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

2024-12-30

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13篇)

1.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 篇一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一: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二: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276字)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本次培训效果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通过培训我在多媒体有效运用方面有了较大进步,7月26号的的考查活动之中,获得优秀成绩,成绩达标。

3、看到了不足

通过培训,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是自己成长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溪水,这样才能有准备地给学生一杯水。我知道,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开阔了视野

培训让我认识了很多教育中值得学习的榜样,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学习不但让我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四、存在问题及反思

1、学习中“听听激动、想想感动”,“沉”下来思考不够。

2、认识不够,忙于应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是全新的培训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我很感激学校能够让我去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将不断总结和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培训中取得更大成绩,力争在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心得>>(2487字)

2012年7月18号至7月23号我参加了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与全省同行们的交流更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说这样五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开班仪式上,省职教所马所长除了给我们明确了组织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和要求,他说“这次的培训不能像温水煮青蛙,而是希望能给我们大家一个刺激”。我在听完了刘大君等老师的成果演示后,我想马所长的目的是达到了。那些优秀的作品提升了我的视野,感觉到先进的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上的巨大魅力,我憧憬未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激发了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以前我以为信息化技术只是做做课件,甚至认为信息化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在听了钱东东院长的一席话后,我了解了信息化是个内涵丰富的领域,它不仅仅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它应该是每个老师要去努力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达到资源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助化、情景虚拟化、媒体数字化。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培训的第二天,张义兵老师给我做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讲座,他给我们提出了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的观念。他以知识论坛为例给我们介绍了创新知识教学,知识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对教师来说势在必行。可以说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3。网络学习,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几位专家都提到了网络学习,这一点我颇有感想,网络学习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有他不可替代的特点,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网络学习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网络学习可以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还可以按需学习,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生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

4。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具备。

在此次培训中,有位专家给我们介绍了国外的信息化技术案例,让我看到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最后一个讲座上陆经理为我们介绍了教学设计开发工具,我这软件对于我们进行信息化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了解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次的培训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与全省同行交流讨论的机会。在交流中我看到了我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比如我校的实训实验条件较好,校领导比较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发现了各地的差异和我校的不足。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通过这五天听报告,团队合作讨论信息化教学设计,上网交流感悟或每天写心得,使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而要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我所教的学科进行整合,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这次培训是我信息化教学的一个新的开始,培训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去学习给你更多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用信息化技术来服务我的教学,提升我的教育教学质量。

2.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 篇二

1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经过师范院校的教育, 学习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但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之前并没有经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培训, 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而且培训时间非常有限, 几乎不涉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因而导致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近年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 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中职学校也顺应形势发展, 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多数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不高, 特别是入职时间较长的教师, 其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是难以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影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种种偏差, 部分教师存在信息化教学“无用论”、“条件不成熟论”、“时间冲突论”等认识误区, 未能积极主动学习并利用现代教育新技术。部分教师把信息化教学当作“信息化秀”, 只有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才开展, 平时教学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仅仅是生搬硬套书本上的内容, 再加入一些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 并且只是盯着电脑屏幕念或只管操控电脑展示多媒体课件。

1.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脱节

由于信息技术培养训练缺失, 当前, 多数教师只是学会了计算机基础操作, 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多是停留在表面, 仍采用传统教学设计,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满堂灌”, 即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也只是简单“搬家”, 将“黑板+粉笔”转变为“黑板+粉笔+PPT”。因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缺失, 以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融合无从谈起,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不能灵活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专业学科教学中。

1.3 未形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

对于发达省市的中职学校, 硬件条件已不存在问题, 但对于经济落后的省市, 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 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不能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上网条件受限制、上网速度太慢、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花了大量的时间找不到所要的资料等问题, 制约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 学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缺乏长效的评价机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通常不在培训与考查范围之内, 也不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 即便培训也是短期突击性的, 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长效性和持续性。

2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原则

2.1 分层递进原则

中职教师由于年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 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参差不齐, 因而对信息化教学技能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校本培训过程中, 要把集中培训和个别优化、协作学习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 根据不同学习需求、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分层、分类、分段培养。从低层目标入手, 分层引导, 逐层递进, 为不同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师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力求各层次、各类型教师都得到发展。

2.2 问题导向原则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 选择针对性强、对学科教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培训内容, 把知识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培训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通过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 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能有效地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2.3 行动学习原则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通过行动来学习, 也就是“做中学、学中做”。行动学习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不断循环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案例学习、教学设计、课堂观察、教学比赛、作品创作、操作演练、评价反思等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形式, 有效构建自主学习、专题培训、教研科研、课堂教学一体化培训模式, 在行动中对教育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深刻反思, 获得更多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 进而把信息化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4 合作共享原则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自我反思, 同时也离不开专业引领以及同伴互助。由于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及操作能力等都不一致, 因此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尤其强调群体智慧, 需要建立由学科教师、教育技术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 促进各自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 而应该是基于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原则、互惠的效益4个元素的真实合作, 才能充分体现学习共同体的专业价值。

3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策略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的教师在职培训, 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培训目标, 将在职培训与教师的教研活动、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全员继续教育形式[4]。近年来,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培训理念与形式在中职学校中开展越来越广泛, 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在目标上, 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目标与能力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总目标在于培养教师的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整合、评价与反思、研究与发展等基本能力[5]。在校本培训时, 应在培训总目标下设计具体的、分层次的、个性化的培训目标, 以满足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能的需求。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水平, 可以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低到高分为3个层次:初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初等水平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 能自制PPT教学课件并进行课堂演示;中等水平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开展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及进行教学方法研究;高等水平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3种水平层次教师的培训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依次是: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3.2 在内容上, 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由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应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若干信息化教学子能力构成。因此, 在设置培训内容时, 既要重视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培训, 更要重视各种教学法相关知识的培训, 把培训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并且应结合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3种水平层次, 设计与之匹配的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 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同内在需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目标及内容设置见表1。

3.3 在流程上, 采取“一看、二学、三用、四评”教学流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系统的、动态的、实践的,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需要关注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把教育技术知识转变为教学应用能力。体验式、参与式的“一看、二学、三用、四评”教学流程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示范性和实践性, 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

“看”就是由培训指导者演示各种软件、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展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教学案例, 引导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找出其可借鉴之处及改进之处, 让教师在情境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感性认识和具体参照。

“学”就是通过学习各种软件、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途径和方法等, 进一步加深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感知与体验, 获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指导者应提供大量与各专业学科有关的网上资源索引目录作为教师学习的支架, 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教师自主搜索和筛选课程资源的能力。

“用”就是引导教师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以及各自学科特点, 围绕一个问题、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 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以加深对信息化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及掌握, 逐步转化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

“评”就是展示教师制作的课件、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或开展示范教学课, 通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专家点评等,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及评价, 帮助教师梳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路、方法,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从中获得经验及教训, 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及应用能力。

3.4 在模式上, 采取自学、培训、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模式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需要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核心, 以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为切入点, 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依托, 构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培训模式。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水平, 引导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有所侧重地选择各自的实践形式。

自主学习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自主调控学习进度、自我评估学习成效。协作学习主要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 以课例为载体, 进行同课异构的设计, 对不同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重组, 通过开展课堂观察行动研究, 形成包括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记录、教研记录、教学反思等系列课堂教学研究成果。集中培训可以邀请校外职业教育专家或信息技术行业专家来校讲学, 也可以请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开展专题讲座。集中培训除了要讲授必要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 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代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 学会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掌握新型的教学方式。上机操练时, 培训指导者引导教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让教师既掌握所学的知识, 又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由于不同学科在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以“任务驱动”进行操作练习时, 应该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学校应定期组织如信息化教学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等信息化教学比赛, 营造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环境。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及时更新观念、调整策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应强调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核心,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目标、组织内容、选择策略。通过将自主学习、集中培训、教研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有效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新模式, 形成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培养与长期支持, 最终形成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应遵循分层递进、问题导向、行动学习、合作共享等原则, 强调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为核心, 以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依托,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目标、组织内容、选择策略, 有效构建自主学习、专题培训、教研科研、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培训模式, 形成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培养。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魏丹丹, 邱乐兴, 江婕.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调查研究[J].科技广场, 2012 (10) :176-180.

[2]赵健, 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0 (4) :28-31.

[3]林雯.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 2012 (3) :60-62.

[4]阮彩霞.高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4 (12) :76-78.

3.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 篇三

摘要:本文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CAI技术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及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为依据,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模式的教学设计,并给出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设计方案。设计体现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凸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创新点。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实践为主、精讲多练,技能交流、展示与评价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为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模式;设计

在深入开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已成为当今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建设、进行教学设计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的能力等。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设计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1.CAI技术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网络多媒体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的显著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智能化,学习者可借助互联网广泛获取相关知识。随着CAI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派生出许多分支,如专题学习网站、网上教学资源库、网上教学试验课程、精品课程等。

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所以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的设计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在运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学生建构知识的情境,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认知主体地位,从而顺利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2.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表明,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会增加接受信息的容量,有利于获取和保持知识信息。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的过程,整个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等构成。而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只有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及开发、设计教学课件时,需要根据信息加工的理论及其规律,将信息的传递和展现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容量大,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和选择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教学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将教学过程最优化,通过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最优教学方案,使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等手段展现知识,拓宽了教与学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的最优化,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模式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也是评价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标准。教学目标除了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教师及教学设备等各种条件情况,设计具体可行的训练目标和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还要通过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模式中,使学习者理解在信息时代环境下训练模式的内容发生了的许多新变化,要学会自主学习与在探索、交流中进行合作学习,学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从而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得到较大提高,技能训练目标能有效地达成。

2.教学内容

一是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二是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课程的设置,课程包括PowerPoint、Authorware、Internet等。

3.教学环境

要使培训模式发挥效力、完成技能训练目标,教学环境的建设很重要。如:创设多媒体和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用电子资源库(包括图书、光盘、网络资源等)代替普通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技能训练指导用书等。

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要灵活多样化,改变传统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以教学的多种形式训练学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提供一些信息技术课题,让学员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进行探究,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模式的设计方案

将任务驱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设计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教学方案。任务驱动与自主探究的教与学方案是在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布置一系列技能训练任务,学员通过任务中问题的驱动,对学习资源进行积极主动应用,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参与学习活动。将教师的教学转变为学员的探究式学习,使所有学员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通过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选择与技能培训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任务,引导学员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员面临的情境可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相关课件制作软件、操作系统,也可能是教学系统操作、课件制作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使学员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比较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员通过完成任务来理解、分析并解决面临的问题。endprint

2.团结协作,自主探究

为了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可以一起参加学习,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和探究,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以解决有关问题,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是直接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而是提供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有关线索,学员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行自主探究、讨论和交流,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目的。

3.网上交流,技能展示

学员进行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网上进行交流如在学员教学技能训练网站上或电子信箱中进行交流,更能体现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战演练情况,是技能展示的最直接平台。

4.严格考核,效果评价

学员完成每门技能培训课程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严格考核,人人过关。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员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另一方面就是对学员自主学习探究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模式设计的创新点

该培训模式的设计不仅具有传统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特点——既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又注重实际教学技能的训练;既注重了训练方案和目标的设计,又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录像、信息反馈、评议标准等方面的设计——而且具有如下的创新点。

1.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是支撑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要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对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模式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设计和提炼。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和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为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是注重发挥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强调充分体现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这是一种主动、积极、有主见的学习理念,学员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教师要注重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和训练创设各种便利条件。学员的自主学习也离不开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任何能利用的网络、电子信息等手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实效。

2.凸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在训练的时间、场所、设备等方面的局限性。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上建立学员的教学技能培训资料和信息库,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均可以上网进行学习、观摩,而且还能随时观看技能训练音像资料,下载一些有特色的技能训练教学录像和相关的训练资料,不受训练的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教师也不用每次都到培训场所,可以通过网上观看学员的训练情况,给出评议结论,从而使训练的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学技能培训过程中不仅强调学员对传统的教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更要突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从而培养了中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现代教学能力。

五、模式的教学实践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中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认识,更新现代教育观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现代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一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二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三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学习工具。中小学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为主,精讲多练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的安排上,主要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上,采用先进行实践技能操作,后进行理论教学,即先做后讲,有时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将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同时进行。通常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学员可以通过上网学习有关知识。在教学中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员有较多的上机操作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效的操作。

3.技能交流、展示与评价相结合

根据技能训练情况及时在网站或电子信箱上进行交流,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学员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等。

技能展示分为随机展示和期末展示。随机展示是指全体学员在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进行学习训练活动,在学员的教学和研讨过程中,每次随机抽出部分学员走上讲台,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亲自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活动,进行技能展示,整个学期内让每个学员都至少有一次随机技能展示的机会。期末展示就是对每个学员在一个学期中的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进行一次教学全过程的展示,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设计等,最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活动的全过程技能展示。教师针对学员在技能展示中出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集中进行评议、指导,并逐步引导学员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交流、反思,最后归类总结。

在国际教育评价中提出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使我们得到很多的启示,我们借鉴“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将每个学员在技能训练中的小结、教学课件及进行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整理成个人的“文件夹”放在学员教学技能训练网站上,并对学员的技能训练情况采用三结合的考评方式,即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员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

————————

参考文献

[1] 武海明,刘瑞儒.网络时代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新探索.现代情报,2005(9).

[2] 王黎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 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信息化教学大赛培训班心得体会 篇四

在XX年1月13日-15日,我参加XX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培训班,此次培训收获很多,不但明白了教学目标的定位,还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有机会接触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内容。下面,我就学习到的几点内容进行分享:

一、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合理

在没有学习这个信息化教学大赛之前,我对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可以说是半桶水,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理解不深。教学目标要定位合理准确,简单明了,例如,情感目标定位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这个目标在本节课里就是太远大了,目标不明确,应该将目标越细越好,要达到本节课的什么效果。每个目标里只有一个目标就够了,太多目标不好,学生也完成不了。

二、教学过程思路要清晰

虽然每节课的内容不同,但是你想把它设计好,它的套路都有异曲同工之处的。首先最好采用视频情境导入法,接着是讲授新课,再跟着是采用任务驱动法或项目法来解决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是采用拓展法和层层深入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微课教学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可以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点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随时点播学习。首先,虽然我们所教的是职校生,自控能力比较差,但是班上还是有很多同学想读书和学习的,他们晚自修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不一定能找到能解决该问题的老师。其次,由于制作成为10分钟左右的视频,学生学起来很轻松,所以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能将注意力在这10分钟里集中起来。所以,基于上述两大因素的考虑,我觉得可以在班里建一个Q群,老师把制作好的微课放在Q群文件夹里,供学生有需要时自己学习,及时把疑难题解决。

四、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学就是采用声、像和频等来教学,能很直观反映出状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问题也很解决。例如,我上《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讲单向阀、换向阀和溢流阀等阀时,采用FLASH动画来演示器工作过程,学生就能很直观看出它们的工作过程,假如在采用液压设备来讲这一节课,确实不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但也并不是采用信息化教学就一定是好的,例如,同样《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测量沿程与局部压力损失,要测量真实数据,假如采用信息化教学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信息化教学是好,但是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另外,信息化教学还涉及软件,所以教学难度较大。

5.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 篇五

三亚市第七小学

龙海花

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已经十几年了,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目睹了这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2018年1月2日,本人有幸从三亚来到海口市龙华区玉沙实验学校参加了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举办的《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课堂教学观摩与课程建设培训》活动,本次学习受益非浅,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本次学习分为三个模块:一,创客培训三维建模;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三,专题报告。

1月2日《创客培训三维建模》,外聘专家吴道吉老师给老师们讲授了3D打印与建模,3D创客设计,通过视频的演示让教师们对目前社会上主流科技来了次“感观接触”。如果学生们从小学习,可激发孩子们探索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并打印制作自己的作品,挑战了自我,得到了外界的认可,树立了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1月3日来自广东省教学强区佛山顺德的优秀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何亮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信息技术课,新教材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制作四格漫画》,何老师无论上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的形式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可以看出,何老师无论从备课,还是课件的制作和素材的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动手制作四格漫画,学生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带来的快乐!本学期,我在四年级信息技术《制作课程表》这一课时,插入的背景图片我给学生提供的图片素材库是12生肖的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感观兴趣,引导学生们用电脑来制作每天必看的课程表,学生们更加爱学了,信息技术课堂通过制作一系列作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6.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 篇六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积极参加培训的答疑活动,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各位老师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次培训中学习的都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如王子老师的《基于移动微课的极简教育技术的实践研究——微信小程序的创新应用案例》,唐校长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梁校长的《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陈老师的《学习类APP的教学应用》,钟老师的《项目式学习(PBL)设计》。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受益非浅,并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培训内容既充满新鲜和实用感,又有一种挑战性。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兴趣。我每次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有时作业做的不好,就一次次的回看视频教学以及讲座,争取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在培训时,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有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在国培中我是兴成长互加计划的学员,能够在这个坊里的学员都是幸运的。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7.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 篇七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 微格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也在升级换代, 其设备的性能远不是以前的模拟试听设备所能比拟的了。微格教学设备性能的加强为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微格教学在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微格教学与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通过对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进行分解, 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 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它使得教育家能够像科学家剖析分子那样来研究复杂的教育现象。

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研究的核心, 教学技能是对某一类教学行为的概括。教学技能中既包含动作技能, 也包含心智技能。这两种技能都表现为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活动的规则;二是通过练习使活动符合规则, 并达到熟练的程度。认知心理学对技能形成的研究强调目的性。在训练中, 训练者的意向是力求使所做的与想做的内部模式相符合。

微格教学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将那些具有某一方面特定教学功能的教学行为确定为一种教学技能, 并对该教学技能进行描述, 提取出该教学技能组成要素, 明确该教学技能“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使各项教学技能之间有比较明确的界定, 并确定每项教学技能的培训目标和可观察的评价标准, 实现教学技能的可操作、可观察、可展现。

微格教学把外在的技能模式通过理论学习、观摩示范、训练, 转变为教师内部的控制程序或活动表象。通过训练、反馈、评价、内部矫正等一系列技能模式, 逐渐使外部的活动符合这些技能规则, 使内部相应的心智活动与外部动作相协调, 从而达到准确、流畅和熟练。

二、微格教学训练过程

微格教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 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直接应用, 注重教学技能的训练。从教学行为的改变入手, 达到教育理论的内化和深化。反之, 教师一旦深刻理解了教育理论, 会在更深层面去挖掘教学技能的内涵。

1. 理论学习。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与教学技能相对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功能和构成。

2. 提供示范。

通常在训练前结合理论学习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 便于学习者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分析、综合、评价与创新。

3. 确定培训技能, 编写微格教案。

每次训练只集中在对一项教学技能的观察、分析与评价上, 以便使学习者容易掌握。微格教学的教案要求能够说明所运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 能够详细说明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教学行为是该项教学技能中的哪些行为要素。

4. 角色扮演。

在微格课堂中, 十几名学习者轮流扮演教师、中小学生和评价者的角色, 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 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记录 (可由学习者担任) 。一次教师角色扮演约为5~1 0分钟, 并录像。评价者填写评价单。在角色扮演的同时, 其他人员的观察、分析也一并进行。

5. 反馈和评价。

重放录像并观察, 教师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 指导教师诊断, 并与学习者一起讨论、分析, 将评价单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

6. 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

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和学习者集体讨论的建设性意见修改教案, 准备进行第二轮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训练过程图示如下:

三、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

要进行微格教学, 需要有一套试听设备组成微格教学系统, 在微格教学教室中进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微格教学系统超越了简单的录像反馈模式, 而是在教师学习、训练、反思等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 北京教育学院的微格教学实验室针对在职教师的特点, 分为训练室、主控室和研讨室三个部分。通过网络中央控制系统连接了所有训练室的投影设备、电脑、音箱等信号源, 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 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同时, 基于网络技术实现对各教室多媒体设备及环境设备的网络化集中管理, 使校园网成为教室多媒体教学的强大支撑平台。

1. 训练室

训练室是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结构与普通教室相似, 目的是为了给参加培训的教师营造一个真实的上课环境。教室内容装有多媒体、电子白板、书写白板、无影投影仪等教师上课必备的现代设备。与普通教室不同之处是安装了跟踪教师、学生及屏幕的摄像头。跟踪教师的摄像头采用远红外线3 6 0。跟踪, 使教师的行动不受限制, 可以在教室里随意走动。摄像头能够详尽地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 非常有利于分析研讨教师的教学行为。

跟踪学生摄像头的安装, 一方面体现了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能够更好地观察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另一方面使得微格教室不仅仅是一个训练室, 而且可以作为教师常规上课的场所, 能够录制教师培训后在真实课堂内的上课情景, 全面反映教师教学技能掌握的情况。

2. 主控室

主控室采用微格教学系统, 将来自训练室三个摄像头的信息合成, 同步录制、压缩成流媒体, 直接录制在服务器硬盘上, 能够根据教师的P P T文档及W o r d文档自动生成文字标题索引、缩略图索引, 点击索引能够实现音视频及讲稿的同步跳转, 快速定位到学习目标;能将视频与训练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记录、技能评价成绩放置在同一文件夹内, 建立训练资源库, 并与北京教育学院信息平台直接相连, 实现网络直播, 随时访问。这样一来, 微格训练不再局限于微格训练室, 只要有网络的地方, 就能方便教师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随时与专家、同行进行分析点评。

3. 研讨室

8.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简要心得 篇八

关键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加快速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在逐渐成为社会和教育界所关注的学科,如何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搞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对计算机学科的浓厚兴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展示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简单指引学生融入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之后教师可以选取正确的教学软件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学习之余可以体会计算机功能的强大之处,并且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师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时与学生进行游戏,通过计算机游戏的训练让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计算机能力,还可以对计算机有更好的熟悉了解。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课程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创新,不再按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从根本内容上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从对学生的灌输式一言堂逐渐改革为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总结学习方法,如何参与学习、热爱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生应该学习”。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改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让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针对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乏味态度,教师要改变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不能盲目地对学生灌输知识,采取互动的方式通过师生交流来协调学生对于理论课的态度。

三、关于教学方式的几个进步策略心得

教师在对学生的课程进行教学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引导,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通过情景假设和趣味指引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程的开始就以一个好奇的态度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思考了解的同时发出引文,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前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开始正确对待学习,正确认识学习方法,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处理不了时教师给予学生帮助,这样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一言堂。教师在教学评定的环节也要认真设计仔细组织,让学生通过竞争和互助来完成教学评定内容,给予学生的评价不能单方面地以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衡量,要结合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给予学生最正确的评价。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内容还需要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总结进步,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发展自身,不在强制约束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脚步和潮流的新一代成长中的花朵,让学生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不再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不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枯燥无味。教师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改革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中来,真正地热爱信息技术教学,这才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长远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波.构建与新课标相契合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体系[J]. 中国电化教育,2008(02).

[2]王伟.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途径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3).

[3]代朝霞,王会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

9.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九

5月16日,我们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朱玉民教授作的专题讲座《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会》,朱教授主要通过各门课堂教学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对这次教育技术的培训,我受益匪浅。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做课件、教学计划。了解现在的教育不能单单停留在粉笔与黑板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电子教学等)与教学充分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习更容易。下面是我在这次教育技术培训中的体会。

现阶段我们国家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必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入了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我们教育系统,虽然也有了电脑,可教师的利用程度、了解程度还比较低。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文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必须在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社会的形势下肩负起传播现代文化和科技的职责。所以,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可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的局面。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得更直观,更主动,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可充分实现学校教育的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本次培训共教授了八个模块,有培训准备、初识教育技术、教学多媒体与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及资源的收集与开发等。

1、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设计”的特征。

2、明白了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弄清了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⑵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⑶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4、让我们明白了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⑴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⑵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⑶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⑷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10.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学校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整合,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的,通过这次几个模块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更多的电脑操作技术,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11.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 篇十一

一、要明确什么问题需要进行“小组合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趋于形式,往往很少去斟酌有些情况下是不是真的需要小组合作。比如说,“让学生去实践操作书中已有提示的内容部分。”其实就大可不必展开小组合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书中的操作提示,在教师巡视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然后寻求学生帮助的形式开展教学,收获可能比采用“小组合作”,达到的效果来得更快、更直接些。

二、要清晰什么是合作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是要帮助我们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搞明白、弄清楚,而不是为了一种形式化。所以,我们在展开“小组合作”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是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采用小组合作的时候,小组的组合是不是合理化。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决定于基础,而信息技术学科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實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分组时,不能始终从开学就定组,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改变小组的组合,才可能更好地为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在判定“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上,更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对合作效果的评价

我们往往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然而很少对小组合作的效果做出明确的评价,这也使得小组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想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效,那么,我们还要不断地改变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不断激励,使得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也能更加促进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要想让“小组合作”的作用真正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得到充分发挥,还需本人不断反思,不断加强教学理论学习,不断尝试,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学有所得。

12.教学信息化培训心得 篇十二

新东方作为一个民办教育科技集团, 其发展速度是让人惊叹和佩服的。虽然其民办教育的现状目前还有很多的争议, 但是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集团生存的民办性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准则, 其应聘教师的工资收入是与学生的评价严格挂钩, 而教师的生存残酷又要求教师专业成长,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才能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不被淘汰。而且民办教师还有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等方式看到职业的前景。压力和希望带来了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强烈内驱力和主动性, 其教育产业的发展活力四射。二者在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我认为这不是某个教育部门管理或者某个学校办学理念的问题。这个内驱力的增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 而是一个必须和整个人事制度的真正改革为主, 辅以教育部门的打造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关于教师内驱力的增强, 笔者有几点认识:

认识一、实现公办教师的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提升, 事业的需求为精神感召先行。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建立专业责任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公办教师更是如此。人一旦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会对工作学习达到忘我的状态。这种精神可以描述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勤奋好学、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观念超前、步子扎实的实干精神;知识共享、资源共用的团队精神。教师要树立并弘扬“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学校还必须加强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 耳濡目染、精神向上, 努力拼搏, 为学校的进步努力提升自己, 感到自己在这样的集体骄傲, 努力去学习, 争取在这样的大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凭心而论, 在我们的教师中, 那种真正对工作无所谓, 主观上想把工作做差的人几乎没有, 大家都还在尽力而为。

认识二、实现公办教师的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提升, 常规的打造途径为辅。教育部门或者学校按照常规的培训途径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教育部门或学校通过提供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等培训活动, 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岗上培训, 离岗培训, 听课、评课、赛课、读书、外出参观学习等的办法渗透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 诱导一定的内驱力产生。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对自己成长有利的机会实行自我加压、自我逼迫、督促成长, 成长是明显的。这条途径只能是辅助办法, 学校可以组织很多活动、提出很具体的工作要求、制定很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和需求, 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东西最终只能是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还有相反的作用。

13.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 篇十三

肖家完小

陈彩霞

这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网络研修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课程学习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政策趋势;二是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三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变革;四是信息技术与校长素养提升;五是信息技术与校园安全管理;六是信息技术与学生未来发展;七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

听课的同时,我也深思,如何将信息化在校园全面铺开,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一:转变理念,提升素养。

校长是信息化工程的带头人,要推进校园信息化发展首先转变校长陈旧思想观念,校长要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意义,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与战略部署。

二、明确目标,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更是每一位校长的引领学校发展的必解之题。因此,校长要高度重视,不断提升办学品质,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的力度。

三、组织培训,整体提高。从头从快从优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这项工作已刻不容缓。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四、建章立制,科学规划。为全面根本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操作:

1、建好学校网站。学校网站是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情况,对内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是学校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其宗旨是“宣传学校、家校互联,服务师生、资源共享”。网站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校园网“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展示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2、充分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做好教师网络资源备课,形成规范的教师电子教案。

3、加大校本研修力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能力。

4、建立学生综合成绩的网络管理平台。

5、建立教师信息化考核机制。

上一篇:《登高》下一篇:公开课清平乐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