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精选8篇)
1.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篇一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使之符合管理及市场的需要,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范围
1.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2.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3.检测仪器管理;
4.原材料质量管理;
5.制造前后质量复查;
6.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7.产成品质量管理;
8.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9.产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检验;
10.产品质量确认;
11.质量异常分析改善。第三条 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见《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规定》。
二.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第四条 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包括:
1.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2.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3.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第五条 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制订
1.质量标准
生产经理会同质量管理部、生产部、销售部、技术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客户需求、本身制造能力以及原材料供应商水准,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填制“质量标准检验及规范制(修)订表”一式两份,报总经理批准后,质量管理部一份,技术部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2.质量检验规范
生产经理会同质量管理部、生产部、销售部、技术部及有关人员,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将检查项目规格、质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填注于“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制(修)订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并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凭此执行。
第六条 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
1.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若因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制造过程改善、市场需要以及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时,可予以修订。
2.生产经理及生产管理部每年年底前至少组织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质量实绩会同有关部门检查各规格的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予以修订。
3.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生产经理及生产管理部应填“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制(修)订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报总经理批示后,方可凭此执行。
三、检测仪器管理 第七条 检测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1.周期设定
计量室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2.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
计量室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器校正计划实施表”、“仪器维护计划实施表”作为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第八条 校正计划的实施
1.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校正计划”进行日常校正、精度校正工作,井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内,跟随计量器具或仪器。
2.仪器外部协作校正:有关精密仪器每年应定期由使用单位通过质量管理部申请委托校正,并填写“仪器外校申请单”报总经理进行审批,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第九条 仪器使用与保养
1.仪器使用
(1)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检验规范”内的操作步骤操作,检验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
(2)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经主管核准者例外)。
(3)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的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使用与操作应予以纠正。
(4)各生产单位使用的仪器设备(如量规)统一由计量室定期校正与保养,由质量管理组不定期抽检。
2.仪器保养
(1)计量管理人员应依据“维护计划”进行保养工作,并将结果记于“仪器维护保养记录”内。
(2)仪器外部协作修理:仪器故障,保养人员基于设备、技术能力不足时,保养人员应填立“外协维修申请单”并呈总经理核准后办理外部协作修理。
四、原材料质量管理 第十条 原材料质量检验(钢材)
1.原材料购人时,采购部门及仓库管理应依据《原材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收料,开立“原材料到货检验通知单”,通知质量管理工程人员检验,质量检验人员应于接到单据一日内,依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单”。
2.“检验报告单”一式四联。
一联送采购部门,凭此单据办理入库及入账相关手续;
二联下料车间及原材料仓库管理;
三联质管部留存。质管部每次把检验结果记录于“供应商质量记录表”上,并每月将原材料品名、规格、类别的统计结果送采购部门,作为选择供应厂商的参考资料。
五、制造前质量条件确认 第十一条 新产品质量条件的确认
新产品订单接收前,销售部组织生产、技术、质量部门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开发评审。
1.“新产品开开发评审”内容
(1)产品规格类别的是否符合公司制造规范,设备能力是否满足制造要求。
(2)质量要求是否明确,是否符合本公司的质量规范,如有特殊质量要求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先确认再确定计划及生产周期。
(3)包装方式是否符合本公司的包装规范,客户要求特殊包装方式可召接受,外销订单的运货标志及侧面标志是否明确表示。
(4)是否使用特殊的原材料,及原材料库存情况。
2.“新产品开开发评审”后的处理
(1)新开发产品评审中,特殊物理、化学性质或尺寸外观要求的通知单应转交技术部,并告知现有生产条件,技术部若确认其质量要求超出制造能力时,应分析原因后,填写“新产品开开发评审单”由销售部向客户说明。
(2)新开发产品若质量标准尚未制定时,应将“制造通知单”交技术部拟定加工条件及暂行质量标准,作为制造部门生产及质量管理依据。
第十二条 生产前制造及质量标准复核
1.生产部门接到技术部下达的“制造规范”后,须由技术主任核查确认下列事项后方可进行生产:
(1)该制品是否订有“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作为质量标准判定的依据。
(2)是否订有“标准操作规范”及“加工方法”。
2.生产部门确认无误后于“制造规范”上签认,作为生产的依据。
六、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1.质检部门对制造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题,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2.在制品质量检验依制造过程区分,由操作者自检,质量管理部负责抽检,包括:
(1)下料--重量的监督抽检,材料技术标准与客户要求符合性验证;
(2)锻造--锻造过程质量抽检和验证,防止批量不合格产生;
(3)热处理--金相硬度等内在质量满足或符合客户要求,监督和验证其均匀性;
(4)精整--监督检查车边及抛丸质量,确保毛坯外观满足客户要求。
(5)机加工--在员工执行三检的基础上,抽检和监督员工的加工质量,并在机加工产品发货前对加工件进行终检检验。
3.生产单位在制造过程中负责生产质量的自我管控及质量意识的宣传培养:
(1)各单位负责人属于生产质量第一负责人。
(2)各生产班组长及操作人员属于生产质量直接负责人。
4.各部门在制造过程中发现异常时,应立即追查原因,处理后就异常原因、处理过程及改善对策等开立“不合格品处置单”经(副)经理指示后送质量管理部,责任判定后送有关部门会签再质管部存档。
5.质检人员于抽验中发现异常时,应报部门主管处理并开立“不合格品处置单”经(副)经理核签后送有关部门处理。
6.各生产部门自主检查及顺次点检发生质量异常时,如属其他部门所发生者应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7.制造过程中间半成品移转,如发现异常时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第十四条 制造过程自主检查
1.制造过程中每一位作业人员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检,遇质量异常时应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主任或组长,并开立“异常处理单”,填列异常说明、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送质量管理部门判定异常原因及责任发生部门后,依实际需要交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办公室拟定责任归属及奖惩。
2.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部属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各制造过程的质量,一旦发现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3.制造过程自主检查的规定依《制造过程自检施行办法》实施。
七、产成品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 产成品质量检验
产成品检验人员应依“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迅速处理以确保产成品质量。完成后转给包装组进行实施包装。第十六条 出货检验
精坯产品包装及标示质量由包装组负责,质检部门依检验标准进行抽检检验,验证各项包装记录的真实和完整。
包装组每日将打字标示档案记录复印并报备质检部备存。
根据质量与包装检验结果填报“检验记录”,办理入库手续进行入库。
八、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第十七条 原材料质量异常及反应
1.原材料进厂检验,在各项检验项目中,只要有一项以上异常时,无论其检验结果被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检验部门的主管均须在说明栏内加以说明,并依据“材料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2.对于检验异常的原材料经质量主管核准使用时,质量管理部应依“不合格评审单”送技术经理批准,生产管理人员安排生产时通知现场注意使用,并由现场主管填报使用状况、成本影响及意见,报总经理批示后送采购部门与供应厂商交涉。第十八条 在制品与产成品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1.在制品与产成品在各项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有异常时,应提报“异常处理单”,并应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质量异常情况,以便迅速采取措施,处理解决,以确保质量。
2.生产部门在制造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追查原因外,不良品当即剔除,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一制造过程。第十九条 制造过程质量异常反应
生产部门在制造过程自主检查中发现供料部门供应在制品质量不合格时,报质量管理部,由质管部人员召集收料部门及供料部门人员共同检查料品异常项目、数量并拟定处理对策及追查责任归属部门(或个人)并报经理批示后,第一联送质量经理,第二联送生产管理组做生产安排及调度,第三联质量管理部依批示办理,第四联送采购部门。
九、产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检查 第二十条 产成品库存管理
1.物流发货部门负责对库存产品的保管,防止库存条件及防护不当造成产品锈蚀。
2.物流发货部门负责对库存产品发出前的外观检查,并通知终检进行确认,如需返工返修及标示改动等问题,经“返工审批单”审批后交包装组实施。
3.库存产品发出前物流部门负责通知终检人员进行状态及质量确认,质量管理部门对于库存产成品应抽检,对复检不合格的批号,超过现要求管理范围时,通过不合格审批处理方式,报质量经理批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第二十一条 检验报告出具
1.客户要求提供产品检验报告的,由物流发货人员提前填写“发货通知单”,登记发货批次转交质检部资料管理员。
2.质量管理部资料管理员收到“发货通知单”后,书面通知热处理质检,提供相关检验样块。
3.资料管理员查阅和准备相关检验资料完成后,经质管部负责人复核签字后加盖产品检验专用章后,于当日内随车发出转交客户。
4.为客户携带的相关检验资料要求做好相关复印件或备份,以实现完整的质量信息追溯。
十、产品质量异常确认 第二十二条 质量异议接收
1.质量异议的接收由销售部统一归口管理。
2.销售部接收后负责建档并转达质量部、相关部门及各生产单位。
第二十三条 质量异议的处理
1.质管部及质量小组作为质量处理的直接负责部门。
2.质量部负责质量异议的调查处理及按期回复。
3.重大质量问题,根据质量异议情况质量小组组织分析问题原因及预防对策,并限期由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第二十四条 质量确认处理期限及追踪
1.处理期限
质量管理部接收到客户质量异议后,应于三日内回复客户,特殊情况需要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或按照客户书面要求进行回复。
2.质量确认追踪
质量管理部人员对于无法完成答复和回函的,应组织质量管理小组进行确认相关处理方式,并作出回函。
3.质量确认的结案
质量管理部给客户回函经销售部转发给客户后,应由业务人员进行跟踪和确认,以确认回函及双方异议的问题点知否达成一致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确认的,双方约定进行进一步磋商。
4.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异议的登记和备案,对质量异议情况进行登记,并对完成和关闭的异议事项进行关闭处理。
十一、质量异常分析改善
第二十五条 制造过程质量异常改善
“异常处理单”及“不合格评审单”经经理批示列入改善者,由质量管理部登记交由改善执行部门依“异常处理单”所拟的改善对策切实执行,并定期提出报告,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改善结果。
第二十六条 质量异常统计分析
1.质量管理部每日将生产过程抽查记录异常规格、项目及数量,汇总、编制“不合格品日报表”送生产经理核准后,送生产部以使了解每日质量异常情况,拟订改善措施。
2.质量管理部每周依据每日抽检编制的“不合格品日报表”将异常项目汇总、编制形成“月度质量报告”送质量经理、生产部并由质量经理召集各单位针对主要异常项目进行检查,查明发生原因,拟订改善措施。
3.每根据客户反馈、客户退货、客户索赔、过程废品等信息形成“质量报告”会同生产管理部等部门进行深入分析和改善。第二十七条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为培养基层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以促进自我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士气及质量意识,以团队精神促使产品质量的改善,公司各部门应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xxxxxx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部
2015年5月1日
2.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篇二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东北地区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编制床位2249张,年门急诊量近250万人次,拥有51间手术间,年完成手术4万余台次。医院一直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技术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实行优质服务[1]。外科手术是整个医疗业务中风险最高的环节,涉及临床手术科室、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和供应室等临床辅助科室。我院将围手术期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并与先进的闭环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了手术服务的内在品质,提升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1 我院围手术期闭环管理的特点
闭环管理模式是指在整个医疗诊治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医嘱下达、抄转、核对、执行、执行结果进行全面的实时监督与反馈,形成一个医嘱的闭环链路,对医嘱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可追溯管理[2,3]。
我院重点建设了手术申请、手术室排班管理、麻醉排班、麻醉监护、血库管理、供应室器械管理、病人转运、术中病理和手术智能显示与呼叫等系统,实现了患者的手术信息全面共享。同时结合闭环管理理念,对现有的手术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造,使手术室和相关科室紧密衔接、密切配合,手术相关工作得以科学、安全、高效地运行[4]。我院围手术期全业务流程闭环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
(1)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由事后监督模式向事前预防为主的模式转变,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采取补救措施,降低医疗风险。
(2)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按照工作责任人、时间、工作顺序、系统记录所有的操作痕迹,实现责任全程可追溯。
(3)建立和完善管理手段,以数据作为绩效监控支撑,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搭配,缩短中间环节,科室间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4)采用“过程化管理”和“结果化管理”双结合方式。一切管理都通过流程化落实,而流程化的结果,则通过结果化管理进一步实现查询、统计、分析。
2 围手术期闭环管理体系
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患者基本康复为止[5],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3个时间段。我院对围手术期3个时间段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设置关键业务点,形成围手术期的6大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围手术期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见图1。
2.1 手术安排闭环管理
利用手术安排管理系统,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实现手术安排工作的闭环管理[6],见图2。
术者提交手术申请 ;各手术科室总住院医师于当日上午11时前,排定本科室次日预定手术台次,符合要求的申请由科主任审核确认 ;手术室于13时前对全院次日手术进行排台,分配术间,对台次进行微调 ;手术室护士长于14时前根据各术间分配的手术类型和数量,为各术间分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 ;麻醉科总住院医师于15时前根据各术间手术数量和麻醉类型,为各术间分配麻醉医师。当天15时完成次日手术的所有安排工作,临床手术科室、手术室、麻醉科、血库、病理科、供应室、医务部等相关科室人员均可联网获取排班表,以便准备次日手术相关工作。
2.2 病人转运闭环管理
利用闭环管理理念,对原有病人转运流程进行了重组,重新明确了各环节职责,构建了病人转运管理系统,见图3。
根据手术排班系统生成的病人转运通知单,护工按照术间护士的要求,到病房接指定病人,病房护士在转运系统中填写该病人生命体征、术中带药等情况,双方确认信息无误,扫描护工胸卡条码,记录转运人 ;护工将患者运送至术间,术间护士核对患者相关情况,确认无误后,对病房护士填写转运信息作接收确认 ;手术结束后,由术间护士在转运系统中填写病人生命体证、术中带药等情况,运送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PACU护士核对患者情况,双方确认无误后,对术间护士填写的转运信息作接收确认 ;麻醉恢复结束后,由PACU护士在转运系统中填写病人生命体证、术中带药等情况,扫描转运护工胸卡条码,记录转运人 ;护工将患者送回病房,病房护士核对患者相关情况,确认无误后,对PACU护士填写转运信息作接收确认。转运工作的职责和分工明确,病人由相关负责人员的区域离开,相关负责人员填写相关信息,病人到达下一负责区域,下一负责区域相关人员负责对上一环节所填写信息与病人实际情况进行复核,同时记录各环节的负责人、操作时间、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病人转运工作的万无一失。
2.3 术中输血闭环管理
通过手术系统与血库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术中输血闭环管理,见图4。
术者根据次日手术安排情况,结合病人实际病情,提交手术备血申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血液制品类型、备血数量、交叉配血实验等备血信息 ;病房护士执行医师医嘱,给患者采血,将标本与备血申请送到血库 ;血库根据备血申请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将相应数量的血液制品与患者信息进行配对绑定 ;手术进行中,术者或者麻醉医师下达取血申请单 ;输血科根据取血单,发放已经交叉配血完成的血液制品 ;术间护士为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同时在手术系统中填写术中输血记录,包括血液制品类型、输血开始时间、输血数量、输血结束时间、操作人、有无不良反应等 ;血液制品输注完成后,血袋统一送回血库,进行回收确认,以备安全核查,血袋回收系统对未及时送回的血袋进行标记,根据发放记录查找相关责任人[7];手术结束后48 h内,术者对患者术中用血进行科学的评价,全面保障手术用血的安全。
2.4 手术器械闭环管理
将器械清点系统和供应室系统相结合,利用条码技术,实现手术器械全程闭环管理,见图5。
手术室根据手术安排情况通过器械清点系统申请手术器械包 ;供应室根据手术室申请的器械包类型数量,形成器械包发放单,将器械包送到手术室 ;手术室通过逐一扫描器械包条码,当面与供应室确认器械类型数量是否与发放单一致;手术开始前,扫描器械包条码,将器械包信息与手术患者信息绑定,实现可追溯,同时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配合清点器械包内明细信息,将每种器械的数量记录在系统中,系统可自动判定是否与标准数量一致 ;对手术过程中,新增加的器械包或者单个器械,器械护士可以追加记录,将每一种增加的器械名称与数量记录在系统中 ;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配合进行术后器械清点,记录各种器械术后数量,系统自动判断术后器械数量是否等于术前器械数量与术中新增器械数量之和,不一致情况给予报警;供应室对手术器械进行回收、清洗、高温灭菌、封装打包。手术器械的闭环管理保证了手术器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有效保障了手术质量[8]。
2.5 麻醉闭环管理
通过对麻醉流程的优化,利用麻醉系统、手术排班、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实现了麻醉工作的闭环管理,见图6。
麻醉科总住院医师于当日15时前,根据各术间手术数量、麻醉医师基本情况及麻醉类型,为各术间分配麻醉医师。麻醉医师于15时后可查询自己次日所负责手术信息,提前通过EMR了解手术患者的病历、各项检查等信息,到病房当面详细检查患者情况,在病房通过EMR填写术前访视单;麻醉开始前,扫描患者腕带,核实确认患者身份 ;启动麻醉监护系统,自动监控患者生命体征信息,记录患者术中用药、输液、输血及术中全部相关事件信息,麻醉结束后,提交麻醉记录单到EMR中 ;麻醉医师在EMR中,记录患者在PACU阶段的生命体征、输液信息等 ;术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随访 , 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做适当处理,通过EMR填写术后随访单。
2.6 手术进程闭环管理
在围手术期相关业务实现闭环管理的基础上,对散落在各个环节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组织,有效加工提取,形成手术进程闭环管理,见图7。包括患者入室、麻醉开始、手术开始、手术结束、麻醉结束、患者离室、PACU恢复、手术完成等手术关键点的时间和操作者,为提高医院管理和患者服务水平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9]。
医院领导可通过手术进程管理系统,实时了解到每台手术的患者信息、术者、手术基本信息、时间进度等具体情况,也可以了解到整个手术室的开台率、各术间手术分配情况、各台手术间间隔等运行情况。医务部门可监控每台手术的各项关键业务点,与科室绩效考核、手术台次分配挂钩,通过详实的数据,实现对手术室的科学管理。
3 应用体会
通过对手术相关业务的闭环管理和流程优化重组,对围手术期全部业务关键点进行记录、核查,手术信息全程可追踪,医疗责任全程可追溯,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水平[10]。手术间利用率提升了15% 以上,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达到95% 以上,手术器械差错率为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大幅度提升,工作配合更加密切,医患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患者家属等候区秩序有了大幅改善,提升了手术服务的内在品质,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我院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手术业务流程,设置关键业务接点,实现了围手术期医疗业务的闭环管理,促进了医疗质量控制模式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事前预防为主的转变。医疗信息的高度共享,实现了手术全程责任可追溯、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3.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篇三
2009年秒针系统推出中国首个iGRP(互联网毛评点)体系,把电视广告评估的方法引入互联网,现在这一广告评估体系已经获得广告行业的广泛认同,超过70%的品牌广告主正在使用这一体系对互联网广告效果进行评估。随着互联网广告占据广告主预算的份额不断增大,对互联网广告投放、优化、评估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对互联网广告的投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更需要一个技术成熟、公正、中立的第三方广告管理系统。
秒针系统本次发布的Miaozhen Adserving实现了不同形式广告跨互联网媒体投放的频次控制、时段和地域定向控制、创意轮播、创意优化等功能,并能支持图片、视频贴片、富媒体等主流广告形式。更为关键的是,该系统投放管理和评估监测相结合的模式,更有效减少互联网媒体修改、移动、合并监测代码等环节,以及这些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所带来的投放损失,极大的提高广告主实时利用数据优化媒体投放的效率,为广告主提升在互联网媒体投放上的ROI。
宝洁和欧莱雅作为全球领先的广告主,最早在去年9月份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一系统,并成功跨网站媒体实现动态调整排期、创意轮播、创意优化、跨媒体频次控制。在实际投放中,有效解决了以往先投放后评估、无法实时优化、投放和评估相脱节、过多人为干预给数据作弊带来可能等问题。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广告也一直维持高速增长。艾瑞数据显示,预计2013年中国互联网展示类广告将达到369亿元。宝洁CEO雷富礼(A.G. LAFLEY)近期也表示,宝洁将会上调在数字媒体上广告投放的比例,占到总营销预算的25%-35%,而在大多数地区,这一比例接近上限。这就对优质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也使得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质视频资源的价格水涨船高,如何进一步提高投放效率,提升库存利用率,并有效减少异常流量所造成的损失,成为广告优化的重点。
4.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篇四
战略通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价,包含三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组成部分,这样一个战略实施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流程问题。所以,不管战略也好还是流程也罢,两者本质上不仅并不矛盾,而且同样重要。当我们客观审视企业的工作时,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在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正确的做事上,而一旦企业处于战略实施状态时,组织的整个大的动作又都是在全力构建这样一个宏伟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需要站在一个战略实施的高度去看待流程的问题。企业进行全流程管理的十个完整步骤,旨在帮助管理者找到一条实现流程管理的有效途径,把握好其中的关键点,从而将流程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的价值最大化。具体参见下图:
一、识别环境
环境是实施企业全流程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包括内外两个方面。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流程管理策略。
主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战略、业务结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规章制度、表单报表、信息化程度、管理文化、团队成熟度等等。在一个企业里,如果这些因素没有清晰的标准,或者模凌两可似是而非,则存在一个流程驱动内部因素规范升级的过程,如果这些因素有章可循,那么流程管理的基础工作就会比较扎实,起点也会比较高。
主要的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政策监管、技术进步、市场环境、市场驱动、替代、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上述这些因素如果对企业发展造成的挑战较大或较突出,则存在一个改变组织或业务模式,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流程管理可以结合组织或业务模式的调整进行,不必全面展开。如果上述因素短期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有限或挑战不大,企业完全有能力接受这些挑战,流程管理就可以更全面一些,至少通过理顺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化解内部冲突,提高员工满意度等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善。
二、明确目标
任何管理工作都是为特定目标和特定对象服务的,流程管理也不例外。简单讲,流程管理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另一个则是加强组织控制力。这两个目标在实际执行上也并不矛盾,不能因为强调效率而失去控制权,同样也不能因为一味强调控制而影响效率,企业这个组织体正是在这种看似矛盾的激励和约束框架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流程的服务对象可以是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级,比如高层、中层和基层,也可能针对某个部门或系统,比如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营销系统等。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流程层次划分的展开程度,比如服务对象是高层,则流程细分到二级即可,服务对象是中层,则流程一般需要细化到三级或四级,针对某个部门或系统的流程层次甚至会细化到五级、六级甚至更多。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流程管理并不是越细越好。众所周知,管理是有成本的,任何的管理动作都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到公司的成本开支,这也会大大影响流程管理工作的深化程度。近些年来,我们发现,在管理实践中大多数的流程管理工作的目标都会跟战略、集团管控、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风险管理等管理主题结合起来。脱胎于内控和风险管理的流程管理体系,在脉络上更加清晰和完善,无论是在流程结构、流程表达、涉及制度和表单等方面,都更有利于企业的理解、接受、推动和实施,更何况这套流程体系(控制活动)本身就是为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提供服务,同时还兼顾了资产安全性、决策有效性、活动合规性等多个方面,体系在业内的实践效果明显要优于其他体系。
基于全流程管理对于流程体系建设要求的严谨性、系统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所以在这里我们优先推荐基于内控或风险管理的流程管理体系,但在应用上需要结合流程管理自身的特点加以修正。
三、确立理念
流程管理与职能管理最大的区别就在理念上。
流程管理意味着要建立服务客户的理念,而职能管理更多强调的是等级和规则。这是管理的一般规律,不管你怎么去强调服务的功能,只要你的组织是职能制的组织,你就脱离不了这个一般规律。然而,流程管理却不同,流程管理倡导组织的扁平化,尤其是在微信、微博、移动通信等新型沟通工具推出以后,组织的扁平化在技术上已没有任何障碍,每一个流程都可以是一个小生态,每一个流程都可以是一个自组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这样在一个个活动的沟通协调的细节中发挥着相得益彰的作用。
服务客户的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服务外部客户,也就是采购我们产品和服务的那批人,这好理解,也天经地义,毕竟客户是上帝。而另一个则是服务内部客户,也就是需要我们提供支持和输出成果的那批人,无论你等级高低,你都要像服务外部客户那样,精心细致的服务好你下一个环节的每个人,因为他们也是你的客户,你提供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效率和效果,你的一个漫不经心或别有用心都会造成下一个环节的拖沓或失效。
四、搭建架构
搭建流程架构和设计流程目录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如此重要,因为它是整个流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设计好了流程大厦就会美丽动人,设计不好流程大厦虽然不会轻易轰然倒塌,但也同样会因为丑陋而让管理层和参与者失去兴趣。
一个涵盖全流程的流程架构包含三个方面,服务三个领域:第一个方面是战略发展类流程,主要服务于公司董事会和社会,第二个方面是核心业务类流程,主要服务市场和客户,第三个方面是经营管理流程,主要服务于核心业务和经营层。三大类流程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公司的形成和业务的发展,他们是公司的神经血脉,在公司内静静流淌,支配着各个功能主体的运动,使得公司这个法人像一个自然人一样矗立于世间而不倒。
在上述全流程架构的基础上梳理和设计流程目录就显得比较容易。这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是,虽然流程架构和流程目录拥有通用性的一般格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要尽可能的与企业特点和行业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核心业务层面,更多要以业内人员熟悉的方式和规则进行命名,这样设计出来的流程目录才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才更具生命力。如下图所示:
五、描述现状
流程架构和流程目录确定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细致入微的了解各个流程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
简单来理解,流程就是什么人依据什么前提,输入什么资源,提供什么活动,以及输出什么成果的连续过程,并通过系列活动组合,实现特定管理目标。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企业进行流程现状描述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模板式、资料式、访谈式、问卷式。
六、透视流程
简单理解,流程透视就是画流程图,就是让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业务过程显性化。
绘制流程图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主要是OFFICE软件和流程专用软件,目前广为接受或者实现效果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VISIO工具。流程图绘制的基本技巧如下所述:
从一个高层次的流程开始,如有必要,到下一层次的流程,弄清流程间的关系。确定每个流程的开始和结束(保持重点)。为每一项活动标明负责的岗位。
确定关键输入和输出(表单、文件等文档)。采用标准的流程图符号。
在过程中或在每一子流程的结束确认流程和技术改进机会。详细程度应达到足以识别无效率的活动。
……
七、聚焦重点
如果泛泛的去做一些撒胡椒的事,管理是很难抓住重点的,流程管理也是这样。即使是进行全流程管理,也要在过程中明确一些管理的侧重点,并且在过程中不断检验,提出更有价值的管理层议题,甚至董事会议题。很显然,一些问题在日常的讨论和沟通中就解决掉了,而一些问题必须交给公司的管理层决议,而那些提交给公司管理层甚至董事会决议的事项恰恰就是我们聚焦的重点。
在推进流程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与管理层探讨这样一个主题,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要淡化画流程图,而是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到审视业务现状,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实施效果上来,从而将短期内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有效提炼出来,非常有利的促进了在机制上研究和制定各项管理改进措施。
八、优化流程
科班理解流程优化的方法很多,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就是规范化,就是把以往那些存在于口头上的活动组合加以规范和显性化,为这类活动找到公司内部的法定依据。
第二层是表单化或者成果化,无论是一个活动步骤,还是一个完整流程,都必须有输入有输出,并且通过不断提高输出标准,从而逐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层是信息化,在这个注重数据活动的时代,各项管理工作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积累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做出改善管理工作的实际动作。这似乎也有通过大数据实现企业管理的影子,虽然大数据究竟对企业管理和业务模式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决定性改善,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企业组织拥抱大数据的制约,我们完全可以从点滴做起,当大数据与企业管理真正结合之际,我们才不至于因为完全没有准备而彻底失去节奏。
九、发布手册
新的流程确定出来以后,需要进一步明确流程负责人,如果管理变革推动力度大的话,甚至可以直接改变管理当局的层级结构,而用流程负责人加以取代传统的职能层级,任命一批流程经理或者流程总监,从而强化流程管理的地位和价值。企业的一把手和管理层需要召开流程发布大会,正式颁布新的流程手册。新流程手册的颁布意味着流程设计工作的基本结束,而标志着流程实施工作才刚刚开始。
为了保证初期文件的动态调整,一般会推出半年到一年时间的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所有的文件都可以进行调整,但前提是问题导向和业务导向,而禁止针对文件本身。
十、塑造文化
企业引进任何的管理方法或工具,对于内部人员来讲都是新事物,如果想落地生根,必须与公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确定启动流程管理工作的伊始,就标志着流程这个工具,这种思想方法,开始在企业这个组织机体内进行根植,植入的好就会生根发芽,植入的不好同样也会枯萎死亡。另外,我们提出流程与文化的结合,并不意味着对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根本动摇,而是要让流程的思想、方法、政策等融入管理实际工作当中去。
5.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篇五
食堂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食堂管理,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卫生、整洁的就餐环境,吃上放心饭、健康饭,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食堂主管部门、食堂工作人员、在食堂就餐的员工。
第三条
办公室对食堂进行管理,接受并处理公司就餐职工的投诉,接受督查。
第二章
食堂工作管理制度
第四条
食堂的配置、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与餐具的卫生要求以及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都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
第五条
食堂布局合理,设专用的交通通道和出入口,设置有洗涤、消毒、更衣、通风、冷藏、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入口必须设置洗手装置。
第六条
食堂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该职业,出现不适合食堂工作的情况,解除聘用。食堂必须建立健康档案。
第七条
从业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洗净双手后方可进入操作间,外出不得穿工作服。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工作间。
第八条
随时保持室内卫生,操作台、各种物表及地面,每日必须进行常规清洁,必要时用消毒液消毒,有污染时立即消毒。
第九条
操作间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装置,紫外线灯应分布均匀。每天上班前后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
第十条
餐具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工作程序。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餐具立即放入消毒保洁柜内。
第十一条
食品加工必须做到清洁、无毒、严格执行“四分开”。必须注意凉菜加工环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十二条
食堂管理实行“主管负责制”,即由食堂主管对本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状况、就餐环境、员工配备及服务等全面负责,并对发生的问题承担相应责任。由公司办公室专人负责监督落实。
第十三条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为就餐员工及时提供健康可口的一日三餐。
第十四条
食堂采购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适宜,合理安排好每天的用餐量,不造成菜肴变质、浪费或者分量不够。
第十五条
食堂一天三餐,式样品种要变化多样,每天蔬菜、鱼肉、瓜果必须新鲜、洁净、无污染、无变质、无发霉,过夜变质食物严禁使用。
第十六条
烹调菜肴时,肉鱼豆类菜肴做到烧熟煮透,隔餐菜应回锅烧透。食物不油腻,味精等尽量降低使用量。
第十七条
厨房操作间内的设备、设施与用具等应实行“定置管理”,做到摆放整齐有序,无油腻、无灰尘、无蜘蛛网,地面做到无污水、无杂物。
第十八条
餐厅要清洁、卫生、通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定期开展消灭蚊子、苍蝇工作,应采用防蝇门帘、纱窗、电子灭蚊器、灭蝇纸、灭蝇拍、定时喷洒药剂、实行垃圾袋装等各种防护措施,将餐厅蝇蚊污染减低到最低限度,做到无苍蝇、无蟑螂、无飞虫叮咬。
第十九条
餐椅表面无油渍、摆放整齐,经常清洗;地面每天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大检查一次,保持清洁,玻璃门窗、扶手干净,地面干净、无烟蒂。
第二十条
餐具使用后清洗干净,不能有洗涤用品残留,每天消毒二次,未经消毒不得使用;消毒后的餐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中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第二十一条
采购员凭发票、验收单、填写费用报销表,经会计审核、办公室后勤专员签字,到财务部由财务部审核同意报销,报董事长批准。每月所有支出明细应在月底公示,让所有员工了解具体花费项目。
第二十二条
发现采购员弄虚作假、假公济私,一经查实,从严惩处。财务部、办公室要经常检查验收采购和仓库工作。
第三章
就餐管理
第二十三条
在职工食堂搭伙的所有员工,就一餐者公司补贴100元,就三餐者公司补贴300元。超出餐费补贴标准后的其它费用,由员工摊销,在每月工资中扣除。
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来客需在职工食堂搭伙的,3人(含)以下就餐,提前2小时向办公室后勤专员申请,3人以上必须提前半天申请。办公室受理搭伙申请,并负责通知食堂工作人员。
第二十五条
公司各部门正式员工均可要求食堂准备客餐,若是个人名义请客,提前三小时通知办公室后勤专员,提供具体就餐时间、人数、就餐标准等,以便及时让食堂准备好相关物资,费用方面只收取成本价,可现结也可后期在个人工资中扣除(签字确认);若因公事需准备客餐,部门负责人提前三小时通知办公室后勤专员,提供具体就餐时间、人数、就餐标准等,以便及时让食堂准备好相关物资,就餐后经办人签字确认,相关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二十九条
职工要文明就餐,打菜适量,遇有来客时尽量少打,避免出现菜肴不够的现象。
第三十条
食堂内不得随地吐痰,食物乱堆乱放,乱扔纸屑、垃圾,不得大声喧哗。
食堂卫生制度及卫生标准规定
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每个食堂得以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了给就餐者提供一个清洁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本餐厅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就餐餐厅内卫生管理:
(一)就餐大厅整洁明亮,餐桌上无灰尘,地板无垃圾,凳子无脏水、灰尘等。地板要求明亮干净无水渍,清洁工对大厅的地板要及时清扫、拖洗2-3次,对餐桌要随时清理,保证就餐大厅整洁卫生,空气清新,无异味。
(二)桌椅、物品、设备洁净、无污垢、无油腻、定放位置。
(三)食堂周边无杂物、垃圾、食堂外围排水沟无污物、垃圾,污水排放畅通,地面无积水、无杂物、无残渣;每天最少清扫1-2次,保证室外整洁干净。
(四)大厅窗户要求每周至少擦拭一次,玻璃上无灰尘、无痕迹,保持清洁明亮。
(五)就餐大厅四周墙壁、天花板门窗、墙面、排风扇、照明灯具、吊扇保持干净、无尘土及蜘蛛网,每周至少打扫一次。
(六)就餐大厅要有灭蝇、灭蚊、防毒、防鼠等设施,对大厅环境每半年进行1-2次全面消毒。做到无蝇、无属、无污水沉积、泔水桶洁净并加盖并及时处理。
(七)洗手间长期清扫冲洗,保证洗手间无臭味,要求每月消毒一次。
(八)抹布、墩布洗净,定位悬挂,无异味。
二、操作间卫生管理:
(一)厨房应有良好的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尤以排水系统最重要。厨房烹调食物时,材料需要清水洗涤,厨房清理更需要用水洗涤,用过的污水,必须迅速排除,否则会使厨房泥泞不堪。
(二)地面、天花板、墙壁门窗应坚固美观,所有孔洞缝隙应予填实密封,并保持整洁,以免蟑螂、老鼠隐身躲藏或出入。
(三)应装置抽油烟机。抽油烟机油垢应定时清理,而所排出的污油,亦适当处理。
(四)工作橱台及橱柜以铝制或不锈钢材质为佳,木质者容易孳生繁殖蟑螂。
(五)工作橱台及橱柜下内侧及厨房死角,应特别注意清扫。以免冲洗地面时,将面包碎片、碎肉、菜屑等冲入死角处遗留腐烂。
(六)食物应在工作台上料理操作,并将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刀和砧板的、工具及抹布等,必须保持整洁。
(七)食物应保持新鲜、清洁、卫生,并于洗净后,分类以塑胶袋包紧,或装在有盖容器内,分别储放冰箱或冷冻室内,与肉类取用处理要迅速,以免反复解冻而影响鲜度,要确实做到勿将食物暴露在常温太久。
(八)凡易腐烂的饮食物品,应贮藏摄氏零度以下冷藏容器内,熟与生的食物分开贮放,亦防止食物气味在冰箱内扩散或吸收箱内气味,并备置脱臭剂或燃过的木炭放入冰箱,可吸尽臭味。
(九)调味品应以适当容器装盛,使用后随即加盖,所有的器皿及菜肴均不得与地面或污秽接触。
(十)厨房清洁扫除工作,每日数次,至少要做一次,清洁完毕,清扫用具应集中处置。杀菌剂和洗涤剂不得与杀虫剂等放在一起,有毒的物质要标明,放在固定场所并指定专人管理。
三、个人卫生管理
(一)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着装整齐、干净,仪容端正,充满朝气。
(二)操作人员不得留长发、长指甲,不允许戴戒指、手链等饰品,操作前先洗手,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三)勤换衣服,勤洗澡,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四)上岗前用肥皂流水洗手并消毒。如离开操作区,或接触不洁物品后,继续进行操作前,必须再次洗手消毒。
(五)分发餐具时,不得用手接触餐具内面,发现不洁餐具立即更换,掉落的餐具不得接着使用。
四、售饭时:
(一)收起食物盖被,接触食品面对叠放在指定位置;
(二)食品盖被内外面标志明显,保持清洁,每周消毒2次;
(三)不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并且要带口罩;
(四)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熟食品;
(五)售饭用具放在洁净盛具内,不得随意乱放;
(六)掉落的食品及用具不许继续售卖或使用。
以上规定各负责人如不认真执行,由主管给予相应处罚。
卫生检查制度
为了切实使食堂卫生安全落实到位,公司特做以下规定:
一、日常检查
1、每天食堂经理、主管对食堂重点环节(入库验收、肉食加工、原材料存放、烹调过程、熟食加工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和指导。
2、负责人每餐对本班组操作及加工过程全程参与并实施监督检查。
3、质检员每天对食堂所有加工操作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督检查。
二、周检
1、从食堂后厨到前厅,以及食堂周围的环境,每周彻底打扫一次,检查一次,由食堂经理组织。
2、参检人员:经理、厨师长、服务主管、质检员。
3、凡不合格项给予该组班长和责任人相应处罚并予以通报,个别严重的要加倍处罚。如发现有重复性问题,该组班长暂停工作,进行卫生安全培训。
4、处罚结果由负责人书面通知受罚人、核算员,并予以公布。
三、主管部门不定期检查
1、公司行政办公室对于食堂安全及卫生环境采取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必须责任到人,严格追究。
2、公司督察部对各项食堂管理制度落实负责,一经发现问题,出具书面处罚决定并公示通报。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为使餐具经常保持洁净,真正让员工使用放心,对餐、用具清洗消毒特做如下规定:
1、刮去残渣;
2、泡入碱水或洗洁精水内;
3、刷洗;
4、用1:25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
5、对每件餐具流水过清;
6、过清后,在蒸气内消毒40分钟,消毒后的餐具,不得检出致病菌。
7、进入未用段,一定要逐个检查。
食堂安全管理制度
1、食堂安全工作由食堂经理负责,要定员定岗,责任落实到人。
2、使用各种炊事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专人使用保养。工作时要集中精神,不准说话聊天,必须戴套袖和工作帽,穿围裙,杜绝人身事故的发生。
3、注意用电安全,机器使用后必须关闭总电源;人人注意节电节水;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
4、使用煤气时要做到“火等气”,发现漏气及时修理。开着火的人不准离开,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每个人都要学会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记住火警电话119.5、下班后,当班负责人要检查煤气、水、电、门窗是否关闭好,做好防盗、防寒等安全工作。
6、对于外来人员一律严格审查登记。
7、严格执行蔬菜农药检测制度。
8、保证48小时留样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使其以良好的身体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必须从食堂源头做起,食堂的源头就是工作人员,对此对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工作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1、凡进入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是年满16周岁;
2、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当地派出所户口证明;
3、进入食堂的工作人员一律通过证审,确认无任何问题;
4、进入食堂后首先要进行体检,否则不予录用;
5、对有传染病者(肝炎、肺炎、肺气肿、呼吸道传染病等)不予录用;
6、在录用的工作期间,如发生骂人、打人、盗窃、抢劫及流氓等有损公司及食堂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开除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配餐管理制度
对食堂作出如下规定:
1、制定合理科学的食谱,完善饮食结构
A、根据就餐人员口味,结合营养需求制定标准食谱;
B、根据职工来源的不同制定适合的特色菜谱;
C、根据员工工作及安排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周期性食谱。
2、丰富经营品种,提高饭菜质量
A、保证饭菜品种:早、午、晚餐合理搭配食谱,提供丰富菜色供选择。
B、定期进行菜品考察,对新的适宜食堂推广的菜品进行转换,丰富菜品的品种。
C、对所售菜品进行内部质量评比,增加内部质量的提升。
3、按季节适时调节,充分保障员工的营养需求
A、按照秋冬季节多补充含糖量高的食品,以增加身体所需热量;
B、按照春天由冷变暖的季节多补充维生素A/C/D的食品;
C、按照夏天比较炎热的季节多补充铁、钙、盐及维生素,少吃脂肪食品,以保证身体的灵活运动和健康。
凉菜制作管理制度
操作间凉菜间严格遵守专人、专室、专具、专消毒、专冷藏、不准非本室人员进入,不准费半成品进入。
1、对半成品、调料进行严格的质检;
2、果菜类半成品必须用清水浸泡20分钟,除去表皮中的农药残留;
3、超过两个小时食用的冷菜必须放入冷藏冰柜中保存;
4、液体调料用瓶装酱油、醋或香醋;
5、剩余食品或半成品必须加保鲜膜遮盖后冷藏或冷冻,隔餐食用时回锅热透;
6、工作结束后对凉菜间及用具、盛具、水池、设备进行清洗,保持洁净;
7、按规定留样,冷藏48小时。
面食制作管理规定
一、操作标准
1、操作前做好台板、刀、棍棒等工具的清洗、消毒;
2、操作时生熟原料和刀、砧板、容器、盛器必须生熟分开,有明显标记;
3、加工时检查原料质量,发霉变质的不用,原料须先进先出;
4、岗前手用肥皂流水洗净并消毒;
5、成品入专用冰箱或食品橱;
6、废弃物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当天清理;
7、每天定时紫外线灯消毒40分钟;
8、个人卫生、冰箱使用、烹调尝味、循环油的处理按制度规定执行;
9、无关人员不准在加工区域逗留;
10、掉落的原料及熟食弃之不用;
11、运送食品时工具必须清洁,有必要的保洁、防尘、防蝇设备;
12、剩余原料妥善保管;
13、按规定留样,冷藏或冷冻48小时;
14、正确贮存酵母、原料及辅料;
15、工作结束后将操作区及用具、设备、盛具清洗干净并定位放置;
16、加工设备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加工时由专人按规定操作,不得离人,使用后注意保持清洁。
烹制加工管理制度
在对菜肴加工以前,应对所有的原料、调辅料必须进行治疗检验。肉类、冷藏冷冻原料、剩余原料、调料、酱制卤制品作为重点的检查对象。
1、颜色不正常的原料不加工;
2、有异味的原料不加工;
3、标识不清楚的调料不加工;
4、没有彻底解冻的肉类不加工;
5、不熟悉的鱼类和菌类不加工;
6、上岗前必须严格洗手;
7、身体有切口或其他化脓性病灶的,一律不许上岗;
8、拿放干净餐具、烹饪用具时,手不许与其内缘直接接触;
9、持烹饪用具、餐具时,只可接触其柄、底部、边缘;
10、试尝菜肴口味时,应用小汤匙取汤在专用的小碗中,尝后将余下的菜汁倒掉,不准倒回锅中;
11、防止老化,盛装合理。烹制好的菜倒入洁净熟食盆内离地放置;
12、加工第二道菜时一定要将锅清洗干净;
13、掉落的原料及熟食弃之不用;
14、工作结束后对操作区、用具、炊具、灶具、盛具、水池清洗打扫干净,按规定放置。
初加工管理制度
一、初加工的分类
初加工分为:蔬菜类、禽肉类、鱼类、冻制品、泡发原料、脏腹类。
二、初加工的管理
1、用具、盛具洁净,荤菜等用具、盛具标识明显;
2、加工前,对加工用具进行检查,确保清洁并按照标识使用;
3、待加工原料必须盛放在专用盛具中,不允许倒在操作台上加工;
4、根据烹制需要,利用各种刀工方法,去除不可食用部分;
5、对下脚料及时收集清扫,放入专用的容器内;
6、加工后的原料放入专用的净筐或净盆中,不允许落地;
7、剩余肉类,放入平盘中及时冷冻存放;
8、加工完毕后,及时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扫,切配间不许有隔餐垃圾存放;
9、加工结束后,对操作区、用具、盛具按要求清洗消毒、保洁。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现代食品加工,往往需要某些物质,促进食品的保存性,增加食品的色、香、味,提高其质量,常用法定食品添加物有:防腐剂、杀菌剂、漂白剂、保色剂、着色剂、膨剂、香料、调味剂等十多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其必要性,但必须注意其使用标准,为有效的控制应特别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做以下规定:
1、任何使用单位未经质检部门批准、总经理审核、采购中心不得采购;
2、凡法定外的不硼砂、硝未经特别审批不得购买;
3、各项添加剂的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控制管理使用,不可超量领取;
4、选购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检查经政府查验登记并发给并发给许可证的食品添加物,标签上应注有“内已添输字第X号”、“内已添制定第X号”、“已署添输字第X号”等;
5、要求食品添加物的厂商提供食品添加物许可证正本并复印留存,供检查验用。
物料管理制度
为加强物料管理,制定本规定:
一、主食:
1、原料入库前必须抽样验收,检查质量、数量、重要是否与票单一致,是否达到验收标准,不合乎标准的不许入库。
2、原料入库后存放于防鼠台上,做到隔墙离地。
3、各种原料必须分类存放,整码齐放,配挂标志牌,标明品名及进货日期。
4、经常检查,以防漏雨、生虫、霉变、鼠爬。
5、做好安全防范、防火、防盗、防投毒、门窗牢固,电器安全。
6、遵守先进先出原则,所有原料必须在保质期内领用。
7、保持通风干燥、无污物、无异味、无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
8、出入库完毕后对库房进行彻底清扫并保洁。
9、闲杂人员不准进入库房,不得存放个人物品。
10、离开库房时,关闭所有电源及门窗。
二、副食
1、入库前必须进行检验,检验内容:质量、数量、标准、保质期及包装是否完整,破损泄露不许入库。
2、验收入库后的原料,按类别存放,并配挂标志牌,标明品名、进货日期和保质期,遵守先进先出原则。
3、调味品包装干净、摆放整齐、无破损遗漏,干料要防潮、防霉、防蛀虫、防污染。
4、库房内保持通风,防蝇、防鼠、防盗设施完善,保持库内干爽清洁,无异味。散装原料要装桶,桶装料要加盖,易潮湿霉变的原料要及时晾晒。
5、每次出入库后要对库房进行清理,并彻底清扫保洁。
6、闲杂人员不准进入库房,库房不准存放个人物品。
7、离开库房时,关闭所有的电源及门窗。
食品安全承诺制度
名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确保食品安全我们责无旁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和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食堂管理人员需要承诺: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要求,积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本单位卫生管理组织及各项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增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二、严格按照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做好员工个人卫生,每日实行卫生检查制度;确保基础卫生设施齐全,保障食品卫生,杜绝食物安全事件发生;
三、严把进货关,坚持进货索证,不采购《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建好食品购销台账。
四、加强内部卫生管理,不使用劣质食用油,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
五、物料管理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用料标准,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
六、严格执行内部卫生制度和食品操作标准,保证食品加工程序的科学、安全和卫生。
七、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公司员工的监督,积极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检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热情接待员工的咨询和投诉,保证给员工及主管部门满意的答复和处理。食堂管理规章制度
一、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厉行“五讲四美”,为职工健康负责。
二、遵守国家食品卫生法,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保护食品卫生安全。
三、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
在岗位上,戴好工作帽,穿好工作服,保持衣帽整洁,双手干净。四、一切行动按照公司指示执行,服从主管领导。
五、食堂员工在上班时间内工作衣服必须整洁,佩戴胸牌、健康证。
六、所用的餐具、用具不带出餐厅,原料以及剩饭不准带出食堂。
七、员工之间搞好团结,但不经他人允许,不能擅自乱抓用具及原料食物。
八、食堂员工不得将自己的亲属、朋友、闲杂人员擅自带进操作间,发现一次提出警告,下次清除出食堂。
九、除本食堂员工外,非食堂员工不得进入操作间。
十、严防污染,冰箱、冰柜生熟分开摆放,菜、货架、洗菜池、灶台、墙壁经常保持清洁、干净,无杂物。
十一、注意自身安全,不准穿拖鞋、背心、短裤。
经常检修所用的电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安全操作,严防热油锅、热汤锅、开水锅烫伤,以及电器击伤。十二、餐具、茶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不消毒的不使用。
十三、做好环境卫生及防尘、防蝇、防鼠、防腐等四防工作,防止食品污染。
十四、食品存放要做到“四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十五、各组下班后,关掉一切水、电源,碳火盖好,以防漏火、漏电、漏水。
十六、下班时间落锁,值班人员不经食堂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食堂。
十七、值班人员认真负责,不准擅自离岗,注意安全,防火、防盗、防投毒。
食堂经理职责
一、负责食堂的全面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充分调动食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负责安排供应丰富菜色品种,满足职工不同的口味,及时改变花样,提高服务质量。
三、负责管理餐厅、操作间、餐厅楼梯间的卫生清扫工作,全天保持干净、卫生。
负责督促食堂临时工人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予以辞退。四、监督食品加工过程,必须做到配料适中,营养丰富,物美价廉。
五、负责监督加工食品必须洗净、烧透,违反规定的予以严惩。
六、在加工食品过程中,督促食堂人员做到生熟分工,杜绝腐烂变质食品入库、加工。
七、严格落实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
(一)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
(1)
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
(2)
保持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
(3)
加工人员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
(4)
营业员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
(二)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
(1)
生与熟隔离;
(2)
成品与半成品隔离;
(3)
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
(4)
食品与天然冰隔离。
八、严格监督用实行“四过关”:一涮、二洗、三冲、四消毒。
九、严格落实执行环境卫生“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十、督促人人卫生做到“四勤”:
(1)
勤洗手剪指甲;
(2)
勤洗澡理发;
(3)
勤洗衣服、被褥;
(4)
勤换工作服。
十一、认真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
十二、经常听取员工对食堂的工作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饭菜质量。
十三、随时准备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临时性任务。
食堂工作考核细则
为了规范食堂的日常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此细则:
1、公司收到关于饭菜质量的投诉,经调查确属食堂责任的,对当事人罚款50元。
2、因饭菜质量问题引起食物中毒现象,根据中毒造成的损失,食堂管理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并承担50%的经济责任。
3、工作人员因个人卫生不好,引起员工的投诉,扣罚当事人30元。
4、食堂卫生应保持清洁,如果检查食堂有死角,碗、盘及公共卫生不干净,发现一次对打扫卫生人员罚款10元。
6.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篇六
一、目的:
为完善公司固定资产报废程序,使废旧的资产残值收益最大化,特制订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元通公司所有废旧资产的处理。
三、具体要求: 1.固定资产报废鉴定:
所有部门报废固定资产必须有专业部门的鉴定意见,并在《固定资产申报表》(报废)上面签字确认,总经办固定资产管理员方可给予办理报废手续。具体鉴定职能部门为:计算机、打印机类等电子办公用品由微机室负责确定是否报废及是否具有变卖价值,其他由相应工程部负责,特殊情况另行处理。2.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办理
各部门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办理。总经办固定资产管理员确认报废原因并验证确认报废后,在《固定资产申报表》签署意见,并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报废处理。针对有变卖价值的,打印出《资产报废单》(一式三联),总经办留一联,使用部门留一联,另一联由使用部门交给园区部办理废旧资产变卖。对无变卖价值的,由使用部门直接处理,无需再行上报。3.报废固定资产处理流程:(1)合肥市内
合肥市内有变卖价值的废旧资产,统一由公司园区部处理。园区部凭《资产报废单》,建立台账,根据市场行情,寻找合适买家。所得收入直接交由内衣或美容财务部办理入账,财务收款后开具收据(一式三联)。第一联园区部留存,第二联交由总经办固定资产管理员,与《资产报废单》一起存档,第三联由财务部存根。
(2)外地(含肥东、肥西):
合肥市以外有变卖价值的废旧资产,由负责该片区的业务经理凭《资产报废单》,根据当地市场行情,寻找合适途径变卖报废资产。所得收入直接交由内衣或美容财务部办理入账,财务收款后开具收据(一式三联)。第一联业务部门留存,第二联交由总经办固定资产管理员,与《资产报废单》一起存档,第三联由财务部存根。
4.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相关要求:
(1)公司财务部稽核员对报废固定资产变卖负有监督审核的责任。
(2)变卖报废固定资产时必须进行市场行情调查或“价比三家”,使公司残余资产价值最大化。(3)变卖所得的现金,必须尽快(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周)上缴到财务部。
(4)财务部稽核时如发现报废固定资产变卖价格明显低于当时市价的,有权提请公司相关领导对变卖资产的经办人及部门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理。
(5)因人为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异常报废的,使用部门须追查直接责任人,并进行相应处罚。追查不到的损失,根据情况由部门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及相关责任人共同承担。
本规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元通企业集团总经办。
合肥元通纺织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7.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篇七
关键词:烟草,人力资源,全流程,信息系统
一、背景
多年来, 烟草行业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一直稳步前进, 各省局 (公司) 建立了满足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地面骨干网, 配置了充分满足运营与管理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设施, 并先后进行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专卖管理、烟叶管理、短信平台、呼叫中心、物流综合管理、财务系统, 资金管理系统等多项信息系统的建设, 目前均已上线并处于良好运作中。近年来, 国家局 (总公司) 完成了全行业统一的人力资源系统数据元标准的建立, 推行全行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数据统一标准规范, 为人力资源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信息化是行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是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要求, 也是北京烟草信息化建设总体进程的要求。
二、现状分析
随着北京烟草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各项措施的深入推进, 初步规范和统一了全行业的组织机构设置、职务配置、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 建立了相对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 搭建起岗位管理、薪酬分配、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岗位管理体系, 后续改革亟待推进。特别是管理内容的改变, 对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与岗位管理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信息系统, 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 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为实现北京烟草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一体化管理转变, 对人力资源信息化提出了内在要求。当前, 烟草行业正处于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过程中, 管理理念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管理幅度不断延伸, 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迫切需要调整管理方式, 更新管理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同时, 北京烟草信息化建设整体进程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把信息化作为基本手段, 是从根本上推动行业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型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 北京烟草先后建立了OA、营销、专卖、物流、财务等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行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管理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推进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为核心业务提供人才支撑和机制保障, 更好地服务北京烟草发展战略。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目标
原有信息系统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 用集中的数据库处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统一管理起来, 形成集成的信息源, 虽然可以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 但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 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行, 人力资源管理不断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实现流程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需求日益突出。建设一套运行更稳定、数据更安全、功能更完善、性能更优异的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 为北京烟草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四、需求分析
由于原系统是实施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前搭建的, 主要任务是实现人员基本信息管理、日常劳资管理、常规统计管理等基础功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起到过一定作用, 为继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基础。随着时间推移, 版本老化, 设计理念、软硬件配置、技术安排比较落后, 系统兼容性、安全稳定性、流程管控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日趋完善, 通过建设“北京烟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 搭建一个以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信息库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信息库为依托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构建一个集在线操作、动态管理、流程管控、全面查询、实时分析、辅助决策于一体的“管、控、查、用”综合平台。
五、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系统基于SOA框架的设计思想, 在很大程度上分离了业务逻辑与数据逻辑, 并提供了基于标准的接口, 允许使用者以独立于平台的方式访问服务包含的功能, 主要提供了HR业务服务、数据集成和交换服务。在服务层和持久层采取Spring和hibernate相结合的架构方式, 使用Spring框架的Java Bean管理容器来配置管理系统中开发的service, 配合持久层框架Hibernate来共同实现业务逻辑组件, 避免了EJB的开发、调试、部署复杂, 性能偏低, 单元测试难度较高等问题。
系统功能是采用分模块、自定义的建设方法, 减少了后续应用系统升级改造、系统集成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角色涵盖了公司内各个层面, 所以通过工作流程驱动业务的模式, 实现了多种流程的新建、变换、删除及复用, 使业务处理不仅局限于事务处理层面。
通过引入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技术, 实现了人力资源系统与企业内网门户的对接, 为使用者提供跨业务活动范围的统一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设置, 可以针对用户的角色对界面进行定制, 从而通过基于浏览器的单点登录环境为用户提供相关内容。
六、实施效果
“北京烟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完全符合行业数据中心和国家局 (公司) 数据库数据交换标准, 建立了北京烟草自身独有的组织机构、人员信息库、业务信息库和政策信息库, 实现了组织、人事、薪资等数据的便利查询, 利用系统完全取代了手工的年报、月报等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大幅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系统在北京烟草全面上线使用以来, 覆盖了23家单位, 运行稳定、数据准确, 是一个针对组织、人事、薪酬、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的综合行管理信息化平台, 实现了“统一权限、单点登录、功能聚合”, 业务人员及领导管理层一次登录即可操作与其相关的所有业务系统, 有效提高了各业务负责人的协同办公效率;建立了具有北京烟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通过工作流驱动业务流程的新模式, 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流程的线上办理, 规范了人力资源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多口径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实现了服务内容可视化、过程痕迹化, 为决策者综合分析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七、总结
8.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篇八
关键词:信息化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建设 应用
1 影响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因素
1.1 技术因素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设备制造工艺偏低,设备质量不合标准。部分设备制造企业缺乏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盲目追求利益,忽视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另外,有的制造企业忽视了后期服务的重要性,很多设备备件不齐全,从而降低资产寿命。第二,工程建设质量要求不合格。部分设备制造企业对生产产品缺乏有效的检测,验收工作粗心大意导致资产寿命周期偏短。第三,人为因素也是影响资产寿命周期的主要原因,生产过程中因使用不当或者外力作用造成设备毁坏,从而减低资产寿命。第四,对资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了解程度不够,部分企业忽视了设备保养和维修的重要性,资产设备常年使用难免会有损伤,没有及时修理导致资产寿命周期偏短。
1.2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资产寿命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项目投资和工程造价对资产寿命周期有直接影响,如果项目投资较少,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装备水平也会随之降低;第二,成本费用核算对资产周期也有较大影响。目前我国各企业均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在设备运行复杂,保养维修困难的前提下,设备运行的费用依旧保持不变,导致资产全寿命周期偏短。
1.3 社会综合因素
社会综合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等方面。其中,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企业部分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资产寿命周期;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上,企业生产水平偏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技术,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周期偏短。
2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原则
2.1 属地化的基础资料管理原则
属地化的基础资料管理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该坚持原则之一。基础资料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依据,目前,很多企业忽视了基础资料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导致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问题重重。属地化管理模式是现今企业基础资料管理的最佳手段,这种管理模式高度重视设备台账和设备履历卡的相关信息,设备资产在发生变更时,可以及时进行有效调整。
2.2 标准化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资产使用进行保管,标准化的技术管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结合实际状况,选用最优的设计方案,提高资产订货技术标准,对资产运行状况和设备制造商进行动态评价,完善评价机制;第二,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资产进行养护修理,确保设备资产的正常运行;第三,资产鉴定报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待废的资产设备进行检验、试验,提高鉴定数据的准确性。
2.3 信息化的实施手段
信息化的实施手段要求资产管理以ERP为平台,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全寿命管理内的信息平台。为了实现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从管理权限的要求出发,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查询、分类统计、对比分析以及信息归档等功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信息资产量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必须以现代的信息管理手段为出发点,为企业资产管理建立一个公平、公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3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与应用
3.1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
3.1.1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领导小组,选用企业内部优秀管理人才担任小组领导,对资产管理的各类事件进行有效的策划;第二,企业還应该建立标准化的规划设计管理机制。资产管理小组领导对规划设计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地规划,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评估、检查和修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该建立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第三,企业还应该根据资产设备实际状况建立统一的设备选型和招标管理机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最少的成本投入为目标,结合实际状况完善采购文件和评标细则,以供应商的实习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办法;第四,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的设备资产保护、维修机制。企业应该重视输变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全面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五,企业还必须高度重视资产退役管理工作,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资产设备退役、报废以及再利用的技术标准,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
3.1.2 工作机制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完善工作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结合企业资产设备管理现状,建立优质的造价分析控制体系,企业应该在保障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为工程造价提供切实的保障。另外,企业还应该正确处理基建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管理机制以持续改进的闭环式为主;第二,企业应该从财务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信息化的实施手段要求资产管理以ERP为平台,财务核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综合考虑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生产等阶段的成本控制,健全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体系;第三,企业还应该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梳理基建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对已有的技术标准进行修订,保障技术标准的统一性;第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该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建立信息支持系统。
3.2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全过程思想、集成化思想以及信息化思想是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思想。该核心思想传达出的主要内容是以资产的安全运行为前提,将资产寿命周期内使用的费用降到最低。某钢铁企业是我国ERP系统统一推广的单位之一,众所周知,资产清理是ERP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资产清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资产与设备的对应、设备与价值管理的一致性,进而保障账、卡、物的一致,这个过程一旦出现问题,资产的成本控制以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将会受到直接影响,最终影响ERP项目的建设效果。长期以来,该单位高度重视资产清理数据的准确性,以集中办公的形式为主,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资产清理工作。全局资产管理的信息数量非常大,涉及多个领域,经过国家批准,该项目成功上线。
4 结束语
总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欣.刍议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王普,崔利荣,李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3]康立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推广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资产全流程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资产证券化操作流程09-10
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流程10-20
固定资产采购流程图10-22
风险全流程管理09-16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06-08
投标全流程09-25
联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资产保全部10-06
《企业国有资产法》与国有资产运营管理10-30
万科地产策划全流程09-17
高校资产管理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