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共14篇)(共14篇)
1.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一
拓宽空间 促进发展-略谈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发展拓宽空间
内容提要:本文从拓展主动积极的情感空间,探索研究的思维空间,开放有活力的课程空间三方面,详细论述了拓宽空间对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拓宽 空间 学生 发展
一、拓宽空间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空间”和“发展”的概念界定
发展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学习的目的和结果,也是衡量其水平和质量的主要标志。在心理学中,发展有多种含义。本文所指的是学生身心的生长和变化。
“空间”是哲学术语,它特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从美学角度而言空间能产生美感。庄子称“虚静恬淡”为“万物之本”,这“虚”即是浩淼无际的空间。书法、绘画艺术十分讲究留白,这“留白”即是耐人寻味的空间。从文艺理论角度而言,空间感能丰富人的想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指出“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说的是写作时应留有空间;西方文学理论所倡导的阅读期望效应指的是阅读时应留有空间。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角度而言,广义的空间概念应包括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外部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空间。本文所指的`“空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它应该是一个由情感、思维、课程三个维度构成的立体平台。
2、拓宽空间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
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基本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以及情感等因素发展。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课程的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与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有赖于为学生留有自由、广阔的空间。
(1)只有在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学生才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认识、主动发现的过程。他们是这一过程的操作者,反思者和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学习目标的达成,也只有在学生自我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因此,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而封闭的空间只能幽禁学生的活动,更无法使学习的过程丰富而生动。只有在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完全解禁,思绪才能尽情放飞,学习的欲望才能被激起,生命的活力才得以体现。而他们也正是在这样的空间中自如地享受学习生活,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只有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学生才能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索者。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不仅与教师共同体验学习过程,而且还主动地进行分析、内化,建构为他们所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新的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
[1] [2]
2.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二
(一) 教师不断提高示范美感的能力,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健美操运动是一种美的运动, 它的美来自于人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练习者恰到好处的表现。同样的动作, 不同的人做会有不同的表现, 再好的动作如果表现不好, 也就失去了美感。教师的动作具有了美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该动作的积极性, 从而使教学变得轻松和有效。而教师要想把动作做得有美感, 不进行反复的练习是不行的。因为只有反复练习才会有正确的肌肉感觉, 才能建立起正确的本体感应, 才能发现动作的技巧, 并把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漫步恰恰”的教学之前, 我经过反复练习发现, 简单的漫步恰恰经过细致的“修饰”变成了极具锻炼价值和表现力的练习形式。把具有拉丁舞美感的漫步恰恰示范给学生的时候, 学生立刻就喜欢了这组动作, 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组带有一定难度和极具异域特色的动作学生练了将近一个模块的时间, 意犹未尽之余还演变出多种组合方式和变形动作。同时, 学生的协调性、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二) 教师不断提高发掘动作潜在健身价值的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教漫步恰恰之前, 我经过反复练习发现, 把“胯的摆动和手臂的摆动”加上去以后, 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腰部和上肢的细小肌肉群力量, 而且具有了拉丁舞的美感, 不但很受学生的喜欢, 还大大提高了动作的健身价值。因此, 作为健美操老师, 不断学习新的动作和对动作进行研究、改进, 让其成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动作形式是很有必要的。
(三) 教师不断提高利用辅助教学手段的能力, 有利于高效解决学生学习健美操困难的问题。
模块教学的形式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专项教学时间,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供学生学习的内容的话, 那么我们将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在教学漫步恰恰时, 虽然自己能很好地把胯部和手臂的摆动表现出来, 但是当示范给学生时, 发现学生很难完成。由于漫步恰恰加入了“拉丁”特有的运动形式, 而我们对拉丁舞又比较陌生, 在掌握胯部和手臂摆动时笔者和学生一度陷入困境。经过仔细研究、体会自己动作的过程中发现, 小臂的“内外旋转”摆动是解决手臂摆动的关键, 于是把这一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时候, 手臂的摆动难题迎刃而解。而胯部的摆动借助于“膝关节的内扣”也很顺利地可以完成。笔者深深感到, 教师不断提高利用辅助教学手段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二、动作的规范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健美的保证
(一) 动作的规范性是避免运动伤害和促进健康的保证。
健美操运动具有健康健美的功能与其动作构成和技术规范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 学习健美操不难, 难的是真正实现其健身美体的价值。如“踏步”这个动作, 它常常配合不同的手臂动作或方向移动来进行热身或发展有氧耐力。作为最常用的基本步伐之一, 要求:“落地时, 膝、踝、髋关节依次有弹性地缓冲”。按照这一技术要求去做, 无论是低冲击力还是高冲击力的踏步动作, 都可以有效地分解地面的反作用力对人体关节和内脏的伤害。开始教这个动作时, 如果不把这个要领教给学生, 大多数学生是整个脚掌同时落地, 我们听到的是沉重的脚步声。学生会有“脑子一动一动的”的感觉, 这对学生的关节和大脑是不健康的影响, 由此可见, 动作规范性教学是避免运动伤害和促进健康的保证。
(二) 正确的姿态是塑造健美形体和促进机体健康发育的必要形式。
健美操运动要求练习者在“收腹、立腰、挺胸、抬头”的姿态下进行练习。这不仅从美的角度考虑, 还有其健康的内涵。教学实践中, 常见把注意力集中在套路动作的传授上, 很少给学生强调“正确姿态”的保持。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趋于成熟的阶段, 也是形成健美形体的关键时期。因此, 作为传授美, 创造美的健美操教学应该有意识地提醒“收腹、立腰、挺胸、抬头”的正确姿态,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健美发展。
三、基本素质练习是促进学生健康健美的重要手段
健美操基本素质主要指力量素质。力量素质, 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壮实程度, 使身体更加结实、丰满、匀称、健美, 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 减少运动损伤。高中阶段是力量素质发展敏感期, 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并督促学生有计划地练习是促进学生健康健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合适的音乐选择是促进学生健康健美的重要一环
3.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三
一、群体学习式校本教研
群体学习式教研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和人才观;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搭建交流平台,让教师在互帮互助中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适时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校教师以教研组、课题研究小组、志愿者组合等形式,加强群体学习,用学习的力量避免盲目。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成立以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教研机构,以教研组为单位、课堂为主阵地,在每学期初就定好开课时间、执教者和课题报送学校,学校研究指定每节课的主持人由学校领导承担和中心发言人由教研组长承担,形成计划。在活动中,执教者通过由独自备课形成预案、集体备课形成方案、正式上公开课、课后说课、集体研讨评价、反思总结等环节的锻炼,不断完善、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听课参研者则从参与备课、听课、评课中发现、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总之,群体学习式教研模式要求教师以新的课程理论为指南,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把学习研究、设计行动、反思总结贯穿教学生涯始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
二、先导小组式校本教研
先导小组是教师先行研究的群体,他们由愿意敞开自我、敢于质疑、善于反思、勇于引领、乐于分享的、具有理性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成熟教师和有悟性、有活力的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实践智慧的、优势互补的教研群体。这种校本教研的作用是榜样、示范、专业引领。它应起到两个层面的跟进作用。第一个是先学先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形成教研组内的连环跟进;第二个是以典型课例的研究,引发不同层次的教师深入思考,造成全校的研究态势,进行一次、再次的、不断反复的滚动式实践,以此扩展到面上,形成连环跟进。我校通过建立一个由市、县级教坛中坚、学科带头人等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方式,先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带动了更多人的认识,引发了学校更多人的自觉实践,最后达成各自的共同长进。
先导小组引领下的校本教研,其推进的重点在集体跟进。先导小组每个成员在各自班级的尝试和围绕课例的集体反思,其实是率先“尝一尝梨子的滋味”,尝试后进行的活动方案交流,可能会在不同背景下得出不同的方案,如果真是这样,则不必强求统一,可以各自汲取设计的优点,通过相互引领,实现优势互补。先导小组成员回教研组后,可在教研组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高连环跟进式教研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把各个教研组中未能解决的教学问题带回先导小组研究,形成先导小组与教研组之间的良性互动氛围。总之,我们初步认识到,先导小组引领下的校本教研是为了发挥群体实践智慧以不断解读与提升新的教育理念;探索符合当代教育理念的、具有教育创新价值的教育行为;形成举一反三,促进有效教学的能力。为此,我们需要防止片面追求没有研究的专题,没有根据既定专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跟进”,以免使“跟进”走向形式化。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经验背景和教师的不同认知风格和教学方式并充分给予尊重,以使教学活动的“跟进”取得实效。
三、引领式校本教研
学校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室或研究小组,与一般教师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教师们在面对一个复杂、真实的教学问题的讨论与处理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与相应的体验。我校在县教育局的帮助下建立了永嘉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招聘县内一批数学骨干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对学科教学、课改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也为我县的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教师的成长迫切需要校内、县内成熟的有经验的县级或市级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带教。因此,提倡由县名师工作室真正启动“师徒结队”活动。由一位“三坛”以上的教师带几个徒弟,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骨干教师。在“师带徒”的过程中,采取“四课联动”引领的方式进行帮带,促进新教师的迅速成长,甚至成为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所谓的“四课”,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炼、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好汇报课。“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青年教师就是这样通过参与“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加速了成长步伐。
四、合作式校本教研
合作式校本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共同的目标是合作式教研的核心,分工协作是关键。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合作文化应该表现在学校具有广泛认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为共同的学校教育目标,教师珍惜与同事之间的意见交流。学校具有持续学习和改进的文化自觉,视学校为一个共同学习进步的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协同工作,同事之间建立并维持一种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合作性活动。学校为群体反思、集体探究和个人实践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教师和他人努力合作,共同创设合作发展的学校环境。学校有植根于教师群众的领导,信任教师参与决策的职业素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合作的效能,形成学校价值与目标共享。我校认真开展学校、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在我校教育教学第一线,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易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创新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中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伴互助,有助于探索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的做法是:
1.集体研讨。我校重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我校坚持每周的教研活动,确定每周二下午为“校本教研日”。教研活动有计划,形式多样,联系实际,讲求实效。活动内容一般与主题研讨挂钩,以课例为载体。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记录人。活动时,留出充足的讨论发言的时间并做好教研活动的详细记录,拟出的改进措施并注意落实。同时宣布下次活动主题。有时也可以总结、交流、反思本周的教学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并集体制定下周计划。校长、教导主任,定期检查、总结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2.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一个备课组。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要求教师们人人说教材、备教材、备学生,共同设计每一堂课。把主要精力放到对教材的把握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上,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上。最后形成教案,主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思路和环节。集体备课时要求教师做到:(1)备课前必须自读自悟教材,对教材有个整体把握,对本班学生有大体了解;再读单元教材,明确单元主题和结构;然后逐课进行品读、分析。(2)重视集体备课时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集体备课时,对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等都要讲清楚。同组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定教案,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上研究课。每学期每个教师在校内上一次以上的研究公开课。学校教导处编排好教师研究课时间安排表。研究课一般由教研组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出一节的教学设计来,然后由相应的执教教师上公开课。课后组织好评课工作,先由执教者作教学反思发言,然后听课者评课。教案及评课记录存入教师个人档案。课中还包括说课、评课。课前,授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思路及策略进行了简要说明,使在座的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梗概有了大体了解,做到带着目标听课。课后,又组织了领导和听课教师互动评课,其中,老师们对课堂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诚恳地建议。在“说—讲—评”一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对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4.进行师徒结对。充分利用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资源,缔结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结对关系,这是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要继续采用,但要加强管理,保证实效。我们每一学年都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师徒教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制定了师徒结对计划,开展有效的带教活动。为了促进师徒结对活动有序开展,加强对师徒结对活动的过程管理,要求师徒教师每周互听、互评一堂课,每月进行一次专业探讨,每学期撰写、修改两篇教育文章,通过教学指导、问题探讨、课题研究,促进结对教师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每学年根据师徒教师的表现情况评选“优秀师徒”,提高这项活动的实效。
五、联片式校本教研
联片校本教研就是建立教研强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校际教研共同体,使原有“以县为主”的教研范围更扩大,教研网络更完善,形成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以强带弱、以强促弱的教研互动局面,从而使分散的教研力量形成合力,为农村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达到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继而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全县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所以,联片教研对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联片教研的优势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它为农村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宽广的交流、互动、展示的平台,增加了锻炼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校作为温州市示范学校单在联片教研方面,就有50%以上的农村教师在片区教研会上做过课。二是联片教研实实在在地为解决农村学校在课程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联片教研发挥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教研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农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四是联片教研加强了校际之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片区各校整体性、集合式优势成果的形成。
总之,实行联片教研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对农村学校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强校与农村学校的交流和经验推广;有利于推动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帮助农村学校提升教研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而最终确保农村学校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联片教研还可以改变教育科研活动单靠教研室组织的传统观念,实行“片区设计、县级指导、学区组织、教师观摩、大家评议”的办法,形成“小教研、大格局、创特色、竞发展”的新型教科研局面,扩大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科研活动的参与面,提高了教科研工作和课改实验工作的有效性。
六、网络式校本教研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提高优秀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贡献力量,我校利用校园网和教师博客,组织老师们读书交流、专题讲座、学术沙龙、教学研讨、校际对话等活动,为会员布置读书、写作、发言等任务,进行评选、考核、交流、展示,帮助教师自加压力、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1.开展网上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先有主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放在自己的博客中,其他教师学习教材以后在网上阅读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主备教师跟博客好友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更改教学设计。特别是要对博客好友提出的意见及时给予回复,在不断交流中,使教学设计日趋完善。主备教师用大家集思广益的教学设计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听完课后,讲课教师将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放在自己的博客中,听课教师根据讲课教师的反思以及课堂教学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博客中评课。因为在网上参与活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更因为大家在评课时不是面对面,更多的真话、实话、促进教师成长的话才能说出来,避免了以前面对面评课时爱说空话、大话、套话、不疼不痒的话。学校要求有评必要回复,大家之间交流更加频繁,交流更加真诚。在交流中,思想得到了提高,理念得到了更新,经验更加丰富。
2.开展网上观课、网上议课活动。利用网络走进名师课堂,学习于永正、华应龙、贲友林、窦桂梅、刘德武的教学风格;学名师导入迅速、自然;学名师提问题有技巧;学名师点拨适时;学名师童心永驻;学名师朴实无华的课堂语言;学名师巧用画龙点睛之笔等,使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提高。我们根据教师讲课的实际,组织网上听课,为教学思想的形成输入新鲜血液。每月,我们至少进行一次网上观课,解决教师的实际困惑。如语文教研组中一些教师讲课缺乏激情,我们在网上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些教师觉得作文指导难以下手,我们组织在网上观看了李海燕老师的“夸夸同学的优点”习作指导课;一些教师对古诗教学存在误区,我们组织教师在网上观看了孙双金老师的“春望”。
3.问题疑惑博客求助。教师在反思中、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疑惑有时同伴解决不了,我们要求教师及时在博客中求助,看着天南地北的专家、同事、朋友的出的好点子,教师从心里感到佩服、满意,对博客教研更有兴趣,更有信心。一位教师爱急躁,动不动对学生乱发脾气,自己觉得更烦恼,但碍于面子,不好对其他教师讲,这种情绪一直困扰着他。一天,他将自己的烦恼写在了自己的博客中,网友们纷纷跟帖,说自己的经历,也写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看着网友的帖子,这位教师豁然开朗,改掉了犯急躁病的毛病,在教学中能够心平气和,自己觉得学生可爱多了。
4.合作交流博客中进行。学校鼓励教师经常浏览各类教育网站,广泛吸收各种信息,认真学习别人一些好的做法,大胆地把先进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还鼓励教师登录各种教育论坛,向各地的同行学习,大胆地把自己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所感、所想、困惑与大家进行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丰富,教师们运用网络进行工作的热情不断提高。现在我校每位教师均有电子邮箱,中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许多老师都养成写博的良好习惯,在博客中撰写成长日志、随笔、教学反思、教学后记,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在反思中取得进步。“网络博客教研”让校本教研插上网络的翅膀,教师有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豪感,在多主体、跨时空、高效率的网络优势作用下,学校教师与古今中外专家对话、与各地教师平等交流、与城市乡村资源共享,激活了校本教研。
4.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四
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个人在生活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应包括社会责任感、独立意识、坚强的意志力、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创新精神等。
一、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具有个性特征,它是个人的性格、气质、心理、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一方面受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杰可逊认为,阅读疗法是把文献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由读书顾问精选后提供给读者,以帮助读者领悟人生,增强信念,完善人格。前苏联人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阅读疗法所依靠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指导读者学习英雄,增强信心,磨炼意志,克服困难,战胜疾病。这是一种强调激励的阅读疗法,是一种如火冶炼般的刚性疗法。
阅读疗法是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创新形式,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不易取得理想效果,通过阅读疗法这一方式能够顺利推行,且效果很好。阅读疗法成为高校在德育教育、学生工作、图书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品牌,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发挥了促进作用,阅读疗法也获得了良性发展环境。
二、阅读疗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1、创建阅读疗法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阅读咨询网站是推广、宣传、实施阅读疗法的网络服务平台,也是高校运用阅读疗法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网站设有阅读咨询室、工作团队、专家链接、动态信息、成功案例、阅读交流、书目信息、网站留言、阅读疗法协会等主要栏目。网站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能够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健康人格。内容丰富多彩,贴近校园学习生活,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疗法服务,实现实时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2、悉心指导个案,加强自我教育。阅读指导与咨询是阅疗馆员通过与大学生面对面交谈,舒缓其学习、恋爱、交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重建自信。阅疗馆员在与大学生接触、交流过程中,针对生活与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遇到的挫折,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阅读指导。通过阅读,大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不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觉察,感悟成长。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进步的过程。
阅疗馆员用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以阅读疗法为手段,帮助众多因孤独、自卑、学习压力、交际困难、精神抑郁的同学走出情绪低谷,摆脱心灵困境。阅读咨询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通过阅读加强自我教育的.过程。
3、推荐阅读疗法书目,提升品质修养。甄选阅读疗法书目、编制阅读疗法书方是阅读疗法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阅读疗法书目就是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针对读者的心理偏差和问题而开列的文献目录。通过研制发展性阅读治疗书目与临床性阅读治疗书目,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提升品质修养。
4、创办阅读疗法刊物,宣传道德规范。《阅读疗法工作通讯》通过阅疗视窗、新闻快讯、新书推荐、悦读育心、成功案例、协会天地、知识讲堂等栏目的设置,成功开辟了我校普及阅读疗法知识、报道阅疗工作动态、推广阅读疗法服务及交流阅疗心得体会的又一有效渠道,对阅读疗法理念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阅疗馆员深入到大学生中去根据他们的现状,满足他们的正当合理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阅读疗法工作通讯》大力弘扬主流道德价值,宣传道德规范,使校园道德风气得到净化。
5、开设阅读疗法课程,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开放、探究性的课程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能够产生丰富感受和体验并具有多元解读方式的真实事件、活动和经验,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态度。阅读疗法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建构心理、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大学生原有经验发生转化并形成新的理解,引导大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充分开发潜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阅读疗法课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6、成立阅读疗法协会,强化社会实践。大学生是阅读疗法的应用对象,也是参与者、实践者。建立大学生阅读疗法组织很有必要。阅读疗法协会是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下属学生社团组织,以促进大学生阅读与健康人格培养为目标,协会宗旨是“以人为本,团结互助,提升品位,增强素质”。阅读疗法协会成立后,陆续开展了会员纳新、读书交流、书方推荐、知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等丰富多彩的阅读疗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人沟通交流,锻炼社交能力,培养爱心,提高团队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自立观念和自立能力,能够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能够促使他们处理好奉献与获取的关系。
5.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五
新塘乡学校校长 许方岳
行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乡教育支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坚持三项工作格局的同时,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行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和其他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制定职能职责加以落实,结合各项活动强化教育,抓住热点问题予以治理,使教育行风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立足于治本,构建行风建设常态运行机制
(一)加强教育法制,规范行业风气
1、树立法治观念,确保行风建设。乡学校成立了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把教育法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以两基为重点,以服务为方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依法治教”的工作思路,在《甘肃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形成决策科学,政令畅通,快捷高效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作为今后五至十年的重要奋斗目标。
2、领导带头学法,加强干部培训。定期组织各学校行政学习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精神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根据“三五”普法规划,在全省教育系统广泛开展普法活动,增强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法制观念。
4、严肃法纪,以正行风。以落实教育战略地位为重点;以纠正行风和治理“三乱”为重点,对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
5、依法治校,整体推进。我们把开展依法治校活动作为教育系统依法治理的主要工作来抓。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制定了全乡开展依法治校活动的实施意见,具体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校长、教师和学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三是加强师德教育和校纪校风建设,依法治理“三乱”,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四是加强民主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五是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成长环境;六是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优化育人环境。
(三)加强审计工作,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教育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把教育事业费的投入、管理、使用情况作为重点审计项目。促进了被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办学效益。对教育费附加进行了审计调查,促进了教育费附加征管用的逐步规范。
二、着力于治标,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上下功夫
(一)治理中小学乱收费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治理目标不动摇。在每年年初全省教育工作会上,乡学校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作为全委工作的重点之一,进行专门部署。总的指导思想是,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办发(1996)18号文件精神,坚持“五不准”的目标、工作重点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不变;工作班子不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治理工作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常抓不懈;巩固已有成绩,防止反弹,着重在深化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治本力度,力争有新的突破,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加强收费管理。坚持执行“收费卡”制度,认真解决学校代收费过多过滥的问题。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制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向学校摊派行政性、事业性费用以及乱罚款和搭车收费,制止在学校强制或变相强制推销出版物和各种商品,减轻学生负担。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各项收费的透明度。转发教育部有关治理收费的文件。要求各地转发到县、校、传达到学校领导和教师。各地县教委还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把中小学、幼儿园的收费项目、标准公布于众。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让广大群众来监督学校收费,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布在校内醒目的地方,并向学生和家长印发收费通知单,注清收费项目与标准,让学生家长心中有数,清楚明白。
三是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是统一了项目和收费标准;二是在中小学实行收费卡;三是执行“两统一”(统一收费、统一收费票据)、“三公开”(公开收费项目、标准、管理使用情况)制度。同时,各地、县也制定相应措施,如武威市、民勤县教委、根据省上规定,制定了中小学收费“六个统一”(统一印制收费卡,统一张贴收费项目和标准,统一收费项目和标准,统一使用财政部门收据,统一公布使用情况,统一储蓄)和“八个不准”(不准擅自立项增加收费标准,不准随意处罚学生,不准从事以学生为对象、以营利为目的的收费,不准自行代收各种服务性收费,不准以行政手段向学生推销学习用品,初中和小学不准办复读补习班,不准把社会上的摊派转嫁到学生头上,不准向学生摊派学校修建、设备费用)的规定。金昌市、张掖市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同依法治校工作挂钩确立目标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作出决定,凡收费违纪学校,一经查出,年终考核取消先进学校评选资格,校长不得评优,并酌情对当事人处以罚款,通报批评。
四是加大检查力度,增强收费工作的严肃性。全省各地在检查中小学收费方面做到“三查”,一是定期查,二是随机查,三是专项查。乡学校坚持一年两次对中小学收费进行定期抽查。每年春秋两次开学前的检查,分二到五个组分别对部分地、州、市的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各地、县在开学前,都派出检查组,对所属学校进行全面检查,一查是否公布了收费项目与标准;二查是否有自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三查是否亮收费卡;四查是否按标准收费;五查是否有收费收据;六查是否妥善保管储存。在坚持定期检查的同时,从乡学校到各地县教委的领导,到学校督导、检查、验收工作时,都能把学校的收费列为重要内容随机检查,做到只要进校门,必问收费事。
五是把严肃查处乱收费问题作为治理乱收费的经常性工作。收到群众来信反映学校有乱收费的信件,不论是上面转来的,还是群众书面或电话举报的,重点的我们进行直接查处,一般的转到地县查处。
(二)严肃考风考纪
考风考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在社会上的形象,也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各类考试进行严格管理,周密细微安排工作。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一旦发现我们都给予了严肃的查处。
普通高校的招生考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委里作为重点工作予以重视。纪检监察部门每年进驻招生点进行执法监察。工作中,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招生监察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招生的各项政策、法规,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招生工作人员每年都要组织培训,提高素质,加强管理,严明纪律。对出现的违纪案件严肃处理 对于工作粗疏,造成的处理失误的考生,坚决予以纠正。几年来,全省招生工作从上到下,都非常认真负责,保证了招生工作的健康运行。
全省自学考试量大面宽,每年两次考试,考生都在20万人左右,严肃考风考纪,尤其重要。由于我省加大了惩处违纪的力度,使自学考试考风考纪在社会上产生了比较好的声誉。
三、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活动,强化行风建设
(一)切实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1998年初,教委新一届班子组建伊始,委党组根据省委加强理论学习,整顿机关作风的要求,用大半年时间,对机关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比较扎实认真的理论学习和作风教育,取得比较明显效果。使机关当时存在的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对干部教育、管理不严,工作效率不高,纪律松弛,“三难”现象等有了明显改观。
(二)认真开展“三讲”教育,解决教育突出问题
省委、省政府把教委作为全省“三讲”教育试点单位之一,从高标准,严要求上精心领导,在省委巡视组的指导和监督下,我委的“三讲”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深刻教育,特别是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受到一次极其深刻的党性锻炼。在党性党风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机关风气,行业风气进一步好转,起到了表率作用。
在“三讲”教育过程中,我委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抓好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解决教育突出问题,重点治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强化各级各类学校收费管理,整顿教学秩序,抓好师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对经费使用和收费的监督检查,提高使用效益。为今后行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6.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六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不同特质人格的分析,归纳出了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认为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人格;健康人格;全面发展
人格(Personality)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人的认知能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情绪反应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程度、态度信仰体系、道德价值特征等构成人格。人格不仅控制着人的行为方式,而且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培养健康人格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其特征
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格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的形成更多的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①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作为个体存在的每一个人,其人格特质表现出个性化特征。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当然,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非常复杂。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人格是贯穿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之中的,一般认为人格是由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等方面构成的,人格的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人格结构趋于相对稳定,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②达到稳定的人格结构也就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
在对人格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派别和研究成果,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人格特征的认识。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一个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趁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善。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③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理论模型:这个模型的最下层是“特殊反应水平”,为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误差因子;上一层是“习惯反应水平”,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属特殊因子;再上一层是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群因子;最上层是类型层,由特质形成,属一般因子。④正是由于这些因子的不同,使不同人的`人格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卡特尔经过长期艰苦工作,提出了人格特质结构理论,他测验出了16种人格特质: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好强性、乐观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控制性、紧张性。⑤正是由于这些人格特质的不同,使得人存在着区别和差异。从这些人格结构、人格特质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格有积极与消极、健康与病态、成熟与幼稚之分,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的积极、健康、成熟的人格。
什么是健康人格呢?通过对健康人格的研究总结出的模式有: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模式,罗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弗洛姆的“创造型的人”模式,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皮尔斯的“此时此地的人”模式,以及埃里克森的“自我整合的人”模式等。我们可以将健康人格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能有意识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驱使;第二,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第三,能立足于现实,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生活之中,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第四,具有紧张而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满足于平平淡淡的工作和生活,渴望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经历;第五,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热爱学习和工作,并乐于承担义务,情绪成熟健全,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生活充满了活力;第六,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乐于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过分顾虑他人的态度;第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具有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二、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认知活动、培养情感、增强能力而实现的。
1.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在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受人格控制和影响的。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不良人格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如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或应用,开始于感觉和知觉,获得什么知识,应用什么知识,往往与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学习某个专业,某门课程,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人格特征的不同,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有着健康人格的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专业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积极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刻苦学习和钻研,与教师密切配合,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生必然学习成绩优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学生,由于有着心理障碍,在认知的过程中,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所学专业和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学习的动力,其结果必然是对知识的获得或应用处于应付状态或者是认知活动不健全,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好。
健康人格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和想象。思维是人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与思维和想象密切联系的。学生解决每天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凭借思维活动来实现的。想象是人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是和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活动相联系的。健康人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2.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情绪和动机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学习的收获,朋友的支持,家庭的团聚,使人感到愉快、兴奋和喜悦;而学习的失利,朋友的讥讽,亲人的争吵,使人感到沮丧、痛苦或愤怒。情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健康人格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知之深,爱之切”,深厚、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认识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窒息认识与创造的热情,使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
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或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来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人有生理的需要,如饥择食,渴择饮等,也有社会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等。人有物质的需要,如住房、交通工具等;也有精神的需要,如受人尊重的需要,求知和求美的需要等。正是在人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动机。动机具有性质和强度的区别,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意志与认知、情感有密切关系。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强或懦弱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建立在健康人格基础上的意志,才能构成人的稳定的不懈力量源泉。
3.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能力构成个体的心理特征,是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这种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和人格的差异,将人与人区别开来。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正是这些人格的差异,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围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强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等。
三、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教育目标的要求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广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人们有健康人格来应对时代的变化,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因此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就学校教育来说,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20世纪70年代,人本心理学家提出了“选择性学校”的改革,就是要尽力培养健康人格。这项改革提出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决定学校的课程及管理;学生的发展应是表现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教师应尽一切努力保持学生心理发展的敏感性;重视以阐明和发展价值观形成的道德教育;培养感觉的意识、身体的意识和从动觉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步的评价不应以固定的标准和目标作指导。⑥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观点,可以看到,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当然,作为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作为个体的人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智力、能力、体力、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等等。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是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构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同时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和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的。只有在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而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健康人格,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样说并不否认有些人,特别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在社会环境不佳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人格完善。正因为此,才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来分析教育的功能,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以及变革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英国教育学家纽曼在他的《大学的理想》中认为,“知识是一种心智状态和条件”。⑦因此,追求知识必然是一种精神追求,而精神追求的最大目的也在于精神本身。这种精神追求也意味着人格的力量在支撑着,形成精神本身内在的动力源。健康人格不仅来源于社会环境的熏陶,更来源于知识积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因此,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人格特质的。(作者简介:王传旭,淮南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注释:
①③④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47-452、429、438.
②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45.
⑤⑥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70、277.
⑦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3.
7.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七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老师就应当使用惩罚。这就说明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
通过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合理、适当地施以必须的、一定程度的惩罚教育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惩罚教育是植根于学校制度建设中的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教育行为,是合情合理的“依法治校”行为。如果没有适当的惩罚,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就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教育不同于体罚教育。二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体罚教育是指教育者用罚站、打骂等侮辱人格的、高压的、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方式。其结果是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自信,这是一种极端盲目、简单粗暴、急功近利的伤害学生的自尊,不可取的方法。因为它有悖于伦理道德,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更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惩罚教育是在爱的前提下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的,对学生不良行为给予强制纠正的教育方式;是以不损害身心健康为基础,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式;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以促进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成长为唯一指向的教育方式。
二、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
1.惩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磨练
挫折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经历挫折教育磨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生犯错误,经历科学合理的、及时有效的、讲究方式的、对症下药的惩罚教育是必须的,这是让学生感受挫折教育的最佳途径。
因为惩罚教育必定会给学生带来必然的心理上的痛苦。学生接受惩罚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面对挫折的心理过程。让学生在被惩罚中体会痛苦,在痛苦中学会反思,从而磨砺了自己的意志,使其转化为自己成长的财富。
2.惩罚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懂规矩,守规矩
要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通过说教、示范等方式固然可以。但我们不能否认惩罚教育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惩罚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了解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从而使学生的日常行为日趋规范。
3.惩罚教育具有促使学生改过和激励的作用
只有承认做错了事并接受了惩罚,才有助于学生了解道德责任并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如果学生不能或不愿正视惩罚,那么他就难以在成长道路上健康发展。惩罚可以使犯错学生觉醒,能使学生知耻,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4.惩罚教育具有教育和警戒的作用
惩罚可以起到一般教育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惩罚教育有时就是学生的体验过程,惩罚能使学生体验到由感官带来的痛苦、难受,这样痛会使学生刻骨铭心,可以使他牢牢记住。以后就不会再轻易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惩罚教育的效果。通过惩罚违规者,还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的作用。
8.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八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树立让每一个学生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地成长和发展的思想,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把“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遵循“进入学校的大门,就是我校的儿女”原则,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科知识与特长发展相结合,注重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结合,注重文化素养与阳光生活相结合,让新洲学子成才成人,从而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生命生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崇尚生命、生存之本,让师生在平安和谐的校园中健康成长,是学校人文管理的根本。新洲中学在开展安全教育中,立足生命、生存之本,落实领导、班主任、老师的安全责任制,开设课程,定期演练。并利用晨会、班会和召开安全教育大会等多渠道地进行安全教育,设立安全教育宣传专栏,安排专人对校园的设施设备定期检修,排查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师生的安全意识。
二、文化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成就学生大学梦想,这是我校对
学生健康成长的追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推行了合作小组团队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能力竞赛,扩展视野,提高文化素质。
三、阳光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阳光地生活,体现青年人的风采,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网络,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指导老师。使有心理焦虑的学生走出心理怪圈,阳光从容面对学习与生活。
四、开放式的社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舞台
我校成立校长主任助理制度,在全校学生中选出各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校长主任助理;成立了学生会、文学社、爱心社、国旗班、广播站等多个学生社团;实行小组合作垂直管理方式,每位学生都身兼一职或数职,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更有利于实现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
五、特长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补充
在确保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校走特色教育之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了书法班、散打班、艺术团、吉他班等多个特长教育兴趣班。散打班每年举行一次散
9.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篇九
目前国内各级各类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的:
一、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开设心理学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期,这种方式也比较易于为教师所掌握。但从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来说,其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要改善学生情绪状态、转变其态度、养成必要的社会技能等,所有这些单靠知识传授是难以奏效的。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这是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一般都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是: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受益;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只是如何在班级活动中考虑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实行个别化对待,则是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专栏 3— 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例——快乐每一天
主题分析 :
情感可以表现为积极性(或增力性)和消极性(或减力性)的两极状态。积极的情感使人振奋、快乐,可以提高人的活力。如愉快的情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消极的情感使人沮丧、颓废、烦恼,会降低人的活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快乐和烦恼都常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总是想着不开心的事情,那么就会改变自己的心境,视万物为忧愁,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愉悦的东西,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寻找身边的快乐,保持良好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的要求 :增强小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 :选例,制作投影片。
辅导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游戏法。
操作过程 :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幸福和快乐,你们都意识到了吗 ?我们今天来做个寻找快乐的游戏,从虚拟的我们的一天的生活中去发现、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和美好。”(教师板书“快乐每一天”).课堂操作。
(1)清晨朝霞
①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从起床到进学校这段时间都有哪些快乐,比一比谁说出的快乐多 ?
②组织学生读儿歌,体会每天早晨的快乐。(放投影片)
闹铃响,起得早,推开窗,霞光好。
一日之际在于晨,快乐的一天开始了。
伸伸臂、弯弯腰,活动活动身体好。
洗洗脸、梳梳头,穿着整齐有礼貌。
不挑食,讲营养,早饭吃好最重要。
背书包,上学校,老师同学互问好。
迎着朝霞进校园,校园生活多美好。
③让学生在小组中再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快乐。
④小结:快乐的一天从起床开始,朝霞意味着每一个早晨都充满了希望,让我们感到快乐,我们要快快乐乐地去做每一件事,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2)校园生活
①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用投影仪投射几幅图:课上学习、课下同学互助、净化校园、运动场踢球、歌咏比赛、集体游戏。)
②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体验,回味自己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心情。③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在学校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
④说一说在学校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 ?
⑤用一句话概括:我觉得学校的生活。
(3)温馨家庭
①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家”的感觉。
②交流:每天晚上在家和父母经常做哪些有趣、有意思的事情 ?说说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照顾自己的,父母的哪些话、哪些动作让你感受到他们对你的爱 ?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
总结和建议 :.通过以上三项活动,使我们从虚拟的一天的生活中体验到、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幸福和美好。.建议每一个小学生都要随时随地去发现生活中愉悦的东西,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寻找身边的快乐,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比一比,看哪个同学找到的快乐多,能够成为班上的“快乐天使”。课外作业 :
请同学们自愿组成几个小组,仿照“清晨朝霞”活动中的儿歌的形式,将“校园生活”“温馨家庭”试编几句儿歌,把你认为最快乐的事写进去,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好。
(采自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三、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不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安排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小
3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教学中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五、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有些小学开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一所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六、小组辅导
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辅导的适用条件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且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一个小组通常要活动十多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海市一些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以班级为管理单位,但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0.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十
1 注重细节,追求德育工作的“小”而“实”
学校德育工作应更关注细节,着眼于学生具体生活、学习实际,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小目标、经常化的教育。
1.1 关注小事,于细节处育人
“成大必先就小”,提出学生行为“五无”“五有”的要求,即:地上无杂物,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后进生有进步。使培养学生的德、行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养成。
1.2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入手,提出培养学生“十个道德好习惯”的要求,即:微笑待人;每天为父母做事;主动打招呼;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按规矩办事;说了就要努力做到;用好每一分钱;集体的事一起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做好这些小事,就形成了好的风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1.3 以评价为导向,从细小处欣赏学生
制定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校、家庭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记录学生表现,通过激励的方式,使学生的优点成为习惯,小习惯带动更多的好习惯。
2 完善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明确班主任岗位职责,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评估激励机制,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班主任工作。
二是注重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通过班主任远教培训、视频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新理念,和学生平等相处。
三是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力所能及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要面向全体,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因学习、相貌、家庭条件的优劣而区别对待;三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及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四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与进步,善于欣赏和赞美学生,宽容和理解学生,对学生要有爰心和耐心。
3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
利用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手段和方法。语文课可以通过优秀作品的讲读,树立向典型人物学习的自觉性,陶冶性情,变化气质;理科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热爱科学的品质和发现创造的能力;音体美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求学科渗透要做到“五有”:一是有意,要有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安排好德育渗透点;二是有序,要从学科及授课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將德育内容具体化、层次化、做到德育渐进;三是有机,要准确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将德育内容和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有度,对德育内容的渗透力求做到点到为止,不画蛇添足;五是有效,渗透要针对实际,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4 德育工作齐抓共管,优化措施,提高实效
一是坚持以德为首、立德树人要求,狠抓理想信念、民族团结、遵纪守法、习惯养成、诚实守信、心理健康等各类教育,研究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奉献意识、诚信品格、节俭习惯和文明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文化橱窗、报栏的内容做到常换常新;校容校貌突出绿化、净化、美化,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和谐习惯。要积极帮助心理障碍学生克服不良心理,矫正不良行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5 选准载体,开展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
一是综合学生的行为实际和心理特点,进一步细化《守则》《规范》内容,制定完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常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育人网络,使三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矫正各种不良习惯,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三是在养成教育中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四是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避免在养成教育中出现反复,促进养成教育的不断巩固、深化和提高。
诚信,是一种个人修养和人格境界。为了抓好诚信教育,一是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典故、故事等,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诚实是做人的根本;二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三是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建立教师、学生诚信卡、承诺书,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校园氛围。
11.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赏识教育;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分数的影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我国有位人士曾作过一个调查,惊奇的发现:中学生厌学者达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60%之多。中学生心理问题大都表现在:
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抗挫折能力较弱等问题,有的甚至成为马卡连科指出的“最困难的教育对象”,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成为其主体发展的内在依据。初中学生大都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年华的好时节。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之势。但是,由于面临升学与就业的选择,他们不得不屈从于这种压力,埋头苦学,以争取最大的成绩为荣。心理的承受力由此而生。
著名的教育家周弘,面对自己双耳全聋的女儿,通过对她的种种积极的暗示、赏识,使她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学完了六年的小学课程,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周弘老师开设的聋哑康复中心,对聋哑儿进行赏识教育的实验,使孩子们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充分证明了通过赏识教育,塑造自信健康的心理,会获得巨大成功。
在我的学生中确实存在一部分没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缺乏自信,不思上进的学生。有的从小养成了娇纵任性,不会自理,缺乏责任感,自卑、自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等现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赏识教育,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唤起他们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赏识语言每位学生都有长处而且都不只一条。最后进的学生也会有三、五条长处。关键问题不在于学生有没有长处而在于老师和学生自己有没有发现长处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就能从缺点很多的学生身上发现许多的长处没有这个能力明明有很多长处也会被自己和别人埋没掉。赏识教育中教师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不断的激励孩子学生哪怕有一丝一毫的进步也无限的放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用优点战胜缺点才能树立自己是好孩子的信心才能塑造学生完美的个性才可能消除学习的畏难情绪调动创造性思维体验成功。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适时、巧妙的使用赏识性的各种语言如口头语言表情语言形体语艺术期刊/yslqk/言等等给学生创设被赏识的氛围使学生尝到被赏识的喜悦。经过平时教学的经验积累总结出赏识教育教师的口头用语八种。
(一)肯定式:如“好”、“不错”、“太棒了”、“你的知识面真广”等。
(二)激励式:如“你能行”、“你很有潜力”、“我相信你的实力”、“你会把握好自己的”、“你有能力把工作做的更好”等。
(三)期望式:如“再加把劲你会更优秀”、“我相信你的实力你一定能超过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等(四)夸张式:如“棒极了”、“这么精彩简直出乎老师的意料”等。
(五)预言式:如“你将更优秀”、“你会让老师为你骄傲的”等。
(六)挑战式:如“你敢不敢和XX比”、“敢和他比试一下吗”、“你不会就此罢休吧”等。
(七)比较式:如“你比XX聪明”、“你有能力超过他”等。
(八)倾情式:如“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真高兴”、“你的进步让老师感到很欣慰”等。
二、赏识方式皮格马利翁曾将一组同学名单递给老师并说明这一组同学经测试属于智力超常。一个学期后这一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在老师喜不自禁的时候皮格马利翁却声明自己根本没有对这组学生进行测试智力超长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完全是由于外界对他们产生了极高的期望值后又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关爱与勉励传给了他们的缘故。这就是著名的皮
格马利翁效应:来自他人和自我的积极评价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材这是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作为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欣赏他们的环境和氛围为此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赏识方式。
(一)学生自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积极评价的激励作用我召开了“我就是我”、“我欣赏自己”、“我能行”等系列主题班会开展了特长展示“星光闪闪”等系列个性展示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同时要求学生人人自制自赏卡,建立求学录每天坚持填写:今日进步、明日目标、激励言语等从而树立自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学生互赏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人性如果得不到这种需求就会像得不到太阳的庄稼一样枯萎.为此我们开展了“我心中的榜样”、“我的偶像”、“我最欣赏的一个同学”等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自由发言寻找身边同学的闪光点涉及范围包括学习、纪律、卫生、体育、劳动、做人等诸方面。定期或不定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组员各自的优点填写在“求学录”、“同学赞赏”专栏里。
(三)家长欣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与家长的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只有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有责任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培训使家长不再是孩子生活上的保姆更重要的是使之成为有一定赏识教育理论的初级教育者。为此我多次召开家长会请家长观看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讲座录像讨论交流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使人人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与孩子沟通懂得信任尊重了解激励宽容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与自强。让家长每学期两次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考核请家长给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发现孩子的优点从而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同时也使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充分感受成功的愉悦更坚定明天会更好的信念。
(四)教师欣赏有位心理学家这样比喻: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样而老师的鼓励则更为孩子所期待。因此教师的赏识更应该是~种深层次的赏识即用心温暖学生用情去激励学生用爱去鞭策学生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适时赏识每个学生的点滴之长时时注意对每个学生赋予积极的期望。为此我坚持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各种活动等方面观察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络医院药学信息网站的建立与应用掌握他们的心态变化了解他们对不同事物各种现象的评价注意他们的自我表现及时归纳他们的成长点和激活点为激励他们成长找寻客观依据。每天早读及时总结表扬好的方面及个人并提出希望然后有针对性的在一些学生的求学录上写下评语。让学生感悟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和希望从而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
三、竞争机制根据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旅游论文发表/lylwfabiao/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分为四大组个组之间开展竞赛比纪药学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律比卫生学习上鼓励学生自报学习竞争小组自定挑战目标竞争对手设立“挑战成功者光荣榜”对每一次考试挑战成功的同学进行鼓励以此激励暂时失利的同学。这样为学生营造了竞争的氛围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同时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强信心。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篇十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进入大学,各种心理困扰、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管已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但是仍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应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作 者:孙夏兰 骆颂阳 作者单位: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刊 名: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年,卷(期):21(3)分类号:B844.3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13.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十三
吴风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校将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理论,掌握实现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学会对不健康心理进行调适与矫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体、智能、情感、意志、个性、行为等发展到更佳状态所进行的全部实践活动。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它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论教育和高校德育实践教育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了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有效性。高校德育工作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以思想政治素质为主的整体综合素质。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知识多、能力强、素质高、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在思想道德与知识、能力、生理等要素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中介来联结与整合,这就是“心理健康”。如果大学生心理不健康,高校德育和体育、智育等诸方面的目标都将无法整合与实现,更谈不上培养优秀人才。只有大学生心理状态良好,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品德,提高素质,顺利成长成才。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其全面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的基础,同时对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尤其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形势变化,培养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成长为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3、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育与互助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通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懂得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培养方法与技巧,了解非健康心理的调适与处理办法,一方面可以做到“知己”,并用所学知识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时时处处事事培养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其优势与效果是任何外在机构或他人都无法取代的。另一方面,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同学,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之间可互相“知彼”,有了同学、朋友、室友之间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互助,既可对已有不健康心理的危害起到干预或减缓作用,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环境,对不健康心理的产生起到预防作用。
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率先在国内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20多年过去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机构、队伍、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 由于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每个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的内容非常丰富, 主要包括了学习方面的咨询、生活方面的咨询、人际关系方面的咨询、性格方面的咨询、恋爱及性方面的咨询、择业方面的咨询等方面,解决了学生们多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全国甚至绝大多数省份都还没有相对统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和教材;各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各自为阵状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一些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由于高校中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缺少, 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员往往要面对几百甚至上千的学生, 加之专业心理咨询员并没有直接面对广大学生, 有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往往不愿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员, 所以学生有些心理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因此高校要想更好地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仅仅依靠心理辅导员的督导或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咨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教师、同学的关爱和尊重,能否得到团体的接纳,决定着这个学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地发展。对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进行积极的应对。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指导学生做好心理保健。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自我,自觉地完善自我。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来抓。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途径、工作环境、工作机构等。各高校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相应的课时和师资,暂时还没有能力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校,可以分时段、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高校各学科教师应普及最基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将其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2、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是课内的理论宣传和教育是不够的,高校应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演讲、征文、情景剧创作演出;也可以组织各种智能训练和创新比赛;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大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有机会自知、自省、自育和互助。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丰富的藏书,积极开展创建“书香校园” 的系列活动,在学校、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校园弥漫书香,让学生身处于一个与阅读息息相关的环境之中。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让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网络资源,阅读查找资料。除学校图书馆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建大学生图书角。在学生自发捐赠图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流动书角” 的形式丰富大学生图书角的书籍种类。我们还可以设立相应的阅读论坛网站,为学生们的阅读提供交流的平台。
3、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
各高校应当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室(中心),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咨询,矫正心理障碍等,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平时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检测,对有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学生及时进行救助和治疗。也可以在团体情境下对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团体心理辅导。这是因为团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是由于不良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有助于改善人的适应状况。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团体活动训练和引导来解决小组成员共性的心理问题。或者通过成员互动,帮助他们增进其不成熟的偏差态度和行为,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4、利用校园传媒,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刊、校园广播、视频宣传、宣传橱窗、校园网络等各种传媒,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常识、方法、技巧及有代表性的案例处理过程,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力争做到广播里有人说,刊物上有人写,视频里有人讲,网络上有人看,大学生需要时有人去。
四、摆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终级目标是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它依托于心理学和教育学,帮助大学生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同时,它对大学生的各种有障碍性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援助、心理支持、心理矫正和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方法的严谨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而更加凸现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完美的、万能的,它不可能解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所有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虽然都与心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些却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才能最终解决,如政治信念和信仰的树立,就这些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来实现,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困惑与不解,就要通过相应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育来解决,这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桥梁”或“促进剂”。
14.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十四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生发展和健康发展。因此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何为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可见,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立德树人,本质在于育人。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怎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德育课教师,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加强心理教育,健康成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我们在进行中职教育的同时,要对学生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教师不仅要注重学术上的传授,更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虽然年龄接近成年,但心理上仍然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平时的心理疏导主要依靠各班的班主任,从对学生的观察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都需要班主任的细心与耐心。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学生易理解、感兴趣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职学生毕业即将面临着升学或就业,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健康的元素进行挖掘与重组,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一边提升学习的能力,在内心深处埋下健康的种子,为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人文
在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下,为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专业教学中可以融合一些人文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比如结合地方特色,融入一些民俗习惯、当地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对这些内容进行挖掘、归类和整理,将所得到的资料和特别内容进行整合,方便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充,也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丰满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人文知识的渗透需要有序进行。首先得要解决好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除了文化基础课以外,好像在常人的思维里理工类的专业课程很难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实不然,每门功课,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一些大国工匠的故事,工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职业技术人才精益求精,因此要构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要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每一处校园风景,都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悄无声息的,水到渠成式的内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再次,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庭、社区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力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最后,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其自身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人文素养的培养都要通过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让其得到触动,然后具有了这样的内因,才有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冲动和动力,比如让学生参加书法社团,练习书法,开始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不太愿意练,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样我们开始就可以带他们观看书法大家写的字,给他们讲解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作品,让他们每天早读时间朗诵经典诗文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总之,从亲身体会中得到激励和鼓舞,并进一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达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养和情怀。
三、规划职业生涯,主动行动
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重要。很多人由于没有正确的健康生涯的规划,事业杂乱无章,有的毫无奋斗概念,造成被社会淘汰的悲惨后果。因此,中职教育要及早对学生进行生涯?划教育,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主动行动,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科学的合乎实际的规划。
第一,引导学生分析自我,认识自我,从所学专业起步。要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特点确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中职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规划。进入职校后,就是“准职业人”了,而且很快就要步入社会、步入职业的大门,这时,应该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考虑、有所预期。其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还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只有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
第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家庭因素和现实的社会环境,在客观认识自身条件、现实环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合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规划。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变化、不断反省,从而修正职业生涯目标,改进职业生涯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一个载体,鼓励学生独立自主选择未来。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让目标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自主性探索,这也是中职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这种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整体的终身健康发展能力培养起到良性的助力作用。
四、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各个层次的、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的联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融合社会力量,不仅要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际社会知识的锻炼,也要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不同的舞台。例如,教师可以和社区进行联系,将社区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引入到学校中,文化传统节日的庆祝和举办,学生带着社区的内容和任务目标,亲自参加到社区的活动中去。在活动感受和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校园外搭建一些舞台,展示学生的才艺,举办一些各个学科的特色文化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展示自己。产生积极有效的社会正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社会力量的整合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初始阶段,可以先从学生家长资源入手,鼓励家长与学生多进行亲子活动,家校形成合力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每个人终身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在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中居于基础地位,对促进中职生终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推荐阅读:
上海行业协会积极搭建平台 拓宽渠道 促进大学生就业06-22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06-13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07-12
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11-05
浅谈公路改建路基拓宽处理论文09-29
投身农村 扎根基层 拓宽农民致富增收路08-01
厦门:职业见习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12-04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0-02
混凝土路面拓宽施工技术研究论文12-20
拓宽语文活动课的思路强化的优秀论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