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8篇)
1.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一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 ,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 思维就会异常活跃 , 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 , 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反之 , 就会导致学生在该门学科中学习动力的缺乏和动力水平降低。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的改革 ,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程标准中 , 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 , 实验形式多 , 实验要求多的特点。根据中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 ,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有关学习兴趣的理论 , 把实验教学作为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实验教学中 , 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的。.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 有利于放开学生的手、脚 ,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解放思想 , 更新观念 , 放开学生的手、脚 ,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 , 让学生去模仿 , 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 , 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 , 直至实验成功 , 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 , 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 , 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 ,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 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如: 在讲 “ 骨的成分 ”时 , 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①学生将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 , 待骨变灰白时 , 将灯移开 , 轻轻地敲骨 , 骨断了。②学生将大鱼的一根肋骨浸入盛有浓度为 15%的氯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 15分钟后 , 用镊子夹住肋骨 , 肋骨变软了。这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得知: 煅烧后的骨很脆 , 盐酸中浸过的骨很柔韧 , 说明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 , 既可激发学生的思维 ,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改革传统的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 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 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全由教师来准备 , 使学生对实验材料的来源不了解 , 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材料不珍惜 , 大手大脚 , 浪费很多 , 做实验也很随便;另外 , 不了解实验材料的来源 , 也很难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 , 我的做法是: 每次实验前 , 先介绍实验材料的采集和培养方法 , 然后才做实验 , 对一些简单的观察性实验 , 如: “观察植物的叶、茎、根 ”实验 , “ 观察植物的花 ”实验 , “ 观察分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异同 ”实验 , “观察松的枝条、针形叶和球果 ”实验等就让学生到校园、公园、菜市场、花店等处自行采集、观察 , 或由教师带学生采集 , 引导学生学习室外观察和记录;对于一些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的实验材料 , 如霉菌、酵母菌、洋葱根尖等 , 则组织部分学生参与管理。学生在采集和培养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新问题 , 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吸取新知识 , 又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全过程。.通过简单有趣的生物实验演示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理 ,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 不仅对演示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 , 更想亲自试试。我们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观察 , 多让学生动手 , 拓展他们的思维。如: 初一 《生物学 》第二册实验九 “ 观察蚯蚓的蠕动 ”中 ,学生通过实验知道蚯蚓体壁保持湿润是因为其依靠它来呼吸 , 气体必须溶解在粘液里才能进行气体交换。还可请学生进一步实验 , 如 “ 在干燥的纸上 , 蚯蚓很快就扭来扭去 ” , 通过实验让学生主动获取有关蚯蚓生活环境的知识。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 贯穿 “ 爱护动物 ”、“ 保护动物 ”的知识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通过实验演示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使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增强。实验课可以说是学生的乐园 , 但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 , 做 “学生实验 ”前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就让学生实验 , 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 同时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 , 学生实验前 , 老师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 然后才能实验。例如: 在 “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实验 , 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永久装片标本 , 我在实验时要求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标本进行观察 , 实验前由于没有对染液的配制和洋葱根尖的选取做充分的准备 , 结果制作的装片无法观察到细胞的分裂过程。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由此引发讨论 , 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应用实验导入新课 , 使学生产生疑惑 , 然后通过授课解决疑惑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 , 学生情绪高昂 , 精神健旺 , 注意力集中 ,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 根据欲讲内容 , 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 ,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探究实验“ 肉蛆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让学生 4人一组讨论蛆的由来 ,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 , 提出许许多多的假设 ,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本文中要求的实验步骤进行对照实验 , 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从而引入课题 , 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通过实验教学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 , 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 , 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 , 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 , 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 , 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 , 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1)做一些探索性实验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 “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 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 , 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 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 , 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 , 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 希望他们通过
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 , 在研究“ 消化 ”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 ,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 ①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③ 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④ 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⑤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 经过反复训练 ,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 ,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 , 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 ,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 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 , 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 ,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 , 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 , 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 , 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 , 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 学习“蝗虫 ”一节前 , 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 , 回家捉两只蝗虫 , 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 , 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 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 , 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上课时 , 我根据有关知识有理有节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 , 由于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学习, 因而他们更加投入 , 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 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也更深 , 通过这个实验 , 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 , 而且也记得牢 , 直到几年后 , 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 , 印象深刻。
生物教学中的各种演示实验 , 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 , 可以使学生感兴趣 ,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主动参与学习, 增加 “ 实用时间 ”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综上所述 , 在生物教学中 , 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 , 把 “ 外在 ”的信息 , 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 , 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 引人入胜 ,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 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 , 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2.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二
比如, 我们在教学生打招呼用语时, 常用的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们换换方式, 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头像或者教师装扮成孩子们喜爱的人物形象, 如“圣诞老人”, 走到孩子们中间, 说:Hello, I'm Sant a Claus, who want t o say somet hi ng wi t h me?然后教师与学生打招呼, 这时候, 学生们都会非常乐意与“圣诞老人”打招呼, 并且还会主动握握“圣诞老人”的手, 进行对话, 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pairwork。有的学生装成唐老鸭, 有的装成白雪公主等进行对话练习。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操练了招呼用语, 而且使课堂充满了愉快和谐的氛围, 教师只需进行引导, 学生便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游戏活动贴近儿童生活, 有利于引起情感共鸣, 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自尊、自信、愉快、惊喜等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通过让学生交流, 使他们对所学语言产生亲切感, 从而引发学习动机。比如在学习who's he (she) ?He (She) is my……语句时, 我设计了如下活动:要求学生将家庭成员的相片带到课堂上来, 互相问一问照片上那个不认识的人是谁, 学生互问互答兴趣很高。
三、游戏活动坚持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英语
这里所说的活动是指动手、动脑、动身体等形式。例如儿歌have you got a pet?Yes, I have.What have you got?A cat and a dog。这一语言项目如果不激活, 学生学起来就很枯燥。因为不可能让学生带pet s到课堂上来, 我采取这样的办法, 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宠物。学生画好后, 再说唱儿歌进行交流。通过涂涂画画、说说唱唱, 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
在领先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 TRP活动随处可见, 游戏包括要求学生跟随歌曲、诗歌做动作, 听取指令做动作, 用动作表演故事, 用动作表演两人活动, 小组活动等, 坚持这一方法就能达到强化语言的目的。
四、创设活动情境, 让学生乐学爱学
要学好英语, 一定要有语言环境, 学生只有在逼真的教学环境中, 才能准确地理解语言, 正确地使用语言, 才能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活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 最缺乏的恐怕就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英语环境, 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总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 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把戏不可久玩”, 再好玩的游戏, 玩几次就没有新鲜感, 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设计、翻新游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要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灵活采用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及认识特点的教学方式, 才能真正教好英语。
摘要:好好利用“游戏教学”, 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三
【关键词】意义 应用原则 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指的是“兴趣”。兴趣会带动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许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都源自兴趣与好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老子说:“有为利,无为用。”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自觉学习提供了有利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就应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学习”的思想,也就是说,学习英语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和内化,把握教学原则、创新教育方法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用教法去影响学法。只有教师教得有方,学生才能学得有法。游戏教学法适合时代发展和儿童心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在游戏中学做人,游戏教学法真正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游戏教学的意义
1、集中注意力。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10-12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学生就会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现象。这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竞赛法,刺激他们的大脑,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
2、提高记忆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痛的问题是:为何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得如此快。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教师还没有改变自己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自己的认识结果取代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是暂时记住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因而对所学知识记忆不牢固。心理学上认为,人在精神亢奋时,对外界的刺激体验最强烈,对外部信息的接受也是最快的。
3、培养表演力。初中生善于模仿,很容易进入角色,为此,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显得更加真实,使扮演者身临其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如在学习有关表情的词汇(如sad, happy, worried, nervous, afraid, satisfaction, surprise, anxious等)后,教师可利用单词接龙比赛复习表情感的词汇。
二、游戏教学的应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游戏不同于生活游戏,任何一种课堂游戏的设计都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要寓知识于游戏之中,游戏可以用于教学的许多环节,但选择游戏的时机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或任务都可以或需要转化为游戏教学,何时开展游戏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也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而忽视教学任务,使学生单纯为玩而玩,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游戏一定要有目的性。
2、多样性、趣味性原则。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还具有小学阶段的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通常,刚开英语课时,99%的学生都很感兴趣,这完全是一种好奇心的驱使,是一种直接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的增多及难度的加深,有50%的学生兴趣逐步减弱。
因此,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俗语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多了也会觉的无聊,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营造出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心情舒畅、活泼欢乐的气氛中学习。
3、精心设计原则。我设计游戏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和难易适中,让大家都能参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地开展游戏活动,难度较大的让班上的优秀学生参加,难度小的让困难学生参加。这样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让游戏运用得当,时间安排合理,不要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就会影响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使课堂教学变成游戏娱乐课。因此,注意在突破重点、难点时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用最短的时间开展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活动。
三、游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要有新的教学观念。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即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创新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记忆者,而是知识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首先是组织者、解释者、演示者,然后是指导者、旁观者,再后是评判者、纠正者。
2、要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時教师还应有敏捷的反应力和良好的歌唱、绘画、书法、指挥等多种才艺。此外,教师必须有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游戏具有游玩性,学生很容易因过度兴奋而大声叫喊或发生小磨擦,所以教师在游戏前必须制定好游戏规则,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要有幽默感。教学幽默是教师的一种睿智、健康的能力和品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来一点幽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情趣,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使游戏活动更有情趣,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4.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四
盱眙县黄花塘中心小学 郭义林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媒体,挖掘乡土资源,积极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采用多元评价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挖掘资源 开展竞赛 多元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突破封闭的静态结构,近年来,我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同时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并将转化为创造的冲动。比如在教学五年级美术《表情丰富的脸》一课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在音乐声中,通过一系列画面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现给学生,让他们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围中,当学生被形态各异的表情深深吸引住时,第1页
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多么有趣的表情啊!”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然后教师转入正题:“你能把看到的表情画下来吗?”通过多媒体的形、光、色、声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尽情发挥,大胆绘制,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二、充分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充分运用媒体教学,能打破美术学科传统封闭、固定的教学模式,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化虚为实、化小为大,增强对美的事物的感染力。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可运用媒体让学生直接接受各种美术教育信息,如: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美术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
三、挖掘乡土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的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等,美妙极了„„
四、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美术《我做的鸟和家禽》时,采用了分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看一看哪个小组设计的鸟和家禽造型新颖、完成的作品多。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奖励制作好的小鸟或家禽一只,这样一来,同学情绪高昂,都想获得小鸟或家禽,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并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竞赛,学生学得生动,也记得牢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的自觉学习的习惯。
五、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儿童的乐园。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美术《瓜果的想像》时,我准备了各种水果。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接着我请了几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蒙上,然后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各是什么水果?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热烈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水果,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瓜果进行大胆想像,并经过动
手动脑再加工,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感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采用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美术课堂评价经常会出现只有个别学生作品得以展示作品、参与评价,展示、评价的全体性、全面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有效的评价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儿童绘画创作是反映儿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儿童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儿童更易从细小的事物中挖掘题材,表现生活,抒发自己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如在教《拼拼搭搭》一课时,要求小朋友用圆、方、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组成一幅画面。其中有个小朋友做了两面国旗:一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另一面是日本国旗,中国的做得很认真、漂亮,日本的做得较差。当问及他为啥这样做时,他认真地回答:“我不喜欢日本。”一个小孩子从小就懂得爱国,并把他的爱国情感在作品中得以体现,真是难能可贵。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活动,放手让儿童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画得怎样呢”。
2.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儿童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有极为相似之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作业中
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3.关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
有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的作业漂亮美观,教学就算成功了。其实不然,他们只看到了作业完成后的效果,忽视了儿童的作画过程。在学习四年级美术《下雨啰》一课时,其中有个小朋友的画面中除画上了雨中撑伞的人外,还画了许多条又黑又粗的短曲线。这些黑曲线使得本来挺漂亮的画面变得一点儿也不美观。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黑曲线。“老师,这是在打雷。我没有乱画。因为雷的声音很响,听上去很害怕,所以我就用黑颜色画打雷了,”他认真地解释道。这幅看上去并不怎么样的画,如果没有孩子精彩的介绍,画中展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就不会被发现。因此在教小朋友绘画时,不能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应当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画中完全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在帮助、指导、评价时,要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尊重儿童创作自主性,切莫过分注重画面效果而轻创作过程,使得一些极富想象而画的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应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评价活动,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习自信心,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七、注重情感沟通,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相互沟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用自己的丰富情感去感染学生,师生之间长期情感的交流,使得教师客观上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受学生爱戴尊敬的老师,学生都喜欢模仿,老师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甚至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和感染。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上哪位老师能做到师生之间没有距离,课下能做到师生
是朋友,平等相处,那这位老师一定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得到同学们的尊重。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课上常用眼睛与同学们交流,我认为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孩子们会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教师一个严肃的目光,孩子们会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宽容。无论关注还是提醒,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由此可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们提供表现美的环境和创造美的空间,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提高学生美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少儿游戏概述》,《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五
刘小沅
摘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正确的理论和指导。因此,我们要体育课上得好,首先就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四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在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没有健康的体魄任何伟大的理想都是泡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文就在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从掌握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当前,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和体育教学方法正不断出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让学生学会锻炼、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正在被广大的体育老师所接受,那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这也是广大体育老师所关心的,我认为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个关键。下面我想对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掌握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学生的骨骼、肌肉都生长很快,心肺机能也不断增强,灵敏性好。大脑也在不断地发育,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对新生事物尤为感兴趣,他们喜欢竞争和趣味性强的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高、跳远等。但是,他们的神经很容易疲劳,因此,他们对那些要求长时间站着不动的活动很不耐烦,对没有趣味性的活动不感兴趣。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必需要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对于我们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
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就要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在过去的年代里,体育教学受苏联的影响,在体育课程里编选了许多带有军事性质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带有成人化的性质。例如:投手榴弹、越野跑、障碍跑等。有些内容的教学时数比重过大,例如:单杠、双杠、技巧等,这一切一切都不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因此,造成了在课堂上老师教学费时费力,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正如中国教育部体卫司司长说:在过去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学校体育所关注的主要是运动技能的传授和某些身体素质(主要是运动素质)的提高。诚然,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原先认为,一个人的健康无非是生理方面的,体质好、四肢发达,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生理上的健康固然重要,而心理方面的健康同样重要,进而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需要实施主体教育。体育教学既要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生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要确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因此,在体育教学时,我们不但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并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并且还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到快乐。那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强调娱乐性、健身性、终身性。例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这些内容历来都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应加大这些内容的教学比重,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一定的专业化水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情感与行为取向是受心理活动制约的。人们在接触事物时,便开始了对它的认识过程,继而或多或少地产生情绪体验。越是情感为主的事物,就越会动员内部力量去采取相应的意志行动。另外,情感总是与兴趣结伴而行的。大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事情,定能唤起他们较多的注意力,并产生一定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因此,在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1)提问法
提问法,就是在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某个问题向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通过看、听、触摸、思考、判断、决断来获得并实现的,而人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是受外界影响的,当外界传来一个强烈的信号时,人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当他对这个信号感兴趣时,他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思考、去判断,并且由此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样的道理,在体育教学中,当老师把教学中的某个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时,因为关切到是否要自己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并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说:“跨越式跳高由那几个部分组成?同学们想一想,等一会我请一位同学回答。”经老师这样一提问,同学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老师的提问所吸引,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起来,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了。(2)用优美的示范打动学生
一般来说,人们在心理上都喜欢美好的东西,换句话说美好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例如:人们一般都喜欢华丽的衣裳、甜美的歌声、美丽的容貌、优美的动作等。人们之所以被美好的东西事物所吸引,是因为人们在心理上怀有向往美好的愿望,在心理学上叫审美观。在众多美好的事物当中,有时候人的优美动作是最令人难忘的。例如:我国的体操运动员刘旋在奥运会上的体操比赛中,她那技压群芳的优美体操动作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在做示范动作时,能够做出优美的示范,也同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武术教学时,如果你能完整的做出一套动作优美、标准的武术套路,相信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一定会高。
(3)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目光都将被这个外国人所吸引,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求异心理。求异心理在人类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必理现象。当人们处在相同的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对相异情境的向往就越强烈。这在青少年当中反映尤为突出。因此,在体育教学时,体育老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适当选用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北海这个地方,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利用靠海的优越条件,在夏天的时候,开展一些游泳课,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煅练的积极性会很高的。叧外,还可以选择如棒球、橄榄球等新颖的体育教材。在教学的手段上也尽可能做到动与静,难与易、新与旧的合理搭配。使学生每次都能尝到新颖的东西,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长久保持。(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人的情感有悲有喜之分,追求快乐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一般来说,凡是能够让人高兴的事人们都喜欢去参与。而趣味性强的活动一般都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在体育教学时,当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强,而且一旦参与其中会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时,他们一般都很感兴趣,并且愿意参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当想方设法把教学内容按排得有趣味一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课中按排一些游戏。游戏是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智慧性、机敏性、集体性于一体的一种活动。它很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学生都很喜欢。通过做游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也能把它当作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就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6.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六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美术知识和技能凝固成一件无生命的物体,采用传递方式让学生强行接受,这样漠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是学生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造成学生学而无味,学而无趣的情况普遍存在.
作 者:陈木斌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18) 分类号: 关键词:7.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七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但是, 我们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教师示范多, 学生操作少
我们一些化学老师受到课时、学校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影响, 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 将一些实验在课堂上做给学生看。虽然开始时, 学生还能感兴趣, 久之,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因为实验的结果学生都知道了, 这个过程往往成了课堂的点缀。
(二) 程式化严重, 缺创新色彩
实验活动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一些化学原理与运用, 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化学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活动, 被老师严格要求必须怎样怎样, 而学生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要求, 如果不按老师要求做会怎么样。如此, 学生的实验也是没有兴趣和热情的, 导致没有什么实验体验与发现。从而使得化学实验无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二、精心设计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通过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实验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的实验热情和实验能力。
(一) 加强实验设计, 开展互动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要有教学目标、预设目标、分解目标, 探寻达成目标的途径。我们老师要思考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实验, 从而激发、调动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和化学学习的热情, 通过实验将化学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 获得认识的提升,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的“钠和钠的化合物”实验教学时, 做“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的实验, 仅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反应公式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待反应完成后, 让他们触摸烧杯感受水温的变化, 这样学生就能有兴趣。假如, 放热过低, 学生对是否放热感到质疑, 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实验,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如先煮沸烧杯中的水, 然后加入固体氢氧化钠会让水再次沸腾, 就能有效证明氢氧化钠与水反应时会放出热量的这一结论。
可见,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 注意一些实验的细微之处, 凸显探究性实验的趣味性, 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 通过体验和实验解决问题。
(二) 理解实验本质, 提高实验能力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知道某一实验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前景。如此, 学生增强了实验的兴趣, 产生出提高实验能力的愿望。
我们一些老师受传统观念和考试因素的影响, 不能阐述实验的目的与作用, 不能组织有价值的、有探究意味的实验开展, 在教学中, 我们应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本质,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如必修一第四专题的“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的学习, 先引导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如氨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学习, 然后进行这样的实验:将带有橡胶塞的大试管倒扣在水槽中, 结果水面快速上升, 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验经验和实验观察, 判断大试管中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于是, 学生会通过闻到氨水的刺激性气味来感受氨气的存在。然后, 可以带着学生实验检验氨水的组成和其性质。我们在做实验之前, 可以让学生研读教材, 让他们阅读有困惑、有质疑, 从而有思考、有推想、有猜测, 能够为解决问题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如此,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 探究铵盐的化学性质,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如此, 能够化解、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兴趣。
可见,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让学生探讨实验本质, 激发他们参与实验活动的愿望, 努力开展探究型实验活动, 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探究的能力, 从而获得化学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 不断提高和形成科学和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育要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 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并能够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只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 合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 注重灵活处理实验教材, 不断拓展实验教学的空间, 便能够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增强学好化学的动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成为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检测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既要强调安全实验意识,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注重课堂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获得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彦国.浅谈化学实验学习兴趣的提高[J].中国教师, 2013 (S1) .
[2]陈长顺.如何以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 2013 (05) .
8.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学习兴趣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研究对象。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当注重主题化策略、多样化策略、开放化策略、全面化策略的有效应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趣味性的增加。
一、应用题教学的主题化策略
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没有注重主题化策略的应用,这集中体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主题练习较少并且应用题教学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在形成主题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很好的记忆和应用。因此在小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主题化策略的有效应用。例如,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文学故事,如《格林童话》等作为应用题的主题,或者利用对小学生吸引力较大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应用题的主题,这些主题相较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工程主题、距离主题而言能够更好地让小学生进行接受、吸收和理解,即通过让小学生对学习主题感兴趣,然后使其对学习内容也产生兴趣。因此在应用主题化策略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主题内容的同时更好地学会如何解答应用题,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小学生相应的知识。除此之外,主题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还可以促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生活能力的持续提升,最终促使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二、应用题教学的多样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应当注重多样化策略的有效应用,由于现实世界是千姿百态的,因此应用题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工具其内容也应当是多样性的。例如,在人们生活中当其遇到问题时很少会试图通过表格、图形等形式进行解决,因此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客观看待应用题中的表格与图形,并且应当将应用题教学的重心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上,在这一过程中多样化策略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其明确指出了:“教学内容应当采用不同的呈现方法,从而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突破小学教材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并且注重多样化策略的有效应用。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纯文字的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图形应用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适当地配以漫画、情境图,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丰富了教学素材同时合理地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满足了其多样化数学学习需求。但是应当注意,当某种类型的题目出现的次数较多时,小学生势必会对这种应用题的素材和题型感到厌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将一道应用题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呈现与讲解,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素材变得较为活泼生动并且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应用题教学的开放化策略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应用题教学而言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小学生能够得出问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解题流程和答案上,而是应当注重开放化策略的应用。例如,虽然数学应用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题思路甚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开放化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使学生对这一开放化思想有着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更为灵活的思维方式,并且促使小学生能够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并且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开放化策略进行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传统固定式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开放式应用题教学的有效进行。除此之外,开放式应用题教学的有效进行能够更好地冲破传统固定式应用题带来的思维封闭,也能为小学生建立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在开放式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并且在得出答案之后注重让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些方法中并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方法”或者“最优解”,只要是合理的方法和答案都应当受到鼓励,这对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应用题教学的全面化策略
全面化策略的有效应用可以促使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在全面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学会欣赏应用题本身并且能够体会在解题成功时的喜悦心情和自豪感,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并且对于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全面化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全面化地评价学生应用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例如,许多小学生的应用题分数很高,但是这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优秀,这些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往往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解决,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应用题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应当注重全面地评价学生,从而促进其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
五、结语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相应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的进行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0(7):59-61.
[2]赵艳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买新书”的个案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71-73.
[3]严从华.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J].陕西教育,2007(12):44-46.
【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荐阅读: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9-11
谈海莲的论文《游戏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1-01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7-14
浅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0-15
浅析游戏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11-04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及注意的问题06-23
儿歌与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07-15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教育论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