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建构区域活动观察(共9篇)
1.大班建构区域活动观察 篇一
大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策略
一、本学期主要成效:
我们在课题《大班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中,主要根据大班幼儿发展的特点围绕语言、音乐及科学这三个区域进行观察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实践,我们在幼儿的发展及教师的自身指导能力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1、幼儿的发展:幼儿在三个区域中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如:遇到问题,需要老师帮助的幼儿越来越少,他们总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不再依赖别人的帮助,还经常的表现出“让我想想”“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你不要帮助我”的自信心。并在不断地操作与尝试中共同合作、协调配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的收获:教师的观察方法更灵活,观察内容更明确。在指导策略的实施中,能初步明确指导的内容和重点(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如合作能力、创造性等),大胆尝试多种指导方式。
3、课研的进程: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侧重的选择相应的指导策略进行验证。
二、主要措施及获得经验:
(一)观察方面
1、递进性的观察。我们主要根据该区域的阶段目标,有连续地跟踪观察,观察幼儿在该区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这让我们的观察更具阶段性而且更有意义。如:在电池的活动中,第一次观察幼儿匹配电池的情况,了解幼儿对电池的大小、型号的熟悉程度,在第二次则观察幼儿在装电池时是否按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操作。如预期目标已达到,将继续观察的内容,让观察层层递进,深入进行,有助于把幼儿的活动经验层层提高。
2、针对性的观察。(1)针对个别孩子,观察该幼儿出现的特殊问题或在某方面的发展情况。如:陈析小朋友每次都入同一区选择同一内容活动,我则针对该幼儿的情况观察他为什么会这样?影响因素是什么?每一次活动水平提高程度?等等。(2)针对特殊的目的,观察幼儿在完成同一活动的不同情况。这样的观察更能帮助教师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性更明确。如:发现幼儿对该材料不感兴趣了,我们则观察不同幼儿操作该材料的不同情况究其原因,到底是材料太难或者是投放太久等等。
3、过程性的观察。观察幼儿具体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包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专注程度等等,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加客观地评价或分析幼儿的活动情况。如:幼儿在活动区起了争执,教师应该详尽的观察并记录争执的全过程(语言、动作、表情)。只有观察了幼儿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才会客观的进行评价是由于争抢玩具而争执或是争论活动的情节进展,从而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指导方面
我们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总结以上观察结果,并付诸以下策略:
特点一:合作性差
幼儿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是又缺乏合作的能力这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不会善于协商,初步的分工与交流还在培养中,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策略1:提供合作材料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以提供合作的材料为手段,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的机会。另外,在投放材料时还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完成任务的过程多出现一些问题,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去分工与合作。如:在接水管活动中,教师有意提供一些铁架网让幼儿在接水管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比如水管易断开等问题,这样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问题的难度,使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多一些协商与合作的机会,他们在一个接一个扶的不断合作与协调中使合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必然。策略2:建立合作规则
我们围绕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活动区的活动提出了“三不”“三要”的游戏总规则:“三不”:不乱窜,不争抢独占玩具,不大声喧哗。“三要”:要谦让,要协商,要合作。在活动中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引导提醒幼儿遵守。再是依据各活动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语言区”,要求幼儿看什么拿什么,能与伙伴一同看书,并相互讲述交流与分享图书中的内容。”等
策略3:创设合作机会 幼儿的合作是无意识的,但是如果在教师的有意环境的创设中,他们的合作又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常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尝试在游戏开始前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如教师提出问题:“今天老师在活动区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在语言区,增添了一些小朋友最喜欢的图书,如果有三个小朋友都想看同一本图书怎么办?在音乐区,老师给你们提供了节奏棋,你们商量一下怎样玩呢?在科学区增添了电灯泡,要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呢”等等。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协商后再开展游戏。
策略4:树立合作榜样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游戏时,让幼儿相互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等等。还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或创设情境,让幼儿来讲故事或进行情境表演;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教师用照相机及时拍下“合作的一幕”并展览。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合作行为,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愉悦体验,为培养合作性提供动力。
特点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
大班幼儿在自身能力相对有限且和外界要求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常常由于心理压力较大,情绪表现不够稳定,产生不少情绪、行为问题,如部分孩子行为遇到问题会常选择退缩、放弃、依赖教师等现象。策略1:鼓励赏识,激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幼儿的能力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水平各不相同,在指导幼儿活动时,老师对幼儿投以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这样更能激励他们更积极的投入活动,并能自主的进行思维。策略2: 设置问题,启发幼儿寻找问题归因
在科学区活动中我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一一找出答案。如果提出的问题,孩子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不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不代替孩子的思维,而是启发孩子的思路,在孩子感到困难的时候再帮他们一把。如:在《会跳舞的樟脑丸》中,我先提出了“怎么使樟脑丸在水中会跳舞?”幼儿通过操作和思考,告诉我们大家“在水中加入泡泡粉和醋,樟脑丸在水中就会一上一下,像跳舞一样。”这时我没有接着告诉他们为什么加入泡泡粉和醋,樟脑丸就会跳舞,而是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再去尝试和思考,并且在他们实验过程中,指导他们观察在水中加入泡泡粉和醋以后会产生什么反应?幼儿观察到加入泡泡粉和醋以后,产生了许多气泡,就想到气泡多的时候,会托住水中的樟脑丸,而气泡一消失,樟脑丸就会掉下来。这样一上一下的,就像跳舞。孩子对经过自己努力弄懂的问题会感到有兴趣,以后也就会越来越喜欢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策略
3、敢于放手,促使幼儿独立解决问题
在活动区中,我们设法引导每个孩子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独立的完成活动,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条件,引导幼儿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侧向等过程。如:在科学区《会变色的青蛙》中,如果用老师示范,幼儿学,也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是我在活动中,不是让幼儿跟着我一起实验,而是提供材料——漂白剂,清水,染料和染成红色的小青蛙。让幼儿自己想办法使青蛙变回绿色。幼儿在不断的实验、操作中,最后终于发现,将红色的青蛙放入漂白剂中漂白,再放入清水中清洗,最后放入绿色的染料中,青蛙就会变回绿色。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大胆放手,使每个孩子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尝试着解决问题,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特点三:创造力不够
大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创造性萌芽,但是他们偶尔受客观事物的限制而在创造想象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策略1:捕捉亮点,异想天开
我们在面对幼儿的提问或活动时,无论是好奇求知的疑问还有意无意的行为表现都应该慎重对待,不可盲目否定,这样我们就可能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从中挖掘潜在的创造素材,进而鼓励幼儿大胆的“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如:在一次语言区的活动中,当幼儿在讲述“小白兔为什么迟到”这一情节时,一旁倾听的幼儿无意地开玩笑的说“海啸来了,所以它躲起来了嘛”,我听后便灵机一动随即捕捉了孩子这一无意的“亮点”,及时的启发他们异想天开“对呀,可能是遇到了海啸,小兔子结果脱险了么?怎样脱险的?„„”孩子们在这样的一个线索中,讲述了小白兔抓住了树干、遇到了好心人等情节,他们的想象力在此得到了启发。策略2:迁移经验,推陈出新
幼儿在活动区游戏时,有时往往会因为厌倦某种材料单一的玩法而放弃活动。为此,我便迁移运用幼儿原有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的想出活动的多种玩法和规则,借此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如:语言区中的筛子棋,我引导幼儿回忆借鉴扑克牌、智力棋等材料的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为筛子棋创造出新的游戏方法和规则,幼儿在自我经验的迁移与调整中,他们为筛子棋想出了六种新的玩法:(1)投掷讲述(2)接龙讲述(3)拼图讲述(4)轮流讲述(5)点字讲述(6)猜谜讲述等等,至今,他们还在不断的创造新的游戏方法,创造性得到了培养。
策略3:启发提问,迸激火花
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但是如果有了教师的进一步启发,他们的思维将再次迸发出新的灵感火花。因此,我以启发性的提问为契机,引导幼儿不断地想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如:在接水管活动中当幼儿正愁如何将水管接得又牢固方法又对时,我向幼儿提出了“怎么让水流到每个家中?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水管能通水?„„”孩子在我的问题的启发下,找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用细铁丝捆牢、有的用透明胶粘住、有的则以同伴互相合作得以解决等等。可见,幼儿在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与刺激下,他们的思维将进一步得到拓展。
三、存在问题及下阶段的方向:
1、在有目的的观察和有效的指导中,教师还欠缺注意到介入的有效时机和介入的方式。应关注介入时幼儿的活动进展是否会干预过多或推进活动进程,考虑好介入时采用的方法是直接介入或平行身份介入。
2、指导策略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但有些指导方法还要从区域本身的特点考虑其适宜性会。因此,下阶段,将侧重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入手研究。
3、教师在采用不同指导策略后的效果分析和对比做得不足。应及时做好指导后的反思,小结活动的效果,分析教师行为的适宜或不适宜性并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指导策略,从而有利于提高课研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水平。
2.大班建构区域活动观察 篇二
一、在收集和筛选材料时增强目的性
要做到明确的目的性,我们必须在投放区域材料之前,设定明确的大局观。首先是划分好各个游戏活动区域,并且对每个区域的功能和作用都做到明确无误。因为,区域的功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都基本要靠操作材料来实现。于是,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关注到材料投放的目的性,绝不可以随心所欲乱放材料。
其次,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尽管有时候我们关注到有目的收集,然而不尽人意的是,所收集到的材料并非一定适合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呢?一是要明确材料的功能,二是要预设材料的玩法。事实上,不仅仅不同材料有不同功能,哪怕同一种材料,只要操作方法的不同,其教育功能也会变化。所以,对材料进行反复筛选是必须的。
二、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层次性
大多数教师会误以为,材料的提供越多越好。其实,材料的投放关键在于根据活动主题和幼儿的的发展水平。教师要重视的是,在区域活动中要尽量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帮助幼儿顺利开展,让幼儿有材料可玩。例如:在“玩家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游戏。一开始,我们投放了很多旧衣服和废旧彩纸,还有各种粘贴材料。这时候,有的孩子争抢活动必须的剪裁工具,开始自己处理旧衣服。但不一会儿,他们的兴趣就减弱了,玩的孩子不断减少。于是,我们增加投放了水粉颜料和闪光的装饰纸,激发了孩子们对新材料的兴趣。这样,幼儿们通过“做中玩”和“玩中做”,能力获得很大提高。其次,由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我们还必须在材料的投放中做到层次性。这样,不同层次的材料就可以帮助全体幼儿都获得提高。例如:在“我要上小学啦”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游戏区域投放了大小不同的纽扣、小裙子和针线。同时,我们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穿针、在小裙子上钉纽扣。另外,为能力弱的幼儿穿好线,再参加游戏。这样,就使得全体幼儿玩的开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合理性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合理性,能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合理投放区域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进一步帮助孩子通过操作游戏材料来获得发展。
1.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必须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的游戏活动材料是不一样的。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在“动物王国”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小小动物园”的活动区域中投放了很多积木。这些五颜六色的积木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但是教师必须注重引导,注重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注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展创造力。一般来说,游戏开始时幼儿的兴趣最高。他们很容易就能搭建出动物园和小动物等,但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很长时间。不多一会,这个区域的孩子就走光了。于是,教师要进一步引导,重新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为此,我再一次加大材料的投放力度,增加了一些牙膏盒和饮料瓶,帮助孩子们搭建出不同的房子和动物,使得游戏活动再一次达到高潮。
2.投放区域材料,还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
材料的投放不能存在盲目性,相反,必须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在“我们爱运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健美操”的彩图。刚开始,我们直接让幼儿根据彩图的示范进行表演。不料孩子们根本动不起来,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彩图上的动作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孩子们很快就放弃了,材料丢在一边,根本无人问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还投放了韵律磁带、头饰和纱巾,帮助幼儿可边听音乐边跳舞,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表演欲望。
3.注重区域材料投放的挑战性
要增强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还必须注重其挑战性。比如,在“健身俱乐部”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对皮球和跳绳的玩法已经非常熟练,这些材料的投放根本没有挑战性。这样,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通过改变游戏的玩法来增加材料难度。比如,有位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图文题卡,在相应的图片上写着“踢毽子10次”“拍球20个”等。然后,请幼儿们抽题卡,接下来就按抽到的题卡要求玩游戏。这样一来,明显的提升了材料投放的难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一下子,愿意玩游戏的幼儿越来越多,使得游戏一下子达到高潮。
四、要十分注重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不但要注意到提供材料的质量要好,而且要能反复利用。越是利用率高的材料,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越大。例如:在“投一投”的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孩子们用废旧报纸做球。由于制作技术的低劣,报纸做成的球比较松散,导致幼儿在游戏中投掷不远,而且非常容易损坏。于是,我们仔细研究制作技术,还增加了透明胶的材料,让大家用透明胶带将报纸裹起来。这样做成的“球”,既结实又投得远,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此外,很多
材料可以一物多用。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只要投放在不同区域,也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提高其利用率。
五、利用家长资源,广泛收集活动材料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家长资源是值得重视的宝贵资源,必须充分利用。比如,我们在“丰收的季节”的教学中,发动家长制作游戏材料,提供游戏材料,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有的送来了自己家里的豆子,有的送来了青菜,有的送来了苹果、梨等。还有,在“植物宝宝”的活动中,家长们送来了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使得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
3.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区域活动 目标 指导 亲社会 自我意识
区域活动能开发幼儿潜能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然而区域活动质量的好坏,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对“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与思考”的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确定大班区域活动目标
①有较强的角色意识,能以角色的身份开展活动;②主动与成人或同伴交往,能礼貌、热情地接待客人;③会自己选择、利用材料;④能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积极与同伴交流、合作,自己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较强的任务意识;⑤用一定的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⑥自己收拾整理材料,分类放回原处。
二、创设大班主要活动区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班级的实际情况,设立了如下一些主要活动区:①每周学习任务区;③体育活动区;④建筑工地区;⑤科学探索区⑥语言、阅读区;⑦智能开发区(包括拼图、迷宫、棋类等);⑧美工区;⑨表演区;⑩角色区(包括娃娃家、理發店、美容院、小医院、超市、小吃店、菜场、银行等)。
三、大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工具,各区域中投放的材料不仅要适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兼顾到幼儿在不同区域之间交往的便利性。(1)根据活动的深入需要逐次增加新的操作材料。教师给幼儿提供了符合主题需要的材料后,还需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意图、表现、需要。不断提供新的操作材料促进活动的进一步开展。(2)提供半成品、无害的废旧物品,鼓励幼儿自制玩具。虽然幼儿自制的玩具很简陋,但是幼儿的发明创造,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3)区域的设置要考虑互动性和动静分离。如幼儿在“建筑工地”建“房子”,工人饿了,可以去就近的“小吃店”。有的区域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如,阅读区、科学发现区,我们将这样的区域安排在偏僻的地带,以免受外界干扰,使幼儿专心做一件事情。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
(1)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创造性。首先要尊重幼儿的选择权,,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教师要尽可能巧妙地将规则隐藏于区域中。如进区规则,根据区域的容量将每个活动区的显著位置上设置数量不等的小纸袋,游戏时幼儿拿着写着自己名字的游戏卡将卡片插在袋上里,如果袋子插满了,表明该区满员,幼儿再选择别的区。在“娃娃家”门口挂上角色牌,幼儿进“门”时,将角色牌戴在身上,角色牌没有了,表明该区满员。
(2)减少外部压力,增强幼儿创造欲望,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造力得以表现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幼儿的肯定和鼓励会使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产生愉快的心情,进而激发幼儿不断思考、想象、创新。
(3)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材料,积极地操作、探究,自己归纳发现,或者与同伴商量交流。教师在必要时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其活动,在幼儿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实现构想,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4)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大班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五、实施区域活动的效果
1.区域活动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途径
(1)区域是幼儿发展亲社会行为的良好场所。幼儿园自然地成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环境。幼儿要在这个环境中适应并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愿望和行为,与别人友好相处、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学会助人、合作、谦让等社会性技能,解决自己与别人之间出现的问题。良好的活动环境有助于幼儿获得熟练的、成功的社交技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区域环境的创设与组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2)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间的相互交流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进行新探索,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同伴关系。
(3)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善于与他人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合作离不开交往,在区域游戏时自然而然地与同伴交往。幼儿逐渐习得了合作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形成了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而且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幼儿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不良协作行为,在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中,使合作行为得以形成和发展。
2.区域活动中的角色体验能够淡化幼儿自我中心意识
大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逐渐淡化,在集体目标面前往往主动协调个人行为,协商达到目标的方法,小组里有分工,,出现较明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此时幼儿的游戏水平是“合作游戏”。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帮助幼儿学习关心他人,提高其安慰、关心、谦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帮助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是淡化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手段。
(1)区域活动为淡化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提供了条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体验,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发生了转变。例如,在“医院”区里,扮医生的幼儿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对“病人”表现出极大的关心。这时在幼儿的心中他人己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并萌发出对他人的爱,逐渐形成一种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2)区域活动使幼儿产生责任感,从而淡化自我中心意识。虽然大班的幼儿在谦让、分享、帮助他人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而实际活动中常出现幼儿行为的发展与其认知水平不同步的现象。活动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表扬鼓励做出谦让的幼儿,引导幼儿认识到,所有的小朋友之间都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他们的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别人的认同,强化了幼儿,心中想着他人的意识。
(3)区域创设了幼儿为他人服务的环境,幼儿的年龄持点决定了幼儿参与意识强,对动作过程本身感兴趣,这样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会逐渐形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21世纪的社会虽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友爱的社会。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将为幼儿今后的合作能力和人格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4.大班建构活动:可爱的熊猫 篇四
1、探索球体和椭球体的连接方法,尝试表现熊猫的各种动态。
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插一插的方式探索表现熊猫不同动态的部位连接。
3、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感受建构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认识熊猫,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
物质:课件、熊猫馆场景、雪花片、半成品(椭圆形、圆形、小球等)、熊猫的`分解小图
活动过程:
1、猜猜看游戏,巩固对熊猫外形特征的认识。
观看课件。分别出示圆形、椭圆形等图形组合引发幼儿对图形的想象,逐步形成的熊猫特征的印象。教师:请你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2、出示组图,感知熊猫的动态变化。
(1)出示熊猫的动态图片,幼儿自由介绍动态特征。
教师:“你喜欢哪只熊猫的样子?这只熊猫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它的动作?”
“它的身体是怎样的?四肢呢?”
鼓励幼儿能清楚地表述图片的位置和熊猫的动态。(如:第几排,第几个。)
(2)摆一摆分解小图,感知熊猫不同动态的部位连接位置。
教师:“桌上有许多熊猫的分解小图,请你动手试一试为熊猫摆一个造型。”
3、建构表现可爱的熊猫。
(1)介绍场景“熊猫馆”,出示熊猫阿宝,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教师:“熊猫阿宝想找朋友,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它找些好朋友来。”
(2)幼儿建构表现,能表现出熊猫的动态。及时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4、交流、分享建构作品。
(1)展示幼儿作品,自由交流。教师:“猜猜看,小朋友插的熊猫在干什么。”
(2)对照摆放的图,请幼儿介绍建构作品,重点介绍动态表现。
(3)交流分享在建构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幼儿建构经验。
教师:“在建构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延伸活动:
5.大班区域观察记录 篇五
班级:大六班
观察教师:和莎
观察对象小彤(化名)
年龄:6岁
所在区域建构区
观察情景记录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小彤在区域计划表上拿着上他的区域牌来到了地面建构区,小彤今日的任务是搭建小学,小彤号召了几位小伙伴和他一齐来完成今日的任务,小彤先让小伙伴们围在一齐说:“今日我们要来搭建小学,小学要有教室、桌子、椅子、灯泡、围墙、操场。你们两个用彩色小积木捆成小正方形作为灯泡。你们三个去搭建教室、桌子、椅子。我们几个来搭操场和学校围墙,怎样样?”其他的孩子都点点头表示赞同,他们各负其责,完成着自我的任务。
评价与分析
本月我们整个活动都是以“我要上小学”为主题,所以小彤在建构区拿到的任务是“我心中的小学”。从以上案例能够看出小彤做事情有条不紊,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他在整个分工的过程中,运用平铺、围合、垒高、架空等搭建技巧完成本次搭建任务。大班幼儿已经具有必须的独立建造本事、掌握了必须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能进行必须的设想和规划、能经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的实际特点。
教师介入及策略
本次活动是在参观小学的活动后进行的,所以孩子们已有了前期经验,活动中,小彤已经很明确自我的任务,并与同伴进行合理的分工,其他小朋友对他的分工也没有任何意见,整个活动小彤来领着他的小伙伴们都目的明确的在进行活动。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介入。
改善措施及目标
1.为孩子们供给纸、笔、橡皮、尺子,让幼儿在搭建前先进行设计,孩子们能够更有目的明白自我要搭建的样式以及需要用到的搭建技巧,便于幼儿更快的决定方向。
2.丰富建构区的辅助材料,让孩子用多材料进行搭建,丰富搭建的学校。
6.大班建构区域活动观察 篇六
关键词:探索区域,探索性行为,教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目标:“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它的价值在于:使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使幼儿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目前幼儿园的探索区域中, 教师预设的痕迹较为明显, 留给儿童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多, 探索的程度较浅, 幼儿的探索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在大班探索区域设置多个探索项目, 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及这些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上海市宛南实验幼儿园, 大二班探索区活动开展的情况。
(二) 研究时间
2013 年6 月-2014 年10 月。
(三) 研究方法
自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 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留给幼儿的探索机会不多
对大班探索区域活动内容和幼儿活动情况进行三周观察。共有11 项内容, 如下:磁铁可以吸什么、摩擦起电、电路大闯关、羽毛飞飞、FI赛道、装配电筒、神奇的吸管、水的沉浮、玩磁针、神奇的管道、配对开锁。
在上面提到的11 个活动项目中, 多数材料是高结构的, 层次性不足, 趣味性不够。如开锁、装配电筒、水的沉浮。教师提供的记录表, 探索仅停留在表面。三周后, 孩子对材料没有兴趣。可见, 当前幼儿园探索区域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留给幼儿的探索机会不多。
(二) 幼儿低水平探索行为多于高水平的探索行为
低水平的探索行为表现为, 漫无目的地摆弄材料或者简单的摆弄材料, 能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但探索还停留在表面。例如, 装配电筒、配对开锁、电路大闯关。开始阶段, 孩子们尝试根据图纸的提示进行拼装, 操作存在目的, 且注意力集中。几天后完成拼装, 对材料失去新鲜感, 以摆弄材料为主, 失去挑战性。
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表现为:有目的地操作材料,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积极探索的过程, 即在动手的同时有一个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不断关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需要经历, 猜测行为结果→发现矛盾→反复实验→产生新问题→解决问题。如:神奇的吸管。在材料的提供上, 有不同粗细的吸管、三角形、圆形、星形的自制泡泡器。“咦, 怎么吹出来的泡泡不是三角形的?”当实验的结果和孩子的预期结果不同, 便对实验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反复尝试最终得到结论:任何形状的泡泡器, 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综上所述, 教师提供的11 个探索活动项目中, 幼儿较低水平的探索性行为占64%, 较高水平的探索性行为占36%。因此发现, 该组幼儿探索性行为在较低水平, 探索性行为还停留在表面, 有待提高。
(三) 同一活动内容, 不同的探索结果,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 孩子的探索欲望就产生了。所以,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不同, 孩子的探索机会就会更多。如:神奇的管道。球从同一入口出发, 滚落的出口却是不同的, 这就给幼儿带来不断地猜测, 同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 探索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据观察, 幼儿探索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 容易引起幼儿对材料的关注, 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 神奇的管道、指南针。
四、建议
(一) 多提供低结构活动材料, 顺应幼儿“尝试错误”的探索规律
观察发现, 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时直接操作先于仔细观察, 以尝试错误法为主。面对同类型的不同材料, 多数幼儿会将材料视为新类型, 重新探索, 最后找到最适合的答案。这是幼儿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 多提供低结构的材料, “低结构”材料是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 能顺应幼儿的探索规律, 提供给幼儿“尝试错误”的机会。
(二) 将问题隐含于材料中, 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关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该具有层次性、目的性、多样性、趣味性, 并在活动开展中不断进行调整。活动材料的单一性是导致幼儿活动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然后随着孩子游戏水平的发展, 将问题隐含在材料中, 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现象, 并进而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三)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行为
1.教师要观察幼儿需求, 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提供适宜的活动内容
通过观察幼儿接触所投放材料的频率和活动方式, 来了解所投放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观察幼儿的兴趣、观察幼儿活动参与情况、关注幼儿争执的起因。如空间的狭小、材料的不充分、规则的隐性控制又不强等。作为老师, 若是客观环境造成, 则首先要对环境进行改造, 若其他原因引发, 老师要与幼儿一起分析、协商解决, 提供真正探索的乐园。
2.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介入活动过程, 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行为
相信孩子, 他们是一群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 关注他们的活动, 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 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如:摩擦起电中进一步追问:你知道怎么能够吸起更多的纸屑吗?需要哪些材料呢?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上进行引导, 引发新的讨论和探索行为。
3.教师通过言行鼓励, 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
探索性区域活动氛围宽松, 形式多样, 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 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摩擦起电, 进行新的实验, 通过实验探索哪种材料的静电最强, 幼儿可以通过不断实验, 了解化纤类的材料静电最强这一科学事实。
(四) 探索区域的创设跟随主题活动的热点话题,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孩子的探索是从兴趣出发的, 幼儿的热点话题常常是孩子当前探索的对象。如: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围绕“车”进行探索。可见, 探索区域内容的选择可以伴随着主题活动中的热点话题进行设置, 并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辅相成,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五) 幼儿的探索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 即在动手的同时有一个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学习的经验可以延续到生活中, 为生活服务。如:检验铁制品的方法可以用吸铁石、在家用钥匙开锁、秋冬季节怎样防止衣服上的静电等。孩子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新的探索兴趣, 探索性行为在生活中进一步展开。
五、讨论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同伴间的交流、教师的指导都是影响探索儿童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与之进行调整, 可观察是否对幼儿自主探索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7.大班建构区域活动观察 篇七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 区域活动 教师
引言
學前教育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所确立的明确的教育目标。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头兵,区域活动的开展也应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确立活动目标,合理的布置活动场地,科学投放活动材料,以幼儿自身的活动意愿和活动能力为基准,让幼儿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与探索。区域活动是一种灵活的幼儿教育形式,它能够充分顾及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幼儿的特长,因此区域活动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要想使幼儿的区域活动有效进行,就应当努力营造一个能够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快乐成长。幼儿在区域中偷快的游戏,凭着自身的喜好与需求,追求着自己的愉悦与满足,他们的个性挣脱了束缚,想象与创造活跃了起来。
1大班幼儿区域活动
大班幼儿处在一个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的转折期,其身心发展特点与小班、中班的幼儿有明显的不同。大班的幼儿逐渐养成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的情感发展趋于稳定,有意性逐渐增长;自己能够独立处理很多事物,劳动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与他人配合完成活动的意识不断积累;懂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 动作更加灵活,能够较好的控制事物;喜欢学习,乐于提问,内心充满无穷的探索和求知的愿望;幵始逐渐能够了解周围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事物加以概括和分类;他们能够生动、形象、有感情的描述事物;具有极高的阅读兴趣;想要创造的想法十分强烈;角色游戏的进行逐渐完整;他们能够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指的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结合教师的指导,为大班幼儿建造活动场地,大班幼儿能够在这个活动场地中选取各种材料,凭借大班幼儿的自身兴趣来选择活动内容。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是主动的活动。简而言之,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就是通过区域中的教育来积累大班幼儿的经验,使大班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2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空间运用不合理
教师虽然注重空间与材料的运用,但是没有对空间和材料的运用进行更深一步的思量。区域活动的环境有时无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无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教师布置区域活动环境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区域环境的美观,只注重外观的华丽,却没有思考幼儿的真正需要,有些布置往往只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是幼儿所不需要的,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的区域的活动材料摆放的过于高或是过于低,不利于幼儿的取放,有的教师甚至简单的认为区域多比区域少好,材料多比材料少好。虽然教师将区域布置得色彩斑斓,但幼儿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往往只是盲目的玩耍,不清楚区域活动的任务,虽然幼儿在区域中玩得很开心,但是幼儿的收获却不能与区域活动的目的划等号。区域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也与大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脱节,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活动的进行,难以促进大班幼儿的发展。
2.2区域活动时间不充裕
虽然幼儿园制定了区域活动的时间表,但是不是每一天的区域活动都按照时间表上的进行,而且幼儿园大班有一小半的幼儿都需要上“兴趣班”,这些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更加无法保证。也有的幼儿园大多都设有活动区域,但是没有设定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有的幼儿园虽然设定了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但是活动时间多是在幼儿吃饭前后。幼儿的活动时间过短,没有超过半小时,使幼儿的活动很不尽兴。幼儿教师相对于区域活动,更看重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的开展,这使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在幼儿园当中只是日常活动的小环节。
2.3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方式失当
教师投放的材料应当是能够鼓励幼儿大胆的动手操作,积极的动脑思考的材料。而有的教师所投放的材料无法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无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天才,致使幼儿无法完成活动目标,无法帮助幼儿形成成就感与自信心。比如在科学区的一次认识月亮圆缺的活动,教师只是将月亮圆缺的挂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观察,这就使幼儿觉得看完挂图后就无所事事,而且幼儿也未必会完全理解挂图的内容。教师应当制作一些幼儿可以动手操作的材料来让幼儿自行探索,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此外,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在有些方面并没有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在图书区,教师将小沙发、小垫子放在地上供幼儿坐在上面阅读。但是根据大班幼儿的身高与年龄特征,应当提供给大班幼儿桌椅,教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适合幼儿的身体发展,也为将来的入学打好基础。
2.4教师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缺乏有效观察
教师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缺乏有效观察。比如,在幼儿园大班的表演区,正在进行“小模特”的表演活动。老师向孩子们讲解完活动规则后,孩子们开始自己利用各种材料做成的服装、装饰品来打扮自己,然后跟着正在单曲循环的配乐进行表演。但不久之后,孩子们似乎厌倦了这个活动,孩子们开始把身上的装饰品取下来追打着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小模特”活动开展之前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规则,但是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后就对幼儿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活动变得混乱。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不能做到有始有终。
3结束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于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合理运用区域活动的空间,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提供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他们所应当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的任务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甚至可以适当的延长区域活动的时间,毕竟大班幼儿的想象力需要时间充分延展;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操作,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鼓励幼儿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此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进行新活动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海红.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导刊,2006(10):11-13.
8.大班建构区域活动观察 篇八
各种建构游戏材料、幼儿为灾区设计的重建图、各种包装纸盒、音乐磁带《爱的奉献》
活动过程:
1、谈话:以“我为灾区建家园”为题引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日本地区发生了9.0级地震,倒塌房屋3000幢,现在灾区的人民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天气渐渐变冷了,帐篷里很冷,我们来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好吗?
2、讨论建构主题及分工合作方式3、提出建构游戏要求4、放音乐幼儿合作建构、教师观察指导5、作品展示,评价作品6、幼儿对作品整体进行小结,并为搭建的作品命名。如:《爱心小区》、《爱心屋》
四、活动方案反思、评价(一)幼儿发展情况评价1、幼儿知识面得到拓宽,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亲身体验过的一种自然界现象。活动前,幼儿对地震知识的了解几乎是零。通过主题活动,幼儿了解了许多地震灾害和自然界其它灾害的知识,危机时刻的自救方法。在活动中,幼儿求知欲强,与同伴、教师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游戏活动,幼儿能主动与教师互动,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并在游戏中学到技能,体验成功、快乐的心情。
2、幼儿学会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安全自救的技能得到提高。
在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高,幼儿不仅了解各种场所的避震方法,以及各种危难时刻的自救方法。通过游戏模拟,幼儿能在安全的时间内,用各种方法进行自救。
3、培养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关爱他人的情感。
丰富的活动环境创设、幼儿主动参与身边的社会活动使幼儿直接感受到每个人都在为灾区献爱心。通过我和灾区小朋友“手拉手”活动,幼儿不仅能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也会关心起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如班上小朋友生病了,会打个电话问候;摔倒了,会有很多人把他扶起来;谁有遇到困难了,我来帮助你等等。幼儿学会了从身边事做起,会关心关爱他人,得到帮助的小朋友也能深深体会到身边人对他的关爱和帮助。
(二)、教师活动中的自我反思1、活动目标明确,围绕幼儿的发展水平开展,环境创设与时事和幼儿的认知水平相结合。孩子们参与环境创设的主动性较高。
2、加强了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在活动中幼儿和教师一起参加捐助活动,孩子们更能体会到活动的意义。
3、活动中,家长的参与为幼儿的知识经验的形成有较大的帮助。
4、活动中注重幼儿亲身体验,通过看、听、说、做、想来让幼儿感受爱的温暖。
9.大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九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区域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机器人是由头、身躯、四肢及天线组成的。
2、学习机器人的基本建构技能,培养幼儿造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准备若干插塑、纸盒、易拉罐、花片、机器人、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机器人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让幼儿知道机器人是由头、身躯、四肢及天线组成的。注意机器人头、身、四肢的大小比例关系。
2、教师示范:选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盒拼出机器人的头、身躯、腿部,再选四个较小的长方形的纸盒拼机器人的手和脚,连接处用橡皮泥粘合,最后粘上纸棒做机器人的天线。可用橡皮泥做机器人的五官。
3、幼儿分组拼插机器人,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粘合机器人的四肢和天线,启发幼儿自己设计各种造型的机器人。
4、幼儿再次建构,加强幼儿的团队协作的意识,引导幼儿协商共同完成一个《超级机器人》群组,提高一定的难度。
5、游戏结束后,布置一个机器人展览馆,评选出设计良好、形象美观、与众不同的机器人。对个别机器人进行点评,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给予表扬,特别是个别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让其他幼儿以他为榜样,同时促进幼儿的团体协作的精神。
6、游戏结束前,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归类摆放整齐。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通过画、制作和表演等形式,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在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上,尝试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美工区:果冻盒、橡皮泥、一次性纸杯,乒乓球等。
图书区:绘画纸、蜡笔。
表演区:故事角色及场景
活动重点:
通过画、制作和表演等形式,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尝试创编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会游动的小岛”。
1、上次我们看图编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吗?
3、现在我们来看图说一说这个故事吧!引导幼儿看图完整地讲述故事《会游动的小岛》
4、小朋友们真能干,创编了这么精彩的故事。那如果老师把这几幅图调换一下位置,你能不能编出一个不同的故事呢?
5、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节有关《会游动的小岛》的区域,你觉得除了创编故事还可以做一些什么事呢?
6、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区角及材料介绍
1、那今天老师主要给你们准备了三个区角。
2、如果想要制作小乌龟和小鸟的小朋友可以到美工区,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果冻盒、橡皮泥、一次性纸杯,乒乓球等。
3、如果想要创编故事的小朋友就可以到阅读区,那里有图,你可以依照原来的故事续编一个故事。也可以调换图序进行创编。
4、如果你想要表演故事,那就可以去表演区。
三、区域进行后进行总结。
1、用照片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
2、表扬在活动中有序、有礼貌的幼儿。
3、收拾材料。小结活动。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
1、大胆设计自己的裙子。
2、愿意积极参与设计活动,有创意的设计裙子。
活动准备:
1、图书角投入绘本《我们来设计》
2、手工区提供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你们看过服装表演吗?你们看过模特穿着什么样子的衣服表演?你还看过什么好看的服装?
二、欣赏视频图片:服装1、教师出示视频图片,让幼儿欣赏。
2、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看过的服装,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视频图片吧!
3、小朋友你们看到了这些裙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讨论裙子的各种款式)4、你们喜欢哪条裙子?它的款式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裙子上还有什么好看的装饰?
1、今天我们就来为女孩子设计漂亮的裙子吧!师幼共同讨论设计裙子的方法。谁来告诉老师你们想设计什么样子的裙子?(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设计)
2、鼓励幼儿大胆设计裙子,教师巡回指导。
1、今天小朋友都设计漂亮的裙子,谁来告诉大家你的设计是什么样子的?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设计作品。
3、相互欣赏作品。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4活动名称:我是大班小朋友
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我是大班小朋友》,知道自己即将毕业。2、懂得关心爱护小弟弟、小妹妹,为他们做榜样。
活动准备:1、课件《我是大班小朋友》。2、事先带幼儿去看望小班的小朋友。
活动重难点:懂得关心爱护小弟弟、小妹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请幼儿说说看望小班小朋友的感想。
教师:我们去看了小班小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进入大班以来学会做的事情。
教师:我们现在是大班小朋友了,你们读大班的这一年里,学会了哪些事呢?
3、教师:小班小朋友还很小,有许多事情不懂、不会做,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是现
在我们长大了,懂事多了,所以要关心比我们年龄小的小朋友,还要做他们的好榜样。
二、学念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1、播放课件“整体欣赏”,请幼儿欣赏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2、请幼儿回忆,诗歌里的小朋友会做哪些事情。
3、播放课件“一、二、三、四、五”请幼儿分段欣赏,并跟着念。
4、再次播放课件“整体欣赏”,请幼儿跟着念,并请他们注意:念的时候要带有表情(可
以帮助他们分析句子的表情,或愉快或自豪或关爱)。
三、讨论:为小班小朋友做一件事
请幼儿讨论:能不能为小班的小朋友做一件事,帮助他们或者让他们觉得开心。
如果幼儿没有提出有可行性的意见,教师也可以建议。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5一直以来,自己对于科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有着很多的困惑,我认为,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之前,首先对于相关内容应该事先做好功课,对于一些科学现象能够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语言应该做到精确、简练、严谨,而这些也都是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在组织活动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设计活动,如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谁轻谁重》这一科学活动时,我为每组各提供一个天平,接下来在环节的推动下引导幼儿在称重、比较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轻重关系,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是一组一个天平,导致班级中大部分幼儿不能充分参与到科学操作的环节中,他们充当了观察者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而且,看天平比较轻重这个环节放在大班是否合适?显而易见,对于大班孩子的能力来说,还是太显简单了,所以,活动之后,我对此活动进行了一次反思,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硬纸条(或者KT板条)各一份,上面写好数字“12345、54321”,在引导幼儿自己参与到活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比较两个物体间的轻重,并引发幼儿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轻的变重?等问题。
活动目标:
1、欣赏视频,了解蚯蚓的更多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2、通过科学实验进一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
1、有关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
2、潮湿、干燥的泥土各六盘,蚯蚓六只
3、记录纸人手一份、笔
指导要点:
游戏指导重点应该引导幼儿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关于蚯蚓的其他生活习性,激发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准备。“实验并记录”是游戏的难点,教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一边静静观察,当幼儿之间遇到问题或者有争执的时候,可适时介入,发现现象总结的时候,教师自身的语言应该做到严谨、简洁、准确。讲评也是一个关键,毕竟科学区参与的只是班级中的个别幼儿,有必要可以请这部分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在集体前实验,激发更多孩子探索的欲望。游戏应该有一定的递进性,所以,教师可根据班级中孩子的游戏情况适时增减游戏内容,根据幼儿需求来开展。
实施步骤:
1、播放视频,激发探索欲望
师:上次课上,我们已经对蚯蚓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关于蚯蚓的视频,请你们先来看一看,让我们了解到蚯蚓的其他秘密吧!
2、讨论自己看到的幼儿之间相互讨论自己从视频中所了解到的其他秘密,相互之间说一说。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蚯蚓
问题一:蚯蚓为什么喜欢生活在土里
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or光亮?
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盘潮湿的泥土,以及一只蚯蚓,请大家将蚯蚓和泥土分开,并用手电筒照蚯蚓,观察其反应,并记录
结论:原来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问题二: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土里?
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的or潮湿的泥土?
教师为幼儿准备一盘干燥的泥土和一盘潮湿的泥土,把蚯蚓放置在中间,观察蚯蚓的最终去向,并记录。
结论:原来蚯蚓喜欢潮湿的泥土,不喜欢干燥的泥土
4、总结
师:在今天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了解了关于蚯蚓方面的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明天我们游戏可以再试试。
反思分析:
每当下雨过后,我带着孩子来到操场上时,总会发现一些蚯蚓,当孩子们发现这些蚯蚓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丝毫害怕,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蚯蚓充满了好奇?“咦?是蚯蚓,大家快看,是蚯蚓”……听到这样的呼唤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跑过来观看,大家围在一起看着、说着、笑着。另外,这个区域游戏应该建构在“认识蚯蚓”的基础上,幼儿对于蚯蚓的基本特征应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6【设计意图】
寒冷的冬季,是各种花草树木枝叶枯萎凋谢的季节,而“梅花”却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生长特别旺盛。为了培养孩子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特设计了美工区域活动《美丽的.腊梅花》,让幼儿通过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增加对梅花的印象,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画、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画和手指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墨汁、玫红色、粉红色颜料,图画纸、毛笔、彩笔,抹布,吸管,展板。
2、雪中腊梅的图片,点、吹腊梅花的示范画。
3、梅花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腊梅花的课件,通过观察对腊梅花有初步认识,欣赏腊梅花的美。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腊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状颜色、数量等。
引导幼儿比较范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猜想它们是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激发幼儿学习吹点画的热情。
三、教师示范作画,并详细讲解吹点腊梅花的方法。
1、先用毛笔蘸墨汁颜料滴在纸的左下半部分,然后用吸管对着颜料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
2、用右手食指蘸玫红、粉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不能出现排队现象。点画后及时擦手。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作画过程中,提醒树枝粗细不同,吹的方向、吹的力就不同;点画后及时擦手,保持画面整洁卫生;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颗梅花树,能力弱的幼儿重点掌握吹的方法。
2、评价展览作品。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鼓励、激励不同水平的孩子。
【活动反思】
幼儿有了对梅花的大体了解,对这种吹点画操作活动认真且感兴趣。大多数幼儿都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较好,不仅掌握了腊梅花的基本特征,还体验到了吹点画的乐趣。
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如在开始的环节,幼儿把墨汁滴落到绘画纸上时,个别幼儿由于吹的力气不够大,时间长了,墨汁就会被绘画纸稀释掉了,这样孩子无论怎么吹也不会吹出好看的树枝,树干。如果老师在示范时加以强调提醒的话,也许会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7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乐意共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活动材料准备:
音乐区:钢琴、铃鼓、响板
动手区:编制板、细纸条
认知区:小动物图片若干
实践区:火腿肠,小刀
计算区:数字卡片、计算题板、水笔
探索区:鸡蛋若干
生活区:筷子、小碗、菜、鞋带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你们喜欢玩区角活动吗?(在上次的活动中王定涣学会了系鞋带的本领,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了磁铁的许多秘密)
2、要求活动时保持安静,专心操作、探索,不影响别人。遇到困难,不怕失败,不轻易放弃。
3、介绍新增设的区域:今天在探索区放置了蛋
宝宝,等会请小朋友动脑筋让蛋
宝宝
站起来,好吗?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4、活动记录:今天在探索区放置了蛋宝宝,并要求幼儿利用教室里的各种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活动刚开始时,一起玩的几个幼儿都徒手想让蛋宝宝站起来,试了好些时间也不行,于是陈一鸣想起了去拿一块长方形,中间有镂空的积木,结果蛋宝宝站起来了,经他的提醒,旁边几个幼儿也想到了用积木让蛋宝宝站起来,后来,他们又找到了杯子、瓶盖、瓶子等各类材料,都能让蛋宝宝站起来。
1、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部分展示在展示栏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功感,并体验并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并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及成果。(王定涣表演弹钢琴、林子怡把编织的生梨展示给大家看等)
2、请幼儿讲讲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怎么做的。鼓励大家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想办法克服,就会学到更大的本领。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8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扇子有多样性。
2、让幼儿大胆发挥想像,设计不同的扇子。
3、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及创作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扇子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点:幼儿能根据老师投放的材料,大胆进行设计制作活动。
活动难点:
幼儿能自主地完成看队形图,创编简单的集体扇子舞
活动准备:
美工区:卡纸、皱纹纸、蜡光纸、彩带、漂亮的袋子等材料。
绘画区:画纸、蜡笔。
表演区:表演时用的扇子,各种队形图示。
利用扇子布置扇子大卖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环节。
1、师:小朋友,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了。你们会用什么东西来降暑呢?
2、师:扇子是一种最简便,最经济,最环保的材料。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扇子,还见过扇子用来干什么呢?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
4、教师小结:扇子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可以打开的也可以收起的,有的是不能打开,扇子都可以用来扇风,还有一种扇子是专门用来表演时用的。
5、播放各种各样的扇子图片或实物给幼儿看。
二、介绍各区角材料及活动要求
1、美工区:
准备:卡纸、皱纹纸、蜡光纸、彩带、漂亮的袋子等材料。
玩法:供幼儿制作扇子,要求幼儿制作出精美又能使用的扇子来。
2、表演区:
准备:各种表演用的扇子,一些适合表演扇子舞的音乐,一些队形图示。
玩法:让幼儿先自主排队形,然后根据音乐进行表演。
3、绘画区:
准备:蜡笔、画纸。
玩法:设计各种各样不同的扇子,设计好之后可以到手工去再进行制作。
3、扇子大卖场:
准备:各种各样的扇子。自制的或实物或图片。
玩法:这边是“扇子大卖场”,扇子大卖场需要销售员,今天销售员要来一场销售比拼,你们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吸引顾客,看看哪个销售员能售出最多的扇子。
三、幼儿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活动。
四、幼儿活动,教师观察,并作适时的介入。
五、播放音乐,组织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六、交流分享。
1、展示部分较有创新,较有特色的美工作品。
2、表扬在买卖游戏中表现得较好的孩子。
3、请表演区幼儿跟随音乐表演自编扇子舞。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9一、设计意图
围绕“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个大主题,我们开展了“新年的衣服”活动,本节区域活动的主区域是美工区,为了使幼儿体验到穿新衣过新年的快乐,让幼儿自己设计衣服,融入到过新年的氛围中,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另外两个区:数学区、益智棋区的设计是上周我们班开展了主题汇报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小朋友对如数学中分成做的不是太好,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巩固各区域知识设计了此次区域活动。
二、区域活动目标
1.能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遇到问题能进行协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2.活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游戏。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评价自己地游戏过程。
三、提出游戏注意点
1.安静游戏,小声商量。
2.不争抢,相互谦让。
3.遵守各区游戏规则。
四、设置区域
1.美工区
目标:给幼儿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完成“新年的衣服”活动中设计不同服装的操作活动。
材料:报纸、奶瓶、毛线、包装纸、双面胶、玻璃胶,小剪刀等。
玩法:幼儿按照自己的设计想法,根据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创作。
2.益智棋
目标:以下益智棋方式复习各领域知识。
材料:(1)英语飞行棋.(2)生字飞行棋。(3)算术飞行棋。
玩法:(1)英语飞行棋:幼儿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开始,以仍骰子的点数决定棋子走的步数,跳到相应位置叫出职业的英语名字,复习英语单词,谁先到达终点为胜利者。
(2)生字飞行棋:幼儿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开始,以仍骰子的点数决定棋子走的步数,然后翻转自己的棋子,读出生字,正确就把棋子拿出开,否则改棋留在棋牌上,游戏继续。
(3)算术飞行棋:幼儿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开始,以仍骰子的点数决定棋子走的步数,然后翻转该行棋的一个棋子,算出该棋子的答案把答案数字卡放在该旗子上,然后可以得到一个苹果,游戏继续。
3.数学区
目标:在摇摇、看看、分分、记记的同时,激发幼儿参与
数活动的兴趣,复习9的分成。
材料:(1)用葫芦瓶内装玻璃球。(2)九颗扣子。(3)找朋友。
玩法:(1)幼儿摇动摇摇乐,看一看两边各有多少,然后记录下来。如果分法一样只能记录一次。
(2)幼儿熟悉玩法后,可以分豆子练习9的分成,巩固知识。
(3)用小动物的卡片找小朋友已完成9的分成,更加巩固知识。
五、幼儿自选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引导幼儿合理选择区域。
2.鼓励幼儿有始有终地完成游戏。
3.教师适时指导。
六、评价活动
1.幼儿有序出区。
2.幼儿互评、师幼评价。
3.美工区幼儿走模特秀,活动结束。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10价值取向:
巩固、复习多种已经学过的打击乐节奏型,对打击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会用拍手、拍腿等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对节奏的认识与理解。尝试自己选择、配对、排列一些简单的节奏卡,并进行乐器的打击。学会一些指挥的小技巧,知道打击乐活动一定要“看”指挥。在与同伴的共同活动中,能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会自觉爱护各类打击乐器。
材料设计:
1、蛋糕盒一个,里面盛满沙子,用绿色卡纸裁剪成草叶的形状,插立于盒子里,取名为“美丽的蛋糕盒草地”。
2、彩色卡纸裁剪成各种花瓣形状,并用勾线笔在上面画上各种幼儿熟悉的节奏图,粘贴于吸管上。
3、打击乐器若干:铃鼓、铃铛、圆舞板、手铃、三角铁等。
玩法提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节奏卡,排列于蛋糕盒的草地上。
2、先用拍手、拍腿、拍肩等身体动作来打击节奏,巩固对节奏卡的认识。
3、幼儿相互分配打击乐器,人手一件进行打击乐活动。
4、尝试做“小小指挥家”。
指导要点:
1、平时多与幼儿练习一些节奏的打击,可以把活动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2、教师可以以“指挥家”的身份参与活动,让幼儿耳濡目染指挥的一些技巧,慢慢地学会自己来做“小小指挥家”。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11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有教师提供相应宽松的活动环境,丰富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本学期我将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作为重点,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此外,区域材料投放具有多用性和开放性。本学期我与配班教师共同商讨下我们确立了6个区域:语言认知区、操作区、巧手坊、小小建筑师、科学区、表演区。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策略:
一、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开展区域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孩子才能乐意去玩,玩得快乐。在一次滚画活动“美丽的手帕”中,在操作中孩子都能大胆地表现,对绘画形式特别感兴趣,我发现孩子对滚画的兴趣意犹未尽,所以在美工区我投放了玻璃球、颜料、篓子等材料,设计滚画“花背心”。
在第一次的游戏中,我让幼儿熟悉材料,知道怎么玩,应注意哪些要求。在进行第二次的游戏中,我准备好各类材料,让幼儿自己想办法,玩出新花样。两次游戏的重点不一样,指导方式也不同,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要不断地提出相应地要求。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够,还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加上人数较多,要让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提升,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与指导,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游戏的快乐,真正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
二、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材料投放的多种多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我在操作区中为幼儿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珠子、豆子、袋子、叉子、筷子、粮食、盘子、瓶子、盒子、夹子、别针、卡片,图形卡片、立体图形、饮料瓶、胶卷盒。语言区:图书图片。娃娃乐:各种各样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可操作的玩具。在刚开始的娃娃家里有真实的、制作的家具和用具。巧手坊:各种各样的纸张、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等,这些材料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三、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在巧手坊中提供很多的蜡笔与颜料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有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动材料要游戏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儿去玩。
四、投放材料体现层次性,使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操作同一种材料时,往往出现有的幼儿快,有的幼儿慢,有的幼儿有效体验了成功感,又跑到其他区域活动中去玩了,而有的幼儿却倍受挫折,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无从下手的情况。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差异性,小班幼儿也不例外。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得到发展,我们老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注意体现层次性。由于年龄特点的不同,因此材料的分层也不宜太多、太杂,两到三个层次就可以了,如《操作区》“喂娃娃”的材料,其中有勺子、筷子和喂的东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小颗粒的东西(赤豆、黄豆、米)喂娃娃;一般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大颗粒的东西(玻璃弹珠、木珠)喂娃娃;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试着用筷子夹软的东西(棉花球、海面球)喂娃娃。在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投放材料考虑安全性,保证幼儿健康游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真实与虚拟不分,他们时常会出现咬塑料做的苹果等行为,对任何东西都十分好奇,都想去闻闻、咬咬、碰碰,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出意外。
总之,我的体会就是教师要做有心的观察者,对幼儿无时无刻的关注,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不同水平等,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并进行有效地关注,不断调整活动区的环境材料,从而促进幼儿可持续性发展。让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12第一阶段
预设活动目的:
1、通过反复感受,使幼儿知道名称,理解内容,对表演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掌握各角色的对话及动作。
3、知道各角色的出场顺序,能集体分大组表演。
4、培养幼儿看表演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布置游戏场景,小熊、小猫、小狗、小鸡、狐狸的头饰。
2、活动前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及排练好《小熊请客》的表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字卡“小熊请客”进行认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第一遍观看表演,并提问。
1、提醒幼儿看时要做文明的观众。
2、刚才表演的叫什么?
3、小熊请了谁到它家做客?
三、第二遍观看表演。
1、表演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各种小动物都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说各只动物的对话)
四、第三次观看表演,并学习角色间的对话及动作。
1、当小动物们来小熊家时,它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鼓励幼儿用动作、语言表现各种动物。
2、当狐狸来时,小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请全体幼儿一起学习小熊的语言和动作。
五、幼儿分大组表演,教师指导。
1、提醒扮演小动物们的幼儿按照顺序出场。
2、鼓励能力弱的孩子大胆表现各角色。六、结束。
师:今天,我们观看了表演《小熊请客》,也表演了一会儿,下次,我们也来表演好吗?
反馈:
幼儿对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已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能比较安静的观看幼儿表演,但幼儿对角色之间的语气不够生动,动作不够大胆,协商能力还得有所加强。
第二阶段
预设活动目的:
1、能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大胆地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2、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游戏。
3、知道没轮到自己表演应等待,养成等待的意识。
活动准备:
同第一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回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上次,我们看了什么表演?《小熊请客》,今天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
二、回忆上次游戏时出现的情况。
1、个别角色的扮演者未能按顺序出场。
2、表演时不够大胆,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表现的不够突出。
三、学习用各种手段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1、音色、语调
(1)、小熊:声音粗、憨厚、速度慢、声音低。
(2)、狐狸:声音尖、圆滑、骗人的语调。
2、动作
(1)、小动物们高兴、害怕、紧张、胜利的动作。
(2)、狐狸的动作。
狡猾、眼珠转、斜看人等动作。
四、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
1、运用多种手法表现各种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和同伴合作、协商分小组进行表演。
3、爱护游戏材料,不影响同伴。
五、幼儿分小组游戏,教师指导。
1、重点引导幼儿在语气、声调上表现角色的特征。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如:晓玲、志涵等幼儿找同伴合作表演。
3、提醒已表演完的幼儿交换头饰再次表演。
4、提醒文龙、黄薪等没轮到自己应等待不影响同伴表演。
六、评价及小结。
1、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的游戏情况。
2、教师小结。
反馈:
有了上次表演的经验,孩子们的兴致都比较高,能与同伴协商选择角色。原来会表演的幼儿带动其他的幼儿指导他们表演。孩子的表演能力,协商能力都有了提高。
第三阶段:
预设活动目的:
1、继续学习协商、合作、分配角色,并运用多种手法表现角色的特征。
2、能利用补助材料创设游戏材料场景有表情的表演。
3、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
同上一周,并添加补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交代任务,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二、回忆上次幼儿的不足,提出本次游戏要求。
1、能运用补助材料布置游戏场景后开展游戏。
2、能大胆的运用多种手法表现角色的特征。如:语气、声调等。
3、与同伴协商分配游戏角色。
三、幼儿布置游戏场景开展游戏,教师指导。
1、自由结组协商分配角色,每组选择一个负责人。
2、共同协商并分工布置游戏场景。
3、没轮到表演的演员要在一旁等候,不影响他人。
4、演好后共同收拾游戏材料,道具。
5、鼓励能力弱的孩子大胆表现,或请能力强的幼儿带领他们表演。
四、活动评价。
重点评价幼儿布置场景及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反馈:幼儿在游戏中比上次玩得更有经验,他们能大胆的通过协商进行分组表演,而且合作的也比较愉快,利用辅助材料创设游戏环境时有个别幼儿还具有一定创造性,如他会利用瓶罐当作礼物。
第四阶段:
预设活动目的:
1、学习创编故事情节表演,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听取别人对表演有帮助的建议,不断提高表演水平。
活动准备:
同第三次,并添加其它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能大胆地创编故事情节。
2、学习较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同伴的游戏情况。
3、继续培养幼儿等待得意识。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布置游戏场景。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创编故事情节。
3、提醒游戏保护游戏材料。
三、游戏结束,并评价。
反馈:这次游戏,流动表演的幼儿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主动的参与游戏,在表演中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角色。表演的经验进一步的丰富。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13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秋天都有什么果实成熟。
2、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各种秋天成熟的果子实物。
2、学习与活动用书——社会p8。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你们都知道什么果子成熟了吗?
2、幼儿讨论有什么果实在秋天会成熟。
1、师:有这么多的果实在秋天成熟。那我们就学一首儿歌吧!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三、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看书上也有好多小朋友在摘果子。他们摘的都是什么果子呢?(幼儿讨论)
四、农民伯伯从种到收非常辛苦,我们一定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
活动结束:
如果有场所让幼儿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141、运用各种材料创想制作出各种动物。
2、体验成功地乐趣。
设计思路:
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常与昆虫对话。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他们会为了忙忙碌碌的小蚂蚁饭也不吃,会和同伴们因为“恐龙是什么”而争论不休……这是因为在孩子们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对动物的亲密感。
然而,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仅仅了解动物的名字,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已远远不能满足了。在我们班开展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中,我们也感受到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幼儿也了解动物有着神奇的本领,在自己的探索中也发现动物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生存状态,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和动物更应该和谐相处。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借助幼儿的这些经验,将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融入其中,为幼儿开设一个一个小的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放置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能用多种形式、多种材料来进行对小动物们的创想制作。
1、水粉画
材料投放:水粉颜料、水笔、宣纸、瓶子、石头、垫子、瓷砖
玩法:发挥想象添画出各种动物与情景。
2、蜡笔画
材料投放:蜡笔、白纸、笔
玩法:用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
3、刮蜡画
材料投放:刮蜡纸、游戏棒、牙签
玩法: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百兽之王。
4、线描画
材料投放:水笔、画有海底世界图案的纸、海底世界背景图
玩法:大胆画出各种点、线、面、线条流畅
1、百鸟园
材料投放:美工纸、背景图、剪刀、水笔、蜡笔、线描笔
玩法:能折出各种各样的小鸟,并能适当的进行添画。
2、魔法剪裁
材料投放:模板、手工纸、剪刀、笔
玩法:能剪出对称或者连续的小动物,并能进行适当的添画。
3、窍手编编编
材料投放:皱纸、盘子、双面胶、剪刀
玩法:能用辫子辫出各种动物造型。
4、快乐动物园
材料投放: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条、杯子、纸
玩法: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制作各种动物。
1、蔬菜动物
材料投放:美工纸、蔬菜、剪刀、活动眼睛、扭扭棒、牙签、橡皮泥、吸管、毛线
玩法:能大胆运用瓜果蔬菜进行创作。
2、动物化妆舞会
材料投放:动物面具半成品、纸、剪刀、蜡笔、筷子、吸管
玩法:大胆表现动物地基本特征。
3、泥工区:
橡皮泥
材料投放:橡皮泥、工具刀、牙签、豆子、眼睛、扭扭棒、吸管、盘子、珠片、美工纸
玩法:发挥想象,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
活动流程:
师:今天袁老师把我们的美术区域活动都摆放在了我们的教室里,袁老师也在区域活动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你自己去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区域,能运用多种材料把心中的小动物制作出来,好吗?
1、游戏时要保持安静、认真,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不乱扔垃圾。
2、能大胆的进行游戏、创作。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指导。
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本领都很大,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各种漂亮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功感,体验并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15活动目标
1.了解各区域的名称、玩法和规则。
2.乐于参与区域活动,提高自主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区域备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介绍今天开放的区域角,请小朋友自主选择进入区域,重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区域标识。
2.重点区域指导:
(1)宝宝阅读:投放多种绘本,引导幼儿:
看书时应该学会爱护图书,用正确的方法翻阅和阅读,注意保护眼睛;先看图画,再结合文字看,激发幼儿想象力。
(2)乐至淘宝:投放小瓶盖,开展游戏《吹泡泡》,练习3、4的点数。
重点指导:操作时,应用食指、从左到右数,最后还要画圈并说出总数。
(3)英语沙龙:投放“生日祝福卡”“方向盘”“单词卡”等,开展《开火车》等游戏,复习数字、单词和句型。
提示:团结友爱地开展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爱惜并随时整理游戏道具。
(4)梦幻剧场:自戴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小熊请客》。
提示:演员大方的表演,观众文明观看,当演员演出节目后,观众给以掌声祝贺。
3.教师随时观察指导各组活动,注意及时鼓励表扬。
4.教师进行区域活动小结,根据各个区域幼儿整体表现情况进行点评,推选出“最佳区域”,并颁发小奖品进行鼓励。随后,教师认真填写区域记录表,进行分析与总结,便于下次更好指导区域活动。
【大班建构区域活动观察】推荐阅读:
大班建构区:立交桥07-05
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教案《九龙公园--组合》及教学反思06-12
大班区域观察记录11-07
大班区域活动观摩方案10-29
大班班级我的家区域活动09-14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家乡的街道10-21
五位一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构论文09-28
建构策略07-10
建构主义理念11-10
小班建构游戏计划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