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实施措施

2024-07-15

高温季节实施措施(共12篇)

1.高温季节实施措施 篇一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本岛分区道路工程

高温季节

施 工 质 量 管 理 措 施

编制:龚秋平复核:郑长鹰 审批:毛利炎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本岛分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一三年四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高温季节施工条件..................................................................................3

三、高温季节质量管理领导小组....................................................................3

四、高温季节施工的准备工作........................................................................4

五、高温季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

1、桥梁工程.........................................................4

2、管道工程.........................................................4

3、路基工程.........................................................5

4、混凝土工程.......................................................5

5、路面工程.................................................................................................................................6

六、高温季节施工安全措施...........................................................................7

高温季节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港区道路,设计时速30~40公里/小时,本工程包括以下18条道路:大成一路,总长3.040 km,其中K0+000~K2+077.206段路幅宽度50m,K2+077.206~K3+040.334段道路路幅宽度20m;大成二路,总长0.891km,道路路幅宽度20m;大成三路,总长1.040km,道路路幅宽度20m;大成四路,总长1.651km,道路路幅宽度20m;大成五路,总长1.137km,其中K0+000~K0+254.579段路幅宽度12m,K0+254.579~K1+137.225段道路路幅宽度6.5m;大成六路,总长0.226km,道路路幅宽度12m;新港五道,总长0.405km,道路路幅宽度12m;新港八道,总长1.587km,道路路幅宽度12m;新港十道,总长0.278km,道路路幅宽度20m;新港十一道,总长0.729km,道路路幅宽度20m;商贸区Ⅰ路,总长0.486km,道路路幅宽度12m;商贸区Ⅱ路,总长0.231km,道路路幅宽度12m;商贸区Ⅲ路,总长0.195km,道路路幅宽度12m;商贸区Ⅳ路,总长0.515km,道路路幅宽度12m;商贸区Ⅴ路,总长0.137km,道路路幅宽度12m;巡逻Ⅰ道,总长0.681km,道路路幅宽度6.5m;巡逻Ⅱ道,总长0.291km,道路路幅宽度6.5m;巡逻Ⅲ道,总长0.926km,道路路幅宽度6.5m。

二、高温季节施工条件

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即进入高温季节施工,工程的施工需按高温季节施工的有关要求进行办理。

三、高温季节施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1.项目部成立高温季节施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高温季节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及施工质量控制部署。

项目部高温季节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毛利炎 副组长:胡继强

组 员:龚秋平文毅 刘李永 方华坤 郑庆明

2.做好高温季节施工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对所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及时培训,强调高温季节施工技术工作的特殊性,熟悉高温季节施工采取的相关措施,使高温季节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3.认真学习《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中“高温季节”的相关规定,并遵 照执行。

4.严格按高温季节施工的要求组织生产,加强防暑降温,确保防暑降温物资供应及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5、加强高温季节施工温度的测定工作,由试验人员对大气环境温度、养护温度、混凝土出盘温度、入模温度等按规范要求的频率、时间、位置进行及时测定,并做出详细的记录。

四、高温季节施工的准备工作

1.由试验人员负责收集气象部门的有关气象资料,在夏季施工前后的10天内,做好温度的测定工作,并对各施工工点及作业队及时通报天气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养生、降温等措施。

2.开工前,应针对施工内容和特点制定详细的高温季节施工措施,内容包括技术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材料供应计划,质量标准等,确保高温季节施工按标准要求顺利完成。

3.加强夏季施工的检查力度和对职工夏季施工防暑、降温知识的教育力度,提高认识,严格要求。

五、夏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桥梁工程

(1)现浇砼模板在拼装时充分考虑温度造成的伸缩,以计划浇筑混凝土时的温度进行拼缝控制,避免模板缝因温度变高造成漏浆或变低使表面竹胶板受挤起鼓。

(2)现浇砼浇筑前对加固支架进行检查,避免因温度变化造成支架松脱,影响浇筑质量和施工安全。

(3)体积较大的梁体、墩台、承台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冷却管,注入循环水流,消散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水化热。

2、管道工程

(1)基坑开挖完毕后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避免基底长时间暴晒形成龟裂或浮层,影响基底承载力。

(2)PE管采用承插口电熔焊接方式,在热熔过程中,防止现场临时发电机组在高温作业下发生故障,引起电焊机不能正常通电加热,造成管材在热熔连接 中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连接质量。

(3)高温季节,开挖完成的检查井沟底会曝晒在阳光下,不可能进行覆盖遮荫降温,所以施工要避开高温时段;在正常施工前要对检查井基础洒水湿润、降温,以保证砂浆与检查井基础的粘附力。

(4)检查井砌筑时,施工使用的砂浆拌和尽量选在有阴凉的地方,或搭建遮荫凉棚;砂浆要做到随拌随用,不可一次拌量太多,防止砂浆曝晒在阳光下时间过长。

3、路基工程

(1)高温季节路基填筑时,试验室要对填料的含水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保证填料的最佳含水量满足碾压密实度的要求。

(2)路基填筑间隔时间过长时,压实层面上易出现浮皮,填筑上层填料时,可在下层表面轻微洒水湿润,碾压两遍后再进行上层的填筑。如填料过于干燥时,可在路基上进行洒水翻拌,然后再碾压密实。

4、混凝土工程

(1)高温炎热天气施工时,混凝土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所使用的水泥应在水泥库中存放一段时间,待热量散发完毕后再进行使用,避免增大水化热。水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40℃。

(2)拌制混凝土的集料及其他组成材料采取遮荫、围盖或喷水冷却的方法,并避免长时间暴晒。混凝土尽量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早、晚或夜间进行拌制。

(3)混凝土搅拌站对水管及水箱加遮阳棚和隔热设施,采取在拌和水中加碎冰的办法来冷却拌和水。搅拌站料斗、皮带运输机、搅拌楼采取遮阳措施,并尽量缩短搅拌时间。

(4)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运送时采取防晒、遮荫或冷却措施,并尽量缩短运送时间。运输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中加水搅拌。

(5)混凝土根据施工能力进行拌制,每盘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不宜超过标准要求(在30℃时不超过1.5h),溜放混凝土的溜槽、串筒使用前进行充分的冷却。

(6)混凝土浇筑前将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钢筋表面或基底、基座表面温度降低到30℃以下,其方法主要有盖湿麻布或棉絮、喷雾状水,用保护罩覆盖 或其它可行的方法。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砌体的砌筑速度要加快,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高于30℃,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与内部温差不得高于15℃或符合设计规定。

(7)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表面的修整工作,修整时可采用喷雾器喷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采用浸湿的土工布覆盖或洒水后塑料布覆盖进行保水养护措施,并适当增加洒水次数,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状态最少14天。保湿养护期间,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

(9)混凝土拆模后采用浸湿的土工布包裹养护,养护期间经常洒水,保证土工布湿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大体积混凝土更应提前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10)设置专人对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期间的环境温度、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作好记录。混凝土夏季施工时除按规定制作标准混凝土试件外,还要制作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进行同等强度的养护。

5、路面工程(水稳基层)

(1)对稳定粒料使用的材料进行覆盖等方式,防止材料高温,并经常对拌和场内及四周进行洒水防尘、降温。

(2)基层施工避开中午高温;正常施工前,拌和设备在拌料前应对拌缸、传递皮带等部位进行湿水降温;对运输车辆的车箱也应洒水降温,以防高温加速水泥的初凝;长距离运输应使用湿润的棉布覆盖,防水份蒸发。

(3)基层施工现场在摊铺前,应对摊铺设备和碾压机械的钢轮进行湿水降温。

(4)摊铺前应对路基洒水降尘、降温,对施工现场四周及施工便道洒水防尘。

(5)摊铺、整平、碾压完毕后,应及时使用湿润的麻袋片或土工布覆盖,防止基层曝晒,并适时的洒水保湿养生,养生期内必须保湿。

六、高温季节施工安全措施

1、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工人加班加点,采取 “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或轮换作业的办法,避免高温日照曝晒、疲劳作业和防止职工中暑。特别 是要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适当缩短,保证工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气温在38度以上时停止施工。同时我工区对施工人员提供了足够的食品饮料和并准备发放清凉油、霍香正气水、风油精,茶水、清凉含盐饮料等防暑降温药品和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并严禁赤膊和穿拖鞋上岗作业,违者按工区管理要求进行警告和处罚。

2、同时已积极主动、热心关怀施工人员的身体,对特种作业人员经常进行了体检,发现身体不适应者立即要求停止作业。

3、工区对施工人员进行了防暑降温知识宣传教育,熟悉和掌握对中暑病人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施救方法。如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中暑者带离高温环境,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用凉水浸湿的毛巾敷在头上,及时使用人丹、清凉油、十滴水等解暑药。

4、在饮食方面,我们合理调配饮食,抓好食堂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

5、工区坚持责任到人,人人抓安全并成立了安全生产检查组,经常不定期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用电,脚手架、生活卫生和夏季“五防”(防雷、防电、防暑降温、防中毒、防火灾)等落实情况,切实抓好整改。

6、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定期对临时用电进行检测,每个电器设备必须做到“—机—箱—闸—漏”的要求,配电箱要搭防雨棚;每天下班有电工拉断电源,并巡查施工现场。在高温酷暑期间,对各生产环节中持续运行的机械设备,尽可能采取间断运行的方式,对确需持续运行的机械设备,采取了降温措施,防范因机械设备故障而带来的事故。

2.高温季节实施措施 篇二

1 强化饲养管理

一般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在猪场生产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化的猪场而言,往往会遇到采食量减小,母猪繁殖受阻、热应激、增重较慢等问题,这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首先,在现存猪舍建筑的前提下,完善隔热、消毒、遮阳、通风和喷淋降温相关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工作,帮助猪群可以获得一个洁净、干燥、安静的生活环境。另外,要将通风与用水降温有机结合在一起,防止高温高湿情况的出现。其次,适当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防止猪群过于拥挤,改善猪舍的空气状况,避免热应激。再者,对猪群的出售、调动、注射疫苗的时间、去势进行相应的调整,把相关的生产活动尽量放在早晚时间段展开,降低热应激[1]。最后,对饲粮营养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高温季节猪群的采食量较少,需要更新饲料配方,强化饲料中的维生素和能量水平,尽量提供一些类似瓜类、叶菜类、块根类的饲料,将干料有效地改造为湿料,提高每天的采食量。另外,对饲料的检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进一步保证饲料的新鲜性。

2 改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控动物疫病的方式之一。在夏季高温季节要重视对猪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其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一是采用有效合理的免疫步骤。在实际的疫病出现情况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母源抗体水平、猪场的病史、猪本身的日龄、饲养条件等方面,科学地制定出一份与本场实际相符的免疫方案,切记不能照搬其他猪场的免疫方式。严格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免疫步骤,不可以随意更换疫苗种类、增减免疫次数,进行规范化的免疫工作。二是选取高质量的疫苗。需要选择正规企业的疫苗,在源头上保证疫苗的可靠性,同时也要保证疫苗运输、保存工作的正规性,杜绝在冷链上不良现象的出现,避免致使疫苗质量降低的情况。三是完善疫苗免疫操作的规范化,尤其是在对疫苗进行接种的过程中,要有效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注射部位不准确情况的出现,实现猪群免疫效果的高效性。四是合理应用检测数据资料,针对一些正在进行免疫抗体的猪场,需要合理依据检测结果,科学地对不同时期、日龄的猪群进行分析,在检测的基础上帮助免疫工作高效地进行[2]。

3 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夏季作为动物疫苗高发的时期之一,同样也是灭杀猪群病原微生物的最佳阶段。鉴于此,就需要完善相关的消毒灭源工作,在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实施消毒步骤。第一步,完善消毒灭源方案。在猪场中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负责,确保消毒剂数量的充足性,保证消毒对策的合理性,促进消毒工作的高效性,挖掘出猪场中消毒环节中最为薄弱的部分,将其作为消毒灭源工作的侧重点。第二步,选取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手段。相关的消毒剂需要有相关的合格证明,保证其在有效期限内。第三步,严格依据消毒方案,对消毒操作行为进行规范。消毒之前要对污物进行彻底清除,主要包括粪便、垫料等,在完成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同时对猪舍内外的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主要包括场地、器械、栏舍、排水道等。第四步,对外来的车辆、人员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更换服装衣帽,只有经过消毒室的紫外线消毒才能进入猪舍内,对于车辆则需要重点对其车轮进行消毒,坚决切断传播路径[3]。

4 严格掌控引种程序

要想提升猪场本身的经济效益,必须开展相应的品种改良工作,对猪场的生产活动进行规模化、均衡化管理,合理调整母猪群体的结构,及时更新猪的品种。尤其是在部分猪场的引种过程中,要重视相应的引进猪的检测工作,杜绝将外来细菌、病菌带入到猪场,防止猪场疫病的发生。鉴于此,在实际的猪场引种工作中,需要仔细了解当地的疫情和免疫环境,排查猪只的健康,对检疫证明进行检查。在引进猪只到达猪场时,还需严格依据相关的动物疫病管理方法进行隔离观察,在保证猪只无疫病发生时,才可以将其与猪群进行混群饲养。与此同时,一旦发现种猪发病,要及时进行治疗,完善隔离工作。也要在其他健康的猪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的抗性药物,保证其健康生长。

5 完善综合防护工作

只有在充分了解猪场疾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达到完善整个猪场综合防治工作的目的。同时,需要合理应用药物进行预防,未雨绸缪,并且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登记好相关的数据。一旦发现病猪,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切实抓住治疗时机,防止猪只抵抗力降低的情况出现;相应地增加相关药物的资金投入,完善好初生幼猪的接产工作,让每一头猪均可以吃到足够的初乳,以便得到母体的有效抗体。另外,针对外派的场内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将其派到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猪场或学校进行学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经验丰富的场内技术工作者和专家对本场工作者进行培训,强化场内工作者的管理技能和水平。

6 结语

养殖场强化自身的管理,改善疫苗接种工作,做好消毒灭源的工作,严格掌控引种程序,完善综合防护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高温季节猪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佐婷婷,袁琦.浅析中小规模养猪场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6(2):139-143.

[2]马秀生,刘武.对互助县规模养猪场动物疫病防控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5(5):111-114.

3.高温季节实施措施 篇三

今年夏季高温高湿天气频发,对规模化养鸭场产生一定不利因素,对肉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易造成中暑症(热应激)的发生,本文着重分析在热应激的发病原因和机理,详解如何落实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适用于解决规模化养殖场夏季养鸭常见病。

夏季长时间、高强度的日光直接照射鸭群以及舍内持续高温,通风及散热不良,再加上频繁降雨,湿度增大,鸭舍饲养密度大,散热不良极易导致鸭群中暑,尤其对40日龄以内的雏鸭危害最大,有较高的发病、致死率。肉鸭到28日龄后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1℃,而夏季气温往往超过30℃,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下,鸭群会发生中暑和热应激而导致鸭昏厥甚至大批死亡的现象。因此,防暑降温工作成为夏季肉鸭饲养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此项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防暑降温

1.1 完善降温及排潮通风设施 鸭舍内配备电扇或排气扇,舍温超标时开启进行纵向通风排潮及降温,还可在屋顶设置遮阳网或将墙壁刷白减少吸收辐射热,加快鸭体蒸发带走热量,从而降低鸭的体温,同时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一些个体养殖户多为大棚式养鸭,棚舍条件较差,难以做到有效的纵向通风以及风机配合水帘的降温措施,此时,在应对夏季高温时应将棚舍两边塑料布卷起,并配合使用风扇来加大通风量,降低舍内温度,夜间也应适当加大通风量,以缓解白天炎热天气的影响,恢复体能。

1.2 减少太阳辐射 把棚顶涂成白色或其他浅色。由于阳光直射,鸭群多集中于舍内,可增加鸭群活动范围,避免拥挤导致个体产热量上升。在规划鸭场时应考虑植树遮荫问题,不仅房舍四周要植树,而且在运动周围、水池边也应植树。种植荫浓的阔叶速生乔木可在夏天给鸭群提供良好的乘凉休息场所。若新建鸭场其树木较小而无法利用树荫时,则应在运动场中间及边侧搭设凉棚以方便鸭的纳凉。

也可采取棚顶喷水、舍内喷水雾化的降温措施,每隔1~3h进行一次,每次约10~25min,可配合消毒剂的使用做到消毒降温一石二鸟。

1.3 降低饲养密度 很多养殖户以为夏季疾病较少,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能够较早将鸭放至运动场地,因此选择加大饲养密度以求增加养殖效益,但往往适得其反,由于鸭群过于拥挤造成个体散热面积减少,鸭群自身产热量增加,加大了夏季降温工作的难度,增加了鸭群热应激和中暑的几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4 抗应激药物的使用 可在炎热时适当添加薄荷、藿香等中草药以及VC来缓解热应激带来的影响,防止中暑。

1.5 适当增加饮水器数量 鸭为水禽,有洗浴的习性,适当增加饮水器,可避免因天气炎热,洗浴频繁对饮水的影响,保证鸭群有足够饮水。

2 降低鸭舍内的相对湿度

在高温的夏季,若舍内相对湿度过高会严重妨碍鸭的蒸发散热。闷热的环境会使热应激反应加剧。由于鸭的生活习性特点很容易造成舍内相对湿度过高,因此,降低舍内湿度是缓解蛋鸭夏季热应激的重要措施。其内容包括减少饮水器、水槽中水的漏洒,鸭洗浴后应等羽毛晾干后回舍,及时排出运动场的积水,更换潮湿垫料和加强通风等。

3 饲料营养及饲喂管理

在高温环境下,鸭会张口呼吸以增加体内热量散发,鸭采食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饲料调整,以保证鸭摄入正常所需的营养。

3.1 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添加 夏季天气炎热,鸭体排泄的钠和钾增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有可能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因此,在日粮或饮水中,补加额外的钠和钾,以及在饮水中补加碳酸盐均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在饲料中添加0.1%~0.5%碳酸氢钠可有效减轻热应激。除此之外还应适当增加电解多维的使用量,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0~200mg维生素C,有利于减轻热应激对鸭机体的不利影响,同时可使其它营养物质免遭氧化。

3.2 做好饮水供应 在气温高的夏季, 鸭的饮水量会明显增加, 使用温 度尽量低的饮水可更有效地吸收鸭体内的热量,有助 于增加采食量。 鸭吃料和饮水常常是交替进行,而且其喙上粘着 的饲料碎粒在饮水时会进入水槽或饮水盆内。槽底和水盆底沉淀的饲料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腐败,造成水质 恶化。因而, 在夏季必须及时洗刷水盆水槽,必要时定 期对饮水进行消毒处理。饮水供应必须充足, 使鸭随时能喝到清洁的饮水。 夏季高温时缺水的威胁大于其他时期,使中暑更易发 生。同时, 缺少饮水还可能使蛋鸭饮用水池中脏水,进 而诱发肠道感染。

3.3 调整饲喂时间 白天炎热时减少饲喂或不饲喂,而在晚上或清晨饲喂,并适当驱赶鸭群,增加采食量,每次喂料时不要加过多的饲料,料要保持新鲜,防止霉变,料桶要每天清空一次,不能累加。要注意高温、高湿的天气,再加上喷水降温,饲料很容易出现结块变质,影响适口性,造成鸭厌食,严重时发生中毒。中午时可适当添加青菜或西瓜皮以缓解热应激。

3.4 鸭的洗浴管理 高温时节可以让鸭在水池中的洗浴次数和时间 适当增加, 以增加体热的散发。若是面积较小的池塘还 应注意更新池水, 以免水质出现腐败。水质恶化后不仅 鸭不愿下水池洗浴,甚至有可能成为严重的疫病传染 源。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也是保持池水水质的重 要措施。

3.5 供给新鲜饲料 夏季高温高湿饲料容易霉变,既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又容易造成霉变,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因此应加强饲料的保存措施,防晒防潮,备料时应适当减少备料量,以5~7d料量为好,以保证饲料的新鲜。

3.6 露宿乘凉 在夏季气温最高的几天若舍温超过 33℃的情况下, 前半夜可让鸭在运动场休息纳凉,房舍供鸭出入的 小门不要关闭,让鸭群在夜间12点以后回舍产蛋。为了防止鸭群露宿时受惊扰, 运动场应设灯光照明。

3.7 加强日常管理、搞好疾病防治 由于高温热应激的影响,鸭抵抗力下降,高温高湿的环境还易诱发疾病,因此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疾病防治,以保证鸭群健康。增加清粪次数,可以有效缓解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做好免疫接种和预防工作。避免人为应激特别是中午高温时应尽量减少对鸭群的骚扰,使其保持安静以减少自身热量的产生,缓解炎热带来的应激。做好消毒工作健全消毒制度,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减少疾病发生几率,防止苍蝇、蚊子滋生对鸭群造成的侵害,夏季天气炎热,细菌容易滋生,特别是饮水器及料槽,应增加清洗次数,勤清洗、勤消毒,为鸭群的健康提供保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4.高温季节施工方案 篇四

1、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1.2水文、气象资料..............................................................................................2、安全施工措施......................................................................2.1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2.2 加强安全管理.................................................................................................2.3 防暑降温........................................................................................................2.4 防雷电...........................................................................................................2.5 防中毒...........................................................................................................2.6 防火灾...........................................................................................................2.7 防暴雨及洪水.................................................................................................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设计桩号**,标段长度*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座,其中河渠交叉*座,左排倒虹*座,节制闸*座,公路桥*座,另有生产桥*座。本标段河渠倒虹为*渠道虹,左岸排水倒虹为*。

1.2水文、气象资料

本渠段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秋两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东南风,炎热多雨;冬春两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干燥少雨。渠段沿线空气冬季湿度最小,夏季湿度最大。渠段内冬、春、秋季盛行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全年最多风向为西北风。

根据《气象要素情况统计表》,新郑市多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298天。郑州市多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294天。本渠段全年1月份温度最低,多年平均最低气温-5.1℃。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最高气温31.8℃,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5℃。

本渠段降水年际变幅大,年最大与最小降水量之比达3倍~4倍;降水年内分配不均,60%~70%集中在汛期6~9月,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非汛期中小河流经常断流。

2、安全施工措施

根据本标段的水温气象情况,以及从附近村庄了解到得情况,高温天气一般持续到十月初,且汛期降雨较多,并伴有雷电天气,高温季节主要存在的的安全问题主要有:高温天气给施工人员的身体带来的不良反应、雷电天气对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气体中毒以及食物变质中毒、火灾、暴雨及洪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等。为了预防高温季节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夏季事故的发生。

2.1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2.4 防雷电

⑴ 夏季为雷雨多发季节,项目部将做好现场防雷工作,外脚手架、垂直起重机械设备和在建工程必须按规定做好避雷接地,施工机械和照明装置做好保护接零。雷电发生时,严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严禁靠近电器设备,严禁停留在空旷地带、电线杆和高压电线下。

⑵ 项目部对现场职工宿舍、临时用房、设备配电及临时照明线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整改落实到人。同时要视电力供需情况,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在遇到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施工机械的控制器关闭,并断开各级电源总开关,防止可能突然停电引起的事故。下班后应切断各类机械设备的电源,防止发生各类触电事故。

2.5 防中毒

高温季节发生的中毒主要为气体中毒及食物中毒。

⑴气体中毒主要为煤气中毒,项目部制订预防气体中毒的安全保证措施,宿舍内严禁放置煤气瓶。

⑵为了预防食物中毒,一方面,餐厅管理人员组织人员对夏季的餐饭来源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主要是肉类食品,出厂日期,是否有检验的食用合格证以及保鲜是否到位,是否有腐烂变质蔬菜等,对于不卫生、腐烂变质的食物严禁使用;存放时,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制作,并清洗干净。

餐厅的厨师及工作人员用消毒水定时对餐厅进行消毒,确保食堂卫生。另外一方面,在办公室和生活区定期投放灭鼠、蚊、蝇、蟑螂药物,切断传播途径。

2.6 防火灾

5.浅谈高温季节种猪养殖 篇五

主词:高温 种猪 养殖

摘要:高温对种猪的养殖带来不少的困难,笔者就个人经验谈了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与大家商榷:

1、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2、供足清凉饮水,控制猪体温上升。

3、改变饲喂、运动和配种时间。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对规模化猪场猪的繁殖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笔者就个人经验谈一下如何克服和缓解高温给猪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供同行参考,敬请指导。

一、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现代营养研究表明,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高温使种猪采食量降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因此,每当进入夏季高温时期,生产就要调整日粮配方,提高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保证种猪有利于正常繁殖的营养水平。其具体做法是:

1、种公猪在原日粮基础上每头每天增喂2枚鸡蛋。有条件的猪场加喂适量的青绿饲料或用2%―5%的脂肪(因脂肪的消化产热少)替代等量能值的碳水化合物。

2、分娩哺乳期母猪保持高营养水平(粗蛋白大于等于16%,消化能大于等于13.39mj/公斤),产前4周2.5―3.2公斤,哺乳期4.5公斤以上的日喂量是必要的。

3、断奶后母猪或配种前2―3周后备母猪喂高营养水平日粮―哺乳料短期优饲,促进发情排卵,恢复母猪长膘和为配种受精及胚胎发育贮备营养,日喂量应保证在2.2―2.5公斤以上。

4、配种后的母猪以低能低蛋白水平日粮(粗蛋白不高于14.5%,消化能不高于12.97mj/公斤)饲喂,日喂量减少到1.5―2.0公斤为宜。母猪配种后第4周至产前4周,保持中等偏低的营养水平(粗蛋白14.5%,消化能不高于13.8mj/公斤)日粮,日喂量可控制在1.8―2.2公斤。过多的饲喂不仅是饲料的浪费,而且增加母猪代谢负担(高温时期尤其如此),更可能造成哺乳期厌食或采食量下降,导致母猪过度失重和泌乳力降低,对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发育不利。

二、供足清凉饮水,控制猪体温上升

水对猪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饮水不足或水温过高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有试验证明,猪饮水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气温为7℃―22℃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为2.1―2.7∶1;气温升高到30℃―33℃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提高到(2.8―5.0)∶1。由此可见,饮水对猪的高温条件下的健康和繁殖是绝对必需的。

三、改变饲喂、运动和配种时间

每当进入炎热季节,猪场都应改变猪的饲喂时间,早餐宜早,可在6时左右;晚餐要晚,宜在19时左右;午餐可避过中午时间饲喂,以

充分利用天气凉爽时猪群多采食饲料。湿拌料可以更湿一些并加喂青绿饲料来提高适口性,促进采食。对种公猪来讲,合理的运动是提高健康水平和配种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高温季节更应坚持不懈,但应随着饲喂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即每日在早饲后和晚饲前各进行0.5―1小时的驱赶运动。配种或采精的两次时间亦可安排在上、下午运动后0.5小时左右,尽可能使种公猪中午休息的时间长一些。另一方面,高温对种猪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性欲降低,发情延迟。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期,可充分利用公猪效应弥补高温带来的性欲降低的不良影响。

以上为笔者的个人经验的总结,提供同行参与大家共同商榷,起个抛砖引玉之意,如有不当或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和领导斧正。

6.高温季节小龙虾疾病的防治技术 篇六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小龙虾在养殖生产中会遇到一些病害,下面将小龙虾常见病害和治疗方法提出供大家参考:

1、褐斑病: 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溃疡,常卧于池边处于濒死状态。病因:虾体受伤和环境恶化,致病菌感染所致。防治方法:每年进行池塘清淤,保持虾池水质良好,定期换水或全池泼洒生石灰。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谨慎操作,防止损伤虾壳。发现虾患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二溴海因全池泼洒,待3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硝化细菌1克全池泼洒;每千克在池虾用10毫克~15毫克茶粕液泼洒,促使虾体蜕壳,修复损坏的甲壳。

7.高温季节实施措施 篇七

云南万家口子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顶高程荦1452.50, 坝底高程荦1285.00, 最大坝高167.50m, 最小厚度9m, 最大厚度36m, 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最高的薄壁型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

工程气象特征值统计采用流域内的宣威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代表,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82mm, 蒸发量2216.6mm (Φ=20cm) , 多年平均气温13.3℃, 多年平均风速3.4m/s,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9.2h。每年4月下旬~9月下旬, 属高温季节, 昼夜温差大, 白天气温高达28℃以上 (极端气温高达38℃) , 对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很大。

拱坝荦1350.0以下的碾压混凝土浇筑, 采用在大坝上游右岸及坝后水垫塘左侧填路, 自卸车运料入仓, 通仓 (或分三仓) 平层 (或斜层) 摊铺碾压的施工方法。

荦1350.0以上的碾压混凝土施工, 采用在右岸坝肩布置斜溜满管 (钢结构支撑) , 自卸车或皮带机向满管供料, 仓内自卸车、皮带机从满管分料, 通仓 (或分三仓) 平层摊铺碾压的技术方案。

碾压混凝土浇筑量约为103.16万m3。常态混凝土量约为6.94万m3。

2 温控技术措施

2.1 优选原材料、掺用粉煤灰、减水剂及最佳配合比选择

水泥为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同时遇水起化学反应, 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所用的水泥品种自身发热量过大或水泥掺量过多, 最终会导致砼温度裂缝的产生。所以选择砼胶凝材料时, 尽可能选用中低热水泥, 对砼温控有利。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抗渗、抗冲磨等性能指标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以达到减少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的目的。

粉煤灰中的活性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铝能够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起二化反应, 生成不溶性的胶结性更佳的水化硅铝酸盐凝胶, 这就增强了硬化混凝密实性, 增加了强度, 改善了混凝土抗侵蚀能力, 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此, 使用粉煤灰可以取代部分水泥, 从而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混凝土的热胀, 减少了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球形粉煤灰颗粒, 充填混凝土的部分气孔和毛细管孔, 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颗粒级配, 增加了致密度, 砼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得到改善, 相应收缩值也减少。在施工配合比试验时, 反复对比测试, 确定粉煤灰的最优含量。

其他工程大量实践证明, 使用缓凝高效减水剂, 能够延长碾压混凝土初凝时间, 早期的水化热偏低较为明显, 可以降低水胶比, 推迟水泥的水化热峰值时间, 给混凝土的摊铺、碾压作业赢得比较充足的时间, 大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性能且可减少砼离析, 避免混凝土的不均匀性, 利于碾压混凝土的层间结合, 提高层间抗剪强度。

2.1.1 原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加强原材料检测, 不合格材料不得入场、入仓。

2.1.2 选用的水泥

工程碾压混凝土选用水泥的是昆明东川有限公司的华新中热PMH.42.5硅酸盐中热水泥。

2.1.3 使用的粉煤灰

工程使用的粉煤灰为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Ⅱ级粉煤灰。

经反复试验, 粉煤灰的掺量趋于合理。目前大坝防渗区使用的C18025/W8/F100二级配这一强度等级配合比, 掺用的煤灰量达106kg/m3 (砼) , 煤灰取代水泥率FC=55%;非防渗区使用的C18025/W2/F50三级配, 掺用的煤灰量达103kg/m 3 (砼) , 煤灰取代水泥率FC=60%。

2.1.4 缓凝高效减水剂

工程碾压混凝土拌制采用PCA缓凝高效减水剂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 具有大减水、自流平、高保坍、和易性好、高增强、高耐久性等功能。产品对水泥适应性强, 掺量低, 使用方便。

碾压砼施工配合比:防渗区C18025/W8/F100二级配的PCA掺量为0.8% (每立方砼PCA用量1.548kg) ;非防渗区C18025/W2/F50三级配的PCA掺量为0.8% (每立方砼PCA用量1.379kg) 。

2.1.5 最佳配合比选择

根据碾压混凝土各种设计技术指标的规定, 同时满足混凝土施工可操作性要求 (混凝土可碾性、泛浆性、工作度等) , 考虑大量掺入粉煤灰, 适量掺用减水剂, 反复对比试验, 寻找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优参数, 以尽量节省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 优化配合比设计是碾压混凝土高温季节连续施工的关键措施。

目前大坝防渗区使用的C18025/W8/F100二级配配合比每立方混凝土使用的胶凝材料用量为:水泥89kg, 煤灰106kg;非防渗区使用的C18025/W2/F50三级配配合比每立方混凝土使用的胶凝材料用量为:水泥70kg, 煤灰103kg。

以上配合比与国内某些同类工程相比, 水泥用量稍为偏少, 且胶凝材料的掺量还在以后的施工试验中优化调整。

2.2 原材料温度控制

1) 料场骨料堆放高度至少6m, 成品料堆、骨料罐搭设防晒棚, 以避免阳光直射。在骨料堆放场底下卸料廊道出口至拌和系统的砂石供料皮带机顶部与两侧面加盖防晒棚, 在水泥罐、粉煤灰罐外侧用竹帘搭设防晒棚。经现场检测, 搭设骨料防晒棚后, 骨料温度较搭设前可降低3~4℃。

2) 在砂石筛分系统搭设成品料堆防晒棚, 再采用喷水装置对砂石骨料进行喷淋降温等措施, 可综合降低粗骨料温度5~7℃。

3) 在拌和系统上料皮带机、水泥煤灰罐、拌和楼仓顶外围设置自动喷水装置, 白天高温时段对以上结构配置进行喷雾降温。

2.3 混凝土运输温控

为防止拌和后的碾压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吸热温升及VC值的损失, 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 运输车辆后箱上搭设活动式的遮阳棚, 防止太阳直接照晒混凝土, 同时可有效防雨。

2) 自卸汽车在待料时用凉水冷却车厢。

3) 运输皮带机上搭设遮阳棚、满管上方加盖防晒篷布。

4) 加大混凝土运输车辆的监控力度, 合理调配进仓车辆, 防止混凝土在车上滞留时间过长。

2.4 仓面施工温控

2.4.1 仓面水雾化

施工区域具有高原太阳辐射强、常年风速大、气候干燥等特点, 碾压混凝土在仓面卸料摊铺后很快“风干”, 表面泛白结硬, 工作度 (VC值) 损失快, 严重妨碍仓面混凝土的快速施工, 对混凝土的层间结合质量影响很大。为此, 项目施工部利用XQB63/50B、GCHJ50、GCHJ 50A等型号的高压水冲毛机改造而成的高压水枪, 每天在高温时段 (9:00点~18:O0点) 对碾压混凝土浇筑仓面进行进行喷雾降温, 以提高仓面空气湿度, 改善仓内的干燥气候环境, 抑制砼工作度增长, 对延长碾压混凝土层间间隔时间有较大作用。

高压喷雾水枪的布局:每浇筑仓面上下游左右侧四个角各布置一把, 固定在大块模板的顶部;仓内还布置两把移动水枪, 照顾喷雾死角, 一共投入6把高压喷雾水枪以覆盖整个仓面。

2.4.2 层间隔时间控制

混凝土层间结合质量是碾压混凝土拱坝最为关键的质量控制要点之一, 砼层间结合质量差, 会增加拱坝坝体内部的渗水通道, 减少大坝的使用寿命, 降低坝体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因此, 采取一切技术措施与施工手段, 来保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完成上一次混凝土的覆盖碾压, 是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质量控制的重要课题。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112-2009《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第3.0.6规定, 层间间隔时间是指:从下层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加水时起到上层混凝土碾压完毕为止的历时。

碾压混凝土层间间隔时间与混凝土配合比及选用的施工材料有密切关系, 层间间隔时间主要以碾压混凝土初凝时间来控制, 还与施工仓面气温、日照、太阳辐射热、大气相对湿度、风速、蒸发量、降雨量等因素有关。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现阶段浇筑的碾压混凝土初凝时间白天为7~8h, 晚上10h左右, 考虑到其他因素, 层间间隔时间按6h控制, 即在6h内, 完成仓面上浇筑层混凝土的运输入仓、卸料、摊铺、平仓、碾压等作业工序。

高温季节, 施工项目部组织资源模拟现场做碾压混凝土初凝试验检测, 以用于指导生产。

2.4.3 确定最大碾压面积

经项目部评估测算及实际施工验证, 工程拌和系统现有三座拌和楼实际生产能力为180m3/h, 层间间隔时间按6h, 规定时间内对仓面供料能力最大为6×180=1080m3, 混凝土碾压层厚按30cm/层计, 可控制碾压浇筑面积1080÷0.3=3600m2,

再考虑混凝土运输线路的实际状况以及工作面混凝土入仓的摊铺、碾压能力、并保证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覆盖碾压, 目前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碾压混凝土仓面最大碾压面积按3000m2来控制, 对拌和系统的生产能力需求为3000×0.3÷6=150m3/h<180m3/h, 以故拌和系统生产能力能满足施工要求。

为加大混凝土入仓浇筑能力, 扩大仓面浇筑控制面积, 施工项目部正在增建一座3m3混凝土拌和站。

2.4.4 拌和物的历时控制

大量工程实践资料表明, 碾压混凝土工作度 (VC值) 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压实度和强度及层间结合质量影响很大, 而混凝土拌和物从加水拌合到入仓摊铺碾压的历时时间滞留越长, VC值损失就越大。

工程施工配合比试验提供的数据为, 大坝碾压混凝土工作度 (VC值) 宜控制在3s~5s之间。为避免VC值损失过大、过快,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后尽快完成运输入仓、卸料摊铺、平仓碾压等作业工序, 根据工程施工地址高温季节下气候条件以及浇筑仓面碾压混凝土工作度的变化规律, 经过反复对比试验, 且与国内同类工程实例相比较, 混凝土拌和物从加水拌和开始到碾压完毕的历时确定不超过2h, 且力争缩短到1.5h。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单位水泥含量及用水量较常态混凝土低, 施工时又通常采用大面积摊铺薄层碾压的持续浇筑方式, 其施工质量与常态混凝土相比, 受到空气湿度与气候温度的影响更大, 所以在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规定历时之内完成上一层碾压施工, 是保证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质量的重要关键。

2.4.5 动态调整工作度

DL/T5112-2009《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第6.0.4规定: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现场宜选用2s~12s。机口VC值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变化, 动态选用和控制, 宜为2s~8s。

施工坝址常年处于高温、风急、干燥环境, 且日照辐射尤为强烈, VC值 (即工作度) 的增长十分快速。根据这一特点, 调整好适合工程施工的碾压混凝土VC值, 可促进碾压混凝土的翻浆性及保持其可碾性, 碾压混凝土的粘聚性、骨料分离等状况得到改善, 初凝时间延长, 可加快施工进度, 使得碾压混凝土在高温、干燥等气候环境下能够顺利施工, 层间结合质量、抗渗性能和整体性能有所提高。

经反复测试, 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白天高温时段 (9:00点~18:00点) 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VC值控制在1~2s, 其他时段控制在3~5s可基本满足温控质量要求。

2.4.6 仓面施工温控的其他措施

1) 加强温度检测, 完善温度测量及记录等方面的施工管理, 按照监测温度调整温控措施以达到设计的温控要求。

2) 应继续完善混凝土冷却水系统, 使其在后续的施工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以确保混凝土的温控措施能够有效落实。

3) 尽可能多利用夜间及早上浇筑混凝土 (傍晚6点左右开仓, 早上点左右结束施工) , 避开白天高温时段进行碾压砼施工。

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碾压混凝土因水泥用量少, 掺有大量粉煤灰, 其水化热反应较慢, 早期强度较低, 需十分注意其养护工作, 混凝土收仓终凝后即进行养护, 平面养护至上一层混凝土开始浇筑为止, 侧面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养护方式以喷雾或细水流面为主。

2.5 预埋冷却水管通水冷却

按设计要求, 高温季节 (4月~10月份) 坝体混凝土各区允许浇筑温度:基础约束区为21℃;弱约束区为22℃;脱离约束区23℃。

为满足设计的温控要求, 除采取其他技术措施外, 还需在坝体混凝土内预埋冷却水管进行通水冷却, 以削减坝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尽可能减少砼温度裂缝的产生。

冷却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 (HDPE) 塑料管, 内径为28mm, 管壁厚为2~2.4mm, 每1.5m厚 (5个碾压层) 铺一层冷却水管, 水平间距为1.5m, 每层单根水管长控制在250m之内。

水管与上下游坝面距离一般按1.0m控制, 转弯半径除图纸特别注明外均为0.75m, 水管与横缝及两岸斜坡基面距离一般为0.5m, 具体布置参照施工图进行。

加强通水冷却, 严格控制坝体内混凝土最高温度。通制冷水或河水, 将坝体内混凝土温度降到最高允许温度以下。

初期通水在混凝土浇筑4h以内进行;通水连续不中断, 每24h更换进出流向一次, 并测量进出口水温。通水流量按1.3m3/h (相应管内流速约为0.6m/s) 控制, 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水管安装流量表以控制流量。

常温或低温季节浇筑的混凝土, 一期通水采用低温清洁河水, 冷却时间时间持续30天;高温季节浇筑的混凝土, 一期通水采用10~12℃制冷水, 冷却时间一般为15~20天。

通水时间达到设计要求后, 则初期通水冷却结束, 可做闷管测温, 对需要进行后期冷却的混凝土, 为方便使用温度较低的制冷水进行后期冷却, 闷管水温宜达到22℃以下, 如无后期通水要求可将水管用水泥砂浆封堵。制冷水供回水管外采用20mm橡胶材料进行包裹, 并在外部再包覆一层反光锡箔纸保温, 钢管的焊接需满足规范要求。

对于有二期冷却要求的水管, 则将水管进出口封闭好并标注水管层次妥善保存, 以便后期冷却能正常使用。

2.6 其他温控措施

2.6.1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实现仓面快速施工

加强碾压混凝土浇筑仓面的施工组织管理, 对仓面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材料、劳动力等进行合理调配, 及时解决每一浇筑仓面、每一作业台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一浇筑台班设施工总指挥一人, 全面负责现场生产组织、调度指挥、协调管理工作, 保证碾压混凝土从拌制、运输、入仓摊铺、碾压等“一条龙”生产顺利进行。

2.6.2 坝体浇筑层厚及浇筑层间歇期的合理选择

碾压混凝土施工采取大面积摊铺薄层碾压的持续浇筑方式, 且层间间歇期短。按照工程施工模板配套高度尺寸, 以及其他综合施工能力, 坝体浇筑层厚选择3.0m~3.6m为宜;浇筑层间歇期按设计规定至少72h (即3d) 。

3 结语

万家口子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体高, 碾压混凝土工程量多, 工程规模巨大, 施工任务紧, 采取以上常规温控措施, 可以使工程能在高温、风大、干燥、强光辐射等气候条件下顺利进行施工, 且混凝土入仓温度可基本控制在设计要求≤21℃之内, 以尽量避免温度裂缝的产出, 保证混凝土碾压层间结合质量。同时, 碾压混凝土连续、快速施工也是降低浇筑温度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旭, 杨世平.龙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高气温条件下施工技术[J].四川水力发电, 2005.

[2]李东飞.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施工温控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

[3]张竟超.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温控措施[J].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 2014.

8.高温季节池塘水质管理技术 篇八

1. 池塘水质包括哪些主要因素?

池塘水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主要因素。物理因素是指水的温度、透明度、颜色、比重、密度等。化学因素是指溶解氧、酸碱度(pH)、硬度、碱度、有机耗氧量、生物耗氧量、营养盐类、有害物质(硫化氧、甲烷、氨氮、羟胺、亚硝酸盐等)等。生物因素是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底栖生物、螺类、蚌类、水生植物和各种鱼类等。以上各种因素不断随着外界环境,如季节、气候、人为因素等的改变而变化;随着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变化,从而对养殖鱼类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 如何用肉眼鉴别好的水质?怎样保持?

凡好的水质,一般呈绿褐色和茶褐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所谓透明度即水的透光度。一般用直径15~20厘米的铁皮板在其上每隔四分之一用黑白油漆相间涂抹,中心穿上细绳,下接锥形小串锤,放入水中,到30厘米左右正好看不见,即透明度为30厘米,或成人手掌弯曲90度伸入水中,当到30厘米左右刚好看不见手掌,即透明度为30厘米。这种水质的水色晴天早晚有变化,即早晨色淡、下午变浓,往往水面上形成暗绿色云块状团。这种水质最适合鲢、鳙鱼生长。当主养草鱼、团头鲂和鲤、鲫鱼等摄食性鱼类时,可加新水将透明度调为35~40厘米。当好水出现时,应予以保持,但随着时间推移,水色变淡成淡绿(黄绿)或淡褐,可通过施肥调节,即每亩施有机肥100千克左右,或碳铵和过磷酸钙各3~5千克;如果水色太浓(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下),则需加入适量新水调节。

3. 如何用肉眼鉴别坏的水质?怎样调节?

凡水色变为蓝绿色属于坏水。这种水透明度极小,严重时甚至透明度为0。这种水有毒性,溶氧很低,鱼类易于发生严重浮头和泛池,特别是在天气突变时(气温显著下降或发生雷暴雨)更易造成泛池大量死鱼事故和引发鱼病。这种水质一般发生在池水富营养化的高温季节,水中产生蓝藻。抑制池中蓝藻的方法如下:①每天中午、下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搅动水体;②经常用潜水泵抽本池水冲本池,以搅动水体;③采用多个池塘连通,利用水泵或潜水泵抽第一池水到最后一池,造成水体流动循环;④排出部分池水,加入新水或加入好水质的池水;⑤每月对池塘泼洒菌肥或菌剂2~3次,其用量依说明书。

还有一种水质也属于坏水,即水色为铁锈色。在高温季节、池水富营养化的条件下,裸藻大量生长形成水华(草绿色),此时水色也有早淡晚浓变化,但当裸藻死亡后成铁锈色浮于水面上,此时水色无早晚变化,并隔绝了水与空气接触,溶氧很低,鱼易发病、易浮头,甚至泛池。这种水质调节方法同蓝藻水质。

4. 如何用肉眼鉴别老水,怎样调节?

池塘水质老化后呈灰黑色。这种水用肉眼观察,远看一片黑,近看看到底(透明度高),水色无早晚变化。这种水质浮游生物贫乏,严重缺磷、缺氧,鱼类易于浮头和泛池。调节方法是及时补施磷肥和氮肥。每亩施碳酸氢铵3~5千克或尿素2~3千克,加过磷酸钙4~5千克或钙镁磷肥4~5千克。如果施化肥后(3天左右)仍无明显效果,则应改施有机肥100~200千克,并适当加入新水。

另一种老水呈乳白色,透明度高,缺氧,水色无早晚变化。这种水质小型浮游动物和轮虫很多,而浮游植物贫乏,人蹲下细看,往往可以看到水边有相当多微小的浮游动物。说明池塘中没有投放花鲢鱼种,或投放太少。对于这种水质,需利用杀虫剂(敌百虫等)杀灭,并结合巧施化肥培植浮游植物,或增放适量花鲢吃食浮游动物。

还有一种老水发生在春季,往往是施肥后没有及时放入鱼苗进行培育,7~10天后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生长,水成团状或片状酱红色(枝角类浮游动物),透明度高,能见池底,缺氧,轮虫和浮游植物贫乏。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鱼苗下塘,其成活率极低,甚至“全军覆没”。调节方法是排出老水,加入新水施肥或泼洒杀虫剂(敌百虫等)后重新培育水质。

5. 有的池水为什么长期成泥浑色?如何调节?

这种水质大多与鲤、鲫鱼混养太多有关,加之投喂人工饵料不足,或竞争不过其他鱼,鲤、鲫鱼在淤泥中觅天然饵料而搅混池水。调节方法是降低鲤、鲫鱼种投放密度,或调整投饵方法,使鲤、鲫鱼能吃到适量饵料,降低挖泥搅水程度。

6. 为什么池水长期为棕黄色?如何调节?

这种池水,往往是对鱼类长期单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所致,同时鱼种投放量大,产量也比较高。这种水一般透明度低、透光度差,浮游植物贫乏,也易于缺氧,鱼也易发病。调节方法是经常换水,开机增氧,配合巧施化肥和菌肥或菌剂调节水质,并对鱼类适当增加天然饵料(如对草鱼投喂一定量的青饲料)。

7. 在什么情况下水质氨氮和亚硝酸盐过多,使鱼类不同程度中毒?如何调节?

水质氨氮和亚硝酸盐过多往往发生在春夏之交、夏季和秋冬之交,这些季节气候多变,水质过肥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或不同程度污染的外部水源入池,同时在池水偏深的条件下,池底层水体长期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和其他有害物质生成并积聚,随着气候突变,这些物质扩散至整个水体,对鱼类构成毒害。一般要求池水中氨氮0.05~0.10毫克/升,亚硝酸盐氮0.05毫克/升以内。调节方法是经常开增氧机和加入新水,冲动水层,特别是在天气突变前后,或采用多个池塘连通,一机提水,经常进行池间水体循环,不断改善底层水体溶氧状况,促使多种有害物质氧化、转化;或采用鱼池与水稻田或其他水体循环净化。此外,在这些季节每月施菌肥或菌剂2~3次,其用量见说明书,以改良池底生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种调节措施还是预防鱼病的有效举措;还需强调的是,这些有害物质对鱼的毒害,往往还会造成鱼病的误诊,并且因找不到鱼病病因,对造成继病治疗效果不佳。

8. 为什么对一些池塘施肥效果不好,如何改进?

常常有渔民反映,施肥后水肥不起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常遇到的原因如下:一是水体某些营养元素缺乏,例如长期使用化肥,后来效果就差,应是无机肥、有机肥结合;二是鲢、鳙鱼密度放养过大,对水质、浮游生物强度滤食,再生能力降低;三是池塘中水草或其他丝状藻类或螺蛳、河蚌较多,对营养盐类争夺或浮游生物争食;四是各类渔药过量和滥用。因此,必须对因调节。

9. 为什么春、秋两季水质较好?如何利用?

春、秋两季昼夜温差较大,水体是自然上下对流交换,整个池塘处在良性循环过程中,同时这两季气温、水温不高不低,鱼类感觉良好,水环境优越,鱼类吃食正常和生长加快。因此,充分利用良好的季节,加强饲养管理,防好鱼病,以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当然重视改善夏季对鱼类和环境的影响,才能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

10.改良池塘水质环境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传统方法:①经常加入新水,适当排放老水;②科学使用增氧机,进行机械增氧和推进生物增氧;③合理施肥、投饵;④滤食性鱼类(鲢、鳙)和摄食性鱼类(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鳊鱼和名优鱼类等)主次分明,合理搭配(鲢鳙一般占15%~20%);⑤生石灰清塘,高效低毒药物杀虫,巧施化肥。

新技术:①泼洒有益微生物菌肥和菌剂;②池塘连通水体循环,自然净化系统技术;③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

9.高温季节实施措施 篇九

为切实做好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止各类事故发生,杏林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关于切实做好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2011年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并按照文件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检查重点。杏林社居委召开了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布置会,通过多天集中检查,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家。检查内容主要针对我安全生产中暴露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结合季节特点检查:

1、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有无配备消防器材或消防器材是否失效。

2、锅炉、电箱等电器设备旁是否有易燃物堆放,所接电线和电器上是否严重积有花丝,车间内是否动用明火,是否有职工吸烟等。

3、有简易房和工棚的单位和个人是否有防台、防汛、防雷准备,是否及时加固生产用房或工棚仓库,防止大风大雨和雷电产生危害。

4、要求辖区内单位和个人认真做好高温期间防暑降温工作,特别做好重点设备、重点部位和特种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落实通风隔热等措施,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改善劳动条件,及时发放人丹、将火茶等防暑用品,要求做到严格管理,严禁“三违”现象产生。

5、检查辖区内单位和个人安全用电管理工作,企业是否有安全用电制度、电器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等。

二、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通过检查发现3家企业配备消防灭火设备不足,2家企业内存在易燃物乱堆放,广大中小企业业主对事故防范的认识和发现隐患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此次检查时间跨度长,工作力度大,督促业主落实了各项防范措施,同时针对高温高温事故频发的特点,要求社区及企业经营户认真落实值班和应急工作制度,做到责任措施落实,确保应急反应信息畅通,积极落实高温酷暑和汛期的应急救援措施。

杏林社居委

10.高温季节实施措施 篇十

2014年XX公司防暑降温管理规定

1.范围

规定了防暑降温用品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进行采购、保管、发放、使用要求和发放范围、发放标准。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

2.高温岗位定义

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其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而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

3.执行标准

3.1 GB/T 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

3.2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4.执行时间

高温季节(6月15日~9月15日)

5.高温工界定及发放岗位

回火工序、涂装工序、热卷工序、热成型工序、淬火工序为高温岗位,其余工序为半高温岗位。

6.防暑降温物品及饮料

6.1药品:龙虎人丹、藿香水、蚊不叮、风油精

6.2饮料:矿泉水、绿豆汤、酸梅汤(公司食堂自制)

6.3其他物品:毛巾、香皂、冰块

7.防暑降温物品及饮料发放

7.1领用:领用部门物品领用单部门审核人事批准门卫领取

7.2标准

7.2.1车间人员

物品:每人每月发放毛巾1条和香皂1块。

饮料:气温达到33℃(含33℃)以上高温工、半高温工每天1瓶矿泉水。

气温达到35℃(含35℃)以上每天增发1瓶矿泉水及1杯绿豆汤,依据发放标准(附件2)

药品:防暑降温药品按照发放标准(附1)发放。

7.2.2办公室人员:

物品:无

饮料:每周1、3、5发放,发放标准依据(附件2)。

药品:依据标准(附件1)发放。

8.其他措施

8.1当车间内温度达到气象温度33℃及以上时在高温岗位增加冰块降温。

第1页

8.2设备部门在高温季节前(5月底前)做好防暑降温用具(电风扇、空调、移动空调器等)及生产车间两侧增加换风扇的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确保生产场所通风。

8.3极端高温天气各部门领导要亲自组织巡查,特别是对高温车间等场所要掌握情况,全面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切实关心好全体员工的身心健康。

8.4各部门将防暑降温工作纳入部门安全管理的之中,切实负起监管责任。

8.5高温天气期间,在确保供货、配套的基础上,各部门可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严格执行《高温天气作息时间管理规定》(附件3),严禁高温作业场所生产人员的连续加班。9.中暑症状和施救方法: 9.1中暑症状 9.1.1先兆中暑:

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9.1.2轻度中暑:

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9.1.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昏倒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

9.2施救方法: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并告知其他周围人员。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或公司空调休息间休息),供应其凉水、盐水、湿毛巾等。并及时向人事行政部或安全管理人员汇报情况,对患者进行观察、诊治。症状严重者,应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现场目击者应向部门安全员或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当时情景,并上报公司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具体施救方法如下: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2)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

(3)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

(5)用冷水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并及时服些人丹或十滴水。(6)如果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压病人的人中穴并立即送医院急救。

批准:审核:编制:

防暑降温药品发放标准

(周发放标准)

一、办公人员(周一至周五)1.龙虎人丹:2小盒/人 2.藿香水:2只/人 3.蚊不叮:1只/人 4.风油精:1只/人

二、车间人员(包括检验员)(周一至周六)1.龙虎人丹:3小盒/人 2.藿香水:3小只/人 3.蚊不叮:1只 /人4.风油精:1只 /人

附件

2防暑降温饮品发放标准

(日发放标准)

一.气温33℃及以上,35℃以下 1.办公人员(周一至周五)无发放

2.车间人员(周一至周六)矿泉水:1瓶/人(14:00发放)二.气温达到35℃或以上 1.办公人员(周一至周五)

矿泉水:1瓶/人(14::30发放)

11.高温季节发酵床管理技术要点 篇十一

【关键词】夏季;高温;发酵床;管理技术

发酵床养猪技术1即 在养猪圈舍内利用高效发酵菌种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泄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的拱食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和发酵,使猪粪 尿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与传统养猪技术相比,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夏季的高温、高湿、雨水充沛条件下,发酵床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养殖户格外重视。

1 夏季发酵床圈舍面临的不利环境

1.1 高温

夏季,特别是盛夏时节,我市气温基本上维持在30~35℃,且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维持在33~37℃,最高气温可达38~40℃,这对于任何猪舍养猪都是不利的。对于没有按照标准发酵床猪舍的规格来设计的猪舍,发酵床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例如猪舍顶棚的设计中并没有增加隔热层,不能有效地阻隔酷热太阳对猪舍的辐射和加热升温,从而导致猪舍内气温快速上升;如果猪舍没有天窗、地窗等通风设施,空气不流通,舍内就会就像蒸笼一样闷热,还可能导致猪舍内温度比外界更高,由于猪舍通气不良,猪舍内气温达到30℃以上,而发酵床表面温度本身会在20~25℃之间,这样会导致气温远超出发酵床的床面温度而对发酵床的床面进行反向加热,迫使发酵床床面温度升高,加之有的发酵床本身散热不好、空气对流难以形成,几个不利因素叠加,使发酵床的正常运转和良好效果大打折扣。

1.2 雨水

我市夏季多发雷阵雨、暴雨,如果圈舍窗户没有遮挡,会有大量雨水飘入发酵床,从而使发酵床的垫料水分过高,也会导致发酵床正常运转受阻或,有的还会形成厌氧发酵,导致发酵床根本起不到正面作用。

1.3 饮水设备设计不合理

如饮水器喷头朝内,没有地下沟或边沟排水设施,可能直接导致饮用水长期流入或溅入发酵床,引起局部水分过高,导致饮水部位及周边垫料层的发酵不正常,进而影响整个发酵床。

1.4 天气持续湿热

夏季高温高湿季节不仅温度非常高,而且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也非常高,湿度经常超过70%,这样的温湿度条件无异于蒸笼。病菌在空气湿度高于50%时传播速度加快,在空气湿度高于70%时繁殖速度也相应加快。在闷热的环境里,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好猪舍,发酵床中的多余水分就不能以水蒸气形式快速有效地逸散,猪只排泄的粪便就不能在有益菌的作用下及时分解,导致有害菌或厌氧菌开始起作用,将舍内的排泄物分解成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导致环保受到影响。如果猪舍结构不利于空气流通,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就不能及时排出圈外,就可能导致猪病只发病或生长速度减慢,经济效果也大受影响。不同发酵菌种做成的发酵床的耐湿热能力的差异也很大,有的发酵菌种因菌种活力不强、休眠能力差,在制作发酵床开始时就需加水使湿度达到65%。

2 规范发酵床的要求

以上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养殖户常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但如果猪舍建造科学、选用合适的发酵床发酵剂,同时按照发酵床的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管理,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2.1 面积要求

单个猪舍的面积一般不得低于15㎡,最好在20㎡以上,母猪舍面积也不应小于7~8㎡。一般来说,在土地和基建成本可以承受的情况下,每头猪所占面积越大越好,因为面积越大,发酵床对不利条件的缓冲和耐受作用(即抗逆性能)就越强。

2.2 密度要求。

发酵床的面积达到要求后,千万不要认为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养殖任意头数的猪,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对于育肥猪,要求每头猪占地1.2~1.5㎡,高于这个密度,发酵床就有可能超负荷工作,导致过度发酵、发酵终止等不良现象的产生。猪的个头和体重越大,就越要提供充足的面积,因为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处理粪便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每只猪每天排泄粪便3~5kg,大概需要1.2~1.5㎡面积内(深50cm)的微生物降解1d才能完成。若每只猪占地只有1㎡,那么每天就会有多余的粪便剩余,导致分解处理不完全或不及时,随着猪越长越大,每天产生的粪尿量也会越来越多,超负荷的粪尿长期积累,最终会导致发酵床系统工作的异常紊乱,重者则全面崩溃。

2.3 湿度要求

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垫料湿度。如果感觉垫料太湿,可以清出部分垫料,将其晒干后再加入发酵床内重新利用,或者加入新的干垫料调和水分,还可增加翻倒频率,使水分以水蒸气形式尽快蒸发。如屋顶漏雨导致垫料过于潮湿,应立即清出被雨水污染和打湿的垫料,经烘干或晒干后再回填入发酵床再利用。同时,发酵床也不能太干燥,太干燥的垫料容易起尘,应该用喷雾器往垫料上少量喷水,其标准以表面不容易起尘为限。

2.4 通风透气要求

发酵床要求圈舍南北通透、通气顺畅,所以在猪舍的建造上要考虑到通风和采光,因此要求发酵床圈舍要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跨度要求一般不低于8m,通常设计成8~12m,猪舍的高度不低于2.6m(指床面离屋顶高度),长度可以因地制宜,每隔3m左右应设有地窗通风,这样圈舍内空气容易形成对流,可达到良好的通风透气效果。

3 高温季节发酵床的管理技术要点

以上是制作发酵床时对圈舍面积、养殖密度、湿度、圈舍整体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化解高温湿热的不利影响呢?

3.1 增加圈舍面积

对于散户小面积的圈舍,建议扩建猪舍;如果是大面积猪舍分割成小面积的情况,建议将水泥隔墙打通,垫料可以相通。采用整体型圈舍,对于要隔开的各个单圈舍,可以采用移动栅栏来隔开,这样既留有调整余地,又可随时增减单位圈舍发酵床的面积,有效缓解发酵空间不足、发酵超负荷的危机,便于操作且成本低。

nlc202309051455

3.2 垫料和菌种

对于初建的发酵床,要科学控制春末和夏季垫料的厚度,一般为30~40cm,制作垫料时不要添加过多的能量原料,不要使用高发热量的菌种,要选用对粪便具有最大分解和吸收消化作用的菌种。

3.3 降低养殖密度

对于养殖密度过大(平均1头猪占地不足1㎡),应立即扩大猪圈面积或分圈饲养,以减少单位面积内的饲养头数,避免发酵床超负荷工作、异常工作或疲劳作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坏床事件。在夏季,如果是30kg以下的小猪,至少每头占地1㎡;30~60kg的猪,每头至少占地1.5~2㎡;60kg以上的大猪,每头至少占地2~3㎡。

3.4 避免湿度过大

若猪圈漏雨,应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如翻修屋顶、遮挡侧面等),尽量避免雨水流入或渗入发酵床而导致发酵床局部或全部水分偏高;自动饮水器下面要设置饮水“余水导流槽”,防止或杜绝多余水分流入发酵床内,避免因湿度过大导致厌氧发酵、异常发酵或不发酵,不能达到发酵床免清粪、促生长的功效。

3.5 加强通风

一般来说,单纯的高温气候不会给发酵床带来高温问题,但持续高温高湿的天气以及圈舍通风不好就会造成发酵床的异常或高温。针对这种极端异常的天气情况,可以在圈舍两头设置风扇,在圈舍顶部安置吊扇,以增加猪舍空气的流动性,加强空气对流、增强热交换,有条件的可以在圈舍内安置空调,对于整个大环境的高温可采用空调降温。此外,还可通过屋顶加开天窗、墙面加设地窗来增加通风透气性能。

3.6 提高翻倒频率

对于设施比较简陋而又不愿意增加投入的用户,最简便的办法是增加发酵床垫料的翻倒次数,如每隔2~3d就对垫料翻倒撬动1次,通过翻倒撬动将发酵床的垫料暴露在表层,使之与表层空气快速交换热量和水分,使热量外散、水分蒸发。对于不爱拱翻的猪,应人为增加垫料层的翻倒、撬动次数,这样能快速有效的降低发酵床中心层的温度。对于因漏雨或漏水导致的发酵床垫料过湿的情况,可将湿垫料倒出来,晒干后再回填入床。

3.7 科学饲喂

对于发酵床养殖的养殖模式,在饲喂量方面应有所控制,一般饲喂量为用水泥地养殖的80%~90%左右,以增加猪在圈舍内的翻动,这样既帮助了翻倒散热,又节省了饲料、降低料肉比。同时,可以选择比较凉爽的时间段喂猪,为提高夏天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还可以采用适当发酵饲料的方法喂猪,即在饲料中添加粗饲料降解剂,每吨添加3包左右,喂之前加入2.5~3倍洁净、凉爽的清水(不要用温水),浸泡发酵2~4h后再喂猪,可以取得良好的喂养效果,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体热。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采集一些青饲料,以一定比例加入到饲料中一起喂养。

注:本文得到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新沂市优质商品猪发酵床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编号:SXGC[2012]078)项目资助。

12.高温季节实施措施 篇十二

1 要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保证桑叶质量。

原蚕桑园要以施有机肥为主, 长效复合肥为辅;禁止单施尿素、碳铵等氮肥。原蚕桑园施有桐油麸与鸡粪、猪粪等农家肥堆沤成的有机肥效果更好。桑园施肥尽量在冬伐、夏伐治虫施肥时一次性施完, 养蚕期间不施任何肥料。在抓好桑园肥培管理的同时, 还要密切关注桑园病虫害发生的情况;特别是高温季节, 桑园野外昆虫繁殖快, 必须密切关注, 及时除虫, 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的交叉传染, 引发蚕病。

2 要合理安排蚕造, 严格消毒, 净化饲养环境。

每年我站经过两批春蚕原种饲养后便进入高湿多湿的季节, 这时蚕室及其周围环境的病菌大量积累而且十分容易繁殖, 为此要搞好原蚕饲养, 必须合理安排好养蚕批次, 以利于有充足的时间对共育室和原蚕区的蚕室、蚕具、叶室等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净化饲养环境。一般以当批原蚕五龄饷食之日为下批原种出库时间之时。消毒前首先要清理好蚕室周围环境, 然后进行“两消一洗”, 即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粉精澄清液对蚕室、叶室、蚕具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蚕室、蚕具等保持湿润1小时后即可冲洗;待蚕室内及蚕具稍晾干再进行第二次消毒。消毒后, 要及时将蚕室、蚕具晾干或烤干, 待养蚕时使用。

3 要选择抗高温多湿的蚕品种进行饲养, 并适当缩小对交品种的比例。

在高温多湿季节进行原蚕饲养, 为了确保饲养成功, 要选择抗高温多湿的蚕品种进行饲养, 如两广二号, 同时要适当缩小日系与中系品种的饲养比例, 日系与中系的比例应为1:1.3为宜, 以确保品种间雌雄配对的平衡。

4 要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精心饲养小蚕, 严把质量关。

高温多湿气候环境不利于蚕儿正常生长发育。高温使蚕儿蚕体生理失调, 多湿使蚕座湿度大, 蚕儿吸收少, 消耗多, 积热积湿, 体质虚弱;加上高温多湿环境病原菌容易繁殖, 蚕儿极易发生细菌病、僵病等蚕病。为此, 在小蚕共育过程中, 要密切关注天气及蚕室、蚕座的温、湿度, 要想方设法创造适合小蚕正常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 精心饲养好小蚕, 确保蚕儿强健好养。

4.1 收蚁前, 要做好蚕室、蚕具的加温排湿工作。

由于高温多湿天气的蚕室、蚕框等容易潮湿, 所以务必在收蚁前一天要对蚕室、蚕具进行加温, 然后开窗排湿, 这样有利于蚕室、蚕具干爽, 为蚕儿正常发育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4.2 要加强饲育温湿度的合理调节。

在小蚕共育过程中, 由于受多湿的气候影响, 蚕室、蚕座的湿度较大, 在自然温度不超过30℃前提下 (一般早、晚时间段) , 要对蚕室适当加温2℃-4℃, 并开窗排湿。实践证明, 小蚕在自然温度偏高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容易达到群体发育齐一, 强健好养。为了适应蚕儿正常发育, 每个龄期不同的发有阶段对温度要求均有所不同:一般收蚁、饷食和眠期, 饲育温度宜偏低些;催眠期的温度则要求偏高些, 一方面有利于蚕室、蚕座的排湿;另一方面有利于蚕儿群体发育齐一, 及时就眠。

4.3 要加强蚕座的吸湿和消毒。

由于受高温多湿天气影响, 蚕室、蚕座的温度均较大, 病原菌容易繁殖, 所以要加强蚕座的吸湿和消毒。一般在收蚁时或饷食前要及时对蚕蚁或起蚕用“防病一号”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蚕儿起除后喂叶前再用蚕座净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的吸湿和消毒;如果遇上多雨潮湿的天气, 各龄中还要对蚕座多撒石灰粉。石灰一定要自然风化, 尽量不用水化, 石灰的质量是关键。

4.4 要提前扩座, 合理给桑。

为了降低蚕座的湿度, 每次给桑前, 要提前扩疏蚕座, 然后合理给桑:一般饷食喂七成饱;少食期下叶宜薄些;盛食期则要求喂十分饱;催眠期则按薄下多次的原则, 使蚕儿饱食就眠。

4.5 要做好眠除和起除工作, 严格提青分批。

为了减少蚕座内病原的存在, 防止蚕座发酵, 降低蚕座的湿度, 要及时做好眠除和起除工作。若当龄蚕儿睡眠不齐一, 必须提青分批, 既可干燥已就眠的蚕儿环境, 又能将未眠的蚕饱食就眠。

4.6 要加强饲养过程中的消毒防病工作。

为了防止蚕儿食下传染, 小蚕共育过程中要加强消毒防病工作。

4.6.1 洗手防病:采叶、切叶、喂蚕前以及除沙后均必须用洗手液洗手。

4.6.2 换鞋入室:各蚕室、叶室门口均要放有足够的拖鞋, 入蚕室时必须要换鞋。

4.6.3 要经常对叶室进行消毒, 保持干净。

4.6.4 除沙后, 地面及专用鞋要及时消毒。

5 要千方百计创造适宜大蚕饲养的小气候环境, 加强大蚕饲养的技术指导, 确保原蚕饲养成功。

由于大蚕对高温多湿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加上蚕体内的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发, 蚕代谢机能减弱, 易诱发蚕病, 所以必须做好蚕室的降温、通风、排湿工作, 加强大蚕饲养的技术指导。

5.1 遮阳隔热, 人为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蚕室为平顶楼的要有隔热层, 房顶、房前、房后要搭盖荫棚或盖遮荫网, 以降低蚕室的温度。

5.2 加强蚕室、蚕座的通风、排湿。

大蚕期间, 要打开蚕室的对流窗、地脚窗, 同时要使用电风扇、排气扇, 以风排湿降温;此外, 每天对蚕室和蚕座至少撒新鲜石灰粉一次;蚕座特别潮湿的, 要早、晚各撒石灰一次。

5.3 蚕座要稀疏, 蚕沙要勤换。

大蚕期的蚕座要做到稀疏均匀, 蚕座密度以500头/㎡为宜;5龄蚕要隔天除沙一次, 并及时合理处理蚕沙, 防扩散污染环境。

5.4 要及时淘汰病、弱蚕, 防止蚕病交叉感染。

5.5 要做好桑叶的采摘及贮藏工作。

高温多湿季节期间, 由于气温高, 湿度大, 雨水偏多, 所以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及时采叶。采叶时, 要采摘成熟叶, 尽量不采偏嫩叶、露水叶、雨水叶和虫口叶。叶室内的桑叶要及时翻动, 注意保鲜, 防止桑叶发酵变质。

5.6 要注意大蚕期的药物添食, 预防发生细菌病。

由于大蚕对高温多湿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病菌繁殖快, 所以要注意添食蚕服康Ⅰ号, 预防发生细菌病。一般要求四龄饷食连续添食两次, 五龄期除饷食连续添食两次外, 第三、第五天还要各添食一次。添食药物时, 要提前一口叶的时间搅拌好药水叶, 并摊薄, 用风扇适当吹、晾, 以减少蚕座的湿度。

5.7 要加强上蔟和蔟中保护工作。

5.7.1 要及时将潮湿上蔟用具晒干或烘干。

5.7.2 上蔟时, 熟蚕密度宜稀疏均匀, 不要过密。禁止在上蔟器上面盖报纸、尼龙袋等物。

5.7.3 要及时 (一般上蔟台第二天) 清理蚕沙, 并在地面撒一层新鲜石灰粉或草木灰用于吸湿。

5.7.4 上蔟用具要疏放, 不准相互挤压, 以利于通风换气。

上一篇:关于老宅的故事随笔:节节高下一篇:红歌比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