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2024-11-30

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共20篇)(共20篇)

1.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一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的感动,而实一切刻骨铭心的背后都是爱。

我曾看过这样一幅图:一棵苍老的大树下一棵小树欢快乐地成长着。一幅多么简单的图啊!可不知为何它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无论乱风下雨,大树都是小树的避风巷。大树每落下一片枯黄的树叶,小树就会长出一片鲜绿的树叶;大树每折断一根树枝,小树就会抽出一根鲜活的枝条;大树每增加一圈年轮,小树就会又长高一截……大树长长的枝条伸向小树,是牵手更像是抚摸;大树那闪亮的叶片在风中颤动,是她温暖的眼神,更像母亲爱的倾诉……这难道不是大树在用自己生命培养这棵幸福的小树吗?

当小树长成参天大树,那老树呢?它可能已成了自己孩子根部那块永远有温度的泥土了。就算是死,老树也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变为大树成长的养料。这应该就是超越生命的爱吧。

在生活中,在奔波忙碌的人流中,无数个“大树”的身影在闪动。他们就像大树一样甘愿付出生命来守护我们的人吧。他们一直默默地关爱着我们,无私地奉献着他们所有的时间和金钱,只要我们快乐,他们什么都愿意付出。请不要认为他们傻,他们的傻是我们生命的支柱,是爱的同义词。

点评:一幅看似简单的图画,小作者看到的却是深沉浓郁的大爱,由树到人,水到渠成,感人至深。

2.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二

一、初中生学校生活之校园老师真可爱主题作文形式

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校园, 学生最熟悉的人是同学和老师, 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老师, 通过说老师, 写老师,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位老师留心观察或与老师进一步交流, 把观察到、交流到的情况及时记在观察日记本上, 为写作做好铺垫。

在活动前我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给学生观察人物的方法, 然后定人、分组、选组长。各小组定期交流一次, 我轮流参加各个小组的交流活动, 看是不是写出了某位老师的特点, 重点是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各小组推荐优秀的作文在课堂展示, 我指导并对优秀作品加以肯定, 张贴在墙上展览。通过此项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会了如何描写人物, 也进一步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二、初中生家庭生活之父母优点大家谈主题作文形式

当今学生,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生活安逸,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习惯于在温室中生活, 把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帮助看做是理所当然, 而把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予理解, 看做是父母的缺点。针对这一现状, 我通过语文实践活动, 感化教育学生, 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父母的优缺点, 并能通过作文方式予以展现。自己观察父母平时的生活, 留心他们的言行, 全方位了解父母, 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认真加以引导, 选好文题让学生写作, 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 成文后班级集体评讲, 谈成功与不足之处, 把优秀作文打印成册, 在学生中展示。对在写作中能充分展示个性, 并通过作文, 增进了与父母的了解, 密切了父母与自己感情的同学, 班级通过评比, 产生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予以表彰。

三、初中生家庭生活之我和父母共读书主题作文形式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人文素质, 发展健康个性, 我们班级向学生发出了读好书的号召, 旨在在读书活动中让孩子的探究性活动能力提高, 做到勤思考、能钻研、有收获。

首先召开家长会, 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鼓励家长和孩子全员参与。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 向家长介绍班级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 向家长介绍本次的“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通过“大手牵小手” (家长督促孩子) “小手拉大手” (孩子督促家长) 的形式, 倡导家长、孩子一起读书, 一起发展,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营造“书香家庭”。其次, 我认真做好书目的推荐工作, 并和家长签订“读书协议”, 制订家庭读书计划, 明确各自在活动中的责任。

1. 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 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有不少于20分钟, 双休日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读书时间。

2. 家长每月带孩子逛书店不少于1次, 购买孩子喜欢的书。

3. 家长和孩子可以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 也可以亲子共读几本书或几篇文章。

4. 学生和家长读书以后, 要留下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每

月初发一张读书登记表格给家长, 月底把填写好的表格交给语文教师存档。

5. 利用家长会, 及时交流、反馈各自的读书感悟。

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他们听, 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 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 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 熏陶、体验, 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从而让学生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 根据家长的反馈及学生的平时表现, 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指导家长”及“书香家庭”, 借以鼓励家长继续做好这项活动。

此项活动能更好地引导家长和孩子一同读书, 并在书海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让学生在课堂朗诵自己的读后感及父母的读后感。这样不仅把家长和孩子引导到阅读上来, 融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 促使孩子、家长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当然, 作文生活化的有效形式不仅仅局限以上三种形式, 还有很多。例如, 学校每年举行的大型活动如“行知杯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秋季运动会”等。学生捕捉到了精彩瞬间, 我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价值, 写进作文, 作为班集体的精神财富, 保存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活动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见闻, 关注了社会, 形成自己对人对事的独到认识,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写作能力提高了。

如果说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 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 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这一年来, 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在开展好多种生活化主题作文活动的基础上, 我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有几名学生主动向《扬子晚报》社投稿并被刊用, 整体班级考试作文平均分全校最高。究其原因, 我想这和学生们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去关注生活, 体验生活和反映生活是休戚相关的。要提高写作水平, 必须引导学生走作文生活化道路。

3.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三

一、关注儿童,引导激趣

选择好的材料是让孩子爱上绘本阅读的基础。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绘本,就像是给他找了一个好的童年小伙伴。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艺术审美的熏陶,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师选择导读绘本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儿童为本位,充分考虑儿童的阅读兴趣;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精神成长。

二、明确目标,精细定位

好的绘本具有多元的教育价值,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挖掘,并设计出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这其中的关键点是教师在对绘本和儿童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目标,从而使绘本成为有效教学的“载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绘本内容的特点,结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对目标进行层次性精细定位,以便更有效地利用绘本的教育价值。

让儿童在每个环节都有努力的方向,环环相扣,步步递进,使目标落到实处,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三、引入内心,感悟主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绘本阅读教学主要在低段儿童之间展开,这就必须抓住他们识字少、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感情读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打开绘本一探究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绘本”过渡到“悦读绘本”。

四、引入情节,扩散思维

一些绘本是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的结构。导读这样的绘本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种旋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引导孩子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中完成衔接。

比如在法国经典图画书《快活的狮子》中,故事的主人公——快活的狮子不过是生活在动物园里供大多数人赏玩的一个大宠物,人人对它友好和善。笔者在导读时,便在故事的两个出人意料之处,给孩子们留足了想象的空间,一处是“刚走出家门,就碰到了动物朋友,狮子真开心,瞧!他笑得多甜呀!他一定在想:出来走走真好啊。那他还会去拜访哪些朋友呀?见面时会怎样呢?”另一处是“人们想要抓住他,可又不敢靠近他,觉得他危险极了!忽然,在狮子的背后……猜猜看,发生什么事啦?”在学生畅快地描述想象中的故事情节之后,再对照绘本中讲述的故事情节,往往让孩子们更加忍俊不禁……

当然,不同的绘本,导读者可以寻找不同的猜读支点。有时,“猜”读可以从赏读封面开始,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有时,教师可以引读绘本前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尽情猜测后面的故事情节;有时,读到绘本的留白之处,可以让他们猜一猜故事的弦外之音……

五、图文并茂,享受真情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其中大意。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了孩子的眼球。

因此,教师在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时一定要积极引导,要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关注图画书中的细节,让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

六、回归生活,健全人格

在绘本里,虽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但娓娓道来的却是犹如清泉对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 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

如:在《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永远爱你》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心。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阅读中,让孩子明白友情就在身边。在《鼠小弟,鼠小弟》的阅读中,能让孩子在听讲中会心一笑……这样,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們,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绘本是个美丽的天使,是上帝送给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多罗西怀特说过:“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最重要的书。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因此,教师在导读活动中,一定要且行且思,应忘却“主题教育”的使命,摈弃“深度理解”的习惯,淡化“功利色彩”的痕迹,灵动地运用策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推广绘本阅读的最终目的——让儿童在早期阅读中留下美妙的体验,并踏上快乐的阅读旅程。

4.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四

学生会心理部

“感悟大学生活”主题班会总结

一、班会背景:

在经过高考的洗礼后,我们成为了高考中的幸运儿,步入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殿堂。当我们沉浸在对大学生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中,但是不幸却接踵而来。当我们站在大学校园时,有一部分人却发现大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于是在高中从来不逃课的我们学会了逃课。在高中从来不在课堂上睡觉的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在老师的眼皮下睡觉而不会被老师发现。我们在高中学习的激情在大学完全被吞噬了。原来大学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但是在我们迈入大学的校门后,我们却发现我们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当们面队新的同学与老师,我们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们常常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样子。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样适应大学的生活呢?

二、班会目的:

同学们刚刚进入大学,还并不太适应大学的生活,在这种心理十分脆弱的时候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怀和开导,在这里举行这个班会,让同学们感觉到一种亲切,感觉到家的亲切,感到不那么孤单,使我们更加团结友爱!

三、班会内容:

1.由宣传部和各班心理委员协助我们画好了黑板报,布置好了会场。2.我们提前邀请了校心理部及其他二级学院心理部成员作为本次班会的嘉宾。3.首先由主持人开场,点明今天的主题,发表自己对于对于大学生活的看法和向往以及期待,讲说自己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为班会拉开帷幕。

4.有各位同学为大家带来《我的未来不是梦》、《天下》、《明明就》、《没什么不同》等等精彩的歌唱,以及水本班同学自编自演的相声,安本班排练已久的舞蹈。过程中,主持人为大家准备了游戏环节,答对了的有精美礼品送上,更是将同学们的热情又掀起一个高潮。

5.表演结束后,由校心理部给本次班会点评,同学们有序退场,部门成员留下来清理会场。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学院

学生会心理部

四、班会总结:

活动总结:从本次班会中,同学们重新认识了大学,寻找到了适应大学生生活的基本方法.认识到了人生就像一条路,我们正走在最精彩的一段,我们胸怀梦想,即使会经历风雨,我们也决不放弃,因为我们心中有梦.为了追寻梦想,我们要把握时间,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青春载着梦想飞扬!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学院

心理健康部

5.人生的感悟七年级主题作文 篇五

人生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怎样度过短暂的人生?给永恒的人生应留下些什么?这是每个人应该回答的课题。人生的道路固然有阳光,大道,花香,但也有险关,急流,冰霜。应该怎样走?

人生总是飘乎不定的,谁也不知道谁的明天会是怎样的?人生总是因人而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有的人生路途,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人生总是渺茫的,人总像孩子一样被人生捉弄得疲惫不堪。

我的人生会是怎样呢?我也不知道。也许只有当我走完我的人生路,站在人生的`尽头,遥望着我艰辛的人生历程时,我才能真正地懂得人生,才能对我的人生作出正确的诠释。人生是要用人的一生去诠释的,所以凭我现在的人生资历还不能对我的人生作出确切的判断,但是不管我的人生是苦,是甜,还是酸,我都会去乐观的面对,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必须承受的,这就是命。有一首诗中说:“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冬天你不要嫌它冷,夏天你不要嫌它热。

“就说明了对于人生,我们除了等待和面对,没有其他办法。我们永远是人生的奴隶,被人生驱使着,戏弄着,我们根本无法预知人生,超越人生。郭敬明的《幻城》中有一个叫渊姬的神,她的神圣,力量是任何人和神都无法抗拒和超越的。她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化身。幻雪帝国的凡夫俗子们历经千辛万苦找的了操纵一切而无所不能的渊姬,让他们的亲人复活,然而一切悲剧就从此开始了,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离去,最后幻雪帝国的国王也被他费尽艰辛救活的弟弟害死了。人生的无常,让人感到可怕,人生的荒唐,使人感到可笑。

6.中学生军训生活感悟 篇六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以我要坚持,我要胜利!也许军训的时光是短暂的,也许这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但“稍息”“立正”“站好”“向右看”……这样的口令将永远回荡在我耳边。

军训是快乐的。从大家的整齐的步伐,高昂的口号声,我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快乐,奋进的快乐。为期五天的训练,我们在这里留下大声的欢呼、大声的笑,留下了最美好、最幸福的回忆!

三天的军训有点短,但我们受益匪浅,迟到恐怕发生的几率会小很多了。

7.充分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篇七

一、对数学的认识

说到数学, 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 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 我逐步体会到, 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 它有更丰富的内涵, 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 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 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1.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 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 数学将是一片死海,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 人类也离不开数学, 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 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 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2. 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 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 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 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二、对新课改数学教学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 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使学生能有所悟, 能自悟自得, 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笔者认为, 数学学习应该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 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 常常使学生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 枯燥乏味。其实, 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

三、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 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 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由此, 笔者认为, 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 创设和谐的情境, 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 体验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的魅力, 从中能有所感悟,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触动生活积累, 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 也是一种心理过程, 先有所感, 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 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 依靠平时积累。

3.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悟性的高低, 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教学中, 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 有的产生“奇思怪想”, 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 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 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 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 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需要我们教师做到:

(1)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 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扩大视野, 动手动脑, 增长才干, 发挥志趣和特长, 丰富精神生活, 增进身心健康。

(2)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 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教师要针对他们的个性特征, 选择适当的素材, 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教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 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 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 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活化这些现象, 而且特别直观形象, 不需要教师多言语, 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而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遵义县新舟中学)

“导数”这部分内容是中专教学的一部分内容, 它是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强大工具。教学大纲对于该部分内容的要求显然突出的是一个“用”字, 即会用导数与微分概念公式及相关知识解决有关函数单调性和最值问题。本文从一些具体例子入手, 介绍了如何利用导数来解决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导数, 函数的单调性判别法则为:在区间B上, 若f (x) >0则f (x) 在B上是增函数;若f (x) <0, 则f (x) 在B上是减函数。反之, 若f (x) 在B内可导, 那么若f (x) 在B上是增 (减) 函数, 一定有f (x) ≥0 (≤0) 。下面, 谈谈导数在研究函数单调性中的应用。

一、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1确定函数y=x2-2x+4的单调区间。

解:y'=2x-2, 解不等式y'=2x-2>0, 得x>1, 因此y在 (1, +∞) 内是增函数;解不等式y'=2x-2<0, 得x<1, 因此y在 (-∞, 1) 内是减函数。

例2确定函数y=ln (2-3x) 的单调区间。

解:函数y=ln (2-3x) 的定义域是 (-∞, 2) , 而y'=-3在内y'<0, ∴y-∞, 32) 内单调递减。

注意:利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区间时, 首先要注意原函数的定义域。比

2, 如果认为在x>2时y'>0, y在 (2, +∞) 内是增函数, 那就错了。因为x>32, 原函数无定义, 解题时, 只能在原函数的定义域内讨论。

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为: (1) 确定函数f (x) 的定义域, (2) 求导数f' (x) , (3) 在f (x) 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f' (x) >0和f' (x) <0, (4) 写出f (x) 的单调区间。

二、证明不等式

, 证得f (x) 为单调递

坌x>0, 有f' (x) >0, 故函数f (x) 在[0+∞]上严格增加, 且f (0) =0, 从而f

说明:构造一个函数f (x) , 通过研究f (x) 的增减性, 从而证明不等式。三、参数问题

例4如果函数f (x) =1 (a-1) x2+ax在[1, 3]上为增函数, 求实数a的取值范

解:f (x) 在[1, 3]上为增函数, 即在 (1, 3) 上为增函数。

当a=1时, f' (x) =0无解, 此时, f' (x) =1>0, 所以f (x) 满足在 (1, 3) 上为增函数。≠1时, 由f' (x) =0, 得x=a, 所以f' (x) 在 (1, 3) 上为增函数。当且仅当f' (x)

(a≠1) 。综上

在参数问题中, 常需要分类讨论, 要注意分类讨论的不重、不容与严谨性。

8.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八

一、根据学生学情确定主要教学任务

“加法”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它的知识基础有3个:第一会数5以内的数;第二认识了“=”表示“同样多”;第三知道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后续发展是减法的初步认识及各类运算。根据课前访谈,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加法,这是学生在进入小学前获得的计算能力,但学生对加法含义还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对加法算式的理解更为肤浅,认为就是计算而已。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解决的主要任务就很清晰了,第一要理解加法的概念就是“合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加法计算教学课;第二要把生活中实际情境抽象成具体情境,并进一步抽象成符号,建立加法概念,而不是用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要丰富加法算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强化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二、根据教学任务提出具体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加法概念的知识技能目标,第一、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加法案例,包括不同的物体、不同的情节、动态(又来了)与静态(根据部分求整体)等加法情境,让学生感悟丰富情境的共同之处—加法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计算。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包括不同的物体、不同的情节、动态和静态等),感悟加法的含义。第二、教师要组织说算式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摆学具等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摆、说等活动,强化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三、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策略

1. 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促进学生感悟加法的本质——“合并”。

为了让学生感悟“合并”过程,第一层面在课的引入部分让学生观察静态图片说数,再反过来根据数来说物体,让学生经历回顾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第二层面在学习开始部分,观察几种相同类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合并”。如:出示鸽子图(3只鸽子在吃东西,飞来了1只)、蝴蝶图(3只蝴蝶在花丛中玩耍,飞来了1只)、小孩图(3个男孩,1个女孩;也可以理解为3个穿紫衣服,1个穿黄衣服),让学生分别用语言表达、动作表达和动手操作表达等方式中,丰富学生头脑中“合起来”的表象。

2. 抽象成静态的具体情境,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为了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第一层面通过课件把上面三个动态生活情境摆在一起,让学生再次观察对比,找出共同点。第二层面要求学生画一幅简单的画,表示“合并”的意思;第三层面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有很多像上面这样“合并”的数量关系,不能一一展示出来,但在数学上可以用像“点子图”这样简单图形来表示,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地体会抽象过程,思考方面也由从动态情境中的被动思考转向数学情境的主动思考。

3. 数形结合,在活动中初步建立加法概念。

本课在抽象出来的“点子图”的基础上,明确告诉学生这一过程在数学上用加法表示,让学生初步建立加法概念。为了进一步强化初步建立的概念,还需要通过认一认、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对加号、等号和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意义的认识更加清晰。这里的活动设计除了例题之外,还要用好课本中“资源做一做”的三幅图:第一幅动态感很强,让多几位同学说一说,增强大家信心;第二幅图需要细心观察,让学生说一说“是拿进来的”;第三幅图引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丰富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让学生得出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事物的特征。

4. 操作交流,在活动中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要达到“在活动中巩固对加法的认识”的目标,活动需要从三个层次来搭配:第一个层次是建立现实情境与加法的联系,可以设计通过静态或动态图片找到与之匹配的算式;第二个层次加法要与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根据算式说一说生活情境;第三个层次是从生活或学习活动中找到算式,可以根据学生所得的小红花数量,同桌的同学可以根据小红花来编算式活动,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合起来”进一步描述加法过程,这就充分地说明学生真正达了初步认识加法的目标。

9.军训生活学生感悟心得 篇九

教官一声令下“休息”,大家匆匆的说了声“报告喝水”,如饥似渴的我们便像脱缰的野马奔向放水的地方,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云南山泉是多么的甜。

休息了一会儿,教官又说:“为了锻炼你们的体能,我决定让你们练习深蹲一百下。”我听了以后,坚强地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做好了抱头准备,前四十个还行,到了第六十个,我累得筋疲力尽,双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我咬紧牙关,心中默默地祈祷快点结束,终于熬到了第一百个……我再也站不起来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10.感悟初二生活的作文 篇十

我轻轻地抚摸那朵玫瑰花,细腻的花瓣,如鲜红的绸缎,娇艳如火热的女郎;翠绿的茎及叶脉,似有琼浆玉液;迷人的幽香,祝福了一段段幸福的热恋,祭奠了一曲曲凄美的爱之歌。是的,每段人生,都是一段幽香的传奇,流连的物语,美丽的奇迹。

玫瑰花静静绽放在绿叶里,她遇见了一位邮差,踏着欢快的脚步去送信,还哼着首小曲;她遇见一位辛勤的园丁,静静地抚摸她,洒上水,修剪绿叶,她欣然的接受这种幸福的待遇……是的,人生中会遇见许多人和事,但是有些事物却是匆匆的过往,有些却是永远的驻守你的生命,有些对你的存在并不重要,有些却总是默默关心你。

玫瑰花静静绽放在绿叶里,暴风雨来了。这位娇艳的美人却躲闪不及,风雨袭来,她不安,轻轻的颤抖;她恐惧,内心在战栗。在风雨中,她低低地耷拉着,狼狈极了。是的,生命不因为你的贵贱美丑,都会降临挫折,每一个生命,都有历练的过程,然后不断壮大自己的内心以及躯体。

玫瑰花静静绽放在绿叶里,她被一对男女赞叹:“多么美丽的玫瑰花啊!”然后,静静的被摘下,放在一个美丽的花瓶里,接受人们源源不断的赞赏,突然,梦醒了。是的,那些过多的欲望,不过是一场梦;那些骄傲,都只是一时的,都会消散。一切多余的累赘,都是一场梦。

玫瑰花静静绽放在绿叶里,又静静迎来了那位辛勤的园丁,他一如既往地帮她修剪,一如既往地洒上水,她娇艳如初。她静静地频首,对他的爱抚表示感谢,她静静地摩挲他的手。是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感恩,感恩的生命,因爱而生,感恩,是自己生命有一个人陪伴,更重要的是,生命因感恩的点滴而温馨,美丽。

玫瑰花静静绽放在绿叶里,她的成长有另一个人的守望,是那位园丁,轻轻抚摸她,感受她的华贵肌肤。他露出了笑容,和蔼的笑容,融化了她的心。是的,这是爱,细致的爱,让她默默的感动。她以为,她真正感受到如沐春风的爱了,打动了她的心。

玫瑰花静静绽放在绿叶里,她前面有清澈的胡。她每天对湖面微笑,湖面也对她报以真诚的微笑——她自己的倒影。于是,她对于她遇见的事物都报以微笑,获得了很多恩惠,很多幸福。是的,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11.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悟数学 篇十一

一、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培养思维品质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思维探索都与数学有着广泛的联系。人类每一个领域的开拓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数学让每一个领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一句话,数学离开了生活就会缺乏魅力,生活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如可以让学生用记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学生有了这种对数学的认知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数学不仅是数与形的关系,更是一种文化,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包含着人文精神和科学道理。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时不能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做题,一味地训练,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体会到数学是一种思想。教师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理解数学作用,增强体验感悟

1.培养思维。数学作为一种理科性质的学科,能够培养人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人类要认识这个世界,要适应这个社会,必然就要有足够的本领,理性思维就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理性地对待、冷静地思考必然会得出更为适合的结论和更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凭借它那种科学的、条理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和思考模式有效地促使了我们理性思维的形成。

2.指导生活。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那么,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秩序和便利,对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数学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数学与美学。数学的美首先表现在数学的统一性上,如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符合勾股定理。再如,代数与几何本是两个互不相同的领域,然而笛卡儿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却为人们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扫除了障碍。这在数学上也实现了几何与代数的统一。可以说,数学的统一美始终是数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理想与精神动力。数学的美还表现在对称、比例与简洁性上。对称图形与数学表达式等形式被许多人认为是很美的。数学中的一些比例也被许多人认为是美的,如著名的黄金分割律就被许多人认为是美的规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对教材中习题的训练往往也远离生活实践,所以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学习枯燥单调乏味,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将数学学习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提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学习是一种有趣的社会活动,是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近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中养成思维的好习惯,在感悟中体会数学中所蕴藏的智慧与美。

三、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使学生从自己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就意味着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也就意味着数学教学并不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的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情感的感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体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悟性。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所体验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认识数学、感知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其魅力所在,接受其美的熏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轻松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2.调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感悟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有所感才会有所悟,它是以一定的生活积累为基础,需要学生的亲身体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多让学生接触感性的知识,多让学生自悟自得,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感悟。

数学通常被认为是单调乏味的学科,如果教师善于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究,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乐趣无穷,收益颇丰。我们的学生也才会以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以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承担起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重担。

12.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十二

一周后的作文交流课上,大家争先恐后地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

生1:一开始听到这个作业时,我心里一阵嘀咕:“老师也真是的,这种小事做了又有什么用呢?真想不通!”但是,当星期六我亲身体验时才真正体会到———我错了!我发现爸爸的双脚上满是伤口,里面仍是殷红的。当我用温水轻轻擦拭他的伤口时,爸爸笑了,笑得那样开心。

生2:我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与外婆相处了12年,都是外婆为我洗脚,而我却一次都没有为她老人家洗过,真是惭愧。幸好这次作业,让我真正了解了外婆的辛酸。她那布满老茧的脚上粘着几条止痛膏。当我把这些止痛膏撕下的时候,我惊呆了!外婆的脚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裂口?而我还经常惹她生气,真是……(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生3:我是为奶奶洗脚。奶奶已经75岁了,但还操持着我们这个家,有时还要走到学校里来为我送菜。以前我真的不知道奶奶的脚会是这样: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双脚上布满了皱纹,十个脚指甲乌黑。奶奶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今后我会一直为奶奶洗脚,一直关心她,使她的晚年生活更加快乐、幸福!

生4:我在给妈妈洗脚时,妈妈摸着我的头说:“轩轩,你长大了!”当时我的心一阵颤动,眼泪夺眶而出。长大的感觉真好!

……

听完了学生的心灵告白,反思他们前后思想的变化,我沉思了。我们的作文教学该走向何方呢?

启示一:生活———作文教学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而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有许多值得体味的闪光点,如果不留意,就会稍纵即逝。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学生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关注这一切。如在一次读报写字课上,有位学生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两千颗爱心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听后学生的反响很大,于是我就请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写出来的文章篇篇精彩绝伦。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非常自觉地关注起这则故事的后续报道,掀起了一场写作热潮。

启示二:体验———作文教学的真谛

体验就是学生在亲历的生活实践中通过感受、认识,在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的作文热情得以激发与培养。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或者以学生所理解的生活作为教学的起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自己的个性特征。本次作文教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为长辈洗脚,体会长辈的艰辛,学会关心、孝顺长辈。如有位学生从这次洗脚中了解到奶奶的操劳,并毅然决定要经常为奶奶洗脚、为奶奶做事,真正做个孝顺的孙子。正因为有了厚实的生活基础,更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所以才有这样感人的肺腑之言。

启示三:生成———作文教学的妙笔

13.让学生走近生活感悟数学 篇十三

湛田中心小学黄艳萍342825hyp030937@163.com***短短的几年时间,新课程已经走向了中国大地数以万计的实验学校,迈入了在这块心灵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数千万教育工作者的心坎,使数以亿计的孩子在领略新课程的同时,受益非浅。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要求,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们已经逐步理解和接受这种新的理念,并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教师的教学形式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正逐步由原来的主导地位转变成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也在趋于自主、合作、探究、新的课堂正在逐步生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的真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正确认识数学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抽象符号,也不是没有感情活力的荒 1

凉沙漠,正如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挖掘一些鲜活的生活素材来充实、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先跟学生玩猜一猜“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玩前先让他们猜一猜老师会出什么?这时就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他们就畅所欲言会用“可能”来描述猜测的结果,在活动中体验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抽一抽活动,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同学分给一种不同花色的扑克,把扑克发扣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任意抽一张看是什么颜色再放回去,小组内轮流抽牌后在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抽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牌?为什么?通过抽牌这个活动学生懂得了用“一定”来描述了抽牌的结果,体验到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接着从这副扑克牌中拿走大王和小王再让他们来抽牌中的大王和小王活动,你能从这些牌中抽到大王或小王吗让学生猜猜?结论是:不可能抽到大王或小王,为什么?同学间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又会用了“不可能”来描述了抽牌的结果,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又如在上“认位置”一课时,以学生眼前的

2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果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巩固和知识迁移,从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如在上了“百分数的意义”后,我让学生算算当天我们班的出勤率是多少?除了这些你还能算出那些百分率啊?此刻学生们七嘴八舌说起来种子发芽率,红领巾佩戴率,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做练习题的正确率等等。并且根据教师的问题纷纷动手计算起来,原来学的这些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

3都用到了它,从此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又如学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指着高高的旗杆问:“你能告诉我这个旗杆有多高吗?”勇敢的学生大胆说12米、15米……很多同学不赞同。此时同学们出谋划策积极讨论起来,有同学提出:把升旗的绳子拉下来量再加上下面这段没有绳子的;有的同学则建议:把旗杆放下来测量。最后通过学生们讨论:利用“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和它的影长成比例,找来一根竹竿立在阳光下,先量出竹竿和它的影长,再量出旗杆的影长,根据“竹竿的影长:竹竿的长=旗杆的影长:旗杆的高”解比例,很快算出旗杆的高度。此刻同学们个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并说没想到刚学知识在这里竟然能用上了。终于发现了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的,体会了数学的价值。

三、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欣赏生活的美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本事,练就敏锐的数学慧眼。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逐渐练就学生敏锐的数学慧眼,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把自己认为美的图形拍摄下来或下载、收集、整理出来,展示在大家面前,如:美丽的蝴蝶、蜻蜓、树叶,新式的飞机、坦克,一些国家的国旗,更有美丽而雄伟的天安门、埃菲尔铁塔等名建筑。另外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样的观察、查找、设计,4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含着这么多的数学美!对数学有更浓厚的兴趣。如在学简单周期中现象的规律后,我让学生找找并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然后课件欣赏生活中的规律如自然动物中:斑马身上那黑白相间的条纹,使它显得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床上用品:床罩、枕套上有规律的色彩变化,让我们的居室显得整洁又温馨;建筑:排列有序的护栏和一根根颜色醒目的柱子,既保护了我们的安全又美化了周围的环境;四季:就连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存在着变化的规律,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规律的美。通过欣赏,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在我们身边有些事物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很美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欣赏完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应用规律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然后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既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造空间,又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评价成果的过程中,既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又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14.生活中的感悟作文 篇十四

后来因为不太写那类风格,也就没有再去投了。

这回看到她招助理,我不由地有些兴趣,先不说薪酬高低,也想着是不是可以跟着学点东西。

于是我很快就跟她联系了,即使这么久没有投过稿还是有点不太好意思,但隔着屏幕用文字交流似乎解决了这一份尴尬。

很快,她就回复我一大段的文字,估计都是事先做好的话术,统一回的。

我大致地看了下内容,这才了解到,所谓的助理有点像是跑业务,找客户之类的,并不是自己事先所想的文字类的或者是排版类的。

不由地有点儿失落,但出于礼貌还是多了解了两句,同时也从她的这些操作技巧中明白了以前见过的类似的这些推广。

虽然不是我所擅长的,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但至少因为自己的主动了解还是学到了一点儿新知识。如果有机缘的话,也可以尝试看看,也并不强求就是了。

15.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十五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做”并行,在“说”“做”中获得真知。

一、实践课要实实在在的做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变化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数学、美术、品社、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家乡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家乡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小吃部的寻访”、“蔬菜大棚”、“给乱扔垃圾居民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主动创造、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二、实践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寻找秋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寻找秋天;然后组织学生说秋天,画秋天,写秋天;最后在班里举行秋季果实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同时,也感悟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成果和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陶冶情操。

三、实践课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乐趣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低年级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桌、书本的实际长度,特别是量量自己的手掌长和宽,结果同学们的情绪空前高涨,原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测量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同学说:“这样的课真有趣。”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

16.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十六

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由于当前的课堂教学严重背离了学生的生活,结果使得生物教学在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丧失了生物教学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学要走进生活,教学要回归生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生活感知去重新认识、理解生物学科的内容与知识,让它们两者建立相互联系,从而把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融入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中去,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认识生物知识,更能“感知”生物的魅力。因此,如何将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便成了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

一、改变教学观念

生物知识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生物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前提。而在现实的教学中,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功利性教学的痼疾绝非一日就能清除,调研一些学校及教师,在生物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融合上还做得很不够,时有时无,秀课时成了应景之作,应试时又重走老路,一种强烈的意识还没有深深地扎根。所以构建双向融合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真正认识到,生物教学和生活实践的双向融合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是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二、丰富教学资源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给教学回归生活提供了哲学依据。胡塞尔要用“生活世界”这个概念引起人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关注,使人生意义成为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他把人生意义定位在生活世界中,主张人要重返生活世界,通过回归生活世界而重新回归先验主体和人的丰富理性,从而找回其失落的意义基础。我们的生物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回归了生活,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所以,教师在教学与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多多关注并及时积累和生物教学有关的鲜活的实例;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尝试用生物学的理论解释所看到的生命现象,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活用实例,有效融合

(1)导入新课时的融合

有效导入设计的原则之一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在设计导人时就要注意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背景作为切入点。例如,教学必修3《群落的结构》,教师可以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MTV),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草原上有哪些生物?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构成了什么?进而引入群落的概念。《天堂》的播放使学生产生了愉悦的心理,沉浸在歌曲营造的迷人画卷中,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融合。

再如,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入设计中教师就播放了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TV)。大片森林被毁,人们惶恐与无助的场面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展开,又可在知识学习结束回归到这一主题:如何保护环境?如何拯救环境?这一资料的运用,既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又使得生物教学充满了现实感和生命感,拉近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距离,让新知的学习不再空洞,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使命感。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融合

杜威指出:关于教育本质,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也就是把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过程之后,我们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植物晒晒太阳,喝喝西北风就能长大,而我们人却不行?”将植物与人对比,立即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了光合作用的本质与意义。再如,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时,我们常常运用的典型的实例: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又大又甜?这一实例的介紹与分析,使学生对“白天日照时间长、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因而产生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因而消耗的有机物少”这两个因果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进而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3)课后拓展延伸时的融合

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提出,往往不容易在课堂活动中即刻发生。课外的科普阅读及丰富的课外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学与生活的融合还需要延伸拓展到课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常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解释看到的生活现象。例如,在学习了《伴性遗传》一节后,就有学生提问:“农村的奶奶听说姑妈怀孕,立刻找来了秘方,说是喝了就能生男孩,这科学吗?”于是教师把这个问题就带到了课堂上,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同学们马上就议论了起来,最后一致认为:不科学,“因为人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的”。有的同学还回答说,“如果药物真的能确保生出来的是男孩,那只能是通过药物使婴儿的外在特征是男孩,而内在的性染色体却可能是XX”“这简直相当于在母体内就做了变性手术”“太可怕了”!学生的思考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贴近生活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有活力的;而背离生活的教学则是没有生机的,枯燥的,甚至是扼杀天性的。

17.生活的感悟优秀作文 篇十七

人只有不断地回忆,不断地思考、重现过去的酸甜苦辣,人才会对未来有憧憬、有向往、有梦想。

回忆,人若忆的是苦,则说明人当下的生活是甜的;人若忆的是甜,则说明人当下的生活是苦的。故人应该多忆苦,少思甜。

人没有回忆是活不下去的,可是人要是只靠回忆来生活则是活不好的。人不能不回忆,但不可沉湎于回忆。若沉湎于忆苦忆甜之中,则人之心、人之情便总在甘苦中熬煎,在甘苦中覆颠,在甘苦中搅拌,心何以得静?情何以得安?不静不安,其实就陷入了苦,陷入了哀。

对昔日的美好,人不可过于思念,但可以怀念。思念是梦幻,是折磨,是熬煎,而怀念是成熟,是理性,是释然。

人不可生活在回忆中,虽说过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却是人生中无论如何都不可更改的部分,既然不可更改了,我们何需受困于它,纠结于它?何必将自己浸泡于旧事,腌制于旧情?

人生如四季,每个季节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春有稚嫩之瑕,夏有酷热之瑕,秋有苍衰之瑕,冬有寒凄之瑕。瑕是遗憾,但也是丰满,也是点缀,也是多彩,也是收获,何必那么耿耿于怀,戚戚于心呢?

18.学生生活感悟 篇十八

其实,生活中的事物,都需要关爱,和受到保护。即使它们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也需要温暖和被爱护。就像是我们亲手创造的花圃一样。因为爱,人间才美好,对世界万物要有感恩怜悯之心。让人间充满爱心,处处为我们喝彩!

杨丽萍: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救治,浇水、施肥,小蒜苗儿得救了,它们被更好的保护起来。它们遭受破坏时,我们会自责,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还不够用心的呵护它们。通过“花圃种植体掩饰的活动”,使我懂得了爸爸妈妈挣钱是不容易的,我们不应该动不向父母发脾气,无理取闹。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减轻负担。多向父母驱寒问暖,懂得知恩图报。

王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体会到了种花的滋味—-那是甜,苦的感受;种花的过程比较艰苦,内涵丰富。。。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大开眼界。

同时,我也学会了许多关于花的知识,体会到种花的辛苦,感受到了花的博大精神。这些体验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花,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花的意境中去,感受种花的情感。

张静媛:也许花圃里的植物们正在茁壮地成长,你会感到开心。花圃里的植物正在枯竭,你会感到痛心。今天的自己更是如此,你的成绩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你会感到自豪,你的成绩在渐渐地下降,你会感到懊悔。如果没有这些,能有现在的自己吗? 生活中也是如此,做人要像“上海青”一样,光明磊落,明人不做暗事。

暴风雨就像针一样刺进了植物弱小的身体,它们快受不住了。不过还好,还有存活的树苗,也许觉得很可惜,但这不就是需要我们学习的精神吗?现在的我们受到一点挫折就顶不住了,植物们收到的伤害比现在的我们都还多,为什么植物们都能顽强地活下去,而我们却要向困难低头呢?

黄玲玲:可是,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却被一些人残忍的踩在了脚底下,看到“小精灵们”从原先的生机勃勃到现在的伤痕累累,我想对那些人说:对待植物就像对待人一样。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有所回报,所以不要伤害它们!

从这些天的种植,我明白了:其实对待植物就像对待人一样。要仁爱待人、宽容友善!要做具有现代“仁义”品德的人。要学会容忍,具有卑恭谦让精神!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李圣:可是,有的小花却是受伤了。我们十分伤心。对待其他的花朵更加用心了。就如同爸爸妈妈对我们一样。爸爸妈妈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赚钱供我们吃,供我们住,可是我们却不懂得感恩父母,不争气,考试也没有考到好的成绩,还让他们生气。

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小花朵们茁壮成长,长大之后的花朵五颜六色、万紫千红。我们也十分开心和激动。就好像我们的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女儿出类拔萃,终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了一样。

徐子帆:我讨厌这些踩踏的人,甚至想把这些人找出来,好好地教育一顿,但老师教诲我,要“仁爱待人、宽容友善”。

通过这些事情之后。让我感悟到:不能破坏公物、乱扔垃圾,踩踏花草;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孝敬父母关心别人的人,要仁爱待人、宽容友善;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李儒军:在此,我明白了大自然中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不应该去糟蹋小生命,要去保护它们,要对世界万物有感恩、怜悯之心。

19.生活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 篇十九

维度一: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观察是感悟的基础。走马观花, 对外界事物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 是永远不可能有什么感悟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通过观察, 从事物的表面看到内在风采和神韵, 然后在内心深处引起感情的波澜。在一般人的眼里, 山是静的, 但在南朝文学家吴均的眼里, 它“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 在这里作者写出了山的内在神韵。同时作者还借助自己的视听感觉, 写自己内心的感悟:“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 窥谷忘返。”这就是吴均在他的佳作《与朱元思书》中的观察和感悟。在有灵性的作家眼中, 无生命的事物可以变得有生命、有思想;静止的东西可以活起来, 可以与人对话。

维度二: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

拥有一颗真挚美好的心灵是感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 宗璞就写不成《紫藤萝瀑布》;朱自清先生的笔下也不可能出现那样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的春天;当然也不会有杏林子由寻常小事中感悟出的《生命, 生命》。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世界因爱而美丽, 因爱而生动。朱自清的父亲“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跨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下雨天从包袱中拿出来的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还有莫怀戚散步时蹲下身子背母亲的动作。这些都是非常普通的人物事情, 但是因为渗透着真挚的爱心, 文章才非常感人。“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从这些千古名句中, 可明显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悟中的作用, 这些都缘自作者的那颗爱心。

维度三: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怎样才能有所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外界事物要敏感, 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 时时注意自己心灵的触动。时间长了, 就会注意到那些不经意发生的现象。如:地上的一阵风, 天边的一朵云, 田野里的一朵小花, 朋友的一个微笑, 父母的一个眼神,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物都可以训练人的感悟能力。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创作的《思念》, 被毛阿敏在198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红。主持人马东曾采访乔老, 这首歌中的“蝴蝶”是否真的在生活中出现过, 乔老回忆:有一天, 他坐在阳台上晒太阳, 一只蝴蝶落在他的窗前, 后又飞去远方的花丛中。于是敏感的他灵感大发, 写下了开头两句:“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作家杏林子, 夜晚在灯下写作, 一只小小的飞蛾让她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 那样鲜明!”所有这些, 都是作家们用一颗颗敏感的心灵捕捉到的。

维度四: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感悟。没有深入的思考, 对事物的认识只是表面的, 肤浅的, 是不可能深刻的。如果没有思考, 莫怀戚不会在很平常的散步中领悟到自己作为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思考, 杏林子就不会对一只飞蛾和一粒香瓜子做那样入微的观察, 引起心灵强烈的震动, 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感悟。

可见, 善于思考对提高写作能力是多么重要。中学生的作文是习作, 但它同样离不开作者的思考、想象, 没有思考的作文是苍白的、空洞的、没有生命的, 读起来更是乏味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经常回味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人和事, 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

维度五:要有一种虚心学习的胸怀

中学生对写作缺乏经验, 人生阅历又少, 可以向能够写好文章的人虚心学习, 学习他们怎样把普通的生活变成富含哲理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诗句既是实话实说, 又蕴含深刻的哲理, 耐人寻味。再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 作者的本意是要告诉人们一种思想, 一种人生体会, 阅读时就要注意, 文章是怎样从具体的人和事入手, 一层一层由事及理表达中心的。只要学生经常这样做这样想, 拥有虚心学习的胸怀, 感悟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20.感悟生活细节 追求作文时效 篇二十

中图分类号:G633.34

学生作文常觉无话可说,或所说之话无力度无深度。这是由于学生平时缺乏对生活素材的观察积累,更缺乏对生活的梳理、思考。因此,切实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的心灵开花,争取作文教学的时效是作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

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要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地观察。观察是“审视”,需要投入,这种投入不仅是形式上地参与,更是心理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从作文教学的角度说: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从中增强感悟能力,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做法。我们应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尤其要激发他们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养成其感受生活的习惯。所以,我们要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受生活,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教师再从旁点拨美点、感性点和闪光点,这样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作文对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

今年夏天,校园里的三叶草长得特别旺盛,那洁白的花朵,娇嫩的叶片,那蓬蓬勃勃的长势,那深深浅浅的绿,令孩子们怦然心动。看看孩子们写的是什么:

那一片片深深浅浅的绿,将校园里以往的那一片荒芜覆盖,给了我清新的呼吸,畅快的游戏,它是我心中的天使。——汪天喜《环保天使》

你看它開得多美呀!仿佛天空里繁星放出闪闪的光,顽皮的风推着它,摇着它,它微微摇动着腰肢,在阳光下似调皮的小精灵咯咯咯咯地笑着。——荣佳伟《小精灵》

天是瓦蓝明朗的天,云是轻逸舒缓的云。几阵风吹过,校园里全是三叶草的身影。草色由嫩绿变成浅绿、深绿,大片大片的像一块块绒绒的碧毯,又像一群身着翡翠绿衣的窈窕仙子,散发着生命的缕缕芳香。——汤玲莉《那片绿》

这些同学观察得是多么细致:他们在观察中的思考和感受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感悟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使学生更热情地投入生活,更主动地观察生活,更自觉地在生活中接受熏陶、磨练和教育,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写出优秀的富有个性的作品来。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生活 ,热爱生活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学生的创作之源!鲜活的实际生活是培养学生写作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但如何从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的生活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呢?使学生每天都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这就要平时引导学生“留心”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我们敏锐细致地观察,投入到生活中,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用心体悟,反复琢磨,捕捉灵感,就可以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

有段时间,班级有些学生学习很懈怠,老师悉心疏导后,虽然他们承诺努力奋进,但过不了几天又颓废依然。一位学生发觉这一现象后,经过认真思考后写下了他的感悟“每个人的心中都矗立着一堵墙,墙的这边是自己,墙的那边是成功;每个人的心中都横亘着一条河,河的此岸是自己,河的彼岸是成功。先不说墙有多厚有多高,河有多宽有多险,即使给你一把电钻,一叶小舟,你能坚持不懈地推翻墙,渡过河,触摸到成功吗?可能很多人都黯然了,说‘不能。一些人将信将疑地说着‘试试看,只有少部分人说‘能!但在这样说‘能的人中,还要扣除一部分,因为他们在真正的行动中胆怯了、退缩了、放弃了,原因是他们没有‘拼的欲望与意志!如果你拼了,成功的机率是百分之五十!但如果你束手无策,踌躇不前,那么成功的机率仅是零!我们在拼学习、拼生活、拼理想的进程里,可能会为之付出代价,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但临死时,我们还能够说‘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已然为自己拼过了,我死而无憾!拼过之后,我们的心中才有了一份坦然,成功的路上才少了一段崎岖!拼过之后,回眸看看我们来时的路,是多么自豪!请永远记住:爱拼才会赢!”这位学生的精彩感悟,再次重扬了班级同学的高昂斗志。

教师此时不仅要抓住时机,昂扬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大家总结,明确感悟都来源于对生活的用“心”的观察,用心观察生活,亲身加以体验,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才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获得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生活启迪。每天做生活的感悟人,时时解读自己的心灵密码,并诉诸笔端,那么我们写作感悟能力会大幅度提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内涵,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彰显作文的价值。

三、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是关键

老舍先生说:“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思考就是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顿悟。深 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也就是说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 的内在价值。比如:从“台上是对手,台下是朋友”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又如,以“平常的一天”为话题写作,有位学生正有感于初三生活的枯燥,母亲的絮叨,却因母亲买回的一盆水仙花在书桌上吐香而发现:生活本身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感悟生活吧,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你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起的高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就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学生的作文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上一篇:人生格言故事下一篇:6s管理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