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

2024-10-27

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共8篇)

1.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 篇一

关于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其危害的调查报告

调查问题: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及其危害 调查人: 永强

调查对象:14-20岁初高中学生 调查方式:网络搜集,问卷调查 内容:

1.概念:“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2.危害:

一、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成瘾者因为对互联网产生过度依赖而花费大量时间上网。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网吧内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在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错位和行动失调。“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创伤;网络成瘾者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认识的障碍。

二、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的下降

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网上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建立一些帮写论文,写作业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论文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大打折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网络成瘾者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上海地区13所大学的调查统计,2004年上海大学一次性退学的81名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学业大幅度下滑导致。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上海交通大学205名退学和转学生中,至少有1/3的学生也是因为无节制地玩电脑,导致成绩下降,不得不退学或转学。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

三、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网络世界,人们的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网络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们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人们不必面对面的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青年,为了支付网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上海某区检察院自2003年至今办理因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8件21人,占受理案件数的19%,同比上升了100%,在其他类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稳中有降的情况下,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却大幅上升。

四、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的发展

首先,网络成瘾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更加封闭,进而不断的走向个人孤独世界,从而拒绝与人交往。同时,网络成瘾者沉溺于虚拟完美的网络世界之中,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他们从网络游戏中得到了个人成就感的满足,他们从网恋中得到了个人归属感的满足,他们可以在网络世界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切。而在现实世界中,一切都不是那么完美,朋友经常欺骗,爱人随时背叛,因此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的交往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从而不愿意与人交往,拒绝与人交往,拒绝融入社会,是网络带给网瘾青年的一大问题。其次,沉溺于网络世界中,还造成了青少年与他人交往频率的减少,迷恋人机对话模式,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出现障碍,只有到了电脑前,手按着键盘,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难与别人更好地交流,更有甚者,还会得一种名叫“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疾病,表现为怕与人见面、谈话,见人就紧张,面红耳赤,颤抖,因之常独居屋内避不见人。调查表明,56.3%的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瘾者能将自己与同学、亲友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五、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体现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大行其道,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虽然价值观多元化,但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还有些人人为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3.成因

(一)社会环境: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

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的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的相互模仿,攀比,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同时影响到孩子,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

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三)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

网瘾的大部分人群都会出现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四)生理及人格: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和生理特点等;

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网瘾,大致由4方面原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

家庭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有的家长喜欢暴力、批评的教育方式,即“控制型”的,造成孩子没有长成应该长成的“自我”;同时,夫妻关系不和谐,甚至存在夫妻双方利用孩子向另一半开战的情况。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网络成瘾,专家尤其强调了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父亲在传统家庭中代表着权威、榜样、规则,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瘾患者,多数缺乏父爱。

第二个因素是学校。部分网瘾患者的老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绪暴力,爱发脾气、爱训人;学校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用成绩好坏评价学生。有的孩子可能学习不是特别好,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这些孩子在学校中得不到肯定,就可能投向网络世界的怀抱。

第三个因素是孩子自身。如果一个孩子有多动症、抑郁症等,就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

第四个因素在于游戏。角色扮演、多人一起玩的游戏很容易造成网络成瘾。这种游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满足感;同时出于“哥们义气”,孩子也有可能加入网络游戏的队伍,并最终成为网瘾患者。结论:网络成瘾,严重危害到学生的精神健康,有巨大危害,需要家庭与社会共同合作,维护青少年心灵上的天空的纯净。附录:调查报告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 你上网的频率()

A、每天都上网,几乎成为网迷 B、每天都上网,偶尔包宿 C、经常上网,但从未过包宿 D、很想上网,但无条件 E、对上网无所谓

3、,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长?()

A、1个小时以下 B、1-3个小时 C、3—5小时 D、5个小时以上

4、您每天最多的上网时间:

A、1——2小时 B、2——4小时 C、四小时以上

5、你一个月的生活费在哪个幅度()A、300元以下 B、300—500元(含500)C、500—800元 D、800元以上

6、,你上网的地点()

A、校园周边网吧 B、自己寝室 C、旅店D、学校机房 E、家里

7、网络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A、很有帮助 B、有一定帮助 C、对学习和生活不利 D、严重影响了学业

8、总体来说,你认为上网对学生的影响()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因人而异

9、您的主要上网活动:(可多选)

A、查资料 B、QQ聊天 C、看电影或听歌 D、玩游戏 E、其它

10、您常去的网站:(可多选)

A、新浪 B、搜狐 C、网易 D、雅虎 E、Google F、百度 G、其它

11、您在网上通常关注何种信息:(可多选)

A、实用类 B、娱乐类 C、时政类 D、文学艺术类 E、科技类

12、您对上网这一时尚持有何种态度:()

A、只是暂时的潮流;

B、互联网自有其价值,值得推崇,并希望它能长盛不衰;

C、不关我什么事,顺其自然吧

13、您认为网络时代会使我们失去哪些感受?

A、会失去亲情或友情带来的温暖感受,并感到孤独;

B、由于网络的快速,会使我们无法感受到“众里寻它千百度”的漫长过程;

C、其它(请填写)

14、您认为互联网是否属于文化现象:

A、属于 B、不属于、您家有电脑吗? A、有B、没有

15、您认为网络文化会对优秀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吗:

A、完全不会;

B、会,但冲击力不大;

C、会,并且是全方位地冲击传统文化

16、您如何看待上网成瘾:

A、问题不大,稍加引导即可;

B、问题很严重,戒除网瘾是个复杂的过程

17、您认为哪种上网活动最容易导致网瘾:

A、游戏 B、QQ聊天 C、影音 D、搜索资料

18、你喜欢网游的原因(不喜欢的可不必填写)-(可多选): A、网游中人物形象的绚丽

B、网游似乎带给人一种新的开始的感觉,能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C、游戏的技能十分酷绚

D、随着在游戏中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能找到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存在感,提升自己的价值

E、其他:

19、你觉得在玩完网游后感觉如何? A、心情很好并想着明天继续上网 B、心中有些后悔,认为耽误了学习

C、下决心以后不玩了

20、与网友聊天时,会说真心话吗? A会 B不会 C视心情或情况而定

21、相信网友发布的信息吗? A相信 B不相信 C部分相信

22、您认为自己有网瘾吗?

A、有B、没有C、不确定

2.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1]目前大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这本应是一件好事, 也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对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玩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也成了他们上网的主旋律。“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地的一些网吧、学校机房甚至学生宿舍, 大约90%的大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戏网站”。[2]另外,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0年所作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2009) 》显示:2009年“我国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占网瘾网民总量的15.6%, 比例最高。在网瘾青少年当中, 大专生占19.0%, 本科生占13.6%, 研究生占14.1%。”[3]同时, 调查结果显示, 这些网瘾大学生“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 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3]。近一半网瘾大学生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 属于“网络游戏成瘾”;两成左右的网瘾大学生将上网聊天或交友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费的时间最长, 属于“网络关系成瘾”。此外, 还有一部分网瘾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在网络购物上花费的时间最长, 属于“网络购物成瘾”。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 网络成瘾导致人的生理和心理出现异常。

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升高, 这种化学物质会使人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 从而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而导致上网成瘾。国际医学界把上网成瘾称作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 简称IAD。大学生由于受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就业压力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容易患“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而出现孤独、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杨轶冰、李福华等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 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和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抑郁水平也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的抑郁程度比非网络成瘾大学生严重”[5]。如果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而脱离现实生活, 就会失去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情实感的互动。一旦进入社会, 他就可能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与沟通, 甚至会出现社交恐怖症。

(二) 网络成瘾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不但会荒废学业、损伤身体, 而且一些人为了筹集上网费用或购买网络游戏装备置法律道德于不顾, 进行盗窃、诈骗、贩毒、抢劫, 甚至一些女大学生为之献身。在网络游戏当中, 一些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网上频繁地玩“结婚、离婚、性虐待”等不健康的性游戏, 观看黄色电影, 浏览色情网站。长此以往, 不但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破坏社会公序良俗, 而且必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

作为智力水平高、精力旺盛、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大学生为什么会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而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自毁前程甚至葬送性命呢?

我认为, 大学生自身因素、高校学生管理不善、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网络自身的特点是导致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四大元凶。

(一)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 身心发展不平衡, 这会使其感受诸多压力和心理冲突, 如果这一转变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就容易被网络吸引, 久之而成瘾。

大学获得自我价值的他人认同变得很艰难。很多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之后, 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当中的极其普通的一个成员而已。学习好不再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会玩、会交友、会打扮种种, 都会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适应、难以接受, 似乎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大学, 由此而彷徨、郁闷、失落, 而找回自信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去网络消遣。

大学的人际关系使很多学生头疼。在中学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除了学习几乎什么都不用去管, 交往也不是他们迫切的需求。进入大学, 似乎他们被扔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脾气、个性各不相同, 没有人围着你转, 没有人看你脸色行事, 多数学生特立独行, 以自我为中心。这使很多人措手不及, 引发许多矛盾, 使他们陷入深深的苦闷中, 上网打发时间, 减轻压力, 成了最佳选择。

心理上对他人帮助的依赖, 常使一些学生感到压力。大学生离开家庭后, 诸多事情都需要他们亲自去做。他们往往会有一种孤独感, 在遇到一些棘手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为了缓解压力, 他们也往往会通过网络游戏暂时逃避困难。他们通过在网络游戏中融入游戏团队, 结识很多网友, 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关爱, 向网友诉说其心中的苦闷与烦恼, 从而忘记痛苦。

(二) 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 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但是大学的师资力量并没有与之同步增长, 更有甚者, 个别院校的一些专业几乎没有可以胜任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师。结果导致大部分院校不但没有提高原有的教学质量水平, 反而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大学生对大学教育质量的心理期待与大学现有教学质量之间的落差, 使很多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并滋生上大学就是“混张毕业证”的不良心理倾向。在“混张毕业证”的思想支配下, 他们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一旦发现上网不仅能消磨时光, 而且能满足他们现实中所无法实现的成就感, 就可能会沉溺于网络, 乃至上网成瘾。

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情况下, 学校团委、学生处等学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随之同步增加, 再加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机构往往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 并不能真正起到管理好学生的作用。虽然各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辅导员, 但是一个辅导员往往要应对几百名学生, 再加上这些辅导员相对比较年轻, 社会经验不足, 处理学生事务的能力不强, 甚至部分辅导员跟一些学生根本就不认识, 加上一些辅导员本身就有网瘾, 所以这些辅导员并不能真正起到辅导作用。因此, 无论是学校的学生辅导机构还是专职辅导员, 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这也是影响部分学生沉溺网络的一个外在因素。

(三) 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导致大学生沉溺网络乃至网络成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1. 严峻的就业形势, 加大了学生的压力。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 学生变得不置可否, 他们对未来充满担忧, 对现状不知如何把握。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急需一个心理发泄的渠道, 而网络的匿名性、趣味性、便捷性和道德约束力低下这些特性恰恰为他们进行心理宣泄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

2. 大学毕业生工资低、待遇差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肆意蔓延。

这无形中对大学生无心读书而沉溺于网络起催化作用。

3.

网络运营商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对色情网站、色情游戏、色情聊天室等网络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包庇纵容。这无疑也诱惑了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

4. 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沉溺网络推波助澜。

为手机上网用户设计的专门性网站中的不良信息众多, 据2011年1月4日,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网络信息安全课题组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监测报告》数据显示, 在他们所检测的2700个手机网站当中, 竟然有276个色情网站[6]。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商业利于的驱使下, 对封堵淫秽色情手机网站态度暧昧[6]。这些不良信息对一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诱惑性极大。

(四) 网络自身特点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的雷雳先生认为,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现实生活状况难脱干系, “网络虚拟环境是一个理想的自我表现平台, 人们在其中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 随心所欲地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 它可能是一个与现实中的我并不相同的‘我’, 即虚拟自我也可能是以现实中的‘我’为脚本构建出来的在互联网世界中得到认可的‘我’”。[8]

此外, 网络游戏认同的唯一标准就是其水平的高低。只要他游戏玩得好, 在现实生活中即便天天逃课、门门挂科, 照样会有数以万计的追随者, 照样能够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乐趣。网络的这种特点对大学生沉溺网络无疑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总之, 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对沉溺于网络中的大学生进行彻底矫治, 必须考虑到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针对原因, 才能通过采取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社会帮扶、加强思想教育等多管齐下的方式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川.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2亿[N].新闻晚报, 2010-07-16.

[2]大学生占网络用户21%网民素质有待于提高[J/OL].计算机世界网, 2003, (10) .http://tech.sina.com.cn/i/c/2003-10-17/1655245478.shtml

[3][4]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2009) [DB/OL]http://bbs.yizheng.gov.cn/ShowPost.asp?ThreadID=544434

[5]杨轶冰, 李福华.网络成瘾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5) .

[6][7]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网络信息安全课题组.移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监测报告 (2010年第三期) [DB/OL].http://news.163.com/11/0105/04/6PJVJLBP00011229.html

3.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 篇三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

网络成瘾也即“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 Young认为,IAD与沉溺于赌博、酗酒、吸毒等上瘾者无异。它是在完成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行为主要可以划分为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网络交际成瘾行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行为和其他成瘾行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将大量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上赌博、游戏、购物和拍卖等活动中,丧失工作职责,破坏重要的人际关系,游戏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实质上使他们得到了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过程的满足感。网络交际成瘾行为是指过度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在聊天室或QQ中结交的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者是花费大量时间致力于在网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随有强迫性冲动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两个典型特征。其他成瘾行为是指不以某种特殊的成瘾类型为主,可能是多种行为的复合。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者对上网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过度沉湎和依赖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人际关系、道德观念、身体健康等多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凡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大多会陷入虚幻的网恋中,人格出现异化,道德感弱化。因长时间上网,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文娱活动,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会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

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大学生的上网费用基本都是由父母垫付,很多家庭是倾全家收入来供其上大学,而具有网瘾的大学生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这无疑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极易诱发犯罪,为了持续上网,他们往往不择手段,不惜欺骗父母、偷窃、抢劫,直至实施犯罪。甚至是模仿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将网络的虚拟延伸到生活的现实,形成攻击性人格,出现反社会的极端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

一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多数是因为个人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太差,一味地放纵自己的行为所致。少数是因为个性孤僻,交友能力较差或不善于交际,在网上去寻求友谊和结交异性朋友,满足情感的需要。

二是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当出现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与社会现实难以一致的矛盾冲突时,往往难以摆脱因失意所带来的惆怅与烦恼,而在网络环境下,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不理想、不如意都可以摆脱掉。

三是大学生没有中学生那样大的学习压力,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有了更多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权。而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对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往往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控制。

四是他们的猎奇心理,大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中,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上一些暴力、色情及不受制约的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信息的引导与诱惑,大学生大多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尚不完整,缺乏自制力,常常很容易陷入而难以自拔。

五是逃避压力、现实解脱及精神归宿感的需求,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致使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考试的重压之下,导致厌学情绪,从而在网络中逃避现实,特别是一些在家中和学校因成绩较差等原因不被重视的孩子更容易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为中心满足感;同时一些家庭关系不和谐及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则在网络当中寻求感情、精神的慰藉和归宿。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客观原因。

网络本身的特点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信息快捷,内容丰富,但其信息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没有严格的筛选。网上人际互动行为的方便、即时、匿名特点,使上网者可以很方便地在同一时间与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他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出现,也可以以一个新的人格面具出现,这个面具可以与他的真实的性格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相反,所以,深深吸引着众多的青少年网民。此外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游戏中可以交流、团结协作与竞争,让人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

家庭原因。当前我国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且绝大部分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成瘾学生的家长往往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并一味地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显现出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很少显现出应有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导致子女不愿向家长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是选择网络作为他们精神寄托和压力释放的途径。

学校因素。由于教育体制原因,我国的学校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上网成了他们唯一的兴趣。此外同学中有一人上网,就会很快影响一群学生,甚至波及全班,而学校和老师只是提出反对上网或列举上网的危害,没有做细致的分析和有效的预防。

社会环境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是人们的生活必需,网吧随处可见,许多网吧经营者为了增大诱惑力、吸引力,赚取黑心钱,故意下载、存储一些渲染武打、暴力、色情的游戏和影视片,专门供未成年的上网者观看、浏览,还为他们提供包宿的单间、食品,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面临前所未有的诱惑与危险。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状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的形式多样,原因复杂,我们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矫正已成瘾者的行为,更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来遏制问题的发生。如何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初探 篇四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成长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的制约,且后天因素占主导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其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影响,他们在学习、交友、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和冲突,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患上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探索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文明社会应尽的责任。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严重的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危害 对策

1.引言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之一— “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2009年增长率达到53.3%。而其中18岁以下占19.1%,18—24占31.8%,25—30岁的占18.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严重。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青少年由于心理发展尚不稳定、不成熟,成为了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有研究表明,每10个青少年网民中,就有1个网络成瘾。同时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绝对人数高达244万,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至大学一年级之间,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网络成瘾严重地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潜在因素。因此,加强教育环境优化,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网络成瘾:“网瘾” 的概念,最初是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格登博格借用美国关于 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症状是过使用网络,造成学业、工作、社会、家庭等身心功能的减弱。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 博士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 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在我国,网络成瘾已经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学界尚有争议。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二是网络成瘾是否是对互联网的成瘾。网络成瘾概念争议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成瘾的性质,即网络成瘾的本质是什么。从网络成瘾的原因看,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而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信息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网络成瘾现象及其所蕴涵的社会转型意义,不能单纯地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疾病。

基于此,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内涵包含过度使用网络和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两个基本要素,基本问题在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其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存在着障碍。金伯利 扬博士人认为,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青少年: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人,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实际上,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满14岁不满18岁)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青少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时段。青少年期既是以时间术语对生命某种特殊存在形式的描述,也是生命历程在时间上的一个特殊分段。研究者们都承认这个分段是存在的,并以时间的术语来界定它。我国学者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日本学者宫川知彰等将它界定为十二三岁至二十一二岁,这比中国学者界定的年龄要稍靠后几年,西方学者从性别上对青少年期进行了区分,认为男性青少年期为12~21岁,女性青少年期为10~21岁,女性比男性青少年期略长。还有学者认为,青少年一般分作“青年”和“少年”,“少年”一般是指13至19岁的年轻人,而“青年”一般是指20至40岁的年轻人。本文的青少年主要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社会群体。

青少年期是生命的黄金时段。尽管各国青少年分期的时间并不一致,然而研究者们却一致认为这个时间段在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人称它为承前启后的“过渡期”;也有人认为它是生命的“转折期”;还有人说它是充满朝气的“花样年华期”。由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处在加速发展期,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作人生发展的“加速期”。如此等等,都说明青少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时期。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的青少年,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身高体貌的显著变化;二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三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这些变化是全面的,无论生理的不同部分先前的发展速度有何不同,到了这个时期,它们几乎都达到了它们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些变化也是深刻的,它们是个体生理的第二次突变,是生理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的具体表现。

1.2、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武汉市6名平均年龄为15、16岁的辍学学生因为没钱上网,而在市区实施抢劫;浙江省绍兴县一名连续三个通宵上网的少年,因父亲不准他再去网吧,竟从四楼窗口一跃而下,以身“殉”网(潘海平,朱立毅: 《别让 “电子海洛因”伤了孩子》,“人民网”,2001年11月22日); 2002年南昌市某17岁高三学生玩网络游戏猝死,引起了社会的震惊。2002年6月北京“蓝极速网络”网吧的一场大火,烧死了24条生命,他们绝大多数是深夜仍在玩网络游戏的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1.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类型

(1)色情成瘾。上网者迷恋网上的所有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等。有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色情成瘾的嫌疑。

(2)网络交际成瘾。上网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

(3)强迫信息收集成瘾。这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

(4)游戏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这是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涉及了许多的中小学以及大学的男生。不但用家中的电脑可以轻松地进行连网游戏,遍街的所谓电脑网吧更是绝佳的去处,既可以逃避家长的耳目,还可众人一起连机,使游戏更加的刺激有趣。

(5)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1.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症状

沉迷网恋:如同“鸡”与“蛋”,目前在“成瘾”与“上网时间变长”谁是因谁是果的问题上尚无公认的结论,但长时间恋网无疑是网络成瘾者的“标签”。网络成瘾者平均每周上网25至30个小时,且不分白天黑夜。与非成瘾者相比,他们的上网频率高出1倍,多耗费2倍的时间。

不谙人际: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网络正在让当代年轻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日退化。调查表明,56.3%的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瘾者能将自己与同学、亲友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身心成疾:网络是无形的,当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它将麻痹神经,摧毁精神。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起初对网络只是精神上的眷恋,而后则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活动并处于同一姿势,时间一久,腰痛、背痛、头昏脑胀、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就会接踵而来,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颈椎和眼部疾病。

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2.1、身心危害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网吧内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在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错位和行动失调;“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创伤;网络成瘾者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认识的障碍。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2.2学习危害

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网上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建立一些帮写论文,写作业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论文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大打折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网络成瘾者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上海地区13所大学的调查统计,2004年上海大学一次性退学的81名青少年,都是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学业大幅度下滑导致。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上海交通大学205名退学和转青少年中,至少有1/3的青少年也是因为无节制地玩电脑,导致成绩下降,不得不退学或转学。网络成瘾对大青少年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大青少年退学的主要原因。

2.3、道德意识危害

在网络世界,人们的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网络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们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人们不必面对面的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青年,为了支付网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源上说是个体生理心理特征与不良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暴力等虚拟空间中,导致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行为自我约束力降低,进而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即网络行为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从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暴力、色情游戏甚至被一些人称为电子海洛因。

2.4、发展伤害

即网络成瘾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辍学、失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首先,网络成瘾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更加封闭,进而不断的走向个人孤独世界,从而拒绝与人交往。同时,网络成瘾者沉溺于虚拟完美的网络世界之中,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他们从网络游戏中得到了个人成就感的满足,他们从网恋中得到了个人归属感的满足,他们可以在网络世界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切。其次,沉溺于网络世界中,还造成了青少年与他人交往频率的减少,迷恋人机对话模式,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出现障碍,更有甚者,还会得一种名叫“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疾病。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格化倾向,现实与虚拟的反差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而沉迷于虚拟世界,进而导致社会化不足。这种不足妨碍了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不愿参与现实中的沟通,出现人际间的交流障碍,人际关系恶化。他们的学业、工作、家庭关系、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上网而撒谎逃学,乃至辍学,搁置学业,对人生迷失方向;沉迷网络而辞职或者停工待业,社会生存能力下降;沉迷网络导致家庭关系恶化 亲子关系恶化或者家庭解体。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2.5、人生观、价值观危害

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体现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大行其道, 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虽然价值观多元化,但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还有些人人为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3.1、学校环境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另外,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生成绩,一切以考试为中心,对学生的人格发展缺少人文关怀。

3.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

3.3、社会风气因素

从理论上讲,全社会都应该趋利避害,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作出贡献,事实上,网站建设缺乏有序和严格的把关管理,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

3.4、自身外在因素

有的个子矮小、相貌平凡的青少年,无缘在现实中圆爱情梦,可以在网上把自己塑造成白马王子或美少女,结交很多异性网友,得到心理的需求。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感兴趣。而网络游戏是通过我们人性深处寻求交往与认同、刺激与娱乐、成就感以及追求自由与自尊的需求来实现的。网络诱因中最大的动因也许是由于我们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理性和欲望的集合体。而发现或追求它本身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快乐感,当网络游戏带给人们的兴奋感渐成习惯、甚至无法被有效取代时,即可能成为不能自拔的网络成瘾者。

3.5、自身内在因素

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时,绝对不能忽略青少年人格特质的因素,这往往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内在心理根源。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指出:“具备有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到不同的网络功能特性所吸引,而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研究中,林教授发现高焦虑、低自尊、忧郁、自我概念不明确者容易网络成瘾,这四项程度越深者成瘾程度更严重。研究表明,有敏感、忧郁、脆弱、多疑、焦虑、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缺乏自信、悲观、逃避现实、自卑、成就感低性格因素的青少年。一旦上网就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3.6、互联网自身的特性

网络是体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网络成瘾。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比如“网恋”、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等,使之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追求一种自我的理想;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的技术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概括为上网的一代。

4.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心理、社会及教育等的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4.1、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4.2、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4.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4.4、建立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现在有的网站上已经开辟了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但又不愿求医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应多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网站,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4.5、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据研究,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沈阳大学学报》,2003年6期,第97页)。要对 “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5.结束语

通过本次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得到以下启示:在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儿童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家长在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中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进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这样才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家长提高了网络知识水平,就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指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督。同时,只有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才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网络。特别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

参考文献

[1] 程福财.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J] 《当代青年研究》(沪)2009.(09)[2] 徐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学分析 [J] 《当代青年研究》 2010.(4)04—05 [3] 吴甘霖 《社会工作者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介入研究》 [z] 2006.5 [4] 谢昌逵 《后现代与寂静的青春》 [J](2011)03-06 [5] 陈钢《网络欺凌:青少年网民的新困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5期

[6] 孟宏.钟华 《“正常”与“成瘾”——从家庭社会资本探究北京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模式与机制》 [J] 心理科学进展.2009(06)01—03 [7] 刘玉梅.《危机与重建:网络中的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题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2)[8] 唐柳平,马梁红.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诊断及干预治疗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05)05-06 [9] 杨容,邵智,郑涌.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7)[10]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篇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

姓 名:王淼生 学 号:200930040 专 业:公共事业管理班 级:09级公管本科班

调查时间:2011年7

指导教师:陈匡明

20日到8

10日 月月 摘要:

本文通过各国专家研究的可靠数据真实的放映了当今青少年网瘾这一社会问题,并通过一份关于网瘾的社会调查报告体现。同时列举了网络成瘾实例,分析其带来的危害。最后针对着一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瘾解决措施

一、导言

网络对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进了青少年的学业学习,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乃至产生网络成瘾却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至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时间,忍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二、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年青人所占比例高,达到和18岁以下的网民(民在结构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三、各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网络依赖、CNNIC)的调查⑶37.7%,其次是15.8%),3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比较低,网

网络使用程度、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25~30网络被害、岁的17.4%)网民中18~24岁的网民(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者金.S.杨(K.Young)在1996年有开拓性的研究,该研究借鉴DSM—IV对物质成瘾的标准来探索网络成瘾的存在,496名被测试者参加了调查,回答有关他们上网行为的开放性问题。经过分析,在496例用户中,有396例是网络成瘾用户。Young进一步研究表明每星期有40~80小时在网络上的网络成瘾者对其生活会有负面影响,例如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降低、人际关系障碍等,还会出现与过长时间使用电脑相同的其他症状。美国针对277名本科大学生的调查,有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瘾。

澳大利亚成因”研究课题,被调查的217的人属于程度较轻的网络依赖。响的人数比例为12.6%,少年儿童受网瘾影响的比例为2000年台湾一项名为“台湾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程度、满意度和快乐体验”的研究,调查了台湾率为5.9%。台湾对8所大学的11.7%。

四、我国青少年网瘾现状调查数据 福建省林绚浑等人对310名大学生的调查,网络成瘾率为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对北京市14.8%。上海师大心理系顾海根教授,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网络成瘾率为率从7.6%到20.5%,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也很大,从8.1%的人有网络成瘾倾向,“网络依赖与大学生的心理社会4%的人网络成瘾,2005年韩国网络用户中受网瘾影12所大学的910752名大学生的测试,网络成瘾率为

602名中学生调查,网络成瘾率为2005年对上海市12.9%。学校之间差别很大,成瘾 27.9%15.3%。网络成9.6%。

8所大学397011.1%到39.6%,名大学生中有 名大学生,四年级大学生远高于低年级学生。

中国青少年网协2005年10月对全国30个省市的非随机抽样调查,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13.2%。各地的差别巨大,总的趋势是年龄越低成瘾率越高。

五、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人:王淼生

调查时间:调查对象:高安市从初中到高中(含职业学校)三年级这一年龄段(11~

人数(人)总数(人)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回收情况:发放 调查结果:青少年轻度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瘾的发生率为14.2%。

六、网瘾的危害 案例: 案例重伤。事后少年投案自首是后悔的说道。2011年7月20日到)岁的适合人群 性别

学业阶段

男 女 高中生

中职专业学生60 60 40

120

120份问卷,回收2.5%,重度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 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自己的奶奶砍死,爷爷砍成8月10日

初中学生 40

120份 11.6%,中度网络成0.1%,总发生率为“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17

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案例2今年高二的李莉(化名)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倾诉心事,每个星期只上两次,时间都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李莉妈妈特别担心她在网上“遇到坏人”,李莉一上网打开QQ开始聊天,妈妈的唠叨也随之而来,李莉经常是忍无可忍。久而久之,李莉和妈妈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孩子在家里也变得很冷淡。案例3 院。胡彬说:了就是想你们救不活我!我管不了自己,我就是想玩。气妈妈,不想对不起妈妈。他说夜里心里老想着游戏,老是睡不着,就想玩电脑。6日胡彬在死前最后说的话是:的手似乎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 以上实例表明:面对诱惑的自制力薄弱,引,对网络产生依赖。

七、下面对青少年网络被害事实进行分析: ○1 身体健康的危害:可造成视力下降,肩酸腰痛,头痛和食欲不振以及其他症状。② 心理产生的影响: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会产生不安,岁少年胡彬在服用农药自杀,其父母及时发现送至医“爸爸,我喝的农药有剧毒。我已经玩够了。”他说他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说他不想可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妖怪来了,快,杀光!杀光!大体上青少年的思想都还不成熟,容易被网络游戏、”“那为什么还喝?”胡母还说,网络暴力等一些事务所吸”“我喝“妈,2005年11月”孩子

16孩子对她说:就是想要玩电脑,…容易意气用事,焦躁,失眠,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思维迟钝等类似于戒断症状。③ 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许多网络成瘾者为了享受网上乐趣而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宁可荒废学业或事业,甚至抛弃家庭。有的人则沉溺于网恋之中不能自拔,为了虚拟中的情感而抛弃现实中的家庭。网络成瘾者由于长期脱离现实生活,容易产生精神紊乱导致抑郁症,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目前,网络成瘾引起的暴力事件已日趋增多。

八、解决措施

帮助青少年解决网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地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或某一股力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现阶段,只有将“五股力量”(即家庭力、学校力、社区力、同伴群体影响力和网吧网络吸引力)聚合起来,综合发力,才能共同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 首先,就家庭和学校层面上讲,家庭应该为青少年接触网络制定一个科学计划。比如,接触的年龄、接触的内容、持续的时间、要求等等。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与其让青少年误打误撞,自己偷窥,不加选择的吸收,以至于无力消化,最后沉迷其中,倒不如由父母和学校共同联手,根据青少年的年龄、认知程度等,有计划地“教他们上网”。另外,家庭和学校不应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尺度。家长和老师要学会鼓励、培养青少年学习之外的兴趣。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在大多数青少年眼里是枯燥乏味的,而网络则是色彩斑斓、风光绮丽的世界。如果一味地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企望以此转移孩子对网络的迷恋,必然事倍功半。

其次,就社区层面上讲,社区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居民生活重要场所。目前,社区普遍存在功能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社区专业工作人员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社区自身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社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因此,现阶段应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如建设社区图书馆、活动中心,添置健身器材,开展各种社区活动等。当然,还可以建立青少年档案制度,加强对青少年的跟踪管理。

再次,就同伴群体上讲。家庭等单位应自小就着力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青少年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群体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培养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道德品质。

另外,就网吧层面上讲,应该建立一套对网吧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保证网络市场的良性发育。,最后,就我们大学生来讲,我们应该加强良好网络知识的宣传,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多建立一些健康积极的网站,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同时扩大知识面。

结语:本论文以实证资料为基础,展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很多因素,以为基础进行初步的尝试,在具体问题研究上有待进一步深入。

附录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我们此次专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危害以及对策,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出贡献。此次调查为一般性质的社会调查,实行无记名调查,并且对于调查对象所提供的资料我们会严格保密,因此请您认真、据实填写调查问卷,谢谢!

1、你的网龄有多长?()A、一年左右D、五年以上

2、, 你上网的频率()A、每天都上网,几乎成为网迷上网,偶尔包宿

C、经常上网,但从未过包宿 D、很想上网,但无条件所谓

3、,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长?()1-3个小时 C、3—5小时 D、5个小时以上

二、您每天最多的上网时间:()A、1四小时以上

4、你一个月的生活费在哪个幅度()元(含500)C、500—800元 D、800元以上

5、,你上网的地点()A、校园周边网吧学校机房 E、家里

6、网络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B、三年以内 C、三到五年 B、每天都 E、对上网无 A、1个小时以下

2小时 B、2——4小时A、300元以下 B、300

B、自己寝室 C、同学寝室A、很有帮助 B、有一定帮助 B、C、500D、——

— C、对学习和生活不利 D、严重影响了学业

7、总体来说,你认为上网对大学生的影响()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因人而异

8、您的主要上网活动:()(可多选)A、查资料 B、QQ聊天 C、写文章 D、玩网游 E、其它

9、您常去的网站:()(可多选)雅虎 E、Google F、百度

10、您在网上通常关注何种信息:乐类 C、时政类 D、文学艺术类

11、您对上网这一时尚持有何种态度:互联网自有其价值,值得推崇,并希望它能长盛不衰;什么事,顺其自然吧

12、您认为网络时代会使我们失去哪些感受?或友情带来的温暖感受,并感到孤独;我们无法感受到“众里寻它千百度

13、您认为互联网是否属于文化现象:您家有电脑吗? A、有B、没有

14、您认为网络文化会对优秀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吗:会; B、会,但冲击力不大;化

15、您如何看待上网成瘾:问题很严重,戒除网瘾是个复杂的过程 A、新浪G、其它

()(可多选)E、科技类()”的漫长过程;

C、会,并且是全方位地冲击传统文()A、问题不大,稍加引导即可; B、搜狐 C、网易 A、实用类

A、只是暂时的潮流; C、不关我()A、会失去亲情B、由于网络的快速,会使 C、其它(请填写)A、属于 B、不属于()A D、B、娱 B、、B、()、完全不

16、您认为哪种上网活动最容易导致网瘾:()A、游戏 B、QQ聊天 C、浏览网络社区 D、搜索资料

17、你喜欢网游的原因(不喜欢的可不必填写)()(可多选): A、网游中人物形象的绚丽

B、网游似乎带给人一种新的开始的感觉,能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C、游戏的技能十分酷绚到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存在感,提升自己的价值

18、你觉得在玩完网游后感觉如何?()A、心情很好并想着明天继续上网B、心中有些后悔,认为耽误了学习

19、与网友聊天时,会说真心话吗?()A会 B20、相信网友发布的信息吗 A相信

21、您认为自己有网瘾吗?()

CB不相信 D、随着在游戏中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能找?C部分相信

C、下决心以后不玩了

A、有B、没有E、其他:

C、不确定

6.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 篇六

石门县第一中学.李琴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一方面使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负面的作用,网络成瘾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和网络人际交往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避免产生网络成瘾行为,认识到网络人际交往只是加强现实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主要方式。关键字:网络成瘾;青少年;人际交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又由于不正常的网络使用行为而造成了网络成瘾问题,对他们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我对不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调查的访谈中,我发现“QQ、网络游戏、微信、微博”等字眼出现的频率极高,这些虚拟社区、聊天室等网络社交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使用者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但我同时也发现很多青少年由于过度依赖这种“身体缺场”的网络虚拟交流方式(互动双方不是面对面的亲身参与沟通,而是以电脑为媒介的交流),造成现实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引发个体心理的孤独和压抑感,导致自我封闭,形成人际心理障碍;引发情感危机,陷入网恋误区;引发青少年人格障碍;人际交往焦虑等。青少年是互联网用户中最大且最特殊的群体,这部分人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性和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很容易由于网络过度使用和不健康使用而出现“网络成瘾”问题,影响其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本研究通过调查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分析网络成瘾倾向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 IAD),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渡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的调查中,本论文采用由美国心理学家Young K.S.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被试在网络成瘾量表上的得分情况,将青少年网络使用者分为三类:正常使用者、轻度网络成瘾者和深度网络成瘾者。经过对190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分析后,发现: 190名被试中有96名轻度网络成瘾者(PIA),即有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的被试有96名,所占青少年网络使用者比例为50.5%;3名深度网络成瘾者(IA),所占青少年网络使用者比例为1.6%。青少年网络使用者中网络成瘾者的比例在青少年网络使用者中达到了52.1%,这说明目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这个比例比以往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的文献报告中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比例要高,说明网络成瘾问题在青少年中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可能与目前青少年的计算机拥有率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出现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上网更加容易了、更加方便了,上网的时间也就增加了。而且计算机的各种功能也更加强大、丰富多样了,如微博、QQ、微信、网络游戏等各类软件的出现,使大青少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些网络聊天和游戏上。

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的分析中,还发现男生的网路成瘾倾向程度高于女生。这是因为许多成瘾和依赖行为与感觉寻求这一特质有关,感觉寻求是指追求变化、复杂与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甘愿冒身体,社会,法律和经济上的风险去寻求这种体验。以往很多研究在对中国被试的研究中发现,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因此,与女生相比,男生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网络作为一种能够提供新奇体验的事物,对于男生也就更具有吸引力,这就使得他们更早接触网络,更可能沉湎于网络,对网络依赖程度较高。也有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加重视网络的实用性,倾向于将网络看作是工具或者是技术,而男生更注重从网络获得快乐,将网络看作是一种玩具,这也是导致男生比女生网络依赖程度更高的原因。

二、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隐匿性

马克·波斯特指出:“网络交往最主要的特征是使交往主体从时间和空间上脱离了原位,消解了主体性。”在网络交往中,青少年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性别、身份和立场,不需要暴露太多的真实面貌,自由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重新建

立相应的人际关系。

(二)间接性

网络交往与传统面对面交往方式相比,缺乏非语言沟通中的一些要素和沟通环境。网络交往完全依赖电脑和互联网所建立的场所进行互动,双方的言行举止并不能通过网络来观察。

(三)虚拟性

同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相比,网络中的人际互动无疑具有一种虚拟性的特征。人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交往环境和交往关系不同,交往角色也发生变化,且现实交往中的角色来源多样化,是直接的、真实的、稳定的,它所依附的是特定的物理实体或时空位置。而网络空间中的互动既不具有如人们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中所进行的交往那样的实体性和可感性,也不具有外在的可触摸和可察觉的时空位置与形态,而只有一种功能上的实体性。网络交往中人们所扮演的是一种虚拟角色,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化名上网聊天,申请电子邮件,在BBs上留言,而且可以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地在网上申请自己想要得到的某种角色身份,放纵自己的言行。这种虚拟化的人际交往方式致使网上的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更甚于现实社会。

(四)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

在现实社会中,行动者总是被打上特定社会的烙印,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特征,并总是归属于一定的国家和文化。因此该社会的规范对人们具有普遍的制约力,人们的行动也具有一定的标准。然而网络空间却是一个虚拟的数字社会,交往对象的文化身份、地位等等都不确定,人们在其中交流时不需顾虑对方的身体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及地域属性等造成的各种沟壑,可以畅所欲言。同时网络跨越了国家、民族、文化、地域的界限,使得现实社会中众人约定俗成的规范逐渐消失时,网络交往也便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参照体系,缺乏约束人交往行为的规范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只有技术上的TCP/IP通信协议是人们交往遵守的惟一规范。这种交往过程中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必然引起人们内心的焦虑感、无归属感及行为的失范,甚至造成在现实环境中的交往困难。

三、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人际交往一方面扩大了青少年的交际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压力;但是网络成瘾,也就是过度沉湎于网络人际交往会对他们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引发个体心理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导致自我封闭,形成交际心理障碍 很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日夜迷恋于电脑而不再与人直接接触,他们除了上网外,几乎不再考虑别的事情,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心理状态也呈现病态。由此可见,长期依赖网络,通过网络传递信息——那些不带感情的符号,不仅不会改善他们的人际交流,反而会使他们对现实的人际沟通缺乏信心和耐心,造成他们的现实人际关系障碍和社会角色错位,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造成“人机热、人际冷”的局面。那些铺天盖地的信息还会威胁到他们的思考判断能力,让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并逐步走向自我封闭,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适应的状态。斯坦福大学学者诺曼说:“网络制造了一个充满孤独者的世界!”。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家克劳特的调查也表明经常使用因特网及电子邮件的人与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孤独感加剧并出现严重的压抑现象,而且无论什么人,电脑使用得越多,孤独感和压抑感就越强。面对内心的孤独和压抑,青少年只好继续向网络寻求虚拟的人际交往模式,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交际心理障碍的形成。

(二)引发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数字社会,它很难形成像现实世界那样的社会规范,有很多行为也难以受到法律的明确约束。大部分青少年都以化名的形式上网,放纵自己的言行,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任意说谎,伤害他人,从而丧失了道德感和责任感。互联网上,有相当多的青少年是抱着游戏的心态参与网上交往的,他们往往认同网上的欺骗行为,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相互欺骗是很正常的。他们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对他人言谈也毫无信任感可言,有的甚至发展到了网络诈骗,一步步走向犯罪。这样就导致网上交往的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这两种危机必然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现实人际交往,导致现实生活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造成现实的人际交往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倘若青少年在网上远离忠诚,以无聊、无耻、无爱的私欲为满足,一切从自我出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丝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并以消极的人机联接替代积极的人际沟通,那么他们将永远陷入“上网——忘记现实烦恼——享受网络带来的虚拟乐

趣——疏远现实人际关系——再上网”的人际交往扭曲模式之中,从而远离现实社会。这种极端自私、不负责任的交际态度很容易形成任性、放纵、撒谎、不负责任、不守规矩等恶习,从而加剧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

(三)引发情感危机,陷入“网恋”误区

与现实交往相比,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情感环境,青少年一方面能大胆而直接的与异性交往,但另一方面这种真真假假、半真半假、时真时假的交往又对他们情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说,青少年网上交往的情感问题主要有:(1)有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失恋或其他挫折后,上网寻求解脱,发泄情绪;(2)随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他们渴望爱情,相信“网恋”的真诚和浪漫,但辨别能力差的他们却给一些居心不良的诈骗犯提供了可乘之机;(3)有的青少年本来就把感情交往当做游戏,更不相信网络感情的真实性,于是在网上戏耍、玩弄他人,这极不利于自身及他人情感的健康发展;(4)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责任危机使各种畸形恋爱日益增多,如婚外恋、忘年恋等逐步得到了青少年的认同和接受;(5)网络的虚幻性让上网者备受迷惑,但现实时空的局限使网恋往往变得十分脆弱,且成功率非常低,一旦真情付出后,就很容易造成感情投入后的情感挫伤,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出现一些精神问题,甚至出现精神崩溃。由此可见,网络恋爱对于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时期并承担着重要学习任务的青少年来讲是不可取的。痴迷于网上恋情,除了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影响学业外,还让人误入陷阱,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因此,“网恋”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四、结语

7.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研究 篇七

一、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结合网瘾患者的症状, 我们来分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首先网瘾患者对网络有特殊的情感体验, 据研究, 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水平上升, 它短时间内能使人高度兴奋, 但之后令人更颓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障碍, 甚至消极自杀。其次, 网瘾患者就好像吸毒者一样, 会出现戒断综合症。网瘾患者下网后, 目光呆滞, 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回忆上网时的事情, 计划下次上网时要干什么, 离开网络会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再次, 过度沉溺于上网会诱发各种人格障碍, 如双重人格障碍, 有许多青少年上网时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这些角色有的十分相像, 有的却相差悬殊, 性别改变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这种过于频繁地改变性别身份, 容易引起心理危机, 导致双重人格障碍。有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中的角色, 引发犯罪行为。例如, 一些青少年学习网络中的绑架手法, 绑架同学敲诈钱财, 这种现象层出不穷。最后, 上网成瘾还会产生网络孤独症, 这种症状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 其典型症状是:沉滋于网络, 脱离现实, 寡言少语, 情绪抑郁, 社交面狭窄, 人际关系冷漠。有些年轻人一旦离开网络, 回到现实社会就会感到不适应, 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2]

二、网瘾青少年的防治措施

网络可以改变人类, 人类也可以改变网络。我们不应该视网络为洪水猛兽, 相反应积极地寻找预防和解决网瘾的对策, 使网络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 创新学校心理教育工作。

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来实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首先, 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大投资力度,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 要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教师团队,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再次, 学校要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以互动的方式, 让学生管理网站, 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例如, 学校可以开设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开展关于网络心理的团体辅导等。

2. 加强网络环境保护, 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首先, 我们要加大执法力度, 加快网络立法, 将网络用法律的形式规范起来。其次, 对网络内容实行分级过滤, 将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网络信息清除出网络, 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最后, 要对网吧进行有效的监管, 学校附近禁止营业网吧。对不符合规定的网吧要严加处罚, 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绿色环境。

3. 家庭教育的转变及提倡亲职教育。

在国外, 许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脑, 但是他们有家长指导孩子上网, 因此沉溺于网络的人并不多。从美归来的陶宏开教授认为青少年网瘾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健康, 有许多家长属于三无型:即无知型, 中年时期的家长大多数没有接触过电脑, 与孩子无共同语言;无技型, 有许多家长也使用电脑, 但这只是工作需要, 他们根本不懂什么网络游戏;无法型, 家长没有办法管住自己的孩子。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应注意防止教育与实际脱离, 家长应及时“充电”, 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能和本领。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流行的亲职教育, 即父母长辈有责任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另外, 我们可以效仿国外, 建立“家长网络学校”, 让家长也来了解网络中的各种知识信息, 向家长介绍网络成瘾的危害。在充分了解网络知识之后, 家长自然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止孩子过度沉溺于网络。

4. 实施素质教育。

从2004年5月到2005年一年多来, 陶宏开教授在全国40多个城市作了300多场报告, 成功挽救了400多个上网成瘾的青少年, 被人们称为“戒网专家”。他帮助的第一个武汉女孩文文现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陶宏开教授认为素质教育是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办法。他提倡整体素质教育, 推崇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分为心理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3]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 最重要的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只有让孩子真正地认识自我, 确立正确的满足自我需要的观念, 才能从心理上真正摆脱网瘾。

5. 变网瘾青少年为网创人才。

2006年12月24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五次会议, 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有关规定正式修改为:“国家采取措施, 预防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浪潮推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只有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才能在防御和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同时, 引导青少年提高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能力。戒除网瘾不能就网瘾论网瘾, 要跳出网瘾看网瘾, 激发创意去网瘾, 变网瘾少年为网创人才是治本之策。”[4]为此, 首先, 我们可以推出一批青少年喜爱的论坛版主、网络电台主播、网络知名写手、网络原创歌手等, 激发青少年的创造热情。再次, 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 推进“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建设“青少专网”。最后, 通过举办网络文化节、网络奥运、网络春晚等多种活动, 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发挥自己才艺的舞台, 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网络文化生活。

6.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青少年在课外有大量的活动时间, 这样就给上网带来很大的机会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 例如, 学校经常开展运动比赛, 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快乐,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激起他们不断攀登向上的好胜心。河南的徐向洋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行走学校”, 这所学校专门收9~16岁的孩子, 带领他们行军、露营、爬山涉水, 体验生活, 接受活生生的劳动教育和挫折教育, 鼓励他们相互学习, 满足他们好奇、好玩耍、好活动的天性。[5]事实证明, 几百个从行走学校走出去的孩子都特别的棒。

7. 建立网瘾青少年戒网诊所。

网络成瘾好比吸海洛因, 一旦上瘾就很难自拔。自德国建立第一所戒除网瘾的诊所之后, 世界各国也纷纷效仿。这种机构并不禁止青少年上网, 而是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引导青少年, 帮助网瘾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远离网络, 有节制地利用网络愉快身心。对于一些特别严重的网瘾青少年, 我们可以从药物和心理两方面下手对他们进行强制性的戒网。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2009) 发布[Z].新闻记者, 2010, (3) :16.

[2]李薇菡.网络交往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02, (5) :61-63.

[3]陶宏开, 党波涛.青少年上网成瘾与素质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3) :72.

[4]蔺玉红.构建绿色网络创意网络和谐网络形成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的长效机制——专访中央共青团常务书记杨岳[J].光明日报, 2006-12-08.

8.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 篇八

我国自1994年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当中的一员后,国内的互联网运用立即展示出勃勃活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同民人数共计316亿,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中文网站数量也已经达到287.8万。短短15年的时间,互联网迅速改变着国人的生活习惯,从网上办公到电子购物、从获取资讯到参政议政……网络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存方式。近年来,在不知不觉中,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学习、办公、购物、出行、就医和娱乐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这一点,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网上教学、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等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奇的世界里,青少年学会了另外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在网络上见多识广也让他们更富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在如今这个时代,不会使用计算机、不能充分掌握网络资源,将随时被社会淘汰,对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网络的重要性日益显得无法取代之时,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那就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据统计:平均每十个上网的青少年中,就有一个是网络成瘾者,以3.61亿网民的基数来算,网络成瘾者数目庞大,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日渐为人们所关注,

早在多年前,国家有关领导就曾指出:“互联网迅速发展,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防范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近年来确实推出了不少重大举措,关闭不规范网吧,对青少年实施上网管理,推出了一些屏蔽不良信息的过滤软件,希望对不良信息进行必要的“堵截”

但问题是,怕上网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把孩子阻挡在网络之外,就如同怕孩子吃饭用筷子会卡着,从而要求他们用手抓着吃一样,是一种因噎废食的短视做法显然,单靠堵截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在这方面,社会各界正在做出了各种尝试。“在网络上进行游戏、竞赛不是不可以用,但关键是这些形式下的内容。有了好的内容,才能有助于孩子们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多年来,倪光南一直在关注、支持由华人企业威盛电子赞助举办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

据了解,这项赛事从最初单纯的计算机演示,到现在拥有两大类十个项目的丰富比赛模式,已被注入了更多创新的元素,其主旨是希望通过开放性的公益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在不断地学习与比赛中提高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应用能力,正确面对以及使用互联网据悉,其赛事内容由国内权威的青少年儿童教育专家甄选,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选手,赛事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威盛电子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对孩子充满吸引力的平台,让孩子们把兴趣真正转移到一些积极向上、有意义的事情上来。而许多参赛的孩子家长也表示:参加表演赛,孩子们在比赛的过程中,边学边玩,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会借助网络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难题,网络的作用被真正的发挥出来。

显然,只有对青少年做出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对网络的认识能力、利用能力、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及让他们能够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才是预防网络成瘾,让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最根本手段

上一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常用外贸英语函电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