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反馈教学设计

2024-08-15

通用技术反馈教学设计(11篇)

1.通用技术反馈教学设计 篇一

应用互动反馈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记北京市龙泉小学“互动技术应用”特色

在中国教育人勤勉奋进的改革身影中,有这样一个群体闯入了我们的视野:“以师生发展为本,培养有素质的龙泉人”是他们的至上信念;“创全国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知名学校”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让教师“以学定教、以学定学、因学导学、学中悟得”,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优学”是他们的崇高追求!他们,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的教育人。

作为一所几经改造、迁址、合并的学校,龙泉小学以一系列颇具创新意义的教育实践彰显着自身的魅力与品牌:“互动反馈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他们在浩浩课改大军中独领风骚;有效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落实,使学校实现了“名校培育名师、名师造就名校”的良性循环。教育,就这样在龙泉小学人的创新与突破中绽放出了她极美的容颜。

助力课堂

提高互动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新的更大挑战。以电子交互白板和互动反馈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互动技术走入日常课堂,弥补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几率,使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互动技术走入课堂,为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龙泉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互动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抓手,逐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办学特色。

所谓互动反馈技术,是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反馈与互动参与工具。这种技术具有即时测评、调查、统计和记录的功能,对于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起到了很有价值的作用。

龙泉小学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系统的优势,实现“1对1”的有效同伴学习形式。该系统在应用时,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选择器,有学号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能通过这个系统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随时进行课堂进程的调节或再次反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反复的摸索与研究中,龙泉人逐渐发现前期教学设计中的反馈问题设计(按点)和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的策略调整这两个环节,对于课堂效果尤为重要。基于此,他们把工作的重心投入到这两个关键点上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反馈问题的设计(按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点

反馈问题,也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互动反馈技术中的遥控器进行回答的问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组成。由于是学生使用遥控器上的按键进行回答的问题,又把它称之为“按点”。

互动反馈技术应用的抓手是按点,按点设计的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们都非常注重按点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切实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标》的要求和知识的整体架构。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不能为了“按”而“按”,要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按点设计的目的,就如李西刚校长所言,“教师只有明确设计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互动反馈课堂效果。”

基点的打造为按点设计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但一个好的按点设计,同样离不开宏观的把控。因此,龙泉小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一个课时或一篇文章的重点、难点,更要掌握单元、学期、学年和学科总的课程目标,宏观地、系统地设计按点,从而形成由点到线和由线到点的完整设计体系。

(二)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点

如果说按点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点,那么,及时的策略调整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点。按点设计得再好,反馈信息再准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理念,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龙泉小学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在《寓言二则》教学中,经过前测可以得知学生认为古文是比较难读、比较难懂的。教师在前期预设时只考虑到了学生对古文比较难懂,并没有考虑到难读。看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首先解决难读的问题。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画停顿符号,学生谈朗读注意事项,学生自读、范读等策略,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古文的朗读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互动反馈技术在帮助教师第一时间获取学生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上的作用。

助力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互动。

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许多知识和经验都是在动中获得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动”,让学生成为顺着教师杆子前进的小绵羊。龙泉小学的互动技术为学生动起来创造了有益的条件,因为互动反馈信息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拿起遥控器,就是非常兴奋,总是想按,这个时候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种参与的积极性。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可以做到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为学生创造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认识的机会,避免了因答错或害羞而不敢表达自己见解的弊端。这正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体验,把自己的认识拿出来,在互相交流中形成正确认识。尤为重要的是,互动反馈技术是将行为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结合起来。他不仅仅是按,为什么选择A,不选择B,或者是两个都选,重要的是经过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通过小组合作对话进行思维参与。学生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表达自己的认识,找到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的选择并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选择,从中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

助力教师

实现可持续发展

龙泉小学以校本培训为基石,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逐步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使得课堂学习方式得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在全员参与中兴趣得以激发,课业负担逐步减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也因此,互动反馈技术的运用可谓给龙泉小学的教师带来了绵绵福音……

(一)互动技术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互动反馈技术改变了龙泉小学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完全主导”的刻板理念,他们更多地将课堂主动权赋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同时,互动反馈技术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思维方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生活实际状况等提供了便捷,为实现1对1学习提供了条件,进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互动技术的应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互动技术超强的互动功能为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了诸多便利,大大节约了教师运用其它平台制作课件的时间,克服了运用其它平台很难实现让学生与媒体进行交互的弊端。例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可随时在白板上书写、构画的功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准备的内容不同时,教师可直接将学生的问题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融入教学课件中去,使学生随机产生的学习灵感成为课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能直接保存在课件中供课后参考。

(三)互动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互动技术的应用,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促使教师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在依据学生反馈信息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应变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相应的预测和策略的制定,在出现不同的反馈信息时能够按照预定的策略进行有效教学,同时,还要能够应变没有预测的结果。长此以往,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就会有很大提升。

(四)互动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互动反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逐渐在课堂教学中被老师广泛地应用着,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过程的重要辅助手段,推动了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龙泉小学运用互动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为兄弟学校送课交流,参加各级别的教学竞赛,为教师搭建起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召开全国、市、区级课题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提升的平台。随着互动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学校也随之声名鹊起,闻名一方。

互动技术有效应用的研究,为龙泉小学每一位教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校教师们的课例、论文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评比中取得佳绩,有三个典型课例发表在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在全国课例评比中,该校教师获得特等奖4人次,一等奖49人次,二等奖69人次,三等奖56人次。更值得骄傲的是,在2011年11月举行的门头沟区教师教学基本功“春蕾杯”、“百花杯”、“秋实杯”的三杯比赛中,该校共11名参赛教师有5人荣一等奖,5人荣获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在全区城镇学校中排名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而也证实了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大幅提升。

龙泉小学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龙泉小学人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按按按”的“1对1”互动教学,使教育公平的理念在这微小的一处得以落实,看似简单,实则彰显着龙泉人的精巧用心。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细微之处见精神”的耐心、信心和决心,正是凭着对新课程理念深入解读的智慧与创新精神,龙泉小学的“互动反馈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变得“要学”、“乐学”、“能学”,突显了主动性、体验性和独立性;教师变得“乐教”“善教”,突显了合作性与探究性。透过龙泉小学人创建高效课堂的魄力与成绩,我们不禁感叹:尽管也许还会有碰撞,但高效课堂这只世纪鲲鹏,毕竟已经顽强起飞了!有一种奇迹值得等待,是煎熬的也是美妙的;有一种信念必须坚守,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我们寄愿于龙泉小学互动技术应用下三维目标和谐统一、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寄愿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明天!(夏 庆 代 果)

2.通用技术反馈教学设计 篇二

美术是一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科。当前,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这一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美术教学,修正以往只看重文化课成绩,不注重学生美育的观念,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从近年来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美术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美术课程是一门以欣赏、探索、设计和应用为基本学习方法的修养型学科,美术课程的学习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长期进行观察、体会和动手练习,然而当前大部分学校开设的美术课程每周只有短短的一两个课时,因此,学生很难在课堂时间内获得完整的美术技能训练。其次,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上“放羊式”的课后作业,存在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美术知识难以内化以及美术作品的创作无法及时获得反馈评价等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美术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一门艺术课程,在课时分配上必然要让位于其他主要课程,因此美术课堂时间的受限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过去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可以用到的辅助工具较少,故其教学方式也只能局限于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基于上述两点现状,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美术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基于美术课程的特点,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延伸至课堂之外任意碎片化时间,且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得即时反馈的美术学习环境,即使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无法得到改善,学生也能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不断学习获得提高。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中初见成效,如果能够巧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工具和多样化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师、学生、现实环境、线上资源通过有效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构建成一个美术知识的即时反馈系统,将会大大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二、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的思路

1. 建立班级内部QQ群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如果想要在有限的美术课堂时间中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是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常常是教师在上一堂课的结尾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但由于学生在课下缺乏引导,且预习材料只有一本美术教材,因此学生的课前预习常常是草草地浏览一下课本,获得的信息量十分有限,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初中生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关注较少,在进行创作时往往缺乏思路和高度,且美术中的手工创作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必要的创作材料,如果学生没有在充分的预习当中获得基本的灵感与构思,常常不知道自己应当准备哪些材料,这将大大影响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拉低学生的创作水准。因此,笔者认为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的第一步便是建立班级内部QQ群,让全体师生在QQ群内实现信息互联,这样教师便可以在群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自己在互联网上精心挑选的相关美术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使其提前对课程内容、创作思路和所需材料做出充分准备,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QQ群中发布下节课的创作内容,并在群中共享一些创意吊灯、创意果盘等时尚小制作的素材,使学生找准创作方向、拓宽思路,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需教师简单点拨学生便能自发地开展美术创作。

2. 应用多媒体课件快速导入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应用多媒体课件快速导入课程是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的第二个环节。由于美术课程的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课业繁重的初中生在课堂之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因此,教师应当牢牢把握好授课节奏,尽量争取为学生多留一些课堂时间来进行美术作品的创造,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只能依靠教材上的图片和几张幻灯片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也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效率较低,效果较差。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这一问题便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可以将事先从互联网上优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素材以视频或Flash动画的方式制作于多媒体课件中,并且严格控制课件演示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具吸引力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导入,通过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刺激调动起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发现与创作》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5分钟左右的《时尚经典手工作品》的视频导入课程内容,再用5分钟的时间简单为学生阐述一下视频中手工作品的设计内涵和制作工艺,抛砖引玉,随后再安排学生分组动手进行创作。在这短短的10分钟时间里,学生的创作欲望得到了充分激发,事先在脑海中草拟的创作蓝图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能够迅速地进入创作状态之中,由于前期的创作思路已基本完善,学生基本能够在下课铃响之前完成各自的作品,避免了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作品创作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而导致创作不了了之的情形。

3. 应用在线视频直播软件进行课后辅导实现师生之间的反馈

应用YY语音、QT语音等在线视频直播软件或者QQ群视频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反馈,是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的第三个环节。由于教师预留的创作实践较为充足,大部分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已经在课上完成,因此,下课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已经完成作品创作的学生将作品进行上交。教师在收到学生的作品后随即进行作品的初步评价,并将自己对作品初步点评进行备课,尽快安排进行视频直播的时间并将通知下达给学生,力求趁热打铁,视频直播的时间应当选在大部分学生都能观看的时间,时长以30分钟为宜,避免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而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进行视频直播时,教师首先将事先备课的作品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和创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弹幕发表出来,教师再一一进行解答,最后应用屏幕录像专家将录好的直播视频上传至群共享中。这种视频直播的方式不仅延伸了教学空间,优化了课堂时间的配置,还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一举两得。

4. 应用群空间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实现生生之间的反馈

除了师生之间的反馈,生生之间的反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学生能够欣赏到其他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并给予点评,生生之间便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通常是采用展览板的方式进行展示,生生之间进行作品沟通的渠道不够通畅。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QQ群空间中将每位学生的作品拍照上传,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开展在线留言互评,实现作品展示与评价的效果最优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创作的信心。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可以大大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缺陷,相信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探索,构建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的思路将更加完善,推动教学的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正经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阶段为数不多的一门艺术学科,美术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发挥重要作用的潜能。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美术教学即时反馈系统的观点,以期为美术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美术教学,即时反馈

参考文献

[1]郭正红.初中“设计·应用”课堂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代鲁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美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27-128.

3.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篇三

一、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

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还要融进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知识,且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都有它自身的特点。通用技术课培养的不是工程师,设计师,学生不可能人人去当工程师,设计师。但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不是也在“设计”吗?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类“设计”,通用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技术设计意识。同样,通用技术课程也不是培养技术工人,不是单纯地培养劳动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而由于通用技术教师多是其他相近科目的教师转过来的,难免会有一定地偏向性,把通用技术课上成了“简化版”的物理课、信息技术课、劳技课,所以面对这一实践性、通用性很强的新课程,仅靠一两次培训或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教师自身要勤学苦练,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教师知识要比较全面,眼界也要求开阔。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方向,不要过分注重教学的功利性,要更多地把注意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

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其实它和教授具体的技能操作本身不冲突,主要看我们如何来组织教学而已,我们要在教授操作的过程中灌输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观念。而学会如何应用技术和学用技术来做什么也不冲突,为什么我们以前的劳技操作课较为简单、单调,就主要在于我们以前没有充分地贯彻“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思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通用技术课程的正确定位,那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极大地发展,他们才能乐意学习,所以有人讲,技术素养理论不符合中国国情,我觉得极端错误,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习将来能够用到的通用技术技能,我们更要学习者在用的过程中来体现、提高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课具有更高品质的教育,通用技术课应当是具有鲜活、生气勃勃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每轮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完成一些较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培养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等。由于通用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极大地激发。其次,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创新原则的时候,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启罐头来体验原始设计的和改进后设计的两种开瓶器,并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类似的设计。另外,通用技术课更加具有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和方式的能力与特点,例如建构主义就能很好地在通用技术课得到体现,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现代理念的学习方式,更加能在通用技术中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这就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较佳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能力,还要使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如在“设计的评价”这一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参与评价,可采取小组竞赛互评加分制,让学生积极评议各组作品的优缺点,达到交流、共同提高的目标。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好学生分析,用充足的时间备课,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客观、科学、规范地进行评价,最好能和学生讨论出量规等形式的评价标准,并且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通用技术素养。

4.浅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篇四

在目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 教师不难发现很多的教学案例和课件, 但是由于缺少实际的操作和实践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知道哪一种教学方法更加适宜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也就会让通用技术课堂陷入到沉闷的学习氛围之中, 无法让学生有欢快、愉悦的学习感受, 从而就无法培养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喜爱。这样也就阻碍了通用技术课程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和意义。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通用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通用技术的内容和精髓来设计出更加适宜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综合性超强的授课课堂中充分地发展自己, 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一、摆正教学思想, 要用通用技术课程的角度去审视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种新型学科, 在学校教学中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其他专业教师经过培训之后上岗从教的。这样在整个通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就会受自己从前教学的专业所影响, 从其他专业的角度来考虑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和作用。这样就会便会导致通用技术课堂中传授各个教师从前专业的学科知识, 要么较单纯地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技能就可以了。虽然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们反过头去从新审视一下上过的通用技术课程就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并没有体现出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 它似乎成为了某一个学科的附加课程,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从通用技术课程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

其实,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其他学科知识的一种外延, 它不但包括我们现在所学各种学科的知识, 还具有一些心理、伦理、法律等知识方面的补充, 同时还具有一些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它并不是要把学生培育成某种知识的专业人员, 也不是要把学生训练成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而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很丰富多彩的学科学习中养成“设计”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为此, 我们应该督促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 改善自己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思维, 不要通过单一的某种化学、数学或是物理等课程来简化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因此, 当我们面对具有较强实践性和通用性的新的教学课程时, 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严格要求自己要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和能力, 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不断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从而确保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 促进学科教学的快速发展。

作为站在教育第一战线的教师, 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自己的眼界, 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最新的技术成果展示给学生, 能够顺利完成《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能够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观。从而把课程教学内容和策略大部分都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要正确看待通用技术的教学作用, 理解和认识它与学生素养之间的密切联系

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高中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加以灵活的运用。但是这又区别于单纯的技术培养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的技术和技能, 还有理解很多日常生活的理论知识, 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待通用技术课程的时候, 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素养放在教学目标的中心位置, 通过技术这个介质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让学生掌握了各种学科的深入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首先, 我们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在每一堂通用技术教学课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自主地去完成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 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意识来获取更加具有价值的内容。在通用技术教学中, 由于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 能够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技术与实际事物相联系, 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事物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 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 我们在课堂中就要运用更加活跃的教学形式来让学生探究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例如, 我们在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时, 应该组织学生亲手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技术和更新之后技术之间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如研究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等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让学生能够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观念, 让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

三、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构建通用技术的课堂

通用技术课堂是用更加灵活的课堂形式来实现最终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多样多样的课堂形式如合作型、活动型、创造型等, 教师利用学生自己的实践为载体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 锻炼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是通用技术的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都不明确我们就无法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最快速地实现教学效果, 为此, 我们一定要构建好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当拥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教师就需要选择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来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当然在每一个教学项目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都要立足于技术实践, 通过制造一些具体的模型来培养学生亲手操作的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5.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初探 篇五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现状;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9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36

为了更好地使高中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增加了通用技术课程,其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加深对于技术和设计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审美情趣以及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内容上来看,通用技术课程既涉及了技术发展史相对偏文科的内容,也涉及了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其中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应该说学习的价值是很大的,也是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学科。

但是从现实来看,实际状况却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教师方面。作为教师来说习惯了在教学中参考资料和教参的辅助作用,但是通用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所需要参照的资料很少,这就意味着很多教学环节是需要教师去摸索与完善的,这无疑会使部分教师不适应;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并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的,这无疑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更大,思想上的不重视是最主要的因素。现在的很多学生,功利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因为通用技术学科本身非高考科目,仅仅是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就可以了,所以学生对于通用技术就不太重视,上课状态差、积极性不高,因此,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的问题作出一定的调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

通用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设置的学科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是在摸索中完善的,因为学科开设时间短、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成功相对贫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这样的现状意味着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科培训和学科交流活动,进行很好的专业提升;同时,教师要利用好现在非常便捷的网络技术资源,在丰富个人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这样就能够较为有效地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用兴趣吸引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像通用技术这样的学科,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即通用技术本身是学考科目而非高考科目的现实,要从展示学科本身魅力着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通用技术学科本身来说,其涉及的很多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会更加深化;另一方面,学科所学的一些知识往往是需要学生动手来操作的,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流程,教师要利用好通用技术学科的这些优势,来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参与进来,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积极性往往会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慢慢地优化。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同时很多学校也在积极筹建通用技术实验室,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些简单且容易操控、使用的工具就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学生亲手去操作和体验,这样不仅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材中的有些知识对于那些思维能力较弱、社会知识相对贫瘠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对于文科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多角度向学生呈现知识的优势,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所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优化了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四、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现在所有领域都孜孜追求的目标。正如在讲授设计原则的时候,设计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克服传统产品设计的不足,使所设计的产品既能满足产品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适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设计之中,将环境保护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新课改指导下的通用技术教学,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旨在通过学习相应知识,提高各种技能,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而什么又是对人终身有益的?即“求知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对于素质教育,我的理解是:学习昨天和今天的一切有用的,内化为自己的,去创造明天社会需要的。也就是指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自己未来需要的东西。素质教育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从而必将引发教育改革的更新。

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追求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并为将来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一致性,也是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落脚点。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是需要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的,教师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效果优化 篇六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改革

高中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高中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随着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加强而逐渐的被各高中所重视。培养学生的通用技术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更能激发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注重通用技术的教学,能够为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争取到一个放松的机会,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状

通用技术是一门将各学科,各种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同时,技术要求学生有一个创作的心,在上课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创意和思维融合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当前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高中的学业繁重导致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在高中教学中被关注的太少是制约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原因。高中的课程以高考考试科目为主,学生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主线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关注度不高,教学中,学生疲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型思维,让通用技术的教学落入俗套。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同样是当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考虑到高中生课业繁重这个因素,在教学中将大部分的课程放在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这一模式上。这种教学模式不利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在学习中,学生被动的接受这一知识,而缺乏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导致了知识点只能成为学生的一个见识而不能成为一个技能。通用技术的教学将各种知识和各个学科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是一个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的课程。但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不对学生动手制作进行要求的教学,是无法激发学生创作力的。当前的通用技术教学存在了较多的问题,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是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改革

1.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黑板、教科书。在教学中,往往只能给学生展示较少的方面,这对于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枯燥的黑板和教科书的组合,往往让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不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方面。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在教学教育中积极的改进教学技术,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人耳目一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高中通用技术中的应用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的作用。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高度拓展的课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让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充满色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生活用品越发的精致和人性化,就拿台灯来说,声控的光控的手动的各式各样,而样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台灯在不考虑价格和成本的情况下,各具有什么创意呢?如果自己制作,又会如何制作呢?在这一课题中,如果没有多媒体负责教学系统的辅助,教师只可以利用课本中较少的图片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是较为困难的。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更多的适合的图片来对课程进行教学和解释。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2.培养学生创作型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通过对原理和知识的讲解,结合学生的思考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思考和操作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因此,对传统的通用技术课堂进行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如教师在对学生讲凳子的创作时,首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目前比较有创意的到凳子的资料。例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凳子,可以多种组合的凳子,造型奇特的凳子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接下来,教师再对实际操作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等进行讲解,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操作的知识。最后,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中资源,如硬纸板等,制作自己想做的凳子。经过实际操作,学生的思维能够在操作中得到有效的体现,同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

3.鼓励课堂讨论和发言

课堂讨论和发言是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有效方法。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足,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应从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发言。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制,组员之间相互沟通和讨论,并一起动手制作,发挥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解玉嘉.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8(04)

[2]学校该如何实施通用技术课程[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06)

[3]仲小敏.简析现代中学地理课程价值内容体系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7(08)

7.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效果优化 篇七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状

通用技术是一门将各学科, 各种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同时, 技术要求学生有一个创作的心, 在上课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将创意和思维融合在其中, 激发学生的创作型思维, 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当前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 存在了很多问题。高中的学业繁重导致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在高中教学中被关注的太少是制约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原因。高中的课程以高考考试科目为主, 学生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主线课程的学习中, 从而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关注度不高, 教学中, 学生疲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作型思维, 让通用技术的教学落入俗套。在教学模式方面, 教师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同样是当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 教师往往考虑到高中生课业繁重这个因素, 在教学中将大部分的课程放在了教师讲, 学生听的这一模式上。这种教学模式不利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在学习中, 学生被动的接受这一知识, 而缺乏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导致了知识点只能成为学生的一个见识而不能成为一个技能。通用技术的教学将各种知识和各个学科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是一个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的课程。但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而不对学生动手制作进行要求的教学, 是无法激发学生创作力的。当前的通用技术教学存在了较多的问题, 对该课程进行改革, 是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改革

1.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黑板、教科书。在教学中, 往往只能给学生展示较少的方面, 这对于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 枯燥的黑板和教科书的组合, 往往让学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不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方面。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 在教学教育中积极的改进教学技术, 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让人耳目一新,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高中通用技术中的应用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的作用。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高度拓展的课程,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 让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充满色彩,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 生活用品越发的精致和人性化, 就拿台灯来说, 声控的光控的手动的各式各样, 而样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台灯在不考虑价格和成本的情况下, 各具有什么创意呢?如果自己制作, 又会如何制作呢?在这一课题中, 如果没有多媒体负责教学系统的辅助, 教师只可以利用课本中较少的图片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是较为困难的。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更多的适合的图片来对课程进行教学和解释。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 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2.培养学生创作型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通过对原理和知识的讲解, 结合学生的思考和操作,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思考和操作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因此, 对传统的通用技术课堂进行改革,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如教师在对学生讲凳子的创作时, 首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目前比较有创意的到凳子的资料。例如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凳子, 可以多种组合的凳子, 造型奇特的凳子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接下来, 教师再对实际操作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等进行讲解,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操作的知识。最后, 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手中资源, 如硬纸板等, 制作自己想做的凳子。经过实际操作, 学生的思维能够在操作中得到有效的体现, 同时, 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

3.鼓励课堂讨论和发言

课堂讨论和发言是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有效方法。在当前的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足,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应从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角度出发, 在课堂中,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发言。同时,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制, 组员之间相互沟通和讨论, 并一起动手制作, 发挥团队精神。

摘要:通用技术是一门将各学科各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 通过该学科的学习, 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本文就当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当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并就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改革

参考文献

[1]解玉嘉.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8 (04)

[2]学校该如何实施通用技术课程[J].教学月刊 (中学版下) .2007 (06)

8.浅谈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 篇八

一、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1. 教学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通用技术的基本理念就是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并力求设计创新。要教学生活化, 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尤其是关注各类设计产品的发展与创新之处。现在很多学生都只是比较关注书本知识, 往往对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体现之处视而不见, 或者是根本不知如何去应用知识。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2. 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主体, 关照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理念中就有“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一说。教学生活化就是根据实际情况, 尤其是民族风俗及地域特色, 将其很好地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之中, 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或者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身边的技术创新, 这也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技术无处不在, 知识无处不用。

二、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操作

学科课程教学生活化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 即在新课引入中尽量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例,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操作流程如下:

1. 问题情境生活化, 激起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利用生活中的案例, 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学习“系统的分析原则”的时候, 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学校的运动场会设在高出教学区近30米处?”学生顿时来了精神, 说为了省钱、为了省工等。于是我让他们课后根据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探索该设计是否合理。又如, 在学习“技术的两面性”时, 我讲了一个事例:194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科学家米勒。他发明了剧毒杀虫剂DDT, 这使得世界粮食大幅度增产,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DDT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灾难。再如, 使用摄像头进行偷窥等, 学生不仅容易理解, 而且兴趣盎然。

2. 新知传授生活化, 促进新知体验

通用技术源自于生活实践, 技术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因此, 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如在教“流程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们便以学生熟悉的农民种田、邮寄包裹、网上购物等的一般流程为例, 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流程的定义及环节与时序之间的关系。

3. 新知巩固生活化, 促进理解应用

有些技术知识的传授完全可以走出教室,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地从技术的角度, 运用技术的理论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如应用系统的观点, 让学生分析“春捂秋冻”的意义、“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丢卒保车”的目的、对岱料香菇制作流程的研究及优化等。

4. 实践内容生活化, 激发创造激情

创设真实情境,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例如, 学习了人机关系之后, 我就叫学生去寻找校园中哪些设计比较符合人机工程学, 哪些又是完全违背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很快寻找到上百处的不合理之处并尝试着设计出改进方案。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施展了自己的才能, 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9.信息技术应用下的通用技术教学 篇九

关键词:课堂气氛 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 信息素养 专业素养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通用技术成为高中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用技术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通用技术教育既区别于专攻一技之长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区别于强调劳动的德育功能的传统劳技课程,它是全体高中生必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门必修课。在通用技术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也高速发展。把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获取更加先进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现代化教学,从而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都得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现代化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相结合,增强课堂气氛活跃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把握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收集最新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热点信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如在“技术的价值”内容中,通过给学生播放马航MH370搜索过程的视频,向学生提问“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对马航的搜救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并让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教材归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又如在讲授“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通过我国活的水利博物馆——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视频资料的播放,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加学生对技术的求知欲。

三、信息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用技术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有些知识我们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但是有些知识光靠网上下载的视频或图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比如说,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个控制系统,学生很快就设计出来了,但是技术上出现了问题。我尝试过在网上下载相关电焊视频给学生看,由于网上视频针对的是有一定基础的人,对于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电焊的学生来说,看与不看视频的效果是一样的。于是便将自己亲身操作的整个过程附带每个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讲解录制下来在课上让学生观看,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学生进行安全操作,同时个人自身的操作能力也得到提升。所谓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相结合,并不是直接在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而是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制作真正实用于学生的资料。

通用技术是一门让学生立足于“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每堂课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不一样的,在讲到一些难理解的知识时我们就需要采取开放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有时间和空间消化所学的知识。比如,当我们在讲到“控制与设计”时,要涉及到电焊知识,经过教师讲解、视频观看和教师现场演示,学生还是不清楚电焊的相关要领。对于这样的知识,我们会在课后利用放学的时间为学生开放操作室供学生练习和自主探究,同时对来到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同学进行零距离辅导。对于需要的同学可以提供获奖作品让其观摩,参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对模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将信息技术用到通用技术教学中不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而且还提高了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根据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主旨,让学生立足于“做中学”、“学中做”。比如在通用技术实验课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视频《个性台灯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先进行观摩,然后找到视频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改进,并自己设计一个比之更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使之对这个内容产生兴趣,更好地完成制作。这样不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学生存在着城乡差异,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知识面非常广,动手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却很被动,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甚至害怕跟别的同学交流、分享自己认识的事物,害怕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缺陷。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刻意带领同学一起浏览一些教学网站,以及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网站,让不同的学生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强迫学生了解不想了解的信息的现象。而对于那些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更加关心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引导者,还是活动的参与者,应该全程参与进来,降低自己掌握知识的等级,帮助知识面窄的学生,使他们学会怎样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和学生一起将网络中的信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结构与力”时,在讲到技术领域的结构时,学生印象中的技术领域的结构比如建筑结构都是在地面上的,可没见过在地下的,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结构,比如在讲到我国上海的深坑酒店时,同学们都很惊讶,在他们的生活中,酒店都是建在地面上的,还没见过这么壮观的结构。由于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就会自主查阅深坑酒店的相关信息。通过学生自己获取的信息比教师讲述的信息更容易记住,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会再一遇到问题就第一时间想到问老师,使其获得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外,还要看教师的专业素养怎样。要上好一节课,不是说这节课涉及到多少知识点,而是看学生通过这节课掌握了多少知识。一节课中如果只采用一种或两种教学策略的话,长时间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严重下降。要使学生有效利用好课堂40分钟,教学方法多样化是个重要途径,而我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重要手段。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还要具有较好的业务能力,尤其是计算机水平。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作为教师更应该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及技能,尤其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网络技术,我们更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努力学习计算机相关技能,确保根据课程需求,制作出更好的、更精美的课件。比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就需要利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出将几何形体投影到3个不同的投影面的过程的动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三视图的形成,从而总结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在讲授工程制图时,可采用手绘,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在高中阶段我们主要教学生采用手绘(机械制图),但是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有必要向他们介绍计算机辅助制图,那教师就必须具备CAD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要求是更严格的。在通用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每做一个实验之前,实验教师都必须先进行实验。在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需绘制草图,制作各种模型,这些工作都需要先用计算机制作出来然后再进行制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极大的帮助。

10.通用技术反馈教学设计 篇十

在数字课堂上应用即时反馈技术的优势有:①及时地、科学化地诊断分析课堂中学生产生的数据, 通过统计学原理与云计算技术, 产生各种诊断分析报告, 让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知识点的针对性练习按照百分比标出最容易出错的题目及相应知识点, 便于教师即时掌握教学情况, 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②帮助教师针对个别学生做个性化辅导, 也帮助教师找出异质试题, 作为后续命题参考。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能够深入挖掘数据, 实现教学、评量、诊断、补救的教学工作, 深化信息化效益。

以“商不变规律”为例设计数字课堂的应用模式

本文选取了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规律”为教学内容, 选择徐州市云龙区云兴小学四年级六班的45名学生为教学对象, 设计了一节基于即时反馈技术的数字课堂。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这条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 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严谨性, 感受成功的乐趣。

2.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观察题组并提出猜想—在给定的素材中观察并计算初步发现规律—自主举例进—步验证规律—在交流中完善规律。

3.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查看学生作业, 出示题组。提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变化, 商不变。

学生观察算式结果, 交流想法。

媒体使用及分析:点击学习平台中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页面, 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和做题正确率。

(2) 小组协作探究1:出示观察题组, 提出猜想

教师出示:14/2=7、28/4=7、140/20=7、1400/200=7。随后启发学生先观察前两个算式被除数14到28, 除数2到4, 是怎么变化的;其余两组题目学生独立计算, 发现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规律;再找一个数乘一乘, 观察商变了没有;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发现, 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算一算”, 研究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并得出结论:通过计算发现商仍然不变。

媒体使用及分析:课件直观展示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情况。

(3) 小组协作探究2: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

教师推送材料, 学生4人一组合作探索: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商有什么变化。自主举例, 进一步验证。

学生确定研究数据, 计算填表并做小结。任意写一个题组,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

媒体使用及分析:展示学生作业, 便于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借鉴, 形成共识。

(4) 探究3:完善规律

教师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0, 行不行。补充完整商不变规律。随后, 演示生活中存在的商不变现象, 请学生思考: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学生发现0不能作为除数。感悟反思, 小结发现的规律, 并观看课件。

媒体使用及分析:计算机演示。

(5) 应用拓展

教师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推送至学生端。

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输入练习答案, 提高后根据答案查看解析, 自动纠错。答案提交后进行小型辩论。

媒体使用及分析:点击查看全班完成情况, 学生自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根据柱形图显示的正确率, 集中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课件展示, 根据学生大体情况组织辩论。

(6) 作业

教师回到练习回顾, 整体查看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根据完成情况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进入练习回顾, 反思错题, 质疑。

媒体使用及分析:进入学习平台启动家庭作业, 根据全班学生的情况, 设置百分比, 推送基础题和提高题。

课堂应用的评价与反馈

1.即时反馈技术在数字课堂中的应用点

(1) 前置学习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

前置学习部分, 教师推送与每节课相关的学习任务式的导学案、基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微视频以及相关练习。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会即时反馈为一张 报表。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根据报表掌握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本节课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地方等。

(2) 探究讨论的结论总结

本节课主要以小组协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主, 共包括三次探究:①小组协作探究;②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 ③完善规律。通过小组协作探究来提升学生团体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探究的结论, 系统根据每组提交的结果来分析、提供分析报告和小组展示。

(3) 应用拓展环节全班练习完成情况

课堂中学生的练习按照每一位学生、每一道题目来分析挖掘并形成报表。对于错误率超过70%的学生将会被推送为需要关注的学生, 错题率最高的三道题目会被推送为需要关注的题目, 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4) 作业环节的分组推送

课后的家庭作业根据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分组推送, 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作业超市里挑选适合自己的作业。待作业完成后, 教师对家庭作业的提交数据进行分析。

2.应用评价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有课堂总结和教学反思两个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主要有学生的表现和自我评价两个方面。学生的表现主要从学生的 课堂注意力、活动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作业完成等方面来评价。

3.应用中的注意点

(1) 不能忽视教师的评价作用

系统基于即时反馈技术, 5秒刷新一次, 不断挖掘, 直接形成可供评价的报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便捷, 然而学习过程是个性化、动态化的过程, 不能仅仅依据数字化的客观信息, 还需要教师的切实评价。因此, 在数字化教学过程中, 不能忽视教师的评价作用。

(2) 即时反馈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数据来源

即时反馈的评价大多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次练习、某一个课堂形成的, 只能作为形成性评价, 作为学生某一阶段性的学习依据。这些阶段性的数据最终汇聚成终结性评价的数据来源。

(3) 注意时间的即时性与有效性

评价的产生都是即时的, 是针对当前所学知识点、当前课堂的, 不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在评价时需要注意时间的即时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J].云南教育 (小学教师) , 2011 (Z1) .

[2]李春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04) .

[3]吕世虎, 江懿, 李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从甘肃省教师视角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11 (05) .

11.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实践;问题;改进

随着高中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通用技术已经成为适应

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科目,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的开设对于提高

学生的科技意识和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有

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通用技术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中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的一个新开课程,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中

的大多数教师并不是对口专业的教师,所以必要的技术修养和学科教学技能相对缺乏,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评估、管理,对于教材的理解,对于工作的实践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导和经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要想确保教学质量,应该以实践为重要的学习形式,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还是按照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背记和理解,忽视实践操作中的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学知识指导和教学经验支撑,目前不少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该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和模块与传统的学科知识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教学安排和逻辑顺序

设置上也应该有所不同。但是,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还是按照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课前缺乏精心的实验设计,对知识背景和情境设置也缺乏了解。

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

培养和课程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的

问题。

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1.教师要提高教学素养

鉴于国家教师教育在“通用技术”教师培养上难以满足新课改需求的现状,笔者认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者更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学素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而不应该停留在单纯为备课而了解教材内容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根据教学要求搞清重点和难点,然后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钻研,做到重点深化、难点简化,要细致深入地去讲解重点知识,清楚明白地去讲解难点知识。同时,教师除了要研究本地区划定的版本教材之外,对于其他版本的教材也可以进行

了解,不同版本教材之间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利于扩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一定要严格按照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地

来,可以根据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进行安排。例如,可以先把必要的教具知识和学具知识介绍给学生,如“多功能书桌”和“多功能拐杖”的设计,也可以先把设计种类的示例、制图模型、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做到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心中有数。

2.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

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历的实践活动中去体会技术、运用技术、掌握技术甚至是发明技术。教师在安排实践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也要结合实践过程中设备的配备、制作的成本以及与教材的相关度,避免实践活动成为变相的游戏活

動,要保证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收获、有体会。

实践中给学生亲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亲身体会的情景,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主动观察、自主调查、自行设计、亲自制作和实验,在实践中去领悟教材要求掌握的技术,培养应有的思维方法。

3.合理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

通用技术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

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设计,认真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辅助认知。例如,《技术与设计1》中自行车发明设计的部分,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或教材的图片等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产生、发展,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目前自行车设计的领先理念,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到自行车是怎样在一代代发明者和探索者手中走向今天和未来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

以问题带动思考也是通用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教

师在教学中要设置问题情境,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技

术—应用技术—解决问题”这一模式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总之,高中通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新兴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理解,但是却不容忽视。作为通用技术的一线教师,我们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

的解决策略,以此来提高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

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龙.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何妮妮.对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理解[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37-40,45.

上一篇:新州一小假期安全值班制度要下一篇:财务会计中成本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