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2024-08-15

社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精选12篇)

1.社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篇一

依托社区优势 整合社区资源

扎实推进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

宿豫区顺河镇豫苑社区位于宿豫城中心,是2005年成立的新型社区,辖豫苑别墅、东方花园、朝晖公寓3个小区,总人口4900余人。党委下设3个小区支部,共有党员159名,其中离休党员14名,退休党员32名。

近年来,我们在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中,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完善制度

自社区成立之初,我们一直致力于做好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区委老干部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关心照顾和就近发挥作用”的服务要求,我们把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成立了为老干部服务的联络小组,构建了服务网络,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细化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老干部理论学习、走访慰问、包干联系、就近发挥作用以及文化体育活动等各项制度,配套完

善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设施设备。从组织上、制度上和阵地上保障老干部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了离退休干部、党员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文化生活。

二、立足实际,整合资源,为老干部就近学习、活动和得到照顾提供方便

一是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社区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对辖区内外的各类社会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全面开放各类学习、活动场所,经常性组织文体比赛、老年健身节等活动;添置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学功能,并利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织老干部观看时政、“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和红色、励志电影等节目;图书阅览室增订《银潮》、《中国老年》、《老年健康》等报刊十余种,方便阅读;多功能室配有象棋、麻将、乒乓球、老年健身器材等,成立了老年俱乐部;组建“俏夕阳”文艺宣传队,邀请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节目的创作、编排、巡演。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离退休老干部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轻松地融入到社区三个文明的建设环境中来。二是切实照顾好老干部。针对离退休老干部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心理亟需调适的特点,按社区干部分片包干联系制度,总是以征求老领导对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为话题,登门拜访,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身体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

和生活需求。同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引导从岗位上刚退下来的老干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学习和文体活动,参与社区的各项建设,力争实现让他们“离职不离休”的良好愿望。定期向老干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家政生活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困难救助服务等。社区领导班子对离退休干部坚持日常随访、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有困难必访、伤亡必访,开展节日慰问,深入老干部家中走访座谈、交心谈心,真正关心老干部精神、关怀老干部生活、关爱老干部健康。努力地让他们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给予他们的真诚的帮助和关心。

三、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离退休干部作为各条战线上的优秀群体,具有政治觉悟高、综合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等特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社区的宝贵资源。我们注重充分发掘老干部政治优势、能力和专长,为社区建设服务,使社区工作和老干部工作获得双赢。一是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专长和协调能力。我们通过经常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向他们通报社区工作,让老干部参与社区建设,聘请老干部担任社区党建顾问、关心下一代协会辅导员、社区议事员等形式,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二是利用老干部的影响力和革命经历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请老干部们为社区的孩子们讲

党史、革命史,请老干部为社区党员、社区青少年作报告、谈体会,邀请老干部参加社区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让老干部用自身行动影响、带动周围的党员、群众,取得了很好成效。三是让离退休干部感受到自身价值。我们组织老干部发挥余热,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老干部在社区不仅得到了关爱,而且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开始关注社区、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社区里,老干部们没有“人走茶凉”的感觉,组织的关心,周围人的尊敬,对他们的心理上是极大的安慰。很多老同志都表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愿意多为社区做些事情。

让离退休老干部轻松地融入社区,在我们搭建的平台上活动,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发挥余热中体现人生价值,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不懈的责任。在为老干部们服务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由于经济基础和经验积累等原因,这项工作的效果与上级的要求和老干部们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会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提高为离退休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的水平,为老干部们的晚年生活、发挥余热、体现价值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2012年5月

2.社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篇二

岔河镇社区中心整合教育资源, 全方位开拓教育培训渠道, 实行“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前后滚动、全面发动”的运行机制, 通过讲师讲课、志愿者服务、社区文艺团体活动、各类教育培训、学习型组织和家庭创建等形式, 以社区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岔河镇社区教育中心2009年被评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

一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 领导重视是关键。社区教育是教育进社区 (村) , 社区教育中心必须依托乡镇, 成立以镇长为主任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各村、企事业单位也应成立村居民学校, 负责本村社区教育工作。定期召开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会议, 制订计划, 并对全社区教育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制订并完善各种制度, 定期对辖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

二加大投入, 整合资源, 建设社区教育各项载体

社区教育就是要使全社会“人人是学习之人, 时时是学习之时, 处处是学习之处”, 通过不断的学习,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有投入, 有资金保证。对照有关文件精神, 每年都能将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给教育中心。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教育中心实行社区教育资金专款专用, 并通过各种教育培训筹措社区教育资金, 适时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 突破社区教育阵地设施不足的瓶颈, 遵照“循序渐进、典型示范、扩大基地、发展载体”的原则, 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村居民学校将教育培训向广大村民开放, 如“三室一点” (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电脑室和体育路径点) 等文化体育资源共享。我们的社区教育做到了社区全覆盖, 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居民就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

三因地制宜, 搭建社区教育各类平台

社区教育是推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 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载体作用, 必须搭建好社区教育平台。

1. 搭建老年娱乐活动平台

老年群体参加社区活动时间充裕, 老年教育活动精彩纷呈。社区教育应充分挖掘这一资源, 通过村居民学校全面开展老年教育, 各社区老年人踊跃参加, 真正做到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美术、书法、声乐、舞蹈、戏剧等十几个兴趣培训班, 更是老年人所爱。我们充分利用社区中心和各村居民学校, 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的求知、求美、求乐需求, 开办养生保健、健身等休闲娱乐的知识讲座, 每年有2000多名老年人参加。部分学有所长的老年人还被社区学校返聘为培训班的业余老师, 发挥他们的余热, 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

2. 搭建青少年素质教育平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青少年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对象, 组织各类活动对社区内的青少年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人生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小学校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平台,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 近几年我社区就开展各类培训讲座30多期, 受教育培训达3000多人次。社区内各个校外辅导站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类活动, 不仅对青少年加强知识教育, 还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3. 搭建新型农民培训平台

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三农”问题, 农村的社区教育要以“三农”为主题。在农村, 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围绕新型农民成长的问题, 积极开展培训实践。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 把职业型农民、农产品经纪人、果农、农户四类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规的农民。如大棚草莓栽培、欧亚葡萄种植技术、畜禽饲养防疫、农作物疾病防治等。坚持科技为“三农”服务, 做到“帮钱帮物不如帮技术”。近几年我中心年年举办多期草莓、葡萄的种植培训, 并请专家手把手地传授技术, 实用技术培训更是常态化, 共培训农民上万人次。同时充分利用我社区中心的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促进了优质农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带动农民致富, 如洪泽县国瑞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洪泽县幸福生猪饲养场等。

4. 搭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平台

近年来, 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 由于他们学历不高, 技术不强, 加之生活习惯有差异, 不但就业出路狭窄, 也给社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为把他们纳入社区管理目标, 淡化“常居人口”界线, 强化“劳动人口”概念, 社区教育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各项培训。这种培训要坚持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 有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 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等原则。我社区中心每年举办4期培训班, 开展维权、安全、文明等三方面的基本培训, 还和劳动保障中心联合, 获取更广泛的用工信息, 多渠道为农民安排就业。同时针对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就业指导, 如规范言行举止、掌握面试技巧等, 深受农民工的欢迎。

5. 搭建学习型社会创建平台

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是学习型社会的细胞, 学习型社会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社区教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全过程, 逐渐成为一种日常性的居民自我教育活动, 促进了人的素质完善和品质提高,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氛围日渐浓厚。社区教育要不断宣传终生学习思想, 让终生学习理念在社区民众中生根、开花, 让我们的社区“人人是学习之人, 处处有学习之所, 时时有学习之机”。要注重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的扶植和推荐, 对典型的学习型家庭和单位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 让我们的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 这才能全面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我中心十分重视对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单位的扶持和评选工作。近年来, 评选出学习型个人300多人, 学习型组织 (含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居、学习型事业单位等) 50多个, 学习型家庭200余户。

四主动出击, 拓宽门路, 发挥社区中心主阵地作用

社区教育要围绕“加快投入、夯实基础、扩大试点、孕育特色”的十六字工作方针, 确立“师资队伍精干化、办班方式多元化、运行机制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促使领导统筹能力进一步加强, 教育职能进一步扩展,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教阵地进一步壮大。

1. 改变理念促师资队伍精干化

多年的社区教育发展证明, 社区教育是“大教育”, 搞好社区教育, 必须走出传统的学校和教室, 走进市场、工厂、社区, 充分利用社区内能工巧匠, 全面整合教育资源, 才有生命和活力。

学校要建立社区教育人才库, 组织能工巧匠成立社区教育讲师团, 通过课堂教学及现场指导等形式, 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技艺。此外, 我中心组织成立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宣传活动, 扩大社会影响。

同时, 辖区各类学校现有教育设施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 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与文体活动场所, 在节假日等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 实现辖区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共享。

2. 主动服务促办班方式多元化

培训要有针对性, 了解市场需求是关键。为此, 我们创立了“开放教育、按需办班、送教上门、主动服务”的教育模式, 在农村社区, 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程, 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作为工作重点。进工厂、下田间, 到处都是课堂。培训时间灵活, 周一到周五都可以, 双休日及节假日也可以, 白天可以晚上也可以, 随时都可以培训。

3. 高端教育需求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型企业、各类服务行业的不断涌现,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他们迫切希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技能证书的教育培训, 受到社会欢迎。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加快教育培训网络化、数字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区教育服务水平, 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随着社区居民生活的逐步提高, 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整合教育资源, 全方位、多渠道全面深入开展社区教育, 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整合社区所有教育资源, 搭建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平台, 拓宽社区教育办学渠道, 实行“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前后滚动、全面发动”的运行机制, 有利于深入开展社区教育,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社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篇三

【摘要】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实现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阵地的资源整合是基础;形成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是保障;建构起符合农村实际的按需施训社区教育模式是核心。这样才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学习需求,使农村社区教育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

随着经济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对农村居民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的过于集中、封闭、单一的社区教育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模式将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社区教育培训的适切性、有效性、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夯实按需施训实施基础

社区教育中心要逐步整合基层党校、人口学校、文化体育等教育力量于一体,统筹规划、指导协调本区域社区教育培训工作,打破社区教育资源单位和部门的所有制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推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整合社区教育硬件资源。在全面了解区域内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情况后,汇总成社区教育资源一览表,作为进行教育培训活动的选用资源,并与涉及单位沟通联系,实现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基本形成在组织培训时,可以根据需求,合理调配使用培训资源的格局。如: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家长学校培训等,在学校 1

进行;涉及到各基层村的培训,根据项目要求就安排在村居民学校进行。

2.整合社区教育软件资源。一是整合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以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为核心,吸纳地方各类专门人才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组织各行各业关心社区教育的人员成立志愿者队伍,选聘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成立社区教育讲师团。为区域内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提供必备的师资支撑。二是整合课程资源,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灵活自主地建构相应的课程,开发符合居民需要的乡土学习资源(课程、读本),如:针对居民学习计算机的特点,整合编写易于居民学习理解的《计算机教程》;针对农村居民集中化居住的发展对居民素质带来的挑战,编写《新市民教育读本》。三是整合网络学习资源,社区教育中心要建成独立的学习网站,并链接入省、市学习在线网站、村级网页,形成城乡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在社区居民中进行注册学习的推广活动,引导居民进行网络学习,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二、完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保障按需施训有效实施

建立并完善在政府主导下的、以社区教育中心为核心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是有效实施各类培训活动的保障。

1.推进社区教育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镇社区教育工作会议,由社区教育中心汇报工作,提出存在的问题,供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及社区教育参与单位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培训活动丰富、规范的开展。

2.形成组织培训的双边协作机制。对特定部门、单位能够提供的培训项目,社区教育中心应对接联系,帮助进行活动的组织,尽可能地扩大参与培训的人数,提高培训效益。如:与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立联合培训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创业、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等工作,培训的组织,学员的管理,教师的选聘由社区教育中心全面负责,确保培训质量,使学员学有所获,并有意识安排优秀学员以自身事例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社区成员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不断完善培训的多边合作机制。对需要多部门联办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中心要主动牵头联系,做到教育培训信息共享,培训过程协调管理。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这项培训工作面广量大,不仅包含镇一级组织的骨干培训,还涉及到村一级的普训,社区教育中心应主动联系对接农业服务中心,并与各村取得联系,提出培训安排建议,才能促进培训组织的完善,培训效益的提高。

4.建立督查帮扶机制。社区教育中心应与镇内各条线部门主动对接,主动介入到有关培训的管理中去,关注培训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提升教育培训活动效益的办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功能。

三、建构按需施训模式,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要着眼于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大力开展居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就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培训,帮助居民提升从事劳动的专业能力;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

教育方式,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面向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实现终身学习。

1.挖掘整理社区居民培训学习需求。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学习的需求,就必须要了解居民究竟有什么样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中心应定期进行“居民社区教育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及学习需求状况,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对调查内容做出调整,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

2.提供菜单式学习项目与内容。以居民社区教育需求调查的结果为依据,确定社区教育培训的项目与内容,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教学菜单可以包含以下大类:企业职工培训、新型农民教育、新市民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每个大类再根据居民具体的学习需求设定不同的项目,这些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的教育,使得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按不同内容基本可以分享到社区教育培训,并从中获得自己期望的结果。这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使社区成为宣传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

3.构建符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的培训形式。社区教育有很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强制性弱。只有针对不同的成员,采用相应的培训形式,促进学员保持较强烈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为此,培训前期准备要做到“三选一定”:即选好具体学习内容,选好适合的培训场所,选好授课教师,定下开课(活动)时间,方便学

员参加学习;培训实施过程要做到“两多两少”:即坚持师生互动多一些、空洞说教少一些,联系实践多一些、高深理论少一些,促进学员体验学习过程,感悟知识;培训质量监控做到“两评一促”:即评过程,通过组织学员座谈、个别谈,组织教师、学员对面交流等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评结果,学习结束后,通过反馈意见表、电话抽样问询等方式获取参加学习的社区居民的反馈信息。在两评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剖析问题,促进今后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更加有效的进行。

4.模式应用的基本流程。将模式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过程。“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模式”的应用:首先,要在有效的管理机制下实现场所设施、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培训奠定基础;其次,要从学习需求出发确定培训菜单,根据实施的培训项目确定教学内容、场所、时间和教师;第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实践体验,完善对培训过程与结果的评价;第四,要对培训的开展进行综合评估,做好反馈改善。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按需施训模式”是社区教育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有利于提升社区教育活动质量的系列方法,但模式的应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良与完善,应用模式而不囿于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乃林 杨向群.《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2]陈乃林 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3] 刘 尧.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31期

4.社区社工个人工作总结 篇四

转眼间,我来到社区工作已经三个月了。这三个月中,在街道居民科和社区居委会的教育培养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虽然自己的思想、工作上取得了一点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当我真正开始进入到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人,遇到许多的事情都是平时接触不到的,与想象中有很大的差距。思想上和工作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所以我要通过我的努力,尽快熟悉新工作。

思想上,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面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虚心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向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如何与社区的居民融洽相处;顾全大局,不争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的为居民服务,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不断的完善自己,为社区的建设发展尽职尽责。

在工作上,要虚心请教,踏实肯干。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社区的新人,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对社区很多工作不了解,面对这种情况,让自己尽早的熟悉,少走弯路。刚刚进入社区的时候,我和大家一起投入了实有人口采集的工作当中,白天了为了避免家中无人,入户困难,我与同事利用这段时间和负责楼门的楼门长交流、了解外地人情况,大体了解后,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入户调查。通过这次的实有人口登记,我对社区居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为我在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社区举办活动中,尽力做好各项辅助工作,确保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

在通过第八届换届选举后,我担任了居委会的社区治安与人民调解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一方面积极向领导、向前辈请教、自己摸索实践,总结、积累工作经验。在重点人排查工作中,我身为一个新人,很多事情不了解,主任耐心的教导我,跟我一起做这个工作,使这个对我来说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起来。

另一方面,自觉进行业务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平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吸取各种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每一项的工作。

在居委会融洽的工作氛围以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我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工作中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以诚待人,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通过这三个月的努力已经逐渐适应了社区的工作,对社区工作也较为深入的了解,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更加优秀成绩来回报社会。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深知自己还知自己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加以改进。

5.社区社工2011年轻工作总结 篇五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过去闻,这一年来,在社区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社区全体同志的帮助、支持下,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本着全心全意服务于居民的工作目标,围绕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等不靠。下面我将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目前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已工作了四年多,经过不断学习,逐渐积累了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工作态度勤奋敬业方面

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参加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各种的业务培训,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本职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工作内容

1、年初在***街道办事处交安委和社区领导的协助下组织我社区及附近***社区和***社区的近500多名驾驶员在我社区进行审验驾驶证的体检。得到了广大居民驾驶员的积极好评。并在五月份对辖区的驾驶员及机动车进行信息的采集并拍照存档。2、3月4日至7日,协助社区计生委进行入户调查,对我社区北五巷的2、3、4、5号楼的育龄妇女及外来流动人口的生育及节育措施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登记。3、5月27日,***市***区***街道人大代表选举在我社区进行,我及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领导的领导下积极做好每一项工作,得到了居民及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4、今年以来我市城乡清洁工程在我社区也是得到了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整个夏天七八月份我和全体社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顶着炎炎烈日把整个社区近50多栋楼的外围1米以墙裙进行粉刷,并对所有楼群外墙上的小广告进行彻底清理,对楼道内的小广告清理和粉刷,使我们的社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区居民的称赞,虽然辛苦,但是看到整洁的小区,大家心里是格外的欣慰。

5、我是负责我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今年10月份,在社区主任的正确领导和街道办事处的大力协助和我的不懈努力及全体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我社区被评为了***区“学习型社区”先进单位。

6、这一年中,除了努力的工作外,为了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于12月21日参加了在***区教育局六楼举办了社区专职社工培训班。这次培训令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到社区工作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在社区只是做着一些琐碎小事,但一样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心。听了陈雅萍讲师对当前世情、国情、省情的讲解分析,使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袁纯清书记讲的“为什么要跳起来摘桃子”原因。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三大转型: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转型。如何做好这三大转型就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事情。作为社区工作者,对新的知识,新的政策要有不断的学习之心。要不断深入地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学会用专业的方法去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升为广大群众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6.浅谈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篇六

一、社区教育资源的界定

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 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 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教学手段等等, 我们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按照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 大致可以把教育资源分为校内教育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学校应树立大教育资源的观念, 不囿于有限的校内教育资源, 而应将目光投向整个社区, 积极地合理发掘和运用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学校教育。

社区教育资源指的是学校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社区教育资源分为“人力资源” (这里包括对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个特定历史发展时期有亲身的体会或者感受的关键人士, 也包括学生家长) 、“事件资源” (这里主要指的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一个事件、活动, 或是一种行为) 、“环境资源” (包括自然物理环境和人为物质环境等) 、“物力资源” (这里指的是社区里那些可以使用的工具或物品, 例如社区图书馆、家居住宅、交通工具、文字音像制品、传统工艺等) 。显然,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的就在于打破学校和社区的隔阂, 使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围墙由“有形”成“无形”, 从而增强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及地方特色。

社区教育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不同的地域, 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不同, 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 相应的社区教育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 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自然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 可供开发与利用的社区教育资源必然会有所区别。

二、当前社区教育的现状

目前, 我国在学校教育改革以及社区建设过程中, 虽然已越来越关注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但是, 从实践的角度看, 不少学校与社区的联系还仅仅是一些比较零星的沟通, 与学校教育目标、与社区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 民众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动性不够

目前民众对社区教育的参与意识比较薄弱, 民众对社区教育认识上的局限性特别是参加各种培训、活动的主动性不够。从参与活动的人数和人员的结构来看, 参与人员主要是社区闲散人员, 包括学龄前儿童和离退休老人。这主要还是居民观念的问题, 多数人仍认为教育是政府的事情, 他们只是被动参与。靠政府推进, 在短时期内会有一定的效用, 但没有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 就很难形成一种氛围。

(二) 社区教育受到硬件设施的限制

目前, 应该说主管部门还是比较注重社区教育, 投入也较之以往多, 但总体而言, 远跟不上社区教育开展的需求, 特别是设备、场地等硬件方面的投入。目前, 社区教育的形式多以宣传栏、文体娱乐活动、讲座等形式出现, 而且因为缺少场地和设备, 经常就是在广场、社区会议室, 甚至是在某个小区道路上开展活动。由于设备投入不足, 某些活动无法全面开展。

(三) 社区教育的工作人员、师资力量缺乏

纵观各级社区教育机构, 目前基本上没有专业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和社区教育工作者, 社区都依托电大系统, 联合其他学校进行社区教育活动, 各社区教育工作站则是放在村委、居委会等, 无论是哪个单位, 原有工作本身已经很繁杂, 甚至是人手不足, 这样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一些活动的开展, 会有所忽视, 也没有时间认真的来研究根据本地实际、市民 (农民) 需要来开展活动。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呈现不足的现象, 这一情况在市区各居委会工作站稍微好些, 因为市区有一些资深的教师、专家可以聘请, 其中也不乏热心于社区教育活动的各方面的专家。但在农村, 若要举办一些知识的讲座, 就要外聘, 这就需要经费。经费的来源, 也是各社区教育中心、工作站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有时因经费问题, 某些不错的培训、活动就无法开展。

(四) 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不积极

目前从事社区教育的学校缺乏积极、主动争取社区、家庭力量支持的意识, 总认为学校所处的环境差, 家长素质不高, 层次低。社区、家庭难以有效地参与、配合学校教育, 对参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表现得不积极。

三、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策略

(一) 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社区教育, 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

要引起民众的兴趣, 提高参与积极性, 就要求社区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不管形式还是内容都要丰富多彩。社区教育要体现“看得到、摸得着”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人群、层次开展社区教育, 使社区教育成为知识的补充和终生教育的场所。例如针对老年人, 可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休闲型娱乐活动等等,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劳动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各类证书培训;针对中小学生暑期生活, 可以开设兴趣班, 或举办一些趣味性的活动;针对从事纯农业劳作的农民, 可以开展农作物种植方面的知识培训, 也可以开展与之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 提高法律意识。总之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社区教育, 体现社区教育的全面性, 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民众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其次, 应该考虑突出学校和地方特色。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观察力, 尽可能发现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也要征求社区人士的建议, 做到博采众长;还要考虑投入的时间是不是与学生的收获成正比, 会不会得不偿失。

(二) 积极探索,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 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全覆盖性, 要形成“人人皆学, 时时可学, 处处能学”的局面, 在社区教育持续推进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应对社区教育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合, 而社区教育的社会性也要求社区教育要立足于现有的各级各类社会教育资源, 争取提供更多的、更方便的学习机会, 努力为各类人群的成员提供学习的可能。从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而言, 可将地域较近的几个居委组成一个“块”, 选择“块”中条件较好的居委活动室, 适当增大它的作用, 也可以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所在区域内的各类学校的场地、设备。例如中小学校的操场、乒乓房、健身房、阅览室等, 在双休日、假期都是闲置的, 如果把它们进行整合, 达成共享, 为居民健身及开展文体团队活动提供方便, 这样既可弥补社区教育中场地欠缺的不足, 也可让这些设施物尽其用, 充分体现它的使用价值。从师资力量方面来说, 一方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聘请专职工作人员或教师;另方面, 各社区教育中心、工作站要积极寻觅各领域的人才、专家, 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 平时可以根据课程开设、活动举办情况, 随时预约。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志愿者应成为社区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他们热心社区教育, 关心社区教育, 作为政府部门和社区教育机构要做好组织和管理工作, 积极引导他们, 让他们在社区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既可以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 也可协助居委开展各项工作, 所以, 应建立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 建立网上虚拟社区

搞好社区教育除了有效利用传统的画廊、宣传橱窗、黑板报、阅报栏外, 还可以利用电视、公交电视、互联网及时向民众通报社区教育活动的动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发展社区教育, 发挥电视机、公交移动传媒、网络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直接为社区成员服务, 将各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成社区教育的信息资源库, 为社会民众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多种学习渠道, 为构建终身学习化社会提供条件。另外, 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 必须认识到网络有社区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注重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 改进社区教育的形式, 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将社区教育办到各个民众家中。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硬件软件设施, 在QQ上建立网上虚拟社区, 每个班级都在QQ上建立了一个及以上的群。网上虚拟社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生活、休闲的场所, 并且利用虚拟社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特别是利用网上虚拟社区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也避免了学生因为面对面交谈感到的窘困。同时, 使部分分散的社区教育资源联系起来,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使用, 使各项资源达到充分、合理利用, 这对于整合教育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娟.小康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 2006.

[2]邹德智, 潘军.社区教育中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协调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 002 (2.)

7.社区社工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篇七

凤岗社区社工从上岗到现在已有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里,我们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我们已完成的工作包括:在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扶贫济困募捐活动和走访残疾人家庭;在7月份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社区义诊活动、为低保大学生办理助学金申请和开展残疾人个案服务;在8月份开展夏日安全宣传活动以及协助居委工作人员开展“一对一”扶贫活动。这些工作都能切合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的要求,做到了以人为本,为居民办实事的目的。尽管我们在这三个月里面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都是我们将来要努力改正与完善的内容,以便能够更好地改善我们的工作质量,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几点困难。

(1)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工的认识和了解

社工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其工作能力、内容和范围等方面都不为人们所熟知,而社区社工的工作任务就是要与社区的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切实地为居民提供服务,这就为我们开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社区居民对社工的了解有三种情况:

1、大部分的社区居民根本就不知道社工是一个助人的职业,也不知道社工的工作内容和能力;

2、有少部分居民只从电视或电影上听说过社工这个职业,但也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

3、还有一小部分居民认为社工就是义工,认为社工会组织一些助人的活动,但并不知道社工是一个专业和职业。居民对社工的不了解,使我们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在社工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居民会因为对社工缺乏了解而对社工产生不信任的态度,他们不认为社工可以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要求任何酬劳,因此,就算社工能找到一些可以为其提供服务的居民,居民也会由于对社工的不信任而拒绝社工的服务。其次,由于居民对社工的不了解,他们并不知道社区有社工这个职务,更不用说主动上门寻求社工帮助其解决问题。另外,社工对社区存在问题的居民不可能全部都能了解并及时为其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一些有需要的居民得不到社工的服务,大大地影响了社工的服务范围。

(2)没有专业的社工督导指导我们的工作

作为一线社工,我们入职的时间不长,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实务工作经验,另外,因为社工在大陆还是一个新兴的职业,我们也缺少相关的参考资料,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没能得到很好的指导。而在东莞市区里面,一线社工都会有专业的香港社工督导指导他们的工作,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与督导一起讨论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凤岗社区社工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社工督导指导我们的工作,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寻求到更多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所有的问题都要依靠自己慢慢地摸索,这样就会影响我们对问题做出更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我们的工作进度,同时也减缓了我们在工作中的成长。正因为我们没有专业的社工督导,所以我们有时在社区里策划活动时会由于得不到专业的意见而影响活动的成效。另外,督导专业的意见和看法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方式,使我们的活动更切合我们服务的目的,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3)整合社区资源的困难

由于我们到凤岗社区开展社会工作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我们对社区里面的资源并不熟悉,这样就会使我们在挖掘社区资源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居委的工作人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社区资源的信息,但这并不能满足我们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自己进一步去熟悉社区的环境以了解社区内的资源。同时,由于社区居民对社工的不了解,所以在整合一些资源上会得不到居民的信任,导致有资源不能用的情况。这个问题可能只是我们在工作前期所遇到的困难,我相信当我们对社区环境熟悉以后,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以上三点是我们对我们工作中所遇到困难的总结,虽然我们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慢慢地克服我们的困难,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同时,作为居委里的新职务的我们也在工作中得到了居委其它部门对我们的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更好地互相协助,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8.社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篇八

所谓医疗资源整合,是指在现代医学模式条件下医院采取行政调控手段(合并、调配等),对人才(群体)、技术和设备实施优化重组,以达到建设和发展专科技术优势、满足医疗需求的目的。众所周知,人才、技术和设备是医院发展的三大要素。在充足的医疗市场下,通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能推进医院全面发展。如何发挥人才、技术和设备三者的最佳综合效益,无疑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医学技术高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为促进医学事业发展、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开创了新局面。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性能的医疗设备推陈出新,高效力的临床诊治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医疗水平进步和医学事业发展。实践证明,医院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必须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技术优势和设备综合效能。因此,医院必须实施人才队伍、专科技术和医疗设备等优化重组,发挥其最佳综合效益?,此即实施医疗资源整合。1 现代医院发展的几个特点

1.1 临床诊疗技术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主流,医学科技尤其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十分活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梯队合理形成;高科技的诊疗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参数日趋成熟;高效能的医疗设备相继问世。性能指标日渐完善。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影像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医学科技得到空前发展,高科技含量大大提高。许多疾病的诊治质量特别是危重急症的救治水平明显提高。预防、医疗和保健综合能力明显加强。高科技临床诊疗技术如基因诊疗技术、器官移植技术、腔镜诊治技术、微创外科诊疗技术、肿瘤的综合治疗技术、激光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等的出现,明显提高了临床诊疗技术的科技含量。为医院实施医疗资源整合打下了基础。1.2 特色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分科越来越细医学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高科技医学人才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关键,也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才队伍的形成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医疗技术是医学科技发展的支撑条件,高效实用技术是实现医疗水平发展的中心内容;医疗设备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高科技医疗设备是医疗技术形成特色和优势、促进医疗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医院全面建设规划必须围绕这3个核心内容制定和落实。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当某项技术或某个专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旧体制已明显制约其发展)时,医院为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往往因地制宜成立技术中心,甚至打破传统的编制限制,设立特色专科,其结果导致临床分科越来越细。常见的有“××病诊疗室”、“××刀治疗科”、“××诊治中心”等等。随着这些特色技术不断地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了医院医疗技术发展新的框架和格局,客观上为医院实施临床整合创造了条件。1.3 多学科开展技术协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学科发展直接推动了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基础医学主要在疑难病症的病因、病理、病程发展与转归的特点与规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临床医学主要在疑难疾病的诊断技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途径、危重急症的救治水平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这些高科技的诊治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效益好和实用性强等特点,但也有成本高、选择性强、配套技术环境和装备要求高等不足。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医院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作。如体部脏器恶性肿瘤患者,诊断过程除临床检查外,还需要影像学、分子生物学、数字减影等多项技术支持,治疗过程则需要放化疗、中西医结合、外科手术、X一刀(或一刀、超声刀、氩氦刀、腔镜和血管内治疗等微创技术)的配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技术合作的必要性日益增强。协作范围越来越广,途径越来越多。2 医疗资源整合的形式和内窖医院根据患者的医疗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发展优势技术,实施医疗资源整合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医疗资源整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蕴含丰富。主要类型有:(1)设立技术协作组。编制体系不变,技术人员根据任务需要II缶时合作完成医疗任务。这种整合形式在医院开展特殊诊疗项目时比较常见,它侧重于实现“人尽其才”。如临床上大器官移植或危急重症的救治等常常采取这种形式。(2)成立独立专科。医院为了适应医疗需求,将与某项技术密切相关的人员和设备集中管理和使用,成立临床各种诊疗中心。形成医院技术特色。这种形式在人员、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有明确的界定,这在前一种形的基础上又保证了“物尽其用”。如肿瘤诊断与治疗、X一刀,一刀、超声刀、氮刀和血管内治疗等技术联合成立肿瘤诊疗中心。(3)组建专科技术中心。在前种形式的基础上,医院对人才队伍、技术力最和医疗设备进行深层次谋划和优化,以科学的理念、合理的机制,使学术群体和先进设备达到高层次的完美结合,形成实力超群的“专科中心”、“研究所”或“院中院”

。这种整合形式的特点是全方位、深层次和多领域,它集中了前面两种形式的优势,弥补了不足,整合效果最好,最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医疗资源整合对医院专科建设的作用首先,资源整合是医疗需求的最佳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需求的定位也随之调整。过去医疗主要追求“廉价医疗”。患者常常在诊疗过程中不得不忍受精神和肉体痛苦;现代医疗崇尚“优越条件、优良技术、优质服务”。医疗需求的改变,要求医院实施医疗资源整合。其次,医疗资源整合是现代医院发展的有效模式。医院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走“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优势”的强院之路”,资源整合正是这种强院思路的具体体现。医疗资源整合集有专长的人才于体,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医疗资源整合还需调集有效的技术方式和医疗设备于一体,打造技术特色明显的优势学科,使其成为医院技术建设的“航母”,为医院全面、持续、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医疗资源整合需要把握的问题医疗资源整合的成败与否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作保障,不能仅限于形式上简单的算术叠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论证、有利的政策、有效的协调和科学的管理。

4.1 扬长避短。切合实际医疗资源整合的关键是要把好选人关和用人关。在选用学科带头人和配备人才梯队时.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考核和选拔,把好人才质量关。在选拔人才过程中要全面了解考核对象的特点,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用人要做到扬长避短,注重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

4.2 政策倾斜,理顺关系合理的政策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医疗资源整合同样需要有利的政策机制做保障。实施医疗资源整合,需要制定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在财力和物力上予以倾斜和支持,激发每个的积极性,同时要理顺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带头人与科员之间、科员与科员之问的关系,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9.社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篇九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资源,是社区范围内可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领域内外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包括可用于社区教育的一切人、财、物的总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将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和利用,形成合力,为发展社区教育服务。

1 当前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教育的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资源的投入还不够到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还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出以下问题。

1.1 社区教育资源匮乏,缺乏本社区自有教育资源

近年来,政府虽然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逐步关注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资金投入也有所加大,但由于社区人口众多,还有许多外来打工人口,导致人均经费并不充足,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学历教育相比,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社区教育的需要,影响了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

即使政府投资的部分设施以及对社区资源的整理开发,也有部分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验收、检查,没真正把社区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1.2 社区教育资源缺乏统一管理,资源比较分散,利用不够充分

社区教育的开展当前还是政府要求下,教育主管部门分管,社区教育办公室落实开展,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基本游离于社区教育之外,难以形成合力,许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1.3 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方面缺乏优势

目前,从事社区教育和资源开发、资源整合工作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大多专兼职相结合,许多人员没有专门编制,往往是抽调有关学校和外单位人员作为社区教师开展工作,导致在管理和考核上缺乏力度,不利于队伍的发展和提高。同时,许多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在理论程度和实际工作经验上都比较缺乏,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实际工作中的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区教育管理水平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发、整合的进程。

1.4 教育师资不足

目前许多社区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社区教育不够专业,教师处于零散、分离的状态,往往是有需求临时请来,和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联系不紧密。教师所执教的类别比较广泛,而不像中小学教师教的那么“专一”,专业化不强,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执教内容偏向于休闲娱乐,缺少技能素质方面的培训,不能适应对社区下岗、失业的中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教师职称集中于中级、初级,高级偏低。

1.5 社区教育缺乏自身扩大教育资源的能力

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社区内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社区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服务,决定了其性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社区开展的教育项目和教育活动、培训、讲座等,基本都是免费的公益活动,难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社区教育本身无能力进一步扩大资源。

2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可能性

面对社区教育资源匮乏,政府投入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如何把社区教育资源全面利用和深入开发,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如何整合,谁来整合,都是社区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设立资源整合的专门机构,由开放大学来承担这一重任,是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2.1 开放大学在推进终身教育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开放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在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放大学的宗旨就是面向广泛人群,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是百姓身边的大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这一理念和社区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教育对象、目的和教育功能各方面和社区教育具有一致性,由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顺理成章。

2.2 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为社区教育资源搭建了整合的平台

开放大学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办学,教育观念、学习对象、培养模式、教育资源全面开放,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教育服务。开放大学通过多年的开放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早在电大期间,就实现了各级电大之间、电大和各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开放大学成立后,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学习网,还通过校企合作整合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优质教育资源,实际上已经为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就能充分满足社区教育的需要,提升社区教育发展的质量和高度。

2.3 开放大学在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为整合提供了条件

开放大学有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成人教育的丰富经验,院、系、教研组也在通过各种教学、学习、交流活动逐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电大在线上有大量的文本、视频、点播资源,开放大讲堂、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现代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支撑,并以此为铺垫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使其更快捷、高效,更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

3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途径

3.1 建立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资源的专门的机构,加强政策保障

首先,要在专门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由开放大学具体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总结全年重点工作,及时检查、了解工作的推进情况。其次,上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要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中,政府还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出台社区教育建设、督促、考核的有关政策文件等。再次,加强经费投入机制的建立。区财政逐年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企事业单位支持相结合,多形式筹措资金,采用政府财政拨一点,企业团体捐一点,学习者个人出一点的模式,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筹措资金。最后,由专门的资源整建部门,负责整合开发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教育资源。

3.2 充分利用社区内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

由开放大学为核心,对社区内的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牢固树立教育资源一体化的观念,打破社区教育中教育行政部门是主体,其他机构部门只是配合的观念,社区内各个学校都要把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推进,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人的全面的终身的发展,社区教育和其他教育都是终身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都是资源整合的主体,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没有主次之分,必须形成合力,为发展学习型社会共同努力。

利用开放大学的网络技术和资源优势,搭建社区教育学习网,创办社区教育电子刊物,开通热线,在社区居民和学校之间搭建桥梁,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3.3 深入开发社区内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

加大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联合。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在职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开放大学进行的校企联合和助力计划,就是满足这一需要。企业和社区教育应该是互为支撑,你中有我,我总有你。

3.4 大力挖掘社区内部的隐性教育资源

无形的教育资源包括社区内部独特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各个社区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活动,可以彼此借鉴利用,这一切作为社区教育的隐性资源对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区文化大讲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环保宣传、社区电影展播、时间银行、爱心银行等等主体活动都作为隐性资源的一部分,营造浓厚的社区教育文化氛围,让社区居民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学习意识和信念。

3.5 整合师资人才资源

社区教育的教师需求量大,专业性强,在拥有传授能力的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开放大学的教师在成人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跟上社区教育的需求,我们可以对开放大学的老师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以他们为基础,扩大师资范围,吸引社区内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入进来,做到“能者为师”。社区内的有专长的退休职工、专家学者、专业人士都可以作为社区教育的师资储备,另外,大学生和志愿者都是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每个人在社区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奉献的快乐,专兼职的社区教师队伍自然形成,开放大学及时提供专业的培训、管理,师资匮乏的问题迎刃而解。

3.6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 创立社区教育类学习载体和平台

利用开放大学原有的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基础,逐步建立社区教育的网络学习平台,建立的社区教育网站或社区教育网页,形成信息网的全面覆盖,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也可以将社区的多种培训、专题讲座、社区活动等内容制作成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线下”和“线上”的共享,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购买、合作、自建的方式整合开拓具有社区文化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及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总之,教师队伍的整合和共享是建设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社区教育资源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开放大学发展到今天,有义务承担这一使命,让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炳坤,丛佩华.中心城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兼论广州市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4):7-11.

[2]泰米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建设问题探索——以广西北海市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9):93-95.

[3]邱柏生.论社区资源类型及其整合方式[J].探索与争鸣,2006(6):33-35.

10.社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篇十

解决社工人才短缺,可从开放教育资源做起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约有社会工作者20万。参照国家18部委最近联合制定的社工专业队伍建设规划,“到,我国拥有200万专业社会工作者”,我国社工尚缺口180万人。(中国新闻网11月27日) 一方面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旺盛――未来几年时间,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城乡老年人、受灾群众和特殊群体(包括青少年、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将是社工的主要“服务阵地”――一方面是社工人才的严重短缺,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人才计划思路,这一问题恐很难解决。 对于社工服务,一些地方近年来加大了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力度,并推出可以解决户口等优惠条件,但总体来说,社会工作的社会地位还不高,对优秀人才并没有多大吸引力。虽然我国政府明确规定,社工专业人才成为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相并列的第六支主体人才,但要转变社会观念,需要时间,更需要社会工作本身的发展。 在笔者看来,改善社区服务,开发社会服务岗位,当下有一个不错的做法是,打破行业界限,依托已有的各种资源,比如社区中的教育资源。目前,在我国地级市(甚至一些县城),几乎都有高职院校或成人教育学校,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生源的持续减少,不少学校面临生源危机,如果能利用好这些学校的资源,向社区辐射,参与社区服务,可以起到多赢的效果。 首先,这些学校资源完全可以向社区免费开放,并针对社区居民群体,开设从学前教育到老年大学的.一系列服务。这解决了社区居民学习、活动无场所、无资源的困惑,也解决了学校资源可能被闲置的问题。 其次,学校对社区的服务可以结合社区图书馆、学习活动室的建设,派出专业教师队伍,招募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这可让教师在社区服务中增加社会阅历,也可让学生在接触社区服务中,改变对社工服务的看法,从而为社会工作培养潜在的专业人才。 对于以上两方面工作,只需要政府进行两方面支持。其一,把学校资源向社区辐射提供服务,作为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一部分,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长效机制。目前,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解决社工人才短缺,是政府部门的一项措施,既然如此,何不把现成的学校资源纳入?从高职院校和成人教育学校看,他们并不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费支持、保障。一些尝试只是点到为止。 其二,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学院。在美国,社区学院是很多高中毕业生和社区居民的选择,这是因为社区学院实行“宽进严出”,其课程向社会开放,同时不同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普通教育)之间、不同学校之间,课程学分实行互认。如果我国也能在目前的高职学院、成人教育机构上发展类似的社区学院,不但可以为高中毕业生提供多元的求学选择,也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以上这些做法,其实不仅对大中城市管用,如果能先在大中城市探索成功,完全可以发展到农村地区,依托当地的职业培训机构,在乡镇建立学习、生活服务点。这种模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政府打破制度壁垒,改变计划思维,尤其是实现各类教育的互通、平等发展。事实上,正是由于我国各类教育存在着流通的障碍,导致教育有高低贵贱,这与劳动的高低贵贱结合,才有对社工这类工作的“误解”,在开放教育服务,让社会共享所有教育资源之后,教育资源被盘后,就业的观念自然也会出现全新的改变。

11.草根社工机构如何才能根深叶茂 篇十一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时间: 2014-08-29 10:40

孙彦川

广东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成立仅6年,却已经从一开始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其中专业社工270人),成为在全国较有影响的青少年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其品牌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现在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品牌影响力„„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启创的执行总监廖焕标。

记者:6年来,你们机构在规模、专业化和影响力提升等方面经历了飞速发展,你们的品牌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廖焕标:从2008年机构成立到2011年是第一阶段,是对品牌建设无意识的阶段。当时我们是集中力量做服务。第二阶段是从2011年到2013年,启创从广州发展到佛山、汶川、中山等其他城市,规模变大,有了相对充裕的费用和人手,我们相应地加强了品牌建设,或者说是宣传工作。第三个阶段是从2013年开始。在这个阶段,各个分支机构开始有专职做品牌、做宣传的人员,开展了诸多能凸显机构使命和价值观的宣传,形成了一些文件和制度指引同事们去开展标准化的品牌建设工作,比如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步骤。从第一个阶段到现在,在做品牌建设时始终注重展现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发生的故事或服务对象的改变,因为这是社工服务中最重要的部分。

记者:不同的组织面临的挑战不同,拥有的资源也不同,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到品牌建设的抓手。启创在品牌建设中的侧重点是什么?你们做的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廖焕标:我们的机构人员很多,服务类型也非常多元,很难完全靠制度规范社工的行为,所以我们侧重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和专业督导树品牌。启创有两个核心价值观,一个是诚信,一个是公义。诚信就是希望大家除了诚实之外,还要守规矩、尊重事实本身,对事不对人,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公义则是强调让大家思考为什么而做。我们的使命是不但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而且还要让服务对象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为公共政策改进提供独到观点。我们主张,整个机构,不管是做医疗的,还是做老年群体的,都只是服务对象的支持者和倡导者,最重要的是社区参与。我们希望社区成为服务对象自己的社区,而不是政府的社区,更不是社工机构的社区。我们致力于让青少年、伤残人士等服务对象明白他们能为社区做些什么、自己希望社区有哪些改善、群体内部有哪些改善;希望他们为社区作贡献,去改善病人群体内的沟通,等等。

记者:量体裁衣地提出愿景、使命、价值观已经不易,使其落地生根就更难。你们是怎样使组织文化落地生根的?你们机构开展品牌建设的目标和理念是否经历过什么变化,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新成立的机构?

廖焕标:愿景、使命、价值观在启创的落地生根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与机构的品牌建设相辅相成。最开始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组织文化,只能不断地去摸索,有些事情做到了也不知道应该去凝练,有的就干脆做不到;有些组织文化方面的东西写出来了,却不那么扎实。后来,我们对组织文化的内容给予了丰富和深化。从2013年7月到现在,我们真正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重新修订了一版文字,算是2.0版。现在刚刚加入启创的这帮年轻人就好比6年前的我们,我们希望他们慢慢理解和接纳,再去走我们的“下一个第一阶段”,用创业的心态去丰富机构的使命和价值观,推出升级版的组织文化。

我们想跟新成立的机构分享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凡事不要太强调世俗的目标,服务就是最好的品牌建设;二是并非一定有钱才能做事,组织内部的人员也不要太担心自己是否够专业,只要真心诚意,就能树起品牌;三是如果预算不足,可以争取服务对象的支持。

记者:社工机构品牌建设最让你们机构受益的地方是什么?

廖焕标:最受益的地方是有了公信力之后,资源开始多元化,基金会和企业都来主动找我们,很多公益爱心人士加入了我们的机构。他们提供的不只是钱,还有理念倡导、合作探索开发服务模式及特色服务等。

记者:你们在机构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好的思路和资源主要来自哪里?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廖焕标:品牌建设自下而上更重要,只有将品牌建设意识内化到每一位同事,品牌才有生命力。当组织的文化和品牌形成了,合作对象会带着资源来,朋友、家人会来做义工,这都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记者:在品牌建设方面,你们机构最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是什么?障碍来自哪里?

廖焕标:我们的很多经验还不是很系统,需要边做边总结,边传播边改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专业的人才能够系统归纳服务对象发出的声音和我们的服务经验,并加以有效的、广泛的传播,比如说开新闻发布会,做某个社区某一类服务对象幸福指数的研究等。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将其形成一种体系,然后去向政府建言献策,去引领同行。我们的这种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方面不仅是钱的问题、人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经验问题。

我们希望有更稳定、更精干的人才队伍。我们经历了从3个人到300人的蓬勃发展,人员流动起初基本没有,但2012年和2013年出现了高峰,约为15%,现在已经保持在13%以下,算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人员流动正常了,第一是方便机构的组织文化建设,第二是有利于人才培育,第三是有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这三方面都是提升机构影响力和推进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

记者:社工机构应该在发展的哪个阶段开始谋划品牌建设?对于社工机构这样的专业性公益组织而言,品牌建设的时机有哪些?

廖焕标:刚成立的时候,要确立自身形象和品牌的发展方向。在快速成长期,要形成相对一致的标准,追求高品质,对于宣传用什么工具、传递什么形象,必须明确方案。要建立多元的宣传途径,要与广告界的人、服务对象、政府部门开展跨团队合作。

12.XX社区双休日社工发言材料 篇十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中开展“千名党员当社工”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XX社区以创卫网格责任单位和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单位为主体,由创卫网格牵头部门国税局牵头,商务局、司法局党组织配合,积极搭建“双休日社工”服务平台,开展了小型、分散、多样、务实的便民、利民特色服务活动,根据居民群众之所需和社工之所能,努力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广大居民提供法律帮助、心理辅导、亲子教育辅导、就业创业扶持等综合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充分发挥了机关党员在服务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社工队伍充实。国税局牵头单位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做好年度“双休日社工”的安排,做好与商务局、司法局党组织的联系协调,社区把“千名党员当社工”活动与创造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争当“双休日社工”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载体和有力抓手,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千名党员当社工”活动,采取个人自愿报名、组织决定的原则,从3个单位中选拔68名热心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党员和需要锻炼的年轻干部组成“双休日社工”队伍,挂钩联系XX社区,于每个周六或周日上午安排2名党员进驻社区 1

开展服务。

二、社工制度到位。一是确保社工到岗到位。3个单位“双休日社工”都能做到按时到达社区,接待居民来访、走访居民家庭、参加创卫巡查时按照规定统一佩戴了“双休日社工”证。二是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做好居民群众来访接待和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不能解答的政策或反映的问题及时与后援组织联系,尽快给予答复。社工在双休日工作中热情接待、仔细倾听居民的有关诉求,耐心细心的发放老年人体检卡、老年证,办理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社保、岗位补贴、居家养老、4050自谋职业社保补贴、弱势群体扶贫帮困、低保边缘户代办、来信来访等。三是详细记录活动情况。社工能与社区干部就双休日社工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探讨,认真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了上门走访、工作和服务联系卡等制度,同时将征集到的民意登记在平湖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双休日社工”活动记录本上,进行梳理汇总,通过“马上办”、“走上门”和“请下来”三种途径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共14件,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活动内容丰富。一是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如国税局局长王新华在接待中遇到新华西村两户居民由于邻里卫生间的污水管的排放发生了矛盾,情绪激动,王局热情接待居民,对双方进行耐心的劝说,使矛盾纠纷得到了缓解;6月30日新华东村27幢居民章某车库门前种一棵枇杷树,物业管理人员在修树中多修剪了几根树枝,501室与管理人员发生了争吵,要求赔偿1500

元,大地物业陈总要求社区帮助联合调解,社区与社工沈来观一起上门调解,主动化解居民中的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社工积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协助社区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司法局局长蔡哲斌,社工孙剑威充分利用政法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资源为居民宣传法制,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上门,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大对社区居民的普法教育力度。还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做到普法到人,人人见面,人人受益。三是广泛开展创卫活动。社工们对区域内反映的民生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反映,如新华东村16幢的餐饮店后门脏乱差,污水堆积,南市桥东面靠XX小学约200米存在树叶、杂草、建筑垃圾清理,XX西村19幢绿化补植,电大弄的改造等,邀请社区民生问题涉及部门城管、工商、市政、环卫、环保、园林等到现场办公,及时把 27个“老大难”民生问题一个个解决,真正做到创卫为民,推动创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工们在接待居民的同时还主动清除小区内的卫生死角,以及对乱停车、乱堆放、乱设摊及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劝导和规范。如商务局副局长张园看到XX东村12幢前树林下的凳子严重破损,主动调换了四个石板凳,方便居民休闲;司法局副局长潘照其在6月9日在开展“双休日社工”中接待居民反映新华西村9幢下水管上有疑是钉螺,立即前去察看,并与疾控中心联系,经疾控中心查看,排除钉螺,给居民了一个放心。社工与居民共同开展了寓教于乐的创卫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人人参与创卫 共建美好XX”文

艺演出,“从今天起做一个创卫热心人”知识讲座,书画比赛等,广泛开展创卫目的意义和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

四、惠民成效显著。XX社区现有80岁以上老人168名,残疾人53名,低保户43人。对这些弱势群体,我们积极发动“双休日社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把他们的家庭情况、联系电话都进行记录以备急用,平时通过走访慰问、电话问候及时了解帮扶者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帮助和解决帮扶者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需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的送到需要关爱的人群。国税局局长王新华走访慰问残疾人沈光耀,拉家常,老人十分欢喜,让残疾老人不再感到孤单和寂寞,同时也让残疾老人更多的了解到了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社工施俊帮助他修电脑,老沈激动的说“有困难找社工”;司法局局长蔡哲斌带着大米、油走访困难家庭王福英,询问她的生活近况,与她亲切交谈。鼓励她继续与病魔作斗争,用坚强的意志力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商务局局长肖建华、办公室主任朱俭走访慰问孤寡老人钱玉英,检查了电线的老化安全,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更加进一步了解了孤寡老人的生活与困难,帮助她解决实际问题,社工一番暖暖的话语使老人深受感动,让老人更深地感受到了社工对孤寡老人的真挚情意;司法局副局长沈永锦走访慰问社区50年党龄老党员陶菊生,吴文宝夫妇,感谢他们为社区建设服务;国税局社工韩伟忠、史哲明走访了离休干部方绍泉,对离休干部曾经为党的事业流过血、立过功,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前辈的

表示关怀和敬意;社工艾飞斌、周艳婷走访了XX东村1幢2单元402室省劳模李翠英,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生活、身体状况和生活起居情况,劳模勉励青年努力工作,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

上一篇:我和孩子的成长故事下一篇:谢家湾小学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