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管理

2025-01-19

医学教学管理(共12篇)

1.医学教学管理 篇一

【摘要】 目的:分析采用医学模拟教育联合标准化患者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校届临床专业学生外科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医学模拟教育联合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期末考试结果与届学生考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007届学生外科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2006届学生,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采用医学模拟教学联合标准化患者在医学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牢记基础知识,使医学学生从理论到实际工作转换更快。

【关键词】 医学模拟教育;标准化患者;医学教学;教学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而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从学校到医院实际工作的快速转变。

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发现在医院工作与学校学习的知识有较大差异,知识运用也较为困难[1]。

为此,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医学生进步的关键。

我校在医学生教学中,使用医学模拟教育和标准化患者联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明显提高,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07届临床专业本科生128名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组。

其中男116名,女12名,学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平均(20.75±1.32)岁。

将2006届临床专业本科生13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其中男118名,女12名,学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平均(20.62±1.41)岁。

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无明显差异,经SPSS软件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2006届临床专业学生,外科学的教学采用常规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

理论教学中穿插课间实习。

2007届临床专业学生,在2006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医学模拟教育联合标准化患者。

具体方法如下:

(1)医学模拟教育:利用模拟技术,创建出仿真的临床场景和患者,以代替真实的临床情景。

教师在制定教学软件时,除了以往的文字图片外,还需要加入声音、生理、病理、心电图和CT等,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正常机体和病理条件下的差异。

教师在授课中,结合此模拟教育手段,分步、直观和具体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并教会学生如何处理。

让学生在学习中,反复操作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2)标准化患者:对临床常见疾病,利用标准化患者。

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对患者的问诊(病史采集)、查体、诊断、救治,并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状况。

在标准化患者培训中,注意兼顾多种情况。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质。

在每次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此次课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叮嘱学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1.3 实验方法 对两组学生在外科学课程结束后,给予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课间实习考核,满分各100分。

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病例分析能力。

课间实习考核考察学生的问诊、查体、诊断、临床决策和急危重症应变能力。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准确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数据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007届学生外科学的期末考试成绩高于2006届学生,两组学生各成绩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详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日趋重视,培养出具有高职业素质的医学生是医学教学的关键[2]。

其不但要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学生,还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快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也可看出,2007届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问诊、查体、诊断、临床决策和急危重症应变能力等均有明显的提高,与2006届学生比较,差异明显,p<0.05。

但是,实施此教学模式尚处于应用初期,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标准化患者少,培训困难,且逼真度不足,标准化患者往往仅能够描述出临床常见的疾病和症状,且仅能模拟疾病的主观部分,客观表现等模拟较为困难;而真实的患者往往临床表现复杂,患者文化程度不同,临床问诊、查体等更加困难,与标准化患者有较大差异。

模拟教学所需费用较大等。

因此还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需要学校、教师、医院等不断努力,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提高医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郑玉清.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6(17):1492-1493.

[2] 王欣萍,王丽华,孙尧等.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虚拟标准化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5(30):5657-5660.

2.医学教学管理 篇二

1救援医学专业学生特点

当今, 在灾害和灾难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的严峻现实面前, 社会对救援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是必然的。但救援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 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尚不能完全被学生所充分认识。该专业学生普遍认为: (1) 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定位不如临床医学明确; (2) 毕业后寻找工作更困难; (3) 要考取研究生更不容易。鉴于此, 学生有学习积极性不够、专业自豪感不强、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 因此, 如何正确把握救援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 《急诊医学》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2.1 授课对象

我校2006级、2008级救援医学专业方向的学生, 学生人数分别为103名和98名, 2007级救援医学专业同学因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故未实施双语教学。

2.2 教学方法

按授课内容设计教案, 并课前将英文讲稿交予学生预习;应用英文课件, 但对重要关键的专业术语用中文标注;教师采用中英文结合讲授的教学模式, 但英文讲授不少于50%。

2.3 教学手段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跨学科的新兴临床医学专业, 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内容, 其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能综合所学各门系统学科的理论知识, 去分析解决危及病人生命或亟待解决的急症病痛[2]。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以“病人急、病情急、病人家属急、医生应急切处理”这4个“急”为主导, 在传统教学方式之外, 适当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PBL教学法) 。如讲授心肺复苏时,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同学提问:何为心跳骤停?如何判断?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相应解答, 通过解答问题传授相应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 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对病人急诊病情的综合判断能力, 使其心肺复苏抢救操作更加准确。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疾病抢救成功与否与病情的综合判断、抢救时间、操作流程密切相关, 越早争取时间抢救, 成功率就越高。

2.4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来完成, 考试采用试卷问答形式。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占40%, 简答题占30%, 病例分析题占30%。卷面上中英文题比例各占50%。考试结束后应用试卷分析软件对考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体会与思考

3.1 需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老师不仅需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 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和口语表达能力。由于客观历史原因, 本教研室90年代前毕业的师资口语普遍较差, 专业外语则基本为只能读不能讲的状态, 所以较难胜任双语教学。对此, 我教研室采取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措施, 用以下方式强化师资培养: (1) 重点选择90年代后毕业的硕士、博士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师资, 并指派他 (她) 们对前者进行“一对一”帮扶; (2) 分批组织双语教学老师参加重庆医科大学举办的英语提高班; (3) 增加青年教师外派出国进修的名额; (4) 听取外籍专家来院讲学; (5) 选派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参与英语讲课比赛等。通过实施以上有效培养方案, 能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英语口语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3.2 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水平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3.2.1 让学生充分认识双语教学重要性。

我校的课程设置是在大学四年级为救援医学同学开设《急诊医学》, 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自学能力。但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在实际听课和学习中效果相差较大, 并且学生普遍对专业的英文名词术语表达感觉较难。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努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让其充分理解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从而克服畏难情绪, 从思想深处接纳双语教学。在此基础上,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 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2 选择适宜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选择适合我国语言环境的双语教材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3]。由于本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双语教学教材, 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国情需要, 参考国内外资料, 编译了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教辅教材, 教材力求重点突出, 语言表达“原汁原味”。老师授课完全以此为蓝本, 充分保证了学生预习、复习皆有书可寻, 保证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由于时间较仓促, 可能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校正组织相关专家重新完善和编写, 以期尽早供教学使用。

摘要:为顺应救援医学国际化趋势, 在救援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和推进《急诊医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2009年尝试对救援医学五年制学生进行双语教学, 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体会到, 还需在师资培养、教材选择及提高学生积极性等环节上进一步加强, 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救援医学专业,急诊医学,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武秀昆.应急医学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定位 (J) .中国危重病医学, 2011, 23 (7) :386.

[2]吴梦茹.PBL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5) :1059-1060.

3.医学教学管理 篇三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材;医学双语教学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Science、Na-ture和Cell上发表文章的数量远远少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大约80%,其根本原因是受语言的限制而没办法将科研成果具体地表达出来。就目前来看,“医学教育全球化”旨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医学院校所面临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必须得抓住这个机遇,培养更多的拥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这其中,加强医学双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医学上双语教学要求教授课程的老师以及学员都要有很高的外语水准。但是在大多数学校中,虽然学员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底子,医学专业英语却是短板,很多人的单词量不足,对口专业无论是书本上表达的能力还是听说技能都不高,当前进行的双语课程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种情形,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改革医学英语教材是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医学双语教学与医学英语之定位

双语教学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学科内容教学。”实际上还是归属为专业课教学。当代中国,第二语言或外语基本上说的就是英语,所以双语教学就是以汉语英语两种言语教授知识或者是全英文教授知识的课程。医学双语教学就是同一时间用汉语及英语当做工具研习医科专业学问。在这种状态下,英文既是大家研习的目标,也是医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的用具。学科的专业文化与外语水平的同步提高才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极大提升了医学生的革新立意才能和专业素养,为医学生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和发展打下了坚定根基。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在21世纪初发布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全面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

医学英语作为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是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课程,专业的英语课程承担着促进学员实现跨越式进步的重任。专业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更不是为了传授专业文化,而是为了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医学生具备医学领域里使用外语进行有用沟通的本领。从性质上来说,专业英语是语言课程。从用途上来说,专业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水平,奠定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专业英语是学习双鱼教程的重要环节。只有全面加强专业英语的授课水准,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品质。

二、医学英语教材建设现状

教材是不说话的老师,在学习双语教学中有这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详细的展现教学纲要,又确保教学目的的保障。基本上教材的制定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方式,引导着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最终体现在教学的质量上。现在,国内的医学英语教学并不理想,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即是缺少合格的教材,不能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国内现在的教材基本上含有这些特质。

1.有数量,没质量

最近几年,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刺激了医学英语教材的飞速发展。但是,很多教参的编写仅仅有了数量的提升,而没有质量上的进步。从整体上说,目前大部分教辅书籍都缺乏合理性,不少译文含有大量错误。另外一方面专业和英文的内容也没有很好的融合。有的专业性强,言语过于偏僻;有的本末倒置,太偏于言语文化。这是因为编辑要么是英文老师,要么是医科老师,本身文化素养有一定的限制性。

2.阅读人定位不准,没有层次性

高校的教辅书籍都有分级的根据,但是国内的医科英文教材却没能把医学生的课程分层,阅读人难以定位。并且,因为没有大纲规定,医学英语教材没有选修课程书籍。缺乏针对性,样式古板,不符合现代医科英文教学的要求。

三、医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对策

优质的医科英文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阶梯,通过众多学者专家的不断努力,得出了以下三点编写经验。

1.组建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

教材的编者直接影响教材的品质。合理的收集选取素材同时进行编写进而生成一本有魅力的教材,这要求编者既要有成熟的知识水准,又要熟悉现在医学生的情况。医学英语对教材的编者有进一步的要求:首先,编者一定要有渊博的医科文化,可以在外语原版素材里选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篇章当作内容;其次,一定要有足够的外语文化知识,可以全面准确的分析材料。因此,完美的医科教程编者最好是拥有医科教育和外文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依据实际,对编者培训。科学的编写队伍可以扬长避短,确保教参的优质。《医学英语基础教程》的编者中既有拥有双重教育经验的复合型编者,也有医科专业专家和外语语言学方面的教授。科学的编写组造就了这本深受各界人士认可教材。

2.全面进行调研,提高书籍的实用性

编写符合要求的教材需要编者从始至终以学习的人作为中心来编撰。所以,编者在工作之前一定要明确书籍的学习对象。基于“需求分析”的原则,已经全面为教材的编撰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军医大研究人员在进行为本科生编撰的《医学英语基础教程》工作中前,就采取了相对周详的分析,经过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综合各个人群的不同要求反馈,明确了该层级使用者的“需求分析”,从而使教材达到一种“量体裁衣”的效果,准确的把握了学习人员的需要。总而言之,医科英文教参的编撰一定要科学定位,要全面调研使用者的需求,掌握医学生的特殊性,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从而符合各个群体的要求。

3.在试用中修订、完善

学习者决定了教参编写的是否合理。所以,教材编撰结束之后,需要试用一段时间,在教学中实验合格之后再进行出版印刷。倘若是实际课程里已经应用过的讲义和教师自己编撰的教学材料加工生成,就可以直接付印。例如《医学英语基础教程》编撰成功后,就在本校医科中试用。经过多方调研考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反馈,进一步促进了教材的科学性。即使试用耽误了出版时间,但是经过这一环节,编写组又一次修改订正了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合理。

四、结语

医学英语教学可以给医学双语教学提供可靠的言语根基,在教育学生成长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踊跃参加医科方面世界性的沟通和角逐的优质复合型人才的进程里有着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同时医学英语教材在医科双语教学进程里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是教育人员进行教学的重要根据,另一方面是医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获取医学专业知识言语、能力、和学习的重要来源。所以,如果想在根本上提升医科双语教学的品质,全面提高医科英文教材质量是当前重点。

参考文献:

[1]阳雨君.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2012(1):80-81.

[2]李颖.高校双语/EMI课堂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2(2):49-57.

4.医学教学管理 篇四

作者:贾国葆吴建胜黄智铭

论文关键词:教学技巧 教育质量 “对比式”教学 记忆窍门

论文摘要:结合消化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与实践,探讨了如何运用“对比式”教学、记忆窍门等医学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做法。

作为临床带教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改善医学教学技巧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医学教学技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与医学教育质量密切相关。该文结合消化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从运用“对比式”教学和记忆窍门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改善医学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1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是改善医学教学技巧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科学,也符合哲学的规律,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因此,医学的探索过程也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过程,而真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权威经典的教科书也有“与时俱进”的过程,新观点、新资料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式”教学。所谓“对比式”教学是教师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对新旧教材进行总结及对比,让学生了解医学的演变和探索过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为例,至今己出版第七版,每一版的内容都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内容的差异反映了医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对比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让学生了解了旧版《内科学》的观点,也让学生明白了医学观念演变更新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比如:在讲解急性胰腺炎时,第41版、第52版《内科学》的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而第6版、第74版《内科学》的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胰腺水肿、出血、坏死性炎症”。第4版、第5版强调的化学性炎症是片面的,因为急性胰腺炎病理上可以有水肿、出血、坏死性炎症;而坏死性炎症包括无菌性坏死和感染性坏死。感染性坏死是化学性炎症所不能包括的。因此,第6版、第7版《内科学》对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更科学。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上,第4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有重要诊断价值;第5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可以确诊;第6版、第7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可以确诊;由此看出,血清淀粉酶的诊断值从绝对值(500苏氏单位)到相对值(5倍、3倍)的变化反映了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的不断探索过程。第4版《内科学》认为,尿淀粉酶在发病后8-12h开始升高,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因此适用于就诊较晚的病例,超过300苏氏单位有诊断价值。而第6版、第7版《内科学》则认为,尿淀粉酶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不大,基本上否定了尿淀粉酶的诊断价值。但是,临床上有一个问题尚未完全阐明,就是有一部分急性胰腺炎病人腹痛缓解,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很长一段时间后仍有尿淀粉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因此,对尿淀粉酶的`认识并不彻底,仍有悬案,尿淀粉酶的诊断价值会不会在新版的教科书中重新再评价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会问,为什么很多权威经典的教科书观点会有出人呢?比如:《内科学》与《实用内科学》观点就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科学,也符合哲学的规律,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因此,医学的探索过程也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过程,而真理是相对的,真理不是绝对的。权威经典的教科书也有“与时俱进”的过程。这就是每一版内科书教材的观点都有变化的原因。

2记忆窍门

记忆诀窍也是改善医学教学技巧的有效手段。医学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对医学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巧记医学知识,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贬低记忆作用的偏见,认为当今是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时代,不应强调记忆,应该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实际上是把记忆和思维对立起来了。要知道没有记忆提供的充足材料,思维活动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很难想像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会有高效率的思维活动。如果光记不思,必然是茫无所得,如果光思不记,结果仍然是没有效果的。总之,不要把记忆等同于死记硬背。相反,科学的记忆就是要反对死记硬背。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记忆窍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在这里,重点介绍4种记忆窍门在医学教学中的运用,即理解记忆法、口诀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2.1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良好记忆的基础,通过理解加深记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反映医学中的很多知识点记忆难度很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只知死记硬背而忽略了记忆材料的本质、相互关联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识记材料,努力弄清它的本义、引申义和内容等。例如: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比较多。其中,激素能诱发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晶状体上皮Na+一K+泵功能,导致晶体纤维积水和蛋白质凝集有关;激素也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其他副作用如紫纹、高血压、感染、骨坏死(无菌性)、生长迟缓、骨质疏松、糖尿病、肌病、脂肪沉积,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如果概括成Cushingodmap就不难记了(C-cataracts白内障;U-ulcer溃疡病;S-purplest即e,大家记住S就行了紫纹;H高血压;;I感染并发症;N骨坏死(无菌性);G-grow生长迟缓;0-oste-骨质疏松;D-diabetes糖尿病;M肌病;A-adioi脂肪沉积;P-Pancrea胰腺炎)。

2.2口诀歌诀记忆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枯燥的医学知识变成“顺口溜”、歌诀等以简化复杂的识记材料,增强零散、少联系或无联系的知识点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效果。比如:肝硬化的十大病因可以概括成一句不易忘记的顺口语:毒酒淤胆血代谢,药物养虫免疫无;慢性胰腺炎五联征:胰腺钙化上腹痛,腹泻囊肿糖尿病;五联征者不多见,常以一种为表现;传染病从发病到出疹的时间分别是:水痘1d,猩红热(仙)2d,天花3d,麻疹(莫)4-5d,斑疹伤寒(悲)Sd,伤寒6d,即:水仙花莫悲伤。

2.3数字记忆法

医学中要记忆的数字很多,我们有必要将毫无意义的数字转化成有意义的事物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就需要运用数字记忆法。比如:用于诊断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AFP)的标准为:血清AFP动态变化测定,如AFP>500pg/L持续4周,或AFP>500,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或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并且在排除活动性肝炎、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可以诊断肝癌。对于上述数值,长期记忆有一定困难,但是运用数字记忆法观察斜体的数字后,可以用“五四青年”、“芳龄二八”等来记忆。这样,长期记忆也就不会有困难了。还有对于肝功能的child评分,长期记忆更加困难,即使是临床的消化专业医师对child评分也是屡记屡忘,childA级为5-8分,childB级为9-11分,childC级为12-15分,大家知道child评分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15分,只要记忆了childB级的分值,childA级,childC级的分值自然也就记住了。我们观察childB级为"9.11”分,与美国的“9.11事件”是如此的巧合啊。

2.4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将记忆的材料在头脑中加以联系从而加强记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第6版《内科学》教材中,为了突出幽门螺旋杆菌及甲胎蛋白的重要性。论述中出现了“两个凡是”,分别为:凡是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活动还是静止,有并发症还是没有并发症,都应该给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凡有肝病史的中年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大者,应作甲胎蛋白测定和选择其他检查,争取早期诊断。运用“两个凡是”,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还有,在记忆肝硬化的并发症时,前5版《内科学》肝硬化的并发症共有6个,分别为:肝性脑病(hepaticcoma)、原发性肝癌(hepaticcancer)、上消化道大量出血(bleeding)、感染(infection),肝肾综合征(肾脏的英语为kidney)、电解质紊乱(electrolytedisorders),取斜体的首字母,为ccbike,记忆的诀窍为茜茜(公主)的自行车。而第6版《内科学》肝硬化的并发症共有7个,增加了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ndrome),取斜体的字母,为ccpbike,记忆的诀窍为cc牌自行车。这样既实现了双语教学,又避免了学生屡将腹水、脾肿大等作为肝硬化并发症的错误。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找差距,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医学教学管理 篇五

一、医学检验走向检验医学

医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检验人员不亲自参与到治疗中,所以医院觉得它并是不那么重要也并不十分重视它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总是超出人的预料,生物化学等大量医学学科应用先进的电子医疗设备,使得医学学科走进了科技化和自动化的时代;检验也不例外,由原来的全凭检验人员的双手演变为半自动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全自动;其中生化检验、血液检验、细胞检验等表现的更为突出。

检验医学可以满足医学检验的更高要求,检验医学不仅仅再是一张写满数据的报告单,检验医学可以为人体健康评估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运用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血液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和病理学来分析人体材料,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关方面的资讯信息;还包含结果的解释以及对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建议的学科。

二、检验医学教育现状

医学检验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更偏向于大众教育,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检验医学不再满足本科这个教育体系,它的教育体系下至专科上至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专业人员的评价等级除了检验技师还有更深层的检验医师,这样就可以完善医学检验教育体系,也能适应我国国情和学科发展的新局势。当然,检验医学在培养目标以及检验系和检验科的关系上还存在问题;以及学生的临床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检验体系和检验科是相互分离,对学生教育只是片面追求检验知识没有和临床知识以及医学综合能力相结合等一些问题。

三、医学教育改革

为了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和检验工作要求的检验人员,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杨振华在检验医学上面的成就是登峰造极的,他曾经指出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的本质就是供给资料变成供给信息。信息就包括数据还有对数据的解释说明,这也对检验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以及对检验人员的数量上做出了要求。组织一支检验医师的战队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解决检验医学在工作上人手不够的问题,同时它也是检验医学的源头是教育。这就要求检验医师既要掌握临床知识还得学习检验理论这样才能应对现代临床医学的挑战。医学检验涉及到多门学科,但在医学学科发展中又是实用性强的一门学科。教育部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力能;这样学生就能在医院和血站以及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所以新的教育制度要求医学检验学生不再是只要掌握检验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应付检验工作上的需要,它需要与其他医学学科相结合共同来完成检验工作。

1.医学教育观念的改变

检验医学和医学检验是不同的学科,科学医学和临床的知识在检验医学中都出现过,其中医学技术也是检验医学的一部分;而医学检验主要对知识技术的应用方面的内容。医学教育工作人员意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教育改革以及研究出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能否成功转变的关键,医学教育学院应该合理安排课时,对创新教学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新生入学时,做好医学入学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结合临床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做一个多功能的医学人员就必须学习最新的医学理论,具备高素质的医学检验的品质。

2.探索新教学方案

要使得人文与基础医学、专业基础、临床医学知识和专业四大课程相融合就必须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宽基础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适当增开一些课程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和国际医学接轨可以通过双语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了解其他国家的医学技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发展需求,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来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让学校的教学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老师和学生相互结合来进行日常的授课,使得学生在今后发展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3.培养适应实验室发展需求的人才

高科技的自动化设备在医学研究中广泛运用,使得检验医学的学生必须电脑操作更熟练、拥有强悍的逻辑分析能力,仪器在安装、调试、使用、维护都应该了解并熟知。因为先进的设备在很大一个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它对人才的要求就更多了。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自助选择在课前设计自己的实验课题进行分组讨论,配备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写一份实验报告,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实验室发展。

四、检验医学的展望

检验医学随着生物技术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表现在三个方面: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标本和检测效率。使得检验医学更集中更广泛运用;在保健、慢性疾病的自我检测、急性病的快速诊断和患者的个性诊疗都用重大作用;因为检验工作比较简单快速,所以在这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独立的实验室可以很好的解决社区服务站中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检验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检验医学相结合,从中找出更适合检验医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应医学工作中医学人才来探索医学的奥秘,更好的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让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的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高佩安,孟祥香,江新泉.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01):12-14.

[2]韩学波,魏军,徐广贤,汤建中,于欣.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1):2766-2767.

[3]李燕,罗萍.面向未来的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06):463-465.

[4]姚群峰,宁勇,谢圣高,郭亮.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07):10-11.

6.医学教学管理 篇六

3.1课程的设置首先要明确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应如何设置,预防医学课程一般包括卫生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三门课程的`内容,是只设一门课程,其内容包括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三部分,还是分别设置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三门课程。其次是要确定,分别设置三门课程时,对卫生学的内容如何进行精简、重新组织,并加入社会医学的内容。最后是确定新教材的结构,即有机的组合卫生学与社会医学的内容。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认为: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发展过程中,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后医学的发展,将取决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起到了桥梁和共同基础的作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临床医学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改进及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临床医学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宜单独设置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不宜将这两门课程并入预防医学。

3.2教材内容的组织有关专家认为: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讲授预防医学,主要是转变观念,对于预防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不必讲太多,因为今后他们主要还是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因此,我们对卫生学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精简,并取消了所有的水质分析、大气测定等实验课,仅保留了少数如食谱的编制和职业中毒病例讨论等实习课。并顺应目前对医学中社会问题越来越重视的趋势,引入了社会医学的内容。在1995年,由华西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6所院校,根据上述思路,编写了《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教科书在这些院校的临床医学等非预防医学专业试用,此书的目录见表5表5《预防医学与社会医学目录》(1995年,四川科技出版社)

7.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体会 篇七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反映人体解剖、病理与生理的一门医学桥梁科学。随着技术进步,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法也由原来的板书、胶片发展到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这些变化,推动了影像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但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影像学基础相对薄弱,影像学学习时间较短,加之不是自己的专业课,如何达到影像学的最佳学习效果,尚需要进一步探讨。结合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1 从思想源头抓起,向学生阐明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影像诊断工作,把医学影像学当作是一门辅助课程,从思想上对影像课程不够重视。因此,在开始讲授医学影像学课程时,首先就要向学生讲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结合临床相关案例,让学生知道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多地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段;要告知学生医学影像学涉及到所有的临床专业,它不仅能提供诊断信息,还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对医学影像学学习的重视。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2.1 正常影像解剖是教学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是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功能的临床医学, 各种医学影像检查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大体解剖及断层解剖作为基础。只有掌握了解剖学知识,才有可能鉴别正常、异常或变异,才有可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累及的范围, 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在讲解疾病之前应首先复习解剖基础。对于临床学生来说,大体解剖相对熟悉,而对于断层解剖及影像解剖相对陌生,所以,在教学中,大体解剖大体讲解一下,这是普通放射学的基础,应在断层解剖及影像解剖之前讲解。授课重点应集中在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这是CT、MRI的基础,结合影像图片,培养学生的影像概念,对影像产生感性认识。

2.2 病理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病理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医学影像成像是通过器官组织的密度、回声及信号的改变等来反映病变的存在, 而这些改变正是反映了疾病的病理过程及程度,因此熟练掌握病理学改变对征象分析、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将病理基础与影像学征象联系起来将有助于学生对所见征象的理解和掌握, 继而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2.3 突出重点、难点及常见病、多发病讲解

对于教学内容,应提前做好计划。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应当做到“有的放矢”。讲课内容应当有所侧重, 对什么内容重点讲、详细讲,什么内容简单介绍, 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做到胸中有数。每个章节、每个系统都有常见病及多发病, 对于住院医师来说,能够对多发病、常见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就可以基本完成临床工作。所以,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教学重点也应放在常见病、多发病讲解上, 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而且明确了学习重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学习[1]。

2.4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讲授影像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诊断步骤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式(PBL)、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 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先分散后集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与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逐渐学习掌握[1]。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及外科学等相关知识,对疾病的影像学征象、产生原理、临床表现,甚至治疗加以讲述,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加深对影像的认识。通过开展临床教学和问题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相结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基础的学习环境,使其了解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影像教学的效果[2]。另外,下课前强调当天的重点教学内容,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下次讲课时对上次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并请学生作答,也能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

2.5 注重教学实用价值,提高教学质量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学有所用。对于临床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合理选择与临床患者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实习课的重点。通过对不同设备及检查手段适应症的讲述,让学生掌握合理运用适应症与医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原理,针对不同疾病设计相应合理的检查流程。能够在填写检查申请单时依据检查目的选择合理的检查部位及检查手段。

2.6 征求学生意见,适当采取学生能够消化理解的教学模式

由于临床学生影像基础相对薄弱,采取学生能够消化吸收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重要,因此,可以征求学生意见及建议,采取适合学生的灵活教学方法,将会事半功倍。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多看图像,在上理论课时就可以拿出较多教学片讲解,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经过课后进一步的复习理解,实习课时学生接受会更加容易。

3 选择合理的考核方法

医学影像学考核的形式比较单一,多是限时笔试,阅片考核也仅限于给出图片写出诊断及诊断依据。针对临床专业的学生,考试的连贯性不强,容易造成考前死记硬背就能轻松过关,但对于医学影像学内容的理解不深。所以,考试成绩要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并结合平日实习课中的表现,将实习课中学生的表现打分并计入最终学科成绩中。这样,在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对临床医学生的教学中,首先回忆解剖学基础,然后对疾病的病理改变做出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讲解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帮助学生吸收理解。结合合理的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积极性,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不断追求的最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春,徐凯.医学影像学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05-506.

8.医学教学管理 篇八

关键词:中职医学专业;化学教学;医学知识

对未来的医护工作者来说,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好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应区别于普通中学,充分体现和突出以医学教育为目的,为医学教育服务。本文对中职医学专业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多种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一、课堂教学中分散渗透

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与化学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医学知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穿插渗透,使所有化学知识在联系实际中得以加深和巩固,从中了解医学知识。

在元素及化合物教学中,讲BaSO4和BaCO3的溶解性时,由于BaSO4具有不溶于水、不容于酸、分子量大和不易被X射线透过的特性,所以用作X射线透视肠胃时的内服造影剂,以检查各种肠胃病。不宜用BaCO3,是因为BaCO3不溶于水却能溶于胃酸(盐酸),产生有毒的Ba2+。

在某些量度概念教学时,结合所学知识在医疗中的应用,又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如百分比浓度,在医疗中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用量非常严格。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常采用5%的葡萄糖和0.9%的NaCl溶液(即生理盐水),这是因为输入液微粒的总浓度与细胞液微粒的总浓度(恒定范围)相等。如果输入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和NaCl溶液(特殊情况除外),细胞内的水将向外渗出,导致细胞逐渐萎缩。反之,如果输入大量低浓度溶液,水将渗入细胞内,导致血细胞逐渐膨胀,最后可导致破裂。另外,在pH值、体积比浓度等概念的教学中,与医学实际联系起来,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一些极其简单的医疗实例,便可牢固掌握所学化学知识。例如:讲了盐酸的化学性质后,通过对胃舒平[Al(OH)3]和苏打片(NaHCO3)均可治疗过多胃酸(含盐酸)的解释,巩固了酸与碱,酸与盐(酸式碳酸盐)反应的规律,加深了对复分解反应及中和反应的认识和理解。又如:简介CO的毒性和解毒原理,让学生知道预防CO(煤气)中毒的方法,一旦发生CO中毒该怎样急救。CO被吸進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的碳氧血红蛋白比氧合血红蛋白稳定、使带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当轻微中毒时,立即供给大量氧气,便可恢复输氧功能。严重中毒者需迅速送医院抢救。为了不增加难度,不必引入作用原理的化学式。

二、运用简单实验直观渗透

在临床检验中,常用化学方法检查血液、尿液等的化学成分来帮助诊断疾病。在教学中可适时设计简单直观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试纸法”作尿蛋白检测实验。利用专用试纸(淡黄色)遇蛋白显蓝色,再根据颜色的深浅得出蛋白质含量多少,便可诊断有无肾脏疾病。操作:取试纸一条浸入被检尿内,立即取出,约10~20秒后,在自然光或电灯光下观察。如果不显蓝色,尿中可能无蛋白;如显蓝色,即将所显的颜色与标准比色板比较,颜色越深尿蛋白含量越高,则可能有肾脏疾病。反之,可能无肾脏疾病。

三、结合练习反复渗透

设计与医学有关的习题,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化学知识。如练习:用8克碘配制2.0%的医用消毒碘酒,需密度为0.8克/厘米3的96%酒精多少毫升?应怎样配制?借以帮助熟练地进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和配制。

另外,中职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够准确,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配合班主任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使学生明确职业特点,树立职业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实例,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的强烈兴趣,使其具有责任感,培养其献身于医学科学事业的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9.医学教学管理的心得体会 篇九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强化医学教学管理中心地位

1.明确学校办学定位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已经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生命科学为主线,医药和人文、牧、农、林并存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普通本科教育要为社会经济、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培养“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坚持以实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改革和医牧结合、医文结合、医药结合的办学特色。

2.牢固确立医学教学管理中心地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医学教学管理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必须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医学教学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牢固确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3.加强对医学教学管理的领导

建立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整个学校教学质量负责;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校长助理)、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及教务处处长负责学校教育与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二级学院(系、部)党、政一把手作为二级学院(系、部)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二级学院(系、部)医学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负责;二级学院(系、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本院承担的教学与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各院(系、部)和教研室负责人对本部门承担的医学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负责;教师个人应对自己承担的本科医学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负直接责任。

学校党委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党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事宜;校长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一次由教师、学生和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医学教学管理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学校各级领导必须以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医学教学管理的中心地位。学校各个行政部门和各个教学部门对医学教学管理要齐抓共管,使医学教学管理的中心地位落到实处。把加强医学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强化和落实学校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医学教学管理,校、院(系、部)、教研室领导定期听课的三级听课制度。各级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医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其它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医学教学管理服务的观念,及时解决医学教学管理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4.加大对教学的经费投入

学校要在预算中优先安排和保证教学经费,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一般不应低于25%,用以保障教学业务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等基本教学经费,保证生均经费逐年有所增长,达到高于教育部制定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学校要设立教学专项经费,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保障教育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的经费的投入。要根据学校实际加强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5.政策上向医学教学管理和教师倾斜

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待遇。二是在岗位津贴、劳务酬金分配、评优等方面,要体现教学为主、教师优先的思想,把医学教学管理的业绩作为重要内容和指标来考评。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和培训。要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发展留人、待遇留人方面有措施、有方案、有行动。

6.把教学质量作为聘任教师的重要指标

建立教学质量优秀奖励制度和淘汰制度,把教学效果和水平作为硬指标来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设立“教学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学标兵”评选制度,每两年进行一次评选,并给予重奖,吸引优秀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医学教学管理;在全校形成一个重视教学改革、重视教学成果、重视教学质量的局面。经考核,凡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意见比较大的教师,实行高职低聘或解聘。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7.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

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医学教学管理中,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在条件成熟时应通过网络公布教学方案,学校教务部门要适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和备课情况;教师要注重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通过教改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8.加强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计划、有目的培训中青年教师,特别是承担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中青年教师。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个别专业的教师缺口较大的实际情况,必须花大力气加强专业师资建设,要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需要,重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

9.教授讲授本科生基础课

建立教授、副教授上讲台的激励约束机制。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应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有计划地安排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各二级学院(部)本科教学排课时应采取“从高职称到低职称排课制”。

10.实行示范性教学和助教导师制

学校安排并鼓励基础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授、副教授和特聘教授通过公开课、讲授等形式开展示范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助教导师制,担任导师的教授、副教授有责任帮助助教掌握教学规律和授课技巧;助教应通过导师安排完成随堂听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指导实习、考试阅卷、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教辅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当将导师工作情况、对助教的评价和助教从事的教辅工作分别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导师津贴发放和助教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11.健全教师医学教学管理档案

从2004-2005学年起,健立教师医学教学管理档案,该档案应记载教师每学年授课门数、授课时数、指导论文篇数、教学质量等级、教学获奖、教学事故、师德和教风等医学教学管理情况。教师医学教学管理档案由各二级学院(系、部)负责记载,每学年结束时,经教务处审核后存档,并作为教师医学教学管理量计算和职称评审中教学条件的唯一依据。

三.加强教学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12.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要密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应有利于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对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进行调整,对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进行改造。

按照专业改革和建设要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我校的实际,建设反映学校特色、体现优势的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用有限的资源重点扶持若干专业上层次、上水平,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色。

13.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紧紧抓住国家和省精品课程评选的有力时机,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努力把与我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和专业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每年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建设4—5门精品课程。争取在5年内,建设校级精品课20门,省级精品课10门,国家级精品课2-3门。学校要匹配国家、省对精品课程的投入。

14.加强实验室建设

要加速我校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造,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验手段的现代化。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15.增加教学仪器设备

大幅度地增加教学仪器设备投入,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迅速增加。2006年达到教育部本科评估方案要求的生均最低合格标准。要提高设备投资效益,加强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

16.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学生教学实习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有计划地构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将实习基地建设成学校联系社会的桥梁,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增加基地维持和建设经费,加强与基地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优秀的临床教学资源。

17.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要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尽量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材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和参编各类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教材。

建立科学的高校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设教材建设专项基金,加强教材规划与建设。

建立科学的教材奖励制度。教材等同于相同份量和质量专著或其他专业科研成果。学院制定科学合理的优秀教材评奖办法,对评选出的校级优秀教材,由学校推荐参加省部级、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的评选。对获得省部级以上的优秀教材奖,学院予以对等奖励,并视同于相应级别的科研奖,作为教师职务评聘、晋级增薪、确定岗位级别的重要依据。

18.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要开设校园教学网络。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要达到15%。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技术培训,使大多数教师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创造条件成立课件中心,为全校多媒体课件的研制提供工作平台。

19.加强教研室建设

教研室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担负着完成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学术活动等重要职责。因此,科学地设置教研室并选拔好教研室主任,对于强化教学一线的组织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网络,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四.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20.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道德水平、文化品味的提高。要坚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21.加强教学研究

要树立教学研究比科学研究更为紧迫的意识。优秀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位教学研究型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是我校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要强化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中的目标和责任。校级以上教学成果的评定要以教学研究项目为基础,重点课程、精品课程要有相应的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为支撑。学校要逐渐扶持一些重大教学研究项目,并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和优秀教学成果予以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自行设立一些教学研究项目。各教学单位要组织力量对专业、课程、教材、教法开展专门、系列研究。

加大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教学成果奖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积极申报教学研究方面的课题,并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资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进程和优秀教学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对于已经立项的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有课题经费的学校给予配套资金,没有专项课题经费的,学校根据结题情况和该成果的意义追加一定的资金予以资助。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项目,推荐其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按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对

获得省级、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者按1:1配套奖励,对获奖者在职称评审、岗位级别聘任等方面与获得相应级别的科学研究三大奖(即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给予同等待遇。教师结合自己从事的医学教学管理完成的教学研究论文等同于专业科研论文。

22.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

要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方法,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逐步建立试题库,使全校性的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做到教考分离。教务处要加强对评卷质量的抽样检查和复核工作,严格把好考试质量关,促进考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2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加强实验教学队伍与实验课程建设。鼓励高职称教师担任实验中心主任;鼓励现有实验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选留和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重视实验大纲和实验内容的更新,鼓励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讲解和演示,认真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24.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

二级学院要对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二级学院要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积极进行研究和改革探索,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改进指导方法,提供优良的毕业论文的教学准备,不断提高毕业论文水平。学校每年进行应届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评选表彰工作,并对优秀毕业论文汇编成册。

五.严格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

25.进一步构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学校建立校、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教务处是学院实施宏观管理、目标管理的管理机构,各院(系、部)等教学单位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岗位管理。各院(系、部)是教学实体,全面负责涉及本部门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做好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教风学风建设以及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学秩序的管理与监督。

26.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保障医学教学管理正常运行

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保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把严格管理贯穿于医学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27.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完善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要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评估每学期举行,并以学生评估为主体,辅助以教师互评、教学部门评估、督导室评估相结合。对教学上取得优秀成绩者给予奖励,对教学责任事故,要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并按章处理事故责任者。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和认证机制;建立有利于加强提高本科教学的人事和分配制度。

不断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坚持和完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二级学院(部)制度、各级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课程评估制度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召开各级医学教学管理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本科医学教学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营造重视教学、关心教学、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上的积极性。在有利于加强学校宏观管理、调控和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二级学院(系、部)在制订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

28.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兼有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要根据这一特点建设教学管理队伍,选拔德才兼备、懂得教学管理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教学管理岗位,认真配备好教务处工作人员,要配备好各院(系、部)主任和教学秘书。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制订有关政策,切实解决教学管理人员职称、待遇等问题,使他们安心并努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考察活动,适应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需要,加强教学管理手段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29.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良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要将学风建设作为医学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要排除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10.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篇十

1.医院应当设置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院的医学装备管理。.

2.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倒》、《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3.凡属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设备器械和医用耗材,均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统一负责计划、购置、供应、管理、维修、质控、安全质量监测和评估、处置等技术保障工作。

4.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相关的规范要求制订出科学的、完善的、可行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落实和执行。

5.结合本院的功能、任务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部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6.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开展临床使用人员培训和应用质量保证工作,确保设备安全有效,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7.加强本专业的学科建设,组织本部门的各级管理与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在职培训,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提高全体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11.医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医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管理

中职学校中的体育教学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必修基础课程,随之素质教育的号角不断吹响,各个中职学校都需要对自己学校内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目前来讲,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都没有做到真正全面扩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医学中职学校更应该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进而安排正确有效的体育教学管理计划,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体育,强健体魄。

一、如何正确有效地管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医学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单是一个学校的重要课程组成,也是让学生发展自我个性的重要方式,作为医学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要懂得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制订相应的上课计划,由于是医学中职学校,老师还应该结合医学常识和注意措施,教会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打球不慎扭伤脚踝、撞伤等,在面对外伤感染时要如何正确处理伤口,如何在体育运动后消除自身的疲劳,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和理论相结合,更好地懂得如何自我保护和防范。要知道体育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同学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老师不应该将自己摆在主体位置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将这种传统观念舍弃,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魅力,老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热爱,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比赛项目中。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灵活教学,结合医学中职的自身特色,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让学生正确应对身边出现的紧急情况,让学生体验情境课堂,将体育教学和学校学习特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习到知识。

2.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和手段

体育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体育教学富有趣味性和能够让学生锻炼,这是体育课程自身的特色。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主体大纲和之前初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大致相同,这也让学生感到乏味和产生相应的抵触情绪,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逃课的不良现象。如何改善这一上课现状,需要中职体育教学管理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天气不良无法进行户外活动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竞赛的视频,并且通过视频讲解一些比赛中需要注意的医疗保护和急救措施,而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将一些实用性和时代相结合的体育教学内容应用到上课大纲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让他们的体育素养得到相应的提升。

3.加强提升体育教师的全方位素质

尽管有了一系列改善和推进体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但最主要的还是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要达到预期要求。尤其是医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不单单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以及一定的个人心理素质和学生良好沟通的能力等。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都达不到标准,加强提升体育教师的全方位素质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科任老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包括如何组织学生热身,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老师自身有了良好的体育素质,才能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其次是医学常识,作为医学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能将体育知识和医学知识良好地联系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单单学习到体育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会医学常识和救助方式,让学生更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达到教学的要求。再次,体育老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同于高中学生,他们叛逆心理很强,很容易就出现逃课厌学的状态,老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这样讲,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是整个体育课程的灵魂所在,只有老师先带好头,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培养出优秀的中职学生,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达到满意的标准。

二、总结

总之,医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将管理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师素质等做好,加强和完善管理行为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讲都非常重要。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将体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好,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才可以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让他们今后的发展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 中旬,2012(10).

[2]王惟雄,高平来.初探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

[3]張秀玲.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3(18).

[4]陈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

12.医学教学管理 篇十二

1 概念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新型医学科学分支, 它以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为基础, 以预防医学为主导, 防治与保健一体化, 为人们提供主动的、综合的、连贯的、协调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2]。由于老年患者的特点是多病共存, 且老年医学涉及生物、社会、心理各个方面, 故全科医学的理念对老年医学的教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基础,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是欧美等国家的医学院校广泛采用的教学法[3]。老年医学教学涉及内科、外科、老年人的特殊性等诸多内容, 教学内容繁多, 而课时受限,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合理地使用PBL教学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去学习, 跟随课堂再跳出课堂探究答案, 最后获得知识, 使学生对自己新学习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理解, 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现阶段我国老年医学临床教学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 老年医学的临床教学大体上还是遵循学校的课程安排程序, 学生完成了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后进入临床课程学习, 通常是在完成了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学习后进入老年医学的理论学习, 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 学生一般可在老年病科见习1周, 实习3周。而学生在基础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扎根于基础理论, 对基础医学的实际临床指导意义理解不深, 甚至不理解。当进入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后, 对一些临床现象不能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和理解。进入临床工作后, 不能把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回归到实验室去验证和探究答案, 使学习过程出现了脱节现象[4]。

其次, 由于老年病的特殊性, 学生在完成了内科学的学习后对许多常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已有些许了解, 而接触老年医学后, 发现同样的疾病又学了一遍, 但却与之前内科学的学习内容不尽相同, 未免会产生困惑。例如老年人由于感受性降低, 又常常并发多种疾病, 常使患病后症状及体征不典型, 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如老年人肺炎常无症状, 或仅表现为食欲差、全身无力、脱水, 或突然出现意识障碍, 与之前在内科学中学习的肺炎临床特点相去甚远, 要使学生改变一直以来的认识, 重新接受新的理论, 给老年医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困难。由于医疗工作繁琐, 部分临床医师在临床见习和实习带教过程中只注重老年病诊疗方面的教学, 并没有重视预防和保健方面的教学。此外, 医学学科分科过细等实际情况导致老年病科实习或轮转时间过短, 使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疾病管理的全过程。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年医学临床教学的开展。

再次, 由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心理调节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以及不能及时适应比较剧烈的环境变化, 任何一种不良的因素都可导致老年人发生疾病。因此在处理老年疾病时要将其置身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各个层面考虑。老年患者还常合并精神心理问题, 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临床医生对老年病患者的以上特点重视不足, 特别是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足, 过于强调疾病的诊治, 导致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无法给学生树立全局观念, 达不到全科医学教学的目标。

最后, 现阶段我国老年医学教学学时相对较少, 一般医学院校老年医学学时仅有20学时左右, 教师需在短时间内给学生灌输大量的信息, 学生被动学习, 勉强记忆大量的知识点, 包括许多令其困惑不解的知识, 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现阶段我国老年医学教学的方式相对单一, 理论课仍以教师讲授为主, 由于教学内容冗多, 往往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较少, 更没机会引导学生自学后指导学生报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寻找答案, 是目前老年医学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基于全科医学观念推进开展老年医学PBL教学模式

3.1 重视整体医学诊疗思维, 强化全科医学观念

老年医学教学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而不是对单一疾病的教学。老年医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应该是临床技能全面的人才, 应具备首诊接诊能力、基础诊治能力、急症急救能力、慢性病管理能力、患者教育能力、协调转诊能力、建立和维护长期医患关系的能力等。全科医生虽然不需要达到专科医生的知识深度和水平, 却应该在常见问题上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把先进知识提炼出来, 简单明了的概括总结, 使得全科医生能够良好的理解、掌握并应用自如。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 对患者的处理, 不需要全科医生掌握冠脉造影, 支架安装等专科技术, 但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评估预后有全面了解。在教学过程中, 内科学讲授时重点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法等问题。而老年医学教学内容应以老年人群心肌梗死为中心, 从症状学及健康管理角度讲授如何诊断老年人心肌梗死, 根据老年心肌梗死不同于年轻人的临床特点, 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心肌梗死程度, 有无合并精神心理问题, 患者受教育程度、收入来源、家庭社会背景等背景资料, 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 为患者制定适合病情及经济收入的治疗方案。通过以上做法, 真正使学生理解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 使学生从单一疾病的学习到置身于患者的时间和空间角度的学习。

老年医学教学作为全科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学生掌握全科医生的技能, 除了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清楚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过程, 了解医学进展, 疾病诊治的最新指南外, 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老年患者, 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环境及家庭背景等, 做到将“看病”与“看人”过程结合起来, 以老年患者获得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制定出对老年患者最合适、最有益的保健、治疗方案, 实现医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体现医学的真正价值。

3.2 以PBL教学模式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最容易的方法, 是不断地提出问题, 当学生为了回答一个问题而主动去学习时, 学习就带有了目的性, 就有了兴趣, PBL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和集中点就是“问题”。在教学中应尽量用少量信息提供一个相对复杂或较为广泛的问题, 抛砖引玉、循序渐进式的推出问题再引出问题。如什么是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与年轻人高血压有什么不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何进展?如何预防老年高血压?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时, 教师首先应该把握教学中心和关键的知识点来设计问题, 问题需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联系真实情境, 而解决方案和答案要通过学生探究后获得。老年性疾病病种繁多, 临床表现千变万化, 当完成了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学习后的医学生面对具体病人时, 常会感觉无所适从, PBL教学模式将真实的临床案例引入教学中, 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境中, 以症状为导向, “授之以渔”。具体做法是首先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有能力处理临床常见问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急于解答, 可以适当提示, 安排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第2天教师给予解答。采用举例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临床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及综合技能。采取讲课与分散讲课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 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讲授、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案例教学等, 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最后教师应不断自我教育, 继续充电,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置讲课内容, 采取模块式教学方法, 设计若干模块, 学生根据个人需求, 以自选课程为原则,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国内外研究已经显示, PBL教学法可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老年医学PBL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言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PBL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贯穿起来, 并有机结合, 更好的为学生今后步入临床独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华, 吴利平, 孟华, 等.关于提高老年病学教学质量的体会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3) :597-599.

[2]孟群, 解江林, 吴沛新, 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3) :175-176.

[3]Wun YT, Tse EY, Lam TP, et a1.PBL curriculum improves medical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small-group tutorials[J].Med Teach, 2007, 29 (6) :e198-203.

[4]徐淼, 李维卿, 潘霄, 等.基于转化医学和全科医学理念开展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5) :884-886.

上一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的童话作文下一篇:上财金融考研经验4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