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试卷

2024-09-10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试卷(精选7篇)

1.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试卷 篇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试卷 选择题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

B、会人工取火

C、过着群居生活

D、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水稻、小麦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

4、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D、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5、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居民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6、下列我国原始居民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秦朝

8、商朝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国王分别是()

A、汤、桀

B、汤、纣

C、纣、汤

D、桀、纣

9、“国人暴动”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铜车马

D、盂鼎

11、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2、“春秋五霸”中,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3、被称之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的是()

A、铁农具广泛使用

B、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C、牛耕的广泛使用

D、粟和水稻的种植

14、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发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得益于()A、白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1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6、“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A、吴越争霸

B、晋楚争霸

C、齐楚争霸

D、吴齐争霸

17、下列有关商鞅变法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1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9、下列成就属于商朝的是()

测定出一年的24个节气

B、在历法中增加了闰月 C、总结出中医的诊病疗法

D、开始实用铁制农具 20、下列战役中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21、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名医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贾思勰

22、下列思想中,属于孔子政治思想的是()

A、为政以德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福祸相依

23、战国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C、秦朝

D、西汉

2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841年

B、公元前47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9年

26、秦朝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是()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27、“焚书坑儒”这一严重破坏文化的事件发生于:()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西汉

28、针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秦始皇下令实行的政策是:()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焚书坑儒

29、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蚁鼻钱 B、铲形币

C、刀形币

D、圆形方孔钱 30、为开发南疆,秦始皇派人兴修了:()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3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A、秦朝人民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的残暴。C、秦朝规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

D、那是外来品。

32、在秦朝中央政府中,分管全国军事的官吏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33、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教训③重视发展农业④王国势力强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35、发明于汉武帝时期的播种工具是:()

A、犁壁

B、水排

C、耧车

D、耕犁

36、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37、西汉国势最强盛的时候的统治者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8、下面发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39、“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发生于()

A、汉武帝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元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4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41、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交往的历史开始于:()

A、甘英到达波斯湾

B、罗马人身着中国锦衣绣服

C、中国丝织品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D、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

42、最早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在我国的:()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B、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C、寻找匈奴的去向

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44、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45、丝绸之路最终到达的地区是()

A、河西走廊

B、今新疆地区

C、中亚、西亚

D、欧洲

46、下列哪一项成就与东汉科学家张衡有关:()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地动仪

D、太初历

47、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东汉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郦道元

C、顾恺之

D、神农氏、48、给秦汉边境地区造成重大威胁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越族

C、犬戎

D、鲜卑

49、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50、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51、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52、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53、三国时,第一个称帝的是:()

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

54、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55、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魏、吴

D、蜀、吴、魏

5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杜甫形容谁的诗句:()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D、孙权

57、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A、匈奴、鲜卑、山越、氐、羌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山越、鲜卑、羯、氐、羌

D、匈奴、山越、羯、氐、羌

58、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取得胜利的政权是()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魏

5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秦军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0、下列四个成语中,不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61、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6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B、鲜卑C、氐D、匈奴 6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64、下来内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

A、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 B、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D、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65、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张衡

D、郦道元 66、《水经注》是一部()

A、地理著作

B、植物学著作

C、生物著作

D、农学著作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位思想家的言论?他们都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作者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3)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3、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子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令骠骑(将军)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材料二 “今„„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都要加以禁止),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材料一中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谁的名言?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中的“天子”和“上”都是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概括指出他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7、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汉书》中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记载。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张骞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说出当时的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罗马的?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为什么有“丝绸之路”的美称?

(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武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

材料二 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战后,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1)材料一中,曹操是如何采纳并实践毛玠建议的?他接受毛玠的建议对统一北方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这次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3)综合两则材料,指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这一壮心有无实现,为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10、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⑴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⑵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11、“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这是谁的话?

(2)、作者写过什么书?内容如何?

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二、1、答案要点:(1)分别是孔子、韩非子。各属于儒家、法家。(2)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著名言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答出四条即可)(3)不同:孔子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韩非子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答出其意即可)

2、答案要点:(1)分别是孔子、孟子的言论。儒家学派。(2)贡献: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收徒讲学,总结出许多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他还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传播。(答出其意即可)(3)略。(此问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

3、(1)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或“公元前356年”,或“秦孝公在位时”)。目的:富国强兵。(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3)奖罚分明(奖勤罚懒,奖功罚罪)。(4)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

4、(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2)“族诛”、“连坐”。(3)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4)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5、(1)霍去病。精神:志向高远的爱国主义精神。(2)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目的:稳固大一统局面。(3)皇帝:汉武帝(刘彻)。贡献:使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答出其意即可,若只罗列史实酌情扣分)

6、(1)皇帝:汉武帝。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2)道路:丝绸之路。大致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3)结论和认识: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7、(1)主要活动:出使西域。历史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2)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原因: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3)西域都护的设置。

8、(1)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实行屯田。作用:使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官渡之战;200年。(3)他的“壮心”是统一全国。没能实现,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退回北方,不敢再轻易南下。他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9、(1)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原因: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当时江南地区人少地广,长期劳动力短缺;生产技术和经验也落后于北方。(答出两点即可)(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答出三点即可)(3)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试卷 篇二

一、确立复习理论,奠定复习基础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应遵循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结合当前课改精神,改变以往的做法。在总复习的课堂上,教师要准确定位师生的角色。教师只是复习课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复习课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复习活动更应倡导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在复习内容组织上,不要选择过多资料,要注意所选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对学生的开发效用。

二、完善知识体系,全力备考

1.狠抓基础、完善结构、形成体系。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一般按“易、中、难”7∶2∶1的比例命题,100分的考题中有90分左右是考查学生对“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在总复习时,教材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对课本上所有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梳理和串联,让学生将各章节知识熟记于胸,并多用发散思维思索本章知识点能够和其他章节的那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在考试时就可以运用相关知识体系解答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使自己的解题能力得到最佳发挥。在“知识准备”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两点:一要查缺补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补缺记录”。让学生准确掌握每个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法则等,使基础更加扎实;二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统计思想等)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配方、换元、消元、待定系数、构建数学模型等)的运用,这些都是中考数学必考的内容。

2.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性、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已逐步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这不仅符合课改的要求,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各地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就会发现探索、开放性试题大量涌现。

3.重视对数学应用的训练。近年来,各地数学试题中逐步加强了应用意识的考查,应用题型逐年增加,比例增大,题型多样,其主要特点是:(1)结合教材,联系实际,贴近生活;(2)经常涉及几何、三角、方程、函数、统计、概率等重点知识。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或中考复习阶段都要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性的训练。要让学生会计算、会证明、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尽量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发生。在答题时要注意书面整洁规范、条理清楚。

三、总复习的应对策略

1.培养语言能力。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是对客观世界一系列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材料,离开了教学语言,思维不可能得以表达清楚。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强调以下三点:(1)教学语言转换(如命题改写);(2)教学模型的构建;(3)教学内容的总结。

2.例题、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由于复习时无具体资料,又因教师水平各不相同,极易导致例题、习题无典型性。好的习题、例题至少具备以下五个特点:(1)易忘、重要、疑难的知识点;(2)基础题性,但易发挥、拓展;(3)能利用多种方法求解;(4)综合性强;(5)注重现实生活应用。复习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精选例题、习题:(1)加强集体备课研讨;(2)加强信息沟通;(3)开展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心理活动研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配备相应的例题、习题。

3.加强知识联系。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站在高处”解题,帮助他们体验数学的逻辑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可用以下方法解决:(1)让学生阅读教材,以章节为单位,梳理知识的结构图表;(2)结合知识体系进行典型例题讲解;(3)适当加强题组式复习;(4)采用不同方法转化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选择以下方法:1采用因材施教、分层互助的方法进行教学;2加强师生交流,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智力因素的开发;3研究学困生的特长,开展特长教育。(5)优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在应用时突出“变”,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多种方法并轨”,可选择以下三种方法:1单元循环教学法。包括:A.基本原理阶段:B.基本方法阶段;C.解法分析阶段;D.系统总结阶段;E.综合提高阶段。2问题教学法。包括:A.启发设问;B.分析矛盾;C.揭示规律。3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包括:A.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B.教师做画龙点睛式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C.在课堂上做必要的练习,基本做到理解、消化和巩固。

除上述之外,在数学总复习中还有以下四点也不容忽视: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计划和奋斗目标,然后逐步努力实现并尽力稳步提高;2.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教学中要转变“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观念,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多渠道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4.认真分析,领会《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了解数学命题的方向、题型结构,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总复习工作。

3.关于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探究 篇三

一、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本阶段从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约五十天)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由于现在的中考命题仍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教材原题的改选,后面的大题虽然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延伸、变形和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紧扣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体系。根据教材是按照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编排的,所以在复习中可以打乱教材顺序,按照课标的四个板块将复习内容重新组织构建,将代数部分分成四个单元:《数与式》《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将几何部分分为四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和三角形》《四边形》《图形与变换》《圆》。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先研究每一单元的知识点,编写教案作好板书,然后指导学生按板书提要复习。同时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的知识重温一遍,加深记忆并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延伸和内涵,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然后进行典型例题讲解,教给学生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课后教师都要认真批改作业,由作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共性的问题集中讲,个别问题请学生解决。这样做既可减少学生做题的盲目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完成每个单元的复习之后要进行质量检测,查缺补漏,让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总结。

二、搞好专题复习,加强综合运用(本阶段从五月中旬至月底,约二十天)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的集中培训。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业考试纲要》以及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可设置如下专题:规律探索型、开放探究型、图表信息型、阅读理解型、运动变化型、方案设计性、数学思想方法及运用。

围绕专题,教师应精心编写专题复习教案,力争专题例题具有代表性、联系性和综合性。每一个专题复习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专题复习同其他阶段的复习一样,最终还是通过练习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在每一专题复习中,教师要精选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指导,抽查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进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矫正,以便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质量。

三、综合训练,模拟中考(本阶段从六月初到中考前,约两周时间)

这一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是盲目的强化训练和大量的练习,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遗补缺,提高答题运算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水平。具体作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1.解题模式训练

有些试题的解题模式基本稳定,如果掌握这些试题的解答要点,加强训练,形成基本稳定的模式,再来解答此类试题时就能轻车熟路、迅速准确、简明扼要。中考数学复习要习题训练,但不能无目的地陷入题海,要学会一题多用、多题一用、举一反三。

2.模拟考试训练

模拟考试训练是按照正规考试模式有计划地安排模仿性考试,能综合检测学生的应试能力。专题训练后,要进行五次左右模拟考试,为了使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选好试卷,试卷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点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考完试后教师要认真阅卷,这样能有效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要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3.考试方法训练

考试过程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因此知识能力固然重要,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如从容应答、解题规范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力争使学生保持平和适度紧张的考前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应试能力,力争使学生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当然,对于九年级数学的复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本人只是略谈一下自己长期探索总结的结果,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指正。

(作者单位 安徽省怀远县古城中学)

4.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试卷 篇四

【考纲要求】浅显文言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考查理解文章的大意

【复习目标】

1、积累常见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常见常见文言虚词,理解其在句中的一般用法和意义。

3、了解文言特殊句式,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读好句中的停顿。

4、翻译文言句子。

5、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对文章的观点和人物等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能准确地写出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考点导学】文言实词是文言诗文语意的重要载体,因此,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也自然成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中考之所以特别强调实词的积累,是因为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如果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同学们平时学习课内文言诗文时要养成文言实词积累的习惯。

【中考例析】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②用强:使用强弓。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臣之妻私臣。( )⑵期年之后。(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

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广笑府》)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遣子入城市肉()()⑵谓子曰()

【解析】 两年中考考查的第一题都是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字词解释的考查有两种形式,即填空题和选择题,而以填空题为主,要严格按照课文后的注释,准确无误。解释词语有两种方法:一是凭借积累对照句子大意,二是联系上下文合理推测。题目中有些词语是常见文言实词,跟其现代汉语意思相通,故而联系上下文就能得出其含义;有些词语在文言词语学习中是一个重点,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区别很大,结合句子意思,可以得出其义。在解释“私”“市”时,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的词性,在这里“私”“市”作动词,“私”应解释为“偏爱”,不能解释成形容词“自私”;“市”应解释为“买”,不能解释成名词“市场”。在解释关于课外文段的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以前文言词语的积累,可链接以前学过的知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解题时,应先套用这句话里“谁”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市”联系《木兰诗》中所学过的“东市买骏马”来检验。

【答题策略】

1、答题时找到试题和课文的链接点。平时要对课内知识记准记牢,因为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即使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找到相关的链接点。考查中一旦出现一个关键字,同学们马上可以通过联想、回忆这个字的“原始意义”。同时希望大家要学会归纳、整理一部分常见文言实词。

2、在解释时一般要把古代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的双音节词。例如“日”改称“太阳”等。

3、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这种通假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遇上生词,我们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极有可能是通假了。

【目标练习】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童趣》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6、一切乌有()《山市》

7、裁如星点()《山市》8、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0、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口技》

15、止有剩骨()《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桃花源记》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8、诎右臂支船()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20、左手倚一衡木()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2、选贤与能()23、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望岳》25、略无阙处()《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27、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9、才美不外见()

30、食之不能尽其材()31、其真无马邪()《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33、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3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37、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39、为天下唱()

40、固以怪之矣()4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43、仓鹰击于殿上()《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45、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47、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49、子墨子九距之()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51、公输盘()《公输》

52、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54、困于心,衡于虑()

5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9、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曹刿论战》61、始一反焉()

62、汝之不惠()63、河曲智叟亡以应()

64、一厝朔东()《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文言实词里有一些词的古今意义有着明显的不同,同学们复习时必须仔细分辨,切实了解它们意义上的差别。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是指内亲(即本族同姓的亲属,包括双亲在内)和外戚(指外族外姓的亲戚);而今义则专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并不包括父母在内。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目标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几欲先走(《口技》) 古义:今义: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古义:今义:

3、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古义:今义:

4、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古义:今义: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古义:今义:

6、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古义:今义:

7、听妇前致词(《石壕吏》)古义:今义: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古义:今义:

9、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古义:今义: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古义:今义:

1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古义:今义:

12、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古义:今义:

13、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古义:今义:

14、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古义:今义:

15、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古义:今义:

16、今齐地方千里(《唐雎不辱使命》)古义:今义:

17、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古义:今义:

1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古义:今义:

19、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古义:今义:

20、兵甲已足(《出师表》)古义:今义:

2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古义:今义:

22、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古义:今义:

2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古义:今义:

2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古义:今义:

2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古义:今义:

2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古义:今义:

2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古义:今义:

2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古义:今义:

29、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古义:今义:

3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古义:今义:

3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古义:今义:

3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古义:今义:

33、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古义:今义:

3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古义:a、b、今义:

35、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义:今义: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在文言文里,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有一定的联系。如,道,其常用义项有以下五个:①道义。《孟子》二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说。《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③路。《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④方法、途径、措施。《马说》:“策之不以其道……”⑤道理。《出师表》:“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一词多义是由词的本义引伸和假借而形成的。辨别一词多义的方法①复习中要加以归纳和记诵积累。②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词的引伸义和假借义③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分析理解词义。

【目标练习】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故:温故而知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公问其故()

2、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4、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加:而山不加增()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6、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

7、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何间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8、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必先苦其心志()

9、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10、市: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

11、备:前人之述备矣()一时齐发从妙必备()

12、鄙: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蜀之鄙有二僧()

13、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14、道: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15、发: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

发闾左谪戍渔阳()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16、奉: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命于危难之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固: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18、意:意少舒()意暇甚()醉翁之意不在酒()

19、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益其所不能()曾不盈寸()

20、亡: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且秦灭韩亡魏()

21、信:愿陛下亲之信之()弗敢加也必以信()欲信大义于天下()

22、许:杂然相许()时人莫许之()高可二黍许()

23、期:陈太丘与友期()期在必醉()度已失期()

24、去:一狼径去()日始出时去人近()

26、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7、属:良田美池桑竹宇宙之属()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28、临:执策而临之()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9、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佛印绝类弥勒()

30、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第令毋斩()愿借子杀之()

31、比:比至陈()每自比于管仲()其两膝相比者()

32、得:二者不可得兼()故不为苟得()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3、安: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风雨不动安如山()

34、毕: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吾与汝毕力平险()

35、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指名词、形容词具有动词的特点(二)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使+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三)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主要出现在形容词和名词上,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目标练习】找出下列活用的词类并解释意思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

1、鞭数十()2、果然鹤也()3、天雨墙坏()

4、妇抚儿乳()5、有仙则名()6、有龙则灵()

7、一狼洞其中()8、愿为市鞍马()9、不能名其一处()

10、此中人语云()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置所罾鱼腹中()13、皆指目陈胜()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5、名之者谁()16、一鼓作气()17、朝服衣冠()

18、惠子相梁()19、冬雷震震()20、夏雨雪()

21、寻向所志()22、欲穷其林()23、天下缟素()

24、披发文身()25、书帛曰:“陈胜王。”()26、不蔓不枝()

27、皆刑其长吏()28、环而攻之()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0、峨冠而多髯者()31、皆下之()32、吾义固不杀人()

(二)名词作

1、窗扉洞开()2、当窗理云鬓()3、其一犬坐于前()

4、失期,法当斩()5、吾义固不杀人()6、乃丹书帛()

7、面刺寡人者()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9、置人所罾鱼腹中()

10、夜篝火()11、箪食壶浆()

二、使动用法

1、乱花渐欲迷人眼()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忿恚尉()

三、意动用法

1、稍稍宾客其父()2、父利其然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父异焉()

5、邑人奇之()6、父利其然()7、渔人甚异之()

8、余悲之()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固以怪之矣()

四、形容词活用

(一)作名词

1、温故而知新()2、近塞上之人()3、披坚执锐()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毕力平险()

6、此皆良实()7、攘除奸凶()8、野芳发而幽香()

(二)作动词

1、家富良马()2、明月别枝惊鹊()3、京中有善口技者()

4、而日中时远也()5、此教我先威众耳()6、亲贤臣,远小人()

7、不远千里()8、食之不能尽其材()9、心乐之()

10、凄神寒骨()11、聚室而谋()12、笑而止之()

13、似与游者相乐()14、日光下澈()15、毕力平险()

16、不能绝也()17美我者、私我也,()18、楼渐低()

19、渔人甚异之()20、欲穷其林()

【目标测评】

1、(黄石市)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①忭(biàn)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二三子:你们④优游:悠闲自得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②既而弥月不雨()③以属客而告之()

2、(20常德市)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惹肯盍畛觥4颓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因匿主家()(2)流血被面()

(3)使宣叩头谢主(4)年七十四,卒于官()

2、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D、妻子对哭

3、(2009年温州市卷)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4)取纸追书之()

5.九年级总复习成语集锦 篇五

为了在考试中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首先应做个有心人,建立常用成语正误档案,把课内学到的、课外看到的常用成语进行正误归类,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强化积累。其次,应理解成语误用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

⑴褒贬不当。成语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

①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很难做出成绩的。....②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解析】“好高骛远”意思是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含有贬义。“死得其所”意思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含有褒义。

⑵不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形容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运用错误。如: ①小徐是我童年时代青梅竹马的朋友,当年我们如亲兄弟一般天天在一起玩。....②翘首西望,海面上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解析】“青梅竹马”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只能用于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感情,不能用于小男孩之间或小女孩之间。“巧夺天工”指人工制作的精巧胜过天然。“苍山”“洱海”是自然景观。不是人工景观,故不能用。

⑶不明词义。成语的意思具有整体性,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思与句子语义相悖。如:

①有的同学写得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从中吸取....教训。【解析】“文不加点”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不足为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训,典范、规则。

不明词义的结果,就会望文生义,导致答题失误。

⑷谦敬错位。有些成语上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析不清,就会误用。如:

①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②李校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纷纷对教改畅所欲言。....【解析】“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使自己非常荣幸。本是谦辞,在句中当敬辞用了。“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在句中当成敬辞用了。

⑸不合逻辑。指由于运用成语时,不能前后兼顾,造成语义重复或前后矛盾。如: ①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②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解析】“难言之隐”意思是难以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与“苦衷”语意有重复。“讳莫如深”意思是紧紧隐瞒,与“道出”相矛盾。

⑹形似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字形相近,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①“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 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

②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

【解析】“不容置喙”是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的意思,却容易被误解为“不容置疑”(不允许怀疑)。“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的意思,却容易被误解为“不以为意”(不放在心里)。(7)望文生义:就是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理解。例: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这里望文生义地用在句中明显不当上。)【典型例题】

(2005 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D.日本首相小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解析】本题选D.A句的“夸夸其谈”是贬义,色彩不当。B句的“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句中属不辨对象。C句的“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用在句中语意重复。

(2006 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陈水扁公然宣布中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无疑是玩火自焚。C.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D.泰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解析】本题选B.A句的“别有用心”是贬义,色彩不当,可用“别有用心”。C句的“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D 句“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用在句中都属于不辨对象。

(2007 泰州)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做好太户蓝藻治理工作,省委主要领导赶赴无锡,下车伊始便亲临现场查看。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D.取缔黄色网站,净化网络环境,眼前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加大执法力度。

【解析】本题选C.A句“下车伊始”旧指官吏初到任所,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用在句中属不明词义。B句“随波逐流”含贬义,色彩不当。D句的“当务之急”意思是当前急切应办的事,用在句中与“眼前”“任务”重复。

配套习题 链接中考

1、(2007 南通)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晚饭过后,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美丽如画的南通夜景。B.听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C.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

2、(2007 扬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在刚刚结束的第49届世乒赛中,中国军团不负众望,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B.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C.由于气候变暖,夏季气温特别高,各大商场的空调销售络绎不绝。D.他的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2007 成都)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处于豆蔻年华的我们对异性产生倾慕之心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B.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是“缘”把我们连在一起;我说只有“志”才能让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我们“志道”相同,所以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

C.作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美好,令人向往;画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勾勒生命的美好,如诗如画;音乐家们会用歌声歌唱出生命的美好,幽雅动人。

D.溪水西流,你要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东前进,你要看东方之神叱咤风云的威武雄姿。

4、(2007 杭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楼,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5、(2007 佛山)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梦寐以求,考上了北京大学。B.2007年春节晚会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C.他是这个辖区的管段民警,对这个小区的情况了如指掌。

D.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着手兴建许多新的体育馆,真是百废待兴啊。

6、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明和李浩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B.人民组织起来和杀人放火、惨绝人寰的日寇英勇斗争。C.他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听到这个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7、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他们讳莫如深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察,对人生万象的感悟。

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因沦落深山而自弃。

C.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D.谈起国家大事,这个中学生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人们惊叹不已。

8、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运动会上,他借的一伸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让人见笑。B.这次举行的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然对“法人”“行政处罚”等基本知识素昧平生。C.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9、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始终未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于他的嘱托。

B.关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C.日本厚生省政务官森冈正宏公然声称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是“罪人”,如此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

D.这项水利工程耗资巨大,影响甚远,因此市委市政府希望在座的各位略尽绵薄之力。

10、(2007 盐城)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老气横秋。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吕秀莲之流不断散步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参考答案 1本题选D。“今非昔比”的意思是: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来指“巨大成就”属于不辨对象。

2本题选A。B项“凤毛麟角”应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用在句中色彩不当。C项“络绎不绝”应指来往的人或车马连续不断,这里使用对象不恰当。D项“抑扬顿挫”形容音乐或语调高低曲折,和谐优美。这里形容小说情节不恰当。

3本题选B。“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不好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

4本题选A。B 项“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心情,这里用来形容游客对“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楼”的心情,不恰当。C项“随机应变”意思是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用在句中色彩不当。D项“鹤立鸡群”是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用在句中属于不辨对象。

5本题选C。A项“梦寐以求”形容迫切地希望着,此处用“如愿以偿”较为妥当。B项“销声匿迹”意思是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此处用“落下帷幕”较妥。D项“百废待兴”意思是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用在句中不恰当。

6本题选A。B项“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极点,句中用来形容“日寇”不恰当,可用“惨无人道”。C项“不谋而合”意思是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此处应用“不约而同”。D项“情不自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主语是人,句中以“身子”为主语,应用“不由自主”。

7本题选B。A项“讳莫如深”意思是“紧紧隐瞒”,用在句中与“道出”相矛盾。C项“吹毛求疵”是贬义,应用“精益求精”。D项“左右逢源”是用来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或办事圆滑,句中充作“说”的补语,不恰当。

8本题选D。A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B项“素昧平生”意思是一向不认识,用于人与人之间。C项“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含贬义。

9本题选C。A项“耿耿于怀”意思是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遣,用在句中明显不当。B项“想入非非”意思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用来限制“神话和传说”,不恰当。D项“绵薄之力”是指自己薄弱的能力,是谦辞,用在句中谦敬不当。

10、本题选D。A项“老气横秋”形容人自以为了不起或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C项“一挥而就”指文章很快,D项“危言危行”指正确的语言行为。

附录: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㈠色彩易错

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只作褒义,不能用作贬义。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粉墨登场: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

狗尾续貂: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中性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易误用为贬义词。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 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正当的利益,贬义。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词,常被错用于表示人多的情景。

上行下效:上面的或上辈的怎么做,下面的或下辈的就学着怎么做(多指干坏事)。含贬义

义无返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溢美之词:过于赞美的言辞。常误用作褒义。弹冠相庆:贬义。常被用于中性的互相庆贺。面目全费:贬义,指事物的样子变得更糟糕。振振有辞: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权势大。多含贬义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贬义词。㈡望文生义导致误用

哀兵必胜:哀兵。悲愤的军队,不能理解为“悲伤的额军队”

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刊”,不能误解为“刊发”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差强人意: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和规则,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训,典范、规则。

学而不厌:厌,满足,而不是“厌倦”。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常被误解为衣服不合身。㈢歉敬易错

鼎力相助:大力帮助,只能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绵薄之力谦辞,指自己微薄的能力。

抛砖引玉: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只用于自歉。

虚怀若谷:敬辞,形容非常谦虚,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可以表示对别人的敬意,只能对他人。

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出自自己之口。㈣不明成语使用对象而误用

相敬如宾:指夫妻相互尊敬,不能用于其他方面。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该成语适用对象不能用于某一个。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该成语适用范围要注意一是用于两人之间,二是要处于困境中。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不能凡美好的事物皆用。

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用来形容人文景观,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主语是人,主语是物,用加上“令人”二字。㈤不合逻辑而错

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前面添加“浑身”就属累赘。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前面不可再加“被人”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不可充作“讲”的补语 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㈥形近导致误用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可用“不翼而飞”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真对待应用“不以为意” 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混

深孚众望: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解为“不负众望”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易于“无可厚非”相混淆。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易于“无微不至”相混。信口雌黄: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易混为“信口开河”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易混。【经典试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过去”了。

B、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C、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D、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解题指津】

此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运用能力。使用成语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成语的意义,二是符合约定俗成的搭配规律,也就是要符合语境。A项“风驰电掣”形容速度快; B项用“身价百倍”说明技术员的身价高;C项用“好高骛远”来说明“鄙薄自己的岗位”的人不务实,成语的意义与语境相符。D项用“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不能与“听”搭配。故D项不正确。

【经典试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 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是有一些比较省力的办法。

B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C 为了让分别数载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沟通信息,我们精心组织了联欢会。

D 每天一下班,老张看到妻子已经将饭菜盛好放在餐桌上,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解题指津】

1、A(B“进退维谷”是进退两难的意思,与晒谷场的环境、开心嬉戏的心情不一致;C“不期而遇”词意为没有约定而遇见。指以外碰见。与有目的精心组织相矛盾;D“宾”是客人,词的意思是客人一到这里就像回到家里一样。老张下班回家,怎么能说“宾”呢?)【经典试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 王芳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情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在费时间了。B 他的文章思想混乱,文理不通,真是不刊之论。

C 这些家伙现在装老实,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会东山再起。

D 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触的夜泊图画。【解题指津】

D(A“一窍不通”比喻一点儿也不懂,不能用来说明对事情的经过不了解;B为望文生义引起的作物,使用者不懂“不刊之论”是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C“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作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现比喻失势以后又重新得势。此句使用者的意图是要表达“重新活动起来”的意思,应用含有贬义的“死灰复燃”而不能用“东山再起”。)【经典试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B 反腐巨片《生死抉择》在各地上演时,票房率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C 钱塘江潮,鬼斧神工,潮来时引来不少游客。

D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题指津】

A(B上例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中途退场的观众很少,应用“寥寥无几”。“凤毛麟角”的意思是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上例是没有珍贵、稀少的意思。C“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不是人力所达到的。用来形容江潮不当。D“汗牛充栋”,指书很多,藏起来可以堆满屋子,搬起来可以让牲口累得出汗。用来形容人不当。)

【考试前瞻】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成为新的题型,用成语接龙、组词、根据含义写词等,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情况。

【强化训练精编】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

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4、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5、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测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B、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防止沙漠的南侵。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广州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所谓“赠人玫瑰,与人同香”。

B、广东洛溪镇这个弹丸之地,曾凭借着开发者独有的眼光和实力,创造了中国房产的辉煌。

C、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是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方法。

D、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有些人凭空想了许多念头,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C、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D、来到武夷山,你会感受到她的形象美、色彩美、听觉美、动态美、朦胧美,以及最终形成的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和谐美。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禅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D、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1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1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1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B、母亲一走进花丛,那些花就手舞足蹈,像见到了亲人。

C、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D、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1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4月18日,扬州结束了没有火车的历史,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祖国各地。B.各商家在商品交易会上推出许多新产品吸引顾客,整个交易大厅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C.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大家应该相互谅解,设身处地思考问题,那么矛盾很快就能化解。

D.党和政府一直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最近又发文件要求全国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 1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深南大道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

B.在深圳书城的读者见面会上,携《那小子真帅》而来的韩国作者又掀起一阵汹涌的“韩流”,令少男少女们触目伤怀、激动不己。C.又是六月丹荔飘香的时节,颗颗鲜红的荔枝含笑枝头,尽态极妍,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甜美和芳香。

D.在清理拆除违法建筑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梳”而不“理”,留下的残垣断壁很煞风景,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被拆的窝棚又在原地纷纷建了起来。

1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淡淡的清香,带着一点似甜非甜的味儿,真叫我变幻莫测。B.来自教育局的政协委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所学校。

C.环湖自行车比赛快开始了,各国参赛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进场了。D.端午节即将来临,商家将忍俊不禁的粽子发展到了极致。19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的重要性是堂而皇之的,不言而喻的。

B.伊拉克战争中,最让全世界文史专家魂牵梦萦的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洗劫和破坏。C.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

D.如果台湾当局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 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20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窜下跳,忙得不亦乐乎。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2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地淋漓尽致。

C.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线,他们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D.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2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B.星期天上午,江城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地涌入科技馆。

C.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D.王强参加了男子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跑。2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B.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出类拔萃的程度。C.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D.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虽然比较落后,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而要奋起直追。2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杞人忧天: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25.对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脱胎换骨: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留连湖边,细细品味,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超凡脱俗:此处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

C.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像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谜语:此处指至今尚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迷)

D.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2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会上公开批评。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27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 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B 事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至酿成了大祸。

C 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D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28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抗击非典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线,他们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B 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C 同学们只要勤奋刻苦,不断攀登,将来定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D 泰山风景秀丽,高山流水,蔚为奇观。

29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我军一场惊心动魄的实兵实装演练在大漠深处展开。B 王小刚同学匠心独运,很快学会了电脑上网查资料。

C 老师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我们,看到他熬红的眼睛,熬瘦的身影,同学们都感激涕零。D 他本来是应该很有成就的人,就因为抄了别人的一点东西,被弄得身名狼藉。30、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在各位老师面前谈学习经验,实在是班门弄斧。

B 这篇驳斥陈水扁台独言论的文章,义正辞严,刊称不刊之论。

C 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濡目染,所以他也爱好音乐。

D 这次竟选,他作了充分的准备,演出那天,他刚粉墨登场,就受到工人们欢迎。

31、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死海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是一片不毛之地。B 闻一多满腔义愤,拍案而起,怒斥反动派的卑劣行经。C 今天下午,同学们精神矍铄地上了两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

D 一向以讲“民主”、“人权”自居的美国,不久前竟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警察殴打我国女商人赵燕的事件。

3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生活节俭,时常救助灾区的儿童,经常是不名一钱。

B 王厂长治厂走群众路线,经常下车间向职工请教,称得上不耻下问。C 这本小说集不甚精彩,只第二篇差强人意。

D 群众纷纷要求对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进行综合治理,以维护社会的安定。

3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腐败分子捞钱的本领特别大,但往往冠冕堂皇地喊着一定要廉政。B 狂风在陆地上乱发威风,在海洋上更是肆无忌惮了。

C 张艺谋执导的大片《英雄》,在大量国产片中也算凤毛麟角了。D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3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 电视剧《国家公诉》,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 王老师献身教育,无怨无悔,他常说:“要是有下辈子,还要当孩子王。”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人们。

D 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35、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B 黑八哥一干人也劝他,叫他暂时销声匿迹,等避过风头再作道理。C 这个房间清静,藏书很多,星期天,小陈把它看成理想的世外桃源。D 我国的湘绣、苏绣巧夺天工,驰名中外。

36、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B 离开家乡前,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C 不切实际的乱学,其结果可能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D 小张个子高高,仪表堂堂,在全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D

6、C

7、D

8、D

9、B

10、B

11、A

12、A

18、B

24、C 30、D

36、B

13、C

14、C

15、C

16、B

17、B

19、D

20、D

21、A

22、B

23、B

25、B C

27C

28、D

29、B 31 C

32、D

33、D

C

6.九年级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篇六

不赞成按成绩好坏分班的大致理由:

1、均等教育思想,国家的教育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的权利,好班挑选好的老师教不合理。

2、人本教育思想,按成绩好坏分班,扼杀学生欲望。

3、建构主义理论,考分高低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过程体念,感悟,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知识的生成。

4、多元智力理论,仅凭一次考试不能区分真正学生实力,仅凭一种考试更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5、不分有利于培养终生发展欲望。

两种观点两个极端,原因何在?原因就是老师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赞成分好坏班的老师,是站在学校、老师的角度考虑的问题,不赞成按成绩好坏分班的观点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的。前者重视显性的、眼前的利益,很现实。后者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欲望,终身发展能力,看到的现在,想到的是未来。那么,能否寻求一种分班模式,既有利于眼前,又有利于将来呢?在现有条件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九年级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中考说明为主线,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

第一轮复习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做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易:较易:中:难=4:3:2:1的比例,因此使每个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说明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与说明,绝不能好高骛远。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要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可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以教学案为主。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集中、归类,重点难点热点突出复习,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可对学生共性的难点、误点设立专题。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围绕热点、难点、重点,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以题代知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可适当穿插过去的小知识点,以引起记忆。

(4)专题复习可适当拔高。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一个度。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要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给学生,免得学生产生“糊涂阵”现象。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俗称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要切近中考模式。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学生要有错题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3)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讲透;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不宜对模拟卷题题讲。

(4)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前两轮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考场,那肯定效果不好。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后期题量不宜太大,要让学生轻松解题、居高临下解题,能跳出复习的圈子看试题。

(5)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6)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

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总之,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数学组初三教师:文小军 徐敏英 余宏昌

7.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试卷 篇七

1. They have organized games and the staff dress up as clowns. 他们组织游戏,工作人员装扮成小丑。

点拨:dress up意为“穿上盛装;装扮;打扮”。例如:

She dressed up for the ball. 她穿上盛装去参加舞会。

2. Peter, lend me your pen. 彼德,把你的钢笔借给我。

点拨:lend意为“借(出)”,后面可接双宾语,也可与介词to连用。borrow作“借”讲时,表示的是“借入”,后面不可接双宾语,一般与介词from连用。例如:

You cant lend it to others. 你不能把它借给别人。

You can borrow some books from the school library. 你可以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几本书。

3. For instance, they can help you to compare two different products so that you can buy the one you really need. 例如,它们能够帮助你比较两件不同的产品,以便你能够买你真正需要的那一件。

点拨:句中的so that引导的是目的状语从句。so that引导目的状语从句时,从句中常用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等。例如:

I took a taxi so that I could get there earlier. 我乘坐出租车,为的是早点到那里。

Speak clearly so that they may understand you. 说清楚些,以便他们能听懂你的话。

4. At times an ad can lead you to buy something you dont need at all. 有时候,广告能够让你去买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点拨:at times意为“有时、偶尔”,与sometimes意思相近。例如:

At times she was late for school. 有时她上学迟到。

5. Here are some things theyve learned from scientific studies. 这儿是一些他们从科学的学习中学到的东西。

点拨:learn from意为“向……学习、从……学习……”。例如:

You can learn English from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你们可以从杂志和报纸中学习英语。

6. Many ads are aimed specially at teenagers. 很多广告是特别针对年轻人的。

aim at的意思是“针对;致力于;旨在;瞄准”等。例如:

点拨:This programme is aimed at young people. 这个节目是针对年轻人的。

7. Have you packed the beach yet? 你把行李收拾好了吗?

点拨:Ive already put it in the garage. 我已经把它放进车库了。

I havent cleaned out the refrigerator yet. 我还没有把冰箱清理干净。

already与yet都与现在完成时连用,但already(已经)一般用在肯定句中,yet(到目前为止;至这/那时“一般用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

8. ... and so far has brought thousands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to China to look for their families roots. ……到目前为止,已经带动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学生来寻找他们的家族根源。

点拨:so far意为“到目前为止”,是一个固定词组,一般与现在完成时连用。例如:

So far, I have received three letters. 到目前为止,我已收到了三封信。

9. Thanks to In Search of Roots, I am beginning to understand my Chinese roots, and who I am. 多亏了“寻根”,我才开始明白我的中国根以及我是谁。

点拨:thanks to意为“多亏了……;幸亏”, 用来说明原因。例如:

Thanks to your help, I worked out the math problem. 多亏了你的帮助,我才算出这道数学题。

10. Im looking forward to finding out more about my roots during my time here.我期望能找到有关我的根的更多的事情。

点拨:look forward to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盼望;期待”,to为介词,后面可跟名词、代词、动词-ing形式,不可跟动词原形。例如: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我期盼着与你见面。

11. The walls are made from old glass bottles that are glued together. 墙是用粘合在一起的旧玻璃瓶子制成的。

点拨:be made from表示“由……制成”,指制成品中看不出原材料;be made of表示“由……制成”,指制成品中能看出原材料。例如:

Paper is made from wood. 纸是用木材造的。

That house is made of stones. 那座房子是用石头建造的。

巩固练习

()1. He often borrows things __________ others, but he doesnt lend anything __________ anybody. (2008福建莆田)

A. to; from B. from; toC. from; for

()2. —What would some students like to do after finishing their education?

—They would like to start to work __________ they neednt depend on their parents completely.

(2008山东青岛)

A. as soon as B. so that

C. before D. while

()3. Its rather cold in most of south China __________ in spring. (2008江苏无锡)

A. on time B. at a time

C. at times D. all the time

()4. Many teachers believe that children learn __________ life,not just from their textbooks. (2007四川乐山)

A. ofB. fromC. for D. with

()5. __________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our life is becoming better and better. (2008福建漳州)

A. Instead ofB. In memory of

C. According toD. Thanks to

6.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限填一词。(2008四川攀枝花)

孩子们为庆祝儿童节穿上了盛装。

The little boys and girls have __________ __________ for the Childrens Day.

7. 许多广告是明确针对青少年的。(aim)(2008山东枣庄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His mother has already called the police for help. (改为否定句)

His mother __________ called the police for help __________. (2008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9. They have already cleaned the classroom.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 they cleaned the classroom _________? (2008新疆乌鲁木齐)

10. 到目前为止,这些士兵已经救了一百多人。

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se soldiers have saved more than one hundred people. (2008广东湛江)

11.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2008福建莆田)

It is reported that thousands of peopl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__ (come) to Beijing to watch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12.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及所给汉语提示,写出空缺处单词、固定短语或固定搭配的正确形式。(2008河北省)

Do you know this table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由……制成) bamboo?

上一篇:新房落成对联下一篇:缅怀情人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