏览、保存和关闭演示文稿操作。

 幻灯片的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操作。

 多媒体对象的插入,幻灯片格式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2.加入动画效果

 为幻灯片中的对象预设或自定义动画效果。

 对幻灯片的切换设置动画效果。

 插入超级链接。包括:设置“动作按钮”和“超链点”。 

第七部分、FrontPage 2003网页制作软件(10分)

1.网页的基本操作

创建新的网页。

 打开已有的网页。

 网页的保存。

 网页的属性设置。

2.网页的设计

 文本的编辑。

 图像操作:插入图像、设置图像的属性、保存包含图像的网页。

 表格:表格的基本组成、建立和编辑表格、表格的属性设置。

 超级链接:文本超链接的建立与设置、图像超链接、热点区域、书签。

 表单:创建表单、插入表单元素、表单属性。

 框架结构:创建框架网页、更改框架链接的网页、框架属性设置。

【考试环境】

1.实验教学设备

学生用机。

局域网环境。

因特网环境。

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XP

Office 2003办公软件完全安装。

FrontPage 2003

3.对于设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使用更高版本的软件环境

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7

Office 2010

FrontPage 2003

【说明】

1.本考试大纲是根据我省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结合目前我省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实际情况制定的,只适用于2014年全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

2.一些学校设备条件较好,可以使用更高版本的软件环境(Windows 7+ Office 2010),但考试内容与老版本(Windows XP+ Office 2003)相同,为此需要安装FrontPage 2003。

10.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十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 多媒体教学

[作者简介]谢枫(1974- ),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蒋腾旭(1970- ),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智能优化算法;胡晓林(1960- ),男,湖北广济人,九江职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江西 九江 332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81-02

培养面向未来、适应能力强、有发展后劲的高级计算机人才,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缩短我国计算机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二十多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我国发展迅速,从高校逐渐进入了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学者们对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但是目前对于多媒体课程的研究多以普及学科为主,多媒体教学中公选课的比例远高于专业课。针对这种现状,对单一学科在多媒体课程设置及应用的研究就更具有意义,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而言,教师已经具有多媒体的知识,有能力去开展多媒体课程,因此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多媒体课程研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并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此,笔者对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从宏观的角度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旨在通过该项调查对我国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利于今后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为九江学院、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4所九江地区普通高校的学生。其中本科学校1所,专科学校3所。本项调查以专题调查研究为基本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较为全面系统地获取了第一手材料,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问卷调查采用整体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每个学校随机选取计算机应用专业2004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涉及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学生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的认知态度和效果,以及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的内容。本次调查实发问卷600份,共收到有效答卷516份。调查数据采用EXCEL和人工核查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

笔者首先将问卷调查中涉及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3所示:

三、幾点思考

本次调查选取样本较大,对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中的诸多因素一一进行了调查,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本项调查表明,高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由于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不仅能够改善教学环境,还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本次调查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多媒体教学中承载的信息量不大、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切换与讲课的联系不紧、辅助教学质量一般、教师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等。这些问题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我们进行以下深刻的思考:

1.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辅助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其大脑中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潜能。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以使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2.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学习者的学习是以教师的细心设计、组织、引导和指导为前提的。没有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良好组织和对学习活动的精心指导,学习者的学习只能是盲目的和低效的。计算机技术及工具变化较快,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在岗教师的业务。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对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的要求。

3.注重学习环境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首先应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小组成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

4.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尤显重要,学生的差异性决定教师要因材施教,因此,教师要能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

5.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我们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这就是: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要着重讲授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强化技能知识的训练,同时还需教师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辅导、讨论和答疑,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完善课堂教学。

6.改革教学考核手段。在保证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改革的同时,应该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教学的考核手段。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我们要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考核,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鼓励他们去追求全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建议在计算机应用类的课程结束后,增设一个综合设计课,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我国高校正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但它在不断发展与壮大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这样与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教育”定义由原来的“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修改为“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持续的交流活动”。按照这一新定义,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总之,通过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课程的改革,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的操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朱万森,梁楚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 CAI课件设计与制作[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2]王治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其软件设计[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刘成新,黎加厚.论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多元化[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

[4]李林.略论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2(1).

11.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十一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1. 教学内容滞后薄弱, 跟不上时代步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各大领域中突飞猛进, 专业知识日新月异, 这不仅要求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能力, 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接受力。因此,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必须要跟进时代技术的大步伐, 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由于教师对于教学的不重视, 缺乏开拓创新的积极性, 导致了教学内容空洞无趣, 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没有一定的专业培训, 因此, 中职毕业生的技术专业水平很难达到社会的需求, 教学内容的薄弱与滞后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对与计算机领域的空间发展。

2. 硬件设施的不足, 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

由于中职院校的各方面条件有限, 计算机硬件供应不求, 无法满足学生的操作设施需求, 而老式的计算机配置过低, 新型软件无法运行, 学生在学生过程中, 受到阻碍, 对于计算机的维护, 使得在教学课堂上, 常常状况连连, 学生无法轻松自在的进行操作, 教师也由于学生的状况而放慢教学速度,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教师教学的速度水平。中职院校学生, 由于其自身的各种问题, 导致计算机技术水平过低, 对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 而在计算机硬件和系统方面, 一旦出现故障, 无法单独的完成组装, 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学习不主动, 专业知识不深入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计算机学习能力弱, 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课程的安排, 导致学生学习一直很散漫,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标不明确, 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而对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 计算机专业知识知识对学生使用一概而过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计算机专业知识无法掌握齐全, 更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针对策

1. 以学生就业为前提, 培养新一代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型人才

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上为发展前提, 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就业为前提,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就业目标, 来明确教学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教师教学方面, 提高教师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和素质水平, 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应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的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和计算机专业技术型人才, 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体系构造上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和编制, 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结合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 推广更多的与之相关的综合性计算机教材, 同时, 对不同类型专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和软件课程实现统一化教学安排, 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 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中职院校只有提供良好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环境, 才能使得学生学好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加强计算机的硬件实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 只有真正的学好计算机课程, 才能在计算机领域中不被淘汰。教师课可以通过自身的社会经验, 教导学生对于学习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态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和适用性人才, 从而更好的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水平。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逼近,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需求, 而且还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术能力的适用性人才, 为现代化的发展提高愈来愈多的高技术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03:118-120.

[2]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175.

12.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十二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报告

(广东佛山电大)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点专业的研究现状

99秋,我校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放教育试点专业,该专业设置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岗位操作技能。就读的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来获取新的技术,提升工作能力。叶宪章同志以毕业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点专业的研究内容

(一)总体思路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目的在于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确定性,要达到较高水平不仅要充分保证教学时间,而且要创造特定的条件,包括高水平的教师、专业训练场所及规范化的管理作保证。总体思路是:把实践教学当作一个过程,主张“以毕业设计目标带动、实践教学重心前移、课程难点分解训练”,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面向实际、注重过程、全程服务”;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组织和鼓励师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改革,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设计为重点,毕业设计为龙头”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研究方案

1.设计科学适用的实践教学架构。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设计了三年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为保障的实践教学架构。

2.制定规范化管理文件和激励政策。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制定实践教学实施相关规则和实施细则(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要求,毕业设计实施意见、管理要求、工作程序、工作流程、成绩评定)等文件,作为规范化管理的依据。

3.强化实践教学的措施与效果。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和管理手段,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4.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服务。成立专门机构主持实践教学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负责各阶段工作的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和把关。

(三)过程说明

1.充分体现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细化为:“以学生的目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

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进程,提供支持服务。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来自生产第一线,往往带着问题求学,希望在理论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又能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收获。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尽量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经验。在课程教学的上老师要参加实验指导,组织实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打好实操基础。在自设课的设置上合理设计课程的实习,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开发技能。通过理顺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巩固相关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传授新技术、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为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顺利接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举办新技术讲座(如ASP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是因为计算机技术门类繁多,发展迅猛,学生的基础知识、未来兴趣、需要呈现多样化、广泛性的特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从企业实际出发,关注企业的技术需求,选出企业急需学生能做的实践课题,“真题真做”,另一方面学校向社会公开征集课题,为学生造就适宜的实践环境和机会,根据不同课题为学生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整个过程,学校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支持服务。免费为学生提供电子阅览室、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设计专用场地、专用电脑、专用网站空间的使用服务,有效地应用远程教学平台等技术设施手段,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

1.把实践教学当作一个过程,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实践教学当作一个过程就是遵循开放教育的理念和远程教育的特色,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开放教育首先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积累,不能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才强调实践教学,而忽视全过程的实践。事实上,毕业设计只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结果,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铺垫,是无法产生好的结果的。为此,确立了“以毕业设计目标带动、实践教学重心前移、课程难点分解训练”的工作思路,通过“结合实际、注重过程、全程服务”等措施和途经,把在毕业设计层次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散到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两个层次中,用毕业设计来带动整个实践教学工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践教学时间进行分解,在“三年教学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为保障”的框架下,安排课程实验、组织课程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课题,完成毕业设计。“三年不断线”是从实践教学的时间设计上考虑的,是指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实践的时间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主要是从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考虑的,包括第一层次课程实验;第二层次课程设计;第三层次毕业设计。三个层次之间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铺垫,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结果和目标,以“密切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安排课程试验,指导课程设计,选择毕业设计课题。“三大措施为保障”是对实践教学程序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全过程监控”原则的思考。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保障、支持服务保障、专门机构的保障。教学计划保障是指教学计划中,统设课的实习、实践时间不低于教学计划时数,选修课、自设课理论与实践时数比例1∶1,毕业设计提早一学期开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实践的课题。支持服务保障,主要是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场地支持、设备支持、经费支持、技术支持等。

1.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现,必须有相应的程序保障。我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全过程监控,由科研实验处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包括制定实施方 案、实验课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考核、实习教师管理、教学设备管理等。为了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毕业设计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分解,把自主选题、开题报告、学习态度、设计能力,论文答辩和论文评阅等作为评价与监控的指标。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资格、自主选题、设计成果、论文答辩等方面严格把关,要求指导老师对选题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实现、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每一阶段都要认真审阅、指导和签署意见。

全过程质量监控是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设置的管理服务。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其特点是全程性、服务性和持续性。通过定期的检查、诊断、考评、奖惩等手段实施改进、必要时进行目标调整,将不足之处和遗留问题置于下一个新的质量管理目标循环系统中,进一步改进、实施。

三、创新点

本成果的创新点可以归纳为:1.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丰富内涵加以分理,提出更操作层面的导学指南;2.将实践教学看作是一个过程,总结出“三年教学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为保障”;3.以“目标带动、重心前移、分解训练”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以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设计为重点,毕业设计为龙头”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应用及推广情况

该成果自99年以来一直在教学中应用,学生对自主选题、设计有很高的积极性,所选课题切合实际,多数学生能最终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设计课题。02、03届共有学生84人,自选课题81人,参加答辩69人,85%的同学面向实际选题,经省校审核,全部合格,其中58%达到良好以上成绩。《佛山第一人民医院财务对账系统》、《第三医院住院信息系统》、《顺德电信计费系统》等设计成果得到学生所在单位的应用。

2002年6月省电大在佛山电大召开专题现场会; 2003年,该成果在首届“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研讨会议上进行了汇报;2003年荣获广东电大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荣获广东电大首届“教学创新奖”。论文《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载《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第2期。

13.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十三

一、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目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改变计算机专业的课堂现状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教学法包含三大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分别是“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它以把学生带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学会注重知识的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为目标,突出和整合计算机专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同时,在计算机专业课堂上,也表现出它与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不同。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课堂,实现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所遵守的原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原则。还要注意项目的选取,这些都是学习的关键,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应该以教师、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为主,以学生学会自主实践操为目的。学会创设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和改革评价机制,真正起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操作的.能力,为计算机专业课堂注入活力。通过项目教学法,真正做到突破和改革传统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教师素质和课堂质量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二、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法

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可以选择“项目选择与优化”、“实施项目过程”、“进行项目总结”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以项目为教学对象,通过实际的任务驱动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一)项目的选择与优化。中职学校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同时结合为中职生的实际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设置与优化项目,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项目的选择与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选择项目要根据岗位的要求,突出培养技能。学习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的知识可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客观反映现阶段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为目标。对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将实际生产实践融入教学项目。比如在海报、广告、展板、封面设计等,将广告设计中所涉及的Photoshop与CorelDraw的知识与技能融入这些项目。

(二)实施项目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使用示范项目,学生从应用者的角度了解项目的功能作用,了解一个工程项目所需要完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情景”。然后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进行协作学习,针对本组练习和研究的项目开展相关的讨论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等工作。在这个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分组讨论、设计项目方案,自我评价等环节。通过这些构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深化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4.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十四

21世纪,影响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不仅是市场、资源、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竞争,取决定作用的是创新能力的竞争。知识是创新的源泉,而人才又是创新的主体,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对国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融入创新意识的教育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推动我国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库,从而为推动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上贡献力量。

2 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其学科特点对创新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推出新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计算机学科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宫举行的特点,作为一种智能工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1]。而计算机的智能不是天生的,而是设计者智慧的载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运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还应该形成必备的创新能力,掌握非计算机专业人士不具备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的实操训练和技能学习,同时也应该掌握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赋予计算机智能。评价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效果最客观的指标是设计的实现和技能的运用,体现了计算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意愿和主动需求发挥了对成绩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优秀的成果必然是能够将原有技术手段进行优化或升级的活动,因此,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3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尽管创新能力是计算机教师应该重点培养的学生技能之一,但是在当前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甚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计算机教师重视学生管理,忽视教学作用,重视监控,忽视指导,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1 忽视兴趣培养,重灌输轻引导

很多计算机专业教师认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实现对知识的继承,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着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材只是充当了知识容器的角色,课堂则是知识的倾倒处,而教师则成为了倾倒的操作者。计算机教师只追求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为了便于知识的灌输,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方便快捷。这种事先制定好的PPT课件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思想自由的发挥,教师的讲解只是围绕PPT进行,学生的理解也是围绕PPT展开,从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重灌输轻引导的思想下,学生只能被动性接受和服从,大脑只是强制性地被填满,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得到有效启发。因此,教学理念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思考

计算机教学中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必然后果就是重理论轻思考,学生只会听而不会想。尽管多媒体课件使得计算机教学更加方便快捷,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顺手操作,不用借助板书导致讲课速度大大加快,学生只能快速跟进一张张不断推进的PPT,很难展开有效的思考,久而久之,容易进入一种麻痹状态,最后只能被动地接纳知识,而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思考,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教师忽视板书环节,学生难以获得充足时间做笔记。笔记是学生听课过程和思想活动的再现,这样在课后复习中,授课内容必定会大浪淘沙,只残留少数知识的印象。为了通过考试,学生只能机械地复习和记忆教材内容和知识点,无法获得属于自己的思考。这样,重理论请思考的教学方式必然打造出一群思想的矮人,当学生无法运用大脑去判断、学习和思考时,就更不可能具备开拓和创新精神了。

3.3 考核方式单一,书面多实践少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实践活动。作业和实践都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而考试则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直接检验。但是,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很重视作业和考试的运用,而作业和考试更多的是停留在书面形式上,很难确切反映学生运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有效性。对作业和考试形式的大量运用还会导致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的分离,使学生忽视实践环节,从而很难形成通过书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可见,丰富考核方式,加强实践环节在学生计算机技能考核中的比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需举措。

4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策略

计算机教学活动是由计算机教师发起的,是确保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行为。作为执教者和课堂设计者,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计算机课堂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阵地。

4.1 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形成对计算机学科的强烈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因此,计算机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他们的探究兴趣。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重灌输轻引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首先,以需激趣,在每堂课的起始环节,教师应该告知学生学习的要求、任务和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欲望。其次,以用引趣,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相关案例的引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探究兴趣。再次,以疑诱趣,学起于思,思引发创,用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启迪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一些疑问,遗留悬念,既能使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4.2 营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思考的现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为此,计算机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如营造问题情境等,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表现出强烈好奇新的知识点入手,根据他们的爱好设定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同时,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通过创造性引入一定的趣味性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提供发挥想象的平台。例如,在讲授Excel表格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安排学生以全班同学某科考试成绩为依据,运用Excel表格将成绩分布趋势图表现出来。学生们在仔细思考后,有的可能用柱状图、有的可能用表格、有的可能用公式等进行分析,这样,在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前提下,也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4.3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尺,任何创新思维只有体现到实际工作或者作品中,才能体现出应有价值。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既能够帮助他们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直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为主的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或者利用学生基本每人一台电脑的优势,布置一些课下实践题目,从而赋予实践环节应有的教学地位。在上机操作时,教师应注重对实际场景的模拟,例如在安排学生设计网页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网络公司的流程,让学生们依照流程设计网页,在提高学生创作兴趣的同时,也为他们预留了相应的创新空间,从而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用实践检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和有实力、有需求的企业展开合作,输送学生去公司实习。这样,通过真实的运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在创新驱动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教学更应该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创新能力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必需技能,能够在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有效沟通的桥梁。计算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雪英,王衍.面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15).

[2]王钧.面向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华人时刊旬刊,2014(11).

[3]孙东.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5(22).

15.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素描写生 教学策略

素描写生和绘画素描写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写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两者的区别,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创作出极具创意的作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写生人才。以下是笔者对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写生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1 明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写生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素描写生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形态以及材料进行造型设计,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艺术设计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锻炼学生的表现力以及创造力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素描写生技巧,同时也应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写生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素描写生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电脑是新时期下更便捷、更高效、更快速处理信息的工具,素描写生教学中应用电脑技术,获取、处理、存储各种视觉形象的方法越来越多。然而,想要利用电脑进行相关的艺术设计活动,必须要求设计者具备扎实的素描写生基础知识。线条是素描写生的第一基本要素,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线条描绘物体形象,激发广大受众的无限联想。

2 有效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写生教学的策略

2.1 素描写生素材的创新设计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写生教学过程中,很多素材都是以静态摆放的物体以及周围的环境为主。教师在摆放静态物体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仅应该强调稳定、和谐,同时还应该不断创新静物的摆放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写生的过程中产生创意,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在结构素描中,布置静物过程中不仅注意布置的规范性,同时也要注意布置的复杂性,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全面的思考问题。如果是意象素描写生的话,布置静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多种素材,而且应该进行一些比较新颖的组合,可以把某一件物品作为布置主体,也可以组合多个物品作为主体,或者散置、交叠不同物件布置多种场景。

2.2 明确不同事物的内涵特质

视觉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工具,艺术也属于一种视觉形式。因此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视觉形象,一定要把握造型对象的内涵特质,明确设计对象具备的设计特征。人们常常会通过视觉语言表达主题,和其他的艺术语言非常类似,可以很好地展现一个人的情绪(喜怒哀乐),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设计对象的质感以及形象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学生认识事物的内涵特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拉近设计对象和设计者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写生教学的效果。

2.3 加强抽象形式设计表达

素描写生的时候,刚开始往往都是具象的认知,了解设计对象的概念以及表象等相关信息,然后再进行抽象归纳,进一步深入的感知设计对象的本质及其内涵,从对设计对象的感性认识慢慢提高到理性认识,最后就是抽象认识,仅仅提取设计对象中最具吸引力的那一部分作为设计创意进行创作。充分把握设计对象的本质,可以使写生作品具有事物的特质,而且也会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打散重构的创造性思维,将一些新元素加入到设计作品中,这样设计出的素描视觉形象也就会更加具有想象力。

2.4 利用多种材料媒介进一步拓展视觉形式

想要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媒介以及材料不断拓展视觉形式,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新奇的创作体验。为此,教师在素描写生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多种材料以及工艺,制作更多具有新意的设计对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教师也可以混合搭配多种材料,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朱军.关于现代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2

(8).

16.计算机专业教学要突显专业特色 篇十六

计算机专业教学要突显专业特色

作者/周丹

摘 要:计算机的应用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特别是在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关键词:现状解读;计算机;地位作用;应用

多年以来我一直担任我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回顾这几年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做好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对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现状解读

计算机专业作为我校特色专业,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市等中低收入家庭。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一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弱势家庭,这部分家长和学生比较看重国家对职校生的助学金政策。二是自尊心强、意志力薄弱,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有较强的失落感和无助感。多数职校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足,自我管理和控制力差,不良个性显著。由于未能升入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无望,失落感很强。四是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漠,过分追求表现自我,逆反心理强。针对上述特点和职校的办学特点,结合我校办学实际,笔者认为必须充分重视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来培养职校生的学习热情和人生态度,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专业教学引领学生走出困境、走向希望、走进成功。

二、明确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既可以考取对口升学,也可以按照所学自己创业或应聘相关行业。由于职校生文化课基础薄弱,所以尽管国家在编写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时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但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尤其是外语和数学两大学科,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这两门课程产生极强的厌烦心理和恐惧心理,对于专业课大家都是从头学习,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差距,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应加强专业教学的引导和扶持工作,要突出强调专业课教学在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功能和作用,从而让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重新找到学习的激情。多年来,我在讲每一门计算机专业课时,都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本书,明白学习此书的益处,认识到学习此书的重要性以及这本书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

三、重视计算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职校生的优势在于掌握一技之长,因而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提供掌握一技之长的平台。学校应全力打造生产实习空间,为理论教学提供实践条件。为此,职业学校应根据专业的需要配备微机室、备课室和远程接收系统等实习场所,也可以同校外企业建立固定的联系或临时性结合,使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掌握专业技术。同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职业学校的教学应特别强调应用技术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这一点,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失去了活力,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职业学校要充分重视学校实习装备的建设,采用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

四、凸显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则不能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他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他媒体的最佳表现力。(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知识应用生产实践

目前教育部电教馆腾图资源中心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每天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教育类资源,各地各校互联网宽带质量已经较大提高。各校要将资源分类存储,以便于广大教师、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查看到所需资源。比如,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接收到的一些教学实录、同步课堂、优秀教案设计等分类存储到学校资源库中。如长时间储存致使硬盘空间不足时,应定期对一些旧文档刻录成光盘加以保存。这些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优良内容应成为广大学生的共享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努力开发各种资源的利用即可利其器、善其事,对突破教学瓶颈,提高教学成效,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筑设备节能减排论文下一篇:先进女职工组织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