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村汇报

2024-09-18

难点村汇报(10篇)

1.难点村汇报 篇一

芙蓉镇龙溪村“难点村”治理

情况汇报

三年以来,在芙蓉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等部门的科学指导下,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现就我村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龙溪村位于万安县城以北3.5公里处,全村面积30多平方公里,25个村民小组4218(含非农村人口)人,全村中共党员86名,两委干部6人,耕地面积4623亩,水面1000多亩,林地面积2.6万亩。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养殖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我村是一个农业大村,人口多,长期以来农民单一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差,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弱,在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方面认识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满足于现状,造血功能差,导致村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较小,公共基础设施较差。

二、治理措施及成效

1、领导重视,建立机制

一是领导重视。村支部、村委会根据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部门关于对“难点村”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充分认识到治理“难点村”的重要意义。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派出 党委副书记、分管民政的领导专门负责我村 “难点村” 的治理工作。村两委专题召开了治理“难点村”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干部为成员的难点村治理领导小组,为“难点村”的治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精心组织。为确保“难点村”工作落到实处,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实行支部书记负责制,并要求全体班子成员要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章立制。健全和完善了村民自治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完善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相关制度集约上墙。同时,加强横向联系,向兄弟村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和完善各项制度,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村两委干部通过召开班子、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深入农户调查,请教老干部、老党员对我村的发展提出了好的建议意见,通过反复调研,认真查找长期以来阻碍和制约龙溪村发展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查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原因:一是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强;二是村主要领导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认识不到位,存在偏差;三是开拓精神较差。找准了原因,村两委班子立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大家议、出点子。通过集体智慧对我村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一要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二要建立村务公开正常化、制度化和长效工作机制;三要增强集体经济和村民 收入的造血功能;四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五要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加强班子成员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找到了切入点,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出台措施,全面整治

一是狠抓班子建设,推行“阳光村务”。我村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中,一是我村充分利用第六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在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民主选举,吸收了2名工作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年轻干部进入班子,班子平均年龄由2008年的50.7岁降到44.5岁,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二是通过上级下派大学生村官到我村任职,为村班子增添了新的活力。通过班子的调整充实,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班子成员对村里的各项工作充满信心,干部的责任心加强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干部致富能力和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如村支部副书记廖小平同志大力发展立体养殖,创办了龙珠立体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46人加入了合作社,由于成绩突出,在2010年度荣获了省劳动模范称号。村支部委员郑瑞秀靠养殖致富并带动了60多户农民致富。目前,全村养殖大户达20多户,全村年出栏1万余头,农民收入年增长300元以上。

二是加强学习和技术培训。我村以加强党员群众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为目的,2009年以来我村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 余次,为我村培养了大批养殖、种殖专业人才。还对无职党员定岗定责,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和致富能手“1+1”帮扶活动,带动一批养殖、种殖大户,农民富了,口袋有钱了,全村2009年以来购臵中型以上农用机械28台,农民建新房386栋,农民家电不断更新,三年来,农民安装了太阳能,用上清洁能源(沼气)。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强化村两委班子学习教育培训,开展班子成员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工作中交心,在实干中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势。班子稳了,心气顺了,出现了班子团结、农村稳定、经济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落实制度,工作有起色。认真制定并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兑现奖惩。无论是镇党委的全面考核,还是村内阶段性工作,都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明确完成时间,用制度来管人管事,较好地解决以前拖拉扯皮和相互推诿现象。全面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把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作为我村日常事务抓实抓好,有效解决村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管理不民主或假民主等问题。每年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议事会,村内大事协商决定,村里的收支、惠民政策落实、计划生育等事项及时通过公开栏、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宣传,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三年来,村里的工作有了较大变化,计划生育、社会稳定、一事一议、党建、新农保、土地管理、村级组织建设等工作排在全镇前列。四是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群众认可。2009年以来我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群众关心的实事:

1)认真落实上级强农惠民政策,三年来,村民享受粮食直补、低保、农机具补助、农村危房改造、家电下乡、民政救助、公益林、退耕还林等惠民政策达数十项,惠民资金逐年增长(比如:就粮食直补一项,11年比10年每亩增加19元,全村增加86469.76元)。

2)县委组织部针对我村无办公场所的现状,给予政策资助7.9万元。目前,我村办公场所在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通过立项审批,现正挂牌招标,筹建工作正紧张进行。

3)充分利用村民“一事一议”,积极推动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全村7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其中罗家新农村示范点2010年被评为全县先进村点,在建的坑尾示范点也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龙溪村支渠维修;龙王潭、大坑水库加固;村内7条公路建设;村委会活动场所的筹建等项目都实行了村民“一事一议”,全村所有项目工程实行公共资源交易,实行了公开化、透明化。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增强了村民对公益事业自我管理、共同参与的意识。

4)农民文化建设。2009年龙溪村办起了村文化书屋,现有藏书2000多册,为农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较好的平台。2009年以来,争取县以上送文化下乡10余场次,丰富了农 民的文化生活。

5)及时处理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2009年以来,我村一共处理了6起热点难点问题,在处理方法上,我们采取班子会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民意,依法依规积极稳妥的态度。同时,把处理结果及时向村民反馈,对一时无法处理的事项,及时向村民做好说服解释。

6)整合各方面资金260多万元修建了罗家至上井源、下西口至烟家凹、毛仔岭至毛山坑、万枧线至龙下万枧路至坑尾等7条14.6公里的公路硬化,有效解决了20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投资13万元修建了毛仔岭水坡一座;争取上级资金近500万元对龙王潭、大坑水库的除险加固;争取上级资金25万元对龙溪支渠1.5公里的衬砌工程,有效缓解了9个村小组1600多亩的农田灌溉;争取上级和群众捐助资金160多万元,建设了7个新农村示范点,09、10年被市、县评为新农村示范点先进单位;

7)完成第十二五规划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六个项目75.7万元的规划编制工作;

8)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了村治保会、调解会,签订了责任状,村内矛盾纠纷明显减少,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农民安居乐业,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五是村民收入明显增长。目前,龙溪村级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同期增长10%;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60元,年增长13%。另外,村组干部2009年以来的误工补贴全部兑现,无一拖欠,并兑现了08年近4万元的干部误工工资,改变了往年发不出村组干部工资的现状。

通过三年来的积极有效治理措施,我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逐步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明显增多。村级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着力建立和巩固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彻底改变难点村的落后面貌。

四、最后一点建议

建议上级设立“难点村”村级专项发展资金,给予重点扶持。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

2011年10月

2.难点村汇报 篇二

中期汇报课指的是在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 学生收获了一些成果, 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堂课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汇报和解决难题, 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 总结上阶段活动中的收获, 从而为下阶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铺垫。因此, 中期汇报课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中期汇报中, 教师有效的指导是整个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而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更是检验中期汇报课教师的指导成功与否。

《大家一起来植树》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提高对植树这种做法的认识,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策划、协调、合作能力。我尝试着通过制订活动预案, 让学生在植树前要做好准备、注意安全问题。本堂课是在对学生活动预案制订后的指导, 为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重点是小组成员明确本组任务, 并能付诸行动;教学难点是在小组团结合作下, 解决本组遇到的困难。

二、情景描述

第一次试教情景描述:

3月, 各个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因此, 乐清市丹霞路小学的校本活动“学雷锋”就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提高对植树这种做法的认识,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策划、协调、合作能力呢?为此, 我尝试着通过制订活动预案, 让学生在植树前要做好准备、注意安全问题。本堂课是在对学生活动预案制订后的指导, 为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次试教:

片段一:前一堂课是制订活动方案, 小组分工准备。这一堂课, 在汇报与指导中, 轮到种植组在汇报小组成果时, 两名成员汇报在网上搜索和花圃询问选择了3种树, 并相应作了介绍。同时, 他们也提出了小组在活动准备中碰到的困难:在小组确定树苗时, 小组意见还没有统一, 现在想和全班同学一起商量, 到底选哪种?当我听到孩子们碰到问题时准备求助大家, 我也为他们的行动感到非常欣喜。小组的活动中, 学生有了收获, 也有所困惑。综合实践活动中期反馈课不就是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吗?顺水推船, 为了让全班孩子都参与到决策中来, 我让他们举手表决, 以少数服从多数决定出了树苗。

片段二:选好树苗, 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种植了。我问:你们觉得在种树的过程中, 会碰到什么困难?孩子们纷纷回答:不知道水浇多少?怎么种树?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 在他们和我的共同讨论下, 确定了种树的步骤并板书, 我还让他们多读牢记。

这节课结束后, 听课的老师反应是: (1) 选择树苗这一环节处理不是很妥。在反馈课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没有错, 但足足花费了6分钟的时间才选好树种, 这对后面内容学习有情绪上的影响。 (2) 如何植树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 但用多读牢记法似乎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 我也静下心来思考, 修改了这部分的内容。

第二次情景描述:

修改后片段一:选择树苗依旧成了孩子们的困惑, 也是本课的重点, 我给孩子们发了一张表格小组讨论选择。

“大家一起来植树”树苗选择表

小组名称:

选择树苗:夹竹桃 () 桂花 () 樟树 () 选择理由:

提示学生音乐响起开始讨论, 3分钟音乐结束停止讨论。同时, 在讨论的过程中, 让学生考虑树苗的习性、作用、种植场地并进行选择。在这一环节, 小组同学为了能帮助种植组解决难题, 助人的热情很高, 小组成员能集思广益, 理由充分, 很快地解决了难题。

修改后片段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种植方法, 全班同学充分进行讨论, 并充分地挖掘利用学生资源。教师有效地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以前有没有植过树, 有没有同学有能力解答这个问题?”这样, 有些简单的问题便可以轻易解决, 还可以带来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次在原有的基础上, 出示一则种植小组拍摄的规范种植的视频:种植步骤录像+步骤作用的解说。看着孩子们全神贯注的眼神, 我相信出示视频的直观教学策略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 难点的突破就自然是不攻而破。

三、分析与讨论

(1) 中期指导———小组合作法。中期指导课除了分享和鼓励, 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 并进行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其中种植组的成员说在确定树苗时小组意见还没统一, 想和全班同学一起商量商量选哪种?

而学生能做的事情, 我们尽量不要插手帮忙。特别是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在合理的小组分工下, 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同时, 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这样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商, 又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2) 中期指导———直观导入法。这一堂课中, 要解决学生对在种树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由于学生对于种树不是特别了解, 会出现很多有关植树的困难。教师应该有效地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以前有没有植过树, 有没有同学有能力解答这个问题?”这样, 有些简单问题便可以轻易解决, 还可以带来解决问题的快乐。当挖掘了他们已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我认为一个视频的直观演示, 可以马上清晰地解决问题。通过视频, 学生会被里面生动的讲解吸引住, 显而易见, 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便可以轻易解决。通过直观演示法, 可以适时轻松地解决困难, 有效地指导明天的植树。

四、反思与总结

基于这次难得机会的磨课, 对于中期指导课重难点突破的有了一些认识。

(1) 多媒体教学, 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直观地接受生动、形象的文字、图形、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使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合二为一, 集中精神解决难题。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当人的情感与思维自然地融为一体并能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 从感性到理性, 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并循环往复, 能实现质的不断飞跃。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利用好多媒体软件教学, 就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2) 小组合作学习, 突破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的方式, 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孩子们随心所欲地交谈, 不仅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更能促进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有了团队的力量, 大大地激活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欲望, 更为他们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3) 趣味探究学习, 突破教学重难点。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因此, 培养孩子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是重中之重。教师既要保证学生当前一时的兴趣, 又要培养学生长期探究学习的兴趣。可以说, 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才能激发他们突破重难点的思维。

3.难点村汇报 篇三

洪山区是武汉市“城中村”较多的中心城区之一。目前,35个“城中村”已有3个全部完成改造,有12个整体拆迁、村民在外过渡,有9个部分拆迁,还有11个尚未实质性启动改造。近两年来,纳入改造的35个“城中村”出生人口2500人,占全区出生人口总数的19.53%,但政策外出生数达到198人,占全区政策外出生人数的比例高达36.46%,足见在“城中村”中人口计生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区特点

要了解“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人口计生工作的问题及其原因,有必要先分析“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的社区特点。

户籍居民居住方式:从集中到分散。“城中村”改造通常都涉及到住房拆迁,有的是整体拆迁,有的是部分拆迁。在拆迁还建过渡期间,拆迁户有的在其他地方购房居住,有的则自行在外租住,原来聚居的社区居民会分散居住在市内不同地方,有的甚至到外地工作生活。

居民社区认同:从凝聚到离散。社区不仅是一个有地域边界的人们生产生活其间的空间区域,还包括该区域内的一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文化,特别是人们在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但在一个改造中的“城中村”,居民不管是在外购房居住或是租房居住,很难说某个人的这种居住分散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因而人们原有的对社区的认同也发生了变化。

社区组织:从常态到过渡态。“改造”本身就是一种过渡,“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居民的分散以及社区中心事务的变化(拆迁改造是社区的中心事务),使得无论是社区的正式组织还是非正式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等方面都从原来的常态变为过渡态。

户籍居民:从同质到分化。“城中村”虽不同于普通的乡村,但仍保留一些乡村的文化和特质,在生产、生活、社交、信仰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但“改造”和“拆迁”打破了这一切。收入和财产拥有情况的差异会带来生活方式甚至人生态度的差异。

人际关系:从信任到猜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房屋拆迁补偿和集体资产的处理,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会引发各种矛盾。特别是一些地方补偿机制和标准不透明,而且开发商的加入形成“管理者——开发商——社区居民”的三方博弈,会使原本人际间的信任受到伤害,出现相互猜忌。

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计生工作的难点

“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的上述特点会一定程度反映到人口计生工作中,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困难。

(一)人口计生管理受到弱化

服务对象不稳定。“城中村”改造既是有形的社区建筑和社区景观的变化,也是社区文化、社区组织、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与这些变化相伴随的是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组织体系不健全。在“城中村”改造期间,原来完备有力的计生网络体系受到冲击。村、社区、经济实体相互交织,机构、人员职责职能不清;主要领导主要精力放在拆迁还建、股权分配上,对人口计生工作过问不多;计生专干精力不集中或工作积极性不高;计生信息员(中心户长)工作热情降低或被解散。

信息渠道不畅通。“城中村”改造期间(通常要持续2~3年),原有社区居民居住分散,有些人甚至连联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加上原有的中心户长等信息队伍的流失,造成工作人员对本村的常住人口联系难,怀孕、生育、节育等情况掌握难,带来基础信息数据的严重缺失,影响了基础工作质量。

服务条件不具备。“城中村”改造带来大量的拆迁,原有的服务阵地、场所、设施等也随之拆迁,社区对育龄群众的服务能力也随之下降。

管理体制过渡不顺畅。“城中村”改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撤销村委会建立居委会。但由于“城中村”改造的时间长,期间管理体制有时候是城乡管理交叉并存,或过渡期采取临时管理模式,工作人员仍是原村级组织的工作人口,不能适应和胜任新的管理服务要求。

经费保障不充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社区自治组织与经济实体要剥离,使计生经费不能得到保障。这从两个方面影响到计生工作:一是使原来的计生奖励政策不能兑现,二是以前由村集体负担的工作经费和计生人员工资、信息员报酬得不到保证。

(二)部分居民“政策外生育”的愿望被激发

根据对近两年洪山区改造中的“城中村”政策外生育情况的调查,我们把这些生育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圆梦型生育。有些居民原来就有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想法或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付诸实践。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这些人中有的得到了巨额的拆迁补偿或分配到大量集体资产(股权),经济条件改善了,加上“过渡期”的计生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他们就开始将想法付诸行动,实施政策外生育。

赌气型生育。“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有伴随集体经济改制,在确认股权范围时,某些规定能够使几十年的邻居之间获得利益相差悬殊,部分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村民抵触情绪大。

逐利型生育。有些“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对居民的部分补偿或产权分配按人头进行,多生育能够多获利。这样的政策激发了少数人的“逐利型生育”。

攀比型生育。“城中村”开发中,高档小区越来越多,入住者有的是名人富人,他们游离于单位组织的监管之外,街道社区较难控制他们的生育行为。其他的居民也可能效仿和攀比他们,导致政策外生育。

固财型生育。有些重男轻女、思想守旧的居民在“城中村”改造致富后,面对巨额资产,觉得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人,将来如果没有儿子继承就是家产旁落。于是,想办法生育儿子继承家产,巩固家业。

三、“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人口计生工作对策建议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我区对加强人口计生工作逐村进行了调研,在加强管理和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一)坚持“三个统筹”

一是坚持人口发展统筹规划。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好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在制定房屋拆迁、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过程中,在村社区组织人员配置和服务场所、设施建设中,把保持人口计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纳入到城中村改造的发展大局,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

二是经费保障统筹到位。考虑城中村改造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分级给予倾斜,落实城中村改造进程中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需的经费。

三是专干队伍统筹到位。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加强网络建设,健全管理、服务、群众三支队伍,确保社区计生专干的配备,保证过渡期间计生专兼职队伍不散,人员不减。实行股份制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兼任社区居委会书记或主任,落实股份制经济组织计生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信息员。

(二)落实“三个同步”

一是计生政策同步落实。在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中,体现对计生家庭的优先和照顾。做好过渡期生育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工作。

二是阵地建设同步到位。按照城中村改造规划,同步推进计生阵地建设,建设好人口计生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学校、协会会员活动之家,以及户外宣传栏、长廊等阵地。有条件的社区,建设人口文化园。

三是服务管理同步跟进。推行“五个一”的服务管理制度,即结合城中村改造,清理登记建立一个育龄群众花名册;建立一张重点对象管理服务的责任联系卡;在居民拆迁还建过程中,向村民租住地社区交接一个协管联系函;每年开展一次生殖健康普查;通过发放过渡费、发放节日慰问物质或资金等形式,落实一项重点对象定期见面制度。

(三)做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城中村改造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落实股份制经济组织计生法人负责制,实行双向目标责任制,即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与股份制经济组织签订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奖惩兑现。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全面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活动,深化创新生育文明建设,重点实施幸福家庭推进计划。围绕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等内容重点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增强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念。

三是强化群众自治。在城中村改造过渡期间,尤其要重视发挥计划生育合同管理的作用,合理制定章程公约,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稳定加强计生群众自治组织网络,公开计划生育事务,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民主监督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口计生委)

4.难点村汇报 篇四

整治村“两委”换届选举“重点村”、“难点村”疑难问题情况汇报

为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稳步、有序推进,县采取四条措施深入开展“重点村”、“难点村”摸排和整治工作,及时解决“重点村”、“难点村”疑难问题,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保障了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不因重点矛盾、突出问题解决不好而受到影响。

一是深入摸底排查,准确把握“病因”。为做好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相关准备工作,全县于去年10月份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重点村”、“难点村”摸底调查工作。各乡也分别成立了“重点村”、“难点村”排查工作组,采取个别走访调

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对村级组织建设、领导班子管理、村干部能力、政策法规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党群干群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深入查找“重点村”、“难点村”产生的根源,分析问题的原因,把握问题的实质。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分类出具“处方”。对排查出来的16个“重点村”、“难点村”,根据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群众基础情况、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等,结合各村的村情、民情和问题实质,分类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对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威信不高的村,在候选人的提名上把好关;对村级财务混乱的村,在清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上下力气;对群众思想复杂、上访多发的村,在思想疏导上下功夫;对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新发矛盾较多的“重点村”、“难点村”,派出强有力的工作队,驻村整顿,坐阵指挥,盯死不放。

三是加强督促指导,及时医治“病情”。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12名副处级领导干部担任指导组组长,31名副科级领导为副组长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带着“处方”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对各乡“重点村”、“难点村”排查整治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对一些“顽固村”、“钉子户”,认真研究分析解决的对策和办法,做到“对症下药”,依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及时妥善有效化解矛盾,消除阻碍换届选举工作的“坚冰”。

四是畅通信访渠道,消除群众“疑虑”。在县、乡分别设立了信访接待办公室,向选民公布接访电话,安排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来信来访案件,对群众通过电话和信件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均进行认真登记和核实,督促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并耐心、细致地向来访群众作政策解答,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切实消除群众心中的“疑虑”。

5.难点村汇报 篇五

重点难点村的换届选举工作涉及面宽,各种问题、矛盾较为突出。不同的重点难点村呈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村:经济贫困村、矛盾突出村、财务管理混乱村等。这些重点难点村的换届选举工作是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的关键所在,我县高度重视重点难点村换届选举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研究破解办法。

一、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全县392个行政村中,班子坚强有力的好村281个,占71.68%,中间位次的83个,占21.18%,换届问题较多的重点村、难点村28个,占7.14%。重点难点村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经济贫困村的换届选举工作阻力大。一是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经济贫困村的大多数村干部由于受传统农村管理体制的影响,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降低了村党组织的威信,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弱化。有的村多年来就根本选不出一个合适的好支书。二是后备干部缺乏。由于受经济因素影响,经济贫困村村干部报酬普遍偏低,处于高支出、低报酬的状态,一些年青人和经济能人都愿意外出务工、经商,而不愿意当村干部,后备干部培养十分艰难。三是竞选激情不高。经济贫困村大都没有集体经济,正常开支无法保证,村里工作难开展,“无钱办事”就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经济贫困村大都存在竞选热情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贫困村与经济发达村相比之下,村里矛盾多、工作压力大。当各种压力落到他们身上时,都会产生厌倦情绪,悲观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的换届选举工作难推进。财务管理混乱、村务不公开,引发班子不团结,群众意见大,影响换届选举工作正常开展。一是会计队伍素质偏低。会计业务素质不高,责任感不强,帐目糊涂,财务状况混乱,有的集体资金财产被侵占挪用和损坏丢失,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的密切和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财务公开不规范。公开流于形式居多,即使公开了但不同程度上都还存在巧立名目开支,做假账等问题,有的仅公开大帐不公开细账,特别是对上级政策资金执行落实情况不及时公开或不按要求公开,造成群众意见很大。三是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单式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来龙去脉,出现问题难以查找,群众难以实施监督。原始凭证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不开具正式票据,票据上经办人签章不全,“白条子”入账居多。

3、村级矛盾突出村的换届选举工作难组织。一是家族、宗派势力干预换届。有些村家族、宗派势力为了利益彼此竞争,尤其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村内家族或派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少数家族、宗派势力干涉村务政务,操纵干扰村民换届选举,导致村民之间矛盾冲突,影响换届选举工作。二是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基层干部法律法规水平低,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善于或不注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处理矛盾纠纷方式方法失当;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以权代法,违纪违法,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村务公开不及时、不真实,特别是群众对村集体财务管理方面有质疑。因此,村民强烈反对现任村干部参选,干群关系紧张,导致换届选举工作难组织。

4、换届重点村难点村选情复杂。一是镇中镇边村,由于紧靠政府驻地,第三产业发展较好,集体财产丰厚,村干部待遇提高,村民参选热情较高。二是经济园区村,由于项目占地问题,造成村内矛盾突出,各种利益集团矛盾紧张,关系协调较难。三是经济强村,由于集体资产雄厚,村干部工资待遇较高,参与竞选的人员较多;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团结,相互拆台。四是城中城边村,由于城中村改造,存在利益纷争,造成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矛盾、村民和村民之间的矛盾,选民意见存在争议。五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村,由于农村社区均刚刚成立,相应的选举经验不足。

二、对策措施

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调查摸底,把握各村村情、民情和问题实质,因地因村制宜,分类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1、对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威信不高的村,在候选人的提名上把好关。一是做好综合考察,确保群众公认。对村“两委”候选人的考察要全面,要按照“三高三强”的标准,考察候选人。多方综合考察,将作风是否正派、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团队精神、协调能力、开拓创新等方面纳入考察内容,确保候选人的综合能力得到群众公认。二是做好群众监督,选举过程透明。群众是选举工作的利益攸关方,投票选举全程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做到“八个公开”,即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推选公开、选民名单公开、提名候选人公开、正式候选人公开、选举日期公开、选举地点和投票时间公开、选举工作人员公开、选举结果公开。通过这“八个公开”增加选举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村民的投票权,确保选举结果得到群众的认可。

2、对村级财务混乱的村,在清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上下力气。一是坚持“先审计后换届”的原则,指导各镇(街道)分别成立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制定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二是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审查村“两委”班子任期内财经法规执行、集体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发包承包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公开、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他问题等情况,特别是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组织进行调查核实,了解、掌握有关情况。三是坚决进行责任追究,发现确有经济问题的村“两委”干部,纪检部门主动介入,严肃查处,确保有经济问题的村干部决不留任。

3、对干群关系紧张、矛盾较多的村,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上强措施。一是要严格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强化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于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纠纷,各级领导要亲自出面协调处理。二是整合力量,构建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信访办等都具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应结合实际,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机制。三是畅通信访渠道,查处信访案件。在换届选举工作中,重视来信来访工作,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平台,畅通信访渠道。对群众来信、来电或直接到访反映的重点问题,作出答复和相应的处置方法,做到“不推”、“不拖”、“不烦”,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一线。

4、对家族宗派势力干预换届的村,在保证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力上下功夫。一是做好宣传引导。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充分的宣传,把那些以往发生过的大族推选上来的村官为祸乡里的反面例子充分介绍给选民,把村委会人选与村前途命运的关系讲深讲透,引导村民珍惜和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二是严格投票程序。在“海选”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动员选民“一人一票”秘密画票、独立投票,尽量减少法定的一人代投不可超过三票的作法,最大限度地保证选民真正意志的体现。减少了家族操纵成分。三是严厉打击违规操控选举。对违反组织原则和选举程序的,要及时纠正;对搞非组织活动,拉选票、利用家族宗派势力干扰破坏选举的,要及时发现并坚决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要依据党纪法规严肃查处,确保换届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5、对因村经济贫困导致选举热情不高的村,在选人用人上做文章。一是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提高参选积极性。对在务工、经商的经济能人,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照、发展上关心,增强这部分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的热情;加强对经济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消除后顾之忧。二是拓宽视野和渠道,别具一格选人才。可以适当从机关中选年轻干部充实到这类农村中去,或者选优秀的机关干部在这类农村挂职,解决经济贫困村人才缺乏的难题。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重视和抓好对经济贫困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积极参与竞选。

6、对选举竞争激烈的村,在规范换届程序、严肃换届纪律上加力度。一是严格换届程序。要高度重视,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按政策、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决不能随意简化程序,特别是对一些细节问题,决不能图省事、怕麻烦,故意违反程序或者变通程序,确保选举程序的合法性、选举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二是严肃换届纪律。广泛宣传“5、17、5”换届纪律要求,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参加推荐、选举的党员群众知道什么不能做、做了的后果是什么。对拉票、贿选行为的认定、处理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对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参选的,一经查实要立即取消参选资格,已当选的宣布无效。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教育警示广大党员群众依法、有序参与选举。

三、几点体会

1、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基础。这次换届选举工作,总的可以概括为“全过程加强党的领导,全过程依法操作,全过程依靠群众,全过程发扬民主”。从前期的调研、舆论氛围的营造到村民代表推选,村委会候选人的推选和选举投票的开展,都紧紧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尊重了群众的意愿、想法。

2、贯彻落实“一法两办法”是关键。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在选举工作的前期及过程中对“一法两办法”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干部群众对法律的认同感,有效促进了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依法办事,把握环节程序、规范操作流程是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做到严格程序,严格操作,严格把关,有效地防止了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并对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及时依法制止和处理,减少了群众对选举的来信来访。

6.维稳难点村整顿方案 篇六

各“三包为民”工作组、贯巢村委会:

为进一步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解决新形势下村级组织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做好我市后进村整顿工作,全面提升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经镇党委研究,特制订一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中心,以整顿班子,健全制度,缓和干群关系,理清村级财务为重点,进一步开展整顿维稳难点村党组织工作,把薄弱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围绕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推动薄弱村

二、目标任务

1.整顿对象:村级经济相对薄弱,集体经济空白,村级负债严重,村里正常开支无法保证,村级组织运转困难,无钱为群众办事,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2.整顿任务完成的主要标准:

(1)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书记。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村级各类组织健全,运转协调,村级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2)有一支好的队伍。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活动场所和硬件设施有明显改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正常,村级群团组织作用明显增强。

(3)有一条发展村级经济的好路子。按照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推进资源开发、资本经营、资产管理和社会服务,加速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趋合理,村级年可用财力达到或超过50万元,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有一个好的经营机制。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村集体经济创新运行机制,管理科学规范,资产保值增值,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区域封闭基本消除。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

(5)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一公开四民主”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村级各项工作协调运转。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村里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无集体上访事件发生。3.整顿时间:

从4月初开始,到7月1日结束。

4、整顿目标:

通过“百日大整顿”活动,达到“两确保两基本两明显”的要求,即:确保“有人管事、有址办事”,确保从村社会稳定;基本做到“有钱办事、按章理事”,基本化解矛盾纠纷;干群关系明显好转,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三、主要措施

(一)是要落实责任促帮扶。市派“三包为民”工作组要加大对“后进村”的扶持力度,每个市派工作组挂点一个“后进村”,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引导村级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要求乡镇、包扶单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把做好包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整顿帮扶工作。通过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选准致富产业、提供技术支持、联系市场销路等措施,帮组村级组织走上持续发展的路子。

(二)是要借助外力谋发展。要求薄弱村根据镇级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主动参与,敢于创新,例如:在我县“三宜一中心”的宏伟战略引导下,大力发展薄弱村农家乐,提高农民收入等。

(三)是要抓住契机强班子。要求各乡镇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薄弱村班子建设,不拘一格地把能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人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要加强对薄弱村书记的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双带”能力。同时,要建好配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不断发展壮大薄弱村党员队伍,为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夯实组织基础。

四、组织领导

本次整顿工作由市“三包为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镇党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三包为民”工作组及镇党委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认真做好后进村集中整顿转化工作。镇直各部门、各办事处都要把薄弱村帮促活动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市委成立集中整顿后进村工作督查组,不定期直接到乡镇、村检查有关责任人履行职责和工作组到位情况,将加大对薄弱村的考核力度,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督查和考核的结果,连同帮扶村的镇直相关部门、薄弱村所在办事处、镇包村人员一同通报全镇。对在薄弱村帮促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在活动中失职、渎职的,给予通报批评。

7.难点村汇报 篇七

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

(2010年12月6日)

按照上级部署安排,全县新一轮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将于明年上半年展开。为保证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临组通字[2010]5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紧紧抓住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条主线,集中治理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有效地做好明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准备工作,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证。

二、换届选举“难点村”的主要类型

1、软弱涣散型。村班子软弱涣散甚至瘫痪半瘫痪,长期不管事或者管不了事,村里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班子缺职型。村“两委”班子缺职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缺职。

3、管理混乱型。村级民主程序不健全,村务财务不公开,决策不民主,管理无章法,村内土地、财务、宅基地、计划生育等-1-

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久拖不决,群众心气不顺。

4、村情复杂型。宗族派性及恶势力干扰村务,影响村里正常开展工作;村“两委”班子成员成为家族利益的代言人,大姓人家依仗人多势众,影响和干预村务,甚至村务被宗族派性势力所把持,被恶势力所操纵;上次村“两委”换届选举不成功或者换届选举曾出现过问题。

三、换届选举“难点村”的整治目标

集中治理换届选举“难点村”要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治乱治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切入点,以实现村级工作规范化为落脚点。总的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选好一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班子成员首先从本村考虑人选,包括动员本村在外的致富能人回村任职;对本村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特别是无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要从优秀机关干部中选派,既可选派1人,也可同时选派2--3人。要通过集中治理,确保“难点村”有书记、有支部班子。在选配村党支部班子的同时,统筹考虑村民委员会组成人选,为村委会换届选举打好基础。

二是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先易后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确保一批群众关心的农村土地、财务、集体资产承包、征占耕地补偿、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群众情绪得到理顺,干群矛盾得到化解。

三是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发动党员群众献计献策,探索、找准适合本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收入来源稳定,基本解决无钱办事问题。

四是建立一套规范实用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四民主一考核”工作机制,着力完善村级议事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制度,村级工作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得到提高。加强村级服务阵地建设,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村班子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集中整治的方法步骤

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活动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份基本结束。

(一)摸清底子,提出治理方案(2010年12月)。由县里统一动员,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力量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辖区内到底有多少换届选举“难点村”,这些“难点村”到底难在哪里、症结是什么,下步换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村研究制定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措施、治理时限、工作组人员和帮扶领导,建立工作台帐。各乡镇《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工作台帐》(附表)要于2010年12月12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二)集中力量搞好治理(2010年12月—2011年2月)。重点落实三项措施:一是选派治理工作组。工作组原则上由乡镇选派,注意抽调有能力、有经验、讲正气的干部任成员,组长一般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要增强选派的针对性,对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和干部工作作风方面问题突出的,选派以从事基层组织建

设工作干部为主的工作组;对村班子在村务、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突出的,选派以纪检、民政、财政、经管等部门干部为主的工作组;对村内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矛盾点比较多的,选派以信访、综治等部门干部为主的工作组等。二是确定领导联系帮扶。每个“难点村”分别明确一名党政班子成员、一名站所负责人联系帮扶。联系帮扶领导要定期深入“难点村”调查研究、现场办公,随时了解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三是实行销号管理。集中治理期间,县委组织部将每月调度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已完成治理任务的及时销号,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定期通报。

(三)考核验收(2011年3月)。由县委组织部、民政局组织人员对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情况逐一考核验收。对在规定时限内治理效果明显的,通报表彰;对治理措施不力、工作不达标的,责成乡镇党委向县委呈报限期整改报告。要及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长效机制,巩固集中治理成果。各乡镇集中治理情况要形成专题报告,并于2011年3月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四、加强组织领导

“难点村”的换届选举是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治理成效如何关系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要对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专题部署,并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乡镇党委书

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安排,亲自调度,亲自督查,带头联系帮扶“难点村”;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要全力靠上,确保集中治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一村一策,分类施治。各乡镇要对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派工作组,分类整顿治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班子软弱或没有合适人选的,要放宽视野,选准干部,配强班子,定实目标,拓宽路子,规范管理。对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轻的要加强教育引导,进行谈话诫勉;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要严格按照党纪政纪的管理规定作出处理。对财务问题,属于制度不健全的,要健全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属于干部财务不清的,要认真调查,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违反土地政策的,要查清事实,予以纠正,按规定作出处理,还群众一个满意。对社会治安状况混乱村,要依法严厉打击,确保集中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8.难点村汇报 篇八

——龙阳镇难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成效显著

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龙阳镇高度重视难点村治理工作,一方面将村“两委”换届选举当作治理难点村的有利时机,彻底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又将难点村选举作为全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点,切实抓好难点村班子建设,为下一步难点村彻底转化奠定基础。目前,难点村全部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实现了“难点不难”,成为该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最大亮点。

一、望闻问切,找准“病根”

找准难点村的“病灶”并挖掘其“病根”是搞好换届选举的前提。为全面摸清实情,镇党委专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组,进入难点村、重点户,采取个别走访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从党员队伍建设、村干部能力、党群干群关系、村“两委”干部意向性人选推荐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

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镇党委对难点村进行梳理分类,为研究制定难点村整治方案提供准确参考,为有重点的指导选举奠定基础,掌握选举主动权。一是干部队伍老化,班子软弱涣散,党员轮流坐庄,但都乏善可陈,但又后继乏人、无人堪当重任。村级工作疲于应付、十分被动,人民群众意 1

见很大,也影响了镇整体工作,其病在“软”。二是现任干部能力不够或根本没有班子,导致历史遗留问题多、解决难度大,新问题、新情况又不断出现,两者互相交织,工作不好开展;有能力的党员又常年外出经营,只求独善其身,不愿“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回家来收拾烂摊子”,其病在“怯”。三是家族派性严重,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选举时得票都不能达到当选要求,造成选举不成功;或一方当选,对方必定拆台,造成严重内耗,甚至形成上访告状,其病在“散”。四是非法势力操纵或破坏选举,他们平时把持村务,我行我素,群众敢怒不敢言;选举时,依仗人多势众,操纵选举,其他人难以介入;一旦选举失败,又煽动他人、制造矛盾,影响、破坏选举,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其病在“乱”。

二、辩证施治,慎开“处方”

在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镇党委明确工作要点: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做好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的同时,对难点村党员干部着重进行党性教育,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领导干部上党课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取统一思想,完成换届选举目标。对教育效果好、时机成熟的,随即进行支部选举。二是严格程序。无论是制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还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切实做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全部难点村选举过程都要进行全程录像、重点环节拍照,不怕麻烦、不图省事、不走过场。三是做好信访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需

要政策解释的,工作人员及时做出详细解释;需要调查处理的,全部承诺调查、期限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群众不带负面情绪参加选举。四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公安、司法、执法等部门提前介入,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让别有用心的人不能浑水摸鱼、蠢蠢欲动的人不敢轻举妄动。一旦出现起哄、扰乱选举工作的,及时有效地控制、处理和解决,为选举大会正常进行保驾护航。

根据难点村存在的问题和选举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性

情况,镇党委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分别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具体说来,一是以“补”治“软”。选择一批能力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补充进难点村“两委”班子,优化干部结构、增强队伍活力;在补充新人的同时,补充发展动力,给与大学生村官们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新当选庄头村党支部书记的的大学生村官邵静和村官黄孝璇联合成立了静璇电子公司,解决1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难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以“导”治“怯”。继续实施“凤还巢”工程,深入做好那些能力强、威信高的致富能人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致富不忘本责任感和使命感,动员他们回村任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冯庄村长年在外经商的党员关祥水当选支部书记后,也将生意一并在落户在村里。三是以“调”治“散”。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在物色人选上下功夫,动员退休老干部、教师、乡医等回村任职,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和局外人的超脱身份,调和不同家族、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稳定混乱村情。镇建安公司退休干部徐开雨回大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得到党员群众的支持,解决了该村“逢选必乱”的问题。四是以“法”治“乱”。对作风不民主、村务不公开的村,畅通信访渠道,及时疏泄群众不瞒情绪。对借助非法势力、采取非法手段干扰选举的严厉打击、除恶务尽。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全镇没有发生一起恶意干扰、破坏选举的行为。

三、固本培元,确保“疗效”

为巩固整治效果,确保不反弹、有进展,各工作组重点帮助新当选的村“两委”规范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公开承诺制。新当选村“两委”针对本村当前实际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向群众公开提出届期承诺事项,征求群众意见。对那些群众无异议、公示通过的承诺,镇党委还要以责任状的形式确定下来,并抓好督导检查,做为村级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质询制。定期召开由全体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质询会”,参会人员就财务管理、村务决策、实事办理、干部自身建设等问题向村干部提出质询,被质询人必须现场给予合法、合理的答复,以此调动和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党务、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管。三是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制度。针对难点村普遍存在的班子建设薄弱、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重点抓好“三荐公选、三制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制度的落实。每个“难点村”均制定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力争发展部分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培养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的后备干部。

撰稿人:孙延峰(龙阳镇镇长助理)

审核人:张济法(龙阳镇党委委员、组织科长)

9.难点村汇报 篇九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我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难点村”治理工作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村干部和村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突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通过治理,使村干部、村民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升,对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得到满足,“难点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二)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通过治理,使“难点村”自觉将一些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坚持由村民民主决策,不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基础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三)村级组织基础得到夯实。

通过治理,使“难点村”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根本加强,“两委”班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发展。

通过治理,使村内各项事业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稳定。

二、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治理工作与促进科学发展相结合。

把“难点村”治理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结合起来。

(二)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

这次治理要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难点村”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根据“难点村”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治理工作收到实效。

(四)坚持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难点村”治理工作要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问题。

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构和村民主理财机构,切实规范并保障其履行职责。对村干部多次进行培训,特别是对“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干部,不仅要学习掌握党务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带领村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民主法律素质和开展农村工作的水平。

(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

加强村务公开栏建设,创新公开形式,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引导村民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保障村民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三)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

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村民加大种养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四)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秩序。引导村民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五)进一步解决农村干部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及鼓励约束机制。帮村里理清帐目,澄清家底,坚决杜绝帐外帐、包包帐的发生。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制定方案(6月20日至6月30日)。

一是要召开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做好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工作;二是认真梳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治理工作方案;四是建立治理工作台帐。

第二阶段:集中精力,搞好调查(7月1日至8月10日)。

一是开展财务清理整顿,做到帐、据、款、物、表相符,将清理结果向村民详细公布;二是对两委班子成员的德能勤绩,向村民开展问卷调查;三是对两委班子成员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调查了解民情民意,掌握村民的所想所盼。

第三阶段:对症下药,全面治理(8月11日至8月25日)。

一是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责任追究;二是对于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矛盾,要在做好村干部思想工作基础上,认真解决村民的合理诉求,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在治理工作中,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下大力着手解决;对一些难度大,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限期解决。

第四阶段:建章立制,狠抓落实(8月26日至9月10日)。

一是要建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三是要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四是要建立健全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

第五阶段:严格检查,全面验收(9月11日至9月20日)。

10.难点村汇报 篇十

根据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10个部门的相关文件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同志在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市委副书记涂维发同志在全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切实做好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促进“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通过集中整治,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干部群众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思想认识和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高,对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认识更加明确,基层干部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自觉将各级党委、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新农村建设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纳入公开的内容,接收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坚持由农民群众民主决定,不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得到落实。

(三)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发挥,村委会能够履行法定职责,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协助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建立健全、发挥作用。村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活动规范化、经常化。

(四)促进各项工作。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内各项事业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村风文明。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治理工作与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相结合。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把“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保障农民群众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真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努力解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各村要根据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根据“难点村”形成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属于村的问题,从村级层面下功夫;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问题,从政府或者职能部门层面解决。系统研究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五)坚持制度建设,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治理“难点村”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加强“难点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治理“难点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难点村”治理工作水平。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抓好村级组织“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保障其履行职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切实加强村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谋发展、共促和谐的能力。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党费补助以及个人缴费等途径,构建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等资金的保障机制。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确保两年内覆盖全部建制村。

(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精神,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以《湖北省村务公开目录》为依据,以村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完善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时间和程序。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凡是涉及群众的重要事项,都必须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以及财务管理、财务审批等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村干部民主评议,推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制度,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法征占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经济补偿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清理整顿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查处党政机关干部、村干部侵占村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给集体造成损失

等问题。

(四)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积极组织和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对接互助形式,鼓励社区和“强村”、“强企”接对帮助“难点村”发展经济,增强“难点村”自身发展能力。

(五)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培养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局面。坚决纠正和制止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农村警务建设,逐步建立以驻村民警为主导,以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安全防范水平。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村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五、部门职责

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组织、协调、指导,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分工负责。

党政办公室:负责对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重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围绕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组织调查研究,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情况和建议。收集信息,反映动态,承担文件文稿的起草、修定和校核工作,为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指导工作服务

纪委:加强对“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检查,指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处理村级组织建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

组织部门: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统一到“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之中。

宣传部门:负责宣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用正确舆论引导镇、村两级基层干部用法律和政策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民政办:负责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制定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委会的建设;确定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业务培训,组织对示

范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总结、宣传、推广示范单位工作经验。

镇妇联:负责宣传、动员妇女积极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活动,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并就妇女参与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镇财政所:指导村按规定落实惠农政策,发放惠农补贴资金,落实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依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会同镇直相关部门,及时分配下达涉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等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

镇司法所:依法处理涉及侵害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等问题,运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方式和手段帮助村民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镇农办:指导农村经济法规与政策的贯彻执行,指导村级组织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实行财务公开,指导“难点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和种类专业合作组织。

六、方法步骤

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抽调专门力量,集中精力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治理工作,努力使“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健全机构(2011年8月30日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村务公开领导(协调)机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切实将“难点村”治理工作

与本镇、本部门的中心工作一同谋划,扎实开展专项治理。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各村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专项治理工作专班,明确村主要负责人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制定方案(2011年9月24日前)。镇要根据本工作方案,结合本地“难点村”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方案,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确保“难点村”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三)集中整治(2011年10月至2010年7月底)。镇和相关成员单位要抽调得力人员组成精干工作专班,派驻至村帮扶、指导专项治理工作。每个“难点村”必须要有一名镇党委、政府领导驻村,并明确责任,从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建设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建立治理“难点村”台帐,实行销号制,“难点村”面貌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驻村干部不得撤离。

(四)评估验收(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按照《湖北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达标验收评分标准》(鄂民政发„2009‟27号),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班,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考核。

七、工作要求

(一)务求工作实效。各村及镇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难

点村”专项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责任制,力戒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务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紧密联系群众。治理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治理工作的第一位,边开展工作边听取群众意见,把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的标准。

(三)强化督促检查。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治理协调小组将采取派工作督导组、召开专题督办会议、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等形式,督促“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

关于成立涂家垴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

治理工作专班的通知

镇各党总支、支部、各企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

为了扎实推进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及“难点村”治理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涂家垴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 治理工作专班,现将成员名单及职责通知如下: 组长:詹华胜 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全面负责安排“难点村”治理工作。

副组长:余昌盛 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具体负责“难点村”治理工作,并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统一到“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之中。

成员:吕莉民 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负责宣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陈文辉 镇纪委副书记,加强对“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检查,指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处理村级组织建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

方青 党政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重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向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情况和建议。

上一篇: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下一篇:物业管理模式研究