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14篇)
1.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篇一
2011-2012第二学期教研活动总结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法实践的研究
骆秀姗
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是不是用鼠标可以代替粉笔?大屏幕代替黑板?课堂上多提问几个“为什么”?加上几个“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探究性学习?这是不是“探究性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是否就是探究式教学的思想?
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伴性遗传,可以问:为什么人类会出现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有什么遗传特点?但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合适,有些问题虽具有科学性,但过于复杂,学生回答问题决不可能全面考虑预测范围内有关的证据和论据,往往不知所措。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反而可能挫伤其求知欲,适得其反。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也需要运用证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学生对动植物、岩石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它们的特征;对温度、距离、时间进行测量并仔细记录数据;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教材、网络或其他地方获取证据对他们的探究进行补充。解释是将所观察到的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因此,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1
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界,这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对于学生,这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核心的要素即“问题导向式”的学习,“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然而,“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得来的。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化探究过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探究活动有的是通过探究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学习探究的一般过程;如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有的是通过探究有特点的问题,学习探究的各个方面的技能;最后才是完整的探究。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外,还与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内容有关。教师则应根据教育资源、学生状况等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而不是只注重于探究的形式,把探究内容当成“绝对任务”按计划完成。如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教师完全可以围绕“分解者的作用”这一主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容易得到的其它实验材料;至于要探究的环境因素也可以由学生来定。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已摆在首要地位,而我们一些教师却把它当成是探究过程这部大戏里的几句台词。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说提不出自己心中早已构想好的问题,于是开门见山将问题摆出.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可以使学生提出很多很好的问题。
在课程实施之初,教师为统筹探究过程,往往预先设定教学的目
标和探究的主题,在所谓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象征性的按照“老师的意图”演练了一番。实践证明,学生往往重复完一个实验后还不知其所以然,更别提什么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了。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与探究性学习的活动目标是相违背的。探究性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方案和结论。如果说学生们爱做实验的话,那也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课能适当放松一下,“玩”一下,并没有达到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目的。
新教材的探究性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这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不同的探究,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表达与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探究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资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结果整合,从而获得完整的探究结论,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而要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在班中讲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些老师在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后,可能是时间关系急于“收场”,急于将学生的探究结果纳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这样常常丧失了让学生再发现、再提高的机会,也可能丢失了探究性学习中最精彩的部分。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包括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在一节课中不可能把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但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和方法是连续的,我们应该追求每学期、每学年都
有一个计划,一个设想,在每节课中有所侧重地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互动中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学科知识。
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否认讲授式教学的作用。讲授,尤其是启发式讲授在一定意义上还是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传授知识的较为经济的方式。但要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讲授的方式需要改进,需要和其他教学方式互为补充,提倡以探究、理解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和养成科学的思维品质。探究性学习把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联系起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假设的能力、推理和预测的能力以及交流结果的能力等等;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这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并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篇二
一、生物坐标曲线图
生物的坐标曲线实际上是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生命现象的, 从而在图表上我们能够清晰看出生物体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和生理代谢的过程等。坐标轴反映的内容广、变化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抓住坐标曲线的关键点, 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分析, 就能化繁为简, 得出想要的答案。
解题方法:生物坐标轴曲线的题型较多, 尽管曲线是复杂的, 但是坐标上的关键在于数和形。所谓的数就是图像中的一个个点, 所谓的形就是指曲线的变化趋势。抓住了这两个关键点, 还要能够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 看清楚坐标轴的横、纵坐标表示的具体含义, 并找出两点之间的联系, 再结合具体的问题就可以联系到相应的知识点了。这也就是图表中的坐标含义。其次, 就是要能够理解曲线中特殊点的表示含义, 如定点、转折点、交叉点和始终点等。再次, 就是要观察曲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并揭示曲线变化的含义。从横、纵坐标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范围之中, 随着横坐标的增加, 纵坐标也在不断变化, 不是增加就是减少。超过一定的范围后, 横坐标在增加的同时, 纵坐标减少或是增加, 或者保持不变的状态。如果是多重变化的曲线坐标图, 就应当分别概述它们的变化趋势, 然后对比分析, 从而得出想要的结论。
例如, 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 图2表示将A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 A的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问, 图1中的a点表示的是什么?如果长期接受不到光照, 生长发育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哪个植物呢?为什么增加肥料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首先要从图形进行分析, 识别曲线蕴含的含义。图1是随光照情况二氧化碳吸收情况, 而图2中既有不同光照强度的比较, 也有不同的CO2浓度下的光合效率比较。这就是解题的钥匙。通过对图形的分析研究, 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将上述几个问题解决了。
二、生物过程示意图
生物图表具有很多优点, 比如高度的概括性、超大的知识容量、隐含很多的隐形信息以及思路明了。这是表达、概括以及深化生物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图表式的学习方式, 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更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 在目前的高考试卷中, 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亮点和热点。生物过程示意图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这种形式不仅直观地表示了生物体或者某个器官的形态结构, 也可以展现生物体生命活动和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神经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激素调节等, 还包括像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过程图、动态调节过程图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图等。
作为学生,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 要注意掌握以下这几个方面。首先, 准确认识图表中各个物质的作用以及结构形式, 理清其中的关系, 并注意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 从而更好地理解图意。其次, 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要有准确掌握, 并学会知识点的迁移。最后, 我们要注重从具体问题出发,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利用图表准确回答问题。
三、生物遗传系谱图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践理论上的学科, 遗传系谱图是主要反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的简要图式, 遗传图表则可以简明直观地表示想要表达的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经常以系谱图为信息载体, 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数学相关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 图3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 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1号和2号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为:A.1/4、B.2/3、C2/9、D.1/3。
这种题目, 要求在分析图形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及数学相关知识, 并从图表入手进行分析, 认真分析图表中的数据结构, 从遗传基本知识原理出发, 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张重军.生物图形图表信息题分类及解题技巧[J].新课程, 2011 (2) .
3.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策略探析 篇三
一、建立模型方法
高中生物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生命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而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运动复杂,几乎每个具体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建立模型则可排除非本质的因素从而寻找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生命规律。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模型思想,可让学生从构建模型中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主要的建模方法有物理建模(DNA的双螺旋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数学建模(曲线图,数学公式)和概念建模(概念图)。下面以生物数学建模进行简单介绍。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模型,那就需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并搜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接下来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和信息而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而对对象进行因果分析,找出其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校验和修正,最后进行应用。
二、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一般是指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构建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假说演绎法其实就是先根据现有的生物现象、实验结果等提出相应的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如果实验结论和假说相符,那么,假说的理论是成立的。相反,则不成立。假说演绎法在生物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和遗传密码假说的验证,摩尔根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都是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典例。一个成功的“假说——演绎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非常有益。现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最后,实验检验。因为测代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可以推知子一代基因型及传递行为。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即F1为纯合子。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除此之外还有对比试验法、控制变量法、同位素标记法、类比推理等多种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利用相应的科学学习方法来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让科学方法进入学生的下意识,习惯于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生物学科作为理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渗透一定的生物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去探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生物知识,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分析,掌握生物学科科学方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建立模型方法
高中生物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生命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而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运动复杂,几乎每个具体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建立模型则可排除非本质的因素从而寻找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生命规律。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模型思想,可让学生从构建模型中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主要的建模方法有物理建模(DNA的双螺旋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数学建模(曲线图,数学公式)和概念建模(概念图)。下面以生物数学建模进行简单介绍。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模型,那就需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并搜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接下来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和信息而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而对对象进行因果分析,找出其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校验和修正,最后进行应用。
二、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一般是指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构建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假说演绎法其实就是先根据现有的生物现象、实验结果等提出相应的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如果实验结论和假说相符,那么,假说的理论是成立的。相反,则不成立。假说演绎法在生物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和遗传密码假说的验证,摩尔根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都是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典例。一个成功的“假说——演绎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非常有益。现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最后,实验检验。因为测代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可以推知子一代基因型及传递行为。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即F1为纯合子。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除此之外还有对比试验法、控制变量法、同位素标记法、类比推理等多种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利用相应的科学学习方法来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让科学方法进入学生的下意识,习惯于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生物学科作为理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渗透一定的生物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去探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生物知识,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分析,掌握生物学科科学方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建立模型方法
高中生物学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生命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而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运动复杂,几乎每个具体的问题都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建立模型则可排除非本质的因素从而寻找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生命规律。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模型思想,可让学生从构建模型中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主要的建模方法有物理建模(DNA的双螺旋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数学建模(曲线图,数学公式)和概念建模(概念图)。下面以生物数学建模进行简单介绍。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模型,那就需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并搜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接下来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和信息而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而对对象进行因果分析,找出其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校验和修正,最后进行应用。
二、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一般是指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构建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假说演绎法其实就是先根据现有的生物现象、实验结果等提出相应的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如果实验结论和假说相符,那么,假说的理论是成立的。相反,则不成立。假说演绎法在生物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和遗传密码假说的验证,摩尔根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都是运用假说演绎法的典例。一个成功的“假说——演绎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非常有益。现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最后,实验检验。因为测代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可以推知子一代基因型及传递行为。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即F1为纯合子。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除此之外还有对比试验法、控制变量法、同位素标记法、类比推理等多种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利用相应的科学学习方法来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4.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 篇四
介绍几种方法:
1、对比法(或比较法)。
生物体中有很多相反的或相近的或相关的生理活动或结构,其有关的知识可用此法。例如: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内呼吸与外呼吸、自养型与异养型、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对这些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
2、纲要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易理解和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做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核心变化是染色体规律性的变化,可提炼出十个字的纲要,即间期的“复制”、前期的“浓缩”、中期的“排列”、后期的“平分”、末期的“复原”。(2)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过程也很复杂,但有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这五个过程,这五个过程的十个字则成为理解、记忆知识的纲要。(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其侵染过程可用十字纲要来记忆?quot;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中,都用一个动词,即”生成“、”形成“、”组成“、”演变“。以这四个动词为纲要,结合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前三个近义词的区别,可提高识记效果。其他实例不一一列举。
3、图表法。
这种方法中主要使用比较表、综合表、系统表、图示、图解等几种形式。
(1)比较表可以说是上述对比法的具体化。例如,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可列成下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有氧气参与 无氧气参与
分解有机物彻底 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产物是CO2、H2O等无机物 产物中还有小分子有机物
释放能量多,产生ATP多 释放能量少,产生ATP少
(反应式,略)(反应式,略)
联系 ①二者开始的阶段,即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阶段完全相同; ②二者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2)综合表。用于将某部分知识条理化后综合于一个表内。例如,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关系可综合于下表中: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举 例 绿色植物等 草食动物 小型食肉动物 大型 食肉动物 腐生的细菌、真菌等 阳光、热能、空气、水、矿物质等
食物链的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 ——营养类型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异养生物 ——
地 位 基本成分 非基本成分 基本成分 基本成分
(3)系统表。多用于将章节或单元知识系统化,体现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例如,高等动物呼吸的全过程可列出系统表:
(4)图示。多与”纲要法“结合,运用教材中现成的图形与纲要的关键词语相对应,使图文结合,形象与抽象结合。例如,细胞有丝分裂的十字纲要可与五个时期的图示结合起来。
(5)图解。多用于重要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上,可以是形象的图解,也可以是文字图解。图解使复杂的生理过程变得简明、重点突出、易理解和掌握。例如,细胞内各主要结构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形象图解:
月生
主题:42 回复:17410
注册时间:2004-9-6 15:20:01 发表时间:2006-2-9 18:04:22操作:
4、衍射法。
此法是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读翟谝黄稹@纾?/p>
(1)以细胞为核心,衍射出如下图解:
(2)以蛋白质为核心,衍射出如下图解:
(3)以生物的多样性为核心,衍射出如下图解:
5、排序法。
此法是将知识按其特点排列自然的序列,按顺序记忆知识效果极佳。
例如,(1)代谢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变,可排序成”一个反应式,两个方向,三个来源,四个去向“。即一个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式;向左、向右反应两个方向;向左反应形成ATP是能量有三个来源;向右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植物、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各有四个方面的实例。(2)原肠胚的结构特点是”一孔、两腔、三层“,即一个胚孔,囊胚腔和原肠腔,外、中、内三个胚层。(3)DNA的分子结构是: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形成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样形成了一”五四三二一“的知识序列。(4)DNA复制的过程是”一个场所、两个时期、三个步骤、四个条件“。即一个场所主要是细胞核;两个时期主要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三个步骤是解旋、形成子链、母子链螺旋成新DNA分子;四个条件是原料、模板、能量、酶。
6、其他。如卡片法、兴趣记忆法等。
上述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法时,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对教材内容的不同理解,不断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
月生
主题:42 回复:17410
注册时间:2004-9-6 15:20:01 发表时间:2006-2-9 18:05:12操作:
1.多看书
2.不用做太多的习题
3.要学会系统的复习
4.和生活联系起来
5.多看看中央10,会有帮助的6高一的知识很琐碎,要细心的打好基础;高二的难度可能很大,主要是遗传不好学;高三就要看看你高一.二的基础好不好啦
7.生物提高很快的,只要认真的看书,熟记书上的,再加上活学活用,会学好的加油吧!
月生
主题:42 回复:17410
注册时间:2004-9-6 15:20:01 发表时间:2006-2-9 18:06:08操作:
最主要的就是要把书本上重要的记的很熟练,最后反复几次。把重要的词(特别是常见的,在填空中易见的)。高中生物内容不多,把书记好,上课认真听讲,我想你会学好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社2000年3月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必修本)和原教材(人教社1990年12月版生物必修本)相比,其知识构成具有以下变革:1 知识结构方面
1.1 根据其在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对某些知识结构的章节地位进行了“提拔”。如“新陈代谢”一章中的酶和ATP,由于其在代谢中的重要性,由原来教材同一节中的各一个知识点分别提升为一节等。
1.2 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了补充。例如,“生命活动调节”一章中的人和高等动物调节一节,在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补充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反射产生的机理,也使得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更系统;再如“遗传变异”一章中遗传的基本规律部分,在原有知识结构——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础上补充了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使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在教材中全部表现出来,既使得遗传的基本规律部分的知识结构更完整,也不致于使学生产生遗传的基本规律仅有两个的误解;还有在“细胞”一章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两节的结构基础上补充了细胞分化、癌变、衰老一节等等。
1.3 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了补充。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能源危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难题,要生存、要发展(甚至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育,新教材在原教材已有一章“生物与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章(包括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知识结构)。突出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1.4 依据知识规范化、系统化及教学的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修改、重组、调整和删除。如将原知识结构中动物调节的两种形式——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改为现在更规范、更科学的体液调节(内含激素调节、二氧化碳调节)和神经调节;将原知识结构中的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改为内容与题目更为合理的内环境与稳定;将植物呼吸作用与多有重复的动物能量代谢合并为系统性更强的生物的呼吸作用一节,并删去无多大意义的气体交换部分;将原“细胞”一章拆成两部分:前部分细胞的化学成分一节现改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章(原细胞化学成分一节中的两个知识点——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也相应提
升并改名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两节);加强和突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地位,而后部分细胞结构和功能一节及由细胞分裂改名的细胞增殖一节,再加上新补充的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一节则构成了现在新的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2 知识组成方面
2.1 知识类型多样化,知识构成丰富多彩。和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新增添了实习课、参观课、研究性课题、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同步学习思考题、小资料、课外读等知识,使得新教材知识类型多样化,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2.2 识记性知识比例减少,思维性(即思维能力性)知识大幅度增加。和思维问题难得一见的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仅在实验、课后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思维性问题(两者分别大约是40个和80个),而新增加的两个知识内容——同步学习思考题和研究性课题更是思维教育、创新教育的充分体现(前者思考题近60个,后者综合性讨论题近20个)。思维性问题连续不断的出现,使学生大部分时间处在思维活动中,达到了让学生“动脑”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等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习惯。实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目的。
2.3 完全“动脑”性知识减少,既“动脑”又“动手”(即实践能力)性知识增多。如实验课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5个,并新增添了参观课1个、实习课4个、研究性课题(内含设计课)5个、课外生物科技活动课2个。新教材以上知识内容的改变,说明它不仅注重让学生“动脑”,更注重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大量的实验、参观、学习、研究性课题、设计性实验及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和设计能力。
2.4直观性强的知识增多。新教材注意加强直观教学,形态图、结构图、示意图、图解、图表等直观性知识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约130幅增加到现在约250幅),且均为彩色,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
2.5 态度观念性知识增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环保知识增多。新教材在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化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等态度观念教育的同时,尤其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的生态教育、环保教育。具体体现在:(1)新教材在已有“生物与环境”一章的基础上,又专门增添了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知识),增加这一章知识是专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在中学教材中还是首次;(2)新增添了两个关于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知识。
2.6 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增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故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如环保问题、癌变问题、无土栽培技术、喷灌和滴灌的灌溉技术、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设计实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性课题等知识。
2.7 科技性知识增多。(1)基因分离嫁接法培育的乙肝疫苗;(2)人的生长素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中,培育出转基因鲤鱼;(3)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成抗棉铃虫棉花;(4)“人类基因组计划”;(5)两系法杂交水稻;(6)能直接产生能源物质的“石油草”的成功培育;(7)基因分离嫁接法培育的高速分解石油、净化石油污染的“超级菌”;(8)无土栽培技术;(9)克隆技术;(10)细胞工程等等。大量科技知识的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学品质,为科学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之,新教材在知识结构、知识组成两个方面和原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革。它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月生
主题:42 回复:17410
注册时间:2004-9-6 15:20:01 发表时间:2006-2-9 18:07:29操作:
下面的网址是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
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6;
5.高中生物学科预习方法 篇五
“读”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对课本知识的初步感知阶段、深入理解阶段和消化吸收阶段。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学会阅读教材。我们要能够通过课前的阅读,将课本上的知识点统统抓住,抓住了细小的知识点就等于抓住了基础知识这个大的平台。所有一切的解题能力都是基于这个平台之上的。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内容记忆准确。对于发生变化的前因后果都要想办法搞清楚。同时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将生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
2、不怕质疑、勇往直前
生命科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就一定要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一定要有质疑的勇气,特别是看到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不要用“我错了”来搪塞自己,要尽可能地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去真正地搞清楚自己究竟在哪方面还有欠缺,这样就可以将生物学的很深很扎实。
3、巧妙记忆,化繁为简
1).生物知识记忆要扎实。把知识理解透彻之后,就要要求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一定要扎实。不能有任何的偏差或者模糊。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化繁为简。
2).生物知识记忆要迅速。在记忆生物知识的时候,要构建一个生物知识体系的“骨架”,然后再添加上以内容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肌肉”和“皮肤”。这样在记忆的时候就会快速找到某块该对应的位置,从而快速记住所学知识。
3).生物知识记忆要生动。生物世界是一个多么生动的地方!我们在记忆知识的时候,完全可以把生动的生物世界引进知识的记忆方法中,理论联系实际,或许会更容易记住。
注意事项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把握其学科特点来进行记忆。
6.高中生物短期提高的方法 篇六
高中生物短期提高的方法
1.学会制定计划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一定要学会制定计划,对于熟练掌握的知识,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对于不理解或者生疏的知识则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生物在短期内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物学习,是最明智的选择。
2.勤问、动手
高中生物如何在短期提高?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用头脑去思考问题。生物就是要求学生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才会事半功倍。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实验,向自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会更容易,更全面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生物成绩得到一定的提升。
3.善读、将知识点形成网络
善读就是要求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其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记忆。高中生物如何短期提高,同样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时一定要学会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这样在做题和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已经的掌握的知识。
高中生物提分技巧
1.注重生物基本知识的归纳
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2.生物高效的听课技巧
听,理科生中和生物最相似的可能就是语文了,但是作为高中的任何一个学生语文课从来没认真听过,考试起来都能考。高中生物却不是这样,不听课完全有可能考0分。语文太灵活,灵活到可以按自己平时的理解去答题,生物灵活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的。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要注意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习怎么去处理这样一类的题目,学习怎样分析高中生物题目。书上介绍说细菌有什么样的结构,老师上课介绍了大肠杆菌的结构,试题考你甲硫杆菌你还不会么做。记忆+理解+老师讲解,相信自己再做一些练习就能好好掌握了。
3.形成知识体系
虽然高中生物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非常的零散,但高考题是把每一个知识点都会考到。高中生需要把所有的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学好高中生物这门学科。只有把这些知识点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建立在自己的大脑里,那么这些高中生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高中生物哪些部分最难
高中生物最难学的部分是哪一章,其实是没有定论的,更多的是因人而异。人都有擅长和不懂的东西,学习生物也是这样,很多知识有的人认为很简单,但有的人却认为很难。
不过单纯就难易程度来说,个人认为遗传学和细胞学会更难一些。遗传学是因为想要学好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纵观全局的能力,尤其是遗传变异和进化,是高中生物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易错点。而细胞学是因为它知识点多而杂,所以比较难学。
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篇七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
实验设计是指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 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假设、实验预期、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推论、交流。
在设计一个完整方案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指实验目的要明确, 实验原理要正确, 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 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2. 可行性原则
指在设计生物实验时, 从原理、实验的实施到结果的产生, 都要具有可操作性。
3. 严谨性原则
欲使实验设计完整、无漏洞, 必须注意严谨性。
4. 简便性原则
设计实验时, 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 实验装置比较简单, 实验药品比较便宜, 实验操作过程比较简单, 实验步骤比较少, 实验时间比较短。
5. 可重复性原则
任何实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 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的实验不应该只能进行一次, 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 作为正式结论, 这样的结论容易被推翻。
6. 随机性原则
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意抽取的, 意义在于: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平衡各种条件, 减少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7. 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原则
在实验中, 除欲处理的因素外, 其他诸实验条件必须保持前后一致, 不能在实验过程中随意变动, 否则可能有未被控制的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8. 单一变量原则
在实验中“变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1) 变量 (因子) :指实验过程中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温度”就是变量。一般可分为两类: (1) 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实验变量 (自变量) 是一种假定为原因的变量, 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的给定的因素或条件, 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反应变量 (因变量) 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一般实验变量是原因, 反应变量是结果, 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即在于捕获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2) 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无关变量 (控制变量) 是指除实验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 (干扰变量) 是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起干扰作用, 所以实验的关键在于控制无关变量进而减少额外变量。
(2) 单一变量原则:有两层含义: (1) 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 要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 (2) 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 在实验实施中要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简单地说, 实验中不论有几组实验, 只要控制无关变量不变, 改变实验变量, 观察其对反应变量的影响。
9. 控制与平衡控制的原则
实验在严格操纵实验变量以获取反应变量的同时, 还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对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的控制。一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难避免, 只有设法平衡和抵消它们的影响。增设对照组是常用的方法。
(1) 单组实验法:对一组 (或一个) 对象, 既用甲法、又用乙法, 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
(2) 等组实验法:将状况相等的对象, 分成两组或多组, 一组用甲法, 另一组用乙法。
(3) 轮组实验法: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 轮番循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 如A组———甲法、乙法;B组———乙法、甲法等。这样能有效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10. 设立对照原则
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 既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又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一个对照实验中, 一般应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 (控制组) :对实验假设而言, 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一般有以下几种对照。
(1) 空白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对研究对象没有任何影响的处理因素或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所谓“空白”绝不是什么影响因素都不给予, 而是针对实验组所要研究的因素给予空白, 以突出或纯化所要研究的因素。
(2) 条件对照:给对象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 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而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3)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 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该方法较简便。
(4) 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 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5) 标准对照:生物体的某些生理、生化项目也都有相应的标准, 因而将实验数据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 即可确定其正常与否。
(6) 阳性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有人说:知识+方法=能力。因此教师在“授之以鱼”的同时, 还必须“授之以渔”。在做实验设计题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通过仔细审题, 要明确该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探究、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 下一步实验才能有的放矢、顺利展开。在题中实验目的往往以“验证……”、“证明……”、“探究……”、“观察……”、“调查……”、“鉴定……”、“分离提纯……”等形式呈现出来。如:必修一的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这就是实验目的。而实验原理是实验要依据的科学根据、生物学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根据和出发点, 有了实验原理的指导, 实验设计就有了方向性。明确实验原理可以帮助理清实验设计思路, 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2. 明确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精心策划实验方法
实验变量是该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 一般是题目已知的或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来获取的。反应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在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可以人为改变实验条件, 该条件的改变将引起反应变量的相应改变。确定实验变量的方法是:往往要“验证什么”、要“证明什么”、要“探究什么”, “什么”就是实验变量。无关变量的排除方法主要是设置对照实验, 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无关变量必须做到相同且适宜, 以抵消或排除无关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实验方法的精心策划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 是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最富创意的闪光之处, 也是搞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 结合实验条件分清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 从而确定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等。
3. 严格设置对照实验, 正确书写实验步骤
基本的实验方法选定以后, 紧接着就要设计具体的操作细节, 这些操作细节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言简意赅。大多数实验要求具备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设置的质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说服力。对照实验的类型有多种, 究竟采用哪一种对照方式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具体对待。书面表达是解答实验设计题最关键的部分,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往往需要分段叙述, 并加以编号。
(2) 为使叙述更简洁, 对试管、烧杯等一般要加以分组、编号, 如A、B或甲、乙等。
(3) 叙述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 不能用含糊的口语, 如“等量”不宜说成“一样多”, “振荡”不宜说成“摇动”等。
(4) 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 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实验设计中适时出现“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一段相同时间后”等都是很好的得分点。
(5) 题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除非题目条件允许, 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实验材料和试剂。
(6) 由于实验设计是一种开放性试题, 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 但一般应遵循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4. 记录实验现象, 收集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 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 还可以用数据符号或表格进行记录。
5. 准确预测实验结果, 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期分析, 对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预测性判断。实验结果的预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验证性的实验, 其假设是既定的, 那么实验结果的预期一般是唯一的, 要么支持要么不支持, 两者都是对假设的证明。另一种是探究性实验, 预期结果有多种可能, 一般要注意这类实验预期的完整与准确, 必须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都写下来, 结果当然也就有多种可能。结论与结果是不同的, 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推理揭示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 结果和结论的书写方法一般为:如果出现…… (结果) , 则说明…… (结论)
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后, 具体到不同的题型还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实验方案补充题、实验方案评价题、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题、实验方案设计题、开放性实验设计题等。不同题型的具体分析处理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8.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方法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生物 有效性 教学效率
一、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要立足于学科内综合,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强化生物课堂教学,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生物知识的综合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1.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出,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我们在学习“血糖的调节”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如下相关的问题:(1)为什么有很多同学常会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很难集中呢?(2)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为什么要给运动员买巧克力吃呢?(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宜吃甜食呢?通过以上几点精心设疑,可以有效地引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积极思考,教师再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新知识的探讨中去(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的形成原因以及其有效治疗等知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新课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基础知识的梳理。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形成一个知识链和知识网这样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时,要紧扣教材,夯实学生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高中生物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以教材为依据,抓住课本知识中的主线,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归纳,对教辅资料进行合理的使用。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醒学生不可陷入资料的题海中而不顾及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只有顾及生物课本知识的同时再去合理地去使用资料来及时地巩固和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促进生物教学整体的有效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充分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准确地找到突破点,合理地设置情境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1.有效地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我们在学习“遗传与基因工程之细胞质遗传”一节知识的时候,可以先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再通过情境设置来进行讲解:“提到遗传我们不会忘记遗传学之父——孟德尔,他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尽管他的两大发现被埋没了三十余年,在他去世后的第16年由于科伦斯等人的努力让这位基因遗传之父的科学发现又重见天日。但是9年之后科伦斯却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提出了质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多媒体来演示科伦斯的紫茉莉枝叶性状遗传的杂交试验的全过程(可以适当地参考教材中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来进行讲解)。紫茉莉一般是绿色的,但是这种植物却存在着很多种变异的类型,比如花斑植株,它的枝叶呈现出来的是白绿相间的花斑状,有的时候还会在它的植株上出现三种不同的枝条:绿色的、白色的以及花斑状的,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科伦斯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再次提出了挑战,上述的演示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新知识的讲解就顺利展开了。
2.以知识点为依据,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我们在对“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一节内容进行探究的时候,由于本节的信息容量比较大,学生对很多专业术语还不太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拉近学生和知识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1)在医药卫生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呢?(2)在农业和食品工业方面,基因工程又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呢?(3)在环境的保护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呢?此外,让学生合理地发挥想象,说说未来的基因工程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问题,要在学生讨论后一一地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提炼过程中去,进而达到灵活学习知识的目的。
三、课堂实施———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俗话说:“书越读越薄。”言下之意说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抓住书中问题的主干和脉络,对全书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统揽全局,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
1.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思维。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融入到课堂的知识教学中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如何有效地对“白化病、21三体综合症”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温室效应的成因有哪些因素?这些问题的选择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将生物知识活化,还能培养学生多方向和多层次的发散思维能力。
2.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训练的时候,要让学生熟记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过程以及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具体方法等。此外,教师还应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掌握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答题的技巧、速度和准确率,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来得到最高的学习效益。
9.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复习方法 篇九
1、提高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
高中生物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以图像、表格、曲线等数学形式呈现的,因此对识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要求很高。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关于图表、图形题的解题技巧方面的文章,同时适当增加类似问题的联系,掌握解题思路。
2、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题目考查内容的关键,同时也是搜集解题信息的过程。在读题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对学科概念和名词的掌握程度来确定题目信息,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特别关注课本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名词,以提高对题意的把握能力。与此同时,考生可以采取“读题目”、“找关键词”、“解释题意”、“画横线”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专门的训练,以提高审题的速度和能力。
3、核心和主干知识重点突破。
10.高中的生物学习方法 篇十
高中生物是高考必考学科之一,占高考总分的12%,因此,学好生物对于学生在高考当中能否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要学好高中生物,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些都需要每一位高中生掌握的内容,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不仅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更从自身的实践水平,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高中生物科学的思维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有方法、有兴趣、有收获。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在学校图书馆中及市内的各大书店中,可以查阅到丰富的资料。
2、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方法。
3、合作探讨法。
4、调查访问法。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1、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有限,对相关方法了解比不太透彻。
2、查阅的资料过于繁杂,不利于从中挑选出最有用的部分。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第一周开题。
第二周分配任务,查找资料。第三周就课题展开研究。
第四周小组汇总,就无法解决的问题向有关专家提问。第五周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员分配资料调查:
资料整理:
电子稿设计打印:
小组调节: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预期
11.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生物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70-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一、创新教学方法
1、让学生成为课堂实践者
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将前人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学生思维也受到某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患得患失,丢失了个性和创意。而新课程标准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高中学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让学生大胆实验,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研究者
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多种形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体现学习,但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在教授《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的学生说外界条件主要是光、有的说土壤、有的说水份等等。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兴趣。把课堂交给学生。
3、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二、兴趣是学好生物的关键
1、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
对高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兴趣。
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其原因”时,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3、结合时事,不失时机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有些知识本来比较枯燥,但是如果与某一个新闻故事有关的话,往往会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这一节课时,一位学生提到了他从网上看到的一则关于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的新闻。很多学生都知道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变暖引起的。如何才能阻止这种不好的事情继续发生呢?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学生们都想了很多的假设。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节约能源等的答案都一一冒出来了。
4、感情交流,激发兴趣。
教师对学生好,学生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做到處处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轶事;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但是如果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一直都仅仅保持在“觉得这一科有趣”的层面上的话,是很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一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我们教师就应该想办法把这种兴趣转化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动力。
5、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三、结语
12.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篇十二
一、通过演示实物, 创设生活情境
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用看得见, 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 使生物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展开想象。例如在教学《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这一内容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非常熟悉的现象:教师手里拿着两盘黄瓜, 一盘是糖拌黄瓜, 另一盘中糖盐什么都没加, 请问为什么糖拌黄瓜会出现大量的水?学生各抒己见, 争执不休。教师明确指出, 要知结果如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通过谈话或语言描述, 创设生活情境
这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 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 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内环境与稳态》时, 教师是这样导入教学主题的。
情境描述:前不久, 学校刚开完运动会, 某班的一位男生在快要到3000米终点线的时候, 脸色苍白, 直冒冷汗, 晕倒在地。老师便赶紧把他送往医院, 医生经过诊断后, 给他静脉注射了葡萄糖液。请问:“为什么要注射葡萄糖液?”继续追问:“静脉注射的葡萄糖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体内细胞?”这样的方式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趣的情境, 使学生围绕虚拟情境中的问题积极展开探究,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遭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情境, 使学生产生要努力的冲动, 希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教师在学生学完内环境各成分后, 需要学习其理化性质时, 可通过出示该学生血检指标, 让学生针对血浆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第一, 如果医生想给这位同学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其浓度是多少?这一浓度与表中钠离子, 氯离子的浓度符合吗?第二, 该学生刚刚跑完3000米, 为什么他的血浆中乳酸的量却不是很高?这两个问题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此时, 再向学生讲解溶液渗透压和溶液PH等知识, 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暗设认知冲突的做法,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学生的认知又螺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认知结构又趋于新的平衡。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虚拟生活情境
多媒体技术既能跨越时空的限制, 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 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 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生物学之美, 从而引发学生用生物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生物学问题, 分析思考生物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在教学《能量流动》时, 笔者是这么创设生活情境的:同学们, 你们去菜市场买过菜吗?有一位名叫小冰的同学第一次去菜市场买菜, 产生了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知在座的同学们是否也曾遇到过?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该录像播放的是小冰去菜市场买菜的场景, 她走遍各个摊位, 问遍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的倾向, 具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此录像正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难道买菜也跟我们今天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有关。教师再通过幻灯展示刚才学生买菜时问到的各商品的价格, 提出问题:为什么1Kg大米 (蔬菜) 的价格要比1Kg鸡 (猪肉) 便宜?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在此, 教师暂不下定论。老师指导:我们来听听这位卖米阿姨是如何解释?解释:水稻种下就能长, 而鸡还要买饲料喂。继续提问:你认为卖米阿姨的话有道理吗?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导:我们再来看看小冰同学明白了没有。此时小冰同学产生了一个赚钱的点子。 (点子:用种出来的大米去喂鸡, 再拿鸡到市场上卖, 可以多赚点。) 请同学继续分析, 为什么1Kg稻谷喂鸡, 不能使鸡长1Kg肉?由此揭示课题。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 就能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此外, 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 特别是动画, 结合多媒体优势, 在较短的时间内,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生物学过程,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利用学生的实验活动, 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许多概念、规律都是借助实验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 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 在这种的情境中, 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设, 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展示两个挖了洞并插上玻璃管的新鲜马铃薯, 一边玻璃管内加清水, 另一边加浓盐水直至液面齐平, 让学生观察液面的升降情况。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产生疑问便提出问题:水哪儿去了?增加的水哪里来?然后作出假设:是细胞内的水出来使玻璃管液面上升, 还是水分到细胞内而使液面下降。此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特点, 以支持形成的假设。若假设是对的, 学生又会提出新的问题:成熟的植物细胞何种情况下吸水、何种情况下失水呢?然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组织探究———提出新的问题———实验验证这样的科学研究过程, 既掌握了生物学概念或规律, 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 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摘要: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 生物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去体会到生物学离不开生活, 从而增强对生物学实用性的形象理解。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顾梅.角色扮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07, (11) .
13.关于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总结 篇十三
一、记忆是学习生物的基础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等。还要掌握好的记忆方法。
(一)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二)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可以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三)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独列出,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明显,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14.高中生物如何学的方法 篇十四
学习生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物包含了很多模块,比如细胞、遗传、进化、环境与生态等,每个模块里又有很多细节的知识,总的来说就是多而杂。如果对生物完全不感兴趣,就会觉得学习生物非常的枯燥,所以我们要培养出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学习生物时,会有很多实验,比如观察细胞、提取DNA等,在做实验时,不仅要思考实验步骤,更是可以自己动手,很容易就能找到乐趣。平时上课的时候, 也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图片以及视频,从中同样可以找到乐趣。
先听课后做题
听课并不是说要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而是要学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要知道老师是怎样展开讲解课本内容、这一节的重点是什么、知识点是如何联系的等,又或者老师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看课本时无法了解的。有时老师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问题,那么我们也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去仔细思考问题的答案。另外,课后我们要及时地做题,通过做题可以知道应该如何运用相关的知识,也可以知道我们还有哪些薄弱的地方、哪里容易出错,还能知道这一部分的考查重点。
先记忆后理解
与数学、物理这些学科不同,生物并没有多少公式,也就不存在掌握了公式推导、解题思维之后就能套用到其他地方的情况。对于生物里多而杂的知识点,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背,一旦在答题时错字漏字,就有可能导致答错,在牢记知识点之后才能掌握好它们之间的逻辑规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要背,细胞、物质结构要背,生理过程也要背,书中的图例,实验的方法、步骤、用具等同样要背。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两本教辅,教辅会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總结与分析,可能记忆起来会更加简单。在记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
先观察后归纳
生物是重视实验的学科,所以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时要观察实验对象的特征,记住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原理以及规律。比较也是观察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个生理过程的作用效果刚好相反,一个是释放氧气,一个是释放二氧化碳,它们的发生场所、条件以及具体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区别与联系。观察得出的结论要归纳整理,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就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归纳的形式有很多种,除了表格,还可以画图,比如生理调节的过程就可以通过画图进行归纳。不过归纳最重要的就是抓住重点、关键点,要揪住最核心的部分,简化细枝末节的东西。
★ 复习高中生物的方法
★ 如何学习高中生物有哪些方法
★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以及方法介绍
★ 高中语文古诗文记忆方法
★ 英语单词记忆方法有哪些
★ 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 高中生物怎么学
★ 有效记忆单词的方法
★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复习方法11-09
高中生物科学素养08-25
高中生物科学史总结08-21
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策略10-01
高中生物研修心得06-14
高中生物实验四07-31
高中生物听课感悟09-01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10-20
高中生物预设与生成06-08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